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精选11篇)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6页例7,练十六第4—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2.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总结、归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揭示课题。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说各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它们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5611 2433 1125 6723 9800
2、在○里填上“>”或“ <”。
51○56
33○47
200○98 899○1000 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并分别提问: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导人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那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板书课题: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出示挂图学习例7)
(1)比1430和980的大小。
师:143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比一千大.还是比一千小?在计数器上拨出来。98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够不够一千?在计数器上拨出来。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43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8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那么1430与980哪个数大?(2)反馈练习:999○1000 836○99 3015○989 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样确定谁大谁小? 小结: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 2
2、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3864和3529的大小。
让学生读题,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3864和3529 小组讨论,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交流:这两个数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3864最高位是几千?3529呢? 启发学生思考:3个千与8个百和3个千5个百哪个小? 板书:3864<3529(2)反馈练习:4005○3989 5798○6010 让学生说一说,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小结:位数相同的数,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次高位,依此类推,反之,则小。
三、模拟训练,拓展应用。
1、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第四位是()位,万位是第()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2、完成练习十六第4、5题。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 >2867 7□00>7240 646 > 6□2 □49 > 413 4293 > 4□63 15+7< □+7 20-20÷5 > □-20÷5
4、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四、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怎么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评析
设计理念数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 尤其是大数感的建立, 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建立它的表象就尤为重要.教师能把培养学生的数感, 从室内扩展到室外, 从校内延伸到社会,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认识数, 让学生感觉数就在身边, 生活中充满了数, 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1. 重视与生活背景的联系
数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 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每个学生并不是上学才接触数,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有关数的问题, 例如在跳绳游戏中, 跳了多少个;或妈妈买了几个苹果, 吃了几个, 等等, 虽然这些数学知识是不正规、不系统的, 但是, 是生动有趣的, 是学校数学知识的必要基础.因此,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背景,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例如, 教学中, 让学生用数字来介绍自己、介绍家庭、描述现场.使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从而产生认识更大数的欲望.
2.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很丰富的内涵, 是学习计算、其他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不可能的.所以要重视数概念的培养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花了十几分钟数彩棒, 有的学生50根捆成一小捆, 2小捆捆成一大捆, 还有的学生10根捆成一小捆, 10小捆捆成了一大捆等, 使学生经历了1000的形成过程, 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认识了计数单位千, 紧接着利用一个小组数出的10大捆小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千, 知道一千是10个一百, 这样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比较牢固.
3. 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
设计中注意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因此, 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系列链接起来的活动.“思考”是学生数学认识过程的本质特点, 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所以, 数学活动主要是思维活动.因此, 课堂教学中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活动, 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 对数学进行再创造.
4. 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个人一旦有了数感, 他便能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 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数感可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 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所以, 在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用数字介绍自己、介绍家庭, 再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的大数, 用数表述周围的事情并编成故事等.培养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去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有结合现实情境进行估算的具体目标, 因此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估现场人数的活动.并探讨估数的方法, 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进行估计, 当学生估计出现场大约几百人后, 让学生想象比现场人数还多的场面, 回想本校三千多学生上间操时的情景.使学生对几百、几千这样的大数有了真实、直观的感受.然后, 让学生想象每人每天节约一元钱, 全校学生就会节约大约3000元钱, 以一个失学儿童每年300元的学费计算, 它可以让1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不仅对大数有了具体的体会, 还对节约互助有了感受.
总之, 这节课是以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指导思想,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为学生创设了数学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理解数的意义的同时,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合作意识都得到发展.
此课在2005年全国反馈大赛中获十佳一等奖。
二、学情分析: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对数的认识。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掌握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感知1000是个大数,了解1000大约有多少。
2.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数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关系。
2.“拐弯”处的数。(个位或百位满+向前1位进)
五、教学用具:1000根小棒,橡皮筋若干根,多媒体课件,纸盒四个,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计
问:“小朋友,这首歌好听吗?知道是什么歌吗?今天青青草原的小羊们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那么小朋友有没有信心和小羊们一起学习?(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喜欢的歌曲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请同学们?先看到老师这里,我们一起数数看有多少根小棒?刚才我们是怎样数的?(一根一根数的)数了几个一?十个一是几?老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0根小棒。接着数,20根到100根,这里有几个10,10个十是100,我就把这100根小棒捆成一大捆,这一捆是多少根?谁来完整的说说十个一是( ),十个十是( ),出示。
小结:这是同学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设计意图:从数小棒、捆小棒,复习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三)学习新知
看!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一些小棒,现在我们来估一估,猜一猜,你大约有多少根小棒?看来,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那怎样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根小棒呢?(数,这个主意可真不错)现在我们各小组分工合作,来一次数数比赛。先听清楚要求。课件出示要求。(1.要数的快。2.要数的准确3.结果要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根)比赛开始。各小组汇报小棒根数。
小结:同学们刚才数的数都比100要大,你们可真不简单,这么大的数都数出来了,但是,光数出来可不行,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三个漂亮的盒子,什么颜色?(红、黄、蓝)老师要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你们的小棒怎么往这三个盒子里一放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根?先请你们把你的好办法在小组里说说,并把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
谁来把你的小棒拿到前面来摆一摆,说一说。(在盒子上贴上百,十,个)
让我们为他精彩的发言鼓掌!
刚才这个小朋友用捆一捆,摆一摆的好方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了小棒有多少根。现在请你们也用这种好办法把你的小棒也捆一捆,摆一摆,并把你们这组小棒的根数在小组里说说。
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都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小棒了,那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一共带了多少根小棒?请小组长把你们的小棒拿到老师这里来。
我们先数大捆的,是怎样数的?数小捆的,怎样数的?数到几百九十几时,问后面是几。小棒怎么放?一根一根的数,数到几百零九时,问后面这个数是几?放一根是几。小棒要怎么放。继续数,数到10个100,问10个100是几?出示,10个100是一千。告诉学生,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一起来读一遍。百位上满了十,我们要怎么样?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捆。让学生摸一摸,看看多不多,重不重,这么一大捆老师把它放哪?放一个大盒子里,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位,板书:千位。刚才我们一个数一个数数的时候,小朋友知道了什么?
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根小棒是这么多,1000粒大米有多少呢?1000张纸有多厚呢?(出示装有大米的瓶子和纸)(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数数和读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理解比100大的数。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和探索,讨论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数小棒,不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四)计数器上数数
出示计数器,问:在计数器上,我们用几个珠子就可以表示1000,你会拨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拨。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那这些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如609、599、999并接着后向数数。如:509 510 511 399 340 341 999 1000(课件显示计数器数数,演示满十进一,突破拐弯数的难点。)(设计意图:运用计数工具,使学生学会读写1000,加深对1000的认识。)
(五)练习反馈
今天我的新知识就学完了,青青草原的小羊们要闪亮出场了。课件出示,小朋友愿意接受他们的挑战吗?课件出示练习。
1.请从计数器上分别表示509、399、998.并接着数出后面两个数。
比一比谁的填法最多
—— ——800—— ——
说一说,生活中大于100的数。(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1000以内的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么大的数,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
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去搜集几个,和同学交流交流,增长一些见识。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
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对数的认识。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突出了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每组桌子上的小棒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教学时老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准备好的小棒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粒大米的多少,感受1000,一切教学活动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5页中的例11、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自主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学生在已有“整十数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自主探究算法,通过算法的比较分析实现算法的优化,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呈现情景。
课件出示电器商场的情景图,然后呈现电脑和冰箱的图片和价格(如下):
(二)提出问题。
1、找一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说一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买电脑和冰箱一共要花多少钱?
(2)冰箱比电脑贵多少钱?(电脑比冰箱便宜多少钱?)
3、试一试:尝试列式。(1000+、2000-1000)
(三)导入新课。
像这样整千数相加减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算法
(一)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
1、解决问题
(1)1000+2000=?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汇报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所以1000+2000=3000。
②类推:因为1+2=3,所以1000+2000=3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1000+2000=3000。
……
(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2、解决问题
(1):2000-1000=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预设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2个千减去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所以2000-1000=1000。
②类推:因为2-1=1,所以2000-1000=1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2000-1000=1000。
④想加法:因为1000+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3、及时练习。
计算:200+400=600-400=3000+6000=9000-30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算法。
1、课件出示:80+50=130-50=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1)8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所以80+50=130。
②类推:因为8+5=13,所以80+50=130。
……
(2)13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所以130-50=80。
②类推:因为13-5=8,所以130-50=80。
③想加法:因为50+80=130,所以130-50=8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
5、及时练习。
计算:70+50=120-50=800+900=1700-9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算法。
(三)比较算法。
今天学习的这两种情况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
(一)基础练习。
1、游戏一:捉老鼠。(教材第97页第1题。)
课件逐个出示,让学生进行选择,并指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游戏二:小猴送信。(教材第98页的第4题。)
课件先出示邮箱,再逐个出示每个信封上的算式,指生进行投递信件,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游戏三:猜数。(□后面藏着几。)
500+□=800□+70=2107000-□=2000□-60=60
(二)综合运用。
1、教材第96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2、教材第97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3)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一、把生活中的新鲜题材引入课堂
课前引入是通过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作为情境,《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三个孩子们都喜欢的节目,通过提问“你觉得哪个节目更受欢迎?”来引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初步理解。通过初步理解后,并用上手势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常识与认知,书写和认读百分数,黑板上展示着学生书写的成果,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上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非常感谢黄志红老师在这一环节的点评指导,黄老师在点评中讲到:学生有些知识“想说却说不出来”,的确,这也是我课堂上常常疑惑的一个问题,例如这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到绝对量和相对量的问题,课前放慢一些,学生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把问题抛给学生,发现不同的思维,也许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更多的生活案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但本设计中“增加120%”这一具有“增加”和“120%”两难点混合在一起,由于我在讲解本知识前并没有做更好的铺垫,学生对理解这一概念存在困难,或者明白但是表述不清。黄志红老师的评课中让我明白到问题的深浅应该要有一个过程。
三、渗透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我第一次设计课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图去理解百分数,而是我做了一个一分多钟的微课,让学生去看,但是,在许建军老师的指导下,他说道数学中有很多思想,这一个就是一个很好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机会,于是,我采用让学生选择图形去表示80%,学生也十分喜欢这一环节,可以动手、动口,更加深刻地去理解。
四、在突破难点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先由全国小学生近视人数是全国小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八引入话题,在材料中感受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但由于本节课时间关系,本来设计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更好地完成,是我非常遗憾的一个地方。
课的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判断题作为巩固的结束,小结完成,猜百分数、猜成语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复习从这两方面进行:
首先让学生全面回忆本学期所学知识,用“这学期新知识的学习已经结束,在这一学期里,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回忆学过的知识,将知识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温故而知新。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 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经历数数的过程, 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较好地理解数的概念, 我在课中借助单根小棒、整十捆小棒、整百捆小棒, 采用了数一数、估一估、闯一闯等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去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去思考和探索未知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感知更大的数, 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间都是十进关系。2.通过小棒动手操作, 突破数数难点, 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发展学生的数感。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 教学重难点:
发现10、100、1000间的十进关系, 正确数数。
(三) 教学准备:
六个小组, 每组准备一千根小棒和若干根橡皮筋。单根、整十、整百的小棒贴图若干。
(四) 教学过程:复习铺垫
1.10个一是十
师:同学们, 会数数吗? (会) 我们一起来数数 (多媒体出示单根小棒并齐数) ,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 10个一是十)
2.10个十是百
师:接着数, 大家看, 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袋小棒, 在这里面全是10根一捆的, (拿出一捆) 它是 (一个十) , 再拿一捆?接着拿呢?……
发现:十个十个地数, 10个十是一百。 (板书)
探究新知
(一) 估一估
师:谁能猜猜这袋中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100捆小棒与10捆小棒对比, 生自由估) 我们猜了这么多的结果, 到底怎样才能知道谁的结果正确呢? (数)
(二) 数一数
1.1000的认识 (一百一百地数)
(1) 师: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一起数一数, 在活动之前, 老师还有要求呢 (出示活动要求: (1) 数得要快; (2) 数得结果要准确; (3) 怎样摆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数数的结果) , 要做到这三点, 你们小组准备怎么数? (先商量, 交流方法后数数)
(2) 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 (让学生小组间相互比较各组的不同方法, 从而得出数数的最优方法———整百整百地数) 。
(4) 得出结论:一百一百地数, 10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
师:一千里面几个一百?几个一百是一千?把我们今天的发现齐读一遍 (领着学生齐读板书) , 除了一、十、百是计数单位外, “千”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它与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有着密切联系,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研究比百更大的数———1000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
2. 数一数 (一个一个地数)
师:通过刚才小组活动, 关于数数, 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数量少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 数量多时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或者是一百一百地数) 看来数数的方法很多, 不同的情况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 有信心接受聪聪的考验吗?
多媒体逐一出示:
(1) 拿出100根, 能接着数到500根吗?
(2) 接着往后数, 能数到580根吗?
(3) 继续数, 能数到620根吗?
(4) 能接着620往后数到627, 再往后数7根吗?
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599后面的一个数是 (%%)
1000前面的一个数是 (%%)
与300相邻的两个数是 (%%) 和 (%%)
你能数出678后面的5个数吗?
2.估一估 (练习十五第6题)
师:你能估计出这儿大约有多少本数吗?能说说你是怎样估的吗?
3. 填一填
师:小组商量一下, 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三、课后思考及片段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 把学生的估计意识的培养穿插其中教学。
(一) 充分关注学生以有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 所以我在本节课开始, 首先借助课件和实物小棒让学生回忆一个一个地数, 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 10个十是一百。通过复习已学数数的其中两种方法, 加上学生有数100以内数的已有经验———知道数100以内的数的较好方法不再是一个一个地数, 而是整十整十地数较为快捷, 为学生思考怎样数比100更大的数的最优方法做铺垫,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
片段一:
……
师: (拿出一捆) 它是多少?
生:十。
师:接着拿一捆, 再拿一捆……
生:20, 30, 40, ……100。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1:十个十个地数, 10个十是一百。
生2:数比较大的数, 十个十个数要比一个一个数更快。
……
(二) 自主探究, 放手让学生“做”数学。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 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 听过了, 就忘了;看过了, 就明白了;做过了, 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发现10、100、1000间的十进关系学生并不难掌握, 可能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已经接触到, 于是, 先将小棒实物对比估数, 再让学生组内动手数一数, 验证自己估测结果的正确与否, 充分体验估计成功后的快乐感, 让其在数数的结果中认识计数单位“千”, 在过程中明确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而在如何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各数, 特别是在数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方法上, 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不具备正确数数的技能。于是, 我在学生总结出数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数, 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后, 及时创设“聪聪设关”的情境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数数, 加深他们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 先整百的数小棒, 再整十的数, 最后到一个一个的单根数, 层层递进, 由易到难, 逐步让学生在动手数的过程中掌握数数的方法———各数位满十进位。让学生在充分地“做”中, 动口、动脑、动手、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并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发展自我。
片段二:
师:通过刚才小组活动, 关于数数, 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生1:数量少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 数量多时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或者是一百一百地数。
师:看来数数的方法很多, 不同的情况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 有信心接受聪聪的考验吗? (出示:⑴拿出100根, 能接着数到500根吗?) 怎样最快的从100数到500?
生2:我知道, 一百一百地数, 很快就数到了。
师:你们都觉得这个方法数得最快吗?
生:是。
师:那你们利用小棒数一数 (指名生黑板用贴图演读100、200、300、400、500) 。
顺利通过第一关, 接着看 (出示 (2) 接着往后数, 能数到580根吗?) , 又该怎么数?还能接着500的后面拿出一百为一捆的小棒吗?
生3:不行, 那就是600了, 除非从中拿出20根就是580。
生4:也不行, 你没直接从500数到580, 而是从500到600, 再回到580。
生5:对, 我们可以拿整十为一捆地数, 也可以一根一根地数, 就是不能拿一百的了, 510, 520, 530, 540, 550, 560, 570, 580 (黑板贴图演读) 。
师微笑, 接着看第三关:继续数, 能数到620根吗? (师拿贴图生齐数:590, 600) , 耶?怎么是会是600?这儿只有5个百呀?
生6:十个十可以换成一个百, 就是6个百了啊。
师点头, 提问 (4) :能接着620往后数到627, 再往后数7根吗?谁可以上来数一数。
生7: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选择单根小棒) 。
生8:628, 629, 再拿一根, 就有十根小棒, 把它们换成一个十, 就是630, 631……
(三) 巧妙设计开放练习, 发展学生潜能。
课后练习的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练习,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同时通过学生估计意识的培养, 体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理念, 在反馈练习填一填中, 根据这一环节, 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让他们开放性地思考、开放性地交流, 因此得到开放性的结果, 在不知不觉中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从而为学生自立自强地成长打下基础。
片段三:填一填:
师:小组商量一下, 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400, 500, 600, 700, 800, 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组2:598, 599, 600, 601, 602, 我们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组3:580, 590, 600, 610, 620, 我们是十个十个地数的。
组4:200, 400, 600, 800, 1000, 我们是两百两百地数的。
组5:老师, 我们把上面4个小组的结果倒过来填也可以。
关键词:数;素质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04-01
1~10各数的认识在数学第一册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教材在这些内容的安排上也有一种近乎固定的形式,这就往往使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陷入一种定式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有所突破,从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呢?在《10的认识》一课中,我努力尝试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口:一是教学目标的全面科学,二是学法指导的细致入微,三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一、从素质教育出发,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体现贯彻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反映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数的认识是,一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会读、会写,掌握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数学目标弱化了知识间的联系,偏于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全面性,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我在构思《10的认识》这节课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会读数字10;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并掌握10的组成。
2、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初步渗透数位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10的写法。
3、继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
4、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以上教学目标注意了知识教学上新旧知识的迁移、渗透,明确了能力培养上的目标——继续培养有序观察的能力,同时融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思想教育等多方面的要求,更具科学性、全面性,从中反映了整堂课在教法、学法上的指导思想,展现了教师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把握。
二、改革课堂教学,加强教法学法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要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在教法、学法上展开更细致的研究。作为教师在研究教法、指导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材中的细微之处,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进行教学。在《10的认识》一课中,我注意比较“十”和“10”的异同,而这往往是被忽略的细小知识。这节课中的主题画蕴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学具找出10的组成后,我安排学生从不同角度找主题画中隐藏着的10的组成,训练学生用三句话来表述,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为今后教学应用题作好准备。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10的认识》一课中,我设计安排了课前游戏、课间游戏,努力营造一个让全体学生愉快学习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索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利用摆数字卡片上说三句话的课前游戏创设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氛围。通过“坐聪明椅”的游戏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数位?为什么写10要占2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10的写法,初步渗透了数位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贯彻示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为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在《10的认识》一课中,我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软件的设计上注意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的初步认识》,课本第7、8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2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和2。
2.使学生掌握2的组成,初步认识“>”符号。
3.结合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画挂图、实物图片、计数器、画好四字格的小黑板等。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2个小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教育: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
二、新课
教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数学知识,我们知道了数学知识呀非常的有用,小朋友们也兴致勃勃的告诉老师说要把数学知识学好,但是怎样才能把数学知识学好呢?那首先呢就应该从数字的认识学起,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认数、写数、还有许多新知识。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最会动脑筋,学得最好。
1。1的认识。
(l)数数量是1的物体。
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为小朋友介绍一位新朋友:
① 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打开书,看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学习的一页。告诉学生:这个小朋友呀兰兰,她可是一个乖孩子哟,今天她就要和咱们一起来学习,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和饿她比一比看谁最会学习了。
② 提问:
“数一数这幅图里有几个小朋友?小朋友坐的姿势和拿笔的姿势好不好?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
②出示小鹿圈,提问:
“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鹿圈的外面画一个圈。
“圈里有几只小鹿?”
③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珠子,提问:
“我拨了几个珠子?”
④学生操作。提问:
“请你在自己的桌子上摆出1根小棒。”
“请你举起1枝铅笔。”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图上有1个小朋友正在学习,还有1张桌子,1把椅子,1本书,1个铅笔盒,1枝笔,田里有1只小鹿,在计数器上拨了1个珠子,这些人或物的数量都是几呢?(让学生齐答)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说,咱们能把这些人和物体数出来,还能用计算器把她们的个数拨出来,但是咱们用什么来把它表示出来呢?(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然后老师引出数字“1”。
(2)认数字1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1字,然后解释:这个“1”呀,是一个数字,它的名字呢就叫“1”用数字“1”呀就可以把咱们刚才数的那些物体数量表示出来了。再让学生看教科书第7页中间的1字,告诉学生这些都是1字。
(3)写数字1
老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这个数字“1”了,但是你们会写吗?不会写也没关系只要愿意来试一试的都可以上来,现在老师就把黑板让给小朋友们。(学生写的“1”也许会存在大小、长短不一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说:学生写的“1”小朋友们还是挺不错的,都很聪明,老师还没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就会写了,但是你们发现没有,你们的“1”有的长有的短,大小不一,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不规范呢?那怎么办呢?老师引出田字格)。
指导学生在四字格里写1。告诉学生1要写在田字格的左边格里,再边讲边示范1的写法:从左半格靠近虚线的地方起笔,向左稍斜一些,写到左下边止笔。笔迹要写直。
让学生举起右手,伸出食指,按照1的笔顺带领学生书空两遍。
让学生在教科书第7页下面的写字练习格里,按虚线描数字1、教师注意巡视,予以指导。
2.2的认识。
(1)数数量是2的物体。
①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打开书,找到有两个小朋友在玩飞机模型的一页。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飞机模型吗?”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2?”
②出示小鸭图,提问:“这里有几只小鸭?”
③提问:“谁还能说一说,在咱们的生活周围,你见过的数量是2的还有哪些东西?”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图上有2个小朋友,2架飞机模型,2只小鸟,还有2只小鸭子,人有2只手,自行车有2个车轮等等。怎样用数字表示呢?
(2)认数字2。
教师在黑板上写“2”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写有2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2”。
教师指黑板上的“2”字,解释这就是数字“2”,用它就可以表示数量是2的物体了。
提问:“谁能说一说“2”的字形像什么?”(先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再指出2的字形像鸭子,帮助学生记忆。)
(3)写数字2。
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2的写法。
让学生举起右手,伸出食指,按照教师在黑板上写好的2字的笔顺,带领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再在桌子上空写两遍,让学生把2的笔顺练熟。
指导学生在四字格内写2。教师要把起笔、拐弯、止笔处―一演示清楚,让学生在教科书第8页下边第一行的字格里描写数字2,教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导。
(4)教学 1和 2的顺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拨1个珠子,提问。
“这是几个珠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拨上1个珠子,并提问:
“现在有几个珠子?”
教师说明:l个珠子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2个珠子。
②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圆形(或其它实物图)。教师边说要求边指导学生摆,先摆1个,再摆1个。提问:
“先摆1个小圆形,又添上1个小圆形,现在有几个小圆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是由1添上1得到的。
③教师在黑板贴上画有一只小鸭的图片,
提问:“这里有几只小鸭?”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写1。
在上面那一只小鸭旁边再贴上一只小鸭图,提问:“现在这里有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在只小鸭图下面写 2。
教师:现在1和2排好队了,你能说出1的后面一个数是几吗?2的前面一个数呢?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5)比较1和2的大小。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苹果(老师可以说小朋友们,看到了老师手里的水果了吧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呢,那只要小朋友门一会儿积极的动脑筋,老师下课后就把她作为奖品,给那些最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然后先在左手拿2苹果,提问:这是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后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在黑板上写上一个数字2,再在右手拿1个苹果,提问:这是几个苹果?也肯定学生的回答,在2的右边写上1。
提问:2个苹果和1个苹果相比,谁多?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2比1多。
教师:2比1多,平常我们就说2大于1。2大于1怎样写又好写又清楚呢?在2和1的中间画一个符号,开口朝着 2,教师边讲边板书“2> l”,并带领学生读两遍“2大于1”。
三.巩固练习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1和2。
把预先准备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在图片的下面的小括号里,写上图片上物体数量(1或2)
出示数字卡片1和2,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提问:“2和1比,谁大?”外出示卡片“2>1”,提问:“它表示2大于几?”
让学生在教科书第8页下面四字格里练习写1和2,先描,后独立写,对于写得好的给予表扬。
四.本节课的总结:
亿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2.进一步理解、掌握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推理、探究、归纳出亿以上数的读写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教学准备:
小黑板、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出示数位顺序表。
万 级 个 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8 2 7 3 0 0 0 9 0 0 2 3 6 0 0 5 6 0 0 0 4 3 6 请学生分别读出这些亿以内的数,并说出读书的方法。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数,请你们读一读。
(1)据统计,全球人口总数达到6100000000人。
(2)我国有广阔的海域,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据2001年统计,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达723400000000元。其中,沿海旅游业已成为海洋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产值约为250300000000元。学生试读上面的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上的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1)回顾读数步骤。
(2)把61000000000分级。
中国数学资源网:http://zgsxzy.edu.topzj.com 标出级数。
引导学生一级一级的读数。学生读第(2)题中的两个数。亿 级 万 级 个 级 7 2 3 4 0 0 0 0 0 0 0 0 2 5 0 3 0 0 0 0 0 0 0 0 提问:这几个数的读法与“复习”中的一组数的读法相比,你发现这几个数的读法有什么规律?
师生归纳亿以上数的读法:读亿以上的数时,只要把“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行了。2.即时练习。
(1)读出教材第21页的 “做一做”。提问:那些零读,那些零不读?(2)练习三第1题。3.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1)教学例2。
①板书:三亿 三十亿九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②请学生根据上面各数的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这几个数。
③观察计数器,看你拨出的这个数是个几位数,并尝试写出这个数。④说说亿以上的数是怎样写的。
按照亿以内数的写法来写亿以上的数。借助数位表,画出分级线,确定数的数位,对齐各个数位上的数写出相应数字。写数时仍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4.自主写数。
教材第22也“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三第6题。
三、巩固应用
1.课本练习三第2题。2.课本练习三第4题
分组活动:从第问题中题中选一题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3.课本练习三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练习
课本练习三第9题。
当学生认识了千以内数,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他们需要认识更大的数。这时,教材安排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认识整千数(包括整千数加、减整千数)、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包括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学会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实现认数知识的逐步积累,也为本册教材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千米和米、千克和克时,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时,都将会涉及万以内的数。
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慢慢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在抽象的过程中,他们仍然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感受,这是进一步认识更大数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应注意把握这样的原则:以形象感受为主,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进行抽象。
二、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学重点:
1.数的含义。认识万以内的数;感受大数的意义。
2.计数技能。万以内数的读写;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认识数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识别不同数位上数的含义。
3.数的大小关系。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4.计算技能。能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
5.数学交流。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和他人交流;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数学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本单元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一万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般四位数的读法、写法。
第三课时: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简要分析]
本课时教学分为3层:
1.感受“一万”的大小:通过创设万人体育馆的情境,让学生获得对“一万”的感性认识。
2.感知一万的含义:通过直观的小立方体个数的感受,体验几千和一万的实际含义。
3.几千和一万的读写,这个层次的教学又包含4个内容:①拓展数位顺序表;②在计数器上表示整千数和一万;③写整千数和一万;④读整千数和一万。
学生对于一万的含义理解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1.感受一万的含义的教学策略及建议。
“一万”这个大数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是不常用也不常见的。对于一万的实际大小学生比较陌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让学生体验到一万的大小,又能理解一万的含义?
(1)利用不同经验,体验一万的大小,为理解其含义做好铺垫。
通过不同的经验,是指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让学生体验大数的多少。每个学生的经验都不相同,可能你的直接经验是我的间接经验,而你的间接经验可能是我的直接经验。教材中设计了一个体育馆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但现实中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去过体育馆的经验,去过的学生获得的经验也不尽相同。基于这点因素,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处理方式:描述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其他学生则可以在倾听的过程中寻找和自己的直接经验相吻合之处,同时又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信息;丰富情境,除了创设体育馆这一个感受的情境,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足球场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选择,让更多的学生从中产生直接经验。
(2)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发展,理解一万的实际含义。
学生最初对数学的体验就是从数1,2,3……开始的,数数是他们对数学的“第一印象”。他们会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000,很自然就会想到1000后面怎么数,而这时候渗透“万”这个计数单位也会很自然。
教学时,我们不妨就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1万。可能有的老师会问:教学中数什么比较好?数数占用教学时间值得吗?怎样数呢?……
关于数什么,教材提供的学具是10×10×10个小立方块组成的立方体,表示1000。如果没有这样的学具,残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体积较小的日常生活物品,如:大米,黄豆,瓜子,牙签,火柴棒等,用这些物品数数,既切合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于数数所占用的教学时间,我们应该这样考虑,数数是一个体验过程,是培养数感的基本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由形向数逐步抽象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数100粒大米,把百以内数数的过程作为课外实践活动,这样课堂上主要集中精力解决从1千数到1万的问题。
关于怎样数,可以将学生课余时间数的大米按每百粒装袋,100袋大米,合计就是1万粒。教学时让学生先复习从100数到1000,再集体完成从1000到10000的数数过程。
其实,数数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1000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数的认识,需要了解更大的数。
(3)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对1万的感受,体验大数的用途。
对大数的感受不能停留在以上两个层面,还应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比如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所生活的小区或社区里大约有多少户人家,大约有多少人。让学生从中体会千、万这样的大数在表达生活现象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几千和一万的读写的教学策略。
整千数和1万的读写教学,已经从原来认数教学中的实物、计数器和数相对应的教学过渡到只借助计数器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从具体开始转向半抽象,但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仍需借助物化过程来帮助学生学习。
(1)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数位顺序表”,但这个知识点的原型就是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所以这里的教学应结合对计数器的认识来进行。
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结合计数器,明确这样几个问题:①什么是数位(本文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②数位顺序表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③数位顺序表的可拓展功能。
(2)拨数、写数和读数要一一进行对应教学。对于“一万”的写法可以这样处理:把10000和1000进行对比,说说有什么不同?两个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多了一个0?通过讨论完成“一万”写法的教学,加深对1万的理解,同时渗透位值思想(本文将在后面作详细介绍)。
[拓展建议]
1.通过大数的估计,培养数感。
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直觉。《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指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学会估计是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这里的估计指的是数量估计。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估计一个操场能站多少人,一个电影院能容纳多少人?如果一个班50人,全校20个班一起做早操要多大的操场?1万人大约是多少个班级?多少所这么大的学
校?这样一些具体的、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的解决问题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对数,特别是大数形成鲜明的表象,当再次遇到类似情境时,他们就会回忆起这些参照物。这个估计过程并不是随意猜测的过程,而应该是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
2.在数数的过程中渗透十进制的思想。
整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的方法,学生了解这个方法对于数的意义的理解十分有益。这里主要渗透的思想是每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是10。学生一个一个单位的进行数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就是一万,在数的过程中就容易体会10个单位是一个相邻的较大单位,感受十进制的思想。
万以内数的读写
[简要分析]
教材中对于几千几百几十几的组成是和读、写法教学同步进行的。掌握数的组成是认、读、写数的基础。
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写:第二层,中间有0的,包括中间有一个0和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第三层,末尾有0的,包括中间、末尾各一个0的和末尾有两个0的两种情况。虽然知识点较多,但始终遵循着先说组成,再写数,然后读一读的顺序进行教学的。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逐步脱离直观的计数器辅助进行万以内数的读写,从想想做做第2、3题的半脱离到第4题的全脱离,通过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写数技能。其中数中间有两个0的和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非整千数的读写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中没有对每种情况都给出明确的写法和读法,并不意味着对这个内容不重要,而是通过预留给学生交流空间、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互动中体会,在思索中感受读、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1.突破读法难点的教学策略。
读数教学包括4种情况:没有0的;只有中间有0的: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只是末尾有0的。其中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是教学难点。
(1)对比讨论。在对比中寻找读数的难点,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陈述自己的见解,筛选出其中合理的、优化的、科学的读法。
教学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可分两层突破难点:第一层是让学生知道,数中间不管有一个0还是两个O都只读出一个零;第二层是让学生理解中间有两个0的数只需读一个零的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两种情况同时出示,直接让学生讨论究竟应该怎样读?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讨论中会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见0读零,另一种是出现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零,这里可以让学生质疑和争论,在讨论交流中让他们感受有两个0时只读一个零的合理、优化与科学。
(2)旧知引入。将新知纳入到旧知的结构中是很有效的教学策略。千以内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是旧知,在教学时可以以此为起点,设计一组数:465、5674、302、1008、400、3000。让学生们交流这些数的读法,再按特点进行分类:465、5674;302、1008;400、3000。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千以内数的读法来读这些数,并总结读法:从高位读起;按照几千、几百、几十几的顺序读;如果数中间有0,不管有几个,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2.突破写法难点的教学策略。
万以内数的写法,难点在于把“读作”改成“写作”的过程,特别是中间有两个0和中间、末尾各有一个0的数的写法。
(1)写法教学要与读法教学紧密联系。
教材中数的读写教学每一次都是同步出现的,只是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写数,要求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看计数器写数,例题教学都是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完成写数的过程;第二层是看数位顺序表,把“读作”改成“写作”,想想做做的第1至3题是结合数位顺序,巩固几千几百几十的数的写法;第三层是直接把“读作”改成“写作”,想想做做的第4、5两题则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写数的练习。
(2)有效掌握数位顺序表。
对数位顺序表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写数的熟练程度。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顺序的表象,还可以编写一些口诀帮助学生正确写数。如:写数应从高位起,确定数位才动笔,哪位是几就写几,空位补0要牢记。
3.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教材并没有单列成一个课时,而是渗透在练习中,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计算,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教材中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练习,如想想做做8的找规律,就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变化,发现规律,强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想想做做11通过连线,让学生体会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如:用5、6、4、9可以写出哪些不同的四位数?又如:用3颗算珠,你能读写出不同的四位数吗?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既能巩固本课的所有知识点,提高读写技能,还能渗透了枚举、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拓展建议]
1.重视数学史的介绍。
在本课时教学后还附有一篇关于数的起源与发展的小文章,应该及时地进行介绍,让学生通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计数方法,丰富和强化对数的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创新使用教(学)具。
在本课时教学中,计数器是常采用的学具和教具,但每个学生都要拥有一个计数器,有时难以满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这时,可以在纸张上画一个计数器,用围棋子、小圆片等物品当珠子在画出的计数器上操作,帮助读数、写数。其实,还可以借助小棒、圆片、牙签、铅笔等等物品进行操作。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了比较商品价格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比较方法,分3层展开:第一层,比较千位上数的大小;第二层,千位相同比百位;第三层,百位相同依次往下比较,以及四位数都小于1万。本课教学的起点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有一定的比较经验,因此要充分依靠学生已有的经验,拓展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策略]
1.利用知识迁移,学习大小比较。
有效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利用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对本课时教学难点的突破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可以对情境中的数据适当调整,增加一个10000元的商品和一个几百元的商品,这样在比较两数的大小时就可以涵盖所有情况。第一步让学生任选两种商品,列举出所有比较的可能。第二步把列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寻找哪些是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这样会发现两组:一组是两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另一组是一个三位数和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借此来回忆千以内数的比较方法。第三步是探讨剩下的几组用什么方法比较,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总结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利用估计比较,感受方法多样。
除了采用从高位往低位依次比较的方法外,还可以用求近似值的方法进行比较。这里的教学应分两层:首先是教会学生求近似值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其次是要让学生体验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自主选择合适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设计游戏活动,渗透“位值原则”。
比较两数大小的核心思想就是位值原则。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不仅让学生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会利用位值原则设计一个所需要的数。若能做到这样,则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又深入了一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转盘填数”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此项能力。活动可以全班共同完成,也可以分小组完成。活动之前准备一个有数字0~9的转盘,每个学生在纸上画一张数位顺序表。转动转盘,将指针指到的数填进表中的任何一个数位,填入后不能移动。写完数后可以同桌或在活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的数大。这个活动还可以进行变式,例如比比谁写的数更小等,活动目的可以不断改变。
[拓展建议]
1.弄清数位与位数。
数位。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称为数位。与十进制的计数单位相对应的数位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位数。一个自然数(最左端的一个数字不是0)所占的数位个数,称为位数。例如,3是一位数,50是两位数,4305是四位数等。
2.理解位值原则。
同一个数字,由于它在所写的数里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不同。也就是说,每一个数字除了本身的值以外,还有一个“位置值”。例如“5”,写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写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5个百。这种把数字和数位结合起来表示数的原则,称为位值原则。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推荐阅读:
《11—20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9-20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07-22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优秀12-07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2-05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9课时)10-08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26
二年级下册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05-28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07-12
六年级数的认识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