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精选11篇)
从2008年开始,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也时整个世界的实体经济陷入一片恐慌。
美国经历了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这也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威胁,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不断增加。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是深远的,当今世界进入了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
首先,关于经济大动荡。在本轮金融大动荡中,银行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并正在影响实体经济增长。为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防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采取全面措施救市,以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这次全球金融动荡正在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下滑,至少在很多发达国家,他们的进出口贸易额还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是强国,例如希腊和冰岛,连国家都几乎不保,更不用说进出口了。
其次,关于格局大调整。受金融危机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世界格局处在快速变革之中;主要大国的内外战略调整牵动着国际形势走向,新兴力量开始步入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舞台;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占据了人类道义与利益高地之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使全球范围内的软实力竞争更趋激烈。例如,奥巴马政府受金融危机、阿富汗、伊拉克、伊核、朝核等难题的牵制,在世界力量对比变化和新兴力量崛起的背景下,认识到美运用实力手段的有限性,开始回归现实主义,淡化制度和意识形态分野,提出“建立多伙伴世界”;放下身段,“平等对待”发展中大国和各类盟友,谋求它们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核裁军、反恐防扩等重点议题上与美合作;主动向伊斯兰世界示好,增加对非洲的援助;强调应用“巧实力”,侧重通过对话、接触和外交谈判为热点问题降温;重视公共外交,旨在重振美国际权力、秩序和规制的主导地位和塑造力。奥巴马尤其重视发展美中关系,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动力之源,上任后积极开展中美对话,并来华访问。
第三,关于体系大变革。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下降,加速了世界力量转移的过程,从而推动国际体系深刻调整。广大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要求日益强烈,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持续高涨。“金砖四国”等新兴国家加强协调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国际经济体系改革起步,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出现新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将发达国家5%和3%的投票权转给发展中国家。G20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平台。作为此轮国际体系变革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危机中应运而生,作用不断提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平台
最后,关于模式大发展。历史上往往大危机带来大变革,促使思想大创新。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对各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热议。金融危机的爆发打破了美英的意识形态泡沫——人类并非别无选择。对新自由主义模式的质疑声浪在全球范围内泛起。英国《金融时报》
认为,如果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华盛顿共识”的胜利,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则“宣告了它的死亡”。虽然美国一再强调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主要是美国没有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合理储蓄与超前消费的关系,但这三大关系严重失衡的根源还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美国出现了重新审视和修正新自由主义模式的浪潮。奥巴马提出了庞大的经济复兴计划。从该计划的一系列内容来看,实际上预示美国将对新自由主义模式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修正
1、虚假经济数据得到有效遏制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自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资源浪费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节制,倡导节约、节俭、吃饭“光盘行动”,纠正铺张浪费、虚假浮夸不正风气取得了巨大成果,使经济数据变得真实而可靠。扬真避虚,这就必然影响现今GDP的统计数据结果。
2、经济发展数据更加真实
个别为官不良的腐败分子和不法商人借国家提高国民消费和发展内需为幌子,徇私舞弊、公车私用、公款出国旅游、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贿赂卖官、官商勾结、贪污腐化、违法洗钱等,把国有资产囊入私人腰包。新一届政府对这种现象的打击遏制,阻止了原来畸形的消费模式引起的虚假和繁荣,必然在一定量上影响经济发展的数据,从而使经济发展数据变得健康而更贴近真实。
3、出生率降低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红利消失和劳动力人口减少。50—60年代所积累的人口红利已消失殆尽,这代人已逐渐退休老去,他们的独生子女80后、90后已主导了社会的劳动力角色,劳动力人口迅速减少。美国威斯康大学教授易富贤从2016年的中国、1995年的日本、2006年的韩国人口结构对比得出结论,人口红利消失,年轻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阻力[4]。出生率低和老龄化社会将导致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衰竭,必然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4、经济发展与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矛盾
廉价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加工场,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我国资源过度地开采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国家为减少污染,保持可持续发展,势必要报废和关掉那些生产率低下,排放不达标,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这些因素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
5、不淘汰旧的产能,供给侧改革红利难以立见成效
我国一些传统工业领域生产率低下,出口贸易萎缩,产品科技附加值较低,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国内低端的产品无人问津,国民出国旅游时大量抢购国外产品。这些现象,都亟需我国各生产领域进行科技创新,生产出科技含量、质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国家也急需制定扩大内需的配套政策,刺激消费,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对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的分析
1、国民经济数据变得真实而切近实际
自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国家以及党的执政理念贯以倡导节俭、务实的工作作风,纠正了国家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一味追求以经济数据的高低来论政绩的错误做法,反对铺张浪费、虚假浮夸、贪污腐化的不正之气,已取得了有目共睹伟大成果。刹住了公款吃喝、旅游、公车私用、请客送礼、贪污腐化的社会弊端,大大节约了国家资源及国资的流失,各项工作走入了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为国家挽回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原来这些囊入个人腰包,浪费的资源也被统计为当年GDP发展数据之中,表现出虚假和不真实的现象,现在经过打击、纠错,使国家颁布的国民经济数据变得真实而切近实际。
2、对GDP的认识更加务实
国家在2008年经济萧条时期,为了拉动经济,保8%的增长速度,中国政府于当年11月9日宣布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约5860亿美元),以刺激经济,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补贴、廉租房、医疗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这其中还包括呼唤已久的增值税改革,相当于向企业少征税约1200亿元,并鼓励企业更新设备。这个规模相当于中国GDP的16%,为全球之最,也为经济史之最,经济刺激规模全球之最,对保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现今政府在推动城镇化建设拉动内需的基础上,鼓励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中央规划了“一带一路”的发展宏伟蓝图,高铁等众多制造业都走出了国门,使中国制造名扬海内外。
过去国家主要是以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模式,地方政府也主要是以公共设施建设、拍卖土地和房地产业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些地方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广州市政协委员、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高级工程师蒙晓莲痛惜地说:“在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建设中,重复建设也越来越多,几个大项目下来,很多楼房刚新建好又被拆了,耗资很大。”对此,她建议,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要统筹规划,而这种规划工作要从广州周边农村住宅做起。”[4]
过去,在全国好多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为了拆迁多获赔偿,村民在获知要征地时就提前突击盖房,这些房拆迁时就被作为了建筑垃圾而拆除。更有些城中村村委会,在自己管辖的土地上建设商品房向外出售,西安曲江某一城中村在自己村土地上建了20多栋家属楼,一直在向外销售,还没有销售完结,结果政府统一规划,出让竞卖该地块,土地被一大型开发商竞得而开发商业地产,结果1个月不到这些才盖起的住宅楼当做建筑垃圾被瞬间拆除,20多栋,每栋三个单元7层砖混结构楼,不知可安排解决多少经济收入低下而买不起商品房的底层劳动人民的住房问题了。这样重复建设和浪费,西安乃至全国都是相当严重的,这些情况使得过去GDP值变得虚高而和实际不符,不能代表真实的经济发展状况。
3、生育率的降低,老龄化的加速,劳动人口迅速减少
有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25278万人,50岁以上农民工占14.3%,有3614万人;2012年,全国农民工有26261万人,50岁以上农民工占15.1%,达3969万人。[1]常年研究农民工检测报告的人士称,2013—2014年,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的占比与总量“肯定是上升的”或早已突破了4000万,现建筑工都是清一色的“老人”,高龄民工以吃肉补体力,染发躲检查。
我国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出生率迅速地降低。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辑出版的《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110。而2010年的《世界人口数据表》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5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7个,欠发达国家为2.7个,最不发达国家为4.5个,而扣除中国后的欠发达国家为3.1个。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许多[2]。这将导致我国国力和国情走入未富先衰的境地,使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最有活力的要素———劳动力耗竭,劳动力低下已支撑不起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行和世界上最庞大老龄化的社会消费生存的需要。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其年轻人口出现了急剧减少现象,那么该国的劳动力供给在短时间内也会发生大幅下滑,从消费层面来看,年轻人结婚购房购车等需求也会大幅度降低,各类大宗品的增速会快速下滑,进入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4]。
一个社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是最积极最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动力,没有了人,一切将成为空谈,有了人生命才能延续,才会有物质的再生产,才会有物质的消费,社会才能发展。在过去的人民公社时期,以一个生产队为生产整体时最能体现劳动力对生产经济的影响,哪个生产队青壮年劳动力多,该生产队生产就有起色,劳动搞得轰轰烈烈,每个劳动日的价值就高。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劳动力,在漫长成长过程中要消费很多物质资料,而这些消费就是内需和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而成长为劳动力后,是生产力最具活力的要素,要为社会贡献更长的时间。将出生孩子抚养为成人,培养成为劳动力至少要20年左右的时间,而人口结构的合理配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要加大改革力度,开放、刺激、鼓励生育,解决生产劳动力问题要未雨绸缪。
故当前出生率低、劳动力人口断崖式的减少、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必将导致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耗竭,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4、转型升级需要时间
我国的国民经济应该说是长期运行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当中,劳动力生产效率低下,生产中的科技附加值较低,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低廉的资源开发来拉动经济,是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和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环境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府下决心关掉和报废那些生产率低下,排放不达标,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和旧的生产工具。以上这些措施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统计数据的重要因素。
新一届政府不惜牺牲GDP表面统计数据,也要大力推行产能升级,以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如工业4.0、互联网+、科技创新等技术革命,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投资。如高铁等大批先进的企业已走在了前列。推广一系列改革需要一定的时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证明经济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从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过渡到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集约型经济模式必然有个转型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创新不仅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具有乘数作用,可以放大各生产要素的效应,从而提升全社会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数量。只有创新,开发科技新成果,才能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经济才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动力。改革旧的体系需要有阵痛,创新也需要有时间,但在这个创新的漫长过程中,经济的发展速度是要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也势必将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由于基数增大,必有一个滞涨和增速放慢的过程。如果剔除以上论述中各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是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的。我国通过深化改革,国民经济一定能够成功软着陆,将会以更加健康、更稳、更快的速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刊登文章:高龄民工以吃肉补体力,染发躲检查[EB/OL].腾讯新闻,2015-03-20.
[2]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EB/OL].新宋吧_百度贴吧.
[3]夏令、童丹、成小珍、梁建敏:广州重复建设浪费太大规划不好会出现新城中村[N].信息时报,2010-04-15.
5月9日,权威人士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目前呈“L”型走势,这是一个经济阶段,不可能很快过去。但由于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弹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不会出现大幅下降。言下之意,只要能维持6.5%左右的增速,就不必实行强刺激。
从权威人士的言论中,投资者可以得出未来5年的投资准则。
第一,无论股市还是期市,投资者不应期待某个重要市场的长期增长。2015年,股市经历了高杠杆,2016年期货疯狂上涨,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处于极度分化的状态。高杠杆引发的后遗症被充分关注,这意味着,以高杠杆推动某个市场的疯狂上涨已经不是重要选项。
第二,抓住能够引领未来的板块。在“L”型经济的低迷期中,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都会出现分化。有关方面不会刻意扭转分化的趋势,反而会认为分化越快越好。因为,这意味着资源得到了高效配置,注入到了未来有盈利前景或现阶段还有不菲的盈利空间的行业。因此,高端制造、高端服务代表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投资者应牢牢握住这两个抓手。与此同时,在城市化过程中,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群相对更安全,这些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市场化程度更高,会吸引更多人的到来。
第三,不要进行高杠杆投资。权威人士明确表示,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是一种幻想。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对个人投资而言,高杠杆同样不是一种好的方式,除非你拥有与巴菲特同等的投资技巧,即便如此,你也没有巴菲特那么充裕的现金流。
第四,不要触碰产能过剩的企业,也不要对市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未来,“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处置“僵尸企业”。“减法”的色彩较浓,不可避免地将涉及人和钱,即就业和债务问题,难度和要求都相对较高。但执政者的决心很大,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更大,痛苦的时间也更长。更好的解决办法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同时,对这些企业进行“清盘”,这样既可以释放土地、信贷等稀缺资源,也使这些企业的职工在纳入社保、接受培训后走上新岗位。
对低效率的企业实施去杠杆,可以采取并购的方式,也可以用破产清算的方式。对于无药可医的企业,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进行“债转股”和“拉郎配”式的重组,这种自欺欺人的解决方式只会带来过高的成本负担。只要就业稳定,产能过剩行业的破产就不是大问题。
在当前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社会就业压力大的整体状况下,大学生就业成为难题。大学生就业指导既是高校职责所在,也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关键环节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内涵就是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工作(职业)本质,树立正确就业观和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增强成功信心,打造自身优势,顺利成才、就业。主要分为,就业指导;首要任务;职业生涯;就业成功。
在当前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社会就业压力大的整体状况下,大学生就业成为难题。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已实现市场化,遵循“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规则,近几年,每年都有不少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此,大学生就业成为国家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排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单位,科学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既是其职责所在,也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关键环节之一。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多数毕业大学生面对第一次就业、第一份工作时,对工作感到有许多未知、有许多不确定,懵懂又迷茫。针对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所面临的这些困惑、困扰、困难,高校就业指导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解答大学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工作是什么?”“人(我)为什么要工作?“”我(就业)会成功吗?“”我的未来(工作)怎样?”。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工作本质、正确地归因成功、正确地规划职业生涯。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涵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最初称为“毕业生就业指导”,1989年教育部大学毕业生中期改革方案中首先提及此词,属于毕业生思想教育(毕业教育)主要内容之一。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发展,就业指导实践和研究不断深入,指导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朝着全方位、全员化、全程化发展,覆盖各个年级的大学生,于是演变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涵义,学术界有多种论述。现代意义的职业指导应包括职业指导教育、职业指导活动和职业指导学科三种意思,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涵义也就是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工作(职业)本质,了解社会需求,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积累必备的就业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1.就业指导的本质。即正确认识和理解“工作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工作?”这
两个基本问题。工作从概念来说就是人类进行劳动生产,创造价值,满足自身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动。人类的生活只有在社会的正常运行之下才能实现,而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要求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分工———工作———之后才能实现。因此,工作本质上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社会劳动生产活动。对于个人来说,工作是他(她)参与各自社会分工的具体方式。工作,不仅解决了个人的生存问题,还是个人融入社会、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步伐,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化、体现个人价值和实现未来理想的最基础的平台。目前,不少大学生在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面前信心不足,不积极就业,甚至逃避就业。不积极就业的学生虽然也有就业的愿望,但在校期间表现消极,不上进,不把学习当一回事,不进行就业的素质准备,毕业时成为就业“老大难”群体。逃避就业者在现实中已经出现,而且为数不少;他们或者毕业后一直没有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闲杂人员,终日无所事事;或者跟风报考研究生,逃避就业,游走学校与家里;或者勉强走上工作岗位,但内心希望不工作,工作也就不尽心,频频跳槽。究其原因,当代的很多大学生家庭富裕,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过于安逸,没有生存的压力,缺乏忧患意识,责任感不强;在校期间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被动、敷衍地接受教育;毕业时面临现实的激烈竞争和挑战,自然逃避困难,有意无意地习惯性躲到家庭庇护之下。这些就业信心不足或者逃避就业现象的产生,根源在于这些大学生对工作本质认识不清,认识不到一个不工作或者不勤奋工作的人,不但必然缺乏经济来源,而且必然落伍于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首先要讲清“工作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工作?”这两个基本问题。
2.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关系。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是一
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一个人一生在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工作活动相关的连续经历。职业生涯规划,即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
发展过程,结合社会职业发展和自身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发展路径、完成时间计划,并不断修正完善以求最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社会或学校强加在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而是个人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的要求,依据个人自己实际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大学生毕业前处于职业生涯的职业准备期(即初步形成职业意向,进行职业技能学习以及等待就业的时期)和职业选择期(即综合社会需求和个人条件后作出职业选择)。大学生正确地规划好自身职业生涯,有利于大学生深入认知自我,根据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依照自身能力和素质择业,尽可能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实现个人与职位相匹配;有利于大学生工作后适时进行职业定位,在一个合适的领域内积累资历,进而得到较快的提升或向更高层次发展。
3.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影响因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成功理念。就业成功理念直
接决定着、领导着大学生择业心理状态、择业信心和择业的信念。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生成正确的就业成功理念,帮助大学生把握就业成功的科学内涵。就业成功观是评价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体行为的社会认同感,评价就业是否成功必须得到社会及其相关人员的认同,特别是主导价值观的认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导致对青年大学生心理、价值、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当前大学生就业成为难题。
4.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
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5.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
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6.7.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
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8.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9.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
当前信访工作的形势1
20__年,我支行深入贯彻党的__精神,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信访综合治理工作处理力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积极构建和谐__银行存款环境。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住一个龙头,建立健全信访综合治理制约和激励机制。
支行领导非常重视客户投诉信访工作,把信访和综合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及时处理信访,稳定支行发展,是第一责任的观念,抓住落实信访和综治责任制这个龙头,逐步建立健全信访和综治工作制约和机制激励机制。
一是全权实行四个纳入。即把综合发展工作纳入中层领导干部责任制及绩效考核的重要项目;纳入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二是认真组织两次检查。即半年检查和年度检查。采取听、查、看、议等方式严格检查,把综合管理工作检查结果,与责任人的补贴奖金挂钩,做到奖勤罚懒。
二、坚持三项制度,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一是坚持部门经理负责工作制度。有效促进了综合管理工作责任的落实,实现了基层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坚持稳定分析和信访工作情况分析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全行性的稳定分析会,研究分析全行信访工作,部置信访于综合管理工作,解决影响重、难点问题,全年未发期和不定期进行通报,既指出问题、危害、原因,又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
当前信访工作的形势2
勤于钻研懂业务,争当“多面手”
掌握业务是当好信访干部的最基本条件,务必要克服困难、挤出时间、勤敏好学,把各项业务工作熟悉透、掌握好。信访工作业务涉及接待来访、办理来信等十余个方面,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对信访“老将”是一种考验,对岗位“新兵”更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当前信访改革进入攻坚期、信访工作迈入“互联网+”时代,网上信访、按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事项等方面的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亟需信访干部快熟悉、快掌握,能应用、能举一反三。今年是全省信访系统集中开展“三讲三创”主题活动之年,也是中央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之年,作为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信访干部,更应认真研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努力做到讲政治、讲规矩、讲责任,争创示范岗位、文明机关、一流业绩,争做合格党员、群众的贴心人和实践工作中的“多面手”。
勤于履职勇担责,敢当“操盘手”
吴官正同志在《闲来笔潭·信访局长》中提到,他在山东工作时,对处理信访问题始终能够做到不限地点,不顾时点,不离要点,随有随批,随批随办,办而必果。官正同志戮力在前,我辈当效法于后。信访干部的职责在于参谋建议、干事创业,信访部门的宗旨在于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热情、公正、奉献、创新”的永州信访精神,核心也在于履职担当。为此,作为信访干部特别是县区信访局长,首先要有担当精神,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工作中的“操盘手”;要敢于直面信访人和信访问题,坚持换位思考,尽力为信访群众解决合理合法诉求。其次要善于协调,充分发挥联席办的职能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信访问题。同时,要善于借力借势,借好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之力,通过领导这个关键少数来推动工作;要善借中央及省、市委重视信访工作之势,凝聚工作合力,形成拳头优势,促进工作提质增效。
勤于研判善创新,勇当“掌舵手”
做好信访工作,精准研判是前提,创新作为是关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信访工作面临新形势,迎来新挑战,需要广大信访干部趁势而为、顺势而上。一方面,要坚持一月分析、一季一总结的工作制,找准问题,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时期的情势特别是今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市县乡集中换届等新特点,要深入调研,精准研判,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信息灵、措施准,这样才能驾驭得住工作大局,把握得住整个工作大盘,成为信访部门的“掌舵手”。另一方面,要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推改革,深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重点抓好信访信息系统深度应用,努力把网上信访打造成群众信访的主渠道;加强依法分类处理投诉请求,着力完善访诉分离新模式;进一步明确市、县、乡三级信访机构的受理范围、办理方式,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尽力规范信访秩序。同时,要坚持依法治访,加快形成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维护正常信访秩序“两个维护”的正确导向,努力形成依法规范信访人信访行为、依法规范各级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信访工作行为“双向规范”的有利局面。
当前信访工作的形势3
一、前段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县信访局紧扣县委提出的“开放强县、产业立县”决策部署,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认真接待群众来访,积极开展节前慰问,推动突出问题化解,狠抓全国“两会”信访维稳,确保了我县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
1、认真接待来访群众。截止目前,县信访局共接待来访群众204批556人次,其中到县上访161批433人次,到市上访22批100人次,赴省上访9批11人次,进京上访6批6人次,来信6件。17名县级领导轮流到信访局坐班接访,共接待来访群众87批123人次,解决信访突出问题23个。
2、积极开展节前慰问。春节前,县联席办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针对退役军人、优抚对象、70岁以上信访老人、特殊困难群体及个人的走访慰问工作,共走访慰问1912人,发放慰问金155.6万元。
3、推动突出问题化解。通过全力摸排,共排查出信访突出问题和涉稳重点对象78个,全部包案给相关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2月28日,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xx县突出问题、涉稳重点对象责任交办清单》(临办[2019]4号),对以上问题和个人予以了重点交办。今年以来,全县共召开联席会议2次、联席会议办公会议7次、信访维稳专题调度会5次,重点解决了信访人xxx、xxx等17件信访突出问题。
4、狠抓全国“两会”信访维稳。全国“两会”期间,县联席办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两会”特护期信访维稳工作的方案》,成立了两个工作专班,一是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x为组长的后方稳控化解专班,然后是以副县长、公安局长xxx为组长的驻京接访劝返专班。后方稳控专班共有17位县级领导参与接访,共接待来访群众28批48人次,县委书记xxx亲自接待全为国等人,通过县级领导接访化解了一大批突出信访问题。驻京工作专班在京查控3批3人次,中途查控7批12人次;开展督查暗访7次,抽查重点对象27名。通过前后方共同努力工作,实现了进京非访“零登记”,确保了“六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
二、后段工作打算
1、开展“积案攻坚”专项行动。继续聚焦矛盾问题突出、风险隐患凸显的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持续深入打好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战。今年,初步拟定化解涉及xxx、xxx等20件信访积案。
2、深化“无上访村(社区)”建设。一是调整“无上访村(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及推进工作组班子,制定推进工作方案;二是督促乡镇(街道)信访专干编制落实到位;三是完成“第三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试点选点工作。
2008年5月30日
本人也经历了村民委会四届选举,并每届都能当选,当然每届选举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可能一届比一届严格,一届比一届更完善,但在选举的过程及结果中所产生的弊端,正如那位基层干部的几种看法一样,甚至有可能更加严重。例如,产生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严重对立性,因两人的对立产生两派干部,甚至产生支部与村委会的两派对立,如短期未能协调好干部间的矛盾,必然引发群众及多派的对立情绪,令到好的邻里变陌生人、兄弟反目、家庭父子不和等,经年不能重归旧好;另外在工作上将出现,凡是你想及要去做的工作,不论好坏、无论对错、无论公私,另一派必然反对,并千方百计地阻挠,有意使你名声扫地,甚至从地球上消失才痛快。这时候,不要讲怎样才开展好支部、村委会的工作了,能够使到对立的两派平心静气、和谐共处已经是最大的本事。
造成以上种种弊端有很多种原因,或者各村不尽相同,但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1、当前的农村干部提拔制度尚不完善干部内讧。当前干部基本都是按照论资排辈的形式进行升迁,平庸而老好者身居高位,有才干而能者处于低端。因有村委会的直选安排,如果在选举前干部内部没有协调好相关的选举人事安排,将会引发部分认为自己有能力的干部直接竞争主要领导职位的做法,这样将不可避免地与现任职位的干部之间产生矛盾,矛盾小的会在选举完成后逐步化解,矛盾大的就会引发干部的内斗及内争,由干部的内讧引发各自支持者的持续争论,演化成群众的分派性。
2、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协调未能有机统一。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党支部在农村的各项事务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但能去管理的工作较少,没有具体怎样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操作性。如果是能力强的支部书记当然能驾驭好并发挥支部的领导作用,但如遇到一个性格与能力跟支部书记差不多甚至比支书强的村主任时,问题就会出来,两人在工作生活上的不同观点,必然会影响到两人的感情及村两委干部的合作,从而上升到两委的矛盾,从两委的矛盾有可能引发支部与村委会的不统一性,也必然影响到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3、村小组间及房派、姓氏间的干部人事安排不能尽意。每一行政村基本上都是由若干个自然村(村小组)组成,行政村的干部如果每一村小组甚至每一房派都有,肯定会皆大欢喜。但事实上干部职数有限,而且并不是每一村小组每一房派都有适合人选,就算有合适人选也不能肯定都能安排作行政村干部。人事安排结果的不能尽意,加上这些自然村、这些房派中部分群众仍抱着封建时代自家子女亲的思想,觉得需要有自己的人做干部心里才踏实,就肯定会引发这些人的不满情绪,继而也必然引发自然村之间、房派之间因竞选而产生的对立情绪及对立矛盾。
4、选举的安排规定及职位、职数的问题。从第二届选举开始,村委会换届的选举规定,竞选的职位都是票数高的二人作候选人,不能落实之后再行竞选其他职位;同时镇人民政府为了减少村两委干部的职数,一般都采用法定最少的3人组成村委会。如此,想竞选某一职位的竞选人如采用单打独斗的形式去进行竞选,能够当选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形成现在的村委会选举都是竞选联盟的形式出现,本竞选联盟如有一人当选,其余职位无伦该候选人怎样,如是本竞选联盟一分子,当选的可能性就很大,反之亦然,竞选联盟的竞选,容易产生两派或多派群众因选举而对立,产生矛盾,就算选举过后,经久不能平息。
5、士富而仕的想法引发的问题。很多人、很多家族都抱着封建时代士富而仕的思想,部分人因经商成富,认为自己能力超常,或确实觉得所在村发展未符合自己理念,而参与竞选。可是在竞选过程中,当发现可用的人物关系未符理想时,就会用到他认为的资源长处——钱,从而有贿选、请客吃饭的现象发生。当一竞选联盟使用贿选、请客吃饭这一类策略之后,另一竞选联盟也必然跟上,如此势必出现选票的价值越拉越高、选民吃饭吃完又吃的现象,并造成竞选联盟不理智的投入及竞选花费的剧增。最后因选举花费几十万甚至百多万元巨款的竞选联盟如未能选上,就必然会生怨恨,矛盾丛生,久久未平。
以上凡列几种原因造成的弊端可能仍不止,但所列原因影响的后遗证确实存在。怎样去除以上原因的影响,因本人水平有限,就不谈心得,这里只讲心里想法吧。如有不妥,恳请上级指正。
1、尽快完善农村干部的提拔制度,以减少现任干部间的内讧。提拔可采用每年年终村党员、干部、村代表会议评比,得出各方面评比结果,形成综合结果适时通报现任干部,使他们心里有底,在选举中不至于作出不合适的决定。
2、制定有关村工作规定及指引,形成支部掌决策,村委会掌执行,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掌大决策及监督的工作格局,并形成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局面。
3、村小组间及房派间的人事矛盾化解在选举前是关键。对没有村干部安排的村小组及房派,选举前做好该村小组党员、干部及房派头面人物的理解工作尤为重要,要切实做好引导克服封建的思想工作,使村委会换届选举形成重贤选能的良好氛围。
4、如能选举好一职位后再选另一职位,落实某一职位再可竞选另一职位,这样就有可能打破竞选联盟的出现,大大减少派别群众的对立。
一、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
改革开放已经将近40 年了, 世界经济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体化, 而在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正逐渐从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一步一步地走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 我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越来越让世界各国惊叹。然而伴随着2008 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全球经济危机也悄然而至, 金融危机瞬间造访各国, 各国的经济都陷入了一定阶段的萧条时期。这对于刚刚起步正准备进入世界市场的中国十分不利, 即便当时政府当机立断的做出了决定, 使中国经济逐渐稳步上升并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 使国家经济能保持较好的势头继续快速地发展, 但是刺激经济发展并没有解决隐藏在深处的体制管理问题和更深层次的经济体系问题。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 全球的经济虽然仍在以缓慢的速度逐渐的复苏, 但是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却十分堪忧, 这也导致虽然我国的经济仍在缓慢的发展, 但如果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同比增速正在逐年下降,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步入了中高速发展, 而2015 年股市的不景气, 同样致使国内居民出现了“经济悲观”的想法, 挽救当前经济颓势已刻不容缓。
二、形成当前中国经济现状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经济在经过一个迅猛发展的高速时期后进入了中高速时期, 现在正有滑坡的趋势。致使中国经济成为如此的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 总体概括起来有两大原因: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
1.国内因素
2014 年, 各项经济数据的公布引起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 持续下滑的各项经济数据指标明显的显示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出现颓势, 市场悲观论的言论正悄然席卷国人。再加上国内部分学者在国外某些别有用心的学者唱衰中国之时, 并不能理智的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起到误导的言论, 不能避免其中的悲观思想, 反而认为中国的未来发展确实如国外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所说前景黯淡, 而传承了五千多年文化的国内很大一部分人基于尊重知识分子的初衷人云亦云, 加上对经济形势不是十分了解, 这更导致了国内经济市场陷入一个死循环模式。尽管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时, 政府及时果断出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济发展的颓势, 但通过刺激消费来加快经济发展, 并没有解决过快的发展速度所带来的隐患.各部门的管理体制并不是十分健全有效, 而且管理机制落后, 不能及时跟上改革的步伐, 使一些很好的政策不能及时的上行下效。再加上各大银行的存款利息下降的同时贷款利率却不断的上涨, 致使国内居民更加恐慌。从另一方面来说, 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部分行业出现产品过剩的现象, 民间投资意愿减弱。中国的人口在政策的限制下, 人数逐渐变少, 在这就会导致像房地产这样的行业在整个国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国内的一些需求同样也会大大减弱, 消费指标不达标, 导致市场经济进入一个死循环, 给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
2.国外因素
世界经济在经过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撞击后, 外需动力的不足致使经济整体复苏的脚步依旧缓慢, 这一点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也同样提到了。众所周知, 现在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金融危机之前, 各国的经济连续多年的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但是2008 年过后, 世界经济就进入了低速增长的状态, 其发展速度极度缓慢, 迄今为止也只恢复到了原有水准的十分之六七的状态, 但是同比增速却忽高忽低, 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尤其各国在金融危机过后开始不约而同的进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不仅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成为2015 年金融市场上的典型特征, 也致使部分国家的货币与人民币的比率出现下降的趋势.我国是众所周知的出口大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出口商品的收益却由于各国实行的货币宽松政策而低于2008 年以前的收益, 现在各国都不约而同的出现货物低通胀的状态, 对国内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三、解决中国当前经济问题的措施
1.改善国内战略方向, 刺激国内经济增长
有一段时间经济新常态时常会出现在报纸及一些新闻上, 众所周知不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持续的保持超高速的增长, 这是发展之必然, 所以2008 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对各国的发展从另一方面看是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这并不代表金融危机是必须的。我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近六年的时间, 根据国际形势不断地改善自身以适应国际经济环境。而如今国内经济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努力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国家。当国外学者不怀好意唱衰中国经济发展、国民内心恐慌时, 国内学者应该主动的辟谣, 安抚民心使国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持有信心。因为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带来了经济市场上暗藏着的一些隐患, 而金融危机过后由于当时只注重于经济增长速度, 体制问题仍旧未得到改善, 而此时正是改善的良机,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市场经济的管理措施, 杜绝商业诈骗等一些威胁经济发展的恶性事件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还应该提高存款利息, 降低贷款利率, 减轻国民恐慌情绪, 使人们能放心的将货币存入银行。以前我国是生产大国, 在创新和发明方面都是短板之处, 而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是核心也是第一动力。现在正是信息化时代和网络化时代,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争取到网络空间的制高点。中国制造的产品无论是低端还是高端的都正远销国内外,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国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更能成为经济强国。
2.拓展国外市场, 加强恢复世界经济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 我国必须尽快调整经济战略, 以便应对未来的发展问题, 防患于未然。世界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情形, 但是不可否认, 这种状态是一种良性的增长, 只需要保持这种增长速度, 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就有一定的作用。尽管世界经济在未来不短的时间都会处于分化状态, 但是可以看到的是, 各国正在努力地恢复世界经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性背景下, 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会发挥不小的作用。我国的发展一直是一带一路的发展趋势, 应该继续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政策, 自2014 年APCE在中国的召开, 更是加快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现在还是人口大国, 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而国家也正在鼓励企业走出去, 加强中国和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构建出全球金融链;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来往, 这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金融危机并不能阻滞中国的经济崛起速度, 凡事有利也有弊, 在最大程度上遏制住弊端的扩展又能抓住机会改善自身, 奋发向上方不失为良策。实际上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任何人都不能说绝对会如何如何, 但是一切肯定会向好的一方转变。过去无论是外敌入侵还是内部群雄割据都没有打垮中国, 自然现在所遇到的经济发展中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刘传军, 刘志军, 译《.货币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2 (7) :139-140.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教材 教学手段
笔者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至今十年有余。送走一批批学生,又迎来一批批学生。在迎来送往中,笔者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学生身上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有愈演愈烈、波及面越来越大的态势,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1)基础差,底子薄。许多学生写作时错别字很多;句子使用不连贯、不通顺,不能完整的表情达意;段落之间缺乏过渡,层次混乱。(2)知识面窄,思维僵化。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书少,且以个人喜好为中心,涉猎面窄;遇事习惯按常规思考问题,缺乏创新意识;欣赏品位低俗,不爱读书,没有养成读好书、终身与书为伴的习惯。(3)纪律差,不能明辨是非。有的学生没有时间观念,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课上不注意听讲,睡觉、说话等现象突出;不服从老师的管理,甚至以顶撞老师为荣。
面对种种尴尬的局面,变通已刻不容缓。下面笔者就根据个人的体会和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二、教材的编排要联系实际
职业中专语文教材虽几经改革,但大部分还是从陈旧的高中教材中选取一些篇目,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为专业服务的功能不强,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从教材形式看,重阅读轻说写。当今信息时代,要求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高,“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已成为社会对现代人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这样的教材显然缺少时代感和现代气息。而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授课除了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须搜集与专业相关又能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特点的文章补充进教材,让学生阅读,互相渗透。这样既可增加信息量,又可保证显示基本语文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人本思想。如在讲了老舍的《我的母亲》后,可适当延伸讲解有关母亲的其他文章,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三、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观花”,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所有的創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1)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一个国家的文明、强盛,最终靠民众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是提高民众素质的最重要手段。人文教育不同于科技教育重在培养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提高人理性思维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上,人文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人做人”,做一个知识广博,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做一个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做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有技术、没文化”的人格单薄的人。
事实上,只有人文素质高的人,才会思考人类社会、自然、他人、自身的问题,才能真正懂得做人的真谛。最终,把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内化”为学生的人文关怀。
大塘镇里中小学 刘廷美 2014年5月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
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
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
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
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
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
六、给予住宿生补助。
七、开展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等等。
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当前基础教育为我们提出了四个信号:
一、国家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基础教育必须是政府全面承担的教育;
三、基础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学校的职能就是抓管理抓教学教育。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
三、全面营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氛围,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
四、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和擅于学习,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生存的自身需求;
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一般来说,多数老教师们往往是不认同的,因为长久的思维定势和教学经验影响着他们,改革意味着要抛弃很多过去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东西,这在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是很希望改革的。加上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是可以用他们来影响老教师的。但由于新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等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在实施
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对他们要进行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年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骨干,也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骨干,他们中有的渴望改革,有的则是抵制,更多的人是观望态度。如何把他们调动起来,才是决定改革的关键。中年教师大都已经成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在改革过程中,具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我暂时还没想到什么好方法。
还要说的是,年轻教师对课改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应该把年轻人应有的活力带入校园,尽可能多地应用一些新理念新方法到实际教学中,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那些保持观望态度的同事。当然,具体涉及到的一些为人处事,就不好说了。一句话,在利己不损人的条件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当涉及到个人利益时,那就要考虑清楚了。
同时基础教育改革中将遇到的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掌管教育的部门领导的阻力,他们大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听不到学生们的心声了,说得严重一点,文革时期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些不良影响依然在左右他们。这也是为什么改革迟迟不能推行的原因,说得不好听是有一大帮的老顽固在阻挡着前行的道路。
其次是受地域的限制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我们这里,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如故,而且连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都未传达到一线教师手中,许多领导将文件锁进抽屉里,这是普遍存在的真实现象。
再次是农村与城市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农村教育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硬件资源的不足,教师水平不高与数量不够,学生流失等问题都是我们能看得到,却总是无法解决的。对农村学生的忽视,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而对农村生存状态的忽视,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悲哀!尽管国家提出“三农”问题,但农业人口那么多,短时间内怎么可能改变得了?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这一代最缺乏的就是信仰和理想,希望慢慢改变,能够相信我们的下一代将不再接受和我们一样的教育。让我们为这一共同目标奋斗,不需要一生,只要一个小时或一天也算是贡献。
1、国有企业私人化。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私有化,把我们的国有企业逐步转成私有化,通过很多种方法,包括MBO。什么叫MBO,就是经理层收购。其中有一个最荒谬的理论,叫做冰棍理论,说由于国家民族的问题、体制的问题,使国有企业做不好,做不好,它就会像冰棍一样慢慢融化,与其让它完全融化光,不如在它没有融化光之前送给国有企业老总。由此推行20多年的产权改革,国企老总通过很多种方法,包括自己收购,他们的朋友收购等等方式把国有企业搞到手上,这就是我们的产权改革。而现在还存在的国有企业怎么样呢?除了那些靠垄断赚钱的部分企业外,其他都在亏损,为什么亏损,因为产权不清晰,管理不到位,国有资产都流失到个人腰包里去了!而那些垄断行业老总和职工可以拿全国人民的钱给自己开高额的工资,从而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这就是现实!
2、农村、农民问题严重。现在,我们农村的破败,是不可想像的。就说免收农业税吧,税是免了,但是化肥、农药、种子等等价格猛涨,最后获利的是少数商人和官僚,农民的日子甚至还大不如从前。还有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大学乱收学费,甚至一些名牌大学,你要考上这个线,给我8万块,我一定收你,就这个样子的。而20年前,在党的支持下,农村子弟通过念书考上北大清华,他就能脱贫致富,现在,农村子弟考上北大他都念不起,学费太贵。学费都怎么收的呢,我们党给你大学的钱够不够,钱少一点就是了,够还是够的,通过很多种方法,包括收学费,收的钱到哪里去了呢,都到个人口袋里去了。其实就是念起大学,也可能最后连个工作都找不到!还有高利贷,农村现在有25%的高利贷,我们搞个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叫股改自负盈亏,什么下场,那就是农村收的钱他不投在农村。可以想象,我要自负盈亏啊,养猪贷款,3个月只需2000块钱贷款而已,那么少,利息才多少钱呢,几块钱。那么我要不要去看一下,你是不是去买猪呢,你喝酒喝掉怎么办呢,等我坐车去看你有没有养猪,来回车费就超过几块钱,交易成本太高,所以到时候怎么样?当然是不借给你了,所以农村收来的资金,都投入到城市里面干房地产。那农村没有资金的结果,是农村高利贷盛行,而且谁做的高利贷,根据一些专家教授的研究,发现是村里干部的亲戚。然后,25%的高利贷,4分利,而且高利贷里面,根据调研发现,87%用于再消费,13%用于再生产。什么叫再消费,那就是吃饭、看病、交学费,永远还不起的,只有13%用于再生产,养猪种稻,这就是农村现状。所以他们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农村的高利贷情况就是国民政府的后期。”这个是我们国家目前摆在眼前的危机,我们整个国家目前最缺的就是信托责任。
3、医疗体制改革完全失败。医疗应该是社会主义国家最能体现其社会属性先进的项目之一,而我们的医疗改革改成什么样子的呢?只要你想看病就要塞红包,这都是自负盈亏惹的祸。自负盈亏,就是生了病的病人来看病,医生问你有没有钱啊,没有钱,明天再来。澳大利亚、古巴甚至朝鲜的医院是不可能这样的,急诊下班后他一定要给你看病的,澳大利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古巴和朝鲜的经济实力都不如我们,却实行的是免费医疗。中国不是的,被车撞了,快死了,有没有钱呐,没钱,没钱是可能给你看病,就算你死了,也不可能。叫你拿钱过来,2万块押金,没钱不看病。这个社会的同情心在哪里?这个社会的医生的责任感在哪里?医院的信托责任在什么地方?这叫什么,叫做莫名其妙的资本权贵主义。
4、教育体制改革问题多多。刚才说到农民大多是供不起子女上学的,其实广大的城市普通职工的子女上大学也是很困难的。现在学校都成了赢利性的机构,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现在很多学校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不怎么教课了,把内容留着在补习班上讲,这样可以多挣钱!学校收巨额的择校费,用的办公设施及试卷等等都还要学生自己拿钱,天理何在啊?教育其实应该是一个国家最应依赖的资源,是培养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让广大国民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可现实是,在这方面做的比资本主义国家差远了!感觉已经完全偏离了轨道,这样下去,还能有个好?
5、住房问题是一颗定时炸弹。全国各地房屋的价格一直在上涨,而且没有看到回落的迹象,大部分国民辛勤劳碌了一辈子,结果发现自己的所有积蓄都花在了购房上,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房奴”,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现象。而且,现在各地都还在新盖住房,房地产开发商自己根本不用花钱,只需要贿赂官僚、从银行贷款或者直接让购房者承担所有风险,先集资再盖房即所谓的期房。这是什么逻辑,在住房还没有验收合格呢,就开始售放房了,这生意真是好做啊?其实,这等于一小部分人拿着属于全国人民的资财,在赚全国人民的钱!非常的不合理!而且开发商们囤积住房,抬高房价,造成了泡沫经济,早晚对国家经济是一大损害!
6、国有银行的呆、坏帐问题非常突出。银行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必多言,而我国银行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据统计,我们国家现在的外汇储备不是9000多万美元,排世界第一位嘛,把这些钱全部拿出来才能堵上银行的呆、坏帐!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可银行系统人家自己还一直在吹嘘自己的业绩多么多么好,也一直在嚷嚷着要给自己员工涨工资,他们本来就是拿着高工资的,居然还说自己的工资低,真奇怪!中国现在的社会,奇怪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包括个体房地产开发商的投入都让银行来承担风险,这是哪来的道理?更不用说国有企业通过银行大量贷款,最终因经营不善而还不了的了,这些漏洞都需要国家拿钱来补,肥了个人的腰包,亏了全国人民!这就是银行带给我们的好处!
7、现在社会的价值观是一切向钱看。一切向钱看的结果,是把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都打散了,整个中国社会现在可以说是个没有文化的社会,甚至是个人吃人的社会,什么改革都向钱看,什么改革都叫自负盈亏。人家美国的肯尼迪总统讲了一句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汗颜的话,他说: “不要问国家给你做了什么,你替国家做了什么?”。我们国家的人敢不敢讲这句话,不敢。比尔·盖茨,巴菲特,韦而奇,爱的卡,人家讲的什么,还有美国总统,人家想的都是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体老百姓的责任,我们想的是什么,想的是怎么样把国家资产掏到自己口袋里去,想的是自己,我们有没有想到国家,没有。我们国家按照这种方式走下去,是不会强大的。
8、贪污腐败盛行。我们社会现在从上到下都已经形成了风气,贪污腐败成了家常便饭,只要是有一些权利,就会利用上,完全把人格给抛开了,个人利益最大化成为大部分人追求的目标,政府机构不是为广大人民服务,而是高高在上;官员们不是想着怎样造福大众,而是想着如何中饱私囊;教育、医疗等服务机构不是为了国民的进步和健康,而是为了拿红包,多赚钱„„这都是什么逻辑,说人吃人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关键词:泡沫经济 房地产 银行信贷
0 引言
“泡沫”一词因17世纪30年代荷兰的“郁金香球茎风潮”及同时期在英国爆发的“南海泡沫事件”而被正式引用。从经济学上讲,“泡沫”是指地价或股价等资产价格出现基础条件无法解释的持续上涨或下跌,最后在短时间内价格急剧波动的现象。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将“泡沫”定义为:一种资产或一系列资产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急剧上涨,初始的价格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这些人一般是以买卖资产牟利的投机者,而对资产的使用及其盈利能力并不感兴趣,随着价格的上涨,继而出现预期的逆转和价格的暴跌,由此通常导致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经济指的是由房地产价格在投机行为作用下出现的严重脱离市场基础条件、脱离实际使用者支撑而持续上扬所形成的经济状态。本文对我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起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挤压泡沫的措施。
1 房地产泡沫的起因
造成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供给弹性越小的要素价格将增长得越快。在所有生产要素中,土地的供给弹性最小,在大城市中,人口密度高,土地稀缺。作为稀缺资源,房地产的价格必然会比较高。人们估计到房地产价格要上升,为了赚取土地价格上涨的资本所得,纷纷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加速了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当大家看到房地产价格只涨不跌,就大胆地以购买到的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进行房地产投资。因为房地产是不动产,容易查封、保管和变卖,而价格只涨不跌,银行以为房地产抵押贷款万无一失,所以很容易发放过量的房地产贷款。但不幸的是,当经济发展的速度因各种原因放慢的时候。价格跌得最快的也必将是供给弹性最小的土地和房地产业。而房地产投资者看到房地产价格下降,为了保护投资利益,竞相抛售,使房地产价格直线下降,泡沫随之破裂。原来被认为万无一失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也就成了呆账、坏账。
房地产确有经济泡沫,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但绝不能说房地产业就等同于泡沫经济。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1 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决不是泡沫经济。首先从房地产的属性来看,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其次,房地产业部门是实业部门,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再次,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产业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的特点,使得房地产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1.2 房地产过热不等同于房地产泡沫。房地产过热主要指房地产投资量过大,开发量过多,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有效需求。房地产过热可能会带来供过于求、房屋积压、土地闲置和资金沉淀,但并不一定会带来价格飙升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在形态上表现为房地产价格的大起大落。房地产泡沫既是一种价格现象,又是一种货币现象。在房地产泡沫产生阶段,房地产资金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各种资金包括个人投资、企业资金、银行贷款、国外游资纷纷介入,在短期内迅速使房地产价格升高。只有那些有大量投机资金介入,过度炒高的房地产市场,其房地产过热才会引发房地产泡沫。
1.3 同时也应该看到,房地产业确实含有某些经济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陛,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价格泡沫。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其土地市场投机炒作,会出现虚涨。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会发展成泡沫经济。二是房地产商品价格泡沫。一方面,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
1.4 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形成大量空置,构成经济泡沫。如前所述,商品房空置率在10%-15%之间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空置率超过警戒线,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导致房价猛跌,经济混乱,社会动荡。四是房地产投资泡沫。一般而言,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
2 如何挤压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微幅上扬、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等,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没有一点泡沫房地产业是不能繁荣的。而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造成虚假繁荣则是不利的。关键在于要控制这些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不致形成为泡沫经济,带来严重危害。具体对策如下:
2.1 从土地源头入手,规范土地市场 土地资源短缺不仅是困扰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也是困扰城市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利用相对贫乏的土地资源为全体国民提供一个公正、平等、富足和安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有赖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立法确定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以防止朝令夕改、急功近利,保障土地使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城市和地区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2 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机制 各级政府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科学设立符合当地房地产市场规律的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的量化区问,有计划地建立符合自己城市特点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防范房地产泡沫。通过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市场供求总量、结构、价格的调控;通过市场信息发布、引导和规范,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控制人为惜售和炒作行为,引导企业理性投资、消费者理性消费;通过对楼市的动态监测,评价市场的运行情况,预测分析未来的市场走势,向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适时、适度调控市场的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3 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推动房地产泡沫产生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从银行流出的。因此,必须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包括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等。房地产金融业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尽早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大力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尽快成立购房担保机构,推进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与住房产业的结合。同时借鉴海外经验,加强研究与国外不断创新的房地产金融手段和新型的房地产金融资本市场结合的方式、方法和步骤,促进开发信贷与消费信贷的同时发展,建立起健康繁荣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2.4 利用货币金融政策调控市场,规范房地产融资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紧缩房地产信贷额、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提高购房首付款比例等货币金融政策,调整房地产投资额与投资结构。应根据保守、确实、安全等原则来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在评估抵押物的抵押价值、确定融资比例或贷款比例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以避免呆账、坏账损失与信贷膨胀。同时应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手,提高我国的银行业自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人手,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抵押制度、抵押保险制度和抵押二级市场的发展,这样才能防范房地产业信贷泡沫,有利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3 结束语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推荐阅读:
关于当前职工教育工作的探讨11-21
关于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06-12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看法07-08
关于做好当前信访维稳工作的通知05-30
关于当前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0-11
关于当前烟草品牌培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06-29
关于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立即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的通知01-05
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11-22
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