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方法(通用8篇)
任何文章都是由中心、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我们写文章,题目出来以后,首先要进行整体“谋篇”——列出提纲,锤炼主题,整理材料,筹划段落,形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式,就如同新建高楼大厦需要有设计图纸一样,然后才正式动笔行文。
古人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又说“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这让我们看到了结构谋篇之于作文的重要意义。它是整体驾驭文章、克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毛病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一环。
布局谋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目前,我们考生写议论有三大弊端:一是入不了“格”,二是入不了“理”,三是入不了“题”。常式规范法就是要解决入不了“格”的问题。它是指最常用的也是几乎任何情况下都建议使用的结构。常格掌握了,变格才有可能。
刘勰有言:“设文之体有常,为文之法无方。”作为初学者,首先入“格”,掌握常格非常必要。具体过程如下。
1.稍懂章法,按式布局。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详略、顺序是:破题开篇→描述人、物、事、景(详)→结题收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详略、顺序是:破题开篇→分析论证(详)→结题收篇;即“是什么”→“为什么”(详)→“怎么样”。具体地说议论文的常格是:三五十言,引出论点;六七百言,层层分析,或从正到反,或从古至今,或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分析论证;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再以三五十言,归纳总结,照应文题,深化主旨,或发感慨,或作号召,或警人深省,收束全文。
2.善于切分,拟纲建架。
尤其是议论文,切分建架而成“格”,篇有篇“格”,段有段“格”。除了开头和结尾,一般说来,分析论证部分,每段开头都有一个分论点或提引论点的句子,接着才是分析论证。
如“几种体贴”的主体部分可切分成:体谅别人的心情→体念别人的处境→给予别人多方关照→善于给人面子→巧于给人下台阶……
记叙文,也须切分建架而成“格”。
如“一次体贴”可切分成:体贴的前提(人物环境等交代)→体贴的过程(表现)→体贴的效果→体贴的感受。
3.依纲分层,逐点充实。
有了全文框架,然后对框架的各个层次予以充实。记叙文则多是叙述描写,议论文则多是援例论证。
高中写作指导:寻小搜微选材
题材不怕“小”,还要敢于写“小”!它既是克服材料贫乏之径,也是创造文章新活之途。我们平常多见和最不缺乏的,是生活中的常人小事类材料,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于纷纭大千世界中,是可以静观万物,摄取机微的。取材的范围是没有涯尽的,无论其材料娇艳明媚,或朴素庸常;或沃土温室,或村野虚墟;或雍荣尊贵,或卑微无名。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或能随意裁锦一角,摘花一枝,都一样绽放优美自然的姿容,散发持久沁人的馨香。多少大家的小品文,写的往往是常人小事,有如冬夜炉边的絮语杂谈,或丰厚与笃实,或琳琅与宏博;或闲适,或渊雅,或隽永,或亲切……
当然,寻小搜微法的“搜寻”功夫,最要作者有眼光、思想和感情,有独到的发现与独到的开发,有笃实之情、精辟之识以及空灵之笔,力避随流附众。
高中写作指导:撷英取华选材
撷英取华法,即向名家诗文取料。援引名人名篇名诗名句作为写文章时取之不尽的材料。
平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自然会潜藏着丰富的营养;将这些潜藏的储备应用到作文,便是信手拈来,撷英取华了。
这些材料一旦撷取,进而还能为全文构思助一臂之力!
加强阅读积累,进而生成语文能力,将课外阅读引进高考,能写出个性作文。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吧,诗意地学习,诗意地作文,诗意地栖居!
高中写作指导:百里挑一选材
一、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对象
讲座主要面向大一到大三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开设, 采用学生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指导, 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加讲座。
二、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方案
基础医学院每学期以学院所承担课程为主, 选取其中几门公认难度较大的医学基础课程, 利用2周的时间, 以“教师讲”、“老生谈”、“新生问”三结合的形式开展讲座。首先, 由学院选派1名教学效果好、教研能力强的任课教师, 针对1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约1小时) ;随后, 由学院选派1名该门课程学习效果好、表达能力强的老生, 针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进行交流 (约30分钟) ;最后, 到场师生互动答疑 (约30分钟) 。
三、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方案实施
在三年的时间里, 基础医学院共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6次, 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局部解剖学等12门课程。
1.优秀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讲授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聘请优秀教师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尝试用以下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能力:一是讲授该门课程的学科特点, 展现该门课程的独特性, 重要性, 同时介绍该门课程与前沿医学的紧密关系, 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往研究表明, 临床专业学生对医学前沿的内容兴趣更大。二是以课程大纲为主, 帮助学生理清本门课程的脉络结构, 掌握课程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 全面深入地自主学习学习该门课程。三是通过一些学习案例, 教授学生一些学习的小方法和小技巧, 比如通过口诀的方式, 记忆系统解剖学课程中人体骨骼结构位置等。
2.高年级优秀老生传授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讲座中, 每门课程选取了一名成绩比较优秀的高年级老生给新生传授自己在学习该门课程时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优秀老生以学生的学习视角入手, 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 将课程的重点难点, 学习的方法方式及小技巧一一展现给新生, 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应该更加重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帮助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多做习题, 注重课堂学习时的听读、笔记和联想等。
3.讲座现场师生互动答疑。该环节强调教师和学生针对课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由到场学生针对课程难点进行提问, 教师由浅入深、层层剖析进行解答。课堂讲解时教师主要以知识点讲解为主, 而讲座上的答疑解惑则更突出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去寻找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 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 使得学生可以举一反三, 以此类推, 做到真正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效果
为了解基础医学院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 我们在第三期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同时对其研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主要从参加讲座目的、讲座开设时间、讲座形式、感兴趣环节、讲座感受等方面设计10个结构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 (你对自主学习方面的内容有何建议和意见?关于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你有什么宝贵建议和意见?) 针对参加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1份, 收回问卷338份, 回收率96.3%。
(一) 调查问卷主要问题项目及调查学生选择所占百分比
1.关注程度:关注48.6%、一般49.4%、无所谓0.5%、不关注1.5%。
2.参加目的:拓展视野72.1%、为课外学分13%、兴趣所在9.5%、其他5.4%。
3.举办时间:开学三周内33.3%、五周内27.2%、七周内13.2%、都可以26.3%。
4.时间长短:1小时23.9%、1~2小时72.8%、两小时以上2%、无所谓1.3%。
5.讲座形式:专题讲座45.5%、现场解答11.2%、案例分析41.3%、其他2%。
6.成功条件:主讲人32.52%、讲座内容59%、讲座环境5.7%、举办单位2.4%。
7.未参加原因:与上课时间冲突30.2%、与社团时间冲突16.1%、对内容不感兴趣20.4%、觉得没有意义8%、宣传力度不够15.8%、对讲师不了解9.5%。
8.感兴趣环节:老师的讲解74.1%、同学的讲解10.4%、提问与回答15%。
9.满意程度:非常满意24.4%、满意62.9%、一般12.7%、不太满意0%。
10.讲座感受:很有意义43.3%、有点收获49.3%、一般7.4%、毫无感觉0%。
(二)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讲座效果明显, 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很大, 有利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方法讲座的开设非常有必要, 希望多举办比较难课程的讲座, 并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设置专题, 使同学们学习本课程更加有利。
2.在自主学习方面, 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意义重大。调查表明, 学生希望教师可以加强对自主学习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在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一是讲解一下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 多提供一些有关自主学习的资料。二是老师应有一定的引导, 列出知识主干、重点难点, 并适当开展兴趣小组。三是在记忆方面给予技巧、方法指导。
3.学生对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满意度较高。学生建议多开设难学课程的讲座, 增加场次, 多讲解重点内容;讲座中应多增加交流机会, 增加师生互动和现场答辩;讲座中注重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多举实例以引出学习方法, 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及讨论
学习方法指导讲座的圆满举办及问卷调查表明, 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仅要从课堂上加强对课程知识的传授, 更应该从课外角度, 积极创设支持环境与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把握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医学生由于平时课程繁多, 对专业基础课程难免产生疲倦和应付心态。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 将课程的丰富性、独特性展现出来, 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 应由传统的知识授予型方式向问题引导型方式转变, 通过案例展现等手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方法的养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进一步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科的知识架构。 (1) 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应提前预习本次课程章节的主要内容, 做好相关学习准备。 (2) 学习专注。在上课期间应跟着任课教师的思路走, 注重理解和融会贯通任课教师本次授课的重难点内容。 (3) 技巧记忆。医学课程内容繁多, 学生应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把握多种记忆方法。 (4) 知识强化。课下应积极复习, 反思、总结和评价自己本阶段的学习进程及效果。 (5) 沟通交流。遇到知识难点, 应积极向任课教师请教, 请求答疑解惑。同学间可根据某一知识点进一步沟通交流, 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3.创设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 但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应给学生创设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与氛围。一是创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网络资源, 提供相关辅导资料供学生下载。二是教师可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 如举办学习方法指导讲座, 开设科研兴趣小组沙龙等, 进一步激发起医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和求知热情。三是积极创设优良的学风班风。对班级加强学风建设, 让优秀学生带动全班一起学习, 共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吴云, 付丽, 郝刚.《医学机能实验》中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4) .
伟人对汉字的解析,既认真又风趣。对汉字的学习,我们是不是从中也获得了许多启发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别字的成因。
出现别字的主要原因有:
1. 形近致误。例如“暴戾恣睢”误为“暴戾恣雎”,“诬陷”误为“诬谄”,“鬼鬼祟祟”误为“鬼鬼崇崇”等。
2. 音近致误。例如“迫不及待”误为“迫不急待”,“英雄辈出”误为“英雄倍出”,“鸠占鹊巢”误为“鸠占雀巢”等。
3. 音形两近致误。例如“为虎作伥”误为“为虎作怅”,“心灰意懒”误为“心恢意懒”,“旁征博引”误为“旁证博引”等。
4. 意义相近致误。例如“融化”、“熔化”与“溶化”的混用等。
5. 随意简化致误。例如“蓝天”误为“兰天”,“入不敷出”误为“入不负出”等。
上述五种别字的成因,实际上也是命题者设置陷阱的五个角度,搞清楚它们有助于我们识别错别字。
其次,我们要掌握一些正字法。
判断词语书写是否正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读准字音,以音辨形。
有一些词语的字形与其他字相近而读音不同,读准字音,有助于识别错别字。例如赝yàn(膺yīng)品、拆chāi(柝tuò)除、繁冗拖沓tà(杳yǎo)、扑朔shuò(溯sù)迷离、以偏概gài(慨kǎi)全。
有些形近字可以借助声母和韵母来区别。如果声母是“l”的,都以“令”为偏旁,例如领、零、铃、玲、岭、龄、伶、羚、聆、翎、泠;其余的则以“今”为偏旁,例如岑、矜、琴、贪、吟等。如果韵母是“ɑng”的,偏旁都是“仓”,例如“枪、抢、呛、炝、跄、沧、苍、舱、创、疮、怆”;如果是“un”,则偏旁都是“仑”,例如论、轮、抡、伦、沦、纶、囵。
2. 借助造字法和词语的结构。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根据造字法,可以区别形近字。例如“炙”是会意字,本义为“烤肉”,组成相关的词语有“脍炙人口”、“残羹冷炙”、“炙手可热”等。“灸”是由声旁“久”和形旁“火”构成的形声字,“针灸”是一种中医疗法。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字。例如“馨”、“磬”和“罄”。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二字格词语往往有同样的形旁这一规律,快捷地识别字形的正误。例如:沉湎、驰骋、葱茏、船舱、璀璨、淡漠、砥砺、悱恻、荟萃、诙谐、伎俩、艰难、秸秆、抉择、拉拢、缭绕、伶俐、玲珑、拇指、睥睨、缥缈、倾倒、扫描、树梢、嘶哑、淘汰、惋惜、纨绔、陷阱、逍遥、渔汛、梗概、慷慨、经纶、纰缪、拮据、菲薄、嚎啕、遴选。但是,不能一概而论,要注意一些特例。例如:玷污、脉络、飘渺、狭隘、宣泄、皱纹、安排、通讯、割据、搭档、脉搏。
还要注意归纳比较,辨别细节——笔画的形状、多少、长短,偏旁的变化和语境的不同。例如“天”与“夭”、“幼”与“幻”、“未”与“末”、“骛”与“鹜”、“察言观色”与“和颜悦色”等。
利用词语的结构推断字形,不失为一条捷径。有的词语是由两个意思相近或相对、词性相同的并列短语组成,它们之间构成对应关系。因此可以从一个短语的某个字推测出另一个短语中意义和用法相对应的字的写法。例如“仗义执言”中的“执”字,由“仗”字为动词可以推测出“执”字不可能是形容词“直”字;又如“一张一弛”中的“弛”字,由“张”字可以推测出不可能是“驰”字。同类的有:唉声叹气、层见叠出、插科打诨、愤世嫉俗、纷至沓来、好高骛远、祸国殃民、剑拔弩张、孽根祸种、旁征博引、披星戴月、前倨后恭、乌烟瘴气、兴高采烈、怨天尤人、珠联璧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还有的词语是由一个词分开来说的,例如“老奸巨猾”中的“猾”字,写作“滑”是错误的。同类的有:穷奢极侈、山清水秀(比较:青山绿水)、提纲挈领、遐思迩想、循规蹈矩、源远流长。
3. 理解词义,以意辨形。
有的词语中的某一语素决定了该词语的意思,判断其书写是否正确,就应该弄清它的意思,如果和整个词语的意思相吻合,那么这个字就是对的。例如“引吭高歌”中的“吭”字,意思为喉咙,与整个成语“拉开喉咙放声歌唱”一致,写作“亢”就不好理解了,是错误的;又如“通宵达旦”中的“宵”是夜的意思,不应该写作指天空的“霄”字。同类的有:暴殄天物、顾影自怜、汗流浃背、破釜沉舟、融会贯通、贪赃枉法、气冲霄汉、胁从不问、昭然若揭。
有的词语可以先把握词语的整体意思,再看词语中某个字是否与整体意思一致。例如“事必躬亲”是事事亲自去做的意思,其中的“躬”字不能写作表示恭敬之意的“恭”字;又如“毛骨悚然”是指见到凄惨阴森的景象时感到恐惧,“悚”是害怕的意思,不能写作表示耸立之意的“耸”字。同类的有:不胫而走、川流不息、开门揖盗、一筹莫展、以逸待劳、责无旁贷。
有的词语来源于故事、神话等,由典故的内容可以辨别字形的正误。例如“墨守成规”源于墨子守城的故事,写作“默”字是错误的;又如“再接再厉”源于古代的斗鸡游戏,为了使自己的鸡获胜,斗鸡前都要在磨石上磨鸡的嘴,使之锋利,所以“厉”字不能写作“励”。同类的有:黄粱一梦、名列前茅、世外桃源、司马青衫、悬梁刺股、针砭时弊。
最后,我们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分类整理,将易混字集中辨析,建立别字档案。
可以根据自己对有关词语的掌握情况,按照音同、形似、音形两近等角度分类整理,建立自己的别字档案。整理时最好不要出现别字,以免正误混淆,干扰精力。例如,由于读音相近而容易导致误写的有:按部就班、鞭辟入里、别出心裁、沧海桑田、察言观色、长年累月、川流不息、大伤元气、额手称庆、法不责众、甘拜下风、钩玄提要、集思广益、金碧辉煌、流芳百世、贸然行事、民生凋敝、漠不关心、墨守成规、计日程功、挑肥拣瘦、平心而论、迫不及待、融会贯通、如雷贯耳、世外桃源、食不果腹、牙牙学语、要言不烦、一筹莫展、一诺千金、真知灼见、自行其是、作壁上观、小题大做、虚左以待。由于字形相似而容易误写的有:暴戾恣睢、病入膏肓、甘之如饴、鬼鬼祟祟、戛然而止、打架斗殴、买椟还珠、舐犊情深、左支右绌、锲而不舍、提纲挈领、鹊巢鸠占、饮鸩止渴、如火如荼、万事亨通、坐享其成、揠苗助长、修文偃武、义愤填膺、庸人自扰、有恃无恐、缘木求鱼、众擎易举、惴惴不安、自惭形秽。由于音形都相似而容易导致误写的有:黯然销魂、针砭时弊、不计前嫌、不胫而走、惩前毖后、殚精竭虑、动辄得咎、佶屈聱牙、俯首帖耳、鬼蜮伎俩、汗马功劳、涣然冰释、金榜题名、戒骄戒躁、九霄云外、黄粱一梦、震古烁今、寥若晨星、凤毛麟角、没精打采、绵里藏针、摩拳擦掌、趋之若鹜、心无旁骛、如法炮制、少安无躁、室如悬磬、贪赃枉法、无耻谰言、美轮美奂、瑕不掩瑜、胁从不问。
有些成语的字容易混淆,可以集中在一起进行辨别,例如:各行其是、共商国是、莫衷一是、惹是生非、深是其言、是古非今、自以为是,无事生非、寻事生非,立身处世、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知人论世,文过饰非、拒谏饰非。又如:变本加厉、雷厉风行、厉兵秣马、厉行节约、疾言厉色、色厉内荏、再接再厉,历历在目,励精图治,利害得失。
2. 从形、音、义三方面着手。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单纯地机械识记字形,效果不理想。从形、音、义三方面着手记,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例如:“稻”、“滔”的声旁都为“舀”,韵母都是ɑo;形旁分别是“禾”、“水”,一指粮食的一种,一形容水大。而“谄”、“馅”的声旁相同,韵母都是iɑn;形旁分别是“言”、“食”,一指讨好,一指食品。
3. 化整为零,定期复习,做好平时的积累记忆。
平时的积累记忆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平时读书、写字都要留心,并注意勤查字典,争取记“死”记“牢”。字形题不能幻想一蹴而就,为提高记忆效果,可以先将别字档案中的字,化整为零。每次复习后,将掌握得相当熟悉的字形去掉。隔一段时间后,再将自己掌握不牢的采用填空、改错等形式复习,以强化落实。
4. 要注意区分清楚同音异义词和异形同义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基本的读书方法,从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运用自己的方法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通过读书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种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安排:
(一)名言导入:
1、学生出示课前布置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二)初识读书方法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读书方法
2、教师总结并补充。
(三)再识读书方法
1、教师讲述古人读书的诸多方法作补充。
2、教师讲述名人读书的诸多方法作补充
(四)具体指导、师生探究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具体指导读书方法。
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要快速的读一遍,解决好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有哪些生字是自己不能解决得,有哪些又是通过与同学交流可以解决得,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就请同学们按这个提示来读一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注意重点解决我提到的问题。
生:读课文,认真圈画。
师:(检查)课文有17个自然段;生字中的“崛”通过自己查字典解决、“铿、锵”需要教师讲解。
师:解决完最基本的问题,下面再来读课文,还是要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次的问题就要更加深入一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在课本的空白处用笔写下来;同时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画出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说先是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和同学交流解决,最后解决不了的在提出来问老师。
生:读课文,写大意,划词句。
师:(检查)课文主要写得是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事;主要涉及到的人物有:周恩来、伯父、魏校长、中国妇女、巡警、洋人,等;不明白的词语有:诸生、衣衫褴褛、灯红酒绿,等;不理解的句子有:为什么洋人“得意洋洋”?为什么中国巡警不帮中国那个中国妇女?等。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解答不明白的词语)对于同学们提出的不明白的句子,我想放一放,等老师和大家一块了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然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同学们会觉得更容易理解。
师:关于背景的的几个提示问题:
1、周恩来的生平经历 2、12岁的周恩来为什么离开家乡去东北?他的伯父又是谁?
3、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而去东北?当时的东北是一个什么情况?
师:逐件解决以上的问题,在一步步的揭示答案中让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了解周恩来当时的情况,了解东北的社会状况,从而让学生理解“租界、巡警”等带有时代特色的词语,理解中国巡警为什么不帮中国妇女,理解洋人肇事后为什么还得意洋洋。
师:再来读课文,带着自己对于课文的背景的了解再来读课文,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进去,读出自己的感情,试着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情。
师:出示问题:周恩来为什么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拓展练习: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生:回答,并写下来。
师:梳理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
1、读课文,解决字词
2、再读课文,了解大意,提出问题
3、了解背景,深读课文,解决问题
4、重点段落解析,体会文章精髓
5、回顾体会,拓展练习
(五)总结
关于读书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常见的十种方法。(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2)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略读”
首先是要默读,就是无声地读。不用口发音和耳朵听,只用眼睛看、用大脑想,速度比出声读快得多。美国阅读专家胡弗发现,默读每秒可读5.63个字,出声读却只能读3.55个字。
其次是在读时要去掉多余的动作。如阅读时用手指,用铅笔、尺子在页面上指指点点,头随视线的移动而移动„„这些都是多余的动作,略读时要去掉。其实,眼部肌肉完全有能力使眼睛从一个字移到另一个字。
第三,扩大“视野”,即增大眼睛的扫视范围,由原来的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
最后,略读时抓住关键字、词联想。如看到“恨铁”就联想到下面可能是“不成钢”,看到“路遥知马力”,就联想到下面可能是“日久见人心”,这样做可节约一半的时间。
怎样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学习成绩,都有好处。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制定阅读计划
“凡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应有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时间、内容、要求,实现计划的措施。计划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实可行。
二.读、写、用相结合
阅读后,要把新学的知识和技巧用于实际。写,也是一种运用。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最后达到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
三.虚心求教
在遇到通过运用工具书,查资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勤于自学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问勤中得”,这些名言都是说学习要勤。阅读要靠自己努力,自己能办的无比办到,不可等老师教,也不可依赖工具书。要有自觉地学习行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五.阅读时要“心到”
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
六.阅读时应多动脑
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读物多动脑分析、比较,进而去吟咏、体会。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他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他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结构,而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同学们应在读书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受益终生。
读书的三个层次
世上的书是读不完的,按读后对读者是否有益可分为四类,一类是必读之书,如国内及国际级的顶尖名著;二是可读之书,如国内及国际级的一般名著;三是读不读都无所谓的书,如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稍差的书;四是不可读之书,如黄色下流的书,这些是读书人都知道的,所以在这里不多说。
由于世上书籍浩如烟海,加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读书方式,所以读书不可能都细读甚至于精读,于是就产生了三种读法,这就是读书有粗读、细读和精读之分。
粗读,粗读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有的人通篇都读,通篇都粗,一目十行,行行如飞,由于这种读书方式没有重点,没有深入,所以除读一些消遣故事、茶余饭后的谈资之类的书以外,对于其它书本也采用这种方式读的话,应当是最不好的一种读法了,采用这种读法对自己读写能力的提高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其二是有的人将艰涩、难懂、枯燥的部分跳过去不读,其它地方还是常规地去读,这就比通篇都去没有重点地粗读要好的多,对于大部分的小说、故事、内容浅显的书报来说,采取这种读书的方式也不失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式。
细读,它是逐字逐句地去读,对于一般的书籍来讲,能达到细读这个要求也就够了,这样读过以后,通篇的结构和故事能够掌握,也有益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欣赏水平。不过对于有些书来说,如中国的一些古代典籍、一些复杂的文学作品,只是细读的话,其深藏的东西有时还不能发现,你也就很难领会其精神实质,也许刚开始读的时候,还能读下去,可是很快就不知所云了,就是勉强坚持读下去,对书的内容常常也只是领会十之五、六,所以这类的书必须精读。
精读,精读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的精读,只要求一字一句的读下来,对于一些重要问题做一下笔记,对好的段落勾画出来,必要时写一下批语和点评,能达到这些我想已经达到一般细读的要求了。另一种是研究性精读,就是在一般细读的情况下,做更多的笔记,提更多的问题,写更多的批语和点评,看为什么这样写?甚至对于一本书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其实这是一种研究性工作了,对于一般人并不要求这样。
以上是从读书的仔细程度来划分的,也是读书人都很明白的,所以也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我要说的是,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看,读书还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看故事
这是大部分人的读书方式,是最普遍的一种读书方式,以这种方式读书的人一般来说读书不多,文学修养不高,读书的目的就是消遣。喜欢这样读书的人也常常喜欢看电视电影,因为他们的重点就是看故事,只要有好的故事,有悬念,那么他们就喜欢,至于语言、词汇、结构、色彩、氛围甚至于感情,他们在读书过程中都不去体会,也无从体会,所以这些对他们来说也不重要,正因如此,这些人看的书常常是以故事性见长的,对于艺术性较强或较难理解的书,他们是不喜欢的,因为这些书看起来费劲,自己接受不了。其实这是最低一级的读书层次,在这个层次上读书的人,自己的文学水平也不高,如果让他们写点东西的话,也很难拿出手来。这类读书的人一般不读名著,也就是前面说的一类和二类书籍,读的是以三类为主的书,偶尔还读一些四类的书;这些人的读书读法,常常是粗读为主,并以粗读中的通篇都粗,一目十行,行行如飞为主,很少出现粗读中的第二种情况,至于细读就更少了,精读是与他们绝缘的。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利益的驱动,加之浮躁情绪的蔓延,这类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不过,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
第二个层次是看语言
应当说这一个层次的读者比第一个层次进了一大步,这常常是文学爱好者的读书方式,以青年人居多。这些人喜欢文学,自己也时不时地写一点东西,但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上,特别是停留在词句方面,对于文章统盘的考虑和文字要求常常考虑不到。这些人喜欢华丽的词汇,喜欢名言警句,喜欢成语。看一篇文章首先注重的是文字是不是华丽,句子是不是漂亮,只要有好句子,用的词汇多就喜欢,至于结构、色彩、氛围甚至于感情,他们注意的也不多。应当说这些人有了一定的文学修养,但也不是很高,他们读书的目的常常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写作,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写出点东西,他们读书也不一定很多,喜欢这样读书的人也常常喜欢看电视电影。在这个层次上读书的人,如果让他们写点东西的话,也许能够拿出手来,但写的东西里面绝对少不了他们喜欢的词汇、警句、大量成语等内容,至于写的东西是不是大量需要这些他们不会考虑很多,反正是以华丽为美吗?这就很好地应了“大家追求内容,爱好者追求表面”这句话。这类读书的人能够读一些名著,但是以读前面说的二类和三类书为主;这些人的读书读法,常常是细读为主,对于自己喜欢的句子可能还要背诵,有时可能出现粗读现象,不过不多,至于精读就像粗读一样,也不会多了。实际上现在这类的读书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越来越少了。
第三个层次是看感觉
在我看来这是读书的一个最高层次,能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常常都是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没有大的成就其码也写过一些东西,所以能达到这个读书层次的人有文学爱好者,但文学小成或大成者可能更多。这些人对文学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表面上了,他们可能不注重故事和悬念,他们也可能不专门注重词汇,但他们注重的是文章的结构、色彩、氛围、感觉、体会、想象,他们知道表达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文字,也就是说他们懂得什么是文学了。这些人读书看得是感觉,体会的是人生,他们读的不是字面上的东西,而是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一种情愫,他们读书体会作者的心态,体会作者对人对事的看法,体会作者的用意,体会作者的匠心,体会作者描绘的整个特定的事件。这些人读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品读,品读才能出心得对吧?如果刘心武不是读感觉,他写不出《刘心武揭密红楼梦》;如果于丹不是读感觉,她写不出《于丹论语心得》;如果易中天不是读感觉,他也写不出《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这就是读感觉的结果,也只有读感觉这个层,才能读出这么多内容。这些人的文学修养,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或很高的程度,他们一般来说读书较多或很多。当一个人达到了读感觉这个层次,对于一些扁平表现手法的艺术,由于其深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所以他们认为太单薄,常常不喜欢,因此他们一般对电视、电影不喜欢(当然,我这是不是批判电视电影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说由于这些艺术形式自身的限制,它们留给人思考的空间较小,如小说中写一个女孩的漂亮,你可以随便想象她有多美,但电视和电影由于人物是透明的,只要在屏幕上一出现,你就无法再想象了,对吧)。这类读书的人能多读一些名著,主要以读前面说的一类和二类书为主;有时也读读三类的书。这些人的读书读法,常常是细读为主,必要是进行精读甚至专门研究,当然有时可能出现粗读现象,不过不多。实际上现在这类的读书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越来越少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对于读书这件事,不能对每一个读者都提出一个统一的要求,应当说读书从大的方面讲是一种审美活动,既然是审美活动可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式和方法。我这里这样写,也主要是对读书进行分一下类,从而对读书活动看的更清楚,也可帮助一些人改掉不良的读书习惯。
什么是日记:
日记:从字面理解的话,就是记下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也可以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日记本指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怎样写日记:
日记类型:
1、观察日记
2、活动日记
3、心得日记(思考日记)
4、摘录日记
5、剪贴日记
6、实验日记
7、信息日记
一、主人公:我
二、日记内容:
我看见的我听见的我做过的我想到的 在家里的在学校的在别处的„„
日记格式:
第一行: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第二行:题目(可以你写的“事”为题)
第三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描述今天发生的真人真事。如何写好日记:
1、选自己感触深刻的事情:最高兴、最难受、最有趣、最讨厌„„
2、选最重要的事例:重要的情节、表情、动作、语言、心理„„
3、写出事情的要有意义、道理、教训、感悟„„
日记的内容安排: 一般思路(正文):
开头:今天我看到(听到、做了、想到)什么;
中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
结尾:我的想法(事情的意义、教训、道理)
要求:
日记要求天天写,所以学习了如何写日记,现在同学们就开始写日记,记录每天的精彩吧!
注意:
一、了解教学进度、内容安排,并理解各教学活动的功能和用意,以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
一般情况下,进入高三后,英语任课教师还要花一段时间进行书本教学,之后再进入全面复习。但月考的内容并不会专门针对书本教学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感到迷茫:考前复习什么?这个疑问反映了学生未理解高三的教学安排,这样也就很难进行个人对高三整一年的整体规划;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些疑虑:现在还讲课本,我们复习备考的时间足够吗?其实,无论是课本教学还是专题复习实际上都是某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强化——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其实都是专题复习。每周一次的连堂练习与每月一次的月考,既能保持学生的题感、卷感,也是检验各阶段知识技能巩固强化效果的机会。
二、整体规划整个学期/学年的学习,确定阶段目标
理解了教学安排,学生便可以结合教师的.复习进度内容,安排自己各阶段的巩固强化重点,整体规划一年备考的几个阶段。当然,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和定位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清晰的,可以在第一次月考后先安排其他月考的阶段强化重点,然后每次月考后再进行微调,
同学们在整体规划自己的备考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在教师的要求、个人的英语弱项、自己时间分配之间找到平衡点。
高三每月的考试并不像高一高二的模块考试,它们不是完全直接针对前一阶段教学内容的检测性测试,而是综合性的考试;如果学生有意识地主动规划自己各阶段的学习,就能主动地把自己的学习与每次月考联系起来、看到这些综合性测试背后各种能力提高的积累过程。除了做好每个月考阶段的目标计划,还需及时地进行阶段小结、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
三、科学有效地管理时间
1.需明确自己要管理的时间有两部分,主要由学习的内容决定:
1)必须跟教学同步的学习内容(如课本内容、同步练习、课堂训练等);
一、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政治的考题大体上可分为基础知识题和应用题。不论是哪一种题,都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十分熟悉。因此,在中考复习中,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首先,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课本的前言、后记、正文、注解都要读,要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其次,要下功夫将未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容弄清楚,求得明确的要领,包括原理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再次,要将概念、原理纵横梳理,形成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最后,要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
二、要讲出知识的规律
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因为练习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所以学生在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应用性,总结各种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
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试题,有相当一部分材料来源于“我国‘四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领域,因此,要讲活时政热点。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五、学会放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政治科目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但很多老师总是难以割舍“包办”的心态,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告诉学生有关知识点在某本教材某页的某段,这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试着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查找教材,然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这样虽然“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但我认为值得,因为学生在经过思考和其他同学的纠正后,反而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更深刻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能更好地理解考点及灵活运用知识。
六、注重设问,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提高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课堂就是一个重要阵地,在复习课上,一个善于设问的老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享受到了认真设问带来的点滴喜悦。比如,在分析“中国近代逐渐落后的原因”时,我没有直接问学生:“你们认为近代中国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而是问:“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了?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中国的落伍完全是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造成的。’你们认为呢?”稍作改变的问法马上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难易适度不等的问题,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去想一想,一旦想出来,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又会进一步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当然,让学生想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因为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则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七、考前指导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散文 阅读指导 形象 主旨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形”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神”是指散文要表现的中心。正因为散文具有这一特点,所以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散文时觉得比较费劲,在做与散文相关的习题时也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读懂散文呢?笔者认为阅读散文时,应顾及全篇,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感受艺术形象,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简言之就是要学会领悟散文的主旨。
一般情况下,散文阅读的重要一步是通读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然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一.把握散文主旨常用的方法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乐章”。
二.阅读散文应注意以下要领
1.寻找“情物。“情物”在散文中用来表示理念、传达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这个“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白杨,作者抒发了对华北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进取,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领悟了作品的基调,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2.探究“情缘”。“情缘”就是情感的缘起。比如鲍昌的《长城》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长城”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之情。作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只要沿着作者的写作思绪就不难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追昔抚今,含蓄地表达了对闭关锁国的否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期望。
3.体悟“情义”。“情义”就是文本的意旨。体会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义、避免主观臆断、避免无中生有、避免断章取义、避免以偏概全,避免节外生枝
4.品味“语言。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实质上是强调散文语言的真情、真心、真语、不矫情,不做作。在散文阅读中,一要注意捕捉贮满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对那些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忧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别关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也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
5.发现“技巧”。语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虚实相生的手法,《黄鹂》长短错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内蒙访古》形联神系、浑然一体的结构,《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炉火纯青的文字,《琐忆》画龙点晴的议论,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鉴赏散文能有这样的发现,说明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有一定的审美感悟了。
【指导方法】推荐阅读:
指导朗读的方法07-23
古诗鉴赏方法指导专题06-18
中考政治指导方法06-30
中考作文思路方法指导09-06
高三生物复习方法指导10-10
课前预习指导方法11-05
体育科研方法指导11-29
小学作文指导方法探究05-26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05-27
说明问答题方法指导10-0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