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预算科个人总结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政局预算科个人总结(共6篇)

财政局预算科个人总结 篇1

今年以来,在财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贯彻落实xxxx规定,全面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务求实效,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以及局党组交办的各项任务。现将全年学习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汇报如下:。

一、注重业务理论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始终把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放在学习首位,坚持在学习中工作,注重通过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注重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系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党的xxxxxxx全会精神,坚持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开拓思维、武装头脑,不断加强党性锻炼,进一步增强政治观念、群众观念、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坚定。二是强化业务学习。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我不断加强预算法、财税政策、财经规章等政策和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锤炼了党性,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提高了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

二、积极主动作为,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xxxx年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加强收入调度和分析,做到一周一分析、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在组织收入工作中,密切关注财政收入动态,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多次与国、地税部、乡镇(园区)等反复磋商,认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城投公司、国土资源管理局、重点工程管理局等部门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和乡镇土地增减挂税源的排查和组织征收,做好资金调度。xxxx年,全县累计入库财政收入xx.xx亿元,剔除市局安排退库因素比上年增长xx.x %,占市政府下达任务的xxx.x%,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

(二)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一是每月加强支出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供领导参阅,通报各部门支出进度。二是加强对重点项目预算执行的监管。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和大额项目预算执行的监管,加强全程支出调度。三是严格预算执行,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xxxx年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原则上不追加预算。

(三)做好预算编制公开。xxxx年我县严格按照《预算法》、《xx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要求,预算编制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主动加强预算会商,通过上门沟通、听取汇报、会议研究等多种形式,确保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准确。

按照要求,县本级符合条件的xx个部门xxxx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逄在县政府政务公开网实现同步公开。

(四)积极推进财税改革。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税收等优惠政策清理规范和后期衔接工作。国发[xxxx]xx号文件下发后,认真研究吃透政策,领会贯彻相关精神。主动联合国税和地税部门落实国务院关于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取消征收酒精行业消费税,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扩围,及时兑现财政扶持资金。做实做大营业税和改征增值基数,为营改增即将全面推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五)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根据国办发【xxxx】xx号和财预【xxxx】xx号精神,由预算科牵头积极开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县财政局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主动与各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完成清理工作。清理结果在我县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了专题汇报,各资金分清类型,对于xxxx年以前的存量资金一律收回统筹使用,不需要收回的要求部门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限期使用完毕。xxxx年共清理财政存量资金x.x亿元,收回xxxx年及以前存量资金x.xx亿元,统筹用于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进一步加大预算统筹盘活力度,加强财政存量资金统筹使用力度。

(六)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按照国发[xxxx]xx号和财预[xxxx]xxx号等要求,我县及时开展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清理工作以xxxx年审计署审计认定数据为基础,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分类甄别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并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政府性债务数据实行月报制度,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做好存量债务置换、新增债务转贷等工作,全年争取省债券资金x.xx亿元,围绕规范举债融资机制、控制债务规模、纳入预算管理等问题,建立债务风险防范机制,目前全县总体债务处于安全可控范围

(七)更新人员信息库数据。加强与各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对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库人员和工资信息摸排,及时做好数据更新工作。

(八)编制财政“xx”规划。加强与发改委、统计局、工业园区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快财政规划编制进度。按照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时间节点积极推进编制工作,从预算科和办公室抽调人员成立编制小组,目前已完成xx县“xx”财政规划的初稿。

(九)争取工资制度改革资金。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市局会议要求,积极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调整和养老保险并轨支出测算工作,并将测算结果上报省财政厅,争取上级资金支持xxxx万元。同时,县财政局主动向县政府领导汇报改革精神和我县资金测算情况,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项目支出力度,留足财力,力保改革顺利推进。

(十)做好其他工作。按照年初预算和省市追加预算,加强指标审核、登记,严格预算执行。及时上报各类预算报表。认真做好审计整改和报告撰写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局党组安排的其他牵头任务。

三、廉洁自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财经纪律

一是严格执行xx八项规定。我严格要求自己,遵章守纪,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向先进模范人物看齐,不参与赌博,不以权谋私,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严格按预算、按程序审核和拨付资金,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能严格坚持财政局制定的相关制度,执情为前来办事的单位和个人做好服务工作。

二是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办事,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政建设若干规定,规范自已的一言一行,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感觉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今后主动克服并积极加以改正。

一是深入学习上有差距。自己虽然注重了政治和业务学习,但总感到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还有很大不足。

二是工作作风上有差距。主要是在“快”、“深”、“严”字的体现上还不够。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

三是改革创新上有差距。在改革创新上意识不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性不够。

面对当前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要求,我决心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时刻为全局着想,积极主动出谋献策,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主动性,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认真踏实,廉洁自律,争取做一名优秀的财政人员,为全县财政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财政局预算科事迹材料 篇2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调行动。行动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要使财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必须统一思想认识,为此他们就提出了两个明确的目标:一是提出了只要有利于财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素质的活动就要持之以恒地开展的观念;二是提出了要转变观念,将财政管理工作富于高质量的服务之中的新思路。他们以服务经济转变职能为己任,树立大财政思维观,着力算好政治账、发展账、大局账,坚持改革与发展并行,开源与节流并重,管理与监督并举,为政府管好家、理好财。他们向全社会亮出了“青春献财政,文明建功勋”的口号,希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监督的工作氛围,督促全体成员以娴熟的业务技能、满腔的工作热情,提供一流的服务,从而进一步维护财政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使更多的年轻人更快地成长起来,为财政事业的今天和明天奉献青春和智慧。

二、内炼素质,外树形象

用先进理论武装人。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是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性任务,他们认真落实各项学习制度,采取“五学”办法,即领导自觉带头学、制定规划学、制度约束学、形式多样学和联系实际学,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用道德规范塑造人。他们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岗位对比”教育,有意识地把财政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等同下岗职工、环卫工人、建筑民工 文秘范文作对比,在换位思考中增强做好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岗位对比,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工作积极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提高,涌现出了许多超常规工作、满负荷运转的动人事迹,组织财政收入、争取上级资金、回收财政借款从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奋力争先,由此汇聚而成的群体合力和活力,推动了财政聚财任务的超额完成。

用丰富活动陶冶人。注重加大投入,加强文明创建阵地建设和硬件环境建设,创建了荣誉墙,举办了微机班和书法班等学习活动,组织青年干部参加“五·四”青年干部座谈会,在上级党委的帮助下组建了合作区新兴小乐队,自费购置了架子鼓、电子琴、电吉它、电贝司和萨克斯等乐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习,参加了广场文艺演出、庆“十·一”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青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浓郁的财政文化氛围,全面激发了青年干部职工的内在活力。

用业务学习提高人。他们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全体青年干部参加了全市的《行政许可法》讲座学习,购置了财政实用公文写作电子书,举办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培训班和财政公文写作专题讲座,坚持灵活多样、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用学习成果去指导工作实践,在工作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使各项业务学习活动得到健康有序地开展,青年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立足岗位,加快发展

为民聚财,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困难地区而言,调整财源结构、做强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加快发展的首要问题。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他们把预算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培植财源工作上。首先,注重投入、强化优势,壮大支柱财源,突出电力、经贸和旅游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电力贸易等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仅电力贸易产业提供的税收就占全区财政收入的50%以上。其次,注重特色、调整结构,建立基础财源。他们通过与民营企业的广泛接触,搜集了大量可行的项目,优中选优,把着眼点落到引进俄罗斯廉价电力资源的合作项目上。同时,积极利用全省市县级财源建设包扶政策,按照国家及省里专项资金的倾斜政策和支持方向,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为“对俄购电新兴基础原材料工业园区”项目争取专项资金2100万元,保证了项目的如期启动和按时投产达效,至今实现新增财政收入2400多万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XX年-XX年保持了连续六年财政预算收入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势头,XX年预计全口径财政预算收入还将有大幅度的增长。

为民理财,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由于刚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和不合理支出的客观存在,加之现行财政体制的限制,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遏制非生产性支出增长过猛势头,加大对重点项目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针对不同性质单位,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核定单位收支和财政拨款,通过下达拨款指标和收支指标,提高预算透明度,让部门单位早知道,早落实,早安排。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各单位时常需要解决资金或经费,凡是正当的、应该办的,他们从不扯皮推诿,即使不合理的,也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服,让大家都理解“事业是无限的,资金是有限的”这个道理。

[netpage]为民兴财,稳步推进各项预算体制改革。一是全面启动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刚性化和约束力,为重点项目建设支出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保证了全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二是顺利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从制度上解决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规范了各 文秘范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强化了财政支出管理。三是切实解决工资发放问题,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从源头入手,建立了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会同有关部门推行编制、财政、人事三位一体的捆绑式运行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完善措施,突出抓了七个重点:完善体制保财力、预算安排保重点、建立专户保调度、控编节支保平衡、加强征管保增收、转移支付补缺口、强化责任保落实。这些措施实施后,不仅有效查堵了漏洞,还规范了预算管理秩序,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扶贫解困、奉献爱心

学院贫困学生同学,以超出本科录取分数线的全校最好成绩升入大学,但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该学生家住农场,父亲长年卧床不起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下岗后在工厂打工,每月家庭收入仅有200多元。他们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把她作为自己的一帮一扶贫对象,号召全局青年干部职工对该同学进行了爱心捐款助学活动,已连续三年先后五次捐款11000多元帮助其完成大学学业,他们在每个学期开学初都定期组织慰问活动,为她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XX年同学在专升本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相信她一定会成为国家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材。在合作区党委的支持下,他们与学院领导建立了更加广泛的接触,决定把这种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继续传递下去,电视台就此事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财政局农业农村科工作总结 篇3

2021年,农业农村科工作在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经过科室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较好完成了各项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责任落实,出台管理制度机制。认真履行资金保障专责工作组职责,成立**市财政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靠实工作责任。定期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资金保障工作,及时传达学习省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会议精神。参照《甘肃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和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起草制定《**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市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从预算安排、资金分配、拨付时限、公告公示、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化明确,为全市财政衔接资金和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加强沟通衔接,全力保障资金需求。主动发挥财政职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全市共筹措到位各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52.07亿元。其中: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4.9亿元、省级8.77亿元;市级财政安排8728万元,与上年持平;县区财政安排2.5亿元,较上年增加213万元;整合其他涉农资金10.5亿元;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4.77亿元;一般债券1588万元;用于乡村建设专项债券1.15亿元;到位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4.56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854万元;中央定点帮扶资金4616万元,中央单位帮助引进资金2.84亿元。在安排各类资金时,向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到县规模均高于非重点帮扶县。

三、优化支出结构,逐步提高产业占比。在保持投入稳定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重点用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省市要求财政衔接资金的50%、整合其他涉农资金的50%、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的60%用于产业发展。这三类资金共计42.1亿元,用于产业发展方面23.1亿元,占54.9%;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8.98亿元,占45.1%。其中: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为53.52%、其他整合涉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为51.34%、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为71.28%,均超过资金使用要求。其余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资金绝大多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四、实行定期调度,切实加快支出进度。通过继续执行限时拨付和“周调度、旬统计、月通报”制度,督促县区项目主管部门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防止出现“钱等项目”。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靠实了县区及项目主管部门抓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主体责任,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和支出进度。5月份,召开全市财政局长座谈会,对衔接资金支出进度进行调度。6月份,召开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督促县区加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各类资金支出进度。全年累计支出各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50.66亿元,支出率97.28%。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衔接资金支出率99.19%;整合涉农资金支出率95.58%;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支出率97.71%。

五、注重资金绩效,持续加强资金监管。坚持把加强财政衔接资金监管作为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强化统筹协调、落实监管责任,持续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和乡村振兴部门牵头,会同发改、农业农村、住建等10家项目主管部门,对涉农资金整合方案、项目库进行了联合审查,对发现的问题书面反馈县区修改完善,杜绝了资金从源头上使用不精准的问题。会同乡村振兴部门在渭源举办全市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和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工作培训会议,邀请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业务骨干讲解项目资金管理相关政策。同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按照“谁支出、谁填报、谁负责”的原则,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绩效管理主体责任,科学规范、合理设定项目绩效目标,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预警功能,加强指标下达、绩效目标录入、支出管理等重点环节在线监管。对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线上”提醒告知、“线下”督促指导等方式整改落实。对全市2020年纳入财政扶贫动态监控平台的45.13亿元、868个项目绩效目标执行情况,组织完成绩效自评工作,自评率达到100%。同时,在安排2021年衔接资金、整合其他涉农资金、东西部资金项目过程中,强化绩效管理结果应用。

六、运用发放系统,全力做好“一卡通”有关工作。督促县区财政部门按要求通过系统管理和发放相关补贴,加快工作节奏,按照宜统尽统的要求,将省级调度的36项补贴项目、县区自行确定的补贴项目和个人信息全部纳入“一卡通”信息系统管理,及时将发放数据录入系统,确保数据完整准确。2021年,全市共发放280个项目2713批次24.95亿元。其中:安定区发放46个项目271批次42811万元、通渭县发放39个项目179批次44572万元、陇西县发放32个项目221批次24430万元、渭源县发放37个项目407批次33521万元、临洮县发放40个项目524批次40079万元、漳县发放41个项目160批次12681万元,岷县发放50个项目946批次51430万元。

七、认真研究总结,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2021年,我们在完成科室重点工作的同时,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习,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一是强化预算约束。始终坚持“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切实规范预算执行程序,不断强化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控制车辆费、会务费、差旅费等公用经费支出,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机关;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政策性、突发性新增事项,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反映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努力帮助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分配下达资金,将本级预算安排资金按进度拨付到位,将上级下达专项资金第一时间通知单位拿出分配意见,及时拨付下达。二是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每周一集体学习活动日,科室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六中全会等会议等精神,并对《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学习教育必读书目进行学习。同时运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进行线上学习,学习过程扎实,成效明显。在此基础上,科室结合财政业务和乡村振兴工作,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三是及时撰写信息。平时在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及时总结提炼,全年共撰写信息15篇,财政网站发表12篇。撰写的《多措并举提效益 决战脱贫显成效——**财政用足用好财政扶贫资金的几点做法》和《多点发力推整合 集聚资金助脱贫——**市财政部门整合涉农资金解决扶贫投入不足问题的几点做法》被**脱贫攻坚纪事采用。其中《多措并举提效益 决战脱贫显成效——**财政用足用好财政扶贫资金的几点做法》在省财政厅建党100周年优秀征文中荣获三等奖。

总之,2021年,我们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我们将一如既往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市财政局农业农村科

财政局农业科年度总结与计划 篇4

20xx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厅农业处的具体工作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为核心,着力促进稳粮、增收、保供给;以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为平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支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整合资金为抓手,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支农和农财工作的各项任务,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xx年农业支出完成情况

20xx年,全市财政支农资金支出25.1亿元,较20xx年18.4亿元增长6.7亿元,增长36.6%。其中,农业支出1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2%,水利支出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5%,扶贫支出59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农业综合开发支出39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xx年,我们按照年度农业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分时期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支农资金,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20xx年,我们在各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多渠道、多层次,千方百计筹措支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支农资金积累投入机制,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确保了年度财政支农资金的持续稳定增长。20xx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各项支农资金25.1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各项财政支农资金10.6亿元,市、县财政安排投入支农资金14.5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支农职能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努力做好财政支农年初预算安排工作。

按照《农业法》规定“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和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以及中央和省财政关于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依法安排财政支农预算的精神,积极做好年度财政农业支出预算安排,并针对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下发专题文件,对各县市区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排名站队,进行通报,提出要求,确保全市年度财政支农预算合理安排,依法增长。20xx年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支农资金25.1亿元,较20xx年增长36.6%。从全年预算安排情况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增加农业投入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出了很大努力,尽可能挤出较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达到了《农业法》要求,保持了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的稳定增长。

2、利用财政贴息吸引银行贷款。

20xx年,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我们继续采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农民还钱”的方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银行、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全年共计投入市级财政贴息资金263万元,吸引扶贫贷款,水库除险加固贷款,50家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农业结构调整贷款以及其它贴息支农贷款730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扶持畜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通过市农业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处贷给新野科尔沁公司;通过财政贴息为鸭河水库除险加固贷款20xx万元。

3、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20xx年,我们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发挥财政职能,努力争取增加中央和省财政对我市的农业投入。一方面及时掌握上级投资政策和支持重点,结合我市农业实际,积极做好项目的考察论证,建立支农项目库,有重点地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扶持项目。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在工作中注意及时总结项目管理经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反馈项目情况,注重跟踪问效,上报典型材料,恪守资金信用,注重工作信誉,营造投资环境。20xx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29614万元,较上年增长10%。其中:农综开发资金1017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3413万元,其它各项支农资金106033万元。对增加我市农业投入,支持农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按照公共财政理念,改革支农方式,优化资金结构,突出支持重点,统筹各项支农资金,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投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地增加。

1、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围绕农田基本建设,整合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市各级财政集中财

力,共投入财政资金 万元,重点支持了旱涝保收田,灌区配套,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巩固和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筹措资金5.36亿元,重点通过支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田间道路整修、村镇规划、村内道路硬化、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环境。20xx年,有重点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60 个;共筹措资金 1.16亿元,解决了全市32.3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支持构建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支持构建国家对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调动和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0xx年,全市共投入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 1.65 亿元,对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1511.516万亩农作物进行良种补贴。把支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来抓,共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8431万元,共补贴各类机具1.27万台(件),其中大中拖 1908台,小拖5043台,玉米收获机554 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7 台,抗旱机械1745台套,旋耕机1219台,秸秆还田机299台,其它农机具2043台(件),受益农户12275户,拉动农民投资1.9亿多元。

3、支持科技进步和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测土配为施肥项目实施范围。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根据扩大内需的新形势,结合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新情况,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完善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防止骗取、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20xx年共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551.9 万元,对我市 1.8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7690 名贫困地区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增强转移就业的本领,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绿色南阳。一是支持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林业生态省建设为核心,将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等纳入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努力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效果。一方面筹措资金2789万元,积极做好林业生态省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认真抓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的需要。全年共落实补偿资金2759万元。同时,认真完善资金管理措施和补偿制度,努力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为确保我市森林生态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积极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共拨付资金 12233.7万元。二是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筹措资金1010 万元,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努力营建市民的山水休闲后花园、健康大森林和游憩大自然,促进南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筹措资金480 万元,积极支持全市重点特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贴息、补助、信贷担保等方式,重点支持宛西制药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三是支持现代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4810 万元,重点支持了方城、唐河、邓州粮食产业,社旗、新野、邓州畜牧产业,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等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发展。

6、支持扶贫地区扶贫开发。20xx年,我们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贯彻中央、省有关扶贫工作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财政扶贫工作的规律,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人口参与反贫困的能力,并努力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做好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贫困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突出资金使用重点,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民培训等。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万元,通过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尽量将财政扶贫和财政支农资金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资金的投入管理,积极推行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努力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质量和效益。四是不断壮大贫困地区县乡财政,积极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农民与财政双增收目标。

7、建立应急机制,努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强化资金管理,全力支持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为管好用好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按照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职能,及时拨付资金,强化资金管理,严禁擅自扩大开支范围,防止截留、挪用和浪费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受益群众及社会资金投资,形成投资联动。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产权的归属予以明确,建立了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资金、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二是要建立应急机制,全力做好防汛、抗旱、病虫害防治、畜禽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我市20xx年度各类农业财政资金进行审计检查。二是积极做好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督促唐河、淅川等县做好对审计署专员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三是认真做好20xx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和财政扶贫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下发了《关于对20xx年度科技扶贫项目检查验收情况的通报》,通过检查,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的监督力度,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整体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确保了支农资金效益地发挥。

(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自3月份以来,我们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省厅有关要求,抽调人员,部门配合,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围绕目前“三农”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调研,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提高支农决策水平。在调研中目的明确,措施得力,深入实际,积极大量地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理论上进行研讨,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并认真撰写了《财政扶持引导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调研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对策,对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支农工作将起到有益推动作用。

(五)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提高支农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把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年度农财内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强化学习、征求意见、分析评议、整改提高,达到了学习讨论氛围浓厚,思想触动深刻,工作革新力度较大的目的,切实提高了科室干部职工素质,增强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起到提高 “五个能力”、发扬 “六种作风”、达到 “五个明显”的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财政各项工作地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财政支农进度不均衡,支农专项资金大多挤在年末支出,支出质量不高,影响支农项目落实。

(二)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的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一些制度规定、工作方法以及资金使用管理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转换财政职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支农资金管理不严的问题还没有根本好转,挤占、挪用支农资金以及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学习不够深入扎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应付事务多,工作深度不够。

四、2013年工作计划

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一要安排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支出预算。认真做好市级农业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安排好农业财政支出预算,确保预算内农业财政支出依法增长;二要多渠道、多层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市农业扶持资金。三要利用财政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增加农业投入。

(二)认真组织对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价,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继续推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项目论证和专家评审制度。

(四)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农方式,优化支农结构,整合各类资金,突出支出重点,改善农业支出缺位、越位和错位状况。

(五)开展调查研究,以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结合农业财政工作实际,加大政策调研力度,探索工作新思路,创新工作新举措,努力提升农业财政工作层次和水平。

05年预算科工作总结 篇5

2005年我科在局领导的正确带领下,紧紧围绕全局的工作部署,本着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安排。

一、做好2004财政决算

统计全区2004财政收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社 会保障基金收支情况,认真核对数据,编制全区财政收支决算报表、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决算报表、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等报表,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我区的财政收支状况,并顺利地通过全市会审。

二、求真务实,早编细编财政收支预算,顺利通过市人大审核、批准、执行。

年初,我科协调区国税局、地税局、社会保险局、以及区 内各执收部门,根据我区重点工作,本着“广集资、促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强税费征管,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合理编制财政收支预算。

(1)年初,根据本年税收政策及事业发展需要,组织区内征收部门测算本现行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各级税收和非税财政性收入。

(2)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兼顾,1

根据财力据实编制本级财政预算草案、综合财政预算、部门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力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3)建立部门档案,了解全区30余个预算单位的工作性质、职责,调研资金需求、用途,统筹安排部门预算支出。按照个人部分、公用部分、事业发展的支出顺序,考虑各种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依据有关标准分档分类核定支出定额。实事求是,科学规范,公开透明,严谨求实,确保了预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圆满完成年初下达目标。

每月及时测算、分析财政收入进度。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协助局长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财税收入质量集中检查,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最大限度地堵塞财税漏洞,截止11月底,我区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1亿元,完成年初收入任务的135.9%,超时间进度44.3%,同比增长77.5%。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2.5亿元,完成年初收入任务的124.4%,超时间进度32.8%,同比增长61.7%;省级收入完成5384万元,完成年初收入任务的152.4%,超时间进度60.84%,同比增长77.2%;市级收入完成8721万元,完成年初收入任务的145.57%,超时间进度62.97%,同比增长116.4%;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14亿元,完成年初收入任务的151.92%,超时间进度60.32%,同比增长93.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75万元,完成年

初收入任务的145.72%,超时间进度54.12%,同比增长56.06%;增收2757万元,是95年区级财政收入的7.8倍,创我区建区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基金收入完成3754万元,完成年初收入任务的166.4 %,超时间进度74.8%,同比增长276.9%,增加2758万元。预算内、预算外收入均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了年初收入任务,增强了我区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严格预算执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合理调度预算资金。每月对区内30余个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的收支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财政收支预算。

同时,对于各单位的临时情况,我们都认真搞好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多做测算,把工作做实、做细,并注重联系相关政策,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保证财政资金的高效、有效使用。2005年,我科对新接收的原碱厂幼儿园、碱厂医院以及管委会“机构调整”后,各单位重新核岗的聘用人员的工资、补贴、公用经费、设备购置费等进行了重新测算、核定,保证了工资的正常发放,维持了单位的正常运转,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今年9月份我科还对唐山三友碱业集团公司学校、医院剥离经费及自两家单位划拨开发区以来的水、电、气等费用与唐山三友碱业集团公司进行核对,为领导资金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五、充分发挥收费管理职能作用,加强财政票据源头管理 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内部管理程序,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重新完善、建立了开发区预算外岗位职责和票据领用程序,提高了工作办事效率。同时,规范了收缴管理程序,实行“票款分离”后,从票据源头和资金征缴两方面进行双重控制,有效防止了“三乱”行为的发生。一是严格管理全区50多个行政、事业、企业单位领用财政票据的发放工作,使用票据种类20余种,累计发放票据达9000本;每月对各单位的用票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防止有票据使用不当以及丢失等现象。二是从源头抓起,从票据抓起,改变了以往的审验方法,使执收执罚单位的票据、账户、票证基本达到了规范管理、规范运行。共计检查核销票据2500余本,涉及行政企事业单位50多户。对25户行政事业单位票据进行审验,票据总数达300余本,规范了票据使用的正确性,确保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及时足额上缴。三是强化征收管理,根据市财政局关于《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通知》要求,我科重点检查了区内中小学2004年至2005年 “一费制”的收费执行情况,统一收费标准,规范收缴程序,使收费收入合法征缴,合理支出。

六、加强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全力做好财政社保工作。

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我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扩大参保覆盖面的测算工作。2005年1-11月我区共征收社保

基金1717万元,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402人,使每月增加征缴收入8.4万元。同时,共收到86名断保人员补缴保险费共计95万元,支付转移养老金4.6万元。为全区20名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5万元。尤其是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原来的869人增加到现在的8163人。医疗保险收入较去年同期增收839万元。

七、积极培训学习,构建财政网络安全体系。

今年是全省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建设的应用年,预算编审、指标管理、总会计记账、集中支付等软件系统陆续全面推广应用,网络安全尤为重要。今年我科从加强管理入手,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制定了网络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确保了财政数据安全畅通运行。同时,为了提高区内企业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使区内企业早日实现会计电算化,今年为20名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培训,合格率达98%以上,通过培训使其电算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今年按照省厅及市局的统一要求,我科还对全区财政供养人员的单位信息、人员基础信息、工资项目、工资总额等数据进行了核实、填报,为下一步核算及更好的、全面地掌握全区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八、认真核对数据,保障财政工资专户真实准确、工资发放及时。

对财政工资专户进行帐务核算,做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发放及时。按照省厅及市局的统一部署及要求,今年我科结合劳人局等相关部门对区内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项目中的津贴项目,进行了统一清理、填报,此次清理共涉及全区行政事业单位26个,人员577人,清理津贴项40余个,并按规定时间准确及时上报。

九、下一步工作打算

1、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加强依法理财观念,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对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追踪问效,保证资金分配和管理沿着制度化的轨道运行。

3、继续围绕全局的中心工作,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强化征收资金、支出管理,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4、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廉洁自律,做到警钟长鸣。

财政局预算科个人总结 篇6

一、XX年主要工作

(一)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确保财政支农重点。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科加强了农口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将市级财政支农资金的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开发式扶贫、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代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上。XX年累计安排农口切块资金和部门项目预算10,263万元,其中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式扶贫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安排市级农业产业和农业重点项目切块资金7,742万元;以现代农业建设为契机,重点安排现代农业科技提升、现代林业技术示范推广、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民科技培训等为重点的农口部门预算支出1,017万元,执法收入支出172万元,基金支出427万元,预算外支出905万元。

(二)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安排部署,积极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

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是财政部为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全面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XX年,通过“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在全市范围内,一是加强了农口部门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特别是加强了市级农口部门预算执行,避免了随意变更和调整预算项目,改变和扩大支农资金使用范围的情况。二是规范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和逐级对口联文上报的程序。三是建立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法人的项目资金监管责任制,加大项目实施的监管力度。四是积极整改了自查、重点抽查、审计调查、专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加大了对违纪、违规资金的整改力度。五是加强了财政支农项目检查验收工作。六是加强了制度清理和完善。根据“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要求,全面清理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并在责权范围内进行修订和完善了现行县级扶贫资金、支农项目资金报账实施细则、市、县(区)农业产业化资金管理办法。制定下发了《市茶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市蚕桑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七是建立财政支农工作逐级考核制度,加强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通过活动基本达到了“建制度、反违规、查隐患、促整改”的目的。

(三)规范财政支农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

XX年针对财政支农项目申报不规范、不集中、申报成功率低的实际情况,我科要求县(区)申报项目一是要按项目指南和财政标准文本规范申报。二是为突出支持重点,要求所申报项目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县(区)实际申报。三是项目申报必须实事求是,各申报单位必须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四是要求所申报项目必须群众直接受益或对群众生产生活带动辐射作用较大。XX年农业口项目支出54,458万元,比XX年53,344万元增加1,114万元,增长2.08%。如果剔出扶贫支出中民居改造工程一次性补助12,786万元的不可比因素,XX年农业口项目支出实际增加13,900万元,增长34.27%。其中,农业项目支出13,015万元,比XX年11,231万元,增加1,784万元增长15.88%;林业项目支出19,204万元(包括国有林流转收益安排的支出),比XX年13,922万元增加5,282万元,增长37.94%;水利项目支出4,254万元比XX年2,858万元增加1,396万元,增长48.85%;扶贫专项资金支出17,219万元比XX年25,333万元减少8,114万元,下降32.03%,(如果剔出民居改造工程结束而减少补助12,786万元的不可比因素,XX年扶贫项目支出比XX年增加4,672万元,增长37.24%);新增其它支出766万元(主要是产业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经费)。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七)着力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市委市人民政府重点工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是还权还利于民的一件大实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我市山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更为深远。为确保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在XX年底全面完成,市财政安排了2,000万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全面推进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确保了市委政府重点工作支出。

(八)积极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

根据中央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政策,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做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市级配套资金落实工作。及时将各级政府能繁母猪补贴1,052.55万元发放到养殖户手中。并通过预算追加,率先落实能繁母猪保险市级补助资金47万元,落实中央和省级补助807万元。

(九)积极落实涉农救灾资金,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XX年是我市多灾、多事之年,先后发生了地震、洪涝、稻飞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灾害。面对灾害市财政积极筹措救灾资金,迅速扑灭了稻飞虱、猪蓝耳等传染病。为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十)加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

一是配合市扶贫办完成XX年度跨州(市)异地搬迁完善项目省市级验收、XX年度异地扶贫项目、XX年度整村推进项目市级验收。二是配合农业局、林业局检查督导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完成情况。三是对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科技扶贫项目、扶贫信贷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惠农补贴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通过调研和督导检查为积极开展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农村权证抵押贷款、农业保险、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XX年工作打算

XX年农业工作要全面把握党的xx大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全面完成党的xx大明确的各项支农、强农、惠农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提高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XX年市级财政收入增长困难,支出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农口部门预算要根据存量增效、增量倾斜的原则,提高切块预算支出绩效,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部门项目预算要关注民生,重点支持围绕农民增收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和落实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支出。

(二)进一步加强农民补贴“一折通”动态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好党的支农、强农、惠农政策。

XX年要进一步完善农民补贴“一折通”动态管理工作,加强对农民补贴网络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协调建立农业、经建、社保、教科文等相关科室共用平台、共享资源,共同管理的机制。逐步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台的支农惠农补贴全部纳入“一折通”发放。做到惠农补贴直接化、信息化、透明化,为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三)做好退耕还林(草)后续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

针对广大退耕户对国家退耕还林(草)延续政策不是十分清楚的实际,协调林业等相关部门做好退耕还林(草)后继补助政策宣传。并按照国家退耕还林工作重点转入巩固现有成果和有效解决好退耕农户的长远利益和生计问题的思路。一是配合农业扶贫等部门加大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二是配合林业、农业因地制宜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提高沼气、节柴灶、太阳能的使用效率。三是配合扶贫办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加大对不具备生存条件地区的特殊人口实行异地搬迁。四是进一步摸清25坡以上的陡坡耕地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争取中央退耕还林支持。五是继续向省争取安排荒山荒地造林计划,加强国土绿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围绕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工业发展滞后、城市发展缓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条件远没有发达地区成熟,财政又是一个只能养兵,无法打仗的穷财政,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助推的力量远远不够。为此,一是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支农惠农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级支持。二是要充分考虑在开发利用我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藏资源、水能资源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建立一整套以地、以林、以矿、以水养农的配套补偿和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国有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结合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工作,逐步建立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200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四是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五支持建立依法有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林地有偿流转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积极支持集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市场。

结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要求,在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农村权证抵押贷款、支持林农自有林地保险、生态林管护等相关配套改革工作,建立林木林地依法有序有偿流转市场。真正实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权还利于民的目的。

(六)积极探索财政支农机制创新。

根据中央XX年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是要落实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使用精神,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确。二是支持民办公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农业保险、权证抵押贷款、扶贫村级互助等支农新机制建设,探索财政支农资金结果为导向的分配办法,有效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杠杆效应、导向效应和放大效应。三是注重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形成支农合力,坚持以县为主、规划引导、项目带动的总体思路,以茶产业、烤烟产业、蚕桑产业等主导产业为龙头,积极推进开发式扶贫、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四是以能繁母猪保险、动物疫病强制防控体系建设为基础,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支持做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五是配合扶贫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金融部门做好贫困村生产发展互助、权证抵押贷款等试点工作。六是探索和完善农村公益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实现公益设施长期受益,对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项目,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公益设施,在区分项目性质主次的基础上,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给予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七是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以农村合作社法实施为契机,引导支持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民就业、创业的服务,加强对农业现代技术应用推广的服务,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服务,加强对农民生产资料供应的服务,加强对农村金融、保险的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环境。

(七)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建设。

三农工作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支农资金怎么用?用到哪里?效果如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健全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环节、支付环节、使用环节的制度建设,是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根本保证。为此,一是要尽快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体系,完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和项目验收制度,加强对支农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进一步规范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并通过绩效考评,逐步建立以支农资金使用效果为导向的激励分配机制,促进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二是要规范支农资金项目申报制度,杜绝重复申报、多头申报和以项目套资金的情况,提高项目申报单位和实施单位对项目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的认识。三是进一步完善项目公示公告制度、招投标制度、项目合同制和报账制度,充分体现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的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四是完善财政支农工作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在对县(区)工作责任考核中,要对支农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和干部配备等方面是否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作为一个重点考核指标,严格工作奖惩,提高工作效率。

(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继续加大财政扶贫力度。

根据党的xx大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财政部近日在江苏培训精神,财政扶贫要体现:

1、财政扶贫工作要突出对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自我反贫能力的开发与提高。

2、财政扶贫工作要实现“两个并重,两个转变”。一是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并重,由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逐步向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转变,扭转贫困人口与其他社会群体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争取逐步缩小这一差距;二是加快自我发展与缩小区域差距并重,由注重点上扶贫开发向点面结合转变,着力促进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逐步缩小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3、财政扶贫工作要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在继续抓好重点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围绕区域优势大力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在资金使用上,由到村到户分散使用,转变到集中投入、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问题。在工作方式和实现形式上,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应以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着力点,针对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

4、财政扶贫工作要创新扶贫机制。一是要继续完善扶贫开发与农村能源建设、农村通达工程、通讯工程、通电工程、通水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树立“大扶贫”的观念,积极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以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为平台,以扶贫资金为“黏合剂”,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下,将各种资源有效地引导到贫困地区来。二是要研究建立重点县的进退机制。改变重点县一定几年不变的做法,制定考核办法,把重点县领导干部的政绩、升迁与扶贫工作挂钩,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贫困县脱贫摘帽。三是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促进扶贫责任的落实。在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基础上,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方式。将财政扶贫资金分为两部分分配,一大部分资金按照贫困规模、贫困程度等因素进行分配,以体现公平性。另一小部分资金按照绩效考核情况分配,以保护、激励各地扶贫积极性。这部分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对扶贫开发工作实绩好的多补,差的少补甚至不补。

5、财政扶贫工作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一是要逐步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支付方式,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二是要完善扶贫资金报账制。三是要健全多元化的检查验收监督体系和公告公示制度,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九)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努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

XX年市级部门项目预算中的现代农业科技提升计划、畜牧水产增长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发展、动物疫病防疫等经费支出要确保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菜篮子”产品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价格稳定和市场稳定。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努力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十)加强财政农财队伍建设,提高农财干部素质。

上一篇: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的作用下一篇:感恩演讲稿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