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宪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宪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内容题要:在全社会实现消防安全保证,既取决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又取决于消防灭火救援能力的加强,更取决于社会公众对消防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消防安全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并接受消防科学知识,才能使每个社会成员真正参加到消防事业中去,才能使消防工作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消防宣传,社会消防意识,存在问题,着手点

正文:

消防宣传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影响群众消防意识形态的媒介,以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掌握各类消防常识和树立消防部队形象为目的的社会行为。近年来,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围绕防火灭火中心,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消防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保卫当地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给消防宣传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近几年来的统计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火灾损失及人员伤亡正逐年上升,每年的火灾直接损失达几十个亿,而其中70%的火灾是由人们违章用火用电、违反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所致。因此现在消防工作正面临繁重的任务和从未有过的机遇,如何适应这繁重的任务和抓住这个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当前消防部队除应扎扎实实地做好防火、灭火、战训、部队管理工作外,进行消防宣传同样重要。只有加大宣

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才能有的从根本上减少火灾事故和人员伤亡。可是,这样的消防宣传工作又如何开展呢?新时期的消防宣传工作不能只是在某些方面或形式上局部的、暂时的调整,而应在整体上全方位地进行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改变以往同质单一的、传统的、封闭半封闭式的消防宣传,向异质多样的、现代开放式的宣传立体形式转化,从而获得更加广泛深入、系统长期的宣传效果。总体上讲,加大消防宣传力度的立体形式主要包括:传播领域的多样立体式宣传、大社会集团式宣传、提高消防人员素质式宣传,这就要求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必须不断地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方法,使之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消防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宣传缺乏经常性、持续性、连贯性。消防宣传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结合平时工作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常抓不懈。而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往往热衷于搞突击、抓阶段。运用的宣传手法都是集中一段时间搞一些大型的宣传活动,抓学习宣传贯彻;比如在 “119消防宣传日”、“安全生产月”中有较为浓厚的消防宣传氛围,但时间一过就有所停滞,未坚持持久性、深入性、全面性,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因此,消防宣传的持久性、深入性、全方位性得不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二)消防宣传缺少开拓性和创造性。消防宣传的触角仍较狭窄,宣传内容上不善于抓住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脉搏,宣传形式上还有些单调化、形式化、表面化。停留在搞现场咨询、拉几条横幅、标语,印发一些宣传资料等,缺少新鲜的、富有趣味、易于为群众接受的新形式、新花样。宣传效果上还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社会反响,消防宣传的社会教育功能也

几类人员组成的消防志愿者,为游客讲解景区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和消防安全常识。通过这一系列消防宣传的措施和手段即可给广大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提高景区消防安全基数的同时,也进一步树立了旅游景区的良好形象。二是强化消防志愿者、义务消队充当主力军。各景区幅员辽阔,仅靠消防部队开展消防宣传显然力不从心。为此可建立由景区工作人员、导游等组成的消防志愿者队伍,设立专门消防宣传点,向游客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发放消防安全宣传资料,让群众了解了基本的防火知识、扑救火灾、逃生自救等简易方法。

(二)打造消防文化内涵式宣传。消防文化是消防宣传教育与文化事业有机结合的结合点,是消防安全理念、消防知识技能和消防守法行为真正融入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统领社会消防工作的风向标。它不单纯表现为消防警营内部的自娱自乐,更多地表现为消防部门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由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承担消防知识普及任务,将之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成为公众文化需求的组成部分。结合实际,各级消防部门就要充分挖掘特色消防文化,推出全新的消防宣传载体,使消防文化理念深入不同年龄层次、教育程度、民族习惯、地域特点群众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从而深化消防宣传内涵,确保消防宣传的持久升温,进一步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部队形象。各地可以通过聘请消防形象大使、制作消防卡通形象、消防知识扑克、消防书签、消防知识明信片、消防知识邮票等,赠送各级领导,并向市民发放等方式扩大消防宣传影响面。

(三)构建消防宣传工作新格局,增强消防宣传推进消防事业发展的综合力。《消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

联系,充分发挥消防工作的优势,借助于社会力量,联手开展以消防为主题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要发挥联合、配合、互相借力的优势,上下结合,同行联合或与相近和相关行业的组合。如与教育、文化等部门联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或参加由社科联组织的各项活动等。通过各方联手策划,广泛开展社会性宣传,以达到宣传消防的目的。特别是要开辟与新闻媒介联系的渠道,通过开展消防知识竞赛、新闻图片、照片陈列等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激发他们的消防意识,从而借助他们的力量,使消防宣传取得较大的社会效果。四是消防宣传要注重实效、讲究方法。消防宣传必须拓展工作思路,力求“新、准、深、异、快”。“求新”就是要求消防宣传手段、内容、形式等不断出新,以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如举行消防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大赛、组织优秀事迹巡回报告团等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求准”就是要结合各个时期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消防工作的实际,找准消防宣传的最佳切入点。“求深”就是要在当前的消防宣传中,必须突出抓好消防法制建设,以提高全社会依法治火的意识,推动依法治火的进程。“求异”就是消防宣传要力求突破,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求快”就是要以最快捷的速度将公众关心的有关消防工作的热点信息及时传播出去。

(四)消防宣传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目前,各级特别是基层宣传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而推进消防宣传工作社会化,需要一支过硬的宣传队伍,因此,这就要求选拔一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文化水平高、有较强工作责任心的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配齐配强器材设备等;以提高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开展系统性、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培训,以提高宣传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

宪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一、我国宪法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宪法监督模式的现状

目前, 我国宪法监督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宪法自身监督, 另一类则是宪法外部监督。《宪法》赋予了全国人大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全国人大常委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

(二) 我国宪法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我国宪法监督没有专门的主体。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 但它不是常设国家机关, 而参会的代表也非专业法律人士, 全国人大代表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违宪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全国人大事务繁杂, 不能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宪法监督上。宪法监督是一项独立的权力, 为了法律的科学发展, 应有独立的国家机关和专职人员负责。

第二, 我国宪法监督的具体内容片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基本法会与宪法的内容冲突, 或者基本法违法了宪法的基本规定;其二, 我国没有明确的违宪类型, 进行合宪审查时无据可依;其三, 没有对宪法与相关国际条约的关系做出规定, 当发生冲突时不确定如何适用。

第三, 我国宪法监督缺乏连续性。我国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修改法律外,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地方人大、政府也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这样容易出现违宪的情况。而专门委员会无授权不得主动审查, 因此, 无法保证宪法监督可以有效落实到方方面面, 可见连续性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宪法监督全能的发挥。

第四, 我国的宪法监督没有规定具体流程, 实际操作不方便。我国从82宪法颁布至今, 没有进行过一次有宪法监督而进行的宪法诉讼。

第五, 我国宪法监督没有有力的保障。目前, 我国宪法监督的方法和措施仍局限于“要求”、“支持督促”、“提醒注意”等方面, 在行政上有一定的效力, 但是没有法律上的强制性, 难以适应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宪法监督工作。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建立健全的违宪责任制度, 使违反宪法的组织或者个人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才能有效制止违宪事件的发生。

第六, 司法机关未发挥作用。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宪法监督模式的规定决定了我国的宪法监督不会主动运行。法院作为我国审批机关的法院, 是约束法律规范和行为的最后一道屏障, 可以对行为和各种法律规范进行审查。而在我国现实的宪法监督中, 司法机关没有能发挥作用, 这就成为了制约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完善的一大阻碍。

综上所述, 我国法律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完善宪法监督。宪法监督模式的完善有助于宪政的健康发展。因此, 建立完善的宪法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二、我国宪法监督模式调整的建议

(一) 国外宪法监督模式的可借鉴性分析

依照监督主体的不同, 可以将监督模式分为四类, 分别是司法机关的监督、宪法委员会的监督、宪法法院的监督和立法机关的违宪审查。

目前, 全球有超过50个国家采用司法机关监督这种模式, 典型代表是美国。这种模式是基于三权分立的政治基础,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 司法机关独立审查, 不仅保障了监督的独立性和专门性, 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保证监督结果的公正性。但这种模式的不足是, 司法机关审查是一种事后审查且只有审判权, 缺少积极性, 不能主动审查。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种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

以法国为代表的宪法委员会监督模式则具有双重性质, 既是宪法法院又是作为咨询性的政府机关。这种模式符合宪法监督专门性的要求, 可以实现司法与行政相结合, 但因其双重性质, 使得监督过程缺少保密性且无法被监督。这种模式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传统。

宪法法院的监督模式结合了司法机关监督和宪法委员会监督两种模式的优点, 不仅监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而且监督机构也更具有专业性。尽管我国目前的体制不适用这种模式, 但是这种模式的优点有助于我国宪法监督模式的完善。

立法机关的违宪审查以英国和前苏联为代表。立法机关的违宪审查模式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立法机关不仅行使立法权还负责执行、监督, 立法机关也是权力机关, 产生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这与我国的基本制度相仿。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可以听取人民的意见及建议, 保证违宪审查的公正性。但是, 在这种体制下的国家, 脱离权力机关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审查权力是否违宪本身就是悖论。体现人民意志的审查不可避免的成为形式主义, 难以发挥作用, 没有实际效果。

(二) 对我国宪法监督模式完善的建议

根据上文对我国目前宪法监督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政治等要素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外宪法监督模式的优缺点, 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 明确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上文提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我国没有明确的宪法监督主体, 明确宪法监督主体是保证宪法监督合宪的前提。目前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主要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但这两个机关的特殊性, 不能满足宪法监督的专门性要求, 因此, 在完善宪法监督模式时可以考虑是否设立专门的宪法委员会进行监督。

其次, 要保证宪法监督的连续性。宪法是母法, 是我国公民权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因此, 宪法监督机构内的组成要专人专事, 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也要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再次, 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因宪法一般不会作为审判依据, 而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被侵害时无法可依, 可以适当的给司法机关放权, 让其在普通法不足以帮助公民维权时用宪法审判。

此外, 还需明确宪法监督流程并完善宪法监督内容。不仅可以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的监督作用, 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违宪问题。对立法和行为同时监督可以避免事后审查时出现遗漏或者无据可查, 影响监督发挥效力。

最后, 还需要给予宪法监督强有力的保障, 以保证宪法监督不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 国家平稳发展离不开各部门共同努力, 完善的宪法监督模式有助于将各部门的作用凝聚, 实现作用的最大化。

三、结论

我国的宪法监督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结合目前宪法在我国的地位及现状, 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建设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监督模式。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宪法监督委员会组成的宪法监督模式比较规范, 且形成了立体监督, 虽存在不足, 但还适用。

参考文献

[1]汪小锐.宪法监督模式的比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 2013.

[2]张道明.我国宪法监督模式之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 2006.

[3]许昱.对我国违宪审查和宪法监督实施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析[D].中国政法大学, 2011.

[4]许昱.对我国违宪审查和宪法监督实施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析[D].中国政法大学, 2011.

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1盲目选种留种

有些棉农为了节省种子钱,自留棉种;有些棉农则贪图便宜,不到正规种子公司购买种子,在小商小贩手中购买。由于种子质量难以保证,抗虫和抗病能力降低,从而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预防措施:必须到正规种子公司购买种子,并向种子公司索要发票。

2播种偏早

部分棉农认为,棉花播种早可以早长早发。其实,棉花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是需要一定温度的,播种过早,遇到阴雨及土壤湿度大、土壤温度低时容易感染立枯病、红腐病等病害,如遇到10%以下的低温也会烂种。棉苗出土后两周内,棉种本身养分已消耗尽,棉苗制造养分的能力很弱,抗病力又极差,也容易诱发炭疽病,还会加重立枯病、红腐病的发展。

预防措施:以5厘米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为适宜播种期,一般露地棉可掌握在4月下旬初,地膜棉可提前至4月中旬,盐碱地可推迟至4月下旬至5月初。

3种子不处理

无论是购买还是自留种子的棉农,一般都不对种子进行处理,造成种子出苗差,抗病能力弱,即使种子能够出苗生长也不旺盛。

预防措施:播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天,以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应选用脱绒包衣的种子,严禁浸种。

4棉田先耕后浇

部分棉农为了提高土壤墒情,采用先耕地后造墒的方法,造墒后不再耕翻土壤,仅浅耘1遍就进行播种,这样容易造成土壤板结,湿度过大,出苗困难,苗期病害严重。

预防措施:应采用先造墒后耕翻的方法,不得已采用了先耕地后造墒方法的,也不能采用浅耘的做法,应在造墒后再耕翻深15厘米以上,然后用镇压器镇压2—3遍,以沉实土壤,保住墒情,为棉花生长创造一个疏松的土壤环境。

5留苗密度偏大

主要表现:行距窄,株距小,封行过早,田间荫蔽,通风透光不良,蕾铃脱落严重,棉株下部结铃少,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预防措施:一是根据地力、水浇条件和品种合理留苗。土壤肥沃,水浇条件较好的可适当稀植;土壤瘠薄,水肥条件较差的,可适当密植。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减轻苗病为害,及时中耕划锄增温散湿,对露地直播棉实行清垄晒根。为防止死苗造成缺苗,可采用双株留苗或在留苗株附近再留1株苗的方法;对重病地块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加腐殖酸叶面肥,喷施叶面加灌根。

6早衰现象普遍

主要表现:一是棉花结铃盛期过后,叶片脉间失绿黄化,黄化叶片由距主茎最远处开始由上向下、由外向里发展,叶片逐渐干枯脱落。二是棉花生长后期,叶片变红,失去制造养分的功能。棉花早衰现象出现得越早,减产越重。

预防措施:一是合理施肥。增施钾肥和氮肥,钾肥以基施或早期追施为宜,氮肥追施应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花铃肥一般亩用量掌握在15~22.5千克,长势差的低产田可在棉株下部坐有1~2个幼铃时施用;长势好的高产田可在棉株下部坐有1~2个成铃时施用。为防止追肥后营养生长过旺,可根据长势适量配合化控。二是遇旱浇水。浇水时应掌握隔沟小水轻浇,以防浇水后遇雨造成徒长。三是地膜棉在进入雨季后,及时将地膜揭除,以防膜下干旱,影响棉花根系发育。四是遇澇及时排水。

7棉花徒长,化控偏晚

主要表现:在降水过多或肥水过量时,棉株高大、田间荫蔽、通风透光不良、中下部蕾铃脱落严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预防措施:一是对有旺长趋势的棉田及早化控,不要等到旺长以后再化控。二是追肥浇水及降雨后,根据肥水情况及时化控。三是化控应从苗期开始,保持棉株稳健生长,化控药剂助壮素用量,苗期一般亩用量1~2毫升,盛蕾至初花期6~12毫升,盛花结铃期12~15毫升。四是化控浓度宁低勿高,化控后仍旺长的可间隔7~8天再化控1次,全程化控3~4次。五是化控后遇旱及时浇水。

8枯、黄萎病难以控制

主要表现:棉株矮化,叶片黄化,产生斑块、网纹、青枯、落叶等多种症状,棉茎维管变褐,结铃少,严重时整株死亡;枯、黄萎病发病时间长,枯萎病从苗期开始发病,黄萎病从蕾期开始发病,病期3个多月,这两种病害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

防治措施:一是培育壮苗,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二是在枯、黄萎两种病发病高峰期(即6月中下旬现蕾期和8月份花铃期),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4次。三是降雨和浇水后形成发病高峰,要及时用药。四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加腐殖酸类叶面肥混合喷施,以控制病害的发展。

9防治盲蝽方法不当

主要表现:子叶期幼芽被害,表现枯顶形成“公棉花”;叶片被害,形成“破叶疯”;幼蕾被害则由黄变黑。2~3天后脱落;中型蕾被害则形成张口蕾;幼铃被害产生水渍状斑点,重则僵化脱落;顶心或旁心受害形成“扫帚棉”。

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采取隐患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从而达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目的。然而,在实际安全检查工作中,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将使安全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在安全检查效果上大打折扣。表现在:

一、安全检查人员自身不注重安全,进入危险作业场所不按现场规定穿戴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比如进入化工车间不穿戴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一旦现场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将会造成安全检查人员化学灼伤或中毒,甚至发生死亡事故。

二、安全检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足,到现场后只能发现一些皮毛的东西,比如:现场脏乱差等,对生产现场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

三、安全检查时间安排不足,由于时间的关系,检查人员到现场只是一走而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检查,很难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

四、为了检查而检查。根据上级要求或制度的要求或领导的安排,不得不到现场安全检查,抱着完成检查任务的态度到现场检查。到现场随便看看后,回来写个简单的报告或者向领导汇报未发现问题就算交差。

五、安排式的检查。比如在开展安全检查之前检查人员事先与被检查单位沟通确定检查时间后再开展安全检查。这样给了被检查单位应付安全检查搞突击整改的时间。等到检查人员到现场时能够发现的问题就很少了,一旦检查人员撤离后,就又马上恢复到了原来的没检查时的状态。实际问题和安全隐患却依然存在。

六、检查频次过高。有的企业安排安全检查人员每日或每周进行巡检,这样检查出的问题没有给被检查单位和有关整改责任部门足够的整改时间,导致能立即整改的小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不能立即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每日去现场跟踪验证,整改进度也不明显。这样发现不了新的问题,检查报告和检查记录也是千篇一律。

七、安全检查人员只注重检查,不注重对隐患整改措施的跟踪、落实和验证。检查人员发现问题后告知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以后,就没有下文了。被检查单位是否落实了整改措施,整改进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无人跟踪和验证。

八、对于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整改或整改不彻底。有些问题和隐患,比如发现了“三违”行为,“三违”行为当事人当时能够立即进行整改。但是隔断时间再去检查,依然还会发现同样的“三违”行为,造成隐患整改不彻底,治标没有治本。同样的问题反反复复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受隐患整改资金不足的限制,对于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一时不能得到整改,造成隐患长期存在,随时都有可能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由于安全检查存在以上问题,经常出现这样的结果:检查人员前脚离开,被检查单位后脚就出现安全生产事故,丝毫不给安全检查人员面子,还怪被检查单位给检查人员上眼药。

为确保安全检查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安全检查人员应按照现场安全生产特点统一着装,穿戴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二、对安全检查人员的资质事先要进行确认,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确保安全检查人员是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对不具备安全检查资质的人员不能滥竽充数。

三、可结合被检查单位安全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既不局限于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又不脱离安全检查表的内容。从而避免漏掉重要的安全检查内容,又能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发现新的问题。

四、要根据被检查单位的安全生产特点,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对于危险性较大,问题较多的部位要重点检查安排足够的检查时间。

五、实行安全检查负责制。对于现场存在的明显重大问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没有检查出来,事后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对安全检查人员进行问责。

六、可以采取“飞检”的形式进行安全检查,即安全检查人员事先不告知被检查单位检查部位和检查内容,以便于掌握真实的现场安全现状,发现更多的现场安全问题。

七、对安全隐患实行闭环管理。对于检查出的问题要给予被检查单位足够的整改时间,定期跟踪隐患整改进度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直至隐患得到彻底整改和消除。

八、对于隐患整改过程中反复存在的问题,要分析此种现象反复发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而不是纠正,使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整改。比如员工发生“三违”行为,要分析原因,如果是劳保用品穿戴不舒服就要更换更好的劳动防护用品等。

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解决农民医疗救助的共济制度,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极大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参合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这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为了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我县稳步推进。为此自2006年我县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的近几年来,初步确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随着新农合工作的推进以及全县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出现了许多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就有关主要问题与对策提出以下意见。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住院方面

一、借用新农合证件来编造假住院手续,以患者名义更换处方并大肆虚开药费等,患者与医疗机构合谋套取资金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涉及职工和居民医保人员的、也有涉及参加商业保险人员的、有根本没有参加任何保险的人员,这些现象有出自于患者自发的和医院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给患者出谋献策的留住回头客。暴露出资金管理的体制漏洞,严重地侵蚀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二、定点医疗机构的确立没有引入竞争的机制,特别是二级以上定点医院自认为定点医疗机构非我莫属,为此药价虚高、乱检查、重复检查、大处方、分解收费(县医院表现突出一些)等不正常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于同一患者或同一家庭成员在同一时间同时住院;患者住院的时间、病种、产生的费用包括结算时间完全一样进行重复报销等,在新农合管理系统和住院台账中只要一查找这种现象还很多,使参合农民通过报销所获补偿被虚高的药价和不合理的费用所抵消,侵蚀参合农民的利益,给新农合基金带来安全隐患。

三、小病大养的现象较为普遍。住院报销政策参合群众知晓率低。个别医院和医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小病大养”、“短病长治”等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参合农民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参合人群个人实际支付医疗费用比2006年前并没有减少多少。我县从2009年以来住院年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2009年 参合住院39635人次,2010年44173人次比2009年增长11.5%。2011年52787人次比2010年增长19.5%。加之乡镇卫生院由于医疗设备投入不足,药品短缺,专业医疗人员不足等原因,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因此,市县级医院病人成倍增长,出现新的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而乡镇卫生院门庭冷落,病人稀少。

四、乡镇卫生院应该是新农合服务的主力军,但乡镇卫生院规范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人才短缺也是困扰基层卫生院发展的关键,这些都是导致参合病人向上级医院流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增加参合基金支出的一个隐形原因。

五、是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对辖区内的定点医院过多地依靠医院自身的审核把关,靠监管人员直接管理病人精力又不足,用很多的人又会增加管理成本,也就是说事前监管靠软件管理不能及时到位。管理人员除乡镇医院能与患者直接接触外二级以上医院靠这种方式管理是不现时的,如审查病历资料,逐项核实医

嘱与病程记录、手术记录、费用明细等,如发现疑点再与医疗机构联系复核等均无法进行,等病人出院后导入新农合管理系统时病人已经结算出院。导致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效率低、风险大。

六、医院在新农合政策宣传工作仍然存在不到位情况。我认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应成为大力宣传新农合政策主力军且效果好力度大,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涉及千家万户)在医院流动,把新农合有关政策印成步册子放在每个病房,在医院醒目的地方做成大型的宣传牌等。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部分群众参合不积极。如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失去联系,不知道“新农合”政策和缴纳基金时间;部分偏远农户仍存在宣传工作“死角”,有些年轻力壮、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侥幸心理,不愿参加“新农合”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不会得病,白交冤枉钱;还有部分乡村干部对“新农合”政策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导致“新农合”宣传走过场、不广泛、不深入。个别医院由于以上几种原因不规范操作特别是未参合人员借新农合证件报销也是导致参合率下降也是一个隐形原因,而这种原因与我们的管理是有直接关系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门诊方面:

一、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以来尤其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以来,由于确实给参合人员带来了实惠,是那些非农合医疗保险人看到农合门诊的优越性,导致借卡看门诊的人员迅速增加包括基层国家干部工作人员也有这方面的现象,也是导致今年新农合门诊量增大的一个直接原因,导致基金风险增大。实行门诊统筹应该是说门诊量增大住院量减少,而现在是出现了双增长。

二、医疗机构不规范操作,不按规范要求虚报病人、开假处方、张冠李戴、肆意分解大处方不按疗程报销进行分次补偿、串通患者,以假乱真、故意将非参合人员的医疗费列入参合人员补偿,这主要表现村级医疗(卫生)室上较多。

三、系统软件管理不到位,现在全县都在使用医疗卡,医疗单位凭卡号录入直接进行登记录入,虽然给没有带卡的患者在某些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方便,但医疗单位可通过卡号录入,随意编假告假套取基金,造成基金管理漏洞。有些医疗单位为了给自己编假告假行方便,打着方便参合人群的口号,大打自己套取基金的方便之门。如:要能用卡号直接登记录入、不录入药品明细、不给患者打印药品明细清单、有的干脆说不要软件管理手工直接上报等,有的医疗单位还找到政府官员施压说什么方便是为了服务群众。

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参合率任务指标催生垫付垫缴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上,一年一收费,收取“新农合”参合资金, 要村干部挨家挨户的去催收,由于参合对象为农村户口群体,涉及人员众多,居住分散,有的农户由于家庭困难一时拿不出现钱缴纳农合费用,还有相当部分农民长年在外打工,多年不回家,村干部为了确保完成参合率任务指标,采取“先代垫缴后收回”的方式,导致参合率不真实。

二、医疗机构自身缺乏对基金的监控,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医院和医生容易受利益的驱动,医院一般是按医生的业务收入和门诊量给医生核算工资促使诱导需求,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导致不合理的检查、用药、治疗等支出,虚报住院总费用、把非报销药品串换为可报销药品、伪造虚假住院病历、挂床住院、分次和重复住院重复报销、超范围用药等弄虚作假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现象严

重,使农民切身利益缺乏保障,医疗费用出现不合理增长。

三、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障。相对而言,患大病的概率相对较低,对农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只负责大病统筹而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障,有悖“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诱发农民“小病大医”,造成医疗费支出的急剧上升,浪费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乡镇医院要真正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按上级的要求切实做到位才行,而现在大部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是抱着应付上级检查而获得当年的公共卫生经费的心态做事。上级检查也只注重室内软件和路边花。没有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四、医疗卫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而现在的改革是,费用没减反增:就诊率(住院和门诊)双增、均次费用增加、个人负担和医保负担的费用都在增长,医疗机构还是以自身利益为重。现在实质上的医改还是活了医疗机构,损害了医疗消费人群,什么为人们实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多都是凭空编造的,目的是要人民群众免费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把有些疫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反而又成了部分医疗机构不付出任何成本获取经济利益一个途经。说到底就是医改富了医疗机构,加大了财政经费支出,损害了人民群众应得到的利益,医改没有真正达到目的。

五、处罚力度不够,由于受很多人为因素干扰,不能对违规医疗机构得到应有的处罚,也是导致基金漏洞的一个直接原因,有的医疗机构违规后,还不等到下达处罚通知书,就有人帮他说情了。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解决这些问题对策

一、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要领,清楚“新农合”现阶段主要是解决那些方面(大病救治)的问题,防止因病返贫,而不是全面实行免费医疗。宣传不仅面向农民,还要面向涉及“新农合”地方的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

二、要帮助农民消除参加新农合的顾虑,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对群众应该知道的报销程序、转诊程序、报销比例、不报销的诊疗项目、不报销的药品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还要通过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因病致贫现象和参合后得以缓解的典型事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使新农合制度深入人心,不断为农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形成自觉参加新农合的行动;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以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不断强化风险共担意识。

三、要理顺关系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的监管: 县农合办要集中精力加大对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做到定期与不定期到乡镇医院检查。乡镇合管站必须做到严格执行医疗服务项目指导价和收费许可项目,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杜绝住院基金有不合理的支出,做好查房制度(主要要验明身份),制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医,提高基金使用率。不断加强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设,使农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整合医疗资源,确保“新农合”高效运转。

四、要明确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的方向:建立新农合,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新型农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只有通过长期摸索,不断完善,让各级政府这一

惠民好政策落实到实处,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健康和实惠。

五、调整补偿模式,提高补偿比例:积极创造条件让参合农民在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就医时尽可能采取由医疗机构先垫付费用(部分医疗机构是先由患者预交部分结算时用报销部分抵冲,给患者报销的费用产生一种错觉),现场结报医疗费用,然后定期到新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兑付的办法。鉴于当前农村居民就医主要还是以非住院的疾病和慢性病为主,在筹资额度允许的情况下,将加大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补偿比例、封顶线等采取“住院补偿+门诊费用补偿”的模式,调整补偿方案,适当加大门诊和慢性病的补偿额度,以提高农民获益程度,减少住院病人,提高参合率,同时对于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和器官移植等特殊疾病增加补助额度。这样不仅补偿了住院的医疗费用,同时对某些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非住院治疗费用也给予一定的补偿,超过封顶线的部分用大病救助金按照规定给予补助。建议慢性病、门诊定点不能把所有的大药房纳入范围内,具了解他们把基金大部分都用入与病种无关的药(物)上了。

六、关于二级以上定点医院的监管问题:一是医疗机构的管理软件和新农合管理软件要兼容,便于做到监管单位事前随时介入监督,提高监管效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对患者身份认定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要制订有效的管理办法写入协议(发现一例处罚10万元等),迫使医疗机构自已把好第一道身份认证关,(医疗机构往往是以认不得人为借口,有的根本就是医院医生出的主意,一个科室每天最多入院20个病人,一一与户口本、患者身份证核对应该不是问题)堵住借证骗取农合基金的现象。二要逐步引导患者就诊携带医疗卡、户口本和本人的身份证便于医疗机构和监管单位认定患者身份。三要对个别确实无法直接认定的对象可以象调查外伤一样的办法到实地调查确认,最大程度的防止冒名顶替的现象发生。

七、门诊统筹管理:门诊统筹管理涉及千家万户要想彻底监管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为了做到基金使用公平、公正、合理必须管好才行。要做到最大程度防止基金流失,除常规管理外还要增加以下几个内容:一是管理体制上要套住乡镇医院参入(现在医院参入管理是有其名无共实)。二是软件管理;既然使用医疗卡,就必须持卡就诊把软件登记录入锁定在刷卡登记处。二是患者既然就诊必须带卡、身份证和个人或者户主的印章便于办理补偿手续和身份认定,因为在一般情况情况下,人们认为卡上的钱用不完第二年就没有了,因存在这种心理于是就把卡借给别人使用自己得了个人情,而个人的身份证和印章借给他人使用风险较大,因此机率相对还是少一些。不过这种管理模式开始就诊者不易接受说“麻烦”,但通过一段时间引导应该还是没有问题,因为他们这些行为是靠我们去引导规范的,你不引导规范,他会永远不能适应。三是为防止医疗机构开多用少、开贵用廉、开好用差、以要求就诊假乱真等蒙骗患者的现象发生,患者打印出具药品费用明细清单。我们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应该说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开始实行的第一个月就诊者反感情绪较大,给他们带来不便,来自各方便面的压力也很大,上面有镇政府领导、下面有村委会干部等,我们就是顶着这种压力抗过来了,现在就都适应了,现在反对的人就少多了,新鲜事务因各种人群接受能力不一肯定有一个过程。购买火车票实名制很多人不是也不适应吗,为了把这项事业做好必须把你的服务对象引导到你需要管理的轨道上来。三句话:要想管好门诊基金就是要只能刷卡录入、患者在处方和登记表上盖章认可和一次不漏的给患者打印药品费用明细清单交给患者,最大程度的保证基金运行安全。

八、加快建立医疗保险体系服务网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的深

入,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统一标准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将新农合基金、医保基金、社保基金等社会保障范筹的各种基金统一起来,解决好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一(卡)通全国”,只要参保人员手持 “一卡”,到哪个地方就医就业都能用,才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真正起到社会保障体制便民、利民的民生保障作用。象我县一样新农合、居民医保、商业保险、学生保险等参入时相互争、使用时相互推。在报销时总认为新农合是个块关大的唐僧肉。也可能是我们的办事程序方便快捷,医疗机构和非新农合对象都来钻空子而导致基金支出不合理。

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应对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2014~2015年急诊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问题的患者29例,对其发生护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2015~2016年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结果 29例出现护理问题的急诊患者中,有9例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造成,6例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操作水平不满意,3例患者由于科室协调不力造成,一般护理差错3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造成问题的有3例,3例由于护理人员沟通不到位造成护理问题,2例问题由于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不佳造成。经过有效的干预对策,2015~2016年急诊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P

关键词:急诊;护理问题;对策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1]。由于急诊所接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急诊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均较大,极易发生各类护理问题和护患纠纷。本次研究通过对急诊护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发生护理问题的患者共计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为19~79岁,平均年龄为(41.61±2.15)岁。患者病症主要包括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事故损伤、外伤以及其他疾病等。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根据其病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护理问题。

1.2问题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造成患者发生各类护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较差 护理人员受传统护理模式影响,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造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另外,由于护理人员未能准确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所应具备的意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无法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服务意识较为淡薄。

1.2.2护理人员技能水平需提高 由于我国急诊护理人员中有部分为未经过系统、专业急诊技能培训的普通科室调入的护士,其中大部分患者的操作技能主要是从实际操作中积累形成的,进而导致部分护理人员无法对医生所作出的治疗进行有效的连接和反馈,使得护理服务出现断层,急诊护理服务质量也受到的较大的影响。加之目前护理人员普遍为年轻的低年资护士,缺乏临床护理操作经验,应变能力较差,导致了急诊护理素质的整体下降。

1.2.3医院管理意识不足 目前部分医院对于急诊人员尚无定期培训的安全,在急诊相关执行标准和相关制度制度的制定和监管方面力度不足,未能及时有效的对急诊日常药品和器械准备做好监管。

1.2.4沟通不足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于医院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不了解,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较差,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足,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极易造成护患纠纷的发生。

1.3对策 针对急诊护理过程中发生各类问题的原因,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护理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其内容主要包括:

1.3.1医院加强管理 急诊科室应选拔职业道德较好、技能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较强、富有责任意识、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人员到岗。同时医院还要加强对于急救护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实施集中、科学的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相关执行标准和管理制度,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转变护理人员服务模式,改被动为主动,积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作息时间,在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如节假日、交接班时、急诊高峰期等时间,要严格把关,对于安全隐患做到:①问题不清不放过;②原因不明不放过;③问题查实不处理不放过;④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1.3.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医院和急诊科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急诊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综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同时医院应根据急诊护理需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结构,以保证护理质量。

1.3.3更新观念打造优质护理团队 新型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以其健康需求为服务目标,更加突出人性化和个体化,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型的护理需求,首先需要转变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3],其方法包括:①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优秀护理人员榜样,提高护理人院的责任意识;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临床应用经验;③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方法,使护理人员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面对工作;④建立团队制度,规范团队的日常行为,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⑤完善绩效考核模式,将个人业务与考核成绩相挂钩,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国企内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但是目前很多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未能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 使企业内部审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有一些甚至是毫无作用, 完全成了一种摆设。如何走出这一误区,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深层次问题。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者, 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及切身体会, 总结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一、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从企业内部来看, 内部审计工作没有被纳入企业的重要活动,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受冷落, 这些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企业片面地理解内部审计就是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 心理上就存在排斥内部审计的观念;企业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也敬而远之, 使审计环境不理想, 导致人力、资金、工作的开展处处受到限制。另外, 企业普遍存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内部审计工作性质明显有别于其他一般职能部门, 但领导人却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等同甚至低于其他职能部门的水平线上, 并隶属于经营者的管辖范围内。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即使表面上是对董事会或企业负责人负责, 具有很高的独立性, 但实际上却受企业领导及本企业其他部门的干预、制约和影响, 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局限性较大, 审计成果表现欠佳, 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1.围绕企业年初下达的年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 一般是在企业年终决算前, 即在每年的1月至5月间, 对企业的各个承包单位进行的集中审计。由于时间短、任务量大, 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只能为了数量而放弃质量。这样的审计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审计工作格式化, 审计报告也变得千篇一律, 没有新意, 缺乏质量, 完全成了形式主义的产物。结果导致经营单位认为审计部门“容易对付”, 轻视审计工作。久而久之, 这样就很难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的良好形象。

2.企业负责人调离、退休或离职前所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虽然不受时间条件限制, 但因负责人任职时间的长短, 涉及内容多少, 而加大审计的难度。另外, 离任审计为事后审计, 往往会因为被审计对象的去向而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公正性。即便查出了问题, 也无法避免企业已经形成的经济损失, 并且影响企业领导对年度经济效益审计结果的认可, 这些因素影响了离任审计的最终效果。

3.为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 满足经营者的要求,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也尝试着围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防范经营风险,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等开展各项管理专项审计,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传统审计的局限性, 并且也初步显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但因现有的审计人员结构比较单一, 大多是从财务和工程岗位转移到内部审计工作岗位上, 仅对会计及工程结算的知识比较熟悉, 针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作业流程不熟悉, 难于把握管理上的不完善环节。在发现问题、提出管理建议、撰写审计报告明显力不从心, 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三、企业配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限, 审计方法落后, 奖励机制也不健全, 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一般来说, 国有企业的薪资待遇不高, 内审部门又是“清水衙门”, 加之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认知程度不高, 要求配备能够胜任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复合型人才是不现实的。目前, 大多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及工程岗位转入的, 年龄偏大, 接受新生事物, 新理念的能力有限, 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和固定的审计工作方法, 反映出的审计质量普遍不高, 加上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岗位设置有限, 人员变动也很少,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过度程序及格式化, 使审计工作本身失去了吸引力, 审计人员已缺少审计工作热情, 工作只停留在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审计任务上。

另外, 现有企业内部审计运行体制缺乏应有的奖惩机制, 审计人员干的好坏, 没有合适的评判标准及奖罚措施, 审计工作者的积极性不高, 致使审计效果不佳, 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上述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改变不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及其隶属关系, 确保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实践表明, 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和认知程度不同,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表现就不同, 发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审计效果也就不同。依据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规定, 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 “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 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原则指导下, 要求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首先应坚持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独立行使审计职权, 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 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权威性原则, 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 权威性越大, 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内部审计机构要有一定的处罚权,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现实表明, 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领导层次较高, 地位超脱, 相对独立性最强。

2.改变原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 加大围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防范经营风险,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等开展的各项管理专项审计的比重。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重点已转移至审计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方面, 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这一新变化的趋势, 企业内部审计要紧紧围绕能够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事项安排项目审计计划, 突出重点, 确保审计项目高质量完成。通过内部管理审计, 能够做出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有利的评价, 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让领导者和内部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把内部审计工作看成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可以为审计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工作环境, 这对以后更好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3.现代企业管理审计, 需要懂经营管理、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 并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为改变我国现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 缺乏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所需的具有综合素质人员的现状, 这就迫切需要企业重视配备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并有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在现阶段, 企业不具备管理专项审计条件的前提下, 企业内部开展的各项管理专项审计, 就需要借助企业业务专家的指导或聘请有经验的专业领域的外界专业人士加入, 提高审计质量, 确保审计效果。随着现代企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需要引入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 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 较好地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 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 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 挖掘审计深度,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土鸡散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散养土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59-01

土鸡散养是根据鸡的生活习性,让其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自由采食天然饲料,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饲养成本的一种养殖方式。为正确地指导好土鸡散养,现就土鸡散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看法,供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盲目跟风

近几年来,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把资金投入到土鸡散养中。但是,大多数养殖户没有详细调查研究,甚至根本不考虑场养猪场地及周围环境等实际条件,盲目购进大量种鸡,结果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导致大批土鸡丢失、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2 饲养管理不当

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养殖计划,大多数养殖场圈舍面积小,饲槽、饮水等用具以及饲料、药品不能满足需要;夏季的防暑降温、冬季的防寒保暖以及通风换气工作无法保证。养殖户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购进鸡苗后任由土鸡自由采食,致使鸡只增重缓慢,丢失、兽害和死亡较多,也是造成养殖效益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对策

2.1 养殖场地的选择和鸡舍建造

鸡舍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地势平坦的山中。鸡舍一般用竹、木搭成人字形支架,两边滴水檐高1.5 m,四周用竹片做围墙,房顶用茅草覆盖。在牧场内还需每隔一定距离搭建一个简易凉棚供小鸡临时休息和防风避雨。

2.2 加强饲养管理

(1)制定合理的放养计划。根据场地和鸡舍面积以及流动资金的多少确定土鸡的数量。选择优良的土鸡品种,我国的地方优质土鸡品种很多,如固始鸡、三黄鸡、宁都黄鸡、崇仁麻鸡等,具有体型小、耐粗饲、抗病能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产蛋量高等优点,是土鸡散养的理想品种。放养土鸡主要是利用外界的自然温度,因此,进雏时间要根据当地气温回升的时间来确定。一般在3月份以后气温逐渐变暖,同时野外冬眠的各种昆虫开始繁衍活动,为土鸡自由觅食提供了更丰富的食物。

(2)雏鸡的饲养管理。在进雏前一周要对育雏舍、饲槽、饮水器进行清扫和消毒;同时,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备足育雏饲料和常用药品。应挑选出壳整齐、眼大有神、大小均匀、羽毛光洁、体重正常、两腿健壮有力、腹部柔软、肛门周围无粪便污染的雏鸡。雏鸡进舍后要给予适宜的温度:1~7日龄30~32 ℃,8~14日龄27~30 ℃,15~21日龄24~27 ℃,22~40日龄21~24 ℃;鸡舍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雏鸡15日龄前每天保证20~30 h光照时间,15日龄后14~16 h,30日龄后自然光照。

雏鸡经长途运输,抵抗力下降,可在饮水中添加一些维生素、葡萄糖和抗菌药物来减少应激反应。同时精心饲养,定时饲喂和自由饮水。根据温度变化,逐渐扩大小鸡活动范围,让其学会自由觅食。

(3)疫病防控。放养土鸡抗病力虽强,但仍会感染疫病,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常备抗球虫药物2~3种,交替使用,其他如防治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等常见病的药物要备足,便于发现疫病时及时治疗,提高鸡群的成活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上一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调查下一篇:读狼王梦有感结尾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