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精选7篇)

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篇1

省、市委组织部决定在X县开展党员分类管理试点,探索县域各领域党员队伍管理办法。为认真做好我县综合试点工作,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章以及《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等党内法规为准绳,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聚焦重点领域,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办法,不断增强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对党员思想教育有深度,日常管理有精度,组织生活有高度,从严监督有硬度,关爱帮扶有温度,考核评价有力度,广大党员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六有四合格”目标。

开展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引导督促党员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问题导向,将查找和解决党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贯穿始终,用心用力、立说立行,以解决问题的成果检验试点工作成效;要坚持务实管用,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原则开展工作,力戒形式主义,防止加重基层负担;要坚持统筹推进,注重兼顾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分类管理的关联度、耦合性,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贯通、条块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依托党支部“五化”建设,以党支部为主体,以落实党员管理基本制度为具体抓手,把党员分类管理与党支部日常教育、服务、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员标准的普遍性要求和不同群体的具体化要求结合起来,把分领域管理和分群体管理结合起来,从学习教育、党性锻炼、“三会一课”、组织生活、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组织关系转接、组织处置、交纳党费、激励关怀、发挥作用等方面,探索适合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的具体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党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通过试点,创建一批切合实际、运行规范,现场可观摩、工作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示范单位。

三、试点单位

在农村、社区、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领域,共选取9个单位开展试点。具体试点单位如下:

农村:X村

社区:X社区。

机关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事业单位:县政务服务中心。

国有企业:县X公司。

学校:X县一中。

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

两新组织:X公司。

四、工作步骤

试点工作从20xx年3月开始,11月底完成,总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20xx年3月-4月上旬):

1.制定方案(20xx年3月)。深入开展调研摸底,初步确定试点单位,找出党员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分类建议和管理意见,综合调研情况,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2.部署发动(20xx年4月上旬)。提请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召开试点工作座谈会,对试点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二)组织实施(20xx年4月中旬至9月底):①试点单位深入调查摸底,开展组织关系排查,全面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重点是流出党员,要摸清其流入地点、务工单位、务工单位(或社区)负责人联系方式等,逐个建立信息档案台账;②单位根据实际,确定党员分类原则和标准,对党员进行合理分类。细化分类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③根据分类情况,优化组织设置,原则上党员人数15人以上的单位,都要根据党员类型分设党支部,建立党组织班子。农村、社区所属党支部书记,由村(社区)总支委员担任。④及时跟进发现、分析试点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收集党员意见建议,提出进一步完善党员分类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办法举措,边试点边修正边评估,初步形成各领域党员分类管理的有效经验和办法。8—9月,结合运用前期工作经验,将试点经验在全县单位全面铺开,整体推进,形成面上经验。

(三)总结提升(20xx年10月):对党员分类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形成高质量的经验材料。

五、组织领导

成立X县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组织部部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负责试点工作的推动实施。

各试点单位均应成立试点工作机构,由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抽调骨干力量具体负责。每个试点单位,县委组织部都要明确一名干部负责跟踪指导。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工作推动。试点单位要按照工作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明确工作职责,把握时间节点,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试点跟踪责任人,要做好试点实施的督促指导。

党员分类定级工作整改提升方案 篇2

整改提升方案

根据县党建办关于开展基层党(总)支部和党员分类定级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抓好后进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的要求,我局在扎实做好基层党组织定级分类的基础上,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探索整改提高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为扎实有序进行整改,切实提高整改效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 扎实推进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进取精神,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后进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使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有新的增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有新的进步、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有新的进展、改善民生工作有新的成效,为全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在分类定级的基础上,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研究制定后进基层党组织提高整改措施和途径,优

化组织设臵,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力争在强化基础、提高素质、示范带动、健全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保持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后进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局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常规工作得到提升、重点工作不断创新、难点工作有所突破,形成职责明确、运转协调、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1、切实发挥局党支部抓集中整顿的“关键”作用。集中整顿工作由局党支部具体组织实施;局党支部对集中整顿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结合我局后进党组织实际,提出整改提升方案,选派强有力的整顿工作组,任务到村,责任到人,驻村开展工作。包村党员领导干部为所包村整顿工作总负责人,至少每周到村一次,领导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组做好整顿转化工作,负有指导、协调、督促的责任。

2、强化局党支部整顿工作“主角”意识,落实直接责任。局党支部切实把抓好后进村党组织集中整顿,作为后进基层党组织整改工作的一个重点。涉及村较多的局镇,要根据各村整顿工作难度,分别由书记、局长、副书记担任驻村工作

组组长,从局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在局属各单位的领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

3、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包村。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后进村抓整顿转化工作责任制。对今年确定的农村后进党组织进行帮助整顿转化,并指导、协调、督促村级党组织开展整顿工作。

(二)突出整改的方向和重点

1、加强我局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局党支部要在加强农村阵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科学设定学习内容,积极创新学习方式,为广大农村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使农村阵地真正成为政治活动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堡垒作用。同时,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力求在集中整顿工作中每位农村党员都能接受教育;要切实掌握流动党员情况,及时接转组织关系,通过“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解决“口袋”党员、“两不找”党员问题,使流动党员能够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要结合正在开展的推荐身边好人为契机,积极踊跃推荐身边的好人、好事,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3、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作。局党支部进一步加大,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重点是选拔

培养“一好双强”(政治思想好、致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农业经济能人,努力在全局农村建立一支数量足、觉悟高、素质强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局党支部将于5月底制定后进村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后备干部工作台帐,切实推进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局党支部、村党组织办实事工作。局党支部和后进党支部要根据年初签订的责任书,结合集中整顿工作,下大力解决一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树立农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局党支部要对办实事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每周调度,掌握办实事进展情况。

(三)强化村级党组织管理

健全整顿工作台帐。局党支部建立《后进党支部名册》、《后进党支部整顿转化方案汇总册》和《分包农村后进党支部县级领导干部名册》,明确整顿对象、责任人和转化时限,作为督导检查工作的依据。规范台帐格式和内容,详实记载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情况。

(四)加强督促指导

坚持把开展集中整顿、后进党组织转化情况,作为评价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支部由局党支部给予表彰;对集中整顿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通报批评;对缺乏

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整顿期间发生影响农村稳定重大事件或集中整顿走过场、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的,严肃追究责任。

(五)搞好舆论宣传

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篇3

(2011-2012年)

根据监察部《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监发〔2011〕6号)要求,为做好我市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为目标,以学习型、创新型、生态型城市建设为支撑,围绕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以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核心,在认真总结我市综合考评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结果运用,推动政府绩效管理持续深入开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按照“把握导向、分类指导,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考评结合、综合评定,简便科学、公正合理,奖优罚劣、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突出战略导向、公民导向、绩效导向和创新导向,坚持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与深化综合考评工作相结合,扎实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工作。

三、总体目标

通过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综合考评,使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政府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运用,政府绩效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进一步改进,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程序进一步深化,绩效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力争到2012年年底,进一步确立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杭州政府绩效管理模式,推动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为全面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四、重点工作

根据“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扎实推进”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指标体系。根据“十二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发展实际,按照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区、县(市)综合考评的相关指标设置、权重、计算方法等进行适当调整,适度增加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指标,加大公共服务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比重;在社会评价调查指标中,更加突出对保障、改善民生的评价,进一步丰富体现城乡居民幸福感的调查内容。对市直单位要突出考核重点,体现考评导向,同时进一步量化考核指标,从部门的“三定”方案中提炼主体工作职能,并固化为个性指标;对部分战略性的工作目标设置跟踪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注重考核指标的可持续性,实现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考核相结合。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根据考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科学设置个性化指标,采用差别权重,体现地区和部门差异,完善“功效系数法”,进一步增强考评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二)健全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的范围、内容、方法、程序和要求,明确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绩效管理的基本途径,建立绩效管理系列制度。借鉴国内外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适时启动我市绩效管理相关立法调研,进一步推动绩效管理实现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纪检、考评、组织、监察、发改、编委、人力社保、财政、审计、统计、法制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到绩效管理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和各责任单位各负其责相结合,密切配合,在建立绩效制度、确定绩效目标、加强过程管理与监督检查、采集绩效数据、运用绩效结果等方面形成合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强化绩效管理。加大目标考核的过程管理力度,开展目标管理要素考核,强化绩效信息动态跟踪。完善社会评价办法,变横向评价为纵向、横向评价相结合,并逐步引入直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丰富社会评价的维度;调整充实样本库,增加行业和社会组织的投票权;加大专项工作目标的测评力度,让知情人评知情事和知情单位。进一步增强综合考评的发现和反馈功能,加大向上级反馈的深度,为市委、市政府全面掌握各地各部门工作运行状况提供依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加大向考评对象反馈的力度,帮助各地各部门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办法;加大向社会反馈的广度,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状况,增加考评工作的透明度,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五)推动政府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进一步发挥综合考评创新创优(特色创新)在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将持续性创新、继承性创新纳入创新目标申报和绩效考核的范围,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创新绩效;鼓励联合创新,完善协作机制,注重部门联动,协同克难攻坚,努力破解困扰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运用社会评价意见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改进政府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创新我市政府服务和管理方面进行梳理和规划,编制《杭州市政府创新指南》,适度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创新工作。以公民的价值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立“政府服务质量奖”,引导各级各部门提高履职能力、服务质量和绩效水平。

(六)加快“数字考评”建设。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资源共享、实时监控、定量考核、全程管理的“数字考评”系统。一是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综合考评系统与市直各单位业务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二是实现数字化动态跟踪管理,探索推行数字化“绩效卡”管理方式,通过应用已建成的各类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实现日常管理的信息化,解决信息失真的问题。三是强化杭州考评网信息发布与交流功能,加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互动应用、网上处理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综合考评窗口,及时发布公共服务窗口服务评价信息,编制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实现考评工作的常态化。

(七)整合考评资源。理顺综合考评与专项考核的关系。要统一协调管理各类考核评比。按照“突出重点、体现导向,统筹协调、总量控制,严格准入、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调查清理的基础上,制定各类检查考核和评比表彰的管理办法,明确设置条件和基本要求,规范日常管理和年终集中检查考核行为,严格控制年终各类检查考核项目,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努力减轻基层负担。要做好各类考核评比与综合考评的衔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做好各类考核评比活动与综合考评的衔接,积极整合相关的专项考核,使之成为综合考评中的一个考核指标或专项工作目标。

(八)强化考评结果的综合运用。要进一步扩大综合考评的运用范围,将综合考评结果与领导班子考核、干部的选拔使用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探索综合考评结果与公务员考核挂钩的方式。开展部门预算绩效评估工作,将目标制定、考评结果与财政预算相结合,发挥综合考评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完善考核奖励办法,落实奖罚措施,充分体现奖优罚劣、奖勤罚赖,进一步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政府绩效的提升。切实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和约束作用,考评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重要依据。

五、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7月-8月)。

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监发〔2011〕6号文件精神,成立杭州市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建立与完善试点工作相关制度,制定并上报试点工作方案,加大试点工作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9月-11月)。

1.分解任务。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试点工作目标任务,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和相关业务培训会议,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2.项目实施。

(1)在原有综合考评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并由相关责任部门制定具体指标数据采集标准和操作规程,提出结果运用规则,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结合2011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目标绩效评估工作。

(3)根据2011综合考评情况,选择部分县(市)和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着手编写绩效工作报告。

3.督查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施计划,加强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建立例会制度,及时掌握情况,分析工作动态。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协调、深入研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国家监察部、省监察厅汇报,争取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

(三)中期评估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4月)。

2012年春节前后,监察部将组织对试点工作整体情况进行中期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监察部的评估标准,对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分析,及时报告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针对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中期评估报告,及时调整工作方案,认真查找不足并落实整改。

(四)深化完善阶段(2012年4月-10月)。

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对照本方案要求,进一步深化试点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完善政府绩效管理指标,强化日常管理,加大考评结果运用力度,将相关试点内容全面运用到2012各级各部门的综合考评中。

(五)评估总结阶段(2012年11月-12月)。

2012年12月,监察部将对各试点地区的工作进行系统总结。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形成评估总结报告报监察部。同时,研究部署下一步政府绩效管理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机关作风、加强政府勤政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改善环境、促进发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立足我市实际,全面理解和把握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要求,落实好各项目标任务。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分类复杂,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市监察局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并加强与国务院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监察部绩效室)的联系沟通;市考评办主要负责试点工作方案和绩效管理办法的制定、实施等日常工作;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应工作。

(三)建章立制,强化保障。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的目标,在完善现有体制机制的同时,加快立法调研,逐步制定和完善绩效管理的法规规章,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提高绩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要落实好试点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保障,对指标体系的研究、试点经验的总结推广、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和评优评先奖励等方面的经费投入给予重点保障。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加大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篇4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4月19日全市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社会管理现场动员大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按照关办〔2011〕3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社区特点、新定位,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服务管理新路子,努力把社区建成加强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综合平台特制订试点工作方案。

一、社区基本情况 滨江花园社区基本情况:

概况:滨江花园社区于2000年3月由原晓街居委会和栅栏门居委会合并而成,20个小组,总户数1465户,总人口5732人,其中外来人口525人,党员98人,特困家庭47户、人数105人。空巢老人数达15人。育龄妇女524人。滨江花园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历年来十分重视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济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子,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调处,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绝不放过细小矛盾纠纷的调处,连续11年来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南京市和谐社区、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南京市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南京市青年文明社区、南京市科普大学、南京市“六好”社区关工委、下关区禁毒工作先进单位、下关区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下关区先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二、试点目标 总体目标:

以建立与“创新管理”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目标,以解决当前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党委、政府领导,社区党委牵头,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运行机制,真正做到“便民、助民、利民、安民、富民”,培育社区化组织,拓展社区化服务领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具体目标: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六项体系建设”; ①以高效顺畅为目标的网络管理体系;

②以民生保障为基础的建设服务体系; ③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信息网络系统; ④以预警防范为先导的维稳防控系统; ⑤以快速反应为特征的应急处置系统; ⑥以真实客观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试点重点工作

1、完善社区平台:本着“方便群众、便于服务”的原则,建设好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平台。

滨江花园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于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严格按照试点工作要求设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服务承诺、服务人员全部公示上墙,实行一站式受理,高效、快捷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事项。

2、健全社区组织:

①党组织:党总支书记由邱银珠担任,副书记:任翠华,委员:宣金芳、许明芳、逯甲海。加强党员分类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共管”。发挥无职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②社区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邱银珠担任,副主任:黄杰

社区委员:陈中建、许明芳、顾巧红。进一步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着力发挥好自治组织的“四大职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搞好社区的卫生、物业、计生、流动人口和治安管理等。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群众间的矛盾,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开展便民利民的服务活动,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社会福利性服务。兴办有关服务事业,推动社区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居民公约。开展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增强社区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履行社区服务的职责进行监督,实行居务公开、评议社区干部等制度,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民主监督权。③综治办公室:

a).进一步建强社区综治组织机制。大力加强社区综治办建设,按照“112211”要求配备综治办公室人员,综治办主任由邱银珠担任,成员有:许明芳、任翠华、韩恒俊、田慧、顾巧红、钟剑。整合、配备社区综治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其统揽社区维稳工作的重要作用。b).进一步建强社区综治阵地。建立集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防邪反邪、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宣传、群防群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综治警务室,组织开展社区的各项综治基础工作,切实筑牢“长安滨江”建设的根基。

c).进一步强化社区综治组织功能。及时收集掌握各类社会信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抓好重点特殊人群教育管理、外来人员的服务管理等;组织开展治安、交通、消防、生产等安全防范宣传教育,落实源头管控措施;组织巡逻防范工作,指导社区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大力开展“平安社区、无邪教社区、无毒社区、青少年零犯罪社区、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确保社区居民安居乐业。④共青团: 书记:

黄春梅,主要职责:

a).主持团委全面工作,负责召开常委会议、委员会议(扩大)及主要工作会议,传达街道党委和上级团委的指示精神,及时向社区支部和上级团委汇报并请示工作。

b).主持制定团委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安排、部署、检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c).组织好团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积极探索和掌握新形势下社区共青团工作的规律、特点,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团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d).抓好团委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搞好班子的团结,关心班子成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e).负责协调好与社区各方面的关系,争取社区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加强与各兄弟社区团委的联系和交流,及时吸取和借鉴好的工作经验。

f).负责团委各项经费的审批和使用。

g).负责审阅批示上级各类文件,签发团委文件和其他规章制度。h).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⑤妇联:

妇女主任:胡红果,主要职责:

a).积极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教育社区妇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b).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反映妇女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代表妇女参与社区事务决策。

c).向社区居民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协助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d).加强人口计划管理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如实申报生育指标,填报人口出生,及时动员育龄夫妇落实节育措施,定期组织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监测。

e).负责做好本社区计划生育基础工作。⑥综治巡逻队:

队长:顾巧红,成员:刘殿清、王秀英、黄世华、刘玉霞、卓莉萍、吴来喜。主要任务:

a).收集治安信息。对辖区内的不安定因素、安全隐患、违法线索、社情民意等信息进行排查、采集、上报。

b).参与安全防范。参加巡逻,协助民警设卡盘查,协助安全检查及治安重点难点整治,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及安全防范常识,参与宣传方针政策、通报治安动态,指导群众自防。

c).调解矛盾纠纷。结合日常工作与生活,主动发现各类矛盾纠纷,并积极调处。重大矛盾纠纷一经发现在第一时间上报,并积极协助调解处置。

d).协管外来人口。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对其中的重点人员力求做到信息灵、情况明。

3、开展社区服务:

依托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法治驿站、居家养老服务站、计生卫生服务站,积极抓好社区救助、就业、卫生、养老、计生、文化、体育、教育、法治等民生服务保障。

同时建立两支志愿者队伍,分别为治安志愿者服务队,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队。其中治安志愿者服务队注册人员达到109人以上,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队注册人员达到216人以上。

4、强化社区管理: ①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

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基础,以综治维稳组织为中坚、其他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以原联组责任区为单元格。大力整合资源,将网格内的党代表、村民代表、治安信息员、党员等明确为网格协管员,确保每个社区小组均有一至二人,进一步健全扩大网格服务管理队伍。社区党组织书记对社区服务管理负总责,联组长是责任网格的第一责任人,网格内的协管队员负有协管责任。要通过层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更好地把社区各项服务管理工作一并开展起来,切实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效能。②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

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突出“人”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内的实有居住人口、重点人头(社区服刑、两劳释放安置帮教、吸贩毒、邪教人员、精神病人、社区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员(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重点户头(信访人员)、外来人员全部纳入社区信息平台,使社区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不失控。突出“事”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的各类不稳定事端、不安全隐患、不和谐因素,发生的各类事件,全部摸排纳入到社区信息平台,使社区服务管理做到“耳聪目明”,处置反应快速、及时,确保不发生重大事件、恶性案件。突出“物”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内由政府、社会投入的公共服务设施、物件全部纳入信息平台,既注重加强日常管护,又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突出“财”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的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各项收入、支出、资产余额、债权债务增减变动、收益分配等经济事项纳入信息平台,做到及时掌握、按月更新。突出“组织”的信息管理。要将社区内互助、志愿、慈善等各类社会组织纳入信息平台,更好地组织社区内的服务、救助等工作,满足社区群众多种多样的服务需求。保证平台信息的新鲜、完整,建立常态的维护管理机制。③加强社区“三防”管控:

利用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措施,提升社区维稳防控系统水准。“人防”是建立社区综治巡逻服务队,并确保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物防”是从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开始,一直延伸到社区内的各单位、居民住户。对一楼及重点部位加装防盗门窗;而“技防”则是对辖区内的幼儿园等重点单位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率先推进2011“技防入户”工程。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④加强社区环境管护:

要以巩固南京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建立完善社区环境管理体系和居民参与机制,进一步加大新型社区的环境管护力度。切实抓好社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意识,落实“门前三包”,使保持环境整洁保护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区文化,一种人人应当参与的行为。切实抓好社区“四位一体”的环管网络建设。真正把绿化管理、社区保洁、治安防范等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常用态化管理。切实抓好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加强社区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应用等硬件建设,为抓好社区环境管护提供基础支撑。切实加强社区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环境管护责任,严格考核奖罚,并积极组织和吸纳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社区群众参与环境管护和监督管理的作用。

滨江花园社区 2011年7月

滨江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2011年7月5日上午召开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迅速从辖区单位、企业、楼组长、退休干部、单位职工、社区干部40余名成员成立了滨江花园社区义工协会组织。组建了工作队,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滨江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主题,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登记组,对辖区所有家庭进行了摸底,建立了民情档案和电子信息。

截止目前,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了义工队5个,义工组10个。义工队员每天分别开展工作,坚持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帮助。此项收到了明显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社会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各义工队分别召开各类会议16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20余条,各义工队员共走访调查住户7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4起,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20余件。

一、主要做法

在市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在街道综治创新办的具体指导下,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呈现出“目标任务明,工作行动快,宣传氛围浓,活动效果好,责任督办实”五个特点。

(一)目标任务明 社会管理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党支部对义工队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即:围绕“一个主题”就是以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做到“两个覆盖”就是义工队覆盖全社区所有家庭、义工队员足迹覆盖全社区所有住户;明确“三个载体”就是以义工队员进家庭、六问六帮促发展活动,百余干群唱红歌活动,千余群众读经典活动为载体;注重“四个结合”就是要与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相结合,与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文明社区相结合、与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开展感恩教育“五进”活动,就是开展感恩教育进支部、感恩教育进单位、感恩教育进小区、感恩教育进企业、感恩教育进家庭活动;实现“六大目标”就是社区干部与市民群众感情大增强,干部能力水平大提高,工作作风大转变,居民实惠大增加、全体干部精神大振奋;坚持“七个到户”就是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惠民政策信息服务到户;唱红歌、读经典活动开展到户;贫困物资帮扶到户;和谐创建指导到户;党员干部作用发挥到户;问计求策走访到户。

(二)工作行动快

全社区各义工队“进家庭、唱红歌、读经典”活动全面铺开后,社区干部和各义工组,结合各自职能特点,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有特色的要求,迅速进楼院入户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入户快宣传好。一是义工队入户快。全社区工作开展部署后,各义工组的成员迅速开展工作;二是角色转换快。各义工组组员迅速转换身份,进入角色。与居民群众促膝谈心,详细了解各对象的基本情况,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信访矛盾和生产生活现状,听取居民请求义工组帮扶要求,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精神传达快。及时召开义工队队员、社区干部、党员、居民群众代表三个专题会,对近期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系统的传达、学习了区和街道两级开展的创新社会管理会议精神及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时间、目标、任务、步骤及工作要求。

(三)宣传氛围浓

工作开展以来,全社区各义工队分别召开各类会议2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20余条,板书黑板报12块,利用社区平安小喇叭深入楼院小区宣传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活动效果好

社区要求各义工组成员在工作中动真情、用真力、重实效,把“进家庭”活动与社区建设、扶贫帮困结合起来,与了解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梳理成册建立了台帐。在入户调查方面,要求义工队员在入户调查时重点对六类对象开展走访调查,即重点走访自主创业带头户、老党员老干部、上访户、困难户、外出户(留守户)、代表户(人大代表、党代表、群众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认真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逐一登记。全社区各义工队成员已走访调查住户7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4起,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20余件。在办实事方面,不少义工组成员在掌握第一手的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制定出帮扶计划并着手开展帮扶活动。

(五)责任督办实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社区党支部组建了社会管理工作专班,及时加强工作督办。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社区党支部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各义工队,由每个队再细化到各个组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加强督办保成效。社区党支部要求各义工组成员在“进家庭”活动中做到“五个一”,即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撰写一本工作日志、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每周进行一次走访,上报一份民情分析报告。并对义工队员活动情况实行定期督办,每周五召开碰头会,由各义工队队长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情况;推行“一个公示”,即将对义工组成员名单、职务、联系方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推行调阅工作日志、调看相关记录、入户核查、现场调查、电话抽查的“二调三查”工作法开展督查,社区党支部及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三是强化工作纪律。社区党支部要求各义工组的成员在工作中要比感情、比作风、比措施、比收获。要真正实现“两个全覆盖”,即义工组成员覆盖辖区所有家庭,实现“四个在一线”,即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义工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同时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完善群众评价机制,对“六问六帮”进家庭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以此确保整个工作扎实有效、不走过场。

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篇5

(市房产局 2009年1月)

为切实加强我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重新构建与现代城市管理相适应的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优化居住环境,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夯实和谐南京建设基础,现根据我市城市管理、物业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将物业管理纳入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建立起“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保块管、综合协调”的物业管理新体制。充分发挥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在住宅区物业管理中的作用,及时协调群众反映的物业管理方面的各类问题,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住宅区物业管理,提高全市物业管理覆盖率,促进文明社区与和谐南京建设。

二、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南京市进一步加强住宅区物业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各区住宅区物业管理试点工作。陆冰副市长任组长,市房产局陆春林局长任副组长,市建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市容局、市物价局等相关部门分别派员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房产局,郭宏定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各试点区、街道办事处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组织开展好试点工作。为便于机构运转,各试点街道办事处设立物业管理办公室,由负责城建、城管的分管主任具体负责,并分别设立物业管理矛盾投诉调解站、物业应急维修服务站和物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两站一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具体试点工作,并经办物业管理相关业务。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属地管理,建立责权明确的工作体系

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市、区、街道领导下的强化物业管理体制试点网络,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物业管理体制创新工作。

1、市房产部门具体负责全市物业管理行业的监督、管理、考核工作,研究制定物业管理政策和行业服务标准,负责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监督管理,协助城市管理委员会制定创优达标考核办法,组织实施对各区、各部门推进物业管理工作情况的目标责任考核。

2、各区政府负责辖区内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落实住宅区物业管理综合协调、管理的职责,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本区住宅区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措施。各区房产部门具体负责辖区物业管理行业的监督管理、物业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前期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备案、物业管理项目创优达标、物业管理工作绩效考核。

3、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落实所辖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要设立相关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并根据辖区规模和工作量,配备落实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主要职责是:

(1)负责所辖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日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依法查处物业管理违法行为,续筹与使用审核物业维修资金、检查考评物业服务质量、交接监管物业管理项目,参与辖区物业管理招投标、新建住宅区公共配套设施竣工验收、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审核、物业管理区域划分。

(2)牵头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日常运作。

(3)负责将住宅区物业管理作为社区居委会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融入社区综合管理。

(4)街道办事处设立物业管理矛盾投诉调解站,应配备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的专有固定接待场所和一名专职负责人,并建立规章制度,受理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投诉,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密切配合的有效平台,运用综合手段化解物业管理中的各类矛盾,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物业管理矛盾投诉调解站的日常工作经费由市、区政府统一安排。

(5)街道办事处设立物业应急维修服务站,应根据各街道实际,在辖区内选择1-2个信誉好、实力强的物业服务企业或房产维修中心作为维修加盟单位,为辖区内的无物业管理住宅区房屋本体排险和下水管道堵塞不畅及水电故障等突发情况的提供24小时的有偿应急维修。

(6)街道办事处设立街道物业服务中心,应为保本微利企业,主要为暂不具备市场化物业管理条件或无人管理的住宅区提供有偿的物业基本服务。物业基本服务主要包括公共秩序维护、清扫保洁、绿化养护、下水道疏通、化粪池清理等。

4、市建设、公安、市容、规划、劳动、环保、民政、市政公用、工商、财政、税务、物价、建工、园林、技术监督等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物业管理的相关工作。住宅区物业管理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要处理好住宅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关系,在继承、整合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利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综合治理、治安联防、城建、环境、信访、民政等基层队伍力量,拓宽住宅区物业管理范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因地制宜,实行分类管理

各试点区要对在建和已建成住宅区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尽快制定推行物业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

1、对已实施市场化物业服务的住宅区

街道办事处要明确职责,协助行业主管部门,承接、参与各项行业管理事务,强化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措施,依据物业管理的相关法规,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履约服务情况实施监督并予以规范;加强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帮助规范自治活动,监管自治行为,对业主委员会成立的过程、业主大会续聘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过程加以规范和指导;对业主大会难以召开、业主委员会难以成立的住宅区,可以建立由产权单位、业主代表、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组成的住宅区管理委员会来行使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的职能。

2、对不具备市场化运作的老旧住宅区

由街道物业服务中心负责提供有偿服务,满足住宅区的基本要求。通过环境治理、出新改造、资源整合,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实行住宅区业主大会(住宅区管理委员会)与服务单位之间的合同制管理。

3、对经济适用房住宅区和单位自管房住宅区

经济适用房住宅区属于政府保障性住房,原则上由街道物业服务中心统一实施物业管理,实行低标准收费。街道办事处可按规定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商业用房,其收益用于补贴物业管理费的不足。各试点街道要督促自管房住宅区管理单位切实担负起物业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检查考评,及时向管理单位通报情况。

四、保障措施

(一)根据强化物业管理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全市整治出新工程,有计划对试点街道内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开展整治出新工作,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为实施物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行收费管理是老旧小区进行长效管理的前提,各试点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物业管理法规,引导业主树立“花钱买服务”的消费理念,协助物业公司收取服务费,提高物业管理费收缴率,同时研究通过司法等多种途径破解部分业主长期不交物业费的难题,形成良好的物业管理氛围。

(三)为补贴旧住宅区由于收费标准低造成的管理经费不足,对考核达标的出新小区,市政府在专项整治经费中预留约10万元补贴管理单位;对其他老旧住宅区,将根据考核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五、考核管理

市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试点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严格奖惩兑现,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六、总体安排

2009年上半年,组织开展政策研究和试点工作,下半年在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全市推广。具体步骤如下:

(一)成立机构(2009年4月初)

市、区分别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人员到位,并在全市选定10个街道作为试点责任单位(名单附后)。

(二)宣传发动(2009年4月1日至4月15日)

1、按照有关要求,在各试点街道设立“两站一中心”。

2、组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开展物业体制创新试点工作的良好氛围。

3、相关试点单位在辖区内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

(三)组织培训(4月1日至4月30日)

市房产局牵头组织各试点单位,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如下:

1、街道办事处“两站一中心”设立及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要求。

2、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维修资金续筹与使用、物业招投标、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物业管理行政管理职能。

3、联席会议制度的设立及要求。

(四)试点运行(4月16日至5月31日)

各试点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组织推开试点工作,市房产局对试点单位及时进行指导,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并认真研究。

(五)工作总结(6月1日至6月30日)

对全市进一步加强住宅区物业管理试点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并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正式推开物业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附件:

试点街道名单

玄武区锁金村街道

秦淮区秦虹街道

秦淮区夫子庙街道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

秦淮区红花街道

秦淮区双塘街道

建邺区南湖街道

鼓楼区江东街道

鼓楼区中央门街道

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篇6

食用农产品(含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是指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所生产经营食用农产品自行开具的质量安全合格标识。根据《农业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农业部关于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现就推进该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业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试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为依据,以“谁出具、谁担责”为原则,推进合格证管理试点建设,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和责任追溯制度,提高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食用农产品的消费信心,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工作目标

通过2年左右的试点工作,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实现以下目标:

1.确定农业12个试点县(市、区)、林业8个试点县(市、区)、渔业7个试点县(市、区),开展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探索不同类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标识形式,制定合格证使用办法。其他县(市、区)参照试点。

2.将合格证、追溯码等标识应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的重要内容,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要率先开展合格证管理试点。

3.加强与食药部门对接,建立以合格证、追溯码、“三品一标”等标识为载体的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构建食用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4.加强培训、宣传,形成合格证使用、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点县(附件1)要因地制宜,制定当地《合格证使用与管理规定》,与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结合,建立并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即食用农产品上市应提供或加贴合格证,凭合格证等标识入市。试点县可选择一个行政区域、或一个特色主导产业、或选择30家以上(渔业不少于20家)规模生产主体(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开展试点工作,建立合格证管理制度,规模生产主体上市产品合格证标识率要求达到80%以上。

(二)规范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样式。按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试行)》(附件2)规定的参考样式,合格证上要有农产品名称、生产者联系方式、保障安全的方式等元素。以下证明材料视同合格证:无公害农产品、森林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期内的认证证书或登记证书复印件;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耳标等;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章。

(三)推动生产经营者规范开具和使用合格证。农业、林业、渔业部门要结合追溯体系生产主体信息库,建立合格证试点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名录,推动名录内生产经营者规范开具和使用合格证,分批组织合格证管理业务培训,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必要时进行现场指导。按照“谁开具、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对其生产经营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负责。

(四)加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指导和服务。要把合格证作为对生产经营主体指导和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有机结合,对于具有合格证的监测不合格样品生产经营主体,要加强督促、指导和教育,及时纠正不负责任虚假开具合格证的行为,建立诚信管理档案,将合格证使用纳入信用管理内容。

(五)加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工作与市场准入的衔接。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当地食品药品(或市场)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与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衔接,推动查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码、“三品一标”、森林食品等标识作为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必要条件。对未能开展合格证管理的生产经营主体应加大抽检力度,防范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试点县要高度重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推进工作小组,及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研究有关政策,指导、协调、推进本地试点工作,督促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确保试点顺利实施。试点方案于1月30日前报省级对口部门,合格证的样式及时与省级对口部门沟通确定。各级农业、林业、渔业部门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加快区域整体推进。

(二)推动政策引导。试点县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制定激励优惠政策,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鼓励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三)做好自查自评。试点县要对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开具合格证的主体进行考核评定,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省级对口部门将适时组织督导组,对合格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争取对考核通过的试点县予以支持。

(四)加强总结宣传。要围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传统和新兴媒体,积极宣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意义、目的和效果,扩大社会影响力,引导安全健康消费。

(五)实施日期。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列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县(市、区)名单

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篇7

实 施 方 案

(汇报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鄂办发[2012]16号)精神,积极推进郧县茶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按照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遵循镇域经济发展规律,着力破解制约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创新管理体制,优化组织结构,扩大管理权限,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茶店镇新型工业化、城市特色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原则。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服务发展作为基本目的,结合实际,在强镇扩权等方面大胆探索,实现制约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

2、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原则。根据区域特点科学制定茶店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功能定位,促进科学发展。

3、精简统一,运转高效的原则。建立有利于茶店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简、统一、效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权责一致,事财匹配的原则。结合茶店镇实际发展需要,赋予必要的事权和财权。

5、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三)总体目标

建立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到“十二五”末,努力把茶店镇打造成十堰市乃至湖北省生态观光旅游区、工业郧县标志区、市县对接先行区、最佳滨江人居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形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新城区,成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支撑。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茶店镇城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8万人,城市化率达到80%。供电、供水、道路、通讯、广电、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善。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建成2个产值过100亿的工业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家,二、三产业比重显著提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工业增加值85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00元以上。

——服务环境更加优化,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改善环境增商气,强化服务聚人气。加强城市功能配套建设,提高综合承载力;通过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升服务功能,努力使茶店镇投资发展环境位居全市率先、全省一流。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设施基本满足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指标均居全市领先水平。

二、体制改革试点主要内容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在延续茶店镇和县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镇村之间不另设管理层次,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统筹行政事业机构编制资源配臵,优化组织结构,探索建立机构设臵综合、管理水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运行机制灵活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完善镇区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

1、党政机关。按照“小政府、大服务”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现有行政、事业机构,将茶店镇与开发区机构设臵有机结合。

(1)内设机构

①党政办公室(加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向党委、政府领导反馈信息;承担镇党委、人大、政府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承担群团组织、各部门各方面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维稳、群众来信接访的综合协调工作,承担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和法制方面的有关工作;负责会务组织、文电办理、材料起草、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和岗位目标考核工作;负责总值班和机关后勤保障工作;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②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收集、整理社会经济发展信息,监测企业生产经营态势,对企业实行宏观指导,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负责工业、商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负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工作,编制、审查、汇总和上报各种报表;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其他工作。

③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承担人口和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民政优抚、民族宗教、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教文卫体等工作,协调与社会事务相关的其它工作。

④招商局:负责招商项目的联系、洽谈,招商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负责招商实施方案制定,完成镇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负责项目的各类手续办理及跟踪服务工作;做好项目的预见性研究、储备工作;负责进入项目规模、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初期审核、呈报;引进项目的核准以及合同、章程的申报、审批工作;组织招商活动的策划,参加国家、省、市、县举办的各种招商活动;协调与招商事务相关的其它工作。

⑤农业农村办公室(加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牌子):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负责农业农村工作;承担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承担农业、林业、移民、扶贫、防汛抗旱、水利、畜牧、水产、农机及农村其他相关工作;负责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等工作;协调与农业农村事务相关的其它工作。

(2)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①人员编制。茶店镇原核定行政编制45名,拟新增加30名行政编制,合计行政编制75名。

②领导职数。茶店镇党委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由11人组成。其中:书记1名(兼人大主席)、副书记2名(其中1名兼任管委会主任、镇长),兼任管委会副主任(副镇长)的党工委委员4名,兼任纪检、组织统战、宣传、人武部长等职务的党委委员4名。茶店镇设人大专职副主席1名、政协联络处主任1名。上述职务中,书记和管委会主任(镇长)为副县级,其他职务均为正科级。

③内设机构为正科级,共核定内设机构领导职数12名,其中正

科5名、副科7名(党政办公室、招商局各2名,其它各1名)。

2、直属事业单位

①郧县茶店镇财政分局(副科级):设局长、党支部书记、副局长各1名。

②郧县茶店镇规划建设局(副科级):设局长、副局长各1名。③郧县茶店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副科级):设局长1名。(3)县延伸、派驻(派出)机构

郧县茶店镇设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等行政机构;设人民法庭、公安分局、司法所等政法派驻(派出)机构;设国土资源分局、林业站、移民工作站等事业单位。上述单位的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不变。

郧县茶店镇综合执法分局(副科级):将郧县茶店镇的综合执法中队和城市管理中队合并为综合执法分局。核定编制不变,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

郧县茶店镇直属事业单位和上级延伸、派驻(派出)到茶店镇的单位,实行茶店镇和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工作上以茶店镇管理为主;其党的关系实行属地管理。

郧县茶店镇直属事业单位和上级延伸、派驻(派出)到茶店镇的单位,涉及职责调整的另行行文。

郧县茶店镇教育、卫生等公益性机构,待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后,另行制定设臵方案。

(二)扩大管理权限

强化管理职能,依法赋予郧县茶店镇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现责权一致。

1、调整充实扩权内容。着眼于促进茶店镇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

展,对有利于镇级扩权和发展的事项,纳入放权范围,进一步增强茶店镇的决策自主权。

(1)干部管理权。茶店镇党委可对副科级干部的调配和使用提出建议;对中层干部具有考察权和任免权,简化中层干部任免程序,实行中层干部任免报备制。县延伸、派驻(派出)在茶店镇的机构,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得镇党委同意,并参加镇政府年度考核,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镇党委可以提出书面调整建议。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推行县直相关部门与镇党委、镇政府机关干部双向交流任职或挂职。

(2)行政审批权。由茶店镇直接管理的单位,其行政审批权由茶店镇负责;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原派出机关或部门管理的,要充分授权,其审批权委托茶店镇延伸、派驻(派出)机构行使,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重点要扩大在项目审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劳动保障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

首批拟下放的行政审批权:①发改局:小型及限额以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复及竣工验收;县级管理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及外资项目核准、备案;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②国土资源局:辖区内农村宅基地审批、登记;辖区内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村宅基地审批;镇属自有资金收回的土地使用权的预审;负责地籍调查、新增建设用地预审;临时用地审批。③农业局:辖区内农作物种子(含食用菌菌种、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辖区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小包装种子、委托代销种子登记和种子广告审定;辖区内农药经营许可证核发。④规划局: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用地规划条件;核发建设工程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

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证》;依据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核发《乡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⑤住建局:城镇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路灯照明等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维修;限额以下的工程项目管理。⑥工商局:在镇域范围内兴办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除国家规定外,由驻镇工商机构登记、办理;户外广告经营相关审批权;个体户食品流通许可证登记审批权;公民50元以下、法人或者其他组织1000元以下简易处罚决定和即时处理权。⑦民政局:辖区内婚姻登记、农村“五保”供养及最低生活保障登记;辖区内殡葬改革管理相关工作。⑧地税局: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备案;地税普通发票领购审批;企业集中提取技术开发费审批等。

(3)综合执法权。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受县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委托,郧县茶店镇和县茶店镇综合执法分局行使城管、文化、交通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权。

首批拟下放的行政执法权:①建制镇规划区内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②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无固定经营场所无照商贩经营管理、侵占城市道路等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③城市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具体包括: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饮食服务业中店外经营排放油烟污染,未采取密封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运输、装卸或者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行为,未采取防燃防尘措施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行为,在人口密集地区焚烧产生有害烟尘、恶臭气体等物质行为的行政处罚权;④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加工(矿山企业)管理发及相关的林地占

用、森林植被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⑤文化市场、旅游市场、体育市场、新闻出版(版权)市场、广播影视市场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⑥农业种子、农药市场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⑦食品卫生市场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2、简化审批服务环节。需上报省、市和县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茶店镇办理预审,报县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茶店镇办理预审,县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审批、核准或备案。积极探索集中审批、定期审批、网上审批和流动便民等审批服务手段。

3、规范权力运行方式。成立茶店镇便民服务中心,由一名党政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各单位人员集中办公。所有下放、委托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一律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加强公共服务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增强茶店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1、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党组织建设,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茶店镇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切实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强社区建设,在规划区内的蔡家岭、二道坡、长岭沟和长坪4个村改设居委会。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增强服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市县对接发展机遇,加快和完善茶店镇道路、给排水、环境卫生、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广播电视、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茶店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城市标准,为茶店镇产业转型升级和滨江新城建设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大对茶店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善“一校一园(标准化学校、中心幼儿园)、两院一场(中心卫生院、敬老院和市民休闲广场)和金融大厦”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建立健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支持茶店镇社会保障机构、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探索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衔接办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3、改进服务方式。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注重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进一步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健全服务代理网络,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四)完善扶持政策

1、财政扶持政策

加大税收分配比例,建立财政超收激励机制。在茶店镇辖区内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社会抚养费,属县及县以下部分全额返还茶店镇。按规定报批后,由茶店镇统筹安排使用。

2、加强规划指导

茶店镇作为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板块,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着眼区域发展全局,注意突出本地特色,重新对茶店镇进行规划修编,为茶店镇建设发展定位,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建立规划实施的责任追究制度,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土地扶持政策

省、市、县政府每年分别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给茶店镇使用。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建设用地臵换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支持和鼓励茶店镇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做到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

4、项目扶持政策

对茶店镇迫切需要新上的优势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列为市、县重点工程,并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给予支持。进一步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茶店镇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交通、电力、安臵房建设、污水处理等项目资金对茶店镇予以倾斜。县政府对汽车及零部件、建筑建材、生物医药和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给予政策倾斜。

5、户籍扶持政策

深化户籍改革,放宽茶店镇落户条件,鼓励引导外来人口进入茶店镇就业、居住。经批准落户的人员,在就学、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按有关规定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

6、人才扶持政策

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有针对性地引进建设、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急需人才,从县直或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优秀人员中选调到

茶店镇任职(挂职),为茶店镇全面履行职能提供人才保障。创新人员配备方式,允许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根据工作需要,茶店镇在一些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岗位上实行人员社会聘用制。创新薪酬分配制度,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在年度财政超收分成中可适当提取政府奖励基金。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工作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体系。

7、搭建城镇建设融资平台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向茶店镇延伸,改善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融资服务。吸引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试点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县城投公司在融资方面也要向茶店镇倾斜。

(五)健全决策监督机制

县、镇两级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确保下放的权力运行顺畅、管理高效,严防违规滥用权力,避免引发各类矛盾和问题。在扩大茶店镇管理权限的同时,明确茶店镇承担与其相应的责任,建立与茶店镇事权相适应的民主决策和权力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探索建立行政行为和绩效监督评估机制,重点对重大决策、项目建设、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财政预决算、政府采购等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落实公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步推行镇党政机关及所属机构预决算在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鼓励村集体财务交由专业的会计服务中介审核,并定期公布;建立健全对环境保护、城乡规划、节能减排、土地节约等重点监管事项的监督标准,配套建立系统严密、设计科学、操作性强的奖惩制度。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加强对茶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郧县茶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编办、农办、法制办、茶店镇及涉及行政审批权限和执法权限下放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编办,办公室主任由编办主要负责人兼任,负责组织细化改革方案,承担改革日常工作的具体协调和检查督办。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建议名单(22个):县委组织部、编办、农办、法制办、发改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规划局、住建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文旅局、综合执法局、药监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茶店镇。

(二)明确相关职责

县茶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协作,主动作为,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县直相关部门要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对涉及的行政执法权和行政审批权,凡能下放的,要探索进一步下放。茶店镇要认真落实改革方案,按照权责对应的要求,做好下放权限的承接工作,对实施的事项承担相应责任,及时报告试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确保各项具体行政行为不越位、不缺位、不滥用。

(三)实施步骤

茶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于2012年7月启动,2012年下半年基本实施到位,2013年进一步深化完善,努力在2015年基本实现总体目标。

1、宣传动员。宣传上级改革精神,安排部署试点工作,明确工

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

2、方案报批。按照茶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分解内容和下放权限目录,各责任单位、放权部门对照工作任务和下放权限内容,研究拟定《方案》及配套政策规定并报批。

3、组织实施。按照上级批复的《方案》,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4、深化完善。总结经验,继续完善,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四、建议

上一篇:问题解决专家下一篇:圣诞惊喜作文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