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至作文优秀篇(精选11篇)
一些饺子的香气萦绕在空气里,温暖了散散淡淡的夕阳,一片梅花的花瓣顶着严寒鲜艳的盛开,记忆中的墨色纹丝不乱。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柔韧的宣纸浸透了几千年的文化,厚厚的诗书里氤氲着散不尽的药香。
几树绿叶还在寒风中摇曳,深切的期盼里纷飞着洁白的雪花。尚未冻结实的土地里留存着第一场雪的痕迹,一只依然艳红的石榴恋恋不舍赤条条的枝头。
葭草的萌生是需要经过雨雪的浸润的,咸涩的情感里旺盛着茂密的嫩芽,只待一声婉转的莺啼,便会无可阻挡的破土而出了。
流水只在薄薄的冰层下面才看得见了,那些鱼儿的心情却无从知道。有水就会有岸,就是一叶小的不能再小的扁舟,也有踏实的停泊地了。
让思想飞翔并穿越寒冷应该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芦花的飘逸很美,随遇而安的心境升华为蒹葭苍苍的感叹时,不知道怎样的文笔才能够绘声绘色,情景交融。
想念着南飞的雁和一支寻寻觅觅的朱笔,想念着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想念着贴饼子的香气和一捧噼噼啪啪的柴火燃烧。
对面的红瓦上偶尔响起喜鹊的叫声,深沉的嘴角牵起一抹浅浅的微笑。麻雀们很懒的躲在暖和的巢窠里,不再成群结队的低飞,阳光温暖的时候,才会下地觅食。
所有的落叶堆积出重生的希望,覆盖着绿色的黄色的以及分不出颜色的植物,间或有三两片蝴蝶的翅膀,一些饱满的种子。
冬天的笔触虽然冷落了季节的热望,而萧瑟是掩不住往日的欢笑的,总有一些甜蜜的回忆挂满水分充足的枝干,和一朵坚强的月季花为邻。
不用说今晚的月亮会姗姗来迟,而我却是没有看见她的弯或者圆的。星星也是稀罕极了,不肯在窗外的天幕上耀一点光芒。
遥远的一盏灯光,温馨舒适的亮起来了。
从表一核心词汇分析比较表可以看出:
第一,中国的初中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也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美国的中学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关系,也即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二,大海与小溪的关系,群山和砾石的关系比之于昏暗与光亮、下雪与太阳的关系,在哲学的普遍意义上远远不如后者的概括性和理论性,是具象思维在抽象思维面前的相形见绌,这与中国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关注别人、关注外界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愿意歌颂集体的伟大,而这种虚假的歌颂并不能解释普遍规律,也不能唤醒学生自己内部的情感共鸣;而美国学生对于“昏暗时人对光亮的苛求,下雪时对太阳的想念”的揭示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和作者本人的切身的体验和经历密切相关,是真实的,而这样的体验是能引起人的共鸣的;
第三,当下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还在搞什么考前背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写进作文来博得阅卷老师的喜欢之类的训练、考场写作把司马迁、项羽、屈原至少一个写进自己的文章增强文章的历史感,这样的训练为什么会让考生在考后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些训练关注的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是建立在背诵基础上的、和自身无关的材料的堆砌,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需要建立新的观念,即关注学生主体[1]。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 元旦,曾经 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 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古人对于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于是,又想起了十多年前一家三口去登封游玩的事来。那是一个五一假期,而且是在登封的大学室友陪伴下,当然也去了观星台。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八大景区之一,是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观星台内,有一“测景台”,它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姬旦修建的,是古代祖先测量日影、验证四时的仪器。周在灭商之后,建立了周王朝,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周王朝因此要在中原建都,也就是现在的洛阳,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也为了寻求营建东都洛阳的准确天文依据,周公姬旦修建了“测景台”。中国传统节气的划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正是周公姬旦通过在测景台的实地观测划定的,从此便有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划分。“测景台”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可见先人智慧的卓越。
冬至过后,白天则一天天地变长,“过一腊八,长一杈把,过一年,长一椽”;“冬至暖,烤火到小满”;“冬至冷,春节 暖,冬至暖,春节冷”;“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这些都是儿时常听大人们说的。
冬至,意谓着最冷的时刻来临,刚刚泼出去的洗脸水,为一片土壤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护肤霜,钟情的池塘怜爱地凝结成冰为鱼儿挡住了刺骨的寒风。
面对同样的寒冬 ,出现不一样的命运。古时的富户人家常常是“朱门酒肉臭”,而穷苦百姓则是“路有冻死骨”。至于“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那应算是幸福 人家的生活 了。
而一些士大夫们则常常搞一些所谓的消寒活动,最雅致的当数九九消寒图中的九体对联了。上联“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不知细心的你是否读懂了这幅对联?该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添一笔,从冬至日开始至九九八十一天结束,可谓是“创作”时间 最长的对联了。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古人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 地记录了气象的变化。回顾世间诸多语言,除了我华厦的方块汉字,谁能为之?
而我童年的寒冬呢?
小时候,在那些呵气成冰的日子里,一群小伙伴总是不惧寒冷,在外面蹦蹦跳跳,嘴里还念叨着“腊七腊八,出门冻煞”等一些民谣农谚。男娃子们玩洋火枪、滚铁环、打纸包、抽陀螺、顶拐架、冰上打出溜,女娃子们则是玩跳绳、跳圈、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老鹰抓小鸡,男女共同玩的要算是囚在屋檐下挤油了……一切都是为了运动,一切都是为了袪寒。孩子们经常玩得忘了吃饭,大人一遍一遍地喊,那些还玩在兴头上的伙伴们依依不舍地离队回家。有时,傍晚前玩累了,倒头便睡,连衣服也懒得脱,朦胧中,被父母 揽在怀里,脱去棉衣棉裤,旋即进入梦乡。
次日一睁眼,窗户玻璃上开满了美丽 的冰花。一片片茂密的森林,一丛丛密实的青纱,一块块成熟 的稻谷,一处处粼粼的水塘,好像朵朵白云,犹如剔透菊花,又似细腻雾凇,美妙别致,巧夺天工。有时,等不得融化,便将嘴巴对准一处呵气,直到融出一块透亮的“天窗”,借着这“天窗”,了望外面的世界,看冬日清晨的安详。
那时,乡村的冬天 ,冷得纯粹,道路都冻裂了口子,过了夜的水桶里,常有冰坨子可以玩耍。老屋里的柴火炕,厚实而温暖,带有烟火味的饭菜,寡淡却不失温馨,着实让人记忆 犹新。
冬至来了,春天 还会远吗?无论是以前就已度过,还是现在方才明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寒冬摧垮不了意志,心中的意念便拥有 一切。
如今,夜深独自静坐在电脑的旁边,透过窗户遥望那浩渺的夜空,给回忆打分,任心灵松绑。儿时真好,尘世的所有喜乐哀愁都与己无关。在父母的庇护下,感觉 天空永远 都是蓝蓝的,没有别样的异彩,每天总是洋溢着一张初访尘世的笑脸。那个时候,总是无法逃脱与邻家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愉悦,现在想起,那也许是己世间最美最纯的一段记忆吧!
后来渐渐地长大了,逐渐经历着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那些成分,儿时的梦想依旧丰满,只是现实 太过骨感。就这样一天天地与平常的日子为伴,几乎没有故事的发生,所以也注定了多年以后 的自己,极为普通,极为平淡。
很是遗憾 ,红尘一遭,聆听的都是别人的故事,自己从来不曾认真地去追逐一份过分的东西,或许注定自己只是一颗没有色彩的流星,即使长空划过,也未留下美丽的痕迹。这些,是否都是因为自己太过平凡?
已届不惑,回望岁月。来时的路上,一点一滴都让自己相信 世事的难料,也就坦然地去接受和面对人生 的悲欢。生活因为美好 而存在,也因其变化莫测而令人遐想。
回望岁月,感谢岁月给自己的磨砺;回望岁月,感谢岁月给自己的成长。
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不仅可以欣赏到“微小生物的演奏会”,见识到叱诧风云的雷电,还有一件每个小朋友都喜欢事情:游泳和吃冰棒。在夏天,虽然有点儿热,但是,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夏天是一个美丽而欢乐的世界。
我最喜欢的季节就是夏天。蝉儿在树上与鸟儿一起伴奏,唱着动听的歌声,缓缓悦耳。著名的大音乐家蝉与远近闻名的歌手小鸟,正在树上演奏,你一句,我一句,不分上下。白天的音乐演奏会结束了,到了晚上,更是美不胜收。一群一群的萤火虫在广场上飞舞着,好像在向人们展示他们绚丽而精彩的舞蹈,还时不时地变幻形式。这美丽的舞蹈加上悠扬的《罗曼斯》,更为夏天添增了几分光彩。
俗话说“六月天,娃娃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烈日炎炎,转眼间就万里乌云,雷电交加,在这种情况下,配上鬼片中惊悚的声音欣赏闪电,一定别有一番趣味。如果喜欢看电影的人,这样做还真有进入鬼屋的感觉。
雾笼罩着大地,仿佛像披着沙巾一样,迷蒙蒙的。远处的小山看不见顶,树林像在捉迷藏一样,东躲西藏,忽隐忽现。
脚下不远处,乳白色的山雾浓浓稠稠,似沉似浮。既不从山回溢出,也不见缕缕飘起,只轻轻而缓慢地涌动着,仿佛电影中海湖的浪淘涌动的特写镜头……雾就像乳白色的牛奶一样,把我们团团围住,不一会儿,我的睫毛上挂满了小小的水晶花。天总是蒙蒙的,还飘起了一滴滴凉丝的细雨。
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眼前的这棵树在风中瑟瑟而动,枝上的树叶也迎着风儿的低声呼唤簌簌而落。凄凉的天色下,这树显得越发的孤独?无助。
院落里堆着一片片落叶,像一个个沉睡的精灵,也像一只只耳朵,俯身聆听大地最深处的声音。风与空气亲密地低语,时不时地掠过,撩拨起一片片落叶。那叶子突然间失去了归宿,惊慌、彷徨地打着旋儿,急切地想扑向大地。轻盈地舞动,成就着归心似箭般灵动的美。土地就是落叶的家,也许落叶想远走他乡,随处沦落。但一番漂泊之后,累了、倦了,没有力气再去看人世繁华。花红柳绿了,于是,落叶归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叶终究是懂得感恩的,殊不知所有挣扎之后,树叶依旧回归土地,成为铺在平地上的落叶,渐渐地深入泥土让身躯腐烂,化作春泥,等待下一个花季的盛开。
唯那片树叶依旧依附在树上,风假装安静的吻过,却是有意的在欺凌这树叶。这是最后一片树叶了。它与风顽强的斗争着。它就是欧·亨利笔下那最后的常青藤叶,在秋风中摇曳着,他载着诗人那摇摇欲坠的希望。秋风依然安静的吹过,掩盖着一切的喧嚣,最后一片树叶奋力挣扎着。然而,季节的舞蹈,潜藏着某种不可改变的力量,最后一片树叶决绝的如枯叶蝶似的坠落。树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这叶子带着树最后的希望一起坠落了。树枯了。大地也归拢了怀抱,专心未来年蓄积养料。
一到了晚上,姑姑、叔叔们纷纷回来,一下子就变得热闹不已。看到妈妈在辛苦的煮晚餐,我也过去帮忙,在厨房一会儿就热得要命,而且忙上忙下,马上就汗流浃背了。终于可以开动吃饭了,我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一上桌果然就被抢光了。
吃饱喝足后,我就赶快洗碗,在厨房就可以清楚听到大家的嬉闹声、电视声、以及欢笑声,洗好后我飞奔到客厅和表姐表哥一起打牌、看电视,玩得不亦乐乎,还领了红包,而且可以跟好久不见的表姐一起玩,真是开心。
冬至这一天能一饱口福。在冬至日,各个地方都要吃当地传统特色的美味佳肴。“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南方,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吃水饺是为了祛病驱寒不冻耳朵,但我觉得最主要的是饺子形状像元宝,吃水饺应该是希望发财的意思。在我生活的浙北地区,冬至日是要吃鸡的!这让我十分兴奋,因为我特别喜欢吃鸡,尤其是我妈妈烧的红烧鸡,色香味俱全,咬一口回味无穷!至于冬至为啥要吃鸡,我从大人哪里没有得到过准确的答案,我想大概是从冬至开始人们需要进补了吧。
冬至开始可以睡个懒觉了。从冬至这一天起,北半球白天的时间会变短,晚上的时间会变长。这就意味着白天学习的时间变短了,而晚上睡觉的时间变长了,对于我这个喜欢赖床的“被妈吼起”、“被妈揪起”的小懒虫,冬至的到来无疑是个好消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冬至后日短夜长的“福利”并没有改变什么,我的赖床习惯一如既往,“清晨梦正香、老妈喊起床”的状况日复一日,难道真的应了那句俗话: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我念着《九九歌》,拿着大盘子和糯米粉走到桌子旁,哥哥也毫不示弱:“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他举着一杯热水在那里高喊。“你们俩嘀嘀咕咕地说什么?我们赶快开始做汤圆吧。”
材料都准备好,奶奶把那糯米粉加水搓成“白云堆”,我伸出手抢过“白云堆”,准备捏成一只猫,奶奶阻止道:“不可以这么玩!要不,我来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汤圆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还有,它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我满脸疑惑,哥哥微微一笑,说:“汤圆做成圆的,象征着幸福,圆满;为何是五彩的,那就得问汤圆的奠基者了。”我一脸嫌弃:“切,还硬扯,汤圆五彩象征着生活能丰富多彩。”奶奶笑着说:“你们说得都对,还是读书好,知道的多。”
正当我们谈得激烈时,一个声音响起来:“以前科技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古人是怎么计算每年冬至的‘年龄’呢?”原来是妈妈回来了。“我知道,我知道,古人十分聪明。他们用《九九消寒图》来计算天数,他们在冬至前一天画了九朵梅花,每一朵有九片花瓣。每过一天就将一片花瓣染红,等九朵梅花变得十分鲜艳的时候,那冬天也就结束了。”哥哥恍然大悟,说:“我某某甘拜下风,‘大将军’真是见识广。”这句话逗得我们大笑起来。
过了一会儿,“汤圆工程”结束,奶奶端着做好的汤圆去煮。
我和哥哥依然坐在饭桌前,我们聊着冬至、等着圆汤煮好,正当我和哥哥谈得不可开交时,汤圆煮好了,一股特别的香气飘来。“快拿碗来。”“奶奶,爸爸还没下班,四个碗?”“不,五个碗。”“爸爸,您是不是闻到汤圆的味道呢?”“那是,自己做汤圆有特别的味道,家的味道。”
那时的冬至,家家都会烧竹皮上的那层东西,然后把烧成的灰捡到院子里,没风的天灰都会升起来。外婆说:“灰升起来,会生财。”
外婆生了四个娃,我妈是老二,那时也才十多岁,最小的阿姨大概七八岁吧。冬至的时候,他们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糯米团捏成小动物的样子。平日里是没有糯米团可以玩的,因为这儿离海近,餐桌上摆的多半是海鲜。即使偶尔买了糯米粉也是拿来款待客人的。外公不让他们瞎折腾,可外婆护着,还偷偷拿了一小袋糯米粉给他们玩。捏坏了的糯米团是做不了汤圆的,可小孩子们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破坏,外婆只好把造型各异的“小动物”放进蒸锅里蒸来吃,然后晚上她会少吃几个汤圆。
外婆说:“那时候生活不是很富裕,很少有机会能吃到汤圆。可不管当年收成怎么样,冬至那天一定要吃汤圆。”她又说:“我们的碗很大,可汤圆不多,每人半个碗都填不满。谁不想吃满满一碗汤圆啊?我就想了个办法,给每个人的碗里都混点年糕团团。年糕用的米便宜些,家里还有多的,反正放在水里也看不出来。”
吃汤圆自然是全家人最开心的时刻了。小孩子们都会数数自己碗里的汤圆,比比谁的多。舅舅碗里的汤圆总是最多的,外公特意吩咐过让男孩子多吃点,以后千活有力气。大家都细嚼慢咽地品味着这来之不易的美食,他们都吃出了不是汤圆的年糕团团,但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外婆的碗——那个碗里的汤圆总是最少的。
可如今,冬至却渐渐被人们遗忘了,越来越多的人只记得情人节、圣诞节之类的节日。或许没有小孩子会再去捏糯米团了,他们有各种颜色的橡皮泥,随时能捏出更多更好看的东西;或许没有人会再去捡灰求生财了,有人认为这是迷信,更多人恐怕早就忘记在冬至还要做这样的事了。
有人说,现在汤圆到处可以买到,随时可以吃,何必非要在冬至吃呢?
冬至的汤圆是曾经贫穷生活的记忆。那时的孩子盼着冬至,数着汤圆,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得津津有味。现在的我们吃着汤圆,想起的大多是老一辈的艰辛,是他们的默默奉献才使生活慢慢地好了起来。
冬至的汤圆是一种习俗的符号,是一种纯纯的文化。的的确确,如今的汤圆并不是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能吃到了,但这并不代表汤圆在任何时候都有特定的味道。这种味道发自内心,饱含千年文化的积淀,寄托着全家人的情思。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能在冬至时全家坐在一起吃汤圆的家庭,太多的中年人因为工作繁忙无暇回家,太多的小孩子因为学业繁重忘记了传统习俗,只剩爷爷奶奶煮好了一锅汤圆苦苦等待。
冬至像是年轻人给老人的一个承诺。小时候,年轻人告诉父母,长大后自己会好好照顾他们。没有一个孩子不想一直陪伴父母安度晚年,而后来却尽是忙碌带来的无奈。老人苦苦等待了一年,他们不奢求孩子能天天陪伴着自己,不奢求像三十年前那样过冬至,他们只想孩子能在冬至那天回家吃一碗汤圆。
但是我看着一个饺子形状的饺子,却忍不住笑了,用在心里。
一个小时前,我们还在这里包饺子。看到爸妈在包饺子,手痒痒的。我洗了手,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
刚开始学父母包饺子的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就没什么新感觉了。我决定用我疯狂的大脑来集思广益,于是,嘿嘿,我创作了一个惊人的作品……汤圆饺子。
可能读者有一些疑问,因为饺子和饺子的性质相似,那么饺子是什么呢?好了,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我的伟大创举。
对我来说,先把饺子皮擀开,再把瘦肉抹一遍,饺子皮一直折,就成了小猪肉派。当然,在结束之前,我又连续做了两个馅饼,把这三个馅饼叠起来,然后用两个饺子皮卷成一个,包起来,做成饺子的形状。
【描写冬至作文优秀篇】推荐阅读:
描写我家的冬至作文11-23
描写冬至的古诗词09-23
描写冬至的好句子摘抄09-17
描写冬天的诗句——《邯郸冬至夜思家》12-31
冬至祝福篇07-17
描写樱花的作文600字优秀篇07-20
英语作文专题之人物描写专题篇11-28
关于冬至作文09-11
冬至搓汤圆作文05-25
冬至时间的作文初二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