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的优秀演讲稿(推荐8篇)
把高三比喻成炼狱也许有点过分,但把它比喻成熔炉我想应该还算贴切。无论多么坚硬的钢铁,都会被熔成铁水,然后按照铁匠的主观意愿,决定你是刀是剑,时运不济也就只好被做成铁锅铁勺,这一生的命运,似乎就这么定了。想去哪所大学,就要把自己打造成与之相匹的样子。若实在不满,就只好再回一次熔炉,再一次忍受被熔化的痛苦,将自己铸成想要的样子。
也许青春的意义并不在于这灼热的高三,但却一定要经过这熔铁般的煅造,如同一把最锋利的剑,定要最滚汤的炉温与最惨烈的淬火才可铸就。
曾经的任性脆弱,回想起就不禁抱以无限羞赧,彼时肆意妄为的少年时光也早已隐退人生舞台。生存的艰难与现实的残酷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一味的理想化,摆出不可屈就的高傲状态,是否就是真正在乎行者“在路上”的自由感觉。但我很悲观地意识到,性情中人终会被社会淘汰。生活需要强者,需要头脑清醒理智的精英,而不是只会感情用事的稚嫩孩童。而强者,他们的工作就是奋斗,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做精英中的精英。
人生其实非常现实,既没有童话里的梦幻王国,也不会有单纯的象牙塔。实力是它认可的唯一通行证,也许有人有“啃老”的资本,可以经由父母安排便有体面的工作,丰厚的收入。于是我们便抱怨上帝不公,其实生活本来就是不平等的,虽然我们不断要求人人平等,但事实是平等遥不可及。不过我们可以追求平等,缩短差距,在追求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奋斗,要努力。既然上天没有给我们殷实的家境和庞大的社会背景,那我们就用奋斗去谱写属于自己的生命交响曲。而高三,则很好地给了我们一个奋斗的舞台,这里永远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永远沉浸在无边的笔纸磨擦产生的沙沙声响里。
我们奋斗的历程已经竖起了倒记时牌,还有短短三个月。三个月后,人生便已有初步的方向和轨迹。我们自然是希望自己的道路朝着光明的方向延伸,那我们也就必须为这光明洒下它应得的汗水,永远不要抱怨,我们还有三个月!
利用假期,看完了《血色浪漫》原著,一部实实在在的人生奋斗曲。它教给我们如何对待生活,如何看待这人生。像钟跃民那样游戏人生,永远“在路上”,或是像周晓白,安分守己,甘于平淡。钟跃民曾对周蓝白说:“你是那种还没出生就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一生的人,就像个案板上的小面团,父母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把你做成馒头还是烤成面包,要不再加点棒子面做成混合面饽饽都由父母说了算……”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这样一个怪圈里,从小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考好大学,努力工作,平稳一生。但平淡于80后、90后的孩子来说,却是最无法忍受的。所以我们才拼了命地玩叛逆,只为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充实目前看似已定了型的平淡人生,我们可以奋斗,可以利用高三这个天然跳板,去完成最关键的一个飞跃。不管过去如何,我们都还有希望,“接受已经发生的,改变可以改变的。”用奋斗用汗水去充实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高三!
高考在即,让我们用热血去书写最后的灿烂,用无悔点亮充满奋斗的激情年
2.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芒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领袖勉励青年一代“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无不具有深远寓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同样需要广大青年承接起历史使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将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激情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奋斗过、奉献过,绽放过青春光芒,才能在以后回忆的时候自豪地说:“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芒,当志存高远。“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培养奋斗精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梦想。坚定青春的理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应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大格局、大胸怀,超越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放眼更广阔的天地和更长远的未来,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将激情青春融入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中。
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芒,当脚踏实地。空谈误事、实干兴邦。伟大的事业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唯有以实干闯难关,唯有以实干创佳绩。我们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我们应“知行合一、做实干家,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严谨务实、苦干实干,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芒,当创新创造。在这个激情澎湃的新时代,青年人更应当有所作为。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磨砺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实现伟大事业中担起重任;我们惟有“舍弃贪图享受,选择艰苦奋斗;舍弃心浮气躁,选择不懈坚持;舍弃因循守旧,选择与时俱进”,才能找到人生价值的支点,积聚青春奋斗的能量,绽放青春的光芒。
3.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
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激荡着每一个梦想;新时代的蓬勃朝气,激励着每一种奋斗。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领袖深刻阐释民族精神、热情讴歌中国人民,向亿万人民发出奋进新时代的号召。击鼓催征,这是进军的动员令;奋楫扬帆,这是前行的集结号。铿锵话语,壮志豪情,鼓舞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
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警醒领导干部求真务实,以“有志者奋斗无悔”寄语青年朋友建功立业,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勉励每一个中国人追求梦想,领袖一次次为劳动者鼓劲、为创新者点赞、为建设者喝彩,让奋斗成为中国高歌前行的主旋律。五年来,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神州大地处处都是“扌鲁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热场景,以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正在我们面前展开,等待我们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从补齐民生短板到改善法治环境,从支持创新创业到提升公共服务,新时代为我们的奋斗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近20万“第一书记”躬身脱贫一线,平均年龄30多岁的航天团队肩负起星辰大海,运动健儿和大国工匠都在搏取荣耀的金牌……这个伟大的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也不会辜负每一个人。在逐梦之路上,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时代让我们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也在用创造、用奋斗,书写新时代的壮丽 篇章。回溯历史,让我们摆脱“开除球籍”忧思的,是中华儿女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助我们“杀出一条血路”的,是亿万人民那一股子敢闯敢干的气呀、劲呀。迎来“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一个又一个重要时间点,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各方面工作,需要每一个人都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今天的奋斗,铸就通往明天的路基。从到2035年再到2050年,伟大的目标在前召唤,壮阔的征程就在脚下。正像领袖谆谆告诫的,“路虽然还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我们绝没有歇一歇的时间、等一等的余地,仍要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将实干进行到底。
恩格斯说过,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来可期。13亿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汇涓成海、聚沙成塔,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 篇章。
4.青春的模样,当以奋斗姿态呈现
日前,有两则新闻因为主人公极不平凡的奋斗经历引发关注:一则是云南小伙崔庆涛收到北大通知书时,正在工地上拌砂浆;一则是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后,写了一篇题为《感谢贫穷》的文章。众多网友被他们励志的人生所感动,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为他们俩不放弃、不气馁的青春模样点赞。
虽然说,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人生际遇各不相同,但时间赋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如何实现自我成长成才,要看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人生和把握青春。不论是云南小伙崔庆涛,还是河北女孩王心仪,他们都身处逆境,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骄人的成绩,一方面固然离不开家庭父母的鼓励支持,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被眼前的困境、现实的迷惘所吓倒,而是选择一种“只争朝夕,奋斗不已”的生命状态来致力于改变自己的现实境遇,并最终成就个人的青春梦想。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而青春的底色离不开“奋斗”两个字,没有哪个人的青春之路是一帆风顺的。换言之,奋斗的青春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获得、一种缔造。像崔庆涛、王心仪这些人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或许他们并不拥有舒适安逸的成长环境,或许他们过早承担了家庭的重负,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更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他们乐观、开朗、积极、上进,最终呈现出最干脆响亮的青春回答。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坚不可摧的人生毅力,值得每一位年轻人认真学习。
崔庆涛、王心仪们的青春励志传奇,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更离不开当前社会发展整体所营造的向上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当前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体量日益增大且日趋成熟的现代社会,其高度的包容性已然成就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创作性。更多人可以创造出赢得青春、实现梦想的机缘与要素,普通人也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人生。“青春梦”对每位学子而言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个人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在可以奋斗的年龄选择忠于梦想,选择不放弃,并通过个人的奋斗去成就自己,这应当是每个人持有的信念。
当人们还在为“寒门出不了贵子”而长吁短叹时,当人们还在为“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起点”而自怨自艾时,像崔庆涛、王心仪这样的奋斗者早已用个人的努力证明了实现梦想并非遥不可及。莘莘学子的青春梦想如何落地?其实答案就在每位青年学子的脚下:不妄自菲薄,不孤芳自赏,不自我放弃,用扎实奋进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辉煌。值得一提的是,崔庆涛、王心仪们并不是青春奋斗者成功的个案,无须把这种现象视作例外,而忽视他们存在的合理性与成长的社会土壤;当然,这类新闻也不应同那些处心积虑的“招生宣传”等而视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何时,奋斗者都是令人敬佩的,年少的打拼者,尤为打动人心!
5.幸福源于奋斗
在我国建设史上,红旗渠的开凿历程可谓荡气回肠。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之功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人工天河”,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叩石垦壤、挖山不止,战天斗地、不畏艰苦,回望这段历史,最启人深思的,当是幸福源于奋斗这一朴素逻辑。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的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技能大赛上的冠军荣光背后,是一群中国技术工人在赛场外的反复操作;世乒赛男团九连冠的历史纪录,源自国手们日常的“魔鬼训练”。事实证明,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然而,在奋斗的征途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诱惑。现实中,一些人没有真正领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常因汗水太过咸苦、耐不住拼搏的寂寞,转而寻找“终南捷径”,结果念歪了经、跑偏了路。有的人违背公序良俗,以出格之举博取眼球;有的人无视市场规则,凡事唯利是图;甚至有人不顾党纪国法,恣意谋取不法利益。这些投机取巧的做法,岂能换来真正令人心安的幸福?
马克思曾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奋斗是艰辛的,但没有艰辛就难言真正的奋斗,也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奋斗是长期的,但丈量幸福的单位不只是时间,也可以是奋斗自身。“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伟大的事业,越需要艰苦奋斗、接续奋斗。奋斗之旅往往荆棘丛生,而要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应当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做好奋斗到底的准备。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收获因奋斗带来的快乐。
幸福难以触手可及,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能迎来繁花似锦。奋斗也是如此。西晋时期的左思为了写作《三都赋》,可说是十年磨一剑。在这期间,他闭门谢客,无论是家门口、庭院中还是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随时想出一句,就马上记录下来。靠着日拱一卒的韧性,左思凭借个人奋斗终成一代文学名家。每个人所处的境遇和环境都不尽相同,但只要筑牢“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迈出务实行动的步伐,就终能抵达理想的峰峦。
有人说,对庄稼而言,“最好的肥料是农夫的影子”。嗅闻幸福的芳香、采撷幸福的果实,非付出一番艰辛不可。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葆有“莫向光阴惰寸功”的精气神,我们就一定能攀过奋斗的阶梯,抵达幸福的彼岸。
翻开高考优秀作文试卷, 很多文章都不乏吸人眼球的名言佳句。 据统计, 在广东省考试院公布的10 篇2015 年高考优秀作文中, 有9 篇作文引用了名人名言或经典诗词, 有的作文甚至多处引用, 可以说, 名句成为了作文高手们的 “至爱”, 引用名句是夺取高分作文的一大法宝。 为此, 笔者总结出一种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引用方法, 又称 “引用技术”。
一、 引用技术的格式
引用作为一种漂亮的修辞格, 若是仅仅当作一种可供欣赏的语言图画, 这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毫无益处。只有实践性强的引用技术, 才能发挥修辞格的写作力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提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 引用名言名句到底有没有实践性强的技术格式呢? 为此, 笔者梳理高考优秀作文, 总结出4 种常用格式。
1. 显摆式引用
这种引用格式常常为 “作者+引句” 或 “作者+出处+引句”, 有些引用只有引句而无作者也无出处, 格式可以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
很多考生写作时总是困于想不到恰当的名句, 其实, 主要原因是不敢大胆架设名句与主题之间的桥梁。 我告诉大家, 引用是显摆的一个有用技术, 引用的关键其实不在于 “恰当”, 而在于 “含金量”。 引用的名言含金量之所以高, 主要在于句子本身有一种人类永恒的精神共识。 只要名句与主题有丝毫关联, 就可以冲破羞涩的牢笼。 若是还要增加引用的分量, 最好的做法是泄露作者和出处。 这样表面上是增加可信度, 实际上是提升引用的阅读征服力。
比如2015 年重庆市高考满分作文 《惭愧也是一种美德》 开头引用: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恶, 往往是昙花一现的, 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 而善, 则永世长存。”
开头第一段即为一处引用, 若是用心咀嚼的话, 就会发现狄更斯的名句与主题中心 “人做错事, 会内疚, 会惭愧, 也是一种美德” 关联并不大; 若要说有联系的话, 那只能说, 该名句也是谈论道德问题。 这里, 把名句置于开头, 更多的是将读者带到一种道德高地, 引人深思。 另外还泄露名句的作者和出处, 而且为作者挂上头衔, 更增添了名句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评析式引用
这种引用格式常常为 “作者+引句+评析”, 也是一种巧妙的引用方法。
倘若显摆式引用较为粗糙的话, 那么评析式引用的技术含量显然高出一截。 这种引句内容要与主题存在直接关联, 或正相关或负相关, 也就是说两者的吻合度较高。 评析引句需要较强的思维功力, 巧妙的引用不仅仅是为了推出引句, 更是为了导出作者的思考, 增强议论的力度。 引句后文常常接着两项内容: 评点和分析, 评点引句的影响力, 分析引句的内涵。
评点的目的在于 “吹嘘” 引句的震撼力, 并把这种震撼力传递给读者。 如2015 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匠人精神, 别样风采》 的引用: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的这句话时常响在耳边。
这里, 作者打破常规, 机智引用, “故意” 说 “时常响在耳边”, 强调名句的价值, 目的不外乎想兜售名句, 冲击读者心灵。
当名句内容能直接论证主题时, 不妨对名句进行细致分析, 挖掘名句的内涵价值, 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分析时常用的句式有 “此言一针见血地道出……”“诚然……可是……”。 如2015 年福建卷高考优秀作文 《行与路》 段首引用:
龙应台曾说:“在这世上, 有些关, 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 只能一个人走。” 诚然, 泅渡在生命的急流中, 有人陪同会增加我们劈波斩浪的勇气, 可是人生的重要关口, 却往往要一个人去跋涉, 才能完成自我精神的升华与成长, 实现自我提升与飞跃。
在亮出作者和引句之后, 结合论点, 对引句内涵进行辩证性分析, 可以运用句式 “诚然……可是……”, 体现作者的多元思维和辩证思考。
3. 嵌入式引用
这种引用格式常常为 “引句+ ‘的’ +中心词”, 这是一种经济且实用的引用格式。
在这种引用格式中, 引句嵌入原文句子中, 常常扮演定语的角色, 修饰后面的中心词, 形成修饰关系, 引句与中心词之间也可以是替代关系。 此时的引句往往是简洁精悍的诗词佳句。 嵌入诗词佳句, 能够使得中心词的内涵更为丰富, 更为典雅, 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 更能让阅卷者立刻 “触摸” 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
比如高考优秀作文的引句短语:“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执着, “独钓寒江雪” 的悠闲,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的迅速, “泥腿子想做科学家” 的嘲讽, “霞光亦满天” 的余热。
引句对中心词进行解释修饰, 使内容更为形象, 更为具体。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语段:
身近自然, 去享受诗意的生活。 我向往 “采菊东篱下”的悠闲, 我心仪 “人迹板桥霜” 的静谧, 我追寻 “低头弄莲子” 的祥和……而身近自然, 它恰能给我们带来悠闲、静谧、 祥和的感受。 (2015 年广东考生 《身近自然, 诗意生活》)
这里连用3 个诗句来修饰中心词, 以具体的意象对中心词进行阐释, 使得 “悠闲”、“静谧” 和 “祥和” 的内容可感性更强。
4. 穿引式引用
这种引用的格式为 “引句+引句+引句”, 这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引用格式。
当写作的思路或者说分论点可以用名句来表达时, 我们不妨引用名句来串起文脉, 穿引全文, 成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 增添文章的光彩度, 也使文章笼罩浓浓的文化情味。 同时, 这样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 读起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从阅卷效果来看, 这种引用容易制造兴奋, 诞生新意, 而在高考阅卷场上, 阅卷老师需要的正是兴奋点、 刺激点, 这样看来, 这种引用格式就是考场上一种理想的选择。 当然, 这种引用需要作者贮存丰富的名句, 并能智慧地找准引句与分论点之间的关联。
以被赞为 “2015 年十佳高考满分作文” 的作文 《深入灵魂的热爱》 为例, 通篇以名句穿引全文, 运用名句作为线索, 所有引句均从不同角度描写莲花的特点, 表现对莲深入灵魂的热爱, 这样的引用诗意地表现了中心。
开头:“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主体: (1)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2) “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 3)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二、 主题整合与引句运用
如果说, 引用格式解决的是引句表达的问题, 引用主题解决的是写作对象的问题, 那么引用技术解决的就是引句表达与写作对象的组合问题。 其实, 作文就是一个用语言文字缔造秩序的过程。 作文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工程, 而是系统的长期工程。 只有经过序列化、 层级化、 主题化的训练, 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 我们更应看到作文是一门语言的技术, 技术过硬, 才能言之有文。 引用作为一种修辞格, 只有引用技术过硬, 才能化为写作的生产力。 而当前作文语言表达的教学弊端在于, 引用修辞纯粹被看做一种可供鉴赏的语言现象, 是一种描述性的理论概括, 或者说陈述性知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写作知识的学习, 并不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更不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和重点。” 当然, 作为现象分析, 引用修辞具有很强的理论解释力, 但作为作文应用, 引用修辞则难以转换成可操作的实践能力。 这也就不难解释,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背诵诗词名句, 但是到了高三, 学生可能还是难以引用一两句名言, 更不要说形成比较稳定的引用意识。
从学生的写作实践来看, 即便学生大脑中装有浩繁的名言佳句, 但是由于积累的名句支离破碎, 学习的内容、获得的体验呈碎片化, 写作还是一头雾水、 无从下笔。 其实, 积累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 而是提取。 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 要真正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建构起引用的序列化结构, 加强专项性训练, 建立可操作的实践体系。
为此, 笔者从同一主题出发, 依据主题将意义相似、相反的名句整合起来, 建构名言佳句体系, 上下延展, 左右逢源, 使主题更为立体, 更为饱满。 并分主题来训练学生引用名句的能力, 目的在于强化学生运用引用的自觉意识, 提升学生的引用加工能力。 我国著名修辞学教授王希杰在 《修辞学通论》 中告诫我们 “修辞格的生命全在于运用”, 于是, 笔者归纳了八大主题: 时代价值、 青春时间、沉默与表达、 传统与现代、 变革与坚守、 读书与写作、 人性与品德、 物质与精神。 每大主题都配有30 句名言佳句, 每句名言附上出处, 并标明名句的分析功能, 使得名句的运用更为圆满和自如。
比如, “人性与品德” 主题有下列名句:
真正的平静不在于远离车马的喧嚣, 而在于内心修篱种菊。 (民国才女林徽因) 【对 “平静” 的措施分析】
眼泪, 是生命的果; 歌声, 是生命的旗。 (当代诗人汪国真) 【对 “喜怒” 的特点分析】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美国女作家奥尔珂德) 【对 “忧患” 的意义分析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当代诗人北岛) 【对 “卑鄙” 和 “高尚” 的对比分析 】
要逆转人性, 必须有两个因素: 无价值的劳动和暴力的威胁, 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当代作家王小波) 【对“人性” 的要素分析 】
最有道德的人, 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 【对 “道德” 的特点分析】
… …
又如, “时代价值” 主题有下列名句:
上世纪的战乱时代, 偌大的中国, 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而今日, 偌大的中国, 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 【对古今 “安静” 的对比分析】
活着就是一种成就。 (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 【对“生命” 的意义分析 】
我是哭着来, 笑着走。 ( 中国著名文学家金克木) 【对 “社会” 的态度分析 】
人生如钟摆, 在痛苦和领奖台之间徘徊。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 【对 “社会” 的状态分析】
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 【对 “时代” 的特点分析】
下个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对 “时代” 的属性分析】
… …
该主题所列项目包括校园生活、 现代文明、 精神品质等各个方面, 涉及的范围广泛, 且具有代表性, 是学生所熟悉的、 都有亲身体验的。 从应试角度来说, 这些主题基本可以覆盖作文的话题, 主题设计具有思辨性, 避免单一化的思想, 这也比较符合高考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因此, 这样的主题安排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 主题化的引句整合比较符合人类的记忆规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 否则很快就会忘记。” 我们所获得的名句, 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 那将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 因为一串不连贯的名句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
在训练层面, 每次小作文规定主题或者中心论点, 要求引用两个以上名句; 每次大作文也规定相应的名句。 这样的写作训练虽然具有至上而下的指令性特征, 但帮助了学生检索相关信息, 使训练更具明确的指向性。 尤其可贵的是, 这样的写作训练建立了 “作文与阅读积累” 之间的桥梁, 拓宽了写作思维宽度, 让学生亲历专项写作的过程, 体验专项写作的过程, 使得训练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学生的引用意识明显增强, 让引句扎根于学生的笔尖, 更可喜的是学生引用名句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引用名句的格式自由灵活, 语言自然文采飞扬, 意蕴深远。 借来梅花一缕魂, “借” 来他人深邃的思想, 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抵达刘勰所说的 “据事以类义, 援古以证今” 的高地。
比如, 笔者要求学生围绕 “坚守道德底线” 观点, 写一篇不少于150 字的小作文, 必须引用两句以上名言, 选择 “时代价值” 主题中的名句。 学生的作文精彩纷呈, 如:
坚守内心最纯真的道德底线, 恪守社会最质朴的规则。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诚然, 喧嚣的时代炙烤着人的心灵, 美丽的玫瑰在远处摇曳, 但是, 我们不能仅仅为了心中的玫瑰而冲破道德底线, 因为那是对社会秩序、 对他人利益的践踏。 叔本华曾告诉我们, “人生如钟摆, 在痛苦和领奖台之间徘徊。” 在徘徊中, 我们不仅需要坚守 “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道德底线, 更需要有胸怀天下、 放眼四方的高远。
上面引句主题貌似不能论证此论点, 两者没有一一对应, 吻合度不高, 通常看来, 作者不会把这样的引句引入这里, 但是作者巧妙地把主题放置在时代背景下来思考, 找到了引句与论点之间的契合点。 于是, 底蕴丰厚的语段就诞生了。 其实, 古代文人吟诗作赋也喜欢贴上他人的佳句, 达到黄侃在 《文心雕龙札记》 中所言的 “引事引言, 凡达吾之思而已”。
一、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一重境界:直接“入”题
直接“入”题,一般采用:“小议×××”、“浅论×××”、“×××之我见”、“×××之感悟”、“我看×××”、“从×××说开去”、“从×××说起”、“对×××的思考”、“对×××的反思”、“×××引发的感想”的拟题形式,如《“弯道超越”之感悟》(2009安徽)、《“小议”浅阅读》(2010新课标)、《包揽后的反思》(2011北京)、《<功夫熊猫>引发的感想》(2011新课标)、《从蔡伟博士说起》(2011重庆)、《从船主的封口费说开去》(2012新课标)。
二、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二重境界:掌握“常”题
(一)并列式
它既可以围绕着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来拟题,如《探险者与蝴蝶》(2013江苏);也可以围绕着材料中所揭示的深刻主旨来拟题,如《做事与做人》(2012课标卷);还可以围绕着材料中所揭示的相反的对象和主旨来立意,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2007安徽)、《镜里与境外》(2011天津);有时还可以是三个义项的叠加,如《那手,那人,那心》(2012湖南)、《所向,所爱,所愿》(2013广东)。
(二)偏正式
一般采用“××的××”的形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光荣的荆棘路》(2012浙江)、《人生的容器》(2013浙江)、《不可惊扰的寂静》(2013江苏)。
(三)动宾式
一种是开宗明义,直接点明论点的简单动宾式结构,如《走出自我》(2011湖南)、《学会舍弃》(2012全国大纲卷);还有一种是动词加上偏正式宾语的结构,如《找到自己的位置》(2006海南)、《点亮万家灯火》(2013广东)。
(四)主谓式
一种是主谓式,如《天使就在我们身边》(2008北京)、《弯道艰险勇超越》(2009安徽)等,一种是主谓宾式,如《我的杯中需要沙》(2008北京)、《举手之劳也是一种美德》(2012)等。
(五)由表及里式
由题目中的现象写起,联想到其中或背后蕴含的深刻的道理,一般采用“从……到……”、“由……到……”、“在……的背后”的结构,如《从举手之劳到知恩图报》(2012新课标)、《由沙子到珍珠》(2013辽宁),《在怕的背后》(2013江西)。
(六)意愿式
一般采用“愿……”、“惟愿……”的结构,如2013广东卷的几个高分作文题:《愿从本心》、《愿赤心长留》、《惟愿此心无怨尤》。
(七)祈请式
祈使句一般用“让……”的结构,如《让未来记住今天》(2012年广东)、《让爱双向流动》(2013广东);请求式一般用“请……”,或“对象+请……”的结构,如《请问你自己》(2006四川)、《思维,请守住幸福》(2004海南)。
(八)对比式
可以直接形成对比,如《国语失落症猛于虎》(2007湖北)、《比学习更重要的事——学会做人》(2013浙江);也可以用题目中的词语形成对比,如2011湖南卷的两个优秀作文题:《低姿态的高贵》、《寒风吹暖我的心》。
(九)两个词汇或短语组合式
不用逗号隔开的如《拣尽空白 终见空白》(2006福建)、《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2013山东);形式整齐的拟题,三字的如《感受爱,感恩爱》(2012天津),四字的如《不断追求,不断进取》(2012江西);五字的如《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2005),六字的如《重塑全面文化,实现全面崛起》(2011新课标),甚至还有八字的如《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知恩图报懂得感恩》(2012新课标);形式错落有致的拟题,如《莫惊扰,让生命安宁》(2013江苏)、《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2013山东)。
三、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第三重境界:打造“靓”题
(一)比喻式
一种是明显的比喻,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2004四川)、《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2007全国卷Ⅱ)、《梦想为帆,踏实为桨》(2011福建);一种是题目中的相关词语有比喻义,如《滋养文化的“活鱼”》(2010上海)、《平凡中的“珍珠”》(2013四川)。
(二)拟人式
运用拟人的如《梦想在现实中起舞》(2006山东)、《与品读相拥》(2010全国卷Ⅱ)、《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2011福建)。
(三)谐音式
谐音的运用也能让文题增色不少,如《国有殇,爱无伤!》(2008全国Ⅰ卷)、《背上“悦读”的行囊》(2010新课标),“殇”与“伤”谐音,“悦读”与“阅读”谐音,让人印象深刻。
(四)活用成语
可以颠倒成语中个别语素的顺序来表达材料的主旨,如《寓教于乐》(2011江西);也可以突出成语中的个别语素来表达材料的主旨,如2013江苏卷:《谨“小”慎“微”》、《一“石”激起千层浪》。
(五)妙用标点式
1.感叹式
通过题目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你好,中国!》(2011全国新课标卷)、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2012课标卷)。
2.疑问反问式
一种是不用问号,具有疑问反问的语气,如《没有付出哪有硕果累累》(2007安徽)、《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2013广东);另一种则使用问号,如《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006河南)、《大同世界,焉能忘本?》(2010全国卷)。
3.间隔号式endprint
运用间隔号“﹒”把相关内容隔开,形成一种整饬之美,如《坚守·绽放生命之花》(2011辽宁)、《朝阳·流水·梦》(2013安徽)。
(六)诗题式
可以是一句,多为七字,如《青山一道同风雨》(2008全国)、《满身花雨又归来》(2010全国卷Ⅰ卷)、《守得云开见月明》(2012浙江);也有两句十字的,如《草木得常理 共生唱和谐》(2010安徽)、《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2012江西);还有两句十四字的,如2007北京卷的文题《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七)引用式
有引用古代诗句的,如《晓看红湿处》(2005全国Ⅰ卷)、《此时无声胜有声》(2007北京);有引用现代诗词中名句的,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006山东)、《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2007甘肃);有引用古今名言的,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12安徽)、《千学万学学做真人》(2011辽宁);有引用社会上的俗语流行语的,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010新课标)、《细节决定成败》(2012全国新课标);有引用歌词的,如《该出手时就出手》(2011北京)。
(八)化用式
有化用诗词名句的,如《一蓑烟草任江平》(2008福建)、《腹有雅量气自华》(2013山东);有化用古代名句的,如《大隐隐于“乐”》(2012辽宁);有化用名著的,如《高考,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2007重庆);有化用电影名称的,如《致我们已逝去的童真》(2013浙江)。
(九)虚实结合式
可以化实为虚,如《在自己的天地里收获秋天》(2006福建)、《栽种你的最爱》(2006福建);更多的是化虚为实,如《别让雨下进灵魂里》(2006河北)、《拥紧自己的灵魂》(2007安徽)、《慢尝书香》(2010新课标)、《守住心灵的绿茵》(2011课标卷)、《最是那初放的安详》(2013浙江)。
(十)妙用其它学科词语式
用数学词语的如《美,人生的不对称》(2007全国卷Ⅱ);用化学词语的如《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2009上海);用计算机术语的如《爱,更需要“复制—粘贴”》(2007全国卷Ⅱ);用地理术语的如《心中的乡情不会随时间风化》(2007山东);用游戏术语的如《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2005山东);用佛教术语的如《芥子纳须弥》(2011湖南)。
以上由浅入深列举了优秀高考作文拟题的三重境界,相信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只要对之认真揣摩,自会获益匪浅。王国维云,词以有境界为最上,高考作文拟题亦然,学生应在学会“入”题、掌握“常题”的基础上,力求打造“靓”题,以求在文题上先声夺人。
坐在我前面的同学也没有出去,另一侧的同学要出去,由于我们在第四组,靠墙,他得挤开我的桌子才好出来。我正写着字,他一挤,我的一个字就歪了,他急着上厕所,手一挥,后来想大概是无意识地把我的橡皮擦碰到了地上。
我顿时火冒三丈,撂下笔,“唆”地站起,一把揪住他的后衣领,他正要往前跑,被我这么一抓,一个踉跄,扭头就一句:“你(此处闽南脏话),干什么”。我指着地上的橡皮块叫道:“给我捡起来”。“凭什么?你老大啊?”“是你把我弄下去的,怎么这么缺德?”“缺你个头,你才缺德呢!”向来火暴的他也生气了:“想干嘛,打架吗?”我满肚子的火,憋足一股劲,双手把他推了过去,我们扭打在一起,围观同学越来越多,都忘了去报告老师。
由于用力过猛,我俩都摔倒在地,他的后脑撞上了第三组的木桌子,不幸的是,那张桌子的一角破损,他的头皮刚好刮到了露在外面的钉子头,一时间鲜血直流。同学们大喊:“流血了!流血了!”教室一下子乱成一团,争相去报告老师。我心理一惊,急忙松开,他哭丧着脸爬了起来,往后脑勺一摸,满手鲜血,“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我也慌了神。
这件事过去一学期了,但那场景历历在目。后来,老师请来了我们的家长,调查了原因,处理了纠纷。因为一块橡皮擦,我的同学流了很多的血,长长的伤口缝了11针,前后花去多元医药费,我经常后悔不已。
老师说得对,祸从口出,一件小事,千万不要出口伤害他人的人格,更不应该动手。况且,当时,只要我心胸宽阔一点,自己捡起来不就没事了吗?
如果我现在就快要死了,我会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欣赏着风景,这是一种解放。
与人相比,动物没有这么好的时光。在《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篇故事,上帝给驴、狗、猴各30年寿命,它们却认为30年太长,而上帝给人30年寿命时,人认为太短了。为什么?驴要工作,想休息的时候,主人会打它;狗要看家防小偷,年老时却还要被主人抛弃;猴子会被人们戏耍,咬一口苹果常常是酸的。而人,他们会在母爱的关心中长大,他们之后会有所学,之后成家,晚年后有儿女照顾,毫无遗憾地死去。
略看这故事没什么,但细读,你会发现人和动物的一生差别有多大。这,是种不公平。
再看蚂蚁,这是一种极小的昆虫,数量也十分多。也许你在某处看前脚下有只蚂蚁,你会毫不犹豫地踩下去,但你要知道,它也是一个生命。
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蜜蜂,你我都知道,是一种勤劳的小动物,每天辛勤地在花丛中工作采蜜。可那聪明的人类会来偷蜜,先不聊家养的蜜蜂,与家养蜂相比,野生的蜜蜂都是一个悲惨的受害者。人们会穿防风衣,蜜蜂对它们没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人类将它们辛勤的劳动成果偷走。不,是夺走。而当那些小生命想抵抗时,人类会毫不留情地将它杀死。
如果我是上帝,我会再给它们一次生命,可是那又如何?我挽救不了它们的生命。哦,真不公平,我叹息这些小生命的离去。
我会想象,想象那公平的世界,那里不会存在这种情况,是的,决不会……
每天个公园里的各种花都开了,还招引了许多蜜蜂。有许多品种,五彩缤纷,特别是菊花最多。看,看那菊花最多,红的热烈。蓝得深沉,黄的灿烂......花的颜色多得让人简直目不暇接。菊花的姿势也各式各样的,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羞羞答答,有的花枝招展。那可真是让人留连忘返啊!
田野里,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子果实累累,一个个十分饱满,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着。一阵阵秋风吹来,田野里就像金色的海洋,收割机就像金色的海洋中航行的小船。
在田野边,果园里新鲜的柿子,像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的挂在枝头。苹果园里的苹果已经掉落,像铅球一般掉落在地上。梨已经熟透了,黄澄澄的让人有种看着就想吃的欲望。
果园里,一片繁华,农民伯伯都满怀笑容的采摘着五颜六色果子,一忙就是好几天。忙过后,自家的院子里,有着和房顶般高的果子,与家人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马路边,树上的叶子也有的变黄,有的变红纷纷落下。地上还是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像一个金色地铺。人走在路上发出咯吱咯吱清脆的响声,很是好听。
【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 选取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有人说, 没有什么是不朽的, 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 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 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 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题意解读】
表面看来, 这是围绕“青春”、“朽”与“不朽”的两段话语材料, 究其本质是关于生命“朽与不朽”的终结拷问, 是一道高度聚焦而又颇富哲学意味的智慧命题。
“有人说”的内容由两个分句组成, 其基本价值判断相当明晰, 可作如此解读:在物质层面, 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而精神层面的青春等是可以不朽的。
“也有人说”的内容由三个分句组成。
第一分句, “青年人不 相信有朝 一日会老去”, 这是承“有人说”而来的概括和判断, 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持“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观点的只是“青年人”;二是“青年人”之所以这样认为, 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年轻的自己“有朝一日会老去”;三是青年人所说的“青春不朽”是指“容颜”“身体”等。
第二分句, “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 这是建立在前一句概括和判断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和推导, 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 只是一种“感觉”, 而不是“知觉”和“觉解”;只是一种“天真”, 而不是“科学”和“理性”。
第三分句, 悄悄转换了对象, 变为“我们”, 我们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这种看法是自欺欺人的。
现列简表示意如下:
第一句, 强调了“精神”, 故曰“青春不朽”;
第二句, 强调了“身体”, 故曰“青春亦朽”。
析之, 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 朽与不朽?!”
考生可以自己“选取角度”, 所以只要抓住“朽”或“不朽”, 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 进行记叙或议论, 均属切题。
【优秀作文展评】
【记叙文】
朽叶的栀子花
江苏一考生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 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相属的板车, 彼伏的吆喝, 一路的葱蒜, 噼噼啪啪的煎油声, 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 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女人是卖锅贴的。煎到外酥里嫩, 香气四溢, 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 浇一层香醋, 撒一圈葱花, 待到轻咬一口, 却是意料之 外的香甜 之感, 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
在旁人眼里, 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 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含着少女的甜蜜和妇人的成熟的代称。女人爱美, 每次见她, 总是抹了脂粉搽了口红, 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女人爱笑, 笑起来眼角会轻轻颤颤, 不招不摇, 温婉而妥帖。煎锅贴时, 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 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 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
我迷惑于女人身上青春娇美端方的气息, 沉迷于女人手下青涩而有些 甜蜜的锅 贴。恰巧, 女人是我同学的祖母, 一经询问, 方知锅贴里藏着栀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而女人原是那个十里洋场的大户之女, 几经辗转方暂栖于这个闭塞的小城, 操持着祖业依然优雅地活着。
一时间, 我心中充溢着难以言说的震惊和恍然。震惊于加花酱的匠心, 恍然于女人身上的不朽之气。一个会在锅贴里加花酱的女子, 岂会敌不过时光的蹉跎?当岁月爬 上她的鬓角, 风霜侵蚀她的容颜, 她依然爱着美, 爱着生活, 像年轻时一样雅致而细腻, 如此, 岂会老去?
时常去女人的小摊, 站在一边我不语, 女人亦不言。我呆呆地看她熟练地翻煎, 温婉地浅笑, 不卑地招呼, 沉溺于女人那一汪如碧水般的不朽之气里。夕阳西下, 女人美得如一幅古仕女图。
我时常迷惑于青春与不朽。以为青春必是光洁明艳, 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 巅, 仰不可攀。然而, 看到女人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 我方有些体悟。有时候, 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过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 没有人会永葆青春, 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 时光永远会厚爱你几分;而如此, 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
想起女人, 就想起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栀子。或许叶子有些许腐朽, 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地柔软。
【评析】这是一篇跳动着诗心、洋溢着画意的记叙文。“诗心”在于一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 却“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正是因为有了这颗青春的“诗心”, 才洋溢出盎然的“画意”:那巷、那人、那锅贴。“那巷”“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那人”打扮一丝不苟, 举止优雅大方;“那锅贴”馅里加着花酱, 搁在蓝印花碟中。这个“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的女人向我们昭示的是生活深层底蕴:韶光易逝, 但只要柔软、细腻的“诗心”常在, 则“青春”永远不朽, 人生处处溢“画意”。有“诗心”, 方有“神”之韵;有“画意”, 方有“形”之雅;形神兼备, 方有“人”之静水流深。
【散文】
青春逝去, 青春不朽
江苏一考生
我想, 草籽枕头的青春, 姨婆的青春和村庄的青春, 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譬如当姨婆掉落第一颗牙齿, 村里倒下了第一幢年久失修的老屋;当无人问津的草籽枕头因姨婆的日夜摩挲而终于破裂, 村里的人也像枕头里的 稗草籽一 样哗哗流 去, 散落四方……
如果我们就把这叫作老去, 那什么能被称为青春?
在姨婆一口健壮整齐的牙齿能干净利落地咬断草茎时, 我想她是青春的;在她能每天早上四点半利落地爬起, 与村庄里的女人们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地去收草籽时, 我想她是青春的;在我每年都换上的新草籽枕头散发出草木与大地干净而辛辣的气息时, 我想它是青春的;在村庄还鸡鸣狗吠, 热闹非凡时, 我想它是青春的……
记忆中最清晰的 是姨婆早 上出门时 的背影。彼时她年轻如斯, 活力如斯, 蹑手蹑脚地打开那扇老旧的木门。可我每次都会在木门的吱呀声中醒来, 然后看到她梳着一个大辫子的挺直的背影和门缝中微露的一条狭长的晨曦。从孟夏到深冬, 那天晨曦从微红变作深紫, 从二十岁到四十岁, 姨婆的背影从挺直变得微躬……
站在姨婆的墓前, 我撒下一把清香的草籽。肝癌夺走了她还不算太老的生命。可我知道, 当村子里的人都千方百计地奔向城市, 奔向羽绒枕头, 姨婆就已不可能回到她的青春了。
回望身后, 曾经长满稗草的湿润小径上尘土飞扬。宽阔的水泥路上, 新建的小洋楼里, 新的村里人们, 抑或是半个城里人们, 开着汽车, 枕着羽绒枕头, 过着他们不一样的青春。
心中莫名其妙产生一种释然。
没有人永远不会老去, 可永远有人正在年轻。我曾经那么固执地想抓住的, 不过是我心中姨婆的青春, 村庄的青春。他们的青春逝去了, 但仍可在我心中不朽;而另一群人, 亦在延续属于他们的, 村庄新的青春。
再一次枕上姨婆留下的草籽枕头, 耳边适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 仿佛那些草木仍在枕头中拔节生长。经冬历春, 枕中却封存一段岁月, 永老去。老旧的棉布轻抚我的脸, 一如姨婆温暖的手。外面传来汽车的鸣笛声, 新型收割机的轰鸣声, 意外地不觉刺耳。
青春逝去, 青春不朽。
【评析】本文咏叹的是从“农耕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型过程中的一种思辨。这一转型需要“传承”, 需要用草籽枕头“封存一段岁月”, 因为没有“传承”, 就没有“历史”;更需要“发展”, 需要“另一群人”“开着汽车, 枕着羽绒枕头”, “延续属于他们的, 村庄新的青春”, 因为没有“发展”, 就没有“未来”。其实,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 “老去”的只是有形的物质外壳, “不朽”的却是无形的精神内核。人们只要永远跳荡着一颗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青春之心, 就能“过去未来共斟酌”, 生命之树常青, 青春永驻。正是了然了这一点, 作者才“心中莫名其妙产生一种释然”, “外面传来汽车的鸣笛声, 新型收割机的轰鸣声, 意外地不觉刺耳”。
【议论文】
青春永不褪色
江苏一考生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 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 春永不褪色, 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 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 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 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 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 即使年老, 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 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 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 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 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 终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消逝, 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 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 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 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 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 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 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 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 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 一手美食, 一手诗书, 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 唯有保持乐观, 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 他人的是非之语, 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 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 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 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 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 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 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 如同流星, 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 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 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 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 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 以激情为戈, 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 耀眼, 永恒!
【评析】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于朴素平实中尽展论证功力。一是立论睿智。作者的睿智在于“切一刀”, 将“青春”切分为“阶段” (客观) 和“状态” (主观) 两个方面, 从而将一个原本缠缠绕绕的事理思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 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在匆忙答卷的考场之上, 动刀还能如此机敏, 难能可贵。二是剖析深入。作者摆开阵地战, 用“要保持青春状态, 必须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要学会‘忘记’”“要多一份沉稳”等三个分论点将剖析向纵深稳步推进, 尤其是“学会忘记”这一论层, 相当中肯, 颇富东方智慧, 真是“亏他想得出来”。三是论述精到。以议论带动叙述, 与观点、见解 紧扣、紧贴者, 留之;游离、无关者, 裁之。故而论述能洗练精到, 不蔓不枝。
(浙江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创 意 导 引
鲁金会(浙江临海大田中学):这是道“广阔有边”的话题作文,先说“广阔”,话题包罗万象,海阔天空任凭学生各显神通;再说“有边”,话题本身是“关系型”的题目,包含辩证关系,要求考生“以小见大”,避免“空话”“大话”,又有效地预防了“宿构”“套写”。要想写好这道题目,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
由自然规律切入:“梅花报春,桐叶知秋”,借一花一叶人们掌握了四季的轮回;“早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借云霞人们掌握天气的阴晴等。
由人的情感切入:“儿寒乎,欲食乎”,一句平凡话语是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杯清酒交得深深的友谊;“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抔黄土是丈夫对亡妻无尽的思念……
由社会人际关系切入:一次交谈填平了父母和子女的代沟;一个浅浅的微笑让陌生的邻居亲切起来;一声轻轻的道歉使心存不快的同事涣然冰释;一次一个老师拍了拍同学肩膀,那个同学顿感信心倍增,一次一个同学握了握另一个同学的手,那个同学觉得班集体无比温暖;连战访问大陆,一次访问传达华夏子孙渴望统一的共同的心声……社会关系错综复杂,透过个别现象我们能读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乃至民族关系、国际关系。
从文化层面切入:庄周拒绝了楚使,成为“在风声鹤唳的夜晚独守心灵月亮的树”;屈原徘徊汨罗江畔,高声吟唱“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陶潜归隐山林是因为“性本爱丘山”,李白寄情山水却是因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借诗文的一鳞半爪,我们触摸中国古代文人的真性情,剖析民族脊梁的精神世界!
从艺术层面切入:齐白石画虾,寥寥几笔,“虾”便跃然纸上;贝多芬的音乐,每个音符均传达深邃的思想;东方的园林,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修竹一丛乃是枯木竹石图;西方的教堂,屋顶的“十字架”,传达的是宗教的神秘世界……艺术是需要顿悟的,也许只在一瞬间,你便会发现整个浩瀚的宇宙。
从人生层面切入:一声啼哭开始了人生,一次跌倒意味着成长,一位良师,一个诤友,一本好书,一次旅行,一个梦想甚至一念之差……采撷生命的点点滴滴,领悟生命过程的真谛!
从哲学层面切入:“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那是禅宗的“圆融互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那是佛教的“小大互容”;道家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是“多少互换”;苏轼感叹“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却有“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与我兼无尽也”的释然;里尔克说,从时间之轮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刹那,置身于自由的空间,我们便把握了存在,或许那叫“时空互变”……
哲学是对世界整体的把握,用哲学观照世界万物,你会更有收获。
唐惠忠(江苏太仓高级中学):看到这道题目,考生可以由平时作文常见的“窥一斑而见全豹”“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等主题引申开来,赋予话题足够的联想意义,从而反映自己对现实生活或社会热点的独特感悟。比如,写“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风范与修养,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中领略;写见微知著,不经意的细节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写伟大乃处处注意点滴的积累,一个专注细节的个体,一个专注细节的民族,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可以从细微处探究;写宇宙的奥秘,需要从细部入手加以探索……这就需要感性的认识,也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突出的语文能力。
佳 作 展 示 台
眼泪中的中国情节
浙江考生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见你心中的全部海洋。
——题记
我说中国的文化一半是浸在海水中的,咸涩的焦灼,凄苦的迷离,构建了华夏的高阁。
回望历史,我们无法不正视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面对他们,我们又无法躲避他们脸上长流的泪。那泪,是一种包含,包含了人生诸多的坎坷,包含了时代留下的痕迹,包含了中华文明蹒跚的脚步。
你看,杜甫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渴望国强的期待;李白总在哭,哭声中是他一醉千年的姿态;李煜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想到故国朱颜改的悲哀;陆游总在哭,哭声中是他北国久失的无奈。泪,飘洒。你听,苏轼在泪中低吟,“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柳永在泪水里默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泪,表达了千种风情。
我听到阮籍呼号,因“天下无智者,使竖子成名”而穷途痛哭,那是魏纷乱的愤恨之泪;我听到李清照低吟“梧桐落,又还秋风又还寂寞”,并且双泪长流,那是南宋败落的无奈之泪。泪,记录了一个时代。
中国,也许正因为这些泪流满面的感伤文人,才有它更为鲜活的生命力。而这些泪,又几经流传,流在后人的眼中。我们无法忘却这些感伤的文人,他们对人世的种种必然丢失不能待之以坦然,对人世必有的缺憾总耿耿于怀,他们无法安宁于生活的定数,然而却既不能战胜世界又不能战胜自己。这样的现实于是只能由泪来承担。
是的,一个又一个,一代接一代,悄然而来,溘然而逝,终于留下了风雨飘摇中的身影,留下了永不干涸的泪,而对无数的后人来说,则是留下了一个长久的永远的标志,一个属于东方的文化情结,一个不息地祈祷着昌盛的记忆。泪,于是化为血液,流动在文化的全身;泪,于是成为烙印,镌刻着中华的文明;泪,于是折射着一种永恒的文化流转。
我总是这样想,在这个年代,我们不怕笑容的消亡,而是害怕在泪眼中无法了悟人生,了悟中国的文化。泪,不只是一种实在的液体,我们应清楚,泪是一种精神的包含,在那里,我们可以看见一切一切。
原来,小小的一滴泪,却滋润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原来,小小的泪滴中,我们看见过去与未来。
点 评
这是一篇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特色的议论性散文。作者把内心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浓缩在一个极具震撼力的意象——“眼泪”之中,由“眼泪”揭示出中国历代文人的“千种风情”,中华文明的“文化流转”。意蕴丰富,思考深刻,显示出对中国文化独到的思辨力。
(荐评教师唐惠忠)
母亲的铁盒
浙江考生
这是在重病房外的过道区,吵闹声充斥着整个走廊,三个亲兄妹在房外争着遗产,而房内则躺着正在急救的母亲。
母亲没有房产,没有存款,但却留着一个铁盒,里面必定存放着无价之宝,三兄妹争的也就是这一铁盒。
大哥身手敏捷,第一个抢到了铁盒,打开看时,里面并没有金银珠宝,有的只是写有三兄妹名字的信封。
大哥打开写有自己名字的信封,里面只有一张发黄的旧照片。那不就是大哥当年戴上红领巾的照片吗?大哥穿着朴素合体的衣服,他笑得是那么灿烂。
二哥也忙打开自己的信封,里面只有一个药方。
记得小时候,二哥身子弱,经常感冒发烧,母亲常常摸着夜路,背着二哥去医院,每次又拿着药方和背着早已睡熟的二哥回来。
母亲拖着劳累的身体,走街串巷地收购旧东西,捡破烂,为的只是能有多一点儿钱给二哥看病。母亲原本乌黑的头发,如今早已花白;母亲原本秀丽的面容,如今早已布满皱纹。但每次母亲看到吃完药熟睡的二哥,她总是那么开心,嘴角露出难得一见的一丝笑容。
最后一封是小妹的。信封里面是一张汇款单。
三妹很早就下海经商了,早年也赚了很多钱,但年轻就要为无知付出代价。三妹喜欢上一个男人,而那男人最后却骗光了三妹的钱,还留下一大堆债务。三妹因还不出钱而被抓进了警察局。
但就在审判前一天,三妹被释放了,她欠下的十几万元的债都还清了。原来母亲将几十年的积蓄和卖房钱一起抵了债,如今母亲只能住在一个木板搭起来的小屋子里面。
三个人已经泣不成声了。他们冲开了病房门,跪倒在病床前,他们哭喊着:“妈妈,我错了!你快醒醒,你打我吧,你骂我吧!”
母亲已闭上了眼睛,眼角留下的只有那一滴微笑着的泪珠。
一张照片,一张药方还是一张汇款单,这时已不单单是母亲留下的遗物了,更是一位平凡母亲对子女们的爱。
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然而他们总是那么默默地关心着我们。
千言万语道不尽对父母的感谢,只能说一句:“爸,妈,谢谢你们!”
点 评
这是一篇精彩的“小小说”,考生截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写一位母亲临终时三个子女悔恨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母爱赞歌。其“精彩”之处:1.倒叙巧设“悬念”,紧紧吸引住读者。开篇写母亲临终,三兄妹争夺遗产——一个铁盒。铁盒里面装着什么,兄妹会怎样处理,将会发生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在读者脑海中盘旋,让你忍不住地要读下去。2.构思精妙,映衬灵巧。故事简洁,只写“一枝一叶”,而其背后蕴藏的内容极其丰富,简直就是“一世界”。本文“衬托”手法运用最为出色,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反衬”现在子女对母亲的淡漠;而最后子女灵魂的复活,“映衬”了母爱的力量,折射了人间的温暖。
(荐评教师傅望华)
感悟,从点滴中开始
浙江考生
我看不见海,可我能从一滴水中感觉到它的存在。
再过几个月,我就满19岁,在这19年的阴晴中,人生似乎很遥远,怎么也看不清又似乎触手可及。
连绵而无尽的存在,我们品不尽看不清,但人生的树干上伸出的枝丫却绽放着感悟的花。
我们是生命的过客,辽远的天空留不下飞过的痕迹,带走的不过是些微的记忆。当我们停留在生命的指针重合的那一瞬,这些微的记忆将带我们回到降生的瞬间。
夕阳的迷雾搂抱着眷恋,当我们背负着那捆叫做记忆的柴火,消失在那扇叫做时间的门后,指尖触到的才是世界细微而具体的存在。
鱼感觉不到水的存在,因为它活在水里。
我们感到世界的存在、时间的流动,因为飘花落叶、流水浮云告诉我们一枝一叶附木而生,世界永恒。
流星划破天际,与岁月的长河承接递进。
看不尽的尘烟,游不尽的河。掬一捧清水,品味历史的痕迹;拾一粒卵石,抚触时间的脉络。
一叶卷知天下秋,寒鸦一渡冰雪舞。
没有遍天火枫,翩然一叶谓我知秋;不见漫天冰封,鸦声一嘶冰结成云。
感悟从不由连绵上浮起,却总从一脉一络中渗出,世界隐于细微。
湖畔河边倒映出红花绿叶飘零积雪,迁就着畔边丝丝色泽渐渐地前行,直至荡出星星点点涟漪,吞没视线。
不见大江东去,岸崖的石壁镌刻着历史的痕迹、世界的轨迹。
我们依旧会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上,沿途拾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
世界的存在会清晰而具体,我们会走进时间的大门,让夕阳给出记忆的钥匙。
那捆记忆的柴火那么静静地躺在地上,等我们去抽取沿途拾来的枝枝叶叶,在夕阳的指尖静静回忆。
淡然世界的存在具体直接,到触手可及——
柴火躺着,抽取尽一世界的缩影,点点滴滴。
存在就这么细微丝毫地凝聚直至成为世界。
感悟,只寄托点滴。
点 评
考生围绕“话题”,用具体“意象”——树干、枝丫、夕阳、柴火、尘烟、卵石、落叶、寒鸦……来写“感”;再由“感”中“悟”出深刻的道理。由于“感”具体形象,“悟”就有了基础,再加上拟人、比喻、引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与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的娴熟运用,使得文章别具灵气,引发人的遐思迩想,激发人的深入思考,给人以“一枝一叶一世界”的启迪!
【关于高考的优秀演讲稿】推荐阅读:
高考关于信任800字作文优秀10-28
关于高考的志愿诀窍07-02
关于临近高考的发言稿07-01
关于李白的高考作文人物素材07-05
关于写人生的高考范文800字10-18
关于召开高考英语词汇复习研讨会的通知07-05
关于高考祝福(60句)05-30
高考作文关于科技范文07-01
关于最新高考作文素材09-07
关于绿水青山图的高考作文精选1000字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