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情简介(共2篇)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377万亩,耕地33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全县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6万。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享有“书乡”美誉。自唐至清,全县共出进士552人,留下历代文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朱熹、詹天佑等历史文化名人名扬中外;历史遗迹、明清古建遍布乡野;徽剧、傩舞、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歙砚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坑、汪口、延村、虹关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清华彩虹桥、婺源宗祠、理坑村民居三处13个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婺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5%,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93个,有草、木本物种5000余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共80余种。境内有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据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监测,婺源县城负氧离子浓度为6.63万个/cm、江湾9万个/cm、卧龙谷景区达13.34万个/cm,为世界罕见。良好的自然条件蕴育了众多地方特产,其中红、1 333
绿、黑、白“四色”特产(荷包红鱼、婺源绿茶、龙尾歙砚、江湾雪梨)享誉古今。
婺源,区位凸显,交通便捷。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周边分布有黄山、三清山、庐山、武夷山、千岛湖、鄱阳湖、景德镇等名山、名水、名镇。一小时车程内有黄山、景德镇和衢州三个机场,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已正式建成通车,京福客运专线铁路已开工建设,九景(婺)衢铁路即将开工,婺源正成为江西对接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前沿。
婺源,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是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国首届平安建设先进县。沿袭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邻里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家乐小额信用贷款等政策惠泽千家万户,全县呈现出富庶平安和谐的社会景象。
婺源,倍受各级领导关爱。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视察,中央部委领导经常来婺源考察调研,省、市领导对婺源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支持。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县上下呈现出创先争优、进位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婺源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基地”的战略,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发
展之路,努力把婺源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和著名绿茶之乡。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7.7亿元,财政总收入4.32亿元。以文化与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门票收入1.33亿元,综合收入23亿元。
桑植位于湖南西北边陲,地处湘鄂边界、武陵山脉北系中段,东与石门、慈利县交界,南与永定区、永顺县接壤,西与龙山县毗邻,北和湖北省宣恩、鹤峰县相连,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澧水由境内发源,隶属世界旅游胜地张家界市。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场)553个村(社区)46万余人,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占92.8%。2013年生产总值60.56亿元,财政总收入4.4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689、4226元。
桑植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芙蓉桥乡出土的无牙恐龙化石,距今已有2亿年历史;县城朱家台出土过战国时期的古币、陶器等。东汉时置充县,为桑植建县之始;宋仁宗年间,推行土司制度,设桑植宣抚司,因司治桑植坪(今芭茅溪乡境内)而得名;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置桑植县。桑植民族文化灿烂多姿,有极具艺术价值的民歌、花灯舞、仗鼓舞、傩戏等,尤以桑植民歌为最,已搜集整理的就有1万多首,被誉为流金溢彩的金色旋律,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3月桑植被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
桑植勋劳卓著,革命色彩浓郁。这里是贺龙元帅故乡,是湘鄂西、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二方面军长
征出发地。大革命时期,不足10万人的桑植,先后有5万多人参加革命,2万多人血染疆场,载入革命烈士名录的就有5000多人;全县有3000多人跟随贺龙参加南昌起义,4000多人随红二方面军长征,解放后回乡的不到20人。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里诞生了贺龙元帅,廖汉生、朱绍田、贺鹏飞、贺捷生等将军,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桑植物产丰饶,资源禀赋独特。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美,古人盛赞澧水上游“绿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因而得名;屈原歌咏“沅有芷兮澧有兰”;柳宗元诗曰“南州之美莫如澧”。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48.4万千瓦,是全省五大小水电开发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1.79%,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12万个单位,有“天然氧吧”之誉;南滩草场达20万亩,被誉为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40种,探明27种,其中煤炭储量1.4亿吨、石煤8亿吨、铁矿3.5亿吨、天然气4863亿m3、页岩气1800亿m3;八大公山原始森林面积达30万亩,是中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是全国三大“国药库”之一;境内有亚洲第一洞“九天洞”、贺龙故居及纪念馆、“世界恐龙之父”芙蓉龙等著名旅游品牌,极具开发价值,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
桑植后发赶超,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赶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