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 篇1

2010年12月27日

注:请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一同进行复习

第一章 旅游学导论

1.名词解释:旅游的艾斯特定义P33;国内旅游P39;国际旅游P38;旅游收入;旅游支出

2.旅游活动的特征?P36

3.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P37

4.按照旅游目的可以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哪两类?P41-44

5.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可将旅游活动分为哪几类?P40-41

6.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之间的差别?(见笔记)

7.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有哪些?(见笔记)

8.分析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第二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9.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区分迁徙、旅行和旅游)

10.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P16

11.试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P17-18

12.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为近代旅游业的先驱?P20-23

13.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P26-28

14.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有哪些?P48-58

第三章 旅游者

15.名词解释: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P73;闲暇时间P76;旅游动机P80

16.罗马会议对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是如何界定和分类的?这一界定有哪些特点?P61

17.我国对海外来华入境旅游者以及对国内游客是如何界定和分类的?有哪些具体规定?P66

18.一个人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应具备哪些主客观条件?认识这些条件有何实际意义?

1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80

20.简述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P83-85

21.影响人们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起作用?P85-88

22.简析基于出有目的的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P89-93

第四章 旅游资源(不考)

第五章 旅游业

23.名词解释:旅游业;旅游产品;旅行社(见笔记);旅游景点

24.旅游业的构成?P133

25.旅游业的基本特点包括哪些方面?P137-139

26.国外的旅行社分为哪几种类别?P141-142

27.世界住宿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28.影响旅游交通工具选择的因素有哪些?P171

29.旅游景点应具备哪些特点?

30.旅游产品的特点包括哪些方面?P184

第六章 旅游组织

31.名词解释:国家旅游组织P202;旅游行政组织P205;旅游行业组织P207;国际旅游组

织P213

32.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P198

33.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有哪些?P199-201

34.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P204

35.国际旅游组织分为哪些类别?P214

36.介绍世界旅游组织和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216-221

第七章 旅游市场

37.名词解释:旅游市场P227;旅游市场细分P228

38.简述划分旅游市场的常用标准。P229

39.为什么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 P228

40.简述全球国际客流的基本规律。P241

41.我国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42.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哪些问题?P261

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

43.名词解释:旅游出口;旅游乘数;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承载力

44.试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45.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的特殊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279

46.旅游的发展何以会促进目的地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

47.试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48.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49.可持续旅游的目标涉及哪些方面?P306

旅游文化学复习提纲 篇2

第一节常见的盐

盐的定义、几种常见的盐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 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就是分别加热, 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的, 就是碳酸氢钠, 否则是碳酸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消毒用盐

游泳池一般用硫酸铜消毒。

医疗上一般用高锰酸钾消毒。

过去习惯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 现在用二氧化氯消毒。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主要产物是碳酸钠, 此外还有副产品是氯化铵。

钠离子可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 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可以促生盐酸、帮助消化, 增进食欲。

氯化钠等溶于水后, 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以达到溶雪的目的。氯化钠作为融雪剂, 对植物有害, 会腐蚀桥梁等, 所以现在逐渐被绿色融雪剂代替。

第二节粗盐提纯

粗盐的初步提纯只是去除不溶性杂质, 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回收。

实验仪器

蒸发时要经常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水接近全部蒸发时熄灭酒精灯, 停止加热, 利用余热使剩余水分蒸发。

第三节盐的化学性质

盐 (可溶) +金属1→金属2+新盐 (金属1比金属2活泼, 金属不是钾、钙、钠)

盐+酸→新盐+新酸

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物都需可溶, 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物都需可溶, 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部分难溶于水的盐只具有性质2。

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 也不溶于酸 (不溶于酸就是不与酸反应) 。

第四节酸、碱、盐的溶解性 (室温)

酸:大多数都可溶。

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 其余均为难溶。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氯化银不溶于水外, 其余多数均易溶于水。

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于水, 硫酸银、硫酸钙微溶于水外, 其余多数易溶于水。

碳酸盐只有碳酸铵、碳酸钾、碳酸钠易溶于水。

第五节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

农家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含量少, 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化学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单一, 肥效快。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大, 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作用

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化肥, 并且尿素是有机物。

铵根离子的检验 (氮肥的鉴别)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钾肥、磷肥作用

复合肥: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复合肥有: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

后三者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对待化肥的态度: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 合理施用化肥。

初中需要掌握的唯一一种农药就是波尔多液, 农药也需要合理施用。

第六节计算题

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第一节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蛋白质功能、存在、构成

人体蛋白质代谢: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 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 生成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 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 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 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 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几种蛋白质 (维持生长发育, 组织更新)

血红蛋白:由血红素 (含亚铁离子) 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 (血红蛋白+O2→氧合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强2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 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亡。

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有毒物质。

酶:酶是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蛋白质的变性 (不可逆) :破坏蛋白质的结构, 使其变质。

引起蛋白质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重金属盐 (银离子、铜离子、汞离子、钡离子) 、有机物 (甲醛、酒精) 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 (福尔马林) 制作动物标本, 使标本长期保存。

蛋白质的检验:点燃, 如果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就说明有蛋白质。

3.糖类作用、组成。

常见的糖

富含淀粉的食物容易发生霉变 (产生黄曲霉素) 。只有温度达到280℃以上才能破坏黄曲霉素, 所以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4.油脂分类、功能、作用。

5.维生素存在、作用。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 需从食物中摄取。

6.糖类、蛋白质、油脂的热值:脂肪>蛋白质>糖类

7.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组成人体的元素共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

在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元素, 称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等。

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 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铜、锌、氟、碘、硒等。

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钙摄入量过多的表现:结石、骨骼变粗

缺钙的表现: (青少年) 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 主要以羟基磷酸钙的形式存在。

钠和钾

Na+:存在于细胞外液, 人体内含钠80~120g。

K+:存在于细胞内液, 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 H。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 (20多种)

铝、钡、钛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汞、铅、镉等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即使是必需元素, 也要合理摄入。

第三节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化合物: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

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 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

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在有机物中, 碳原子可以和氮、氢、氧等原子直接结合, 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互相连接起来, 形成碳链或碳环。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物可分为小分子 (如甲烷) 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如蛋白质、淀粉等)

*含碳、氢 (含碳、氢、氧) 的有机物在充分燃烧时, 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在不充分燃烧时, 产物是一氧化碳和水。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点燃后产生烧纸的气味。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网状结构———热固性———如:酚醛塑料 (电木) 、脲醛塑料 (电玉)

具有热塑性的塑料可以进行热修补。

*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点燃后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

*聚氯烯塑料袋有毒, 不能装食品。

*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 易断的为羊毛线, 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 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 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危害:

(1) 破坏土壤, 污染地下水;

(2) 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3) 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 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解决途径:

(1) 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九下化学复习提纲 篇3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化学方程式: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3)碱性氧化物 +酸--------盐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 +碱--------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5)酸 + 碱--------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7)碱 + 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8)盐 + 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高二《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篇4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文化

⑴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⑵文化的特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⑶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⑴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⑵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今,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在国内,人们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效果;在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文化对人的影响

⑴来源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⑵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⑶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⑷作用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

⑴含义 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⑵产生的原因 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⑶表现 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此外还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

⑷作用 ①从文化本身来看,保持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可使世界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繁荣和发展 ②从人类社会来看,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⑸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文化传播

⑴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⑵手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继承

⑴传统文化含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⑵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

⑶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⑷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⑸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①对国家、民族来说,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对个人来说,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4.文化发展

⑴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的目的是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即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⑵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创造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⑶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5.文化创新

⑴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⑵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④文化创新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⑶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重要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⑷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⑸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①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⑹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⑴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⑵基本特征:博大精深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⑶特点:包容性 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③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

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④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⑷中华文化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2.中华民族精神

⑴地位和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⑵基本内涵 ①内容: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②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⑶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如何理解: ①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主心骨”作用,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⑴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为: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⑵消极影响 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①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迎合低级趣味;

③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2.大众文化就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⑴落后文化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②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③措施: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⑵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③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⑶存在的原因: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⑴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精神力量,在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⑵作用

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⑶怎样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①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积极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反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③提高辨别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④弘扬主旋律,提倡文化的多样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⑤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5.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⑴含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②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基本要求: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⑶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 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意义①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②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⑸如何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①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②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保持民族性,发展创新,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活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要积极开展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意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⑹发展先进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尊重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②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意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③面对多种文化并存的事实,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⑴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⑵主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⑶怎样建设 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文化建设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②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③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④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贡献。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⑴地位(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⑵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⑶要求①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②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知识拓展

1.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文化意义: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文化影响人、塑造人,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⑤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经济意义:①有利于刺激人们的文化消费,从而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协调发展。②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③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④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⑤有利于提升企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⑥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领域,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2.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国家: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落后文化,通过不断的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⑤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个人: 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③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3.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①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②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④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公民如何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1)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抵制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能力。(2)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其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趋向和行为准则。(3)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以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九年级化学上单元复习提纲 篇5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

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五、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铝箔 碳 铁丝 磷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提纲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 似 性 小,轻,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 异

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 互 关

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单质

纯净物

3、物质的分类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复习提纲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电 子(一)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固态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 液态

气态

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CO2的意义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上一篇:经贸系学习部活动计划下一篇:商事制度改革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