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与参考答案

2025-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言文阅读练习与参考答案(精选9篇)

文言文阅读练习与参考答案 篇1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_______

(2)或凭或立,不一状 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B、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C、由,诲女知之乎!

D、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3、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那时的人把山市称为鬼市?请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简单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高(2)靠着

2、C

3、不多久,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醒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论语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篇2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注】①终食:吃顿饭的工夫。②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1)下列各项中,对《论语》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这一章中,论述了孔子追求仁德的自我修养及其重要性,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

B、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对贫贱也是不喜欢的,可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与地位,慢慢摆脱贫贱,而不能走歪门邪道。

C、仁是人的主宰,是人们的主导思想,离开了仁,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也达不到仁的最高境界。

D、人们必须正确把握仁,以仁作为操守。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3分)

答:

【答案】

(1)D(“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错。孔子是说,君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泰然处之;在失意时,也不颓丧、怨叹。顺利时要依靠仁而成功,失意时要依靠仁而安定,而不为环境所左右。)

文言文阅读练习与参考答案 篇3

太尉马日磾对王允说:蔡邕(伯喈)是旷世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典章了解很多,应当让他完成史书,这将是一代大典。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杀了他,岂不让我们失人心吗!王允说:从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使得他所作的诽谤汉朝的《史记》流传后世。如今国运衰弱,边境的战火不断,不能让奸佞之臣在年幼的君主身边撰写史书,这既无益于皇帝的圣德,还会使我们这些人受到(蔡邕)的诽谤和讥讽。马日磾退出后,对别人说:王允不会有后代了!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如何能够长久?于是,蔡邕就死在狱中。

文言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篇4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披狐裘坐于堂,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受教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以与饥寒者与____________

(2)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

2.翻译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能谤讥于市朝

B、饱而知人之饥 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以与饥寒者 皆以美于徐公

D、时时而间进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4.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宋何罪之有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时人莫之许也

D、能谤讥于市朝

5.(甲)文,邹忌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齐王____________;(乙)文,晏子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景公____________。(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的___________手法,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方式,同样达到了目的。

6.读完文章后,你在人际交往方面从邹忌和晏子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给(2)偏爱

2.(1)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自己)觉得温暖也(却)能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很安逸也(却)能知道别人的辛劳。

3.B

4.D

5.纳谏;行善(救济穷人)关心百姓疾苦;类比;对比。

《杨震传》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篇5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论曰: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延、光之间,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有删节)

[鳣] (zhān):俗称小黄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光武高其节 高:高贵

B.不亦厚乎 厚:丰厚

C.诸儒称之 称:称赞

D.诚以负荷之寄 诚:确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谓无知 徐公何能及君也

B.暮夜无知者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代刘恺为太尉 窃为大王不取也

D.则将焉用彼相矣 割鸡焉用牛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震出身于名门,其八世祖被封为“赤泉侯”,父亲杨宝在哀、平二帝时,隐居民间,教书为业。

B.杨震赴郡途中路过昌邑,举荐故人荆州秀才王密任昌邑令,王密暮夜投金以谢,但却被扬震拒绝,

C.杨震任职太常寺之前,太常博士选拔举荐人才大多不根据实际才能,而杨震到任举荐了一批名士。

D.杨震拒绝任用李常侍之兄及皇后兄所荐亲信,但此二人随即被司空刘授征召,很快又被破格提拔。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就,卒于家。(4分)

(2)宝乃自往候震日:“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6分)

参考答案:

4.A【解析】高:形容词,意动,认为……高尚。

5.C【解析】为,动词,担任/动词,认为;A项,何,副词,怎么;B项,者,助词,……的.人;D项,焉,表疑问,哪里、怎么。

6.B【解析】“举荐故人荆州秀才王密任昌邑县令”有误,应是:王密已任昌邑县令,是杨震曾经举荐的。

7.(1)建武年间,官府特地召请,(因为)年纪老身体有病没有赴任,最终死在家里。

(2)耿宝就亲自前往拜见杨震说:‘李常侍是国家所倚重的人,想让您任用他的哥哥,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

【评分标准】(1)”公车“代指官府;’特征”指‘特地征召“;”就“指”赴任“;”于“指”在“,(每个1分,共4分。)

八年级散文阅读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篇6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选花(或悟花)变花(或学花)

答题示例:“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1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1分)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一种难言的美丽。(1分)

答题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以花喻人、花像眼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1分)

答题示例: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作者巧妙地由上段卖 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2分)

答题示例: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寓意了高远的人生志向;(1分)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1分)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1分)(言之有理即可)

《生命的选择》

答案:(1)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3)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受到了太阳的青睐.(4)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忘》

季羡林答案:21.①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②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22.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23.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听众比作化石,将老友的讲话比作中国历史,生动幽默地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

24.“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既体现了思维的变化及波澜的设置,又实现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

25.“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减轻。“忘”剩下的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

26.①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②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

答案:17.玉叶婶是一个勤劳、善良、疼爱子孙的人。从玉叶婶在儿子女儿家里老累能看出她勤劳。从玉叶婶把委屈憋在心里和不对女儿说明来意能看出他善良;从玉叶婶抱过孙子亲,并在心里说“咱是娘”能看出他对子孙的疼爱。

18.这段插叙了玉叶审在女儿远嫁后因忙于家务很少去女儿家的事,体现了玉叶婶的勤劳;照应上文写她想“有个地方去休息几天”,别为下文写,她去女儿家做铺垫。

19.⑴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窗外田野与山峦的景色,烘托出玉叶婶,内心轻松愉快。(或急切心情)⑵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玉叶婶得知女儿请他来的原因时欲言又止的情态,表现出他吃惊失望想说而又不愿意说的矛盾心理。

20.示例⑴我同意第一个说法,因为叶婶有“一儿一女一枝花”儿孙绕膝,一家人其乐融融,安康幸福。示例⑵我同意第二个说法。因为玉叶婶无论在儿子还是女儿家都忙碌劳累,都得不到想要的休息,可见当女儿的也要多关爱父母。

默扶

答案:15.(2分)盛夏(夏季)

平静

16.(3分)“不舍得翻过” 是因为我对上南京大学充满向往,放弃报考南京大学我还是有些不甘心、不情愿;“匆匆翻过”是因为我不想让哥哥发现我在关注南京大学,进而追问原因,知道真相。(不想让哥哥觉察到我有心事)

17.(3分)为了以后有人照顾哥哥,父母决定生我(再有一个孩子);父亲住院期间,父母不让我去照顾父亲,让我全力照顾哥哥;父母让我放弃上重本,和哥哥报考同一所二本大学。18.(3分)答案示例:父母总觉得亏欠我和哥哥,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⑴忙于生计没有更多是精力照顾我和哥哥;⑵没有给哥哥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哥哥生下来就面对很多困难;⑶不仅没有给我应得的关照,反而让我为哥哥和家庭付出了很多。

19.(3分)示例1:这种方式可贵在不会让受助者因觉得有所亏欠而感到有压力,也有利于保护受助者的自尊心,从而更好的达到帮助的目的。

示例2:这种方式可贵在体现了施助者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示例3:一方面可贵在这种方式效果好,更易于被受助者接受;另一个方面可贵在采取这种方式的人精神品质高尚,他们能处处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

逃匿的倭瓜

答案:18.①倭瓜隐藏于浓密肥大的叶子中,不易被发现;②倭瓜到处结果,满地都是;③倭瓜悄悄生长,四处蔓延。(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9.过渡句(1分),将文章由上文对瓜纽纽的描写,转到下文对春天三四月份倭瓜秧子的描写,使文章自然贯通,融为一体(1分)。

20.①运用拟人(1分),活用“胆小”“现出原形”“慌不择路”“满地乱跑”等词语,赋予了人的情态,描写出了倭瓜丰收时满地果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1分)②示例一:运用比喻,将“倭瓜叶”比作“绿色的大手”,从色彩、形态方面表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示例二:运用叠词“浩浩荡荡”“郁郁葱葱”(夸张),充分彰显了倭瓜叶铺天盖地、繁盛的生长气势,极具张力。(2分。答出一点即可,手法1分,分析1分)

21.写作思路:以时间为线索,用倒叙的手法将倭瓜的一生完整再现出来,依次展开,思路清晰。(2分)表现手法:①从眼前的事物写起,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使文章内涵丰富,韵味十足;②将倭瓜人格化,赋予其人的特点,使倭瓜形象更加生动、可爱,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香椿的味道

答案: 16.扒香椿

吃香椿

说明:本题2分。

17.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说明:本题4分。

18.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说明:题3分。

19.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

说明:本题4分。20.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说明:本题3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21.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

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说明:本题4分。

拉面

答案:

(四)(15分)21.(2分)①文章的线索;②提示文章主要内容;③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①必答,1分②③任答,1分)

22.(3分)(2)为吃一碗拉面而不辞辛劳;(3)在家乡吃拉面时想起去世的好友;(4)在日本陪儿时好友吃拉面的经历。(每空1分,意近即可)

23.(2分)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我”身处异乡,强忍悲痛,“没哭”体现“我”的坚强;回到家乡,“我”坐在朋友工作过的楼下面店里,面对拉面,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痛哭”体现“我”对朋友深深的怀念。(一个要点1分,意近即可)

24.“我”与分别十年的好友机见,与她一同吃拉面,无比开心,因此觉得眼前的拉面是“全世界最好吃的 ”。(意近即可)

25.“我”是一个重友情(关爱朋友)、爱家乡(爱生活)、执著(认真)、坚强而又有点多愁善感(怀旧)的人。(任答两点,3分,意近即可)

26.(3分)借《拉面之神》中“胖爷爷”的话,表达“我”对朋友的怀念,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淡淡的愁思。(任答两点,3分,意近即可)

细水长流

【“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2分)每对1项给1分。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2分)每对1项给1分。】【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2分)答对画线内容即可给2分。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2分)只答对画线内容,或只答对未画线内容,均可给2分。】

【(1)“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1分),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1分),突出母亲“视地如命”(1分)。(本小题最多给2分)

(2)“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1分),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1分)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1分)。(本小题最多给2分)】【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丁香花

答案:17.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的初始丁香花——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二识丁香花——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三识丁香花18.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19.⑴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⑵排比 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21.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紫藤萝瀑布》写紫藤萝花自衰到盛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而本篇文章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不争抢,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愿意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默沉浸自己的品质。21.⑴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⑵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⑶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⑷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快手刘

答案:15.(1)缓慢迟钝(2)神奇无比(3)寥寥无几(4)帮他解困(每空1分共4分)16.(1)“挤”字写出了观众之多(1分),侧面烘托了快手刘的表演精彩,引人入胜(1分)。(2)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孩子们判断正确性(1分),侧面表达了快手刘表演的失误、不灵(1分)。17.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1分)。②内容上:交代了“我”很久没看“快手刘”表演的原因,或对他过去表演的怀念(1分),为下文写快手刘的苍老、表演失误作一定的铺垫(意近即可,1分)。18.(1)写“快手刘”表演的不灵,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1分),(2)突出了“快手刘”晚年生活的悲凉(1分),(3)也表达了我对像“快手刘”一样的俗世奇人老无所依的深切同情(1分),(4)以及对民间文化技艺传承问题的一种担忧。(2分)。

想偷一本书

答案:7.(4分,两个要点,各2分:女同事不爱书,“我”心疼自己的书;“我”想给书找个懂它的人/爱书的人。)示例:因为是“我”写的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女同事向“我”祝贺并要书,“我”把书送给她,但她却不爱书。“我”心疼自己的书,所以就把书偷回来了。

8.(6)(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偷书时的紧张与慌乱。(2)(3分)“酸酸甜甜”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理:“酸酸”是因为没有为自己的书找到懂它的人,让它受了“委屈”;而且为了它,“我”还当了一回“小偷”。(2分)“甜甜”是因为“我”的书又回来了,又恢复了原样,不用再受“委屈”了。(1分)9.(3分)描写(答“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亦可)。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我”修复书的过程,表达了“我”对书的珍爱。

10.(2分)“我”想到这个忙碌的时代,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我”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恐怕找不到。[来源:Zxxk.Com] 11.(5分)现象:传统纸质图书在社会上受到冷落,很多人沉溺于手机。(2分)

《老师的泪》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篇7

①八年级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②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

③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④“齐玉。”杨老师叫我。

⑤我发怔。

⑥“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⑦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⑧“你——你请出去。”

⑨我懊丧地走出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⑩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了。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着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杨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该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1.文章开头说“我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③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__________的外表和______的心灵。

3.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

请你简要回答: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当时怎样的心理?

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讲述了两代教师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__________________的赞歌。

6.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老师像妈妈

2.美丽 纯洁

3.A处表现杨老师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

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的怀念、感激(崇敬)之情。

4.(1)老师的泪 (2)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5.爱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篇8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 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

王曰:“善。”乃下令……

大悦,即诏……

参考答案

14.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 分,扣完为止)

15. D (2 分)

16. ⑴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⑵周、隋两朝的晚期 (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分,(1)2分,⑵3分]

17. 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分,各2分)

张居正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篇9

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一事小不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御史刘台按辽东,误奏捷。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居正怒甚。帝为下台诏狱,命杖百,远戍。由是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居正乞归葬父,帝使尚宝少卿郑钦、锦衣指挥史继书护归,期三月,葬毕即上道。居正请广内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自强素忤居正,不自意得之,颇德居正,而时行与张四维皆自昵于居正,居正乃安意去。

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冯保客徐爵擢用至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居正三子皆登上第。世以此益恶之。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于是四维始为政,言官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橓偕锦衣指挥、给事中籍居正家。诚等将至,荆州守令先期录人口,锢其门,子女多遁避空室中。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寻自缢死。

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请贷其死,锢之南京 贷:推卸

B、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 恣:放纵

C、居正请广内阁员 内:通“纳”,收进,接纳

D、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 比:及,等到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朝下而夕奉行 毕礼而归之

B、居正乃安意去 今君乃亡赵走燕

C、世以此益恶之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及卒,帝为辍朝 为天下笑者,何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居正少年时已显现过人的才华,徐阶等人极器重他。张居正为人城府极深,即使严嵩在任首辅时忌惮徐阶,他也能得到严嵩的`赏识。

B、作为—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为政雷厉风行,极其严苛。他整顿吏治,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C、张居正晚年独揽大权,随个人喜好提拔、罢免官员,连冯保的门客徐爵都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

D、张居正死后,在张居正父丧其间与他结怨的张四维,弹劾张居正。因此万历皇帝下诏抄了张家并夺去张居正的谥号。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5分)

(2)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3分)

1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3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

答案:

12、A。 贷:饶恕,宽恕

13、A。 A、而:表顺接 B、乃:于是;竟C、以:因为;凭借D。为:因为;表被动

14、D。 “时行与张四维皆自昵于居正”,且是言官弹劾。

15、(1)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应当逮捕,大臣们议论都觉得这事不好办。张居正提升任用他的儿子,派使臣飞马去捆缚他,沐朝弼不敢反抗。(“数”“难”“擢”各一分,句意2分)

(2)可是由于他掌握的权柄太威猛,差不多要威胁到皇上,结果使灾祸在他死后降临(宾语前置句1分,致“使到达,招致”1分,句意1分)

16、断句: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2023年党建工作年终考核下一篇:电力系统案例题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