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书院制度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独特的书院制度(精选5篇)

独特的书院制度 篇1

独特的书院制度

独特的书院制度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惟一一所采用书院制的高等学府。全日制本科生分别隶属于新亚、联合、崇基及逸夫书院。在他看来,大学人数众多,要照顾每个学生并不容易,学生能通过不同书院提供的通识教育、学生宿舍、文娱康乐设施、辅导服务等获得更周到的照顾。具体来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书院的身份和一个学院的身份。如果说学院负责学科方面的事务,而书院则负责其他的活动。一般情况,学生们在描述自己的身份的时候,书院放在前面,学院放在后面。

每个书院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比如说崇基学院,比较看重基督教,新亚书院则比较看重文史哲,看重中国文化。

一个书院就是一个大的宿舍区。郑振耀副校长说,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竞赛、娱乐、生活。书院有自己的通识教育学分,学生们经常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这些学分。各个书院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社会,比如面试工作坊、写作培训班、社交礼仪讲座;有的邀请各界名人来学校演讲,让学生们更了解外面的世界。在校庆或者院庆的日子,一般都有庆祝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策划筹备,学校、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院的凝聚力和学生们的自豪感在此时最能得到体现。

书院还设有学长制度。对内地学生而言,内地或香港学长担任辅导学长,协助新生尽快适应香港的生活及学习模式。“书院把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科背景的学生们融合在一起,借此开拓他们的眼界。香港中大在亚洲独有的书院教育,对同学的发展作用非常大。”郑振耀副校长说。

介绍香港中文大学独特的书院制度

来源:

2010-08-23

编辑:OKei

香港中文大学是全港唯一设书院制度的大学,现有成员书院为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和逸夫书院。在2006年成立了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2007年又多添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省书院。所有全日制本科生均被派往一所书院。

书院是和谐融洽的群体,各有宿舍、饭堂及其它设施。书院着重全人发展,提供各种非形式的教育,创造亲切和睦的环境,让师生或朋辈间可融洽交流沟通,且有利为同学提供关顾及辅导服务。书院鼓励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属员进行研究工作,并积极推动各种文化活动。书院亦见证了不少令人难忘的人情故事。

书院提供各种机会,同学可从中选择,为学生生活添上色彩。书院除举办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外,还有各类研讨会,以及语文、信息科技、领袖训练、文化及健体训练班和社会服务计划。书院学生会亦组织多种课外活动。

崇基学院

崇基学院于1951年10月由香港基督教会创立,应社会需要为本地基督教徒提供高等教育,宗旨在依据基督精神,培育学生自由开放的胸怀与心智;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传统中西文化了解,另一方面训练他们的分析及解决能力,处理现代社会种种挑战。香港大学中文网全面的高等教育咨询平台

1956年,崇基学院迁入新界马料水现址;1959年起,学院获香港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府补助经费,直至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崇基学院为成员书院之一。院内现设有神学院培育基督教神职教牧人员,及校牧室以推动校园团契生活、主日崇拜,及提供信仰人生咨询服务。

崇基学院一向致力培养学生之领导及组织能力,十分注重学生群育活动。举办组织包括学生会、系会、级社、属会、兴趣小组、走读生舍堂及各宿舍宿生会。崇基学院经常举办各类型之社会与学术文化活动,包括「崇茶馆」师生聚谈、晚上于宿舍举行的「宿舍夜话」聚会,及参观特色丰富的地方和机构等。每年10月校庆期间并举办「系际比赛」、「嘉年华」、「环校跑」和「千人宴」,是全年最精彩的学院活动。香港大学中文网全面的高等教育咨询平台

崇基学院师生定期举办校园活动。除研讨会和师生聚谈,以讨论教育及其它课题外,并定期举行午餐聚会及周年教育研讨会。1982年起成立的「黄林秀莲访问学人计划」不时邀请海外著名学者莅校作短期访问,以广师生视野;1996年又成立了「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以促进教职员及学生从事跨科际学术研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院同时设有多个奖学金、助学金及奖项、优质活动奖励计划、暑期研究计划津贴、学生交流计划津贴等;又成立多项专为新生而设之奖学金,当中不少由崇基校友资助,旨于鼓励同学积极求学及参与群育活动。另外,学院全年均会举办各类交流、短期探访及外展训练计划;并设立「综合基本教育资料中心」,搜集有关大学教育之资料,及提供各种视听器材。

经过50多年教育耕耘,崇基学院的校友达18,000名,遍布世界各地,在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之主要城市成立了校友会,加强校友间及与母校的联系。香港崇基校友会更与学院合作推行「学长计划」,增办「海外网上学长计划」,以帮助学生加强社会经验、扩阔视野及建立社会网络。崇基学院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群育精神、稳固的校友网络,提供丰富的个人成长机会,竭力尽心为同学设办全面的优质高等教育。

新亚书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新亚书院创立于1949年,由已故钱穆博士及一群来自内地之学者兴办,旨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学术相辅相成,使学生除对本国传统文化具更深了解,同时拥有应付现代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为推广文化交流及开拓同学国际视野,新亚书院设多项短期、一学期或一学年交流计划。自1993起,书院举办「新亚书院/耶鲁大学交流活动」,增进两校同学对港美社会、文化及科技发展的了解。同学也可参加其它一学期或一学年交换生计划,往美国(国际学生交换计划)、日本(亚细亚大学、创价大学及京都产业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等地研修,汲取海外学习经验。

书院致力提高同学中英语文能力,举办多项语文活动,其中普通话工作坊、英语文化工作坊、普通话桌、普通话生活营、英语暑期营,及国内或英国暑期语文班,此等活动均广受同学欢迎。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暑期学生活动同样缤纷多姿,帮助同学于漫长假期中接受其它非形式教育。「学生领袖培训计划」发掘同学潜能,提高个人自信心及自立能力。「暑期日语研修课程」选派同学往日本京都产业大学研修日语,完成课程后并于日本见学旅行。其它活动如「新亚书院/耶鲁大学暑期社区服务交流计划」、「海外实习计划」则以实习培训方式,让同学认识其它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经济概况。此外,书院积极鼓励同学于暑期参加海外学习计划或从事研究活动,同学通过「学生外访资助计划」和「暑期研究资助计划」攫取资助,历年来受惠者众。

同学毕业后成为新亚校友,仍是书院重要成员。「学长计划」予同学机会分享前辈的宝贵经验,在一众热心校友的支持下取得丰盛成果。自2003年起,书院每年均举办毕业30周年校友重聚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校友的连系。

书院的多个奖学金总额逾港币4百万元,嘉许学业成绩、社会服务、课外活动表现优异,在学期间有跃进表现,或具经济需要的同学。

联合书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联合书院于一1956年由广侨、光夏、华侨、文化等书院及平正会计专科学校5所专上学院合并组成。1957 年,联合书院依据香港政府法案成立校董会,全力发展院务。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联合书院为其创校成员书院之一。

联合书院秉承「明德新民」院训,通过全人教育及群体生活,提升学生的品德情操,为香港社会以至全人类服务。因此书院素来特别着重研究香港问题,目的是希望透过理论的传授和实习,为香港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历年来,联合书院毕业生在香港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均贡献良多。

联合书院每年均举办「到访杰出学人讲座」、「周年研讨会」及「书院聚会」等活动,以增加教员和同学接触不同种类知识的机会。自****年起,联合书院每年举办「萌芽学者学术交流计划」,使同学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同学进行研讨及交流。联合书院并与美国威廉士大学、日本创价大学、芬兰奥伦大学、澳洲南澳洲大学及韩国成均馆大学成立交换计划,每年互相交换学生,促进文化交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除了以上的学术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书院亦筹办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致力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岑才生学长计划、领袖训练计划、书院辩论队、有机耕种小组、国际演讲会、全人发展奖励计划、及权智创新与创业计划奖等,便是几个十分成功的例子。

联合书院设有多项奖学金及学业优异奖计划,奖励学业、体育与课外活动成绩优异的同学前往海外学习,又设奖学金资助毕业生到外国深造。为扩阔同学的国际视野,书院亦为假期往海外参加学术交流及专题进修计划的同学提供财政资助,受惠学生每年超过350人。书院另于2007年4月成立校内住宿助学金,旨在提供校内住宿资助予有经济困难的联合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书院活动,并争取学习时间提升学业成绩。

香港大学中文网全面的高等教育咨询平台

逸夫书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得国际知名慈善家邵逸夫爵士慷慨捐款,逸夫书院成立于1986年7月成立,并蒙邵爵士惠允出任书院创办人。

本书院位于中大校园西北部,饱览吐露港自然景致。院训「修德讲学」出自《论语?述而》,勉励同学德智并重。

书院强调非形式教育,视之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之部分。学生可参加书院或由部门和学术交流处举办的交换计划到海外进修,为期一学年或一学期。此外,书院为本地及外地生提供住宿,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亦举办师友计划,邀请校友担任学长与同学配对,透过经验分享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邵逸夫爵士杰出访问学人计划」和「到访学人计划」,则让学生接触世界知名学者,增广见闻。曾到访学者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杜林奖得主姚期智教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教授、及「光纤之父」高锟教授。书院并举办多次邵逸夫奖讲座,由邵逸夫奖得奖人主讲。

逸夫书院同时透过与学生团体紧密联系,在学术及文化方面丰富同学的书院生活。每年的大型学生活动包括迎新营、「逸夫里」游艺晚会、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书院院庆活动、及歌唱比赛。书院多个学生组织亦参与举办各式课外活动,迎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当中包括多个运动学会、系会、扶轮青年团、书院剧社、辩论队、乐队学会。

语文进修计划主要针对中英两文的听、写,及普通话、英语和广州话的应用。授课期间会举办工作坊及活动,暑期则提供海外语文学习班。

书院设有多项设施,以照顾师生需要,包括行政楼文澜堂、林健忠计算机中心、李和声香港历史资源中心及多媒体中心。国楙楼及第二学生宿舍两幢宿舍合共提供1195个宿位。院内的大讲堂不单作教学学堂及举办学生活动之用,二楼的越乔艺廊更常用作展览场地。逸夫书院共有2个餐厅,包括一个可容纳250人的学生饭堂,和一个设有100个座位的教职员餐厅。室内及室外运动设施则有壁球场、乒乓球室、篮球练习场、健身室、舞蹈室及室外篮球∕排球场。第二学生宿舍侧邻建有草苓香中草药园及烧烤场。书院的校友径竖立有刻上历届毕业生姓名的牌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新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将成立另外5所书院-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及和声书院,进一步发挥书院制的独特优势。新书院的理念是建立一个关系密切,互相交流学习的师生群体,为学生缔造亲切融和的书院生活和学习环境,提供关顾辅导和全人教育,并且通过书院正式及非形式教育和海外交流计划,扩阔学生的眼界和国际视野。

晨兴书院 香港大学中文网

书院将邻近大学体育中心,坐落山坡上,俯瞰吐露港。书院将于2010年招生,并采用全宿和一起用膳的模式。晨兴书院更以培育学生为香港、全国以至全世界社会服务为书院的使命。

院训: 博学、进德、济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晨兴书院的理念是为同学提供高雅谈吐、活泼辩论的场所,培养他们的创意和独立思考,让同学对文化有既广且深的认识。书院期望毕业生都是智慧机敏,并且能贡献社会,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

善衡书院

书院将位处大学道以北,邻近大学体育中心。书院将于2010年招生,并采用全宿和一起用膳的模式。善衡书院的使命则着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立下基础以贡献社会、丰盛人生。香港大学中文网

院训: 文行忠信

善衡书院提供一个安定,但富启发性的多元化环境,促进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让同学在亲切、关怀、具归属感及充满期望中成长。香港大学中文网全面的高等教育咨询平台

敬文书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敬文书院注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并秉承已故朱敬文博士的嘉言美行,发挥自助助人精神,立下基础以回馈社会,为国储材及丰盛学生的人生。采用全宿和一起用膳的模式。计划于2010年前正式运作。

伍宜孙书院

伍宜孙书院注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与社会责任的承担,建立稳固基础以贡献社会及达至丰盛人生。伍宜孙书院预计于2012年前正式运作。

和声书院

和声书院除主注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外,更深切盼望能协助学生扩阔对本港、国家及世界的了解和联系,以利他们日后能成功建立个人事业,并鼓励他们积极回馈母校及社会,以达至丰盛人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精心收集

独特的书院制度 篇2

书院是我国文化殿堂的奇葩, 在我国的历史中经历了五六个朝代, 在辗转的历史中书院这种教育机构一直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也成为文人墨客研究的焦点。学者对书院制度的研究呈上升趋势, 书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在CNKI中, 选取题名为书院制度进行模糊检索, 共计检索到52篇文章, 对其进行精确检索可以检索到33篇文章;在万文数据库中, 通过论文标题为书院制度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19篇, 其中一篇学位论文。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李伟波有3篇探讨颜元的文章, 有2篇是评价《中国书院制度研究》这本书的。本文主要对其中的64篇文献, 包括2篇学位论文、3本书籍:《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中国古代书院》、《中国书院研究》等, 通过扎根研究的方法, 进行文献综述研究。

二、二级编码与三级编码

1.书院类型及性质

民办官助、地方官学、学校式的书院、发端于唐、民间私学书院、官方书院、文化中心、学术中心、文化机构、书院类型 (以理学为主、以博习经史词章、以考课为主) 、自修大学、书院的民间性、正规化的建制、非正规化的建制、家族书院、乡村书院、皇族书院、少数民族书院、侨民书院、华侨书院、教会书院、县级书院、州级书院、府级书院、道级书院、省级书院、私人教学组织、民间组织、民办教育、科举考试的附庸、私立、官立、私立公助、民间学校、高等学府、官学教育、官学附庸、考课式书院、甬上证人书院、御书院、书艺局、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终身教育理念、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半官学半私学。

2.书院的日常管理

书院的组织机构极为简单、管理人员很少、学生参加管理、书院的组织管理、书院的职事类别、业务部门、教规、行政、财务、藏书、山长负责制、生徒参与的书院事务管理、生徒管理、为学与为人并重的学规管理、职事管理、专兼职结合、较规范的经营管理和教学模式、学规和讲义模仿禅林、择师严格, 名师授业、奖励机制完善、课程设置别具一格、聘请外籍教师、招收留学生、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完整的办学体系、奖优罚劣、山长 (洞长) 制、德行考核、学业考核 (入学考核、平时考核) 、官课、师课、日课、月课、季课、春课、秋课、加课、小课、朔课、望课、散课 (诗赋课、孝廉方正课、经古课、诗课、字课) 、正课、德行与学业结合的生徒考课、以书取仕、名额限制、考勤制度、应试制度、双重命题、考课、科举考试、考试类别、科举考试、清代乡试、会试考题涵盖儒家经典、文学、史学、哲学等、分类编目、藏书登记、借阅制度 (时限、册限、手续、携出、赔偿、抄录) 、借阅办法、藏书管理规章制度、行政 (工作条例、职责范围、开馆时间、工作人员守则、工作考评奖惩、卫生管理、治安保卫) 、业务 (为图书采访著录规则、分类和目录组织规则、图书外借和阅览规则、书库管理制度等) 、藏书 (书院藏书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观藏书) 、古代书院藏书的来源 (皇帝御赐、官府置备、书院自置、社会捐赠) 、藏书特点 (内容时代化、形式多样化) 、管理体制 (监院负责制、斋长负责制、董事负责制、山长负责制) 、四部分类法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

3.书院教育教学

“门户开放”、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尊师爱生、“有教无类”、讲学自由、教育的基本思想、为学的步骤、修身、处事、接物的根本原则、处罚的规定、教学与学术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结合、书院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反理学、实学立场、内圣外王、豪杰理念、价值理念的转换、经世致用、实学教育、豪杰人格、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事物之学、原始儒家、尊孔崇儒、提倡在学术论争中兼容思想、穷经、读史、经世、发扬经史致世的学风、独立思考、自由发挥、实学思想、初步民主意识、重习性而不尚空谈、教者失其所以为教、学者失其所以为学、“产婆术”、“自我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自主学习、传播学术思想和宣扬政治文化、重文政策、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尤重道德修养、师生平等、培养科举人才、自由讨论、师生共同研习、相互辩难、求同存异、自由开放的教学制度、教学常式、分斋教学、日记教学。

4.书院的经费

书院经费、基建经费的来源、日常经费的来源、经费的开支 (养士费、教学费、管理费、祭祀费、其他费用) 、经费的管理、私人捐赠、官府拨赐、通过立法保障民间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学田之设非自北宋始、书院的支出、山长的工资、“束脩”或“修脯”、学生的奖学金、学生的膏火、灯油钱及伙食费、捐赠 (田地、房产、银钱) 、官方支助、官方经费、民间经费、书院经费的地域性、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来源受到地域限制、跨地区捐助、学田制、接受捐赠、官方资助。

5.官方对书院的约束

政府的奖励和支持、书院官学化、明末四毁书院、制度化和官方化、政府藏书的所在、庆元党禁、元代政府对书院也采取奖励和支持、清朝 (抑制书院、爱护和关心书院) 、“汉化”文教方针、官方加强对书院经费的管理和控制、专拨学田、各级官府为书院委派山长、选任主讲、“声教”不通、明初近百年书院备受冷落、朝廷提倡建书院、科举考试的文教政策、明末第四次禁毁书院、清代的文教政策、有限度的允许书院讲学、表彰某些书院、雍正十一年起、禁止私人创办书院、南宋末年书院官学化、元代具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对书院的审批更加严格、控制山长的任命和生徒的去向、明清时期彻底的官学化、官学的衰落、政策的倾斜、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文化专制政策、文化封锁政策、清廷的文化高压政策、对书院的毁禁、教育之权操之于政府、书院与科举、互动关系、正宗统治思想、依附性、以“道”抗“势”、以“道”附“势”、书院制度的双重性格、书院制度的依附性、政府的大力支持。

6.书院的发展及其他

书院制度的起源、书院的兴盛、中国现代大学民族化发展、南宋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丽泽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书院的蓬勃发展、书院制度的确立、书院建设的两个高峰、书院运动、清末书院的繁荣及衰落、书院制度的终结、区域结构、非均衡发展态势、戊戌变法、新教育、废除八股取士、改试时务策论、壬寅学制、葵卯学制、近代花园花圃取代传统园林庭院、兴建操场、儿童娱乐场、祭祀民国之前的有限萎缩、书院的形成 (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到五代末期才基本形成) 、北宋书院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完备的书院制度、南宋是书院发展极盛时期、明代书院发展由衰而兴的历程、元代开始的“南学北移”、明代的文教政策、中央官学规模扩大、“颜李学派”、引入西学、课程改革、书院学堂并存、新学教育改革、三级学制、建设各级学堂、正名思想、湖南书院改制、继承性、过渡性、清代书院的衰落、书院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徘徊、素质教育的萌芽、三教论争、唐宋之际佛、儒、道三家即走上了融合的道路、融合的结果便是理学、书院兴于官学衰落之时、传统书院的兴复与辉煌、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演进、链接到新式教育体系。

三、结论

1.我国古代的书院种类颇多, 且管理有序

书院主要有家族书院、乡村书院、皇族书院、少数民族书院、侨民书院、华侨书院、教会书院、县级书院、州级书院、府级书院、道级书院、省级书院、御书院, 归纳起来主要有官办和私人办学以及官办民助等形式。办学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级别的书院职务结构不同, 不同时代的书院职务结构也不同。比如宋元时期, 书院仅设司计、直学等专理财务, 其他事务由山长管理。书院的职务设置很多, 主要有山长、书讲、堂长、经长等。书院的藏书不断得到丰富, 对于书籍的管理也日趋详细, 设置司帐管理藏书事务, 设有条销号等。书院的日常管理有些已经颇为详细, 并且具有等级性。如很多书院对于着装、作息、待客等有明确的规定。对于院内的瓜果以及书籍的请读都有涉及。对于考试以及奖惩等也有明确的阐述;并且对于着装有具体的等级划分和详细的要求。对于人员的饮食也有等次区别。书院的考试制度主要有外部考试和内部考试两种。考试制度一般有详细的考试注意事项和范围, 也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2.书院学术氛围活跃, 其讲会制度对现代仍具有借鉴意义

我国的书院起萌于唐代, 形成于宋代, 当时的信息交流工具和交通工具, 对书院间学术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但很多著名的学者到处去讲学, 讲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表现出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 学者们对学术交流的渴望与其所进行的努力。如今, 交通工具相当发达, 各地教育机构间的交流比以前更频繁, 但是可能还不够。很多著名的学者, 不愿意去相对偏远的地方进行讲学。大学间的交流基本上已经形成一种定式。高水平的学者一般不会去三流大学进行讲学, 大学间的交流有一种障碍存在。现代大学应该促进学术氛围的活跃, 尽可能多的进行多渠道、多流向的讲学。

3.书院重视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者对于教学有独到的见解, 比如朱熹就认为应该让学生独自思考, 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并且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不必迎合教师。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可以和教师论辩。古代书院的教学和考试也开始注重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独到之处。对于一些简单文字的论辩和分析等, 虽然看似简单, 也还是需要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思考能力对于一名学者而言固然非常重要, 但是学习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孔子有言,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终身学习和书院时代很多人为了科举考试而学习一生的情形有些许相似之处, 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随时都有人能帮你解惑, 这就需要自己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现代的教育, 由于学生多, 时间短, 学习的内容多, 所以很难进行到位的启发式教学。现代教育需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学科研相结合在古代书院已经有所体现, 对现代高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 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双边活动。科研是对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的探究活动。古代书院中, 已经开始启发学生的独特见解, 对事物的新看法, 学者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 才能促进学术的快速交流与发展。古代书院中所体现的科研虽然不完全等同于现在的科研, 但是也体现出对创新对科学研究的发现与重视, 注意到研究与教学的相得益彰。现代的大学更注重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与统一。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博克曾指出:“大学的特殊功能在于把教育与研究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对教学, 而且对科学研究和学术成就都有明显的益处。”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是有机的统一体, 教学是科研的前提, 科研是教学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 教学内容才能不断更新,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大学育人活动的载体, 也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两翼。现阶段, 很多大学受到社会浮躁气氛的影响, 对科研、教学的认识产生偏颇,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 促进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

5.书院的存续能力不强, 制约其学术自由

书院的经费来源归纳起来主要有:自筹和捐赠。自筹主要是学生的学费, 以及管理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稳定收入, 比如通过政府获得的学田。学田制是书院的一大特点, 书院依靠出租学田的田租收入来保证书院的经济稳定。捐赠有很多种, 包括个人、团体、官府对书院的捐赠。但是对于官府而言, 其捐赠主要是为了强化对书院的控制。这也使得书院具有官学化的倾向。当政府对书院的控制和约束比较少时, 书院就能自由快速发展。历史上, 我国政府有时虽然也对书院给予支持, 但其目的是促进书院的官学化或加强对书院的控制, 使书院成为其文化宣传和人才提供机构。这也是一个政府实现其思想统治的有效渠道, 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把书院作为一个学术机构, 从学术自由的角度来看, 政府对书院过多的干涉就不利于学术自由精神的发扬。书院是一个文化组织, 是一个学术机构, 其必然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既使是在学术资本化的今天, 高校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书院时代, 由于交流工具比较落后, 交通不便, 学术的交流与沟通比较困难, 具有很强的狭隘性。但书院的讲会制度、门户开放政策也体现出书院作为一个学术机构追求学术自由、开放的特色。

6.书院的曲折发展体现出政府对书院的控制力和书院学术自由的有限性

书院作为一个学术机构, 引导着先进学者和贤能之士的思想潮流, 必然会受到政府的关注与控制, 以保障其稳固的统治地位和推崇的统治思想。当书院的发展超出其所能接受的范围时, 书院就会遭到打击, 明末的四毁书院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到处都在呼喊学术自由,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 所谓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 其前提是不影响其他领域, 包括执政者的利益。虽然古代的书院多数具有私立性质, 但是政府也是其主要的捐赠者。现代的大学政府也是其主要的出资者。所以不论是古代的书院还是现在的大学, 政府作为主要出资者, 具有很大的权力。作为执政者和大学的出资者, 政府很自然的会选择让大学的发展符合自身的意志。随着社会的进步, 执政者素质的提升, 管理的科学化, 执政者开始放权, 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学术自由, 给大学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但不会脱离其雏形。书院的学术自由是有限的, 大学的学术自由也不可能是完全的, 政府对书院的控制力很强, 现在执政者对大学的控制较弱, 但也绝不可能完全放开。

摘要:书院制度是我国历史中的瑰宝, 对书院制度的研究是动态变化的, 研究者不断增多, 书院制度的作用也在不断得到关注, 其地位在不断提升。我国古代的书院种类颇多, 且管理有序;书院学术氛围活跃, 其讲会制度对现代仍具有借鉴意义;书院重视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科研相结合在古代书院已经有所体现, 对现代高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书院的存续能力不强, 制约其学术自由;书院的曲折发展体现出政府对书院的控制力和书院学术自由的有限性。

关键词:书院制度,教学活动,书院消亡

参考文献

[1][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独特的书院制度 篇3

关键词:书院制度 演变 现代启示

一、书院制度的历史演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代书院制度的演变历史如下:

书院兴起于唐朝,当时进士科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而民间也开始出现了对文化教育的需求,部分文人开始设置学斋来进行教育活动。所以书院一开始主要是私人治学的形式,而唐朝也设置了官方书院作为政府的学术机构,如比较出名的丽正书院以及集贤书院,但是讲学仅仅是其附属功能。

到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书院也开始承担起教育任务。这一时期书院的讲授内容逐渐和科举制联系起来,开始形成了书院的三种教育内容:讲学、供祀以及藏书。北宋时期也有很多著名书院也是我们现在还知道的有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

南宋时书院到鼎盛时期,正式作为一种文化制度而确立起来。而最为出名的当然是朱熹先生主持的白鹿洞书院,我们从历史课本中也能够找到这一内容,而其所著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也明确的解释了教学的目的以及修身、处事和讲学的基本要求。同时讲学制度也开始得到了较快发展,各个学派的集大成者在书院讲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元朝时虽然朝廷积极支持书院发展,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管控,这一时期的书院逐渐成为了政府控制人民思想的机构。

明朝时政府开始控制书院的发展而支持官学,但是科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在明朝后期朝廷也逐渐认可书院,因此对岳麓书院与白鹿洞书院进行了修复,加之理学大家王守仁以及湛若水的影响,书院得到了一段时期的繁荣。但是同一时期,以东林书院为典型的部分学院开始关心政治话题,也出现了具有政治性的团体,这和封建社会集权统治思想是背离的,因此朝廷对其三次禁毁,这也代表了书院全盛时期的结束[1]。

直到清朝,在同光中兴之后,书院也开始随着封建统治的瓦解而开始朝着近代化的趋势发展,1901年清政府新政,将书院更名为学堂,至此发展延续千年的书院制度也最终结束。

二、书院制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德育教育的启示

查阅朱熹所著《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相关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其特点主要是把传统的道德规范整理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同时以制度规范的形式交给书院全体师生。现在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德育教育,就可以借鉴这一特征,把我们看起来复杂冗长的道德规范内容凝练为我们学生能够快速理解与记忆的内容,同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整理,通过学规的形式下发给我们,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学校对我们的道德行为要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遵守。

(二)课程安排的启示

古代书院制度中提出的分斋教学给其教学融入了实学内容,也为学生创造了选修其他课程的条件;书院中相对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分别制订了学习计划。而今天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现代教育可以借鉴书院的实学内容,合理的设置一些实用性课程。这样一来我们能够在课堂中学习到更多感兴趣的实用知识;另外建议学校可以按照我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年龄层次来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

(三)管理方式的启示

学生直接参与管理是古代书院制度的十分重要的特征,当前有很多学校中也组建了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但是我们在参与这些组织中可以发现,这些组织基本上都是我们学生之间的相互管理,并非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现代学生可以借鉴古代书院制度中推举优秀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方法,从而让我们能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等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可以激发我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学校真正成为我们喜爱的乐园。

三、结语

书院属于我国历史上一种卓有成效的教育组织,其在课程设置、管理方式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都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而言之,书院制度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灵山书院教师请销假及考勤制度 篇4

为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规范教师出勤行为,依据饶县府办发

[2009]85号、上饶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上饶县中小学教职工请销假制度(修订)》,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请销假制度

教职工有事或生病就医必须事先请假,并填写请假条,经批准后方可离岗,返岗后要及时销假。

确因急事或病重来不及请假的,必须事前电话请假,并将工作安排情况向分管领导汇报,事后补填请假条,考勤汇总要以书面请假为准。

二、请假程序

教学人员请假一天者,须自行调好课,然后履行请假手续。请假半天以上由徐加禄校长批准。所有请假均以请假条为准,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请假手续由办公室负责存档。

教师因公出或因私请假造成空堂的按旷课论处。

凡因重病请假,婚假、产假、计划生育假、或直系亲属丧假,函授学习等可申请学校作出调课或代课安排,教师函授学习、因公出差视为出勤。

学校的重大活动原则上任何人不准请假,如确需请假,须经校长批准。

三、考勤内容

1、全体教职工每天必须按时到岗。

2、无课必须在办公室备课或批改作业

3、教师上课情况。

4、学校及上级召开的所有会议、教研集备活动、业务学习等出席情况。

5、值日教师到岗、节假日值班及值周值班情况。

四、考勤方法

(一)全查、抽查相结合的方法(监考阅卷、开会等集体活动,由主持人全查),检查未见其人且无请假记录者按旷工论处。

(二)具体细则:

1、溜堂、上课迟到及早退、开会迟到及早退扣20元,2、各种集体学习、会议无故缺勤一次扣20元

3、旷课一节扣30元(迟到10分钟以上视为旷课),旷工一天扣80元。早读和自习视为上课。

4、请病假半天不计假。1---2天需附乡级卫生院医疗证明,不计假,但需自行调课。第3天及以上需附县级(含)以上医院住院证明,学校安排代课。所有病假需记录在案。

5、考试阅卷期间不准请假,确有急事者,不论何种情况一律每天扣30元,未请假按旷工计,每天扣80元。

6、值周值班一次不到岗扣10元,请假必须调人顶岗,无人顶岗每次扣10元。

六、附则

1.本制度适用于灵山书院在岗的所有教师。

2.本规定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3.本规定自2013年2月25日开始执行。

灵山书院

独特的书院制度 篇5

书院的产生

书院是在古代私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更高级、完备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的名称, 最早见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六年 (718年) , 将原乾元院更名为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一年 (723年) 、十二年 (724年) , 先后在京师长安光顺门外与东都洛阳明福门外设置丽正书院。[1]到了开元十三年 (725年) , 玄宗与学士张说等宴于集仙殿, 因改集仙殿为集贤殿, 丽正殿书院遂改为集贤殿书院。然而, 所谓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 “掌刊缉古今之经籍, 以辨明邦国之大典”[2], 是官方校刻、收藏古书的机构, “非士子肄业之所也”[3]。当然, 民间私人也有书院, 不过是士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亦不具备教育机构的功能。

唐代末年, 已出现私人讲学于书院的情况, 五代继之, 然皆规模较小, 制度尚不完备, 只能看作书院的萌芽阶段。书院的真正形成和制度化, 是在宋代。

宋代书院的兴盛

关于书院兴起的原因, 朱熹曾有一段话分析:“前代庠序之教不修, 士病无所于学, 往往相与择胜地, 立精舍 (即书院) , 以为群居讲习之所”[4]。可见, 主要是因为五代时统治者不重视教育, 官学不振, 无法满足士人读书求学的需要, 书院因之纷纷建立。在此基础上, 宋初书院得到很大的发展, 以至于出现了闻名于世的“四大书院”。“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 据宋王应麟《玉海》, 指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嵩阳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 该处为唐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之处, 因李曾养一白鹿自随而得名。南唐升元年间, 因洞建学馆, 以李善道为洞主, 时称“白鹿洞国庠”。岳麓书院于北宋太祖开宝九年 (976年) , 由知潭州朱洞始建。应天府书院原为宋初学者戚同文旧居及讲学授徒之所, 真宗时郡民曹诚就此建学舍150间, 聚书数万卷, 与戚同文嫡孙戚舜宾一起招生讲学, 后来捐献给朝廷。嵩阳书院原为嵩阳观, 后周始建院, 宋代理学之“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外石鼓山书院、茅山书院也很重要。

宋初统治者对书院大力支持提倡, 不少书院都得到朝廷的赐书、赐田和赐予的匾额。但北宋教育的主渠道是官学, 它与科举相结合, 为统治者培养和选拔了大批人才, 书院只处于从属地位。书院的真正兴旺发达, 是在南宋。

南宋虽有官学, 但衰败不堪, 于是书院大为发展。书院的兴盛和理学的传播也有很大关系。南宋学者大多研究理学, 他们积极创办书院进行讲学, 书院成为理学的传播基地。朱熹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宋孝宗淳熙五年 (1178年) , 朱熹知南康军, 重修白鹿洞书院。他为书院确立方针和制度, 延请名师, 征集图书, 并亲自教授生徒, 为南宋及后代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熹所定教规称《白鹿洞书院揭示》。它包括五教之目: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 行笃敬, 惩忿窒欲, 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 不谋其利;明其道, 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光宗绍熙五年 (1194年) , 朱熹任湖南安抚使, 又修复和扩建了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的相继兴复, 对当时书院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各地争相仿效, 建立书院。其中著名者, 除白鹿洞、岳麓书院外, 还有象山书院, 为理学家陆九渊讲学之所;丽泽书院, 为吕祖谦讲学之所。这就是清人全祖望在《鲒埼亭集外编》中所列举的南宋“四大书院”。

书院的制度, 到南宋时期才正式确立和完善。由于官学衰落, 南宋书院成为当时主要的教育机关, 作用巨大。

元明清时期书院的演变

元代统治者一方面扶持和保护书院, 一方面对其加强控制。元代书院有一个重大变化, 即书院主持人由朝廷派员担任, 书院与官学一样受各级官府的管辖。

元代最早的书院为太宗八年 (1236年) 建立的太极书院 (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 。到了至元二十八年 (1291年) , 世祖下诏:“先儒过化之地, 名贤经行之所, 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 并立为书院。”[5]此后书院增多。

然而元代书院数量虽超过南宋, 质量则不及。明初规定科举必由学校, 于是官学受到高度重视, 书院转衰。直到宪宗成化以后, 王守仁“心学”兴起, 他与湛若水等理学大师到处讲学, 书院才又兴盛起来。王守仁先后创建龙岗书院、濂溪书院、稽山书院和敷文书院, 讲学20余年。湛若水从40岁以后到去世前, 50余年间无日不讲学, 所到之地, 必建书院。

由于明代党争激烈, 先后发生过四次禁毁书院之事, 分别在明世宗嘉靖十六年 (1537年) 、嘉靖十七年 (1538年) 、神宗万历七年 (1579年) 和熹宗天启五年 (1625年) 。其中又以天启五年魏忠贤禁东林书院为最。此后书院与官学一样唯讲举业仕进而已, 书院官学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清初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 于顺治九年 (1652年) 下诏除原有的书院以外, “不许别创书院, 群聚党徒, 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 空谈废业” (《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 对书院实行抑制政策。到了雍正十一年 (1733年) , 才允许各省于省会兴办书院一所, 并拨款一千两为经费, 以习八股为业, 为科举服务, 于是书院稍复。

清代书院数量虽大大超过前代, 但民办很少, 大多数书院的主持人、经费、教学内容、生徒都由官府决定, 已和官学没有什么区别。鸦片战争后,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书院发生了很大变化, 开始设置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 最后在光绪二十七年 (1901年) 全部改为新式学堂。

书院的教学特色

书院不但内部组织独特, 而且在教学方面形成自己显著的特色。

首先, 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书院既是教育组织, 同时又是学术研究的机构。书院的主持人, 大多是有名的学者, 讲学的内容就是他们的学术成果。其所聘请的教师也大多学有所成。

其次, 办学方式开放、灵活。书院一般由本院大师主持, 也可以邀请其他名师前来讲学, 听讲者不局限于本书院, 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朱熹十分重视学术的交流, 他在《观书有感》诗中曰:“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他与陆九渊尽管学术体系不同, 但并不妨碍他请陆九渊到白鹿洞讲学, 且将其讲义刻石立于院门。王守仁讲学, 四面八方的士子都来听讲, 讲堂常常容纳不下。明代大学者吕柟也认为不同学派间的这种争鸣很有必要, “不同乃所以讲学, 既同矣, 又安用讲耶?”[6]书院除正常的教学活动外, 还定期举办讲会, 即由书院主办的地区性的学术集会, 召集四方学者乡贤, 共同研讨学术上的问题。它始于南宋, 盛于明代, 形成一套制度。如东林书院所办讲会就耸动东南, 影响很大。

再次, 书院的教学, 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书院大师的讲义, 大多提纲挈领, 重在启发诱导, 主要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钻研体会, 教师的作用只是“作得个引路的人, 作得个证明的人, 有疑问, 共商量而已”[7]。所以, 书院大师都很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朱熹读书法就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书院的大师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质疑问难。朱熹就认为读书须有疑, “疑者足以研其微”, “疑渐渐解,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8]。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讲学时, 反对因循旧说, 要求学生深入研究, 敢于提出独立见解, 发明新义, 认为“惟出窠臼外, 然后有功”[8]。这种教学方法, 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 书院除读经外, 兼重文史, 形成一代学风, 后世称为“宋学”。

总之,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卓有成效的教育机构, 在组织形式、经费来源、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有显著特色, 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参考文献

[1] (宋) 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2] (后晋)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3] (清) 袁枚.随园随笔[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1.

[4] (宋) 朱熹.晦庵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5] (明) 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6.

[6] (明) 黄宗羲.明儒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7] (宋) 朱熹.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 1986.

上一篇:班主任与学生个别谈话的重要性及要注意的问题下一篇:治理三乱责任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