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力量心得体会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团队的力量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团队的力量心得体会 篇1

2013年8月17日,公司组织团员到广州明阳天下拓展基地参加拓展训练。作为团员的我有幸的参加了这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却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团队力量的魔力。这次训练也让我们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想要成功首先就要将自己融入到团队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必胜的信心,同时也要充分信任自己的队友和周围的人。

信任背摔,队长的不幸摔倒,我冲上去的那一刻忍不住了泪水,尽管这个队长是之前连名字和工作部门都不知道的同事。让我如此累还能有心思写东西的力量是什么,因为短短的几天我们有泪,有笑,有挑战,有成长。值得感悟。信任别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在与队友相处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周围的人共事,自己要多一点谦虚、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主动,不应相互抱怨;遇事不妄下结论,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以理服众,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别人,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鼓励才能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或者某些事物都被我们赋予了象征的意义,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动。毕业墙,就是这样的一种象征。从搭人梯到最后一人被拉上去,过程只有七分多钟,但这几分钟时间里,我们都似乎忘记了四米的高度,忘记了肩膀上的疼痛,忘记了高举双手的麻木,忘记了脚底四散的沙石,因为翻过去就是一切。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队,而一个团队要想成功,需要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潜能,这需要我们在枯燥无味的工作中彼此信任、沟通、合作、竞争。每个人的成功,同样需要他们的鼓舞与支持,总之,训练是短暂的,但对我们的影响是长远的。我们会经常用这些感悟去反思自己,并运用到工作中去。使自己不断地得到提升,让我们的团队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

经过一天高强度的拓展培训,大家在充满挑战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在体验式课程的拓展中实现了成长。深刻感受参与、合作的乐趣!拓展中的游戏,折射出了人性的本质!“人要学会放弃,要有一个宏大的内心世界。“这是我的感悟!这是一次意志力的考验,这是一次团队的历练,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本次拓展活动旨在培育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责任感以及开发潜能,寻求自我突破。

团队的力量心得体会 篇2

一、有梦想感召,才会走得更远

共同的教育使命筑就了共同的教育梦想:寻求中国语文教学的科学之道,让千千万万的中国儿童快乐地学语文、幸福地过日子;真正破解汉字难识、汉语难学的百年难题,突出重围,迎来语文教学的新生。

我们的研究团队紧紧围绕语文教育大业,聚焦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核心问题上,直抵语文教育的目标。我们不仅仅关注怎么教、怎么学的方式与方法,而且从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视角,关注教什么、学什么这样的关键领域,更将目光投向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这样的学科本质意义与价值的追问上,让语文教学回到原点,重新定义语文及语文教学,找到我们的出发点与归宿。带着这些本质性的思考,我们才会更加坚定我们的语文教育梦想:以语文课程建设为己任,着眼于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发展,致力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研制与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的语文组块式课程及教学内容序列,探索一条科学的语文教学之路。

我们的研究目标:语文组块教学模式建构,联结性学习方式的变革,组块教学方法的运用,组块教学模式的建构,用科学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武装教师,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教与学的效益;语文教学内容的研制,基于文本、儿童及教学的三个视角,以语文运用能力为核心,组织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突破文选型教材囿于思想内容的局限,将教学内容定位于语言运用的方法与规律,体现语文学科的专业性;构建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的组块式课程,从课程建设的视角,基于语用原理,突破教材限制,构建语文课程内容序列,为语文教学的科学化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真正实现便教利学的语文教学。

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和执着的使命,就不可能从内心深处产生最坚定的前行力量和探索的勇气,也就难以真正凝聚成一股恒久的研究力量。团队的建设,首要的是梦想的感召与目标的追求。当每个人都肩负着振兴中国语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时,这样的研究团队才会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激情与智慧。心有多高,路就会走多远!要和许多人一起走语文教育的漫漫长路,没有对语文教育的憧憬与信念,何以能走到那个遥远的未来?

二、有专业支持,才能走得更快

一个研究团队,没有专业的学术支持,智能处于低水平的徘徊状态,面对问题,永远只能在外围兜圈子而无实质性的突破。我们的研究团队积极寻求专业支持,让每个人走得更快更好,走到语文研究的正道上来。

1. 从我们的经验中寻找可靠支持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最为宝贵的研究财富,我们从教师成功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与理性归纳,总结出合适的教学规律。这个过程,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了研究者,都成了专业的支持者。团队由此凝心聚力,从教师中获取研究的力量。

2. 从我们的阅读中寻找理论支持

他人的教学经验和理性思想,往往存留在大量的教育教学文献中、专著中,我们组织教师团队,就叶圣陶、陶行知等教育家进行专业的阅读,从中寻找可以借鉴和运用的思想、方法与技术。

3. 从我们的身边寻找专业的支持

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思想,提出了为发展言语智能而教的新主张。他借用心理学“组块原理”,提出了语文组块教学,从改善记忆组块的容量入手,改善人的记忆,从而改善人的学习,由此延伸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从改善教学内容入手,形成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设计板块化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富有张力的智慧课堂教学。其组块的思想与模式可以运用于每个学科,每个教师的教学实践。这样生活在身边的名家,其宝贵的教学思想与实践方法,都是我们专业的支持所在。

4. 从我们的专家中寻找学术支持

我们的团队中有高校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如王荣生、吴忠豪、张华、张翔等,还有科研院所的学者与研究员,如成尚荣、彭刚、王一军等,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树一帜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共同的研究中,聆听专家的讲演,和他们展开深度的对话,从中获取学术的支持。

三、有制度保障,才会走得更稳

一个研究团队有制度化的研究活动,才能形成真正的团队。那种运动式的研究团队,往往走不长,只有用制度来保障,才能让每一个研究项目都落到实处,让每一个研究活动都取得应有的成效。团队研究不能靠“人治”,而需要“法治”。研究思想需要“人治”,而不能靠“法治”。

1. 项目推进制

每个核心团队紧紧围绕所研究的项目,制订学期、学年研究计划,详细策划每一次研究活动,精心研究每一堂研究课,认真组织每一次研讨活动等。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汇报,体现项目研究的逐层深入等。

2. 研究常态制

教师的项目研究和日常的教学活动不是两回事,而应该是一件事,如此,才能将研究和日常工作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并将研究思想转化为教学行为。我们的研究团队着力于四项常态化的教学研究:

一是读书活动,围绕项目研究进行专题阅读,通过专业的阅读,实现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的突破。例如,围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工作室组织了关联理论、语境学、言语交际学等主题阅读与交流活动。

二是研课活动,围绕研究课题,上研究课“一课三磨”。“一人教三次”:一个教师就同一篇课文上三次,每一次都确定研究的重点,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从中寻找教师的教学特点,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三人教一课”:三个教师就同一篇课文进行同题异构,从不同的视角发现教学内容,并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在比较中寻找最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最佳的教学活动,创意设计。

三是讲演活动,围绕所作的研究和实践,用专题的方式进行讲演,把自己的认识、理解、实践,通过讲演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与人交流,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四是磨文活动,围绕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撰写专业论文,并通过团队集体讨论的方式,采取主笔者答辩的形式,经得起大家的推敲和怀疑,不断提高论文的含金量。

3. 成果鉴定制

各项目研究成果须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及专家团队的鉴定,经得起学理的考证和专家的检视,才能最终发布。这样的成果鉴定制度,使得团队的研究水平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也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有学术含量,让我们的团队研究走得更加稳健,更加踏实。

四、有广泛合作,才能走得更高

研究团队不能局限在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所研究的成果也不能局限于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或者一个地区,而应该有更加广泛的运用范围,经得起验证性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团队所作的项目研究和全国各地的多所学校、多个地区,进行合作推广研究,并建立了广泛的研究联盟和学术研究共同体。

一是苏南五校联盟:苏南五校联盟是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五所苏南名校联合组成的一个民间教育团体。

二是广西桂林组块教学实验区:从2005年起,广西桂林成为组块教学实验区。同怀对教学的热情,桂林象山区崇善小学、回民小学等语文骨干教师结成组块教学研究团队,多名教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赛课中获得一等奖。

三是学科研究中心及学校共同体:整合全区语文学科教学优势力量,以“组块教学”为主题,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吴江小学语文教师研究品牌。缔结吴江区学校发展共同体,本着“合作互助、共赢分享”的原则,通过难题互助,共同破解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优势互补,改变各校在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通过资源互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共同体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通过人员互动,促进各校在管理、教学等领域的多层面深度交流,实现更大范围的共赢发展。

四是名师工作室联盟研究:薛法根工作室与浙江湖州盛新凤语文名师工作室、南京李琳名师工作室等,结成研究联盟。联盟开展了“让语文成为儿童存在的家”高层论坛和“运用型”课堂专题培训等,一次次的头脑风暴,自然撞击出异常耀眼的智慧火花。

五是开放展示活动:当一个研究团队中的每一名教师,积极地将研究成果,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或者论文发表、专题讲座,或者通过带教指导等方式,广为传播之后,我们的研究团队才真正走出了学校,走出了区域,在更加广泛的空间里进行深入的持续研究,我们的教师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2年,薛法根语文工作室成立小学组块教学研究所。薛法根老师主持的《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立项为国家一般课题,《小学智慧解放教育理念下的组块教学实践研究》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苏州教育规划精品课题。2013年,工作室有四名教师所申报的课题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或立项课题,沈玉芬老师在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连续三年,盛泽实验小学获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评比团体奖。

团队的力量 篇3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故事,道出的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几根筷子捆在一起时形成的力量远远大于每一根筷子单独的力量,这就叫合力;几个人或一批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紧密团结在一起,往往能做出单个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就叫团队的力量。一个优秀的团队会产生很强大的合力。一个人搬不动的石头,一群人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其挪移,所以我们有句话叫做:“人心齐,泰山移。”

在动物群体中,狼是最具备团队精神的动物。狼群在活动时常常体现出团队精神的诸多明显特征。一是团结合作:狼群善于团队合作,会联合起来对付比自己更强大的动物,靠着团队的力量,它们甚至能够放倒一头狮子。二是分工明确:每一头狼在进攻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位置,彼此间有着精确的分工和默契的配合。三是领导示范:在追捕猎物时,头狼往往冲在最前面,所以狼群就具备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四是利益共享:在捕获猎物之后,每一头狼都能够分享到胜利的果实。拥有了这四种团队合作的要素,狼群常常无往而不胜。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狼应该会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群体之一。

团队的意义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有无共同奋斗的目标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如果一个群体既没有共同目标,也不愿互相帮助,那就不能叫一个团队,只能叫乌合之众。试想,如果一大群野牛能联合起来抵御狮子的进攻,那么无论多么凶猛的狮子都会败下阵来。可惜一旦狮子进攻,野牛就会作鸟兽散,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几头狮子围攻一头野牛,其他野牛无动于衷观看”的无奈景象。野牛如此,人类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团队缺乏凝聚力,各人自扫门前雪,那么无论团队成员的个人才华多么出众,也只能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事。

当一个团队的成员互相团结、精诚合作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能把团队自身的某种劣势转而变成优势。在美国加州有一种红杉树,树干高约100米,相当于30层楼高。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根扎得越深。但红杉的根却只是浅浅地扎于地表以下。理论上,根扎得不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然而,奇怪的是,红杉长得如此高大,却能在风中屹立不倒。后来经研究发现,红杉总是成片地生长,一大片红杉的根在地下彼此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连成一大片,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根部网络。这样一来,自然界中有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上千公顷的红杉林。我就曾亲眼看到过一望无际的红杉林,并被它的高度和气势深深震撼。

团队的力量拓展心得体会 篇4

活动通过“组建团队”、“穿越电网”、“跨越沼泽”、“筑金塔”、“高空抓杠”、“缅甸桥”、“急速六十秒”、“巨人脚步”、“胜利墙”、“真人cs”等项目的拓展训练,不仅磨练了个人意志品质,更提升了团队凝聚力。简单的游戏挑战,却揭示出了深刻的生活和工作哲理。

1、目标规划是前提。

任何团队的建立,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有的人都应知道要干什么。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方向,不仅会浪费时间,更会一事无成。在训练中的每一个项目,教练首先都要求我们为自己设定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团队的每一个队员都积极想办法,主动出主意,发挥集体智慧。

2、正确领导是核心。

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要有素质过硬的决策者,决策者代表了团队的方向与大局。决策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大局意识与团队意识。面对目标团队每个成员都会产生自己的方案,这就需要一个领导出来,对大家的方案做决策,以确认最好的解决方案。如若不然,大家在争吵中浪费时间,在各自为政中浪费精力。到最后,可能团队目标没有完成,还是乱成一团。

3、团队协作是关键。

面对4.2米高的高墙,任凭你的个人能力再强,你也不可能一个人徒手攀上4.2米高的墙,但是集体的力量却很强大,在教练的一声命令下,团队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同志凭借矫健的身手和队友的人墙帮助,冲锋陷阵,第一个翻过高墙,接应后面的队员。高墙下更多的人甘当人梯,用肩膀和手掌托起队友,更有人甘受“五马分尸”之苦,用自己的身体当绳索吊起最后一名队员。就是这个原本以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在集体的努力下,竟然胜利完成,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

“胜利墙”项目,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没有完美个人,只有完美团队”,没有团队完成不了的任务。个人的优秀不代表团队的优秀,只有在优秀的团队里,才能折射出个人的优秀。同时,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轻重不同,每个人都应该各司其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的团队才会做到最好!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每个岗位的人都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会取得团队佳绩。

4、精心组织是保障。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团队事前精心的组织和安排。比如在“穿越电网”游戏中,谁先过,谁后过,哪个最后过,高、矮、胖、瘦如何过等问题,都在事先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只有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很有可能浪费时间,事倍功半。

5、竞争机制是动力。

训练之初,通过“组建团队”,教练将我们所有队员分成二个队,并且由队员推选出各队的队长、“超级战士”,最后,设立了队名、队呼、和队歌。

在接下来的“缅甸桥”、“急速六十秒”、“跨越沼泽”、“巨人脚步”等游戏项目中。两只队伍相互竞争,相互比拼。不仅激发了团队成员的战斗热情,更提升了团队的战斗力。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也是一样,技术序列人员竞聘上岗,使得技术人员时刻都有竞争意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不断进步。因此,有效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个人的最大潜能,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6、创新思维是灵魂。

创新能使我们突破性解决问题,跳出固有思维局限。“筑金塔”项目让这一道理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项目将写有搭建“金塔”的12个信息的纸条分别分配给12个队员,要求队员不说话、不写字,不向其他队员展示纸条上的信息,而是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搭建一座只有教练知道结果的“金塔”。在游戏过程中,各位队员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讲唇语、比手势,但却很难让其他队员理解他的信息,搭建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这时候,同志,突然灵光一闪,迅速的站起来,用积木在桌子上摆出了“十层24块”的字样,顿时让大家明白了,我们要搭建的是一座十层的塔,需用积木24块。就是这样一条重要的信息,将我们12个人的信息都串联起来,最终使得我们的“金塔”一步一步搭建起来。

看似简单的游戏,但让我们所有人都深深体会到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法是多么重要;正所谓“沟通不到位,一切都作废;沟通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效的沟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显的更为重要。

团队的力量心得体会 篇5

5月9日,经济学院精英人才学院全体同学和团学部分成员来到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基地参加了为期一天的素质拓展培训。在这一天时间里,参加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四项挑战——信任背摔、高空单杠、盲人方阵、救生墙,这不仅有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挑战,更多地是对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的考验除了回忆和记起,竟然突然觉得很难忘,突然觉得其实那也是一种甜蜜和温馨!

8点多乘车到达目的地——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基地,明阳天下拓训的培训师扶添老师在“聚贤阁”为我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培训,他主要从两个大点讲述本次活动的主旨——自我挑战和团队合作。同时还给我们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游戏,在未真开始“大餐”之前就给了我们几道可口的“开胃小菜”:锻炼专注力的抓手活动和挑战团队合作协调能力的合力将一根光滑的圆筒杆子从目标高度集体将其放到膝盖的高度。遗憾的是团体的活动实验了三次仍然没能成功。此时我根本没想到的是后面还有一个如此相似的活动正在等着我们,如果当时我就能仔细思量一下这个活动背后意义和启示,或许,我们团队就能在活动中挑战成功了。

41位同学被分成了三个大队,每队大概十几名成员,每队成员必须选举一位队长,两位队秘以及起好各自队的队名、队的口号(共8字,两句)和队歌(允许借用改歌词),同时完成队标制作,时间是30分钟,完成之后就开始一天的正式培训实践活动。

也就是在那离别前的最后时间里,一周以来的各种画面突然涌进了自己的大脑,就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忘不掉出早操时操场上我们跑1.5公里时的拼搏的背影;忘不掉教官惩罚我们蛙跳时我们那很搞笑的蹲姿;忘不掉10公里拉练时,我们挥汗如雨,汗流浃背的情形。这所有的一切在我们军训时我觉得都是痛苦的,但在此时,我除了回忆和记起,竟然突然觉得很难忘,突然觉得其实那也是一种甜蜜和温馨!

团队的力量心得体会 篇6

在明阳天下拓展基地,面对4米高的求生墙,任凭你的能力再强,你也不可能一个人徒手攀上四米高的墙,但是集体的力量却很大,在教练的一声命令下,团队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甘当人梯,我们13人终于越过了这个求生墙。这个原本以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在集体的努力下,竟然完成了,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试想如果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中都能象在这项活动中那么配合默契,那么互相照应彼此,那么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克服不了?我想一切困难在我们每一个面前都会迎刃而解。

这是我这次拓展培训最深的感受和收获。团队拥有各种能力与人格的成员,怎样将各具风格的成员加以整合,形成共识,步调一致,充分发挥其作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是一个团队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将自己的利益、前途、命运与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积极接受团队各方面的训练,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自我,奉献自我,是一个团队的希望所在。个人与团队相互依存,共谋发展。而一旦员工不局限于一种工作,公司的效率、品质、生产力与员工满意度将同时获得提升。

在项目训练中,队员们无不表现出奉献精神。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学习他人之长,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真实地体现了一个团队的团结与协作,沟通与协调,真诚与信赖,激情与挑战,勇气与信心,素质与心态,见解与共识的完美。在此过程中,也锻炼和提升了我们制定目的、策划方案、组织指挥、执行的综合能力。通过这次拓展训练,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我想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调整心态,焕发激情。作为一名部门负责人,他的心理素质的表现将直接对下属工作情绪产生影响。如果做到既不急噪,又冷静果断,就会营造一种轻松的工作氛围,使人心情舒畅。否则,将会使他人感到烦躁和压抑,失去工作信心。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他的激情将是他的工作动力。

团队的力量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团队,校本教研

1“名师大课堂”之契机

为了总结交流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的成长经验,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式, 山东省教研室于2012年4月23~24日在枣庄市组织开展了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会议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1 研究课

由我省自1999年至2011年曾在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7位优秀教师重新执教他们当年的获奖课, 并选取其中的几个片段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

1.2 典型经验交流

由执教教师及其团队, 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 介绍他们的教学特色与风格, 解析他们成长的途径与方式。

2 感悟名师的成长历程

在日程紧张、内容丰富的两天活动中, 我们被名师们执着的教育情怀所感染, 被他们真实的教育经历所激励, 被他们现场的课堂教学所启迪。过后, 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名师一路走过的历程, 探寻他们成功背后的支点, 发现他们一直行走在教学研究的路上, 得益于背后强大教学团队的力量。这些名师们一路走来的阶段历程整体上如出一辙, 正如青岛市台东六路小学詹筱伟老师带领她的教师团队所述她们自己的名师成长之路一样, 历经如此阶段。

2.1 从青涩走向成熟

处于职业初期的年轻老师必是青涩的, 对理念的解读、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以及对设计的科学性等等皆是那么的困惑和拿捏不准, 所以名师成长的初步也和众多年轻老师行走的步调一个旋律。所幸他们是勤奋和进取的, 不停地听课、观摩、请教、实践是他们专业学习的主旋律。更为幸运的是他们的起点一开始来的似乎就更为丰厚些, 在教学生涯的起步阶段就踏入了人际氛围和谐的教研团队之中, 他们师从骨干或名师对他们或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或从教学实践层面对其进行着影响和手把手地辅导, 团队的力量使他们逐步地完成着从青涩向成熟的蜕变。

2.2 品名师, 做不一样的自己

名师引路是铺就又一代名师成长之路必经的一步。他们积极地、虚心地, 静静地品味着如华应龙、吴正宪、李烈等一代名师们深厚智慧的教学思想、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灵活敏锐的教学机智, 磅礴大气的教学功底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在品味中总结, 在总结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加之他们对教育知识的广泛阅读学习……渐渐地成就了他们羽翼丰满的不一样的自己!

2.3 公开课, “磨”出来的味道

公开课之于每一位名师的快速成长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契机, 并与为比赛准备公开课的打磨历程息息相关。磨课的过程, 就是“备课、说课、修改、试讲、再修改、再试讲、定课”的过程, 是在同伴互助, 专家引领中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的过程。最终他们在众多师傅的“搀扶”下学会了站立, 在无数次的“打磨”中得到提升, 磨出了渊博的专业知识, 举重若轻、巧妙点拨、随意发挥的专业技能, 更是磨出了对教学艺术的顿悟, 团队的力量再一次使他们站在了成长的更高处。

2.4“研”出来的精彩

经由公开课走向成功的名师体会到对自我审视、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成功与喜悦, 他们行进的脚步并没有止于公开课的成功, 而是以此为起点, 携手教研团队, 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崇高的专业理想, 开始了他们的教学研究和学习之路。他们成立数学名师工作室, 开展校本研修日, 关注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策略, 探寻双自主教学模式, 进行“情境创设, 小组合作”课题研究和情境串教学研究, 各项课题研究硕果累累, 改进了教学, 提高了效率, 团队的力量使他们走的更为沉稳、大气和精彩。

3 探知名师成长之因

本次活动中, 这些名师携手教师团队呈现给大家的不单是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艺术的盛宴, 更多地感动着我们的是他们教师团队间互助、帮扶、和谐的人际氛围、人格魅力和集体智慧碰撞出的大气和精彩, 留给我们最多和最深的是那股团队凝聚的强大力量。正如烟台芝罘区麻明家老师和他的小学数学团队在介绍和总结经验时谈到, 他们“成功的支点”离不开团队的力量, 比如专家引领、师傅指导、同伴互助、教学互动和领导支持。他们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碰撞, 重视成员间的协作和帮扶, 他们认为在教学研究的路上孤军奋战是行不通的。团队的力量就如隐形的翅膀一般, 托起了他的成功和成长。

当然, 我们也深知, 名师的成长主要源自于他们内部个人努力, 比如专业学习、教学研究与反思、教改实践和教育理想与信念。所以, 名师引路、公开课为契机, 加以背后团队的力量和自我发展的要求与愿望, 依托于浓重的学术研究氛围和宽松的环境, 再伴以高水平学校管理者, 也就具备了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 铺就了他们又一代名师成长之路。

4 关注聚焦:立足校本, 培植教学团队

本次活动突显了教学团队的力量之于名师成长的影响, 意义十分显著。实践一再证实, 在校本教研理念的指导下, 立足校本, 培植教学团队,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就是说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 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开发教学资源,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比如,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在特级教师徐斌等多位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立足校本, 践行着品质教研、智慧发展的思路和理念, 培植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他们注重智慧引领, 采取家族式的结对模式, 实施名师引路工程;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开展专题研究;集体备课, 公开课打磨;追求有效课堂等方式、策略。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研究过程中, 增强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快速地提升了各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教学团队的力量更好地促进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S

参考文献

袁丽军:凝练团队的力量 篇8

Yuan Lijun hopes to establish the staff committee in Sheng Shi Influence Education Training Group, enable everybody to become the company master, grows together successfully, and share enterprise wealth. The company practices the joint stock system, sets up the shareholder and the talented person prize. All the staff draw bonus, moreover they draw bonus in every month.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是竞争与管理的核心。

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从企业内部优化整合,增强团队精神,更新企业理念,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激发其潜力的发挥,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绩效。

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好趋势相比,更具细节的企业治理结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阻碍了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人才素质?捷径就是培训。

据统计,截止2005年,中国培训业的市场份额已达到300多个亿,培训机构达到7万多家。在全国上下刮起学习型组织旋风的近几年,发展教育培训业似乎正当时。

最近,袁丽军在为期三天的“中国企业超速赢利总裁班”中,培训成交额已突破3000万。成功的秘笈正是来自他的“打造冠军团队”的独特理念。

立志打造冠军团队

袁丽军是盛世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总裁。

自2005年,从脱掉军装、零底薪加入聚成集团开始,袁丽军从基层员工到职业经理人,再到企业家,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成功实现了三连跳。

这一切缘于他对培训行业的敏锐嗅觉。

2001年,身为西安通信学院学员队主官的袁丽军开始攻读西安交通大学MBA。学习期间,他自学了市面上所有的管理学书籍,熟读了200多本西方管理流派经典著作,阅读了1963年以来历届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的论文。

为掌握中国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他走遍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成渝经济圈、老东北工业基地、东北边贸城市以及各沿海发达城市,调研了多个企业的发展情况,掌握了丰富的案例,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他为自己定下每天拜访十八个企业家的计划,一步步踏实地实施着自己的目标。

……

从此,他的身份如同光明的培训业前景一路飙升。

2005年11月,袁丽军加入聚成集团西安分公司,身份是最基层的员工,成为全集团的个人总冠军,一个月后变身为经理,他带领的部门成为全集团冠军部门;仅仅两个月就升为总监,他所带的区域成为全集团区域总冠军;第六个月开始作分公司副总;第九个月做总经理,他所带的分公司成为全集团冠军分公司;一年零八个月后兼任华中大区总经理,他所带的大区成为全集团冠军大区;2009年1月,仅两年零三个月,袁丽军就晋升为集团副总裁。集团授权他全面操盘后,业绩一路飙升,创造了行业业绩奇迹,成为全集团有史以来晋升速度最快的员工。

业界称他为“打造冠军团队第一人”。他提倡企业要唤醒员工责任意识,并以薪酬和股权提升其工作态度,从而打造出一支高效率的冠军团队。

早在国内知名教育培训集团聚成公司担任副总裁时,他就大胆提出了劳动股份制的股权改革理念,即公司股东与员工共同分享利润。这正是打造冠军团队的核心精神。

但这一提议遭到了董事会部分人的否决。于是,袁丽军决定另起炉灶,通过创业来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

2010年1月4日,上海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与北京盛世合兴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签署合并协议,成立盛世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

盛世影响力的成立,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结果。袁丽军任副董事长和公司总裁。其他发起人有中国知名培训导师易发久,中国家族企业管理培训导师、慧聪国际董事局主席郭凡生等中国培训界、企业界近三十余位专家和企业领袖。

公司成立后,将市场迅速覆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几十个省市。截至目前,盛世影响力为全球150多家世界500强在华企业提供过培训咨询服务,会员企业超过4万余家,累计受训企业达到20万余家,受训学员超过500万人次。

培训世博志愿者

盛世影响力成立之初就引入了袁丽军的劳动股份制思路。“有效的激励和管理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动力,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司,使企业竞争力保持高位的姿态。”袁丽军强调。

他理想中的冠军团队需要打造五大系统:体制系统、人才系统、竞争系统、培训系统和会议系统,“惟有把握五大系统才能缔造伟大的商业帝国”。

体制系统、人才系统分别解决为谁干活和谁来干活的问题。其中,薪酬激励体系起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希望在盛世影响力内部成立员工自治委员会,让人人成为公司主人,共同成长成功,共享企业财富。公司实行股份制,设立注册股东和人才培育奖。所有人都分红,而且是月月分红。当然,“谁讲负面话,谁不干活,谁来晚了,员工自治委员会自己解决。”公司成立后的几个月,员工发现每月都有分红打进自己的账户。

他的崭新的团队理念在世博会上得到了很好注解。

盛世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拥有的培训产品品牌包括《成长型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班》、《领袖的风采》、《冠军团队打造总裁班》、EAP企业网络大学等。

其中,EAP企业网络大学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15万志愿者唯一培训供应商。

凭借在华南地区的影响力和口碑,盛世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与世博会组委会合作,成为“世博志愿者培训的专业支持机构”。

公司承接了大规模志愿者培训项目:十余万世博志愿者的线上“网络培训”、千余名的志愿者骨干及管理者“领导力”的面授培训,以及协助志愿者工作组制定“世博会志愿者培训的统一标准”。

志愿者是办好世博会的一支重要的工作力量,是展示国家和城市良好形象的窗口。组建一支热情、规范、高效的志愿者队伍,是体现进步、创新与交流的世博会理念,保障上海世博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的重要工作。

盛世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建议将先进的互联网学习管理平台—EAP能力资源管理平台与面授培训优势相结合,并配合系统的志愿者公共事业培训教材,对志愿者进行分层级、分阶段的,按照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专项知识三类课程,计划与跟踪并行地展开培训工作,为世博会志愿者培训构建了一套标准的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了志愿者的能力和使命感。

纵观中国培训业现状,有人用“市场广阔、鱼龙混杂、发展迅猛”来形容。

而盛世影响力代表了中国培训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3-5年,在激烈竞争态势推动下,整个培训业将逐渐趋于成熟,国内培训企业也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态势。大型培训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投入、研发创新,将会更有效地促进行业的整合和集中。此时正是培训企业确立有利市场地位的好时机。

团队的力量作文 篇9

一次偶然,我看到一群蚂蚁正在搬运食物,只见最前面的一只蚂蚁艰难地拖着苍蝇的身体,爬向洞里,它每走几步就停下来歇几秒。这时又来了几只蚂蚁帮忙它分别拖着苍蝇的腿,推着苍蝇的臀部向洞里前进,像在助领头的蚂蚁一臂之力。我想很多人都会问:几只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搬动对于它们来说庞然大物的苍蝇呢?因为这是蚂蚁团结起来的力量。

记得一次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和四班的同学进行一场拔河比赛。我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大赛一场。体育老师点了各班十几名兴致高昂的同学参加比赛,随着体育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刚开始,我们双方都一直处在不相上下的局势上,很快,比赛进行到了白热化。不过因为我班队员疏忽大意,所以四班的队员暂时处于领先状态;比赛进行到了最后紧要时刻,我班的啦啦队员全都站起来了,为同学们加油、呐喊。顿时,我班的队员仿佛受到了一股强大力量的支撑,全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尽管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衣服也湿透了,但是我们并不放弃。当长绳上的红条像红色的小精灵摇摆不定时,我们发现对方似乎有些松懈。机会来了,我们就像猫看见了鱼一样,猛一使劲,终于三米、两米、一米……赢了!就在那一刻,我们都欢呼起来,一蹦三尺高。

团队的力量心得体会 篇10

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江苏省南京市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发现,重视并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校本研修的意愿

学校的主要措施有:请专家到校作有关课程改革中教师思想和行为变化的系列专题报告,在认识上加以引导;以教代会、分组讨论等常规校本培训形式,深化对理论和制度的学习;组织在工作上有成效的教研组作总结和交流,在行动上起典型示范的作用;以校本研修对外展示为平台,邀请专家指导,听取意见,完善工作,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指标,督促教师完成。通过校园网建立教研组的网上图书馆,方便教师的学习和查阅,使学习资料的使用更具便捷性、时效性。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促使教师自觉地进行学习、交流。对教师的学习心得体会、学习研究成果提供一些交流展示机会,使其产生被认同感、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并形成示范效应。

以“火车头”效应为牵引,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动力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组建设的积极性,学校规定每个行政领导做到“二深入”,即每个行政深入一个教研组,深入一个学科或专业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在这里,领导干部既是管理者,又是普通教师,从校长书记到各专业各部门负责人,无一例外深入第一线担任学科教学工作,在教研组活动中也是最活跃的骨干分子。

在教研组活动中,每一位领导和教师一样上公开教研课,没有任何可以“豁免”的特权。组内有教师上公开课,行政领导要义不容辞地进行指导;有了新的教改信息,行政领导先组织学习,然后在教研组内宣讲与消化。这些做法,使行政领导深入了教学实践,以身作则,处处起到表率与指导作用。正是这种积极的影响,唤起了教师的教改热情,成为搞好教研组工作的无穷动力。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的行为

一是在学校层面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二是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包括共享资源制度;备课主讲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以教研组长培养为重点,优化组合,落实组织的绩效管理

教研组长必须具有“三种意识”:勇挑重担的意识、钻研求进的意识、热心服务的意识。培训组长的工作是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关键环节。学校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先进理念的引导和提升工作,采取与先进学校交流、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对他们进行专题培训;二是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例会;三是推荐组长参加各类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四是指导组长开展工作;五是对组长工作实行过程和终端考核,并保障过程管理和终端考核的有效性。

当然教研组建设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如活动内容的主题性还不够强;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的层次还不够高;教师个体参与还不够积极,学校对教研组的评价还缺少有效的标准等。今后,教研组建设依然会成为学校校本研训的重中之重,一如既往地继续探索与实践,使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和提升质量的研究实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

团队的力量心得体会 篇11

1 团队精神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

1.1 加强理论学习, 激发整体意识

组织全体护士和导诊员学习, 为团队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工作。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 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 解决问题, 达到共同的目标。罗宾斯指出:“工作团队提供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 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永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20世纪90年代, 团队工作模式被引入到医疗护理领域, 以护理单元为单位组建护理团队。而一支训练有素、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实现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3]。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谓团队精神, 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 相反, 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 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 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 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1.2 合理安排门诊工作人员

各诊区根据需要一般配置2名护士, 由在编和聘用制护士搭配, 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知识面广、处事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小组长, 承担带教任务, 负责节假日的排班, 协调出诊医生出诊情况。如有医生出差或请假不能到岗, 应提前安排同年资的医生, 以免病人等候, 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有工作不认真、不称职者及时予以更换, 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 重视门诊文化建设

在护士长带动下,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各护理单元轮流主讲, 将本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大家, 做好宣教工作。综合医院分科细、科室多, 就诊人员的文化差异较大, 农村人群占半数以上, 护士应不定时地宣教, 以免挂错号耽误就诊时间。充分利用墙壁空间, 提供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知识, 做各种宣传, 提高就诊人员的医学常识, 以及对自身疾病的认识。门诊部利用节假日不定期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使每个人的才艺得到发挥, 如跳绳、踢毽子、广播操比赛、元宵节扭秧歌活动等, 还举办了读书演讲活动, 不仅活跃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更凝聚人心, 激发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学习意识, 每个人的自信心更足, 工作热情更高。

1.4 树立全方位的服务理念

1.4.1 做到首问负责制

首问负责是医院每位员工对前来医院的病人或家属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给予热情、满意、明确的答复[4], 指导病人找到目的地。

1.4.2 制订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紧急预案

门诊是一个公共场所, 每日客流量大, 有可能出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如突发火灾、停电、电脑故障、网络故障等都会给病人带来不便。本着对医患双方负责的态度, 我们制订紧急预案, 出现紧急情况, 按照预案进行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1.4.3 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抢救准备

在病人候诊期间, 随时观察候诊人员的病情变化, 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发现并处理, 如内科门诊会有晕厥的情况发生, 常见有低血糖、癫痫、美尼尔综合征、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贫血等病人晕厥现象, 妇产科突发大出血等意外可能, 各科室备有抢救物品, 如氧气袋、急救药品, 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做好随时抢救准备。护理人员要根据本科室疾病特点, 观察候诊人员的病情变化, 应有“察言观色”的能力, 若发现重病人, 及时给予紧急处理或护送至急诊。高年资的护士经验丰富, 观察力更强, 对低年资护士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节假日各楼层之间护士相互照应, 遇到抢救病人电话联系相互支援, 不贻误抢救和治疗时间, 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

1.4.4 尊重病人, 关爱病人

尊重病人的人格, 平等对待, 一视同仁。关爱是护理的要素。护士的关爱是改善护患关系与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关爱能力随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增长而增长[5]。合理布置候诊大厅, 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环境, 使其能够舒适地候诊。分诊护士在维持就诊秩序的同时, 根据重病人优先、适当照顾老年人的原则, 不断地梳理工作环境, 为行走不便者提供轮椅;在老人进入诊室时给予搀扶护送;为需要的病人提前测量体温, 发热的病人提供口罩并派专人护送至发热门诊, 不耽误病情。大厅备有早餐点方便病人食用, 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5 改善分诊护士的工作环境

门诊统一制作了分诊工作台, 改善了护士的工作环境,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同时, 方便了病人的咨询。目的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让病人、员工、医院三方受益[3]。

2 体会

2.1 团队精神在我心中

通过学习, 护理人员普遍转变了观念, 提高了认知能力, 有了共同的追求目标。认识到门诊看似分散, 实为一个整体, 我们是团结协作的一个团队。护理团队是医院门诊的前沿阵地, 有协调医生、医技和病人之间关系的责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给病人带来不便, 使其产生不满情绪, 给病人和医院带来损失。将满足病人的需要和超越病人的期望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 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我们的价值[6]。

2.2 塑造护士良好的性格

门诊每日人员流量大, 就诊病人多, 但护士能做到热情接待, 认真对待就诊者的咨询, 不厌其烦地解释, 帮助病人尽早解除痛苦。宗旨是“病人不一定总是对的, 但永远是最重要的”。通过护士的广泛宣传, 消除了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 有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 并与医务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3 创建和谐的就诊环境, 提高护士和病人的满意度

为了缩短病人在医院非诊疗时间, 护士协助为做常规检查的病人开单, 减低病人就医时的不安、焦虑等情绪反应, 有利于他们的康复。病人在看完病拿上药后, 会主动询问护士药物的用法, 当得到详细的解释后会满意地离开。一方面促进了护士的学习, 另一方面, 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减轻了医生的负担, 为门诊医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诊治病人, 有效地提高了门诊就诊率和满意度, 增加了医院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有资料显示, 确保护理质量、减少差错、事故或医疗纠纷等负性结果的发生, 团队精神起着一定的作用, 同时团队气氛直接影响工作绩效[7,8,9]。我院经过3年多的实践, “团队”的概念深入每名护士的内心, 护士普遍认为, 做门诊分诊护士是一种荣耀, 愿意为病人提供完善的服务。几年来, 我院门诊就诊人数在全省持续名列第一, 但对门诊护士的投诉率几乎为零, 无不与护士团队整体的努力密切相关。荣誉的产生更激发了护士积极进取、热情奉献的精神, 刺激了大家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护士的个人发展, 更促进了护理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窗口服务形象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祈祥.保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3-4.

[2]蔡铜山, 钟德富, 张海林.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8 (5) :342-343.

[3]张秀琴, 袁龙梅, 罗婕.护理团队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 2008, 22 (1A) :13-14.

[4]凌晓浅, 李国星, 陈彩芬.印度亚拉文医院门诊流程介绍[J].护理研究, 2008, 22 (2B) :371.

[5]吴亚君.预防学生不文明行为培养关爱能力[J].护理研究, 2009, 23 (9B) :2371.

[6]陈静, 王玉琼.医院管理引入流程管理理论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8, 22 (1A) :13.

[7]牛娟.构建一支优秀护理团队的探索与思考[J].护理研究, 2007, 21 (6B) :1581-1582.

[8]田德杰.整体护理模式下手术室团队精神的培养[J].护理研究, 2007, 21 (12C) :3365-3367.

上一篇:7月励志文章下一篇:梦想三分钟的简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