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精选8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篇1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1.解释第一次文代会、双百方针、八个京剧样板戏。

答:(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朱德致贺词,周恩来作政治报告。会议听取了郭沫若、茅盾、周扬等的报告。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全国文联及下属各协会。本次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当代文学阶段。

(2)双百方针:毛泽东于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发展文艺事业的方针,全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具体内容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其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和争论,发扬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以迎接和顺应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

(3)八个京剧样板戏:指文革中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八个京剧。

2.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收获与意义有哪些?

答:收获:(1)听取了大会总主席郭沫若的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副总主席茅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傅钟总结军队文艺运动的报告《关于部队的文艺工作》。

(2)发表了《大会宣言》。《大会宣言》指出,“五四”以来,特别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文艺工作者开始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今后我们要继续贯彻这个方针,更进一步地与广大人民、与工农兵相结合。”确定《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3)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联合会下设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部门协会以及戏曲改革协会、曲艺改进会等组织。其后,作为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的刊物《文艺报》、《人民文学》也陆续创刊。

意义:第一次文代会是会师的大会、总结的大会,在我国文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把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确定为文学艺术的总方针;它检阅了文艺队伍,团

向往革命的进步性;第三次是为了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而与小资产阶级自我决裂,表明了她的成熟。林道静的成长道路揭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主要特点,具有典型意义。

6.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创作有何特色?

答:(1)选材立意上,善于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多写一些“家务事”、“儿女情”。(2)塑造的人物绝大多数不是高大英雄,不是一出场就相当成熟的人物,而是在战争、生活中逐渐成长的人物,其中又大多是妇。(3)情节结构上,舒缓自然,剪裁严密,没有闲笔。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4)风格上,追求一种清淡纤巧、含蓄娴雅的抒情笔调,形成了被茅盾称之为“静夜箫声”的“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50-60年代诗歌戏剧散文

1.解释新民歌运动、第四种剧本。

答:(1)新民歌运动:1958年“大跃进”背景下兴起的一场诗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运动。它对于诗坛的影响在于被许多人视为与五四新诗传统相对立的诗歌发展的新道路;而在创作上收获并不大。

(2)第四种剧本:是1956年在“双百方针”鼓舞下出现的一类剧本。刘川发文认为,当时舞台上只有工、农、兵三种剧本,故提出“第四种剧本”,就是忠于生活、诚于写实、真正写人的剧本,是按生活本来面目写工农兵的剧本。其代表作主要有《同甘共苦》、《布谷鸟又叫了》、《洞箫横吹》等。

2.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有何特色?

答:(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2)表现上有独特的角度和方法。他不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客观事物作细致描述或雕刻精美的图画,而是从内心世界、精神状态方面,去思考、揭示一个战士、一个革命者的生活态度、人生道路和道德情操的问题。(3)诗中活跃着一个战士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鄙弃“冷漠、寂静、安祥”,讨厌“可耻的衰退”,不希罕漫长而平庸的人生,而追求“沸腾的生活”、“作战般的工作”。这其实是作者个性的写照。(4)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他写过“楼梯式”(如《投入火热的斗争》等)、民歌体(如《三户贫农的决心》《林区三唱》等)、新辞赋体(如《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等)、半格律体(如《白雪的赞歌》等)、自由体(如《致大海》)、散曲体(《将军三部曲》等),自由开放,不拘一格。

3.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一诗写了哪几层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答:(1)1-6节:写团泊洼秋天的美丽和宁静。7-14节:抒发生活在团泊洼的人们 的生活境遇和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对他们没落的命运表现出悲悯和哀悼,从而充分揭示出“今不如昔”的感时伤怀主题。

2.以《游园惊梦》为例分析白先勇短篇小说的特色。

答:白先勇小说的总特色是:寓传统于现代,熔中西小说技巧于一炉。(1)浓郁的感伤主义色彩。作品中流露出郁结在作者心中的无限的哀愁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游》表现的是今昔盛衰之感、怀旧伤春之情。(2)人物塑造上,较多地采用了以形写神的手法;同时运用意识流手法,揭示人物深层的心理活动。如对钱夫人的意识流描写,在更高层次上刻画了人物的性格。(3)结构上,把传统的纵剖面和西方的横断面的写法结合。如《游》在横断面的基础上也有纵的剖析。(4)多种叙事观点的运用。有全知的,有限知的,有作品中人物的。(5)语言上,把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语言风格有机契合,形成典雅精美、洗练明快的语言特色。(6)风格细腻(描写逼真)、含蓄(韵味无穷)、深沉(有感染力)、优雅(给人美的享受)。

3.陈映真小说的特色怎样?

答:(1)以现实主义原则为主导,适当吸收现代主义手法。(2)结构上采用人称交错与时序变换等手法,使作品形成多层次结构和多重主题。(3)人物塑造上,既重视心灵开掘,又通过剖析复杂的社会关系来突出其独特性格。

4.余光中的诗《乡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有几个意象?各有何象征意义?

答:(1)《乡愁》表达了作者浓重的思念家乡的爱国之情。(2)诗中共有四个意象,既是心灵的表征,又是乡愁的象征。邮票使人想到两地分离;船票暗示着隔海隔水;坟墓是永诀的标志;海峡使国土分离。它们概括了诗人从童年、青年直到老年的大半生经历:幼年思母,青年思妻,中年丧母,老年思乡。

5.分析郑愁予的诗《错误》。

答:《错误》(1954)被台湾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这个九行小诗共分三节:

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第二节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终于“我”回来了,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

全诗共94个字,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

往往集武、侠、情于一体,在刀光剑影、森森杀气中,弥漫着友情、亲情、爱情等人之常情。如杨过与小龙女,四离四合,生死无定,聚散无常,历经16年之久,对爱情始终坚贞不贰。

(3)手法新。金庸小说突破了传统章回小说的写法,融合了中外小说、新旧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西方现代侦探小说、意识流小说、精神和心理小说以及电影等手法,多姿多彩,灵活生动。他常用“化实为虚”的手法,将历史融入“传奇”,使历史背景与传奇情节巧妙地融合,达到亦真亦假、真假难辨的艺术境界。他对武功描写别具匠心,使其雅化,能凸现人格,或表现哲学精神。他小说的情节既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他的语言融现代汉语与明清白话为一炉,典雅蕴藉,又细腻流畅。

第六章 1977-1989文学思潮

1.解释天安门诗歌运动、第四次文代会

答:(1)天安门诗歌运动:指1976年清明节前后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一场群众性诗歌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民以诗歌形式沉痛悼念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它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广大人民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其诗体百花齐放,风格壮烈悲怆,语言朴素犀利,继承了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浸透着中国人民渴望实现四化的现代意识,开了新时期文学的先河。

(2)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邓小平在会上的祝辞被认为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行动纲领。其主要内容是:肯定了十七年的文艺路线和成绩,重点阐述了新时期文艺如何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的发展道路和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正确方法。本次文代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标志着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新时期的开始,对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新时期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争鸣结果怎样?

答:1979年1月陈恭敏发表《工具论还是反映论——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4月,《上海文学》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对“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进行质疑、辩驳,反对“从属论”(文艺为政治服务并从属于政治)和“工具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提出:(1)恢复文艺的特性,反对把文艺变为政治的附庸;(2)恢复文艺以审美为中心的多种社会功能,反对狭隘的政治功利主义;(3)恢复文艺与生活的联系,反对唯意志论干扰文艺。从而为新的“二为”方针的提出作了舆论准备。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1.解释《班主任》、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

答:(1)《班主任》:刘心武发表于1977年的短篇小说,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它通过两个中学生心灵被严重戕害和扭曲的事实,揭露了“文革”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累累伤痕,尤其是给青年一代心灵所造成的毒害,并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2)伤痕文学:“文革”结束后兴起的一股文**流,肇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其内容是揭露“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尤其是给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带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代表作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等。

(3)反思文学:当伤痕文学把“文革”的悲剧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就随之思考造成这场社会悲剧的远因近源,反思文学应运而生。其起步的标志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在创作上的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作有《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人到中年》等。

(4)改革文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股文**流,以《乔厂长上任记》开先河。从总体上看,改革文学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代表作还有《新星》、《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等。

(5)寻根小说: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小说潮流,它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的思考。其特点是: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主要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6)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崛起的文学思潮,其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态的感觉;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等。

(7)先锋小说: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股小说潮流,其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文本特征上的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更为散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洪峰的《极地之侧》、格非《迷舟》、余华《现实一种》等。

矛盾冲突,是人与整个社会的冲突:繁重的工作负担与清贫的生活状况、知识分子的作用贡献与菲薄的社会待遇、热爱祖国与政治上得不到信任、人才匮乏与不爱惜人才。(4)洋溢着诗情,饱含着哲理:裴多菲诗的多次引用、陆夫妇对生活的理解的语言。7.张贤亮的小说有何特色与局限?

答:特色:(1)强烈的哲理思辨色彩。他的创作集中于对自我灵魂的严峻拷问,善于从道德、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审视自己既往的人生历史,从充满苦难的人生中体悟经过艰难的熬炼和痛苦的洗礼之后而获得升华的新的人生境界。(2)对苦难历程的诗意化描写。他能从别人只看到痛苦的地方看到“痛苦中的欢乐”,从别人只看到伤痕的地方看到“伤痕上的美”。他把一个个知识分子的苦难经历当作审美对象进行文学创作时,显然是作了诗意化和哲理化的处理。(3)粗犷的、诗化的美学风格。描绘了大西北的荒原风光,塑造了粗犷质朴的劳动者形象:男性粗犷、女性善良。其一,作品揉进了风俗画的描写,使之与环境、人物心理形成一个诗意化的境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可读性。其二,人物心理世界的剖析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效果。

局限:(1)对知识分子改造运动的认同,对苦难的美化。(2)艺术上:袭用了“才子落难,佳人搭救”的情节模式。过多的哲理性语言损害了形象性。

8.以《受戒》为例说明什么是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诗化特征?

答:《受戒》写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社会中一对少男少女的纯洁爱情,鲜明地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诗化特征。(1)淡化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用笔也少,多数笔墨放在写风俗民情上了,通过风俗描写创造气氛,寻找人物性格的源头活水。(2)雅化人物。人物总是暗合传统的真善美,并在与假恶丑的对立中获得美的升华。风俗即人,民俗民情正是人性的写照,明海与小英子天真可爱,纯洁无瑕,成为风俗画的一部分。(3)诗化语言。小说的语言文白相间,雅俗互化,既有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的清新自然之质,又有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的韵味悠远之美。

9.贾平凹的乡土小说有何特色?

答:(1)关注现实,注重乡土风俗的描绘,作为作品的人文背景,使作品富有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2)叙述方式上,力求吸纳古代笔记小说、明清白话小说及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技巧。(3)阴柔、虚静、和谐的美学风格。(4)古朴、空灵、含蓄的语言风格。

10.贾平凹的《腊月·正月》剖示了一种怎样的文化心态?

答:(1)小说描写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传统文化心理的蜕变,作家从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中,发掘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冲突的焦点。(2)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与时代思想相悖逆的人物韩玄子。他集传统道德的优长和惰性于一身:无欲大度下隐藏着狭隘自私,光明磊落下潜伏着保守落后的意识,他是旧秩序的维护者和执行、监督者,他与新经济力量代表王才之间的斗争,正体现着农村中守旧的卫道者与顺应时代的改革者之间的根本冲突。(3)在韩传统的道德外衣

0116.舒婷的《双桅船》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点? 答:《双桅船》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这种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是象征、意象的运用,语言自然流畅。

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船”与“岸”的关系象征意义丰富。它们的分别、结合,再分别、再结合的相互依存关系,揭示了一种人生哲理:海岸是船在经历了与惊涛骇浪搏斗之后,能够得到休息与爱抚的地方;但同时又是船下次航行的起点。两者之间永远无法改变彼此依恋又不得不分离的命运。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诗人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地表达。

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7.结合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分析海子的内心动向和生活追求,并说说如何理解诗人“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答:(1)诗中的生活图景里有一些清晰的意象“喂马”“ 劈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其中“大海”是核心意象。大海对海子既陌生,又极有诱惑力。诗人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渴望平凡生活,又希望保持清静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

(2)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意思是尘世幸福是你们的,我独守清高。这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

32.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的思想、艺术价值何在?

答:要点:(1)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内容,突出表现为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而其中最撼人心魄的还是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2)文体价值:找回了散文的真诚品格;开拓了题材;实现了话语方式的转型。3.为什么说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里程碑”?

答:徐迟倾心于科技题材,为科技人员立传塑像,颂扬科学精神,这在题材拓展与主题开掘上具有文学史意义。《哥德巴赫猜想》的成功也正体现在这里。在当代史上,知识分子曾被视作被改造、教育的对象,钻研科技被认为是走“白专”道路。与此相应,当代文学史上也很少有作品将科技人员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叙写塑造的。《哥德巴赫猜想》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拨乱反正,第一次对一个有争议的科学工作者作了深情的讴歌,陈景润也成为新时期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重要的典型人物。

第十一章 80年代台港文学

1.李昂的女性主义小说有何特色?

答:李昂的小说题材以表现两性关系为主,以极大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向封建传统观念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发起猛烈的攻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以女性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努力表现女性的性意识、性自主和性反抗,鼓吹妇女解放。《杀夫》中林市的悲剧正是男权统治下中国妇女命运的缩影。她的反抗则是在封建宗法制度禁锢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小说深刻表明:“杀夫”并非仅仅发生在林市一个人身上的悲剧,而是生活在男权统治下的中国女性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2.黄凡的小说有何特色?

答:(1)社会意识特强,强调个人尊严,积极肯定生命。(2)艺术探索性强。他坚持继承写实传统与借鉴现代文学技巧相融合,即“现实为体,现代为用”。大量采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技巧,将现实题材、现代精神和后现代美学风格作了很好的结合。

3.董桥散文的有何特色?

答:(1)题材阔大:古今中外,涉笔成趣。(2)偏重于知性,闪现出一种感性和知性相兼容的特质,属于思辨和才情汇通的文体。(3)联想丰富,比喻精巧。(4)对文体的大胆尝试和实验,有小说式散文、学术性散文,还有以武侠小说的形式写的散文。

4.简媜的散文有何特色?

答:(1)内容上:①浓烈的思乡情怀,如许多写田园生活、童年趣事的散文; ②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主要表现在爱情题材的散文中,但她所写的都非痴迷、缠绵的闺阁爱怨,而是“灵魂牵手、异地同心”的精神恋爱。

(2)艺术上:长于对日常生活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善用象征或隐喻手法。

516度状态”。所写的“现实”不再以预设的立场加以褒贬,尽可能做到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

5.小说《白鹿原》的史诗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要点:(1)把历史事变、历史思潮落落实在普通百姓繁衍生存的感性层面,形成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2)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其人物设置和意象描写都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3)丰满鲜明的人物群像,且富有历史文化内涵。(4)艺术探索的气魄和力度。小说总体上体现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但又吸纳了魔幻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

6.二月河历史小说有何特点?

答:(1)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和虚构。一些主要人物、事件均有案可查,而一些细节则虚构。(2)善于设计一波三折的艺术情节,表现复杂曲折的矛盾冲突。(3)在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上,突出了“奇”的特点。(4)将纯文学的追求与通俗文学的手法结合起来。

7.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有何特点?

答: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对男女两性微妙的支配关系的揭示上。她所揭示的不仅是社会关系,而且人的一些基本属性(自然属性),对人的命运有深刻的制约力量。王安忆还进一步探索离开物质(如婚姻形式、性关系等),“光凭精神会支撑得多远”,以及“性力量的巨大:可以将精神扑灭掉”而“维持男女之爱”的可能。比较起张辛欣的“投入”和作品中显示的叙述者的女性立场,王安忆是冷静而旁观的。

8.90年代先锋小说的主要特征怎样?

答:(1)从主题上看,以“沉沦”的基色描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景观,抽象性和寓言性成为首要特色。(2)在文体形态上,进一步发展了小说艺术:表现在叙述视角的多变和语言的狂欢及陌生化。(3)变幻灵动的结构:有意象式结构和复调式结构。

9.小说《心灵史》的史诗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叙述方式上,采用现实叙述与历史叙事相交叉的视点,还原了哲合忍耶教的历史,思考了其悲剧命运和灾难根源。(2)塑造了历代圣徒的精神人格,传达出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人生内涵。(3)叙述者强烈的主体抒情色彩。其强烈的现实忧愤、深切的人文情怀和对丑恶、暴行的愤怒控诉作为一种笼罩性精神情绪构成了贯穿小说的主题旋律。(4)文体呈现出开放自由的风格,熔宗教、历史、文学于一炉。在历史叙述的背后,伴随着由优美的散文和诗歌笔调所构成的诗性表达。

10.小说《务虚笔记》体现了怎样的“东方美学特色”?

答:(1)符号的全息性,每个人物都只是一个符号代码,因而相互间没有差别,体现出佛教的平等观。(2)虚实互变,符号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其可以化虚为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篇2

一、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现状

一切历史研究工作都要以史料的搜集、运用、理解和鉴辩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术研究的学理化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商业文化气息的影响, 我国的学术研究逐渐脱离了学理规范, 片面重视主体主观意志的发挥。很多学者在没有对文学史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文学研究著作, 甚至一些文学研究者认为史料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导致一些文学研究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 对现有的文学史料进行歪曲。如郭宛在《浪漫人生———胡适和他身边的女人》一书中就没有对已经公开的胡适日记进行严谨的考证, 造成了一些史料错误, 与胡适日记中的记载完全不符。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 罔顾历史史料, 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意的曲解和篡改, 没有尊重史实, 这样的文学研究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二、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完善需要发掘文学史料

随着我国思想的解禁和文学史料的挖掘, 文学研究摆脱了旧有的阐释式的研究模式, 开始重视对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而发掘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始逐渐完善与成熟的标志。如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发掘张爱玲的史料, 对张爱玲在绘画领域和戏剧领域的造诣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从而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对张爱玲进行研究, 并对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证明, 挖掘史料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这门学科进行完善。换言之, 如果没有文学史料的发掘, 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只有重视文学史料的发掘, 才能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 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 通过发掘文学史料能够纠正过去错误的文学研究观点

在当代文学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错误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文学史料进行研究, 造成了一定的研究盲目性。如对巴金文学生涯时间的界定, 之前一直认为1929年巴金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灭亡》是巴金文学生涯的起点, 然而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却发现巴金早在1922年就已经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开始文学创作了, 这就将巴金文学生涯的时间向前推至1929年。这对于巴金的文学研究非常重要, 也充分说明了资料发掘的重要性。第二个原因是文学研究主体本身存在各种问题, 对文学史料的发掘不够严谨和细致, 或者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不敢将真实的言论发表出来, 只能屈从于政治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正是伴随着文学史料的发掘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随着文学史料的不断发掘,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才能取得更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 改变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研究乏力的情况。很多研究者认为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 30年的现当代文学史已经不存在研究的空白领域, 缺乏继续研究的价值, 甚至一些研究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走入绝境。鉴于此, 怎样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增长点就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生长点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并没有对文学史料予以重视, 绝大部分与会专家都认为文学史料无力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 而将目光更多地集中于文学话语的运用与引入。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 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缺少文学史料。正是由于很多文学史料被湮没了, 才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很多空白点无法得到填补。研究鲁迅和周作人的专家钱理群先生通过系统地整理沦陷区的文学史料, 出版了《沦陷区文学史料选》, 极大地拓宽了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范围, 使沦陷区的文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发掘文学史料能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 改变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丁景唐和马良春两位先生正是通过对文学史料的整理和搜集, 在国内左翼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应该学习两位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通过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来打破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给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 通过发掘文学史料来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

发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主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是辩证统一的, 研究者对文学史料的态度正是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基础。如文学史料学专家和文学研究家王瑶先生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 其《中国新文学史稿》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史料, 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史专著, 出现了一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高潮时期。但上世纪50年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学史专著却并不多, 只有像《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样严谨的文学史专著迄今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必须参考的一本研究专著。王瑶先生的专著之所以能对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研究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是由于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王瑶先生形成和提炼了自己高尚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 从而使文学研究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与王瑶先生相类似的还有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文学著名作家唐弢先生, 其在六十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地进行文学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他的学术素质。由此可见, 只有在基础性的文学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中勤恳踏实的工作, 才能练就一个学者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受到商业化气息的影响, 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环境比较浮躁, 很多研究者往往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不重视自己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培养。只有通过文学史料的发掘, 不断培养自己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研究。

三、结语

笔者认为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忽视文学史料的严重问题, 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 对文学史料进行严格的整理、辨别、搜集和发掘, 才能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做到尊重客观文学史料, 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也是为了确保文学史料的真实性, 避免篡改文学史料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 才能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史料管理和多渠道的史料交流。

摘要:挖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够完善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 更可以纠正错误观点, 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 对研究主题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然而, 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不重视文学史料的倾向。本文从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问题入手, 具体分析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旨在摆正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史料,学术品格

参考文献

[1]巴·苏和.中国蒙古文学史料学的起始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2 (4) .

[2]石兴泽, 石小寒.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与文学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10 (6) .

[3]白春超.旧资料的发掘与新学术的发动——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史料研究述要[J].宁夏社会科学, 2011 (6) .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篇3

关键词:《圣经》 文学价值 中国现当代文学 响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典籍,也是西方社会的精神圣典。《圣经》依据耶稣诞生前后而划分为《新约》和《旧约》两个篇章,并分别介绍这两个阶段的故事。《圣经》一方面是基督教义的宣扬载体,同事也是用文本记述故事的文学巨著。《圣经》不论是在题材创新,还是人物塑造上,都有非常显著的特点,而《圣经》在叙述结构以及修辞手法上的特点,更是具有非常突出的文学性。正是因为《圣经》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学品格,所以它对于世界文学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圣经》的文学性特征给世界文学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亦深受《圣经》文学价值的影响。

1.《圣经》的文学价值

我国学者曾经说过,西方文学的源泉是《圣经》,其传统就是随《圣经》而流传的,《圣经》是研习西方文学的重要载体。而英国诗人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圣经》文学的概念。西方学者甚至将《圣经》等同《荷马史诗》来加以分析。从古今中外学者的论述以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不难看出,《圣经》的文学价值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1]。

西方文学艺术和文化风尚深受古希腊文化以及希伯来文化的影响,而其中希伯来文化正式源于《圣经》,正因如此,《圣经》对于欧洲历史文化的影响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不论是《圣经》宣扬的基督教义,还是其普世博爱、自由正义等价值观,都对西方文学发展,甚至对世界文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因为《圣经》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如此深远,所以后世文学工作者的创作都深受影响。不仅是在内容上借鉴《圣经》素材,更是在写作技巧以及作品结构上都会从《圣经》找寻灵感。《圣经》是具有文学性的居住,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学作品。

2.《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2.1 精神价值的影响

《圣经》所宣扬牺牲和博爱的精神内涵,是基督教的原始教义的重要部分。《圣经》蕴含的丰富的精神价值,对我国现当代作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品人物形象大多都还有深刻的基督教内涵。从早期的基督英雄形象到后期平凡形象中的基督精神,我国现当代作家深受《圣经》的精神润养,其丰富的精神价值,逐渐融入到现当代作家的文学脉络中,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例如,鲁迅的《野草》中,其创作风格、文体结构、叙述言语以及文学内涵,都深受《圣经》中《福音书》的深刻影响。鲁迅在该作品中大力赞扬不媚世俗、勇于奋斗的基督精神,也体现了鲁迅受到基督博爱和牺牲精神的影响。鲁迅讲耶稣受难改造为圣人被俗世扼杀的场景,体现了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现实主义对鲁迅的双重影响[2]。

当代作家铁凝的《午后悬崖》,通过展示用忏悔的方式来悔改过往的罪孽,就是《圣经》宣扬的忏悔精神的影响结果,这种基督式的忏悔让读者动容、敬重;巴金的作品《随想录》,郭沫若的《落叶》和《漂流三部曲》等,都是“忏悔”的叙事结构。《圣经》“博爱”、“赎罪”、“忏悔”等精神观念,都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导向。

2.2 艺术价值的影响

周作人曾经讲过,《圣经》让中国文学的思想更加丰富,传统文学的文体也受到《圣经》的深刻影响。而《圣经》的语言形式、叙事结构在其传入国内之后,慢慢融入中国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文化语境当中,在很多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例如,冰心在《他是谁》和《孩子》等诗歌作品中诗题都会明确标注取自《圣经》,并且通过《圣经》内容引用,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对人类的怜爱。冰心不仅对《圣经》文体进行模仿,甚至还会在语言上进行借鉴。例如《圣经》中的“上帝”、“十字架”和“天使”等词汇,经常会出现在冰心的文学创作中如《冰心散文》等。而沈从文的作品,如《西山的月》和《神巫之爱》等,都在语言方式上效仿《雅歌》。除了引用《圣经》诗经断章作序引领全文之外,部分作家也通过改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文学意识。例如当代作家王蒙就在《十字架中》给读者讲诉另类的,他自我意识下的耶稣故事,虽有颠覆耶稣传统形象之嫌,但作品诸多情节也都是取材于《圣经》,只是人物塑造过程中给出不同解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篇4

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当中,现当代文学考试比例及分数都不是很高,故不要在此花费大量时间,此部分试题作为了解,扩充知识,不要死记硬背。1、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 《新青年》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 《文学改良刍议》 一文为标志。

3、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 的口号。

4、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 《终身大事》。

5、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 三大主义。

6、《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 周作人。

7、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 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表 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8、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 文学研究会 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9、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 《小说月报》和《 文学旬刊》。

10、文学研究会被称为 为人生 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的 创造社,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2、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 文学研究会 和创造社。13、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 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14、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5、语丝社成立于 1924 年,其主要成员有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

16、语丝社对中国现代 散文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成立于1925年的 莽原社 和 未名社,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

18、台静农的的小说集 《地之子》 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19、沉钟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 浅草社。

20、湖畔诗社成立于 1922年,其成员主要有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他们以 “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

21、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 春柳社,成立于 1907 年。

22、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 新剧 或 文明戏。

23、田汉1923年成立了《南国社》,创办了 《南国》半月刊。

24、学衡派 1922年成立于 南京,其代表人物有 吴宓、梅光迪、胡先骕 等。

25、甲寅派主要人物是 章士钊,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

26、鲁迅,原名 周树人,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27、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28、鲁迅前期在 《摩罗诗力说》 一文中强烈赞扬和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9、鲁迅在 《文化偏至论》 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30、进化论 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31、鲁迅在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了 左联,并任常务委员。

32、阿Q是 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33、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主要表现两类人物,分别是 农民 和 知识分子

34、《故事新编》中共收人历史小说八 篇。

35、鲁迅杂文创作始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写 “随感录”。

36、鲁迅在 《灯下漫笔》 一文中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

37、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是《野草》。它在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义 的方法。

38、《朝花夕拾》共 十 篇散文,原题为 《旧事重提》。

3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 《沉沦》,作者是的郁达夫。40、《倪焕之》 是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曾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

41、叶绍钧的《多收了三五斗》反映30年代初 丰收成灾 的畸形社会现实,是当时**的农村的一幅灰色剪影。

42、叶绍钧在童话创作上是现代中国的开山,著有童话作品集 《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43、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大道的,是他1934年发表的 《春桃》和1940年发表的 《铁鱼的鳃》。

44、许地山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 《空山灵雨》。

45、发表于1933年的 《山雨》 是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46、卢隐 《海滨故人》 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

47、郁达夫小说大多带有 自叙传 的色彩,在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乃至相貌的投影。

48、鸳鸯蝴蝶派的第一部言情小说是1912年发表的 徐枕亚 的 《玉梨魂》。

49、鸳鸯蝴蝶派的“四大说部”是指:《玉梨魂》、《啼笑因缘》、《广陵潮》、《江湖奇侠转》

50、鸳鸯蝴蝶派的最有代表性刊物是 《礼拜六》。51.《三叶集》的作者为郭沫若、田汉 和 宗白华 三人。

52.郭沫若张扬的个性主义和浪漫气质,构成了具有他自己特色的“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表现”的 泛神论 思想。

53.1921年8月,郭沫若创作的 《女神》 出版,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54.郭沫若的 《残春》 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的一篇作品。55.郭沫若在 《炉中煤》 一诗中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56.郭沫若的爱情诗集 《瓶》是“五卅”前的产物。

57.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真正开始,是1923年作的 《卓文君》和《王昭君》,后与 《聂嫈》 合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58.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包括 《歧路》、《炼狱》、《十字架》,小说的主人公是 爱牟。

59.郭沫若作于大革命失败后的 《恢复》,堪称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60.《屈原》写成于 1942 年,其中塑造的 婵娟 形象,是一个普通女子,但却是屈原精神的体现,其中也成功地塑造出了女阴谋家 南后 形象。

61、沈尹默的 《月夜》 被认为是“第一首散文诗而备具新诗美德的”佳作。

62、周作人的 《小河》借助象征手法表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广受好评。63.冯至 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64、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其代表性诗集是《微雨》 65、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是 胡适 的《尝试集》。66、冰心诗的主要内容是对 母爱、自然与 童真 的讴歌。

67、闻一多是前期 新月诗派 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 理论的奠基者。68、闻一多的新诗集只有两部:《死水》和《红烛》。

69、闻一多诗论的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70.《语丝》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杂文)刊物。

71.林语堂“五四”以后潜入鼓吹幽默、抒写性灵一路,由“语丝派”的偏锋成为“语论派”的主帅。

72.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对 美文 的倡导与创作。73.冰心1926年出版了散文集 《寄小读者》。

7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独幕话剧是 《终身大事》,作于 1919。

75、丁西林的 幽默喜剧 在初期的剧坛上独树一帜,代表作 《一只马蜂》、《压迫》。

76、新月派中人曾积极提倡将“写意”的传统戏曲与“写实”的外国话剧结合起来的 国剧。

77、田亚梅女士是胡适的独幕剧 《终身大事》中的主人公,这部话剧是胡适介绍挪威作家 易卜生 的副产品。

78.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 创造社和太阳社。79.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 年成立于 上海。

80.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 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81、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 国防文学 和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之争。

82.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 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 等。83、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 《国门之战》、《黄人之血》。

84.李劼人的连续性历史题材长篇小说 《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广泛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城镇**的社会图景。

85.李劼人的连续性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被郭沫若称为 “小说的近代史”。

86.新感觉派小说主要受到 弗洛伊德学说和日本新感觉派 和 法国都市主义文学 小说的影响,运用精神分析与直觉、变形等现代派手法。

87.施蛰存早期的短篇集《上元灯》已表现出擅长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青年初恋心理的特点。

88.《梅雨之夕》的作者是 施蛰存。

89.《善女人行品》和《小珍集》表现出施蛰存自 心理分析小说 向 现实主义 小说的归位。

90. 穆时英 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91.《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的作者是 穆时英。92.刘呐鸥的代表作是 《都市风景线》。93.《少年漂泊者》的主人公是 汪中。

94.蒋光慈的《短裤党》 是一篇报告文学式的小说,描写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95.取材于南方农民运动的长篇 《田野的风》 是蒋光慈最后也最为成熟的一部小说。96.萧涧秋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 知识分子 形象。

97.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控诉了 “典妻” 制度下妇女的凄惨遭遇。98.艾芜的 《南行记》 是一部流浪者的手记,带有若干自传的成分。99.云普叔是叶紫小说《丰收》 中的人物。

100.萧军的成名作是 《八月的乡村》,这部小说曾受鲁迅的称赞。

101.萧红的成名作是 《生死场》,被鲁迅称为是“力透纸背的,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102.萧红的 《呼兰河传记》 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103、蒲风 是中国诗歌会中最有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位诗人。104、汉园三诗人指 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105、《断章》的作者 卞之琳。

106、殷夫创作最多的是被称为 红色鼓动诗 的政治抒情诗。107、《血字》的作者是 殷夫。

108、“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指 臧克家。

109、臧克家40年代中期政治讽刺诗的代表有 《宝贝儿》 和 《生命的零度》 两个集子。

110、《这不过是春天》的作者是 李健吾。111、刘振声是 《名优之死》中的主人公。112、《回春之曲》 的主人公是高维汉。

113、《丽人行》 以日本侵略军铁蹄下的上海为背景,刻画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114、洪深的剧本 《赵阎王》 明显受到奥尼尔《琼斯皇》表现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115、洪深的《农村三部曲》是 《五奎桥》、《香稻米》和 《青龙潭》。

现当代文学测试题

一、填空

1.周作人,初名櫆寿,号星杓。1901年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改名作人,自号起孟。1909年又改名启明。

2.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他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时用的笔名,后即以此为号。

3.《语丝周刊》刊载了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文笔幽默泼辣,时称语丝文体。

4.郁达夫说:“我以为一般的高中生,要选散文作为模范,要以叶圣陶的作品最适合。” 5.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五四以后最早成册的个人散文集。6.鲁迅认为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盛行,甚至在小说诗歌创作之上。7.1927年,鲁迅《野草》出版标志着散文诗的成熟。8.梁遇春被称为中国的爱丽亚。

9.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中国,就像······凤凰涅槃象征着 中国的再生” 10.《凤凰涅槃》堪称浪漫主义长诗。

11.叶圣陶因戴望舒的《雨巷》,称戴望舒为雨巷诗人。12.康桥通称剑桥。

13.艾青《大堰河·我的母亲》,大堰河是大叶荷的谐音。

14,周作人1906年赴日求学,在此期间更多地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与鲁迅一起筹办《新生》杂志,提倡文艺运动。

15.周作人最早在五四提出新口号,新理念。新青年出版《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每周评论出版《平民文学》文章提出以真为主。

二.判断题

1.所谓诗体大解放不但打破五七言诗体,并且推翻···不管格律,不管长短···,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对)

2.刘半农说:“在诗的题材是最会出新花样,无韵诗,散文诗,都是我首先尝试的。”比如《买萝卜人》,无韵诗《窗纸》《无聊》,散文诗《年编集》说明刘半农最早尝试小说创作的。(错)

3.朱自清与刘英玲,叶绍钧和俞平伯,21世纪第一个新诗社坛,开创了中国新诗社。(错)

4.周作人《小河》以取语言朴素,节奏有秩······被称为当时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对)

5.鲁迅推崇冯至,其将冯至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对)

6.闻一多等创造新月派,新月派的理论是讲究三美,为音韵美,绘画美,建筑美。(对)

三,选择题

1.《凤凰涅槃》最初发表在1920年1月30日和3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2.“即即!即即!即即!即即!即即!即即!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是《凤凰涅槃》中的《凤歌》部分。3.闻一多第二个诗集是《死水》。4.艾青原名蒋海澄。

5.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期形成,追求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相结合的诗歌流派。6.西南连大三星是穆旦,郑敏和杜运燮。7.在新诗发展史上胡适最早尝试新诗创作。8.臧克家被称为泥土诗人。

中国当代文学综合练习题之分析题 篇5

说明: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要点陈述与本答案相近即可,只要能自圆其说,观点可以与本答案不同。但如果举例不具体、不恰当,则不能给高分。

1.《“锻炼锻炼”》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它生动地描写了1957年秋末,“争先农业社”在整风运动中农村干部整治落后农民的故事。故事主要由三次冲突组成。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三次冲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3分)(2)其意义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7分)(3)举例具体、恰当。(10分)

(4)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0分)2.简要说明《“锻炼锻炼”》中的三次冲突及其意义。

提示: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其意义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

(3)举例具体、恰当。(10分)

(4)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0分)

3.在《茶馆》的三幕戏中,王利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作了哪些努力?为什么? 提示:第一幕时,他才20多岁,继承着父亲为人处世的信条,“多说话多请安”,勉强支撑着茶馆的生意;到第二幕时,他则不得不进行“改良”,前面卖茶,后面改成公寓,茶馆里也撤去了财神龛,墙上的“醉八仙”也换成了时装美人和外国香烟广告画;到了第三幕,在“莫谈国事”的字条旁,又不得不添上了一张“茶钱先付”,甚至用上了女招待。

(3)举例具体、恰当。(10分)

(4)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0分)4.《茶馆》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老舍式戏剧结构”,克服了时间跨度大、情节松散和人物众多造成的困难。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从作家在场景和人物安排两个方面分析《茶馆》的戏剧结构。

(1)作者以“裕泰大茶馆”作为三幕戏的唯一场景,避免了三幕戏被分成孤立的三大块,同时,还特意设置了“傻杨”这个幕前人物,以民间曲艺形式“数来宝”穿针引线,起连缀作用。(4分)

(2)作者以“人物带动故事”的方法,让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二爷(秦仲义)三个主要人物从壮到老,贯穿全剧,唐铁嘴、刘麻子,以及宋恩子、吴祥子等其他次要人物则采用父子相承的方法,而其他人物,则随到随走。(6分)(3)举例具体、恰当。(10分)(4)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0分)

5.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例,简要说明顾城诗歌的风格特点。

提示:顾城诗歌经历了一个从社会批判到童话理想的过程,而批判主题又是服从于童话主题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一则失去了童年的诗人为怀念童年纯洁与率真理想而补写的童话。纯净是顾城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3)举例具体、恰当。(10分)

(4)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0分)6.《呵,母亲》是诗人舒婷为悼念去世的母亲而写的。在泯灭情感的时代,诗人从梦境写到现实,从童年写到今天,完成了整个构思过程,也完成了对母亲回忆和怀念的过程。试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这首诗在思想意识、精神取向和情感抒写方式等三个方面的特点。

(1)在“四人帮”猖獗的年代,大胆地用诗歌的方式怀念自己的母亲,表现人性中最伟大、最纯粹、最真切的情感,在思想上具有一种前卫意识。(3分)

(2)当时,几乎所有的文学创作都仅仅是一种政治情感的体现,而诗人表现的却完全是个人化的情感,在精神取向上表现了一种人性对兽性的反抗。(3分)(3)在感情的抒写方式上,没有作无病呻吟的宣泄,也没有波澜壮阔和刀光剑影,只是在温馨、宁静的情感中,表现出一种柔美而坚韧的爱的情感。(4分)

(3)举例具体、恰当。(10分)

(4)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0分)

7.方方的小说《风景》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一个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之外,其余九个被他们放任自流地像野生植物般地养大成人。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作家为什么要选择一位“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1)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也使作品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6分)(2)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摈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容的遮蔽,从而使得整个叙写都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4分)(3)举例具体、恰当。(10分)

(4)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0分)

8、朦胧诗派的艺术思想

《略论朦胧诗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简介开始:略论朦胧诗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p摘要:“朦胧诗”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坛不可或缺的文学形式,出现于本世纪七、八十年代,极大的鼓舞了一个时代的人对真诚、真心、真爱的追求,体现了社会终究要进步、阳光总会驱散乌云的伟大社会、自然现象,给无数国人送来了生活的希望,以无与伦比的热情唤醒了一个时代的现代意识。朦胧诗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都很有新意,从不同层面上体现了&ldqu。此内容文章属于《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栏目,以上内容为《略论朦胧诗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2011-6-14 23:47:27》简单介绍,正文正式开始》》》

9、略论朦胧诗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摘要:“朦胧诗”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坛不可或缺的文学形式,出现于本世纪七、八十年代,极大的鼓舞了一个时代的人对真诚、真心、真爱的追求,体现了社会终究要进步、阳光总会驱散乌云的伟大社会、自然现象,给无数国人送来了生活的希望,以无与伦比的热情唤醒了一个时代的现代意识。朦胧诗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都很有新意,从不同层面上体现了“文革”过后的一代人对美好、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真爱的向往。关键词:朦胧诗 历史背景 思想特征 艺术特征

1978年,著名诗人北岛开始主持《今天》杂志,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均有诗作发表在该杂志,逐渐形成了这个著名的文学流派—“朦胧派”。此前,这种对讴歌生命、自由向往、追求情感自由宣泄的诗作已经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坛了,“朦胧派”的出现,极大的鼓舞了一个时代的人对真诚、真心、真爱的追求,体现了社会终究要进步、阳光总会驱散乌云的伟大社会、自然现象,给无数国人送来了生活的希望,以无与伦比的热情唤醒了一个时代的现代意识,让一个时代的青春在他们的诗作中变得恢宏、炽热,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无法忽视的。

10、“朦胧诗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朦胧诗派”的产生,是在祖国大陆刚从六、七十年代那段“极左”的时期中走过来,人本主义思想是到长期严酷压抑后逆流而上的,其产生本身就充满了勇气。由于朦胧诗派诗人大多经历了“文革”导致的精神危机,心灵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最容易接收新事物,产生新思路。“朦胧诗”的出现在于它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它的源头性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对于当代汉语诗歌来说,朦胧诗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见、挖掘不尽的宝库。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朦胧诗派”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派”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 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派”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众所周知,在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在那一时期的诗人明确地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改善人性的思想,并进一步突出了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怀和爱的呼唤。梁晓斌说:“我认为诗人的宗旨在于改善人性,他必须勇于向人的内心进军。”所谓“向人的内心进军”,就是要唤起人们的理解、关怀和爱,以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它们修复了我国五四以来的人本主义的诗歌传统,并开启了我国新诗的健康运行。“朦胧诗”在“文革”期间以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一主题宣告其诞生,在经过近20年的坎坷历程之后,又以“提供历史的见证”这一主题而宣告其消隐,至此,新诗潮诗歌运动也拉下了它的帷幕,但当代文学中由“朦胧诗”而开始的人本主义文学思潮却一直延续了下来。新诗潮的消隐只是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英雄主义诗歌思潮的消隐,因为到了80年代中期,英雄主义思潮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人本主义思潮则被传递到了后来的“新生代”诗歌之中,并突出了它的另一倾向,即诗歌中的平民主义倾向,“朦胧诗”这一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至此便为适应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生代诗”这一平民主义诗歌思潮所取代,诗歌开始沿着“后新诗潮”这一轨迹又向前继续发展了。新诗潮诗歌运动在经过它的高潮之后,已经告一段落,它的产生与消隐都缘于那段特定的历史,但它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却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这一价值体现在它的功利性上,便是打破了当代文学在思想上的禁忌,成功地跨越了当代文学史的禁区,实现了对五四人本主义文学传统的承接,并推动了这一优秀文学传统的发展,使之成为了新时期文学界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力量,也使当代诗歌的美学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完成了人们在审美心理上的一个重要的转变。

11、朦胧诗的思想特征

朦胧诗的作品不胜枚举,如1968年食指所写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等,如1970年北京青年地下阅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路上》等,其他著名的脍炙人口的如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北岛的《回答》等,究其思想特征,大体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提倡对自我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篇6

(二)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表现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苦难、-农民的坚忍精神的诗集是()A.艾青的《大堰河》 B.臧克家的《烙印》 C.蒲风的《茫茫夜》 D.刘半农的《扬鞭集》 正确答案:

2.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擂鼓的诗人”的是()A.胡风 B.丁玲 C.王实味 D.萧军 正确答案:

3.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中塑造得性格最为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是()A.梁实秋 B.沈从文 C.凌叔华 D.老舍 正确答案:

4.现代戏剧史上历史剧的大量涌现是在什么时期()A.“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B.北伐大革命时期 C.左联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

5.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讽刺性的喜剧文学作品涌现 B.歌颂性的喜剧文学作品涌现 C.崇高感的悲剧文学作品涌现 D.迎接黎明的理想文学作品涌现 正确答案:

6.被称为农民作家的是()A.周立波 B.萧 军 C.丁玲 D.赵树理

正确答案:

7.选出下列具有抒情诗、浪漫主义牧歌艺术风格的小说()A.高老太爷 B.吴荪甫 C.周朴园 D.祁老者 正确答案:

8.被黄金枷锁严重扭曲人性,变态到扼杀子女姻缘,戕害媳妇、儿妾的病态人物形象是()A.虎妞 B.赵伯韬 C.曹七巧 D.曾思懿 正确答案:

9.悼念抗日战争时期死难于缅甸野人山的中国抗日士兵,歌唱无名战士的崇高、不朽与永恒的诗篇是()A.田间的《给战斗者》 B.艾青的《向太阳》 C.穆旦的《森林之魅》

D.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 正确答案:

10.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作品是()A.《骆驼样子》 B.《漳河水》 C.《白毛女》 D.《暴风骤雨》 正确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二)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丁玲进入解放区以后的小说有()A.《夜》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在医院中》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E.《水》 正确答案:

2.沈从文短篇小说的基本文体形态有()

A.运用现实主义方法的写实故事 B.运用批判现实主义方法的讽刺小说 C.运用浪漫主义方法的浪漫传奇 D.运用意识流方法的心理小说 E.运用象征主义方法的寓言体小说 正确答案:

3.选出鲁迅的杂文集()A.《华盖集》 B.《二心集》 C.《打杂集》 D.《伪自由书》 E.《且介亭杂文》 正确答案:

4.属于“山药蛋”派作家的有()A.马烽 B.草明 C.西戎 D.孙谦 正确答案:

5.吴组缃的代表作是()A.《一千八百担》 B.《樊家铺》 C.《鸭嘴崂》 D.《某日》 正确答案:

6.侍萍的思想性格特点是()A.斗争性强 B.精明强悍 C.顽强有骨气 D.命运观念 E.纯朴善良 正确答案:

7.鲁迅进化论“思路”轰毁和思想变化的原因是()A.“四一二”事变的血的教训 B.马克思主义的学习C.与共产党人的联系 D.赴苏联参观学习E.深刻的自我解剖 正确答案:

8.选出朱自清的作品()A.长诗《毁灭》 B.诗文集《踪迹》 C.散文集《空山灵雨》 D.散文《给亡妇》

E.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正确答案:

9.下列可以用来描述曹七巧的词语有()。A.被金钱扭曲了的人性 B.性压抑 C.恶毒的母亲 D.攀附权贵 E.性变态 正确答案:

10.30年代“京派”作家有()A.周作人 B.废名 C.萧乾 D.沈从文 正确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二)16秋在线作业2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在中国文学史上,把议论性散文发展为具有文学性杂文的是瞿秋白。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何其芳的诗集《夜歌》 突出表现了作者对解放区生活的体验与感受。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这是茅盾的杂文风格。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下列善于运用白描、“画眼睛”、“勾灵魂”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是王统照。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抗战初期戏剧最活跃的剧种是街头剧。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重要思想之一是马克思主义。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漳河水》的作者是阮章竞。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鲁迅作品中,创造了众多象征性形象和梦境及荒诞境界的是《彷徨》。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山峡中》是中国现代的“流浪汉小说”。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中篇小说《梦之谷》的作者是林徽因。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贝壳》的作者是钱钟书。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鲁迅作品中,具有传记意义的是《朝花夕拾》。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在小说中深刻暴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和各种“吃人”悲剧的是鲁迅。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的论争,发生在共产党员作家和胡风之间。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或古今交融)艺术特色的作品是鲁迅的《故事新编》。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诗集《诗》的作者是胡风。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7.1937年到1941年间,王实味出版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两本小说集。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8.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作者“我”。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9.《野草》的主要艺术特色是意识流。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0.冯雪峰的代表作是《守住我的战斗岗位》。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二)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抒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的痛苦、不幸和民族奋起抗敌的热情、信念的诗集是()A.臧克家的《烙印》

B.戴望舒的《灾难的岁月》 C.艾青的《北方》

D.田间的《给战斗者》 正确答案:

2.1938年成立于武汉的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是()A.文协 B.左联 C.七月派 D.太阳社 正确答案:

3.继庐隐之后,写出了负着时代苦闷与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的焦灼与喊叫的作家是()A.萧 红 B.丁 玲

C.苏雪 D.凌叔华 正确答案:

4.通过三位不同经历和性格的农村妇女命运的抒写,对妇女解放道路有深刻启示的作品是()A.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B.田汉的《丽人行》 C.阮章竞的《漳河水》

D.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正确答案:

5.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作品是()A.《骆驼样子》 B.《漳河水》 C.《白毛女》 D.《暴风骤雨》 正确答案:

6.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以深刻描写城市底层人民和市民的性格、命运为重要特色,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叶绍钧 B.老 舍 C.郁达夫 D.鲁 迅 正确答案:

7.被黄金枷锁严重扭曲人性,变态到扼杀子女姻缘,戕害媳妇、儿妾的病态人物形象是()A.虎妞 B.赵伯韬 C.曹七巧 D.曾思懿 正确答案:

8.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文学革命倡导者的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自然主义 正确答案:

9.沙汀的展示统治阶级人物之间狗咬狗斗争的长篇是()A.《在其香居茶馆里》 B.《淘金记》 C.《困兽记》 D.《还乡记》 正确答案:

10.投机革命的假“左”派,土豪劣绅胡国光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久陈铨的《野玫瑰》 B.茅盾的《腐蚀》

C.老舍的《离婚》 D.巴金的《寒夜》 正确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二)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的戏剧创作概况是()A.戏剧创作艺术臻于成熟(《雷雨》《日出》为标志)B.“爱美的”戏剧向左翼戏剧运动发展 C.从“案头戏剧”向“剧场艺术”转化 D.历史剧作的大量涌现和繁荣 E.国防戏剧的兴起 正确答案:

2.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的“乡土文学”的特色是()A.继承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B.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化追求 C.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化色彩

D.在人物性格、人物与环境关系上取得较高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E.采用了现代主义艺术手法与技巧 正确答案:

3.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形式上的特点是()A.多幕剧替代街头剧、短剧 B.街头剧、短剧涌现 C.长篇小说涌现

D.街头诗、传单诗涌现

E.叙事诗、抒情诗替代街头诗、短诗 正确答案:

4.30年代的社会剖析派作家有()A.茅盾 B.沙汀 C.李劼人 D.吴组缃 正确答案:

5.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表现在()A.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人民的深沉的爱 B.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 C.鲜明深刻的意象

D.有色调有光彩,诗中有画

E.散文式诗句自由抒写的自由体形式 正确答案:

6.新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的诗歌创作面貌是()A.艾青、田间、臧克家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占主潮地位 B.左翼诗人殷夫和中国诗歌会诗人蒲风等的革命诗歌创作活跃 C.戴望舒、徐迟、卞之琳等的现代派诗发展旺盛 D.新月派诗人对“纯诗”的追求和创

E.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也占主潮地位 正确答案:

7.穆木天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有()A.新月社 B.创造社 C.象征诗派 D.中国诗歌会 E.文学研究会 正确答案:

8.丘东平抗战初期的作品有()A.《第七连》

B.《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 C.《东战场别动队》 D.《新雁门关》 正确答案:

9.新文学第二个十年重要的抒情散文作家有()A.丰子恺 B.李广田 C.陆 蠡 D.丽 尼 E.缪崇群 正确答案:

10.下列哪些小说运用了精神分析法进行创作?()A.《残春》

B.《财主底儿女们》 C.《春阳》 D.《金锁记》 正确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二)16秋在线作业2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1938年,艾青在武汉完成了他的第一首抒情长诗《向太阳》,长诗以重庆为背景,真实地展现了抗战初期全国人民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壮丽画面。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作者“我”。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l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的上农工方向,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提出的场合是文协成立大会。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现代最早对小说结构形式进行重大改革创新,被茅盾称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的是鲁迅。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戴望舒的《望舒草》确立了以散文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诗体。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被誉为“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底感情和意志的百科全书”。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山峡中》是中国现代的“流浪汉小说”。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1937年,夏衍创作的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标志着作者的剧作题材从历史转向现实,并自觉地运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创作。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时间是1943年。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法西斯细菌》描写的青年科学家形象是俞实夫。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后羿是鲁迅哪部小说中创造的艺术形象《故事新编?铸剑》。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沙汀写于1938年的短篇小说《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是现代文学中最早暴露国民党假抗战的作品之一。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在《诗八首》一诗中,穆旦抒写、礼赞了爱情丰富而复杂的历程,礼赞了爱情的美、力量和永恒。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风陵渡》的作者是萧军。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七月》刊物的主编是胡风。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7.创作了古代“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的作品是鲁迅的《故事新编》。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8.郭沫若小说的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9.穆旦发表的第一首诗是《古墙》。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0.鲁迅作品中,具有传记意义的是《朝花夕拾》。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二)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抗战时期在上海“孤岛”创作南明史剧,颂扬忠烈、指斥奸伪的剧作家是()A.于 伶 B.夏 衍 C.田 汉 D.阿 英 正确答案:

2.葛薇龙是张爱玲哪部小说中的人物?()A.《沉香屑:第一炉香》 B.《沉香屑:第二炉香》 C.《倾城之恋》 D.《金锁记》 正确答案:

3.以浪漫主义为主又融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成分,创作了诗性与哲理融合、“雅俗共赏”的现代都市传奇小说的作家是()A.无名氏 B.穆时英 C.徐讦 D.张爱玲 正确答案:

4.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正确答案:

5.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时间是()A.1940年 B.1941年 C.1942年 D.1943年 正确答案:

6.“五四”文学革命的偏颇是()A.对现代派文学否定过多

B.偏于文学形式的改良 C.对中国古代文学否定过多 D.对外国文学否定过多 正确答案:

7.我国新歌剧的代表作是()A.《白毛女》

B.《王贵与李香香》 C.《漳河水》 D.《刘胡兰》 正确答案:

8.谁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A.穆时英 B.刘呐鸥 C.施蛰存 D.叶灵凤 正确答案:

9.以小说中的人物影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希望“伟丈夫”来痛打他们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A.章士钊 B.梅光迪 C.吴 宓 D.林 纾 正确答案:

10.30年代心理分析小说派的代表是()A.穆时英 B.施蛰存 C.路翎 D.丘东平正确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二)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郁达夫从抒写“性的苦闷”向诉说“生的苦闷”转移的代表作品是()A.《茑萝行》

B.《春风沉醉的晚上》 C.《薄奠》 D.《迟桂花》

E.《采石矶》 正确答案:

2.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大型历史剧作有()A.《虎符》 B.《高渐离》 C.《孔雀胆》 D.《棠棣之花》 E.《天国春秋》 正确答案:

3.下列对新文学作家的评价正确的有()A.张天翼是讽刺暴露文学的先锋

B.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幽默小说家 C.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D.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正确答案:

4.受表现主义艺术家奥尼尔影响的现代戏剧作品有()A.田汉的《获虎之夜》 B.洪深的《赵阎王》 C.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D.曹禺的《原野》 E.陈白尘的《升官图》 正确答案:

5.中国现代描写农村土改运动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有()A.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 B.蒋光慈的《田野的风》 C.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D.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E.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正确答案:

6.下列对解放区文学创作评价正确的有()A.《新儿女英雄传》是章回体小说

B.《原动力》是解放区第一部工业题材小说 C.《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作者是柯仲平D.《种谷记》是柳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正确答案:

7.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是()A.感情真挚深厚

B.情景交融、满贮诗意的意境刻画 C.构思精巧缜密 D.语言清丽细密 E.格调雄浑豪放 正确答案:

8.萧红的作品有()A.《八月的乡村》

B.《生死场》 C.《呼兰河传》 D.《马伯乐》 正确答案:

9.吴组缃的代表作是()A.《一千八百担》 B.《樊家铺》 C.《鸭嘴崂》 D.《某日》 正确答案:

10.浅草社和沉钟社主要成员有()A.冯雪峰 B.汪静之 C.陈翔鹤 D.李劫 E.冯 至 正确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二)16秋在线作业2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叙事散文集。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现代诗派的主要艺术特点是象征主义为主。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春阳》的主人公是蝉阿姨。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田汉的《雾重庆》是出现得较早的暴露国统区黑暗的多幕剧。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郭沫若是创造社发起成立者。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左翼文学与民主主义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合力构成了新文学第二个十年创作繁花似锦的崭新局面。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在《诗八首》一诗中,穆旦抒写、礼赞了爱情丰富而复杂的历程,礼赞了爱情的美、力量和永恒。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眉间尺和宴之敖(黑衣人)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新编?奔月》。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中篇小说《梦之谷》的作者是林徽因。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故事新编》中的复仇英雄是宴之敖。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法西斯细菌》描写的青年科学家形象是俞实夫。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1937年陈白尘创作了以安史之乱为题材的七幕历史剧《金田村》。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诗集《诗》的作者是胡风。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是好的”,由此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梁实秋。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篇7

目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正处于急需开拓新领域, 挖掘新内容的调整时期。虽然这个学科创立得较晚, 但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却相当可观, 这就造成了圈内人士感觉自己的研究创新点非常受限, 于是他们踏上了调整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结构的寻求之路。这时, 由于海外华文文学的特殊性, 这些作品往往都有中国文化的印记, 所以就有一些新观点提议把这些海外华文文学也归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行列中。甚至有更夸张, 更大胆的建议, 他们认为只要是华人创作的, 无需纠结是用华文还是其他语言写成的作品, 都可以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当中。

二、海外华文文学的身份界定

对于海外华文文学的身份界定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讨论, 但是当面对它与中国现当代史文学的关系处理时, 各个学者都各执己见, 引发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这几年来, 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强势, 国际上很多人士呼吁将海外华文文学当作一个独立的文学史进行研究。国内也有教授指出不能把海外华文文学当作中国现当代史文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国内学者专家只是表达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海外华文文学, 但是这可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学者所感悟到的海外华文文学有较大偏差。这里其实涉及到海外华文文学的身份界定问题。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 很多海外华文作家都在中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 所以他们后期发表的作品往往都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 他们出版华文书报、文章, 但是这些作品却跨越出了中国文化的限定, 对所在国家的社会, 经济, 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华文作家已经不再属于中国公民, 虽然他们发表的作品中带有深深的中国印记, 但是这个时候即使华人作家愿意将他们的作品归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 但是他们所在国家可能会认为这牵扯到政治问题, 从而引起两国冲突。

这在历史上是有血淋淋的经验教训的, 当时在新加坡总人数的四分之三都为华人, 华语盛行甚至可以说是官方用语。但是新加坡独立后, 国家进行了大肆改革, 首当其冲的政策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英语, 这一举措其实是在国民当中强化国家意识。这时候新加坡的华人作家陷入了文化认同的困惑, 他们在中华思想文化和西方文化中迷失了。这次文化认同危机后, 他们有了思想上的转变, 他们从自己仅有华人的肤色, 没有中华文化内涵;接受西方教育, 却没有西方文化涵养的矛盾中醒悟了, 他们总结出了双重传统的思想观念, 既承认文化上与中国根深蒂固的联系, 又明确有自己国家的文化习俗, 在他们的作品中开始展示作为新加坡公民的归属感。这大大不同于早期的华侨文学, 这时候的华人作家的作品已经属于新加坡的华文文学。这时候若要强行将其归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不说新加坡政府, 就是华文作品的创作者本身也不能接受。不仅仅新加坡华文文学遭遇过文化认同危机,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也经历了同样的洗礼。另外对于其他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华文文学, 如泰华文学, 北美华文文学等, 我们也都不能单纯地将他们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来, 当然, 我们可以研究这些华文文学, 但是要给他们一个很好的身份界定。

三、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不管是从国体认同还是华文作家的思想情感上来说, 海外华文文学都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延伸, 它是独立存在的, 但是它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海外华文文学不同于通常概念上的外国文学, 又有别于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它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矛盾, 具备非常独特的内容。海外华文文学的特殊身份可以我们提供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中展现了中国人在走向世界的行程中, 如何克服文化认同困惑, 如何在完全迥异的社会, 政治文化环境中立足, 如何很好地处理他们根植与他们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所在国的文化融合。当认识到海外华文文学的这些特点以后, 国内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 更好地认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以更加开阔的失业来研究中国文学。

大陆学者在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时, 往往比较关注华人在所在国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冲突问题, 而如果是海外的那些华人学者在研究华文文学时, 他们的关注点会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能够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双重传统文化身份的特殊性, 从而会有一种焦虑感, 进而引发他们对居住过当下生存经验的思考和经验总结。他们也许会认为大陆学者的研究方向比较难以理解, 不认同大陆学者的研究目的。海外华文文学已经跨越文化, 跨越国界, 它没有特定的指向, 并非直接指向其原乡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它与中国现当代文化和所在国的文化关系都是一样的, 是互动的。所以在处理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时, 要从文化身份而不是国家主体立场出发。相当一部分海外华人作家加入了外国国籍, 他们的国家主体身份认同不同于大陆学者, 现在他们与中国的纽带是文化影响和亲情联系, 但是这种关系会随着时间流逝, 并且这种迹象已经在很多作品中表露出来。

四、结束语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近阶段一些学者为了拓展研究领域而提出将海外华文文学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这就需要理清海外华文文学的身份界定以及它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这有助于国内学者从更高的角度去研究中国文学。

摘要:海外华文作家大部分是在上个世纪移居海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在国内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 所以由他们创作的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如果因此把海外华文文学单纯地当作中国文学的延伸, 把海外华文文学囊括到中国文学的概念中来, 可能会大大伤害那些华人作家的感情, 甚至可能引发国际政治问题和文化冲突。要从文学身份认同的角度去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身份认同

参考文献

[1]陈国恩.海外华文文学不能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

[2]饶芃子.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学界的兴起及其意义[J].华夏文化论坛, 2008.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刍议 篇8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史 教学 拓展实践 回归历史真实 文学现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门容纳现当代文学精华的文学科目,它蕴含着异彩纷呈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文学财富,呈现着现代中国民众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发展历程。因此,发掘其所蕴涵的精神资源,将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该学科承担的重要任务。要实践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总结、强化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拓展实践

拓展实践教学,简单来说就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各异的课外教学,也就是将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沟通起来。这种方法更为形象直观、灵活生动。具体讲包括“剧情表演”“影视欣赏”“专题报告”“学术小组”等多种环节。

1.剧情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仍是行为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分组,编演课本剧。组织学生集体演出短幕剧,同学们的表演既能娱乐身心、丰富生活,又能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还可在合作、交流、互助等主题理念中陶冶情操、塑造个性。

2.影视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许多文学名著经过改编加工都被搬上了银幕,如《林家铺子》《边城》《日出》《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经典影视作品,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学发生的时代环境、因果缘由以及文学由文本到剧本的演变。

3.定期举办“学术小组”“专题报告”等活动,也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将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拆分,通过师生双方协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负责某个发言主题。学生在课余进行广泛的材料收集、查询,并写出发言报告,届时在课堂作专题演讲,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进行指导和点评。另外,教师要积极邀请国家级、省内知名教师、学者和作家进行演讲或开课,将前沿的文学信息输入课堂,使学生了解时下热点的学术思想。总的说来,教学方法无定式,只要能行之有效,都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作为教师,就应该结合实际,认真总结,以多种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单一的、填充的、灌输的教学为开放的、灵活的、轻松的多样式的教学。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回归历史真实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还原历史场景,尊重历史事实。教师既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当代视角解读历史,又不能机械地用当代的评判标准苛求前人,要实事求是地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定性定位,从而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毫无疑问,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献,对于指导我国数十年文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讲话》毕竟是六十多年前的一部文献,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其中有些观点在当时是正确的,是先进的,而拿到现在看,则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纯粹用当代人的评判标准去解读文本,肯定会产生历史的错位,必须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20世纪40年代初那个炮火连天的特定历史场景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一个政治家、战略家对文艺问题的严肃思考。

让学生进入历史并不等于沉溺于历史,还要让学生跳出历史回到当代,站在当代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判断。《讲话》中谈到艺术的典型性时,强调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中,又强调共性和普遍性;在谈到文艺创作题材时,强调宏大叙事,强调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从而无形中忽视了作家、作品和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要求。站在文学的角度,这无论如何也是理论上的缺失。但是,这种理论上的偏颇或缺失,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却是可以理解的。众所周知,毛泽东《讲话》发表于1942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需要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抗击日寇的侵略。在那样一个时代,个性必须融于集体,个人意志必须服从国家意志,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战争。

三、从重视“史”转向重视“作家作品、文学现象”

以往的现代文学史课程,很注重“史”的勾勒,强调所谓文学史“规律”的掌握以及对文学性质的判定以及思潮、论争,思想观念的灌输远比文学审美能力的训练更受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价值重心的转移,笔者认为现在应把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提升到突出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在身体力行。笔者认为这更适合低年级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更适合时代的需要。我用二分之一课时讲代表性作家,其中有10位作家专章讲述,即分别用2个以上的课时,他们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张爱玲、赵树理;另外还有大约15位比较著名的作家也分别用1个课时来讲述。这样,作家作品的讲释就用了全部课时的一半。剩下的课时中又还有一小半讲流派和文体,也还离不开作家作品分析。除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左翼文学思潮和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等内容用几个专门的课时讲述,其他文学史现象和知识大都穿插结合到各个作家作品的讲析中。这样,虽然课时已经大为减少,但内容比较集中,重点突出,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对主要作家的特色、贡献和地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也可以把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嬗变的线索大致串起来,获得一个“史”的印象。

四、重视文学感受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长期给学生强调要阅读作品和分析作品。开课之前,教师可为学生开一份必读书目,其中大部分是作品,少量是研究论作。书目中突出重点,要求严格,并把是否读过主要的作品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解,注意结合学生阅读印象和问题来分析作品,侧重发掘与培育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力和分析评判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笔者一直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主讲或者讨论的方式,效果很好,能够很好地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比如讲到曹禺的《雷雨》时,笔者布置学生在精读作品的基础上,思考一个似乎很难有现成答案、却又能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问题:“《雷雨》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要求同学们预先写好发言稿,选出某些代表性观点在班上发表,然后讨论,大家都有很高的热情,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又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作品。笔者还安排学生模仿《雷雨》自己创作剧本并在课堂演出,效果极好。我认为现代文学史课还是要立足于“文学”,这个领域虽然不像古典文学那样,有大量经过历史沉淀的非常精美耐读的作品,但也不能不重视文学分析,特别是现代特点的审美分析。现在研究界有“文化热”趋向,要特别注意不能把现当代文学史讲成文化史、思想史,而一定要把握住“文学”这个重心。

五、强化写作训练

把文学感受与分析能力实践化,就是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强调写作能力的培养,基本每学期都安排一次诗歌创作、一次短篇小说创作、一次戏剧创作、一次散文创作、一到两次小论文写作,批阅后给学生作品做一定的讲评。力图使学生学以致用,把这门课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并努力把平时上课的小论文、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这几个环节尽量贯穿起来。并引导学生慢慢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体系。和其他文科专业比较,中文系的“强项”就是“语言文学”的能力,包括文学感受力和评判力,而这一切只有落实到写作的综合能力训练上,才能凸显中文系的学科本色。中文系不一定能培养作家,但一定能也应当能培养“写家”,这样才无愧于现当代文学的教学。

六、为学生构建开放式学习环境

利用多种渠道(互联网、杂志、参考书、讲座等)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教学实践中,选择当今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并将这些新进展、新成果、新观点不断地补充到现当代文学教学内容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结构、不断更新知识理念,追踪学术前沿动态,时刻关注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把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和时代同步进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1.师生互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确认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的观点,更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意识、个人感受和内心真实的声音。因此,在讲到一种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流派或作家作品时,要采用讨论法,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能力。

2.鼓励学生自己上课,学生自选作家作品,经过大量阅读、研究,上讲台对作家作品作富有个性的讲评,这样,学生不但积极主动地阅读作品,查找资料,确立论题,质疑先贤定论,而且,通过讲评,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使全班学生都拓展了知识面。比如,讲授十七年时期的散文创作时,笔者留出一个课时让学生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评杨朔散文。学生虽然表述不够流畅,甚至也会有错误(教师点评时给予了纠正),但可以看得出学生讲解作品风格时突出了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

七、以人格教育来影响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现在的大学生喜欢读时尚书籍,玩电子游戏,追传媒明星。但作为社会中相对来说最为“知书识礼”的人,人文性,与精英性才是大学生们必有的素质。所以人文教育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而现当代文学丰富的人文性,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对唤醒大学生的审美敏感和人文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学也是人学。五四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与世界接轨,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传入中国,以“人”为核心的西方文学引起了中国作家的关注,并对其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精神资源”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家的人格内涵与魅力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毕竟“教育还当注意人格的发展”。所以在讲到重要的作家作品时,除了分析作品的艺术与思想特点之外,作家的人格精神也是我们应着重分析并让学生有所领悟的方面,其实后者往往也是学生深感兴趣的。如在对鲁迅的分析中,我们采用细读的方法讲解了他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在酒楼上》等作品,指出了鲁迅对中国文化革新事业的突出贡献和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大师地位,同时也分析了鲁迅对人的思考、重视人的价值的精神特点,以及鲁迅“硬骨头”的人格魅力。

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就像人的成长一样,需要慢慢成熟。笔者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前人、不断汲取前人的成果,使自己更加成熟,成长成为一位优秀的现当代文学教师。

上一篇:xx年国庆节促销广告语下一篇:实习报告与实习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