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处工作职责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救助处工作职责(精选10篇)

救助处工作职责 篇1

关键词:如何,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一、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是进一步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为此, 我们要认清形势, 创新破难, 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 社会救济是民政部门的重要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但仍有一部分群众由于种种原因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对于这部分人员, 不仅社会同情, 党和政府也格外关心重视, 民政部门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积极的工作, 加大了社会救助的力度。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救助已经从单项救助向多项救助和系列救助方向发展;从单个部门行为向多部门协作方向发展;从注重救助工作本身向同时注重救助的体制建设、机制的创新和物质技术条件的改进方向发展;从重城市向城乡覆盖方向发展。社会救助工作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的深入, 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我们应当从这些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来看做好当前社会救助工作的紧迫感。

2.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乡困难群众是一个特殊群体, 特别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 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是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增进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牢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3. 社会保障是政府面临的难题。

无论保障制度、保障能力还是保障水平, 目前都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 基础还不稳固, 有不少难题需要继续突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对享有社会保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对保障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合理的诉求, 但又不可能超越发展阶段, 一下子把大家的胃口吊得太高。这是一个“两难选择”, 所以需要我们在财力可承受的范围, 以更大的智慧和耐心进行改革探索。同时, 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 如何既保持制度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又适应新情况、新要求进行适时调整, 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4.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是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服务于广大困难群众, 保障其生存权, 是国家履行职责, 保障公民权利最直接的体现。

二、社会救助工作的内容

1.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主要是面向城市困难的群体, 主要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当然, 由于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消费的差异, 所以各地的补助标准和补差标准又有所不同。为了这项制度安排的实施,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对各地实施这项制度给予补助, 起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2.农村五保户的救助工作, 五保供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94年, 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条例》, 到2006年1月份, 对这个条例又进行了修订和新的颁布。修订后的《农村五保条例》有一个重大的制度性转变, 就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从农村集体供养转为财政供养, 这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当然, 它的主要意义就是把五保供养对象的吃、住、穿、衣、葬和未成年人教育的保障, 纳入到了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

3.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农村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制度安排, 农村由于有土地使用权保障条件, 所以我们在统筹安排城乡救助制度的同时, 也考虑到了城乡情况有所不同, 所以在有条件的地方,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并且继续发展好、实行好农村特困群体的定期定量救助。

4.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 尽管开展时间不长, 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困难群众受益。另外, 民政部门与教育、司法、建设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积极开展教育、医疗、住房和北方地区供暖等多方面的专项救助。

三、如何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1. 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入面广、政策性强, 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与支持是做好这项工作根本保证。因此, 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要通过加大宣传、经常汇报得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关心重视, 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2. 完善政策措施。

各级民政部门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深入基层, 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 进一步摸清和掌握救助对象的底数, 调查了解开展救助工作的实际情况, 认真听取困难群众对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着重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

3.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制度。

“三心二意”做好帮扶救助工作 篇2

一、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爱心”

所谓“爱心”就是仁爱之心,就是带着感情做工作。实际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面对困难职工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很多工作人员表现出冷漠、反感和不耐烦,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态。究其原因,是因一些困难职工反复找领导,甚至越级上访,有时还有过激的言行,给办事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会受到领导的批评,于是,干脆对他们置之不理。这样的态度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也使困难职工对组织的信任大打折扣。

其实,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当你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时,你会如何去做?有个成语叫“嗟来之食”,很多人都知道。说的是一个富商,在路边设了一个粥屋,他在路边吆喝着饥民:来吃,来吃。可是没有一个饥民去吃。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尊严永远比帮助更重要。人有脸树有皮,人都是有尊严的。困难职工放下尊严,找到我们寻求帮助,说明他们真遇到了困难。他们反复找领导,甚至越级上访,说明我们各级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位。

这就要求各级组织和工作人员,面对困难职工,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从理解和尊重的角度出发,转变我们的心态,不把困难职工看作是麻烦和包袱,把他们看作是和我们同样的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带着一颗“爱心”来工作,主动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用我们的爱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以积极健康心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二、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耐心”

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个困难家庭,都有着不同的遭遇和坎坷,每名困难职工,都承受着肉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他们需要倾诉和理解。所以,很多时候,在工作人员面前,他们声泪俱下,反反复复,常常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面对他们,我们要有耐心,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耐心地让他们(她们)哭、让他们(她们)说,让他们(她们)倾诉心中的不幸与困难,并不时对他们的(她们)不幸和困难表示同情和理解。只有让他们(她们)说出来、释放出来,我们才能从中知道他们(她们)造成困难的原因,找出背后深层次想要的诉求。

倾听是最好的沟通。有了沟通和理解,我们还要耐心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因为不同的困难群体,他们的诉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对他们的处境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尽最大的可能给予帮助。

三、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细心”

帮扶救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从困难家庭进行摸底,建立困难家庭档案,到补助的发放,每个环节都要求我们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不能通知一发,就完事大吉,而是要让所有的家庭都了解情况,不漏报一户。对上报的困难家庭,不能职工怎么写,我们就怎么报,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要针对上报困难家庭,深入到每一家、每一户中,对困难家庭的家庭住址、住房情况、电话、成员构成情况、收入情况、户籍所在地、造成困难的原因等逐一落实清楚。

四、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实意”

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把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不能成为一纸空谈。首先,要建立以上级单位帮扶中心为龙头,二级单位帮扶工作站为基础,三级单位帮扶员为辐射的三级帮扶网络组织,使帮扶救助工作实现全覆盖。其次,要逐级签订责任制,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基层单位联系困难户制度,定期联系困难家庭,做好记录。逐级反映情况,避免越级上访。出现问题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作为单位评比先进的必要条件。第三,要建立帮扶救助基金监督检查制度,成立帮扶救助基金监督检查委员会,定期检查帮扶救助基金的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第四,把帮扶救助工作作为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五、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要有“新意”

帮扶救助工作是一项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期工作,要建立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在做好日常困难补助、大病救助的同时,还需要给帮扶救助工作不断地注入“新意”。

一是开辟解困新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困难家庭造成困难的原因是家庭成员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打零工、卖苦力挣得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因此,我们应在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建立困难家庭成员培训机制。由单位出钱,培训困难家庭成员,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从源头上摆脱贫困。

二是争取多方支持。建立困难家庭子女当兵、就业机制。建立困难家庭档案网络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多方面、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促成他们及早就业,早日脱贫。

三是特事特办。在大病医疗救助上,很多地方施行的是先看病后报销。然而,对于困难家庭而言,先期的住院费、治疗费难以支付。因此,能否借鉴银行抵押贷款模式,实行帮扶救助基金担保抵押先期住院借款制度,切实为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临时救助工作汇报 篇3

2013年以来,在区委及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紧密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深入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的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社会救助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本社区2013年社会救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春节前的低保金发放以及困难群众的慰问工作

根据上级安排,在传统的新春佳节来临之前,社区通过走访、评议、审批等程序,对部分困难群众和困难军人以春节慰问的形式予以救助,并联合有关部门将许多救济物资送到低保户手中,受到了社区困难对象和低保户家庭的高度赞扬。为使低保家庭过好年,我们将1-2月份的低保金春节前进行一次性发放,并每人发放了300元的春节补助款,节前一次性发放了50621元,让低保户安安心心过好年。

二、做好新申低保对象的调查走访、上报工作

经过社区及低保员的上户调查,通过对申请对象资料的核查及邻里之间反映的情况,最后通过社区评议小组的公正评议,从9户申请对象中初步评议出6户家庭符合享受低保条件,并及时上报街道救助站。本新批低保对象6户9人,新增低保金2883元/月。

根据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32号文件精神,对所有新申报低保对象进行认定,通过组织申报对象培训,原来有9户对象申报,其中有3户对象资料未交齐自动放弃。

至本11月,总计有低保对象53户,保障人口87人,占社区非农业人口总数的1.67%,月发放低保金27224元,全年总计发放低保金313392元。

三、做好2013年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工作

根据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31号文件《岳塘区大病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我们对社区的大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救助,从救助对象申报之日起到资金发放在四天内完成,使救助对象在最短的时间拿到救助款,这一改革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临时医疗救助27户,发放临时救助款67600元;重特大疾病救助2户2人,发放资金30500元;慈善金叶卡救助6人,救助金额3000元;住院医疗救助6人;日常门诊医疗救助12人,救助资金4200元;为社区所有低保对象购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四、做好2013年审工作

经过上户调查走访,根据低保户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经社区评议 小组评议,社区共计对53户,91人进行了审核,其中有7户异动情况,取消1户1人,620元,增标2户1人337元,减标4户4人541元,年审后低保金由原来的每月25804降到26784元,低保户由原来的53户变更为52户,低保人数86人,月救助水平达到人平336.63元。

五、做好廉租房的申报工作

去年有3户低保对象和低收入对象申请廉租房,去年轮侯的1户对象已经入住廉租房,另外1户正在轮侯中,其中另1轮侯对象因病死亡取消资格。

六、做好残疾人工作为落实上级文件要求,特为社区的重度残疾人15人发放补助金5040元。对5户阳光家园救助对象进行年审工作。

七、做好日常的社会救助工作

做好日常困难群众的政策咨询;做好每月低保金的按时发放;申请对象的下户调查、上报和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低保数据的网络录入、更新和维护等等。并对所有社会救助工作每月及时进行了实事公示。做好老年人家居养老摸底调查工作。

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完成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

协助社区完成领导交办的中心工作和其它突发性工作的处理,如社区城市管理、计生工作、民情调查等等工作。

2013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许多做得不够全面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提高和改进,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把社会救助工作提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让每一位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政府的帮助,感受党的温暖。

总结人:罗晓燕

2013年11月18日篇二:浅谈当前临时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临时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临时生活困难救助是一项传统的民政业务,主要是指对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生活救助的制度,在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缓解特殊困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临时生活救助涵盖的对象的重点是低保边缘家庭;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特殊原因仍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和政府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现行救助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有效解决:

1、基层责任欠落实。目前,临时生活救助主要经过救助对象个人申报、村(居)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领取救助金等程序。由于县级民政部门无法逐一核实和掌握每位救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因此,村(居)的评议和乡镇审核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乡村两级没有承担资金管理和使用责任,当遇到少数原本不符合救助条件的“难缠户”、“上访户”等头疼的对象要求救助盖章时,往往为息事宁人一盖了事,将矛盾和责任转移。

2、无理缠访欠遏制。按照临时生活救助政策,对救助对象每年只能救助一次,最多不超过两次。但部分救助对象心术不正,多次重复申请救助,特别是在年关将至时成群结队到县索要救助金,严重影响正常办公。在无理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反复纠缠领导,甚至越级到省市上访,这部分对象往往凭借不明真相的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的批示超额享受到重复救助、多头救助,不仅影响了其他贫困群众公平、充分地得到救助的权利,而且挤占了有限的救助资金,甚至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3、救急效果欠明显。临时生活救助针对的是城乡贫困居民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而给予的一次性应急性救助,突出“救急救难”原则。但是,由于目前乡镇没有直接发放临时救助资金的权力,少数边远山区的贫困群众在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急需政府救助时,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临时救助“救急救难”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4、政策宣传欠深入。部分群众因对政策理解不透,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把政府的关心认为是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经常向政府伸手,不给钱就坐在县里不走,有的甚至无理吵闹、耍赖、威胁,严重扰乱正常的办公秩序。民政干部每天都要牵扯大量精力做政策解释工作。

建议及对策:

1、前移救助窗口。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对本区域的困难对象更了解,解释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还能免除救助对象奔波之苦。将小额度临时救助的权力和资金发放由县民政部门直接下放到乡镇,既能保证救助对象更准确、更真实,也能发挥临时救助“救急救难的”的作用。通过下放救助权力和资金,更能增强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按照乡镇的人口基数每季度下拨一定金额的小额临时救助资金。

2、规范救助程序。在救助窗口前移的情况下,细化、规范临时救助程序,确定救助对象必须要严格地经过村(居)群众代表评议和公示程序,让受助对象和救助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既不允许对符合条件的对象拖延、推诿,也严格禁止和防范基层民政人员对不符条件人员徇私舞弊。

3、严明基层责任。县民政部门在规范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查、评议、公示的同时,要明确职能职责,促使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及时对申请临时生活救助的对象实施救助,此外,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程序规范力度,防止评议、公示工作走过场,将临时救助工作情况纳入乡镇工作目标考核,强化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对于失职渎职、徇私舞弊人员,要坚决从严追究工作责任。

4、强化工作监管。在下拨小额救助资金时,县级民政部门对已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查程序是否规范、对象是否准确、救助是否及时。结合检查的结果上浮或下降直至取消该乡镇临时救助资金。这样,既能掌握全县的临时救助工作情况,又能最大限度的监管资金的使用效率。

5、坚持救助原则。对于不符救助实质条件无理取闹人员,在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各级领导要坚决支持一线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于无理取闹、滋事生事人员,要依法坚决予以打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救助政策准确有效落实到位,不致成为个别人的“唐僧肉”。(郑明波)篇三:2015年上半年临时救助安排 关于上报2015年第二季度临时救助的通知

一、所需材料

1、书面申请(驻村干部签字,村委盖章)。

2、填写《府谷县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状况登记表及委托授权书》、《府谷县农村低保民主评议情况记录表》。以上三个表都统一在民政办领取,给大家提供的都是自带复写的表,尽量不要自行复印。

3、身份证正反面、户口本(整本)、信用社存折复印件。

4、证明材料(医疗类提供医院结算票据复印件,诊断证明复印件等,教育类提供入学通知书或者学生证复印件,生活类、突发事件和其他类村上做证明)。

5、村会议纪要复印件。

6、存在特殊情况、重大疾病、所报金额较大的证明材料必须齐全。以上资料除信用社存折本外全部一式两份,信用社存折本复印件三份。

二、上报时间:5月 29 日前报回民政办。

三、金额确定:生活类:每人每次人不得超过700元。每年救助不得超过2次。突发事件类:不得超过20000元。医疗类:不得超过20000元。教育类:1000至3000元。其他类:不得超过3500元。

四、注意事项:(1)领导审批救助单子必须上报,金额不在各片组资金分配名单中,大家只需收集资料即可。

(2)必须两份分开,尽量按照顺序装订(审批表---委托授权书---个人书面申请---证明材料---身份证---户口本---存折本复印件)。请将民主评议和会议纪要钉在一块。(3)另一份存折本复印件单独放。

(4)请按照电子版的顺序整理纸质版。在录入电子表时一定要将信息录入正确,否则后续打款录系统都会停在半路。

(5)按村交回,电子表和纸质版一并交回。填表说明:

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填写说明

1、请在村(居)委会处盖上村委章子。

2、主要申请理由请填写详细,尽量写满,本人签字。

3、所附证明材料填写:医疗类提供医院结算票据复印件,诊断证明复印件等,教育类提供入学通知书或者学生证复印件,生活类、突发事件和其他类村上做证明。

4、5、乡镇机构审核意见中的类别金额大小写填写完整。

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登记表及委托授权书填写说明

1、救助类别请勾农村临时救助。

2、家庭基础情况中成员基本信息和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基本信息全部填写。

3、家庭收入信息必须填写一项。

4、委托授权声明人必须签字按指印,入户核对工作人员处签驻村干部和村委主任或支书的名字。

府谷县农村低保民主评议情况记录表填写说明

1、记录单位处盖村委公章,此表按村填写,可以行政村也可以自然村。

2、评议结果填写后面的 户符合临时救助条件。

3、签字栏中评议代表签字不得少于10人。

社会救助内容和工作职责 篇4

最低生活保障 受灾人员救助教 育 救 助 就 业 救 助

特困人员供养

医 疗 救 助

住 房 救 助

临 时 救 助

·

···

社会救助工作职责

一、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宗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及时的原则。

二、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负责指导和安排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三、开展“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对于民政部门承办的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工作要严格按规定受理,限时办结;对于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的同时,要在1个工作日内积极转办,严禁生硬推诿。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应在2个工作日内告知当事人,并严格登记备案。

四、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方针、政策,并积极开展本辖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

五、负责了解辖区居民生活状况,充分发挥志愿者、党员、社工、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建立对流浪乞讨人员和特殊困难人员的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办理相关救助。

六、完善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类救助对象的日常管理和建档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地管理救助对象档案。

七、按规定查阅、记录、复制与社会救助事项有关的资料,询问与社会救助事项有关的单位、个人,对在救助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除按规定应当公示的信息外,应当予以保密。

八、严格遵守救助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营私舞弊,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如果出现类似事件,将按规定严肃处理相关工作人员。

县冬春救助工作汇报 篇5

各位领导:

我县在实施冬春生活救助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和省、市关于冬春救助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遵循“规范化管理、务实化运作”的工作要求,完善冬春救助工作运作机制、强化救助资金的管理,确保冬春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现将2013—2014冬春生活救助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冬春救助工作

根据省、市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及时组织各乡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制定了《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方案》,要求各乡镇民政部门要做到:一要摸清冬春困难群众对象的底数;二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三要做到领导到位、资金到位、物资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冬春救助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各乡镇要对冬春期间困难群众进行造册登记,分类汇总《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台帐》,按要求及时上报到我局。据统计,2013—2014年冬春期间,全县需救助对象共58906人,其中需要口粮救助43562人,需要衣被救助10901人,需取暖救助4718人。

二、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冬春救助款物使用规范

我们严格按照民政部《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政策要求,严格遵循“本人申请、村民评议、张榜公布、村委上报、乡镇审批发放、县民政局备案” 等工作步骤,规范救助对象的核定上报、补助资金的申请、办理、拨付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将冬春生活救助款物及时下发到受灾困难群众手中。今年入冬后,在上级冬春救助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积极争取县财政配套救助资金40万元,帮扶救助困难群众5460人。同时,组织生产加工救灾棉被3000条,棉衣2500件,在严冬到来之前,拨付各乡镇,及时发放到缺衣少被灾民手中,确保灾民安全过冬。

三、加强救灾储备库建设,完善救灾装备配置

长期以来,我县一直没有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救灾物资存放在民政局院内的一个弃用的锅楼房内,一是救灾物资储备容量小,救灾物资品种单一,仅储备了一部分最基本的棉被、棉衣和一些简单的照明器材等,帐篷等其他救灾应急物资无处储备,不能满足救灾工作的需要。二是由于现有的救灾物资储备于单位办公楼院内,出路不畅,不利于救灾物资的直接调配运送,一旦灾情发生后,救灾物资调运在空间、时间上都有难度,影响了救灾应急的速度和质量。为此,我们投资20万元,在今年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厂房改扩建中,兼容规划新建救灾储备库12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目前,储备库储备物资有:棉被252条,棉衣850件,棉褥59条,单衣180套,雨衣120件,雨鞋68双,解放鞋80双,照明灯65台,迷彩服80套,棉大衣66件,帐篷800顶。其他物资正在完善。

在救灾装备配置方面,救灾办公室按要求配备有救灾专用车辆、专用电脑、专用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基本上满足了救灾工作的需要。

四、存在的问题

1、冬春救助资金缺口较大。由于我县今年遭受干旱自然灾害严重,今冬明春全县因灾需救助人口达58000余人,我县又属山区贫困县,县财政十分困难,除县财政投入的40万元外,还差600余万元没有着落,还望上级帮助解决。

2、现有的救灾装备配置比较陈旧老化。一是救灾车辆还是省市配备的原有车辆,已服役将近10年,目前已行驶30余万公里,严重老化,已不能适应救灾工作需要,急需更新。二是办公室专用电脑和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已用8年之久,设备陈旧,常出故障,急需更新,但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无法落实。

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思考 篇6

一、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必要性

刑事案件涉及到的特困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 对这部分群体的救助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和谐, 更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应当引起各界特别是政法机关的关注。总体来说, 公检法部门在实践中要有机整合参与部门的职能, 改善社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职能交叉但覆盖不全的现象, 拓宽司法视野, 在提高执法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执法理念人性化、机制制度社会化的做法补强社会短板, 前瞻仰性地化解矛盾纠纷, 这符合中央关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部署精神, 切合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管理相对滞后的实际。救助对象从单一的被害人扩展至包括被害人、被害人子女、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子女, 体现了法律授权有界限, 人文关怀无边际的执法理念;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协调利益, 化解矛盾、帮困济贫, 符合检察机关引导、衔接协调、履行监督职能的角色定位;救助手段引入心理救助是创新, 可以继续扩大心理救助范围, 使更多涉案但无物质救助需要的未成年人受益。

二、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创新

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根本。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是相关部门参与社会管理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创新,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第一, 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 可以联系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这个改革是在目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刑事案件高发等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提出的, 这个救助制度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刑事特困未成人, 不是纯粹的刑事被害人, 包括受害人, 甚至包括犯罪嫌疑人, 笔者认为这从概念上来说是一个创新。

第二, 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运作模式, 检察机关牵头, 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多个部门联动, 搭建起一个很好的制度机制平台, 有利于工作的具体落实, 也为相关部门机关如何进行受困人群救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制度机制层面的模式, 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第三, 在全方位救助中特别突出精神救助。在实际救助工作开展中特别注重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这一点笔者觉得对于未成年人特别重要, 以前我们可能关注物质帮助的问题, 精神方面的帮助关注得还不是很多, 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可能会出现大量的物质救助需求不是很紧迫, 却急需心理救助的情况。

三、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证救助工作能真正起到救急救难的作用, 救助方法必须与救助对象的需求相适应。从现实实践相关部门已经开展的工作来看, 笔者认为应该主要采取物质帮扶、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社会关爱等方式。

(一) 物质帮扶

为符合低保救助条件的未成年人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通过协调、督促、积极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等方法, 使相关的未成年人及时地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于户籍不在本区的未成年人, 应该及时向当地民政部门发函或出具证明材料, 请求对方根据国家有关政策, 及时将其纳入社会福利救济范围。

(二) 心理辅导

对遭受严重精神损害的未成年人联系心理援助志愿者进行精神辅导。在救助中, 心理援助志愿者应对相关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他们消除悲痛,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动员青年志愿者为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给予帮助, 提升特困未成年人的群体归属感和安全感。

(三) 法律援助

为急需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帮助。

(四) 社会关爱

对在本区就学的未成年人, 将有关情况通报所在学校, 争取学校的配合;协调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给予这些未成年人更多的关爱, 勉励这些孩子自强自立。

四、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肯定, 肯定了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意义, 认为刑事案件涉及到的特困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 对这部分群体的救助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相关部门应该努力引入社会力量, 改变因为职能部门在职人员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 导致对救助对象的平日关爱不够的问题, 可以让居住靠近救助对象的有这方面能力的人员对救助对象进行经常性的帮助, 缓解职能部门人员的压力。

很多民间组织, 例如有的地区组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也可以介入这方面实质上的司法活动, 既能够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也能够针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这一群体开展重点性帮教, 同时也可以促进一些实际性问题的解决。

五、结语

谈到未成年人的问题大家都很关注, 一方面因为未成年人是我们的未来, 一方面则是因为未成年人工作任务重, 具体到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来说, 每一件案件或者事件处理过程中必然有这样那样的琐碎的具体问题, 对我们相关工作人员要求更高。相关部门应该共同来关注刑事特困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齐心协力地做好包括办理低保、心理辅导、志愿服务、节日关爱等等工作。

刑事特困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贵在长期坚持, 需要各部门借助一个平台对这项工作进行调研。对取得的经验或者实践中好的做法及时进行总结, 不断加以完善, 促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救助处工作职责 篇7

学会管理部主任罗斌主持会议。桑史良秘书长通报了学会推进规范化和能力建设的新成果,并就九届四次理事会、上海沙船文物文献展、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青少年航海科普夏令营等重大活动的筹备工作作出部署。工作思路的新亮点引起业界代表关注:一、与海事等交通主管部门主动衔接,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服务业界。4月27日,将与上海海事局联合举办“水上运输安全管理与法制建设”大型调研座谈会。二、吸引民营航运企业加盟,充实会员队伍,扩大专业影响力。三、积极探索申报评审上海区域海洋系列高级技术职称的渠道。四、以举办上海沙船专题展为契机,对航海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发掘。

学会邀请宁波基地副主任李奋、方向正介绍了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并向基地赠送了锦旗。基地占地12000平方米,建有直升机停机坪以及5000吨级的救助码头,实行24小时全天候救助值班待命制度。

会后,各单位代表登上靠泊的“东海救111”轮参观,与救助队员开展技术交流。该轮是救捞系统目前拥有的尺度最大、救助功能最齐全的大马力远洋专业救助船,满载排水量为4891吨,可以安置获救人员100人。为提高大风浪中的操控性能,还装备了主动式可控式被动“减摇水舱”,可以抗击12级大风。先进的“水幕系统”可以达到“自身保护”的目的。后甲板设有救助直升机临时起降区。该轮在抢险救助中屡建战功,还巡航钓鱼岛附近海域,被誉为“海上保护神”。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汇报 篇8

二是合理资助参保参合,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中A、B类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定额资助;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平台。符合条件的医疗救助对象,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救助窗口,在办理医疗费结算时,可按规定直接获得医疗救助,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三是加强资金筹集与管理使用,在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方面统一城乡标准,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获取医疗救助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待遇公平。明确配套比例,合理安排医疗救助资金。

四是建立重特大疾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依托慈善协会和慈善组织多渠道筹资,建立重特大疾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适当扩大重大疾病救助范围,凡参加新农合的参合人,患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布鲁氏杆菌病等,其发生的医药费用均列入大病保障范围,且实际保险比例不低于70%。

班主任工作要从低矮处起 篇9

关键词:弯下腰;胸怀;立志;慈师

每个人都羡慕有着高大身姿的伟岸领袖,威风神武,英姿飒爽,一见喜人,却往往在处理事情时变得谨小慎微。教育的伟岸挺拔是要穿透被教育者的灵魂的。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要从低矮处起。

班主任的低矮不是迁就,不是逆来顺受,不是毫无原则。而恰恰是要弯下腰,拉起学生的手,走近他们身边,才能慢慢走入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的给予关爱。这样的关怀才能恰到好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近些天来,一直在回顾这一年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从军训一直到一个学年结束的暑假,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也收获了许多温暖和感动的瞬间。一起流汗流泪的一幕幕仿佛还在昨天,可孩子们的脸上却从不熟悉的些许犹豫变得油滑,开始适应。适应最大的弊端就是“从容”。而这“从容”往往是缺少了最初的敬畏心。比起适应的许多好处,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缺乏敬畏心的可怕。班主任的威慑也在适应里被消磨掉。很多时候面对常规工作,仍是包含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比如生气发火,甚至激起厌烦和怨恨之心。这恰恰是没能真正“弯下腰”做工作的表现,没有修起一颗平和之心。教育的理论千千万,案例精彩,却无法复制在班主任具体工作上。德育永远无法照搬照抄,无法模仿,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鲜活而不同的个体。不同群体散发的魅力和需求不同。所以只能自我归纳,自我总结,然后自我编辑,自我领悟,自我创造。对待班主任工作,很多时候,我不能沉下意,静下心,也就无法蹲下来。这一蹲不是从此低矮,而是真切地全心全意地做孩子们成长的肥沃土壤,要让他们从自己的言行中领悟什么是真正的校园生活。时时用校规校纪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我没能做的好的就是不够鲜明的奖惩措施,太过自信他们的自制力和自我醒悟能力。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很韧的惰性,惰性不除,往往很难坚持和进步。

教育要低得下头,弯得下腰,又要能立得住志,守得了初心。身为班主任,在日常繁琐又似乎了无省去的枯燥反复中,如何给自己營造一种心灵信仰的氛围,这十分关键。我们知道仙子阿的孩子难教,更多的时候是源于环境的影响。现在的信息时代,各种诱惑此起彼伏,稍一不定住,就很容易随它们而去。我们自己亦如此。所以教育不在强制管理,而在于引导。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洞察孩子们的变化,注重引导,给予他们最恰当的帮助。要平等地与孩子们构建和谐信任又干净的师生关系,这里的干净是指心灵的澄澈,以无私之心才能让交流通透。

教育也需要教育者身心均正,淡泊名利和荣誉,一心以孩子得益为终极目标,以温暖为己任,塑造同心同德的班级文化氛围,以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不苟且于私利,立足于孩子未来的就业方向,培养起良好的习惯,于细微处见成效,在小事中养成。宽容、协调、不卑不亢,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要努力将班级“实心化”,并不是外表的光鲜和规矩,更多的是自觉的行为。听了王立杰老师的德育讲座,最大的收获就是她的用心与坚持用心。这是作为班主任最最难得的。用心经营的企业会风生水起,用心经营的家庭会和睦温馨,而用心经营的班级就会与众不同。处处散发出精神魅力。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而是点滴的积累与沉淀。我不是个勤奋的班主任,也不是个季度坚持的人。所以我还要好好地修炼,修炼自己的胸怀,抛开年龄和过往,让自己从头开始,在班主任工作的道路上保持最初的心。

至纯至善,方可感通神明。也只有最纯正无私的心才能获得人生之大智慧。因而身为教育者,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慈师。爱所有孩子,视若己出。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因为这是个激情澎湃又极度张显自我的时代,很多人容易迷失,从而失去了为人师的慈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却又都渴望被同等对待。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更应该发挥慈师的么你,不可以为指责,要想方设法让他们领悟。生活不易,生命难得,莫枉负青春。身为母亲,有时觉得教育更像一场修行。自己在静下来的时光回忆,总会觉得很失败。没能完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习透而后实行,对孩子充满亏欠。每个孩子真的不一样,所以不能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管束他,更应该在认清自己的前提下好好地引领孩子。不能光光用禀性去压制,愤怒时非打即骂,吓得孩子哆哆嗦嗦,逐渐丧失了天真纯洁的自信心。孩子变得胆怯,更为无礼盒叛逆。没有人真正有权利指挥别人,这“权力”只不过是个人承担的社会角色,有人愿意遵从那个,而有人就偏偏不想俯首。所以一定要认清自我,反观自己,反省顿悟,才能将人师这场修行进行得顺畅。一颗宽容博大无所畏惧的强大内心才能塑造真正伟大的灵魂。教子如此,帮助教育学生更应该如此。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对待至亲反而会懈怠,会认为自己发脾气很正常,正是因为越亲的人越会包容自己,更容易原谅自己。其实不然,越是这样对待亲人,越是容易受到伤害,也越容易计较。对待亲人都如此刻薄,何况是对待毫无血缘关系的其他人呢?那些表现一定是虚伪的,是装出来的。教育者首先要成为自己,而后方能成就孩子们。

为人师者要沉淀打开孩子人生的正确方式。第一个姿势就是要放下身段,放低自己。水往低处流,方能滋润万物。要成为水一样的师者。水可以滋养万物,水可以跨越任何棱角,水看似柔弱却又那么无所畏惧地向着目标---大海流淌。老师要做性如水的典范,包容万物,更要包容每颗跳动在身边的孩子的心,保护他们的脆弱。教育者更要学会低下头的忏悔,反复地寻找自己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对待孩子们的时候,要给予他们足够平等的爱。这份爱里是执着坚持和新人,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的信念和坚定。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要发现他们身上非常宝贵的闪光点,并将其优点发扬,让他们拾起那有些稀有的自信乐观和向上的动力。帮助他们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老师好比一把钥匙,但不可能开启所有孩子心上的锁。这就需要我们低矮下来,让孩子们看到这份真诚和无私。我们的胸怀,我们的修养,我们的人生要放在一起融合,哪怕这路只有一段,也希望这陪伴能带给孩子一生的力量。每当在某个人生关口想起,都能够感受到温暖。这温柔之水存留在孩子们的心窝深处。这样的师者,夫复何求?

我一定努力做这样的行者,行于低矮,身于豁达,践于慈道,立下修为之志。不轻放一抹光阴,好好地成为平凡而温情的教育者。若水之流,若棉之性,改变自我,从而助力孩子,成就他们的人生。

救助处工作职责 篇10

1引起流浪乞讨现象的因素

1.1自身缺乏生活或生存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市场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人们能够凭借自身能力和专业技术在市场中寻找工作。但是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部分没有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人,例如儿童、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其缺乏劳动力,无法独立工作。为了存活只好选择其他路径,部分老人可以通过拾荒或乞讨维持生计,但儿童和残疾人可能沦为不法分子的赚钱工具。

1.2思想观念片面

在现代城市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选择流浪、乞讨。这些人大多来自贫困地区,没有疾病或障碍,拥有较好的劳动能力,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城乡、地区差异,并且近些年来出现了一股“进城打工”的热潮,许多农民进入城市谋求发展,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以及专业技能较低,只能干一些体力劳动,例如搬砖、扛水泥等工作,收入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但一些人发现乞讨的收入高于劳动收入时,就可能产生乞讨为生的念头,对他们来说,乞讨赚的钱更多,那为什么还要做什么体力活,这也就导致城市中存在许多有劳动能力的乞讨者。

1.3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是党的政策的执行者,市场发展离不开政府调控。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流浪乞讨人员,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但就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言,无法惠及这些流浪乞讨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了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得到普及,保障了城市中大部分弱势群体的社会权益,例如老人、儿童及残疾人。虽然该制度在城市的建设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但在农村的建设水平较低,部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包括了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和临时救助金,且保障水平无法维持生计。当生活无法持续时,部分贫困户可能选择进入城市并以流浪、乞讨维持生计,但是现行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也无法有效救助这些人,导致他们在被送回家乡后再次进入城市流浪、乞讨。

1.4家庭功能的变化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不但具有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在抚养子女、赡养父母以及维持家庭成员生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来维持家庭的稳定;英国通过社会救助以及优惠政策帮助贫困家庭,避免家庭破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中明确指出,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每个月可以领取一定额度的补助金,同时对于单亲家庭、孕妇在教育和住房方面给予许多补助政策;美国对于贫困家庭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例如廉租房、减免税收、学费减免等政策支持。但是在我国农村中,许多青年为了更好的发展前往城市工作,将妇女、儿童及老人留在农村,成为留守人群,这导致家庭功能弱化,当年轻人外出打工时,儿童、老人及部分缺乏生活能力的人无法维持生存,只好跟随其一同进入城市,并选择以乞讨的方式养活自己。

2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虽然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困难,但是人们在同情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社会权利与付出的努力是相等的,一个人只有付出了劳动,社会才会回以报酬。流浪乞讨人员没有付出任何劳动却获得了收益,这与违背了交换原则,尤其是部分拥有劳动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时,凸显了社会救助的不公平性。流浪乞讨人员在乞讨过程中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某一角度分析,流浪乞讨行为具有一定的反社会倾向,其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风险,由于其不受社会规则的限制,容易触摸法治的边缘,走向犯罪的道路,出现例如偷窃、抢劫等行为,影响了社会的平稳发展。政府虽然积极开展救助活动,但是由于目前社会救助工作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导致流浪乞讨现象仍旧反复出现。

笔者以多年工作经验建议:(1)扩展基础服务:就现阶段社会救助情况分析,各地救助站是社会救助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救助服务包括提供免费吃住、寻亲等服务。流浪乞讨人员各有各的困难,除了食物、住宿的援助外,还可以提供精神和资源方面的帮助,例如被骗的青少年、残疾人、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人员,通常伴随着精神、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拓展服务内容,提供精神干预、心理疏导、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服务。对于流浪乞讨人员,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他们同样拥有寻求帮助的权利,政府理当提供一些救助措施,例如搭建临时住所、提供生活所需污渍、卫生设施及一些基本的社会服务。(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流浪乞讨人员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不是为了博人眼球、博人关注,只是因为其无力维持生活,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贫穷。在国家政策、城乡二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存在加大的城乡差异、东西差异,导致各地人们经济收入存在差异。多数流浪乞讨人员来自贫困地区,当人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无法维持最低水平的生存时,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无法给予足够的帮助,就导致流浪乞讨现象发生。要想减少流浪乞讨现象,首当应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从国家发展分析,要想构建全面小康,就必须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逐步缩小城乡差异;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扶持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加强经济开发以及地区优势企业发展,加速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孤寡老人、流失儿童以及残障人员。保障农民收入的同时,给予一定的优惠和补贴政策,提高农村地区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地区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例如养老院、孤儿院以及福利院等机构,从根本解决流浪乞讨现象。(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其涉及到民生、医疗、公安等各个单位,不是仅依赖救助站就能够做好的,需要各个部门加强合作,共同面对救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虽然救助工作是救助站的主要任务,但是其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因此,要构建完善的救助体系,首先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做好自身的分工,履行各部门的义务。例如,公安部门要依法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犯罪行为进行处置;医疗部门需要对患有疾病的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治疗;救助站需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分配,给流浪乞讨人员安排住所;而城管和社区工作者可以根据流浪乞讨人员的求助进行护送工作,并配合救助站的工作安排。

3结束语

流浪乞讨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被我国政府所关注。文章主要针对引起流浪乞讨现象的因素展开分析,讨论了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措施,为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流浪乞讨不是一种新现象,不同时代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也有不同的方法。我国于2003年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后,人们对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有着不同的看法,如何进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因此,主要针对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展开分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

参考文献

[1]贾晓.政策执行视角下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管理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2]汤秀娟.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视角下的社会治安防控[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52-60.

上一篇:胃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下一篇:油田质量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