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精选10篇)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篇1

一、目的

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碍政策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防范预案

1、本科室医护工作人员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倭责任者;(13)患者选医师诊疗者;(l4)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8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抱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10、病历书写。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住院病历:

(1)首页的填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进行填写。各病区主治医师必须及时检查进修医师、住院医师病历质量。

(2)科主任对病历终末书写质量负责,上级医师对运行各环节病历书写和管理质量负责。

(3)各科室必须认真对待质控科签发的不合格病历通知书,3d内对病历进行完善,填写整改意见答复表,以书面形式上交质控科。

(4)住院病历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

(5)主治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意见。

(6)急诊患者入院2天之内、门诊患者入院3d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体,并在病历中体现。

(7)住院病历的其他内容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执行。

(8)主治医师对于终未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完成。

(9)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2周之内完成。(10)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2周之内完成。

(11)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24小时之内完成,第一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12)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3)各种检验报告、影像、病理报告及各种签字单等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遗失。借阅时必须登记备案,及时返还。

(14)杜绝患者及亲属未经许可,随意接触病历现象。(15)禁止病房医师私自借出和复印病历。(16)保管好住院病历,防止丢失。门诊病历:

(1)必须包含主诉、病史、体检、诊断、处理等内容。(2)处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3)门诊病历交由患者保管。

(4)门诊医护人员不得私自扣留患者病历,以防丢失。

11、收治病人

(1)收治患者落实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禁止科室之间盲目抢收患者造成延误诊断治疗和医疗纠纷。

(2)对于慢性病和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病情和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种种借口拒收患者。

(3)凡具备空床的业务科室或病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他科借床患者。

(4)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签署《住院知情同意书》和委托书,负责代理患者履行在院期间的知情权及选择权。

12、三级查房及会诊

(1)三级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

(2)对于普通患者,住院医师每日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主任问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

(3)对于重点(危重)患者,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

(4)对于危重患者和病情复杂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时报告医务处,组织院内会诊,必要时请院外专家会诊。

(5)收治14岁以下患者术前必须请儿科会诊。

(6)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必须是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的人员。(7)急会诊必须在10min内到位。13.术前讨论:(l)住院期间的大、中手术病例必须经过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手术病例除外),病历中要有详细记录,手术者必须参加。

(2)禁止以术前讨论代替三级查房。16.患者的知情同意内容如下:

(1)疾病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门诊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住院患者的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及相应的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

(2)检查、治疗措施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3)手术中需留置体内材料。(4)医疗费用中自付费用情况。

(5)手术、麻醉及其他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6)手术过程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病灶。

(7)术中需切除术前未曾向患者交代的器官组织时。(8)危重患者因特殊检查需进行搬动有可能造成危险时。(9)输血、造影、介入、射频、气管切开、化疗等。(10)其他需患者或家属了解的内容。

上述第3~10条均应有文字记载以及患者或受托人签字。

三、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医疗差错事故,需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院医政管理人员,白天为院医务处,夜间为院总值班人员,不得隐瞒。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由护理因素导致的差错事故,除按上述程序上报外,同时按照护理体系逐级上报。

2、由医政职能部门组织科室负责人查找原因。

3、由医政职能部门组织多科会诊,参加会诊人员为当班最高级别医师。

4.科室主任与医政职能部门共同决定接待病人家属的人员,指定专人进行病情解释。确定经治医师和科室负责人力差错、事故或纠纷第一责任人,其他任何医务人员不得擅自参与处理。

5、医政职能部门结合情况,是否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规定的病历内容。

6、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在职能部门人员、患者或家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立即对实物进行封存,实物由医院保管。

7、如患者死亡,应动员家属进行尸解,并在病历中记录。

8、如患者需转科治疗,各科室必须竭力协作。

9、当事科室须在24h内就事实经过写出书面报告,同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上报医务处。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篇2

电力企业的发电厂、变电站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原料或辅料属于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物质(如液氯、液氨、盐酸、燃油、变压器油、多氯联苯等),具有潜在环境风险,同时,发电厂、变电站的生产设施(煤场、灰库存在扬灰、垮坝的危险,变压器油存在泄漏的风险)也具有潜在环境风险。环境风险管理包括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环境风险管理应在环境风险识别、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

1 电力企业环境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分析必须综合考虑电力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源,尤其是对重大环境危险源的辨识具有重要意义。风险识别应对潜在的环境风险事件及事件后果进行充分分析和评价。风险识别包括物质风险性识别、生产设施的风险性识别、生产过程潜在的风险性识别[1,2,3,4,5,6,7]。电力企业的发电厂、变电站潜在的环境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放射源丢失、被盗

电力企业涉及的放射源主要为探伤机、料位计和煤质检测仪。依据《放射源分类办法》,探伤机为2类放射源,料位计为4、5类放射源,煤质检测仪为5类放射源。

用于生产的放射源设备存在丢失、被盗的危险,尤其是对放射源了解甚少或不知情的人员盗走或拾得设备后,可能存在误用或损坏,造成放射源意外失控,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同时,放射源的丢失、被盗容易造成社会恐慌,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极大影响。

1.2 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

酸、碱、氨、氯等是强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其中盐酸、液氨、液氯具有挥发性。当盐酸、硫酸、碱、液氨、液氯等腐蚀性液体泄漏时,会造成泄漏区域内的设备、地面腐蚀和损毁,对人身造成酸碱灼伤、烧伤;泄漏物进入水体,会造成水生生物死亡,水体功能破坏;泄漏挥发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引起人体咽喉灼伤,还易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等。

1.3 油泄漏

油泄漏包括储油罐泄漏、变压器油泄漏等。油泄漏若大量进入水体,将导致水体大面积污染,水体溶解氧降低,造成水生生物死亡,影响水体使用功能。油泄漏进入耕地,则导致土壤污染。

1.4 多氯联苯泄漏

多氯联苯泄漏一般指已封存的含多氯联苯的电气设备由于外壳腐蚀导致含多氯联苯的液体(绝缘油)泄漏至土壤或地下水源。多氯联苯泄漏一旦进入食物链,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和器官中蓄积,不易排泄,毒性很大,严重者可致人死亡。若进入饮用水源,将造成水源污染。

1.5 贮灰场、贮煤场扬尘

贮灰场、贮煤场存在贮场面积大、微小粒径煤灰、煤粒多的问题,在大风天气作用下,易形成面污染源,扬尘造成周边大气环境污染。

1.6 灰坝垮坝、灰渣、灰水泄漏

发电厂灰坝在极端情况下,如遇特大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灰坝垮坝事件,造成灰水和灰渣大量泄漏,若进入水体,将造成水体污染事件。

2 电力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企业潜在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的类型、性质和特点,应强化企业管理防范措施,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完善相关的操作规程,加强岗位培训,落实岗位职责;加强设备管理,特别是对易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爆炸的设备和区域加强监督和检查,可有效防止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

2.1 放射源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电力企业放射源问题,主要采取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实时监管、监控的原则,以保障放射源安全可靠;放射源购买、处置、转移时,办理转移联单,并在当地公安机关备案,以防放射源丢失、被盗;同时各发电厂均应制定针对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的专项应急预案。

2.2 危险化学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

酸、碱、氨、氯等危险化学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主要采用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各生产区、装置及建筑物都要设置足够的防火安全距离,建筑物要合理布置)、危险化学品贮存安全防范措施(贮罐间保持足够防火距离,贮罐区四周设置围堰,泄漏物被贮存及阻挡在围堰内)、消防措施(贮罐区、装置区等相应位置设有消防灭火系统,主要为水、泡沫、干粉消防系统等)、管理防范措施(加强管理,重点检查贮罐、管道、阀门等有无跑冒滴漏,定期检修)、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专项应急预案等。同时厂内设有事故水池,用于贮存环境风险事件应急处理的污废水。对于废酸、碱、氨、氯等危险化学品处置,应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备案,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2.3 油泄漏风险防范措施

油库油泄漏,主要采用建筑安全防范措施(贮油罐预留防火安全距离,油罐采用密封贮存)、贮存安全防范措施(贮罐区四周设置围堰,泄漏油料被贮存及阻挡在围堰内)、消防措施(油罐区设有消防灭火系统,主要为水、泡沫、干粉消防系统等)、管理防范措施(加强管理,重点检查油罐、管道、阀门等有无油跑冒滴漏,定期检修)、制定油泄漏专项应急预案等。变电站变压器设有事故油池,泄漏油料通过变压器下的事故油坑、管道,排入站内事故油池,防止油外排污染环境。

2.4 多氯联苯泄漏风险防范措施

电力企业的变电站、发电厂含多氯联苯绝缘油的电力设备已停用,并进行了封存处理。防范措施主要是将含多氯联苯绝缘油的电力设备交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封存处理,同时加强与政府的信息沟通,确保多氯联苯封存处理安全可靠。

2.5 贮灰场、贮煤场扬尘风险防范措施

发电厂的灰场、煤场采用洒水降尘措施;灰场、煤场四周种植乔木防尘;对煤场周围设置围墙,并设抑尘墙;及时对闭库的灰场进行覆土种植草、小灌花、灌木等,进行有效防尘。

2.6 灰坝垮坝风险防范措施

灰坝设计严格按照《火力发电厂设计规程》设计,灰坝建设需满足灰场地质条件好、设计等级高、施工质量好的要求。同时发电厂采用加强灰坝监控、管理、巡视等措施,有效防止灰坝垮坝事件发生,并制定灰坝垮坝专项应急预案。

3 电力企业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

为加强电力企业环境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健全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控制或减缓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电力企业实际,编制一套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具有重要意义。

3.1 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1)环境风险分析

对电力企业的发电厂、变电站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的污染源和危险物开展普查工作,掌握、筛选和确定对环境构成危害的重点污染源,评估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前提和关键。

(2)预防措施

树立“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电力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加强对环境风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风险事件防范体系,积极预防、消除隐患,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

(3)应急准备

针对电力企业潜在的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的类型,统筹安排,切实做好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为保障应急预案在突发风险事件应急抢险和应急救援中成功发挥作用,应充分做好应急人员、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为:

1)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的落实,是保障应急抢险和救援工作有序实施的前提。

2)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通信与信息保障及经费保障等的建设,为应急抢险和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电力企业员工和应急人员的培训与演练,有效提高其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风险事件的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4)应急响应

1)企业应明确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报警方式、电话、事件报告要求等,确保事件信息及时、有效地上报。

2)环境风险事件发生后,事件发生单位应立即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员伤亡,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事件等级。

3)应急响应采取分级响应机制。实行响应分级可以最为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对突发环境风险事件进行处置。

4)应急救援行动主要体现在事态控制、伤员抢救、事件处理、事态监测、人员疏散、维持秩序等方面,需要参与的应急组织机构主要是医院、环境监测组、专家技术组、抢险组、后勤组等,同时救援行动需要大量的救援和防护设备。

(5)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应急结束后,应积极开展善后处置工作:污染场地清理,废物处理及环境恢复;对损毁的环保设施进行恢复;根据对环境影响程度,制定环境监测计划,进行环境的跟踪监测;开展事件调查,编制突发环境风险事件总结报告等。

2)事件调查。由事件发生单位或电力企业上级主管单位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收集事件详细资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范围、污染物名称、受污染对象、污染程度,采取的应急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等,总结事件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件提出处理意见。

3)总结评价。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处置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评价,找出不足并明确改进方向,及时对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予以修正。

3.2 应急预案内容

针对电力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的类型、性质和特点,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见表1[5]。

4 结语

针对电力企业的发电厂、变电站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原料或材料性质,生产设施及生产工艺特点,在环境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建立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可将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体系,将有效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环境风险事件的能力,防止和减少各类环境风险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庚,李丽芬.关于城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研究[J].城市公共安全,2005,12(3):1-5.

[2]陈红萍,屈建峰.现场应急预案要求[J].化工安全与环境, 2005,(23):14.

[3]粟继祖.国内外矿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研究与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5):291-292.

[4]袁斯琴.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应急预案适用性的几点研究[J].江西化工,2007,(3):32-33.

[5]郭丽岗,王路光.论焦化行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1):45-46.

[6]陈宙.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技术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34(11):63-64.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篇3

中图分类号: 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0-0014-02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蓬勃发展,社区居民享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大提高,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承担的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也越来越多。然而在便捷的服务背后,也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医疗安全是卫生服务的底线,如何在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把医疗风险降到最低,这是社区医生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1上门服务是社区部分弱势群体的卫生需求

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0%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0%。目前上海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5.8%,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2.5%。上海早在1979年已达到人口老龄化标准,比全国提早了整整20年。老龄化程度上升导致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护理资源出现紧缺,医疗保障筹资压力明显增大。2007年,我国1 350万失能老人需要床位约565万张,但实际供给只有不到173万张,供给缺口为392万张[1]。上海市老年护理床位的需求约为2.07万张,而目前上海市62家老年护理机构实际开放床位仅10 342张[2]。在供需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居家医疗、护理成为这部分患者解决住院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建立家庭病床和提供上门服务则是最主要的服务模式。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2011年建立社区家庭病床750张,家庭医生上门服务0.60万人次,社区护士上门护理0.35万人次。服务对象皆为居住在本街道的老年人,疾病以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上门护理也以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导尿、换药等为主。医技科室还提供了上门抽血化验、心电图检查等服务项目。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方便了行动不便的居民就医,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因此深受社区弱势群体的欢迎。

2上门服务存在的医疗风险

然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便捷服务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2.1上门服务的安全隐患

目前卫生法规中还没有对社区上门服务进行具体界定,上门服务的具体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且社区的上门服务项目中有很多都是医疗操作行为,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外科换药、导尿、抽血化验、心电图等检查、治疗项目。由于社区护士承担多个家庭的上门服务任务,输液后不可能留在患者家中观察病情,加上上门服务也不可能随身携带完备的急救设备,一旦出现输液反应或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实施救治,如造成严重后果,社区医生难以承担责任。且任何医疗操作行为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对无菌要求也非常高,居民的家庭环境可能达不到医疗环境要求,对于这些操作行为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也无法及时进行回收处理。虽然我们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但是仍存在感染的风险,以及医疗垃圾外流混入生活垃圾的隐患。所以,上门服务的行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

2.2上门服务的法律风险

社区医生和护士的执业地点均注册在各自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而上门服务都是在社区居民家中进行的医疗行为。随着法制观念的强化,社区上门服务的合法性尚值得商榷。此外,由于医疗事故适用于举证责任倒置,一旦在上门服务中出现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医生需要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治疗过程符合规范,而上门服务时往往没有第三方,也没有监控患者身体状况的仪器设备,医护人员很难进行举证。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供上门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2.3上门服务存在纠纷隐患

由于医疗服务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因此对于医疗服务的认知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就存在不对等性。经过专业培训考核的医生和普通的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同存在很大差异,有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因为出行不便坚持要求医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但其中部分患者由于不能满足上门服务要求就进行投诉,这种由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而引发的有关上门服务的医疗投诉占了整个社区医疗投诉的一定比例。上门服务的很多老年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有些连必要的检查也不肯做,医生只能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对正确判断病情存在诸多不利。一旦发生问题,医生不能提供客观证据,从而在医患纠纷的处理上处于不利地位。也有些患者认为全科医生水平低,对医生提出的检查和治疗意见不以为然,有了各种不适症状就认为是医生水平差,未对症下药或用药有误,个别患者甚至因无理要求难以满足而对医生进行辱骂和威胁,增加了医生的从医风险,甚至影响到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3]。这些情况下如果医患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可能引发医患矛盾,甚至产生医疗纠纷。

2.4上门服务监管困难

上门服务往往都是由一名医务人员完成,医务人员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完全是独立进行医疗服务的,但是医疗行为是否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医疗文书是否按照要求及时准确书写、是否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等、这些都缺少实时的监管,使得部分医护人员可能存在不规范的诊疗行为,从而影响了上门服务的质量。以社区护士为例,社区护士上门服务主要是进行输液、注射、插胃管、插尿管等,这些治疗都属于无菌操作,应在病房或治疗室内完成。而在患者家中,首先家庭环境可能不适宜进行护理操作,存在着很大的医疗隐患;其次在完成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无第二人核对,一旦出现操作失败没有他人及时给予补救。因此,在进行家庭护理的操作过程中,护士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担心操作失败及差错事故给患者造成痛苦,担心患者及家属不满意,甚至还担心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能全程观察患者的情况[4],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

3做好社区上门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3.1建立健全上门服务的政策法规

社区卫生服务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有相应政策、法规的支撑。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针对上门服务的规范,明确社区上门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操作规范。在法律方面,有律师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委派有执业资质的医生、护士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可以把居民家视为医生、护士执业场所的延伸,应当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至今法律上没有对此进行明确并加以合法化。只有建立健全上门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才能使社区上门服务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3.2提高上门服务水平,确保上门服务的质量

3.2.1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

为了避免一些潜在的医疗风险发生,应该努力提高上门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可以加强日常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上门服务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还可以包括心理学、社交礼仪等内容来提高上门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助于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使得上门服务的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2.2适当增加上门服务的医护人员

目前的上门服务面临着严重的人手不足问题,社区医疗机构是否可以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最好能实行双人上门服务,不仅能确保操作规范,而且也有效保证了医疗质量。建议为上门服务人员配置简易的急救箱,配备常用的急救药品和简易急救设备,一旦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能进行紧急救治。此外,建议社区医疗机构对上门服务人员给予适当的医疗政策倾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2.3加强上门服务的医疗监管

为了保证上门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对上门服务人员的有效监管。可以借鉴国外社区的护理监管方法,每次服务后由患者或家属对服务情况进行确认签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患者回访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定期检查医疗文书,随机抽查上门服务的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情况等形式,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明星评比活动,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从而有效地对上门服务进行监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3医患双方签订协议,增加互信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将在全市推广。医患双方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建立互信,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互信的基础上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每次上门输液前,可以发放告知单,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输液注意事项和简要的处理办法,并由家属签字,以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利。

3.4发展社会护理队伍,培训护工队伍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社区老年人群需要医疗照顾,应该大力发展社会护理队伍。建议由街道招募社区护工,社区护理人员不同于普通的家政人员,可以由医院进行专业培训,掌握一些常用的医疗护理知识与技能,经考核合格后从事社会护理工作,同时纳入社会老年护理保险范畴。上门服务如果有社区护工的配合,既可以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也可以适当规避一些潜在的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 倪荣, 刘新功, 朱晨曦. 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对策[J]. 卫生经济研究, 2010, 27(7): 39-40.

[2] 孙刚. 力争5年增6 000张老年护理床位[EB/OL].(2010-7-26)[2012-2-2].http://www.shmzj.gov.cn/gb/shmzj/node4/node13/node1236/userobject1ai26232.html.

[3] 吴南屏. 浅谈全科医生在家庭病床及上门服务中医疗风险的防范[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 5(10): 616.

[4] 杨瑞平. 对社区护士上门服务工作压力的分析[J]. 北京中医药杂志,2009, 28(7): 570-571.

(收稿日期:2012-01-18)

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预案 篇4

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有效预防及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参照调整医疗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预案。

一、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石亚玲 副组长:王云

成员: 孙腊叶

齐静

亢军

李扬帆

赵勇

郭川莲

魏欢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部,由医务部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各科室、各部门要按照本预案,认真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

二、本预案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致力于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有法可依、处理恰当。

三、医疗事故的预防

1、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相互协调,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树立正确、积极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尽最大可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2、医院每年四次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通过集中学习、轮训以及各种会议强调通报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意识。特别要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等。

3、医院所采购的药品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及其他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假药、劣药进入医院,医院药品管理委员会负责把好质量关。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毒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规定,认真做好药品临床研究管理工作。

4、相关科室应当做好放射装置及放射性药品的保管和处理工作,严格遵法律法规及安全防护规章制度。

5、药剂科和后勤部门要严把医疗仪器和卫生材料等医疗用品的准入和质量关,并由医院药事管理领导小组和医院领导进行监控。对于不符合《产品质量法》和《医疗器材标准管理办法》的医疗仪器和卫生材料坚决不能购进。各科室不得擅自购进、使用未经医院审批同意的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和药品。

6、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应当认真做好各临床科室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供电、供水。同时会同护理部门做好病人的饮食指导工作。

7、医院各职能部门包括院办公室、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等应当对所聘用人员等实行准入管理制度,加强进修生、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

8、医院感染领导小组应当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各科室应当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9、门诊部应当认真抓好医院窗口服务工作,保证医师按时出诊,严格按专业诊病及收治病人。

10、医疗质量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要素,全体医务人员要不断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实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医务人员个人三级管理体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和各相关科室骨干组成,院长任主任,是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长、相关职能部门都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为: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勤勉敬业,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强化质量意识,努力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2)审校医院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医疗、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和奖惩制度。

(3)管理及控制各科室诊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以期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事故争议应及时进行讨论和处理,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每季度全院通报一次。

(5)对医院有关质量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进行讨论并形成初步意见,提交院长办公会议及院务会审议。

11、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在 2

领导小组和医务部的领导下,对全院的医疗质量进行监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的职责为:

(1)具体负责监控全院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工作。(2)督促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实施细则》的实施。

(3)每月召开医疗质量例会,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解决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每月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医疗质量问题,进行持续监控,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干预措施,并向院长及分管副院长汇报。

(5)每月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向相关科室通报并提出整改意见。

(6)每月向医院提交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并和奖惩挂钩。

12、各科室成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分别负责科室各项医疗质量监控和管理。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职责为:

(1)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和修改本科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医疗事故预防措施和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

(2)制定本科《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人并与工资及劳务提成挂钩。

(3)每月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4)科室负责人必须参加医疗质量例会,反映问题并收集与本科有关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13、医务人员在全程质量控制中要自我管理,特别要遵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人报告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以确保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

14、医患关系办公室的职责为:

(1)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律、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通过集中学习、考试和轮训的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意识;

(2)督促和协助各科室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主动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通过各种形式建立起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

(3)监督和检查门诊及科室医疗事故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制定医疗事故预防和处理措施;

(4)指导、协助门诊和科室对无医疗缺陷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指导及参与有医疗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包括协商和解、申请事故鉴定和诉讼;

(5)及时总结通报医院医疗事故整改经验教训,制定医疗安全工作计划;(6)审批医疗文件的复印和封存;

15、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监控、上报工作,加强对传染病人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传染源进行处理,避免在院内引起传染病流行。

16、各临床科室使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必须经医院检验科统一配送,检验科和临床各科室应当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和成分输血应当履行签字手续。

17、全院各科室及各级医疗人员要不断强化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抓医疗安全纳入日常工作中,签订《科室医疗安全目标责任书》;各临床科室要与入院病人签订《医患关系合约》;抓好重点病人、重点岗位、易发人群、节假日及下班时间的医疗安全监管工作。

18、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要有强烈的责任心;遵守劳动纪律,杜绝值班人员脱岗现象;恪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院办、医务部等部门定期督察。

19、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执业规则,认真履行自己权利与义务。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拒绝急危患者的急救处置,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20、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保护患者权益,改善医患关系。在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认真执行医院制定的告知制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遵守医院制定的《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21、医务人员外出会诊应经医务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22各科应当每月召开住院病人工休座谈会,充分和患者或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和消除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隐患;每月总结科室安全情况,设立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医务部、护理部定期检查。

23、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管理 4

制度》,对病案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认真做好门急诊病历及住院病历管理工作。病历的复印和封存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我院有关规定执行。

四、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

1、医疗事故的处理,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程序进行。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严格按照本预案进行,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原则上,门诊医疗事故争议由门诊部负责处理;护理方面的医疗事故争议由护理部处理;有关收费方面的争议由财务处负责处理;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由分管院长负责处理;设备及医用材料方面的争议由药剂科和医院分管院长处理;涉及多部门者,则由医务部牵头各部门共同协助处理。医务部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指导、协调部门。

(2)门诊或科室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必须先由门诊或科室负责人亲自组织科内自行处理,不得随意推诿;同时应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必要时由医务部牵头成立院内治疗小组和请院外专家会诊。尽可能减轻由此给病人造成的损害,注意做好病人家属安抚和沟通工作;及时审查有关病历资料,注意搜集有关临床医学证据;病历复印和封存按本预案有关规定执行。科内难以处理的医疗事故争议,按争议的类别不同,分别报医务部、护理部或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处理。

(3)医疗方面的医疗事故争议,由医务部组织调查讨论,初步将争议划分为无医疗缺陷和有医疗缺陷两大类。

存在下列情况,应当在12小时内由医务部上报院领导: ①存在医疗缺陷,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

②虽然不存在医疗缺陷,但医患双方分歧严重,影响重大或严重扰乱工作秩序的。

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由医务部向县卫生局报告: ①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 ②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③卫生部和卫生厅规定的其他情形。

(4)对无医疗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由科室进行解释,争取和解;必要时由医患关系办公室协助处理。

(5)对有医疗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科室应当24小时内组织讨论,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3天内作出口头答复,并指定专人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如患 5

者或其家属书面申诉,应当由科室负责在一周内准备书面答复材料,材料交医教科或护理部审定后答复并存档。必要时由医务部、护理部或者相关职能科室组织科主任、当事人与患者或其家属商谈,争取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并争取和解或协商解决;若医患双方协商不能达到共识,可以通过行政调解和诉讼解决。需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所需材料由相关科室在鉴定前1周准备完毕,并由科主任及当事人参加鉴定会。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医疗事故争议,所需材料由医患关系办公室牵头组织准备,相关科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并由科室负责人出任诉讼代理人之一,必要时由医院聘请律师参与诉讼。

(6)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特别是发生扰乱科室及医院医疗工作秩序者,科室应及时报告医院领导、保卫或报当地公安机关。医院保卫必须及时介入纠纷处理,进行全程保卫工作,要制定出一套我院医疗事故争议安全保卫规章制度,确保处理医疗事故争议人员及科室医务人员安全。如发生重大医疗事故争议,患者及家属出现暴力倾向时,必须有保卫人员迅速到场维持现场秩序,如已出现或预见会出现不能控制情况必须立即报当地公安机关处理。在与病人家属协商过程中,保卫人员应注意保护院方参与人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五、奖惩制度

1、医院将本预案所规定的各临床医技科室和挂钩职能科室职责的条款纳入其年终考评指标,作为医院先进科室、先进个人评比的重要依据。对完成经济指标、全年无医疗缺陷的科室,经医务科审定后,年终给予科室100元奖励。如全年无医疗事故发生,年终给予医务部主任100元奖励,主管副院长100元奖励;如全年无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年终给予院长100元奖励。

2、医务人员违反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常规、规范,主观上有过失,存在医疗缺陷或构成医疗事故,造成医院经济损失的,按相关办法进行经济处罚。

3、同时医院按医疗缺陷的轻重或医疗事故的分级、主观过失的程度分别给当事人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留用、开除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当事人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其它

1、本预案所称医疗事故争议是指尚未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或结果有分歧的事件。本预案所称医疗缺陷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虽有 6

过失,但未构成医疗事故或未经医疗事故鉴定机构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情形。

2、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医务部对本预案有解释权。

下关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预案 篇5

1.1 编制目的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考验,更好地防范化解我区重点企业经营风险,有效处置危机企业相关善后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快恢复生产;防止企业因减产、停产以及关闭歇业等产生重大劳资纠纷事件和由此引发的突发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工作的要求及《下关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因企业减产、停产以及关闭歇业等产生的劳资纠纷、大规模上访,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和影响,危及社会稳定的突发重大群体性事件。

1.4 工作原则

1.4.1 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发挥区、街道、企业三级网络功能,及时掌握工商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劳动用工、工资发放等情况,对有可能会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企业及时提出预警报告。

1.4.2 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部门、各街道按系统、属地,进行分工协作,从组织领导、现场处置、资金保障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力求反应迅速、处置果断、运作高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区政府成立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区协调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政府

1办公室、发改局、财政局、劳动局、建设局、房产局、商务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区法院、区委宣传部、区稳定办、信访局、工会、统计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国税局、地税分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应急处置重大事宜的研究确定。区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政府办公室应急管理科,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开展协调小组日常工作。

2.2 主要职责:监测本地区重点企业经营风险动态,及时准确掌握全区企业的经营状况,提出预防控制企业风险及危机处置的对策和措施;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本区企业因资金风险等因素引发的企业危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落实区政府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和修订应急处置方案;建立和维护应急指挥平台;负责工作信息收集,整理上报,根据情况适时发出预警,承担日常值班、牵头、联络、协调等工作。当企业经营发生风险,造成或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时,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好疏导和稳定工作,协调劳资纠纷,尽快平息事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3 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小组分设五个应急小组,其成员及职责为:

2.3.1 监控分析组

牵头部门:区发改局

成员单位:区信访局、统计局、劳动局、商务局、工商分局、国税局、地税分局,各街道

主要职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劳动用工、工资发放等情况,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有关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对有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企业及时提出预警。

2.3.2 财产保全组

牵头部门:区法院

成员单位:区发改局、商务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

主要职责:对企业的资产及时进行保护,避免企业资产流失,看护或保护企业经营者,防止转移资产、设备、外逃或受到非法侵害。

2.3.3 职工工资处置组

牵头部门:区劳动局

成员单位:区法院、信访局、工会、工商分局、公安分局 主要职责:稳定职工情绪,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协调指导企业解决清欠职工工资问题。

2.3.4 资金保障组

牵头部门:区财政局

成员单位:各街道

主要职责:安排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备用金。

2.3.5 政策宣传组

牵头部门:区政府办

成员单位:区法院、区委宣传部,区稳定办、信访局、发改局、商务局、公安分局

主要职责:对企业、职工、债权人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引导他们走法律途径,避免产生过激的情绪和行为。正确引导舆论,鼓舞人心,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氛围。

3处置响应分级和方案启动

3.1 预测、预警

根据监测反馈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并上报上级部门。

3.2 预警的分级

依据企业经营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企业危机事件处置工作划分为两个等级:依次用红色、黄色表示。

3.2.1一级:(红色)企业突发经营风险,引起资金链断裂或关停倒闭,影响范围大,事态严重,企业资产面临流失,无力支付职工(农民工)工资,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启动一级预案。

3.2.2二级:(黄色)企业危机暴露后,影响范围一般,需要区政府协调处置的,启动二级预案。

3.3 预警的响应和解除

预警警报发出后,各职能部门和相关街道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各自任务分工,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经了解核实,企业通过自救措施解决当前困难或有关情况证明该企业不可能发生经营风险,由区协调小组宣布解除预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4 预案启动和处置

3.4.1 一级:当接到企业经营风险引起资金链危机或关停倒闭的报告后,区协调小组立即启动一级预案,各成员分工为:

3.4.1.1区政府办、发改局、商务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化解事件的具体方案;

3.4.1.2区法院:协调债权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统一行动,采取资产保全措施,防止企业转移资产、设备;

3.4.1.3稳定办、公安分局:防止企业经营者隐蔽逃匿和因劳资纠纷等引发的大规模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治安事件;

3.4.1.4区财政局:应急处置备用金到位;

3.4.1.5区信访局、劳动局:协调解决劳资纠纷;

3.4.1.6区委宣传部:统一公布敏感信息,积极与媒体沟通,防止炒作,导致事件复杂化;

3.4.2 二级:减轻企业负担,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需要缴纳的各种规费,相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酌情减免或缓交。企业发生资金短缺,必要时由区政府协调银行等部门,帮助其融资,防止因资金不足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3.5善后处理

帮助企业重振信心、开拓市场、调整结构、筹集资金,寻找和引进投资者,推动企业重组,尽快恢复生产。

4值班和通信保障

由区政府办应急管理科负责值班;区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手机24小时开通,随时保持联系;街道主任、分管主任要保持

通信畅通,随时联络。

5工作要求

5.1 统一思想认识。所有涉及企业危机处置的部门都必须熟悉危机处置预案,充分认识潜在的风险,熟悉掌握相关工作程序。

5.2 加强配合协作。各部门、各工作小组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相关的危机处置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相互传递和沟通,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

5.3 注意工作方法。面对企业风险及危机信息预警,要保持信息沟通的畅通性、一致性、严密性,要正确认识潜在的风险,既不夸大风险也不缩小事实。面对危机处置工作,沉着应对,冷静处置。

5.4 严肃工作纪律。各部门、各街道严格执行本预案;在处置企业危机事件中不按规定报告突发事件真实情况或因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6附则

6.1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区政府办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6.2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6.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主题词:企业风险应急预案

长安希望小学治安防范及应急预案 篇6

为切实做好的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工作,进一步确保全体学生、教职工的生命安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治安防范处理预案。

一、治安防范应急处理工作网络与分级负责责任人:

1、学校成立治安防范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并由校安全小组具体负责落实。

2、领导小组

组长:曾明煜

副组长:张龙喜

组员:陈启富 胡昱 彭建平李道忠 贾凯 董应贵 李旭东 何英

郭清泉

二、加强治安防范工作管理

1、加强治安防范的保卫力量。

(1)安全小组负责加强学校内的巡视和值班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加强学校与所属派出所加强联系与沟通,确保发生治安事件时的信息畅通和求助及时。

2、注意学校周边,打击各类占道经营。外来人员滋扰校园、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等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及时排除治安隐患。

3、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学校活动。要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和管理,1

要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和管理,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重新修订门卫的岗位职责。加强对门卫的教育管理,使门卫切实负起责任,防止外来人员对学生在校生活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侵扰。

三、治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报警110、120等

突发事件抢救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信息反馈(抢救伤员及国家财产等)

疏散安抚工作

四、治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实施方案

1、治安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时安全小组人员立即组织协调各组人员各司其职,投入状态,沉着应战。

2、信息组人员(胡昱 何英 王琪)则负责向外界求援和及时了解外界信息并保持信息的畅通。同时保证对突发事件表述的真实性。

3、封锁组人员(董应贵 贾凯 李成俊)则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并维持秩序。做好稳定学生和家长的情绪,并根据事件发展状况和上级部门的指示及时疏散学生和家长。

4、保障组人员(李道忠 彭建平李智生)则负责提供必要的物品,包括万一不能离校时学生和教师的饮食和用品。

5、医疗组人员(陈启富 敬永金 邓世刚)则负责对受伤者进行急救处理,并配合上级医疗部门积极治疗作者。

6、接待组人员(张龙喜 郭清泉 殷兴太)则负责做好相关的接待工作。

五、治安防范事件应急处理后期保障及信息报送

1、对治安防范突了事件应急处理后期的信息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2、学校内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对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所做的各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反馈。

3、由信息组将此次治安防范事件期间的各类资料进行统一归档整理。

医疗风险防范及控制研究 篇7

一、医疗风险防范及控制管理的意义

一是有效防范及控制医疗事故发生。医疗风险指在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医疗服务作为一种高知识密集、高难度、高技术的行业,以其难以承受的高损失性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应加强医疗风险防范及控制管理,提早预防和应对医疗风险,从而有效避免和控制医疗事件的发生。

二是充分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对医疗机构来说,医疗风险会带来诸多危害,如加重医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增加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加重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等;对患者来说,医疗风险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可能造成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损害。为此,分析医疗风险因素,提早进行应对性处理,从而减少和防范医疗风险的发生,可以避免或降低医疗风险事件对医患双方的损害。

三是有效维护医疗秩序。任何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任何医疗风险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都可能引发医患矛盾冲突、医疗混乱等系统性问题。因此,对医疗风险防范与管理方法的研究在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医疗风险因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风险教育,明确各级风险的应对方案,构建医疗风险管控体系,已经成为维护医疗秩序的必然途径。

二、医疗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技术风险。相对于其他服务活动,医疗行为具有高技术、高难度和复杂性特点,随时产生较强的高风险性。由于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新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技术损害的概率性、医疗设备的不稳定性、技术人员的流动性等原因均可能带来一定的医疗风险。

人员能力风险。医护人员的道德水平、责任心、专业素质、技术能力、再培训再教育情况等因素,对于医疗风险预防均有重要影响。如何有效保障、持续提高医护人员的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是当前医疗机构亟须思考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由于没有相关规定规范培训制度,何时开设相关培训,以及间隔多久进行一次相关再教育都由医疗机构自行决定,然而不少医疗机构一年中最多开展两三次培训,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该方面的培训。

人员管理风险。医疗是“人”操作的“特性”行为,医疗过程的各类人员管理是医疗风险的重要构成因素。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医疗管理部门分头设置、各自为政,医务部管医疗流程、护理部管护理工作、门诊办公室管门急诊质量、质控办管病史质量,多头管理导致管理低效、风险增加。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标准、权限划分、关系设置、奖惩设定等,就容易造成各医疗阶段、各类医疗人员、各医疗部门的冲突矛盾或者相互扯皮,甚至由于管理不善、人际关系不协调导致工作失误或医疗事故。

医疗机制风险。现有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实行事后管理,相关问题即使考核到有关科室或医疗组,往往也失去了时效性,且容易走过场,正是由于风险预警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医疗风险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尚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缺位,导致医疗机构在纠纷处理中十分被动,大部分医疗纠纷问题往往通过闹访模式解决,给医疗机构正常秩序带来极大影响,医疗赔偿案件也居高不下。

医疗体制风险。医疗流程衔接不畅,从疾病诊断、治疗到术后护理、康复、心理指导等各环节,往往不能实现自然连续性和服务整体性,门诊和病房、手术和术后护理衔接容易出现问题,增加了医疗风险;医疗机构竞相打造特色诊治专科,但是忽略了一些经济效益差而对医疗安全相当重要的基础支撑学科,尤其是各专科各自为政,造成一些病程长、愈后差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从而导致医疗风险激增;在现行医疗保障方面,以费用结算指标而非病人病情需要收治病人,在医保指标超支的情况下,医保病人暂缓入院,增加了医疗风险。

三、医疗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

(一)强化全员医疗风险意识

医疗风险的有效防范及控制,需要通过强化医疗机构所有人员的风险意识来实现:一是强化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医疗风险导致的医患矛盾已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影响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持续关注,提高防范意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和“无缝链接”医疗流程,将医疗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使医患纠纷调处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二是培育并提升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态度,医风医德与医疗技术,都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医疗风险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医疗风险管理重在预防,要加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医风医德及责任心教育,培育风险意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严格落实医疗操作规程,规范医护人员行为,积极预防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有效规避风险。三是加强机关医疗科和质量控制办公室的管理,明确职责和分工,共同负责医疗风险管理事宜。依托医疗机构信息网络技术,对各科室环节质量和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为风险的预测、风险管理效果评估提供依据。对机关医疗科和质控办人员定期组织有关培训,提高其风险预防处理能力。

(二)提升医护人员能力素质

首先,增强依法医疗素质。加大医疗法律制度宣传和培训力度,并利用医疗机构总结会、例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医疗法律法规教育,形成学法、懂法、执法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全体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使他们能够充分正视医疗风险,消除医疗风险与己无关的消极态度。

其次,强化业务技术水平能力。提升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是防范和控制医疗风险的重要途径。所有医护人员需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医疗技术学习,把握学科发展动向、掌握最新实用技术,将知识不断转化成自身的诊治、护理能力,提升自身临床技术水平。医疗机构应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定期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技术骨干定向进修学习,加强技术进修考核,督促其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力度,不断引进或短期聘用高水平的专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诊疗技术人才队伍。

再次,锻造“优质无缝”服务能力。根据医疗机构现有布局,不断优化医疗诊治康复流程,科学设置医疗程序,实施团队医疗,避免各医疗组各自为政,精密便捷布局医疗场所、设备,增设导诊台、导诊图,方便、缩短领取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的路程和时间,甚至可以开设手机APP或信息提醒功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最后,强化医护人员制度落实能力。加强对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带头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机构制定的各项医疗规定,落实各项医护核心制度及医护操作常规,规范医护行为。各科室组建质控小组,每月对所在科室的质量及医疗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开展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查找制约科室医疗风险管理的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处理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风险不可能杜绝,只有直接面对并进行防范和控制。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早期识别和评价风险,将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或者在风险发生时积极响应,及早妥善处理,有效控制影响,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件发展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造成的危害。

一是针对不同医疗项目或行为进行医疗风险识别。对各项医疗风险的发生进行监测识别,通过以往相似的医疗事件或医疗经验进行判断,准确识别对具体医疗行为或患者的医疗风险因素,及时地发现潜在的风险,使得医疗机构有准备地对可能的事故进行处理。

二是针对不同医疗项目或行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医疗风险因素评价符合先进的医疗管理理念,通过对不同风险因素的评估,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的发生概率和损害程度,在风险尚未发生时采取可控措施,有助于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并把医疗机构、患者、社会三方的损害都降至最低。

三是制定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制度。在不同医疗项目或行为中,对各项风险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并将医疗风险警示予以分级,当发现某一个方面达到预警临界值时,要对其进行一个控制管理,并对接近风险的趋势进行调整,通过对潜在医疗风险的事先监控,减少医疗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是严格落实医患风险预警沟通制度。医疗风险预警防控不仅是医疗机构的责任,也是患者的义务,只有双方同向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进行预防和控制。因此,要完善和规范医患风险预警沟通制度,不断改进与患者的沟通形式、沟通内容、沟通技巧等,在预警量表、预警信息或其他预警方案中征求患者意见,实现医疗风险的共同调控,提高预警防控的可操作性,保证风险预警防控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发挥作用。

(四)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用于医疗风险分担。借鉴国际经验,可采取“社会第三方与医疗机构内部风险分担”的模式,以减轻医疗纠纷处理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吕占秀,等.国外医疗风险管理措施和成效及对我国的启示[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388.

[2]姚小康,等.国外医疗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11,(2):73-75.

[3]韩红星,黄美良.“风险医疗”的概念、特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6):545.

[4]张英洁,等.医疗风险及其处理方式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2006,(4):374.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篇8

1目的为确保在发生危险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能够及时、迅速、有序地处理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及人员伤害,保障公司群众和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公司危险废物的管理。

3职责

3.1采购部负责危险废物的外售联系及档案资料索取。

3.2物管组负责危险废物的入库存储、外售通知及存储期间的废物与资料保管。

3.3行政部负责危险废物的管理监督及废弃物的中转管理。

4工作内容与要求

4.1意外事故的确认

4.1.1危险废物意外事故是指危险废物在产生、收集、贮存、处理等环节上出现了扩散、流失、泄漏、人员受伤等情况。

4.2意外事故定级

根据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发生后导致的人员伤害情况及环境污染程度分为三级:

一级:发生危险废物流失、扩散、泄漏时,需紧急处理的。

二级: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废液、废油)意外事故导致厂区环境受污染(50—200㎡)或人员(2-5人)受伤害,须对区域污染紧急处理或对受伤人员紧急救护的。

三级: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废液、废油)意外事故导致人员死亡或5人以上受伤,须对受伤人员提供危险救护和现场救援的;导致厂区

200㎡以上污染,需紧急处理的。

4.3指挥系统与职责

4.3.1成立以(副)总经理为主要负责人,行政部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4.3.2环境监督员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情况。

4.3.3若有伤害案例产生,行政部负责组织做好受伤害人员的抢救治疗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负责受伤害者家属的安抚工作。

4.3.4环境监督员负责协调事故现场的监测及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估;

4.3.5行政部部负责保障意外事故紧急处理时所需危险防护用品的供应;

4.3.6生产部负责危险废物的集中、收集、转贮、防止损失加重。

5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

5.1不同品种危险废物分别存放在不同容器中,不得混合。

5.2危险废物贮藏仓库外张贴“危险废物”图标。

5.3固体危险废物:包装完整,不遗漏。

5.4液体危险废物:容器密封、不渗漏;

5.5危险废液暂时存放应采取防渗漏、防外溢措施。

5.6在设备或叉车维修中产生的废油等应全部收集到指定区域的油桶中,不得随意倾倒。洒漏在地面的废油等由责任部门(相关方由相关负责部门监督)用碎布或报纸清理,产生的油 抹布等,一并按危险废物处理。

5.7废弃或暂时不用的空化学品桶应送交废弃库集中存放,避免液体污染地面及雨水冲刷后污染地下水。

6意外事故的应急响应

意外事故发生后,危险废物意外事故指挥小组,根据意外事故的不同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6.1一级响应

6.1.1意外事故现场立即进行处理,包括洒散危险废物的再收集,必要时采样监测,由生产车间和物管组负责。

6.1.2若属危险化学废液少量洒漏,先用沙土覆盖清扫,后用水冲洗。

6.1.3意外事故报告:48小时内向卫生局、环保局主管部门报告调查、处理、抢救工作情况,由行政部负责。

6.2二级响应

6.2.1意外事故现场立即进行处理,洒散危险废物的再收集、采样监测,由行政部负责。

6.2.2若属危险化学废液大量洒漏(导致厂区环境污染50—200㎡),立即用消防沙吸收围堵废液,产生的废沙送到废弃物指定回收点。

6.2.3对受伤进行紧急护理治疗,密切观察接触者,必要时求救120,由行政部负责。

6.2.4行政部对现场实施管制。必要时24小时内向卫生、环保主管部门报告,采取相应紧急措施。

6.3三级响应

6.3.1意外事故立即进行相应处理,包括洒漏危险废物的再收集,由生产车间负责。

6.3.2若属危险化学废液大量洒漏,(导致厂区环境污染200㎡以上),立即用大量沙土吸收废液,产生沙土送到废弃物指定回收点。

6.3.3意外事故报告:1小时内向卫生局、环保局主管部门报告,由行政部负责。

6.3.4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开展救治,由行政部负责。

6.3.5做好监测,观察其发展动态,随时向指挥领导小组汇报,由环境监督员负责。

6.3.6立即组织保障抢救、抢险物资供应,由行政部负责。

6.3.7作好相关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由生产车间、行政部负责。

6.3.8意外事故实施现场管制,由环境监督员负责。

6.4结束响应:受污染的环境已紧急处理;受伤人员已得到救治,由本次意外事故再次引发事故的因素已清除。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篇9

为及时有效地查处“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各种非法活动,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做好防范工作,维护机关和谐稳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

(三)坚持思想教育、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坚持正面引导、团结稳定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站发生邪教等不稳定事件的应急处置。

(一)干部职工、退休人员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

(二)公开宣讲“法轮功”等邪教;

(三)利用印刷设施印制“法轮功”等邪教宣传品;

(四)在机关办公场所张贴“法轮功”等邪教宣传品;

(五)造成机关不稳定的其他活动或事件。

三、应急措施

(一)信息收集。党支部建立健全应急事件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机关及人员思想动态和稳定情况,并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重要活动、节假日期间要执行领导值班制度,保持通信设备畅通。

(二)报告程序。一旦发生邪教等不稳定事件,要立即掌控事件动态,在第一时间上报部门主要负责人,部门主要负责人要立即报告委领导班子,并按有关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及向委610办报告。

(三)处置办法。事件发生之后,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原则,站长要及时赶赴现场,发生较为重大的不稳定事件时节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指示件 和要求,果断采取措施,控制局面,防止事态扩大,努力将事件影响降至最低,尽快恢复正常的秩序。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篇10

一、目的和依据

为有效预防突发治安、刑事等案件,指导并规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维护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和稳定,保障本单位员工身体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根据XX文件及相关部门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处置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范围内的突发治安、刑事等案件的处理。

三、工作原则

一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二是加强领导、统一指挥;三是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四是科学管理、依法处置。

四、机构和职责

(一)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各单位应建立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1.本单位突发治安、刑事等案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2.突发治安及刑事等案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保卫部,办公室主任由保卫部负责人兼任。

(二)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突发事件、事故的应急处理。

2.组织开展突发治安、刑事案件事故的医疗救治、现场调查、指导现场的控制、处理措施;组织人员将突发治安、刑事案件中的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3.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制定应急处理有关技术方案,组建突发治安、刑事案件应急队伍。

4.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突发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应急处理情况。

5.调查突发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的原因,追究直接责任人及间接责任人的责任。

6.做好突发治安、刑事案件应急处理的宣传解释工作,稳定员工情绪,保证本单位的稳定。

7.按照上级部门及有关部门的要求开展处置工作。

8.及时收集上报和通报突发治安、刑事案件有关情况;编制安全教育资料,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习和宣传。

五、应对治安、刑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一)处置原则

突发治安、刑事案件应按照严密控制事态的恶化发展,及时有效地救治伤者、减少死亡,正确宣传、稳定员工情绪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理。

(二)事件分类

突发恐怖暴力事件、抢劫、爆炸、投毒、劫持人质、纵火以及其他危害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

(三)预防措施

1.各单位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及时有效地处理,防患于未然。

2.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员工在安全事故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管理,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将具体的职责落实到个人,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感。

4.常备突发治安、刑事案件的专项资金及设施、设备。

5.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员工进行突发治安、刑事案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

6.保证信息畅通。

(四)报告核实

1.各单位发生或接报突发事件后,应按照《XX实施细则》和《分级标准》在第一时间如实向上级部门报告。

2.本单位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报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到事故现场指导应急处理工作。

3.在报出突发治安、刑事案件12小时内,应当向上级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事件处理及调查核实情况。

(五)应急处置

1.突发治安、刑事案件发生后必须做到“三个第一”、“三个在前”,即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区;要部署在前、指导在前、冲锋在前。

2.送往医院救治,保证人员安全。突发治安、刑事案件发生后,若出现受伤人员,针对伤情轻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3.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措施落实。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亲临现场,监督、指导应急处理措施的实施,严密控制事态的恶化发展,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4.查明事故原因,明确责任人。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认真细致地查明,以便为今后的预防提供经验。同时明确事故责任人。

5.加强宣传解释,消除员工恐慌。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解决方法,要公正、科学,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防止事态恶性发展或扩大。

6.规范情况报告,保证信息畅通。全面收集应急处理工作信息,定时向上级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事件进展的情况,确保信息报告渠道的灵敏和畅通。

(六)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突发治安、刑事案件发生后,各部门、各岗职人员应紧密团结,通力合作,保证快速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突发治安、刑事案件,使本单位回到正常状态。

(七)应急保障

快速控制和消除突发治安、刑事案件对本单位员工身体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是本预案的最终目的。为保证处理突发事件真正达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及时救治、及时控制”的工作要求,预案所涉及的本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及经验的作用,建立迅速、高效、有力的应急反应机制,在人员、技术、物资和资金上做好处理突发治安、刑事案件的充分准备。

六、防范应对治安、刑事突发事件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加强对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防范意识,充分认识**“三股势力”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积极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我单位员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二)加强风险排查和风险防范力度。

加强对辖属营业网点、办公大楼、员工住宅区域等重点部位的常态安全管理工作,对辖内安防设备时常进行检查,有效预防各类案件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同时对全体员工加大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教育员工及其家属不得参与各种非法活动,做到不造谣、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

(四)切实落实值班带班制度。

严格落实值班带班制度,保证值班人员、带班领导在岗,值班电话畅通,遇到突发事件,值班人员要及时报警、紧急处置和报告。

(五)坚持开包检查。

严格落实开包检查工作,对进入营业网点办理业务的人员、车辆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登记备案工作。营业期间网点保安人员和兼职安全员要仔细观察周围情况,甄别来往人员动向。对可疑人员、物品要进行严格检查。遇有可疑人员或警情发生,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六)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总、分行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工作的具体要求,针对劫持人质、爆炸、纵火、打砸抢等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统一研究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结合上级部门《刑事治安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光盘》,确定演练内容和要求,演练方案应尽可能涵盖各类突发事件,通过演练不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七)加强自助银行的巡查力度。

加大对营业网点、金库、自助银行区域的检查监督和巡逻力度。特别是要对县域支行、营业网点和离行式自助银行的安全防范进行评估,确保营业网点和自助银行设施的安全运行和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八)加强守库押运监管工作。

各单位要及时与守押公司联系,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枪支、现金押运等环节的安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卫生和计划生育合并下一篇:卫生局局长就职演讲稿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