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课教案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社会课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小班社会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打开各种容器,感受不同容器的开启方式。

2.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糖、饼干等食物。

2.各种不同形状的食品盒。

3.自备套盒一组。

4.多媒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送礼物”,引入主题。

出示的大纸盒,请幼儿想办法逐一取出里面的盒子找到里面的礼物。

二、请小朋友找礼物。

1.幼儿拿到礼物,说说自己拿到的礼物盒子是什么形状的,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

2.幼儿讲一讲自己是如何打开盒子的。学学这样打开盖子?(巩固练习开盖子的方法)

3.小结:原来盒子有不一样的开法。

4.学习撕。幼儿自己动手撕开包装纸,观察幼儿开启食物包装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掌握正确的开启方法。(有锯齿的包装,从锯齿处撕开)注意提醒幼儿吃东西之前要先洗手,先把好吃的打开放进自己的盒子里。把盒子宝宝放到自己的小椅子下面让盒子宝宝休息。

5.看图片,看一看别的一些好吃的应该如何打开包装。

三、整理场地,感受自己动手做事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社会课教案 篇2

那么怎么来培养我们孩子的社会性, 或者我们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的第一天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陌生的。老师和阿姨, 以及跟他们一样大的孩子们都是陌生人。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过程就是孩子交往能力的体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会鼓励幼儿参加各种游戏, 引导幼儿互动。比如在音乐活动《拉个圆圈走走》、《碰一碰》等活动中, 通过拉拉小手, 轻轻的碰碰好朋友的鼻子等接触来增进孩子之间的关系。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我是哪个组的小朋友》、《我的名字》等来让孩子们彼此有进一步的了解, 提高他们之间的熟悉程度, 增进他们相互的感情。并且, 在这些活动中, 孩子们不仅了解的同伴的信息, 还潜移默化的渗透给他们怎样去和同伴交往的技能。我们老师无意中还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课间游戏的时候会相互主动的, 不断的告诉同伴自己的名字。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除了相互的了解和熟悉以外, 更重要的是让相互的尊重来维护友好的关系, 而此时, 礼貌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除了给孩子们渗透交往技能以外, 我们在生活中还会引导幼儿学会用礼貌用语, 以及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们会利用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 给幼儿播放关于懂礼貌的小故事还鼓励他们学习;在平时幼儿的交往过程中, 我们也会注意他们的语言, 并且及时进行指导, 对一些有礼貌的幼儿进行表扬, 而对一些没有礼貌的语言指出并进行纠正。另外, 我们很注重培养孩子们来园和离园的时候跟老师阿姨, 以及跟家长打招呼的习惯。我们还特别要求孩子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一段时间下来, 很多家长, 特别是爷爷奶奶都说孩子变得有礼貌了。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很容易化解了。

另外还有在角色游戏中的社会性培养。在角色游戏中有角色、动作、语言和游戏材料等, 活动非常具体, 幼儿必须根据不同角色的行为相应地调节自己在游戏中的言行, 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而角色游戏是通过角色扮演, 模仿和想象, 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 其实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 为实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建立规则, 养成良好的习惯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的其中一部分也包括了遵守规则, 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然而, 教师定出来的规则, 通过反复说教的方式来让幼儿接受、顺从, 反而会使他们反感和盲从。按新《纲要》的指导思想, 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 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于是, 我们抓住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情引导他们思考, 从而再帮他们概括出一些简单的规则来。比如有一次孩子们玩积木的时候, 把积木弄得满地都是, 有的孩子索性就趴在地上玩。这不仅是玩积木的习惯不好, 而且还牵扯到卫生问题。于是我停止了游戏, 问他们:“积木宝宝都从那么高的桌子上摔下来, 痛不痛啊?”孩子们先是愣愣的看着我, 然后马上有孩子说:“会很痛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他们一边捡一边回答“把它们捡起来放到桌子上。”我说:“那以后我们就让它们安全的在桌子上玩吧, 不要再让它们摔倒在地上了, 好不好?”大家都异口同声说“好”。于是之后的几次积木游戏, 孩子们都很小心, 偶尔有积木掉下来就马上捡起来。

孩子们这样积极主动遵守规则的状态, 一定能为养成他们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资源

孩子们最初的情感及传递方式是在父母教养方式中产生的, 最初的生活目标, 个性也是在父母的教养方式获取和形成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施与人的社会化是全面而深刻的, 要发挥好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社会功能, 探寻适合幼儿的教养方式, 对幼儿的社会化得到健康的发展极为重要。

首先, 家长应帮孩子走出家庭的小圈子。

小孩子喜欢小孩子, 即使是从不相识, 甚至语言“不通”, 他们也会一见如故, 亲热地玩耍。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小伙伴,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乐趣, 共同的情感与共同的“语言”。

但是, 现在许多父母因为各种客观原因, 宁愿将孩子锁在屋里, 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小朋友接触, 有的是怕孩子学坏, 有的则喜宁静, 嫌别的孩子来串门, 跟自家孩子一同游戏太吵等等, 往往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其实孩子们在一起, 共同的乐趣, 相互能懂的语言, 使他们很自然的一起玩耍、游戏。他们这种交往需要一旦得到满足, 就会很愉快, 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间频繁的交往, 有助于孩子克服自我中心, 防止孩子性格孤僻。

我们班现在有一个孩子就是个特别典型的孤僻的例子。在学校里, 任何时候都不跟同伴讲话, 别人多看他一眼, 他就会退缩。发现孩子这个特殊的表现之后, 我们多次跟家长进行沟通。据孩子的奶反应, 孩子在家里是特别开朗, 特别顽皮的。刚开始的一两次反应家长还不以为然, 觉得是刚上幼儿园不适应。但是一个月, 两个月, 甚至三个月下来还是这样, 家长就开始着急了。反思其原因的根本, 发现是小时候出去太少, 他基本不跟外人交往。

而另一个孩子就跟他截然相反。他是经常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的。接触过很多人, 看过很多的事物, 玩过很多的地方。因此, 他的知识面, 交往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前人早有训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的。

浅谈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小班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积极进行交往合作,才能建立起适当的社会关系,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幼儿阶段是孩子社会交往意识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教师的直接教学,还是幼儿的游戏活动,都会在无形中对幼儿的思想行为造成实际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幼兒最初的交往语言是从父母及教师的对话里领悟到的,面对平时生活中的教师对话,他们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学习教师的交流语言,并运用到自身的交流沟通中来。幼儿时期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奠基期,这个时候的语言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最为直观的。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忽视,现阶段的小班幼儿交往存在太多的问题,教师必须加大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力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才能实质性地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扎实的语言交流基础。

一、小班幼儿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对于子女的过分呵护

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都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十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对于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往往不会为难。并且家长对于幼儿的生活照顾程度十分高,切实地关注幼儿的各个生活行为。而且由于家长的忙碌,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出去,更不会带他们进入公共场所去玩乐,这种状况使得幼儿与外界的交流大大降低,严重忽视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成长需要。此外,家庭教育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主导方式之一,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家庭父母交流的语言影响,不自觉地学会运用这些语言。而许多父母,本身的文化素质并不高,语言上存在太多的纰漏,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成长,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不到切实的提高。

2.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对于孩子的知识教育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应试教育的观念十分强烈,各个教学内容的产生都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培养,因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幼儿阶段的孩子们,目前社会,许多家长和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孩子素质的全面培养,导致很多学生从小班开始就被迫去报一些补习班和兴趣班。孩子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类补习班和兴趣班上,缺乏业余活动的时间和机会,缺乏互助合作意识,因此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较低。

二、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实际策略

1.科学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要想使幼儿进行融洽的交流沟通,首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优良的交往环境。对于幼儿教育而言,交流环境应该有两方面的定义:第一是指精神环境上的和谐,也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的周围人群性格和语言方面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幼儿交流和谐氛围的打造,认真地关怀幼儿的生活问题,并逐步地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尊重他们的内心思想,打造和谐的班集体交流氛围,使幼儿的生活氛围变得温暖,从而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提高交流意识。第二个方面是指物质环境的引导。幼儿的很多语言都形成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孩子们进入周围的公园进行游览,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认知,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的交流意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合理创建一些有趣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享受生存环境趣味的基础上,能够与别人产生深切的交流和合作。

2.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交流用语和技能

处于小班教育中的幼儿,内心十分渴望学习交往技能,如果教师无法在这一方面给予幼儿全方位的教育,很容易降低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较多地教授给幼儿一些简单便于理解的礼貌用语和动作,比如,挥挥手说再见,握握手说你好,这些技能虽然十分简单,但却是幼儿交往能力的起始,能够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此外,教师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也应当积极采取一些健康完善的言语进行交流,便于幼儿进行学习和体会,从而实质性地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阶段开始,教师必须充分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健全的引导作用,为幼儿创造较多的交流机会,同时要以各种各样的物质环境事物激发幼儿的交流兴趣,促使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晴.随迁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兰州大学,2016.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4

1.知道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

2.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每人一个橘子、每人一份含有包装的糖果。

2.教师准备:“生日歌”音乐、狗宝宝头饰一个、情景表演的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创设问题

1.播放生日歌,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今天是谁过生日呢?

2.幼儿观看情景表演。

小狗: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朋友们送给我好多礼物,我真开心!还有棒棒糖呢?这是我最喜欢吃得。哎呀!怎么打不开呀!呜呜呜……

(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1.幼儿讨论。

教师:今天是谁的生日呀?小狗为什么哭呢?如果你是小狗你会怎么做?

2.帮助小狗。

教师:谁愿意帮助小狗打开棒棒糖?

3.请出小狗教师:我们把小狗请出来吧,小狗你不要哭了,我们帮你把棒棒糖打开了。

小狗:谢谢你们,我太难为情了,遇到这么小的事情还哭。以后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学着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教师:小狗也知道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哭,要学着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三)自己动手,初步体验。

1.小狗请客。

小狗:小朋友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大家吃橘子。

教师:我们该怎么说?(谢谢小狗,祝你生日快乐!)

2.幼儿尝试幼儿学习自己独立剥橘子,教师给予独立剥橘子的孩子奖励。

教师:你是自己剥的橘子吗?吃到了橘子心里觉得怎么样?

(四)游戏比赛,体验升华。

教师:小狗还有礼物要送给我们呢,猜猜是什么?

教师:小狗说要让小朋友进行剥糖果比赛,看那一组的小朋友在规定的时间里,糖剥的最多。要等老师说开始以后才能剥,剥好的糖果放在中间盘子里。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和小狗一起过生日,你们开心嘛?我们还发现了,原来我们的小手也这么能干,会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

(五)歌曲表演,体验乐趣。

师生共同参与,表演结束。 活动反思:

1、节省第一次打开包装前的讨论环节,让幼儿自由探索打开包装的方法,在品尝食物后交流自己的方法。

2、活动中引导幼儿边品尝边交流自己吃到的食物的味道,这样不利于幼儿咀嚼与消化,更容易噎到,这是很危险的,如果提醒幼儿“将口中的食物咽干净后再说话”就比较安全了,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这一目标更多的倾向于科学领域,即便是作为社会领域的目标,也应该通过其他活动来实现,

4、在幼儿尝试打开包装前,可以请全体幼儿回忆并讨论以前吃过的东西是怎样打开的,在尝试探索的环节中就可以直接请幼儿操作了。

幼儿园小班喝水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养成喝水时坐在固定位置,并用两只手端起杯子喝水的习惯。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增强幼儿喝水的有关安全知识。

活动准备:

桌子一张、椅子一把、杯子、饮水器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

直截了当进入主题,教师:“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示范的是如何喝水,请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认真的看哦!”

二、关键步骤:

教师起身,拉出椅子,然后再收回椅子。

取水杯(取杯子时要双手端拿)。

双手拿杯去接水,接水后将杯子放在桌子上,再慢慢拉出椅子靠近桌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双手端起水杯喝水。

喝完水后先将杯子放在桌面上,然后站起来。

收椅子,双手端杯子,将杯子放回杯架上。

三、幼儿操作:

在组织幼儿集体喝水的时候,教师要督促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喝水。

活动延伸:

根据园所的设备,向幼儿介绍引用水桶的接水方法或其他设备取水的方法。

通过谈话和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每天喝适量水的必要性,并养成幼儿主动饮水的习惯。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意提醒幼儿正确的饮水方法。

请幼儿阅读《礼仪教育幼儿用书》第14页,然后提问:

“晓晓是怎样拿水杯的?为什么要用两只手端水杯?”

“明明是怎样喝水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只手端着水杯喝水。)

带领幼儿大声地、有韵律地朗诵三字儿歌。

家园互动:

可以请家长协助幼儿将《礼仪教育幼儿用书》第67页的“幼儿饮水记录表”裁剪下来,每日让孩子用贴纸记录饮水量,以增强饮水的主动性。

在家中,家长可以给孩子自主饮水的机会,取水时要注意养成幼儿节约用水的习惯。

幼儿园小班水果社会教案 篇6

1、尝试用水果进行拼盘创作,感受拼盘的造型美、色彩美。

2、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和创造,体验做水果拼盘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认识各种各样的水果,用各种感官来感知水果的色泽、味道。

2、与幼儿共同搜集水果,互相介绍名称。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将水果分类,清洗。

二、教师示范制作水果拼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在制作之前,我们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我想制作什么造型?用哪种水果来表现?

教师分别为幼儿示范制作过程,特别提醒幼儿如何进行颜色的搭配,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生动、更美观。

三、幼儿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相应的水果进行创作。

四、欣赏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

幼儿自我评价: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过程,以及最后所呈现的作品。

教师评价:

1、幼儿是否有计划性;

2、颜色搭配是否有特点;

小班化教学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 篇7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历史与社会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01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班化教学成为目前我国教学改革的方向,但小班化不仅仅是学生人数的削减,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是要让学生在小班中积极地参与、思考和实践。小班化教学下的初中历史和社会课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一、改进小班的自主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主体,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全面观察每一位学生,针对不同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当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自己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从原有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积极求学”,并在求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学习。比如在教学《乡村与城市》时,教师在课前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乡村”与“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教材,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对乡村和城市进行基本的认知。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可能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城市。来自乡村的孩子知道与乡村有关的故事传说、风土人情,但是对城市生活了解得较少,而来自城市的孩子对一些现代化的设备比较了解,对乡村的生活、故事了解较少,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安排学生做预习,通过电视、报刊、工具书、网络等方式,找到乡村和城市的差别,再配合教师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理解书中所写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可能会发现有的城市聚落分布特点与教材上的观点不是很一致,这时就会提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完善小班的合作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班化教学方式下,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学生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合作更为频繁。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合作学习,明确自己在小组当中的重要性,明白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一个人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足够多的资料,团队合作不但能够节约找材料的时间,而且扩大了所要查找的范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分工,根据个人的优势选择自己的任务,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任务有人做”。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在遇到同伴有难题解决不了时要主动帮助,认识到自己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不要害怕解决问题。再次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和欣赏,在其他同学做得好的时候要主动赞扬并学习其做法,遇到同学做得不够好也要提出来并主动帮助其共同完成任务。比如在开展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比较这一活动探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因为小班人数较少,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比较深的了解,这时就可以安排小组内中国历史学得较好的学生负责收集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资料,世界历史学得好的学生负责收集哥伦布航海的相关资料,组内的其他学生协助这两名学生,让组内分析问题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担任分析比较任务,分工合作,共同进步。在合作的氛围中,学生都能够各司其职,一边完成自己手头的任务,一边进行积极的交流,同时与其他的小组展开竞赛,培养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并提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能力,对问题敢于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创新小班的探究教学策略,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探究教学往往只是教师一人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之大班学生较多,在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时间的束缚下,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探究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小班化教学就有条件克服大班的这一弊端。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新探究教学策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方面,更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积极地交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做到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要讲重点。遇到学生通过自己学习仍难以理解的内容时,教师要一边引导学生形 成科学的认识,做出客观的评价,一边指导学生掌握突破重难点的办法。比如在对秦始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认为其是一个暴君,昏庸无能,而不积极探究其所以然。这时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深入的探究,收集、分析与秦始皇有关的历史资料,并把与秦始皇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成两部分。经过比较分析就会发现,其实秦始皇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他有雄才大略,在管理人才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有很多值得管理者借鉴的地方。当然,其暴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并不能因为那些暴政就全盘否定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矛盾的分析法来客观地分析问题,这种矛盾的探究策略对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让学生通过事物的两面性来看待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以后看待社会生活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等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进行探究,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再进行综合的分析,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总之,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领悟到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鲁正义.初中历史与社会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

[2] 乐志兴.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探究性学习的原则[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3] 陈正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J].亚太教育,2015(24).

[4] 吴海波.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要抓好四个环节[J].学周刊,2011(1).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垫子游戏 篇8

设计说明:深秋之际,天气渐渐转冷,老师的椅子垫又“粉墨登场”了,孩子们对漂亮的垫子投去好奇的眼光,小施老师还常常拿垫子逗孩子们玩,若得小家伙们欢呼雀跃的。闲暇时候,孩子们时不时地聚在一起“研究”着垫子上的卡通图案,也有调皮的孩子把它当玩物。我看在眼里,心想这垫子软软的,又漂亮又轻巧,倒也蛮适合孩子摆弄的,加上它好象特别安全,何不让孩子“大玩一场”呢!正所谓“课程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动脑,生活中一些东西可随时融入孩子的学习游戏之中!垫子是一种常见的家居用品,孩子触手可及并不陌生,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对于这样一种亲切的“玩物”,孩子们定会被它的漂亮、舒适、安全所“迷倒”,也一定能自由自在地去摆弄,去探索!活动目标:

1、在玩耍中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多种游戏方法

2、培养幼儿合作交往意识,体会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铺好地毯

2、垫子若干、辅助音乐磁带设计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师:宝宝,现在的天气冷不冷呀?所以宝宝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手要戴什么了?小头呢?可是小屁股伤心地说:我坐在凉凉的小板凳上,冷得我直发抖,谁来帮帮我呀!”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屁股不怕冷吗?(幼儿自由回答)(垫子表演:嗨,大家好,我就是垫子宝宝,今天,我与好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

二、感知沙发垫

1、幼儿人手一只垫子,说说垫子给自己的感觉怎样?师引导孩子坐一坐、压一压、拍一拍等来感知垫子的质感等(暖暖的、软软的、很舒服)

2、试一试垫子的其他用途(靠、抱、躺等)

3、请幼儿说说“你拿到的是什么样的垫子?”师:沙发垫漂亮吗?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呢?(启发幼儿从形状、颜色、卡通图案、面料等多方面观察比较)

三、垫子游戏:(垫子表演:刚才,你们和我抱呀、靠呀、躺呀,多亲热!想不想和我一起玩呀?那怎么玩呢?)(幼儿泛谈)

1、幼儿伴随音乐进行垫子游戏(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方法,(或滚、或堆高、或跳、或夹、或抛、或蹦)师引导幼儿或一人单独游戏,或鼓励和好朋友一起合作游戏(2)鼓励幼儿互相介绍、学习游戏方法△师引导幼儿“猴子学样”:瞧:xx小朋友玩的真有趣,你们能学一学吗?△让能力强的幼儿主动介绍自己的玩法

2、垫子律动(垫子表演:宝宝们,和你们一起游戏可真开心,我真想跳个舞了!)师引导幼儿一起编垫子律动(可把幼儿的玩法随意编入律动:如模仿小司机、戴帽子、背书包、模仿小动物等)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 篇9

1、能感知水果特有的香味。

2、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不同香味的水果(葡萄、鸭梨、哈密瓜、香蕉),洗好或切好各装一盘,分别放入4个魔术盒中。

2、教师扮演魔术师。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玩游戏的兴趣。

教师扮魔术师,告诉幼儿魔术师请大家用鼻子闻一闻,猜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

2、玩“闻一闻”的游戏。

出示一个魔术盒,闻一闻是什么水果的香味。

打开魔术盒看看是否说对了,请幼儿品尝。

逐一出示魔术盒,用同样的方法,感知水果的香味并品尝。

3、小结:水果有自己独特的香味。

活动建议:

1、魔术盒里还可以放入其他水果(可请幼儿帮助收集l一2种),放置自然角,让幼儿继续感知水果的香味,教师要每天打开盒子看一看,避免水果腐烂。

2、在吃点心时,若有水果,可让幼儿先闻一闻,猜猜是什么水果,再品尝。

活动评价:

1、能大胆地讲出自己闻到的结果。

《包粽子》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10

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活动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

2、范例、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团盘粽等)。

二、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范例: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粽叶)。在我们的太湖边也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2、师: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3、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边介绍: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孔融让梨 篇11

府谷县第二幼儿园

武利涛

一、说教材

《孔融让梨》是大班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一个典型的故事。团结友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谦让是团结友爱的一种深化。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使得他们容易形成在好处面前只想着自己,不想别人,不懂得什么是谦让。这样不仅阻碍了孩子的进步,也使得孩子在集体中很难与小朋友相处,影响集体的团结。因此,对孩子从小进行“互相谦让”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说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该谦让的道理,初步学习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2.通过故事欣赏与实践,增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3.体验谦让所带来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1.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懂得谦让是一种美德。2.让幼儿从生活实践中懂得谦让。

四、说教法学法

本此活动我主要采用交谈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故事、案例让幼儿分析,讨论,最后懂得谦让。同时让孩子通过“听一听”“讲一讲” “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形式进行学习的,“讲一讲”,让孩子讲故事,了解谦让的含义。“想一想”“议一议”,走进幼儿心理,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从而明事理。“说一说”,让幼儿通过表扬自己、表扬别人,从而达到指导孩子行为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有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要请你分给哥哥、妹妹和你自己,你应该怎么分?

(二)、引出故事题目并进行解释,讲一遍故事。

(三)、启发提问:

1.故事题目是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梨分给自己?他是怎么想的? 3.你认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好在哪里?

(四)、指导幼儿观察图片,再听一遍故事。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孔融“上面让哥哥,下面让弟弟“,并学习其中对话。

(五)、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这样让梨,我们应该怎样谦让。

六、教后反思:

活动中主要让孩子明白那个“让”字,因而懂得“让”,生活中去践行“让”。经常说礼貌用语是一种好习惯好的修养,同样学会谦让也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美德,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请我分苹果,我就拿大的。通过这次学习都愿意以后会把大的、好的分其他的宝宝。同时在听了故事以后自己要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本次活动幼儿的发言讨论都很积极。在整个活动中,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难点是让幼儿懂得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弟妹。我想这个难点不是今天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我们在日常活动中的引导。

幼儿园小班社会课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能感知幼儿园过年前的景象。

2.会用一些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中大班及幼儿园已进行新年布置。

活动过程:

1.引发参观兴趣。

?提问:这几天幼儿园和哥哥姐姐班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要布置得那么漂亮?

他们是怎么打扮幼儿园的?

2.明确参观时的纪律。

?跟着队伍走,小声讲话,别影响别人。

?爱护哥哥姐姐布置的环境,不用手乱碰。

?与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老师谈话时有礼貌等。

3.幼儿参观幼儿园的节日环境布置。

? 教师启发幼儿用适当的词语描述节日景象,体验要过新年的愉快情感。鼓励幼儿与遇见的哥哥姐姐等交谈。

4.共同布置自己的班级。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和老师一起把教室也打扮打扮。

如:粘贴彩色纸、挂哥哥姐姐送来的红灯笼。

建议:

本活动也可采用“大带小”的形式进行。

评价:

1.能观察中大班教室及幼儿环境中的漂亮布置,会描述自己所看到的节日景象。

2.有迎新年的快乐情绪,参加布置活动。

幼儿园小班社会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篇13

1.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2.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2.玩具、果冻、巧克力。

3.有关的图片四张(附后)。

活动过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

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A. 陌生人就是坏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B.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四、结束活动

上一篇:思想作风建设自查报告下一篇:辽宁省退休金调整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