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委员会总章(精选3篇)
家长委员会是干什么的?从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收钱的!为谁收钱?自然是学校、老师。至于这钱怎么花,恐怕不是家长委员会管得了的。自城乡中小学实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取消学杂费,高中严禁乱补课乱收费后,一些学校相继打起了“家长委员会”的牌,明知组织学生补课、收取补课费、集资筹款等,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允许,却辩称是家长自愿的、家长要求的、家长委员会决定的,钱是家长委员会收的,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以规避有关监管与责罚,坐收实利。于是,有学生和家长收到这样的补课通知,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经家长委员会一致决定,提出申请,聘请学校老师周末为学生补课,收费200元/人”。再听听一些家长的声音:“什么家长委员会,我不知道,从来没有让人选举过。”“我不知道谁是家长委员会委员,只看到学校一开家长会,总有几个家长‘主动’站出来说学生要补课、要交钱、要买资料什么的!” “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什么,或向我征求过什么意见,哪来的家长自愿、要求?”
那么,这家长委员会是怎样产生的呢?有的学校在“家长委员会章程”中明确写着,家长委员会“能帮助学校办到想办却不能办或办不到的事”,“是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办好学校的主要途径”。这就表明,一些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在于利用或假借家长委员会之名谋取学校、教师之利,包括不当之利。一般而言,这些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是学校、班主任“钦点”的,多为官员、老板等具有“一定号召力”“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物,或孩子学习成绩好、希望学校及老师多关照自己孩子的学生家长。既然被“钦点”,无论是收取补课费还是集资筹款,他们大都心领神会,积极主动,成为学校、老师的代言工具,不惜变家长委员会为“收费委员会”。
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应是由学校学生家长推选的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学校要努力发挥其应有的正面作用,不能在乱收费等问题上让其扮演某种不光彩角色,更不能把它当成学校乱收费的幌子或挡箭牌,否则,所影响的不只是家长委员会的运作,更有学校、教师的声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60-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要求,而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能够协助班主任共同研究解决班级管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于优化班级管理和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家长委员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水平呢?
一、邀请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活动
一个班级建立了家长委员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就不能只是“孤军奋战”,而应与家长委员会共同携手,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应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计划和想法与家长委员会成员共享,并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与老师共同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引导家长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比如,出版黑板报是每一个班级都有的任务,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参与黑板报的制作。做法是:班主任将每一期黑板报的主题交给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牵头,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设计、绘画、撰写。由于汇聚了集体的智慧,办出来的黑板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学生们非常喜欢,参与创作的家长也很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再如,班主任可以安排家长委员会设计主题班会,这样一来,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学生也能够对自己的父母有更全面地认识。以开展“爱从沟通开始”主题班会为例,在这个由家长委员会设计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与父母畅所欲言,学生说出了学习的压力和困惑,父母道出了对孩子的期望。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父母从中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学生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学会了尊重父母,从而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二、邀请家长委员会共同进行家访
过去,家访的模式是教师轮流到每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这种一对一的家访模式,收到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了家长委员会,班主任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进行家访,在创新家访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家访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首先,变换家访的地点。班主任可以不到学生的家里进行家访,而选择可供人们休闲的公共场所,如公园、体育馆等,在这种宽松、休闲的环境里,有利于教师与家长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次,改变一对一的家访谈话方式,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家访过程,形成多对一的交流方式。在开始家访前,班主任要针对被访学生的情况,邀请家长委员会里经验丰富的成员参与进来,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家长委员会成员能够针对被访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也比较容易引起被访学生家长的情感共鸣,还能够避免班主任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受到自身职业视角的局限。通过采取共同家访的方式,班主任在进行家访时就有了一个“智囊团”,协助教师从不同角度设身处地地与受访家长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家访的效果。
三、邀请家长委员会借助网络平台参与班级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便捷。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征,能够实现家校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借助网络平台参与班级管理,促进班级的发展。以制作班级网页为例,为了满足家长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沟通的需要,班主任在制作班级网页之前,需要对本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开展调研,如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家长们的建议,经过整理和归类后,吸收家长委员会成员提出的合理性建议。比如,在班级网页上,除了设置“教师教学”“班级动态”等栏目,还可以设置“育儿妙招”“父母论坛”等栏目,方便家长们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给予家长自由研讨的空间,形成家校共育的虚拟社区。此外,家长通过班级网页可以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动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比如,家长们在班级网页上了解到“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在掌握了班级活动动态后,有的家长主动报名参加活动,为即将举办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充当自愿者,免费提供演出的服装、道具等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家长在互动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班主任通过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班级网页的管理,缩短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在家校之间搭建了一座互动的“连心桥”。
家长委员会是班级管理的合作伙伴,家校联手才能合作共赢。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络的平台,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这个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委员会成员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只有家校联系变得密切了,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据这位老师介绍,这些老板大都对本校有卓越贡献。所谓“卓越贡献”,就是给该校捐资捐物不少。
我有一位同学,官至厅级,他女儿的学校曾经邀请他担任家长委员会的会长,他拒绝了。他说,家长委员会最好不要谁官大,担任的职务就大,也不应是谁给学校捐的钱多物多谁就职务大,这样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好的导向作用。但学校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选了另一位官员去当会长。
其实,当今的家长委员会大都如此,成了官员和老板的“俱乐部”。一位校长也曾经跟我说,家长委员会的排名很费神,排名完全平移官场那一套尊卑顺序,活脱脱一个“官员联谊会”,这些人得罪不起,有些官员连自己孩子没有担任班干部,也打电话来干预。
不可否认,有权有钱的家长确实能为学校提供便利。但是如果成立“家长委员会”,只是指望给学校捐资捐物由官员和老板家长来帮忙,学校收费由官员家长来助阵,学校活动有官员和老板家长来捧场,学校出事有官员家长来保驾,那么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就容易产生比其他孩子优越的想法。
由于一些学校和老师对“官二代”、“富二代”的偏重,从而在学生中人为地形成了“贫富差别”、“官民差别”。比如有“富二代”指着教室里的空调对同学骄傲地说:“这是我家捐的!”同学们享受了他家的空调,自然就有一种好似“欠情”的感觉。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体现平等自由的场所,但官气、钱味弥漫的学校又怎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有人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可悲的是孩子一踏进校门就要“拼爹”。2011年有“四大名爹”亮相,不知李刚、李双江们是否在家长委员会担任过职务?其实,现在的孩子大多的时间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家和学校,所以说,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地,如果这两个关键地如此这般,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怎能不成问题?
成立家长委员会是为了家长对学校教育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这个平台来行使集体教育参与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然而,当今的家长委员会却适得其反,成了权贵的“俱乐部”和拼爹游戏场。这样令人担忧的家长委员会,还不如不要的好。(本文摘自广东知名媒体人洪巧俊先生的博客)
【家长委员会总章】推荐阅读:
孙家湾小学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09-26
2024年秋季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发言稿03-30
家长委员会作用03-27
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07-13
家长委员会工作介绍07-19
小学家长委员会聘书07-20
年级家长委员会议程09-22
东营小学家长委员会10-05
家长委员会会议制度11-22
家长委员会自我介绍03-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