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分析论文(精选12篇)
1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农业大国之一,农业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加上我国在新世纪之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地球村”的概念在农业上的体现越来越强烈。我国与国内外各地区之间的农业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随着我国的现代农业相关理念不断推进,农机科技创新以及推广工作正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全面推进。但是由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在这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见解,以飨读者。
2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创新与推广经费不足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任何一个项目的推进都是需要大量的经费堆砌的。在大量的工作以及调研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地区的政府对于农业的发展的关心程度不够高甚至有不闻不问的趋势,转而将发展的重点投入到了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建设中。承认第二第三产业的附加值以及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确比第一产业高,但是这样偏向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复杂模式是畸形的。大量资金的缺失造成了农业发展的停滞不前,也正是由于资金的缺失,我国的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程度始终不能与国际接轨,也谈不上领先国际。同时,由于相关政府部门的不重视,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其工作态度也自然是散漫的,其对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也抱着一种“混日子”的工作态度。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造成了我国目前一些地区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窘境。
2.2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影响深远
在我国,农业一直都不是一种能够让人快速致富的行业,到了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农业的地位更是受人排挤。而且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的耕作方式对于农民的影响程度不是简单的现代农业机械的宣传工作就能替代的。许多农民对现代的农业机械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们更信赖于传统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样的做法不仅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加对我国农业机械哈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2.3农机从业人员匮乏
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农业机械的相关课程,并且有大量的实践课程与之配套,但是每年能够参加到农业机械的创新以及推广工作中来的大学毕业生是少之又少的。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毕业生一时间受不了农村基层的艰苦环境。
2.4农业机械创新以及推广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机械创新以及推广人员都是从上世纪末开始就一直工作至今的。他们的思想观念、动手能力以及相应的对市场的认识和推广口才能力明显不如现代的`年轻人,其专业素质已经被拉开了差距。这样的专业层次是不能够与市场很好地对接的,也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2.5推广服务环节存在一定问题我国的农民朋友不是不能够接纳新式的农业机械,他们所担忧的是购买农业机械之后相对的服务质量跟不上。然而,农民朋友这样的担忧在许多地方成为了现实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许多农业机械推广人员都认为将机械卖完了就算完事。造成了农民朋友不知如何使用、维护、维修农业机械。这样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农民朋友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美好憧憬,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3改进农机创新以及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各方面的经费投入
在这一措施的投入上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重点将经费投入在科研环境以及仪器和人才等方面,用最顶尖的仪器和最精锐的人才来帮助科研的进步;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机械推广的力度,重点将经费放在对农业机械的宣传以及规模扩大等方面,将农业机械的好处与原始农业相对比,就能够使得农民朋友全方位地分辨出优劣所在,才能够推进农业机械的创新以及推广工作,使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更进一步。
3.2加强从业人员的引进以及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专业人才的匮乏以及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过低是我国许多地区、许多行业正在面临的窘境。对此,一方面,由地方政府出面,将农业技术部门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农业技术部门每年为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甚至是工作岗位,而高等院校则利用其强大的教育资源为现有的农业技术部门提供专业素质的再培训。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设立一个类似于模范员的岗位标准,使得从业人员能够一个学习的方向,为其职业生涯以及专业水准树立标杆。
3.3提高农业推广服务的后续
这一建议的重点在于一方面加强对农民朋友的宣传工作,使得其能够对农业机械的好处以及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对已经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朋友,相关的技术部门要及时地进行技术上的跟进以及辅导,对农业机械的维护以及使用、维修等方面要作出全方位的跟踪指导,确保农民朋友在购买机械之后能够会用、会修,以此来达到农业机械的真正目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民朋友增产增收。
4总结
回良玉副总理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解决“一二三”的问题 (当前要特别重视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解决好农业科技和生产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解决好农业科技资源协同不够、科研院所改革不够、企业创新能力不够“三不够”的问题) , 切中了农业科技工作要害, 也是今后我们推进农机化科技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物化和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靠科技, 科技的规模化应用靠农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直接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应用,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科技每向前发展一步, 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 也带来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新需求和发挥农机化作用的新空间。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转变。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这样紧迫。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 农业机械化过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未来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农业机械化要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进一步发挥重要的载体作用, 要在培育新型农民中进一步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 要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中进一步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要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中进一步发挥重要的推力作用。
为贯彻落实2012年的1号文件精神和举措和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精神, 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 即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强“两个融合”, 即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三率三化”, 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突出“四个着力”, 即着力推广“三型”技术、着力培育3个主体、着力建设3支队伍, 着力完善3个机制。一要围绕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 着力加快“三型”农机化装备技术研发推广。立足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和现代农业需求, 大力研发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装备技术在田间作业、健康养殖、储藏保鲜、加工储运方面取得新进展。二要围绕提高农机化技术应用水平, 着力抓好3个主体建设。提高农机化技术到位率, 关键要解决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问题, 重点要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基地等3个技术转化应用主体建设。三要围绕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素质能力, 着力加强3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 重点打造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3支人才队伍。四要围绕增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及服务活力, 着力推进3个机制建设。要完善联合协作机制, 推进农机科研、农机企业、农机推广、农机鉴定、安全监理、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等单位和相关专家联合协作。要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通过合理确定支持推广农机产品目录范围、补贴标准等措施, 对符合农机化发展方向, 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新技术新产品重点扶持。要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改革农机化科技类项目立项评价机制。
围绕实施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2012年重点开展农机化科技促进年行动, 对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做出部署。
1.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
会同科教司、种植业司等司局研究提出重点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指导意见, 分别召开棉花、油菜、马铃薯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座谈会, 在已制定玉米、甘蔗指导意见的基础上, 分区域组织专家开展水稻、油菜、棉花等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 部署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活动。组织好54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 加强对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的指导, 及时总结示范成果和经验。
2.加快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
针对农机化应用基础研究、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突出问题, 积极争取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对农机化科技的立项支持,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为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农机科研院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岗位专家等与全国农机化示范县、示范合作社开展“结对”活动, 以示范县、示范合作社为基地, 强化新技术、农机具在示范县和合作社的推广应用。组织全国500名左右的农机专家团队, 定点联系农业生产大县, 形成与农机化推广系统有效对接, 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3.大力推广农机化重点技术
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2012年农机化18项主推技术。重点抓好:
(1) 保护性耕作技术力争2012年推广面积突破1亿亩 (1亩=0.067 hm2) , 免耕播种、秸秆还田面积分别比上年新增3 000万亩 (200万hm2) 和4 000万亩 (267万hm2) , 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开展喷滴灌农业装备选型鉴定工作, 完善不同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 扩大喷滴灌农业装备补贴种类和范围, 力争2012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新突破, 新增面积2 000万亩 (133万hm2) 以上。
(3) “两深一精”技术加快推广普及深松、化肥深施、精量播种技术, 新增深松面积2 000万亩 (133万hm2) 、化肥深施1 500万亩 (100万hm2) 、精量播种2 000万亩 (133万hm2) , 努力提高小麦、玉米、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
(4) 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重点推进棉花、甘蔗、茶叶、设施农业和养殖业机械化, 在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明显进展。
4.继续推进农机化人才建设
关键词:农机化信息;农机推广;探索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16
农机推广信息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分类、去伪存真、检索加工、综合分析等一系列流程最终形成的。基层农机站获得推广信息后,通常要经过实地调研、可行性分析、定点试验、信息反馈、小面积试行、大面积推广这样一套流程,才能成为真正可采用的信息。因此,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推广工作的先导,构建农机信息网络,对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具有必要性。
1构建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的必要性
1.1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市场化农业,归根究底是信息化农业。因为农业生产需求,以及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变化都离不开信息的采集。因此,欲加快我国农机化的发展步伐,必须强化农机信息化建设,构建健全的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
1.2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积极转变执政理念,从农民利益出发,逐渐从过去的行政命令督促农业生产转变为提供新技术、新成果等服务引导农民科学开展农业生产,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加强农机推广工作,合理有效地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任务。
1.3农机推广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
农机推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将农机新技术、新成果、新机具等信息传授给农民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加强农机推广信息网络建设能够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基本需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机具以促进增产增收,所以,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大力推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农机化信息网络尤为必要。
2目前我国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逐渐完善农机推广信息网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推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与其他行业仍存在较大差距,有许多不足问题亟待解决,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2.1认识不到位
政府部门对农机推广信息网的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对农民的基本需求及具体的推广实施方法乃至所需要的支撑体系缺乏详细了解,工作人员热情与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等问题。
2.2资金匮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缓慢,部分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甚至还不具备开展农机推广信息化工作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不能及时搜集和推广新技术、新农机。由此可见,资金投入不足,运行费用匮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推广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3专业队伍不稳定
大部分基层农机站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功能”的不良倾向,农机推广信息网络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缺少计算机、农业种植方面的专业人才。现任的大部分信息员都是兼职,工作时间较少并不稳定,而且缺少培训机会,已不能满足当前网络信息工作的需要。
2.4传播途径不畅
由于农民的素质和收入相对较低,电脑在农村尚未完全普及,农民迫切需要新技术、新信息来提高产量、增加收入、降低劳动强度,但是信息到农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农机推广信息化的普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进程。
3加强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的新思路
3.1农机推广部门对信息化网络建设要加以重视
农业发展需要信息,市场经济需要信息,因此农机推广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对信息网建设的重视力度,增设组织机构,并设专职专人负责信息工作,为农民增收、领导决策和农业生产提供有益帮助。
3.2加大农机信息网建设的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开展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缓解因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机械设备老旧、农业增收缓慢等各种问题。总之,构建并完善农机信息网建设可为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农民迅速快捷的采集信息、应用新技术。
3.3加强农机信息网队伍建设
农机推广信息网建设,高素质的人才是核心,因此,农机推广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以满足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需求。如可组织基层农机人员参观学习、定期培训的方式,拓宽其知识面。此外还要注重人才选拔和使用,重点选拔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农业机械方面的通讯员,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熟、能力强的农机推广信息队伍。
3.4拓宽传播途径
基层政府采用推广新技术前要掌握好信息来源,拓宽信息传播途径。如可积极组织农民参加相关科研和生产的成果展览会、交流会、发布会等活动,一方面及时有效地向农民介绍新科技、新成果。另外一方面也可因地制宜地检验新成果的可实践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农机推广部门还可积极与科研机构、企业组织挂钩,向农户直接传播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使科技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总之,农机化信息网建设是农机推广体系创新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赵健.农机推广体系创新与信息建设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2006.
[2]陈璞.如何在农机推广中搞好信息管理工作[J].农业装备技术,2003.
[3]游中全.注重信息服务,促进农机推广[J].中国农机化, 1996.
摘要:从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和农机维修保障措施3个方面论述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能;农机维修保障措施的完善,有利于奠定农机使用基础。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维修;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保障措施;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2-0070-02
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与提高对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机维修质量监管、农机维修安排部署、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在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保证了农机化技术推广效能的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机具的推广
1.1 农机维修网点
农机维修网点是专职从事农业机械各类故障维修及零配件更换的农机经营主体,其能够协助农机生产企业处理推广新机具时出现的技术故障。从“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站”可以查询到辽宁省辽阳市共有农机维修网点18家,所属类别均为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网点地址分布在辽阳县(3家)、灯塔市(9家)、太子河区(4家)、宏伟区(2家)4个辖区,涉及7个镇3个街道1个乡1个新城区;其维修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及配件、五金交电销售、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等售后服务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新机具的应用。
1.2 农机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拥有一定数量的粮食生产系列机械,自身具有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承担的各项农机化服务作业繁重,对农业机械质量状况要求高。因此,一般规模较大的合作社都建有维修车间,配备专门的维修人员,能够及时解决合作社内部农机出现的故障问题,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有时也会承担周边村镇普通农户的一般性农机维修问题,因为不具备法定维修业务资格,只是互帮互助性质,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提供了机具保障。
1.3 农机大户
农机大户在粮食生产中拥有的土地规模较大,可承担一部分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农机大户本身具有一定的农业机械基础常识,懂一些驾驶操作与维修技术,且长年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常见机具故障维修技能,在春耕、春种、夏管、秋收等重要农时可随时检查农业机械的作业情况,对农业机械出现更换零配件、紧固、焊接等一般性故障自己能很快解决,从而保证农机作业安全生产和农业机械质量状况良好。
1.4 农机经销商
农机经销商是连结农机生产企业与农机购置者的桥梁,其对农机构造、原理及农机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与背景下,农机经销商对购机者也承担着“三包”范围内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农机生产企业不断提高农业新机具的制造水平。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能
2.1 强化农机维修质量监管
长期以来,辽阳市农机主管部门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切实抓好农机维修质量监管和农机零配件供应市场监督管理,针对春耕备耕等重要农时,对各县(市)、区、乡、镇农机维修网点开展农业机械专项大检查行动及以机具维修质量为重点的市场整治活动,重点检查和整治是否具有工商营业执照、是否具有《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农机产品“三包”责任情况、是否有制售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维修网点限期整改等内容,保证农机作业有序、高效、安全进行,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能。
2.2 落实农机维修安排部署
农机检修工作是确保农机化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辽阳市农机主管部门组织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技术骨干成立检修组,深入到村组、农机户等地,开展摸底调查,摸清需检修机具的种类和数量,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多模式维修常识宣传,利用悬挂条幅、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面对面向农民宣讲农机具检修和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以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等机具为重点,指导农机手检查机具质量状况,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
2.3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培训
辽阳市农机主管部门及农机学校利用冬闲时期,结合“科普之冬”“阳光工程”“平安农机”“富民工程”等强农富农惠农活动,举办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班,为广大农民群众传授农机具日常维护保养和操作知识,帮助农机手了解农业机械基本常识和结构原理,提高农机手维修保养和操作机械的能力,保证农机具的完好率,为顺利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农机维修保障措施的完善,有利于奠定农机使用基础
3.1 建立农机维修管理制度
辽阳市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省级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认真开展农机维修监督管理工作,结合全市实际,2012年在全市农机质量监管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工作已见成效,初步制定了《农机维修网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维修质量承诺制度》《诚信维修服务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在实践工作中继续完善这些规章制度,给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机具使用基础。
3.2 设立特约农机维修服务站
农机具质量状况是否良好,决定了农机作业服务效果。支持和鼓励农机生产企业针对粮食主产区设立特约农机维修服务站,及时解决机具出现的技术故障,更好地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2017年,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在全国范围内为其用户开展产品使用维护知识培训,同时雷沃农机管家APP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就近的维修点进行机器维护保养;日本久保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也将辽阳市灯塔市大河南镇新光农机合作社设为水稻插秧机试验点,随时跟踪水稻插秧机的作业情况,及时做好维修售后服务,保障农机使用质量。
3.3 成立一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
联合收割机、液压翻转犁等大型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机率较大且维修起来费时费力。农机驾驶员虽然经过维修技能培训,取得农机驾驶证,但也只能处理一般性的机具故障,面临较大的机具技术故障或是需要更换关键部位配件等问题还是束手无策;而二、三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也只能维修一些中、小型农业机械故障问题。因此,政府正抓紧出台相应的补贴优惠政策,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纳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加快建立一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优化大型农业机械技术装备质量状况,提高新型农机经营主体承担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能力。
参考文献
一、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市现有市级农机推广机构1个,区(县)农机推广机构4个。市级农机推广机构主要职能参与制定农机技术推广规划;组织农机技术培训宣传;研制、试验先进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科研成果;对选定推广的机具进行试验、示范;制定本市技术规范、执行技术标准,参与农机技术推广的鉴定;为农民和农村提供技术信息;指导区(县)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织织、农民技术人员的农机技术推广活动;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对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区(县)农机推广机构主要职能负责本辖区农、林、牧、副、渔新机械化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宣传培训、咨询、农机化质量等工作。市农机推广站现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工2人。区(县)农机推广机构现有干部职工6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全市农机推广机构直接从事公共服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1:0.08。工作经费来源财政拨款和农机推广项目经费,资金用途主要是引进试验示范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技术的宣传培训费;试验、示范基点、基地费;现场会、巡回演示会等会议费;购买演示机具的购置费;下乡人员补助费等。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一)技术推广情况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谷物沟播机械化技术、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日光温室机械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小麦(玉米)免耕播种、小麦秸秆捡拾、全方位深松、玉米秸秆揉搓、饲草打捆等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其中14项推广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12项获科学技术奖。通过推广项目的实施,为我市推广了一大批先进农机具,培养一大批农机技术人员,推动我市农机化发展。围绕市政府重点工作,正在实施的农机化技术项目有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果园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油菜机械化播种技术、青核桃机械脱皮技术,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识10余万亩、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7余万亩、机械加工玉米秸秆饲草13余万亩、果园旋耕、施肥作业 20 余万亩,玉米联合收获3余万亩。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化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帮助农民检修、调试机具,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解决了农机化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根据果园管理需求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果园机械开沟技术、机械施肥技术、机械除草技术、机械植保等技术服务;根据春、夏玉米播种农时季节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地膜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玉米硬茬播种技术、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机械深施化肥等技术服务;三夏三秋期间根据农机生产需求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玉米秸秆饲草加工技术,玉米联合收获等机械化技术服务,解决了农机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发挥了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春播、三夏、三秋关键农时季节,印发果园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小麦生产机械化等新机具、新技术宣传材料和培训教材,技术人员结合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带着这些宣传材料在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宣传日活动及新机具、新技术演示培训活动中发放。推广工作的主要经验一是积极申报农机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机化的发展,实行项目目标责任制,严格按项目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各项任务。二是围绕我市的农业生产,引进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满足农业生产对机具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市农机化水平。三是加强对农机技术宣传和培训,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进行农机技术宣传,印发培训教材、技术规范,举办机具现场会、培训会等各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培训。(二)农机化质量工作情况
农机化质量工作的主要围绕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开展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市农机推广站每年对200台购置补贴机具使用情况和产品质量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对调查有问题的机具,及时将情况书面反馈给区(县)农机管理站调查处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地预防了集体投诉事件的发生。二是市农机推广站组织开展田间作业质量巡查。春播、三夏期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玉米播种机作业质量进行了田间巡查,待玉米出苗后,再次进行了实地复查,通过调查整理,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区(县)农机(推广)管理站,要求各区(县)加大对玉米播种机田间作业质量的监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三夏”期间,市、区(县)农机推广站组织农机质量监督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对辖区内在用的补贴机具小麦、玉米两用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质量情况、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按照财政补贴机具调查表的内容认真调查填写,对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形成调查报告。四是及时调查处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维护农机手的合法权益。
农机化质量工作主要经验:一是明确了农机化质量工作承担单位及负责人,监督投诉信息员实行持证上岗。二是对投诉记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便函、书面协议书、现场调查记录、结案记录等样表进行了规范。三是对各种补贴机具进行质量调查,对有问题的机具及时给予调查处理,有效地预防了集体投诉事件的发生。四是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农机化质量监督投诉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深入田间对重点补贴机具进行产品质量调查,对作业质量进行巡查。四是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实行属地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快速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市、区(县)农机推广站的共同联动,使我市农机化质量工作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农机化质量工作经费短缺,制约工作的开展。
2、农机推广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四、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强化公共服务,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以试验示范为核心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科技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五、对策和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财政对农机技术推广投资。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的部署, 制定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一个中心, 即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强两个融合, 即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三化”, 即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 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突出四个着力, 即着力推广三型技术、着力培育三个主体、着力建设三支队伍, 着力完善三个机制;全面提升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 围绕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 着力加快
“三型”农机化装备技术研发推广。立足加快农业发
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现代农业需求, 大力研发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
(二) 围绕提高农机化技术应用水平, 着力抓
好三个主体建设。提高农机化技术到位率, 关键要解决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问题, 重点要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基地等三个技术转化应用主体建设。
(三) 围绕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素质能力, 着
力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 重点打造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人才队伍。
(四) 围绕增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及服务活力,
着力推进三个机制建设。要完善联合协作机制, 推进农机科研、农机企业、农机推广、农机鉴定、安全监理、农业技术研究推广等单位和相关专家联合协作。要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通过合理确定支持推广农机产品目录范围、补贴标准等措施, 对符合农机化发展方向, 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新技术新产品重点扶持。要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改革农机化科技类项目立项评价机制。
三、重点活动
(一)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
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系列研讨活动, 提出油菜、棉花、马铃薯等作物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举办南方丘陵山区机械化技术论坛, 促进农机化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 在首批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甘蔗、薯类6大作物54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基础上, 引导各类科技项目研发的新技术新装备在示范区进行集成和示范。扩大示范区建设数量, 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加强技术指导,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机化科研教学单位, 指导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 提升示范区建设质量, 增强示范带动能力。组织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建设交流活动, 完善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
(二) 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
一是培养科技人才。推进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结构优化的农业工程与装备科研创新团队, 加快农机化科研杰出人才培养。二是建设创新平台。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明确创新方向。召开农业部科技委农业工程与装备组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座谈会, 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机制和项目库。四是突出创新重点。推进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共性技术、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设施园艺、健康养殖装备技术研究, 进一步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农业工程与装备科研信息互动平台, 促进技术展示交流。
(三) 推广农机化先进技术
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需求, 大力研发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2012年主推农机化18项技术, 重点抓好:一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力争2012年推广面积突破1亿亩, 免耕播种、秸秆还田面积分别比上年新增3000万亩和4000万亩, 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开展喷滴灌农业装备选型鉴定工作, 完善不同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 扩大喷滴灌农业装备补贴种类和范围, 力争2012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新突破, 新增面积2000万亩以上。三是“两深一精”技术。加快推广普及深松、化肥深施、精量播种技术, 新增深松面积2000万亩、化肥深施1500万亩、精量播种2000万亩, 努力提高小麦、玉米、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四是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重点推进棉花、甘蔗、茶叶、设施农业和养殖业机械化, 在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明显进展。
(四) 培训农机化实用人才
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开展重要农时农机化技术推广行动, 举办全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重点市县农机局长等培训活动, 加快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采取全系统联动的方式, 发挥农机鉴定、推广、教育培训、农机科研、农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优势, 利用冬春农闲季节,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全年争取完成农机化技术人员培训80万人次以上, 培训农机操作、维修等人员450万人次, 其中培训新购机农民100万人次以上。做好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机化继续教育培训委员会工作, 制作开发农机化教育培训教材、教具和音像资料等, 开展系统师资教育培训活动, 推动农机科技人才知识更新, 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强农机试验鉴定行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
(五) 开展农机化科技下乡入户
一是开展大联合、大协作。鼓励农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农机工程专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岗位专家与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示范基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结对”活动, 建立农业工程与装备试验示范基地, 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示范县和合作社的推广应用。二是强化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主体作用, 分层次制定本区域主推技术方案, 遴选农机农艺融合程度高、简化实用的农机化技术, 按农时季节、分作物品种, 通过科技手册、技术明白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开展技术进村入户、科技下乡活动。三是举办农机化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机化科研开发成果, 大力宣传我国农机化科研取得的突出成就和成功模式。举办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展览活动, 促进科研院所、推广部门与制造企业有效对接,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六) 提升农机化质量
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 完善质量管理手段, 为提高作业质量奠定基础。开展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和补贴机具质量督导, 促进产品性能改进和质量提高。推进作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 完善农机作业质量管理手段, 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水平。支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 提高农机操作人员技能。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生产企业维修能力评定, 做好农机质量投诉受理和协调处理工作,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七) 增强农机化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改善创新条件。加强农机化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条件能力建设, 增加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投入。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农业工程与装备领域专家和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对接。三是增强推广能力。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规范, 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规范建设和能力提升行动, 改善基层推广机构技术装备条件。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制度建设, 探索建立省、县级农机化技术推广首席专家制度, 发展村级农机化技术推广员队伍, 全面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责任制、人员聘用制、考评考核制和学习培训制度建设。制修订一批生产急需的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大纲, 提升全国农机试验鉴定能力。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 制定《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3月上旬, 结合全国春耕生产农机手培训和农机化科技下乡活动, 举办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启动仪式, 部署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
第二阶段:2012年3-11月, 全面组织实施阶段。组织开展全国性和地方重点活动;按季度报送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培育典型, 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 进行全年工作总结。12月15日前, 各省 (市、区) 农机化主管部门将2012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总结材料报送到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五、有关要求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作为今年农机化一项重要工作, 提上议事日程, 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按照方案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责任到人, 扎实做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各项工作。引导、鼓励和支持各有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和农机制造企业参与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
(二) 创新工作机制
加强产学研推结合, 创新农机化科技促进工作机制。开展农机化科研立项、管理、成果评价、转化机制创新和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方式创新, 通过全面创新, 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管理制度, 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作持续有效开展。
(三) 推动措施落实
各地要按照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的统一部署, 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行动。要以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为契机, 多方面争取支持, 加大经费投入, 保障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四) 加强宣传引导
【关键词】思路不清;机制老化;强化措施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来临,深加工,小投入,大收获,减少劳动型密集投入,凸显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农机科技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某个方面说,农机的科技推广能否成功,已经严重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黔西北作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区的重点,要后发赶超,要与全国同步,其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因素,就是要靠农机科技推广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含量,唯有此,我们的农业产值才会翻番。农机科技推广,已经别无选择地被推到了每一个农业服务工作者的“风口浪尖”,成了当前农业工作中一项非常紧迫和刻不容缓任务。
1.当前我们的农机科技推广,存在思路不清,重点不明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农机科技推广,思路上还很模糊,即该向那些方面推广,或者,就是思路很宏观,不具体,无侧重。就黔西北现在的农业生产发展上来讲,农机的推广基本思路应该为: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推广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促进农机与农艺、畜牧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与支柱产业组装配套,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进程。就这一思路,农机科技推广中的重点应该为:
1.1围绕结构调整抓推广
针对全市农机装备结构中存在的小型机具少,大中型机具少,配套机具少,新特优机具少的问题,加大农机装备配置力度,重点推广适合我市特点的大中型拖拉机和质优价廉、适应性强的新型农机具,小型农机具。
1.2围绕支柱产业抓推广
在草畜产业方面,以提高饲草利用率为重点,引进推广牧草收割机、打捆机以及揉丝机、压块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在制种产业方面,以玉米机械收获为重点,引进开发不损伤种子、不粉碎秸秆的制种玉米收获机,大力推广高杆作物收割机。在轻工原料产业方面,以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为重点,引进、改制、推广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开发试验中耕机,实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大力推广机械深松、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机具。在果蔬产业方面,以设施农业和番茄种植机械化为重点,示范推广微耕机、卷帘机、起垄机、移栽机等机械,提高设施农业和番茄种植机械化水平。
1.3围绕特色产品抓推广
加大特色产品配套的特色机具的引进、开发、示范、推广力度,如推广油菜收获、中药材挖掘、大蒜种植收获等机械化技术,推广舍饲喂养、机械剪毛等机械化技术。
2.当前我们的农机科技推广存在机制老化,推广体系没有建立或不完善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农机科技推广,还在沿袭八十年代,甚或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方式,推广体系没有建立,就算有机构,也是残缺不全,空挂一个“农机科技推广”的名。就此问题,要创新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推广体系,并付诸实施。
2.1建立研发、生产、推广一体化机制
建立以农机科研推广机构为龙头,农机企业、县乡服务机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为主体的研发推广体系。借鉴国内外、省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大力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适合我市特点的新机具。并探索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和试验推广机构的利益联接机制,使之发挥各自的作用,取得共赢的效果。
2.2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机协会、作业队、农机大户,整合优化农机资源,推广农机科技,实行共有公用、有偿服务,避免“家家户户小而全”,农机资源浪费的问题。
2.3创新科技推广方式
针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趋势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机科技推广要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式,力求做到“五个结合”,即农机科技推广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与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相结合;与产业布局和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农艺、畜牧等新技术相结合;与技术创新、开发改制相结合。
3.当前农机科技推广缺乏强化措施,制约了农机科技推广的“全面开花”
任何事物的催生,都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农机科技推广能否成功,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
3.1抓实利用好国家的购机补贴项目
以国家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契机,加大购机补贴项目和农机科技推广项目的争取力度,使大部分项目资金用于我急需的“新、大、优、特”机具补贴上,拉动民间投资,激活农机化投资机制,不断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以此带动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3.2强化技术服务
组织市、县、乡农机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采取“划片包机、跟机作业、责任到人”的方式,开展技术咨询、机具调试、维修服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驾驶员、操作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保证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运行。
3.3强化领导的重视力度
各级政府要把农机科技推广作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制定优惠政策,整合相关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有关部门要把农机科技推广作为农业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实施。农机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检查指导,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机、支持农机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机科技推广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一年来我站先后组织全站同志学习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农技推广法》等,平时积极收集本专业科研新技术、新成果印发全站同志学习,促进队伍专业知识的更新及提高。
(二)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
一年来,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及时将问题、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创造宽松、和谐、友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逐步完善本站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
一年来,坚持重大问题交由集体讨论决定,做到决策民主、科学化,不搞一言堂。
(四)实行站务公开,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一年来,我站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实行站务公开,重点是财务公开,坚持每月定期公布本站财务收支情况。与此同时,针对年初本站经营值班制度存在的问题,完善了交接班盘点、商品进库验收及支出审批制度。此外为了方便全站同志开展理论和业务学习,我站继续抓好党报党刊及本专业杂志的订阅工作。九八年单位订阅了《广西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涌息》等五种报纸以及《支部生活》、《党纪》、《广西党建》、《中国农技推广》、《广西农业科学》、《长江蔬菜》、《农家之友》等多种杂志。
通过学习,全站同志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队伍更加团结,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为搞好今年的农技推广工作打好了思想基础。
二、抓好粮食生产的技术推广工作
20xx年,为了确保我镇农业生产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旱育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连年丰收后继续稳定增产,我站根据上级的统一布置,结合我镇的生产实际,狠抓了以下九项技术的推广工作:
(一)深入开展抛秧栽培技术的宣传培训、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一年来,我站在继续抓好抛秧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的同时,针对几年来工作偏重于号召发动等表面工作,技术培训不全面,部分群众应用技术能力较低等问题,及时将工作中心转到抛秧技术培训上来,积极组织人力深入村屯重点抓好抛秧密度、肥水管理、茎某促控等技术薄弱环节以及技术相对落后村屯群众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应用抛秧技术的水平。为今年粮食生产早、晚造增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推广杂优新组合,促进品种的更新换代
20xx年我站根据上年试验、示范种植特优55及博优968两组合优势强,高抗稻瘟病,产量高等优点,及时大胆引进在全镇早、晚稻大面积推广种植。应用抛秧栽培及土壤诊断电脑配方施肥技术,良种良法,加稻穗茎瘟病害防治,当年种植当年见效,获得了高产。全镇旱稻推广种植特优555000亩,平均亩产541.60公斤。比常规组合汕优桂99的增产17,4%;晚稻推广种植博优9687200亩,平均亩产560.60公斤,比汕优桂99增产12.4%。
(三)实施“吨粮田”及“晚稻赶早稻”工程,实现全年早、晚稻增产丰收
开展“吨粮田”建设,实施“晚稻赶早稻”工程,实现吨粮乡镇是南宁市下达给我镇的任务。20xx年我镇“吨粮田”任务是19700亩。一年来我站在镇政府项目办公室的领导下,积极做好项目的技术推广工作:
1、大力推广应用抛秧栽站技术;
2、推广应用土壤诊断电及配方施肥技术;
3、按叶龄指导项目田合理运筹肥水;
4、适期播种、抛秧。切实按“四个十”要求完成;
5、推广种植高产高抗组合特优559、博优968。
通过抓好以上五项技术,20xx年我镇实施的19700亩“吨粮田”全部达标。
此外,我站还认真组织实施98年上级下达的玉米综合增产技术、“吨糖田”、“万元田”、无公害蔬菜、良种推广示范等十四个推广项目任务及三个试验。
三、几点体会
(一)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是农技推广事业取得发展的根本。
(二)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核心间题是站长当好参谋。
(三)大面积推广应用抛秋栽培技术及杂交稻新组合,提高技术、良种覆盖率是晚稻赶早稻,实现“吨粮田”的基础。适期早播,切实按“四个十”要求完成是保证。
四、存在间题
(一)如何发展本站经营项目,增加本站收入是当前和今后我站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公务费严重不足,影响农技推广正常开展。
(三)办公、住房困难。
五、20xx年工作设想
(一)继续抓好“三田”项目建设。
(二)抓好桂单22、两系杂交稻的示范工作。
(三)加强植保工作。
(四)大胆探索,加强实践,力争找到适合本站本地实际发展的经营项目。重点是抓好大棚有机无土栽培反季节蔬菜项目的可行性试验。
一、工作业务方面。认真学xxx省、市、区有关农业政策和法规,经常性地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下乡参加农机科技赶集会,强化信息服务,支持种粮大户,加强技术指导,接受群众咨询,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本站工作人员,做好推广实用农机工作,让农民买到满意的农机产品。并配合农机中心领导完成李集,罗汉,大潭等级的芦笋基地建设。
二、思想政治方面。一年来,本人坚持抓学习,认真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坚持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思想、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在今年光荣的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关键词:农机化技术推广;创新;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43-1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主要途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创新发展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首先,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生产和发展实际,切实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推广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同时,要促进农机鉴定、监理、农机化技术培训等部门和机构,结合自身职能密切配合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共同推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创新发展。其次,要把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性农机化技术推广政策落实到位,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农机技术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的落实,尤其要重视本地农机化事业中的发展重点和薄弱环节,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农民使用农机、学习农机化技术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向国家财政、本级政府财政申请专项资金,一要确保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确保推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二要积极争取科研经费,加强各种农机化薄弱环节进行开发应用,加大农机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从而提高农机化水平和农机化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最后,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各级单位抓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农机化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水平。
2 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首先,要健全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稳定现有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切实推进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机推广网络的建设,完善推广体系。当前,应尤其重视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岗位的安排,使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深入乡镇村屯,破解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其次,要不断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要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高级知识人才充实到推广队伍当中,从而达到优化推广队伍知识结构、提高推广人员业务水平的目的。再次,要加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设备建设,从办公场所、专业设施、交通工具、教学设备等方面为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保障。
3 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
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推广服务组织。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等主体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联合协作,形成产、学、研、推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推广新机制,充分发挥“一主多元”的整体作用。其次,要健全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责任制度,从机构职能、岗位职责、工作成绩等方面制定考核办法,激励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要重视考核结果的应用,对不按要求完成工作的单位和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罚,提高责任制度的严肃性。再次,要创新推广工作的服务方式。除了传统的办班培训、现场指导、基地示范等服务方式外,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把广电、网络、手机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手段有机融合到推广工作中,丰富农机获取技术与信息的渠道。
4 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
首先,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要充分认识农机技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主要载体的重要意义,在开展推广工作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在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中,根据项目实施地的生产实际,邀请有关农艺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共同推广农业生产关键主推技术。其次,要加强对推广项目实施地的调查研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要从项目实施地的作物品种、农艺模式、种植模式等方面入手,研究探索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工作方案,以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及农特产品等当地主要作物的农机化生产技术为重点,联合开展培训和试验示范活动。同时,要提高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推广机构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在讲解农机使用、维护等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要针对农艺方面的要求,传授农艺管理方面的技术,使农民成为农机能手的同时又成为科学种植的专家。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M].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2,(12).
[2] 明确任务 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新局面[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1,09,19.
[3] 刘宪.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探索农机推广创新驱动发展新途径[J].农机科技推广,2012,(11).
[4] 孟凡华.创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09).
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向青云、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宪、北京市农业局局长赵根武、副局长王振邦、副局长马荣才,北京市发改委、市科委、财政局和顺义区副区长张晓锋,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农职学院等相关领导、部分农机生产、销售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大会。北京市农委副主任李成贵主持启动仪式。
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位于顺义区高丽营镇的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兴农天力农机合作社社长现场介绍了大型玉米播种机的功能和优势。在春玉米精量播种作业现场,播种机整装待发。随着该农机合作社社长一声令下,3台播种机隆隆开过,玉米地开沟、施肥、播种一次性完成,改变了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
启动仪式现场还举办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现场发放仪式、现代农业示范区配套农机具发放仪式。会场上,准备发放的科技入户直通车和国补农机具一字排开,威风壮观,似待检阅。农业部和北京市科委、市农业局有关领导亲自将钥匙交予享受补贴的农户,领机农户喜笑颜开。现场还举办了基层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签约仪式,中标的农机公司与大兴、密云两个区县的代表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启动仪式上,北京市科委委员王建新发表讲话。他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市科委通过政策的制定,项目的建设和平台的搭建,大力整合首都农业科技资源,积极培育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为推动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有效的利用首都科技资源,打破部门学科和单位的界限,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希望各区县科委加强与农业有关部门的协作,开展农业科技工作,为首都现代型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马荣才在致辞中说,十一五以来,全市农业系统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应用,创新和推广,努力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度,农业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2011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6%,全国领先。重大动物疫情持续稳定,连续7年没有发生区域性动物疫情,粮食、蔬菜、水产品、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确保市场稳定供应,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76元,是2006年的1.7倍,到2011年底,科技进步对于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为全国最高水平。
马荣才强调,近年来,北京市农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特别是玉米机收面积,达到131万亩,机收率达75%。马荣才介绍了2012年北京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有关情况。本次科技促进年活动将围绕“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这个主题,广泛开展农业科教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到社、入户,重点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米篮子和米袋子高产创建行动;实施“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促进活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科技推进行动;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等18项行动。
启动仪式结束后,与会的各位代表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在场展示的农机具,并参观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该车内配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现代教学培训设备,可通过现场指导、播放车内视频、面对面授课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据了解,北京市农业局农机部门制定了详实的《北京市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旨在深化“农机与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拓展农机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范围,打造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高科技种业园区和农业园区配套机械化展示基地,完善农机推广体系。方案提出2012年北京市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四项任务:一是不断深化“两个融合”,以“两个团队”为依托,拓展农机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范围;二是大力培养“三支队伍”,以打造“三类基地”为支撑,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三是积极培育“一个组织”,以完善“一个体系”为目标,树立农机科技服务公益性地位;四是大力推广“十项技术”,全面提升农机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
北京市农业局农机部门相关领导告诉记者,方案中还部署了2012年北京市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重要活动。一是北京市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启动仪式;二是开展“农机农艺融合”行动;三是开展“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行动;四是开展“薄弱环节攻克”行动;五是开展“三支队伍培训”行动;六是开展“三类基地打造”行动;七是开展“服务组织培育”行动;八是开展“服务体系完善”行动;九是开展“效果观摩交流”活动,并要求各区县农机主管部门制定行动方案;5月至11月份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落实重点工作,协调监督检查;12月份总结报送全年工作。
潍坊市农机局
潍坊是农机大市,近年来,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发展较快,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我市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现 状
(一)农机装备实力和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去年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44.9亿元,农机总动力74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0.3万台,农用运输车17万辆,机引配套机具18.9万台(套)。大型、复式、联合作业机械快速发展,全市联合收获机达6634台,是1995年的40余倍。全市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增长方式开始由低层次、数量型向高层次、效益型转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耕、播、收、脱等主要环节机械作业分别达到707千公顷、413千公顷、310千公顷和319万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灌溉、植保、运输和农田基本建设等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也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狠抓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使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像机械化旱作农业开发、设施农业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节水灌溉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三)农机化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市实施农机化科研项目32个,安排科研经费96万元;实施农机化推广项目33个,安排推广经费587万元;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项目188个;获县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30个;填补省内空白项目26个;取得科研开发成果168项,其中转化应用145项;拥有农机科研开发组织28个;农机科技示范园6个。农机化科技创新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四)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不断完备。我市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首先,在粮食生产机械化方面。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尤其是联合收获技术日趋成熟;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其次,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逐步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第三,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得到较快发展。第四,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较快,象大棚卷帘机、大姜开沟机等一些多年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获得突破,为先进农艺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农机化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农机化科技系统,有市、县农机推广机构13个,市、县农机培训机构12个,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机构151个。拥有农机科技工作人员216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09名(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3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05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5%。
二、问 题
(一)农机化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国家对农机化科技创新的投入没有明显增加。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致使一些农民迫切需要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及时研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二)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一是在机构改革后,旧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制被打破,新的农机科技创新体制尚未完善,造成大量农机科技人员流失,农机科技队伍不稳定。二是基层农机科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行政工作,正常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三是农机化科技创新机械设施不足,缺少必要的试验样机、测试仪器、交通工具和试验示范基地等。
(三)农机化科技创新的面还比较窄。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较快,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提高很快,特别是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刚刚起步,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我市农业“三化三带动”战略的要求。
(四)农机化科技创新和农机生产经营存在脱节,致使科技创新缺乏活力。目前,农机化科技创新一般只注重社会效益,没有结合创新搞经营,忽视了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提高,再加上农机化科技创新经费严重不足,农机化科技创新缺乏活力。
三、建议与对策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机化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科技创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农机化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化科技的多功能、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反过来,农机化的发展,必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支撑点,成为科技带动、市场带动、龙头带动的发动机,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孵化器。因此,大力实施农机化科技创新工程,是农业“三化三带动”战略的必然要求,各级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千方百计把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搞上去。二是要多方筹资,争取对农机化创新更多的投入。要把着眼点从单纯依靠国家投资逐步转向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团体多元化投资结构上来,走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产业化的路子。围绕农村市场搞科研,联合生产企业搞开发,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质的农机产品、高效的社会服务、广阔的销售市场、规范的管理机制,赢得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1)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安排的农业开发项目和科技项目资金;(2)调动生产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联合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开发;(3)鼓励农村集体、农民个体投资;(4)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农机新技术,吸引外资投入;(5)积极利用银行科技贷款。
三是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拓宽农机化科技创新领域。目前,要着重注意抓好“三个延伸”。即由耕作环节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延伸;由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高效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生产机械化延伸;由农业的机械化向农业的设施化延伸。突出抓好五个创新点。(1)粮食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和新机具的研究开发,主攻玉米生产机械化和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2)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是花生与大姜、大葱、大蒜等生产机械化。(3)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的研究开发,重点突破牧草和饲料生产机械化。(4)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是发展保护性耕作和旱作农业机械化。(5)设施农业新技术和农产品加工。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选准主攻方向,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农机技术推广是农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必须发挥其在农机科技创新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把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不断改善农机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不断提高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素质。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基础,服务为手段的新型推广机制,形成开发、经营、推广、服务一体化,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运行机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大型的农机生产企业对科研开发比较重视,有正规的研究开发组织和一定的科研经费,大部分小型农机生产企业科研开发能力比较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农机企业的技术创新功能,共同开创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研实力,与农机科研机构紧密结合,适应农业国际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逐步实现科研、生产、推广一体化。
【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农机推广基本理论 考试题库10-27
农机市场分析及预测11-03
新科技产品推广启事09-25
鱼台县农机局三夏农机工作情况汇报07-10
农机培训教材06-06
农机安全自查报告10-20
农机领导述职述廉06-29
农机安全标语宣传内容07-27
农机培训教育制度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