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建议活动方案(精选9篇)
进一步落实学校“以科研为先导”、“教育以人为本”、“教学以生为本”等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造就和形成一支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科、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抓好市级课题、“十二五”区级特色课题研究
2.迎接区教科室对学校教科研的调研工作。
3.配合学校搞好教师培训工作。
4.鼓励教师踊跃向区、市级教育科研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反思、案例等。
5.加强教学研究力度,切实开展教研活动,夯实基础,发展特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工作任务及实施措施
(一)课题研究:
1.加强对课题的指导,深入课堂及年级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
3.召开课题研讨会,征求各方面的建议,集思广益。
4.组织实验课题汇报会,展示实验阶段性成果。
5.认真组织阶段性验收,并及时总结。
6.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类资料的积累工作。本学期还将对其各类资料作系统整理,做好验收报告和总结的前期准备。
(二)教学研究:
1.各组要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课堂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努力体现现代教育观念,体现学校“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思想,并根据个人特长努力形成教学特色。其中对青年教师要侧重个人基本功提高,加强规范课的研究。骨干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方法作探索研究,逐步形成教学独特的教学风格。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不动摇“双率”的情况下,提高科研含量。
2.认真开展“研训一体化”教研活动,加强说课和评课环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研训一体化”活动,严格按照“说课上课评课”顺序进行。
3.加强听课活动,坚持外出活动汇报制度。积极参加各地组织的教学活动,广泛了解教改信息,返校后要及时汇报,以供更多的教师学习提高。
4.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撰写“教学随记”。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有计划的组织专题教研和学习活动,做到每位教师都学深学透,都有所得。从而及时了解教改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善于将学习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对自身的教学情况作经常反思,按时、认真撰写“教学随记”。
(三)常规工作:
1.认真做好教育科研的调查,分析、后测工作。规范科研管理,建立章程制度。
2.加强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提出教育科研三个一要求: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搞一项教育实验课题,撰写一篇教育论文。举办讲座,使老师们掌握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具体实施的操作方法、结题报告撰写等科研方法。
3.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继续做好教师各类科研文章的阅读、指导、修改工作,加强向外推荐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超过上学期。举办教师论文和教案的评优工作。
一、积极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们的备课是教学质量的基础, 而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 教师的备课多数是到书店购买一本教参, 把教学步骤照抄下来就进行教学。这样的备课是低效率的, 因此, 要改变教师们的这一做法, 就需要教师有效的集体备课。所谓有效的集体备课, 是指教师们共同就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形成统一的观点, 教师们根据这一观点, 结合教学班的实际情况, 写出教学设计, 再进行教学。课后, 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反思。最后, 教研组长再组织大家讨论、总结。我相信, 这样的集体备课才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 设计出来的教学案例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 能真正剖析教材, 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为课堂教学把握好方向, 这对年轻教师的帮助很大, 能让年轻教师很好地分析教材, 用好教材, 然后根据本班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个案) 。
(二) 能制订合符实际的教学重难点, 不同的学校, 不同的班级, 教学的重难点是不一样的, 只有教师们集大家智慧, 分析教材, 分析学生, 才能找到适合本班的教学重难点。
(三) 在教学过程中, 年轻教师往往会很“尊重”教材, 机械地使用教材, 教学思路单一, 只顾自己教, 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因此, 通过集体备课, 可以让教师找到教学的策略, 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处理, 能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听得懂, 也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机智。
二、积极开展有效的公开展示课活动
何为有效的公开展示课:即将原来我们所说的公开课和展示课合二为一。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 我们所开展的公开课活动, 就是由教研组长安排一位老师准备教学内容、上课, 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们听课、评课。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研活动很难体现教研活动的价值, 这堂课上的效果好则罢, 若效果不好, 教师们的评课充其量是“亡羊补牢”的做法, 对上课老师也许有一点好处, 而对我们的学生呢?意义就不大了, 至少耽误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我校在开展这类校本教研活动时, 改变以往的做法, 在开展公开课活动时, 教研组长先安排好上课教师的上课内容, 然后组织几位教师听公开课前该教师的试讲, 然后与上课老师一起备课, 再由上课教师上课, 然后再议课、总结、提升。这样做有以下两点好处:
(一) 可以帮助上课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这是因为参与教师听了上课教师的课, 了解了这位教师教学的风格, 班级学生情况, 并对这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于是针对这位老师的教学提出实用的建议, 为这位教师的公开展示课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二) 确保公开课的有效性, 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我们知道,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课上得好, 有特色。通过优秀的公开示范课, 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生们也能从课堂中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感受到老师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 同时也能提高上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在常规教学研究活动中, 培养教师竞争意识
俗话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我校是石阡县唯一一所一类初级中学, 担负着县教育局教研室三分之二的送课下乡活动和代表县参加县以上优质课评比活动。每位教师都想参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也是学校领导深感头痛的问题。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 课题组将这一问题合理化解, 学校成立优质课、示范课评审小组, 在每一次类似的活动中, 由教师主动报名参与竞争, 选拔出合适的人选, 然后再组织教师集体学习, 让每一位参与的教师在相关活动中, 都能很出色的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 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一) 合理、公平选拔出优秀教师参与县级以上优质课活动。对于类似的教学竞赛活动, 每一个老师都想参加, 学校领导也希望教师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 如何平衡这些现象, 唯有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 才能让敢于在教学中拼搏的老师脱颖而出, 快速成长。
(二) 通过这样的活动, 可以激发教师的进取意识。让教师适应当前教学所需, 让教师的教育教学被学生最大限度的吸收,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技工学校 教研活动 有效
技工学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教研活动在技工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教研活动是最有效的研究形式。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可以全面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研究教材,并且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促进教学,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因此,教研活动的基本点要放在课堂教学、一体化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要放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要放在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上,生长点要放在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1 教学常规和教研的关系
教学常规环节是一切教研教改的载体,它是教研教改的起点,又是教改的归宿,因此它承载了教改的全过程,并最终展示着改革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常规的有效落实,需要通过教研提高质量,教研水平的提高能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研是学校内在的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搞好教研既是教师素质提高的要求,又是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需要。教研活动是各专业开展教研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技工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现状
技工学校按照专业成立了教研组,负责本专业教研活动的开展,应该说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和发展的平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但技工学校的教研活动是在学校各行政、教学部门组织下进行的。很多教研活动走走过场、流于形式,将常规管理当作教研,将宣读学校文件当作教研,教与研严重脱节。教研未能充分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教师内在发展的需求。教研内容的陈旧乏味,形式单调,使得很多教师一听教研活动就烦。这种教研风气除了受传统教研的影响外,还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
2.1找借口不参加教研活动。学校非常重视教研活动,刚开学就要求教研组制定周密的计划,并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列入年底教学质量考核。而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搞教研活动是领导和教研组长的事,与自己无关。
2.2 教研空间狭小,教育教学教研资源不足。一方面学校因为教育条件的限制,导致教育信息闭塞,教师长期处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难以及时更新,教学很难步入创新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于校内的探讨,学校很少派教师外出取经,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变得极为陈旧,也就谈不上去进行教研创新了。
2.3教研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差。开展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抓准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这应该是教研活动的起点。通过教研活动竭力解决才是教研活动的目标。但是教研活动往往就是开展理论学习、听课评课、评学、教材研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不能够围绕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
2.4 活动研讨的氛围不够浓厚。现在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没有专业成长的需要,特别是现在某些教研组内部还存在着一大批中老年教师,这批教师认为自己反正已经没什么“奔头”了,认为教师发展是青年教师的事,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这种情绪也会感染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也并非个个才华出众,追求上进。林林总总的原因,造成教研氛围不佳。
3 技工院校开展教研活动的几点建议
3.1 改变教研是领导和教研组长等少数人的事的状况。确立教师全面参与教研工作的观念,走出“教学研究是少数人的事,一般教师高不可攀”的认知误区。教师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开发教师潜能的重要途径是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工作,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3.2 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充实教研活动内容,使教师自觉融入教研氛围中。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听课、评课式,教法研讨式,说课式,学情分析式,教材过关式,教学比武式,经验交流式等。采取以上形式,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努力营造轻松的教研氛围,使教师自觉融入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3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教研活动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必须真正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教研的真正出发点,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是最有价值的。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让每一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的东西再研究”,亲身体验“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源自教师实际需求的教研才是最具有活力的。
3.4 在教研组主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在做好常规教学研究之外,还要积极配合教研组做好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最近在编制“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任务书和方案,涉及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问题,就需要全体专业教师一起参与和研讨,集中大家的智慧把事情办好,把专业建设得更加有特色。
3.5 提升教研组长工作能力。教研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因此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是教研活动有效的关键,应重视对教研组长的培养。可通过校际交流、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并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和监控,同时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
20__年是我校”规划的关健之年,又恰逢我校创建“ 合格学校”。我们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_统领学校发展全面,以创办家长满意的革新小学为宗旨,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瞄准“精品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努力目标,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品位,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办学条件再上新档次,教育质量再创新成绩
三、工作重点
本学期学校工作的重点是:
紧扣一个中心:创建“ 合格学校”
突出两大主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三大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
开展四大活动:养成教育成效展示活动;教师专业成长汇报活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保合格学校创建活动。
四、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勤奋务实、团结奋进的行政领导集体。
1、学校行政班子肩负学校兴衰大任。班子成员严于律已,既要扎实工作,又要开拓创新,更要讲求实效。既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又要身先士卒,更要讲求原则。
2、坚持一周一次行政例会制度,认真小结一周开展的各项工作,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帮助年级组教师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每周至少听评两个年级的一节课,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学科教研活动。
4、带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安全第一的理念,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廉洁,工作程序规范,要逐步成为校长的得力助手。
5、教研组和少先队要建立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网页。
6、认真组织和参与每周一次的教育教学管理督查活动,督查情况及时通报信息,保证严格公正。
7、对分管的工作,组织的活动有计划、有方案,工作成效要处于全镇同类学校的前列。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
1、继续完善教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考评制度,确保考评过程严肃公正,考评结果真实可信,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和奖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2、继续完善教职工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职工结构工资发放制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3、教师要严格遵守我校的规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尊敬每一位家长,珍惜每一天时光,做好每一项工作。
4、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周例会学习“名作鉴赏”,提升艺术品味,探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交流思想,统一认识。鼓励教师网上学习和研讨,开拓交流范围,建立教师自己的博客网页。
5、制订并落实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培养,要出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6、严格执行督查力度,组织开展好“家长评教”、“学生评教”活动,严厉打击师德违规行为。
(三)、加强德育建设,努力建构具有民工子弟学校特色的德育运行框架。
1、抓好三大主题教育,即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为指导,以“忆奥运”为主题,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主题教育,以创建“ 合格学校”为主题,开展“波罗 兴衰,我的责任”主题教育,以实现“诚信师生”为目标,开展诚信主题教育。
2、三大阵地建设。橱窗、广播站是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学校网站是学校唯一对外宣传的窗口,这三大阵地要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及时做好新闻发布,好人好事宣传。广播站要及时宣传报道校园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学校网站要在第一时间内把校园动态信息及师生作品等及时上传发布,通过网站新闻、留言板、论坛、博客等多种形式,波罗学校小网站特色。
3、加强各项基本建设
①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开展星级学生评比。
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建班级文化特色,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指标。
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优秀班主任评比,举办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经验交流和征文活动,鼓励优秀班主任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
(四)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探索校本教研新路子
1、加强管理,落实常规,抓教学秩序规范,活动计划落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环节落实,学习过程落实,遵循教研要“深”,备课要“评”,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这十字教学方针,把教学工作常规抓实抓细。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局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以进修学校组织的“双备双上一反思”教研活动为载体,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实现教研活动由规模化发展向精品化发展转变,促进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提高,进一步打造“双效课堂”。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研理念,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我校小学部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活动目的1、建立规范、有效地“双备双上一反思”主题教研活动体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研究,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反思意识的形成。
2、以年级组和学科组教研为支撑,形成合作研究、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研究氛围,实现教研活动由单一的听课、评课活动方式向观课、议课的方向发展,促进教研活动的内涵发展。
3、明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把握教研方向,找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解决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以集体备课活动和常态课研究为重点,通过“学习、实践、交流、合作、反思、改进、提高”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积极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勇气和奠定学生的自信途径和方法,实现有效教学与三维目标的统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
1,成立小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张思喜
副组长:鲍振华
成 员:周忠安 吉亮亮王仙
骆明涛王长明陈师斌
2、领导小组成员在每周日例会后做一次专题培训,有王道全负责记录。
3,成立初中文科,初中理科,小学文科,小学理科四个教研组,各小组利用周三分组做好教研好动,以促进各学科教学的课堂成为有效课堂,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5,开展实施“人人上讲台”活动,形成人人讲课,人人评课,促进教师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
4,注重科研,学校形成以校长为中心,以校委会为依托,以全体教师为载体继续推进我校教研立项的开展,具体由王道全负责。
砚池河镇九年制学校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我校教学改革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校为本,树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意识;突出主体,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着眼应用,直接面对教师在教学工作的问题和困惑;聚焦课堂,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是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主体,教师的全面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反思和总结是校本教研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课改中的疑难、困惑和问题,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切入点;教育教学的行为反思、案例剖析、叙事感悟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坚持“教学过程就是教研过程”的教研理念,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的目标 1.教师的发展目标: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途径,努力提高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帮助教师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和研究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最终发展学生的素质。
2.学校的发展:充分利用我校现有教研优势,构建完善的校本教研机制,探索并形成一套对教学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
四、校本教研的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教导处全面负责,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五、校本教研主要内容
1、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校本教研的切入点。(1)开放课堂:学校所有行政领导、教研组长都可以推门听课,学校行政领导全学期听课节数每周不少于2节,教研组长听课节数不少得少于2节,教师听课节数每周不得少于1节,通过听课评课,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2)坚持在初中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讲究课堂艺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丰富多彩,提高教学成绩。
(3)抓好组织教学。探讨有利于整体提高的班级小组文化建设,教师精心研讨每一节教案,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的自我反思性评价
各学科、各教研组在备课、上课、课后要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唤起教师的提问意识和解题意识,使他们在自我反思中通过小问题来解决大问题。
3.德育实效性与针对性研究
根据我校生源状况和地理环境,探索具有广中特色的主体德育模式和养成教育,加强德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4.加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和措施的研究。
六、校本教研的过程及方法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法研究、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指导、说课听课评课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备研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开放式教研、促进式教研、针对式教研、学科整合式教研等活动,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为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除了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级别的专业培训和通识培训及省、市、县骨干教师组织的培训之外,积极组织参加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多买一些有关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师德培养等书籍,逐步培养教师的学习习惯,为教师。学校构建校级、教研组内、个人三级学习机制,努力把我们的教师培养成学习型的教师、研究型的教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自我反思。即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师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专业提高计划。实施“八个自主,一个反思”的读书自悟。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研修内容和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来提高自己。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促进教师自主发挥和提高的主要方式。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学生面对问题为研究内容,以组为单位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少走弯路。聘请县教研室教研员或名校的骨干教师对我校教学进行诊断,共同研究改进方法。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4.注重校本教研的丰富性,多重性,使校本教研“可持续性”发展。随着活动的深入,使校本教研不断完善,逐步成为教师们的主动需求和自觉行为。
5.学校鼓励教师勤到网上学习,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现代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每月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多媒体教学课。
6.各教研组、年级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制定各学科的分年、分期校本教研活动计划,由各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实施本组教研活动。
7.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小课题研究:各教研组根据各自出现的问题定出教研活动计划并制定小课题行动研究方案。
七、校本教研的具体制度:
一级 ——— 校长、教导处制定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校长、教导处主任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每月坚持深入课堂,成为教师真诚的教研同伴和专业引领。
3、定期举办教师新课改理论与实践培训等,加强学习理论,促进同行间的信息交流。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县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收集评选好学校的教科研论文;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总结本校工作情况。
6、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学校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7、建立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二级 —— 教研组(长)落实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应在教导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活动、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年级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4、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
5、组织好每2周1次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学习先进的教学教改经验、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等,在讨论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6、每学期组内开展两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7、做好“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
8、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制定好备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导处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三级 ——教研组(长)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导处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出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究:(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3)作业或练习;(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指导组内教师听课,认真开展备课组内每周一节的公开课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的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四级 —— 教师实践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3、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每期至少听课20-30节次。
5、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6、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研讨课。
八、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
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宗敏校长
副组长:郭波涛、冯学涛
成 员:赵从超、窦宝伟、刘洛生、张万涛、蒋兆卿、杨三妞、周明君
2.及时对教研组提出可行性的激励目标,把握好活动契机,经常进行形成性评价,激发教研活力。
3.因校制宜,建立健全完善各种制度。如:《教师业务考评实施细则》、《教学奖励制度》等。
4.单列教研经费保障教研组、年级组活动的开展,鼓励老师以叙事方式撰写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并上升为教学理论,撰写教学经验论文,每期组织评比奖励。
一、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开展校本教研,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1.专题式研讨。
专题式研讨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 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 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它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 制定分步研究计划, 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 探寻教学对策, 逐步解决问题。
专题式校本教研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专题讲座。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研究人员来校做专题讲座, 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也可以外派教学骨干参加各种专题研讨会议, 然后建立一个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 内化理念后向其他教师传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专题式研讨。“先导小组”成员与其他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 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研讨内容, 重点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以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2.同课式研讨。
同一教学内容由两三位教师来上课, 先通过对每节课的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 提出改进建议, 再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课研讨式教研还可以包括课前说 (教学设计) 、课后说 (教案执行情况分析以及教后反思) ;听课教师一起对所听的课进行对比、分析, 再做客观、合理、公正的评析, 肯定其优点, 适当地提出不足与努力方向。
3.课例式研讨。
农村学校应多开展课例式研讨, 它指的是围绕所研究的课题, 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 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 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 受到启发和教益, 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
课例式研讨通常安排一位教师开一节研讨课, 其他教师参与听课, 课后针对本节研讨课进行研讨与评课, 执教老师与听课教师共同切磋。最后由教研室或校领导归纳点评。由于新的教学理念变成了教学实例, 转化成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而且执教老师与听课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 新理念下的教学行为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同和理解, 教师不仅知道怎样做, 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除现场观摩外, 我校还组织教师观看有关示范课的录像, 要求教师认真倾听、做好记录, 观看后要认真剖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学习之处。通过观摩课能促使教师多听、多想、多问和多做, 通过反思、感悟和行动来增进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沙龙式研讨。
它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沙龙式教研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 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问题, 大家谈感悟, 讲困惑, 议策略, 找办法, 从而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 这样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 针对性强, 气氛浓, 所以教师乐于参与, 愿意深入探讨。
沙龙式教研旨在为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形成一种开放的研究氛围, 建立一种有利于促进教师合作和发展的学校文化。通过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 鼓励教师独立思考, 张扬个性, 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更多的校本教研方式还将会被挖掘出来。它是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 引导广大教师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 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 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 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主动地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提出来, 与大家分析讨论, 共同研究, 寻求解决问题与困惑的办法, 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5.论坛式研讨。
我校每个学期都定期召开教师论坛, 通过论坛形式, 给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通过彼此间信息的交换, 以最大范围地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 从而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教师通过经验分享, 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 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 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开展活动大多采用专题讨论方式, 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 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意见辩护, 同时也不断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大家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 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同事对问题的认识水平。知识也因此不断地更新和拓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通过论坛这个交流的平台, 使教师在交往、交流、沟通、合作的空间中自由成长发展, 在交往的过程中充分发展自我, 丰富自我。
6.小队式备课。
传统的教师备课方式基本上是以“单兵作战”式备课为主, 虽然现在许多学校也非常重视并积极倡导教师集体备课, 但是备课内容和方式的规定性往往比较强, 备课的时效性和灵活性也比较差, 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 更无法有效激发教师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小队式备课, 就是将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组合在一起, 他们共同构思教学计划, 共同分析教学内容, 共同预设课前教学方案。小队式备课贯穿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每一节课, 由各小队成员随时随地结合教学进程自主进行, 增强了备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提高了教师合作的积极性。小队式备课采用了共享式教案, 因此, 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预案的讨论与完善当中, 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
7.会诊式研讨。
问题会诊式校本教研是指利用多方面的力量, 共同研究并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学校的发展而言, 可以通过邀请市教研员来学校听课, 与教师座谈的方式,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 从众多问题中梳理出有价值的课题加以研究。就教师的发展而言, 可以通过向市教研员或学校骨干教师的咨询, 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并请市教研员协助诊断;也可以请同学科教师进行听课, 集体会诊, 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开展校本教研采取的主要措施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更多的校本教研方式还将会被发掘和创造出来。此外, 学校还要建立一套能激发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管理机制,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注重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等。只有从制度上保证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的开展, 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以学习为“抓手”。
对于教师学习的重要性, 几乎每个校长都能认识到, “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成了有些学校的口号, 创建学习型学校也是许多学校追求的发展目标。但是, 在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上, 许多学校却找不到有效的办法。其实, 校本研修作为最基层的、最受欢迎的、最具有现实意义和生命力的教研形式, 是促进教师学习的一个有效载体。如何利用这个载体, 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 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值得学校深入探讨和努力实践的。
在教育转型时期, 教师的学习质量如何提高?首先, 学校要了解并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师, 要学习自己所教学科的新知识, 不断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知识, 同时也要学习教育的新理念、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技巧, 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但这些还不够,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浪潮推动下, 教师应该把学习的面拉得更宽一些, 读一些非专业的书, 这些书看来与自己的职业并不一定有关系, 但它们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 提升个人的品位, 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其次, 教师要掌握学习方法, 并将学习与教学结合起来。对于教师来说, 教学就是学习, 学习也是教学。因此, 学校在组织教师学习时, 要引领教师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 要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只有这种“工作化”的学习, 才是持久的学习、有效的学习。
2.以课堂教学为“抓手”。
教育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 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离不开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和才能的舞台, 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场所, 也是给予学生生命成长的芳草地, 所以课堂永远是校本研修首要突破的关口。除了教师的“教”以外, 课堂教学的另一个关注点就是学生的“学”。目前, 在很多课堂上, 还是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 然后老师提供一个标准答案, 这是释疑的办法。新课改理念提倡质疑, 首先要引发学生去思考, 要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去思考、去质疑。有了问题, 有了质疑, 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才可能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3.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一、 跨学科听课评课的组织与实施
(一)构建学校跨学科听课评课的组织体系
跨学科听课评课教研活动的思想精髓就是“跳出学科看学科”。我们发现,不论是历史、政治和地理三门有天然融合优势的学科,还是物理和化学,抑或是文科和理科之间,都有相互的联系和可以借鉴的事物。而且,不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研组、年级组层面,抑或是班级任课教师层面,都可以进行跨学科教研活动,三者横纵交错,构成了学校跨学科听课评课的组织体系。
我校建立了三级听课评课教研网络。
【一级】成立由校长室领导下的教学评议小组,由校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主要职责:一是统筹安排校际之间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大型听课评课活动;二是评议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准备参评高一职称的教师和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教师等三类教师。一般每周开展两到三次活动。
【二级】这是由学校教务处组织下的年级组听课评课活动。主要职责是加强学校内部学科教学的纵向研究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与联系,一般每周开展一次活动。
【三级】这是由各班级的任课教师组成的教学协调小组,主要是搞好学科之间作业量的安排、自修时间的分配以及在会考等重大考试来到时各学科的配合。一般每周安排一次活动,由班主任组织。
(二)完善跨学科听课评课的制度建设
进行跨学科听课评课活动,首先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相关的制度,制订相关的计划。合理的听课评课制度是相关教师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使跨学科互动式听课评课活动有条不紊开展的必要条件。
1.制订跨学科听课评课学期计划
确定每学期学校进行跨学科听课评课的日期与主讲人、参加者;确定参加每学期跨学科听课评课教研活动的主题与任务布置;制订跨学科教研管理的相关奖惩条例,如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在20节以上,其中跨学科听课评课不少于5节。
2.设立跨学科听课评课日
每周四是学校课堂的“对外开课日”,也是校内教师的“跨学科听课评课日”。这一天,学校重点安排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展示课、各学科青年教师的研究提高课、学徒教师的邀请指导课等。其他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研究的需要,自主选择本学科各种不同层次的课进行听课评课,也可以选择跨学科的课进行听课评课。
3.加强对跨学科听课评课的过程管理
为了加强跨学科听课评课活动的针对性,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带着问题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如三维目标如何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怎样突破、生成性目标怎样达成、有没有新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等。听完课后,听课教师要写出听课评析,并参加跨学科的评课活动,与其他教师相互切磋。活动结束后,听课教师要及时填写“跨学科听课评课登记表”“跨学科听课评课信息反馈表”,撰写听课评课反思笔记或特色案例,并把听到的和学到的“亮点”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4.加大跨学科听课评课展评力度
学校课程部定期对“跨学科听课评课登记表”“跨学科听课评课信息反馈表”进行汇总,开展跨学科听课评课反思案例的展评活动,并对优秀的案例进行及时推广。期末,课程部还要对教师参加跨学科听课评课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估指标。
(三)开展专题性的跨学科听课评课研修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主干问题是许多不同学科教师都会遇见的,如有效的教学导入、怎样提问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讲解与练习的关系、学生的动态评价,等等。同一学科的教师往往只能站在自身的学科角度思考这些问题。如果围绕这些主题,通过集体讨论,就可以帮助教师们跳出学科视野的限制,更加充分合理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进行跨学科主题研修时,我们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研修主题应鲜明
研修主题应关注新课改下学生的发展,聚焦以“学习规律”“认知规律”等为基点的学生学习活动;关注“新课改背景下的疑难问题解决”;关注反映本校实际、切口小易操作的教学现实问题;关注教师成长规律,尤其是教师发展的关键点、能力的增长点。
2.研修方案要细化
各个跨学科的研修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讨论后确定主题,精细化预设研修过程,体现研修活动的系列性,深化研修主题。
3.研修过程重生成
引导教师主动、全程参与活动,并能围绕主题展开实践研讨,使跨学科的主题研修层层推进,体现连续性和系列性。同时要丰富研修形式,增强研修的技术含量,在理论的引领下通过听课实践、课后反思、课后评议交流、再实践、再反思等过程,不断生成并加深对研修主题的认识,从而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4.研修成果需提炼
要重视研修活动的总结反思,提炼出可供借鉴的方法、策略,并达成共识,即形成某个阶段的研修成果。这既利于改进并优化研修过程,又利于后续的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经验的推广应用。
二、跨学科听课评课制度的成效分析
首先,跨学科听课评课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大大拓宽了教师的教研视界,强化了学科之间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开课教师们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步骤,在高效上下功夫。各学科教师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真切地感悟到跨学科教研带来的多视角的教学设计、多渠道的资源共享、多内涵的专业发展的益处,并有效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其次,在跨学科听课中,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渠道,而是具有广泛的选择性。参与的教师能从其他学科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加以改进。此外,跨学科听课和研讨还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好地改进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切磋技艺,促进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再次,从实施的效果看,跨学科听课评课制度从根本上规范了参与听课教师的学习和交流行为,杜绝了在教研活动中磨洋工的现象,强化了每位参与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提高了教师的教研幸福感。虽然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会占用教师的很多课余时间,但是参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非常配合,并积极克服困难,进行磋商,不断进步。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高水平,教学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就必须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扎实有效地搞好教研活动,特制定学校教研活动制度:
1、学期初,教务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的教研计划,学科教研组要制订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要求具体详实,切实可行、严禁形式化、任务性、应付检查。
2、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两周定时活动一次。按照活动计划研究材料,讨论新课程标准,说课评课,试卷分析,教学经验交流等等。杜绝走过场、熬时间,要落实到实处。有详细活动记录。
3、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老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4、每学期每学科搞一次研究课,学校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力争每学期都能涌现出新的教学能手。
5、同年级同学科要坚持集体备课,在每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共同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分析重点难点,切磋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6、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导处报告工作,反馈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改进工作。
7、学期末,教研组和教导处要写好教研工作总结,教师要完成两篇教学反思。
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特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1、集体备课要定时、定主讲人。
2、集体备课由各教研组组长组织,任何教师不得缺席。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要主动参与活动。
3、集体备课内容要求:要做到“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作业。与此同时,发挥各个的特长与优势,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体现个人加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4、所有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其他参考资料,明确本章节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所处的地位。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为集体备课,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5、集体备课首先由主讲教师介绍讲课的内容,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提出疑难问题,讲明注意事项。然后同参加备课的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6、考试命题也是集体备课地一项重要内容,对考试的题型、题量、知识点、检测形式等需要教研组集体教师各抒己见,优中选优确定最佳考试命题。
7、考试结束后的试卷分析,仍需要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反思,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查找教学中地不足,共同想措施补救。
【学校教研建议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学校教研活动策划方案11-25
学校教研室工作活动方案11-28
有关学校教研活动总结10-22
【必备】学校教研活动总结11-28
联盟学校教研活动交流发言稿09-15
学校结对帮扶教研活动欢迎词12-02
学校教研活动主持词结束语模板09-16
学校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06-01
学校教育教研工作10-25
学校教研工作存在问题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