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班主任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精选14篇)

初中班主任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篇1

班级是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摇蓝,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能让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省心、省力,还能培养出一批富有创造力、能全面开展工作的人才。有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培养班干部管理班级能力的方法,不足之处还望能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根据具体情况,选拔班干部。

新接受一个班级必然要了解学生情况,而选拔班干部就更需要了解哪些同学在小学担任过什么样的职务,同学、老师评价如何等。有了这手资料,选拔时方向就比较准确,可以少走些弯路。当然,情况不太了解的,就要靠老师在平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去分析、去发现哪些同学适合担任班干部。譬如,某班的班长就是一个曾经在小学担任过班长,组织能力强,并且胆大心细的学生,缺点是太凶,经常不能以理服人。了解了这些情况,班主任就认为组织能力强,胆大心细这两个条件很重要,至于那些缺点在今后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善的,于是确定了班长。

二、培养目标,着重培养班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首先,班干部要管理好班级,自身素质要高,这就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达到这个标准,班主任就应激发班干部主动接受各类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能够自觉得经常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树立长久的威信。

其次,班主任还要丢弃一些传统的陈旧观念,如家长观念,要能考虑到每一个班干部的个人特长,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而班主任最好扮演一个知心朋友的角色,起帮助和监督作用就可以了。譬如,在召开班委会时,让班长去通知,会议议题也告诉班长,由班长担任主持人,这样

一、两次后,他们就能自行主持会议,以后,班主任只是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而已,班级的大小事务处理都由班长牵头其他班委具体负责,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学生的目的,体现班级管理自主性。

第三,在学校安排的活动和班级自己组织的活动中,班主任要能够多听取意见,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化建议,尽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不过班干部开展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能一帆风顺的,只要班主任能为他们掌好舵,再大的风浪也能挺过来。在各项工作开展中,班主任的个别指导非常重要,譬如,文娱委员开展文娱活动,常常需要全班同学参加,在他召开全班会议时他的发言应该具有很强的煽动力,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事先听取文娱委员的想法和说法,在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可以避免混乱。

第四、每一个班干部的培养教育虽然凝结了班主任的许多心血,但班干部最好还是不搞终身制,而应该创建一个优化的动态过程,让同学们感觉到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希望成为班干部,而每一个班干部都要有危机感:如果我不努力,将会有其他同学顶替我的位置。另外,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尝试当班干部的滋味,可实行值周班长和值周卫生委员两周负责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会很显著。

三、班级管理制度化,创建群体管理方式。

在逐步实施培养目标的同时,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办法作出规定,如班级公约、奖罚制度。建立相应管理体系,如班长、副班长是班级管理体制的主管;学习委员、各科代表主管学习等等。另外,还要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班级中的管理作用。这样一来,班级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一项工作的管理者,同时自己也是其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形成一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相互牵制,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良好机制。这样的管理方式既有别于班主任一统天下的管理方式,又区别于随意性、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它可以说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实施的班级管理制度,它的好处是能够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班干部提高管理能力,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培养班干部自主管理班级的目的。

初中班主任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篇2

一、让学生养成仔细看题,审题的好习惯

想要解决数学题目,就必须让学生仔细看题审题。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自习看题,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对于题目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就要把握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这样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也不会在解题上出现错误。想要提升学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l.把握题目中文字所代表的意思,能够把握住题目的问题和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的关系,把一些重要的信息标志出来,有些题目需要画图的就必须画图来展示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例如:A,B两车分班甲乙两地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匀速行驶。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行,A车又行驶了4小时到达乙地,B车又行驶了9小时到达甲地。求两车全程各行驶了多少时间?这就可以把题目变成图形化来解题更直接。

2. 看题目要看完整,有些题目是需要学生反复阅读,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有时候还需要学生将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转换才能很好解决问题。

3. 学生要仔细看题,有时候题目中会隐藏一些解题的关键,这就需要学生去仔细寻找。

4. 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公式法:

将公式直接运用到问题中,常用在代数问题中。解决该类问题必须记好数学公式。逆推倒想法:由问题的结论推理到问题中的条件,常用在几何问题中。解决该类问题必须掌握好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定理和推论等。数形结合法:将问题转化成图形进行解决,常用在代数中的应用题中。对于一些判断题,选择题就可以把选项带入进去解题,还可以利用反正法来进行解答。

二、学会分析题目,探索解题的思路,寻找解题的方法

要想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上得到提升,就需要学生学会分析题目,再去探索解题的思路,最后去寻找解题的方法。这些步骤使学生在解题中能够快速的解题,锻炼了学生解题的速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出示例题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很快的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师在通过转换题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题的思路和寻找解题的方法,既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提升了解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增强解题能力

总的来说,对于数学中题型的多样性,每个题型都有相应的解题思路,因此,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解题的要求来进行,让自己的解题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不是张冠李戴。在一些推理题型中,还有证明题型中,对解题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学生就要在解题的时候重点突出解题的逻辑思维。这样不仅仅培养了学生逻辑性思维的能力,还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养成解题后认真复审的好习惯

想要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往往也不开对解题结果的检查和解题思路的检查。对解题结果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结果是否有误,答案是不是最终问题的答案。因为现在许多学生都没有检查题目的习惯,导致会在结果那里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对解题思路进行检查,是为了防止因为失误而造成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解题的答案是错误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题目,检验哪种解题方法更符合这道题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积累解题的经验,还能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每次解决完一个题目时,教师还可以对题目进行延伸,可以在问题上进行延伸,还可以在条件上进行延伸,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很好的巩固。例如:原题若A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字是2,B点对应得是数轴上6的平方根,求AB的距离。就可以转化为若A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字是负2,B点对应得是数轴上负6的平方根,求AB的距离。还可以转换成若A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字是负2,B点对应得是数轴上6的平方根,求AB的距离。五、重视学生解题的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解题能力都有所提高。

教师在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题的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在探索解题技巧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独自解题的能力。

2. 教师应该为学生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有效的去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教师好可以很好的利用书本上的例题锻炼学生解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还可以在例题的基础上转换问题让例题具有延伸性,好好的发挥例题的作用。教师在教会学生解题思路的时候还要为学生挑选一些例题,让学生对自己已经掌握的解题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篇3

我们经常口头不离“创新意识”四个字,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创新意识是一个人潜意识里自觉或不自觉的一种心里躁动。对于科学家来说,这种躁动通过科学实验变成现实,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种躁动通过解题思路表现出来。

初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兴趣和解题思路的执着追求,是在先天的心里躁动与数学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其具体表现为探索精神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教学标准》这样阐述数学创新意识:“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它至少包括数学创新欲望、数学创新情感、数学创新观念。”基于《数学课程教学标准》和我本人对数学创新意识的认识,我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新型数学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行者

先行者是先走一步,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施教予人。毛泽东曾经说过:“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教育本身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预见意識,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大胆突破。但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是依标扣本的教学活动,不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心猿意马,去想去说,说得离题万里,由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如通过a2-b2=(a+b)(a-b)的讲解,让学生分解x4-y4。但只有部分人做对了。部分学生答案为(x2+y2)(x+y)(x-y),大多数学生答案为x4-y4分解为(x2+y2)(x2-y2),他们错在哪里呢?我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发现原来x2-y2还可以继续分解,分解因式要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并逐渐接近成熟,走向创新之路。

教师还要通过挖掘教材,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孔子名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今伟人告诫我们,课前充分准备是成功的起点,我们一定要做得扎实、丰富、有效。

二、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使学生的欲望变成创新能力

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是世界上所有物质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是一切物质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和客体及环境取得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

初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最初只是一种朦胧的、潜藏的、无意识的本能,学生也不理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它没有明确的、稳定的目标,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来激活它。只有数学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明晰、活跃,变成一种自觉行动。如余弦定理:

如图所示,△ABC,余弦定理可表示为:

a^2=b^2+c^2--2bc cos A,

同理,也可描述为:

^2=a^2+c^2--2ac cos B,

c^2=a^2+b^2--2ab cos C

其他同理。

cos A=(b^2+c^2-a^2)/2bc

其他同理一旦出示,学生便思维活跃,激动不已,想知道还有多少“其他同理”以及更深层次的问题。

从这一教学案例看,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的激活到变成一种自觉行动,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学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应将学生创新欲望的激活作为培育创新意识的第一要义,在教学中要很好的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并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此,我们要在课前下功夫,备好课,预见性地准备好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学生新思维火花。

三、紧密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极其广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果能够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数学能力的增长无疑比课堂上增长的快。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几何图形已经成了生活中的“常客”,处处都有几何图形的身影,比如说三角形的自行车架,圆形的窨井盖和汽车轮子,圆柱型的花盆等等,这都说明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

例1:让学生解释窨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学生会做出如下解释:

1. 在小学,我们学到过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所以窨井盖也是用了这一原理。圆形的窨井盖所用的材料是最少,便于节能。

2. 圆的承受力是最大。因为圆有一个圆心,在圆内,直径都相等。

3. 圆形的窨井盖还有便于运输的优点。

例2:为什么自行车架是三角形?

学生会做出如下解释:

1. 稳定性是三角形不可替代的一种特性。

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 。∵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 。∴两端点距离固定 。∴这两条边的夹角固定 。∵这两条边是任取的 。∴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 。∴三角形有稳定性 。任取n边形(n≥4)两条相邻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不止一条边连接 。∴两端点距离不固定 。∴这两边夹角不固定 。∴n边形(n≥4)每个角都不固定,所以n边形(n≥4)没有稳定性。

在生活中几何图形的应用真是无处不在,人们利用几何图形的种种特性来方便我们生活。正如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生活中不是没有数学,而是看你会不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初中班干部应该怎样做 篇4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分工到人

新学期开始,我总是先向同学们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搜集同学们的好建议来确定班级工作计划和各项奋斗目标,再明确安排班干部中班长、副班长、各委员、组长、科代表等人的具体职责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让每一位班干部深知自己身上所负的责任,共同讨论奋斗的目标。

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根据一定的规则,班干部轮流担任,一般与民主选举或自由竞争等形式结合起来选出班干部,以后定期改选,但原班干部必须全部或大部分更换,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每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他们会在自己的任期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班干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也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相辅形成,相互联系的。我们只有抓好班委会的建设,才能抓好班风、学风、校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班干部的讲话技巧

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的助手,培养他们的讲话技巧,可以有效地团结同学,形成优良的班集体,完成各项任务。

首先,要加强班级干部自信心的培养,使其敢于大声说话。有些班干部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能标新立异地解决问题。并且,学习成绩很好,人缘也很好,在同学中也享有一定的威信,但就是不敢大声说话,尤其是站在全班同学面前,面红耳赤,吞吞吐吐,严重地影响着班级工作迅速地开展。

如何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篇5

成都市成华区 建设路小学 蒋玲玲

班级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摇蓝,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能让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省心、省力,还能培养出一批富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培养班干部管理班级能力的方法,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行指教。

一、根据学生能力特点,大范围民主选拔班干部。

新接手一个班级必然要了解学生情况,而选拔班干部就更需要了解哪些同学担任过什么样的职务,同学、老师评价如何等,有了这手资料,选拔时方向就比较准确,可以少走些弯路。当然,如果是小学低段学生,情况不太了解的,就要靠老师在平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去分析、去发现哪些同学适合担任班干部。譬如,我班的班长就是一个曾经在幼儿园担任过班长,组织能力强,并且胆大心细的学生,缺点是太固执,经常不能以理服人。了解了这些情况,我认为组织能力强,胆大心细这两个条件很重要,至于那些缺点在今后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善的,于是确定了班长。

二、以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培养班干部。

首先,班干部要管理好班级,自身素质要好,必须要具有榜样示范作用。要达到这个标准,班主任就应激发班干部主动遵守各类行为规范,让他们能够自觉的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其次,班主任还要具有“放养”的意识,摒弃家长观念,考虑到每一个班干部的特长,给与他们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这时的班主任则是一个知心朋友的角色,监督他们平常的工作,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就可以了。现在我的班级还在低段,很多琐碎的事情,班干部都自行处理了。等到中段,召开班委会时,我就会放手让班委去主持和召开,我只是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而已。班级的大小事务处理都由班长牵头其他班委具体负责,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学生的目的,体现班级管理自主性。另外,在学校安排的活动和班级自己组织的活动中,班主任要能够多听取意见,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化建议,为班级掌好舵,剩下的工作就尽量让班干部去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各项工作开展中,班主任视情况对班干部进行个别指导,譬如,文娱委员开展文娱活动,常常需要全班同学参加,在他召开全班会议时他的发言应该具有很强的煽动力,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事先听取文娱委员的想法和说法,在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可以避免混乱。第四,班干部实行分届选举制,不搞终生制,创建一个优化的动态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希望成为班干部,而每一个班干部都要有危机感。另外,我还在班上进行每月的优秀班干部和需要进步班干部评选,调动全员参与,效果显著。

三、班级管理制度化,创建群体管理方式。

在逐步实施培养目标的同时,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办法作出详细规定,如班级公约、奖罚制度。建立相应管理体系,如班长、副班长是班级管理体制的主管;纪律委员和文娱委员分管班级出操纪律和佩戴校徽的形象纪律;学习委员、各科代表主管收发作业等学习纪律等等。将工作细化,分项落实到人头,这样一来,班级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一项工作的管

理者,同时自己也是其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形成一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相互牵制、共同参与的良好机制。这样的管理方式既有别于班主任一统天下的管理方式,又区别于随意性、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它是一个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实施、自成一体的班级管理制度,它的好处是能够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班级管理自行运作,使绝大部分同学都得到了能力的锻炼,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全面发展,达到培养班干部自主管理班级的目的。

总的来说,每一种人才的培养都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每个实施培养目标的人的观念是影响被培养者的关键,教师具有新观念是培养学生的关键。

四、转变班级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性的班级管理。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班级管理更是离不开创新。

“创新”不仅与教学有关系,与班级管理更是关系密切。身为班主任,不能漠视了学生的创造力,更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提出某一问题,并使用方法和策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明确以上认识,教育者就应当在班级管理上予以创新思路的导向,这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初中班主任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篇6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都好表现,敢想敢做,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去锻炼,如:办班刊,对于小学生来说,办好班刊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在老师的正确指引小,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会做好的。班刊是班级组织编写的黑板报、墙报、小抄报,它是班级的窗口,怎样让学生办好班刊呢?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要制订好计划,老师要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班上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等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学期的出刊计划,确定目标任务,要求措施,时间内容,学生根据每期的教学的中心内容、时间等因素来选择稿件,如:“植树节”可选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稿件;“教师节”可选择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的稿件;“国庆节”可选择爱国主义的稿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如:怎样对待压岁钱的问题,卫生保健常识,如何对待上网游戏等,学生办刊虽然不及老师办得那么严谨,但内容丰富多彩,有趣味性。

其次,要发动全员参与,不要只限于优秀学生,要争取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老师可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都有各项特长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个个露一手,即使有个别学生不能露一手,也会激发他们以后去努力学习,其实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的都好表现,只要把他们的兴趣激发出来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要对刊物进行总结评比,一小组竞赛的形式对每期刊物进行评比,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正因为这样,我班的刊物在学校班刊物评比中总是名列前茅。由学生精心设计编辑的班刊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小学生心灵美好,反映灵活,是非分明,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大多数都是守规矩的,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并不是不可能,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学生排座位给大家听。一般来说,新学期开学,老师都要为学生排座位,而我要谈的不是老师安排座位,而是学生自己安排座位。那是开学的第二天,同学们习惯地等老师为他们安排座位,我看到他们急切而认真的样子,就说:“别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个创新,由你们自己排座位,先讨论一下,如何排座位,定一下规矩,行吗?”同学们积极响应,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各抒己见。讨论发言过后,师生共同归纳了排座位的规矩。

(1)按高矮顺序;

(2)照顾有生理缺陷的同学;

(3)把方便让给别人。

接着我问大家对这三条规矩:“同意不同意?”

“同意!”同学们响亮地回答。

初中班主任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篇7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牢记在心, 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 完成英语教学目标,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 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果;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学习,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个单词以上。

二、阻碍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原因

1. 词汇量小。

有限的词汇量是影响阅读效率的一大障碍。词汇量小不仅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而且还影响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反之, 词汇量越大, 阅读面越广, 视野越开阔, 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就越高, 阅读兴趣也就越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 同时还要善于领悟词的内涵意义。

2. 阅读材料单一, 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

初中生英语阅读所采用的材料大多局限于课本或与之联系密切的课外材料, 没有较活、较广的阅读知识, 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生, 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选择丰富的阅读材料, 这是保证成功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前提。但是初中生往往习惯运用传统的阅读方法, 按照单词、句子、文章的顺序, 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而现代阅读方法是要求把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去理解文章, 对文章中类似于Give a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或What is this passage mainly about?等这些问题能准确把握。可见, 缺乏必要的阅读方法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有下列不良的阅读习惯: (1) 有意或无意将英语转化成汉语来理解、记忆; (2) 阅读时发出声音; (3) 逐字逐句读; (4) 反复阅读不会的句子; (5) 过分依赖字典。

3. 中国和英语国家语言习惯的差异。

各种语言有其特定的语言习惯。在英语中, 习语、俚语、谚语等这些特定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包涵着丰富的英语文化。在阅读时, 仅仅凭字面意思很难准确地理解。如Talk horse (吹牛) ,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 这些均反映出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三、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对策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题材应当是课本中的每篇课文, 因为它是经过精心筛选的, 且内容祥实, 它是把语言、词汇、语法多种语言知识揉合在一起的范文,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效地把握好课堂阅读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 在预习课文前布置几个问题, 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预习课文;或者在上新课之前, 限时阅读并按课文要求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快速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其次, 引导学生进行通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不仅可以了解故事的梗概, 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油然而生, 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 引导学生转入精读, 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解释疑难句子, 另一方面让学生用英语复述课文。同时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鼓励学生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 让学生各抒己见, 在问题的不同答案的比较鉴别中, 可以达到对问题的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判断的能力。

2. 要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理解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 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 领悟文章的内涵, 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能力, 成为一个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要加强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 要指导学生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首先, 抓好学生字、词、句等基础知识, 确立目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在学生读懂了短文, 获取了文中信息以后, 便让他们开始答题, 先要看清内容要求, 再进行细致的推理判断。有些题很难或无法从所给的材料中做出明确判断, 要统观全文, 在理解文字表面意思上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 从而推断出答案。为求稳妥, 在完成全部答案后要仔细检查, 搞清短文及每小题的意思, 做到完全理解文章的中心, 对隐含的意思清楚明白, 使自己做的每个题目的答案在文章中都有依据。同样, 在判断一个答案正确的同时要找到其他答案错误的原因。

要教会学生大量、快速、灵活地阅读。在大量快速阅读中, 许多常用词、词组、句型、固定搭配等经常出现在眼前, 经过多次接触, 学生便会掌握它们的使用场合和习惯搭配, 有助于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策略, 利用一些信号词或关键词很快抓住文章的线索, 教给学生猜测词意、句意。当我们直观看见一些生词或句子时很难把握其意思, 但可以通过下文或本族语言中一些类似语言猜出个别生词或句子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

只有习惯好、方法正确, 阅读过程才既快又好。教师可选择就课文的单词、句型、语法进行巧妙的处理, 再让学生对课文题目、有关内容的插图及图表等进行仔细观察, 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测。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情景, 使学生在尽不可能真实的情景中准确理解、掌握不同语境语言的含义。例如, 在教A Famous Person时, 笔者就向学生介绍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成长过程和对计算机界的突出贡献,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样一方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也为课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2. 不要出声阅读。

因为出声阅读既会分散精力, 忽视阅读内容, 又抓不住文章大意, 同时还会限制阅读速度。

3. 不要逐句翻译理解文章。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贯穿于整篇文章字里行间的主旨, 逐句翻译文章, 容易断章取义, 不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而且太浪费时间, 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

4. 不能靠查词典来解决生词问题。

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 碰到生词是难免的, 没有必要查阅所遇到的每一个生词。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句意确定生词的词性, 通过观察生词的构成, 利用所掌握的构词知识, 分析词的结构, 通过联想,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初中班主任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中学教育的一门传统学科,学习的内容多而杂,初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科增多,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时间也日见紧张,因此,语文教师要在初中阶段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较大提高,教师必须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狠抓初中语文“双基”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培养学生识记能力

1.在备课中计划。计划是实施的前提。在备课时,教师要注重整体,顾及差异,在深钻教材、吃透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后,在考虑学生可接受性和差异性基础之上,进一步设计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方面的具体目标尤为重要。例如:在上《春》一课时,可设如下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以练习形式来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情况。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优美的词句,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这些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时才不会迷失方向。

2.在上课中细化。改变原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倡导有效的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独立自主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这是新课程所强调的。有时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时就让他们独立完成,当他们确实有困难、有合作的需求时才让他们合作,不让合作学习徒有形式,因为课堂不能光图个热闹,而应该讲究实效。我认为基础知识内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之上,教师要作進一步的强调。比如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应由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又作进一步的考查或检验。

3.在练习中强化。教师的引导是重要的一环,但以“练习为主线”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掌握某一基础知识内容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练习才能保证获得巩固的知识。练习时要充分运用变式,即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设计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各式练习题目,也就是要变换内容、形式和角度的练习来强化双基教学。

4.在实践中深化。“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教师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是非常有益的,对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很多,如观察与实验、设计与制作、参观访问、专题研究、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

二、重视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因此,近年来,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阅读是学生借助视觉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它是语文“双基”的具体运用,因此,我们很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做法是:教师分文体讲析“讲读课”中的精彩段,学生自我练习“自读课”和课外阅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要注重搜集积累全国各地语文报刊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并分册分类整理,以便于让学生平时练习。教学中教师要跳进“题海”精选习题,以便让学生跳出“题海”,巧练精练。具体阅读教学中则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个顺序进行训练,从实例中归纳出各类文体阅读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阅读的能力。

三、培养写作习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这就指出了培养写作习惯的重要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人人皆知,但真正实践的人不多,因此,会写文章的人也不多,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科增多,数理化习题天天有,生活圈子也比较小,视野不开阔,作文素材日益匮乏。而有的语文老师也忽视作文训练,因而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极大失误。从这一实际出发,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课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且注意抓好平时的“量变”。具体做法是:

1.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必须背诵一篇优秀作文。每周安排一早晨读“中学生优秀习作”。一个学期大多数同学能背几十篇优秀文章。

2.培养学生收集作文素材的习惯。学生作文内容空乏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做生活的“旁观者”。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每期期初就公布本期作文题目,各类文体兼备,让学生平时搜集素材,寻找范文,反复修改构思方案,力求写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培养学生快速成篇的习惯。每次作文课都限定时间要学生按规定完成,训练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内容,先进行作文素质的单项训练,如快速选材、快速审题、快速开头、结尾等等。过了一段时间再选择一些作文题让学生练习。特别要注重作文讲评,讲评课上一般先安排本次作文写得好的谈构思过程,再由一个方面写得好的谈得与失,也就是如何修正这些“残疾”作文。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初中班主任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篇9

1.卫生人事管理干部素质与能力现状

目前,我国卫生人事管理干部队伍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卫生人事管理干部中,很大一部分人曾经从事过一线医务工作,后从医务工作中转移到后方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这一部分干部对于医务知识、医务工作本来就很熟悉,对医务工作人员能力和适合岗位能有相对正确的判断。但他们对于管理工作相对生疏,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有一部分卫生人事管理干部则是从部队退役后转业或从其他管理岗位上调职而来,这部分干部以前从未接触过医务工作,对于卫生医务了解很少,其中一些可能对行政工作有所了解,大部分可能连行政、人事工作都不了解。还有一部分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学生,大多出身于医学、卫生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他们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并不强。因此,目前卫生人事管理干部中存在缺乏管理理论知识、缺乏人事管理工作经验、缺乏必要的医药卫生知识等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2.卫生人事管理干部素质与能力培养方法

当前国内卫生人事管理干部素质与能力普遍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卫生人事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能更好地胜任管理工作,更好地组织卫生事业。具体方法如下。

2.1严格考核

人事管理干部关系到整个工作单位日后的人员结构,其选拔和任用需要十分重视、公平竞争、严格考核。在选拔卫生人事管理干部时,要实行公开透明的选拔、竞争,选出真正有能力、堪当大任的人才。对人才进行任命与调配前,要对其进行严谨考察,认真了解,将每个人放在最合适、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上。整个选拔、考核、任命过程要做到公正公开,避免暗箱操作等不公情况。此外,还要对干部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审查,对于已经经过任命的在岗干部,要时时考察其工作表现,对其工作实绩严格考核;对于表现突出、素质能力较高的干部要及时表彰,对于素质能力不足以胜任其岗位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于思想道德不合格,对国家卫生事业有害无利的干部,要及时撤职并选举合格者上任填补。

2.2加强培训

对于在岗干部,定期的培训必不可少。工作环境、人事关系等客观实际问题时时刻刻都处于变化之中,新问题会不断涌现,国家政策、相关规定也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这就要求在岗干部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来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做好工作。因此,对干部的培训必须定期开展,不容懈怠。培训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来开展。最直接的方式即组织干部参与培训课程。对于刚刚上岗的干部来说,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从未接触过相关工作的干部和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尤其需要接受系统的岗前培训,使管理者全面了解管理职能。可采用轮岗的方式,让干部在本单位的各个岗位上都体验一段时间,全面了解本单位的日常运作。也可让其在“副职”岗上接受一段时间培训,以便深入了解其将任岗位。对于长期从事卫生人事管理工作的干部,也需要定时进行培训,及时更新其知识储备,做到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培训可选择关于医药卫生、人事管理方面的书籍作为教材,请相关专家或富有卫生认识管理经验的干部为大家讲课。注意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最好将专业知识、思想道德素养、实际管理能力等都纳入课程范围。除此之外,培训还能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比如专题讲座、外出学习等等。

2.3组织交流

孤立的探索、单纯的培训学习有时不免流于枯燥。而有组织的集体探讨、互相交流,既有利于调动干部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他们之间互相交流帮助,提高干部的总体水平,还能提高干部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深化工作友谊,增强单位的集体凝聚力,以便日后工作的开展。常用的学习交流组织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对内的交流,常用的具体形式即开展专题研讨会。专题研讨会又有横向与纵向两种。横向专题研讨会是针对某一具体方面的人事管理问题,将与该问题有关的管理人员集中起来,对该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例如:改革医院存货管理体制的研讨会,就可让各医院总务处处长一起参加研讨。纵向专题研讨会是针对单位内的某一设计各个方面、各个管理层次的问题,组织与之相关的各层管理干部共同参与专题研讨,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这样的研讨既能参考多方面意见有效解决问题,又能切实提高参与干部的管理水平。专题研讨会对于干部的实际管理水平和理论水平都有提高的作用。对外交流的主要形式就是组织干部去参观、考察。因为是以自我提升为目的,所以选取的参观对象需要是相对先进、优秀卫生人事管理工作做得很好的机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组织本单位的卫生人事管理干部前去参观,要谦虚学习他方经验,开拓自己的眼界,找到对方与自己单位工作的契合点,合理借鉴优秀经验,在参观完毕后将其在自己的工作中加以实施。借鉴他人有效经验时要特别注意结合本单位和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盲目借鉴。

2.4完善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卫生人事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需要各级部门对其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并严格贯彻实施。前文提到的严格考核干部、定期组织培训、组织必要的交流等措施,都要在完善的制度这一基础之上才能展开。没有完善的制度,一切都难以落实。卫生人事管理制度需要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卫生人事管理日常条例、卫生事业的人才选拔和人事调动、干部的工作与行为规范、培训与交流的相关制度等等,还需要不断补充、完善。一份完善的制度,应该做到保证人员择优录取和合理任命、及时调配,合理解决人员薪水、职称调动问题,定期妥善安排培训学习等活动,监督干部的工作,保证干部的清正廉洁,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员投身于卫生人事管理工作中。

2.5注重实践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卫生人事管理干部是否合格,是否能为国家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要靠实践来说明。人事干部所需的业务知识可以在培训学习中获得,但其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能通过实践来实现。一个干部的政治道德知识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来获得,但其道德素养的优劣只能在实践中证明。在卫生人事管理工作中,干部要做到事无巨细,认真处理每一个问题。卫生事务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即使是不起眼的事物,也要仔细弄明白。人事问题错综复杂,更需要干部细致耐心,有技巧地解决。只有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实际经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业务素养。

3.结束语

高中班干部应该怎样培养 篇10

在班级工作中,最了解学生情况的是班干部而不是班主任。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尤其是班干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有用武之地,把他们推到工作第一线,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学生毕竟是学生,经验相对不足,因此在具体工作中细心指导他们的工作思路、管理方法,通过解剖实例,总结经验等方法逐渐引导他们不能就事论事,而应从大局出发,在班干部的岗位上锻炼人、培养人,培养出一个品行好、思想好、有能力、有方法的优秀班干部团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理”与“情”是推动个体实现自我目标的两种重要因素。这里的“理”即道理,“情”即情感。有“情”无“理”,则往往有始无终;有“理”无“情”。则又容易归于一般,流于平淡。因此向学生讲清道理还不够,还要进行情感激励,只有调动真情激发热情,才能永保工作的热情。每次班级工作总结,我都会对班干部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把我自己做的一些工作巧妙地嫁接到班干部身上,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

班干部对提高自身素质的作用 :

在高中阶段,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愿当班干部。一是怕影响自己的学习,考不上好大学,二怕得罪人。而成绩差的学生虽然愿意当,但往往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反而为班级工作留下了不少隐患。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

首先,在高一入学前,通过与初三原毕业班主任的座谈,并根据学生档案介绍的情况初步了解哪些学生学习好、品行好、有能力。并且以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让学生明确未来社会竞争将更加激励,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多元化、立体化,书呆子是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从实际出发,如果人人都不愿参与班级管理,班风上不去,要想静下来好好学习是不可能的,因此,无论是从未来、从现实,还是从个人考虑,都没有理由不注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干。我又给他们讲一些大学招生中有关对“优秀学生干部”的优先政策,让他们知道高等学府更青睐那些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例如,上海某些学校不应试,直接面试入学等)。这些都体现了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工作水平,改进管理方法 :

同样一件事,处理“得法”,就会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给班干部良好的工作方法也是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际工作中与班干部座谈,共同探讨:(一)怎样维持纪律;(二)怎样处理偶发事件;(三)怎样主持主题班会;(四)怎样组织集体活动;(五)怎样进行表扬和批评;(六)怎样协调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威信,使学生自觉遵守各种校规校纪,指导班干部改进工作方法,对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对每个学生一周中的上操、自习、纪律、劳动、卫生以及各种集体活动的表现给出分数,每周进行总结公布,从而使学生养成自我管理工作的良好风气。

初中班主任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篇11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思维方式 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一、前言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体育学科也在不断地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体育功能在渐渐地被人们去探究。体育锻炼不仅是对学生身体有利,还可以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保证学生智力与能力协调发展。体育学科是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和其他学科有着很多共同点,为学生独立发展、开阔视野提供了平台,对于提高学生全面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是指在以学习前人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提出创造性建议和发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创新建设性问题的环境和轻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得他们通过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体现。

三、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的探究

(一)在我国很多中学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忽略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往往把体育课都改成主科课程,致使体育课量严重减少。体育教材也有很多弊端:例如,不同年级的学生用的是同一本体育教材,教材设置上大都是文字,缺少图片效果,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出版相应的教材,才能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过重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各自的素质差别。这就导致了在体育课上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的思想听从老师的支配,学生根本就没有自我思考的机会,这种做法扼杀了中学生们的活跃思想,进而使学生们丧失了对体育的浓厚热情,这样必然会对学生创新能力有消极影响。

四、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转变体育教师观念,提高素质

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课上的指挥者,对学生体育创新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前的教育中,体育教育往往被人们忽视,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师对待课程认真程度不够,很多教师把体育教学只当成教学任务,没有把体育教学真正的意义落到实处。例如,通过对很多中学生做调查,问他们最喜欢上哪门课?他们绝大部分都毫不犹豫地说体育课。经过分析就不难发现,现在中学生其他主科学习压力大,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就只是让学生们自由活动,也就是说他们在体育课上根本就不学重要内容,这才是学生喜欢体育的真正原因。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使得体育课就是简单地活动,这样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体育教师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发展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足够重视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会重视体育。教师们应该不断吸取科学的体育教学方式,应用到体育课程教育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是认知与情感两方面相互融合的过程,只有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好奇、敢问、乐于思考等得到满足,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种子才会生长。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产生创造想象力,使他们能够自我肯定,敢于探索、创新。例如,在跳高的体育教学中,在学生复习撑杆跳的基础上,先预设情景,让他们把前方的栏杆想象成一堵高墙,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那只是一根杆,而放松练习,因为当告诉前方那是高墙的时候,在学生的潜意识里会形成一种想法,如果不刻苦练习,就会被高墙撞下来。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收获到以往教学中从未有过的效果。通过学生兴趣被激发,体会到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体育课程构建要以学生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新式教学,使体育教学建立在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设计出合适学生们的体育教学模式。例如,在跨栏体育教学中,围绕怎样很快掌握技术要领又要做的标准,体育老师可以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们将体育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体育课程训练实践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

(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没有问题的提出,就不会有创新的机会。学生在实际体育课上,经常会出现很多形式各异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将存在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在经过正确引导后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尝试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让他们养成勤思好学的好习惯。例如,给学生提供一次体育成绩辩论赛,从而让学生们引出问题:为什么体育成绩有所不同?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可以提高体育成绩?经过他们的激烈讨论,探索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之后教师要对这场辩论赛总结,对于正确的观点应该鼓励,对于有偏差的观点加以引导。因此要勇于对所有的事物提出质疑,这样才会为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五)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先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种类颇多,教师要给学生展示标准的动作示范,并且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例如,在教授投掷的规范动作时,教师可以把木片、石头取代人的身体和投掷的物体,通过丰富语言的描述,让学生产生想象力。教师还能通过让学生之间提出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挖掘问题、假设推理、获得处理问题的合理方法。教师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是在为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鼓励学生自由讨论

在以往的体育课程中,尤其是在理论课上,学生很少参与讨论,常常是教师拿着课本给学生念书,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这样学生就变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能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说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要打破这样错误的教学模式,有目的选择讨论课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的氛围中,把他们的热情被点燃,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乒乓球运动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彼此对战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看法,对于不同的看法可以互相讨论。通过学生的反复实践与探索来改进游戏的具体规则。通过这种实践、提出意见、讨论的不断循环过程,逐渐提高学生们的运动技能,激发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初中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而言,要全面配合老师的教学思路,勤于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只有双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国家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立业.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2] 黄仁强.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2(2).

[3] 苏自强.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创新[J].新一代(下半月).2011(3).

初中班主任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篇12

一、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有动力。语文课程本身富有趣味,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那他的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 要靠老师去培养、去激发、去导入。首先可以从导入新课入手,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使学生用一种愉悦的心情进入语文天地。作为老师, 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 营造兴趣氛围, 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美文, 鼓励他们写读书笔记, 心得感悟, 培养学生真正喜欢语文。教师要有创新的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同时, 不断开放教学空间。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心智应是开放的、自由的、不是压抑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初中语文课文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内容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因此, 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 品味这些名篇, 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 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深处。如教学古诗, 可以让学生想象“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理解诗意。再如:笔者在教《父子情》一文时, 首先把课文初步介绍完之后, 然后就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 “我的父亲老舍, 既不是典型的慈父, 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 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我们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老舍是个“复杂的父亲”? (2) 作者说, “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从文中哪些段落部分可以体现出来? (3) 作者说自己懂得父爱的价值, 那么他对于自己的父亲, 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呢?教师用问题引路, 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帮助、鼓励学生回答, 学生之间也可互部互答。对于回答有误或有困难的同学不要粗暴, 生硬的态度去批评、指责, 应该用激励的语言去消除他们紧张、恐惧心理;对于学生取得点滴进步应实施鼓励评价。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正面评价, 得到了老师的承认, 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求知的欲望强烈, 极大地发挥了其创造性和想象力。

二、展现个性, 培养创新能力

上海特教师顾泠沅先生曾指出: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的核心是创造能力, 关键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受教育。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发现、了解学生的个性,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等,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 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向学生“硬灌”知识, 注重整堂课一讲到底, 学生被动地接受, 学生个性受到压抑, 使不少学生是抱着失败者的心态去接受一堂又一堂的课堂教学。学生不自觉地养成思维的惰性, 沦为“陪读生”、“老听众”。创造性教学的核心, 在于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求学生的个性从压抑中解放出来, 还给其一个自由天地。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做到同堂授课, 分层要求, 创造和谐、民主课堂气氛, 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2、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充分展现个性。

新大纲在“教学内容”部分明确规定,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外, 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主, 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智力, 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为中心。”因此,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天地。语文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我们要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兴趣出发, 同时兼顾学生差异, 帮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并对活动进行指导, 开展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活动。如组织朗诵会、演讲比赛、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参观访问工厂等。这些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开展, 增长学生的才干, 培养了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陶冶了情感。充分展现了学生个性,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由空间得到了良好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开展课外活动呢?一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如朗读小组、读书角等, 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 培养自己的能力。二是开展多种活动, 如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 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 锻炼自己的能力。三是适当的引导学生走出校门, 认识社会。如开展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三、教师创新, 激发学生创新

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善于冒险、鼓励创新的行为特征。创新型教师勇于智力探险, 往往把一般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各种概念熔于一炉, 善于把种种精神素材和生活素材以更新奇的方式加以组合。因此, 创新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幻想总是热情地肯定、鼓励和积极引导, 绝不用僵化的思想来束缚学生。创新与机遇往往是同义语, 机遇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 创新往往是由意外而来, 不少出于机遇。所以, 创新型教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见微知著, 能够发现普通人不注意的、容易忽略的问题, 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创造性, 承认每个学生皆有创新能力, 对学生一视同仁, 甚至有些“偏爱差生”。可以说, 创新型教师既是一位善于发现、鉴别学生创造力的良师, 也是一位关心爱护学生的益友。

基层年轻干部怎样培养 篇13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要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以培养锻炼为基础,以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为保障,改进创新培养选拔方式。近年来XX镇不断探索年轻干部培养方法,创新培养举措,为年轻干部施展才华,扎根基层搭台铺路。

一、XX镇年轻干部培养主要做法

XX镇现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村居主要干部70人,其中,年轻干31人,比例达到44.3%,班子成员中80后干部达到4人,占比超过30%。

思想上关注,过好角色转型关,实现人才转型。为了帮助青年干部实现快速转型,XX镇采用面对面交谈和集中学习两种办法双管齐下,一方面镇主要领导定期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交流工作心得,为年轻干部打气、诫勉;另一方面发放《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读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五新”大讨论等一系列学习中加强对青年干部思想上关注。

生活上关心,过好扎根基层关,搭好悉心关爱人才。在镇集体宿舍有限的条件下,部分三套班子主动腾换宿舍,确保年轻干部住的踏实;在伙食保障的基础上,镇政府一周伙食不重样,而且全部免费,确保年轻干部吃得好;在业余生活方面,充分发挥我镇体育馆、灯光网球场、篮球场、文化 1 艺术中心等设施优势,使年轻干部踏实扎根基层,不愿“回城走读”。

工作上关照,设好平台,过好成长成才关,全力使用人才。因才施教,规范管理,根据专业特长以及相关履历,镇主要领导专门召集会议,为年轻干部打造“量身制定”工作岗位,为快速升工作能力筑牢基础;悉心帮扶,一人三师。分别由班子成员、老干部、村支部书记帮助年轻干部尽快积累基层经验,熟悉基层工作方式;转变作风,从严要求。镇主要领导、纪委书记定期单独为年轻干部进行岗前纪律制度培训,要求他们严于律己,爱岗敬业,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开展工作。

二、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事业进取心不强,责任意识减弱。培养和使用应是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相互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多数年轻干部长期埋头从事常规性工作,导致思想疲软,缺乏进取心。人才从发现到使用要有一个培养、锻炼、再培养、再提高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相当一部分领导同志,只关注上岗率,只关注任用情况,只满足阶段性成果,忽视人才培养,结果往往是人到用时方恨少。

目标意识淡化,被动思想加重。年轻干部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理想信念不牢,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或无助的状态, 进入角色慢, 难以迅速开展有效的工作, 这就必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年轻干部上,存在注重片面而忽视整体的倾向,急用先培,抓几个培养一年半载上岗,以 2 满足一时之需。长此下去,势必导致领导干部结构出现周期性老化循环、断档现象,使干部工作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实践经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存在着只重视队伍数量、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而忽视队伍整体素质的倾向。为达到队伍结构上的“完美”,抓到箩里就是菜,不惜降低标准,降低要求。结果是后备名单上门类“齐全”,数量“充足”,而真正能够进班子或担任部门一把手的却寥寥无几,使整个青年干部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

三、相关意见建议

建立年轻干部培养“档案”,促进增强年轻干部责任心。通过座谈交流,发现年轻干部意愿与组织或领导预期不一致的情况,提倡年轻干部档案的建设。年轻干部需定期向上级组织部反馈思想、工作动态;鼓励年轻干部对自我预期、事业规划、目前工作状态、成绩与失误等进行档案记录,既是对自我的鞭策与警醒,也是组织领导了解、培养年轻干部的良好途径。

科学整合年轻干部培养资源,促进年轻干部工作能动性。虽然目前年轻干部的培养模式在很大范围内施行,但无论从横向联结还是纵向交接上,年轻干部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多数年轻干部流动性较大,彼此之间沟通少,反而容易导致“铁打的基层,流水的干部”现象。从横向来看,虽每年招聘季都有年轻干部驻入农村基层,但彼此分配到不同地区和职位,相互之间的联结不强,共同使命感或任务感不强。3 从纵向来看,由于年轻干部三年内流动性极大,受制于这种流动性,年轻干部往往无法深入到农村深层治理的工作,大多限于服务性质的文字类或日常类工作,难以真正获得处事本领的历练和自身能力的提高。鼓励年轻干部之间加强交流,共同谋划发展,增进业务联系,二来增强群体归属感;鼓励乡镇提出年轻干部培养计划,针对各个年轻干部的实际需求分类培养。

班主任应重视班干部队伍的培养 篇14

要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的强有力助手,他们在班集体建设中可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对班干部队伍的培养,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一、重视选拔,大胆使用

要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班委会,首要的一条就是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班主任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在各项活动中随时和尽早地发现积极分子,并选择那些品学兼优,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在同学中享有较高威信且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在选拔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班委会中既要有大胆、雷厉风行的,又要有细心、办事严谨的同学,这样既保证了班干部的素质,又有利于团结各类不同性格的同学开展工作。素质好并不等于能力强,所以对班干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要善于引导他们摆正学生与老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让他们逐步增强自我意识,在活动中发现自我,了解自己的素质和才能,激起他们对理想的追求。

二、抓好思想,促进工作

班干部的思想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建设。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教育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满腔热情地为同学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要教育他们勇于坚持原则、不循私情、公正严明,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教育他 1

们正确对待同学的意见、议论和批评;教育他们以集体利益为重,有

强烈的责任感、进取心,能经得住挫折;教育他们遇事应沉着冷静,不能过于感情冲动国。通过教育,班干部可以澄清思想、端正态度,从而对以后的班级工作健康开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明确责任,压点担子

班主任应该使班委会明确岗位责任制,放手让他们去开展工作。

如果老师事无巨细,一手包揽,致使班干部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班委会就形同虚设,缺乏必要的组织能力,没有起到对班集体的核心

领导作用。这样的班级,一旦班主任不在时,工作就十分被动了。

对于选拔上来的班干部要大胆使用,通过班级的具体工作来锻炼

他们,使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班干部一经推选出来,老师要信任他

们,合理利用他们来提高工作的效率,防止人浮于事,滥竽充数的现

象发生,为此班主任可以对班干部工作进行细致分工,并建立责任制,班主任在一定的场合下可安排一些简单的班级活动,放手让班干部来

组织,也可以让班干部处理班内的一般性的偶发事件,如同学之间的争吵,某个同学的书本丢失等。这样做可以有力地调动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使班内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也避免了

虎头蛇尾现象的发生。

四、严格要求,树立表率

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对于学生干部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其身

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委会是班级的领导核心,班干部的一举一动都对同学有深刻的影响,老师要教育他们以身作

则,充当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的,班干部首先必须做到,凡

是不允许学生做的,班干部要坚决不做,只有这样班干部在班级同学

中才能威信高,号召力强,腰杆子强。说服有缺点的同学才能使别人

心悦诚服。

五、选择机会,树立威信

当班干部确立之后,能否在班级学生中开展好工作,还要看班干

部在同学们心目中有无威信。所以班主任应协助班干部,尽可能多地

创造机会,使班干部发挥特长,充分表现自己富于创造,肯于吃苦,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在公共场合下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努力做

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从而可以赢得同学们的尊敬和依赖。

毛毛细雨,点滴入土,最能滋润细嫩的禾苗茁壮成长。入微体察,循循善诱,最能诱导纯洁的学生积极向上。培养班干部,尤其要注意

他们思想发展的苗头,好的苗头一发现,就应予以赏识和肯定,往往

会收到更高层次的激励效应,同时也帮他们树立了威信,便于在班级管

理中开展工作。

五、指引正路,教给方法

对于刚刚上班的班干部,往往是有高度的热情,但缺乏当干部的艺术方法,显得蛮干,如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时,有些主观片面性,不愿听取同学们的建议,有点当“小头目”的一般“霸气”,针对这

些问题,班主任应私下与其个别谈心,教会他们怎样处理问题,做好

班级工作,以及怎样处理班级中的偶发事件。

六、推功揽过,寻找原因

推功揽过是培养调动班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干部在班级工作

中出了问题,班主任老师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要认真帮助他们分析

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切勿求全责备,埋怨挑剔。这样做

既保护了班干部的工作热情,又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七、正视错误,绝不袒护

班干部在学校往往循规蹈矩,让人“放心”,于是教师经常看到的总是他们在优点和长处,即使他们有了什么差错,也只认为是偶尔

为之,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教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很优秀的班干部也不可避免地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对犯了错误的班干部不能袒护、不能偏爱,而要一视同仁,该批评的应严肃批评,该教育的应耐心教育,否则将

会助长班干部的“特权思想”,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同时他们在学

生中也会失去说服力,产生不良影响。当然,学生干部的个别问题不

宜扩大范围,公开批评,应注意方法,注意场合,更不能轻意撤换。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得力与否是班主任搞好班务工作的关键,班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对他们的培养。

上一篇:作文笔记体会下一篇:秘书与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