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美术教学反思(精选17篇)
二、多样教学,培养个性
1、创作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儿童画教学总是按照先勾线,再涂色的方法进行。这样画面是工整了,但也从另一方面局限了一部分孩子们的思维。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一些胆子比较大,喜欢创新的孩子敢于突破绘画程式,大胆尝试、实践,不断发现、寻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创作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孩子们的思维潜能;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介绍一些国内、外儿童运用的比较优秀的创作形式来让一些喜欢思考的孩子进行选择,如:在背景的处理上突破传统的用油画棒平涂的形式,而用点、曲线、小色块来取代,处理完的背景活泼、生动;对于主体物的处理可以用渐变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涂色,这样,儿童的作品才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结果。
片段一:
师:今天, 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 猜猜看, 是什么?
生1:卡片。
生2:鞋。
师:看他俩谁猜得对。瞧, 这是什么?
生 (齐声) :工艺品鞋。
师:好看吗?
生:好看。
师:老师也很想知道同学们今天都穿了些什么样的鞋?
(生齐把脚伸到走道)
师:哦, 你穿的是红色的小马靴, 你穿的是运动鞋……真漂亮!
师:谁能告诉老师, 这些漂亮的鞋是从哪里来的呢?谁设计的?
生1:超市里买的。
生2:设计师设计的。
师:这节课, 想做回小小的设计师, 设计一双独特的鞋吗?
生:想。
师:今天, 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也能做鞋》。 (板书课题)
以上片段是本课的教学导入, 教师将学生从欣赏工艺品鞋引导到关注自己脚上穿的鞋, 利用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生活资源, 在欣赏与被欣赏的过程中, 在师生互动中巧妙地提出设问, 活跃课堂气氛,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另外, 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生活用品。在该片段里, 我们发现了鞋不仅可以保护脚, 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 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心理, 找到了联想的立足点, 擦亮了思维的火花, 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进而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创造激情, 最终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升华。
同时, 与社会生活中课程资源相结合, 与人文性相结合, 将学生作为主人翁来看待, 尊重学生并努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勇气和信心也是该片段的闪光点。
片段二:
(出示邀请函:邀请学生参加制鞋大赛的信件)
(生齐读)
师:我想, 这正是你们表现的机会, 想参加吗?
生 (齐声) :想。
师:首先, 我们来了解一下鞋子的发展史, 好吗?
(生欣赏课件后分组讨论:鞋子分为哪几类?有什么作用?)
师:走进鞋子博览会 (欣赏课件, 不同材料做成的工艺品鞋)
(生讨论:这些鞋子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成鞋子?)
师:你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 咱们来做个游戏。
(以魔术表演的形式, 展示并制作由不同材料制作的鞋)
学生小组讨论:魔术表演里的鞋子的制作材料、方法, 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画剪贴折叠卷)
(各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小组合作还是个人设计制作?)
1. 用树叶、卡纸、彩笔, 同桌合作。
2.用酒瓶盒、易拉罐、鞋带, 小组合作。
3.用扑克牌, 个人做。
师: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学生制作。
生:制作过程中将制作好的鞋子送到展示区。
师:推销员到台前推销鞋子, 并说出推销的理由。选几位同学扮演顾客买鞋子, 并说出买的理由。
师:这节课, 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们学会利用生活里的废旧材料, 变废为宝, 美化生活。
生2: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设计出独特的、有趣的鞋子。
以上的片段, 教师巧妙设计了一个邀请学生参加制鞋大赛的信件, 让学生的创造心理得以有效开发,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无形提升, 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本课教学中也始终将制作大赛这一主线索, 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以此为契机, 教师在驾驭本课教学时, 灵活地维持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生动活泼学习的同时, 又不至于让课堂失控。随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在示范制作时, 教师话锋一转, 采用魔术表演的方式将本课的教学推向又一高潮。学生在游戏的状态下, 轻松愉悦地发现了那些平时熟悉而不起眼的废旧材料, 像变戏法一样成为艺术品展现在自己的眼前, 变成了一双双充满趣味的工艺品, 给学生留下了难以忘怀、难以磨灭的印象。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 期盼自己成功, 他们的创造潜能再次得到激发、得以升华。
最后, 本课在展示成果时, 以鞋子博览会的形式, 引导学生推销自己的作品, 让他们在欣赏与被欣赏的过程中, 从构思、制作方法的角度对鞋子进行评价, 从而收获成功的喜悦。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1.由于教材钻研不透,不能准确理解编者的意图,因而对教材 人文价值的引领有的失之于浅,有的挖掘过深,有的则偏离了教材
案例:《蜗牛的奖杯》教学片段
师: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说些什么?
生:蜗牛背着这么重的奖杯太可怜了,我想发明一种机器把它拿下来。
生:我也想帮蜗牛拿下奖杯,还想恢复它的翅膀,看看它是不是飞得最快。
师:(有些茫然并小结)同学们要知道,因为蜗牛太骄傲了,这沉重的外壳就是它骄傲的结果,让我们告诉蜗牛,成绩面前要谦虚。
这一课中,孩子想说的大多是两个主题:一是同情,二是充满幻想。遐想和好奇是孩子思想的主体,而同情蜗牛则包含了孩子善良的愿望,期待减轻他人的痛苦,这是儿童价值观的体现,是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编者价值观的认同。面对这样的心理背景,教者却生硬地抛出了不能骄傲要谦虚的成人表达方式。对二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引导显得有点深奥了。
2.教师在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之间缺乏手段
由于片面追求学生的个性感悟,或者没有多角度预设课堂生成,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非主流思想无法有效引领,有的随意附和,有的不置可否,导致认识上模糊,从而使对话失去了应有的导向功能。
案例:《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
当一些学生对狐狸的卑鄙行为予以批判时,有些学生却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狐狸挺聪明,它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生2:我明白了,要想得到一样东西,如果别人不给,你就得想办法去骗。
生3:狐狸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它真有本事!
生4:我知道了,说话要先摸清对方的好恶,说一些别人爱听的话。
生5:我要向狐狸学习,学习它的随机应变和见机行事。
师:(有点茫然)你们很聪明,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了不起!
这是一篇思想单一的课文,它蕴含的价值是:只爱听好话,遇事不加分析,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标准和共识的基础上,多元解读一旦被曲解或异化,教学必然陷入混乱,它会使学生在多元的观点中迷失方向。当学生的观点偏离了文本内在价值取向后,教者却无法引领学生回归主流,只能迎合学生,实在令人叹息。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意见
语文课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把作为自然人的儿童逐渐转变成未来的社会人,课程标准中把加强民族文化、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到了更为明确的位置。用主流社会与人类倡导的价值观去影响儿童、塑造儿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坚守的责任。但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和生活经验不足,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当这种现象发生时,教师必须要及时纠正。可是语文学科又不同于政治课程,它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育又必须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核心——语言文字运用。因而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将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成为当下价值引领的基本价值取向。
因此,与教材编者进行有效对话,尊重编者的价值取向,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要发挥课本的育人功能。
润物细无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尝试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毅力、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务实品质,让学生初步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良好心理素质.
作 者:余小文 作者单位:杭州二中教育集团,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浙江杭州,310052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33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糖果,这节课我们利用糖果来做数数游戏。(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数一下有多少块糖?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同学们的谈论,我们知道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先2块放一堆,再2个2个的数,也可以5块放一堆,5个5个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数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二、充分经历
活动一:出示图片(有2行糖,每行7块糖)
同学们来看,这些糖果排列的非常整齐,有多少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一个一个的数
生2:竖着看,1列有2块糖,一共有7列
我们像他这样数数吧,2、4、6、8……
如果列一个算式是:2+2+2+2+2+2+2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如果有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列一个什么样的`算式?
通过这位学生的介绍,我们知道也可以1行1行的来数。1行有7块糖,一共有2行,7+7=14
太厉害了,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遇到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接下来再来看这一幅图(有3列糖,每列4块),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吗?并列出算式。
我们可以横着来看,一共有4行,每行3块糖,3+3+3+3=12
也可以竖着来看。一共有3列,每列4块糖,4+4+4=12
请同学们看,今天我们列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是的,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来每个算式都是相同加数的连加。
英语课堂中的无声艺术-浅谈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它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艺术地运用表情、手势和姿态等能有效地帮助组织教学,促进教学.
作 者:于江龙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9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6)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体态语 表情 手势 姿态
一、教会学生观察体验
这里所说的观察, 即是对生活的观察。作文来源于生活, 文章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无比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向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 但是这些原料不会自动地跑到我们头脑里来, 我们要靠观察去认识客观世界, 摄取社会生活中的多种信息, 积累写作的原始材料。
观察能让我们捕捉到生动的形象, 比如,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 作者用文字描绘出了一幅桃李争春、姹紫嫣红的美妙图画。这里, 作者运用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的。如果他没有到春天的大地里去观察体验, 他就不会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受, 也不会把春天写得这样活泼、热闹、有生气。学完这一课后, 我也让同学们写一写对春天的感受。我说不着急写, 同学们可以趁周末去郊外踏青, 亲自感受一下春天。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实感人。这就说到了观察体验有助于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文章只有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现实, 读者读了才能信服。要想写得真实, 那么观察生活要细致, 不能马马虎虎, 粗枝大叶, 而要洞察秋毫, 抓住对象的细小特点。
二、养成学生阅读习惯
写作离不开阅读, 这也是我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是教材中的文章, 能够选入教材里的文章, 就有一定的可读性。这些文章又分为精读和略读, 精读的部分就由我带着学生学习, 略读的部分, 我在今年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 就是由学生自己来讲。我把这个想法一说出来, 同学们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争先恐后地报名, 要来讲课。同学们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 就会积极地准备, 他们有向我借参考书的, 有自己上网查资料的, 想尽一切办法把他自己要讲的内容备好。看着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我很欣慰, 大大地表扬了他们, 并给予了他们很多鼓励。尤其让我欣慰的是, 借我参考书的那位同学, 并不是完全按照参考书上来讲的, 而是加入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 虽然有些想法还很稚嫩, 但是已经相当不错了。说明了他们是动过脑子的, 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首战告捷, 我想以后继续这种形式,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久而久之, 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三、注重学生平时练笔
这是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 吸收越丰富, 下笔才会越有神”, 所以要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基于这一点, 我就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长期的作业——写随笔。
我的这些学生啊, 让他们读读书是可以的, 一听说要写, 他们立即皱起了眉头。因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我不得不让他们每学期至少写十篇大作文。每次写的时候, 就有一部分学生为难, 为了凑字数, 东抄一点, 西抄一点, 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 一点感情都没有。为此, 我也想了很多办法, 都收效甚微。怎么办呢?我想就让他们写随笔吧。因为随笔是最自由的文章, 形式既没有一定, 题材也随处可取。它不比命题作文, 有一定的限制。我给同学们解释说写随笔很自由的, 长篇大论行, 三言两语也行, 同学们一听, 立即就兴奋了, 说“好啊”。看见同学们紧皱的眉头舒展了, 我觉得这个办法行。这时有学生问我:“以日记的形式写行不行?或者写读书笔记行不行?”我说:“完全可以呀!”同学们一听更高兴了。我让他们可以写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可以写读过书的感受, 也可以摘抄某些文章中的美词美句等等。这样一来, 同学们都不觉得这是负担, 反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四、修改作文不容忽视
这里所说的作文是指学生们写的大作文, 改作文是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虽说重要, 可是我总有一种感觉, 改这些作文徒劳无功! 我问了其他的老师, 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和我相同的意思。我觉得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该属于写作文的人。所以我想,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动笔之前想定一个简要提纲, 写在纸上也好, 记在脑子里也好, 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 从头到尾看一遍, 马上自己审核, 自己修订, 这也是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角度把文章念一遍, 看看念起来是不是上口, 听起来是不是顺耳, 也是一种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也受用不尽。我经常告诉同学们写作一定要真情流露, 只要真实, 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 只要用词准确恰当就行。所以想好一个词不要急于写, 再好好斟酌斟酌有没有更好的词语, 或者换个说法会不会更恰当一些。
经过锻炼, 学生都乐于改作文了。每次写完作文, 学生都要求自己改。这样, 既锻炼了他们改作文的能力, 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何乐而不为呢?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春风化雨需求我们要有正确的理念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所反映的生活是一种可视的艺术形象,这种可视的艺术形象能够给人们的情感带来极大的感染力。那么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小学美术的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应当是让小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欣赏到美,以美为前提的春风化雨式的美术教学容易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的所作所为都应当使得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教育。因此,美术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去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切切不能带有多少强制性的条条框框,小学生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也应当是接受不了的,倘若我们的小学生不乐意接受那也不可能获取任何效果的。所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笔者所坚持做到的一点是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呈现还是类似于涂涂塌塌的美术课程方面的训练,都要求小学生感兴趣。我们应当充分地意识到的是小学生毕竟只是小学生,他们不是画家,不可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创举,但当他们也在对于他们来说是有板有眼的进行美术方面的创新创造时,则无需我们再去做些什么无用功了。窃以为我们要做的春风化雨其关键是在“化”字上做实和做好文章,如何去“化”出我们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如何去“化”出学生创新创造性的学习美术、学好美术的动力是我们必须要探究的,内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其关键是要使学生经常有成功的欲望,尤其要有成功的可能性来予以支撑才行。倘若学生经常没有成功,那么学生也就很少有其学习的兴趣可言。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春风化雨需求我们要有理想的课堂
小学美术的教学课堂应当是一种怎样的课堂,笔者是没有此等能力去予以界定的,也不便于言说。但是,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这样去说的,小学生的美术课堂则应当是我们学生去尽情地玩的课堂,要让我们的小学生在玩中学美术。所以说要构建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从某些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尽兴地玩出美术来。小学生的美术业已不是过去的那种简单的图画,它是多种内容的结合体,它包含着学生的临摹也包含着学生的创造,它既有学生的创造也有学生的欣赏,这些都必然要与玩比较紧密地结合在一块的。要想让学生能从玩中玩出美术来,我们还必须要做到的是课堂的空间要逐步地扩充,笔者以为小学美术的课堂应当是涵盖室内外以前可视或者说是可玩的景物和场所,尤其是我们教室以外的东西,它们是那样的鲜活,它们又是那样的丰富,它们也是那样的极富有启迪之意义。譬如说我们让学生站在学校的楼台前尽情远望,那鳞次栉比的农家楼房则一览无余,学生则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好美的世界啊!天空是那样的瓦蓝瓦蓝,阳光是那样的金黄金黄,农家房屋又是那样的金碧辉煌,这又是一幅幅怎样的画?这是我们的学生在教室内所无法领略到的。比如我们现在业已进入春暖花开的时节,让学生走向田野像蝴蝶一样达到“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境界,相信我们这个时候的小学生一定会和菜花共舞。因为他们真正嗅到了花香,因此而陶醉,因为他们真正见到了花形花色,更为值得我们所注意的是校园外的五彩缤纷一旦被我们学生真正的一览无余了那么我们的学生则有了许许多多画画塌塌的素材题材,可以想象我们的小学生一旦拿起了画笔将会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出现。
三、小学美术教学的春风化雨需求我们要有科学的方法
——论校园文明礼仪的养成
互联网的普及,西方价值观念,黄赌毒等现象,严重冲击着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校园文化礼仪缺失和道德底线下降。“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学校德育工作应发挥对学生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创新德育思路,推动良好风气的形成。
一、从经典中吸取精华,塑造崇高品质
传统经典《三字经》和《弟子规》崇高道德,重视人文素质,强调修养,有利于当代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值得传承与弘扬。
1、崇尚人伦、与人为善。当今学生得到了太多的关爱与呵护,标榜自我,既不尊重爱,又不懂得回报。应补上爱父母,敬师长,与人为善一课。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人伦的重要要求。“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应倡导敬老爱幼,孝敬父母美德,培养做人良知,知恩图报,形成善良宽容乐观的心理。
2、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成大事者无不具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精神。汉代温舒,结束抄于草席;隋朝李密,放牛仍苦读,勤学坚韧值得效仿继承。个人的成功,民族国家的兴盛都来于自强不息的精神。“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华而不实,耻也。”必须积极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是当今德育的重要资源。
3、文明处世,礼仪养成。《弟子规》提倡“出必告,反必面,”“冠必正,纽必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规范着学生的养成行为。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学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世;“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警醒“少不学,老何为”主张“衣贵洁,不责华;对饮食,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
这些正可以纠正学生中常有的不良行为,在学读经典中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实校园文明道德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铸就了为世界震服的“中国心”。思想教育必须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摆到首要位置。
1、以诚信为基本规范行为。传统文化中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道德要求,更是立物、立事、立人、立身之本,诚实不欺,讲究信誉,信守诺言是一种道德精神。诚实守信,友善合作,适应环境,也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在仁爱中团结协作,和谐发展。“仁爱”即互助互爱,与人为友,与天地为友,和谐共处。“推己及人,与人为善”,“爱人者,人恒爱之”,博爱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应注重仁爱之心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弘扬爱国主义,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华民族沿袭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为国家民族献身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强调为国为民为社会不息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中华民族的脊梁;大力弘扬可有效抑制见利忘义、物欲横流等现象,激发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的自律水平。
三、创设德育情境,在体验中“浸润”德育。
品德养成和体现在每个生活情境中,只有立足学生生活,能实现道德内化。
1、在活动中浸润德育。寓德育于活动最易被感染。把德育渗透于每堂课,润物细无声,体现出人文关怀,人格尊重,自然流露情感,真实判断态度价值观,这是当今最受认可的“德育浸润”。师生交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游戏、聊天,都在“身教”,都向学生示范道德规范,不断向学生“输送”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变课堂为“情感园”,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得到心灵的触动,才能有道德的浸润和习惯的养成。
2、诵读经典建书香校园。诵读道德经典,创设书香校园的德育氛围。通过班规,设置文明用语专栏、班级文化专栏,传统经典图书角;开展感恩演讲、朗读、故事等,让学生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开放式教育能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倡导家长对孩子上网和手机进行监督,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有益活动。
多年的教育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很适合我现在的孩子们。
上海游学是一件大事,尤其在安全方面是我们所有老师都提心吊胆的事。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一定要把孩子们安安全全地带回来,这以成为每个老师的“紧箍咒”。
入住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校区。师生们一边欣赏着风景如画的校园一边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各个心旷神怡。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上完体育课回到了教室。这时,雨贤走过来叫我:“老师,你看我怎么了?”“呀!”我吓了一跳,他的脸怎么被擦破皮了?我的心悬了起来。还没等我回过神,他却安慰我说:“没事的老师,我没哭!我已经原谅了他。”通过了解,我知道他是被另一个小朋友开玩笑吓倒,摔在地上擦破了脸。
我给他处理了伤口,看他那张破相的脸,我笑了:多么可爱的孩子,不骄气,善解人意,现在这样的孩子太少了。
我立刻抓住这次同学受伤的事件在班级进行常规教育。
回到义乌第一眼看到雨贤的妈妈,我羞愧地说了事情的经过,并表扬了她教育出了这么大气的孩子。他妈妈笑着说:“孩子爱动总是要受伤的,没关系。”我突然明白了:只有这样大气的家长才能教育
出这样大气的孩子。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扬帆启程,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十分强调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活动也因此而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笔者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各科之母”,在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潜能,提升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达到语文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和“相得益彰”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机结合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就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正确的师生观念,在教学中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认可、互相补充的平等关系,在鱼水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这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坦诚地面对学生,消除学生的担忧、顾虑等心理障碍,让学生感到在教师和同学心目中大家是完全平等的,没有什么“好生”“差生”之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我们在一起学习,都会取得进步。
如果教师每天摆着一副威严的架子,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只远远地观望,不主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怎能让他们放下心理负担与之接触交流呢?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他人进行交往呢?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遇到事情易产生心理压力,遇到困难更容易受挫,丧失信心。这时,他们内心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帮助,教师就应该以知心朋友的身份,真诚地放低身段,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树立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一步步解决困难。那样,他们才能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教学中,如若师生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举手发言必将大胆踊跃,语言表达必将通顺流畅。我经常跟学生这样说:“我是你们的老师,但我更想做你们的朋友。课堂上,我们是一起学习的伙伴,你们不必小心翼翼,想发言可以大胆举手,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哪怕说得不好或者说得不对都没有关系,我们会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只要以诚相待,不嘲讽讥笑别人,大家一定会学得开心,学有所获。”我们班的学生们与我都很亲近,下课时有事没事总爱粘着我,说东说西,问这问那。上课时,有几个 “熊心豹胆”的学生还会直接指出我的口误。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完全不拘束,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课堂氛围也轻松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了。
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的教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取最有效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面对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鲜活的生命个体,采用一种方式进行教育显然是不可取的。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
《论语·先进篇》中曾提到,有一次,孔子授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子路匆匆进来,大声请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一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去做。”冉有走后,公西华好奇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为什么不一样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考虑不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
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非常重视因材施教。这揭示了教育的奥秘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教师要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个性差异,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生命的乐趣。
因材施教,还体现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创新精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争辩,勇于发表见解。
例如,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在指导学生朗读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觉得该怎样读小猪说的话呢?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有的说:“我认为应该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小猪见到麦子太高兴了。”
有的说:“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切的心情。因为课文上说小猪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食品,由此看出他非常想吃。”
有的说:“我想应该读出小猪馋的感觉,因为从句子中可以看出小猪特别贪吃。”
学生们根据各自的体验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联系文中语句,说得合情合理。当课文读完后,我让学生讨论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最好。很多学生都赞成小猴的做法,就在学生们小手高高举起,忍不住脱口而出的时候,有个学生大声喊道:“老师,我有更好的办法。”他这一喊,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如果是我,我会像小猪那样先取一点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食品,然后再像小猴那样,将剩下的麦子种进地里,这样,我就能品尝到麦子的美味,还能收获很多麦子。”多么好的想法,有创造性和发展性。
三、开展语文实践,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语文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人物思想品质,我们常常开展语文实践。通常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的情境中,依据课文内容去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对课文人物进行再塑造。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的一个良好途径,让学生在朗读、表演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冠军的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在教学中,我通过引领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不仅如此,我还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学生的嘴巴,转化成精彩的对白;通过表情、动作来体会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活动。学生在角色互换中亲身体验,有所发现,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正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深刻道理。同时,为了完美地完成共同的任务,他们竭尽全力、互帮互助。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宽容和忍耐,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体验到了自身价值,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无疑是塑造学生心理品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体悟语言本身韵律之美的同时,深刻体验文本中人物的心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让学生在享受知识的同时张扬个性,塑造自我,完善人格,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广州路小学,淮安,223005)
一、鼓励学生广泛地积累材料, 为写作打下基础
积累是作文的前提。因此,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广泛地积累材料, 为写作打下基础。
(一) 阅读积累
没有坚硬翅膀的雄鹰是无法在广阔天空中翱翔的, 没有充沛精力的骏马是无法在无垠土地上驰骋的, 没有丰富的语言又怎能在写作天地间徜徉呢?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 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 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比比皆是。因而,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品读、领悟、仿写。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语言有更深的理解, 同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比如, 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阅读:1.围绕自己确定的学习主题进行阅读;2.要抓住语言, 抓住细节进行阅读;3.要深入进行感悟, 先感后悟;4.要争取对主题、选材、表现手法及语言各有所感, 各有所悟;5.欣赏后要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感受。于是, 学生可以带着定向的主题阅读文章, 一边研读一边写下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随后,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拿出来跟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这样, 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尽情地发挥。交流讨论的结果不就是学生自己的成果吗?可见, 通过教师的阅读指导, 学生们可以真正地感受到文章的美。学生们把这些美的东西记录下来, 积累起来, 不就成为写作的素材了吗?
(二) 观察积累
“应该观察, 然后再观察、再观察。”这就是法国自然主义大师福楼拜写给他的学生莫泊桑的写作箴言。
生活并没有亏待我们, 关键是我们是否做生活的有心人。即使是学校生活, 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 便会发现, 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露……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生活中, 同学们学习的苦乐、考前的紧张、考后的担忧、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悲伤……都是一篇动人的文章。学校生活如此丰富, 社会生活就更不用说了。一位学生捕捉到新老师走进教室的一刻, 写成了《老师的六秒钟》:第一秒是一双修长的美腿迈了进来;第二秒是苗条的身材站立在讲台上;第三秒是黑亮柔顺的披肩秀发在她转向黑板的一瞬间展示出来;第四秒是优美的字体洋洋洒洒地呈现在黑板上;第五秒是温柔而清晰的话语从她樱桃般的小嘴里飘出来;第六秒是教室里传出美的感叹!多么富有创造力的六秒钟啊!因此, 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凝视生活、观察生活, 把一些看似芝麻大小的事以日记、随笔的形式存入资料库;同时, 让学生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 将观察所得、闪现的灵感记下。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伟大蕴涵在平凡中, 深刻藏匿于浅显里, 生活中不是缺乏写作的材料, 而是缺乏挖掘。
(三) 实践积累
鲁迅先生曾言:“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 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脱离生活、缺乏实践的作文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是真正的大课堂, 因此, 我们要多多引导学生深入社会, 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比如, 鼓励学生在家勤做家务, 在社会多做好事。同时, 给学生多布置一些采访、调查的任务并要求他们写好采访记录和调查报告, 让他们真正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
总之, 多阅读、多积累、多实践会让学生积累到丰富的素材, 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写好作文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的良好习惯。
二、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写作空间, 正确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我们不难看出, 学生自由的天性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应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自由地放飞思想, 自由地抒发情感, 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用自己想用的表达方式, 甚至还可以自由地评价、批改。
(一) 口头作文
在动笔写作之前,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和提纲, 随后组织他们在课堂上发言, 可以就内容、立意、选材、结构来谈。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 让他们在交流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 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修正自己的思路和提纲, 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 改评作文
学生写完作文后, 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认真修改,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无错别字, 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立意与选材是否得当, 语言是否通顺, 开篇是否新颖等。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要字斟句酌, 力求文句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文章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真正做到真情实感。语言不简练在学生作文中是相当普遍的, 我们要明确要求学生完成初稿后反复修改, 删掉多余的词句。学生自己批改作文, 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对提高作文水平和学习效率都有很大帮助。
我们可以这样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互改: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4个人, 由本组成员推荐一名当组长负责检查。最好能让每位学生改两本, 各自写好批语并打出分数。改完后要签上批改人的名字, 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在批语时要注意:旁批要有针对性、准确性;尾批要有启发性、建设性。这样安排, 在同一话题下的作文, 学生可以从选材剪裁、行文结构、中心立意、开头结尾、修辞运用等方面看看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在指出别人好的方面时自己也学到别人的长处;在发现别人的不足之处时自己也可以引以为戒。这不正是取长补短的最好体现吗?
(三) 小结作文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互改完后要对作文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一环节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讲评两个方面。
我们要求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时, 把别人作文中的精彩片段, 如新颖的开头、闪亮的结尾等值得学习、鉴赏的地方记录下来, 以便在以后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当作文本回到自己手上时, 学生要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 重点看别人对自己的批语, 并对照自己所记录的别人的优点, 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 这样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教师还要把学生的作文及自评都收上来, 进行审阅并随时作记录, 为讲评收集材料, 同时也要对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做出必要的批改。这样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作文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在讲评时要以激励学生为主, 应形成师生互评的氛围。
总而言之,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创造写作的自由空间, 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而是要注意在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作文。
三、注重遣词造句, 增强表达效果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注重遣词造句, 本应表达的感情无法表达出来, 造成文章的平淡无味。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可不能忽视这一点。
(一) 炼字炼意, 相互照应
毛泽东说:“写文章要讲逻辑性, 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 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 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 不要相互冲突。”注意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就文章的字词锤炼而言, 是很重要的。例如, 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这一句之所以能成为警句, 全是字词锤炼的功夫。“海日生残夜”当然有“江中日早”的意思, 但江中为什么“日早”呢?“潮平两岸阔”句已作了暗示。长江下游, 江面宽阔, 岸上往往一望无际。所以, 当残夜未消之时, 一轮红日从东方碧空与海水相接处“生”了出来。“江春”指景物表现的春意。“旧年”指行将逝尽的残冬, 用一“入”字, 让春意闯入残冬, 诗意盎然。这一联之所以好, 是由于炼字炼句服从于炼意, “日”代表光明, “夜”代表黑暗, 不能并存。“春”与“冬”也与此相似。作者从炼意着眼, 把“日”与“春”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将“生”和“入”拟人化, 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结果就炼出了这两个警句——“海日生残夜”, 将驱尽黑暗;“江春入旧年”, 将赶走残冬。全句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 而且表现出普遍意义和生活真理, 给人以乐观、积极的艺术鼓舞力量。
(二) 巧用修辞, 增添情趣
炼字也可以从掌握多种修辞手法入手。杜甫《春夜喜雨》突出的特点是说“雨”有意“润物”, 无意张扬。这样一来, “雨”不仅富有情意, 而显其情操。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一句, “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将山比喻成女子描画过的眉毛, 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 不仅点染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珑清新、自然柔和, 而且让人联想到女子那妩媚动人的美好面容, 给人一种具体、亲切之感。
(三) 提炼虚词, 优化意境
炼字, 不光是炼形容词、动词等实词, 其实虚词也不可忽视。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刻画了思想麻木、僵化, 行为鬼祟、虚伪, 想恋爱又要做正人君子, 想结婚又怕承担义务, 甚至跌了跤也怕别人取笑的别里诃夫。别里诃夫敌视憎恨周围的人和事, 周围的人也敌视憎恨别里诃夫。该文头一句说:“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诃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死去。”作者用这句话总领全文, 通过副词“才”来强调人们对别里诃夫的敌视憎恨之情。可见, 一个虚词对文章意境的表现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在写作中也要特别注意。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搞好作文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任务就落在我们肩上。
参考文献
[1]袁行需.中国文学史 (第四卷)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
[2]刘新才.作文激趣方法例谈[J].教研天地, 2004 (11) .
[3]江秀琴.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J].教研天地, 2005 (1) .
但我却从无声的静谧里听到了弦外之音。细雨、落花看不见、听无声,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点一滴沁入心脾的春意,“润物细无声”。生活中也有许多“看不见”的人与事,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不易察觉的人与事无所作为。
总有那么些人在暗处默默努力着,我们难以知晓他们的姓名,但他们并不渺小。拿破仑是公认的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有一回他经过阿尔卑斯山时,自豪地宣称他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鲁迅却在称赞拿破仑之后指出:“不要忘了,他后面跟着许多兵。”的确,倘若没有成千上万无名士兵的奋战,拿破仑就无法驰骋沙场,主宰欧洲。这些士兵们在世人看不见的角落里努力着,尽管他们的事迹隐没在史书的灰尘里,但正是他们铸就了英雄的传奇。而拿破仑后来滑铁卢的惨败,也是由于他不肯听他人的建议,忽视了无名士兵的力量。古往今来,每个成功者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拼搏的人,这些“看不见”的人助他成功。
总有那么些不易察觉的小事温暖人的心田。数九寒冬,一个青年在大雨中跳入暴涨的河流,奋不顾身救起异国的小孩。青年的义举,温暖了许多人的心。从“托举哥”到风雪中伫立着等待失主的农民工,他们虽然只是小人物,但书写出大大的“人”字,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它们并非甘于寂寞沉沦,而是甘愿为了春意盎然而默默努力。
总有那么些人,那么些事,于无声处,铺就基石,滋润心田。
正值清早,雨丝滴落到窗前的月季上,悄无声息的卧在叶片上,蜷缩成好看的圆状水滴。
我睡眼朦胧地来到书房,目光投向还未跟上课程进度的《北大绿卡》,绝望而迷茫地坐在椅子上。我却像椅子上黏住了强力胶一样,迟迟不肯挪动身子去写练习。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声音,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吃早餐呢。
推开房门,我看见了正在厨房做早餐的奶奶。她的背微微佝偻,脸上不停地流着汗水,将头发粘成一团杂乱的结。
我走过去,问道:“爸爸呢?”
她一边卖力地翻动锅里的菜,一边笑着回答:“他公司有事,很早就走了。“
我一愣,条件性的想起窗外正噼里啪啦下着的雨。奶奶是风湿骨病,一到下雨天腰骨便会疼得不得了。患了这种病是不能去炒菜的,一炒菜,腰骨会疼得很厉害,到底有多疼,也许只有奶奶清楚了。这么一想,我便义不容辞地说道:“我来炒菜吧。”
“哪里用,你都不会的。”声音淳朴,“再说,你等一下还要去补习班呢。”我无可奈何地笑道:“是噢,你可是一个老厨师了。”
过了半晌,奶奶的.菜炒好了。跟平凡的菜是一样的,只是我觉得这味道比以往的更加香、更加浓。以前奶奶也经常这样子为我炒菜,那为什么当时的我没发觉这比浓汤还浓的爱呢?也许,是如今的我在奶奶的呵护下,已经渐渐地蜕变了那幼稚的心智了吧。
吃完菜,我跟奶奶告了声别,便出了门。
我打开雨伞,雨滴轻巧地跑到我的雨伞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持着雨伞,走在被水浸湿的地板上,突然鼻子酸酸的。这样的雨天也许看起来很美丽,对于奶奶来说却是痛苦的存在。令我感动的是,她并不埋怨,反而入春雨那般润物细无声,不断地付出,从没想到要得到馈赠。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感功能,情感调控
现代心理学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包括情感、意志、情趣等非智力因素。学生在体育课中,技术的掌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与他们的身体状况有关,而且与他们对体育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这是由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教师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毫无生命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情感、性格各异、年龄不同的学生。因此,研究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运用情感理论来改进体育教学,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我紧紧结合当前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不断探索幼师体育教学的规律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思想品质。在多次的公开课上,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动脑、勇于克服困难、互帮互助的良好风貌得到领导和同学的赞许。
一、丰富饱满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要使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需要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接受的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的移情和共鸣,使情感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动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有利于教与学的情感基础。
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学生普遍的心理要求。在体育课上,教师的一个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目光,一句和蔼关切的话语,都会在学生的心中掀起感情的波涛,引起共鸣,提高学习效率。著名的“罗森塔尔”试验充分证明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不可低估的作用。师生间的这种感情的“共振”,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生会增强克服困难、战胜阻力的信心,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对每个动作,每句讲解,教师都要认真、充满感情地完成,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乐于接受。在这种状态下所进行的体育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动作反应快、接受能力强,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既定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精神焕发、情绪饱满,以饱满的情感感染每个学生,使其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
二、丰富饱满的情感,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素质教育对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提出了时代性的要求。如何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体育课上,既学到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又全面提高多方面素质,方法很多,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教师充满激情、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心情愉快。愉快、轻松、乐观的良好情绪,活跃创造性思维,增强记忆力,使学生克服不良情绪和环境的影响,充分发挥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摈弃那种重视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兴趣、情感培养的传统做法,注重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之以情,授之以趣。兴趣和情感都是非智力因素的组成要素。教师深刻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创造性地开展富有情感的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丰富饱满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这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状态,进入高效学习的境界。
情感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产生、发展、成熟的。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生动性,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美好而丰富的情感。
三、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感染和强化的功能。
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要新颖。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刺激是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促进愉快学习的条件之一。因此,教学内容及表现形式的新颖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学生会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善于通过讲解示范、项目驱动、情感教学、个别指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快乐性,以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及学生的情感,避免一上课就批评责难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困难,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适宜度,让学生觉得高而可攀,跳一跳够得着,感受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情感状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情绪要适中,要精神饱满、情感丰富、精力充沛地进行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情绪和兴奋性。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去讲解,以优美的姿势去示范,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提问,热情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动作,以充分的信任去鼓励学生的每一次尝试,以敏感微笑的态度去对待偶发事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温暖,得到鼓励、帮助,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还应以自己对体育工作的真挚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上好体育课,使之终身受益。
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因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得到巩固,因此强化积极的情感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要讲清“怎样做”,又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运用正负强化功能,及时恰当地给学生以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给予负的评价,辅之集体舆论,使其体验不愉快情感,多次反复,以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
四、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情感调控。
所谓情感的调控,就是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种情感变化给予促进和抑制,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积极、有序的情感状态。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个性,提高活动能力和创造力。
中学生情感的变化丰富而强烈,尽管教师在课前进行了情感设计,但在实践中情感发展往往出现偏差。对于这些偏差,在苗头出现之前就给予调控,往往会事半功倍。对于可以
体育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李景玉
(迁安市第二中学体育组,河北迁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正被国人所接受。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每位体育教师身上所肩负的第一责任。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学生自身方面、教师的实施手段、学生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体学生自身教学手段评价方法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个性明显,做事冲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其特点,引导他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一、学生自身方面:改变教学思想,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所有教学内容与教学练习,都是教师在课前安排好的,学生只是被动参与,不论喜欢与否,都要参加,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上课累,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转变成了辅助人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可以尽情练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当碰到较难的教材内容时,学生还可以求教教师,这样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这样的课堂效果当然很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呢?我们在增强自身教学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这样才能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自主性包括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决、自理、符合实际的自我判断、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等。主动性是指学生对外界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成功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身心健康欲、主动参与社会的适应性。创造性是指学生在主动性和自主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它包括创造的意识、创造的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只有把学生变成课堂的真正主人,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知欲。
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体参与
要想把学生留在课堂上,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就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合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条件,尽量自己完成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其次,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原先的传授者变成辅导者,只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完成动作的手段。教育家第斯多惠曾预料的情感变化,教师可先设计好情感调控方案,按教学程序有步骤地进行。当然,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瞬息万变,相当多的情况不能预先了解。对于这类情感调控,更应注意适时性,要不断研究学生心理,观察课堂情况,随机应变,牢牢掌握情感调控的主动权。
情感调控要因人而宜,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情感的调控还要注意适用性,手段和方法要得当,要有针对性。比如,上课开始,为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可以安排集中注意力练习。课的基本部分可设置不同的情境,变化练习条件,以引起各种有益的心理变化。
情感的调控还要适度,考虑学生情感偏差的性质、程度,以及集体或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尽可能地少运用激烈的言辞批评学生,不能夸大错误,以免引起负面效应。调控手法的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学生要根据教材,通过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寻找方法、积极尝试、解决问题这几个步骤,自主完成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教师教起来有重点,教学效果一定明显。
三、评价方法:实行科学评价,维持学生主体意识
一节好的体育课,不仅教材内容精彩,教学方法合理,而且评价手段科学。科学的评价手段是维持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想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就要对他们不断进行合理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评价的多样性,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扬合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做好及时性自我评价。按新课程标准思想,若想达到合格领域目标,教师必须学会及时总结,找出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哪些是值得发扬的,哪些是应该弥补的,教师在课后坐下来认真思考,对以后的系统上课是大有益处的。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要结合学生的素质,体育活动课中的表现,以确保评价的合理性与全面性。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时,还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维持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服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教育出适合未来建设发展的有用人才,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润物细无声”。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只有把自己对体育教学和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把充满情感和智慧的教学理念,如春风细雨般地渗透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和调控,才能使体育真正起到让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作用,真正使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宝.情感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中国学校体育,1997,(1).
[2]师俭.体育教学的情感运用.中国学校体育,2000,(6).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胜枚举。诸如默读、扫读、寻读、粗读、细读、朗读等等都是读书的重要方式。在这种种读书方式之中,若论读的总体效果而言,朗读应该是首当其冲的。朗读,是一种有声的阅读方式。换言之,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大声地把文字读出来。因为在朗读的时候要发出声音,所以人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字词的准确发音、能更好地把握语速语调以及节奏、能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反之,优秀的朗读过程必须做到吐字清晰且字正腔圆,节奏适度且抑扬顿挫,表露情感且情真意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小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认知水平等的限制,朗读成为小学生读书的最佳方法。那么,在小学生朗读训练过程中应该采用哪些方法来有效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呢?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小学生朗读教学实际,浅显地谈一些朗读能力训练的方法。
一、读准字音,吐字才能字正腔圆
读准字音是朗读能力训练之根本。只有让学生读准了字词读音,才能让他们在朗读时做到字正腔圆。教师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将读准字音作为朗读能力训练的基本内容。当然,要想让学生能够读得字正腔圆,教师就必须做好榜样示范。鉴于此,教师必须彻底排除地方方言中的干扰因素读准字音。教师只有在自己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的读音进行及时指正。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泉城》这一课时,教师教学生读准了一些特别容易读错的字词。“天下闻名,拎到,水声喧腾,昼夜不息”等。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倾听教师或者录音的范读,并在教师的指正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了读音错误,读准了字音。读准字音为朗读时字正腔圆的吐字奠定了基础。
二、把握节奏,读句才可抑扬顿挫
把握节奏是朗读能力提升之途径。只有让学生把握了朗读节奏,才能让他们在朗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将把握节奏作为朗读能力训练的基本内容。当然,要想让学生读得抑扬顿挫,教师务必要做好引领示范。鉴于此,教师必须要反复地倾听标准的课文录音把握节奏。教师只有在自己把握节奏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节奏。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九寨沟》这一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朗读指导。“一座座山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沟谷中……”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这一部分时,语速要缓慢,要读出九寨沟的风景之美,要读出惊叹、赞美的语气。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或者录音的范读,并在教師的指导下找准了文章各个部分的连贯与停顿,把握了节奏。把握节奏为朗读时抑扬顿挫的读句奠定了基础。
三、体会情感,读文才会情真意切
体会情感是朗读能力升华之境界。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情感,才能让他们在朗读时做到情真意切。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将体会情感作文朗读能力训练的基本内容。当然,要想让学生读得情真意切,教师务必要做好点拨引导。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表露的深刻思想,要让学生学会穿过段落篇幅感悟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仍然以四年级语文上册《九寨沟》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文时让学生学会了透过文章体会情感。“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双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这一句不仅写出了金丝猴健硕的体型以及可爱的神态,还写出了作者对金丝猴的无比喜爱之情。“……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教师让学生从这一句中体会到了大熊猫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中,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了作者表露的深刻思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从文章的段落篇幅中感悟到了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体会情感为朗读时情真意切的读文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通过及时指正学生的字词读音,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夯实读准字音这一朗读能力训练之基础;教师要通过适时指导学生的语句停顿,教会学生把握节奏,拓宽把握节奏这一朗读能力提升之途径;教师要通过择机指引学生的篇章情感,教会学生体会情感,开阔体会情感这一朗读能力升华之境界。总而言之,教师要通过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有声的朗读方式无声地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秀红.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方法[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1).
[2]肖朝会.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2016(12).
[3]邓玉蓉.谈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的方法[J].试题与研究,2012(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
――题记
这晚,又被这淅淅沥沥的雨点唤醒,可能是因为出身在一个雨季的缘故,对这雨情有独钟。坐在窗前,看雨如牛毛,密密斜织在夜幕中,夜的深沉,使雨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伸出双手,去捧那从房檐跳跃下的精灵,捧过来轻轻嗅嗅,这仿佛是爱的味道。
依稀记得小时,总爱调皮的和伙伴在院子里玩耍,经常弄得脏兮兮的回家来,是母亲,为我擦去额角的汗珠,帮我洗净沾满泥的小手;
依稀记得儿时,考试成绩不理想,是母亲,在我蒙着被子哭泣时,轻轻掀开我被子的一角,抚摸着我的头发,给我一个灿烂的微笑;
依稀记得现今,每晚熬战在台灯下,与作业作斗争时,是母亲,不时的推开房门看看,有事坐在旁边,陪伴我,驱走夜的孤独,有时给我温一杯醇香的牛奶,缓解劳累。
母爱无声,无需言语,哪怕一个细节,也彰显母爱的伟大。
曾几时,不小心摔倒在路上哭鼻子时,是小伙伴过来拉起我的手;
曾几时,因成绩不佳而灰心丧气时,是朋友给我一颗糖果,扮鬼脸来逗我开心;
曾几时,因琐碎的事情坐在台阶上静静流泪,是伙伴,递给我一张手帕纸,坐在身边默默的陪着我。
友谊无声,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润无声。
是谁?帮我把落在树上的羽毛球取下来递给我;是谁?在雨中等车时,将雨伞同我一起分享;是谁?在我迷路时给我指引方向?是你,陌生的朋友。
大爱无言,人与人之间的爱,无私无声。
滴水之恩,也似雪中送炭。母爱伟大,友谊纯洁,人与人之间的爱无私。无声的爱,也似雨般,无声的滋润着我们。
雨声小了,雨味淡了,躺在床上,让那淅淅沥沥的声音,敲着我的梦境,萦绕在我的梦想。
爱,无语过多的言语。
【润物细无声——美术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学校美术教学反思06-06
大班美术教学反思10-01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06-01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06-05
卡通卡通美术教学反思12-05
中学美术教学体会反思12-09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06-17
小学美术上学期教学反思11-01
小学美术《装饰色彩》教学反思12-13
大班美术教学反思《脸谱装饰》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