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职业现状分析(精选8篇)

幼儿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篇1

【摘要】近年来,随着职业倦怠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教师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

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不同的定义,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缺乏工作动力和兴趣,对教育教学工作感到厌倦。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表现的一系列消极心理、生理综合征的现象。教师职业倦怠是普遍客观存在,具有复杂深刻的原因,对个人组织社会有广泛严重的影响,我们应高度重视努力克服。【关 键 词】 职业倦怠 心理 影响 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学者费登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职业倦怠现象作为一种现象,我认为它不是就单个个体而言的而是一种社会群体现象。黄荣光先生下的定义中‘一个人’的提法不妥。

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指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表现的一系列消极心理、生理综合症的现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因素与其它职业相比,教师职业负担重,经常处于高压状态。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教师的教学不只是工作,更是一场永无休止的竞赛。

许多教师还兼班主任或其它管理工作。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自理能力差,很多生活小事都不能独立完成,因而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得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和考核。这些都让教师颇感压力巨大。

(二)社会因素教师不但要传递人类文明,而且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社会赋予教师的期望值很高,当教师不能够完全达到社会期望值时,往往会受到指责,甚至辱骂、殴打。

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的共享就决定了教师应该有较高的地位和待遇。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教师工作负担重、待遇低,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使教师荣誉感和责任感、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产生懈怠态度。

(三)自身因素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也与教师自身的性格特征有关。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面对压力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而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的教师,能够正确地面对压力,很少产生倦怠心理。二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一)筋疲力尽,得过且过

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并不再付出努力;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无法体会到成就感。

(二)疯狂拼命

面对困境和预期的失败,试图做任何可能的努力。几种心理、生理综合,群体生活中心理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原因

(一)教师个人原因 1心理定位不准确

刚工作时激情高涨几年过去激情减弱甚至情绪低落。这说明开始心理定位就不准确导致有点挫折就迷漫没了方向。例如这样一封信:我叫肖华,是一名高中教师,参加教育工作十几年了,正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按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可是,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提不起精神来,工作没有激情,生活懒懒散散的,做事有气无力,感觉工作乏味,天天就是备课、讲课、改练习,家里、学校、讲台老三点。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上课睡大觉,你管他他说你干涉自由;他要谈恋爱,你批评他他说是个性需要。学生难调、课本难教、高考难以应付、家长社会要求太高,我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难以燃烧,身心疲惫,慢慢变得漠然了、得过且过了[5]。2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

大量的备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各种阶段质量检测等,使教师工作负担增加,甚至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较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深夜才能够得到休息,这种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教育部上半年调查后,统一了学生在学校时间上限。甚至各级地方也出台类似文件跟风,但地方学校却少有执行。

3长时间付出,心理得不到休整.脑力体力劳动不协调

日本学者佐藤所说,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教师的工作则并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宣告结束。教师的工作无明显周期,需长时间投入,这样必然造成心力憔悴。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本职工作老师整天致力于如何教学而疏忽了体育锻炼,致使脑力与体力不能够平衡发展。

4长时间忙于教学疏于学习,个人师德修养的丢失,没有成就感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学习,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从进入师范时开始,师德教育中就反复讲教师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但一些教师没有把它当作人生追求,而是乐于和别人比物质。和以前同学社会上其他的有钱有地位人比造成心理失衡。所以在教师收入不高的今天很容易迷失自我,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教师老是抱怨工作累收入少。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但工作成绩不易被人看到,导致教师失望心理产生。没有更多教师成功的平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良心理示范作用也是巨大的.周围成员对工作的冷漠、淡然、互相影响造成职业倦怠。

(二)组织根源(学校)1管理不民主,管理不规范

民主管理好处太多了,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人人有主人翁责任感,最能调动大家积极性。可是由于利益驱动,学校大部分都搞一人堂。在这种环境中一把手就是皇帝,人性扭曲。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科室制组织结构使教师的专业角色受到挑战,减少了其自主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正逐年加大。除了应付学生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它事务等着教师去做。2考评机制不合理不能创造更多施展才能平台

cctv-12曾报导:河南上蔡二高魏东华(真名祥东伟),多年优秀教师,政教科干事,竟是十五年前杀人犯。这说明考评机制不能从内心使人向善,只能考评表面的,使教师表面服从,从而加大内心矛盾。几大考试成绩是考评最主要依据,还有课堂教学的优课率,辅导学生获奖,甚至刚性坐班等。这样使教师疲于奔命没有成就感可言 3家长、社会的不理解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独立性,无法全部由教师来控制。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无论大事小情都归罪于教师实不合理。为了应付家长们时不时的兴师问罪,教师们每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导致一些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师的心态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实属无奈(三)社会根源

教师承担着培育英才、弘扬历史文化的重任。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来看,教师要充当“学者”、“教育家”、“爱的播洒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对于教师的角色期待及其理想模式,各执一词。教师肩负着社会的希望,同时也承受着压力。教师社会地位还较低 经济收入较少。不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社会活动平台 教师社会交往少,经常听到一看你就是老师这样的说法,教师好像已经异化了,带上了一些非“社会化”特征。跟踪服务做不到位 政府不了解学校动向,对学校要求多服务少。

幼儿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广西区内20所本科院校作为被调查单位, 在此基础上再按照各院校的系部规模, 按比例随机抽取高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 106份, 回收有效问卷1 880份, 有效回收率为96.86%。男性948名 (50.43%) , 女性932名 (49.57%) ;工作<5 a的556人 (29.57%) , 6~10 a的272人 (14.47%) , 11~19 a的552人 (29.36%) , ≥20 a的500人 (26.60%) ;初级职称463人 (24.63%) , 中级职称712人 (37.87%) , 副高以上职称705人 (37.50%) ;专科学历62人 (3.30%) , 本科学历684人 (36.38%) , 硕士学历888人 (47.23%) , 博士学历246人 (13.09%) 。

1.2 调查工具

采用Maslach国际通用职业倦怠量表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Human-Service Survey, MBI-HSS) [3], 结合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 对问卷中的部分文字进行修改。该量表共包括22个调查题目, 包括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各维度的条目组成:情绪衰竭5条, 去人性化9条, 低成就感8条。各条目采用7级评分。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总分, 得分越高, 职业倦怠程度越重。本次调查中, 总问卷及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依次为0.842, 0.855, 0.706和0.868。调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并当场回收。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教师职业倦怠总体分析

职业倦怠总分为 (49.05±18.92) 分, 其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为 (7.74±6.04) 分, 去人性化维度得分为 (12.06±10.49) 分, 低成就感维度得分为 (27.11±9.56) 分。由于采用7级评分, 中位数为3, 显示广西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整体为中等程度, 其中高校教师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现象并不明显, 但低成就感较严重。

2.2 不同性别、职称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比较

不同性别、职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表明不同性别、不同职称教师对职业倦怠的感受没有明显的区别。

2.3 不同年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

表2显示, 不同年龄阶段高校教师在去人性化、低成就感2个维度的得分及职业倦怠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分析发现, 30~39岁、40~49岁教师去人性化得分高于20~29岁教师 (P值均<0.05) ; 20~29岁教师低成就感最高, 30~39岁教师低成就感得分高于40~49岁及≥50岁教师 (P值均<0.05) ;50岁以上组教师职业倦怠总分最低。表明青年教师更容易感受到职业倦怠, 表现为消极、冷漠, 尤其是自我效能感较低, 缺乏成就感。

2.4 不同年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关系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年龄与职业倦怠的内在联系, 分别以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 (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 为因变量, 年龄为自变量,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考察预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中, 年龄对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2个维度呈负性预测 (P值均<0.01) , 对去人性化呈正性预测 (P<0.01) 。

3 讨论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高校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典型症状为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从总体上看来, 广西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高校教师的情感衰竭、去人性化现象并不严重, 但低成就感较明显。有研究发现, 中学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比较高, 去个性化现象并不严重, 成就感也很高[4];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呈现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升高和低去人性化的现象[5]。说明由于教育对象、层次不同, 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不同, 对教师的工作压力、社会认同度可能会不一样, 从而导致了高校、中学、小学教师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区别。

本研究发现, 性别、职称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研究结果不甚一致。 赵玉芳等[4]认为, 不同职称的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不同, 一级职称的中学教师情感的枯竭程度和去个性化程度要比其他职称的教师高;性别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的差异检验无统计学意义[4]。刘丽婷[6]的研究发现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中个人成就感不存在性别差异, 女教师情绪衰竭高于男教师, 男教师去个性化高于女教师。但是在本研究中没有发现性别、职称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高等教育需要的是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人才, 高校教师的学习背景、生活经历、工作能力以及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认同及支持, 缩小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性别、职称的区别。

本研究还发现, 年龄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状况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息息相关。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 对工作的感受不一样, 所以职业倦怠的体验也不一样。年资较长的高校教师不但教学经验丰富, 而且工作、生活的压力较年轻教师相对要小, 可能认为“人生就是这样了”, 只需要努力保持现状就可以, 但是对“现状的满足感”又使他们对工作、对生活漠然;而青年尤其是30~39岁的教师, 正值人生的奋斗期, 追求学历、职称, 关注收入、房子、孩子, 对理想的追求可能容易高于现实, 更容易感受到职业倦怠, 表现为焦虑、情感压抑、自我效能感低, 缺乏成就感等。因此, 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 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以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疲劳,职业,精神卫生,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方达.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 2010 (24) :52-53.

[2]刘艳.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教育探索, 2005 (2) :99-101.

[3]雨帆.心理测试.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8:155-156.

[4]赵玉芳, 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1) :80-84.

[5]朱小茼, 闫雅静, 闫雅曼, 等.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1) :27-29.

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爱国

教育攸关国运,教师成就未来。一个国家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命运,而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教师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可以说,教师的品质直接影响国家的未来命运。教师品质除了专业素质外,最重要的就是师德,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德者,才之师也。可见,师德较之专业素质尤为重要。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的最好的模范,是最接近学生的榜样。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十分强,良好的师德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未来也有更深远的影响。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首先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还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操等等。它贯穿教师职业的全过程,是教师行为的灵魂。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如下四个特性:

第一是职业性。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要求和逐渐形成的道德品质。教师职业本身决定了其职业道德不同于其他行业,因此具有典型的职业性。

第二是具体性。教师的职业就是教育教学,其职业活动的具体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也具有具体性特征。这一特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也有利于教师将职业道德付诸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第三是有限性。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都只能约束行业内的人员,教师职业道德也不例外。同时,教师职业道德只能约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而不能无限延伸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第四是适用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明确具体可行的,对教育教学活动有很强的适用性。

二、当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大多数教师都具备较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但也有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个别教师被境外媒体和敌对势力蛊惑,违法犯罪,背叛祖国

2014年1月,中央民族大学教师伊力哈木·土赫提涉嫌违法被公安机关逮捕。据警方调查,伊力哈木与境外“东突”势力勾结,参与新疆分裂活动。伊力哈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公开煽惑维吾尔族人要与中央进行暴力抗争、像抗日一样打倒政府;将疆独、藏独等分裂分子称作“英雄”,视祖国和汉族人为仇寇,煽动学生怨愤仇恨情绪。伊力哈木还拉拢、诱惑、裹胁部分学生组织团伙,与境外敌对势力勾结,参加分裂新疆的活动。

(二)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热衷赚钱,对教育教学缺乏兴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很大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社会上也逐渐兴起拜金主义风潮。而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工资整体偏低。在拜金主义、趋利风气的影响下,部分教师难以承受心理压力,开始热衷于赚钱,对教育教学感到厌烦,工作上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懒得备课,课堂教学十几年都是老一套,不研究教材、照本宣科。对工作之外的副业却十分操心,总觉得教学耽误了赚钱。部分教师热衷于能评职称的学术研究和课题,对教育教学漠不关心,总觉得教育学生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导致师生关系淡漠。部分教师甚至为评职称,在论文写作中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不仅不利于自己学术水平的提升,还败坏了学校形象,更给学生作出了极坏的榜样。因此,急功近利可以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大忌讳,害己害人。高校教师一定要热爱教育事业,淡泊明志,严谨治学,唯此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为人师表意识淡薄

我国古代先贤孔子曾说,为人品行端正了,即使没要求百姓遵纪守法,百姓也会自觉遵守;如果为人品行不正,即使命令再严苛,老百姓也不会遵守。高校教师也一样,如果品行不端,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而品行端正的老师总会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课堂上不遵守教学纪律,心口开河,不自尊自爱,以胡扯怪力乱神为能事,以狂傲悖妄为自尊。不仅自己傲慢不可一世,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个别教师更是借个人成见和对社会问题的怨气不满胡发牢骚,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因此,身为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时刻注重自身形象,坚持不懈提升自身修养,自尊自爱自重,随时随地都要以别人的榜样和表率来要求自己。课堂上严格遵守教堂纪律,认真备课,兢兢业业,细致教学。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部分高校教师叛国犯罪,根本原因是对国家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缺乏信心,为西方马首是瞻。高校教育对于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至关重要,必须重视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让高校学生对西方价值观有深刻的理解。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破除对西方顶礼膜拜、马首是瞻的思想,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习西方长处时,能辨别其问题和缺陷,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真正学会学习和教育。对于中国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要有客观的认识,要通过深入调研,细致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真正为国家深化改革作出贡献,更教会学生正确看待认识社会,通过实践得出真知,通过解决问题,去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

(二)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条件,提升职业自豪感,维护师道尊嚴

如上文所述,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低下是教师缺乏教育热情和师道尊严的重要原因。管仲曾说,衣服和实物充足后,人们才更会重视荣辱和礼仪。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中产阶级更加遵纪守法,自尊自重。因此,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必须为高校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体面的生活激发教师的师道尊严感。此外要丰富校园生活,弘扬传统师德文化,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交流,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到职业的幸福感,增加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生对教师的向心力。(下转187页)

(上接184页)

(三)多措并举,使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融入教育全过程

首先,要重视教育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其次,重视工作作风建设,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工作作风相结合,在作风建设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再次,将人格培养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让教师在严于律己、淡泊明志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最后,要引导社会尊师重教,让社会充分认识教师的伟大和不易,尊重教师、关爱教师,让教师感受到师道尊严,提升职业自豪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韩迎光.《与时俱进培育英才——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师德》,载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李翠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载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8期.

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篇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降临,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们的战略方针。教育的重要作用日益凸出来,未来的竞争主要是教育的竞争,作为教育系统内最重要的要素,教师的肩上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想担负起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把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向深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教师对道德的认识,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而且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特别是较高的师德素养。师德是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具有两层含义。广义的师德是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如教师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自身道德;而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根据我国教育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完善.也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事业心不强,功利心重,敬业奉献精神不足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些教师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部分高校教师在接受学校工作安排时,不是以教学工作的需要为原则,而是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为原则,并且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与责任。特别是在目前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少数高校教师置职业道德于不顾,有的教师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呈上升趋势,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在教学中投入精力不足,热衷于利用第二职业挣钱,消极应付本职工作,缺乏敬业精神,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质量。

2、体罚学生,歧视差生

教育是一种良心事业,教师要有一颗公正的心。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成绩不仅成了学生的学习好坏的依据,也成了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有的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罚字当先,惩字开道,缺少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的耐心。而且对待成绩不同、家庭出身不同、长相不同、个性不同的学生不能公正公平地对待遇,往往存在私心和偏心。近年来屡屡发生学生被逼自杀事件,除了我们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强之外,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欠缺是其中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

3、为人师表意识淡薄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为人师表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道德、人格乃至为人处事的要求比对一般人的要求要高,这一点对我们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光荣,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不注重自身修养,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表率作用,缺乏自尊自爱。不能用教师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影响教育学生。有的教师不遵守教学纪律,随意变更教学时间,课堂上信口开河,甚至随意接听手机。甚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极个别教师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分”谋私,严重影响和损害了教师的高尚形象。少数教师不仅教学能力一般,而且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从事一些违规、违法和权学交易等非正常行为。不少教师在搞科研时急功近利,敷衍了事,态度不严谨,伪造数据,抄袭剽窃;少数教师学风浮躁,不专心教学科研,评奖、评职称时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有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甚至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的学术成果;等等。这样的学术风气给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4、缺乏上进心,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能力素质。我国的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实施多年,新课程改革也开始启动,但是不少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上,目前很多教师仍然抱着一种“学习----工作----退休”的旧的学习观念,以教师为中心,视学生如同机器人,采取灌输的办法,只有知识的传授,没有心灵的交往,只有不断的重复,没有创造性的发挥,不认真备课,不钻研教材,不更新知识,不研究教学法,上课内容空洞,照本宣科,教学信息量少,深度不够。而且从走上工作岗位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学习,不再去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一本教材、一套讲稿用一辈子,不关注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动态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5、教书育人意识不足,重智育,轻德育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有不少的教师却不能自觉地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积极贯穿和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教了,就是完成任务,就是育人了。这些教师,平时这些教师平时只是教书上课,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一概置之不理,不热爱和尊重学生,从不与学生谈心,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成长毫不关心。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几点意见

1、制定规范制度,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明确师德的规范对于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都对师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本上形成了教师道德规范体系。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教师的师德规范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在完善制度、规范师德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广大教师真正将制度规范融入道德理念。

2、要充分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

教师认为“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教师”是最有效的途径。事实上,领导不带头,要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做不到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发挥作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教师的表率;二是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转变教育观念,不因为眼前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默许、放纵教师中任何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3、持之以恒,加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国培计划)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也包括教师队伍整体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国家实施的教师国培计划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个素质上去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就上去了。首先应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使教师能够树立起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质量观,自觉地把师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可以抓一阵放松一阵,必须持之以恒,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重在治本,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搞好。

4.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且要帮助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通过丰富校园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强化了师德理念,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教师工作的崇高感和幸福感,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向心力和人格魅力。同时,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利益要求,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之中,通过细心、周到的工作,为教师创造“多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工作环境中,创造良好师德建设氛围。

5、努力完善教师综合评价制度,落实教师工资待遇

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的经济利益是加强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和关键。教师评价制度应该是多元的,不能以点代面,以偏代全,以领导权利代替民主评议,不能把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劳动的唯一标准。要努力实现公正、公开、公平的教师劳动评价制度,使每一位教师的劳动价值得到社会认可。

6、教师要培养“慎独”自律意识

所谓“慎独”,是指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按照正确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自律就是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解剖,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抵制、克服和清除自己思想中有悖于职业道德规范的念头,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提高,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幼儿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篇5

通过“国培”学习,明白了一直困扰者自己的问题—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一词的英文名称为“job burnout”,原意为“燃烧待尽”,国际心理学大会将教师列为职业倦怠的高发职业,而我国自古就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比喻教师是燃尽自己、照亮学生的“红烛”。难道教师一定要燃烧待尽吗,难道教师就不能成为一支不熄灭的蜡烛吗?当蜡烛的火焰闪烁的时候,正是蜡烛燃烧待尽的信号,此时我们可否补充些燃料及空气,为从教补充些能量/资源,让蜡烛重新燃起照亮学生及他人的火焰,让我们充分体会这份职业给我们带来的充实与快乐?老师以如何让蜡烛持续燃烧为主线,结合大量的生动案例及权威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地从“闪烁的火焰——倦怠的辨别、重燃火焰——倦怠的恢复与预防”两方面给出了十余条操作性强、令人感悟的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调节策略。下面就本人的一些实际情况结合这次培训,谈谈本人的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和消解对策。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与竞争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把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摆在最主要的位置,视教育为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日益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而制约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职业倦怠,它会慢慢消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最终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教师的心理状态,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寻求对策,已是刻不容缓。本课题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对提高教育素质,促进教育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直面教师的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职业倦怠是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职业倦怠包含了三个概念上的区别但实际上互相联系的成分: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去人性化。情感上过度投入和情感资源的严重消耗。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下降。在态度上消极、冷酷以及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过于冷漠。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是在这个界定的基础上完成的。“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此时的教师一般表现为疲劳、烦躁、过敏、情绪紧张。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会对工作不满意,不再做出努力,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失败感,容易引发教师离职、旷职及退缩行为。并且对工作懈怠应付、与学生联系减少、无法细致的备课,更不愿与学生交流,从行动上、心理上渐渐远离学生,甚至对学生发火、谩骂和体罚学生。具体表现为:生理衰竭: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肠胃不适、神经衰弱、机能性工作障碍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情感衰竭: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对工作满意度低,热情与奉献减少。情绪波动大,对学生缺乏同情感和支持,无法忍受学生在学校的捣乱行为,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 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认知衰竭:表现为教师明显感到空虚,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显著的工作。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价值衰竭:表现为教师的价值观和信念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降低,认为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的繁琐事务,对工作缺乏进取心,无心投入过多的精力,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的。人性衰竭:表现为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和冷漠态度去对待学生、同事、家长或家人,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缺乏同情心,冷嘲热讽,贬低学生,甚至暴力或者体罚学生。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格内向、安静少言的教师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个体期望值: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的某些高级需要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高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包括成功需要、成就需要以及在工作中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体验的满足感越多,就越倾向于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从而更倾向于认同该工作对于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减少职业倦怠发生的概率。年龄与倦怠相关,多项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情绪衰竭。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倦怠感也随之迅速增长。性别方面,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比男教师稍低,但并没有明确显示。对自身要求不切实际。美好的愿望常常与客观现实产生冲突,一旦出现差错,教师内心的自我谴责越强烈持久,对自我要求越高,其自身的压力也就越大,持久的压力势必导致倦怠的产生。

二是管理制度不合理。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制度中的偏差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的学校实行严格“教师坐班制”,并实行刚性的监督管理,许多教师感到身心疲劳、极度压抑,创造激情受到了极大的挤压,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践踏。

三是缺乏社会支持。缺乏社会支持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教师被人们推上神坛的同时,也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社会一方面赞誉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教师被放逐于尴尬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四是工作压力。有关调查表明,教师每天的工作人均日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一般职工平均工作时间多1.67小时,睡眠时间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尤其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与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适应考试的要求不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备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8小时己不足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就牺牲节假日、正常休息、娱乐时间。日复一日的不停劳作。不仅如此,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备课、写计划„„还要应对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评比竞赛、公开课等。工作量过大会使教师产生“角色超载”现象,萨顿指出,角色超载可能引发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是质量下降或是根本完不成工作。这常常导致教师的焦虑;第二种反应是尽力去满足“角色”的要求,这可能会导致教师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出现家庭问题等等。而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五是公平待遇问题。均衡并提高教师待遇似乎己经成为很多教师的共同语言,同样的职业同样的工作量,有些地方老师的待遇却高出自己几倍,而且在如今突飞发展的社会,很多教师的待遇远远跟不上物价的飞涨,这种落差心理得不到缓解,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偏低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都低于同期参 加工作的其他人员。因此,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六是学生、家长问题。有大部分的教师认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与他们的倦怠水平显著相关,学生的低学习动机、不良行为及管教问题与教师的情绪衰竭及去人性化最联系,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与不认同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家长把对孩子的期望转嫁到老师身上,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给教师涂上了一层理想化的神圣色彩,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感。

那么该如何消解教师职业倦怠呢?在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改善树立教育新观念,改革办学体制,包括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地方、企业的资源办学校,减轻自身办学的重重压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教师培训部门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范围,让多数老师从培训中受益。培训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不仅要培训教师和未来教师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训,即不仅要教给他们教学技能方法,还应通过培训,唤起他们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兴趣,并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恰当地处理和上级、同事、家长以及和学生的关系。此外,还要注意改进学校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确立创新型领导者的重要地位,有创新型的校长才会采取创新型的管理和领导方式,在其带动下,教师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形成一种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轻松活泼、民主自由的氛围。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领导者需要了解教师需要,满足合理需要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改进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方法。学校应积极推进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工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时时更新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新的科学知识,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还要注意建立教师心理健康保障系统。从教师自身来讲,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正确认识教育和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信念,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积极的进 行必要的自我调适。提高自身适应力的核心是自我激励的有效实现。改变认知模式,思维弹性化。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之中,因为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决定我们对压力的成功与否。所谓“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明确知识是力量,人格更是力量。做教师最重要的是先会做人,要有高尚的师德。同时,营造积极心态,丰富生活方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预防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教师行业的理解和尊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要积极宣传教师中的先进事例,从物质上给予激励,精神上给予鼓励,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从真正意义上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职业现状分析 篇6

-----职业现状分析首先,我很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缘学习到戴洁老师亲授的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同时也让我对hr上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收获。

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每个人想在这个染缸中染出什么样的颜色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张,否则,如果随波逐流的话,最终也不会成为一块色彩靓丽的画布。在现代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想成为浴火的凤凰,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创出一片天地。但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都是在严谨的规划下,一步步认真履行而得到的。如果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一个人在社会上无疑就如一只无人操纵的小帆船在大海上漂泊,在漂漂荡荡中走向灭亡。因此说,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个立志成才的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它是使一个人走向成功施展抱负的第一步。

并且我认为职业规划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关注与我们的职业相关的发展状况和不断的对计划做出修正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角度讲,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是相当必要的.所有的规划和具体行动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机动空间.在原有判断和规划的基础上,我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目标执行的结果不

断的调整和修正我的规划,从而真正地对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消极的心态,病猫子的状态是永远不能成功的。他的人生也是黑暗的,看不到未来。今后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做别人不想做的,别人不能做到的,别人认为没有希望的,别人认为平庸的。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我认为应该 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考虑。首先要认清自己是怎么样的人,能力怎么样,自己适合在那方面工作。有什么样的就业愿望。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来正确看待自己。最后将自己的心态归零。不管在哪里工作,这个是很有必要的,打个比方,知识和能力就像一瓶水。可能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水没有一瓶子,当工作了,慢慢的积累经验相当于在原有的瓶子里面注入水,如果水在工作之前是瓶子的2/3,工作之后注满瓶子也只能注入1/3的水,意味着在工作岗位上学到的知识,经验只有1/3.如果把瓶子的水倒掉,工作之后从零开始注水,就能注满瓶子,学到的知识,经验就越多。有出才有进,得到的就比别人多。

从很多方面考虑,职业规划制定的越早、步骤越详细,越能早日提升自己,更快的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管这个目标多么艰难,自己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相差多远,只要自己有恒心,有毅力,有切实可行细致的计划,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完成,就

一定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当然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要想有很大的进步和成功,必须少不了对职业生涯目前的现状分析。因为只有对职业生涯现状分析够准确,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够不浪费过多的时间做那些毫无效益的事情,才能够更多的促进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对于职业生涯现状分析其中有七项内容:姓名,职务,职务职责,职务能力要求: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已具备能力,现欠缺能力,和改进方法及实现时间(这个要求有可操作性)。对此,针对于我作为公司人事专员一职,我做出了简单的现状分析如下:

•在人员招募、引进、培训开发及员工考核、激励等方面有实际操作能力;

•具有优秀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极强的亲和力与服务意识,沟通领悟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强;而针对这点,我应该加强提高和锻炼。

•工作细致认真,原则性强,有良好的执行力及职业素养;•熟悉国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对于这点 我也需要多多阅读一些有关国家劳动法及人力资源管理运用方面的书籍,及时有效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加强自己的职业底气。

•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内外沟通能力;

•有强烈的责任感及敬业精神,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良好的计算机水平,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员工档案的维护,核算员工的薪酬福利等事宜;

•人事管理系统也不能完全支持管理流程所设计的要求,如:培训管理流程中所需要的员工能力变化数据;

•人事管理系统缺少预警机制,如:劳动合同的续签提升,员工流失率提示;

•缺少与各部门员工间的正式交流,从而导致影响公司人事方面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会帮助我们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各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客服困难,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其实规划职业生涯也是帮助我们个人真正的了解自己,知道我们适合的领域究竟是什么,哪些方面不足有需提高,哪些方面应该多加努力,以至于能让我们少走弯路,或迷失方向。定一个合适的高度努力实践,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价值,让自己充满自信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长处,努力克服弱项,挖掘潜在能力,会重新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进行定位,并将持续增

值,使我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曾倩我们的职业竞争力,同事好的规划会让我们更加的投入工作,对工作的主动性大大增加,自然会取得更好的工作满意度,成就更大的事业。

以上是我对本次戴洁老师培训所讲课程职业规划上面感悟的一己之见,再此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使我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学以致用。

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7

一、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现状分析

(一)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应遵守的基本社会规范之一。不同的社会规范反应着人们之间不同的社会关系, 也规定着个体之间不同类型的交往行为, 因此其各自有着不同的性质与功能, 不可相互取代与混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它直接关系到规范本身制定的科学性与使用的适宜性, 间接影响着教师对规范的认同与内化, 以及师德教育的内容。目前, 通过分析有代表性的各省市的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本发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与教师教育活动领域中的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和语言这些非道德规范区分开来, 导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不甚清晰。首先, 表现在教师的经济利益与学生的教育利益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当优先考虑学生的教育利益;其次, 政治和道德的范畴和作用方式以及体现的社会关系各不相同, 因此不应当从政治的视角要求道德使道德政治化;再次, 法律其实界定了人类行为的最低道德底线:在这个行为底线以上的属于人们一般认为的道德问题, 在这个底线以下的, 就触及到了法律 (属于法律范畴, 但其实是更严重的道德问题) 。所以说不应当将“依法从教”等法律规范写入教师职业道德当中, 这样不但磨灭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在底线道德上的区别, 而且不利于法律规范本身的落实, 也会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带来混乱;最后, 技术和语言本身是价值中立的, 它们不直接具有道德涵义, 只是技术和语言的使用关乎道德价值。所以, 技术和语言的道德涵义来自于其与社会价值的吻合程度, 来自于其与学习类型和内容的适切性, 来自于教学情境需要的满足和教师自身特点的表现。综上所述,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可以直接包含教师活动中的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和语言规范, 但可以在道德与教师的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和语言活动的联系中考虑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这些活动的限定。

(二) 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地建设停留在理论道德的说教层面而没有重视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去培养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实际上, 只有在具体的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才能够对教师职业道德有更深层次地领悟和理解, 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才能具有积极地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和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然后通过教师地主动建构进而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而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教师职业道德才是理性的、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长久的以及具有发展性的。正如品德的形成过程一样, 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主地、主动地建构才能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品德, 而不是仅仅通过施教者的道德说教去形成。同时, 由于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教师职业道德需求与水平, 例如在教师入职前、入职以后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因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不能采取一刀切、大一统的方式。

(三)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代表了更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人格、品行等优秀品质会影响学生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而教师人格、品行等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 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充分地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通过实践活动, 借助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地建构;也需要学校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外部环境, 使教师体验到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以多元、激励、认同为特征的评价体系将更有助于提高教师重建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讲求“和”为贵、以邻为善、仁义礼智信等等, 具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在教育领域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这突出的表现在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身上。孔子作为我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表现在师德方面, 主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深切关怀、体贴备至, 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有教无类等等。这些师德标准不仅体现了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 同时也反应出了一名教师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当今的教学对象、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与孔子所处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师典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学校要创设协调的内外部制度环境使教师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 同时教师也要自觉的将自己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 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五)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都经历过一个从忽视教师职业道德到例行一般性的德行要求再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19世纪末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还仅仅是一种自发、零星的渗透, 还没有被提升到一个自觉专门的领域, 也没有成为教师职业自觉发展的需要。到19世纪末期, 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开始出现, 直到1929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制定了《教学专业伦理规范》。这一规范的实行, 将教师职业道德同从往笼统的教师教育剥离出来, 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 尽管这一规范仍然存有种种不足, 并且与专业化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但在当时却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紧接着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了教师专业化的浪潮。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 获得并保持专门职业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而1972年英国的《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更是将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职业专业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由此, 教师教育开始从职业向专业迈进。美国的国家教育协会于1975年正式颁布《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其中对有关师德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 但专业化思潮的影响已经有所渗透, 使得美国教师职业伦理在指导思想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 将教师专业自主、专业伦理等教师专业特质纳入其中。与职业道德相比教师专业伦理更凸显的是教师的专业性和自主性, 从行为规范层面的职业化道德要求, 上升为将教师作为一种特殊专业人员的一种伦理考虑。

二、研究结论及对策分析

(一) 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和实践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无论是从研究的视角还是在具体的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当中基本上停留在教师职业道德这一层面。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末开始已经通过制定相关的规范、准则等形式将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到了教师专业伦理这一层次。教师专业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在本质上都是指从事教师职业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 所应达到的伦理和道德方面的要求, 但是两个概念之间还是有差异的, 两个概念背后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却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职业道德更多关注的是教师行为约束层面的职业道德规范, 而教师专业伦理体现的是教师的专业性和自主性, 关注教师作为特殊专业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专业精神等内在的伦理品质。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在做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制度设计时应当更加注重顶层设计, 俗话说:“站的更高, 才能看得更远”, 应当学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先进做法, 注重从教师专业伦理这一高度进行设计。

(二) 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应当体现专业性、科学性、人文性和前瞻性。我国各地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但是制定的规范缺乏层次感和实用性。例如有的规范将教师不准进娱乐场所, 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讲普通话,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等等一些内容写进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应当渗透一定的教育理念, 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对教师行为约束这一层面, 应当上升到教师专业伦理这一高度。其次,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过程当中应当体现一定的人文性。教师也是人, 教师也具有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需求和欲望, 所以应当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只有教师生活愉快、心情舒畅了, 教师才会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当中, 教育教学质量在无形当中才能够得到质的提升。所以在规范制定的过程当中应当体现一定的人文性。再次,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应当体现科学性。比如在上面提到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使用普通话, 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等等。我觉得这些规范内容的科学性有待考量。难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吗?有些地方学生、教师的普通话不是很好, 刻意的要求说普通话不是强人所难吗?何况有些时候说家乡话、方言更能把意思表达清楚、透彻,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认同感。课堂上也没必要都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只有在相应的教学情境当中采用才会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规范制定的科学性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把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事项来做。只有教师的待遇提高了, 教师的社会地位才会随之提升, 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良好形象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来, 全社会才能形成一股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这样, 教师才能更加具有尊严感和自尊感, 才能激发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才能使得教师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师这一职业, 坚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 自觉地践行和提高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

(四)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追求。自觉的将教师职业道德纳入到自己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当中, 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觉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 把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和有用之才,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职责。

参考文献

[1]王清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8, (1) .

[2]包金玲.教师职业道德的传统与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6) .

[3]冯婉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边界[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1) .

[4]王清风.论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5]郅庭瑾, 曹丽.美国教师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发展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 2009, (5) .

幼儿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校教师;工作压力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68-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评估、认证的压力接踵而至,任职、晋升条件等硬性指标也在不断地提高,高校教师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心理压力。工作负荷普遍增加,精神压力大,身心疲惫,已经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积极性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工作效能,影响工作质量。本文拟通过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福建省部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对该群体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做较系统全面地分析,并对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可行性建议。“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费登柏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指的是“那些供职于助人行业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职业倦怠一般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打交道多的行业中,是助人行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职业病。对我国15个行业的职业倦怠指数测量显示,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位居第三。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选取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32份,回收425份,有效问卷401份。样本具体情况为:性别:男性221人,女性180人;年龄:30岁以下125人,31-40岁的169人,41-50岁的46人,51-60岁的61人;学历:专科5人,本科132人,硕士191人,博士73人;职称:助教82人,讲师185人,副教授121人,教授13人;年收入状况:6万以下的76人,6-9万192人,9-13万116人,13万以上17人。

(二)调查工具。本调查采用的是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MBI—ES)。该量表包括22题,3个维度(情绪衰竭9个题项、低个人成就感8个题项、去个性化6个题项)。量表共22题,采用7点量表记分,0=从不,6=非常频。在情绪衰竭方面,得分高于27分,则说明有较高的情绪衰竭,低于16分,说明情绪衰竭程度较低;在去个性化方面,高于13分,表明去个性化比较严重,低于6分,表明去个性化程度比较低。这两项都是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强,得分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在个人成就感方面,高于39分,说明个人成就感比较强,低于31分则个人成就感比较低。该项得分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弱,得分越低,倦怠程度就越强。另外,问卷在MBI-ES量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开放问题,主要让被调查者对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源做尝试性分析。

(三)研究过程。本课题调查者经过统一培训后,采用随机方式,在教师办公区、教师、图书馆等教师集中区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完全保密,所有的答案无对错之分。

(四)数据分析。问卷资料经过核实确认有效问卷后,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福建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由表1可见,有57.4%、30.4%、36.2%的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现象,总体上来说,福建省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职业倦怠心理。

(二)福建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收入上的比较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在这三个维度上差异不明显,男性总体上职业倦怠的程度略高于女性;(2)不同年龄的高校教师在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30岁以下教师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高,50岁以上教师去个性化得分最高,41-50岁的高校教师个人成就感程度明显低于另外两个年龄段;(3)不同学历的高校教师在三个维度上的反应也各有侧重。本科学历的高校教师个人成就感得分明显低于硕士与博士学历者;去个性化维度上本科学历教师显著高于博士学历教师,而情绪衰竭维度则对不同学历老师来说没有太大区别;(4)不同职称高校教师在三个维度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助教和讲师在个人成就感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教授与副教授,其他两个维度没有太大差异;(5)不同收入水平的高校教师在三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别,情绪衰竭维度方面,6万收入以下的教师得分大大超过其他部分人群;去个性化维度方面,得分最高的是收入6-9万的人群,个人成就感方面得分最低的是收入6万以下的教师。可见,福建省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情绪衰竭中高程度所占比例最大,为57.4%。这说明福建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主要与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疲劳感及工作热情的丧失有关。大多数老师认为高校教师的造成职业倦怠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工资和福利待遇低于预期;科研教研任务过重;学校的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的晋升只看重科研成果;为适应科技发展及社会进步不断成长和学习的压力;学校和家庭、社会等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工作任务重,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过高等。

三、讨论

(一)福建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Maslach & Leiter将影响工作倦怠的原因归结为:工作负荷过渡、缺乏控制、报酬不足、社会支持匮乏、缺乏公平性、价值观冲突等。Maslach & Leiter强调工作倦怠发生的原因不应归因于个人对应变能力,而是起因于工作环境。当个人处于压力与受挫环境,个人职业倦怠就可能发生。本文从环境及个人的角度对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加以分析。(1)环境因素。一是职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认为,职业倦怠主要发生在助人行业的脑力劳动者身上,高校教师作为高投入高奉献的助人行业,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力在长期奉献过程中有过多的消耗,容易出现情绪衰竭,继而产生职业倦怠。二是工作环境因素。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工作要求高,压力大,任职、晋升条件不断提高。教学方面,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面临着学科建设、教学评估、课程开发、社会服务、指导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压力;科研方面,大多数高校都制定了科研考核标准。各类量化考核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满意感,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调查发现,有65%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大,甚至有22%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巨大”。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及高校对教师职业角色的期待较高,国家发展、科技创新都依赖高素质人才,高校担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社会各界对教师有“完人”的期待,也给教师带来极大心理压力;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在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方面已經没有优势,教师的权威性正在削弱;学校通过一系列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科研考核,塑造“教学名师”、“科研标兵”等,但在提高教师待遇和促进教师发展方面投入不足,使教师在工作、家庭、自我多种角色之间难以找到平衡,容易形成职业倦怠。(2)个人因素。一是人口学变量。福建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变量与职业倦怠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男性职业倦怠感比女性略强,30-40岁教师职业倦怠感相对较强;在教育程度上,受教育程度越低,职业倦怠感越强。二是个人个性特征。在个性特征中,人格特质、价值观、态度、成就动机及情绪控制等对职业倦怠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A型人格较B型人格个体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成就动机越高越容易因为受挫而产生高职业倦怠;情绪外控者更容易在归因时将挫折与成就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因素,因而更容易体验到倦怠。

(二)改善福建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1)环境支持。第一,学校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学校要努力创建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完善教学设备、文体活动设施、科研场所,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及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建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要关心教师的生活,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项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帮助教师建立、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使教师在宽松、和谐、合作互助的环境下工作。第二,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完善竞争机制及激励制度,调动教师的成就动机,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为其提供政策性支持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竞争力。第三,让教师更多了解和参与学校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制定,提升教师的职业公平感。完善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使教师从不合理的竞争压力中解放出来。第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培养教师良好的自我效能体验,为教师建立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2)个人提升。第一,角色定位要准确,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提高教师的工作幸福感。第二,努力提高职业能力,有意识地向专家型、科研型角色转化。高校教师应关注自己专业的学术发展动向,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有意识将自己培养成专家型和科研型人才,真正实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个体幸福感及成就感。第三,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情绪,合理地饮食与锻炼,发展一些工作以外的爱好,学会一些切实可行的放松方法。

总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共同努力来预防和缓解。一方面,应鼓励教师个人多渠道实现自我,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及学校层面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更好地为高校教师提供政策支持、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使他们能做好准备应对和处理各种压力。

参考文献:

〔1〕张霞,王林雪.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50-57.

〔2〕王紅玲.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16-118.

上一篇:地铁培训学习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磨炼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