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明校园征文(推荐9篇)
“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
——题记
诚信是什么?
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即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即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与守信相互统一。诚信乃立身之本,守住诚信,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也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当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诚信,就是一个大学生的最基本道德要求。
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但纵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表现的与高素质人才有些格格不入。
对于当前大学生来说,对于用一句“诚信危机”来概括并不为过。很多大学生认为诚信很重要,但是当遇到事关自身利益的时候,却选择了不诚信。就拿大学寝室内部成员来说,仅仅六个人的寝室之间的诚信就是一个大问题。每个人似乎都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每个人都防着别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掏心掏肺的朋友。每个人在对他人的态度上,都是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就这样,本应该是在一起共同生活四年的如同生死之交的死党一样的室友,却成为了彼此都不会坦诚以待的“陌生人”。在那些人的信念中,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诚信有时似乎成了一种负担,远没有金钱利益来得重要。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便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于是部分同学开始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小说世界,而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更有甚者,背后恶意中伤他人。我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说过这么一句话:“有的人总用一本防御的心态去跟别人相处,我本想要努力缓和关系,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也无能为力了。”实在无能为力了。
现在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网络术语:“感谢室友的不杀之恩”。听到这句话,我们不禁感叹,是诚信的缺失,还是拥有其他更多的含义呢?我们不得而知„„
其实,这些也不能把全部的责任推脱到大学生的身上,我认为,社会责任远大于个人原因。随着社会大转型时期各种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心理,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在这么一个环境里,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对于我们来说,似乎还是有些困难。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诚信,你所拥有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
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在凋谢,亲情之果在陨落;撩起人们面前的五彩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的脸,变了形的丑陋的脸。这样的世界,流淌着恶浊的血液,飘浮着腐朽的气息,太可怕了!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它看似不会像法律一样严肃刻板,让人一望而生畏,不敢轻易触及,而当我们自作聪明地想绕开它的时候,收获的必定是苦涩的果子。
一、义利之辨——大学校园生态文明的伦理价值取向
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带来了大学利益追求的多元化和校园文明方式的多样化, 一直以来, 大学到底是市场化运作还是公益性运作的争论从未停止。反映于大学校园, 突出地表现在:一方面, 大学校园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日益增强, 呈现出冲破传统办学思想的景象;然而另一方面, 也出现了许多消极的、超出大学校园所应承受的自然权能的苗头。就大学校园生态文明这一问题而言, 大学到底应该重视所谓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利益即利, 还是追求大学教育道德上的应当, 这种大学对社会、对国家利益关系的探讨都闪烁着伦理的意蕴, 这种探讨使校园人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自然充满敬畏之心, 从而确保大学“义利之辨”保持与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关系。我们认为, “所有那些由仁慈感情促使我们所做的高雅和受赞美的行为, 应当既是出自对普遍的行为准则的尊重, 也是发自情感本身。”[2] 虽然传统儒学在行为上主张“义利合一”、“先义后利”, 反对“见利忘义”、“惟利是图”, 但是儒学传统在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市场化进程此消彼涨的情况下, 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将“义利之辨”处于无限开发利用的状态, 无视“义利之辨”为珍贵的伦理资源而任意发挥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权能。
从大学校园生态文明的目的要求看, 需要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义利统一, 需要发挥义利合一的调节作用。与其它文明一样, 大学校园生态文明“不断产生出可选择的、互相竞争的超越图景, 以及超越秩序和世俗秩序间相互竞争的图景, 的确堪称这些文明的独特性之一”[3] 。大学校园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以不断追求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获取自身美誉度, 并持续激发校园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果离开校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人才培养, 不顾甚至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唯利是图, 忘却大学校园应有之义, 结果就会导致整个大学教育处于利益冲突的混乱之中, 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便无法进行, 获取短暂的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也就成了泡影。为了维护大学校园生态文明的秩序, 除依靠教育手段外, 还必须从办学的义利关系上规范办学的行为, 使其遵守大学校园应有的伦理精神, 从国家、人民长远利益出发, 为校园生态文明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建立在公利与私益、人道与价值、服务与创造共同合理性认识基础上的义利关系状态, 虽没有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但却包含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校园生态文明在对“义利之辨”中迈出了义利统一的第一步, 忽视人才培养对象或手段起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效用, 使“义”的伦理感情和人的发展相结合, 把追求“义”作为大学校园的本质需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 这种需要的条件及内容是迥异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需要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义与利的关系, 校园中的每一个人, 包括校长、教授、学生、服务人员都必须以优秀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准来判断自己对校园生态文明的行为价值, 反对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 维护校园生态文明的平衡。而到了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 校园生态文明可能更加侧重于个人利益与人类利益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时校园生态文明应该而且必须做到义利并济, 把大学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行为转化为有利于人类、造福于人类的伦理感情。
当今, 大学校园正处在高等教育转型期所不可避免的大学生存与发展之争, 而校园生态文明的精神追求更加凸显了传统“义利之辨”的现代价值, 更加凸显了传统“义利之辨”的伦理情感。把传统“义利之辨”置身于大学校园生态文明之中, 赋予大学“义利合一”的地位和各种合法性, 并为此配备校园生态文明运行的全部目的, 那么大学就有权利要求校园人自然承担起大学应有之义务, 为改善大学发展的各种条件服务。
二、决策平衡——校园生态文明的伦理责任
校园生态文明的观点在现代化的大学教育背景下, 我们还需考虑到教育管理者的决策平衡。例如怎样使教育决策者关注校园文化, 怎样在校园生态文明被市场理性主导的条件下, 坚定校园人对整个大学教育的信任和对大学规章制度制定者的信心, 因而可能最终促进校园生态文明的建设。显然, 简单的决策冲动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简单的决策冲动更加无法有效地规范校园管理者的行为。实际上, 在伦理责任氛围中, 对教育者的决策行为和教育对象的决策效能都需加以考察。校园生态文明程度会影响教育决策者是否会做出合乎伦理责任的决定, 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中, 对于伦理责任的关注本身就是解决教育管理者能否做出合乎要求的决策关键。
校园内部办学体系的多样性、学生来源的多元化以及学科建设的更高要求, 需要校园决策者提供比以往质量更好、更能有效平衡决策者和教育对象利益的服务。如何更好把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 如何实现校园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生态文明, 校园管理者的决策平衡, 便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它首先表现在共同的伦理规范内校园生态文明的价值表述往往由教育决策者所指代, 在中国传统校园文化中, 教师是最高存在, 是校园极力认同的、神圣性的内部关系。可是校园生态文明的失衡, 毕竟要引起心理失衡, 因此, 它需要决策平衡这种内化了的决策体制来寻回心理意义上的平衡。其次, 作为相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对象, 由于无法实现权利多样性和差异性统一的真正转变, 最容易让他们产生不平衡感, 但是校园生态文明的持续建设会使得他们认为, 校园有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决策思想去实现教育对象的利益;有开阔的发展思路, 有合理的程序去保障教育管理者与教育对象的相对平衡。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以及程序意义上, 校园决策者已经根据他们主导的伦理决策标准来区分这些责任, 包括:利己的责任;有利他人的责任;以原则为导向的责任, 利己的责任自然比后两种责任更易导致不道德的决策。这表明, 利己的责任不可以被用作为提升校园生态文明的起点。“教育伦理道德价值, 一方面, 它从道义上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培养人的理想人格提供可靠保证, 另一面它发挥着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作用。”[4] 大学教育伦理责任的理念和模式在伴随着大学校园生态文明的发展而勃兴, 它旨在建立一种回应和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 对决策行为进行平衡控制的制度安排, 它是校园生态文明诉求与现代大学改革浪潮相互激荡和相互促进的结果。伦理责任相对于大学管理决策中“人才至上”原则的决策模式, 其核心价值与决策平衡中“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因此, 现代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相对于传统的校园建设而言, 有其自身丰富的伦理责任精神。
当今大学, 正处于科技先导的崭新世纪。但当大学教育者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创造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却又发现, 校园生态环境是多么的令人担忧:网络带来的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多样性、校园对作为“人”的关注的淡化、校园人文精神的缺失等等。怎样平衡决策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实现校园人与校园的和谐发展, 这是教育决策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平衡的决策文化正是大学校园迄今为止最具智慧的哲学思维之一, 它的深刻内涵可使教育决策者在建设校园生态文明的时候获得感应, 肯定校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使校园人与校园相互协调、共生共存, 并牢固确立校园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念。决策平衡在发展战略上启迪教育决策者高度重视伦理责任, 实现校园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以优化校园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不断提高校园人物质上的硬环境, 更加注重实现校园人文精神上的软环境。基于决策平衡思想体系当中的“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理念, 进而确立的校园生态文明理念, 应成为每个教育决策者的道德素养和伦理责任。
最后, “理性、道德狂热、良知、义务、自由地负责任、私人品德, 都是高贵人性的财富和品行”[5] 。作为现代大学教育决策者, 理应正确地认识人性, 树立正确的校园生态文明观;重视培育决策方式的伦理责任;增强“大校园”的意识。在教育现代化的浪潮中, 惟有如此, 校园生态文明的现代理念, 才能由教育决策者理念变成校园人的全体意识、变成社会意识, 才能在伦理的审美维度上成为现实。
三、情感认同——校园生态文明的伦理限度
情感认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在大学校园, 情感认同是校园人对校园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情感评价, 是心理定势结合校园独特的文化氛围形成新的心理体验。对校园的情感认同是校园人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所属群体天然的情感, 校园人生活在校园里, 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 还必须有情感上的获得。因此, 培养校园人对校园的情感认同就显得尤为迫切。一般而言, 情感认同并不是自发产生的, 也不是通过某一件具体事物的朴素认识就能确立起来的, 而是要通过校园生态文明的有效熏陶, 对校园人进行有形无形的教育才能确定的, 这是校园人对校园生态文明程度的评价与认识, 是一种伦理限度的评价。
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情感认同能够对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情感、意志和信念予以支持, 对不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情感、欲念或冲动予以克服, 对履行了伦理道德义务的良好行为和认知予以鼓励。具体做法可以从培养校园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义务感开始做起。一个责任感、荣誉感和义务感很强的校园人, 必定能够形成很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并感染他人;相反, 一个没有责任感、荣誉感和义务感的校园人, 会把种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传染给他人, 从而影响校园生态文明的程度, 这体现了校园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伦理底蕴。情感认同从校园人的角度出发, 对于加于校园人身上的思想、信念、认知、经验等都有一个定位, 并成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限度。这种伦理限度可以是肯定的认同, 也可以是消极的、否定的、拒绝的, 它们强烈影响着校园生态文明的认知过程和反应方向。
我们知道, 大学教育在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同时, 更要完成大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因此, 大学校园要灵活运用各类符合知识发展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去合法追求自身利益并对这种利益拥有所有权。那么, 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一定在其自身的成本或收益上表现出来, 但却会给校园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好处或坏处。当其结果能给校园人和社会带来好处的同时, 就能保障校园人情感认同的长久性, 使大学教育外部效应内部化。
在大学校园的集体生活中, 加强校园的情感认同, 培养校园人关注群体、关心校园公共生活、关爱校园生态文明的公共品质, 从这一角度说, 大学教育不是个人主义的教育。首先, 情感认同是一种积极的作用, 它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校园人对校园生活的正确理解、正确对待、积极支持和参与, 它有利于缓冲校园内部不和谐的、消极的情绪, 使得校园人真正摆脱了外界物质、经济等世俗性功利目标的影响, 成为自由的伦理个体, 这就使校园完成了塑造人的使命。 其次, 在校园内, 个别学生总会有心结和宿怨的爆发, 情感认同则可以充当润滑剂的作用, 在危机发生时候, 能够使他们趋于理性和冷静, 这是根据人的个体自由被人理解和接受的伦理常态, 一般都不能避免。
四、文化创新——校园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
在建设校园生态文明的过程中, 有创新文化的校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制度创新、教师科研创新和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都需要独具活力的环境。文化创新是大学精神和价值观的重大创新, 没有文化创新的校园, 就无法使得校园人获得一个好行为, 一个好习惯, 一种好品格的环境。“必须在‘文化理解’的理念下, 在伦理——文化生态中, 对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进行透视和把握”[6] 。因此, 大学校园能否形成适合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的文化, 在深层次上是校园环境伦理的基础。
校园环境伦理作为校园生态文明的规范之一, 它是大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符合伦理规则的一种行为范式, 是协调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中各方面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 是大学校园发展的一种战略, 不可以随时调整, 它应该是一贯性的、规范性的。环境伦理作为大学校园创新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道德环境, 也是一种管理制度。在大学校园创新文化活动中, 从人才培养到师资队伍建设, 都必须有环境伦理和创新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作用, 共同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开辟道路。
摘要:大学校园的生态文明存在于校园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关系中。在市场化进程中, 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在“义利之辨”中赋予大学“义利合一”的伦理价值取向;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平衡体现其存在的伦理责任;在情感认同中追溯其发展的伦理限度;在文化创新的氛围中体现其应担当的环境伦理。
关键词:校园,生态文明,伦理价值
参考文献
[1]熊庆年.21世纪大学校园的生态[J].江苏高教, 2000, (5) .
[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余涌,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186.
[3][美]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M].旷新年, 王爱松, 译.北京:三联书店, 2006:295.
[4]李春秋.教育伦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12.
[5][德]朋贺费尔.伦理学[M].胡其鼎,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74.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生管理 校企合作 文明校园
淄博技师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切实贯彻、落实学院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针对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和学生思想特点,始终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转变观念,充实内容,改进方法,加强队伍,提高实效;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学院的工作中心,围绕高等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这一中心,围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在弘扬学生管理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强化载体,不断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主动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康成长提供导航和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突出学院办学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管理念
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硬件建设,二是软件建设。硬件和软件对学生管理质量的影响是辩证的关系,硬件对学生管理质量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软件也不是被动的,而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学院读书会学习,认真领会学院领导工作报告精神,按照贯标复评工作的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处以学院年度工作意见为指导,坚持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是中心,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纽带,育人就是根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指导思想,贯彻“一个协作、两个合并、六大活动、三个教育”的工作路线,继续完善并实施《学生质量考核标准》,与学院教学改革同步,和学分制改革同步,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呈现新局面。
1.班主任津贴和课时津贴合并使用
学院实行课题式模块化教学改革以来,课题组承担了学生日常教学和教学期间的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全员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目标,做到,处处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理。要求课题组聘任班主任应从本课题组选聘,须报系审核,经学生管理工作处批准后备案。根据班主任教学和管理两项工作的比重,分配津贴,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教师日常工作表现与学生各项检查结果合并考核
实施院系两级具体考核,学生管理工作处将按照《系、教研室考核细则》,系、教研室按照《课题组考核细则》和《班主任考核细则》,实行层层考核,各负其责的考核管理办法。
六大活动:“倡文明,树当代技师学院学生新形象”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维护校园环境的优良习惯;入车间、进课堂,“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学生干部培训活动,提升学生干部素质,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协助作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解决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丰富的文体活动,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专业技术比武活动,倡导爱专业、练技能、争当技术能手的学习氛围。
(1)加强公寓管理、提升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特长,营造和谐的宿舍文化环境,让学生从宿舍文化氛围中感受集体的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2)深入学生公寓,掌握学生思想动向。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要坚持每天深入学生公寓,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个人需求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做到学生每刻的变化都在老师的掌控范围内。
(3)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协助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着力培养学生干部,让他们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干部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全体学生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氛围中。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团结的良好心理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配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乐观团结的方向发展。
(5)组建学生篮球队、排球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举办各种比赛、展览,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制定学期学生活动计划,按照计划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创建健康、安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6)组织技能比赛或比武。引导学生爱专业、学技术,掌握社会、企业急需的技能,树立技能学习榜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举办精品活动项目,开拓学管新思路
1.暑期班主任培训班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工作实际就是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从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为了把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应对班主任开展培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2.学院、各系教研室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代表大会
本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院、各系教研室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代表大会,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同时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双向结合,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教育好学生。
3.社会实践活动
围绕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以“三下乡”活动和深入企业、深入行业为重点,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办实事、做贡献”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院设立爱心帮困助学基金
以“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主旨,对因家庭经济困难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学生实施经济救助,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渡过难关,进而激励他们发愤读书,学有所成,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
三、提升办学品味,构建文明校园
文明校园建设是高等学院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学院优化育人环境、促进良好校风形成的有效途径,也是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为贯彻落实全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了使学院文明校园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我们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以下措施。
1.建设目标
学院文明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旗帜,紧紧围绕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这个中心,营造安定、文明的优良育人环境,形成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文化氛围,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校园里始终占主导地位,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青年。实现文明校园的具体目标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良好的教风学风、高尚文明的行为习惯、健康浓厚的文化氛围、整洁安全的校园环境。
2.基本任务
(1)加强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在文明校园建设中,要始终把教风、学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要针对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重新审定并完善有关考勤、考试、学籍管理等规章制度和教学评估检查制度,稳定教学秩序,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使教风和学风得到根本性的好转。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全面执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2)加强道德规范,开展修身教育。道德建设是文明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道德规范,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对于净化校园风气、优化育人环境、改善人才素质和融洽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文明校园建设中,要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准则,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特别注重进行养成修身、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道德建设中,还要经常地嘉奖、表彰尊师爱生、敬老爱幼、关心集体、热爱学院、忠于职守、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果断地批评、制止校园各种不文明现象,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强大的道德舆论。
(3)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娱乐品位。校园文化包括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其重要功能就在“化”人,提高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大力提倡读书活动,经常推荐爱国主义影视片、读物和歌曲;要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管理,引导社团活动健康开展。
学院正在实践中摸索行之有效、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路,但是在新形势下,依然存在问题,面临许多困难,因此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们将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苑国栋.政府责任:实现校企合作的必要条件——来自现代学生管理启示[J].职教论坛,2009(6).
[2]董纯奇,顾金孚,俞幼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学模式下的订单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9).
[3]樊陈琳.现代学徒制——我国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2).
可如果没有了同学们,与打扫卫生的阿姨的辛勤劳动,我们还会有如此美丽的生活环境吗?
一年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照耀着,知了没完没了的叫着,同学们都在暗暗抱怨着,有的同学说:“唉,这个天啊,谁想出去干活。”这句话随即引来了一大片的赞同声,“是啊,也不知道老师怎么想的。”可我才没空去管他们呢,我一会儿要去帮同学打扫卫生,所以现在一定要把作业干掉。“呼终于做完了。”“史蕤,走啦,去干活啦。”“来了啊,等一下。”我连忙回应。“哇,好热啊!”刚一出教室,我就感觉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让人喘不过气来。“那是,不要小瞧了太阳的威力哦。”同学调侃道。哈哈哈哈哈。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到了楼下,开始了工作。因为同学们知道我怕热,所以给我安排了最轻的工作,一张下棋的桌子,四张凳子,可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的满头大汗,从没停下过抱怨。再看看其他人呢。
擦墙的同学遇到高一点的缝隙就得努力的踮起脚,遇到低的地方又得弯下腰,就这样一上一下,仔细的擦一遍。而且一遍下来,如果不干净,还得重擦一遍。他们啊,早已累的大汗淋漓,汗流夹背了。看了他们,我若有所思:相比之下,我只要擦擦桌面擦擦凳面,多轻松啊,我居然还在那里不停的抱怨,唉。这下,连我都讨厌死自己了。
是呀,校园的整洁是由我们可敬的劳动者打造的,然而仔细地观察,却发现校园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学校的墙壁,不知是谁硬在上面加上几个脚印装饰;教学楼上,总有同学喜欢用垃圾来做“自由落体”的实验;还有一些同学,喜欢在桌椅上刻刻画画,望着眼前这些披上绿装的树木,望着脚下干净平坦的路面,望着一扇扇洁净明亮的窗户,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浑浊不堪的空气,花草树木都枯萎凋谢,墙壁和桌面被涂画的伤痕累累,尘土飞扬,到处都是垃圾污物,在这样的校园里我们又怎么能够安心愉快地学习身心,又怎样能健康地成长呢?
鸟儿因翅膀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进步,文明校园,从我做起。
1.关于做文明校园的征文
2.文明在校园征文
3.阳光校园高中征文
4.美丽校园高中征文
5.高中平安校园征文
6.阳光校园征文高中
7.文明校园我建设征文350字
8.600字文明校园我建设征文
9.小学生文明校园之花征文
到了做早操的时间,同学们又很自觉地排着队到操场上,早操的音乐响起,全体同学都跟着音乐做起了快乐的早操,早操结束,同学们回班级的路上,看到有垃圾就会随手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到了中午,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老师给我们盛饭,在盛饭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不吵不闹,非常安静地排着队。
下午放学,校门口有保安、老师,还有两位家长站在门口值班,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校门,校门口还有老师检查有没有同学没戴安全头盔,如果查到没戴头盔的,老师会非常耐心地告诉他们戴头盔的重要性。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文明素养。这是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键和前提。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复合主体,教师接触学生时间多、内容形式多,言行举止,思想作风,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风直接影响着学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风范好,文化素养好,在学生面前就能起到示范作用,教育作用,激励作用。学生就能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获得文明素养,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苦乐观。如果教师文明素养差、德行不好,就会误导学生,损伤他们的心灵,把他们引入歧途深渊。教师的文明素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导向、育人、示范、激励的功能。
二、要创造校园文明氛围。环境气氛对人有感染熏陶作用。校园环境文明对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很有益处。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明环境建设,增加投入,改善校园的各种设施,绿化、净化、美化育人环境,使校园随时保持卫生、整洁、美观、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文化氛围。要不断加强文明细胞建设,设置校风、班风、学风、教风、名人名言、文明礼貌宣传牌、黑板报、宣传栏,建校园广播站。设置严格的门卫制度、卫生检查制度、文明行为监督岗,使校园井然有序,杜绝脏、乱、差的现象。学生在文明的环境中学习活动,耳濡目染,就自我调整,自觉适应环境氛围。
三、要坚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活动。活动是教育人、造就人的重要形式。丰富多彩、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总是蕴含着进取的精神。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启发、引导的作用。学生好动、充满活力,学校针对他们的特征,开展系列活动,对培养他们的文明素养很有益处。平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文体科技活动,节日组织具有新内容新意义的活动,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认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特别能使师生有新的生活内容,增加文明用语、行为规范、使师生的作为体现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学校还应该多组织些有利于提高师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活动,诸如读书、演讲、专题讲座、参观先进单位、走访名人、歌唱比赛、征文活动、艺术品展览等,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校园,绿化建设,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不单纯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新号召, 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有效举措。对高校而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努力从创建美丽校园开始, 而建设美丽校园最根本和基础的就是校园绿化建设, 其不仅包括直观的外在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所展现的文化内涵。为此如何进行校园绿化建设, 实现对高校美丽校园建设的助推作用意义重大[1]。
1美丽校园绿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美丽的校园外在环境是学校发展的名片
美丽校园是高校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校园环境进行创造和加工。当前, 拥有美丽环境、获得生存和不断发展的高校, 就是彻底抛弃了在自然面前以胜利者自居、把自然界当作对立面看待的错误观念, 树立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环境理念, 把高校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 认真保护环境, 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高校。实践证明, 高校环境美丽, 受大众关注的指数也高, 名气也大。“武汉大学, 珞伽山麓, 东湖之滨, 山水相宜, 古今合谐, 传承中华园林之精妙;厦门大学, 滨海风光, 秀色可餐, 建筑散落于云雾之中, 若蓬莱仙境;最妙海塘堤岸, 红花绿影, 仿佛珍珠翡翠, 镶嵌于鹭岛之西;北大之美, 在夫燕园一景;燕园之美, 存诸未名一湖;畅春园等, 则多不复存焉;理科楼群, 更是风光难再。”[2,3]这些美丽的校园风光, 无形中成了这些名校的名片, 成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为之努力, 跻身前往求学成才的地方。从同类学校来看, 校园美丽, 学生和家长更愿意选择在那里学习和接受教育。
1.2 美丽校园营造优越的育人环境
校园在拉丁文中的原意就是“延绵的绿地”。现代校园有界定的绿地, 校园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同时校园环境中任何一个景观几乎相对独立。这样美丽的校园不仅给予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物质空间, 同时对大学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就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约旦 (Jordan) 在开学献辞中所说:“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4]寓意于景、寓教于景, 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师生产生的陶冶、激励、约束、调适等作用显而易见。同时, 这些景观蕴含着校园文化, 推动着校园文化的产生, 也促使校园文化积淀和发展, 大学精神的体现与传承。
1.3 美丽校园能激发师生创造性
绿色植物被人们称为“有生命的建筑材料”, 校园中的树木群落与草地交错分布, 鲜花与绿荫完美搭配, 使人赏心悦目, 心旷神怡, 给师生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这样有助于消除人精神上的压抑感, 使紧张的神经系统得到片刻松弛, 对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的师生来说, 有着重要的镇静安神、提高效率的作用[5]。同时富有个性化、人性化、和谐的绿地和自然景观构成的开放空间, 使人的思想和娱乐等获得进一步的自由交流, 激发创造的火花,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工作学习。
2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生态环境下的新式大学园林绿化
浙江大学分为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等5 个校区, 各校区绿化各具特色, 其中紫金港校区是最大、最年轻、极具特色, 同时也是绿化景观打造最有发展空间的校区。
当代大学理应推崇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 大学园林景观的打造也要以尊重和顺应所处自然环境及条件为主体, 让自然要素在大学园林充分发挥作用, 使大学园林景观更富有自然韵味、更符合人性的需求, 成为大学环境育人独立的组成因素。而紫金港在建设之初就秉承这一原则, 充分考虑到原有湿地的独特自然环境, 以整个校区做统一规划, 力争打造水脉与绿脉默契、人文与自然融合、理性与浪漫交织、现实与未来连接的美丽景观, 从而真正实现建设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的一流大学校园[6]。
2.1 “海”与“岛”的完美融合
目前建成的紫金港校区东区共有绿地面积90 hm2, 其中水域面积25 hm2, 中心区水域———“启真湖”, 南北长近900m, 东西宽100 余m, 面积达10 多hm2, 气势恢弘、规模浩荡, 设计建造引入“海”和“岛”的概念, 既彰显浙大大海般的宏大气势和博大胸襟, 体现“海纳江河”、“兼容并蓄”这一主题思想, 隐喻新浙大的多学科交叉和交融共享, 同时也希望新校区能以“海”的意念来承载老校区的水脉, 溶汇继承和创新的精神内涵, 使老浙大的“江河”之水汇聚于新浙大的“大海”之中, 继往而开来。
此外还在启真湖中打造两岛, 一是代表“自然与生命”内涵的“湖心岛”, 从景观空间塑造、水域视线组织与教学功能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在湖中心营造以山水植物园形式出现的岛屿, 既作为户外植物教学基地, 也是陶冶学生品格情操与培养自然生态观、感悟生命科学的素质教育场所。二是代表“科技创新”内涵的“人工岛”, 以学生活动中心和小剧场等功能性建筑为主体构成, 既是学生获取最新科技信息、感受现代科技与文化发展动态的场所, 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促进思想交流的园地。
2.2 绿化景观多元的文化组合
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 是多元文化的组合。校园景观环境的多样化, 体现综合性大学广泛吸收各种知识、文化、人才, 中西融合, 古今贯通的胸怀和本质, 反映浙江大学作为国际一流大学的特色。紫金港校区先已建成的东区绿化景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园林形式体现多元文化的组合。东教庭院绿化多采取规则对称式布置体现法国巴洛克式园林华美壮丽的景象;启真湖、南华园的小桥流水、诗情画意又是江南文人园林的真实写照;而西教庭院软石假山又凸显日式园林的风格。整个校园就是一曲和谐的交响乐, 既有激情澎湃的旋律, 又有委婉舒缓的乐章, 将理性与浪漫、古典与现代、含蓄与直观、幽静与热闹、高雅与通俗、刚健与柔美、灵秀与粗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多样统一的园林化校园环境。
2.3 自然的湿地生态环境
新校园的景观建设强调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 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充分利用原有水系, 巧妙构思, 精心设计, 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 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如南华园就是在保有原来湿地特色的基础上打造的绿化景观, 贴近自然, 回归自然。同时其他景观环境也以绿色生态为主题, 植物配置丰富多彩, 创造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突出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乔木和灌木、常绿和落叶、阔叶和针叶树相结合, 既有北山上茂密的森林、又有启真湖边疏朗的草坪, 既有精美的花坛, 又有粗犷的灌丛, 充分体现绿色植物的勃勃生机。同时, 在启真湖中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 饲养天鹅、白鸽等, 建立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系统, 创造出陆地有繁花、水中有游鱼、树上有飞鸟的生机盎然的景象。
3紫金港校区绿化景观建设方向
3.1 校园绿化景观建设的科学化
紫金港东区景观建设时在启真湖上人工建了一个湖心岛, 初衷就是为了能形成山水植物园, 服务于学生室外植物教学, 但多年来此区域的教化功能并未充分实现, 因此在今后的绿化改造建设中可利用湖心岛独特的绿化条件, 结合相关学科教学与科研的需求, 重新打造完善湖心岛植物园的建设。与此同时也可在校园中建立多个植物专类园, 引进新品种, 打造绿化与科研教学的无缝衔接, 构建宜教宜学宜赏的校园绿化景观, 旨在服务教学科研的同时, 能以丰富的植物构成美好的景观供观赏游憩。
3.2 校园绿化景观建设的人文化
校园绿化是美丽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校园人文气息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的调整打造, 我校的自然绿化景观已非常美丽, 但美中不足的是人文景观相较之下较为欠缺, 设计之初想与“湖心岛”、“科技岛”一同建造的代表“求是校风文脉”内涵的“名人岛”并没有真正形成, 因此这也是我们今后景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设计论证, 看是否可在紫金港校区启真湖边飘萍路东侧沿线加入一些名人名家雕塑, 体现百年名校历史文脉, 同时也是对在浙大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下涌现的众多科学先贤和历史名人的追忆与怀念, 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热情与自豪感, 绿化景观改造上以雕塑作为节点, 精心配置色叶、开花的植物, 形成几块大小不同、各具特色、既有联系又有分割的自然空间, 使改造后的飘萍路成为紫金港校区最美的生态长廊, 成为自然和人文历史完美结合的典范。
同时大力加强校友文化建设, 对现有的紫金港校区北山校友林、医学院南侧校友林进行统一规划整理, 打造成校园捐赠特色园区, 统一捐赠挂牌, 形成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校友绿化捐赠区。也可逐步尝试多样化的认养模式, 不仅仅局限于树木, 对校友意义重大的一花一草都可以纳入认养范围, 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浙大校友思念的寄托。
3.3 校园绿化景观建设的生态化
经过多年的生长, 现如今紫金港校区上层的乔木已逐渐长大, 形成非常好的骨架, 今后的发展应在中层更多的增加有色灌木, 开花植物, 丰富植物色彩, 形成水与绿、绿与花的完美融合, 达到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同时对于下层地被, 重点在于针对校园内绿化植物长势不良, 植物生境恶化的区域, 进行土壤改良、植物补种调整, 消除黄土裸露, 让绿覆盖整个校园。
3.4 校园绿化景观建设的多元化
紫金港现有景观虽已加入多种不同的园林形式, 但校区面积较大, 今后可更多地增加不同形式的园林造景, 如丘陵起伏的山地和涓涓流淌的小溪似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田园牧场风光;“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山水景观等等, 形成一步一景一特色, 让师生有不同感官的美景享受。
3.5 校园绿化景观建设的人性化
校园绿化景观一大功用是为师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激发师生的灵感, 灵感的迸发往往发生在午后的散步或林荫树下的小憩, 因此景观的建设不仅仅是纯粹的展现美, 不能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我们应打造进得去的园林, 应为师生提供思想碰撞、高谈阔论的场所, 争取在启真湖周边绿地、学生宿舍区、教学区绿地等开辟休读区域、放置座椅, 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交流。
总之, 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任重道远, 每个高校都应该根据校园自身特点, 在最大程度的尊重和顺应自然环境基础上, 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绿化景观。文章希望通过对浙大紫金港校区绿化景观建设分析讨论, 为其他高校的绿化建设带来启迪, 一起为美丽校园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丽, 刘娟.论大学德育助推高校美丽校园建设的现实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2] 万安培.中国排行榜年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3] 范作闽.论建设美丽校园的时代价值[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3 (4)
[4] 颜冬.高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一、 征文时间
2007年7月——2007年12月底
二、 征文的主题、内容范围与体裁形式
1.征文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2.内容范围:作者可选择一个切入点,对上述主题,发表自己的思想认识,理念见解,经验体会,教训反思,政策建议,以及对有关节能、节水、节材、节约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环境,生态平衡,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和典型案例进行讲述、解说与剖析。
3.体裁形式:文章的体裁不限,形式不拘,欢迎创新。
三、 投稿方式
来稿请寄:江西省南昌市新洲路100号金世纪大厦1701江西科普期刊社 征文组收,邮编330025,咨询电话:0791-6579983,万阿姨。
四、 评奖办法及活动奖励
1.本刊将在征文截止后一个月内按照7:1的比例评出优秀作品,报送主办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参加全国评奖。
2.各媒体报送的作品经征文评委会复评后,初步决定获奖作品名单与名次,报送组委会最后审定。
3.在2008年全国科普日举行颁奖仪式。
清丰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7)班
高聪
辅导教师:王红雷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环保,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个人的环保行动就似一盏灯,一盏灯亮了,给我们带来了些许光明,如果大家都点亮手中的那盏灯,世界将一片光明。校园生活中,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环保:地上有垃圾,弯弯腰伸伸手捡起;遇见老师,招招手眯眯笑问好;不随地扔垃圾;路遇绿色草坪,脚下留情绕道行……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在心的。仅仅这些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创造我们的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我们每天迎着朝阳踏进清丰县第一初级中学校园,一定会希望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洁净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一定希望与自己相处的是文明守纪、团结友爱的同学,一定希望自己能在美丽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然而,我们有的同学却把它忽略了,不必讳言校园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个别同学离家出走;一些同学到校携带通信工具、香烟等违禁品;有些同学课堂上讲废话、写纸条、睡觉,下课追逐打闹;厕所成了某些同学聚集的乐园,有些同学满口脏话、大声怪叫;有些同学乱扔废物、践踏草坪、损坏公物。再例如,上下楼梯不靠右走,上技能课不排队、三三两两,有的甚至上公开课迟到,还有的同学穿着打扮像联合国、花里花俏,头发几个月不理,有个别同学放了学往校门外小店跑,与社会上不是不是的人混在一起,等等。
老师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地判断这些行为是错误的,是应该受到批评和谴责的。如果我们不改变这些现状、不改正这些缺点、不纠正这些行为而让其蔓延的话,试想,我们的校园将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景象,我们又如何能安静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从人的本性上来说,没有人喜欢被纪律约 束,人们更多的是对自由的渴望,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但是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同学们,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纪律能够创造集体的美”,在我们满怀自信积极奔跑在人生跑道上的时候,请不要忽略了这位从早到晚伴随在我们身旁的这位严肃的朋友---它就是纪律,时刻提醒自己,遵守纪律,文明做人,使我们的秩序更加井然,我们的生活更加自由,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按照《中学生守则》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与以上不文明的行为告别,做一个懂规矩、守纪律的文明学生。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包括师生共同创造的人文环境.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位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位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也随之净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其次,只有拥有良好校园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文明,和谐校园.试问一个充斥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校园怎么能称得上是和谐校园其实想要拥有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并不难,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并自觉地以“八荣八耻”的标准来要求规范我们自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就能成为文明中学生,也自然能拥有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还有就是在学校,在班级里,我们都要学会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那如何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呢?第一要为自己建立自信,主动帮助别人;第二要主动表现自己,必要时可以写自我介绍;第三无论和任何一个人打交道,都要诚心以礼相对;第四只要有人帮助了你,不管你认不认识都要感谢他;第五要学会宽容帮助了别人不求回报,做好以上五点就基本建立好了人际关系,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尊重师长”,校园是提供给我们的良好学习环境,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把他们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我们,我们是知识的接受者,应该向老师虚心学习,可是不但不尊重老师上课,扰乱课堂纪律,还要让老师停下来整顿纪律,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我们要好好学习,待将来报答祖国!
【大学生文明校园征文】推荐阅读:
大学校园廉洁文化征文10-18
关于《大学生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11-07
做文明中学生征文11-14
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总结06-22
大学生廉洁征文2000字09-21
《争做文明学生》校园广播稿10-05
大学生文明与不文明现象10-09
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大学生征文07-16
做文明学生 创和谐校园演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