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学研究生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管理学研究生(精选7篇)

项目管理学研究生 篇1

鉴于在选择考华师企业管理的时候,我发现网上很难找到管理学的真题,因此在考试的时候把整个试卷都抄出来了,试题都挺简单的。希望对你们有用。考研真的需要很大坚持的勇气。

第一大题:名词解析。

霍桑试验;目标管理;管理幅度; 非正式组织; 网络计划技术; 公平理论。

第二大题:简答题。

1、职能制和直线职能制两种组织形式的组织结构图,并说明各自有缺点。

2、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3、说明非确定型决策的含义及决策规则,并解析实际的决策者在面对这种决策时的可能决

策行为。

4、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备哪些条件。

第三大题:论述题

1、社会责任活动如何影响公司的经济绩效?试用事例论述,管理者如何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2、试论沟通中的障碍及其克服。

项目管理学研究生 篇2

××小学现有1名校长管理13名在编代课教师, 1名代教, 无教务组织, 1 ~ 6年级单轨, 于此同时校长还管理一所幼儿园 (小学和幼儿园同在一栋教学楼教学和办公) 。小学有大约二百四十名学生, 学生主要来自××镇下辖的各个村庄。这些学生的父母大部分在城里打工, 孩子基本上由爷爷奶奶照顾。小学大约有二十名住宿学生, 由一位生活老师负责管理。这所学校大部分年轻教师家住城里, 他们每天需要乘坐一个小时的公交来上班 (包括校长) , 因而这些教师不能安心教学, 都想调往城区任教。

二、×× 小学管理现状

1、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小学没有教务处和总务处, 只有校长一个人负责学校的大小事务。只有一个临时负责的管理老师, 因其没有“合法性”,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权力。最为严重的是当教师发现校长不在, 就随意调课, 有的甚至擅自脱岗, 学校就处于无组织、无管理的状态。学校的无组织给国培生造成了很大影响。比如需要学校发放营养餐, 但是找不到具体负责人, 只得我们自己解决。

2、教师管理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学生流失严重, ××小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教师们对学校丧失了信心, 他们认为:“学校撤并是迟早的事。”年轻教师则希望危机快点到来, 这样自己就可以顺利进城了。××当地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则希望学校继续保留。学校八点晨读, 八点半上课, 但是很多教师八点半以后才来到教室, 住在城里 (包括校长) 的老师每天得坐一个小时的公交上课, 九点也到不了教室。一下课, 办公室空无一人。校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特规定:“教师早上九点, 下午四点必须签到, 违规者扣除绩效工资。”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 效果不是很明显。很多教师虽然来得很迟但是签到表上填的时间很早。即使办公室虽然有人, 但是很多老师把私活搬到办公室, 或者坐在一块唠家常。

3、教学管理

××小学没有设立教务处来管理教学, 一旦校长不在, 教师们自行调课。小学低段 (一、二、三年级) 只有数学、语文老师, 其他科目比如音乐、体育、美术等, 由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兼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这些课并不上。教学处于无计划, 无总结的状态。开学时, 教师们随意下载教学计划以应付检查。期末总结也是如此。教师们都是凭借经验组织教学, 这个学期教完所要的课程就算完成任务。学校规定每个学期老师都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还要完成听三十节课的任务, 但是教师们并不完成这些工作。快要检查时, 随意摘抄应付了事。校长平日疏于对教学的管理, 很少过问教学的事情, 也不以身作则, 比如上班经常迟到早退。笔者所在的半年时间里, 他从来没有听过一节课, 也没有组织过任何教研活动。只有教育局领导检查时, 他才表现的非常积极。

三、分析原因及对策

××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局对农村教育的忽视

教育局领导检查农村小学工作也是走马观花, 对于农村教育管理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针对性的指导, 却把乡村小学的工作中心定位为“安全第一”。这直接导致老百姓对农村教育失去了信心, 农村学生大量流失。对于农村小学教育, 有关上级领导应该针对农村教育的问题, 比如教师、校长, 管理混乱等情况, 加强指导。

2、校长素质不高

首先, 校长要善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小学教师工作散漫, 同时没有相应的组织、制度建设。其次, 校长要具有民主意识。管理是相互的, 一方面上情下达, 另一方面下情上达。对于校长在管理中的一些偏差, 没有教职工大会保证民主监督。再次, 在加强校长队伍专业化过程, 要提高校长的领导能力, 培养校长的激励技能、人格魅力、领导艺术。校长要善于运用目标管理, 运用物质与精神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努力工作;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校长要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树立自己的威信, 使广大教师不再感觉到自己是被管理的工具, 而是校长的忠实的追随者。

3、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完善校长负责制时, 一方面是政府要放权, 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合理用权, 但是××小学校长对教育教学无管理, 造成教育制度的虚假运行。表面看是校长素质不高, 但根本原因是制度运行过程中缺乏民主监督。在校长产生时就没细致的考察机制。在学校内部运行过程中, 没要党组织保证监督, 也没有教职工大会监督下的民主管理。对于校长, 没有有效约束的监督机制, 校长负责制成为了一长制, 广大教职工有时候有好的意见或建议, 却没有合理的表达渠道。所以应加强党组织的监督和民主管理, 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力与责任。

4、组织与制度的建设

××小学没有教务处和总务处, 只有校长一个人负责学校的大小事务。校长还是采用传统的经验管理, 不愿意放权。科学的管理不是用权力管人, 而是用制度和组织去管理。××小学可以设立一个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分管总务的副校长帮助校长分管学校事务。在设立职能的同时, 授予相应的权力, 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就能使每个人知道我有问题找谁去, 使每一管理者明确“我管, 我负责”。其次, 建立相应的制度, 比如宿舍安全制度、查岗制度, 这样不仅使学校的管理井井有条, 而且把校长从日常杂物中解放出来, 剩余的时间校长可以安心抓教学和学校的发展。

5、教师只用不养

××小学不注重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 没有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在日常教学中, 没有设立教研组, 更没有针对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培训。反映出当地领导错误的人才观, 错误地认为小学只要搞好成绩, 认真负责就是好老师。他们根本没有看到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 进行校本培训, 一方面可以解决工学矛盾, 另一方面可以对症下药, 解决问题。同时, 学校可以把相同科目的老师组织起来, 成立教研组,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共同研讨, 培训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培训效能。

加强对教师的激励, 采用目标激励, 协调个人与学校的目标。让老师们参加学校的决策或者日常管理, 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令行禁止, 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教师应严厉处罚。

总之, ××小学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 但是对策总比问题多。只要政府高度关注, 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努力, 吴城镇小学一定会获得发展。

摘要:随着农村中小学撤并, 很多农村中小学由于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 随时有撤并的危机。农村教育的发展, 对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个国培生的视角, 从××小学管理的具体问题入手, 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育,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周三多, 等.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吴志宏, 等.新编教育管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杨天平, 等.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学校变革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 2005 (2) .

[5]邓李梅, 等.论校本管理中的校长角色定位与塑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项目管理学研究生 篇3

【关键词】 威尔逊;行政学;框架

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作为公共行政学学科产生的重要标志性文献,以其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框架为公共行政学科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篇发表在《政治科学季刊》上的论文,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力图阐述行政科学的独立性和其他特点,并用形似散漫的结构集中讨论了从“行政科学的产生”到“地方与联邦自治”等几个主题,全面地将公共行政科学与政治学中进行了区分。

一、文章结构梳理

为便于分析,现将论文结构图整理如下:

论文结构上的特点也从语言中得到充分运用,每一个要说明的问题,都有威尔逊设问的提出,随着问题的提出,问题逐步深入,从行政学存在的原因,到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从普鲁士国王的成功经验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法国专制的存在,从美国人民主权到对公众舆论的评价,从历史经验的缺乏和客观现实的限制到提出宪法与行政问题的区别,又从公众舆论的特点提出文官制度的理想模式,最后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政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二、文章内容分析

在对此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比较细致的梳理之后,我们再来细细咀嚼其中的精髓。行政学的产生和所有的学科一样,独立学科的产生既需要时代背景的孕育,也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撑。而威尔逊的这篇论文正承担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角色,而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则在《行政学研究》里有较为详细的表述:民主制度的建立,政府角色的转变使得行政管理已经不再处于阴暗不为人所重视的角落,而为了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力,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为人们所认识。

谈及行政学的产生,其产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的。根据威尔逊的论文,“美国的学者迄今都没有在这门科学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行政学的博士都产生在欧洲。” “它是由法国和德国的教授们发展起来的”。而对于行政科学首先在欧洲得到重视,威尔逊认为是欧洲政府的垄断性使其迅速采取的各种手段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使得行政学的研究在欧洲更为便利。行政科学受到广泛重视的原因时间为何“姗姗来迟”,既然行政机关作为政府最明显的部分,经历了和政府本身一样漫长的岁月,那么行政学产生如此之晚,必然有其特殊原因。从理论上看,政治学研究的结构性倾向导致了人们对行政的忽视,而政治学的这种结构性倾向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在很早的时代,麻烦的事情几乎都出在政府的结构方面”,而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并没有在政府工作方面遇到大的困难,加之对国外行政学研究的不重视,行政学迟迟没有在美国得到充分的发展。

1.阻碍因素

对于当时的美国,一切政府工作的原则首先就是自由,但分散的人民主权并不能为行政管理的发展提供任何便利条件,只是使得类似“集体的无理性”表现得更加明显,行政权力行使更加困难而已。这在“以投票决定一切”的美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对公众舆论的尊重和改变舆论的需要间,似乎没有一个平衡存在,而控制着权力的公众舆论并非一个理性的集体,对历史经验的沿袭和偏见时时刻刻影响着舆论的导向,从而使得“教育”变得必要。威尔逊提出,即使是教育,在民主主权下,也有其格外的困难,因为这意味着对真理表达的清晰性和平易性要求很高,而这却不是那些管理者所能做到的。

在这一部分,我认为威尔逊给你个提出了四个需要注意的阻碍因素:①人民主权的分化;②改革为大众接受的困难性;③对舆论的尊重和改变舆论的困难性;④对真理表述为舆论接受的可能性。威尔逊认为这些因素在美国体现得尤为突出。

2.行政学研究的题材及特有目的

在这一部分,威尔逊似乎在重复强调前面已经提到的“行政学与政治学二分”框架,但事实上,威尔逊只是在用学科间的比较的方法使得行政学更为清晰地呈现,避免混淆。他首先论述了行政学与政治学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引用德国学者的话说明“行政管理置身于政治所有的范围之外”,最后,他对宪法问题和行政管理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表明只有宪法原则下的自由才是人们所拥有的自由,行政管理下的自由仅仅是其程序上的实现。

在比较后,公共行政的概念便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在这一部分,威尔逊对宪法的作用进行了界定,认为要区分“一般决策”和“特殊手段”,只有承认行政官员的主动性才能保证行政有效率。对于“分权”问题上宪法与行政管理的冲突,威尔逊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认为民主制度下的分权,只有在“巨大权力”和“不受限制的自由处置权限”下形成对责任承担者的激励,才能使得民主分权下文官的行政效率。

3.公共舆论与行政管理

正如开篇所提出的,“大多数人以前仅仅听命于政府,现在他们却指导着政府。有些国家,政府曾经对朝廷惟命是从,而现在却必须遵从全民的意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舆论与公共行政间的关系发生了剧变,如何理解此时公共舆论和行政管理的关系对于公共行政的职能界定具有重大意义。

虽然威尔逊认为“公共舆论对行政管理起权威性评论家的作用”,但紧接下来的三个段落,威尔逊从美国的投票式决策、舆论的教育问题等来限定了舆论对行政管理作用的范围,这样看起来似乎矛盾的一个部分,实质上承接了上面他所阐述的关于“巨大权力”和“不受限制的自由处置权限”的论述,同时,也紧紧扣住了其“政治与行政二分”框架的中心。看似讨论舆论与行政管理的一个部分,实质上也直指向论文的中心。

4.公共服务机关的后备人员

一个学科的正式诞生,必然伴随着一个独立教育体系或者科目的出现,对于公共行政,也是如此。在这一部分,威尔逊集中讨论的问题就是文官后背人员的准备方式。其提出的“理想模式的文官制度的方式——选举和经常性的公开协商”以及“竞争性考试”到现在已经成为各国选择行政官员的主要方式。

5.研究行政学的方法

每一门独立学科都有其系统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威尔逊认为不同政治体制下的行政管理具有相似性——结构性相似以及合法目标的相似。从而构成了其认为引进外国行政制度的可能性,在排除成见和严格区分政治和行政的前提下,威尔逊在这一部分提出,比较研究是行政学研究的方法。

许多西方学者至今仍认为,比较研究是行政学研究的唯一方法,威尔逊虽然在论文里并没有明确指出比较研究的主宰地位,但事实上他已经将比较研究的方法带入了整篇论文的写作,这是符合当时美国的的时代特征的。当时美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当时政治与行政仍然不分界限的情况下,政治格局的改变是否就意味着行政格局的改变仍然没有定数,在此,威尔逊提出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行政学明显对美国当时的行政需求相

符合。但无疑这也对后来行政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一些影响。

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原则对于当代政府改革的启示意义

如果对于二分法的探索只停留在其理论层面,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政府改革来说,首要条件是认清本国行政体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结合这些理论的精髓推行政府改革方案。这对于我国政府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政府管理工作的实践来看,对政治与行政进行二分,有利于政府在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行为方法。政府实际上面临着两个不同的行为领域,即威尔逊所说的政治领域和行政领域,此二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参与统治和治理过程的行政人员,应该明确区分政治与行政二者的不同”。中国特有的党政关系导致了政治对于行政的绝对主导地位,使得行政部门不能独立负责地行使权限。再者,由于党政很难分开,行政行为实际上由党组织来决定,甚至以行政部门内党组织的名义来实施。笔者认为,在政治领域应该用政治方式,而在行政领域则宜采用行政方式,反之,用政治手段去解决行政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而若用行政手段去解决政治问题,同样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且还有可能造成新的政治问题。二分法的观点如果把握得当,有助于政府管理者辨别政治问题和行政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政府的行为方式。

(二)对保持政府稳定的作用。政治与行政二者的活动领域、运行规律都各不相同。政治是不稳定的、排他的和混乱的,行政是稳定的、专业的且有秩序的。用政治冲击或代替行政都会引起国家的动荡,不利于政府的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因此,政治行政二分法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保持政府的稳定,并启示我们应立足于政府改革的实践方面,在政策制定领域注重民主,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在行政领域则应更加注重效率,使政治与行政都能得到充分

地发展。

四、研究意义

威尔逊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行政学从政治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即“政治——行政二分”。虽然对这个框架的合理性一直以来受到质疑,但不能不承认它仍然是“催生”公共行政最重要的标志文献。这个分水岭的确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变化,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学科理论方面,威尔逊对公共行政的研究显然也对当时的政治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当时在美国,面临着权钱交易等一系列的腐败现象侵蚀着公共行政系统导致低效率、声名狼藉的重大问题,此时关注行政问题已经是势在必行。在威尔逊“巨大的权力和不受限制的自由”的前提下,显然已经对“承担责任必不可少的条件”做出了最好的阐述。威尔逊为了能让政府意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意识到高效率执行决策的重要性,在论文中对“职责”、“舆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论文的重要贡献还在于提出了比较研究是公共行政的重要研究方法。这在部分程度上承认了公共行政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继承,也为今后比较行政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和平,竹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2][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张成福译.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危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美]罗伯特·登哈特,扶松茂等译.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武玉英.变革社会中的公共行政—前瞻性行政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张亚平.浅议两分法的产生及现实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03(5):23-25

[8]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彭和平,竹立家译.论新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298-316

[9]伍德罗·威尔逊,彭和平,竹立家译.行政学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1-27

[10]丁煌.西方行政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692105

[11]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133-150

[12]胡象明.政治与行政两分法:思想渊源及其评价[J].中国行政管理,1999,(11):13-15

项目管理学研究生 篇4

医药、农药、兽药、化妆品、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的管理,适用有关法律、法规;但作为上述产品的原料和中间体的新化学物质相关活动的环境管理,适用本办法。

设计为常规使用时有意释放出所含新化学物质的物品,按照本办法管理。

【分类】根据化学品危害特性鉴别、分类标准,新化学物质分为一般类新化学物质、危险类新化学物质。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中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特性的化学物质,列为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

本办法所称新化学物质,是指未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的化学物质。

【登记证】新化学物质的生产者或者进口者,必须在生产前或者进口前进行申报,领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未取得登记证的新化学物质,禁止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未取得登记证或者未备案申报的新化学物质,不得用于科学研究。

【申报类型】新化学物质申报,分为常规申报、简易申报和科学研究备案申报。

【常规申报要求】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吨以上的,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中心”)提交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办理常规申报;但是,符合简易申报条件的,可以办理简易申报。

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表,并附具按照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的分类、标签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风险评估报告,包括申报物质危害评估、暴露预测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结论等内容;

(三)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特性的测试报告或者资料,以及有关测试机构的资质证明。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必须包括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完成的测试数据。

【常规申报数量级别】常规申报遵循“申报数量级别越高、测试数据要求越高”的原则。申报人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指南,提供相应的测试数据或者资料。依据新化学物质申报数量,常规申报从低到高分为下列四个级别:

(一)一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吨以上不满10吨的;

(二)二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0吨以上不满100吨的;

(三)三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00吨以上不满1000吨的;

(四)四级为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000吨以上的。

【简易申报基本情形】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1吨的,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登记中心办理简易申报。

办理简易申报,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

(二)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完成的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

【简易申报特殊情形】生产或者进口的新化学物质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的,应当办理简易申报:

(一)用作中间体或者仅供出口,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1吨的;

(二)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0.1吨以上不满1吨的;

(三)新化学物质单体含量低于2%的聚合物或者属于低关注聚合物的;

(四)以工艺和产品研究开发为目的,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10吨,且不超过二年的。

办理特殊情形简易申报,应当提交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以及符合相应情形的证明材料。

【系列申报、联合申报、重复申报】 办理常规申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下列规定办理申报手续:

(一)同一申报人对分子结构相似、用途相同或者相近、测试数据相近的多个新化学物质,可以提出新化学物质系列申报;

(二)两个以上申报人同时申报相同新化学物质,共同提交申报材料的,可以提出新化学物质联合申报;

(三)两个以上申报人先后申报相同新化学物质,后申报人征得前申报人同意后使用前申报人的测试数据的,可以提出新化学物质重复申报。数据的测试费用分担方法,由申报人自行商定。

【申报人资格】新化学物质申报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是中国境内注册机构。

非首次进行新化学物质申报的,近三年内不得有因违反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规定而被行政处罚的不良记录。

【环境信息公开】申报人对所提交的申报材料中涉及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要求保密的,应当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对涉及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信息,不得要求保密。申报人对要求保密的内容予以公开时,应当书面告知登记中心。

【常规申报登记程序】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登记,按下列程序执行:

(一)登记中心受理常规申报后,应当将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提交环境保护部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化学、化工、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专家组成。

(二)评审委员会应当依照环境保护部颁布的新化学物质危害和风险评估导则和规范,以及化学品危害特性鉴别、分类等国家相关标准,对新化学物质的以下内容进行识别和技术评审:

1.名称和标识;

2.物理化学、人体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危害特性; 3.暴露程度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4.人体健康和环境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当性。

评审委员会认为现有申报材料不足以对新化学物质的风险做出全面评价结论的,由登记中心书面通知申报人补充申报材料。

(三)评审委员会应当提出新化学物质登记技术评审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新化学物质登记技术评审意见包括:

1.将新化学物质认定为一般类、危险类以及是否属于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管理类别划分意见; 2.人体健康和环境风险的评审意见; 3.风险控制措施适当性的评审结论; 4.是否准予登记的建议。

(四)环境保护部应当对新化学物质登记技术评审意见进行审查,确定新化学物质管理类别,并视不同情况,做出决定:

1.对有适当风险控制措施的,予以登记,颁发登记证; 2.对无适当风险控制措施的,不予登记,书面通知申报人并说明理由。

环境保护部在做出登记决定前,应当对新化学物质登记内容进行公示。

【简易申报登记程序】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登记,按下列程序执行:

(一)登记中心受理简易申报后,应当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对按要求提交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的,评审委员会应当对申报材料进行技术评审,并提出技术评审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二)环境保护部对符合要求的,予以登记,颁发登记证;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登记,书面通知申报人并说明理由。

【登记公告】环境保护部应当在政府网站上公告予以登记的新化学物质名称、申报人、申报种类和登记新化学物质管理类别等信息。

办理时限】登记中心应当自受理常规申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提交评审委员会;自受理简易申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书面处理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常规申报登记的专家评审时间不得超过60日,简易申报登记的专家审查时间不得超过30日。登记中心通知补充申报材料的,申报人补充申报材料所需时间不计入专家评审时间。

环境保护部应当自收到登记中心或者评审委员会上报的新化学物质登记文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登记的决定。15个工作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环境保护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登记证内容】登记证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申报人或者代理人名称;

(二)新化学物质名称;

(三)登记用途;

(四)登记量级别和数量;

(五)新化学物质的管理类别。

常规申报的登记证还应当载明风险控制措施和行政管理要求。【新特性报告及处理】登记证持有人发现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即向登记中心提交该化学物质危害特性的新信息。

登记中心应当将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危害特性的新信息,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

环境保护部根据评审委员会的技术评审意见,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于通过增加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控制风险的,在登记证中增补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并要求登记证持有人落实相应的新增风险控制措施;

(二)对于无适当措施控制其风险的,撤回该新化学物质登记证,并予以公告。

【重新申报】尚未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且已获准登记的新化学物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程序重新进行申报:

(一)增加登记量级的;

(二)变更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登记用途的。已被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且获准登记的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变更登记用途的,也可以由登记新化学物质的加工使用者,重新进行申报。【信息传递】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明确新化学物质危害特性,并向加工使用者传递下列信息:

(一)登记证中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按照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的分类结果;

(四)其他相关信息

【一般风险控制措施】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和相应的加工使用者,应当按照登记证的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风险控制措施:

(一)进行新化学物质风险和防护知识教育;

(二)加强对接触新化学物质人员的个人防护;

(三)设置密闭、隔离等安全防护,布置警示标志;

(四)改进新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方式,以降低释放和环境暴露;

(五)改进污染防治工艺,以减少环境排放;

(六)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七)采取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以及加工使用者,应当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重点风险控制措施】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和加工使用者,还应当采取下列风险控制措施:

(一)在生产或者加工使用期间,应当监测或者估测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向环境介质排放的情况。不具备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监测机构或者社会检测机构进行监测。

(二)在转移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配备相应设备,采取适当措施,防范发生突发事件时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并提示发生突发事件时的紧急处置方式。

(三)在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废弃后,按照有关危险废物处置规定进行处置。

【禁止转让】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不得将获准登记的新化学物质转让给没有能力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加工使用者。

【活动报告】常规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在首次生产活动30日内,或者在首次进口并已向加工使用者转移30日内,向登记中心报送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还应当在每次向不同加工使用者转移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中心报告新化学物质流向信息。【报告】简易申报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于每年2月1日前向登记中心报告上一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的实际生产或者进口情况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于每年2月1日前向登记中心报告上一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的下列情况:

(一)实际生产或者进口情况;

(二)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三)环境中暴露和释放情况;

(四)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实际情况;

(五)其他与环境风险相关的信息。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证持有人,还应当同时向登记中心报告本登记新化学物质的生产或者进口计划,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准备情况。

【资料保存】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将新化学物质的申报材料以及生产、进口活动实际情况等相关资料保存十年以上。

【注销登记】登记证持有人未进行生产、进口活动或者停止生产、进口活动的,可以向登记中心递交注销申请,说明情况,并交回登记证。环境保护部对前款情况确认没有生产、进口活动发生或者没有环境危害影响的,给予注销,并公告注销新化学物质登记的信息。

【列入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程序】一般类新化学物质自登记证持有人首次生产或者进口活动之日起满五年,由环境保护部公告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登记证持有人应当自首次生产或者进口活动之日起满五年的六个月前,向登记中心提交实际活动情况报告。

环境保护部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对实际活动情况报告进行回顾性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公告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简易申报登记和科学研究备案的新化学物质不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第四十三条【虚假申报】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申报过程中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由环境保护部责令改正,公告其违规行为,记载其不良记录,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已经登记的,并撤销其登记证。

第四十四条【环境保护部处罚事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及时提交获准登记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更新信息的;

(二)未按规定报送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或者新化学物质流向信息的;

(三)未按规定报送上一新化学物质的生产或者进口情况的;

(四)未按规定提交实际活动情况报告的。

第四十五条【地方处罚事项一】违反本办法规定,并报环境保护部公告其违规行为,记载其不良记录:

(一)拒绝或者阻碍环境保护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未取得登记证或者不按照登记证的规定生产或者进口新化学物质的;

(三)加工使用未取得登记证的新化学物质的;

(四)未按登记证规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

(五)将登记新化学物质转让给没有能力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加工使用者的。

第四十六条【地方处罚事项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向加工使用者传递风险控制信息的;

(二)未按规定保存新化学物质的申报材料以及生产、进口活动实际情况等相关资料的;

(三)将以科学研究以及工艺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为目的生产或者进口的新化学物质用于其他目的或者未按规定管理的。

第四十七条【评审专家违规处罚】评审委员会专家在新化学物质评审中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评审结果严重失实的,由环境保护部取消其入选评审专家库的资格,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八条【测试机构违规处罚】为新化学物质申报提供测试数据的境内测试机构在新化学物质测试过程中伪造、篡改数据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由环境保护部从测试机构名单中除名,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九条【滥用职权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文书格式】本办法下列文书格式,由环境保护部统一制定:

(一)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表;

(二)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

(三)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表;

(四)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

(五)新化学物质首次活动情况报告表;

管理沟通学论文 篇5

[摘 要]企业 文化和 管理沟通是目前企业管理的热门话题。本文从企业文化和管理沟通的理论和内涵出发探讨了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通过管理沟通推动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观点。

[关键词]管理沟通;企业文化;沟通

1 企业文化的回顾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与企业的存在有着一样的久远历史。但纵观企业文化的历史,企业文化的真正的提出却仅仅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美国和欧洲学者开始研究东西方管理方法的差异,结果发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带来了企业文化相关研究的兴起。1979年,Andrew Pettigrew在1979年 发表的 《论 组织文化》最早提出了“组织文化”这一概念。随着1981年William Ouchi 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1981年Pascale & Athos的《日本的管理 艺术》等著作的发表,企业文化正式进入人们的眼球,并真正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如今,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最热衷议论的话题,而且大多数人将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有无活力等都归咎于企业文化的好坏。的确,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并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 社会和 经济的双重效益。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等理念的总和,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各企业成员所认同的并在行动上付诸于 实践行动中的价值理念。

2 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自从有了群体活动,就有了管理,而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必然离不开沟通的作用。管理是一种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沟通是人类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因此,组织成员之间良好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

《大英百科全书》对于沟通的解释是: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著名管 理学家西蒙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管理沟通定义为:在各种管理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沟通主体(沟通者)基于一定的沟通背景,为达到一定的沟通目标,在分析沟通客体(沟通对象)的基础上,将特定的信息或思想、观点传递给客体,以期获得预期反应效果的全过程。

管理沟通与其他沟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①沟通的主体是人或社会组织。管理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单纯传递,还包括思想、观点、态度的交流。②沟通发生在管理和商务活动中,管理沟通与一般沟通的区别在于沟通的背景是发生在管理活动或商务活动中。因而沟通的目的性更明确,对对方的反馈期待更高。③管理沟通是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而进行的沟通行为与过程。如果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管理目的或目标,那么,这样的沟通就不能称其为是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按照沟通方法可以分为 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道具沟通等;按照沟通范围区分,我们可以把管理沟通划分为人际沟通、团队沟通、部门内沟通、跨部门沟通、组织沟通,以及组织与所处 环境的组织系统沟通、外部沟通;按照沟通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划分为部门决策沟通、企业决策沟通、企业战略管理沟通及企业文化管理沟通等。

管理沟通作为管理科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发挥着作用。

管理沟通可以认为是企业成员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传递过程。企业文化关注的重点是企业中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总和,而管理沟通则主要关注管理中信息的传播、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企业文化主要解决企业中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问题,管理沟通主要解决信息传播流畅性和效果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的关系,管理沟通是手段,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沟通这种手段我们所要传播的具体内容。如果我们把组织比喻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那么管理沟通就犹如保持其良性循环的一根根血管,而企业文化则是血管里流动着具体的血液和养分。

3

3.1 管理沟通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文化最需要也最适合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 发展,既是管理沟通的手段、目标和结果,又是沟通的环境和背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种沟通方式和工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地,在企业中,我们的沟通工具和方式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文化中的每一个具体内涵,总是通过少数人探索实践或倡导带领下而形成,而在形成过程中,必然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等沟通方式向外发散,并逐渐被企业中的广大员工所认识、理解、接受并认同,从而形成“共识”,最终成为企业文化中的具体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沟通的作用是巨大的,乃至不可或缺的。若企业内缺乏沟通或不畅,员工则无法认识、理解企业文化,更谈不上接受、认同企业的文化,而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员工和企业没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这又会进一步致使沟通的破坏并恶性循环,最终危及企业生存。

3.2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管理沟通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单单把员工看成“经济人”,而重视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强调了精神激励并重视员工身心需求,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所以企业文化正是通过管理沟通而体现的。试想在一个企业中,如果缺少正常管理沟通渠道,企业员工想法和需求都无法传达至企业管理决策层,管理者就不可能重视员工,更别谈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还包括了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形象其实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的形象是需要塑造和传播,而塑造和传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的作用。管理沟通不仅仅是向内的,同时也是向外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形象需要通过企业的外部沟通才能建立并广为流传。

3.3 变革

市场竞争中,企业变革不可避免,而企业文化也必然随之变革。而在变革中,管理沟通机制便是保证企业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不断发展的要素之一。良好的沟通会促使员工重新审视个体与企业,学习了解新的企业文化。而企业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制度层。充分的沟通也可以将企业变革中的冲突转化为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并创建新的企业文化。

3.4 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管理沟通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理念,其中也包括企业的宗旨和使命,而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其存在的根本目标和原因。而企业的理念、宗旨和使命等这些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都必须通过沟通让企业中的员工理解,才能认同并进一步按照已有的企业文化行动。没有管理沟通,企业使命只是句空话,是无法转化成生产力的。

综上所述,没有管理沟通,就没有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必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优秀企业文化,使这种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员工自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沟通。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才能建立一流的企业文化,从而创建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孙健敏,徐世勇.管理沟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朱凯斌,刘美玲.沟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作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44-47.

[3]陈庆玲.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沟通效率[J].当代经济,(9):35-36.?

[作者简介]刘哲(1985―),男,湖南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戴良铁,男,博士学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

项目管理学研究生 篇6

全球每年都有上千种新的化学物质问世。这些化学物质的生产、使用或者报废处置有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新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 在确定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基础上, 再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

因此, 鉴于新化学物质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的广泛影响及化学物质污染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威胁, 制定完善有关新化学物质的管理法规、加强管理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也已意识到这一点, 针对新化学物质管理不断完善相关法规, 并强化监管力度。

2 新化学物质管理概述

为加强对新化学物质的环境管理, 防止环境污染, 保障人体健康,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实施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于2003年10月15日开始实施, 对新化学品的申报、登记和监督管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要求对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实行生产前和进口前申报登记制度。目前《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09年第三次部务会议于2009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 修订后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自2010年10月15日起施行, 2003年9月12日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从事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活动的环境管理。环境保护部制定、调整并公布“已在中国生产或者进口的现有化学物质名单”, 即《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未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的化学物质即为新化学物质。

目前新物质的查询、申报及监管等由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方面的技术支持单位——“化学品登记中心”具体负责。相关企业可自行登陆化学品登记中心的网站, 在线通过《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2010版》查询为了商业目的已在中国境内生产、加工、销售、使用或从国外进口的化学物质;也可委托化学品登记中心进行新物质的查询。《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2010版》包含了截止于2010年10月底经环保部公布的全部现有化学物质, 收录的物质总数为45602种, 其中标识保密物质3166种, 非标识保密物质42436种;有CAS号物质37427种, 无CAS号代之以流水号的物质8175种;有结构信息的物质32793种, 暂无结构式物质12809种。

3 新化学物质申报方式

新化学物质申报分为常规申报、简易申报和科学研究备案申报三种类型。

3.1 常规申报

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吨以上的新化学物质, 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提交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 办理常规申报;申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 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表, 并附具按照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的分类、标签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 风险评估报告, 包括申报物质危害评估、暴露预测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 以及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结论等内容;

(3) 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特性的测试报告或者资料, 以及有关测试机构的资质证明。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 必须包括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完成的测试数据。

3.2 简易申报

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1吨的新化学物质, 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 向登记中心办理简易申报。需提交下列材料:

(1) 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

(2) 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完成的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

3.3 科学研究备案申报

当以科学研究为目的, 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0.1吨的、或者是为了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进行新化学物质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而进口新化学物质测试样品, 相关企业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 向化学品登记中心提交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表, 办理科学研究备案申报:

4 新化学物质申报程序

4.1 首先判别是否需要申报;

申报人可通过查询《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 或者委托登记中心按新化学物质查新程序确认拟申报物质是否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如果确定拟申报物质已列入《名录》, 则无需进行新化学物质申报。

4.2 准备办理申报

首先选择申报类型及形式。然后, 按相应申报类型的资料要求, 安排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特性的测试, 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准备申报报告或申报材料, 并将所掌握的有关危害特性和环境风险的全部已知信息体现在申报报告或申报材料中。

4.3 提交申报资料

将申报表格 (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表、新化学物质简易申报表或者新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备案表) 纸质签章原件和存储申报报告或者全套申报材料 (含申报表格) 电子件的光盘一次性送交或者邮寄给化学品登记中心, 科学研究备案和简易申报的电子件也可通过电子邮件一次性提交化学品登记中心。

化学品登记中心收到新化学物质申报材料后, 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并通知申报人形式审查结果。形式审查合格的, 化学品登记中心予以受理;并将申报材料提交至评审委员会或直接提交至环境保护部 (根据申报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分) 。若相关材料提交至评审委员会, 其将对申报材料进行技术评审, 然后将评审意见提交至环境保护部。最终, 环境保护部将对拟登记的新化学物质在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间, 接受公众来电、来信、来访, 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

5 与欧盟管理模式对标分析

新修订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令第7号) 与国际上通行的化学品管理目标、意图和手段是基本一致的。但与欧盟现行的REACH法规相比, 在管理范围和管理对象上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修订后的《办法》继续保留“区分式”管理, 只涉及不在《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上的新化学物质, 对于在《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上的4.5万多种现有化学物质并没有纳入《办法》管理。

二是修订后的《办法》仅对物品中有意释放新化学物质的物品进行管理, 管理也只是对其中的新化学物质本身进行要求, 并没有涉及所有物品。

三是修订后的《办法》仅对生产或者进口后的直接加工使用者进行管理, 并没有涉及整个产业链的全部企业。

参考文献

[1]毛岩.中国的化学品环境管理[J].毒理学杂志, 2007, 21 (6) [1]毛岩.中国的化学品环境管理[J].毒理学杂志, 2007, 21 (6)

[2]环境保护部.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S].第7号, 2010[2]环境保护部.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S].第7号, 2010

[3]杨海宁, 姚立丹.欧、美、日、中化学品管理法规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商技, 2009, 27 (4) [3]杨海宁, 姚立丹.欧、美、日、中化学品管理法规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商技, 2009, 27 (4)

学京剧和学管理 篇7

京剧的兴盛离不开学习,京剧的学习有许多讲究。古代唱戏不是靠学校教育,而是在戏班子当学徒磨练。久而久之,戏班子就形成了许多学戏的规矩。唱念做打,有了一套程式化的教授方法。经过这套程式练出来,就叫“科班”出身。

历史上凡是学戏者,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或是家传,或是喜好,或是谋生,或是消遣。但是,绝对不是为了赚钱,无一例外。这一条看似简单,却决定着戏班子的方向。而凡是教戏者,几乎没有人靠此谋生,他们都是在舞台上滚爬摸打练出来的角儿,尤其是名角更是大把花银子的主儿,唱戏挣来钱再贴到教戏上。有的戏班子,如晚清到民国的富连成社,教戏的师傅还要发下誓言:不为发家致富,只为传留梨园香烟,不得争名夺利,只能倾心授徒。这一点,倒同管理学刚刚诞生时的情形很相像。一百年前的泰罗、法约尔,都是在自己的事业上大有成就,为了事业的传承,不惜“赔钱赚吆喝”到处讲授管理。泰罗更是给自己定下规矩,绝不收钱讲课。从这一意义上看,如果把MBA作为创收途径,那么,管理教育就从根本上走偏了方向。

戏班的传授,首先要养成气质,技艺倒在其次。所以,戏班都有严格的规矩。从学徒开始,遵守这一套规矩比学戏更重要。比如,后台的座位是固定的,甚至后台的动作细节都有苛刻的要求。不同的角色下场后该怎样走,什么箱子归什么角色坐,脚不准磕碰箱子,特殊扮相(加官、财神等)不得仰面,穿什么样的戏装就要有什么样的举动。这些规矩并不能增添唱戏的技巧和能力,但却能使演员形成符合艺人形象的神态和气质。在总体要求上,“学戏先学做人”,“艺高还须德高”。富连成社的科班训词“四要四戒”就很能说明问题:“要养身体,要遵教训,要学技艺,要保名誉;戒抛弃光阴,戒贪图小利,戒烟酒赌博,戒乱交朋友。”现代人才培训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许多专家都强调基本素质比专业技能更重要,与戏班异曲同工。

最重要的是,戏班不是学理论,而是重实践。所谓学戏,实际上就是一字一腔的跟练,一招一式的模仿。师傅根据徒弟的实践表现指导点拨,徒弟根据师傅的示范用心揣摩。他们都知道,唱戏必须在舞台上见真章,没有过硬的本事上不了台。而这种本事不是之乎者也,不是文思泉涌,而是实实在在的唱念做打。这一点,可以说是学戏的关键。管理与唱戏不一样,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也许,案例教学正是为了突出这种实用性。但有一点值得今日的管理教育注意,案例不是抄近路,比纯粹理论讲授更费劲。传统京剧科班的教学把演戏变成了实干,MBA的案例教学不能把实干变成了演戏。

上一篇:如何提高会议效率下一篇:规章制度制定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