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管理故事(精选10篇)
1、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关总是整个项目的直接领导,如董是最高领导。
2、简介:唐僧作为项目经理,引领大家实现西天取经的计划;但无什专业技术,只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原则,此点很得高层赏识。
孙悟空自然就是技术主管了,降妖除魔无人能及,但天性冥顽不化、到处惹事生非。
猪八戒最是好吃懒做贪财好色,但队伍里却了他就没了气氛,整个队伍就了无生气。
沙僧却踏实勤勉,任劳任怨,后勤保障工作恁是一人承担。
而此时为了压缩旅途经费,需裁员一人,该裁谁是好? 谢谢了!
若是这个问题不直接的答复,而是发挥下,分析下这四个人的背景、及途中的副作用,然后根据当时的需要在进行选择,比如:唐经理虽是上级委派,且跟正苗红,有着很好的领导风范,但除此外对于技术上的问题概莫能助,还频频添乱。从效率成本上考虑,直接裁掉唐经理得了,但去掉此项目经理职位还可另委派其它岗位啊。此法虽伤筋动骨,但可以让高层直接管辖,比如关总。
孙主管虽毛病颇多,但有金项圈在顶,谅他也做事也不敢太出格。正好途中困难重重,若没有了他,总不至于让高层领导一直来帮处理这些毛病吧。显然只有在高层愿意愿意一路降妖除魔的情况下,才会裁掉孙主管的。
话说猪大帅,虽好吃懒做贪财好色,但没有了他整个队伍就没了生气,属于高情商的人。若从实际的角度考虑,该裁猪大帅。没有了他虽沉闷,但还不至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最后来看下老沙,此人憨厚老实,后勤工作由其一人承担毫无怨言,属于有忠诚度但缺乏能力的类型。若裁他虽疼,却只能割爱。而他的工作猪大帅肯定会把接下来的。
回看下这个团队的构成,非常的融洽。若要裁人,其实各种情况的分析已一目了然。不知关总及整个领导层作何选择。
若是考题的话,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合适?此时的考虑是,裁人只有领导层才有决策权。而考题中只是给出了关总是整个项目的直接领导,如董是最高领导,而并没有说明需回答问题的“我”是个什么身份。
一、先做stakeholder分析。1.唐僧,此人绝不可裁,理由: 想想西天取经项目谁是发起人?如来啊。
为什么要发起?其实就是为了如来心爱的大弟子金蝉子,唐僧的前身而发起的。有了这样的背景,你说还能裁吗? 项目因为唐僧才存在,没有唐僧,项目也没有存在的必要。2.孙悟空,业务骨干,不必多言。
孙悟空也有背景,他和观音JJ有一段姐弟恋,所以观音JJ才不辞辛劳,救悟空于水火。同时为了防止悟空捻花惹草,观音JJ特意送了悟空一个戒指——不过是带在头上的,并委托唐僧代为看管。爱之深,可见一斑。有了佛界二把手撑腰,还怕啥呢? 3.八戒
同志们,八戒是谁?当年的天蓬大元帅,总管银河海陆空三军,也是风光无限。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觊觎顶头上司的小蜜嫦娥,被玉帝公报私仇。
但八戒在军界的影响仍在,玉帝发现离开了他,干啥事都不太利索,故而想借取经的由头再请他回去。
而且八戒确有悔过之意,尽管仍然花心不改,但再也没有梦见嫦娥了。
另外,八戒可是团队重要的粘合剂,不然这伙闷人,在外游荡17年,乐趣是很重要,要不可能真的早散伙了。4.沙僧
前身是卷帘大将,顾名思义,那是玉帝身边的红人,贴身侍卫啊。
估计后来失宠,才被玉帝借故开除;或者是了解的机密事太多,领导不得不做一些安排。虽然未做什么开创性的事,但团队的例行任务都是他完成的。
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不过,因为总是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的信条,在团队中一直都是不声不响。
没有点声响,有没有后台,兄弟,不裁你裁谁啊!5.白龙马
重要成员之一白龙马怎么被忘了呢? 显然,白龙马是编外人员,照例说应该裁他。但考虑到白龙马是龙王请托之人,而且白龙马还是项目经理唐僧的心腹爱将,鞍前马后都是他在做,此人绝不可少。
二、楼上有人说要裁唐僧,这是典型的大错特错。抛开上面这些因素不讲,光说领导者的职责。
取经团队的目标其实都不一样: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是为了赎罪,希望随着项目的成功而获得个人的财务自由和人身自由;而唐僧不一样,他有坚定的目标——天竺。这个团队少了谁都可以,就是不能没有目标,而目标的代表就是唐僧。这和公司类似,能干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目标,能坚持。
三、最后回到问题上来。
其实当前的重点不是裁员的问题,而是解决经费问题,问题都搞错了。如果经费解决了,裁员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拟讨论方案如下: 1.原来用紫金钵盂做广告,在街上寻求赞助的方式现在看来效率太低。第一,只能一个人做,因为钵盂只有一个;第二,吸引的都是小市民,财力有限。2.应该充分利用团队的特长,将降妖伏魔做为重要的创收手段。
以前这个都是纯属给朋友帮忙性质,朋友也只是给点干粮,送出村口的回报。其实这个业余团队降妖伏魔的能力却是很有竞争力的。今后不宜再采取免费咨询,而应做有偿收费,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解决大量的经费来源。同时,也可以向广大妖界收取保护费,不然就可以灭了他,这样,妖界为了自身安宁,必定乖乖如数交钱的。3.唐僧一路进行同业交流,现在看来同业水平显然很差。唐僧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大唐首席经师的金字招牌,和自己过硬的业务本领,对所到之处的各个寺院进行培训师培训。
4.另外,如果所到之处既无寺院,也无妖魔鬼怪,也完全可以利用原班人马,立即组建马戏团,想想,会说话的猴,能玩钉耙的猪,精灵古怪的马,还有那粗犷的驯兽师,这该是多么好的马戏卖点啊。
5.其实有人也想利用他们的西天万里行,挂职谋求名声。
例如六耳猕猴不过就是想粘个光,结果项目组死活不同意,最后搞得费神费力,两败俱伤。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要求六耳猕猴提供赞助,并自行解决旅费问题,然后让其加入团队。另外,可以考虑帮大唐剑南春酒业做贴片广告,有偿穿上他们的广告衫。等等。
守着金山还哭穷,真是岂有此理。
西天取经团队啥都好,就是没有一个好的经营高手,不然且会落得等、靠、要的境地??
优秀团队特点解析 优秀团队特点解析
唐僧,其领导能力有限,业务能力(降妖擒魔)更是等于一个零,但他是师傅,有个“领导位置”,可以拿“权力”制裁不听话的徒弟,使得三个“下属”不得不听,不敢不听。但他一心向佛,目标明确,任尔千般说万般阻,向西天取经的决心始终不动摇。
孙悟空,“业务能力”最强,疾恶如仇,敢说敢做,但性情脾气不好,西天取经不是他的目的,而是他的承诺,为了工作快速开展,尽快完成目标任务,委曲求全,甚至不惜与“领导”和“同事”决裂,贡献最大,在这个工作团队里却差一点无立锥之地,只因工作(擒妖降魔)离不开他,才被留在这个团队。
八戒,工作能力一般,能胜任一般工作;好吃懒做,还有点色,但他会说话,颇能讨师傅喜欢。知大师哥本领高强,心有妒忌,在合适的时候和恰当的地点(当师傅和师兄意见不合时),便会窜掇师傅(领导)惩罚悟空,当师傅赶走悟空,便闹着分些家当想回高老庄,是个惯会见风使舵的人,在团队里也是个能吃得开的人(因为领导喜欢这样的人)。
沙僧,业务能力与八戒不相上下,忠厚老实,有自知之明,在团队里能够知道自己的位置,老老实实做事,不上窜下跳,不做小动作。
既然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如此鲜明,却如何能取得真经,终成正果呢?这是因为:
3.1 目标明确。
就是要取得真经,明知一路会有不少妖魔鬼怪作祟,却不畏艰难险阻,一心向佛。唐僧起到了团队核心作用和凝聚力的作用,尽管有不少缺点,专业知识不行,但依靠师傅的名号(领导位置)和虔诚取经之心基本上能确保团队一直向这个目标迈进。当然,当有人危及他的价值观时,那怕不取经解散团队,他也要惩罚此人来确保贯彻他的个人意志。
3.2 利益一致。
师徒四人,虽时有矛盾,但大家都知道,只有到得西天,取得真经,大家方能成得正果,否则还是不能进入“上流社会”,成为“名流”。因此尽管想法思路不同,但大家的目标明确,利益一致,都能知道利害关系,熟轻熟重,还能分辨得清。
3.3 规则清楚。
制度明确,等级分明,“游戏规则”清楚。师傅就是师傅,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谮越制度和规则,尽管猴哥虽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很强,一路降妖除怪,唐僧各方面都比不上孙悟空,那怕唐僧说的错的,也必须听他的(三打白骨精确),不能以下犯上,职权很明确,唐僧就是领导。
唐僧始终保持领导的位置,负责监督和考核,不让下属干一些伤害无孤,违章制度的事。孙悟空呢?做为业务能力最强的下属,把他的岗位定高一些,对他要求要高些,也让他多干一些,大家大知道,一路斩妖除魔、找食物、解决重大困难,都是孙悟空做的。
3.4 结构合理。
这支取经团队从人员结构上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像唐僧的能力和水平也只能领导这么一个团队,人再多,他就当不成师傅了;像悟空这样能干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很棒的同志也不能太多,否则,唐僧是不能驾驭和控制住局面的;同时也有可能两虎相争,搞起内耗来;像八戒这样的人更不能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否则事情只能越来越糟。倒是像沙僧和小白龙这样的同志多些无妨,既有些本事,又默默奉献。不过一个五人取经团有两个也算不少了。
3.5 素质尚可。
唐僧师徒四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或本来就是有身份的人,只因怀才不遇或犯点小错被罚,整个团队素质相对较高,团队人才结构也比较合理,虽有种种矛盾和冲突,但团队总体上还是能形成合力的。
3.6 上级支持。
唐僧之所以能当这个团队的头,与上级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每当这个团队即将分崩离析时,上级领导部门就会派人来调解。上级各级领导是要大力维护这个体系和制度的,既然唐僧是师傅,各路神仙竭力帮助,局部上看是维护唐僧师傅,实际上是支持和维持玉皇大帝的天庭制度和如来的佛教制度,维护着“上流社会”,也是维护着他们的利益。
在现代企业里,每个工作团队里都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有缺点的人,关键是要目标明确,利益一致,游戏规则清楚,大家都得遵守,同时人员素质要高,在人员结构上要尽量科学搭配理念相同的人,容易形成合力,这样的工作团队,其战斗力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4.唐僧团队给我们的启示
团队与个人相比哪个更重要,相信通过唐僧这个团队,我们会明白更多的东西,甚至明白更多的关于团队管理、团队意识、个人价值以及团队价值等
4.1 团队整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只有团队得到利益了,个人的利益才会有保证,孙悟空的本领大家都是知道,如果孙悟空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一意孤行,评着自己的性子做事,唐僧团队就不会取得真经,他也不修得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神仙
4.2 作为领导,要起到领导的作用,要从整体利益出发,孙悟空多次离队出走,唐僧始终没找退堂鼓的想法,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到往西天,取得真经,普渡众生
4.3 作为领导,要让每位有团队共同价值观,才会让团队产凝聚力,唐僧的动机是取回真经,普度众生,造福人民;而孙悟空的动机则是能够不再是妖猴,成为仙界的一份子,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动机是能够重新位列仙界佛界。尽管每个成员的动机不同,但他们的共同价值观是相同,就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真经,获得个人的成功
4.4 不管作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项目团,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位成员的性格,唯才适用,不能把过多孙悟空这种类型的放在同一个团队,容易造成争强好斗的局面,这样根本一团队根本做不好工作,要放不同的人,发挥各自的优势,每个人以团队共同利益凝聚在一起。
许志培:唐僧为什么可以领导孙悟空?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疑问——那个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
后来长大了,工作了,先被人领导,之后又领导别人,总算明白了,原来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这样,取经这项伟大的事业就不能成功了。
唐僧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是一个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
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现在有些企业家总是抱怨员工忠诚度不足,刚刚学会点业务,就跳槽了,刚刚结交几个客户,就自己去开公司了。这当然有社会的因素,有员工本身的原因,但是企业家也要自己检讨一下自己,你自己是否有崇高的信念。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老板创造更多的利润,并留下最多的钱给他的子女;而另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家更是在去世之后把多数个人财产捐给社会;请问哪一个更配拥有忠诚的员工?
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唐僧那么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其他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如果唐僧神通广大,孙悟空就不会愿意跟着他了,正是因为唐僧无能,所以孙悟空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使得他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看看能力很强的孙悟空,他本人在花果山的徒子徒孙,全部都是饭桶,没有一个有用的。他本事太大,他就瞧不起其他有本事的人,于是其他有本事的人就不喜欢跟着他。他自己太强,他的团队就变成一群饭桶。西游记有一章,孙悟空和唐僧闹翻了,自己搞了一个假团队打算去取经——幸好没去,要不然见到厉害的妖怪,把孙悟空捉住,谁去救他呢?谁去搬救兵呢?他自己的团队都是饭桶,只好看着自己的领导送死。而唐僧就不会,别看他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却很安全。当年司马懿抓住蜀国的小兵,问他诸葛亮每天都干些什么,小兵想这个不算情报吧,就说丞相凡是责罚20杖以上的军法事宜,都要亲自监督。司马懿就知道了,诸葛亮肯定会被累死。——太能干的领导,敌人没来,自己就累死了,而唐僧这个无能的长生肉,却还能一直很安全。
中国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非常能干的老板,同时带着一群饭桶员工。开始创业的时候,为了生存,可能是必须的,但是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企业家就要考虑怎么给员工搭建让他们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同时去寻找那些弥补自己不足的员工;而不是事必躬亲,甚至在一些专业问题上不懂装懂,这样一方面自己筋疲力尽,忙于应付,自然没有发展的余力;另一方面,员工也被矮化成“手脚”,企业就陷入了发展瓶颈。有些老板说,不成呀,我不放心呀,如果公司依赖于一个孙悟空,万一他使坏,我怎么办呀?呵呵,紧箍咒呢?要建立制度约束——千万别忘了这个。
第三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仁德”。唐僧的仁德之心对妖怪都会怜悯性命,自然不会恶意算计自己的下属,克扣他们的工资,欺骗他们加班,对他们进行洗脑教育,利用他们承担法律责任,规避自身风险等等,唐僧虽然利用三个徒弟保护自己,但是又绝对没有恶意剥削他们的意思,而是带领他们一同努力,共同成长,一起成功。最后,唐僧的三个徒弟也都有了自己的成就,唐僧没有像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或者“飞鸟死,走狗烹”。对比孙悟空,他的这种意识就差远了,他后来成了斗战胜佛,而他花果山的猴子们呢?还是一群猴子罢了。
日本有一家企业,把员工的父亲们都请到公司里来和管理者座谈,企业老板对所有管理者说,当你们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下属的时候,就回想一下今天,这些员工的父亲把孩子托付给你们,是希望你们可以教他们成长,带领他们成功。你们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对得起这样的托付。
中国的很多老板可能是受到了《资本论》的影响,认为做老板的只有剥削工人,才能够赚到钱,而且理所应当的认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必须是肮脏的。其实,一个真正的领导是带领员工创造新的价值,带领他们一同成功的。国内有一个企业家曾自豪的说,我不想说我赚了多少钱,我只想告诉各位,我们创造了几十个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
第四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人际关系”。唐僧的前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了,而孙悟空天生地造的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网络的石猴子,虽然也拜了一个师父,但是和师兄弟关系都不好,还被师父赶走了;和牛魔王拜把子,后来又闹翻了;和东海龙王是邻居,还抢了人家的东西;和二郎神等一些天官天将是同事,可是不给人家面子,后来还大闹天宫踢了很多人的屁股。总之,孙悟空的人际关系不大好。
而唐僧就不同了。他见到神仙就磕头,没有任何仇家。他不仅是如来佛的弟子,还是唐王李世民的拜把兄弟。人神两届的高层关系他都有了。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好,而且还都是高层关系,通天的关系呀,这样的人做老板,就会顺风顺水。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个地球如果没有了人,一切财富,一切物质都没有任何意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资源,是所有财富的创造者。一个老板,要懂得对外创造人际关系资源,对内创造优质人才资源。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
我校从2005年开始, 通过《教育网络游戏的实现与研究》课题力求探寻游戏让人痴迷的奥秘, 探讨如何借助游戏实现人们所期盼的更轻松、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学习。从2006年开始,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理论、技术, 实践教学与游戏的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优化传统教学, 使教学更科学、更人性化。教师对游戏的定义、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为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儿童教育网络游戏的实现,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西游故事人物记》是冀教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14课, 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我们在这节课上进行了游戏化教学的实验。我们以Web网络游戏的方式支撑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专门制作了游戏网站, 建立了数据库, 并在服务器端实现了学生作品的Web上传。课上学生需要首先登录游戏首页进入学习社区, 了解学习任务, 参与游戏 (如图1) 。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设计了三个Flash游戏关卡, 学生可以用鼠标拖动西游记人物选择正确的“知识之门”来过关 (如图2) 。在进入每个关卡前, 教师先组织学生进入游戏网站中的资料库自学相关模块,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交流, 为游戏过关做准备, 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游戏。最后教师公布 (屏幕广播) 小组成绩和学生个人优胜榜单, 以此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获得更好的成绩。教师通过小组的成绩排名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过关结束后制作个人作品并上传到游戏网站, 进行互相评价和打分, 完成整节课的学习活动。游戏网站能实时更新学生游戏得分和排名, 并能自动汇总小组游戏成绩及排名 (如图3) 。
本节课在利用网络游戏开展教学的探索中, 我们主要从情境创设、课堂测试、学习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 基本实现了游戏网站在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动力
本课以游戏形式展开教学活动, 以过关得分、得分排名这一经典游戏手法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的学习游戏是“谁笑到最后就笑得最美”, 其中有几个“挑战”, 包括两个游戏关卡、一次作品投票打分。游戏关卡可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投票打分可以为学生提供行使评价权的机会。每次挑战都可能让学生成为游戏中最终的胜利者。教师这样创设游戏情境紧密地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游戏结果联系在一起。从原有的多媒体教学感官刺激, 提升到深层次系统性的激励。通过游戏中的成绩 (个人/小组) 、名次 (个人/小组) 、晋级、星钻标志等系统性激励, 实现“老师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甚至形成“不学不行”的局面。
体验人性化学习, 促进学生进步
在本课案例中, 学生只要在每一关游戏中努力学习, 认真完成任务, 都会取得相应的成绩, 而学生每过一关其成绩都会发生变化, 他们在全班的排名也会随之改变。每一关游戏不仅是一次考验, 更是不断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超越、进步的机会。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自学效果有一定的反馈, 而且学生的游戏情感也会被激发起来, 有期待保持优秀名次的愿望, 也有时刻被赶超的压力。
在游戏中我们还重点考虑到游戏难度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因此, 在游戏的设计上我们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过关, 只是过关的时间和过关后的成绩会有所不同。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游戏难度, 又给予学生最易于接受的知识测量。
对于游戏成绩中较为敏感的个人成绩, 我们也做了策略处理:只公开全班成绩前1/3的列表。这样既可以让前1/3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给予他们最激动的个人成就感, 又保护了后2/3的学生的自尊心。这就是社交网络中自我保护的安全需要, 也是游戏中人文关怀, 更是我们教育原则中始终追求的目标。通过一道道游戏关卡, 强化学生在游戏中获胜的需求, 让学生真正地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游戏为教师“减负”, 提升教学水平
在整节课的游戏过程中, 学生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 还同时提交了“学习数据”, 包括测试成绩、评价行为等。在学生完成每一关游戏后, ASP页面会自动对学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实时地呈现给教师 (如图4) 。
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迅速、直观地发现学生整体学习的难点, 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对一”, 为教师以后的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调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这样的数据挖掘, 也实现了教师们梦寐以求的“有的放矢”, 客观上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节约了教师的时间、精力, 将教师从机械、复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为改善教学质量和水平创造了机会。这不正是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不断探索的目标吗?
游戏第一关数据分析 (教师页面)
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吃晚饭时,悟空突然发现餐桌上刻着一张围棋盘,顿时来了精神。
悟空:老伯,你这饭桌上刻着围棋盘啊!你也喜欢下围棋?
老伯:是啊,长夜漫漫,我有时候教孙儿学点围棋,一来打发时光,二来也开开孙儿的智慧。
悟空:你看这老猪肥头大耳的,一会你也开开他的智慧。
八戒:?!……#¥%@~*
吃完晚饭,来不及收拾碗筷,大伙便齐齐聚在小饭桌前,等着老伯开智慧。于是,老伯在棋盘上摆出了一个图形,如图一。悟空看到这个棋形,突然间乐得直翻跟头。
悟空: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棋形,我没有记住,结果中了对手弃子包封的道。如果让我重新再下,我一定会认真计算。如果非要问我计算多少遍,我会说“一万遍”。
唐僧:准备上课了,今天是老伯给大家讲,要认真听啊。
沙僧:八戒,上课了,快别吃了。
唐僧:八戒,以后记住,吃完饭要擦擦嘴。
八戒:?!……#¥%@~*
老伯:悟空,你刚才说什么棋形,你中了对手弃子包封的道?
悟空:师父,就是图一,在星位大飞玉柱的场合,黑1点了进来……
唐僧:哦,这个棋形很常见,八戒,你知道后面怎么走吗?
八戒:嗯,黑1点时,白2压吧,黑3爬,白4挡,黑5扳,白6粘,黑7退回,白8跳守角。
沙僧:八戒能摆出这个图真不容易,尤其是白8的跳。实际上,黑7可以按图二走7位虎,白8碰守角,黑9冲,白10退。
老伯:这两个图差不多,黑棋不坏。
悟空:实际上如图三,黑3爬时,白4可以立。
老伯:对图一和图二白棋失败的原因,就是白4的挡过于软弱。你们看看,接下来应该怎么下?
沙僧:我走过这个棋形。黑5冲,然后黑7扳、9粘,黑棋是先手,然后黑11飞,白12虎,黑13尖,白14挡,黑棋是先手活角。
老伯:一气呵成啊。这个结果将来黑棋有A位的刺,白B住粘,黑c位点,白D位粘的利用,白棋不舒服。
悟空:但是,如图四,我当时的对手走了l位的断。
老伯:这是个骗着。
八戒:猴哥,没事啊。黑1断时,白2打,黑3长,白4跳,黑棋被吃了。
悟空:接下来如图五,这样的话黑1夹,白2立,黑3长、5枷,白6粘必然,黑7先滚打一圈,然后黑15收这边的气,至白20提,黑棋
悟空:老伯,问题出在哪里呢?
老伯: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如图八,黑1断时,白2虎这边,不给对手滚打包收的机会,黑3总要做活,白4再虎,黑棋外围一颗子反而成了负担。
悟空:哦,明白了,对手弃子,不去吃就对了。八戒,贪吃误事啊。
八戒:猴哥,你……你……
唐僧:今天大家表现不错。尤其是八戒,思路活跃,很有进步,以后要多多努力啊。咦,八戒,你怎么胡子上还粘着鸡蛋壳,你吃鸡蛋是连壳一块吃吗?
《西游记》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石猴出世、孙悟空渡海拜师学艺、到东海龙王那里寻得兵器“定海神针”,又大闹天宫,这里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闹龙宫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千钧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斗争愿望和要求。也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必胜信念。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以及取经的缘由。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地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又极高。
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个徒弟,在取经途中《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有一定社会现象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不仅内容深刻,在艺术上也大获成就,它想象丰富、情节生动,一个个神魔人物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从而构造了精美的艺术特色。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中的投影。唐僧师徒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走到了天竺国(印度),在西天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而伟大的事实。唐太宗贞观元(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从京城长安出发,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途经敦煌、高昌国,穿越沙漠、走过雪山;面对死亡的威胁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终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玄奘在贞观十九(645)年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历时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玄娤路上所见各国的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以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是一部重要的文件记载。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西域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正是在这些民间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创作,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自豪的伟大文学巨着。
西游记的故事精选 困囚五行山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困囚五行山
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众道士将三人当作降临的三清祈拜,以求对水。三人将尿施与,纵云而回。三大仙向国王奏说悟空等打死道士、冒充三清事。国王命唐僧等与三大仙赌赛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坛弄法,召来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被悟空使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风雷大作,暴雨倾盆。
火焰山
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悟空到积雷山找到入赘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请走赴宴。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骑金睛兽,变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骗得真扇,依罗刹女所教之法将扇变大。却不会变小。牛魔王失金睛兽,忙赶回芭蕉洞。
牛魔王变成八戒,接过定扇,现出三相与悟空相斗。在众护法神将帮助下,牛魔王败走。诸金诸刚与天兵天将,将牛魔王收伏。悟空用罗刹女交出的宝扇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
大闹天宫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命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偷吃人参果
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镇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骂唐僧。
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师徒们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 次逃出。又被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
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
哪吒一出生就非常地调皮捣蛋,不被父亲所喜欢,出生的时候用了三年的时候,而且一张大就会说话,你说奇不奇怪。
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要杀掉哪吒。
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告别佛祖。
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必然要了哪吒的性命。
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
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
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
曾降九十六洞妖魔 ,被玉帝封为三坛海会大神 ,参与围剿花果山时,战至三十合被孙悟空以法外分身所败。
后孙悟空保唐僧取经时,哪吒多次帮忙,主要有大战兕大王,擒拿牛魔王,收服金鼻白毛老鼠等。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放电视,我就闹着要看《西游记》,爸爸说:“这孩子,长大后肯定天天守在电视机前。”可谁能想到,七岁以后的我,却爱上了读名著,特别是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第一次看《西游记》的时候,我就被猴哥那威风凛凛的精神吸引住了。猴哥英雄威武的气概在我面前展现的淋漓尽致:妈妈叫我吃饭,我在看,妈妈叫我睡觉,我还在看。妈妈催得紧了,我可怜巴巴地对妈妈说:“你给我讲孙悟空的故事,我就睡。”妈妈没有办法,只好给我讲。回头对爸爸说:“这孩子,别人家孩子整天玩,看咱家孩子,整天抱着《西游记》看!”爸爸笑眯眯地说:“说不定啊,这孩子以后会是个大作家呢!真是小看孩子了……”
后来,当我再打开《西游记》来看时,不知是我成长了,懂得的知识多了,还是怎么了,我感觉猴哥好像变了,变得“胆小懦弱”,因为他师父一念那个紧箍咒,孙悟空就头疼。可回过头来想一想,谁还没有个缺点?再说,他不反击顶撞师父,也是尊敬师长的表现,猴哥教会了我尊敬。
现在我读《西游记》,还是会把注意力放在猴哥身上,尽管其他情节也需要掌握。关于写孙悟空的情节,我几乎能够背下来:五指山下,猴哥受难五百多年,却始终没有放弃。他教会了我“坚持就是胜利”。“师父被妖怪吃啦!猴哥,咱分行李,各走一方吧!”八戒叫道。“呆子,休得胡说!你也不看看……”从猴哥身上,我又学会了坚强和不屈。
有个外国老师,这天在学校里给学生讲授《西游记》:
《西游记》是讲一个中国和尚去西方旅游的经历。这种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探险。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子和一只宠物猪上了路。
一路上,这个和尚翻山越岭,渡过一些大河大川,受到许多惊吓,当然也有不少值得回忆的艳遇,有个国家美女如云,而且都很年轻。据说他带的猴子本领很大,一路上替他扫除许多障碍,如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鼠狼,七只蜘蛛等等。大的动物有一头牛,两只狮子和三匹狼。猴子还有一些让人不解的行为,拿着根文明棍三番两次地打骷髅……
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有起什么作用,只是充当旅途的解闷工具罢了。这个宠物猪很能吃,一口气吃了四只西瓜,把和尚、仆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这个宠物猪还是个性情之“猪”,不过在调戏七只蜘蛛时,被蜘蛛们狠咬了一口。那个仆人也是什么用都没有,整天担着一副破行李,听任和尚的摆布。
和尚花了十三年才到了印度,取了一些印度的佛经,像得了宝贝一样回国了……
葛维钧
摘要:梳理《西游记》研究中孙悟空形象文学来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在文献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孙悟空形象直接或间接源于以《六度集经》为典型的佛教故事,而《六度集经》中的称猴同哈奴曼的关系又至为密切, 从而得出哈奴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它源于印度,传至中国, 经过改造,发展成了孙悟空的结论。
关键词:《西游记》 《六度集经》 《罗摩衍那》 孙悟空 哈奴曼
在中国,《西游记》孙悟空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形象。这一形象的文学来源, 自上世纪初即已有许多学者进行探讨, 最著名的有胡适、鲁迅和陈寅恪等。
胡适考证的前提是《西游记》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渊源。他在《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西游记考证”一章中认定“这部书确是《西游记》的祖宗”。相应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无疑也就来自于《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那么, “何以南宋时代的玄奘神话里忽然插人了一个神通广大的猴行者?这个猴子是国货呢还是进口货呢?”他自己回答道“ ……但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 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的影响而仿造的。因为《太平广记》和《太平寰宇记》都根据《古岳渎经》, 而《古岳渎经》本身便不是一部可信的古书。宋元的僧伽神话, 更不消说了。因此, 我依着钢和泰博士(Baron A.von Stael-Hoistein)的指引, 在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传》(Ramayana)里寻得一个哈奴曼(Hanuman), 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景了。” 因此,“我假定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 ①胡适在他的文章里没有明确强调哈奴曼、猴行者和孙语空的演进关系, 但是他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
此说出来以后, 即遭鲁迅反对。此前, 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中已经谈到过他的观点, 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源自淮涡水神无支祁。②无支祁故事见载于多书。《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称, 唐代宗永泰(765年)年间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曾有人“见一兽, 状有如猿, 白首长髻, 雪牙金爪, 闯然上岸, 高五丈许, 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 涎沫腥秽, 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 双目忽开, 光彩若电, 顾视人焉, 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后至唐宪宗元和九年年李公佐自“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 才知道“禹理水, 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 石号木鸣, 五百拥川, 天老肃兵, 不能兴。……乃获淮涡水神, 名无支祁, 善应对言语, 辨江淮之浅深, 原限之远近, 形若猿猴, 缩鼻高额, 青躯白首, 金目雪牙, 颈伸百尺, 力逾九象, 搏击腾掉, 疾奔轻利倏忽, 闻视不可久。”后来, 禹把它交给庚辰, 庚辰降伏了它, 将它“颈锁大索, 鼻穿金铃” , 锁在了淮阴的龟山下③。针对胡适的说法, 鲁迅在他《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三讲中做了评论, 提出无支祁的故事“影响也很大, 我以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 但北大教授胡适之先生则以为是由印度传来的俄国人钢和泰教授也曾说印度也有这样的故事。可是由我看去:1.作《西游记》的人, 并未看过佛经;2.中国所译的印度经论中, 没有和这相类的话;3.作者—吴承恩—熟于唐人小说,《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影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但胡适之先生仿佛并以为李公佐就受了印度传说的影响, 这是我现在还不能说然否的话。” ④
对于胡适和鲁迅的观点,后来多有评论。虽然二人都不乏赞同者,但总的说来, 还是以倾向胡适之说的居多。客观地说, 鲁迅的说法中,确有不妥之处。说吴承恩没有看过佛经, 显然失之武断。说“ 中国所译的印度经论中, 没有和这相类的话”,也是同样。这里所谓“印度经论”,自然是指佛经。而佛经里讲到猕猴, 讲到猕猴的机敏和善业的, 却不是没有。(吴)康僧会(?~280)编译《六度集经》中故事四七即为猕猴本生, 讲它慈悲济人的故事;第四六讲猴人相助的故事;第五六讲猴王爱护猴众的故事。康僧会生活于三国时代, 到《西游记》诞生, 其所译故事在中国流传已达千年以上。说吴承恩知道猴子故事比说他不知道, 恐怕更符合实际情况。
注意《西游记》的印度渊源而又言之有据的学者中, 陈寅恪先生也是十分著名的一位。1930年, 陈先生发表《西游记玄类弟子故事之演变》一文, 讨论了唐僧三个徒弟的形象和名号来源等问题, 其中尤以猪八戒和孙悟空的考订最为精彩巧妙。猪八戒的形象, 简言之, 就是来自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三《佛制苾刍发不应长缘》中的牛卧苾刍。这位比丘住在出光王一处园林的猪窟里, 由于衣衫褴褛而惊吓了王妃宫女, 只好逃回窟内。国王执剑前来究问。原来住在边上的一位天神怜悯比丘, 便化作一头大猪奔窜而出, 引得国王急忙追赶,牛卧比丘因此得救。陈先生认为, 在后来的流传中, 牛卧比丘与天神所化大猪合而为一, 加上惊犯王妃宫女的情节, 即成《西游记》高老庄招亲故事而高老庄之“ 高”,即来自原故事的发生地憍闪毗国。憍闪毗原文Kausambi, 亦可读如“ 高善比”。至于孙悟空, 陈先生举出两个故事, 一个是《贤惠经》第十三《顶生王缘品》第六十四所述故事顶生王欲生切利天, 一路上先扰得五百仙人不宁, 后又在天门前吹贝张弓扣弹, 与阿修罗大战, 最后因为想加害天帝释, 堕落而回原来自己的宫殿, 委顿而死。另一个是史诗《罗摩延传》即今译《罗摩衍那》中猿猴那罗造桥渡海, 入楞伽国的故事。两者原来并不相干, 但是在《大庄严经论》中, 它们适相连接。讲说者有意无意间将它们并合为一, 即成孙悟空闹天宫的故事。此事可见于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卷三故事十五“昔者顶生王, 将从诸军众, 并象马七宝, 悉到于天上。罗摩造草桥, 得至楞枷城。吾今欲升天, 无有诸梯蹬。欲诣楞伽城, 又复无津梁。我今无方计, 持宝至后世。”, ⑤不难看到, 经过陈寅洛先生的考证, 事情已经愈益接近真相。他还有另一句话涉及猿猴, 也很值得注意, 那就是, 他说“支那亦有猿猴故事, 然以吾国昔时社会心理, 君臣之伦,神兽之界,分别至严, 若绝无依籍, 恐未必能联想及之。” ⑥这实际上是对鲁迅先生孙悟空形象“袭取无支祁”说法的否定。相反, 在陈寅恪看来,《西游记》小说与印度故事的启发承袭关系却是肯定无疑的。
1986年, 赵国华先生在《南亚研究》杂志第一、二期上发表一长篇文章《论孙悟空神猴形象的来历》。该文认为, 多年来经学界对《西游记》成书过程的考察, 胡适提出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其祖宗的说法, 已为大家普遍接受;⑦然后, 通过对于《六度集经》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故事若干同异的对比, 间接肯定了孙悟空形象的印度来源。事实上, 选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实例, 在《西游记》中往往也能找到。将《六》、《大》、《西》三书同时进行比较研究, 也未必不可尝试⑧。我们循作者的途径尝试一下, 没有经过多少困难就得到了如下的结果。概括起来就是:
1.猴王的身份 《六》是猕猴和猕猴王;《大》是猴行者, 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 见“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 ;《西》是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孙行者等, 其中“ 孙”来自“猢狲”(见第一回, 由须菩提祖师所取)。
2.助人的品格 《六》是称猴解救穷困者, 帮助国王寻找王妃等(见故事四七、四六)《大》是帮助玄奘法师取经, 自称“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 经过三十六国, 多有祸难之处。”(见“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西》是保护唐僧, 自称要“皈依佛法, 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 功成后自有好处。”(见第十四回)
3.降妖伏魔的事迹 《六》为战胜贪鳖、诛杀恶龙等(见故事三六、四六)《大》为驯服馗龙(见“ 人九龙池处第七”);《西》为使四海龙王折服、识破白骨夫人、降伏下界奎星等。(见第三回、二十七回、三十一回等)。
4.偷食禁果 《六》为偷采御果(见故事五六)《大》为偷食王母蟠桃, 自言“我八百岁时到此中偷桃吃了, 至今二万七千岁, 不曾来也。”(见“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西》亦为偷食王母娘娘仙桃(见第五回)。
5.广知世事, 机智而通权变《六》有猴王设计偷桃, 巧斗贪鳖保全性命(见故事五六、三六);《大》中常有法师不知而猴行者却知道的事, 如行至某国, 法师问行者“此是何处”行者答“是优钵罗国, 满国瑞气, 尽是优钵罗树、菩提花……”(见“入优钵罗国处第十四”);《西》中猴王的机智随处可见, 此外还自称“我这左耳往上一扯, 晓得三十三天人的说话我这右耳往下一扯, 晓得十代阎王与判官算帐。”(见第三十一回)。
6.广有神通例如两猴王故事都有潜人对方腹中作祟的情节, 如《大》中猴行者化作石头在白虎精肚内长大, 使他皮破肉绽(见“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西》中有猴王变小虫进人罗刹女以借芭蕉扇的故事(见第五十九回)。《六度集经》中虽无相类故事, 但同是康僧会译的《旧杂譬喻经》中却有相似的情节。其故事十八说一婆罗门口中吐壶, 壶中有女, 收作家室, 后女子复吐一壶, 壶中又有男子, 与之共卧, ……。⑨类此情节为古印度文学所习见, 如史诗《摩诃婆罗多·教诫篇》第四十和四十一章有故事说, 仙人提婆沙尔摩外出行祭, 将自己美貌的妻子卢吉托与他的学生毗补罗保护。毗补罗在同卢吉对视的一刹那钻入她的身体, 控制了她的行为, 并通过瑜咖力束缚了他的感官, 从而在大神因陀罗的引诱面前保全了她的贞操⑩。
经过上面的比较, 可以得出结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西游记》中的猴王形象是直接或间接源于以《六度集经》为典型的佛教故事的。
那么,《六度集经》中的猕猴同前面所说的史诗角色哈奴曼是否有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即,有关系,而且关系密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一下《六度集经》中故事四六的情节和《罗摩衍那》有关猴国的描述,这个答案是很自然地就能得出的。1984年, 季羡林先生所译《罗摩衍那》出齐, 为我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
故事四六的梗概为:往世菩萨为大国王, 善施仁政。其舅亦是国王, 但是贪婪无耻。后其舅并吞了国王的土地, 国王与王妃被迫流亡。在山林里, 他见到一个婆罗门正在禅定, 遂逐日采果供养。这婆罗门原是一个觊觎王妃美色的海上邪龙。他趁国王不在, 劫走王妃, 逃往海岛。一只巨鸟曾拼力阻截, 但被他打败。国王在寻妃途中见到一只猕猴, 帮助它恢复了王位。猕猴报恩, 遂遍撒猴众搜索王妃。受伤的巨鸟告诉它们是海岛上的邪龙盗走了王妃。众猴来到海边, 无法渡过。天帝释下凡来助。他化作猿猴, 带领大家负石填海。邪龙大兴风雨雷电抵抗, 被国王用箭射死。国王救出王妃, 与猴王各还本国。此时王舅已死, 国王复位。但王国百姓对王妃的贞操发生了怀疑, 国王劝她返回本宗。王妃为表白自身, 发誓说“我在邪龙之前, 犹如莲花居于污泥。愿大地开裂, 以证明我的诚信”言毕大地开裂, 王妃的贞操得以证实。《六度集经》这个故事的许多情节, 在《罗摩衍那》里都能找到对应部分。比如:
1.罗摩失去王位并携妻子悉多到林中流放。(见《阿逾陀篇》第十六章以下)11 2.罗刹头子罗波那贪图悉多的美色, 乘保护者不在, 将悉多劫走。(见《森林篇》第三十四章、四十七章)
3.金翅鸟王阻止罗波那带走悉多, 失败。后者将悉多拐至海岛楞伽城。(见《森林篇》第四十八一五十二章)
4.罗摩遇赫猴哈奴曼, 随它去见猴王须揭哩婆, 并帮助它杀死篡位的兄长波林, 恢复了王位。(见《猴国篇》第三章、十七一二十五章)
5.猴王派十万猴众到山岳、树林、丛莽中搜寻悉多。(见《猴国篇第三十九章》)
6.金翅鸟王之兄商婆底告诉哈奴曼是罗刹头子罗波那将悉多劫往楞伽城。(见《猴国篇》第五十七章)
7.为帮助罗摩渡海, 海神派工巧大神的儿子、猴子那罗修造大桥。那罗带领群猴把石头、大树和高山投人海中。(见《战斗篇》第十五章)
8.罗摩回国, 复位。(见《战斗篇》第一一六章)
9.为证明自己的贞节, 悉多吁求大地女神使大地开裂, 将她收容。大地女神拥抱悉多。悉多没人地中。(见《后篇》第八十八章)通过以上的比较, 应该说, 史诗《罗摩衍那》与佛典本生故事的密切关系已经是极其明显, 无庸置疑的了。至于是谁影响了谁, 则看一下成书的年代, 便可以推断一个大概。《六度集经》编译于公元世纪中、后叶, 其所本印度原经当成于此前。《罗摩衍那》的情况较为复杂, 说法不下一二十种, 早至公元前数千年者有之, 迟至公元三、四世纪者亦有之。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公元前年故事原型已经形成, 而后出的“ 后篇”最晚到公元世纪也已存在12。两相比较, 佛教故事受《罗摩衍那》影响的可能性显然更大。金克木先生也认为《六度集经》中的故事乃是罗摩故事的提要13。
现在, 我们可以看看季羡林先生是如何看待《西游记》孙悟空与《罗摩衍那》中猴子的关系了。
在1978年发表的《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一文中, 他说“我的意见是, 不能否认孙悟空与《罗摩衍那》的那罗与哈奴曼等猴子的关系。那样做是徒劳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中国作者在孙悟空身上有所发展, 有所创新, 把印度神猴与中国的无支祁结合了起来,再加以幻想润饰, 塑造成了孙悟空这样一个勇敢大胆、敢于斗争、生活活泼的、为广大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形象。”14 后来, 在《罗摩衍那初探》一书中, 他又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说“过去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二者(按即哈奴曼和孙悟空)各不相涉, 是独立地在中国和印度产生的;一种认为哈奴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这个人物形象最初产生于印度, 传至中国, 经过改造与发展, 就成了孙悟空。我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主张第二种说法的。……连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都可以在佛典里找到它的副本。为什么单单这个孙悟空就不能是从印度借来的呢?有人说, 孙悟空的前身是无支祁。这真使我有点大惑不解。除了无支祁的样子像猿猴之外, 二者毫无共同之处。孙悟空能腾云驾雾, 变化多端, 好像没有听说无支祁有这种本领。……我看, 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 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 沾染上一些无支祁的色彩。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于事实。”15
季羡林先生的论断我以为是客观而符合事实的, 因此是正确的。
我的这篇短文, 目的也在为他的论断增加一些具体的例证。
此外, 季羡林先生还有另外一段话容易被人忽视, 那就是“也许有人会说《罗摩衍那》,没有汉文译本, 无从借起。这是一种误会。比较文学史已经用无数的事例证明了, 一个国家的人民口头创作, 不必等到写成定本, 有了翻译, 才能向外国传播。人民口头创作, 也口头传播, 国界在这里是难以起到阻拦作用的。故事的流传是不管什么海关的。”16 这段话同样值得我们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人认真思考。比较文学研究中, 文字的证据固然极其重要, 但一切必待文字证据而后方予采信, 似乎是不必要的。
注
① 分别见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第243页、249页、251页,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年。② “明吴承恩演《西游记》, 又移其按即无支浮向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 于是禹伏无支祁故事遂以湮昧也。”《鲁迅全集》第八卷, 第67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
③ 李防等编《太平广记》第四册影印钦定四库全书本, 第439+440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④《鲁迅全集》第八卷, 第330页。⑤ 见《大正藏》第四卷, 第273页上。
⑥ 见《金明馆丛稿二编》, 192-197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⑦ 总结性的看法可见程毅中先生《宋元小说研究》:“《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情节比较简单, 文字比较质朴, 它是宋代取经故事的梗概, 但却是由以玄奖为主角转变到以猴行者为主角的一个里程碑, 也是后来《西游记评话》、《西游记》小说的前身, 无论对西游故事或宋代话本的流传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史料。” 见该书第380页,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年。⑧《六度集经》故事第三六、四六、四七、五六等, 载《大正藏》第三卷, 第19页中、下;第26页下、27页上、中;第32页中、下, 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用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本, 1954年。下引《西游记》内容可见任何通行版本。⑨ 见《大正藏》第四卷, 第514页上。
⑩故事载Mahabharata,Vol.17,Anusasanaparvan,edited by R.N.Dandekar,Bhandarkar Orental Research Institute,Poona,1966,PP.255-264.11 内容均见蚁垤《罗摩衍那》, 季羡林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1984年。12 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 第86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13 金克木《梵语文学史》, 第132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年。14 载《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 第177页, 三联书店, 1982年。15《罗摩衍那初探》, 第138页,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79年。16 同上书, 第139页。
【西游记管理故事】推荐阅读:
西游记故事概括06-29
西游记大战红孩儿故事07-18
摘抄西游记的一个故事11-21
马云谈西游记团队管理06-30
我谈《西游记》07-17
大唐西游记09-30
西游记摘抄初中05-27
《西游记》读书征文07-06
名著练习西游记07-07
新编《西游记》作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