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管理工作制度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共9篇)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 篇1

为做好案件管理工作,履行统计汇总、综合分析、组织协调、跟踪督办、监督检查五项职能,为领导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案件查处工作信息,促进依纪依法办案,推动办案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纪委监察室负责纪委、监察局机关案件管理工作,并对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二、案件管理工作的目标及主要业务

案件管理工作要实现以下目标:工作网络和体系比较健全,信息沟通渠道更加畅通,统计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分析不断深入,组织协调规范有序,跟踪督办顺畅有效,监督检查措施得力,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案件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做好案件统计工作,按照中纪委办公厅和自治区纪委办公厅及市纪委统一的统计报表及要求,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数据。各乡镇纪委、县直机关派驻纪检组长,按规定时间(月报表每月25日前上报本月的统计数据)将统计报表报县纪委检查室,检查室案管员要及时汇总上报。本委局各室要按时准确地向案管提供案件数据和案件初查了结报告、立案调查报告、审理报告及处分决定等材料。要从案件的初查、立案、结案等查办案件的全过程进行登记,建立统计数据库,了解办案进度,掌握办案动态。要加强案件管理系统软件的管理使用。案件管理系统要实现专机专用,专人管理,不得对系统随意卸载或重复安装,严格遵守系统管理各项规定。

(二)做好案件分析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案件分析要着重分析研究本地区一定时期违纪案件的层次、行业、地域分布等情况;案件数量、类别、发案特点和趋势;违纪动机、手段,违纪形成在制度和案件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研究办案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向领导提出建议。重大、典型案件分析随时报送。

(三)充分发挥案件管理的职能,及时向本机关领导和上级报送查办案件工作信息,提供统计报表、统计调查、统计分析资料等情况;要每月定期向本委局领导提供一次查办案件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查办案件情况和案件管理情况。协助领导制定办案计划,确定办案重点,总结办案经验。

(四)积极做好案件查办的组织协调、跟踪督办和监督检查工作,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具体工作措施,推动案件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五)正确管理和使用本机关的案件统计数据和档案。本机关各室查办的案件结案或销案立卷归档后,要移交案管室存档。案管室做好审核工作,严格履行接交手续。

三、实行重大案件立、结案备案制度。凡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问题,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在本地区、本部门有重大影响的,履行了初查、立案、结案审批手续后,要报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备案。

四、案件管理人员可阅存重要信访摘报和重要案件材料,列席有关排查、查办案件的常委会,书记、局长办公会,办案部门召开的案件汇报、审理会,掌握案件查办的进展情况。

五、案件管理人员因工作需要,经主管领导批准,可直接向办案人员或主管室负责人了解案情和办案情况;可查阅查办案件材料。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 篇2

作为一国司法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级制度“是指法律所规定的审判机关的级别以及案件应经过几级法院审判才告终结的制度。”[1]审级制度在司法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多种功能, 其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司法权的优化配置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受制于各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文化传统等因素, 审级制度在结构上呈现出不同的层级, 综观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审级构造后, 不难发现, 三审终审制为审级制度的主流, 而我国在审级设置上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死刑因涉及对生命权的剥夺, 是对犯罪分子实施的最为严厉的刑罚方式, 故死刑案件审级制度的研究是刑事诉讼法领域的重要课题, 事关死刑案件的审理质量和被追诉者的人权保障, 是贯彻“保留死刑, 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刑事政策的需要, 在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方面是一种进步的尝试。可以说, 一国对待死刑问题的态度及在死刑案件审级制度方面的理论探索, 不仅折射出其刑事司法理念和价值取向, 亦对既有审判程序的优化与完善提供了智力支持。需要指出的是, “审判程序是死刑司法控制的重心。通过司法确保死刑适用的公正与准确, 是我国死刑控制的理性路径。”[2]由此, 死刑案件审级制度的价值在于, 通过启动相关审判程序, 解决被追诉者的罪责问题, 保障各方参与者的诉讼权益, 维护刑事司法的正当性。

二、我国死刑案件审级制度的立法规定与现状考察

(一) 立法规定

2012年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案件审级的规定与其他刑事公诉案件并无二致, 在“审判”一编中, 对审判组织、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作了详尽的规定。另外, 两高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 例如2006年9月21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2006年12月28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有关问题的决定》、2007年2月27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 也为死刑案件的办理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二) 现状考察

目前, 我国在刑事审级制度方面实行的是四级两审终审制, 刑事审判组织形式包括独任制、合议制以及审判委员会三种。虽然“一般认为, 两审终审制是我国长期审判实践的经验总结, 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司法实践需要的一种审级制度。但从司法实践来看, 两审终审制的预期目标与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3]作为刑事诉讼审判程序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二审程序, 其程序功能几乎形同虚设, 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刑事审判实践中, 二审法院对一审法院判决的高维持率。而且相比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三审终审制, 在现行的四级两审终审制模式下, 我国死刑审级少了一次上诉审, 这对于死刑案件的被告人来说, 少了一次进行上诉的机会, 这也意味着被告人并不能充分享有获得救济的权利。于是, 针对两审终审制审级过少的不足, 法律赋予再审程序以补救的职责, 故对被告人申请再审几乎不做任何限制, 再审程序的启动往往具有随意性。而再审程序的频繁启动, 阻遏了其作为特殊司法救济程序的应有功能和价值属性, 导致刑事终审判决的既判力难以实现, 司法的终局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同时, 程序的反复亦不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的价值需求, 也使两审终审制在防止诉讼拖延、节约司法成本方面的效果大打折扣。由此, 流于形式的两审终审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其制度功能并没有被有效地挖掘出来, 不符合现代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另外, 作为死刑案件特别审判程序的死刑复核程序, “由法院自行主动地加以启动, 又按照秘密、书面和单方面的方式运行, 而且大多数死刑立即执行案件中, 二审程序与死刑程序合二为一, 这也导致针对死刑案件的核准程序在实践中名存实亡。”[4]

三、确立死刑案件三审终审制之必要性探讨

(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缺陷难以克服

首先, 就启动方式而言, 死刑复核程序需由作出死刑判决的下级人民法院向上级人民法院主动报请方可启动, 具有较为浓厚的行政审批特色, 而死刑复核程序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刑事审判程序, 理应恪守审判程序最基本的“不告不理”原则, 但主动报核的启动方式抹杀了司法程序启动的被动性特征, 使案件以非公开的形式流转于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由此, 死刑复核程序单在启动方式上就面临种种质疑。其次, 在审理方式上, 死刑复核程序由复核法院遵循非直接言辞的书面评议方式进行, 有悖刑事审判的公开性要求, 丝毫体现不出其应然的诉讼品格。审核以高度保密的状态进行, 迫使作为死刑复核程序关键参与主体的被告人无法真正、有效地参与其中, 自行申辩的权利受到极大的限制, 实质上剥夺了其获得终极救济的机会。众所周知, 公正、科学的审判程序离不开控、辩、审三方的积极参与, 而立法弱化了检方和辩方在封闭的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权利, 只孤立地强调法院一方参与主体的权利, 由复核法院在缺乏有效监督与制约的情形下单方主导死刑复核程序的全过程, 无疑破坏了诉讼构造的均衡性, 与刑事诉讼结构的基本原理相悖, 也使死刑案件终局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再次, 死刑复核裁判的执行期限过短, 是学界声讨死刑复核程序的又一重要原因。新《刑事诉讼法》第251条规定:“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 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虽然修订后的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可就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工作提出意见, 但没有进一步设计监督的具体方案和途径, 故七天短暂的执行期限只会增加检察机关的监督压力, 令检察监督职能受时间所限略显被动。另外, 对于死刑被告人来说, 在七天内根本来不及行使申诉权, 而且我国尚未建立起针对死刑复核结果的强制申诉制度, 实质上意味着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死刑执行命令的一刻起, 死刑被告人所享有的一切诉讼权利即告终止。

(二) 构建死刑案件第三审程序的理性分析

死刑案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审理程序的严肃性, 但严肃的审理程序未必造就终局裁判的正当性, 究其原因归结于制度的设计建构问题上, “任何制度设计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制度功能, 反过来, 要想对制度设计作出选择, 就必须先设定制度功能。”[5]死刑复核程序本该发挥其他程序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与价值, 但长期的司法实践证明, 死刑复核程序的设计与其应然功能的发挥并不对应, 对司法资源的过度占用并未实现有效控制死刑适用的预期功能, 程序正义的诉求并未真切地彰显出来。域外处理死刑案件的普适经验亦告诉我们, 对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 意味着死刑被告人有获得较高层次的司法救济的机会, 多一个独立的审级更有助于保障司法终局裁判的权威性与可接受性, 故三审终审在弥补死刑复核程序非诉讼化缺陷的同时, 亦能实现严格适用死刑这种严酷刑罚, 最大限度地彰显程序正义理念的目的。由此, 打造死刑案件的第三审程序, 以独立的审级将死刑复核程序中存在的问题一并加以解决, 无疑是当下确保死刑案件处理结果正当性的理智选择。“死刑作为针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人而适用的刑罚, 与死刑相关的任何改革都将必然招致外来的诸多目光, 引发是非争论的诸多争议。”[6]死刑案件第三审程序的建构理论同样会备受各方质疑, 但第三审程序科学理性的程序建构原理, 及其所折射出的保障人权与程序公正的价值理念, 势必成为强化我国死刑程序的正当性及营造和谐公正的司法环境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37.

[2]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2010.

[3]朱立恒, 彭曦宏.试论刑事审级制度的三重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 2008 (3) .

[4]李良富.刑事审级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03.

[5]高原.审级制度视野下死刑复核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路径[J].政治与法律, 2012 (9) .

民事案件受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篇3

现行民事案件受理体制的实质和关键问题在于起诉条件设置的不合理,即错误地将实体判决要件(诉讼要件)置入起诉条件之中。这导致起诉受理时法院必须对实体判决要件(诉讼要件)进行审查,实际上就无法实现建立立案登记制的改革目标,起诉难、告状难问题也就成为必然。我国现行制度这一特征的形成除了对国外诉讼制度不了解之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理念和司法体制的问题,进而涉及法治发展阶段的深层次问题,也反映了我国司法中政治思维和法律思维二重性特征。

因此,必须修正起诉条件,只有将实体判决要件(诉讼要件)的审理置于受理后的诉讼阶段,才能真正实现立案登记制,废除立案审查制,实现保障当事人诉权的目的,化解起诉难这一社会问题,并提升诉讼程序正义的品质。在制度的重构方面,要实现案件受理体制的改革,运行新型的案件受理制度。在起诉状审查方面,原则上不涉及实体判决要件(诉讼要件)和本案问题,实体判决要件(诉讼要件)和本案问题都应当在诉讼系属后进行审理和裁决。在受理程序设计方面,原告向法院提交诉状之后,应由相应的受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接受并进行初步审查。对于认为符合法律关于诉状记载事项的要求,并按照诉讼费用的规定缴纳诉讼费用的,予以即时受理。

作为案件受理制度的改革并非仅仅是关于起诉条件的修正作业以及案件受理制度本身的调整,还必须对相关裁判制度、诉讼要件、法院组织结构、诉讼费用等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现行案件受理体制的型塑与法治发展的阶段性、司法体制的特殊性有关,从而形成具有管控特征的受理体制。而法治的进一步推进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化也必然要求改变这种体制,使之成为具有开放特征的案件受理体制,从而推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现代化。

(摘自《法商研究》,2015年第3期,第3-15页。)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专卖查处违法涉烟案件经费管理工作,做到案件报结的同时卷宗要归档,案件对应的各项费用要与归档卷宗一一对应,实现对专卖查处违法涉烟案件及相关费用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和控制,提高效率,切实保证专款专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查处违法涉烟案件是指烟草专卖局单独或会同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共同或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单独办理查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所进行的专项工作。

第三条 查处违法涉烟案件相关经费是指烟草专卖局用于查处涉烟违法犯罪行为所需的经费及对其他执法部门共同办理和单独办理打击涉烟违法犯罪奖励和办案补贴所需的经费。

第四条 烟草专卖局移送公安机关或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办理的涉烟违法犯罪案件要报烟草专卖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条 凡涉烟违法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批准逮捕、劳动教养或判处刑罚的要将相关证明材料报烟草专卖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条 烟草专卖局应配备人员负责查处违法涉烟案件相关费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查处违法涉烟案件的相关经费使用范围

第七条 涉烟案件相关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 1.举报费。指按规定标准支付给案件举报人的奖励费用。

2.检验、检测、取证费。指在办案过程中发生的检验、检测和取证等费用。

3.搬运费、运输费、仓储费、销毁费。指在办案过程中扣留违法烟草制品和罚没烟草制品发生的搬运、运输、仓储、销毁等费用。

4.专用器具、器材费。指办案所需的专用器具、器材费用支出。

5.人员费用。指参加办案行动人员的食宿费、交通费等补助费用。

6.协同办案费。指支付有关部门协同烟草部门办案所发生的费用。

7.奖励补助费。指对一线办案有功人员的奖励费和发给协助办案单位的奖励费以及因公负伤、致残和牺牲人员的补助费用。

8.宣传费。指召开打假打私动员大会和组织新闻报道等专项宣传费用。

第三章 查处违法涉烟案件相关经费支付标准

第八条 举报费、奖励费的支付标准按照市局规定执行。

第四章 查处违法涉烟案件涉及的经费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 查处违法涉烟案件涉及的经费支出必须要有正式发票或合法收据。特殊情况下无法出具正式发票或合法收据的,必须由办案人员说明支付的原因、标准及具体金额,并附案件卷宗材料,经专卖监督管理科集体研究提出书面意见,财务科严格审核,按规定权限报省局或市局领导审批。

第十二条 举报费的支付。举报费的支付要健全制度。举报要有记录,并有领导审批签字;支付举报费时必须列出奖励的依据和金额。

(一)专卖办在办理支付给举报人的举报费要做到一案一结。即按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办理违法涉烟案件取得成果后,凭与之对应的完整卷宗和举报费审批手续进行举报费审批。

(二)在审批案件举报费时,必须持市局统一制定的案件奖呈报表、举报记录、罚没卷烟入库单、卷烟作价单、质检报告等材料办理举报费审批手续,经专卖办负责人审核后,呈局领导审批。

(三)专卖监督管理部从财务部领取支付给举报人的奖励费用,领款凭证上必须有负责人和经办人(经办人要求两人以上)签字,经办人和举报人不能为同一人。向举报人交付举报费时,举报人必须在举报费支付单据上签字或手印;或者由两名以上的经办人员签字领款,监督支付。

第十三条 查处违法涉烟案件涉及的其他经费支付审批程序。

(一)烟草专卖局在查办违法涉烟案件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支出,要符合本办法第二章第七条第2、3、4、5、6、7、8目所列支的费用支出。

(二)烟草专卖局在查办违法涉烟案件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支出要做到一案一结。即:在发生费用后,凭与之对应的完整卷宗和费用支出相关审批手续进行审批。经专卖管理监督部和财务部负责人审核后,呈局领导审批。

第十三条 协同办案费的支付。协同办案费的支付要根据协办各方签订的协同办案协议,结合在案件查处中的贡献和费用支出情况,列出补助的内容和金额,经专卖监督管理部和财务部负责人审核后,呈局领导审批。除取得协办单位加盖财务专用章或公章的正式财务收据外,在领款凭证上要有协办单位经办人的签字。

第十四条 奖励费的支付。奖励补助费的支付要根据在查处涉烟违法案件中的贡献情况,列出相关的内容和金额,经专卖监督管理部和财务部负责人审核后,呈局领导审批。属于支付给单位的,除取得协办单位加盖财务专用章或公章的正式财务收据外,在领款凭证上要有协办单位经办人的签字。属于支付给专卖办案人员的要有经办人及领款人在领款凭证上签字。

第十五条 支付参**处涉烟案件行动人员的费用时要有人员名单、补助标准等明细开支项目,经专卖监督管理部和财务部负责人审核后,呈局领导审批。领款凭证上要有参**处涉烟案件行动人员直接领款人的签字。

第十六条 按本办法办理违法涉烟案件涉及的相关费用审批程序时,相关审批手续要一式三份,一份随支取相关费用手续交市局财务处,一份交市局专卖监督管理处归档,一份我局留存。

第五章 账务处理

第十七条 收到的打假经费在补贴收入中核算,下设二级科目中央补贴收入和地方财政补贴收入。打假、办案经费支出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下设二级科目打假经费和办案经费科目核算,并下设立三级明细科目,即举报费,检验、检测、取证费,搬运费、运输费、仓储费、销毁费,专用器具、器材费,人员费用,协同办案费,奖励补助费,宣传费,其他科目,打假经费科目用于核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卷烟案件费用;办案经费科目用于核算走私贩私、真品卷烟、烟叶案件费用。

第十八条 各单位收到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补贴收入_××补贴收入科目。使用经费时,借记管理费用_××经费_××(三级明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第十九条 各单位在支付查处涉烟案件经费时,必须采取一次行动或一案一结的核算方法。

第六章 监督与处罚

第二十条 市局负责对违法涉烟案件经费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打假经费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对截留、挤占和挪用的,除收回拨付的打假经费外,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单位负责人和责任人员给予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案件管理工作制度 篇5

处罚案件备案制度》的通知

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规范和保障本系统依法行政,特制定《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现予下发,请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至发文之日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

二〇一二年 月 日

附件

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

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促进系统行政处罚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违法案件,符合上报备案条件的,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在案件结案后15天内附上案件主要材料报市局备案。

第三条 备案实行归口备案原则,由办案机构按照要求向上级相应的机构报备。各类案件除按规定报市局相应机构报备外,均同时或报市局法制机构备案。

第四条 立案申请书、初审表、再审表、合议记录(集体讨论记录及行政处罚书直接报市局政策法规处。

第五条 下列案件,应当向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一)处以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处以罚款2万及以 上或没收财物10万元以上的案件;

(二)跨县(市)辖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三)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和民事诉讼案件,自收到人民法院行政或民事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一审二审判决(裁定)书,应当分别在收件之日内连同上述法律文书复印件报市局备案。自行直接受理和办理的行政赔偿案件,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和作出决定后三日内分别报备,并每案立卷备查。

(四)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自移送司法机关送达签证以及接到或得知司法机关处理结果后,应当分别在三日内将移交送达函件和处理结果材料复印件报市局备案。

(五)食品药品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因涉嫌违反治安行政管理或涉嫌违法犯罪受到司法机关行政或刑事拘留、逮捕、起诉、判处刑罚以及其他刑事强制措施或刑事处分,所在食品药品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分别在接到通知或得知情况之日起三日内,连同上述法律文书和有关材料复印件报市局。

(六)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需要报送的其他案件。

第六条 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是本系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规范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严格落实。

第七条 市局法制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行政处罚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通报备案情况,备案审查落实情况和检查结果纳入市局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信访案件查办制度 篇6

一、上级机关和领导交办要报结果的信访案件,应及时立案查处,并近期上报处理结果。

二、根据信访案件的内容和问题性质,及时填写“信访案件呈送表”,摘呈分管领导和区领导阅批。

三、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和区领导阅批意见,及时将信访案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或直接调查处理,并限期报告查处结果。

四、信访案件一经立案,应在三个月内查清问题,处理结案。如因案情复杂、涉及面广等特殊情况,未能近期结案的,应及时催办,并说明情况,提高信访案件结案率,做到年终无积案,结案率达到100%。

五、对已结案件,及时写出结案材料,并呈送分管领导批阅,经区领导签署结案意见后,及时行文上报。

六、对于重大或不宜转办信访案件,必要时,由本办公室呈送区领导批准,直接组织查处。

七、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和单位复杂信访案件,根据领导批示确定牵头单位,由本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联合调查办案。

八、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向无关人员泄露办案内容。

浅析刑事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制度 篇7

一、我国建立补充侦查制度的必要性

(一) 建立补充侦查制度是诉讼职能分工的必然要求

我国对于普通刑事案件采取了由公安机关 (包括安全机关等) 负责立案侦查, 检察机关负责审查起诉, 法院负责审判的分工模式。在这种诉讼职能分工中, 检察机关在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 如果发现有关证据不足时, 就必然通过以下方式弥补:一是退回公安机关进行补充侦查, 二是自行进行补充侦查。因此, 我国的补充侦查存在于刑事诉讼中弥补侦查机关第一次侦查活动存在的不足, 使侦查机关更好地追究犯罪、保护无辜。为此,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规定了补充侦查可以进行2次, 每次期限为一个月。法律如此规定, 主要着眼于侦查机关打击犯罪方面, 是立法给予侦控机关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

(二) 建立补充侦查制度是由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所决定

根据法律规定, 检察机关有权对公安机关违法的侦查活动提出纠正意见或者建议。由于我国没有实行“检警一体”的诉讼体制, 检察机关通常只能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事后监督, 如果发现证据不足或者违法收集证据的, 退回补充侦查或自行补充侦查相对有效。

(三) 建立补充侦查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犯罪出现新的趋势:一是犯罪日益复杂;二是犯罪日益智能化;三是重特大犯罪案件不断上升。由于犯罪出现上述变化, 给公安机关的侦查 (收集证据等) 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加上公安机关的侦查技术手段、装备落后, 侦查力量有限, 严重制约了公安机关的侦查能力。因而, 建立补充侦查制度是保证案件质量的客观需要。

二、刑事案件补充侦查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刑事证据立法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未对证据单独立法, 我国《刑诉法》对刑事证据的规定也不尽完善。《刑诉法》规定, 认定和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时应达到的证明要求为“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 存疑不起诉的条件为“证据不足”, 对于补充侦查的条件未做出规定。我国《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不足”的标准分别进行了进一步解释, 将补充侦查的条件规定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及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和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对补充侦查的条件各有自己的看法, 导致操作中出现分歧。

(二) 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行使自行补充侦查权不充分

据现有法律规定, 自行补充侦查必须在法定的审查起诉期限内完成。在实践中,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普遍缺乏拥有侦查技术和侦查技能的人力资源以及侦查设备, 导致自行补充侦查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不少审查起诉人员存在规避风险的思想观念, 致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将能自行补充侦查的案件退回补充侦查, 无须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退回补充侦查, 主动行使自行补充侦查权的比率较低, 自行补充侦查权未能充分行使。部分公安侦查部门在侦查羁押期届满时不向检察机关移送案卷材料, 而要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直接填写《退回补充侦查决定书》, 导致人民检察院不能主动行使审查权、自行补充侦查权, 被迫将该案件退回公安侦查部门补充侦查。

(三) 检察机关对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监督不够

实践中, 公安机关对补充侦查往往存在“不情愿、不主动、不积极、不深入”等侦查懈怠现象, 导致诉讼拖延。究其原因:一是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在证据方面往往存在不同认识, 导致公安机关消极怠工或借故拖延补充侦查。二是公安机关不重视补充侦查, 即认为一个案件侦查终结后, 只要移送到检察机关就算结案了, 以后是检方的事情, 因而对检方要求补充侦查不乐意、也不重视。三是有关证据灭失, 公安机关无法补充到检察机关所需要的证据。四是侦查人员没精力补充侦查, 侦查人员往往在一个案件侦查终结后, 又把精力投入到新的案件, 无时间和精力再对原来的案件进行补充侦查。五是警察人员不足, 造成补充侦查的拖延。对于上述情况造成的公安机关补查不力, 检察机关往往没有进行监督或者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致使案件补充侦查缺乏效果或者质量不高。

(四) 补充侦查的期限统一规定为一个月, 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由于实践中案件退回补充侦查的原因多种多样, 对于补充侦查所需要时间也各不一样, 立法上规定一个月, 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是不能满足的, 而对案件事实基本清楚, 不需要一个月就能补充侦查完毕的, 却无端地延长了办案期限。

(五) 退回补充侦查适用的比例高

司法实践中存在侦查人员、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法院三家机关借退补程序相互借时间的问题, 导致补充侦查适用比例人为提高。侦查机关在侦查期限已到而案件尚未侦查完毕时会主动向检察院要求“补充侦查”, 向检察院借时间以延长办案期限;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遇期限不足则无论是否应当补充侦查, 也直接下发“补充侦查通知书”, 向侦查机关“借时间”;法庭审理阶段出现审判期限届满, 法官可以建议补充侦查, 法院完成向检察院“借时间”。这样, 单纯从侦查、起诉到审判, 就可能被羁押6个月, 如果算上抗诉、上诉程序, 就是12个月, 直接造成嫌疑人或被告人被长期、无休止的羁押。而表面三机关是依法行事,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欲诉无门, 这样严重剥夺了个人自由, 构成了对人权的侵犯。

三、完善补充侦查制度的对策

(一) 要从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对补充侦查的认识

笔者认为, 补充侦查既不能被认为是侦查工作的主体或全部, 也不能被当作是一种空洞无物的制度设置而被束之高阁。只有侦查人员从思想观念上正确认识了补充侦查的地位和作用, 才有可能在实践中按照补充侦查设置的理念执行该制度, 合法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发挥补充侦查的长处, 避免其弊端的出现, 才不枉费立法机关设立补充侦查制度的初衷。

(二) 完善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尽快出台《证据法》, 进一步细化补充侦查的条件。由于《刑诉法》对刑事证据的规定不完善, 司法实践中公安侦查部门和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对补充侦查的条件理解存在分歧, 呼唤统一的证据规则和标准出台是当前司法实践的迫切呼声。笔者认为, 应尽快出台《证据法》。笔者建议, 首先, 在《证据法》中明确规定补充侦查的条件, 对“犯罪事实清楚”、“证据不足”的涵义进行进一步规范;其次, 以《证据法》的规定为基础, 完善对补充侦查条件的规定, 将补充侦查条件的规定细化, 理顺公检法三机关对“犯罪事实清楚”、“证据不足”的相应规定, 加强公检法三机关尤其是公检二机关的配合。

(三) 严格把握退回补充侦查的条件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起诉过程中, 要严格把握退回补充侦查的条件, 对于需要补充个别证据的案件, 可以通知公安侦查部门提供所需的证据材料;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 如果自身具备收集所需证据的条件, 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减少不必要的退回补充侦查;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很难查清犯罪事实、收集确实充分的证据, 才将案件退回公安侦查部门补充侦查。

(四) 完善自行补充侦查制度

在我国, 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侦查指挥权, 也没有规定保障侦查监督权实施的有效措施的情况下, 要保证补充侦查的质量和效率, 检察机关应当主动、积极地自行补充侦查。从实践看, 具有下列情况的案件, 检察机关应当自行补充侦查: (1) 案件主要事实已经查清, 主要证据确实, 仅需要查明个别事实或情节, 或者需要补充个别证据材料的; (2) 需要补充侦查的事项简单, 补充的证据容易收集的; (3) 经过一次退回补充侦查后, 公安机关未补充侦查或未达到补充侦查要求, 检察机关认为能够补充侦查的; (4) 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在案件定性、证据确实充分等方面的认识不统一, 公安机关坚持己见, 不愿意补充侦查的; (5) 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情况, 不宜由其进行补充侦查的; (6) 其他认为需要进行自行补充侦查的。

(五) 完善对退回补充侦查的监督机制

为了保证退回补充侦查的质量和效率, 检察机关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以加强对退回补充侦查的监督力度。从实践看, 检察机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监督: (1) 建立退查案件跟踪监督卡制度。即检察机关对案件决定退查后, 应建立退查案件跟踪卡, 一案一卡, 对案件进行跟踪监督。检察机关要定期与公安机关进行联系, 了解补查的进展情况, 及时进行沟通, 共同探讨补查方案和办法。发现搁置不办或者补查不力的, 应当进行口头纠正或督促, 如果发现因措施不力致使主要证据灭失, 造成案件处理受到重大影响, 或者补查严重超期等违法现象的, 检察机关应当及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2) 建立退回补充侦查工作协调小组。检察机关在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后, 要及时与公安机关负责案件补充侦查的部门进行协调, 寻找退回补充侦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以保证退回补充侦查任务的完成。

摘要:退回补充侦查制度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 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 正确适用法律, 惩罚犯罪分子, 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但是, 由于我国立法对退回补充侦查制度适用条件、时间限制及适用程序规定的粗疏, 导致司法实践中补充侦查制度的滥用, 给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 应认真分析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中补充侦查制度的缺陷, 以便改革与完善我国刑事补充侦查制度。

关键词:审查起诉,补充侦查,退回侦查

参考文献

[1]张穹主.公诉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501.

[2]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42.

未成年案件中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 篇8

一是明确规定引入人民监督员工作。该院在编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手册(试行)》时,明确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可以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尤其针对附条件不起诉和刑事和解两个办案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

二是多环节邀请人民监督员介入监督。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过程中,该院注重邀请人民监督员多环节介入监督,先后在讯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和宣布不起诉决定五个环节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尤其注重通过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规范执法,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多形式发挥人民监督员的作用。该院采取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监督员作用,积极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化解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矛盾、合力做好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将人民监督员的作用延伸到诉讼程序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案件防范责任制度 篇9

为了打造“平安、发展、和谐”的XX支行,使每一个网点(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养成一种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时时防范、处处尽责的安全经营氛围,特制定本责任制。

一、行长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行长是本行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案件防范工作负有全面责任。行长可委托其他领导具体分管安全保卫和案件防范工作,并由分管者承担主管责任。

2、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带领全体员工认真执行上级行有关安全保卫工作规定,努力做好本行的安全保卫工作。

3、统一领导本行的案件防范工作,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本行案件防范工作的目标,并组织实施。每年年初,与所辖有直接隶属关系的营业单位负责人以及本行各部门负责人,签定书面案件综合防范责任书。责任书要明确职责要求、责任目标、奖惩办法及责任追究等条款内容。

4、组织有关部门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保卫知识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要害岗位人员的管理。

5、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好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保卫工作中的隐患和漏洞。如发生案件,要按规定及时上报,并配合公安机关查破重大刑事案件,调查处理治安灾害事故。

6、按规定落实安全设施费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努力搞好物防、技防建设。

7、研究决定安全保卫工作的奖惩事项,落实责任书的兑现工作。责任书要与经济利益挂钩,当年考核,当年兑现。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发生重大责任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不能参加评先,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8、要认真执行《中国XX银行XX支行安全保卫工作细则》。

9、到网点检查指导工作,应检查保卫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

11、主管保卫工作的行领导,每季度要带领保卫部门至少对基层进行一次防范教育和检查,协调并督促有关部门对存在问题及时搞好整改。

12、要重视保卫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全面提高保卫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行长要解决好保卫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要按编制配齐配强保卫干部、守押人员;坚持主管领导与守押人员每月一谈话的制度;帮助其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并为每个警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特点,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狠抓落实,把业务工作与安全保卫工作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确保安全。对涉及安全的要害部位和岗位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尤其是保卫、财务会计(含科技)、客户经理、信贷管理等部门,要对一线操作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责任制度。

2、及时与监察、保卫部门沟通,对分管系统发生的各类刑事案件进行分析,找准原因,了解发案趋势和犯罪手段的变化,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超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3、每半年对本部门和分管系统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检查面不少于15%,督促所属人员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及时纠正一线人员办理业务中的违章、越权、逆程序和减程序操作等问题,研究并弥补各项业务流程中的漏洞,完善各项操作规程,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银行安全经营。

4、抓好部门的思想教育,对本部门员工经常进行安全防范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道德水准,降低内部人员犯罪率。

三、保卫部门安全防范工作责任

1、在省、市分行和本行党委的领导下,在当地公安、政法部门的指导下,努力提高全体保卫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完成各项保卫工作任务。

2、每年年初,认真谋划本行案防工作计划,制定物、技防设施整建方案,严格按标准抓好落实,帮助指导营业网点管好用好物、技防设施和各种防卫器材。

3、依据训练大纲制定警队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结合训练,每季进行一次有全体守押人员参加的防暴预案演练。

4、负责全辖枪支弹药管理及维修。认真检查并落实守库、押运枪支弹药交接登记等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守库、押运制度和操作规程。

5、及时了解经警的思想动态和表现,并会同人事、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搞好对经警人员的政审和排查。对不适宜担任守押工作的人员,要及时报请行长批准予以调离,并按规定上报上级行保卫部门。

6、负责指导营业网点的防范教育。对网点防范教育开展情况,要按照规定进行检查、考核和验收。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对好的典型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以促进网点员工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的提高。

7、对基层营业网点的安全检查,每月应不少于一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进行详细登记。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提出整改意见,填写“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抓好复查。对于防范意识淡薄、违反制度规定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并按规定给予处罚。

四、营业网点负责人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营业网点负责人作为安全保卫第一责任人,要按照规定与员工签定安全保卫责任书,并按照本行计划安排和工作部署,落实安全防范教育,及时组织员工学习上级行有关安全保卫工作制度规定、案件通报等;教育员工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违规操作、不越权办事,敢于抵制错误指令。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2、按照上级行的有关规定,周密安排本网点的临柜、安全员值班等具体工作,并根据支行制定的防暴预案,每季组织一次演练,演练要从严要求,从实战出发,达到预期目的。

3、搞好本网点的安全保卫工作自查,积极主动地进行整改,并做好反馈。

4、要与友邻单位签订联防协议,确定联络信号,并向员工公布。每半年至少要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沟通情况,共同研究和改进联防工作。

5、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做好工作,并向支行报告。

6、发生案件要及时报案,保护现场,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并向支行报告。

五、安全员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营业网点应配备由员工轮流担任的兼职安全员,负责本网点营业期间安全保卫工作。安全员要佩带标志,并按要求做好《安全员值班登记簿》。

2、营业前要对营业室的门、窗、报警器、消防器材、自卫武器进行严格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使防卫器材处于有效可用状态。

3、营业期间注意监视柜台内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督促临柜人员严格落实防范制度。

4、营业终了检查营业室门窗是否锁闭,微机、电器是否关闭电源,现金、有价单证、印章、重要空白凭证等是否封箱(包)入库保管,是否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5、将报警器布防。

六、经警安全及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守库时,要坚持双人守库(营业期间一人),提前十分钟到岗,检查守库室相邻部位安全,之后,关门落锁,进行报警布防,随时掌握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2、运钞前要按规定办理枪弹、持枪证领用登记手续,认真填写《押运枪支弹药交接登记簿》,穿好防弹衣,戴好钢盔,做好接送款各项准备。

3、执行押运任务时,要严格执行双人押运,不准乘坐无关人员,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及装载无关物品,不准在车内吸烟,不准中途停车办理其他事宜,不准参与搬钞等非本职工作,不准擅离职守,不准开启车窗,不准上岗前喝酒,不准用枪开玩笑、枪口对人或将枪交于他人。

4、押运途中,用枪动作要规范,密切观察车外情况。押运到点要按要求下车站位,实施警戒。回行后,枪弹证交枪管员,办理交接登记手续。

5、严格枪支弹药管理,严密枪弹佩带、使用、调配、保管、保养及故障排除程序和制度。

七、押运司机安全及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安全运行。要遵守押运制度,做到及时上岗、准时发车,听从指挥,按既定线路运行,车上拒载无关人员,途中不停车,到网点停靠到位,不发生违规行为。

2、爱护车辆。经常做好车辆保养,做到车况良好、车容整洁,能随时待命出发。

3、遵章守纪。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银行各项规章制度,严禁私自出车、外借运钞车和酒后开车,不将车辆交于其他驾驶员或非驾驶员驾驶,不用公车为个人或他人办私事。遇有特殊情况,需报请有关领导批准。

4、严守机密。严禁对外泄露库房内部的调拨时间、线路、地点等机密。

5、做好防范。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方案,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胆识和技能,与其他押运人员紧密协作,共同完成押运任务,杜绝各类责任性的案件和事故的发生。

八、随车出纳员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自觉遵守金融法规,坚决执行上级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刻苦钻研业务,熟悉资金调拨操作规程,积极参加业务知识学习和军事训练,不断提高军事素质和业务技能,努力完成现金接送款和资金调拨守押任务。

3、严格执行库房管理制度,坚持按章办理业务,认真做好现金出入库、款包接送和资金调拨清点登记、交接工作,确保单、证、票、款数量准确,传送及时安全。

4、到网点办理交接业务时,坚持先验明证件、人员,无误后方能办理业务。收尾箱时,要求对方认真检查箱内有无危险物品,并提醒其检查证、单、印是否入箱;收缴款项传票是否合乎规定要求。注意督促一线人员按章办理交接,发现错误隐患,应督促有关人员立即纠正,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5、自觉遵守保密规定,严禁对外泄露库房内部的调拨时间、线路、地点等机密,防止各种案件和事故的发生。

6、执行调拨任务时,严禁携带各种违禁物品上车,严禁办理与调拨任务无关的事情。熟悉安全防范预案,当国家财产和员工人员安全受到威胁时,要临危不惧、勇敢机智、正确处臵。

九、现金库管理员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自觉遵守库房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双人管库,必须使用密码,坚持出入库时同进同出,同开同关库门。出入库的款项、实物双人办理,互相复核,共同负责。

2、现金出入库,必须坚持凭证办理,按券别填制出入库票,做到帐款、帐实相符,责任分明。

3、按照国家现金管理条例和上级行现金管理中心的要求,做好现金管理工作,加强核算,减少库存占用,提高经济效益。

4、要善于掌握所辖网点的货币流通情况,灵活做好现金储备计划,保证内部资金及各种票币调剂、调拨需要,做到准确、及时、快捷、方便。

5、做好现金回笼、整点、缴存工作。对缴存的现金(含残币)应及时整点,按券别分版别平铺整理,票币整点做到点准、墩齐、挑净、捆扎紧、盖章清,发现差错情况,及时追查,做好登记。需缴存上级行的,应及时办理。

6、库房内现金存放,必须按券别、面额顺序摆放,做到井然有序。库内卫生保持整洁,符合“六无”、“四防”要求。坚持每天碰库制度。

7、严格执行库房锁匙管理制度,不得将钥匙随意交给他人或携带离开库区,下班后将锁匙放入各自保险柜内存放保管,不得携带回家。锁匙移交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平行交接手续。

8、严禁将其他物品入库代保管,严禁单人进库操作,严禁非库管人员随意进库,上级有关部门查库时,要严格手续。

十、凭证管理员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必须遵守管理规定,严格双人管库,出入库时同进同出,同开同关库门。各种凭证(卡)出入库双人办理,互相复核,共同负责。

2、请领或接管各种凭证(卡)要当面整点、复核,发现起讫号码缺漏、差错、数量不相符等情况,及时追查,分清责任。凭证(卡)入库存放,按种类、科目顺序摆放,做到井然有序,库内卫生保持整洁,符合“六无”、“四防”要求。

3、办理各营业网点请领各种凭证(卡),要严格手续,凭证(卡)份数号码要认真复核,双方当面点清,防止差错发生。帐证要当天核对,保证帐实相符。

4、严禁将重要空白凭证移作他用,不准在重要空白凭证(卡)上预先打卡号码、盖好印章备用。

5、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精通业务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业务办理准确、及时、快捷。

6、严格执行库房锁匙管理制度。正、副锁匙分别掌管;上班时间严禁携带锁匙离开库区,下班后将锁匙放入各自保险柜存放保管,不得携带回家;工作岗位变动,锁匙移交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更换交接手续。

7、严禁将其他物品入库代保管,严禁单人入库操作,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库房,上级有关部门查库时,要严格手续。

十一、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安全及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严格执行机房出入登记制度,严禁非授权人员进入机房,并保管好重要信息资料。

2、加强计算机专用安全技术防范的应用和管理,在网络中架设安装硬件防火墙设备并配臵相应的访问策略,构建网络防计算机病毒系统,保证计算机设备、系统、网络、应用和数据的安全可靠。

3、严格按规定设臵密码,并定期修改密码。

4、定期检查系统日志,防止系统被恶意登陆,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5、加强代码检查,严格进行业务功能测试;严格程序上线管理,杜绝问题程序。

6、经有权审批人审批同意,修改数据库和系统参数,严禁业务维护人员直接进入生产系统进行应用操作。

7、建立健全备份数据介质的出入库、归档、调阅、转储与销毁制度,并严格执行。

十二、会计监管员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认真进行网点会计传票与网点系统业务流水的核对,严格审查凭证要素,保证会计凭证和业务处理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完整性。

2、及时揭露业务核算中发生的各种违章、违纪、违法行为,发现并监督各种核算差错事故,防范大、要案发生。

3、考核业务核算质量和业务制度执行情况,提出整改建议,督促各网点、各部门提高防范重大差错、事故和经济案件的能力。

十三、会计主管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审核和处理柜台业务和内部核算的重要事项、疑难问题,审核和填报各类会计报表,保证各项业务的核算和会计报表数字的真实、准确、完整。

2、监督检查柜员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及时做好财会监管系统预警信息的核销,组织追查、处理各类柜台、内部核算的差错、事故和违章违纪行为,分析原因,研究防范措施,消除风险隐患。

3、按照有关内控制度要求,合理摆布柜员岗位,对柜员的业务范围及权限进行划分和控制,制定和落实柜员岗位责任制,强化岗位制约。

4、接受和配合财会监管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检查监督和辅导,对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意见,要与支行一起研究、落实,并限期改正。

5、组织柜员学习金融法规和业务知识,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创建活动和优质文明服务活动。

十四、信贷管理员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严格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和客户授信。按照上级行制定的标准,根据客户定性与定量指标的实际执行结果,实事求是开展好客户信用等级测评和授信额度的测算。

2、严格信贷业务调查。要坚持尽职原则,采取现场调查、非现场调查和第三渠道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内容做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论。要保证调查情况明、数据真、第一还款来源实、担保合规合法、报告规范化制式化,坚决制止调查中的“虚、假”行为,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放松或降低信贷调查的基本要求。

3、严格信贷业务审查审议。按照上级行信贷业务审查审议的内容、程序、工作规则、风险点等从严进行,并按制式化规范化要求书写出支持审查结论的报告。

4、严格信贷业务贷后管理。要坚决落实上级行有关贷后管理的具体规定,从紧开展贷后首次跟踪检查和定期检查,从细监督客户资金支付和货款归行,从实进行在线监测和风险分类,从快健全风险预警反应机制,从严控制办理贷款展期和借新还旧,保证贷款按期结息、到期收回。

5、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在保证担保诉讼时效、保全贷款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加大不良清收力度,减少不良贷款占比,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资产风险。

十五、前台柜员案件防范工作责任

1、认真按照《人民银行结算帐户管理办法》开立、使用、变更和撤销帐户。

2、严格存取款管理制度,严禁未经授权,或未审核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未执行预约登记办理大额先进(存)取业务,严禁为后台柜员设立现金箱。

3、妥善保管柜员卡,定期修改密码,离岗时要退出业务操作系统。

4、严格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单证管理,保证凭证箱实物与《重要空白凭证明细核对表》相符,《重要空白凭证销号表》与实际使用凭证一致,严禁事先在有价单证上加盖业务印章和经办人名章。

5、印、押、证要分管分用,临时离岗要将其入箱加锁,营业终了要将其入库保管。

6、客户预留印鉴要专人专箱保管,办理业务要坚持折角核对、双人复核。

柜员轮班、短期离岗和调离,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会计交接,并登记《柜员交接登记簿》。

7、认真坚持“一日三碰库”制度,严禁柜员之间“空调”现金,空库或白条抵库挪用库款。

8、当日业务全部处理完毕,必须检查平帐器是否已平帐,跨柜过渡是否已销讫,现金与现金箱余额是否一致,重要空白凭证与凭证箱余额是否相符。

9、严格执行系统对抹帐、错帐冲正、挂帐、挂失业务强制授权控制。

10、按相关制度要求,严格审核票据、凭证,杜绝票据诈骗。

11、录入员、确认员要按照联行业务有关规定,坚持岗位制约和复核制度,办理票据查询、查复,及时核对网内往来帐务。日终前打印联行业务相关信息表,检查当日业务是否全部处理完毕,报单状态是否全部正常,对联行业务异常状态报单当日是否按规定处理完毕等。

12、受理银行卡业务要认真对卡片、证件、签名进行严格审核,不得违规办理单位卡现金收付业务和未提前预约大额取现业务。

13、营业期间必须严格实行双人或双人以上人员临柜作业。实行柜员制的单位也要坚持这一规定。严禁外部人员进入柜台。

14、实行封闭营业,营业室柜台门、后门、侧门在营业期间必须落锁。内部员工出入即开即锁,严防外部人尾随入室。

15、营业期间柜员临时离柜,中午休息或营业终了,要将现金、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印鉴、密押及押数机等入柜入库加锁保管。微机操作人员离岗,要将微机关闭。

16、在无本行领导或本行领导指派的部门工作人员带领的情况下,拒绝接受任何人检查,拒绝解答涉及本行安全与银行机密的问题。接受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检查,检查人员必须2人以上,否则拒绝接受检查。

17、临柜营业人员要熟悉本单位应急信号、报警电话和防暴预案,对报警装臵、按钮要会熟练操作,遇有紧急情况要按照应急方案妥善处臵。

上一篇:以重新开始为话题的800字作文下一篇:游九龙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