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 篇1

英汉隐喻跨文化对比研究

基于莱考夫的隐喻理论构架,本文从中英文化对比的视角对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当代认知观认为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英汉隐喻中的相似之处, 中英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 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 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 者:赵亚玲 ZHAO Ya-ling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外语系,四川,宜宾,644000刊 名:宜宾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年,卷(期):7(8)分类号:H313.3关键词:隐喻 文化 认知 跨文化比较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 篇2

关键词:颜色隐喻,异同,文化因素,翻译

1. 引言

传统的观点认为, 隐喻是一种修辞格, 其功能是为平易的文体增加魅力, 属于文学修辞的范畴。20世纪70-80年代,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提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隐喻是由源域 (s o u r c e domain) 到目标域 (target domain) 之间的投射 (mapping) 产生的, 这意味着用一个范畴的认知域去建构或解释另一个范畴。当我们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范畴时, 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语义冲突和心理相似性是构成颜色隐喻的两个基本条件。当我们用颜色来修饰其他原本没有颜色的事物时, 就产生了语义上的冲突。心理相似性是指颜色 (源域) 引起的心理意象与颜色所修饰的事物 (目标域) 产生的心理意象的相似度。颜色隐喻使得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更加鲜明而生动。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颜色隐喻异同作对比研究, 并探讨其形成的文化因素以及在英汉互译中如何处理这些颜色词。

2. 英汉颜色隐喻的对比

2.1 英汉颜色隐喻的共性

人类具有某些相同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促使人类在颜色认知上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共性, 因而颜色隐喻在不同语言中有很强的共性。

红色是太阳与火的颜色, 给人热烈与喜庆的感觉。英汉文化中都含有这种隐喻, 汉语中的开门红、走红运, 传统婚礼上的红喜字、红蜡烛、红盖头、新娘的大红袄, 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 更让人联想到往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英语中的r e d往往也用来表示庆祝活动, red-letter day (喜庆日子) , to paint the town red (狂欢痛饮) , roll the red carpet for sb. (隆重欢迎某人) 都说明红色与喜庆有关。

紫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的专用色, 是尊贵的象征。天子所居宫殿为“紫宫”, 王朝享国的年数称“紫历”, 祥瑞的征兆视作“紫气”。英语中的p u r p l e也与贵族相关, raise to the purple (出任红衣主教) , born in the purple (出生于贵族家庭) 。

黑色是夜的颜色, 让我们感到神秘、恐惧。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 都有用黑色这一基本范畴来描述、解释一些神秘、非法或阴险的事物。例如:黑钱 (black money) , 黑市 (black market) , 黑匣子 (b l a c k b o x) , 黑名单 (b l a c k list) , 黑心肠 (black heart) , 颠倒黑白 (call black white) 。

2.2 英汉颜色隐喻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历史背景以及个人认识都会导致对事物之间相似性的不同认识, 直接影响人们产生隐喻语言的切入角度, 反映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隐喻也不尽相同。

2.2.1 貌合神离:同一源域表达不同的隐喻意义

“黄, 中央土之正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帝王之色”, 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如:黄袍—帝王的服饰, 黄榜—皇帝的告示, 黄钺—皇帝的仪仗, 黄马褂—皇帝赏赐给有功之臣的官服。而英语中的yellow是背叛耶稣的犹大所穿衣服的颜色, 其隐喻意义多指消极的一面, 如yellow belly (胆小鬼) , yellow streak (生性怯懦) , y e l l o w d o g (忘恩负义的人) , yellow looks (阴沉多疑的性格) 。

汉民族崇尚红色, 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感情, 某些隐喻也为汉语特有, 常表达一种积极的意义, 如:红人—得到上司宠幸的人, 红娘—促成美满姻缘的人, 红运—好的运气, 红尘—繁华热闹的地方, 红颜—美丽的女子。英语中的red, 常表达与流血、殉难相关的事物, 如red hands (沾满鲜血的双手) , red battle (血战) , Red-hunter (迫害进步分子的人) 。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之色, 在汉语中备受推崇, 其隐喻都具有正面意义, 如绿色通道—方便旅客通行的通道, 绿色食品—健康食品, 绿林好汉—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 开绿灯—办事免受阻碍。英语中常用green表示没有经验、易受骗、新鲜等意思, 如green hand (生手) , as green as grass (少不更事) , green horn (无经验的人) , green table (赌桌) , green memory (栩栩如生的记忆) , a green old age (老当益壮) 等。

2.2.2 异曲同工:不同的源域表达相同的隐喻意义

异形同义的隐喻是隐喻民族化的一种表现, 它体现了两个民族对不同事物做出了相同或近似的反应, 即他们赋予同一隐喻意义不同的语言形式。这种异曲同工的表达在英汉颜色隐喻中很常见, 如汉语用“眼红”或“红眼病”表达“嫉妒”, 而英语用green-eyed一词;表示“色情、低级趣味、不健康的东西”汉语用黄色, 英语用blue (黄色电影—blue films/黄色笑话—blue jokes) 。

3. 英汉颜色隐喻形成的文化因素

隐喻作为认知的手段, 反映了人类文化的相似性。英汉颜色隐喻的共同之处就体现了英汉文化经验的相似性。但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定的文化内容, 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隐喻方式及其表达。因此, 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造成英汉颜色隐喻差异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不同民族的认知视角不同

不同民族对同一类客体观察和理解的角度往往有所不同, 即认知视角不同。认知视角的不同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体验、或经验, 而隐喻又是根植于经验的, 因此不同颜色在不同文化中会有其独特的隐喻方式。白色在汉语中是一个禁忌色, 丧事用白色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由白色形成的隐喻往往具有消极意义, 如:白痴、白话、白食、白条、白卷、白面书生。在英语中白色是一种备受崇尚的颜色, 婚礼上新娘总是身披白色婚纱, 给人一种圣洁高雅的美感, 象征爱情的纯洁珍贵;由white形成的颜色隐喻往往表达美好、正直与清白无邪, 如: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 a white day (吉利或走运的一天) , white light (公正无私) , w h i t e s o u l (纯洁的心灵) , white hand (清白无辜) 。

3.2 源域在不同文化中的凸显程度不同

由于地区或文化的差异, 某一领域 (domain) 对于一种语言的使用者来说比较突显, 因此可能作为隐喻映射的源域, 在别的语言中可能就不会或很少产生隐喻映射, 如蓝色 (b l u e) 。汉语中蓝色多指其物理意义, 如蓝天;而真正由蓝色形成的隐喻却很少。英国四面环海, 大海的蓝色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因此英语中blue构成的隐喻很多, 如blue Monday (令人忧郁或沮丧的星期一) , blue stocking (女学者) , b l u e r i b b o n (最高荣誉) , blue book (蓝皮书) , drink till all’s blue (酩酊大醉) 。

3.3 不同文化对源域特点的看法不同

不同文化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习惯, 在选择颜色词去描绘某一现象时有各自的倾向, 因此隐喻概念也就产生了认知的差异。英语中常用green表示嫉妒, 如green—eyed, green with envy, green eye monster。西方人认为植物的绿色是健康、向上的标志, 这对别的颜色是一种挑衅, 所以用“眼睛发绿”比喻“嫉妒”。汉语中常用“眼红”、“害了红眼病”来喻指嫉妒, 这反映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而西方人用“植物的绿”来喻指人妒忌, 恰恰反映了他们的抽象思维, 由物联想到人。

4. 英汉颜色隐喻的翻译

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式的, 在翻译中如何准确地传递原语意义至关重要。因此在翻译隐喻词语时, 我们不仅要弄清楚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字面意义, 而且还应该理解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准确地将原语信息传递给读者。根据上文的对比研究, 英汉颜色词的翻译宜采用以下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增译法。

4.1 直译法

直译法指按原文的字面意义直接翻译出来。直译既能保留原文的形象特征又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对于英汉颜色隐喻中不谋而合的颜色词, 我们尽量采用直译。如:He was the first European head of state to visit their country, and they rolled out the red carpet for him. (他是第一个访问该国的欧洲首脑, 他们用隆重的礼仪来欢迎他。) “rolled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在两种语言中都含有“铺展红地毯隆重欢迎某人”之义, 此处直译能让读者容易理解接受, 同时还保留了原文风格。

4.2 意译法

意译法即用另一种文字将原文的意义翻译出来。对于英汉颜色隐喻中貌合神离的颜色词, 如果勉强直译, 必然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 因此采用意译为好, 舍弃形象, 译出喻义。如:T h e m e r e mention of his hated cousin’s name was like waving a red flag in front of him. (只要一提他那表兄弟的名字, 他就生气。) 如果直译wave a red flag, 中文读者一定不知所云, 此处只能舍弃其字面意义, 译出隐含意义“做惹别人生气的事”。汉语中的“你红光满面”显然不是Your face is very red (你脸红了) , 而应译成You look so healthy and full of pep或You look the very picture of health and energy。

4.3 增译法

对于那些看似对等实不相同的颜色词, 原语读者心领神会, 而译语读者一头雾水, 因此在翻译时需把原文的文化信息补充揭示出来, 以达成文化沟通。如:汉语中“白骨精”一词仅译成the White Boned Demon无疑会使译语读者莫名其妙, 我们应在后面补充其文化信息—a n evil spirit who often took the guise of a charming young woman in the novel Pilgrimage to the West, 这样译语读者便能理解其隐喻意义。

5. 结语

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植根于文化的土壤中, 与文化密不可分。颜色隐喻依赖于人类认知模式的共性,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相似性;但也由于认知视角、源域的突显程度与特点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颜色隐喻还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性。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其确切的涵义, 切不可似是而非或望文生义。研究英汉颜色隐喻的异同, 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学习与翻译实践具是十分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蒋栋元.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2) :139-142

[2]李耸, 赵晓丹.英汉语言中隐语的认知与异同[J].东北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4 (2) :141-144

[3]陈格兰.汉语与英语中颜色隐喻之对比及文化探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5 (4) :61-63

[4]李元胜.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 (5) :109-112

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研究 篇3

2.转引自 卢卫中 2003 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外语学刊》第6期摘要:人类遵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用他们最熟悉的概念表达抽象的概念。文章先界定人体词的概念,然后阐述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的理论基础,最后解释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的过程及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的投射模式。

关键词:人体词;隐喻化;认知;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1.人体词

“所谓人体词,就是与人的身体器官和肢体有关的词语,它属于词汇中的一部分。”①人们最熟悉的是自己的身体,因此与身体器官和肢体相关的词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常用的词汇。人体词的特点如“词形简单、词形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中性词,组成上有更大的任意性,使用频率高;二是事物最早获得的名称,有较大的任意性;而且数量有限,形式固定,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三是易于发展、形成隐喻和转喻意义” ②汉语中的人体词如眼,嘴,口,面,手,头,鼻等表示五官的人体词,还有如胆,心,这样表器官的人体词。英语中也有相对应的人体词如“eye,mouth,face,hand,nose,”这样表五官的人体词汇,还有“liver,heart”这样表器官的人体词汇。

2. 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的理论基础

2.1隐喻认知的普遍性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隐喻还是一种认知方式。人类为了认知抽象的事物,运用自己熟悉的概念,理解相对抽象的概念。原始时期,正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初期,根据“思维贫困假说”,这一时期的人类用隐喻表达抽象

.束定芳 2000 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外语学刊》第2期概念,“当时的语言中也很少有表达抽象概念的词汇。他对世界的描述不可避免的要借用描写人本身或人类活动的有关词语,因此,原始人一种典型的思维特征是‘身体化活动或‘体认”③即人类用自己的身体活动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定义抽象的事物。“头”“腰”和“脚”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是三个不同的位置,人类便用山头,山腰,山脚来表示山的不同位置。英语中也有“the head of mountain,the waist of mountain,the foot of mountain”的表达,因此“在语

.陈家旭 2007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 第73页

5.陈家旭 2007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 第92页言中,人一方面把自已变成世界,以人的躯体器官感觉情欲为万物命名。同样也可以说天地万物变成了人的躯体器官感觉与情欲的隐喻符号” ④因为隐喻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工具,隐喻在人类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2隐喻概念的系统性

概念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其主要特点是概括性和生成性。概括性即概念隐喻包含了多个隐喻表达,这些隐喻表达处于一个系统中。“爱是旅行”( LOVE IS JOURNEY)这一概念隐喻中,JOURY的属性有:同伴,共同的目的地,交通工具。LOVE的属性有:恋人,共同的人生目标,恋爱关系。携手共进表示两个人相爱有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就像旅行的目标一样。如果两个人分手,我们可以用分道扬镳。分道扬镳指两个人没有了共同的目的地。

2.3隐喻概念系统的共性

每个民族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人类的大脑结构是一样的,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会有一些共识文化,这些共识文化中的语言自然也就有相同之处。ARGUMENT IS WAR是一个概念隐喻,在汉语中同样也有“辩论是战争”的隐喻。

3.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过程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反映了人类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也反映了人类以自身为标尺认识世界的思维特点。人类最先认识的是自己的身体,因此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汉语中有箭头,山头,瓶颈,洞口,手心,掌心,泉眼,针眼,桌面,鞋面等等的词汇。英语中有“eye of needle,the neck of bottle,the leg of desk,the mouth of cup”等等。“人类隐喻化的认知过程是人类把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头、眼、耳、鼻、口、肩、臂、手、腰、腿和脚等)的认知形成的概念域作为始源域(source domain),投射到不熟悉的、抽象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以此来认知其他世界的过程。”⑤

6.卢卫中 2003 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外语学刊》第6期4.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的投射模式

4.1英汉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投射

4.1.1人体域映射于具体的非人体域

人们最熟悉的是自己的身体,因此,人们也常常将身体域作为始源域,将抽象的非人体域作为目标域。人类看到两个域之间的相似性后,在意象图示的作用下,产生了从人体域向非人体域的投射。非人体域分为具体的人体域和抽象的人体域,因为人类最先认识到简单的事物。从位置上看,“头”是人体器官中居顶端的,因此,人们根据位置的相似性,将“头”表示顶端的这一特征映射到具体的非人体域,如:山头,箭头,船头,车头,火柴头,床头等,英语中也有相似的表达如:“head of an arrow,head of an mountain,head of bed,head of page,”。用人体概念域的名称指称具体事物的相似部位的情况如:树冠,树身,树皮,果皮,果肉,页眉,页脚,书皮,书背等。英语中有“mouth of river,mouth of volcano,lip of plate,foot of staires,foot of page.”

4.1.2人体域映射到抽象的非人体域

人体域主要投射于称呼、语言、等抽象概念域。人体域向抽象域映射属于转喻。“转喻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salient)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替代,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 ⑥称呼语包括一般称呼语如“首脑”“首领”“元首”“首犯”“祸首”“头头”“耳目”“国脚”“心腹”,绰号有“大头”“铁嘴”“软骨头”“长舌妇”“黄脸婆”“独眼龙”等。英语中由人体词转义得到的一般称呼语有“head of state∕government∕department∕a delegation∕a committee,head boy,head girl,big head,stiff neck,big mouth”等。人体词和称呼语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首脑”和“耳目”中,“首脑”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首脑”这两个身体器官指代非常重要的人。用“耳目”这两个身体器官具有的功能指代具有这部分特征的一类人。人体词也被投射到与语言相关的概念域中,如“口吃”“口舌”“海口”,英语中有“mother tongue,English tongue”,

4.2英汉人体概念域系统内部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投射

英汉人体概念域系统内部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投射主要是两个词都是人体词,其中一个人体词是始源域,另一个词是目标域,如“腿肚子”,在“腿肚子”中“腿”是目标域,“肚子”是始源域,“肚子”在身体中所处的位置是中央位置,因此取“肚子”这一位置特点投射于“腿”。还有类似的词语如“心头”“脚心”“手心”“掌心”“眉心”“心口”“手背”等。英语中的类似投射如:“ridge of nose,hair in armpits,eyetooth.”

参考文献

[1]卢卫中,2003,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外语学刊》第6期

[2]转引自,卢卫中,2003,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外语学刊》第6期

[3]束定芳,2000,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外语学刊》第2期

[4]陈家旭,2007.《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第73页

[5]陈家旭,2007.《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第92页

英汉对比研究期末论文 篇4

学号:1009224024 分组成员:李可可 姓名:李可可

班级:对外汉语二班

学院:文学院

联系方式:*** 英汉对比研究期末论文

摘要:中英老人如何对待年老方面,自从我们学习英语时候便知道,在英国,不能随便问年龄,如果问了,会被认为不礼貌。中国的老人很喜欢倚老卖老,他们乐意接受他们的年龄。中英老人的子女方面,在中国,儿孙满堂,四世同堂是老人们最愿意看到的了。在英国,在到18岁之后,父母就会像森林里的狼一样,把成年的小狼崽咬出家门,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中英老人的财产方面,在中国,自古到今都存在着一个家庭分家的问题,也就产生了当下的“富二代”。英国的老人大都很乐意做慈善事业,他们会把大部分的财产捐献给社会。中英老人生活状况方面,中国的老人晚年在儿女家帮儿女看孩子等,陪伴他们的是儿孙;英国的老人晚年在福利院,陪伴他们的是宠物。中国老人出门抱着儿孙散步,而英国老人出门牵着宠物„„

关键词:中国

英国

老年人

年龄

子女

财产

生活 我们中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也渐渐突出。我认为学习英汉对比研究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公家的经验,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知己知彼,从而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中占据前列。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在加速“变老”,伴随着老人增多,老人问题也日益瞩目,而英国已经是发达国家,英国在193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中英的对比有助于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下面我对中英老人进行对比。中英老人如何对待年老方面。

自从我们学习英语时候便知道,在英国,不能随便问年龄,如果问了,会被认为不礼貌。他们很注重自己的个人价值,不希望自己是弱者。在公交车上,一般的老年人是不喜欢别人让座的,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老了,他们永远都有着不向岁月服输的精神。在英国伦敦的街头,要是迎面走来一群老年人,你会发现,他们穿着时尚,打扮入流,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神色中透露出一股骄傲和自信。英国老人就是这样,即便垂垂老矣,他们也要追求一种精彩的生活。把精彩留给自己,永远不会觉得美好的事情出现得太晚。英国很多英国老人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后却没有坐在家中安享清闲,而是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开餐馆、办咨询公司、写回忆录等,让英国老人的生活更加充实、精彩。英国50岁以上的老人中,大约有60%的人接触过电脑。他们面对年老,依旧衣着鲜艳,打扮整齐,用乐观的心态活出老年。

中国的老人很喜欢倚老卖老,他们乐意接受他们的年龄。“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这句话想必我们都听过,这句话老人们经常用来教育子女,明显的可以看出开年老是他们的资本。中国老人观念中认为来年之后就应该颐养天年。在公交上,别人让位也是正常现象。在中国,老年人总是认为自己老了,对新事物有着抵触的情绪。

中英老人的子女方面。

在中国,儿孙满堂,四世同堂是老人们最愿意看到的了。现在中国老人子女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当代七八十岁的中国老人子女一般家庭有三四个是很正常的,并且有重男轻女的倾向。有的家庭有了六七个女孩,但他们为了要男孩,往往还会再接着生养。五六十岁的老人与四十五岁左右老人子女数量则随着计划生育影响相对减少。甚至中国老人的子女会有“富二代”“官二代”之称,子女是老人们辛辛苦苦一辈子的奋斗动力。中国老人的子女一辈子都与父母紧密联系,老人抚养子女长大,上学,毕业了托亲朋好友或者花钱给儿女找工作,工作了再给儿女买房结婚,成家后帮儿女看小孩。子女就是老人们的寄托。

在英国没计划生育。1972年,18%的英国孩子是独生子女,现在已经增加到26%。据英国一项调查显示,在已经有一个孩子的英国父母中,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养不起第二胎,养大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英国子女16岁之前基本上是围绕在父母周围,法律规定父母有必须的监护权。没有父母的允许,孩子们几乎任何只有成人可以去做的事情也做不了。譬如,上酒吧去娱乐场所砸耳环纹身等等,18岁之前连去商店买酒和烟的权利也没有。父母在孩子16岁之前很愿意和孩子们呆在一起,16--18岁之间基本上不用太管理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今后的道路。等到18岁之后,就会像森林里的狼一样,把成年的小狼崽咬出家门,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他们很少管自己的孩子,他们生活的好坏和父母没有关系,如果他们在生活上有困难,他们需要找的是政府救济,而不是回家找父母。这种思想我们看来也许会感觉父母太无情。但英国孩子的独立能力比较强。中英老人的财产方面。

在中国,自古到今都存在着一个家庭分家的问题。所谓分家,也就是把老人们的财产分给儿子,让儿孙来继承,这个带有很强的封建思想。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老人们的财产一般是不分给嫁出去的女儿。分家也就是分老人攒一辈子钱,所以,也就产生了当下的“富二代”,这些人似乎很为父母的前感到骄傲。

在英国,有着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退休金也是比较高的。他们根本不用为养老担心。政府会接受养老问题,清点老人财产,充当养老费用,当财产完全用光之后,余下的钱完全政府由支付,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这也是为什么英国的老人大都很乐意做慈善事业,他们会把大部分的财产捐献给社会。同时,子女也不愿意继承来源于父母的财产,他们要继承就要承担父母的余生的所有费用,直到没钱再申请政府救助。而且,在继承的过程中,还要交很多财产继承税款。于是,印象中晚年凄凉,孤独无子女围绕在身边的是英国老人余生的真实写照。他们挣钱很大程度上是为自己享受消费的。我们中国人也许会把这种做法看成不知道给自己留后路的资产阶级享乐主义。

中英老人生活状况方面。

用简单的话概括来说就是,中国的老人晚年在儿女家帮儿女看孩子等,陪伴他们的是儿孙;英国的老人晚年在福利院,陪伴他们的是宠物。中国老人出门抱着儿孙散步,而英国老人出门牵着宠物。这表面的一种现象则反映了其社会内在的不同。在中国,受中国传统社会农耕思想的影响,儿孙满堂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与满足,他们喜欢与儿孙在一起。与我国国情不同,在英国,子女成年后会各自离开家,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他们不仅仅是与父母分居,而且为了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常常还可能迁居异地。在英国几乎没有儿孙绕膝的老人,有老伴的还可以相互照顾,如果失去了配偶,则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在英国,子女们很少会有常回家看看的念头,老人们也没有这份奢求。但退休后的老人很少有人会患上退休综合征。因为他们不是在家种花养草,就是到处旅游,早晚还会牵着宠物悠闲地散步。英国老人就是这样,过着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生活。

在中国,百善孝为先,我们世世代代受封建儒家思想的熏陶与影响,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在中国有着父让子死,子不得的不死之说。中国人认为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我们应该报答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是父母的全部,我们长大了,有能力时候父母就应该享我们的福。如果不赡养老人,就会被别人被社会指责,老人也会很痛苦。

在英国,是一个工业文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思想深入大众,在辛苦了一辈子后,他们想过自己独立自在的生活,如果老人跟着孩子们住,会被别人认为是很失面子的,是没有能力的表现,在英国是很注重个人价值的。但我们说,英国人没有亲情,没有家庭观念,没有伦理道德。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谬论,这只是他们的价值观而已。但是在中国伴随社改革开放的近几十年,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空巢老人的现象。空巢”,原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已被引申为子女离家后的家庭空寂。子女离开家工作,家里只剩下孤独的老人。当子女离家,父母究竟有多么孤独?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一阵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老人拿起电话,热热闹闹的电话那头,子女们以各种理由宣告“今天不回家”。老人脸上的表情慢慢从希望变为失望,放下电话,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都忙,忙。忙点好啊!”夜深人静时,电视已剩一片雪花,老人拉紧身上的毛毯御寒,宽大的沙发越发显出她身影的孤单与瘦小。这时,一个深沉的画外音提醒着天下儿女们:“别让你的父母感到孤独,常回家看看。”

在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中,不仅老人的生活、医疗需要保障,他们的精神状态同样需要受到重视。一项针对近1.4万名城市老人的调查发现,他们中四成人都有孤独、压抑、心事无处诉说之感。尽管今年6月26日,“常回家看看”作为精神慰藉条款,已经被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然而,“别让父母感到孤独”需要来自社会与子女更多的亲情。同时,每个人都会变成老人,关爱老人也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

英汉恭维语对比的语用研究 篇5

英汉恭维语对比的语用研究

恭维语是人们社交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积极表达礼貌的言语行为,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对比英汉两种形式的恭维语,中西方不论男性或女性,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着话题和句式上的不同.二者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差异,而且也存在着性别差异.从语用角度和一些相关原则,探索和把握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对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 者:吕敏 LV Min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运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CHE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6(3) 分类号:H08 关键词:恭维语   英汉对比   语用差异   文化变异论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 篇6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摘要:颜色词是人类语言中主要的感官词之一,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深广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思和文化传统。其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颜色词;语言文化;象征意义;文化差异

Abstract: Color words belong to the main sensory words of human language, and they are the indispensable part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a nation.Their unique language function and broad cultural symbolic meaning reflect special color meaning and cultural tradition color words in different nations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some of which, after being extended and converted, have become reverence and taboo words of colors.This difference is caused by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different nations, and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istory, therefore it is a permanent cultural phenomenon.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Key words: color words;language and culture;symbolic meaning;cultural differences 一 颜色词

颜色词是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被赋予很强的喻意,用于描写抽象的事物和人物性格,生活特征,心理活动情绪等,使表达增添了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如:汉语中的白脸奸臣,戴绿帽,黄色书刊,红眼病,等。英语中的blue jokes,blue talk,,yellow streak,green-eyed,,red with anger等。这种颜色词的不同象征意义,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价值观与颜色词之间的特殊关联,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政治取向,也是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识和文化传统的体现。二 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由于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等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在心理上所引发的象征意义、联想意义、蕴涵寓意却不尽相同,由此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色彩文化内涵。这里,我将以“红,黄,绿,蓝”这几种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进行比较。

1.红色 红色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在汉语中,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而“开门红”中的“红”则是代表好运,表示一开始就进展顺利,取得好成绩。而在西方日历上往往用红色标明节日,而用黑色代表普通日子。比如我们经常说的 red-letter day 就是指开心快乐的日子或者值得纪念的日子。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也具有一定的贬义之意,并且具有相当强烈的语气。比如红色代表对于“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 残杀和暴力统治,a red battle 血战,red revenge血腥复仇;同时它也象征危机,如:red alert 空袭报警,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汉语说红糖,英语说 brown sugar;汉语说红茶,英语说 black tea,学生如果没掌握一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就容易错译。

2.黄色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如旧时人们把宜于办大事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同时它更代表了一种地位及威严。然而在英语中黄色 yellow 却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如 yellow press 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 黄色办报作风)外,还表示胆怯、卑鄙,如我们将卑鄙的人叫做:yellow dog,而yellow-livered 则是代表胆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汉语中“黄”字也常出现在一些贬义词中,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等。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若直接翻译可能会造成语言不通或者不理解,甚至闹出笑话。比如这里的“黄色”在英语中的意义是 pornographic(色情的),trashy(无聊的、低级的),vulgar(庸俗的,下流的)等。3.绿色 西方文化中的绿色象征意义跟青绿的草木颜色有很大的联系,是植物的生命色。然而在英语中,绿色却常被用来表示嫉妒。如:green with envy,green-eyed 或者 green-eyed monster。可是对于嫉妒的描述在汉语中我们却常用绿色的对应色—红色来表示,比如“眼红”,若直译为英文便是“red-eyed”,这与我们上面提到的“green-eyed”就截然相反了。同时在英语中也常常用绿色表示缺乏经验、缺乏训练或者知识浅薄等意思。如:a green hand 生手,as green as grass 幼稚。而在汉语和英语相似的是绿色代表青春活力、精力充沛。如:a green old age 指老当益壮的人,to remain green forever 指永葆青春活力。绿色也常和植物、蔬菜水果和园艺联系在一起。greenhouse 是温室,a green grocer 指零售新鲜水果蔬菜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它除了表示义侠外,还表示野恶。义狭是正义的,如人们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绿色还象征低贱,如汉朝时的仆役着绿帻,元朝以后凡娼妓都得着绿头巾,以示地位低下,因妻子有外遇而使丈夫脸上无光,低人一等,叫给丈夫戴“绿帽子”。

4.蓝色 蓝色在中国文化中几乎不存在什么象征意义,相对而言,它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就有不少。蓝色在英语中常与社会地位和贵族身份有关,它能象征高贵、深沉、高远、严厉等,如词语:blue blood 代表名门望族,blue laws 严格的法规,而 blue ribbon 是最高荣誉的标志,指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等。在英语中,蓝色常与不好的心情有关。In a blue mood 和 have the blues 都是指难过,沮丧和抑郁的情绪它又象征忧郁、沮丧,a blue fit 表示不满、震惊或气愤。在美国,blue book 不是指蓝皮的书,而是载有显赫人物,尤其是政府官员名字的书。说蓝色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的意义非常多。三 英汉文化中相同颜色词其象征意义不同的原因

1文化背景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是基于过去中国的封建统治、封建迷信及其原始、落后的科学、教育状况而形成的,所以颜色的象征意义有相当强烈的政治化和神秘化倾向。而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象征则更多地得益于西方民族开放性及科学、教育的普及程度,其象征意义少了神秘,多了些理性。2民族心理不同 因为颜色词有很强的直觉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视觉体验,也刺激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感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心理感受相同的颜色在不同民族所表达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例如,在英国和美国,白色是他们最喜欢的颜色,因为象征着纯洁和幸运,而其相应的单词“white”在汉语中更多象征着死亡。3 生活环境不同 生活环境的差异往往反映在表示颜色的对象不同。例如,在汉语中,“米色”和“蜜色”表示浅黄色,而在英语中用 cream奶油或 butter 黄油表示“黄”。这些差异产生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有关。4 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注重直觉和形象比较的直觉思维,而西方人注重自然、科学和准确。如,在“红光满面”,“红”意味着健康。而在英语中glow with health 红光满面。.5 价值观不同 在中国人们既注重内在价值也注重外部形式。而在英国,人们注重实用性和价值。例如,品牌为“white elephant(白象)”的产品在中国很畅销,但是这些商品被运输到说英语的国家的时候,没有人显示任何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white elephant 白象”是昂贵的和无用的东西。四 结语

颜色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虽说数量有限,但却反应了中西方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从以上四种颜色词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其象征意义有相似,也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并把握颜色词的基本意义和微妙的象征意义,这将对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工作有重大意义。参考文献:

英汉“颜色词”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篇7

认知语言学理论阐释到:语言符号与外部客观世界本来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但是人们在通过认识客观世界并相互认识所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后, 便实现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颜色, 每样事物都有其独特的颜色。颜色是人类辨别事物的第一感官, 在英汉表达中关于色彩的描述都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对“颜色词”的探究成为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

二、概念隐喻理论概述

1980年, Lakoff & Johnson出版了著作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在书中他们首次提出隐喻的概念, 从认知学视角着重阐述了隐喻的重要性, 至此人类从认知学角度定义了隐喻的概念。 在对隐喻的研究过程中, 人们发现隐喻不只是在认知过程中发挥作用, 它同时也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一种表现, 并且是人类对抽象事物进行描述的重要途径。隐喻是由本体和喻体组成的, 本体是指人们所知晓的具体事物, 喻体是指人们陌生的抽象事物。隐喻的过程就是让人们通过已认知的事物引导其去认知陌生的新事物, 由隐喻这个中介过程使人们更快地去认识学习新事物。

隐喻依赖概念而存在, 隐喻的运用是人们为了寻求能够把抽象的事物具体表达出来并让人们能够认识到某种抽象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表达方式。人们之所以用隐喻来表达有很多原因:多数情况是由于目前词汇中较难找到比较合适准确的词语来表达, 还有是为了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某一事物而必须用另一事物来反应, 当然有时也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总之, 许多概念隐喻是在我们对客观环境不断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英汉语言中颜色词隐喻的异同

颜色词 (color vocabulary) , 顾名词义就是不同语言文字里用来描述色彩的词语。英汉语言中表示色彩的词语不但可以用来表述一些固定的颜色, 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隐喻表达中。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所以不同的语言赋予了一些颜色词汇特殊的意义。

在包含颜色词的隐喻表达中, 各种各样的颜色是本体, 但由于受到不同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英汉语言在隐喻表达上就可能会把相同的表达对象通过不同颜色词来反应。同时, 英汉语言对隐喻的应用也是千差万别, 对喻体的描述可能使用完全不同的本体, 即一种颜色对隐喻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1.英汉语言“红色”隐喻的异同

在英语中, 红色作为本体可以反映在不同领域, 如政治、经济、宗教、感情、暴力等方面。首先, 红色在政治领域可以这样表达, 例如, “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omeone”可解释为“为了迎接某人的到来而铺上红毯”;“red hat”可理解为“红衣主教”。在上述例子中, 红色由于用在了宗教仪式和庆祝场合, 所以它表达的是热烈, 庆祝和庄严。其次, 红色在政治领域也被赋予新的含义, 例如, “red-tapism”可解释为“官方文件, 官僚主义”。再次, 红色还可以表达暴力和危险, 例如:“a red battle”一场激烈的搏斗, “red hand- ed”有正在作案和手沾鲜血的含义, “red alert”表示发出警报。这是因为鲜血是红色的, 所以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鲜血, 就会联想到危险。

在汉语中, “红色”同样可以表现在不同的领域, 比如婚礼、盛大节日、宴会、政治、情绪、金融、风险、健康等等。在婚姻方面用到红色的例子有:新娘头上的“大红盖头”, 这种表达喜庆意义的红在英语中是没有的。其次, 红色在汉语中也常用于表达政治方面, 例如, “红色革命”和“根正苗红”, 红色在这些例子中表达褒义情感, 而英语中红色在政治方面具有贬义色彩。再次, 汉语中的红色在情绪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表示难为情、恼怒和嫉妒等情感。例如: “她的脸羞得通红”“、他红了脸”和“红眼病”等。而英语中, 红色在情绪方面只存在气愤的含义, 并没有羞愧和嫉妒的意思。此外, 汉语的红色在金融方面可以表达亏损或盈利, 如“赤字”和“红利、分红”, 但在英语中, 红色只存在“赤字”的说法。最后, 红色在汉语中也可代表发出警示, 如针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红七条”。

2.英汉语言“绿色”隐喻的异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绿色”除了指树木、青草的颜色外, 都还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 如“绿色食品”、“绿色自行车”、Green peace (绿色和平组织) 、aGreenocrat (绿色官员) 、the Green Party (英国绿党) 等。

但“戴绿帽子”一语却具有独特的汉文化内涵, 特指“某人之妻与他人私通”。

与汉语的“绿色”相比, 英语的“green”词义要更加广泛:表示知识技能方面“没有经验、知识浅薄” (如a green hand- 新手, a green horn- 涉世不深的人) ;喻指“旺盛的”、“精力充沛的”和“新鲜的” ( 如live to a green old age- 老当益壮, keep sb’s memory green- 对某人永志不忘) ;在情感方面有嫉妒之义 (如green with envy, green-eyed monster和green eyed) 等。

3.英汉语言“黄色”隐喻的异同

黄色在英语中可用于身体状况、阶层地位和色情方面的表达。例如:“the yellows黄疸”;“yellow dog卑鄙的”;“yellow streak软弱胆小的”。而汉语中黄色在政治方面的表达多为褒义色彩, 因为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威的象征, 被视为帝王之色。如“黄榜”表示中国古代帝王发布的公告。黄色在中国同样可以用于色情方面的表达, 如“黄片”。

四、英汉语言颜色词隐喻现象异同的根源

从认知语言学理论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表达现象是十分常见的, 而在这两种语言中使用比喻修辞法也都是非常普遍的。但由于人类对所处环境的感受和理解经常受到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不同社会文化也可对语言的表达方式造成很大影响。

1.隐喻表达相似的原因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语言, 但相对于我们共同生活着的客观世界来说, 不同民族在认知方面必然会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在对事物的认知上英汉语言势必会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这就使得许多本体与喻体之间产生的隐喻在英汉语言中具有许多类似的理解。如英语中的“be under the black dog”和汉语中的“脸黑了下来”;英语中的“black market”和汉语中的“黑市”。

2.隐喻表达相异的原因

由于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隐喻通过不同民族语言进行表达时必然会有许多差异。但无论用何种语言进行表达, 隐喻都是通过本体在不同喻体中表达不同含义的映射来帮助说话者进行表达的一种修辞方式。

第一, 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导致了各民族间隐喻表达的差异。黄河文化被视为汉文化的发源地, 因此, 从古到今中国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 所以汉文化中对黄色有一种偏爱。如皇室的服饰、家居都会以黄色为基调色。此外, 由于中国古代对太阳的崇拜也就形成了汉文化对于红色的酷爱。过大年、办婚礼、举行庆典都会以红色作为主色调。所以, 黄色和红色在汉语中的隐喻表达多为高贵、喜庆之意。

第二, 宗教信仰的差异也是东西方隐喻表达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由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所以他们认为白色代表“纯洁、吉利、善意、坦诚”之意, 因此西方人结婚时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 以表示圣洁与吉庆。

第三, 政治方面的不同理解也往往形成不同概念的隐喻表达方式。红色在中国的政治方面表达褒义情感, 如:“红色根据地、红旗”。而红色在英语的政治方面却表示贬义色彩, 例如:“red ac- tivities”是左派活动之意。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依赖于有效的沟通和相互了解, 对话者要有积极向上的文化意识, 这样才能避免误解。要知道, 在中国学习英语本身就缺乏语言氛围, 只有当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于两种文化的发展差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认识, 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隐喻已经不只是一种常见的沟通方式, 同时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法。只有弄清楚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 使沟通更加顺畅、便利、高效。

摘要: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理解, 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表达方式, 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产物。隐喻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语言当中, 它是人类语言交流中不可缺少的表达方式和认知结果。随着语言学领域的不断探究, 语言学家目前已经意识到隐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手段。不同的语言都可以使用颜色词作为隐喻本体, 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背景差异, 在不同语言的隐喻表达中, 颜色词会表示不同的含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概念隐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隐喻表达, 指出这两种不同语言中颜色词隐喻表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隐喻,概念隐喻理论,颜色词

参考文献

[1]金瑜.汉英颜色词“白”与“White”的文化内涵比较[J].考试周刊, 2007 (17) .

[2]程如璋.英汉基本颜色词认知隐喻对比分析[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0 (5) .

[3]朱志梅, 张.从认知角度分析英汉基本颜色词“白”的语义[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

[4]张祝祥, 杜凤兰.英汉基本颜色词“黑”、“白”的认知语义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5) .

[5]王晶芝, 杨忠.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3) .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 篇8

关键词 隐喻 体育新闻报道 欧洲杯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04-03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关于隐喻的研究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狂热的时代;八十年代初,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问世,揭开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研究的序幕。以莱考夫和约翰逊为代表人物的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重要的去认知世界的手段,而不仅仅是语言现象。概念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人类可以通过概念隐喻来理解世界。而且概念隐喻使人类以一个更加具体的概念去系统的理解另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然而,语言隐喻却可以展现出隐藏在我们思维中的概念隐喻。因此,在语言表达层面研究并分析概念隐喻是值得的。

国内语言学界对隐喻的关注较晚,直至九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对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隐喻理论进行译介和研究。在国内最早由束定芳、林书武等人对隐喻理论进行介绍和评析。之后有很多学者从构成、语义、语用、认知、文化等方面不断探讨,进一步完善隐喻理论。把隐喻理论运用到具体语言实践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经贸、政论及诗歌等语篇上,而对体育报道中的隐喻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对比英汉体育报道中的隐喻并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方面。

本文试图将隐喻理论运用到对体育新闻报道材料上,并且以2012欧洲杯的报道为例。中英文语料分别来源于BBC和新浪网,其中中文语料并非从英文语料中翻译而来,而是中国记者自己原创的报道。本文作者试图通过搜集这两大网站上对2012欧洲杯的报道,对其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发现隐喻中隐含的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

一、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的一大特点是生成性,即用源域(source domain)中具体的、已知的或比较熟悉的概念去类比目标域(target domain)中抽象的、未知的或比较生疏的概念。如英文中THE WORLD IS A STAGE这个概念隐喻能产生All the men and women were merely players。汉语的概念隐喻“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能够派生出“学生是祖国的花,老师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等隐喻表达式。

概念隐喻不同于普通隐喻,它严格地受制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隐喻思维模式。英汉民族都不约而同地用“金钱”的概念来隐喻“时间”,而从空间概念隐喻来看,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借用方位词如“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达非方位概念意义。Gannon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文化体系、价值观念和语言系统三者互相关联,彼此制约。因此,源于不同的文化及不同经济体制的英汉概念隐喻虽然依赖于人类认知模式的共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相似性,但有时也和普通隐喻一样,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文化特性,即民族性(Nationality)。

二、隐喻折射出的中英文化异同

足球一直以来是一项深受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世界的足球强队主要集中在欧洲,而2012年欧洲杯的开展不亚于奥运会,它成为一次全球足球观众的盛宴。因此全球各大媒体报刊对其的报道也铺天盖地袭来。他们在语言上下足了功夫,为的是更加深刻、生动地向读者展现最新的足球赛事动态。因此这些“新鲜”的语言配以背后隐藏的根深蒂固的文化政治背景就成了语言学习者们不可多得的研究素材。

作者从国内外两大著名网站上搜集了大量有关这次欧洲杯的报道,研究后发现了一些有趣而又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首先,它们在许多隐喻的使用上面都有相似的地方,都会使用一些身体部位、战争以及食物方面的隐喻,这也体现了人类思维共通的地方。然而,除了相似之处,由于中英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不同,大部分隐喻的使用还是不同的,相异之处仍然占多数。

1.身体部位方面的隐喻

足球是一项身体碰撞极其严重的体育运动,因此在对其赛事的报道上难免会使用一些身体部位的词汇来使其报道更加生动形象。在中文报道中,我们经常使用“脚”来代指一名足球队员,例如:“波多尔斯基第98次出场,与巴拉克并列德国国脚第7位”。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报道中使用“左肋”“右肋”来形容球场的左半区和右半区,例如:“埃尔曼德禁区左肋12码处挑射高出”。关于球是如何被踢进球门的,我们可以用诸如“头球”“手球”之类的来表达,例如:“耶卡斯12码处头球攻门偏出左侧立柱”“半场补时,佩克斯拦截传中时明显手球”。

在英文报道里同样也有诸如此类的现象,“Alan Dzagoev sent a late header wide from Andrey Arshavin”中的“header”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直接用“header”词来代表这个球是用头顶进球门的。此外,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英文中用“chesting”来表达这个球是靠胸部来传递或者射门的。

2.饮食方面的隐喻

民以食为天,人们都离不开一日三餐,世界对食物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所以人们习惯用饮食方面的隐喻来表达生活中的事物,在足球报道中也不例外。如果足球队员因为犯规而使得裁判给出了黄牌或者红牌,我们经常会说他们“吃”了一张黄牌或者红牌。例如:“补时第4分钟,胡梅尔斯对巴尔扎利危险动作吃黄牌。”

在英文报道中,如果一支球队一直都没有进球或者缺少进攻机会,我们会说这支球队“starved”,例如:“Starved of possession and chasing shadows, the clenched fist of their coach Morten Olsen at half-time said it all.”。而如果一个球员把球踢进了球门,我们可以说他给球门“喂”了一个球,例如:“Thomas Mueller cut in from the right and fed Schweinsteiger.”。

3.战争方面的隐喻

在报道体育赛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把比赛比作战争,因为体育比赛就像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唯一不同的是双方对抗的是体力而不是武力。把体育竞赛比作战争的例子在体育报道中不胜枚举,在欧洲杯的报道中也同样如此,我们把踢球的队员们叫做“前锋”“中锋”,把守门员叫做“门将”,把进了球的队员叫做“功臣”,扳回了一分我们叫做“扳回一城”,两支球队之间的对抗我们叫做“交锋”。

在英文报道中也一样,如果一支球队开始向对方球队进攻我们可以说成是“fire in”。在例句“He was only denied a deserved hat-trick when a thumping late shot came back off the post as the Dutch were outgunned, with coach Bert van Marwijk's tactics backfiring.”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荷兰队进攻凶猛时我们用了“outgunned”,而踢出出乎意料的进攻时我们叫做“backfiring”。

4.具体事物方面的隐喻

在欧洲杯报道中“人墙”这个隐喻出现的次数比较多,例如:“皮尔洛在门前30米处主罚任意球打在人墙上”,它把防守队员形容成一堵挡球的墙,这个隐喻在英文报道中有完全一样的表达,例如:“England's back four and goalkeeper Joe Hart responded magnificently by erecting a wall of defiance”。此外,在中英文报道中对一个球员连进三个球用“帽子”来形容,在中文里叫“帽子戏法”,英文中叫做“hat-trick”,此说法源于板球运动,一名投球手连续投中三个球就得到一顶帽子作为奖励,此后就用“帽子戏法”来比喻连进三个球或者连续取得三次成功。这些中英文一致的隐喻可能由于中文的表达是从英文中直接翻译借鉴过来,从而成为足球报道中比较固定的用法。

5.文化相异处

当然,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英文隐喻还是有很多地方是相异的。在前面我们知道中文中用人的身体部位“左肋”来代表足球场的左半区,然而在英文中用的是动物的身体部位“wing”这个词来表达,例如:“The first goal threat came from that side when Lukasz Piszczek, who looked lively on the wing”。如果一个球员下蹲用头顶球,在中文里我们形容为“鱼跃顶球”,侧重的是球员跳的动作,把球员的这个动作形象得比喻成鲤鱼跳龙门,可能是由于在中国文化里大家都熟知鲤鱼跳龙门的故事,用此表达更易于大家理解。而在英文里对应的表达是“diving header”,侧重的是球员下蹲的动作,所以造成了隐喻的不同。

人类的认知和信息处理机制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这是隐喻思维共性的基础,英语和汉语中的某些概念隐喻的相似点是人类认知共性的反映和体现。对于某些一致的隐喻,我们应该顺应其相同或相似。而对于英汉隐喻中数量更多的相异之处,我们则须深入探究导致其差异的根源,才能深刻、全面地理解两种文化中隐喻的区别。

参考文献:

[1]黄敏.隐喻与政治:《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79-2004)隐喻框架之考察[J].修辞学习,2006,(1).

[2]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廖美珍.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标题与正文之间的组织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

上一篇:描写成长为话题小学六年级作文600字下一篇:我为信合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