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正错别字

2025-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改正错别字(精选3篇)

二、改正错别字 篇1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二、改正错别字

(一)1.呼朋引半 2.名付其实 3.想入菲菲 4.别出新裁

5.不可救要 6.老脯花黄 7.人迹罕致 8.置之渡外

9. 湿故知新 10.蹉驼岁月 11.专心至志 12.拾金不味

13.垂垂慕老 14.分到扬镳 15.瘁不及防 16.众目癸癸

17.忑忐不安 18.无原无故 19.阿臾奉承 20.忍骏不禁

21.囫囵舌枣 22.心安里得 23.故弄弦虚 24.扶老携幻

25.人声鼎拂 26.朗朗上口 27.扑塑迷离 28.血气放刚

29.横七树八 30.了了无几 31.声泪具下 32.淹淹一息

33.不能自己 34.不言而渝 35.呕心历血 36.感概良深

37.随生附和 38.忘下断语 39.曲尊纡贵 40.大失所忘

41.无动于衰 42.俯首贴耳 43.无精打彩 44.暗然失色

45.废尽心思 46.绿草如荫 47.悔人不倦 48.孰能生巧

49.手足无错 50.叛若两人 51.穷困缭倒 52.惊荒失措

53.眷眷之心 54.虚无漂缈 55.骄世变俗 56.讳疾嫉医

57.心矿神怡 58.宠然大物 59.同仇敌气 60.暮天席地

61.与日具增 62.呐呐半晌 63.灰谐幽默 64.胃然长叹

65.曲指可数 66.与世隔决 67.改过自信 68.抑杨顿挫

69.磕然长逝 70.天网灰灰 71.戒马倥偬 72.衣衫褴缕

73.玩乎职守 74.邪门斜道 75.莫不关心 76.琳朗满目

77.阿那多姿 78.依希可见 79.蓬头诟面 80.饥肠漉漉

81.绿绿无为 82.追名遂利 83.明察秋豪 84.豪不介意

85.贻神悦目 86.振聋发溃 87.贫践不移 88.曲突徙新

89.狼狈不勘 90.泱泱不快 91.怏怏大国 92.一口同声

93.莫然置之 94.锱珠必较 95.世外桃园 96.耳闻目赌

97.病人膏盲 98.好高骛远 99.查无消息 100.才华横益

(二)1.敞帚自珍 2.一意弧行 3.鞠躬尽粹 4.怀材不遇

5.纵横绝荡 6.不可明状 7.扣人心肺 8.并行不脖

9.扶遥直上 10.再再不绝 11.微不足到 12.五彩班斓

13.涛涛不绝 14.缕见不鲜 15.万惯家私 16.自命不繁

17.茶毒生灵 18.引谕失意 19.坦荡如坻 20.行影不离

21.离玄之箭 22.执迷不吾 23.津津有昧 24.头机取巧

25.斩钉载铁 26.不醒人事 27.虚张生势 28.声色具历

29.才疏学贱 30.举一返三 31.山肴野簌 32.富丽堂黄

33.炯乎不同 34.诧紫嫣红 35.巧夺天功 36.风糜一时

37.小心冀冀 38.扣人心玄 39.劳而无工 40.不屑置辨

41.今非昔此 42.仗事欺人 43.精神矍砾 44.深居俭出

45.终南捷境 46.荀全性命 47.觥筹交措 48.妙手隅得

49.旁逸邪出 50.千投万绪 51.改斜归正 52.锗踪复杂

53.鄙夷不肖 54.谈笑风声 55.略见一班 56.郑重其实

57.殉情枉法 58.老当益状 59.挑拔离间 60.冲耳不闻

61.疾心痛首 62.循序惭进 63.招事搬非 64.绝不雷同

65.就地取才 66.错落有至 67.小题大做 68.张牙舞瓜

69.扬扬自得 70.穷形尽象 71.题心吊胆 72.声名狼籍

73.为富不人 74.夜朗自大 75.简以养得 76.绝路蓬生

77.爱幕虚荣 78.无嵇之谈 79.不知所错 80.堰旗息鼓

81.首当其充 82.任劳任恕 83.魂消肠断 84.天翻地复

85.辩伪去忘 86.杉杉有理 87.巧妙绝轮 88.得意忘行

89.甘败下风 90.包罗万像 91.忘自菲薄 92.不功自破

93.百费俱兴 94.自吹自雷 95.忘自尊大 96.取义成人

97.相题并论 98.脍灸人口 99.大声急呼 100.契而不舍

(三)1.默守成规 2.雷霆万钩 3.清秀园润 4.桀鹜不逊

5.怪涎不经 6.层峦迭嶂 7.峨冠搏带 8.神妙漠测

9.中流坻柱 10.游目聘怀 11.广有羽冀 12.暗然泪下

13.暗然失色 14.谍谍不休 15.损身不恤 16.挥汉如雨

17.刻不容援 18.不遣余力 19.风驰电擎 20.立杆见影

21.迥迥有神 22.济寒振贫 23.失魄落魂 24.披荆崭棘

25.长篇累椟 26.民生凋弊 27.满目创痍 28.冠冕堂黄

29.礼上往来 30.残羹冷灸 31.脖然大怒 32.故不自封

33.故若金汤 34.故技重演 35.过忧不及 36.推阵出新

37.一偌千金 38.一枕黄梁 39.虎居龙盘 40.笑容可局

41.明牟善睐 42.梦昧以求 43.附庸风稚 44.末马厉兵

45.童心未民 46.暇不掩瑜 47.前距后恭 48.未雨绸谬

49.刎刭之交 50.怒发冲寇 51.门廷若市 52.流连妄返

53.完壁归赵 54.胶柱鼓琴 55.睚眦毕报 56.针贬时弊

57.大吹大雷 58.饱经苍桑 59.忘加揣测 60.如座春风

61.藕段丝连 62.铜墙铁璧 63.拔山涉水 64.一丘之貂

65.名付其实 66.尾尾动听 67.虚寒问暖 68.不是稼穑

69.走头无路 70.养精畜锐 71.养奠处优 72.煞废心机

73.扑塑迷离 74.毫不悭啬 75.磨肩接踵 76.化为鸟有

77.不绝如屡 78.窥豹一班 79.纷繁无杂 80.卓有成郊

81.悔人不倦 82.毫不隐晦 83.实是求事 84.大相颈庭

85.含混悔涩 86.舍一逐未 87.粗技大叶 88.娇揉造作

89.美琴之献 90.国秦民安 91.责无旁货 92.色厉内任

93.广茅无垠 94.暇思迩想 95.艰贞不渝 96.干戈优攘

97.鞠躬尽粹 98.自惭行秽 99.膛目结舌 100.为虎作胀

(四)1.浴猴而寇 2.饿浮遍野 3.姑息养趼 4.华众取宠

5.否极秦来 6. 盛气陵人 7.不可一事 8.相题并论

9.宏福齐天 10.一视同人 11.祸起萧墙 12.良秀不齐

13.天花乱堕 14.味同嚼腊 15.小提大做 16.凤毛鳞角

17.粉末登场 18.改投换面 19.飞扬拔扈 20.戒马倥偬

21.刚复自用 22.余音绕粱 23.水乳交溶 24.牵强付会

25.一愁莫展 26.研媸毕露 27.不句一格 28.昏馈无能

29.情头意合 30.寡不乱众 31.师矿之聪 32.引亢高歌

33.胜卷在握 34.迫在眉捷 35.不明一钱 36.素味平生

37.只尺天涯 38.一杯黄土 39.狡免三窿 40.切齿付心

41.有条不絮 42.沽名钩誉 43.风流如雅 44.退辟三舍

45.暴珍天物 46.真知勺见 47.饿浮遍野 48.殚精竭虚

49.以儆效优 50.功亏一蒉 51.推心知腹 52.动辄得咨

53.不经而走 54.运筹帷握 55.非夷所思 56.米珠薪贵

57.毁家抒难 58.宵衣肝食 59.鸩占鹊巢 60.菲然成章

61.哀声叹气 62.安部当车 63.卑宫野史 64.不落巢臼

65.不详之照 66.搬门弄斧 67.报打不平68.并驾齐躯

69.出奇致胜 70.大献身手 71.耳儒目染 72.分决离去

73.惩前必后 74.大事大非 75.得不赏失 76.吊以轻心

77.断章取意 78.风尘扑扑 79.峰芒毕露 80.浮想连翩

81.盅惑人心 82.鬼鬼崇崇 83.怙恶不俊 84.集掖成裘

85.见风驶舵 86.蜂涌而入 87.鬼蜮技俩 88.架轻就熟

89.见义思迁 90.进退唯谷 91.经伟分明 92.精雕细啄

93.开门缉盗 94.若心孤旨 95.烂竽充数 96.良晨美景

97.鳞次节比 98.流言诽语 99.落绎不绝 100.毛骨竦然

(五)1.美仑美涣 2.迷天大谎 3.糜糜之音 4.明辙见底

5.莫终一是 6.接锺而来 7.禁若寒蝉 8.开源接流

9.礼义之帮 10.历行节约 11.了若星辰 12.买牍还珠

13.瞑思苦想 14.弄巧成茁 15.漂泊天崖 16.破斧沉舟

17.如法泡制 18.循规蹈距 19.食不裹腹 20.同仇敌汽

21.擢擢童山 22.坐收鱼利 23.消除隔核 24.臻于至治

25.候门似海 26.俯拾既是 27.按排 28.安捺

29.斑澜 30.拌倒 31.包函 32.抱欠 33.报怨

34.暴燥 35.笨绌 36.蔽病 37.编篡 38.辩认

39.蹩气 40.憋进 41.搏取 42.怆皇 43.参予

44.沧茫 45.单联 46.安份 47.遨翔 48.白晰

49.扳脸 50.褒砭 51.辈份 52.边垂 53.鞭鞑

54.憋扭 55.频临 56.舶位 57.布署 58.残骇

59.侧隐 60.叉路 61.馋言 62.尝还 63.沉腼

64.坦城 65.澄色 66.称杆 67.驰聘 68.瞳憬

69.稠怅 70.惴测 71.船泊 72.窗棱 73.纯仆

74.导至 75.花芯 76.抵销 77.沾污 78.钩鱼

79.蝶血 80.徒坡 81.堵气 82.堵绝 83.对恃

84.恶运 85.恶梦 86.发泻 87.烦锁 88.方园

89.防碍 90.制肘 91.呈强 92.迟顿 93.船玄

94.坠学 95.搓跎 96.大慨 97.怠堕 98.抵毁

99.巅倒 100.凋弊

(六)1.吊消 2.斗蓬 3.豆付 4.睹博 5.隋性

6.恶耗 7.发楞 8.法码 9.烦燥 10.繁溽

11.范筹 12.防犯 13.飞弛 14.裴然 15.分岐

16.坟莹 17.幅射 18.符会 19.付业 20.复盖

21.干予 22.高吭 23.千灭 24.估息 25.怪涎

26.关健 27.光茫 28.鬼丽 29.诡辨 30.海蛰

31.寒喧 32.焊卫 33.浩翰 34.准河 35.焕散

36.灰谐 37.浑沌 38.佳宾 39.愤满 40.佛晓

41.付食 42.赋于 43.复没 44.慨念 45.歌午

46.勾消 47.股分 48.鼓燥 49.冠免 50.规距

51.鬼域 52.海棉 53.函养 54.和霭 55.晃子

56.悔气 57.浑号 58.羁判 59.简漏 60.教悔

61.接恰 62.痉孪 63.隽刻 64.倔起 65.刻簿

66.腊烛 67.虏钱 68.脉膊 69.冒然 70.湎怀

71.瞄摹 72.模形 73.母指 74.教梭 75.敬配

76.决择 77.峻工 78.揩书 79.苦脑 80.跨台

81.拉扰 82.蓝球 83.联抉 84.脉胳 85.漫延

86.靡烂 87.决别 88.缈茫 89.默挈 90.暮蔼

91.盘跚 92.膨涨 93.飘渺 94.切搓 95.罄石

96.劝戒 97.融汇 98.闪砾 99.响午 100.熟炼

101.撕杀 102.松驰 103.痰孟 104.眷写 105.通霄

106.褪化 107.委糜 108.冼练 109.陷井 110.销磨

111.协从 112.竭见 113.袅挪 114.沤吐 115.陪偿

116.皮气 117.强焊 118.清洌 119.驱势 120.侥恕

121.揉躏 122.搔动 123.杀戳 124.山拗 125.商摧

126.尝罚 127.纵恿 128.贪焚 129.慰籍 130.巫告

131.戊戍 132.消遥 133.熏淘 134.烟卤 135.引伸

136.遭蹋 137.瞻养 138.真缔 139.壮严 140.自栩

141.意测 142.萤光屏 143.扎记 144.针炙 145.慎密

146.震憾 147.竹芋 148.装钉 149.自侍 150.怂容

151.嘴咒

错别字答案

(一)1.半一伴 2.付一符(副)3.菲一非 4.新一心

5.要一药 6.脯一圃 7.致一至 8.渡一度

9.湿一温 10.驼一跎 11.至一致 12.味一昧

13.慕一暮 14.到一道 15.瘁一猝 16.癸一睽

17.忑忐一忐忑18.原一缘 19.臾一谀 20.骏一俊

21.舌一吞 22.里一理 23.弦一玄 24.幻一幼

25.拂一沸 26.朗一琅 27.塑一朔 28.放一方

29.树一竖 30.了一寥 31.具一俱 32.淹一奄

33.己一已 34.渝一喻 35.历一沥 36.概一慨

37.生一声 38.忘一妄 39.曲一屈 40.忘一望

41.衰一衷 42.贴一贴 43.彩一采 44.暗一黯

45.废一费 46.荫一茵 47.悔一诲 48.孰一熟

49.错一措 50.叛一判 51.缭一潦 52.荒一慌

53.眷一拳 54.漂一缥 55.骄一矫 56.嫉一忌

57.矿一旷 58.宠一庞 59.气一忾 60.暮一幕

61.具一俱 62.呐一讷 63.灰一诙 64.胃一喟

65.曲一屈 66.决一绝 67.信一新 68.杨一扬

69.磕一溘 70.灰一恢 71.戒一戎 72.缕一褛

73.乎一忽 74.邪一歪 75.莫一漠 76.朗一琅

77.阿那一婀娜 78.希一稀 79.诟一垢 80.漉一辘

81.绿一碌 82.遂一逐 83.豪一毫 84.豪一毫

85.贻一怡 86.溃一聩 87.践一贱 88.新一薪

89.勘一堪 90.泱一怏 91.怏一泱 92.一一异

93.莫一漠 94.珠一铢 95.园一源 96.赌一睹

97.盲一肓 98.鹜一骛 99.查一杳 100.益一溢

(二)1.敞一敝 2.弧一孤 3.粹一瘁 4.材一才

5.绝一决 6.明一名 7.肺一扉 8.脖—悖

9.遥一摇 10.再一冉 11.到一道 12.班一斑

13.涛一滔 14.缕一屡 15.惯一贯 16.繁一凡

17.茶一荼 18.谕一喻 19.坻一砥 20.行一形

21.玄一弦 22.吾一悟 23.昧一味 24.头—投

25.载一截 26.醒一省 27.生一声 28.具历-俱厉

29.贱一浅 30.返一反 31.簌一蔌 32.黄一皇

33.炯一迥 34.诧一姹 35.功一工 36.糜一靡

37.冀一翼 38.玄一弦 39.工一功 40.辨—辩

41.此一比 42.事一势 43.砾—烁 44.俭一简

45.境一径 46.荀一苟 47.措—错 48.隅—偶

49.邪一斜 50.投一头 51.斜一邪 52.踪一综

53.肖一屑 54.声一生 55.班一斑 56.实一事

57.殉一徇 58.状一壮 59.拔一拨 60.冲一充

61.疾痛一痛疾62.惭一渐 63.事一是 64.绝一决

65.才一材 66.至一致 67.做一作 68.瓜一爪

69.杨一洋 70.象一相 71.题一提 72.籍—籍

73.人一仁 74.朗一郎 75.简得一俭德 76.蓬—逢

77.幕—慕 78.嵇一稽 79.错一措 80.堰-偃

81.充一冲 82.恕一怨 83.消一销 84.复—覆

85.辩忘一辨妄 86.杉一彬 87.轮一伦 88.忘—妄

89.败一拜 90.像一象 91.忘一妄 92.功一攻

93.费一废 94.雷一擂 95.忘一妄 96.人—仁

97.题一提 98.灸一炙 99.急一疾 100.契—锲

(三)1.默一墨 2.钩—钧 3.园一圆 4.鹜—骛

5.涎一诞 6.迭一叠 7.搏一博 8.漠一莫

9.坻—砥 10.聘一骋 11.冀一翼 12.暗一黯

13.暗一黯 14.谍一喋 15.损一殒 16.汉一汗

17.援一缓 18.遣一遗 19.擎一掣 20.杆一竿

21.迥一炯 22.振一赈 23.魄魂一魂魄 24.崭一斩

25.椟一牍 26.弊—敝 27.创一疮 28.黄一皇

29.上一尚 30.灸一炙 31.脖一悖 32.不一步

33.故一固 34.枝一伎 35.忧一犹 36.阵一陈

37.偌一诺 38.梁一粱 39.居一踞 40.局一掬

41.牟一眸 42.昧一寐 43.稚一雅 44.末一秣

45.民一泯 46.暇一瑕 47.踞—倨 48.谬一缪

49.刭—颈 50.寇一冠 51.廷一庭 52.妄一忘

53.壁一璧 54.琴一瑟 55.毕一必 56.贬一砭

57.雷一擂 58.苍—沧 59.忘一妄 60.座一坐

61.段一断 62.璧一壁 63.拔一跋 64.貂一貉

65.付一符(副)66.尾一娓 67.虚一嘘 68.是一事

69.头一投 70.畜一蓄 71.奠一尊 72.废一费

73.塑一朔 74.啬一吝 75.磨一摩 76.鸟一乌

77.屡一缕 78.班一斑 79.无一芜 80.郊一效

81.悔一诲 82.晦一讳 83.是事一事是 84.颈一径

85.悔一晦 86.未一末 87.技一枝 88.娇一矫

89.琴一芹 90.秦一泰 91.货一贷 92.任一茬

93.茅一袤 94.暇一遐 95.艰一坚 96.优—扰

97.粹一瘁 98.行一形 99.膛一嘡 100.胀一伥

(四)1.浴一沐 2.浮一殍 3.研一奸 4.华一哗

5.秦一泰 6.陵一凌 7.事一世 8.题一提

9.宏一洪 10.人一仁 11.箫一萧 12.秀一莠

13.堕一坠 14.腊一蜡 15.提做一题作 16.鳞一麟

17.末一墨 18.投一头 19.拔一跋 20.戒一戎

21.复一愎 22.粱一梁 23.溶一融 24.付一附

25.愁一筹 26.研一妍 27.句一拘 28.馈一愦

29.头一投 30.乱一敌 31.矿一旷 32.亢一吭

33.卷一券 34.捷一睫 35.明一名 36.味一昧

37.只一咫 38.杯一抔 39.窿一窟 40.付—拊

41.絮一紊 42.钩一钓 43.如一儒 44.辟一避

45.珍一殄 46.勺一灼 47.浮一殍 48.虚一虑

49.优一尤 50.蒉一篑 51.知一置 52.咨一咎

53.经一胫 54.握一幄 55.非一匪 56.贵一桂

57.抒一纾 58.肝一旰 59.鸩一鸠 60.菲一斐

61.哀一唉 62.部一步 63.卑一稗 64.巢一窠

65.详一祥 66.搬一班 67.报一抱 68.躯一驱

69.致一至 70.献一显 71.儒一濡 72.决一袂

73.必一毖 74.事一是 75.赏一偿 76.吊一掉

77.意一义 78.扑—仆 79.峰一锋 80.连一联

81.盅一蛊 82.崇一祟 83.俊一悛 84.掖一腋

85.驶一使 86.涌一拥 87.技一伎 88.架一驾

89.义一异 90.唯一维 91.伟一纬 92.啄一琢

93.缉一揖 94.若一苦 95.烂一滥 96.晨一辰

97.节一栉 98.诽一蜚 99.落一络 100.竦一悚

(五)1.涣一奂 2.迷一弥 3.糜一靡 4.辙一澈

5.终一衷 6.锺一踵 7.禁一噤 8.接一节

9.帮一邦 10.历一厉 11.了一寥 12.牍一椟

13.暝一冥 14.茁一拙 15.崖一涯 16.斧—釜

17.泡一炮 18.距一矩 19.裹一果 20.汽一忾

21.擢一濯 22.鱼一渔 23.核一阂 24.至一郅

25.候一侯 26.既一即 27.按一安 28.安一按

29.澜一斓 30.拌一绊 31.函一涵 32.久一歉

33.报一抱 34.燥一躁 35.绌一拙 36.蔽一弊

37.篡一纂 38.辩一辨 39.蹩一憋 40.憋一蹩

41.搏一博 42.怆—仓 43.予一与 44.沧一苍

45.单一蝉 46.份一分 47.遨一翱 48.晰一皙

49.扳一板 50.砭一贬 51.份一分 52.垂一陲

53.鞑一挞 54.憋一别 55.频一濒 56.舶一泊

57.布一部 58.骇—骸 59.侧一恻 60.叉一岔

61.馋一谗 62.尝—偿 63.腼一湎 64.城一诚

65.澄一橙 66.称一秤 67.聘一骋 68.瞳一憧

69.稠一惆 70.惴一揣 71.泊一舶 72.棱一棂

73.仆一朴 74.至—致 75.芯一蕊 76.销一消

77.沾一玷 78.钩一钓 79.蝶一喋 80.徒一陡

81.堵一赌 82.堵一杜 83.恃一峙 84.恶一厄

85.恶一厄 86.泻一泄 87.烦锁一繁琐 88.园一圆

89.防一妨 90.制一掣 91.呈一逞 92.顿一钝

93.玄一舷 94.坠一辍 95.搓一蹉 96.慨一概

97.堕一惰 98.抵一诋 99.巅一颠 100.弊一敝

(六)1.消一销 2.蓬一逢 3.付一腐 4.睹一赌

5.隋一惰 6.恶一噩 7.楞一愣 8.法一砝

9.燥一躁 10.溽一缛 11.筹一畴 12.犯一范

13.弛一驰 14.裴一斐 15.岐一歧 16.莹一茔

17.幅一辐 18.符一附 19.付一副 20.复一覆

21.予一预 22.吭一亢 23.千一歼 24.估一姑

25.涎一诞 26.健一键 27.茫一芒 28.鬼一瑰

29.辨一辩 30.蛰一蜇 31.喧一暄 32.焊一捍

33.翰一瀚 34.准一淮 35.焕一涣 36.灰一诙

37.浑一混 38.佳一嘉 39.满一懑 40.佛一拂

41.付一副 42.于一予 43.复一覆 44.慨一概

45.午一舞 46.消一销 47.分一份 48.燥一噪

49.免一冕 50.距一矩 51.域一蜮 52.棉一绵

53.函一涵 54.霭一蔼 55.晃一幌 56.悔一晦

57.浑一诨 58.判一绊 59.漏一陋 60.悔一诲

61.恰一洽 62.孪一挛 63.隽一镌 64.倔一崛

65.簿一薄 66.腊一蜡 67.虏一掳 68.膊一搏

69.冒一贸 70.湎一缅 71.瞄一描 72.形一型

73.母一拇 74.梭一唆 75.配一佩 76.决一抉

77.峻一竣 78.揩一楷 79.脑—恼 80.跨一垮

81.扰一拢 82.蓝一篮 83.抉一袂 84.胳一络

85.漫一蔓 86.靡一糜 87.决一诀 88.缈一渺

89.挈一契 90.蔼—霭 91.盘一蹒 92.涨一胀

93.飘一漂 94.搓一蹉 95.罄一磐 96.戒一诫

97.驰一弛 98.砾一烁 99.响一晌 100.炼一练

101.撕一嘶 102.驰一弛 103.孟一盂 104.眷一誊

105.霄一宵 106.褪一退 107.委一萎 108.冼一洗

109.井一阱 110.销一消 111.协一胁 112.竭一谒

113.挪一娜 114.沤一呕 115.陪一赔 116.皮一脾

117.焊一悍 118.洌一冽 119.驱一趋 120.侥一饶

121.揉一蹂 122.搔一骚 123.戳一戮 124.拗一坳

125.摧一榷 126.尝一惩 127.纵一怂 128.焚一婪

129.籍一藉 130.巫一诬 131.戍一戌 132.消一逍

133.淘一陶 134.卤一囱 135.伸一申 136.遭一糟

137.瞻一赡 138.缔一谛 139.壮一庄 140.栩一诩

141.意一臆 142.萤一荧 143.扎一札 144.炙一灸

145.慎一缜 146.憾一撼 147.芋一竿 148.钉一订

149.侍—恃 150.容一恿 151.嘴一诅

文 章

来源莲山

二、改正错别字 篇2

教育实验表明:原来书写正确的字, 在后来出现书写错误的概率, 要比原来书写错误的字但经过纠正后又出现书写错误的概率要低。况且, 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预防错误比纠正错误更重要, 更容易。因此, 课堂才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 减少错别字应立足课堂教学。课堂上要给足汉字书写教学的时间,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此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正确率。那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来应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呢?

一、分散书写, 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统一联系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很多的错别字现象就是因为音、形、义相分离造成的。二年级教材中每课所要书写的字基本都是学生已认识的字, 但尚处于泛化阶段, 之前识字时仅对汉字的音、形、义建立了模糊的暂时联系。因此, 写字教学时, 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机会, 尽可能让书写的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 现实教学中为了保证阅读教学流程的深入与连贯, 一线老师往往只在课堂快要结束时留出一点时间, 抽出几个教师认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此的结果经常是教师刚指导完, 或学生刚动笔写一两个字, 下课铃声便响了。如此匆忙的写字教学如何能让汉字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大脑中?将写字教学分散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势必能保证一定的写字教学时间, 更能帮助学生对所写汉字的音、形、义建立统一的联系。

1.“识写同步”策略。一年级每课要求会写的字与会认的字大多不相关, 所认的字与课文紧密相关并有一定数量, 所写的字则与笔画、部件、结构相关, 字数不多, 也正体现了这一理念。不过, 进入二年级, 每课要求会写的字与认读的字具有一定的重合率, 此时, 识写同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对于每课出现的同时有认写要求的字, 在教学中应合并进行, 同步识写, 在认读的同时进行书写, 如:二年级下册《画风》一课, 文中三个孩子的名字, 共有7个字, 其中6个字需要认读, 4个字需要书写。教学中, 可设计小朋友介绍名字的口语交际活动, 让孩子们对每个字都能用熟悉的词来介绍, 特别是用上同学的姓名, 与此同时可趁热打铁进行“陈、丹、涛、艺”四个字的写字教学, 把识字与写字捆绑在一起, 扎实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随文写字”策略。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生动的语言环境。阅读教学中, 当本课所要写的汉字在文本学习中出现时, 应紧紧抓住这一语境, 帮助孩子理解字义, 并以字义为中介, 音、形、义相结合, 进行书写教学。如: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有这样一句话:从此他丢下了锄头, 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在引导学生理解后, 就可提取出这句话中要求书写的三个生字:此、桩、丢, 即时指导学生观察、练写。此时, 这三个生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孤立的, 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边, 学生已理解了字义, 并对其字音、字形有了深度的感知, 三者之间便能建立起牢固的联系, 书写的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那么, 在阅读教学中, 生字书写教学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呈现既能落实写字教学又不会割裂阅读教学呢?这要根据具体的课文来安排:有的课文课题中就有需要书写的生字, 就可在揭题导入时进行;有的课文可以结合整体感知, 梳理课文内容, 按情节变化来引出需要书写的字词;有的课文生字分布比较散的, 逐一呈现比较费时, 可以在阅读教学之后集中出现;有的课文生字集中在几个句子段落中, 可以结合难句、重点句读通读正确时进行;有的课文配有情境图, 也可以结合看图说话来呈现。

二、清晰辨别, 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字形

小学生在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时, 掌握字形是最难的。这既与汉字本身的特征有关, 也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汉字的感知仅仅是大体的轮廓, 要想把字写正确, 并牢固识记还需对字形结构、部件、笔画进行清晰的辨别。进入二年级, 由于单字数量的增加, 同音字、形近字频率上升, 对学生的字形辨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学生分析字形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自主习得清晰辨别的方法, 经历自我构建的过程, 才能更牢固地掌握字形。

1.“攻破堡垒”策略。二年级上册每篇课文要求会写的字为6-10个, 二年级下册为9-12个。每个字都应有所指导, 但指导不能平均用力, 对于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容易出错, 或者与其他字易混淆的生字要作重点指导。而这种指导应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为主, 可让学生互相交流易错字的哪里容易写错, 有没有好办法帮助自己牢记。如: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一课中的“碎”字, 右下“十”的“丨”只出头一点, 不能竖在两个“人”的正中间。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右下的“十”并思考:要给同学们什么重要的提醒?当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右下的“十”时, 就能很快发现这一点, 并有不少自己的想法。有孩子说, 这两个小人是好朋友, 所以这一“丨”不能出头太长。此时, 教师再范写, 并把易错的笔画用彩色粉笔标出来, 突出易错部位, 强化刺激, 便能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在整个辨别的过程中, 教师无须多言,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观察和思考, 由孩子自主构建的辨别方法更利于学生掌握。

2.“渗透字理”策略。所谓字理, 即汉字的构形理据。进入二年级, “甜蜜、泼水节、象角鼓、水勾、提目”等张冠李戴的别字、词在学生的各类作业中随处可见, 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也不例外。看来, 在学生会写的字的总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 要渗透一定的字理, 帮助学习者在识别字形的同时依靠字理掌握意义, 在表义中知其形与音。如二年级下册《葡萄沟》一课, 就同时出现了两个极易混淆的“蜜、密”, 有一位老师就在教学中渗透一定的字理, 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辨别了这两字。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 出示各类水果的图片, 其中有一幅图为“蜜桃”)

师:蜜桃是怎样的桃子?

生:很甜的桃子。

师:很甜的枣, 我们叫它———

生:蜜枣。

师:很甜的糖, 我们叫它———

生:蜜糖。

师:这个“蜜”的意思就是———

生:很甜很甜的意思。

生:蜜蜂采的蜜当然就是很甜很甜的。

(师当即在黑板范写, 并请学生联想)

师:看着这个“蜜”, 你想到了哪个和它长得很像的字?

生:茂密的“密”。

(师随机范写“密”, 所有学生都清晰地看见这个字为“山”字底, 并请学生自主据形推理。)

师:它为什么是“山”字底呢?

生:茂密, 一般是山上的树木很密, 所以下面是个“山”字。

师:猜一猜:秘密、密封、甜蜜、蜜桔, 分别选择哪个“mì”?

(学生基本能依据字理正确辨析)

看来, 想要减少学生汉字应用与书写中的错误, 写字教学应该为学生敞开文字背后的那个意义世界, 在教学中渗透字理知识,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分析字理, 进而增强用字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3.“找规律归类”策略。在错字中, 以形错字最多, 而形错字则以笔画错最多, 笔画错又以增笔或减笔为最多。一线老师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 如:“真”字的书写教学, 因为对学生可能出现中间部分少一横的情况了如指掌, 所以教学时会一再强调, 但是依然无法防止学生出错, 甚至造成负迁移, 学生书写“祖”时却多加了一横。老师们便唉声叹气, 怪孩子不聪明、太粗心。其实, 如果教师能对此情况深入思考探究, 就能找出规律, 采取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帮助学生。

这一阶段, 学生新近学习的与“真”一样, 中间部位有三横的字还有:直、具;与“祖”一样, 为两横的字还有:且、姐。教师应出示这两类字,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信孩子很快就能发现规律:“真、具、直”三字都是有“头”或有“尾”的;而“祖、且、姐”三字均是没有“头”也没有“尾”的。在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的同时, 辨析方法也就一目了然。再加上便于记忆的小儿歌:有头有尾是三横, 无头无尾是两横。让师生为之困扰的“几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有规律可循的形近字还有很多, 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形近字,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 孩子们会获得自主发现的快乐, 更能使形近字细微的不同之处在学生的心中形成清晰的图像。

三、语境应用, 让书写巩固并充满思辨

低年级课堂中识字教学的巩固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这已成共识, 写字教学也是同理。许多教师的写字教学都有“读帖观察──教师范写──描红临帖──交流讲评”这样的环节设计。反思这个流程, 摹写让学生对汉字有了感性的认识, 但尚处于“依葫芦画瓢”的阶段, 若能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支持学生的应用, 能大大提高学生进一步正确运用汉字的能力。

1.“即时默字”策略。二年级上册《称赞》一课, 在课堂最后的生字巩固教学环节, 可发给学生人手一张儿歌纸, 填写刚学会书写的生字。内容为:

小獾学木工, 清早做板凳,

做得很粗糙, 但是很认真,

刺猬称赞他, 小獾乐哈哈。

刺猬采果子, 傍晚遇见獾,

小獾赞苹果, 刺猬疲劳消。

这首儿歌中囊括了本课10个认读生字中的8个, 8个会写生字中的6个 (加黑添底纹的汉字, 以田字格供学生默写) 。在完成此练习的过程中, 巩固了认读的生字, 整理了文本的内容, 尝试了脱离临摹的书写。默的过程能引导学生思考、领悟、揣摩, 将汉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 现学现用, 有了一个“入心”的过程。

2.“综合练习”策略。综合练习是对汉字作正音、辨形、释义和运用的综合训练。对于学生中普遍出现的同音字、形近字混淆情况, 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创造设计相关的综合练习, 则可以高效地引导学生分辨运用。如:

选字填空:

员 圆 园 向 象 弟 第

森林公 () 里, 在小超市服务的工作人 () 是身子 () () 的小熊兄 () 。 () 一个进来的顾客是大 () 爷爷, 小熊兄 () 热情地 () 它介绍刚到的食品。

这样的一道综合练习把分辨与书写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加深理解与巩固记忆, 更有利于提高写字的自觉性和培养自学能力。

错别字原因分析就改正策略 篇3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只能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当前学生的错别字像米饭中的沙子,让人看了就不舒服吃了咯牙,又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根据日常教学观察发现,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作业和习作中的错别字也随着猛增,表现在错字和别字两方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作业质量、表达、交流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为此,必须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经过对学生错别字的汇总、分析,发现错别字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

一、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写。

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00多个,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字,有的读音多达六十几个同音字,如bi这个读音。只有少数几个汉字没有同音的。两个字读音相同,学生作文时一不留心就写成了读音相同的别字了,如姿势和资源,资姿同音易混。

二、字形相似而误写。

两个字笔画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如“折”比“拆”少一点,“己已巳”“旬句”,这些字差别非常细微,稍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写成别字。

三、字义相近而误写。

有些词语中的某个字意思跟另外一个意思相近,容易弄混。如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震耳欲聋的“震”也很容易写成“振”。

四、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而误写。

两个字不但读音相同,意思也差别不大,很容易相互用混。如金榜题名的“题”很容易写成“提”,销声匿迹的“销”很容易写成“消”。

五、同音词造成的误写。

同一个双音节词语往往和一个四字成语中某两个音节是同音词,结果造成混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直接,直截了当;风声,谈笑风生;剧增,与日俱增;直言,仗义执言;变换,风云变幻等等。

以上从五个方面归纳了学生写别字的客观原因,再加上学生主观上的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原因,致使写错别字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针对学生这种会认不会写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错别字的教学,注意探究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

一、抓特点,讲方法。

学生因为对字形、字音、字义不了解,或者理解模糊,而常写错别字。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下工作:(一)、辨清字形。

对于字形相近,容易引起错觉而写别字的,就错觉所在,进行辨析,帮助学生突破字形难点。如针对“徙”易错为“徒”,“折”易错为“拆”,告知这类字的字形差别特点是“字的左半部分相同,右半部分不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清,举一反三,加深对这些错别字的理解,从而突破字形难点。

(二)、讲清字义。

对于容易混淆的字,应指导学生从基本意义上加以辨清。如“矛盾”的“矛”错为“茅”,便可指出前者是长柄有尖的武器,后者是草本植物。“报酬”和“报仇”虽然字音很相近但意思却完全不同,只要在使用时区分好词义,恰当使用就可以了。这些错别字都是因为没有弄懂字义、词义而造成的,所以教科要着重讲清字词的意义,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掌握规律。

有些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学生部了解字的构成而出现的。在纠正错别字时,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字的偏旁、字的音形义的基础知识,告诉学生学会类推,掌握字的规律,错别字就会慢慢减少。如“暖”学生易写成“目”旁,教师可教学生:太阳一晒才暖和,所以古人写成“日”旁,与“目”无关,与太阳有关的字都是“日”旁。再如,古时大凡和鬼神迷信有关的字都是“礻”旁,如“社、祖、神、礼、福”等。凡表示用衣料做成的东西的字都是“衤”旁,如“被、袖、衬、衫、补”等。这这类字应用规律去类推,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二、摸清情况,严格要求。

针对一些常见的错别字,虽多次纠正,可仍不见改观。原因是这些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记不清的字,往往不求甚解,既懒得查字典,又不向别人请教,对写错别字习以为常,认为这是小事。对此,采用了一下措施:

(一)、要求勤查字典。

纠正错别字,勤查字典是十分必要的。从二年级学查字典开始,就要求人手一本。学生在读书时,常会遇到一些,不会读或读不准音,又不明其意的字,要求学生一定要借助字典来正音,对于新学课文中的新字词,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读准字音,并多练写几遍,这样大大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二)、严禁自造汉字。

有点学生信笔写来或者受到社会不规范用字的影响,任意造字。如把“武”多写一撇、“纸”多写一点,把“或”少写一撇、把“冷”少写一点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他们写规范、正规。也要讲究方法,充分抓住机会,创设情境,使学生加深印象。一次语文课,我一到教室,就发现写诗的黑板上苏轼的“轼”被我班的“小记者”多写了一撇。我心中一动:这正是一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改正错别字的好机会。!于是我拿起板擦擦掉那个错字。马上有同学问“老师,怎么把‘轼’字擦掉了?”我故作神秘地说:“今天‘轼’字不敢出门了!”顿时,学生大笑,“那‘轼’字为什么不敢出门了?”又一个同学问,我说:“他嫌自己长得丑。”“长得丑,哈哈哈------”学生们捧腹大笑。见学生们的兴趣已经被激发起来,我慢条斯理地说:“是啊,他无端地长尾巴了。”在笑声中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知道了,刚才把‘轼’字多写了一撇,所以老师才这么说的,”我赞许地示意她坐下,然后笑着对全班同学说“给你们每人安一条尾巴要不要啊?”“不要!”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有些汉字也同你们一样不要尾巴,”我趁热打铁,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找出平时容易加尾巴的汉字?”“能!”很快,学生们找出很多容易多加一撇的汉字,如“丧、展、式、武”等,我乘胜追击,又让他们课后找出容易多加一点、多加一横、少写一点、少写一横等的字来,并开展了“跟错别字说Bye-bye”的活动,由于这些易错字都是在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情况下用心找出来的,因此印象非常深刻,以后也就很少再写错了。

(三)、鼓励学生多读书。

学生写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读书不多,阅历不丰富。随和读的书的增多,学生的错别字自然会减少。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去读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好书,这样既可以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更能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学校的图书馆中有许多好书,每周一次的借阅活动是学生们所期盼的。在书中学生们知道了锻炼本意是金属在火中锻造,所以锻是“金”字旁,炼是“火”字旁。在书中学生知道了球王贝利小时候住在贫民窑,而窑与洞穴,所以是“穴”字头。这些在书中学生自己感悟到的知识,比老师说上十句百句要管用的多。

三、归纳记忆。

每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书后字词表的归纳整理,分别按照同音字、形近字、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笔画繁多的字、常用四字词语,多方面的归纳整理,然后经过教师订正后,再全班同学共享。

四、趣味记忆。

对形体相近的字,可以把它的细微差别找出来编成歌谣,便于记忆。如:巳已己,“巳是全封闭,已经半封闭,完全开放是自己。”掇缀辍啜,“用手拾掇房子,用线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口啜泣伤心的日子。”拔拨,“用手拔草,多跟小棍拨开。”纸字有的学生多加点,就对学生说,“挺白的纸上不能落个苍蝇。”武字学生多加撇的,就说“武士不带刀。”这些歌谣学生很感兴趣,记得牢,出错的几率就小多了。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错别字多的现象严重,已是我们中高年级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策适当,经过长期的努力,是一定能够取得成效的。一锹挖不出一口井,必须假以时日,反复认读,纠偏正误,锲而不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使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可是从作业,尤其是作文情况来看,当前小学生正确书写、运用汉字的能力不容乐观。在我们的教学中,为什么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频频出现、屡禁不止呢?这个问题令家长和老师头疼。可是我们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研究,就会发现小学生暴露出来的错别字,其实

可以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

我认为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粗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不够完善,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事物观察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当然这种现象也是一种自然心理成长现象。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往往就会忽略。特别是有几种情况学生最容易出错:1、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上—下,甲—由,土—士;2、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笔形不同,如:处—外,未—末,已—己;

3、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如:陪—部;

4、字或偏旁的状态相似,或笔画相似,而结构局部不同,如:床—麻,因—困。

二、强化干扰

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旧知识对当前的新知识产生阻碍作用,“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浇、烧、晓”这类字的右上角没有点,教师担心学生写错会再三强调,当遇到“盏、或、找”等字,学生便容易犯累积性错误而少写右上角的点,还如把“武”多写一撇,“步”多写一点,也是由于学生对“戈”和“少”已有较深的接触导致出错。

三、理解模糊

汉字有很多同音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导致用法也不同。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记字形复杂,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等,而小学生一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课外阅读少又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对同音字的字义理解模糊是导致学生写别字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常会出现“工园”“在一次”等错误。

四、意志薄弱

小学生作业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薄弱。

1、重结果轻过程。有些小学生写汉字时,往往只限最后把字写对,不注意书写笔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忽视笔顺规则,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也不易更快形成字与字的联系,牢固地掌握字形。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常常写出错字来。

2、急于求成。学生在一起写作业时,出自好胜心和“做完就玩”的诱惑,往往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当遇到要写的字出现暂时遗忘,不能认真耐心分析、回忆或查字典,而是为赶时间匆匆动笔,于是出现错别字。

3、粗心大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发现,有些同学在同一作业中,前一个字写对而后一个字写错,这种现象跟学生粗心、做完不检查的陋习有关。

了解了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教师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1、精心设计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如熟字加部首成生字:“门”加“亻”成“们”,熟字换偏旁成生字:“拍”换偏旁成“怕”,还可以将猜谜语、编顺口溜等方法融入识字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教“腾”字时我编的谜语是:夫人骑马去看月亮,头上戴着两朵花。“明”字的谜语是:一日一月非今天。如教“歪、尘、尖”时我是这样编顺口溜:不正就要歪,小土变成尘,上小下大就是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感知特点,如用彩色笔标出字形易错、易混淆的部位或笔画等,以加强感知。另外,纠正错别字要“防患于未燃”,在首次教学时要注意提醒预防。

2、注重复习巩固

小学生虽然求知欲强,记忆力好,但他们年龄小,学得快忘得快,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做好复习巩固工作,除了抄写、听写、默写的方法,还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热情和欲望。比如变字练习:加一笔变一个字,“木”和“本”,“人”和“个”等;减一笔变一个字,“体”和“休”,“自”和“白”等;改变一笔变一个字,“压”和“庄”,“玉”和“主”等。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辨别、巩固记忆相似字形。再如“找朋友”的游戏把几个同音字和与这些同音字组词的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找出来组成词语。这种方法可帮助辨析、巩固运用同音字。

3、培养良好习惯

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各种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小培养。不写错别字的习惯也是这样,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平时要教育学生写字时要坚持“四到”:一是“眼到”,注意观察字形,分析笔画,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二是“口到”,做到边读边写,加深印象(主要是低年级);三是“心到”,专心书写,用心记忆;四是“手到”,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的字,勤查字典。按照上述要求,对学生反复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把字记牢、写对。

4、开展纠错活动

教师应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记忆的热情和欲望。如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改变传统做法,不对错别字一一改正,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某种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改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强记忆。

这种纠错的活动可以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可以开展评比活动,让学生平时查看各类作业资料、报刊杂志,发现错别字进行摘录,每周在全班进行汇报,谁找到的最多,谁就被评为“本周优秀校对员”。还可以开展争做“纠错小天使”活动,发动学生在家庭、学校附近的广告牌、小店招牌上寻找错别字,找到后主动帮助主人改正或者告诉有关人员。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规范汉字的责任感,而且提高了纠错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初三话题作文微笑为主题作文下一篇: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