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调查报告(精选8篇)

实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1

随着教育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细致化,各种知识和认识层次出现不同情况的碰撞和矛盾。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遇见了最为突出和迫待解决的瓶颈。如何实现新的教育管理的改革,实现学校教育的科学性、人文性、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改革的方向。

一、目前小学教育管理现状

通过对实验小学的调查发现,如今的学校,同以前相比有了相当客观的改善和进步。优雅的校舍环境、齐全的文体配置、现代的电子备课室、完善的图书馆,配套的仪器等硬件设施,都基本建立。师资力量也有了极大的增强和提升。这些,对于学校教学和管理,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目前学生资源的缩减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管理仍然出现了举步维艰的状况,令人担忧。

(一)重视学生数量,忽视学生心理

随着县域生源的不足,学校不断的吸纳农村生源,以扩大在校生人数。然而,县域和农村的学生,入学的门槛高低不同。农村学生繁杂的入学手续和所谓的“赞助费”成了他们学习求知的第一个拦路虎。这不仅简单的体现城市和农村的差别,也揭示了很多教育管理上的潜规则:变相的吸取规定外资金,丰厚自己的小金库。

在这种前提下,令人担忧的是,城里的学生因此有了心理上的优越感,而农村的孩子则产生了自卑感。这就造成了看似相同的教育,实则人格心态出现差异的教育结果。由此可见,学校人文教育的落后性。解决生源,是维持学校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但我们绝不能忽略它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需要变革和补充的问题。注重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和学生体质的素质,对于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和心理素质,是目前学校欠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资源浪费,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结构不均衡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任课没有选择权,要根据学校的需要去任课,导致了很多教师没有做到学以致用,自己的专业不能得以发挥。这不仅造成了师资的浪费,同时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教学,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也要了解。当教师讲授自己不熟悉的科目,就没有精力去学习其他相关的问题,只能教条的照本

宣科。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很多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拜金思想。在这种思想下,他们不是以教育为本,而是“以人为本”,谁的背景好,谁的经济条件强,谁是城市户口,就相应的有了偏袒。这种教育意识,不仅容易造成学生成长的畸形心理,也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正确性,从而使他们的人生观受到歪曲。

另外,现实教学能力的不均衡,也直接影响和桎梏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从目前教师的结构看,年龄的差异、能力的层次不齐,教学方式的落后,为新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开展,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应试教育色彩浓重

“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不完善的教育体制,依然束缚着教育的模式和学习的观念。受历史上考试文化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师、学生以成绩出政绩的思想观念的影响,由上而下,形成了以考验证,用分数说明问题的观念,从而使教育管理也陷入了一切向“分”看的怪圈。绕来绕去,所有的教育管理,依旧像“太极推手”,将所有的问题和努力都归结到分数上来。如此以来,不仅我们大声疾呼的素质教育无暇顾及,即使是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无法真正彻底的实现。

(四)教研相对落后,思想难以改变

教学中,教师独自授课。不同科室和不同教研组之间,不交流,不研讨。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避门造车,而且相互拆比。无形中,给教育管理,带来了压力和阻力。

二、对策及处理方法

(一)为人师表,重视学生思想教育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的把握和掌控学生的思想变化,调整自己的管理观念,做到一视同仁,适时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到人文教育。教师应起到表率作用。为人师表,端正思想和观念。身教胜于言教,从我做起,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让学生“近朱者赤”。

(二)强化教师素质,调整教师结构

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尽可能的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调配课程,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开绿灯。学校应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帮助教师了解新课改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科特点,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学校要营造树正气、讲奉献的良好氛围,对热爱学生,认真执教,勤奋踏实,改革创新的先进教师和事迹要大力表扬;对讲条件搞攀比的人与事要敢于批评,并把不良现象消

灭在萌芽状态。

(三)有意识的调整学生学习节奏

学校要适当减轻学习的密度和难度,适当开展娱乐活动,如倾听轻音乐、组织拔河比赛、演讲比赛等,使学生从思想上对学习抱一种超然态度,从而使思维开放,免除学习焦虑的威胁。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提升整体的素质。

(四)人人参与,群研共促

学校定期举办“科研月”活动,用课题研究带动教研活动的开展。按照“人人参与,集中展示,专题研讨,质疑答辩”的模式,针对教学疑难问题研讨、相互质疑答辩。如可以围绕“开展案例研究,增强教学效益”这一主题举行教学研讨活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组织听课评课问卷调查,进行优质课竞赛等。多学科同时开展活动,人人上阵,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实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2

1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1.1 实验室能力建设

按照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能力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 (2008-2010年) 的通知》 (赣卫疾控字[2008]22号) 文件精神, 各设市、县级疾控中心在专项经费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下, 重点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 但还有部分市、县级疾控中心仪器设备、检测能力未达标。

1.2 实验室资质

在调研的12个市县疾控中心中有3个单位的计量认证证书因种种原因已到期, 没有进行复评审, 还有一家单位至今未通过计量认证, 其他单位均已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评审, 取得资质证书。目前实验室资质认定 (计量认证) 工作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直接组织专家评审, 其所要求的资质认定工作大多出发点是从产品检验的角度出发, 脱离了卫生检验的特色, 无形中造成了资质认定的难度及成本加大, 直接影响各级疾控中心申报计量认证的积极性。

1.3 管理体系及运行

在调查的对象中除1家县级疾控中心外, 所有疾控中心都严格按照《实验室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 制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基本能够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运行。但是大部分单位的质量体系文件多年运行下来无修订记录, 其真实性、有效性无法验证。个别单位的体系文件以电子版的形式发给相关科室, 无法达到受控目的。各单位都按照计量认证要求设有质量监督员, 但是大多数单位的质量监督员都没有履行监督员的职责, 无日常工作监督记录。有个别单位的质量监督员工作记录太格式化, 仅仅只有检测报告的监督内容, 太局限, 没有从质量管理的各环节进行监督。

1.4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各单位均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定准则》以及中心体系文件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要求, 在年初制定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 编制了内审检查表, 对内审工作中的不符合项, 采取纠正措施, 并有内审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但是大多单位内审和管理评审资料不全, 部分单位内审检查表及首、末次签到表均为打印出来, 缺乏真实性。内审不符合项的验证材料没有附在资料中, 无法验证其为有效关闭。不符合性质描述不清, 内审检查表无法体现其不符合项条款的地方, 并且无内审员签名。大部分单位无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管理评审报告, 质量监督员的年度管理评审报告无签名, 个别单位的几名质量监督员管理评审报告合写在一份报告中, 有造假和流于形式的嫌疑, 不能达到真正的管理评审目的。

1.5 人员与设备管理

各单位都建立了人员技术档案, 仪器设备建立了台账, 做到了一机一档。所有档案均做到了集中管理, 存放有序, 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部分单位制订了人员培训计划及仪器设备检定计划、期间核查计划。每年结合工作经常开展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 同时参加各种培训班, 提高人员技术水平。检验人员基本能够做到培训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但是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档案资料不全, 部分单位没有个人培训记录以及论文、论著等业绩材料。仪器设备的档案资料缺失也较严重, 无仪器使用维修记录, 无检定证书等。

1.6 物质采购与样品管理

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均建立了供应品的采购及样品的管理程序, 采购从申请、购买、验收, 均有控制环节;样品从采集、运输、接受、流转、保存和处置均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大多数单位没有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无供应商评价记录;样品检测状态标识不清 (待检、在检、检毕、留样) , 没有样品处置记录。

1.7 检验质量管理

大多数单位的检测报告均能严格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 有检验者、复核人、签发人的签字, 层层把关后单位盖章发放。检测标准均按照国家的标准检验方法, 多数单位对检验方法进行了受控。检验报告均能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但是有部分单位新的检测方法没有有效受控, 作废的标准没有标识, 还有部分单位引用的新方法有误, 强制标准与推荐标准混淆。很多单位原始记录划改不规范, 没有按照要求做“双杠”划改、无划改人签名。大部分单位对新检测方法及新检测项目均没有评审、确认记录, 无法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1.8 质量控制

各单位体系文件都有相应的规定, 要求每年度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包括内部及外部计划, 并对计划实施情况评价, 以此改进。但大部分单位年初均没有制订本单位质控计划, 仅参加上级相关部门组织专项实验室比对工作, 没有有针对性地对常规项目、新开展的项目, 以及比较薄弱的检验项目进行质控。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1 组织机构和实验室备案

在调查的对象中除1家县级疾控中心外, 其余都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 但大多未明确具体的部门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多由检验科自行管理生物安全工作, 缺乏监督和管理机制, 生物安全员履行职责也不能到位。许多市级疾控机构的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已按规定备案, 仅有个别因目前未开展工作没有申报。调查的8个县级疾控机构中有2家未开展实验室备案工作, 其余6家县级疾控电子实验室备案工作不完善, 大多只备案HIV实验室, 其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痰检室未进行备案。

2.2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与运行

所有单位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都不健全, 部分县级疾控中心基本未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许多单位虽能制定了一些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但基本内容都比较空洞, 难于操作;有些虽可行, 但也没有落实。实验人员进入无授权记录, 外来人员进入无批准制度, 生物安全自查制度显得松散不到位。生物风险评估在生物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 大多数单位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和评估报告, 在实验室内无随时查阅的生物安全手册。

2.3 实验室设施和环境

许多单位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和环境条件与《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8) 的国家标准相差甚远, 大多数市级疾控中心的实验室设计和布局相对比较规范, 但仅有1个县级疾控中心的实验室规划布局勉强符合要求, 其余多数县级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布局都不规范。实验室的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不合理, 门口的存衣装置不符合要求, 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和BSL-2实验室的门不能自动关闭, 个别单位无防蚊、防虫纱窗。大多数县级疾控机构的痰检室、PCR室均无生物安全柜和洗眼器配置。有些单位配备了生物安全柜, 但不按照规范要求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实验操作, 造成很大的生物安全事故隐患。

2.4 个人防护措施

所有单位均配备了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 消毒剂的使用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但许多单位的个人防护概念不清, 防护措施不到位, 特别是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使用凉拖、棉拖、布鞋等不符合要求, 无实验室安全事故急救箱, 急救药品随意放置, 使用过期消毒剂等。

2.5 内务管理

大多数单位的实验室都比较干净、整洁, 未发现存放个人物品的情况, 有1个县级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的感染性标本胡乱堆放, 没有及时消毒处理。许多单位虽能制订了内务检查制度, 但基本都没有进行内务检查, 无检查记录。

2.6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

大多数单位在实验活动后均能对实验环境、感染性废弃物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但是盛装医疗废弃物的容器不符合规范要求, 没有使用带生物安全标识的专用垃圾桶和垃圾袋, 个别单位无存放污染的吸嘴、针头等的锐器盒。多数疾控中心经处置后的医疗废弃物交当地有资质的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回收, 也有部分采取自己焚烧或者直接当生活垃圾处置, 许多单位医疗废弃物处置后移出实验室无记录或者资料不详细。

2.7 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多数市级疾控中心的菌毒种及样本的管理还比较规范, 感染性样本采集、菌毒种的保存均有详细的记录资料。但是县级疾控中心菌毒种及样本管理比较差, 大多无双人双锁, 个别单位甚至无专用保存冰箱。许多单位办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运输准运证的意识淡薄, 运送标本时, 未按要求办理准运证。

2.8 人员管理

大多数单位基本都能够实行岗前培训, 有检验科负责人组织。同时接受省厅组织的生物安全岗位培训。多数单位进出实验室的管理都比较松散, 实验人员进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无授权记录, 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无批准人签名。检验人员的个人健康监护意识淡薄, 很多单位的检验人员未进行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 有的体检和接种资料不完整。

3 主要困难和问题

实验室检验人员太少, 年龄偏大, 人员技术水平不能满足疾控工作发展需要;实验室仪器设备装备不平衡, 有些设备闲置, 有些设备因经费问题无法购置;各单位虽能有一点计量认证知识, 但是对其在疾控工作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到位, 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 对于计量认证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知识掌握不够, 许多工作都是流于形式, 目前, 许多单位认为通过计量认证的目的是为了出具检验报告的需要, 对疾控实验室工作质量的提高意义不大, 并不是为了提高工作质量。许多单位虽能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机构, 但对生物安全工作不够重视, 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还相当薄弱,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不强, 生物安全知识比较缺乏, 多数单位特别是县级疾控机构的生物安全环境和设施都达不到国家要求。

4 对策

重视检验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加大实验室人才的引进, 重点引进年轻、技术性强的专业人员。加大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派专家下基层进行技术指导, 专项培训等方式, 确保各级疾控机构均能熟练掌握相应的检验技术。

加强仪器设备使用的专项培训, 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装备仪器设备时, 应根据疾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考虑其实用性、合理性。

质量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基础, 实验室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非常重要, 是制订传染病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策略的重要依据。加强全省疾控系统的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 把疾控系统的质量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范畴, 使全省疾控系统的实验室工作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 使所有疾控中心都建有一个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加大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监督的力度, 使全省疾控系统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化的管理轨道。

参考文献

[1]国认实函[2006]141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实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88-02

如何普及与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水平,是篮球人才培养体制需要解決的问题。为此,我们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每个学校100人,共计300人。每个学校男女比例按50%发放。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并查阅2000年至2014年在“中国期刊网” 中收录的与本研究相关的20篇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发展现状。通过阅读来加深对青少年篮球现状的了解,为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做基础。

(2)问卷调查

向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学生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300 份, 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86份(男生118份、女生168份), 有效率为93%

(3)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4)逻辑分析法

利用逻辑分析法,对各种问题归纳、类比、综合后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建议。

(5)访谈法

走访了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校主管体育教学的负责人和部分学生家长,与他们探讨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的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1、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现状

(1)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研究对象的调查

表1 研究对象情况一览表

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年龄在8-9岁之间的人数是145名,占总人数的48.3%,年龄在10-11岁之间的人数是155名,占总人数的51.7%。

(2)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篮球师资、场地设备情况的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6位体育教师中,篮球专业毕业的教师4位。年龄在35以上的有4位。虽然篮球专业的教师占半数以上,但因教师年龄较高、学校的教学目标等因素,使篮球活动(包括训练)开展不起来。由表3看,第一中学篮球运动场地使用紧张,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目标也不能很好的完成。

2、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体育课篮球教材安排情况

通过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调查发现,三所学校体育课的篮球教材,作为选用教材,它是有教学计划、内容、进度、时数比例等。由于中学体育课是以班级进行的,人数多(每班30人左右)、场地小(一个班级一个篮球场)、器材少,所以有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不能实施,教师也管不过来。按教学大纲进行篮球基本技术传授。对一些较难组合技术和一些战术配合,如跳起单手投篮、抢篮板球、防守技术等技术,攻守战术,基本没有教学计划和时间。

3、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情况。

(1)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情况

根据表4可以看出, 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300位学生对篮球活动非常喜爱(166人)和喜爱(75人)有171人,占调查学生的91.93%。从调查结果可知,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对篮球运动是很喜爱的,但因为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的不足、篮球运动的技术高等不一的原因,造成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开展比较难。

(2)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时间

由表5可以看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每周篮球活动在2小时以上的有187人,占调查学生的73.65%。2小时的有32人,占调查学生的17.2%。从结果可以看出,三所实验小学学生每周参加篮球运动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在该校组织篮球活动是有一定基础的。但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又与篮球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怎样分配好学习时间与篮球活动的时间是关键的所在。

(3)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形式

根据表6可以看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三样,其中篮球课的人数比例是100%,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课外自主安排时间参加篮球运动的男生人数比例也很高,分别占77.9%和73.7%。由调查结果得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主要时间在篮球课和课间休息时间为主,所以学校的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以上2个时间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的篮球竞赛,以加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和兴趣,并给予系统的指导,这样将会对发展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带来骨干力量。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篮球运动场地过小,篮球器材、设施不齐全,以及学生人数过多都给篮球的教学带来困难。

(2)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对参加篮球运动有比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参加的动机也比较集中主要是因为兴趣、爱好和强身健体。

2、建议:为了更好的开展赤峰市实验小学的篮球运动,本文在参考大部分学生与该校体育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影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的发展对策:(1)影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开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种软硬件因素,其本质原因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予否有很大关系;(2)加大对篮球器材的场地的投入,减少教师授课的学生数,使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都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器材。

参考文献:

[1] 施兴昌.思维训练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M].

[2] 胡继光.青少年偏爱篮球运动的现象之探讨[J].

实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4

点击数:

在寒假期间我调查、了解了农村小学的现状,校舍砖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小学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然而,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管理 :就我镇而言,我镇现有小学生3800多人,分布8所学校就读,其中学生人数在400人以上的完小学校四所。绝大多数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重点检查学校各项计划、制度的制订与落实,以及老师的备、教、辅、改、考等情况,各学校基本上所有教师都有备课,不存在不备课,不布置作业和不批改作业的现象,但还是有只备主科不备小科和简案等现象。在教研教改方面,开展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互听互评的教学专题研讨等,也有不少学校一学期结束什么活动也没开展。

2.、小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布局调整势在必行:随着计生工作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当前农村小学学生人数急剧减少情况严重。农村人口城镇化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外出就读等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的规模不断缩小。

3、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日益严重:近几年来,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确保教师队伍中的新增人员进入农村小学任教,导致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另一方面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英、美、体、音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教师兼科现象较普遍。我个人觉得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老师年纪偏大,教学能力又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教学方式落后,新的教学理念无法渗透其思想,大部分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

4、教育设施设备落后,教师使用电教平台技能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还是采取“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授模式,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我镇通过“创强”,各完小的教学设施设备得到长足的完善,中心小学配备有多电脑室。但要使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发挥作用,教师使用电教平台的技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5、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受到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几十年来农村小学的教师一直走不出应试教育这一怪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均组织统考,进行排名。在加1729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上人事制度的改革,于是教师们也顾不上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学生在如此环境中,如何谈得上“减负”。

6、教育教研落后,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地培训。校本培训的开展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按《湖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表,小学一、二、三、四年级每周开设艺术4节、音乐2节、美术2节共计8节,每周课时1、2年级26节的30.1%,3、4年级30节的26.7%,而小学基本上没有专业的音、体、美老师,因此这些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另外,小学三年级开设2节英语课,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英语教师,全部由中学英语教师下放轮流上课,效果不佳。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七、八门课程,备十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7.学生及家长: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8、学生上学难,教师上班难:因学校撤并,路途遥远,食宿困难,导致学生上学困难,有的村离学校有近5公里远,有的即使有车辆接送,但大多是三无车辆,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另外,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引发新的教育问题,学校法制教育不健全,优质教学教育资料相对贫乏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综上,目前农村小学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学生半天,不仅对教研,其他工作也是一个机动。讲求实效。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凡300人以上的小学可否按1:28配备;150人至300人的小学按1:25配备;100人以下的按1:20配备较为合适,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五、改革小学管理体制。选派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校长,同时配备1—2名兼职教研员,具体指导小学教学,教研员应在中心小学担任少量课程,主要精力应放在小学业务指导上。

六、科学的调整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力度,合理规划,扎扎实实的搞好各乡镇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布局调整应从实际出发,走联村办学的路子,在行政干预下选好新校址。新校应选择在原来规模大,教学设施较好,交通又方便的学校,这样有利于在原校舍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节约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应尽量把学校建立在各村的中心位置。在联村办学的同时,要打破乡镇的界线,实事求是的布局。树立示范乡镇,搞典型引路,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必要的教学设施。由政府牵头解决农村偏远学生车辆接送问题。这样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并能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和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鼓励有志之士到村小投资办学,实行村级学校民办公助。

实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5

2013年1月,我校《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正式开题。历时三年多,在课题组长张伟同志的带领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围绕课题计划,进行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将准备结题,现作如下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学校不明安全教育的真谛

很多学校基本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按部就班的开展安全工作,缺乏前瞻性、预判性和创造性。教师基本上采用说教式反复嘱托,学生基本上采用机械式木讷接受,左耳进,右耳出,起不到实际效果。纵然有实践演练,也几乎都是防火逃生的,形式简单、内容单

一、涵盖面窄,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2、教师不知安全教育的内涵

我们的安全教育还处在一种很自发的、萌芽的状态,没有目标、没有疗法、没有系统的内容。只是将安全教育简单定性为“保证安全,逃避危险”。为了实现这个所谓的目的,很多学校都是“关起门”来搞教育,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禁锢学生于一个给定的“安全”空间中。现实中,这种“僵尸化”的管理愈来愈常见、愈演愈激烈。这种安全教育看似有效,实则是以牺牲学生快乐为

代价的。

3.教工不晓安全知识的内容

我们的教师对安全知识一知半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都是闭门造车,极少参加专门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对于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安全教育,具体实施什么内容的安全教育,通过哪些手段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我们显然束手无策。作为教师,自己的安全知识储备不够,何谈安全?如何教育?

4.家长不懂安全知识的传授

因为是农村学校,99%的学生家长不是在家种地,就是外出打工;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照管学生的亲戚相对溺爱孩子,孩子有不安全行为或进行危险游戏的时候,没有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加上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认识不到不安全行为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安全意识相对淡漠,学生虽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渡过,但受家长和监护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减弱,加上家长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造成了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甚至是空白。

5、农村学生课余生活的匮乏

农村寄宿制小学虽然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 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解决了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但从放学到就寝长达5小时的空档,仅靠生管老师肯定不行,这难免造成寄宿生心理健康、课余生活、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通过研究,进一步宣传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而由点到面地辐射到周围环境中,提高社会环境对学生安全的认知程度。

3.积极协调学校职能部门,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4.通过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同时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5.强化学校的安全管理,促进学校安全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6.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基于此,我校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提出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研究”这一实践研究,旨在通过认真分析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应对的策略,研究探索一种较为成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实现教师安全教育专业化,学校管理模式化,让我校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使他们平安、健康、快乐成长,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学

会做人、学会生活。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现实依据

据2000年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的学生。我县安全工作尽管有很多先进经验,有许多独到见解,但最终结果仍不容乐观,2015年学生死亡人数超过10人,安全工作任重道远。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严重暴露出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

2.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国家法律法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儿童心理学、管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学生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学校的安全工作,安全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因此,理清学校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找到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

3.政策依据

李岚清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安全工作始终要放在首位,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教育”。又根据《未成年人保护

法》和《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规定》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提上重要位置,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来抓,把学生的安全工作和教育提到议事日程。

基于以上现实依据、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研究《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势在必行。学生的生命安全事关家庭幸福、校园平安、社会稳定,我们作为教师,决不能置之不理、袖手旁观。

三、课题的界定

1、“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研究忠县乡镇的农村小学。

2、“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课题针对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的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查含我校在内的忠县乡镇小学学生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求管理方面的对策,确保我校安全工作有新的突破,为打造平安校园奠定基础。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让我校安全管理到位,师生安全意识到位,安全基础设施到位,与家长沟通配合到位。为了实现其目的,我校将围绕农村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1.学校宏观发展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全面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安全氛围、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提高防范

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创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树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提供全方位教育的观念。

3.学生群体成长目标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学生能得以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4.学生家长培养目标

开展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在家长中推广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达到家校联动,共筑安全墙。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调研农村小学生校内外生活中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准问题。

2.农村小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现状的研究。3.农村小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评价对象的文献,以获取评价资料。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忠县乡镇小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

六、课题研究情况

2013年1月,我校被忠县教育科学规划办2012“法制安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组确定为“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研究单位,为此,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课题组织机构,由张伟任组长,冯志英任副组长并负责课题具体工作,并及时召开了课题小组会议,明确责任分工。为保障课题顺利开展,学校还安排了安全工作专项经费。

2013年1月中旬,县规划办、县教委相关科室领导、课题研究专家到我校参加“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开题会议,会上,与会领导及专家给课题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课题研究方向、具体操作指南、研究步骤、预期效果、难点突破、后期困惑等明示了导向,给出了药方,给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吃了定心丸,鼓足了干劲。

2013年2月,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了调查问卷、座谈提纲,在试点问卷、座谈的基础上,对调查问卷和座谈提纲进行了修改,课题组成员分成三组,从课题所涉及的教育概况、安全事故类型、投入保障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培训制度建设、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监督员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基础调研和归因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调查850余份,占调查学生总数的95%,收回有效问卷845份,回收率为98%。总共发放教师问卷60份,占调查教师总数的90%,收回60份,回收率为100%,均到达问卷调查回收率的要求。

2013年3至6月,课题组共召开了6场座谈会,全面分析了我县近年发生的多起安全事故,通过调查分析,我县安全事故有以下特点:从事故发生的类别看,师生死亡主要原因是溺水和交通事故,其中溺水死亡学生主要是山区和江边学校学生;交通事故学生死亡主要是步行上下学途中,被其他车辆撞死撞伤。教师死亡主要是骑摩托车被其他机动车撞死撞伤。其他类别伤亡事故中,包含电击、自由坠落、暴力伤害等;从学生死亡性别看,90%以上均为男生。

安全事故的归因分析认为,我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学校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虽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但力量薄弱,没能形成体系,更没能形成合力;二是学校的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大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救自护能力太弱;三是各级对学校安全保障投入太少,学校危房多、电线老

化、食堂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出;四是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学校抵御安全风险能力非常低;五是校园周边安全隐患较多,部门加强联动不够;六是学校、社区和家庭三合一教育机制不健全。

2013年9-12月,针对学校安全意识淡薄问题,课题组向学校建议并得到落实,召开了多次家长会及中队活动,对家长和学生开展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集中宣传学习活动。其中向学生及家长发放《义务教育法》核心条款宣传资料和《致全校学生及家长的的一封公开信》、《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2千多份,同时学校利用橱窗、广播站、国旗下讲话、校园文化宣传栏等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安全宣传。

2013年10—12月,课题组在认真分析了学校存在的困难问题后制定了相应安全事故防范机制,并于2013年2月3日召开了论证会。防范机制主要包括:

1.投入保障机制:学校把安全投入列入经费预算,构建了安全投入保障体系。每年定期召开四次学校安全监督管理员会议,会议经费纳入工作经费预算;学校校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校方责任保险费等统一纳入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

2.风险防范机制:为有效防范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在安全风险防范上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于2013年10月成立了学校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和处理日常事务。全校25个班(含兴旺、幼儿园)共设有8个二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延伸到村完小的三级领导小组,构建了一个“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管理领导机构网络。学校任命了25个正副班主任为学校专职校安全监督管理员,村完小共有安全监督员50名,做到了每个班都有安全监督员。

(2)根据县教委的统一部署,学校开展了创“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制定了《忠县东溪镇中心小学校关于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3)加大应急训练力度。为抓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学校从师生的安全宣传教育入手,开创性的抓好了这项工作。将每年3月、9月定为安全宣传月,3月、9月第一周定为安全宣传周,3月1和9月1日定为安全宣传日,各学校在此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实施心理辅导策略,并和青春期教育有效结合。课题组要求各班开设心理健康课,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重点内容。学校对5、6年级学生进行了四次青春期教育讲座。

(5)从德育教育入手成立了家庭教育委员会,使家庭学校联系密切,沟通频繁,责任共担,效果优良。一是聘请法制专业人员担任兼职副校长,定期不定期的给学生上法制课、交通知识课、安全课,禁毒防暴课,开展“做个合格小公民”、“小交警执勤”等活动。二是利用中队会开展“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二是与东溪镇文明办共同开展“文明翠屏,诚信东溪”的系列活动,编写了脍炙人口的儿歌即“横过马路要看灯,手里垃圾不乱扔。口痰不要随地吐,发生争执不相辱。各种考试不作弊,对待他人有诚意。生活处处要诚实,诚信文明要落实。孩子大手拉小手,和谐东溪向前走。”也汇编了“东小安全三字经”“东溪安全教育——三句半”。

(6)培训制度建设。在安全培训上以学校牵头组织,以安监员定期会议为承接,构建了一整套灵活的、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机制。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共组织举办学校安监员学习培训12场次,参加培训人员100多人次,共组织举办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培训、电工培训、食堂业主及从业人员培训等短期培训班6期60人次。

3、安全责任制度:学校张伟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冯志英主任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学校安全责任制实行由校长——班主任(食堂、教职工、私车辆驾驶员)——学生家长的三级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的管理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计划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三年,2012年12月准备,2013年1月开题,2016年6月结题。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网上查阅资料等方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填写立项申请,课题正式立项后,成立课题研究组织,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科研培训,课题开题。

2.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6年4月):依据初步提出的课题研究方案,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研究与探索安全教育策略,及时进行总结。开展主题讲座、安全手抄报、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检验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增强本次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展示一部分安全教育优秀案例、教育感悟,做好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课题组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八、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将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认真进行,在研究过程

中,将做到调查与实践相结合,多方查阅收集资料,认真分析,做细每个研究环节,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将分别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力争让每一个研究结论都具有说服力和实用性,最终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其成果主要体现在:

1、完善了学校的安全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结合农村小学特点,研究行之有效的学校安全制度,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界定安全监管范围,锁定安全教育对象,签订各类“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为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2013年调整充实了学校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建章立制上入手,突出抓好痕迹管理工作,先后出台了《东溪小学安全工作应急预案》、《东溪小学卫生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东溪小学安全监督管理员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严防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了确保学生高高兴兴来上学,平平安安回到家。

2、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

通过多年的努力,建设起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专职学校安全监督管理员队伍,构织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学校安全管理网,为有效预防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强化教师自身的安全知识学习,很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都在看安全知识书籍,关注安全方面新闻,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在思想上,教师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外,我们创新的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做到了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挂在嘴上,时时处处讲安全。

3.丰富了家长的安全知识

课题组教师对学生家长进行了全面的安全知识讲座,还结合《防溺水告家长书》,《东溪学生家长应急知识读本》、《东溪小学安全管理办法》,《东溪小学交通安全告家长书》,《小学生安全教育告家长书》,《东溪小学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教育,还要求学生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学生写了家庭消防安全演练体会,做到了家校联动,共筑安全墙,共同来关注和维护孩子的安全。

4、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全面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每年定期组织4次学校教职工的培训学习,每年寒、暑假分别组织举办2期学校安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确定了安全宣传周、安全宣传日,各班在此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拥挤踩踏、反暴力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又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手抄报,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5.培养了学生的自护能力

过去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都是留于口头说服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可是只注重理论的教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生没有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几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活动,如:安全演练、安全 情景剧,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向我们证实了学生的的安全保护,自救互救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真正把安全放在了自己的心中,落实在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了。

6.拓展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一念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是很有限的,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可能预料到什么时候会发生。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只有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安全。通过三年多的安全教育,学生掌握了一些必备的安全技能,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逐渐增强。

7.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加以学习应用,在研究中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问题总结了一些教研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教育科研的宝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8、充实了课题的研究资料

结合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资料:《东小安全管理手册》《青春期教育影像》《安全知识广播资料》《培训会影像及文字资料》《安全知识黑板报专辑》《安全中队会影像》等等。

九、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反思: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不足:由于我们农村小学远离县城,条件相对较差,开展的安全活动较少,给学生创设安全知识演练的机会不多。但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1、加强法律、卫生常识的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什么事情都希望能亲身体验,感受其中的快乐。因此,在他们身边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这是他们在玩耍时没有预料到的。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既要注意保护好孩子,又要教会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技能。如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饮食卫生常识,交通安全知识,了解常用药品以及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安全,认识安全。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才能正确面对和恰当处理。

3、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若能编排系统的安全教育读本,安排专门的安全任课教师,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

从三年的安全管理及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加强和改善:

1.因地处滑山带,我校危房面积多,排危任务艰巨,需建立校舍建设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要争取政府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尽快排除危房,逐步消除安全隐患,在办学条件上不断拉近与城区学校的差距。

2.改善交通环境刻不容缓,特别是磨子方向,兴旺方向。3.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安全自救常识的教育。当前,应着力把安全教育与“三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安全工作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4.随着寄宿制学生增多,学校教师紧缺,特别是艺体教师、生管教师,校园卫生条件、食品安全等隐患增多,须进一步加强对策研究。

十、以后的工作设想

安全工作永无止境,安全教育永远在路上。尽管课题研究基本结束,但安全工作没有休止符。我们将结合取得的经验,一如既往的搞好安全教育工作,下面是以后的工作设想:

一是建好组织机构,抓好队伍建设是前提。课题研究工作中,我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安全工作机构,这是安全工作的最基

础条件。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如既往加强这支安全工作的中坚力量,并经常性开展相关工作。

二是做好制度建设,抓好痕迹管理是基础。在今后,我们要继续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台账,规范痕迹管理,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年终对班级及安监员进行考核奖惩。

三是强化安全知识,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是关键。2013年我校开展了安全宣传教育“日、周、月”活动,将每年3月1日和9月1日定为安全宣传教育日,3月、9月第一周定为安全宣传教育周,3月、9月定为安全宣传教育月。在后段,我们继续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充分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及师生进行交通、消防、饮食卫生、用电、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四是加强德育工作,关注师生身心健康。许多安全事故的本质上是德育问题。课题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各项以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为目标的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家长、学校和社会相互联动的德育工作新机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人文环境。

五是加强部门联动,改善法治工作环境。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积极争取各级部门、领导、组织的支持,尤其是执法部门的参与,比如派出所、法庭、妇联,这样不仅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法治效力,而且也能有效地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以便得到社会各

界的广泛认可。

十一、附件资料

结合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资料:《东小安全管理手册》《青春期教育影像》《安全知识广播资料》《培训会影像及文字资料》《安全知识黑板报专辑》《安全中队会影像》《课辅活动影像文字资料》《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资料》《少先队安全教育三句半》《学生安全教育三字经》

东溪镇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组

中学化学实验现状调查研究 篇6

中学化学实验是组成中学科学教育的一部分, 而科学教育又可分为互为关联的四层内容, 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中学化学实验无疑也应包含这四个层次的内容。但在我国化学实验教学的昨天和今日, 显然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我们历来最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 且这些化学知识大多是课程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或技能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知识都是预设的,都是绝对正确且不变的, 都是需要强制性记忆的。师生们重视的是实验的结果或结论, 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在于获得并记住这些结论。而对实验过程的探索, 反而不太引起注意, 至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的教学和培养, 在实验中则更少涉及。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作些分析探究, 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正确认识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分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质、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目的1、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

2、了解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调查内容

1、中学生对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的态度

2、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

3、学校对实验教学的态度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中学生对教材实验内容态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1、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实验内容少,高中学生比例更大仅有一半左右学生认为教材实验有趣味性

2、进一步调查发因为学生实验大多数是课堂见过的演示实验,实验结果已清楚,因此缺乏趣味性

3、大多数学生希望教材增加趣味实验,与社会联系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高中生的愿望更加强烈

(二)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态度的调查结果

1、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感兴趣。高、初中学生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化学实验没有兴趣。进一步调查表明,对实验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化学实验室有难闻的气味、怕出实验事故、升学考试不考实验操作、动手机会少、实验缺乏探索性等。

2、学生都愿意亲自动手实验。但有的初中生的高中生怕做实验,进一步调查表明,一部分学生害怕实验的原因是教师过分强调实验的危害性使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实验中不注意操作要求产生实验事故等。

3、初中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兴趣高于高中学生。对初、高中学生的进一步调查表明。不愿搞课外活动的原因是作业和补课占用的时间太多学习的目的就是升学。中考或高考获得理想成绩就足矣,无时间参加化学课外活。

(三)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态度的调查及结

1、中学能完成教材实验的大多数内容,但高中偏低。

2、教师能够让学生动手实验,但学生仍反映动手机会少。

3、教师能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但都是局限于化学知识教学中的问题

4、高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化学课外活动,但仅是化学知识竞赛,初中化学课外活动贫乏。

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是基本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化学实验, 但缺乏趣味性和探索性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 实验技能水平低, 并且实验缺乏创造性,这种现状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对中学化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能力方面进行培训,增强实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

四、解决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措施

1、改进化学教材的实验内容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偏重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少,而且安排不均匀。应取

消一些难度过高成功率低的实验,增加一些趣味实验、与社会联系的实验及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并通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应用性,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改革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现行中学化学实验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在教学中验证性的演示实验不要先给结论,应让学生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分析原因。同时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要求选择药品、仪器、反应条件确定操作步骤。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大胆操作。

3、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实验是一种操作技能,只有动手训练,才能学会巩固和提高。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或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随堂实验,或增加学生实验内容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高中阶段还应让学生设计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化学是与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的学科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小研究小发明,或到工厂、科研院所观摩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5、加强化学实验考核

实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7

1.1 调查对象

调查选取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从化分校、广东医学院、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六所高校700名学生放发700份问卷, 主要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中, 广州医科大学随机发放200份, 其他院校各发放100份。问卷回收详情见表1, 回收有效问卷580份, 有效回收率82.9%。其中男生263人, 占总人数45.3%, 女生317人, 占总人数54.7%;城镇249人, 占总人数42.9%, 非城镇331人, 占总人数57.1%。

1.2 调查方法及统计处理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自行编制的匿名自填式问卷对六所医学类院校按一定比例标准随机派发问卷, 采取现场发送、填答和回收形式。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动物实验操作、医学伦理课程开展、对实验动物福利、权利以及对实验动物生命伦理道德的评估等情况。问卷设置四个维度:动物实验操作维度、相关伦理教育维度、对实验动物福利相关制度的了解维度、实验动物生命观维度。参考李克特量表对每个维度的项目进行赋分, 求每个维度平均分。分值范围为0到9, 分数越高说明相关项目程度越高, 反之越低。其中分值位于[0, 4) 时, 说明医学生在该项目中对自身的评价为低水平状态, 分值位于[4, 7]时, 为中等水平状态, 分值位于 (7, 9]时, 为高水平状态。此外, 采取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调查内容有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利用SPSS19.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此次调查对象选取了广东省6所医学类院校在校医学生, 扩大了样本量, 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研究成果的可参考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动物使用数量增加

2006年, 中国实验动物生产量达1900万只, 使用量1600万只, 主要用于科研, 其次为检定、相关产品生产和教学的使用[1]。本次调查发现, 医学生平均每人每年进行12次动物实验, 每次动物实验平均每人分配1只实验动物, 全国医学类院校每年所使用的实验动物总数达到4000多万只, 实验动物使用数大幅增加。

1959年, 英国的动物学家W·M·S Rus sell和微生物学家R·L·Burch出版了《人道主义实验技术原理》一书, 在书中他们最早提出了以实验动物的减少 (Reduce) 、替代 (Replace) 、优化 (Refine) 作为目标的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理论, 即“3R”原则。然而现阶段实验动物使用数量的增加表明, 动物实验的“3R”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实验动物使用数量增加的原因, 其一, 疾病谱由感染性疾病向心脑血管、肿瘤疾病转变[2], 促使新型医疗技术和药物的研发;其二, 为培养医疗卫生服务人员, 医学类院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3];其三, 受传统观念、遗体捐献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 人们对于逝世后自愿捐献遗体的行为认可程度不高[4], 导致医学类院校尸源紧缺, 人体解剖实验课无法正常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 医学类院校可能会选择用动物实验替代人体解剖实验。

2.2 医学生的动物实验操作评估比较理想

对医学生进行动物实验操作评估发现, 总体平均得分为6.60, 说明医学生在操作方面很大程度上能够遵守实验操作规范。调查发现, 36.2%的医学生每次做动物实验时, 所分配的实验动物都能够完全被有效利用, 只有3.1%的医学生完全不能有效利用所分配的实验动物;实验结束后, 42.8%的医学生对实验后的动物的处理效果非常人性化;每次进行动物实验时, 有37.9%的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的麻醉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而6.7%的学生对实验动物麻醉的效果完全失去意义, 一种情况对实验动物没有起到任何麻醉效果, 另一种情况是麻醉过度直接导致实验动物死亡;在动物实验操作过程中, 49%的学生能够严格熟练按操作步骤进行。

2.3 医学生接受相关动物实验伦理教育缺乏, 关爱动物生命意识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 广东省6所医学类院校都有开设相应的伦理学课程, 但现行使用的伦理学教材没有专门章节涉及实验动物伦理内容。学习伦理学相关课程状态, 34%的医学生已经学习此类课程, 57%的医学生还没有学习此类课程, 9%医学生正在学习。在已经学习和正在学习的相应伦理学课程学生中, 63.3%的医学生回答伦理学授课老师基本不讲授实验动物伦理内容。实验指导老师很大程度上以“重知识, 轻伦理”的态度进行指导教学, 强调学生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步骤, 很少提醒学生要尽量避免给实验动物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在调查对象中有88.6%的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动物实验在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且多数医学生能够严谨地对待动物实验, 但是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生命伦理观评估却不理想, 总体评估得分为5.30。

默哀是对生命敬畏的表现, 调查中27.9%的医学生会在心理经常为实验动物进行默哀;12.2%的医学生从来没有过此类意识和行为。对于学校为实验动物举行默哀仪式的规定, 有44.8%的医学生赞同偶尔为实验动物举行默哀仪式, 37.6%的医学生赞同每次进行动物实验前, 为实验动物举行默哀仪式。

在伦理学上, 有不伤害原则, 即任何治疗和实验都要尽量避免对患者和受试者造成伤害。不伤害原则的人道主义不仅只限于人类本身, 同样也应该延续到实验动物身上, 减少、避免给实验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这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更是体现人类对于自身之外的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更进一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各种熟练的实验技能, 但是解剖动物实体同时也会让一部分学生变得冷漠, 觉得不需要尊重实验动物[5]。英国学者德斯蒙德·莫利斯在其著作《亲密行为》一书中提到, 达尔文反对为实验而实验:“如果用动物生理学实验是真的研究, 那是有道理的, 但是为了纯粹可憎的好奇心进行动物实验却是毫无道理的”[6]。调查发现, 有少部分医学生认为, 伦理应当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强调实验动物伦理是本末倒置;部分医学生在完成课程操作后, 出于好奇心而进行一些与动物实验无关的操作给实验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2.4 医学生获取实验动物伦理知识的有限性

调查发现, 19.7%的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处于完全不了解的状态, 只有6.2%的医学生熟悉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9%的医学生完全不了解实验动物享有的福利和权利, 52.6%的医学生只是对实验动物应享有的权利和福利了解少部分而已。缺乏对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了解以及忽略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利, 可能导致医学生在抓取、饲养等过程中, 对实验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从而影响科学实验值的体现, 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因为享有不同福利和权利条件的实验动物, 在生理和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即使接受相同处理, 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也存在很大差异[7]。

医学生自行查阅、了解国内外实验动物福利、权利相关法律法规的主动性不够, 调查对象中41.6%的医学生完全没有查阅过此类信息。由表2可知, 医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福利和权利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实验室老师。在Google上搜索“实验动物权利和福利”共找到约13, 900, 000条结果, 但是没有哪一条专门是讲述解释实验动物权利和福利, 而实验室老师对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利强调程度也很低。可见医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福利权利、福利内容的有限性。

2.5 医学生进行动物实验操作、接受相关实验伦理教育、以及对实验动物福利和权利的了解与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生命伦理观成正性相关

以动物实验操作维度、相关伦理教育维度、对实验动物福利和权利相关制度的了解维度为自变量, 实验动物生命伦理观维度为因变量做偏相关分析, 检测三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由表3发现, 三个自变量维度与因变量维度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说明医学生动物实验操作、相关伦理教育和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等制度的了解对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生命伦理观存在一定的影响。医学生对实验动物权利福利等相关制度的了解与其实验动物生命伦理观的相关性为 (R=0.30, P<0.05) 比其他两个变量要高, 说明三个自变量中, 实验动物福利等相关制度的了解对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生命伦理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相关伦理教育对其影响 (R=0.09, P<0.05) 相较于动物实验操作对其影响还要小, 其原因可能是, 现阶段医学生所接受的伦理教育对实验动物伦理内容涉及较少所致。

2.6 医学生之间的实验动物生命伦理观不存在差异性

对不同性别、不同层次医学类院校以及学习相关伦理学课程不同状态的医学生进行实验动物生命伦理观差异性检验, 由表4可知, 不同性别、不同层次医学类院校以及学习相关伦理学课程不同状态的医学生之间的实验动物生命伦理观不存在差异 (P>0.05) 。此结果说明, 实验动物伦理未渗透到相应伦理学教学中, 导致医学生关爱实验动物的伦理意识不高, 且不同医学生之间的实验动物生命伦理观不存在差异。

3 结论

目前, 医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动物实验的重要性, 但他们对于实验动物生命伦理的道德感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实验动物权利、福利等相关制度的了解有待加强。同时, 各高校应不断完善相应的伦理教育, 将实验动物伦理的这部分教育具体化和规范化。

4 建议

4.1 强调动物实验操作全过程的规范性, 发展实验动物替代法

为了在动物实验操作过程中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实验指导老师应强调动物实验操作全过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包括当次实验课程的操作步骤, 实验期间减少实验动物的恐惧和痛苦, 实验后对已进行实验而又无法恢复的实验动物实行“安乐死”。在实验操作教学中, 发展实验动物替代法, 如用模型和模拟、影片和录像以及可用组织保存手段永久保存的死亡动物的组织替代活体动物实验[8]。同时, 医学类院校成立专门的相关伦理审查委员会, 以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 保障实验动物基本权利, 让每一只实验动物尽可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防止被滥用。

4.2 开展宣传互动活动, 适时组织医学生为实验动物举行默哀仪式

医学类院校可以以专栏形式、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对实验动物享有的权利和福利进行宣传教育。同时, 鼓励学生参与NGO组织的保护动物等主题的公益活动, 在实践中提高对动物的同情, 对生命的尊重, 加强其生命伦理观;其次医学类院校, 可为实验动物建立纪念碑, 适时组织学生为人类科研与医学事业献身的实验动物举行默哀仪式。

4.3 实验动物伦理教育规范化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 医学生的生命伦理观不仅直接影响其对实验动物的认知态度, 而且也会间接的延伸到对其他生命体的尊重和敬畏, 甚至可能影响其今后医德素质的培养提升。崇高的医德能使医务人员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 使病人及其家属从精神上得到安慰, 切实感受到“白衣天使”的温暖情怀[9]。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多发的社会大环境下, 良好的医德医风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这足以体现相关伦理教育对医德培养的重要性。

只有从伦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实验动物福利问题, 才能真正地理解实验动物福利, 保证实验动物福利的实施[10]。实验动物福利得以实施, 相关伦理教育得到有效开展, 一方面, 不仅能够提高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生命的伦理道德感, 使实验动物享受其基本权利, 而且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科学实验值的体现以及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因此, 加强医学生实验动物伦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医学类院校应尽快将实验动物伦理教育规范化, 在现有的教材中编入专门章节讲述实验动物伦理。并将其开设在动物实验操作课之前, 使其能够起到实质意义上的效果, 让“3R”理论深入人心, 培养医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减少、替代和优化的意识。学生如果没有稳定的兴趣, 如果没有迫切的需要就不能学习得富有成效[11], 在教学过程中, 建议多使用事例、图片和影片教学, 增加知识和内容的生动性, 引发学生的兴趣。

摘要:目的:了解当下医学院校进行动物实验以及实验动物伦理教育情况。方法:对广东省六所不同层次的医学类院校7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发现, 目前医学类院校并未开展专门针对实验动物的伦理教育;医学生对实验动物伦理知识了解缺乏, 对实验动物生命的敬畏意识不足。结论:为此, 医学类院校有必要在现行相应伦理学教育的基础上, 加强医学生实验动物伦理教育。

关键词:动物实验,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医学生

参考文献

[1]孔琪.全国动物产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论文, 2008:47.

[2]魏赟.研究方向演变跟定疾病谱变化[J].医药经济报, 2011年3月9日第001版: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2:62.

[4]詹东, 王金德, 李雪涛等.遗体捐献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反思[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 32 (3) :54-55.

[5]林常清.从医学生的动物实验看生命伦理教育[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31 (10) :71-72.

[6]德斯蒙德·莫利斯.亲密行为[M].何道宽, 译.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188.

[7]贺争鸣, 李根平, 李冠民等.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5.

[8]Alice.教学中动物实验的替代法[EB/OL]. (2013-3-14) [2013-3-22].http://appedia.arc.capn-online.info/aaee.

[9]方灿辉, 李云胜, 王济强.当前青年医生医学伦理教育缺失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21 (1) :99-103.

[10]莽萍.动物福利与动物伦理[J].肉品卫生, 2005 (11) :34-38.

实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维创新

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实验教学,实验具有科学性,同时也是提升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文中先提出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我国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对其进行分析以及讨论,希望可以对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分析

1.对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需要加强实验教学

如今的物理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学生只能学习到课本中的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解决物理中难理解的问题或者难点问题,而且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老师需要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虽然目前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得到老师的认可,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师对实验教学缺乏自信心不敢放开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因而在具体的实验教学活动当中,仍然以老师示范为主,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导致实验教学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对实验教学的方法,树立实验教学自信,重视对学生的思維创新。

2.要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就需要加强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课程中出现了些许的实验案例,但是这些案例都是学生知道结果的,所以在实验教学方面学生比较被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老师亲自动手实践的,他们认为学生还没有自我动手能力以及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少,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打消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高度热情与积极性。实验教学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实验,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改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更加喜欢物理,同时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如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缺陷

1.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低

绝大多数的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和学校领导都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甚至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特别重视教材中知识的讲解,从而忽略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形成了“考前背实验”等现象。

2.单一的实验教学

因为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多的初中物理教师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按部就班地做实验,也没有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材特点对实验进行创新和改进。与此同时,学生很少有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大多数都是由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器材,同时向学生介绍实验条件、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三、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的对策

1.让教师重新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物理教师应该得到学校的认可,争取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这对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应该让教师不停地改变教学理念,而且可以在教学中表扬和鼓励学生,创造出一个很好的学习物理知识的环境。(2)应该让物理教师定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让物理老师懂得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了解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最后,还应该加强对物理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教师能更好地了解教学的要求和任务,给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活化教学,在教材中挖掘实验材料

目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材中已经增加了很多实验素材,我们可以对此加以利用。比如,书中提到的自制电磁铁的实验,教师可以根据班上人数将其分为若干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完成之后进一步思考电磁铁磁性的影响因素,从而巧妙地将实验与教材联系起来。另外,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完成测定盐水、测定石块等密度的实验,然后再让学生准确测定牛奶的密度,最终会发现所测出的密度与盐水不同,进而带动学生之间的思考和讨论。

3.因地制宜地演示实验

比如,教师在讲“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课程时,可以通过投影仪的光线进行几个遮挡实验,利用这个实验,给学生讲述这一课程所接触到的知识。教师不仅可以给学生演示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做“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不会以及操作不规范的同学及时对其进行整改或者纠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比如,“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时,有一些同学会对其作出假设,还有些同学做出的假设是错误的,但是教师应该认真面对这些猜想错误的同学,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吸收知识。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最重要的教学部分,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实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小学语文S版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下一篇:小学教师岗位量化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