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无机推断小结

2025-03-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小结(精选8篇)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小结 篇1

taoti.tl100.com 你的首

2010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无机推断知识总结

一、解题思路和步骤:

无机推断题解题思路和步骤:

阅读题目→挖掘信息→筛选信息→寻找突破口→推断整理→得出结论→规范书写 ★阅读题目:注意限制性语句,尤其隐含的条件,找准找全。

★筛选信息:将试题信息与大脑或教材知识相比较,进行加工、筛选,找出有用信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这是解题的关键。突破口可以是反应条件、反应现象、也可能是特殊性质(如气体的生成、沉淀的生成、颜色的变化、溶解度、特殊反应等)

★规范书写的内容:物质的名称、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的电子表达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二、寻找突破口需巩固的知识

1、物质的特征现象:(1)物质的颜色:

有色气体单质:F2、Cl2、O3 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蒸气为红棕色)、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暗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无色气体单质:N2、O2、H2

有色气体化合物:NO2(红棕色)

黄色固体:S、Na2O2、AgBr(浅黄)、AgI、Ag3PO4(黄色)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Ag2S、CuO 红色固体:Fe(OH)3(红褐色)、Fe2O3(红棕色)、Cu2O(红色)、Cu(红色)、红磷(暗红)

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CuSO4·5H2O、Cu(OH)2; 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FeSO4·7H2O; 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2+2+3+-有色离子(溶液):Cu(蓝色或绿色)、Fe(浅绿)、Fe(棕黄)、MnO4(紫红

2+

色)、Fe(SCN)(血红色)、(淀粉遇碘单质(I2)水溶液呈蓝色、3+

Fe与苯酚呈紫色)

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Ag2SO4

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焰色反应显黄色的是钠元素,显紫色的钾元素(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2)气体特征:

常见的气体有: 单质:H2、Cl2、O2

氢化物:NH3、H2S、HCl、氧化物:CO2、SO2、NO、NO2、CO 有机物:CH4、C2H2、C2H4、HCHO

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如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红色的气体是SO2;Cl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不能恢复红色;滴有石蕊试液的CO2(或SO2)溶液加热后红色变紫色;滴有甲基橙溶液的CO2(或SO2)溶液加热后红色变橙色或黄色等。(3)物质的气味:

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物质的毒性:

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

常见的有毒气体化合物:CO、NO、NO2、SO2、H2S、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5)物质的溶解性特征:

CO2(1∶1)、SO2(1∶40)、HCl(1∶500)、NH3(1∶700)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S和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6)熔沸点特征:H2O HF NH3形成氢键反常;原子晶体问题;离子化合物MgO、Al2O3熔点高可以做耐火材料。

2、转化的特征关系

反应规律特征:

2-如与碱反应能产生气体的单质有Al、Si、双水解;S2O3与酸的反应;Na2S与Na2SO3溶液反应;Ca2C与水反应;Na2O2与水或CO2反应;Al、Al2O3、Al(OH)3的特殊性质;弱酸弱碱盐、酸式盐的问题;电化学的问题;金属与酸、水的反应;非金属和碱的反应;+-3+-2-+连续与H或OH(或氨水)反应形式(如Al、AlO2、CO3、Ag);连续氧化形式(Na、H2S、S、N2、NH3、C、CH4、醇、烃等)

3、物质的数据特征:

(1)组成的数据关系:如分析元素X和Y元素按1:2组成化合物时,除了要考虑无机物外,还在考虑有机物中的烯烃,按1:3形成化合物还要考虑乙烷。形成1:1和按1:2(或2:1)主要有H2O2和H2O,Na2O和Na2O2,FeS和FeS2,CuS和CuS2。

(2)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情况:①式量为28:N2、CO、C2H4②式量为30:NO、HCHO;32有S、O2③式量为44:CO2、CH3CHO、C3H8、N2O④式量为78:Na2O2、Al(OH)

3、Na2S、C6H6;84有NaHCO3、MgCO3⑤式量为98:H2SO4、H3PO4⑥式量为100:CaCO3、KHCO3、Mg3N2⑦式量为120:Al2S3、MgSO4、NaHSO

4⑧式量为160:Fe2O3、CuSO

4(3)10电子微粒:①分子:CH4、NH3、H2O、HF、Ne;

++-2+3+-2-②离子:NH4、H3O、OH、Mg、Al、F、O;

③关系:OH+H3O=2H2O;NH4+OH

-+

+

NH3↑+H2O; CH4+H2O

3+

3H2+CO;

2F2+2H2O=4HF+2O2 Al+3OH=Al(OH)3↓ 3+--2+-Al+4OH=AlO2+H2O Mg+2OH=Mg(OH)2↓

+2+3-2---18电子微粒:K、Ca、P、S、HS、Cl、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4)数据差量关系:如连续氧化前后相差16;(5)题设的特殊条件:

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

3、归纳和熟记1-18号元素的一些“专用语言”。

(1)H:原子半径最小;外层电子数=周期数;电子总数=电子层数;第IA族中能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其数量的改变,对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影响不大;原子序数最小;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是形成酸、碱的必须元素;单质密度最小;单质可由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得到;单质是水电解产物之一;与氧可生成两种物质H2O、H2O2;(2)He:最外层属于饱和结构,但不是8电子;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3)Li: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不能形成过氧化物;密度最小的金属;保存于石蜡中。

(4)Be: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氧化物为BeO;价态为+2价。

(5)BF3属非极性分子;跟大多数金属形成金属硼化物。

(6)C:尿素仿N质量分数为46%;除稀有气体外,是既能得电子,又难失电子,难以形成离子;可以和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7)N:单质空气中含量中最多;N2具有一定的惰性,通常情况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华化肥三元素之一;氢化物NH3;氧化物形式最多(六种);含氧酸有HNO3和HNO2;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碱一呈碱性;

(8)O:有H2O2 H2O Na2O2 Na2O等特殊氧化物。非常活泼,与除稀有气体以外的所有元素形成氧化物。

(9)F:前18号元素中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能被任何物质氧化;能与水反应置换中水中的氧;没有含氧酸;HF水溶液是弱酸,并且形成氢键。(10)Ne: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装饰灯(霓红灯广告牌)。

(11)Na: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的一半,可以形成一些特殊的氧化物,Na2O2可以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

(12)Mg:最外层电子数=最内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Mg可以和N2反应,生成的Mg3N2和水反应生成Mg(OH)2和氨气。

(13)Al: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注意Al Al2O3 Al(OH)3 的两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4)Si: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数的一半;地壳含量中排第二位;SiO2是硅酸盐水泥、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是原子晶体的化合物。

(15)P:PH3可自燃(鬼火);有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磷酸为三元中强酸,磷酸可形成三种形式的盐;

(16)S:可形成SO2 SO3 两种氧化物,FeS2是黄色物质,其中硫呈-1价。

(17)Cl:单质为黄绿色;电解食盐水制氯气;HClO具有漂白性。(18)Ar:

三、特殊的转换关系

1、与水反应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生成的有关方程式:

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 Al2S3 + 6H2O = 2Al(OH)3↓ + 3H2S↑

CaC2 + 2H2OCa(OH)2↓ + C2H2↑

2、置换反应的类型

①金属置换非金属的反应:

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2Na + 2H2O = 2NaOH + H2↑ Mg + 2H2O3Fe + 4H2O(气)

Fe3O4 + 4H2↑ 2Mg+CO

22+

2+

Mg(OH)2 + H2↑ 2MgO+C,②金属置金属:2Al+Fe2O3 ③非金属置金属:C+2CuO ④非金属置非金属:C + H2O

Al2O3+2Fe Fe+Cu=Fe+Cu CO2+2Cu H2+CuO

Cu+H2O

CO + H2 2F2 + 2H2O = 4HF + O2

Cl2+2Br=2Cl+Br2

3、特征转换:A①NH3③C NO CO BNO2CO

2C

D(酸或碱)HNO3 ②H2SH2CO3 ④Na

SO2Na2O

SO3Na2O2

H2SO4 NaOH

4、三角转换:

四、重要的反应条件:

1、需催化剂的无机反应:

(1)氯酸钾的分解:2KClO3(2)过氧化氢的分解:2H2O2(3)合成氨反应:N2+3H2(4)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5)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6)水煤汽生产的第二步反应:CO+H2O

2KCl+3O2;(MnO2做催化剂)2H2O+O2↑;(MnO2做催化剂)2NH3;(可逆,高温高压催化剂)4NO+6H2O;(高温催化剂)

2SO3;(可逆,高温催化剂)CO2+H2;(催化剂)

2、必须控制170℃才能发生的反应,必是制取乙烯的反应;

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

3、需放电才能进行的反应:N2与O2的反应:N2+O22NO;

4、需光照的反应:HNO3、HClO、AgX的分解;H2与Cl2混合见光爆炸;

五、重要的化工生产反应:

1、煅烧石灰石:CaCO3

2、水煤汽的生产:C+H2O

CaO+CO2↑;(条件:高温)CO+H2; CO+H2O

CO2+H2;

3、盐酸的生产:工业上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方法来生产盐酸: H2+Cl

22HCl;

4、漂白粉的生产: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反应来制漂白粉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电子转移数目为2e--)

漂白粉的成分是:Ca(OH)2·3CaCl(ClO)·nH2O,其中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真正起漂白作用的则是次氯酸。

5、硫酸的生产(接触法):4FeS2+11O22SO2+O

22Fe2O3+8SO2(沸腾炉);

2SO3(可逆、接触室);SO3+H2O=H2SO4(吸收塔);

Si+2CO↑;

6、晶体硅的生产: SiO2+2C

7、玻璃的生产:

工业上用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来生产普通玻璃。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条件高温)

8、合成氨生产:N2+3H22NH3;(可逆,高温高压催化剂);

4NO+6H2O;(高温、催化剂);

9、工业生产硝酸(氨氧化法):4NH3+5O

22NO+O2=2NO2;3NO2+H2O=2HNO3+NO。

10、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

11、金属的冶炼:

(1)钠的冶炼:2NaCl(熔融)(2)镁的冶炼: MgCl2(熔融)(3)铝的冶炼:2Al2O3(熔融)(4)铁的冶炼:Fe2O3+3CO(5)铝热反应:2Al+Fe2O3

2NaOH+Cl2↑+H2↑;(条件:通电)

2Na+Cl2↑;(条件:通电)Mg+Cl2↑;(条件:通电)4Al+3O2↑;(条件:通电)2Fe+3CO2;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小结 篇2

类型一、试题着重考查所谓“怪物质”及其特征反应方程式,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例题1. (2007江苏高考第20题) 下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 (原子序数≤20) 组成.已知A、B、K为单质, 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 B为固体.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 在其水溶液中滴加AgNO3, 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I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J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 反应 (1)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 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读完题目, 就不难看出, I、J、D分别是NH4Cl、CaCl2、H2O, 再根据H+F=J+D, H、F可能是酸和碱, E+H=I, H、E可能是HCl和NH3, 综合一下, H是HCl, F可能是Ca (OH) 2, E是NH3.但C这一“怪物质”是什么?C+D=E+F, 及生成氨气和一种可能是Ca (OH) 2的碱.这就是本题的难点, 由两种元素组成, 且能和水反应产生氨气和碱, 不难想到电石和水反应, CaC2+2H2O=Ca (OH) 2+C2H2↑, 再联想到Mg3N2+6H2O=3Mg (OH) 2+2NH3↑, 这样便恍然大悟, 这不是Mg3N2的同..类Ca3N2...

答案: (1) NH4Cl[:C..l:]-Ca2+[:C..l:]-

(2) Ca3N2+6H2O=3Ca (OH) 2+2NH3↑

无独有偶 (2005江苏高考第22题) 下图中, A、C是工业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 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 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请按要求回答:

(1) 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 G的电子式_________.

(2) 反应 (1)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 反应 (2) 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反应 (3)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点评:本题不难看出A、B、C、H、I等物质分别是HCl、Al、NaOH、CH4、Al (OH) 3那么本题的难点也就是K这一“怪物质”.K+H2O=CH4↑+Al (OH) 3, K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自然就联想到CaC2及CaC2+2H2O=Ca (OH) 2+C2H2↑, 很快确定是Al4C3, 和2007江苏高考第20题C物质惊人的相似.

答案: (1) Al

类型二.试题通过定性中渗透定量讨论确定“怪物质”, 培养学生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思维模式

例题2. (2004年江苏高考第21题) 下图中, A是一种无色液体, 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 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反应 (5) 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请按要求填空: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E________F_______Y_________

(2) 反应 (5)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 1molB通过反应 (2) 得到1molF, B中F的质量分数为72%, 则B的化学式:____

解析:不难看出本题的难点及“怪物质”是B.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分析得到:A是H2O;G是NH3;Y是HCl;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可猜想为BaSO4或AgCl.再由A电解产生H2、O2, 由于G是NH3, 故C为O2、D为H2, 由此推理出E为N2.

由框图很快推理出J为NO, X是硝酸, Y是盐酸, 由下方框图逆推出I是AgNO3, K是AgCl.再由A与H反应生成NO和HNO3可知H为NO2, 这样由F与HNO3反应生成H2O、NO2、AgNO3, 推导出F为Ag.

这样为求B这一“怪物质”形成了基础.由方程式B=E+F及B=N2+Ag知, B只含两种元素, 及Ag和N, 再根据确定有机分子式的方法, 由Ag的质量分数为72%, 可知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8/72%=150, 求出氮原子在B中个数: (150-108) /14=3, B的化学式为AgN3 (叠氮化银, 一种易爆炸的物质) .答案:

(2) 4NH3+5O2催化剂4NO+6H2O

类型三.试题根据氧化还原规律和分子量共同确定“怪物质”, 培养学生综合推理的能力

例题3. (2006江苏化学高考第20题)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H2O已略去) , 已知: (a) A、B、C、D是非金属单质, 其中B、C、D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b) 反应 (1) (2) 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 (c) 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 化合物K是常用的氮肥. (d) 化合物L具有漂白性, 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而制得. (e) 化合物J由两种元素组成,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请按要求填空:

(1) 反应 (3)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 C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H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 L的溶液与化合物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 化合物J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目的条件, 很容易推出A、B、C、D、E、F、L分别是S、O2、N2、H2、SO2、NH3、NaClO, 很明显本题的“怪物质”是J, 根据反应F+L=I+J, 即NH3+NaClO=I+J而J+B=C及J+O2生成N2, 推出J中必含N元素又知J的相对分是正确的.答案:

(2) N≡N (NH4) 2SO3或NH4HSO3

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化学无机框图推断中的“怪物质”, 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可能是定性 (物质的特殊反应现象) 、定量 (气体的相对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化合物中离子个数比;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比;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等重要数据) 、定性中融有定量等, 考生要熟悉不同的推断思路.同时必须强制性的做好限时训练, 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思维起到锻炼作用, 才能够暴露存在的问题, 才能培养快速反应的能力.

从近几年阅卷情况来看, 无机框图推断拿不到全分的同学还不少, 不少同学已经将所谓的“怪物质”推出来了, 但表达不清, 有的甚至答非所问.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 要进行一定的分类专题强化训练, 和答题规范的指导, 但必须做到少而精, 突出思维方法, 力求知识和能力共同提高.

专题十二 无机推断 篇3

例1 下图中,A、C是工业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A][B][C][D][K][J][I][H][G][F][E][H2O][③][②][①][Cl2][高温]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 ,G的电子式 ;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

(3)反应②进行的条件是 、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从“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与Cl2反应得G”“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三个信息推知,H一定是CH4,G是CCl4,A是HCl。这是本题的突破口!然后,由“B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可猜测,B是Fe或Al;再由“B与A、C这两种常见化工原料反应得到同一物质E”“D和F能反应生成一种在高温条件下能分解并生成耐高温材料J”可知,B应是Al。从而推出各物质分别是:A:HCl,B:Al,C:NaOH,D:AlCl3,E:H2,F:NaAlO2,G:CCl4,H:CH4,I:Al(OH)3,J:Al2O3,K:Al4C3。

答案 (1)Al [∶][∶][∶Si][∶][∶][∶Cl][∶][∶][∶Cl∶][∶][∶Cl∶][∶][∶Cl∶] (2)Al3++3AlO2-+6H2O=4Al(OH)3↓ (3)光照 过量Cl2 (4)Al4C3+12H2O=4Al(OH)3↓+3CH4↑

点拨 有的物质组成比较特殊,可以作为推断题的题眼,比如: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或1∶1的物质有:Na2O、Na2O2类;CaO、CaO2类;H2O、H2O2类;CaC2、C2H2、C2H4、C6H6、C8H8类。有的物质具有特殊的结构,也可以作为题眼,比如:(1)10 e-和18 e-的分子、离子、原子或原子团。(2)有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P4;金刚石、晶体硅、SiO2;CH4、CCl4、SiF4。

考点2 实验现象

例2 根据下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现象,试推断A~L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其物质名称。

[I][B][F][A][B][H2O][电解][C

钾盐溶液][分离][MnO2][△][AgNO3

溶液][红棕色][K

焰色呈黄色][蓝色物质][L

淡黄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淀粉溶液] [H][G] [E][D] [J][A]

A ,B ,C ,D ,E ,F ,

G ,H ,I ,J ,K ,L 。

解析 此题的突破口是实验现象。由“G遇淀粉生成蓝色物质”可推知,G一定是碘单质;由“H遇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淡黄色沉淀和焰色呈黄色的物质”可推知,H一定是溴化钠溶液。继续反推,即可完成此题。

答案 A是浓盐酸,B是氯气,C是溴化钾溶液,D是单质溴,E是氯化钾溶液,F是碘化钠溶液,G是单质碘,H是溴化钠溶液,I是氢气,J是氢氧化钾溶液,K是硝酸钠溶液,L是溴化银沉淀。

点拨 有些反应现象很特殊,是“题眼”。比如:(1)颜色变化:淀粉遇I2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SO2、Cl2使品红溶液褪色;NO在空气中由无色变成红棕色。(2)燃烧现象:H2+Cl2(苍白色火焰); Al+O2(耀眼白光);Mg+CO2(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白色固体);焰色反应等。(3)Fe3+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SCN-溶液显红色,遇苯酚溶液显紫色。(4)遇强碱性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中一般含NH4+。(5)遇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中一般可能含有:CO32-、HCO3-、SO32-、HSO3-、S2-、HS-。(6)受热后全部分解生成气体的一般是NH4HCO3、(NH4)2CO3等;受热分解、冷凝又化合成原物质的是NH4Cl。(7)遇H2O能放出气体的物质有:F2、Na、K、NaH、Na2O2、CaC2、Mg3N2、Al2S3;其中遇水既生成白色沉淀,又生成气体的固体是:CaC2、Mg3N2、Al2S3等。

考点3 特殊反应

例3 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A][B][C][D][E][F][D][H][G]

(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

(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气体A与气体B化合生成气体C,气体C又能与气体D化合”,这些信息本来已可帮考生推出结论,试题又给出信息“G是氯化钙”,使得此题又多了一个“入口”——两种固体反应生成三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氯化钙,一种是气体。

答案 (1)NH3 NH4Cl (2)H2+Cl2[点燃]2HCl (3)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点拨 常见的可做题眼的特殊反应有:(1)一种物质加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KMnO4、NaHCO3、Ca(HCO3)2、NH4HCO3、(NH4)2CO3、HNO3。(2)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铵盐+碱;Cu、C与浓H2SO4(或浓HNO3)等。(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的物质:Al;Al2O3;弱酸的铵盐;弱酸的酸式盐;Al(OH)3。(4)连续氧化反应:S→SO2→SO3;H2S→SO2→SO3;NH3→NO→NO2;N2→NO→NO2;C→CO→CO2;Na→Na2O→Na2O2;RCH2OH→RCHO→RCOOH。(5)气+气→固:NH3+HCl=NH4Cl。(6)有关工业生产的反应:工业制漂白粉;制镜业;氨的催化氧化;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制镁、铝;工业制玻璃;工业制硫酸;发醇法制酒精。

考点4 典型性质

例4 现在X、Y、Z三种元素,已知: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请回答: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写序号字母)。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 mol该气体被O2氧化放热98.0 kJ,若2 mol该气体与1 mol O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 。

nlc202309030734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 mol Y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则ZY3为FeCl3,即Z为Fe、Y为Cl。再由“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知X为S。(3)中①SO2气体的转化率为[176.4 kJ2×98.0 kJ]×100%=90%;②由“Y(Cl)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可想到KClO3,进而知Y(Cl)的含氧酸为HClO3、常做氧化剂,故SO2作还原剂、被氧化为强酸H2SO4,再由“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即得1.5 mol HClO3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了1,故所得氧化物为ClO2,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HClO3=H2SO4+2ClO2。

答案 (1)HClO4 (2)Fe3++3H2O[△]Fe(OH)3(胶体)+3H+ abd (3)①90% ②SO2+2HClO3=H2SO4+2ClO2

点拨 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有:(1)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2)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3)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是白磷;(4)可溶于氢氟酸的酸性氧化物只有SiO2;(5)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硫化氢;(6)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的化合物有BaSO4(白色)、AgCl(白色)、CuS(黑色)等;(7)有消毒杀菌和漂白作用的有:HClO、H2O2、Na2O2、O3、SO2等。

考点5 反应条件

例5 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A单质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请填空:

[A+E][B][C][D+H2O] [加碳

高温][加氧化钙

高温][加氢氧化钠

加热]

(1)形成单质A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

(2)B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B的晶体类型为 。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D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

解析 本题有两处反应条件是“高温”,这个信息很重要!可作为题眼!因为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不多,比如N2分子中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高温条件下才能变成氮原子;硅及其化合物多是原子晶体,也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能破坏其共价键。所以,一眼便可看出此题与“Si”有关,再稍加分析,即可得出合理答案。

答案 (1) [+14] [2 8 4] +4 (2)SiO2 原子晶体、SiO2+2C[高温]Si+2CO (3)CaSiO3 Na2SiO3

点拨 特殊的反应条件主要有:(1)放电(N2+O2→,3O2→2O3);(2)光照(H2+Cl2→,HClO→,HNO3→,AgBr(AgNO3)→,CH4+Cl2→,C6H5-CH3+Cl2→);(3)催化剂(KClO3→,H2O2→,SO2+O2→,N2+H2→,CH3CH2OH+O2→,CH2=CH2+H2O→,nCH2=CH2→,酯化反应,酯水解反应,硝化反应,烯、炔、芳香烃、醛与H2加成反应);(4)高温(铝热反应,碳与水蒸气、二氧化硅、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硅与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等反应,炼铁反应,碳酸钙分解反应,黄铁矿锻烧,合成氨)。

[【练习】]

1. 下图的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其中常温下A、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B][C][D][E][F][X][+Na2O2][+D][催化剂][水稀释][+B][+Cu][+Cu][△] [G]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C: ;F: 。

(2)写出下列变化的反应方程式:G→E: 。

(3)实验室里常用加热 和 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气体C,常采用 方法来收集。

[X][Y][W][Z] [甲][乙][丙][丁] 2. 已知: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l:3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请填空:

(1)甲是 ,乙是 ;

(2)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

[高温][高温][高温][①

③][氧化物Ⅰ][氧化物Ⅱ][氧化物Ⅲ][单质Ⅲ][单质Ⅰ][氧化物Ⅳ][氧化物Ⅱ][单质Ⅱ][加氧气]

(1)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下图①~11分别代表有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请填下以下空白。

[△] [气体

混合物][通过碱石灰][通过

浓硫酸][催化剂

高温][+Mg条(点燃)][+Na2O2][+④][+11][①][③][④][⑤][⑥][⑦][⑥][⑧][11][⑩][⑦][②][11][⑨] [②]

(1)①③④的化学式分别是 、 、 ;

(2)⑧与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常压下A元素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B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甲与其气态氢化物乙能够化合形成盐丙;D元素的离子半径是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最小的。

(1)已知相关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变化:

[丁][乙][丙][己][戊][单质D][水][△][电解]

①丁与乙和水反应生成戊和丙的离子方程式为 ,由物质己电解得到单质D 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0.1 mol·L-1的丙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常温下,为使丙溶液中由丙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的水溶液至 。

(2)已知E及其化合物有以下变化:

[单质E][X][Y][Z][H2O][O2][O2] [一定条件]

nlc202309030734

①写出单质E与化合物Z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X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由A、B、C、D、E五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18电子的分子,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任写一个即可);

(3)C有多种氧化物,其中之一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红棕色,在一定条件下,2 L的该无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C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6. X、Y、Z为三种常见的单质,Z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A、B为常见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反应(均不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以下每一空格中填入一种即可):

[A][B][Y][Z][Z][X][+][+][+][+]

(1)当X、Y为金属时,Y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2)当X为非金属时,Y为金属时,X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3)当X为金属,Y为非金属时,写出X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当X、Y均为非金属时,写出X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是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物质A][物质B][化合物C][气体E][化合物D][+H2O][一定条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C的一种化学式 。

(2)若E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①写出C和H2O反应生成E和D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用等式表示E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

(3)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则:

①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NaOH溶液][Cu][Ⅰ][Ⅱ][Ⅲ][浓H2SO4]②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浓H2SO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也没看到红棕色气体,则你得出的结论是 。

③已知常温下物质A与物质B生成1 mol气体C时放热57.07 kJ,1 mol气体C与H2O反应生成D溶液和E气体时放热46 kJ,写出物质A与物质B及水生成D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 。

化学推断题型解题技巧 篇4

推断题首先要抓住突破口,表现物质特征处大都是突破口所在,所以考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概念点上,要注意总结它的特征。

在推断题的题干中及推断示意图中,都明示或隐含着种.种信息。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物质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物质的颜色如何,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有怎样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有何现象,在生活中有何运用等,同时还要注意表述物质的限制词,如最大(小)、仅有的等。考生看到这些信息时,应积极联想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假设、重演,一旦在某一环节出错,便可进行另一种设想。

二、在训练中找感觉

一般而言,推断题的思维方法可分三种:一是顺向思维,从已有条件一步步推出未知信息;第二种是逆向思维,从问题往条件上推,作假设;第三种则是从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进行发散推导。解推断题时,考生还可同时找到几个突破口,从几条解题线索着手,配合推断。

可以说化学推断题没有捷径可谈,它需要考生在训练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不足后再回归课本,再进行训练,螺旋上升。如此而为,做推断题便会有“感觉”。

三、如何做好化学推断题?

答:推断题大多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中心展开的,而且考察的重点也比较突出。例如:无机推断题经常考查5条线,硫、氮、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有机推断题经常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葡萄糖的性质来考察。所以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题眼经常是一些特殊的性质、用途、现象、反应规律等,以此作为突破口解题。平时可以专门找一些此类题集中练练,以便找出一些做题规律。

四、化学推断题的解答技巧与思路

1、怎样解无机推断题?

无机推断题考试中通常必有,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问题终究是要回到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你基础扎实,你解这类问题就解得越迅速,你对题目也比较敏感,有时候可能凭着直觉就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你需要对无机的知识复习地很扎实,重点来讲就是特征反应,特殊性质,比如酸碱试剂对酸碱的变色反应,有臭鸡蛋气味的H2S等等,这些都是特征,从历年高考题当中没有一道没有突破口的.假如这突破口刚好是的知识漏洞,这就比较悬了,题目往往就是从一、两个特征突破,找到了突破口就顺利成章,找不到则举步维艰。所以基础知识地掌握和考试时地灵敏度对于解推断题是最关键的。

2、推断题怎么入手,有没有什么窍门?

要做好化学推断题,那么要对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应该掌握的很清楚。推断题首先要抓住它的关键点,突破口,也就是说,表现物质特征的地方或者特征的化学反应,所以要注意总结这些的特征,前面老师已经讲过。一般推断题是有一定的思路的,突破口可能隐藏在某个地方,一定要首先纠出来,有些问题可能会有两个或者更多突破口,那么这样的问题就容易一些,找到突破口后,问题就比较好决决了,可以正向推断,也可以逆向推断,不断的向各种方向来判断。

3、有机推断题和无机推断题在做的时候,入手有没有什么不同,思路有没有不一样?

当然有不同。有机物的推断题主要是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某些物质里面含有含有哪些官能团,比如:烷基、烯烃、炔烃、芳香烃、以及各种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不同,根据某些物质所表现出来性质可以判断他属于那个类别。另外通过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加聚、酯化、水解等等反应的性质,来判断物质属于那个类别。而无机推断主要是根据各种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的变化,一些物质的特殊性质,一些特征的反应都可以成为推断的依据。而有机物的反应,重点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反应中分子结构断键的位置。

4、我觉得化学推断题比较难,应该怎么办?

推断题包括有机推断题和无机推断题两种形式,有机推断题往往题目中会给信息,首先要读懂题目中的所给信息,如果是方程式的话,要明确它的断键和成键的位置,还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所给的文字信息。从开始依据框图向后进行,当中间推断不过去的时候,再从最后向前推断,用两头挤的方式,时刻关注信息,完成所合成的问题。有机推断特别要注意官能团的性质。无机推断题应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抓住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包括一些特殊的现象,还有性质,进行突破,使题目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

5、寻找化学推断题的突破点。

化学推断题一般是两个大题,一个是无机的推断,一个是有机的推断。这个切入点有两种题型,一种题型是从大家很熟悉的物质开始展开的,另外一种题型是最初的反应物很不熟悉,不明确的,这样就有两种做法,一个是从很明确的物质出发的,大家从开始往后逐一推断,如果中间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先跳过去。如果开始没有明确的物质,是一个很含糊的物质,这样的话,请大家从特殊的物质,特殊的现象,特殊的反应入手。

这个突破点一定是书本上的最典型的知识和最典型的现象。由此突破一点,全局就可以展开了,这样的题目,往往是一点突破,其他的都应该是顺着这点左右展开,没有问题的。

有机信息题是高考考查自学能力的重要题型,而且往往与有机合成题,推断题融合在一起。所以在做题时,要注意寻找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解题思路。

★ 练习政治试题

★ 八年级政治试题节选

★ 初三政治试题及其答案

★ 初中政治试题及答案

★ 阅读三大题型解题技巧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 对考试分数怎么看-政治试题

★ 高三复习主要哲学原理-政治试题

★ 重庆中考题解题技巧

★ 初中物理解题技巧

人教版高二化学有机推断题 篇5

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 、 “—C≡C—” 。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 “—C=C—” 或 “—C≡C—” 、 “—CHO”、“—OH(醇或酚)”,或为“苯的同系物” 。

③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 、 “—C≡C—” 、 “—CO-”或 “苯环”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 Cu(OH) 2 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CHO” 。

⑤能与钠反应放出 H2 的有机物必含有“—OH” 、 “—COOH” 。

⑥能与Na2 CO3 或NaHCO 3 溶液反应放出CO 2 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羧基。

⑦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

⑧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糖或蛋白质。

⑨遇 FeCl 3 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⑩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具有“—CH 2 OH” 的醇。比如有机物 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 A应是具有“—CH 2 OH”的醇,B 就是醛,C 应是酸。

二、有机反应•条件

①当反应条件为 NaOH 醇溶液并加热时,必定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②当反应条件为 NaOH 水溶液并加热时,通常为卤代烃或酯的水解反应。

③当反应条件为浓 H 2SO 4 并加热时,通常为醇脱水生成醚或不饱化合物,或者是醇与酸的酯化反应。

④当反应条件为稀酸并加热时,通常为酯或淀粉的水解反应。

⑤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并有氧气时,通常是醇氧化为醛或醛氧化为酸。

⑥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反应时,通常为碳碳双键 、碳碳叁键、苯环或醛基的加成反应。

⑦当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 X 2 反应时,通常是 X 2 与烷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 H 原子发生的取代反应, 而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且与 X 2 的反应时, 通常为苯环上的 H原子直接被取代。

三、有机反应•数据

(1) 根据与 H 2 加成时所消耗H 2 的物质的量进行突破: 1mol—C=C—加成时需1mol H 2 ,1mol—C≡C—完全加成时需 2molH 2 ,1mol—CHO 加成时需 1molH 2 ,而 1mol 苯环加成时需 3molH 2。

(2)1mol—CHO 完全反应时生成 2molAg↓或 1molCu 2 O↓。

(3)2mol—OH 或 2mol—COOH 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 1molH 2 。

(4)1mol—COOH 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1molCO 2 ↑。

(5)1mol(醇)酯水解消耗 1molNaOH,1mol(酚)酯水解消耗2molNaOH。

四、物质•结构

①具有4原子共线的可能含碳碳叁键。

②具有4原子共面的可能含醛基。

③具有6原子共面的可能含碳碳双键。

④具有12原子共面的应含有苯环。

五、物质•通式

符合CnH2n+2为烷烃,符合CnH2n为烯烃,符合CnH2n-2为炔烃,符合CnH2n-6为苯的同系物,符合CnH2n+2O为醇或醚,符合CnH2nO为醛或酮,符合CnH2nO2为一元饱和脂肪酸或其与一元饱和醇生成的酯。

物质在通常状况下为气态的烃,其碳原子数均小于或等于4,而烃的衍生物中只有CH3Cl、CH2=CHCl、HCHO在通常情况下是气态。

六、物质•物理性质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突破口 篇6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突破口归纳

 

文/夏正军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的常用类型

学生在平常学习中会接触到很多推断题,可能会觉得繁杂无序,其实只要用心整理,可以发现其实推断题是有着很清楚的题型分类的,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仔细整理这些类型,分清条理之后再做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总的来说,推断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一般都是进行文字叙述,而后设问题要求考生作答,这类题往往首先对化学物质和实验环境和对象进行说明,而后会设问要求学生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物质、一定存在的物质以及不可能存在的物质,学生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题,对叙述之中的条件和类型进行仔细分析,分清文中给出的字眼的先后顺序,找到突破口。

2.带图式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化学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一般没有限定的化学物质范围,要求学生推断出图中所带有的未知物和已知物,学生可以利用以果求因等方法来进行物质的推断。

3.带有表格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往往以带有的表格为主,通常来说,表格中都会附有在有物质限定范围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实验现象,从而要求学生进行未知化学物质的推断,这类题一般会采用对照的方法来进行解析。

4.带有网络图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物质范围以及用箭头将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给标示出来,从而形成一个状似网络的物质反应图,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图示来推断出未标明的物质,这类题型一般要求学生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推断。

5.题目较为宽泛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较为宽泛,没有给出图表和网络图和过多的叙述,只是简单地给出实验现象,也没有限定的化学物质范围,接着让学生推断未知物质,这类题目一般较难,学生不容易推断出该类题所需要的未知物质,因此,要求学生所具有的能力较强。

二、初中化学归纳题突破口归纳

虽说化学推断题类型比较多,难度较高,不容易算出,但是只要用心分析,看出每类题型所具有的“共同点”,从而进行推断,找到突破口,解答化学题也就变得很容易了,以下是根据化学推断题的类型而进行的突破口总结,具体可以分为:

1.根据常见的化学元素或者物质进行推断

解答化学题的时候很多题目里面会有一些提示性文字,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叙述进行推断,比如,浙江省中考题中有一个是“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其中,D 便是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推断出来的物质,这些都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这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确定的知识点。

2.根据化学实验发生的反应进行推断

除以上那种突破口推断,还有一种便是说明了物质的特征现象从而让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安徽省有一道题是“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这便要求学生熟悉化学实验中常发生的化学反应。此外,例如,点燃发生时通常是有O2参加的反应;而有通电时一般就是电解H2O得出的反应结果。

3.根据物质特征、颜色进行推断

化学推断还有一种便是化学物质的颜色了,化学中的物质通常都有着固定的颜色,而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颜色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记住这些颜色学生便能很容易地了解到题中所给的物质是什么了,这首先要求学生熟记化学物质的颜色以及发生反应后的颜色,比如,Fe、C、CuO、MnO2、Fe3O4这些物质都是黑色的。

4.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

除以上三种还有一个便是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物质的状态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学生只要熟记便可以知道化学物质的类型了,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常见的固体单质有Fe、Cu、C、S,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等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便是H2O。

三、初中化学题归纳题解答步骤

1.要阅读题目

学生首先要通阅全题,统领大局,掌握题中所表达的意思,找到关键点并且反复阅读,弄懂题目所包含的重点、难点,接着再进行具体分析。

2.寻找突破点

这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从而快速准确地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3.进行正确推断

这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

学生要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在进行检验之后学生需要推断出这个题推出的结果是否是正确答案,最后便可以进行验算和写答案了。

聚焦无机推断三大题型 篇7

题型一无机框图型推断题——学科主干知识的“灵魂”

例1图1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C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固态化合物,常温下甲是短周期元素的气体单质,E是过渡元素的单质.

(1)若A是黄色固体,反应①用于工业生产,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此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A、C都是黑色固体,A经反应①生成C时,固体质量不变,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

(3)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条件是______.

解析:过渡元素中重点考查铁,所以E为铁(2)为铝热反应,C为氧化铁,根据(1)提示A为二硫化亚铁,B为二氧化硫,甲为氧气,D为三氧化硫,F为硫酸.固体质量不变,表示该原子到A中非金属原子的质量和氧原子成倍数关系.

答案:(1)(2)Cu2S (3)催化剂、400~500℃.

题型二文字叙述型推断题——考查理解能力的“主将”

例2一种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Fe3+、Ba2+、Al3+、NH4+、CI-、NO3-、HCO3-、.现做以下实验:(1)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2)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将(2)中的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另取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只看到有棕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不减少.由此可以推断: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

解析:整个题目全用文字叙述,没有任何数据,只能根据题意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答案.①首先考虑离子间的共存:与Ba2+,与Al3+、Fe3+不能大量共存;②由(1)知该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一定没有;③由(2)知,溶液中一定有,从而否定Ba2+的存在;④在(3)中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沉淀,由于(2)溶液中加入了Cl-,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Cl-;⑤由(4)知,产生的棕色沉淀是Fe(OH)3,溶液中肯定有Fe3+;由于加入过量碱后沉淀量没有减少,说明没有Al3+.

答案:、Fe3+Ba2+、Al3+、K+、、Cl-、

题型三表格型推断题——实验与推理相印证的“催化剂”

例3有A、B、C、D、E、F六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aOH、(NH4) 2CO3、BaCl2、AgNO3、HCl和MgSO4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生成气体或受热挥发出碱性气体的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F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与D反应:______;C与E反应:______;B与F反应:______.

抓规律找本质,突破无机小推断 篇8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无机小推断;知识积累;特征反应

中图分类号:G6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57-01

无机推断题是元素化合物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题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它既能检验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主干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对学生的学科素质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是每年高考的难点之一。近两年的高考无机框图推断题稳中有变,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无机小推断题逐渐走上高考舞台。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推断题能否顺利过关,是高考能否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一环是平时积累了“特征反应”,积累就会突破,就能快速、简捷地解答好推断题, “特征反应”的牢固掌握就掌握了解题的“杀手锏”。下面将一些常见“特征反应”作以简单归纳,仅供参考。

一、双次氧化的反应

连续氧化反应:ABCD(酸或碱)

①NH3(g)N2NONO2HNO3

②H2S(g)SSO2SO3H2SO4

③CH4(g)CCOCO2H2CO3

④Na(s)Na2ONa2O22NaOH

二、化合物+水=白色沉淀+气体

Mg3N2+3H2O== 3Mg(OH)2↓+2NH3↑

Al2S3+6H2O== 2Al(OH)3↓+3H2S↑

CaC2+2H2O== Ca(OH)2+C2H2↑

三、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单质

6NO+4NH35N2+6H2O 6NO2+8NH37N2+12H2O

2Na2O2+2H2O== 4NaOH+O2↑ 2Na2O2+2CO2== 4Na2CO3+O2

CO+H2O(g)CO2+H2 Fe2O3+3CO2Fe+3CO2

四、常见置换反应(可按主族顺序记忆)

VIIA:Cl2(Br2、I2)+H2S== S↓+2HCl(HBr、HI) 2F2+2H2O=4HF+O2

Cl2+H2S=S+2HCl 3Cl+2NH3=N2+6HCl VIA: O2+H2S=S+H2O

IVA:C+H2O(g)CO+H2;2C+SiO2Si+2CO

Na\Mg\AI\Fe各一個:2Na+2H2O=2NaOH+H2↑

CO2+2Mg2MgO+C;

4Al+ 2Fe2O32Al2O3+4Fe 3Fe+4H2O(g)Fe3O4+4H2等

H2+金属氧化物金属+H2O

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Fe2O3+3H22Fe+3H2O; Fe+2HCl===FeCl2+H2↑;

五、常见的可逆反应(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部分出镜率比较高的)

4NH3+5O24NO+6H2 N2+3H22NH3

2SO2+O22SO3

下面仅举几例,供大家研讨。

例1:2006年新课标27题

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答案: 2Mg+CO22MgO+C

2Al+6HCl==2AlCl3+3H2↑ 2F2+2H2O==4HF+O2

例2: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1)若A是可溶性强碱,B是正盐,D不溶于稀硝酸,则B的化学式: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B是正盐,D既可溶于盐酸又可溶于NaOH溶液。

①A是NaHCO3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且A与B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1相混合时,推知B的化学式为: 。

(3)若A是碳化钙(CaC2),A与B的溶液反应时只生成气体C、CaCO3和水;C的燃烧热为1300kJ·mol-1,则B的化学式为: ;C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NH4)SO4,Ba(OH)2+(NH4)SO4═BaSO4↓+2NH3↑+2H2O,

(2)Al3++3HCO3-═Al(OH)3↓+3CO2↑,Al2(SO4)3

(3)Ca(HCO3)2,C2H2(g)+5/2O2 (g)═2CO2(g)+H2O

(l)△H=-1300 KJ/mol.

例3: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气体单质E可能是铁

B.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C. 若D是一种强酸,则A只能是单质,且D可在常温下与Cu反应生成B或C

D.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答案:C

上一篇:宿舍文化周活动方案下一篇:当代女性必读的十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