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毕业设计提纲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流专业毕业设计提纲(精选12篇)

物流专业毕业设计提纲 篇1

物流083班

一、企业简介

二、物流配送中心的意义

三、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一)主要功能

1.集货

2.存货

3.分拣

4.配货

5.配装

(二)其他功能

1.订单

2.衔接

3.送货

4.配送加工

5.服务功能

四、物流配送中心运营设计的原则

(一)作业原则

(二)管理原则

五、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流程设计

(一)订货流程

(二)进货流程

(三)出货流程

(四)补货流程

(五)退货流程

(六)盘点流程

六、物流配送中心运营管理

物流专业毕业设计提纲 篇2

在高职教育中, 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是完成教育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 很多学院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比较松散, 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服务。如何更好地利用顶岗实习环节, 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的作用, 实现学生能力的更大提升是高职院校思考的重点。

本文将对高职物流专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的主要操作步骤进行探索和改革:

在顶岗实习中, 依次设计认知物流企业、参与物流企业活动、验证所学知识、策划和实施一个企业物流项目四个层次的实习任务。每个阶段的实习均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监督和评估有效管理的步骤严格控制, 以确保实习的效果。

1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主要探索及改革思路

1.1实习成果主要提交形式

1.1.1实习调查报告:

就自己关注的某个课题和问题, 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业务状况, 进行调研后形成规范的、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调查报告;

1.1.2顶岗实习物流企业实际运营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企业实践所得, 对实习企业正在运营的或已经运营的案例进行分析、解剖和系统总结, 最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最后形成报告;

1.1.3所学专业知识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报告:

就自己所学某个典型的专业知识, 结合该知识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应用情况包括应用范围、应用条件、技术手段、知识创新点、知识与现实的差异、应用效果等进行综合接受和深层次分析, 形成书面报告;

1.1.4规划书或企划书:

就企业某个项目或所遇到的问题, 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形成具有价值的企划书或规划书;

1.1.5参与和主持企业项目或课题的汇报报告:

就自己在顶岗实习期间主持或参与的某个企业运作项目和课题进行全程复制和介绍, 最后形成书面报告;

1.1.6其他与此相关的形式。

1.2职业经验学习——顶岗实习设计

1.2.1把顶岗实习划分为如下主要阶段, 在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完成的主要目标、应知应会进行详细分解, 从而使学生目标明确, 每个实习阶段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使整个实习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1.2.2规划“顶岗实习路线图”, 在“顶岗实习行动路线图”中规划设计“顶岗实习成功路径图”, 最后用“顶岗实习成功路径图”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1) 顶岗实习行动路线图

计划规划期→功课准备期→前期接触期→感性认识期 (观察、了解期) →理性认识期 (思考、仿效、尝试期) →提高提升期 (担当、操作、完成期) →审视反思期 (检视、质疑、改进期) →参与项目期 (参与团队项目、担当相当责任) →总结评估期→告别铺垫期。

2) 顶岗实习成功路径图

顶岗实习的成功路径图是从在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使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获得企业的高度认可和成功的前提下, 把以往学生实习中的无序行为转变成有序行动, 只要按照这样的路径实习就会取得成功。

1.3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考核

顶岗实习作为一项独立的实训项目, 其成绩将计入学生学年成绩并获得相应学分。顶岗实习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联合考核制度, 由校内专职实习指导教师会同顶岗实习单位校外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一起负责评定学生成绩。校内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考核占总成绩30%, 校外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填写顶岗实习单位综合鉴定, 占总成绩70%。

毕业实习为学生个人项目, 以项目的形式结合实习情况撰写毕业实习报告, 完成毕业设计环节, 其成绩将计入学生学年成绩并获得相应学分。

摘要: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至关重要。但对高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管理中, 往往出现管理粗疏、目标不清等现象, 从而影响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目标的实现,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加强高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管理, 整合企业实践资源, 加强全面顶岗实习监控, 提高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高职,物流专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实施步骤

参考文献

[1]宋晓英.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思考[J].职业, 2008 (32) :94.

物流专业毕业设计提纲 篇3

【关键词】物流 信息系统 课程设计 实验 民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32-01

引言: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民航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航客货运输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在民航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对于民航各相关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民航类物流管理专业承担着培养民航物流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责任,课程设置均贴近于民航物流的实际需求。以民航物流的实际需求为驱动力,为民航物流的发展培养人才。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以信息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实际应用为驱动的实验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数据管理等若干门课程。该课程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信息系统在民航物流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实际设计开发能力为目标,达到将学生的先修课程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在本文中,结合民航物流的实际需求,设计了该课程的若干实验。

一、航空备件库存系统设计

航空备件泛指航空公司所储备的用于维修的航空配件。根据航空备件管理工作实际业务,并结合该课程的课时限制,以航空备件管理工作的主要业务为基础,形成航空备件库存系统的主要设计实现目标。

航空备件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实现要求包括三项主要的功能,即:入库出库、信息查询和系统维护。

1.入库出库功能。包括备件入库、备件出库两项子功能。备件入库过程中,要首先查询仓库容量是否已满,如果容量已满,则该备件不能入库。入库需要详细记录入库备件信息、入库时间、入库数量等信息。备件出库过程中,将备件的状态进行调整。记录备件出库时间、出库去向等信息,并对应更新库存容量。

2.信息查询功能。信息查询功能包括备件信息查询、供应商信息查询、库存信息查询等具体功能。备件信息查询功能,需要支持按照备件名称、备件类别、备件编号、入库时间等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数据查询,能够通过分页列表形式进行数据显示。供应商信息查询功能,支持按照供应商名称、编号等信息进行查询。查询结果界面需要显示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并且提供超链接显示每一个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信息。库存信息查询功能,提供对于仓库状态信息的检索。详细列表仓库各类商品的入库、出库详细流水信息。

3.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功能包括系统登录和密码修改两项功能。系统登录功能需要验证用户所输入的用户名、密码是否匹配,之后匹配的用户名、密码才能够完成登录。密码修改功能,需要正确输入原始密码,并两次输入新密码才能够完成密码修改。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系统需求设计系统数据库结构模型,设计系统功能界面设计,完成应用程序各项功能实现,调试运行系统。

二、民航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物流配送工作是民航各货代公司的日常业务之一。配送过程中,需要实现车辆、司机、运单等各种资源的综合调度。以货代公司的车辆调度业务为背景,根据本课程的课时限制,确定民航物流配送系统的实现目标。

民航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包括资源管理、运输管理和系统维护三个部分。

1.资源管理功能。资源管理功能包括车辆信息管理、司机信息管理两项主要的子功能。车辆信息管理功能要求实现车辆信息录入、检索、删除、修改等各项功能。维护车辆的编号、牌照、车辆类型等各种信息。司机信息管理功能要求实现司机信息录入、司机信息附条件检索、司机信息列表等具体操作。

2.运输管理功能。运输管理功能包括运单录入、配送调度、运单签收、费用核算等子功能。。运单录入子功能实现运单向系统中的录入实现。运单录入系统过程中,需要填写发货人、收货人、货物类型等各种信息。配送调度功能根据车辆的容量限制、可用司机信息,为每一单货物分配车辆进行配送。运单签收功能由收货人实现对于配送货物的签收。在收获人签收完成之后,货物的配送业务完成。费用核算功能对于每一运单进行计费,并统计总体的运单费用。

3.系统维护功能。系统维护功能包括系统登录和密码修改子功能。系统登录子功能要求调度员、司机、收货客户登录系统后,跳转到各自不同的功能界面,界面中显示支持不同类型使用者功能实现的菜单。密码修改功能完成系统使用者的登录密码修改。

要求学生查根据需求设计系统数据库结构模型,设计每一种用户的系统功能界面设计。运用VB6作为系统开发工具,设计系统的功能界面。完成系统开发。完成应用程序各项功能实现,调试运行系统。

三、结论

民航院校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学生具有相应的前期知识储备。通过本文所设计的实验项目,将先修课程实现了有机融合。并且学生能够在课程实验的基础上,了解民航物流的运作原理与流程。

参考文献:

[1]胡美丽,初良勇. 纵深式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5:183-184.

[2]孔继利,冯爱兰.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 物流技术,2010,Z2:229-232.

[3]章文燕.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0:58-59.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篇4

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 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 ),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 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 )。

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 个性与英语教学 , 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等。

学位论文包括前置、主体、附录等三个部分。

英文封面:由论文英文题目、解释、作者、指导老师姓名和职称、时间组成。

主体部分

主题部分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正文(body)、结论(conclusion)、参考文献(bibliography)。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引言: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涉及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知识空白、研究设想、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概述、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等。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篇5

序 言 1

一、香港基本法解释权的立法 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 3

(二)基本法解释权存在的法理依据 4

1.法律需要解释 4

2.立法原意 4

3.法律解释权 6

4.基本法解释权的配置 7

(三)基本法制定程序中的瑕疵 8

(四)基本法解释权立法的重要影响因素 10

二、香港基本法第158条的解读和适用 11

(一)基本法性质的认定 11

(二)基本法解释权的归属 14

(三)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原则 15

1.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16

2.维护香港高度自治原则 16

3.法治原则 17

4.高度信任原则-->17

(四)基本法解释权配置的特征 18

1.解释权行使主体复合 18

2.立法性与司法性并存 18

3.常委会完全解释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有限解释权 18

(五)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程序 18

(六)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效力 19

三、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高度自治权的关系 21

(一)香港高度自治权的内涵 21

(二)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2

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基本法解释权与其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2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3

(三)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立法权的关系 23

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立法会的立法权的关系 23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立法会的立法权的关系 24

(四)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

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

2.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

四、香港基本法解释权制度的完善 25

(一)完善基本法解释权制度运行的配套立法 26

(二)关于香港基本法解释权配置和行使主要所涉及到的机关的建议 27

结 语 29

参考文献 30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篇6

1 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

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物流以及整条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我国现在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

(1)高级管理人才。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除了在学校学习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将实践所得的知识升华为理论,使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良策。例如为政府机构制定政策、规划等的人才,包括相应的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的人才。

(2)中高级管理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是物流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主要是指具有牢固的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等基础知识,具备较扎实的工学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物流人才。在企业中,他们通常承担着物流经理、主管等职务。

(3)操作型人才。操作型人才是指企业基层领导岗位和一线工作人员,通常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企业仓管员。

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高等教育中的本科物流管理教育主要致力于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职业经理人才,为此,需要提升物流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

2 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不成熟之处,主要是教学实践环节重视不够、教学方法不够成熟。

(1)实践教学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大。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往往理论概念讲得多,实际方法研讨得少;国外物流发展谈得多,国内物流实践结合得少[2]。这就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能充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物流人才。

(2)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手段、方法显得非常薄弱。教学仍然主要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直接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需要针对不同物流系统解决特定物流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缺陷。

(3)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不强。目前,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教师大都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在第三方物流、物流运输管理和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然而由于自身实践能力不足,物流实践环节的指导需要挖掘借鉴校外力量。

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的综合锻炼,因此物流实验教学环节亟须改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在于建立一种新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

3 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除了加强理论教学以外,更多的应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建立物流实训室、实现校企双向培训等措施来改革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3]。

3.1 依靠物流企业的参与,搞好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决定了学生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具体要求,可以邀请企业的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参与物流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做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同时,也可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订单式”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当然,在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上,学校基础教育必不可少,要强调现代物流理念的培养,夯实现代物流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大局观。

3.2 建立校内物流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改革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个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所替代不了的。因此,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高等院校基本上已经建立了先进的物流实验室,下一步需要以物流实验室的建立为契机,进行物流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涉及培养实验室教师和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教学体制改革,创新实验方法和内容,编写实验教材等。

学校可以主动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布于货运基地、仓储配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利用物流企业的设施与设备,将实验室建在企业,将课堂设在现场[4]。这种模式使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改善教学软硬件条件,花最少的时间、资金,享用最先进、最实用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及物流软件,增加学生对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实现专业主干课知识的消化,将课堂知识实践化,又能让学生直接接受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出符合企业实践需要的实用人才,使学生毕业可以直接被物流企业吸纳。

3.3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加强物流师资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平时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征,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淡化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师资培养。

(1)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软件,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2)推广案例教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模拟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分批分期委派物流专业的教师去各物流公司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并及时轮岗,以更新教师的知识,保持最优良的师资。另外,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的物流专家作为客座教授进行讲座或合作研究,使教师了解国内外物流管理新动态和新进展,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此外,教师的科研要与教学结合起来,并把研究成果拿到企业去推广应用,并不断地充实到教材中去。

3.4 强化物流职业教育,建立从业资格认证制度

学校可以借鉴高职类院校的做法,实施“四证制”,即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获得毕业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技能证四类证书,确保“强化主体,丰满两翼”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推进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5]。

4 结束语

为了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过去仅注重知识传授的那种教学思想必然让位于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新教学思想,将来的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物流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努力优化教学过程。

摘要:物流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行业,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综合性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的操作经验。目前,高校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分析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提出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相关措施,以期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克俊.加快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3(2):53-55.

[2]袁群.浅析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J].现代教育,2006(8):68-70.

[3]平海.国外物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6(3):45-47.

[4]罗延忠.校企合作,构建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10-11.

物流专业毕业设计提纲 篇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物流;顶岗实习

0.引语

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较差;企业从成本角度出发,希望招到拿来就能使用的人才,不愿把过多的成本花在培训新员工上,导致不少学生面临这样困境:就业等于失业。高职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企业实用性人才。毕业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模式,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学校到企业的“零接轨”。通过顶岗实习,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过硬的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作精神等,从本质上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物流教育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

1.目前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分析

1.1毕业顶岗实习基层操作为主,岗位单一

近几年来出现的“用工荒”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许多物流企业为招不到员工着急,其中基层员工尤突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从事基层操作,岗位以仓储、包装、物流客户服务为主。这些工作技术含量不高,难度不大,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对于日复一日重复简单的、没技术含量的工作,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在物流企业,员工主要采用同工同薪报酬方式,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拿的工资与高中生、中专生的工资一样,学生不久就产生失落感。

1.2企业以盈利为主,提供毕业顶岗实习条件简单

企业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不少企业把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习惯安排学生操作一些简单的物流设施设备,对其它也有较严格的要求,对学生的培训与管理也不到位。

1.3物流人才缺乏大环境下,学生跳槽频繁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剧烈,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成为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加上新型流通方式的兴起,物流人才供不应求。根据国家相关资料显示,近五年物流人才不会达到饱和状态。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找到一份工作不是难事,学生在一家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如感到学不一到更多的东西,得不到发展的空间,很容易产生跳槽换工作的想法。

1.4学校存在不可控因素,管理难度大

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通常是在校外企业中进行,学校老师除了带毕业生顶岗实习外,校内还有非毕业班的授课任务或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不能长时间与学生留在企业。最重要的是目前接受顶岗实习企业,通常只招收为数不多的几名学生。从而导致一个班或一个组的同学分开在不同企业或地方进行实习,增加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的难度。毕业顶岗实习“放羊”情况客观存在。

2.高职物流专业加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途径

2.1做好学生毕业实习的各项组织工作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要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密切合作,提高物流专业实习单位数量与质量,鼓励学生自己联系毕业。学校聘请企业实践指导老师,应严格把关,选任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技术过硬、有一定学术水平、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注重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轮换,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更多内容。校内毕业实践教校指导教师应选择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生产实际较为熟悉,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专任教师担任。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人。校内毕业顶岗实习老师要注意与企业联系,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企业,及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导老师一经确认,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准更改。若有更改需经学校审批,并由所指导学生确认后才能生效。

2.2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采用双师制

指导教师有两种形式,一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校内专任教师;二是由实习单位指定的富有岗位工作经验或生产管理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他们既是业务工作的指导者,又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包括:(1)根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工作计划与进度,并严格执行;(2)做好企业顶岗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好通讯录、Q群,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安全教育等;(3)加强企业顶岗实习管理。指导教师要定期下企业指导学生,检查学生顶岗实习进度,及时批改学生的顶岗实习报告书;(4)关心、爱护学生。指导教师积极、主动与学生联系,关心学生的工作与生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5)做好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工作考核、实习考勤,客观评定学顶岗实习成绩。

2.3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采用多主体评价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采用企业、学校、学生等多主体共同进行,各主体则重点有所不同。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具体内容参考下表。

3.结论

目前物流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由于基层操作为主,实习岗位单一,企业提供的实习条件简单等原因,存在学生跳槽频繁,学校管理不到位等现象。我们应针对物流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存在的不足,加强物流毕业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工作,采用双师制、多主体考核等方法,把物流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做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顺利过渡到企业。

【参考文献】

[1]吴小平,谢景文.高职物流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今日财富,2011(11).

[2]张德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十堰技术学院学报.2010(5).

简述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篇8

毕业论文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做到:

1、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作,认真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论文力求做到观点正确,方法科学,技术先进。

2、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查阅和使用有关技术资料工具书,通过计算、绘制图表等工作提高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能力以及编写文件的能力。

3、领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4、论文内容杜绝抄袭。如果论文中需要引用其他论文的观点 、理论、方法、流程等内容,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参考文献,文责自负。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介绍 篇9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1 引言 13-17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16

1.1.1 国外关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概述 13-15

1.1.2 我国关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概述 15

1.1.3 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战略意义 15-16

1.2 我国人力资源经理界定 16

1.3 研究思路 16-17

2 胜任力素质模型理论概述 17-46

2.1 胜任力素质理论概述 17-20

2.1.1 胜任力的提出 17

2.1.2 胜任力素质内涵 17-20

2.2 胜任力素质模型概述 20-22

2.2.1 胜任素质模型的内涵 20

2.2.2 胜任素质模型的类型 20-22

2.3 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中的作用 22-33

2.3.1 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23-24

2.3.2 基于素质模型的职务分析 24-26

2.3.3 基于素质模型的选拔与测试 26-28

2.3.4 基于素质模型的绩效管理 28-29

2.3.5 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培训与发展 29-31

2.3.6 基于素质模型的薪资方案与福利计划 31-33

2.4 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步骤与方法 33-39

2.4.1 按胜任力因子获得的技术分类 33-35

2.4.2 按胜任力因子获得的逻辑关系分类 35

2.4.3 按胜任力模型的开发程序分类 35-39

2.5 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研究成果 39-42

2.5.1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研究成果 39-41

2.5.2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成果 41-42

2.6 我国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趋势和展望 42-46

2.6.1 胜任力素质模型验证方法的深化 42-43

2.6.2 各建模方法的进程效用分析 43

2.6.3 胜任力模型研究对象的扩大及转变 43-46

3 建立素质模型的流程与方法 46-59

3.1 能力素质模型举例 46-47

3.2 职类职种的含义与划分方法 47-48

3.3 建立素质模型的流程 48-59

3.3.1 素质研究与开发的步骤 49-51

3.3.2 关键事件访谈法的操作要点与方法 51-55

3.3.3 主题分析素质模型的完成 55-57

3.3.4 素质模型评估与确认 57-59

4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和量表设计 59-67

4.1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鉴定分析 59-61

4.2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分析 61-63

4.3 世界500强企业HR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因子分析 63-67

5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和量表分析 67-74

5.1 被调查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描述性统计 67-69

5.2 人力资源经理核心胜任力的重要性分析 69-74

5.2.1 影响和鼓舞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69-71

5.2.2 应变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71

5.2.3 控制情绪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71-72

5.2.4 建立信任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72

5.2.5 沟通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72

5.2.6 持续学习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72-74

6 结论 74-75

6.1 研究结论 74

6.2 研究不足 74

6.3 研究建议 74-75

参考文献 75-7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学提纲设计 篇10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课本内容进行数学阅读时,给学生提供了下面的导学提纲:

1.自学课本,了解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你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3.尝试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解析这个导学提纲,我们不难发现,它过多地指向于要求学生从数学课本中寻找知识点,寻找现成的答案,而忽略了学习方法与数学思考上的指导。照着这样的提纲进行预学,可以想象学生在数学自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将是机械盲目、缺乏创造性的。于是,我将提纲修改为:

1.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王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发现吗?

3.除了教科书上的3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吗?请你把它写下来。这些方式都有什么特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尝试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这样的导学提纲,更有利于学生用多元的思维方式参与数学阅读。学生逐题自学,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尝试、活动、操作、实验等多种学习方式中,逐个解决了问题,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加强了学生个人思考和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更有利于学生提高个性化的数学阅读能力和培养学习素养以及思考的空间。

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高效的导学提纲呢?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浅谈如下。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导学提纲在内容上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要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以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责任意识。每节课都有其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提纲就要有针对性,如“一个数除以小数”这节课,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看,这节课的要点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及道理。只要抓住这一点,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在编写导学提纲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导学:(1)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化成整数?(2)把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应该怎么变?(3)这样做,商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4)除数变成是整数的除法后,应该怎样计算?这样,学生“先学”时能一下子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关键。

二、中心明确,因材施教

教师在设计导学提纲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切实考虑导学提纲该怎样导入学生学,要因材施教。提纲还要以教材为依据,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

三、富于思考,发展思维

质疑问难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并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导学提纲只有富于思考性、探索性,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更多的联想,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导学提纲犹如一碗白开水,索然无味,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思维的开发。如:《比例的基本性质与解比例》一课,以“你会用怎样的数学符号来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对照例题,你的解答方法与书本例题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合理些?”促使学生用多元的思维方式参与数学阅读,激发学生提出多个富有思考性的解法。

四、分层递进,激发潜能

导学提纲的设计要综合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难易程度,即在难易程度的分配上做到均衡、科学合理。同时遵循递进性原则,在内容上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导学提纲要符合小学数学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语言简洁,便于操作

设计小学数学导学提纲时,教师要根据该年龄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所用的词句要准确,语句要通顺,并要用恰当的数学语言。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学习要求。切忌不能语言表达不准,模棱两可,这会导致学生在自学时无法操作,甚至不知所云。

六、多样化设计,增强启发性

导学提纲的设计要多样化、标准化,不能以固定的模式来设计问题,更不能以固定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要结合小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采取多变的题型,并且设计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说,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导学提纲只在一个阶段起一种辅助作用,因为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智力的发展、自学能力的提升,会不断淡化导学提纲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化,让教师的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标。

物流专业毕业设计提纲 篇11

关键词:物流专业,就业力,睡莲模型

0 引言

物流业是快速崛起的一个新兴的行业, 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7.3万亿元, 全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6万亿元, 增速虽然较上年有所回落, 但仍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1]。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非常迅速, 已经进入了整合、推进、提升的新阶段。2012年, 山东省社会物流总额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2.3%, 物流业增加值3721亿元, 增长11.6%, 占GDP比重7.4%[2]。2013年前三季度, 山东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2.4万亿元, 同比增长12.8%;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875亿元, 同比增长8.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8%[3]。目前该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 其中骨干企业661家, 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 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142家, 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72个[4]。

2013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1.5万, 就业率为81.6%[5], 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为9175, 就业率为91.51%, 就业率高于省总就业率。但从2013年该省物流专业就业方向来看在物流相关行业内就业仅占29.48%。

由以上可以看出:一方面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 而另一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却不容乐观, 且就业方向呈多样性, 物流行业内就业率较低。由于专业教育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导致物流人才市场上大量出现“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的怪现象, 培养既有真才实学又符合物流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注:数据来源为2013年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本文通过比对就业学生和招聘企业这“供需”两方的偏差, 分析和提炼影响物流专业就业力的因素, 构建就业力模型,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为解决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提供借鉴。

1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力界定

米切尔提出就业能力应包括能够强化就业能力的一切知识、技能和态度, 具体包括:智能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营和创业能力、多元技术技能。Yorke和Knight提出的USEM就业能力模型, 主要包括个性特征、技能、学科理解力和元认知能力等方面[6]。Pool和Sewell提出了就业能力综合模型, 指出就业能力与个体的自我效能、自尊和自信等三个本质要素密切相关, 而这三个要素是通过工作生活经历、一般技能、专业知识、情商以及职业发展学习等过程反复训练和积累形成的[7]。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学通用就业力方面, 鲜见从专业角度开展针对性强的研究。

物流的运作过程体现出系统性和一体化的特征, 伴随物流发生的还有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我们对专业就业力的界定是:物流专业学生不断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 能在持续发展的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实现职业发展与自身价值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既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 也包括对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及个人品质等方面的要求。

2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力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我们借鉴国内外专家对就业力组成因子的分析和选取, 通过网络数据分析和发放调查问卷, 从企业和毕业生两个角度对物流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力的因素进行分析。

2.1 物流企业关注的就业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智联招聘网站近一个月山东省物流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 对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方面的需求描述进行分析和提炼, 以了解企业关心的学生的就业能力。共193家招聘企业, 其中国企30家、民营101家, 合资12家, 外商独资5家, 股份制或上市公司17, 其他28。虽然这些企业对能力的关注侧重不同, 但综合这些企业的招聘需求还是能体现出企业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如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责任心、物流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沟通能力、抗压能力。

2.2 物流专业学生关注的就业力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设计和发布调查问卷, 对山东财经大学已经毕业的2010~2012届毕业生进行调查, 并将问卷发布到问卷之星, 采用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收集问卷, 共收到有效问卷307份。物流学生认为就业力的影响因素包括: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应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物流专业技能、物流实践经验。

3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力模型

综合企业和学生两个角度, 将物流专业就业力归纳为三个层次:个体基本能力、专业知识获取能力、就业竞争力, 提出如图2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力模型。

个人基本能力是就业力模型的基础和保障, 这些特质包括:富有工作责任心、能吃苦、善于沟通、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偶发因素。就如同睡莲模型的根茎, 它是整个就业力模型的基础和支撑。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专业知识获取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即决定了能否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专业知识获取能力是就业力模型的中层, 是物流企业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专业知识获取能力是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 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学习能力包括在校学习期间能圆满完成物流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 及具有适应激烈国内外竞争环境的能力和进行再学习的能力。物流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物流各环节的管理能力、物流规划设计的能力等;学科基础知识是指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及英语等学科基础知识。物流专业知识获取能力可为学生职业生涯开始后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业竞争力是指赢得比别人更多就业机会的能力, 包括: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应聘能力等。应聘能力体现在简历的制作、面试的临场发挥等。

4 结语

首先对山东省物流企业的现状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论证了进行山东省物流专业就业模型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调研了物流企业看重的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因素,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物流专业毕业生看重的就业能力构成要素, 归纳了供需两方面的就业力构成因素。最后给出了由个人基本能力、物流专业知识获取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构成的三层就业力睡莲模型, 并给出了就业力构成模型的三级因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为进一步构建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物流专业人才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借鉴。下一步将开展这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news/201302/04/0416322959472.shtml.

[2]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http://www.sdeic.gov.cn/portal/jmxx/ldjh/webinfo/2013/08/1374618082806031.htm.

[3]股城网http://finance.gucheng.com/201401/2627271.shtml.

[4]新华网http://www.sd.xinhuanet.com/cj/2014-01/09/c_118894562.htm.

[5]齐鲁网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13/0708/1590139.shtml.

[6]YORKEM, KNIGHT P T.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M].New York: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2004:4-5.

物流专业毕业设计提纲 篇12

1、论初唐诗风的新变

2、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

3、建安诗歌与汉乐府之比较

4、论建安风骨的成因

5、论曹操

6、曹植的诗歌艺术

7、论阮籍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8、嵇康《幽愤诗》辨

9、左思《咏史》诗论

10、玄言诗的再认识

11、论中国山水诗的成因

12、渊明思想论析

13、论陶渊明的归隐

14、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15、陶渊明咏怀诗论

16、试谈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创作

17、陶诗艺术管窥

18、魏晋玄学与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19、陶渊明的文化价值 20、谢灵运诗歌创作的得与失

21、鲍照的诗歌创作及其在文学史的地位

22、论“永明体”

23、宫体的新评

24、暮年诗赋动江关——论庚信

25、南北朝乐府民歌异同论

26、《世说新语》价值谈丛

27、初唐诗风评议

28、论“四杰”对南北朝诗风的继承和变革

29、何须苛责古人——关于陈子昂评价中的一点质疑 30、论唐诗“兴象”

31、也谈“盛唐之音”

32、佛禅与王维

33、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性

34、论岑参诗歌的雄奇之美

35、高适《燕歌行》论析

36、李白生地考辨

37、论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38、论太白乐府

39、李杜绝句比较论 40、李白诗歌艺术论

41、论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

42、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43、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44、杜诗风格论

45、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

46、论大历诗风

47、孟郊诗歌艺术论

48、韩愈诗歌的创新精神

49、论元和诗变

50、论白居易诗歌的成就及艺术缺陷

51、论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52、关于《长恨歌》主题的再认识

53、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54、论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55、论李贺的诗歌创作

56、论杜牧绝句

57、李商隐《无题》诗论

58、李商隐诗歌的审美特征

59、唐传奇散论

60、论唐诗的文化传播方式 61、论晚唐爱情诗的“托寓”特点 62、论南宋词“黍离之悲”主题 63、中国古代山水诗文化心态论 64、试论白话诗人王梵志的通俗诗

65、试论唐太宗李世民对初唐诗风的革新功绩

66、试论初唐四杰诗歌在唐前期诗风变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67、试论陈子昂诗文革新的主张及意义 68、试论王昌龄宫怨诗思想与艺术特色 69、王昌龄边塞诗简论 70、高适岑参边塞诗艺术之比较

71、试论文人入幕与盛唐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关系 72、试论王维山水诗诗禅相通的特色 73、试论李白诗歌的时代特征及艺术特点 74、简论杜甫州诗的思想意义 75、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76、试论韩孟诗派的思想倾向与文体观念 77、试论刘禹锡政治寓言诗的思想与艺术特征 78、试论刘禹锡的怀古诗 79、试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 80、《长恨歌》的思想与艺术论 81、试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82、试论唐诗传奇的文化意蕴

83、试论李贺诗歌中的时空意识和神话色彩 84、试论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85、试论杜牧咏史诗艺术魅力

86、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产生及其历史价值 87、试论李商隐咏史诗的忧患意识及其艺术表现方式 88、试论温庭筠词的历史地位 89、试论李煜词情感特征及表现方式 90、试论李煜后期词艺术魅力 91、试论柳永词在形式与艺术上的革新 92、试论晏几道词的抒情方式 93、试论东坡词风与儒释道思想的关系 94、试论苏轼的豪放词与婉约词的特征 95、试论黄庭坚的艳词创作

96、试论秦观对婉约词风的继承与发展 97、试论周邦彦词的章法 98、试论李清照后期词的审美特质 99、“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地位 100、陆游爱国词的审美特征

101、稼轩词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102、试论姜清空骚雅词风的主要特征 103、试论南宋遗民诗的思想特征 104、《三国演义》的人物和艺术 105、《水浒传》的人物和艺术 106、《西游记》的人物和艺术 107、《红楼梦》的人物和艺术 108、《儒林外史》的人物和艺术 109、《聊斋》的人物和艺术

110、谈谈唐代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111、析李商隐《无题》诗艺术表现上的特征 112、“四灵”诗宗晚唐与宋初晚唐体的异同 113、中晚唐文化转型与词境的建构 114、“词为艳科”辨 115、谈唐宋词的代言体

116、唐宋词中的生命意识和伤春原型主题 117、唐宋词中的家园意识和羁旅主题 118、唐宋歌妓词中的知己意识和迁谪主题 119、唐宋词中的感士不遇心态和悲秋主题 120、唐宋词中的归隐主题 121、唐宋词中的艳遇主题 122、唐宋词中的游仙主题

123、唐宋词中的登临心态和怀古主题 124、唐宋词中的忧患意识和黍离主题 125、唐宋词中的悲剧意识及其自我消解 126、浅谈宋代文学的雅俗分流和互渗 127、宋代士风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128、“寄托观”与两宋词的发展 129、苏(轼)辛(弃疾)词风异同辨 130、简论宋词体观念的嬗变 131、析“诚斋体” 132、析“易安体”

133、“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 134、谈元好问《中州集》的文化意识

135、简论金诗的风貌特征 136、谈元散曲的文学风貌 137、晚明文学“新浪潮”性质辨析

138、《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思想倾向及其成因 139、《西游记》的童话性与“童心说”之关系 140、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动机与动力 141、“三言”、“二拍”所折射的商业伦理 142、简析《金瓶梅》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 143、简析《聊斋志异》的纪梦性质 144、简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45、也谈“女儿是水做的骨头……”——《红楼梦》女性崇拜简析

二、现代文学

146、漫谈冰心早期散文中的“抒情” 147、新女性的觉醒——读庐隐五四时期小说 148、论萧红散文文化小说的主观抒情性 149、漫谈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 150、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151、五四新文学发生学研究 152、中国现代作家创作道路论

153、论巴金小说的“家庭”涵义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154、文体的魅力——巴金小说《憩园》叙事学分析 155、论曹禺话剧艺术创造的超越精神 156、论《北京人》中“北京人”的三重内涵 157、沈从文小说意境的原型批评 158、论《围城》中人的“生存环境” 159、论穆旦诗歌对中国传统诗学规范的超越

160、“生命的沉思”——论冯至《十四行集》的现代性特质 161、五四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 162、周作人散文的闲适品格 163、杨朔散文的夸饰性与模式性

164、两种历史文本:《苦菜花》与《丰乳肥臀》比较 165、通俗文学勃兴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166、当代校园诗歌态势

167、张承志小说中的宗教意识

168、公木诗歌的思想之路:激情·理性·智慧 169、新时期中国文学中的人道主义 170、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启蒙主义思潮

171、寻根文学运动的文化选择(可综论亦可以某一作家为例)172、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审美选择(可综论可以某一作家例)173、新时期女性作家论(可选任何一位女作家论述)174、新时期先锋作家论(可选任何一位先锋作家论述)175、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 176、试论“新生代”的小说创作

177、市场经济与新都市文学(或新市民文学)178、世纪未中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 179、余华风格的转变与先锋作家的转向 180、我看“现实主义冲击波” 181、王朔现象剖析 182、余秋雨现象剖析 183、王小波的意义 184、鲁迅与日本文学 185、中日新感觉派小说 186、巴金小说研究 187、萧红小说、散文研究 188、新时期寻根文学论 189、论新时期的先锋文学 190、论新写实主义小说 191、莫言的小说创作 192、余华的小说创作 193、张承志的小说创作 194、贾平凹的小说创作 195、张炜的小说创作 196、王朔的小说创作

197、论九十年代的女性小说创作 198、陈染小说论 199、林白小说论 200、海男小说论

201、新生代诗歌创作 202、朦胧诗论

203、论九十年代的散文创作 204、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205、论九十年代的个人写作 206、论九十年代的乡土小说 207、论九十年代的都市小说

三、外国文学

208、莎士比亚悲剧研(《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任选一题)209、勃朗特姐妹研究(《简·爱》或《呼啸山庄》任选一题)

210、哈代小说研究(《还乡》或《德伯家的苔丝》任选取一题)

211、英国浪漫主义诗论研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济慈等)

212、尼采的美学思想与文学批评研究

213、“新批评”的诗歌

214、诺思罗普·莱的原型批评研究

215、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研究

216、试论奥尼尔戏剧的古希腊悲剧意识

217、论福克纳笔下的“淑女”

218、海明威的文体风格

219、试析海明威作品中的模糊现象 220、论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观

四、写

221、地域文化和小说创作 222、诗的节奏初探

223、时代的变迁和文体的演变 224、鲁迅与矛盾的友谊探源 225、鲁迅小说的文体创新

五、文艺理论 226、论“中和之美”

227、白居易《与元九歌》的历史局限性 228、《与李生论诗歌》的文学思想倾向

229、“童心说”的进步意义 230、都市文学的美学意义 231、文学叙述与文学阐释 232、农业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233、现实主义与现代戏主义比较 234、理性批评与感性批评 235、典型观念的形而上学内容 236、诗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37、新小说的语言习惯 238、谈谈多层定语的词序问题

239、完成体助词“了”必用、不用、可用可不用的条件 240、否定副词“不”和“没”的使用规律 241、“一边……一边”和“又……又”的差别 242、汉语词类问题研究综述 243、汉—英语序对比研究 244、汉—英处所表达方式对比研究 245、汉语语序研究综述

246、动词和动词重叠式的功能比较 247、形容词和形容词重叠是的功能比较

248、结果补语“成”“上”“着”“了”使用规律初探

补:网络语言现象研究

上一篇: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下一篇:班主任工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