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租金分析(精选8篇)
关键词:公租房;租金;成本;社会平均负担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064-02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于2010年6月12日正式对外发布。公共租赁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公共租赁住房不归个人所有,而是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的,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出租的住房。这一人群的特点在于收入水平居于平均工资水平上下,但资金积累不够,无法负担购买商品住房所必要的首付款。公租房在住房保障体系中定位于廉租房之上、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之下。
北京市在推进公共租赁房过程中,创造性地采用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建设新模式和新机制。公租房筹集管理主体以市区政府为主,主要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由市、区住房保障机构作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主体,负责融资、建设、收购、持有、管理公共租赁住房。这些机构均为政府所属机构,履行政府职责管理公共租赁房,工作以服务为导向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二是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管委会经批准可以作为公共租赁房主体,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一些公租房,解决本园区符合条件家庭的住房困难。
公租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其正常运行的关键在于租金标准与合理的进入/退出机制。而其进入/退出机制又可通过租金标准的动态调节实现,因而合理确定租金标准最为关键。从公租房的出发点和定位分析,公租房的租金标准可分别通过成本法与社会平均负担法两种方法来确定,但其效果与保障力度有所不同。
成本法是目前各地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的租金确定方法,也是部分已出台公租房管理办法的城市用文件形式予以认可的核定办法,但对于如何核定成本却缺乏明确的说法与统一的认识。目前,北京市公布的公租房成本租金范围已引起很大的争议。公租房建设成本由几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土地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税费成本等。在成本核算中,不考虑在土地招、拍、挂中转移到共同开发项目中的成本,而将该部分视为公租房成本的一部分计算在内。
1.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由一级开发成本与一级开发利润构成。区别于普通商品房,公租房的土地成本中应剔除政府在招、拍、挂过程中形成的土地收益及土地出让金部分,同时,应明确限制土地一级开发利润,并减免承担一级开发企业在此过程中所缴纳的税费。在土地成本上应等同于经济适用房所享受的优惠政策。此外,土地成本的降低还应通过合理选址、合理规划来实现。应该注意到的是,公租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其选址必须确保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周边配套完善,以有效降低入住群体的其他生活支出。因而,在选址、规划上不应通过降低生活便利而降低土地成本,而应通过合理提高容积率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土地成本,通过适当降低舒适度来平衡因便利性提高而造成的土地成本上升。
2.建筑成本
建筑成本是必须投入到建筑之中的不可压缩的成本。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的提高,包括内部装修的标准化、规模化作业,仍可降低一定的建筑成本。
3.管理成本
这里所说的管理成本是指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经营管理成本,包括物业服务、维修、保养等成本,也包括为管理团队支付的工资等。管理成本的核算技术及标准不存在任何问题,问题在于管理的主体上,即责任主体(甲方)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房地产开发公司,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也会带来效果的不同。以政府部门作为主体,符合公租房的权属关系和运行要求,但有可能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提高。
4.税费成本
特意提到税费成本,是为了强调作为保障性住房,其本身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部分,是用税收来对社会财富效用的重新分配;公租房的建设与运行中均应享受税收优惠,甚至于免税政策,而不应将其纳入到成本中。
5.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房地产开发中除土地、建筑外,成本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金成本与资金来源、资金周期等都有密切关系,因而在土地成本、建筑成本的核算中都是考虑静态部分,而把资金成本单独计算。资金成本是房地产开发中静态成本的取得、周转所产生的额外支出。作为保障住房,公租房的资金来源应本着成本最低的考虑。目前,国家出台了利用公积金余额为政策性住房提供资金支持的相关办法,但由于规定回收周期仅为三年,无法适应公租房资金回收所需的十几、几十年的需求,无法解决问题。合理的资金来源应为地方债券形式,通过资本市场筹措长期资金,从而降低资金成本。这需要出台金融政策予以支持。
在成本法确定公租房租金标准中,关键在于政府要从社会保障性质出发,明确合理的优惠政策,真正以惠及民生为目标,避免、杜绝开发商或其他群体借公租房渔利。
为简易起见,可通过与市场上相似区位、相似条件租赁性住房的租金标准对比来确定成本范围。但须注意的是,应从市场租金中将开发利润、土地出让金、政府土地收益、出租税收等因素扣除后作为成本租金的参照标准。应该看到的是,因为租赁市场的不完善,以对比方式来分析成本范围还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由于开发商利润的不透明和租赁税收的缺失。
与成本法相比,社会平均负担法更体现社会保障性质,并可以动态调整,上限可与市场接轨,下限可与廉租房衔接。平均负担法通过核定家庭年收入中扣除生活必需品支出(不计住房类消费)之后剩余部分为基数,以社会平均消费中房租消费占收入的百分比为因子,计算保障住房中的个人可负担部分,并作为租金标准。
1.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收入以上一为核算基础。除常用的工资收入、劳务收入等之外,考虑到家庭资产因素,比如,现有住房、汽车、存款等资产差别,应将资产以货币量化后,按社会平均资产收益率计入到家庭年收入水平中。
2.生活必需品支出水平。生活必需品支出水平可参考统计部门发布的有关数据,从中分析,获取一个固定的货币量而不是百分比。考虑到公租房的保障性质,在分析中应适当剔除高收入群体消费对统计数据的拉动作用。
3.房租、收入比。房租收入比在统计数据中也有所体现,另一个来源也可以考虑cpi 数据构成中的房租占其他生活品份额的比例来确定房租支出比。
合理确定以上参数后,公租房租金中的个人负担部分就可以得出:如其结果达到或超过市场租金标准,则表明不符合条件或应退出公租房体系;如其负担部分不足成本租金,则应以福利方式予以补贴,如租金返还。
平均负担法的困难在于收入水平的核定,特别是与准入/退出机制结合后的动态核定,需要有专业的部门来完成这项工作,并需要与税收、银行等部门的密切配合,辅之以完善的信用体系来保障运行效果。但与成本法相比,平均负担法更体现了保障性住房的福利保障特点,更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并且,对于公租房的合理使用、运转具有很大优势。
北京市在推进公共租赁房过程中,创造性地采用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建设新模式和新机制。公租房筹集管理主体以市区政府为主,主要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由市、区住房保障机构作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主体,负责融资、建设、收购、持有、管理公共租赁住房。这些机构均为政府所属机构,履行政府职责管理公共租赁房,工作以服务为导向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二是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管委会经批准可以作为公共租赁房主体,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一些公租房,解决本园区符合条件家庭的住房困难。
公租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其正常运行的关键在于租金标准与合理的进入/退出机制。而其进入/退出机制又可通过租金标准的动态调节实现,因而合理确定租金标准最为关键。从公租房的出发点和定位分析,公租房的租金标准可分别通过成本法与社会平均负担法两种方法来确定,但其效果与保障力度有所不同。
成本法是目前各地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的租金确定方法,也是部分已出台公租房管理办法的城市用文件形式予以认可的核定办法,但对于如何核定成本却缺乏明确的说法与统一的认识。目前,北京市公布的公租房成本租金范围已引起很大的争议。公租房建设成本由几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土地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税费成本等。在成本核算中,不考虑在土地招、拍、挂中转移到共同开发项目中的成本,而将该部分视为公租房成本的一部分计算在内。
1.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由一级开发成本与一级开发利润构成。区别于普通商品房,公租房的土地成本中应剔除政府在招、拍、挂过程中形成的土地收益及土地出让金部分,同时,应明确限制土地一级开发利润,并减免承担一级开发企业在此过程中所缴纳的税费。在土地成本上应等同于经济适用房所享受的优惠政策。此外,土地成本的降低还应通过合理选址、合理规划来实现。应该注意到的是,公租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其选址必须确保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周边配套完善,以有效降低入住群体的其他生活支出。因而,在选址、规划上不应通过降低生活便利而降低土地成本,而应通过合理提高容积率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土地成本,通过适当降低舒适度来平衡因便利性提高而造成的土地成本上升。
2.建筑成本
建筑成本是必须投入到建筑之中的不可压缩的成本。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的提高,包括内部装修的标准化、规模化作业,仍可降低一定的建筑成本。
3.管理成本
这里所说的管理成本是指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经营管理成本,包括物业服务、维修、保养等成本,也包括为管理团队支付的工资等。管理成本的核算技术及标准不存在任何问题,问题在于管理的主体上,即责任主体(甲方)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房地产开发公司,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也会带来效果的不同。以政府部门作为主体,符合公租房的权属关系和运行要求,但有可能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提高。
4.税费成本
特意提到税费成本,是为了强调作为保障性住房,其本身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部分,是用税收来对社会财富效用的重新分配;公租房的建设与运行中均应享受税收优惠,甚至于免税政策,而不应将其纳入到成本中。
5.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房地产开发中除土地、建筑外,成本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金成本与资金来源、资金周期等都有密切关系,因而在土地成本、建筑成本的核算中都是考虑静态部分,而把资金成本单独计算。资金成本是房地产开发中静态成本的取得、周转所产生的额外支出。作为保障住房,公租房的资金来源应本着成本最低的考虑。目前,国家出台了利用公积金余额为政策性住房提供资金支持的相关办法,但由于规定回收周期仅为三年,无法适应公租房资金回收所需的十几、几十年的需求,无法解决问题。合理的资金来源应为地方债券形式,通过资本市场筹措长期资金,从而降低资金成本。这需要出台金融政策予以支持。
在成本法确定公租房租金标准中,关键在于政府要从社会保障性质出发,明确合理的优惠政策,真正以惠及民生为目标,避免、杜绝开发商或其他群体借公租房渔利。
为简易起见,可通过与市场上相似区位、相似条件租赁性住房的租金标准对比来确定成本范围。但须注意的是,应从市场租金中将开发利润、土地出让金、政府土地收益、出租税收等因素扣除后作为成本租金的参照标准。应该看到的是,因为租赁市场的不完善,以对比方式来分析成本范围还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由于开发商利润的不透明和租赁税收的缺失。
与成本法相比,社会平均负担法更体现社会保障性质,并可以动态调整,上限可与市场接轨,下限可与廉租房衔接。平均负担法通过核定家庭年收入中扣除生活必需品支出(不计住房类消费)之后剩余部分为基数,以社会平均消费中房租消费占收入的百分比为因子,计算保障住房中的个人可负担部分,并作为租金标准。
1.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收入以上一年度为核算基础。除常用的工资收入、劳务收入等之外,考虑到家庭资产因素,比如,现有住房、汽车、存款等资产差别,应将资产以货币量化后,按社会平均资产收益率计入到家庭年收入水平中。
2.生活必需品支出水平。生活必需品支出水平可参考统计部门发布的有关数据,从中分析,获取一个固定的货币量而不是百分比。考虑到公租房的保障性质,在分析中应适当剔除高收入群体消费对统计数据的拉动作用。
3.房租、收入比。房租收入比在统计数据中也有所体现,另一个来源也可以考虑CPI数据构成中的房租占其他生活品份额的比例来确定房租支出比。
合理确定以上参数后,公租房租金中的个人负担部分就可以得出:如其结果达到或超过市场租金标准,则表明不符合条件或应退出公租房体系;如其负担部分不足成本租金,则应以福利方式予以补贴,如租金返还。
平均负担法的困难在于收入水平的核定,特别是与准入/退出机制结合后的动态核定,需要有专业的部门来完成这项工作,并需要与税收、银行等部门的密切配合,辅之以完善的信用体系来保障运行效果。但与成本法相比,平均负担法更体现了保障性住房的福利保障特点,更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并且,对于公租房的合理使用、运转具有很大优势。
城市最稀缺的是空间,所以房地产业经营的并不是房产,而是空间的货币化溢价。单位空间人均财富比较高的城市几乎都是中心城市,其中尤以金融中心城市为 最。但由于财富存量和增量较高的城市,就业和投资机会也较多,人们的致富欲望就成为驱动城市房价上涨的力量,让穷人和富人一起涌入这些城市或区域。
穷人有梦,富人有钱,金钱和梦想在中心城市中相撞而形成欲望空间,我称之为“财富磁场”。财富的磁场效应让富人的奢华消费带动商品房市场整体上升,并逐渐形成豪宅天价与市场均价的分离。外来人口越多的城市,商品房的天价/均价比越高,两者对居民可支付能力的偏离度也越高,从而让住宅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今天人们不再选择用革命来解决住宅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模式:其一是“合理房价”,其二是“劫富济贫”。相比之下,似乎前者更加“合理”,而我建议的 后者却被一些人视为“歪理邪说”。然而在实践中,多数国家和城市却通过我理解的“劫富济贫”政策实现了“合理房价”。全球各国主流城市最普遍的实践是用 “豪宅补公租房”,在住宅供给双轨制的政策体系中实现了“居者住其屋(拥有或租住)”。中国也不例外,已有多个城市成功推行了“保障房配建”的双轨制,简 称为“三高”:一“轨”是商品房市场驱动高地价和高房价,另一“轨”是高配建的保障房使穷人能够在主城区内与富人分享稀缺的城市空间和致富机会。
在“三高”的住宅体系中,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公租房的合理租金。在这里我们分析两个案例:其一是北京的市场租金的九折,每平方米租金30~46元;其二是重庆的市场租金的六折,每平方米租金10~12元。从租房者的角度看,显然六折的租价更合理,有谁会贪图10%的便宜价而给自己贴上“被保障者”的标签呢?且不论北京政府是怎么算的账,重庆的算法简明扼要,即公租房的租金支付贷款利息。重庆公租房管理局的资料显示,重庆首个公租房小区——民心佳园总投资约32亿元,30%财政,25%公积金,45%银行贷款。建成后计算每平方米分摊贷款利息10元,恰等于该区每平方米租金10元,约为同区同等住宅市场租金的50%~60%。
财政和公积金怎么办?银行贷款谁还呢?答案很简单,桥归桥,路归路,投资归本金,土地归财政,利息归租金。土地财政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高地价和高房价以及由此产生的高税费理应与穷人分享,公租房的土地和房产还有溢价,此外还有该社区配建的商业地产增值和经营性现金流。所以,北京的九折和重庆的六折都不是计算合理租金的基数,关键是公租房属于“公产”,土地财政和公积金都是“公产”,政府从土地拍卖和商品房税费中获得的收入本来就含有穷人的份额。确定公租房合理租金的主要因素有二:其一是银行贷款率,其二是每平方米分摊的利息。由此推论,若以平均贷款率50%左右计算,北京和重庆的公租房租金率应很接近,绝不应有超过3倍的差距。
公租房的资产属性不同于商品房,政府的公租房管理局并不是公租房产的拥有者,公租房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现金流的收支平衡,而非商品房投资与按揭贷款的还本付息。如果我的上述理论成立,敬请北京市政府接受,尽快调整其不合理的公租房租金并改善公租房的合规性管理。
摘要:中国“夹心层”的苦涩客观存在,由此催生的公租房在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中尚属新生事物。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系统的输出物,体现了公共权力机关的价值取向;公租房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保障了中国“夹心层”群体基本的住房需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公租房,保障性住房,政策,重庆市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房价不断上涨,一些买不起普通商品房,而又无法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即城市“夹心层”)住房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包括异地就业的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城市“新市民”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问题也日益显现。中国“夹心层”的苦涩客观存在,由此催生的公租房在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中尚属新生事物。大力发展公租房,对于完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满足城市“夹心层”的基本住房需求及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可以预期,公租房政策将惠及万千家庭。
一.公租房政策的提出及其必要性
1,公租房的提出: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投资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按优惠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家庭供应的保障性住房。
2009年12月20日,全市经济工作会上。***书记强调:解决住房保障,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要让城乡老百姓都有房子住。在2010年1月至2月两个月的时间里,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住房保障问题。经过充分论证,市委、市政府在2010年初春,作出了一项搅动一池春水的重大决策———在全国率先开展2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建立一套有重庆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吹响了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军号!
在2月28日,重庆就已经开建了当地的第一个“公租房”项目。
6月12日,在继以“紧银根”为目的的新“国十条”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以后,住建部等七大部门又联合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
5月24日,重庆市政府71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并于7月1日正式施行。2.公租房的具体政策内容
1.公租房将限定面积,租金标准有优惠。公共租赁住房配租面积与申请人的家庭人数相对应,2人以下(含2人)选择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下住房,3人以下(含3人)选择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下住房,4人以上(含4人)可选择建筑面积80平方米以内的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按照贷款利息、维护费并根据不同地段、不同房屋类别等因素,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财政、市住房保障机构等相关部门研究确定。租金实行动态调整,每2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2.规划建设,产权由指定机构拥有,也可建成集体宿舍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在申报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公共租赁住房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负责建设,房屋产权由政府指定的机构拥有。公共租赁住房通过新建、收购、改建等多种渠道筹集。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可以是成套住房,也可以是集体宿舍。
3.资金管理和政策支持,从六方面筹集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一)中央安排的专项资金; 二)财政预算安排资金; 三)土地出让收益的5%; 四)征收的高端商品房房产税; 五)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公积金贷款; 六)发行债券。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租售收入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公租房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政策出台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逐步实行,我市住房供应严重不足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但由于住房供应体制的单一性,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买不起房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我市用廉租住房等五种方式开展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廉租住房主要保障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住房制度设计上还不完善,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有阶段性,新生代就业人员和暂时买不起住房又不能纳入廉租住房保障的“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就凸显了出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积极探索城市住房供应“双轨制”,明确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遏制”的住房调控思路,确定了“抓两头、稳中间”的调控着力点,以确保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导的住房保障体系。
5月24日,市政府71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并于7月1日正式施行。
政策目标:
以确保实现“住有所居”为目标,在未来10年内,由政府投资和提供相关优惠及配套政策,分别在主城和郊区区县,各建2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前三年,主城和郊区区县各建1000万平方米;后七年,根据实际需求再各建1000万平方米。今年,作为启动之年,主城区将开建500万平方米,力争竣工交付20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主城区755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任务全面启动建设。今年四季度,区县公租房建设陆续启动,但不是31个区县(自治县)全面铺开,而是选择万州、涪陵、永川、江津、合川、黔江、长寿、璧山8个区县率先启动,年内8个区县将启动建设250万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到明年底,主城和区县开建的公租房竣工率分别要达到80%左右和70%左右。
政策问题及解决方案:
1.供给规模严重不足,未来势必会僧多粥少。从全国来看,重庆建设计划相对较多,但三年也只有30多万套,而且重庆不设户籍限制,虽是重庆市公租房政策的一大特色,创下迄今为止国内各省市公租房建设的新思路。但是却也让更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及各类就业年限较短的院校毕业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很容易导致公租房供应量不足,未来势必会僧多粥少。
2.资金问题。重庆公租房的建设由政府性投资主体负责。投资建设主体拥有所建租赁房的完全产权,享有升值收益,但无房屋的定价权和转让权。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公租房建设所需资金与其建设规模一样庞大。公租房的建设土地将全为政府划拨,当一个政府把地租的调控当作赚钱工具,那只会越调越高,最后走火入魔。公租房是保障性住房,其建设单位不能收取高额造房利润,它基本是成本加三个百分点,实际就是施工队的收入,没有房产商卖房的利润。重庆大体量投建公租房,意味着地方政府要改变土地财政思维。而这道庞大的重庆公租房建设资金难题该如何解决?
3.监管制度缺乏,公租房会否步经济适用住房后尘。对于公共租赁房租金如何确定,如何审核,如何监管,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而众所周知,经济适用房之所以落入今天的尴尬,就是因为缺乏监管制度。公租房未来势必会僧多粥少,政府部门如若自己建设,自己筹集房源,同时拥有产权与监管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监管一家”的情形难以避免,如何防范公租房变成“寻租房”?由于公租房可能在土地出让金、税费等方面给予减免,收益比较微薄,对地方政府来说,意味着收入减少,其建设是否会雷声大、雨点小,前期热情虚高,后期逐渐边缘化出现“虎头蛇尾”现象?
政策问题解决方案:
1.引入行政问责机制与市场化的规范运作。其一,必须要强化行政部门职责,一方面要扩大相关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另一方面对于行政部门拖延公租房建设的行为,须明确建立问责机制。其二,海外公共租赁房建设的经验表明,政府提供并不意味着政府建设,通过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效率,从而尽快解决供给规模不足的问题。
2.设立市住房保障局,专门负责公租房政策的建立、推动和落实。公共租赁房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不是炒作的概念,一定要落到实处,而不是搞政绩工程。要建立一套防止寻租和腐败的监管体系,让其真正成为“夹心层”圆住房梦的民生工程,避免经济适用房式的制度杯具。
3.通过资本信用,为公租房建设筹资。重庆地产集团以土地抵押融资等多种方式筹措公租房建设资金;同时,该市正积极协调政策性银行降低融资门槛,为公租房建设设置更为宽松的还款方式和期限。
最后,公租房能否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显然,现在还无法知晓这一问题的准确答案。公租房要获得认可,租金水平不能过高,但如果过低,跟廉租房没有区别,其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楼市的影响。之前的房地产调控结果已经表明,如果针对“夹心层”的刚性需求缺乏政策支撑,任何已有的调控政策效果都可能丧失。因此,公租房的出现,并不仅是解决中等偏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也事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成败。换言之,如果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就意味着引起房价上涨的“导火索”被熄灭,房地产市场整体供需结构将趋于合理。如此,调控政策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发挥空间,长期以来的房价上涨惯性才能够被有效遏制。
小结: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企业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其根本目标,所以,对于社会来说,公租房的出现以及生存发展,最关键的就是政府的决心和努力。从政策的提出到试行再到以后的落实,我们看到重庆市政府做出的决心与努力,让公租房真正成为“夹心层”圆住房梦的民生工程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条政策所有夹心层看到了希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所有人的住房梦都能实现。
参考文献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渝府发[2010]61号 《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
建保[2010]87号 《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
《我国廉租房供给问题研究》
20上海公租房租房合同格式
合 同
出租方: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承租方:______(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为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就甲方将其合法拥有的房屋出租给乙方使用,乙方承租甲方房屋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房屋地址:平泉路平泉小区一栋七门402室。用于普通住房。
二、租赁期限及约定
1、该房屋租赁期共一年。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2、房屋租金:每月1800元,半年9000元。另付押金1000元,
共计10000元.
(大写:_____万_____仟_____佰_____拾_____元整)
房屋终止,需乙方缴纳的费用没有拖欠,甲方验收无误后,将押金退还乙方,不计利息。
3、乙方向甲方承诺,租赁该房屋仅作为普通住房使用。
4、租赁期满,甲方有权收回出租房屋,乙方应如期交还。乙方如要求续租,则必须在租赁期满前一个月内通知甲方,经甲方同意后,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三、房屋修缮与使用
1、在租赁期内,甲方应保证出租房屋的使用安全。乙方应合理使用其所承租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如乙方因使用不当造成房屋及设施损坏的,乙方应负责修复或给予经济赔偿。
2、该房屋及所属设施的维修责任除双方在本合同及补充条款中约定外,均由甲方负责(但乙方使用不当除外)。甲方进行维修须提前七天通知乙方,乙方应积极协助配合。
四、房屋的转让与转租
1、租赁期间,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擅自转租、转借承租房屋。
2、甲方同意乙方转租房屋的,应当单独订立补充协议,乙方应当依据与甲方的书面协议转租房屋。
五、乙方违约的处理规定
在租赁期内,乙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甲方有权终止合同,收回该房屋,乙方应向甲方支付合同总租金20%的违约金,若支付的违约金不足弥补甲方损失的,乙方还应负责赔偿直至达到弥补全部损失为止。
(1)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擅自将房屋转租、转借给他人使用的;
(2) 未经甲方同意,擅自拆改变动房屋结构或损坏房屋,且经甲方通知,在规定期限内仍未纠正并修复的;
(3) 擅自改变本合同规定的租赁用途或利用该房屋进行违法活动的;
(4) 拖欠房租累计一个月以上的。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各执一份,签字后即行生效。
七、在租赁期内,取暖费由甲方出,其余费用如水电、煤气和物业费等费用,均由乙方出,如果租赁期过后,水电煤气物业费等费用没有拖欠,1000元押金完全返回给乙方。 (入住时的水电数字:电________,水________,)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20--年 月 日
申请公租房需要什么条件和资料
申请公租房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可以申请。首先申请人需要年满18周岁,并且在主城区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这里主要是为了保障承租人具有租金支付能力,符合政府规定收入限制的,没有房子住的人、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或者是刚毕业的毕业生就业和进城务工及外地来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但是如果说有直系亲属在主城区具有住房资助能力的除外。把这些条件一一细化来说:
(一)有稳定工作是指:和单位签订了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并且在主城区已经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的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的人员;在主城区连续缴纳了6个月以上的社会保险费并且已经在主城区居住了6个月以上的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在主城区退休的人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其中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时限从申请之日起往前计算。
(二)收入限制标准是指:如果属于单身的话月收入不高于元,如果家庭成员为2人家庭月收入不高于3000元,超过2人的家庭平均每一个人月收入不高于1500元。对于收入的限制标准市政府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指数等因素的变化定期调整,并且及时向社会公布。
其中月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养老金、其他劳动所得及财产性收入等等。但是单位为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不算。
(三)无住房是指: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在主城区没有产权归自己的房产,如果已经签订合同还没有办产权证的也是属于有房的范围,没有承租公房或廉租住房,且申请之日前3年内在主城区未转让住房。
(四)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家庭中每一个人的平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本市家庭。计算方法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住房建筑面积÷家庭户籍人口数。住房建筑面积按照房产证上的面积计算;有多处住房的,住房建筑面积合并计算;家庭人口按户籍人口计算。
(五)住房资助能力是指:申请人父母、子女或申请人配偶的父母在主城区拥有2套以上住房,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
公租房准入资格申请“一网通办”
市民在市政府“一网通办”网站搜索栏内输入“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查找到区级行政许可事项“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选择办理区域(行政区)后,点击“立即办理”,可在网上填写申请信息并提交申请,并生成纸质《公共租赁住房准入资格申请表》供下载打印。
申请人网上填写的申请信息由后台自动推送至本市公租房申请审核信息系统;相应受理机构接收信息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通知申请人到受理窗口提交下载打印并经本人签名的《申请表》,同时一次性告知应提交的其他申请材料。
过去,廉租房与公租房平行运行时,由于保障群体不完全一样,需要分别申请、排队,造成不便。
因收入变化等需要从廉租房对象转换成公租房对象的家庭,则必须退出原廉租房后再申请新的公租房。
两种保障房不能调剂使用,既为百姓带来不便,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
目前各地两房并轨情况如何?并轨后价格怎么定?租金会不会让低收入家庭负担过重?日前,记者在两地进行了调查。
河北廊坊
保障面积外“1元租金时代”终结
作为河北省“两房”并轨的试点城市,廊坊早在8月就将公租房和廉租房统一为“公共住房”,并调整了补贴办法。
然而去年,有关“廊坊廉租房租金涨了13倍”的报道引起热议。
报道指出,廊坊的廉租房租金普遍上涨,以某小区为例,租金由原来每月每平方米1块钱,上涨到每月每平方米13块钱。
涨价与“两房”并轨有关吗?
住房保障分为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
通俗来说,实物配租即可以住进廉租房或公租房,而租赁补贴是自己在市场上租房,但可获得一定补贴。
记者发现,廊坊市民所反映的涨价,主要由于保障面积外的租金标准变了。
廊坊廉租房的保障面积标准为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每户最低30平方米,最高60平方米。
按照规定,超出保障面积的应该按住宅市场平均租金缴纳。
而在过去,廊坊市廉租房超出保障面积的月租金仅为每平方米1元。
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廊坊市区光明东道北旺中学南侧儒苑小区为例,并轨前,有3口人的低收入家庭,住在这样的廉租房里,保障面积内无需付款,超出保障范围15平方米,如果按过去每月每平方米1元来计算,廉租房租金仅为每月15元,远低于市场价9元/月/平方米×60平方米=540元/月。
并轨后,以实物配租为例:保障面积内,最低收入家庭仍可免费住,低收入家庭和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分别获得住宅市场平均租金的40%和20%的补贴;保障面积外,租金参照该住房的市场价。
因此,租金变为9元/月/平方米×45平方米×(1-40%)+15平方米×9元/月/平方米=378元/月。
居住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前后有什么变化呢?根据该市规定,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8倍以下。
以廊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16元来测算,该家庭可支配收入在70598.4元以内,按收入最高算,过去居住支出占家庭收入的0.2%,涨价后升为6.4%。
四川双流
租金有升有降,省去重新轮候和搬家烦恼
今年1月,四川成都双流县东升街道房管所进行了第一次公共租赁住房摇号。
43户中低收入家庭完成现场选房,在春节前搬进新房。
东升街道棠湖社区的李清秀一家,年收入曾在3万元左右,属于低收入家庭。
并轨前,按照双流县廉租房每平方米2.4元的规定,她家67平方米的廉租房租金每月160.8元,居住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约为6.4%,与廊坊市涨价后的低收入家庭估算水平相近。
20初年审时,李清秀一家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8万元,成为中低收入家庭,超出了并轨前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按并轨前的规定,她家应该被取消廉租房保障资格,在腾退所住廉租房后,重新申请公租房。
不过李清秀一家赶上了并轨新规,由于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条件,她不必退回之前承租的廉租住房便可直接申请转换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省去了搬家和重新排队轮候的麻烦。
李清秀家所住的房子租金市场价为每平方米10.5元,按照新规,中低收入家庭租金应为市场价的60%,即每平方米6.3元,每月租金422.1元。
这样算来,李清秀一家现在居住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升到了10.6%。
虽然居住支出占比提高了,但李清秀并不觉得负担增加。
“每月多支出200多元房租,但月收入毕竟多了1300元,所以没什么感觉。”李清秀说,以前轮候要重新排队摇号,往往个把月才能确定住处,而现在只是租金有变化,“人不用挪窝”,省去了不少精力,所以她更赞同现在的方法。
去年9月,双流县印发实施两房并轨的具体操作意见。
并轨后,保障面积内最低收入家庭实行零租金;低收入家庭按市场租金标准的20%收取租金;中低收入家庭以及中低收入线以上、中等收入线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分别按市场租金标准的60%和80%收取租金。
不同收入的家庭怎么界定呢?—年,双流县的低收入线为家庭年收入3.2万元,个人年收入1.6万元;中低收入线为家庭年收入5万元,个人年收入2.5万元;中等收入线为家庭年收入8万元,个人年收入4万元。
并轨后,对大部分人来讲,价格到底比原来贵了还是便宜了?双流县房管局负责人认为,并轨后对人群有细分,租金升降无法做统一比较。
例如,一个家庭年收入6万元,一个年收入4万元。
两者并轨前都属于公租房范围,且并轨前均应按市场价格70%比例缴纳租金。
但并轨后,前者属于中低收入线以上、中等收入线以下,因此按照80%比例收取;而后者属于中低收入家庭,因此只按照60%收取。
不过该负责人认为,从总体上看,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人群中,中低收入线以下人群占绝大多数,最低收入家庭并轨前属于廉租房的范围,保障范围内的房租从每平方米2.4元降为现在的零元。
而低收入家庭,如果之前住廉租房的,并轨后租金为市场价的20%,基本跟以前持平,甚至会有所下降。
双流县规定,保障面积在人均16平方米以上、24平方米以下。
记者了解到,与廊坊市不太一样的.是,双流县在保障面积外一直没有补贴,按市场价格来收取租金,且超过保障面积的情况比较少。
相关报道:
深圳市公租房和廉租房将并轨运行【2】
《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实施办法(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昨起向公众征求意见。
“两房”并轨后,我市以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对廉租保障对象实施住房保障,并将根据住房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调整货币补贴标准。
已连续5年对低保人员“应保尽保”
近年来,我市“以货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廉租保障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目前我市正在发放廉租货币补贴1379户,配租廉租房300套。
自实施廉租住房制度以来,我市已累计发放廉租货币补贴约7300万元,补贴3431户,配租廉租房493套,已连续5年实现了对低保人员(含低保边缘人员)“全面覆盖、应保尽保”。
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说,我市廉租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廉租保障制度实施至今,以下两大问题日渐凸显:一是原《深圳市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现已失效,但其中的核心条款,包括廉租保障对象准入条件、申请材料和申请程序、核查等规定,作为实际工作的依据,在新旧政策衔接中应予保留沿用;二是现行廉租住房货币补贴标准于20制定,随着近年物价上涨及我市房价快速上涨,上述标准已与现实存在明显差距,应予提高,且需建立廉租住房货币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该负责人表示,基于上述情况,起草《实施办法》,不仅是国家、省关于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政策的明确要求,也是完善我市廉租保障制度,继续实现对低保人员应保尽保的客观需要。
据悉,我市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政策基本思路是:首先,并轨后我市以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对廉租保障对象实施住房保障,实物配租部分,执行统一公租房租金标准,同时对廉租保障对象发放公租房租金补贴。
其次,将原办法相关核心条款,包括廉租保障对象准入条件、申请材料和申请程序、核查等规定移植至并轨政策,延续其效力。
第三,适应住房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调整货币补贴标准。
存量廉租房纳入公租房房源
自我市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以来,我市未曾单独安排廉租房项目建设,事实上已实现公租房和廉租房房源并轨。
《实施办法》再次明确,自《实施办法》施行之日起,不再建设筹集廉租房,《实施办法》施行之日前的存量廉租房纳入公租房房源。
除存量廉租房租赁合同继续履行、续租等特殊情形外,实行统一管理,执行统一租金标准。
今后,市场房租金补贴标准将由各区负责制定并公布执行;市场房租金补贴标准应根据本区(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物价变动情况和住房保障水平等适时进行调整。
廉租保障对象只承担公租房租金的10%
关于实物配租面积、租金标准,《实施办法》规定:廉租保障对象经轮候并承租公租房的,配租面积、租金标准与社会轮候家庭承租公租房的配租面积、租金标准一致。
关于公租房租金补贴标准,《实施办法》规定:“按照其所承租公租房租金标准的90%向其发放公租房租金补贴”,即承租公租房的廉租保障对象实际只承担公租房租金的10%。
关于公租房租金补贴面积标准,根据上述政策规定,《实施办法》明确,公租房租金补贴面积标准按廉租保障对象人口数计算,人均补贴面积标准为15平方米,每个家庭补贴面积上限为50平方米。
关键词:开发商,公租房,盈利
一、开发商参建公租房的社会环境分析
(一)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城镇化时期, 城镇化率增速逐年递增。城市外来人口急剧增加, 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日益上升。2011年末, 我国人口达13.47亿, 按年均1.37%的城镇化增长率计算, 也就是每年有0.18亿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如果按照每人至少1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 则单对我国外来务工人员, 城镇每年应增加1.8亿平方米的住房提供给他们。
由于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多从事低收入的工作, 相当大比例的外来务工人员无力购买商品房。同时,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 他们也无法享受政府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 经适房和廉租房将他们拒之门外。
(二) 公租房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
中央近几年来针对公租房的政策连连出台。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2011年3月16日,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 要重点发展公租房, 使其逐步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2011年5月国资委要求央企积极参与公租房建设, 2011年6月发改委允许地方融资平台和开发商发企业债来支持公租房建设……公租房已成保障房建设主要突破方向。
(三) 政府建设资金不足
数据显示, 2010年我国计划新建公租房40万套, 占保障房项目约7%;2011年是220万套, 占保障房项目22%;2012年是230万套, 占保障房任务约33%。以2012年为例, 将近230万套的公租房, 按照每套50平方米, 每平方米1500元的建安费计算, 那么2012年公租房需要的投资额为1725亿元, 这还不包括土地费用。2012年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660亿元, 减去这660亿元补贴标准, 公租房仅在2012年的资金缺口就为1065亿元。
而且, 2012的1000万套的任务的许多项目2013仍然在建设阶段, 也需要大量的社会性资源的投入, 这样就形成了1700万套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叠加, 建设资金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二、开发商参建公租房的利益驱动
(一) 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方面, “租售并举”的机制是房地产市场长久稳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房屋租赁还没有形成为成熟的市场体系, 租赁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房企在租赁市场大有可为。另一方面, 国家为了控制商品住房市场, 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同时,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并不理想, 单纯地依赖商品房出售这块市场已经不能保证房企的持续发展。在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压力大, 租赁市场不健全和公租房建设为主的三重背景下, 开发商参建公租房即保证了自己的开发规模, 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二) 有助于提高品牌形象和实现社会责任
近几年来, 与房地产业有关的负面报道屡见报章电台, 这种诚信危机, 已然对产业健康发展和房企品牌形象打造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是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一些房企开始努力寻求改变自己形象的方法。今后几年, 国家保障住房的建设力度将逐渐加大, 如果房地产开发商能在此时开展直接投资公租房的建设业务, 解政府资金缺口之急, 则房企的形象和地位会因其直接参加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战场而有大幅提高。
(三) 公共租赁住房的长期趋势带给开发商持续发展
房地产是不动产, 市场需求是多层次的, 并且消费周期长, 开发商要立足市场, 投资要有前瞻性。从这点来看, 公租房是不错的投资选择。综合分析国际经验得到, 公共住房政策调整的大趋势是:在发展初级阶段, 以新建大量公租房为主;在发展后期, 当公租房建设达到一定数量, 则以维护、改造以及部分出售为主。住房保障形式也将逐步由新建转向补贴。从我国现阶段来看,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重点以建设为主, 从而满足城市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 开发商在此时把握住参建公租房的机会, 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更长久的保证。
三、参建公租房的困境
由于房企参与保障房建设有利润空间有限, 企业参与公租房的建设面临着种种障碍。
(一) 政策障碍
开发商参与公租房的建设和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 政府制定的相关制度和优惠政策并不完善, 主要集中于减免土地出让金, 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或者免税。这些政策不足以吸引开发企业投资公租房建设, 同时公租房项目的退出机制依然不明朗, 开发企业面临收益也不确定, 因此开发企业进入到公租房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 盈利之难
公租房投资需求大、资金回流速度慢, 租金收入仅能覆盖市场融资的利息, 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偿还借款本金的要求。公租房赚钱难, 已成为行业共识, 企业不敢轻易迈过红线。
(三) 模式之困
虽然公租房拥有大量市场, 但几乎所有尝试过公租房或者即将迈进公租房门槛中的开发商们, 均表示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不可否认, 公租房回款周期长, 企业若参与持有, 要承担多方面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尚不存在成熟经营模式的情况下, 开发商需要进一步探索提升其收益率或降低其风险的方法。
四、开发商参建公租房的盈利模式探索
在综合分析和比较开发商参建公租房的利益和困境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以下建设和运营思路。
思路的主题就是企业投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并长期持有:由开发商开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并负责出租运营, 由企业按市场机制运作。这种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市场化模式, 政府只参与公租房的分配和租金的定价。其他都由企业负责, 即企业在不改变公租房性质的情况下, 可以进行市场交易。公租房的收益主要分为四块:一是公租房租金收益;二是商业配套经营收益;三是商品住宅的销售收入;四是其他对外合作收益 (如电梯广告、媒体合作等收益) 。
(一) 开发商保证自身合理收益的措施
1. 充分利用滞销和积压的房屋。
在不侵犯其他业主的权益的前提下, 开发商可以将自有的空置物业充分利用起来, 用做公租房进行出租。这样企业既可以节省一定的建设成本, 又可以将滞销和积压的房屋充分利用起来。
2. 公租房的合理设计。
公租房可以成套出租, 也可以成间出租。开发商在建设公租房的时候, 可以根据当地流动人口结构来分析公租房需求是以成套为主还是成间为主, 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公租房的内部构造。
3. 提前收取一定年份的租金, 缩短回笼资金时间。
在地方政府允许的条件下, 可以向租户提前收取一定年份的租金。
4. 多渠道融资。
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探索运用保险资金、信托资金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拓展公租房融资渠道。
(二)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在土地、租金、贴息、税收和规划等方面, 政府可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1. 土地方面的政策。
准许房地产企业通过市场方式取得土地来建设和运营公租房, 并拥有这部分公租房的所有权。但是, 企业并非一次性支付土地出让金, 可以延长期限, 比如在十年内支付完毕或着在土地使用期内支付。
2. 对企业贴租。
由政府对市场租金和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之差进行贴租, 来保障企业的利益。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将公租房租金补贴纳入财政部门预算。
3. 实施贴息贷款。
应设计出与公租房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长期性贷款, 并由政府对企业涉及到公租房的贷款进行贴息, 减轻企业资金运作压力。
4. 落实税收政策。
国家早有规定, 公租房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建造购买公租房免征契税、印花税, 公租房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房产税等。目前工作重点在于进一步落实公租房税收优惠政策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5. 实行配建政策。
在公租房小区规划中, 允许建设一定比例的商住和商业配套设施, 利用商品住宅和商业配套溢出效应来弥补公租房投资回报缺口。
参考文献
[1]张永岳, 谢福泉.房地产企业参建保障房的利益驱动和主要风险[J].科学发展, 2011 (11) .
[2]李鹏, 李萌.公租房运营管理主体公司化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 2011 (01) .
[3]张一鸣.开发商参建公租房困局[N].中国经济时报, 2011-10-10 (006) .
当时,她和同学一起在单位附近一套住房里合租了一间卧室,每月房租1300元。“刚开始觉得没什么,因为前3个月房租是父母帮着付的。”住了3个月,房东突然说每月房租要涨500元。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小文便开始到处打听便宜的房子,哪怕是住得远点都行。终于,小文从朋友那儿打听到在城北回龙观有个叫“白领公寓”的楼,房租每月650元,冬天暖气费每月200元。价格比万寿寺附近便宜一半,小文马上去看了房。
说是白领公寓,实际上是夹在火车道和地铁轨道中间的一排两层小楼,里面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连接着每个小房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自带厨房和卫生间,设施还算齐全。“唯一的弊端就是北边是地铁,南边是火车道,不过好在玻璃是隔音的,门一关几乎听不见。”考虑到价格便宜,再加上当时换到了中关村工作,小文欣然接受。
好景不长,由于搬进去的时候是冬天,小房间里开着暖气,住着很舒服。一到夏天,房间里没空调,楼顶也没隔热层,每天下班回家,就跟进了桑拿房一样。小文说,由于这套公寓算是工业用电,电费较贵,自己装空调不划算,于是冷风扇、小电扇全用上了。
文迪说,居住环境差,忍忍就过去了,只是上下班让她很痛苦。住在回龙观、进城上班的人很多,早上8点是上班高峰,排着长队进入地铁站,再使劲挤上13号线地铁,这还不算完,要在换乘站挤下去,再挤上10号线。这一番折腾下来,一天的好精神都没了。小文说,如今,城区的房租都在涨,“白领公寓”也不例外。今年开始,“白领公寓”的房租每月涨了50元,文迪坦言:“如果白领公寓的房租涨得再高,就只能往更远的郊区搬了。”
满意的房子很难找,搬家劳神又费力
房子租期一到,房主十之八九会涨价。如果不续租就要另找新地儿,要找个租金合理、上班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可真没那么容易——北漂一族 吴敏
3年前,吴敏只身一人到北京闯荡。经同学介绍,她在一个叫唐家岭的地方租房住了下来。
这里房租便宜,离单位也较近,每月500元的房租对她来说还可以承受,但居住环境却让她苦不堪言。“没有洗衣机,暖气是房东自己烧的,不能保证24小时供暖,街上的垃圾到处都是。”唐家岭是个村子,离上地软件园、中关村科技园很近,这些地方聚集了许多外地打工者,村民看准了商机,把自家平房改成二层,再一层层往上盖,最多的能达到六七层,都不打地基,就算有地基的也可能超过了地基承重,有些连基本防火设施也没有,很不安全。
在唐家岭,吴敏住了半年就“被搬走”了。原因是唐家岭地区违建严重,政府要拆迁。离开唐家岭,吴敏又在清河附近找到了一处出租房:每月700元的房租虽然不算多,但对拿着试用期工资的小吴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小吴最不满意的是,房租高了,但环境并不比上次好,“房子挨着火车和大马路,从早到晚的喇叭声和着火车的鸣笛声,让人根本睡不着觉。”合同到期后,房东提出涨价,小吴也不愿意继续忍受噪声,于是选择搬走。通过某家中介,她找到了西三旗附近的一个小区,这里的环境和装修还不错,可房租也涨了不少,每月1530元,押一付三,加上卫生费等其他杂费后,小吴第一个月共交了8000多元。但由于这里离公司较远,小吴住了一段时间还是选择离开了。
为了找到一个既舒适又便利的窝,吴敏可谓煞费苦心,“房租贵点就贵点吧,只要住得舒服就行。”小吴说,今年初,她通过中介,在车道沟附近又找到一处出租房。这次的房租涨到了每月2300元,还是押一付三,杂七杂八算上,第一个月交了1万多元。没想到,花了这么多钱租下来的房子,住进去后却大失所望,“房屋是中间层,屋内有排水管;厨房没水,水管总也修不通;厕所很脏,蟑螂到处是。”吴敏住了一个月,又坚决地搬走了。有了这次经历,吴敏决定不再找中介了,要静下心慢慢找。1个多星期后,她在长春桥附近找到了现在的住处,每月2000元的房租占了她工资的1/3,再算上其他必要的花费,每月基本攒不下钱。
最近北京房租涨得厉害,小吴的担心又来了:“租期一到,房主十之八九会涨价。找个租金合理、上班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可真没那么容易。每次搬家,大包小包的又劳神又费力,押金东扣西扣后也拿不回来多少,关键是还不知道往哪儿搬。”3年经历了这么多,吴敏深感在北京租房的难处。“找房子难,找个合适的房子更难。房租还在涨,要在大城市继续‘漂’下去,还有很多坎要过。”
(人民日报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