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教研组教研计划(共8篇)

科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篇1

本学期,我校科学教研组将以科学课标为指导,以教学常规(上课规范)培训为抓手,积极参与教研室开展的教学常规(上课规范)培训。在关注课堂教学同时,关注教师课前备课、上课及课后反思,对教师的发展及教学模式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努力开展科学校本课程《快乐科学》开发与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规范科学常规教学管理,加强对科学课外作业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二、教研专题内容

1.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快乐科学》,并进一步提出修订意见,进行修订。

2.关于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

3.探索适合“半天教研制”的教研内容和活动方式,有效开展每周“半天教研活动”。

三、教研专题目标

(一)“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快乐科学》”专题目标。

1.与余姚市科学骨干教师合作完成校本课程《快乐科学》一二年级四册教材。

2.探索开展低年级科学教学的特点,总结适合低年级科学教学的方法和教学内容。

3.任教快乐科学的教师,要对快乐科学教材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实施意见和建议。

(二)“关于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专题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适合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为低段科学教师提供语言锤炼资料和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我校低年级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有效开展每周“半天教研活动”专题目标。

1.确定每周三上午“半天教研活动”时间。

2.以二校区科学教师集中开展活动为主要模式,结合分校区教研组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3.每周教研活动围绕立项课题,开展主题是活动。

四、教研专题实施措施

(一)有效开展 “半天教研制”活动,做好教研组建设。

1.确定每周三上午“半天教研活动”时间。组织专职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学科常规(课堂观察)培训,使他们在业务上有更深层次的拓展。

2.以二校区科学教师集中开展活动为主要模式,结合分校区教研组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围绕立项课题展开,突出主题性。开展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让教师们把握好课堂细节的处理,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

3.教研组要随时关注两位新老师的教学情况及心理动态,多方帮助使他们很快成长,以适应我校紧张的教学工作,尽快成为我校科学教学的生力军。

(二)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为专职、兼职教师成长搭台。

1.组织专职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室及进修学校组织的疑难问题培训和学科常规(说课)培训,使他们在业务上有更深层次的拓展。

2.邀请专家来我校对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兼职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在理论上、思想上、教学实际工作中,都能胜任科学教学任务。

3.结合省市教研室及外校的科学教学活动,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回来后能热心地向组内其他老师介绍学习内容与经验,做到对改进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发启示和帮助。

(三)落实科技辅导,切实推进课外探究的有效开展。

科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篇2

那么, 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当然, 专家讲座和外出学习、观摩, 不失为好的途径, 但这还远远不够。其实日常学习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为重要有效, 也更为直接。教师的学习是面向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也就是说, 工作是学习, 研究是学习, 反思也是学习, 从这个角度来讲, 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要加强科学教师的学习培训,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适应教师职业需求, 我们认为, 创建学习型教研组是提供教师学习平台、提升教师学习品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师自我突破的良好途径。

一、个体学习活动的展开

(一) 让教师定位学习角色

我们认为, 在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过程中, 教师自身的学习角色定位, 是实现教师个体学习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所以, 我们提出并努力实现三个学习角色的转变:从合格学历者定位到终身学习者, 从知识传授者定位到学习合作者, 从教学实施者定位到教学研究者。

1.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教师的学习绝对是一个终身的历程。在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科学领域不断拓展, 身为科学教师, 应该积极关注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 让学生不断体会科学带来的无穷魅力。同时, 科学新课程对教师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高度, 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 除变更落后的教学行为外, 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因为科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教师既要完善驾轻就熟的专业知识, 又要充实半生不熟的非专业知识。所以, 教师是天生的终身学习者, 在从教生涯中, 需自始至终补充和更新知识、技巧和能力。

2. 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

这里的合作者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处在一个学习团队中, 这个团队可以是备课组、学习互助组或者是整个教研组, 大多数的学习任务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高效完成的, 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自给自足”的工作模式, 体现合作意识、分享意识。每个教师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经验和建议, 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特长, 取长补短, 这样才能改进自己的课堂,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获得较快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第二层含义是教师应是学生的合作者。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师与生、教与学被人为地分裂开来, 使课堂缺乏师生情感、对话的互动, 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机, 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我们认为, 教师的职能应从“教”转变为“导”, 具体表现为:引导、指导、诱导、辅导, 即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平等合作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

3. 教师是教学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不错, 教师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教学研究者。实际上, 教师与专业研究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教师一直生活在具体的教学环境现场, 感受场景、生发理念、提升智慧, 一个学习意识强的教师, 不仅要善于向上看, 更要善于向下看, 在不经意、不起眼的教学行为中捕捉有价值的问题, 发现它、研究它、解决它, 使自身的教学行为更为合理、有效。

(二) 让教师学会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教学行为。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 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进行认真的审视和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能力,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以及教学结果进行回顾、诊断, 然后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 达到对落后理念、不良行为的改善。因此, 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一个教师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很难想象, 一个不善反思的教师能够成为一名顶尖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 如果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取而不对经验进行反思, 那么他的旧有理念以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 其结果是教学将长期维持在原有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见, 反思在教师职业成长中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的教学反思训练具体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又分为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反思教学的失败之处。其中, 最重要的是教学后的反思, 它可以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笔者所在教研组一直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周完成一张课堂反思表 (如表1) , 记录每节课的教后反思, 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随笔。

教后反思和反思随笔的具体内容可以是:学生当时的反应如何;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应该如何进行调整, 才能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哪些精彩对话, 哪些是非预设的动态生成的内容;教学期望与实际的教学情境是否有差距等。

我们认为, 如果能经常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 无论这堂课有没有达到课前预期的目标, 课堂收获都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就是“堂堂”都是成功的课。

学会反思, 写中有学, 学中有思, 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 是无价之宝, 也是我们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三) 让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档案

专业发展档案以档案袋的形式收编教师专业成长的资料袋, 它反映的是教师在不同时期的教学业绩和个人反思、组长专业鉴定等情况, 是教师自我评价的依据, 也是教师积累业务知识、促进专业发展的动力。

教师专业档案袋每学期上交一次, 组长给每位组内教师撰写专业发展鉴定。

教师专业档案袋的具体内容是:

1. 教师基本信息表

除了反映教师的年龄、学历、教龄、教学简历、技术职称、奖惩等基本信息外, 还记录教师某个时期 (以一个学期为单位) 的专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效果、教学座右铭等。青年教师还要记录拜师学艺的经过, 名师、学习互助组组长、教研组长还要记录带徒情况等。

2. 学习活动记录

主要记录教师参与公开课、说课、评课、讲座、课题研究、教材开发、资料编写等活动情况。

3. 记录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须客观而真实地记录某一个教学活动或教学环节的情况, 根据教学理论进行分析、锤炼, 得出规律性的教学方式。教学案例的撰写其实就是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深刻反思过程, 每学期上交两篇, 作为专业档案袋的材料。学期结束, 对教师中评出来的优秀案例作进一步的研讨, 并在全组推广。

4. 记录反思随笔

反思随笔是教师在教学之后, 记录一堂课中的一些感想。教师有感而发, 从中悟出教学真谛, 提高思辨能力。

5. 记录学习心得

就是教师把自己参加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教研活动、学术观摩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感受等写下来。形式灵活多样, 可以是心得体会, 也可以是学习随笔, 要求每参加一次大型活动, 都要写一篇。

6. 记录教研成果

主要记录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获奖的教学论文、课题报告、课例成果等, 包括题目、发表 (获奖) 时间、刊物名称、奖级、原文内容等。

7. 记录教研组长鉴定

教研组长在学期结束时给每一位组内成员撰写教师专业成长鉴定, 具体内容可以是客观评价教师一学期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肯定教师取得的成绩, 诚恳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帮助教师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下一学习阶段的发展目标。

专业发展档案袋记录了教师在不同时期、不同教龄段的专业发展水平、发展概况, 也体现了教师的个性特征, 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二、团队学习活动的展开

(一) 开展学习互助组活动

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应该让教师认识自我, 分析自己的专业水平, 确定自己的专业地位, 然后为自己寻找方向。这样, 可使教师少走弯路。根据这一理念, 我们开展了“学习互助组”系列活动, 即“反思现实—学习互助—超越自我”系列活动, 每项活动都要求教师填写一张表格 (如表2、表3、表4) , 让教师在系列活动中认识自我, 确定目标, 师徒结对, 最后实现自我突破的目标。

第一项是“反思现实”, 就是让教师描述自己目前的现实情况, 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寻找解决的办法及希望提供的帮助。表2中的“现实情况”填写时不必面面俱到, 而应该针对某一点加以说明;“近期目标”要针对现实情况, 要清晰明确;“情境描述”是通过案例的形式, 具体描述出该方面的现实表现, 目的是分析出问题的症结, 以便在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此外, 还要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该项学习完成的期限。

第二项活动是“学习互助”, 就是教师根据“反思现实”中确定的目标, 寻找身边能帮助自己的老师, 构成学习互助组, 使自己在组内老师的帮助下达到预期改进目的。表3中的“学习内容”即“反思现实”中的近期目标, “学习对象”是由教师本人根据实际需要选定, 可以是身边的任何人。同时, 教师要设计出具体可行的学习途径、方法。最后, 记录学习效果, 如果预期目标达成, 就重新反思现实, 确立新目标;如果预期目标未达成, 则从案例研究分析开始, 重新研究、学习, 直到自己的目标达成。

第三项活动是“超越自我”。教师要不断通过以上两个活动, 使自己成为具备先进教学理念、高超教学能力并且不断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师。表4是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总结, 要求每达成一次目标就记录下来, 以激起教师的成就感。

学习互助组一般由1个指导教师和1~2个学习目标相近的教师组成。每个教师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参加不同的互助组, 如在某一个学习互助组中是以指导教师的身份参加的, 在另一个学习互助组中可以以被指导的身份参加。研究表明, 这项活动能够吸引全体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发展中来, 而且因为活动的设计针对的是每一个教师的不同情况, 所以更符合个体差异的需要。因为问题来自于自身的教学实践, 所以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因为学习对象主要是身边人, 保证了学习的便捷性;因为经验教训来自于生动的教学实践, 保证了教学结果的价值性。另外, 表格的内容是动态的, 比如“反思现实”中的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 问题解决了就不成为问题了, 就需要重新寻找发现新的问题, 如此循环往复, 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持续发展, 提高专业水平。

(二) 主题化课例式教学研究

课例研究, 简称“行动教育”, 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 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 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进行研究的过程, 是解决日常课堂教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课例研究带有一定的主题, 是一种主题化的研究。

课例研究是以整个教研组为单位完成的, 我们现已完成一个课例研究。研究题目是“融入情境, 让科学亲近起来———科学课堂情境化处理的课例研究”。研究过程分为三例: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计;情境主线的设计;学以致用的情境主线设计。每一例研究确定一个研究基点和一个课例流程, 同时把缺憾作为下一例研究的目标, 这样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 使学生对成串的又带有主线的情境由近感到真, 由真感到亲, 从而缩短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促进学生爱学、乐学。其研究程序如图1所示。

1. 选题

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来自于教学活动中的真实问题、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具体是在对一位同事的公开课中几个教学场景布置的评析后确定的。

2. 选课

选择研究课应与所研究的主题相适应。通过各方面的比较, 我们确定的研究课是七年级的《物质的酸碱性》这一课, 因为该课题相对较独立, 且在教材中比较靠后, 便于反复研讨, 层层推进。

3. 设计预案

设计预案的任务并不是由一个教师承担, 而是由一个学习互助组承担, 共同备课研究教案, 共同试讲修改教案, 其中一人作课堂展示, 一人作课后主评, 一人撰写报道。共同参与整个活动, 分工不分家的模式能促进学习互助组的共同提高。设计预案的方式是由学习互助组共同商定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创新点、开放点、学生能力增长点, 发挥集体的智慧, 融入科研的成分。预案要体现课例研究的主题。

4. 上研究课

执教教师在集体预案的基础上上研究课, 小组成员听课、观察。全程摄像。

5. 自我反思 (说课)

通过演示文稿阐述教学设计的依据、目的, 自我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失, 围绕主题进行目标达成度、教材情境处理、教学流程设计、学生能力培养等多个维度的自我反思, 将“说课”从传统的课前放到课后, 其目的是变“操作型说课”为“反思型说课”。全程摄像。

6. 合作反思 (评课)

围绕课例研究的主题进行主题式评课, 分析是否达成课例研究前提出的目标, 总结该次研究已实现的课例基点, 商讨下次研究的方向。全程摄像。

科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篇3

在开展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时,部分幼儿对“乌鸦喝水”这一话题产生了兴趣,并主动提问“放石子后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教师捕捉到这一宝贵的兴趣点,及时生成了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这一课题正好契合了我园市级课题研究《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我们果断地将它确定为研究课题,采用“一课三研”的形式探求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二、在研讨中提升

幼儿园科学活动具有活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园位于蒋乔,当地沙石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为幼儿提供了最真实、精彩的课堂。

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分别为大半瓶、半瓶、小半瓶,分别贴上1、2、3标签,每组一份沙子、一份石子……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乌鸦喝水》,导入活动主题。

2.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3.用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5.小结:乌鸦在瓶子里加入石子不是都可以喝到水的,还得看瓶中水量的多少。

第一次研讨:

研教学目标:目标1偏低了,因为大班幼儿在平日的生活和玩水游戏中,已具备这方面的经验。

研材料准备:该活动中的沙、石材料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瓶子上根据水位贴了数字标签,便于幼儿做实验记录,但没有标注水位,不便于幼儿进行对比观察。

研活动组织:故事导入略显老套,可播放《乌鸦喝水》的电脑动画,激发幼儿兴趣;用石子实验后提问,乌鸦为什么不能喝到3号瓶的水,幼儿反应不过来,可先请幼儿观察3瓶水的不同水量,并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录在大记录表上,为后面作好铺垫;幼儿完成实验记录的时间有先有后,为减少消极等待,应让先完成记录的幼儿先交流,再把记录表贴到磁性黑板的相应位置。

第二次活动:

活动目标调整为:

1.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在瓶中加入石子能否喝到水,还与水量多少有关系。

2.学会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乐趣。

3.在“设问——解疑”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科学探究意识。

活动准备调整为:在1、2、3号瓶子上标注原水位线,增加三只瓶子的水位记录表。

活动过程调整为:播放《乌鸦喝水》的电脑动画导入;在实验前先启发幼儿观察三瓶水的不同水位,并进行记录;在小组操作中,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结果,并将记录表展示在黑板上。

第二次研讨:

出现的进步:

开场动画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眼球;通过材料调整、科学记录的辅助,较好地实现了第一目标。

存在的不足:

小组操作中,当何乐小朋友拿着实验记录准备到前面交流时,张宇提出了异议:瓶子里的石子没有装满,如果装满了,水就会被压上了。为了尊重幼儿的自主探索,教师让他再试一试,结果他慢慢地琢磨、研究,教师和小朋友一边探讨着问题,一边等着他……导致活动过程松散、冗长。张宇之所以会提出异议,是因为他只参与了小半瓶水的探究,没有与其他水量的实验进行对比观察,活动中的合作不够深入,幼儿在操作前没有就三种不同水量的瓶子自主地进行协商和选择,目标2达成度不高。

思考的问题:

怎样让乡土科学探索活动更有趣味性?老师们提出了增加“小乌鸦检测员”,每组提供一只封塑的小乌鸦,实验完成后,幼儿带领乌鸦飞到每个瓶口进行检查,看能否喝到水并及时记录结果。我为老师的创意喝彩,执教老师也高兴地采纳了这个金点子。

怎样培养幼儿“设问——解疑”的意识,我的提问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争论,并逐渐形成了共识:在活动中可鼓励幼儿自主观察材料、记录表,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请其他幼儿解答问题。

第三次活动:

活动准备调整为:每组一只封塑的小乌鸦。

活动过程调整为:在小组操作前,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商量如何分工;在小组操作中,注意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发现玩小半瓶水的幼儿将石子放至瓶口,鼓励他进一步实验,在后面的集体研讨中,可展示该组幼儿的操作结果。

第三次研讨:

出现的进步:

因为增加“小乌鸦检测员”,幼儿的参与劲头更足了,活动气氛更为活跃;小组操作前的讨论很有效果,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能坚持完成自己的实验,并乐于向大家介绍实验结果;在教师的鼓励下,部分幼儿能发现问题、主动提问、解答问题。

引发的思考:

乡土材料资源丰富,其他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吗?教师们听了我的提问,脸上表情异常丰富,都在心里说:看来还有四研、五研、六研呢!我微笑着点拨:科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是正规的,也可以是非正规的;可以是集体活动,还可以是在区域中进行的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教师可将“乌鸦喝水”放进科学探索区域,大家都豁然开朗。

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4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校、县教科研的要求及我校实际情况,坚持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在重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突出科学方法、科学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提高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节约资源的意识和积极创新的意识。积极开展探索新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等校本教研活动,配合教导处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倡导“求实创新”的教风、学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科学教学成绩。

二、主要工作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1、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学习有关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施的经验,提高我校科学教师的整体理论素养和水平。

2、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或空余时间,组织科学教师学习优秀论文;学习有关教学案例专著,以提高科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要求。

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实施水平。

1、组织教师开展对新教材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2、逐步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探索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的最佳模式。

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各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深化课题研究工作。继续开展组内教师一学期一节公开课、10节听课以及相应的评课活动,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按照规范教研组达标考核的要求,配合教导处完善和落实教学常规考核。每次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有原始记录。

3、根据本校科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备课组的活动,不定期地开展集体备课;根据学校经济实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做到取长补短,努力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4、认真组织科学教师参加市、县科学各项教研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使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5、组织每位科学教师写好一学期一篇的心得或教科研论文,充实网络资源。积极组织和参加教研室和本校的各项活动及比赛。

6、继续抓好竞赛辅导工作,加强辅导工作。九年级落实重点对象重点辅导。

7、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深刻研究教学中所发生的实际的、具体的情况,使教师的教学行为自我觉醒,自我开发,自我提升,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学生身心健全和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确立教科研工作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师生教科研能力服务的意识;做好组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的申报或结题工作;全面做好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做好教研组和各备课组协调工作。

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又是一个新学年,一个新的学期又始了。为了更好地让科学教学工作更好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教学在中学阶段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特拟定本学期我校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具体工作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全面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为重点,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增强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素养,强化教研组建设。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特长,配合教导处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倡导“求实创新”的教风、学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科学教学成绩。

二、工作要点

1、要求全组教师在进行上课前,必须认真了解、分析、处理教材。

同时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本学期,教研组将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并针对出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其次,根据本校科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备课组的活动,不定期地开展集体备课。

2、加强开课、评课的质量,注重反思。

(1)开课以往我们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教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空泛。本学期我们要致力于改变旧面貌,加强开课的质量。

(2)评课本学期继续让主评老师针对一方面,准备教研发言稿,这样可以谈得深刻,挖得深,使开课的效果更好,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活动中,鼓励每位教师均能发表看法,积极交流,并由专人做好活动记录。在这样的评课中既注意突出重点,加强活动的针对性,又能体现出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评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3、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1)单元检测:抓好单元知识达标检测,严格考核,及时做好检测分析、查漏补缺工作;单元知识梳理、试卷命题要做好分工。

(2)期中、期末检测:对于学校安排的常规考试,要严把教学质量关,认真地做好试卷分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4、加强学习,教师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学期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尽可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和良好的外部条件,要充分发挥师徒结对、骨干教师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迅速地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同时在工作中,加强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等交流与合作,在组内形成一种和谐、默契的同事关系,以求大家共同进步。

5、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实验课管理,争取创建区示范实验室。

作为科学教师与其他科目不同之处就是做实验。这学期实验要保证开足开齐,并作好相应的反思,使实验课的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6、加强对外交流。

一个教研组不是封闭的研究组织,而是开放型的研究组织,因此本学期继续发扬以前的优良传统,积极外出交流学习。

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区教育体育局领导的指导下,落实本校教学研究指导中心的工作计划,深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聚集科学课堂教学研究,加强科学教学策略实施指导,提升教研服务水平,努力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本校科学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1、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围绕“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科学教学研究、科学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2、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根本,积极围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工作;积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改变教学观念和行为,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以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为核心,做好科学教学研究、教学服务和质量监测与管理职能,努力提高全校科学教育教学质量。

4、充分发挥学科骨干力量的作用,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我校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找出问题,并寻求突破。

5、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行动研究。

重点是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作业研究、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学实施研究等。开学初及学期末进行科学学科教学情况调查表的发放、收集、分析和反馈,及时了解、掌握、指导全校科学教学情况。

6、研制监控方案,确保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质量意识,尝试在中高年级对学生学业进行阶段性测评,客观分析我区小学科学教学现状,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加强作业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科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编制、筛选作业,减少学生的抄写量以及重复知识点的练习,并有效指导学生当堂完成80%以上的作业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更正。

三、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研计划

2、迎接教学视导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科学专题研讨会活动

十月份:

1、组织参加专题性教研活动

2、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

十一月份:

1、科学专题分片研究活动

2、参加讲课活动

十二月份:

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5

本学期科学信息教研组根据教科室有关教研组的工作安排以及教导处的工作计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将大班额下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作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二、本学期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1)组内教师要完成两篇教学随笔,有条件的老师适时向专业杂志投稿;

(2)做好科学学科课题研究工作:

组内成员被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个人课题”批准立项课题一项,被县教科室确定为xx县教育科学“十二五”(20xx年度)规划立项课题一项,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金会立项课题一项,本学期各项研究都将按计划展开。

(3)认真学习《儿童像科学家一样》、《教作为探究的科学》、《为孩子写的脑科学知识》等与学科相关的理论书籍,并做好摘抄。

2、狠抓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科学、信息学科专职教师学期内每人承担一次组内研究课;

(2)制定科学教材学生准备清单,并且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

(3)制定实验室卫生值日表,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

(4)做好本学期科学循环教材的发放和使用工作;

(5)做好学生科学课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项目的平时记载,为期末学生综合评定提供较准确的依据。

3、注重第二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鼓励并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本学期初步打算在四五月份举办第二届“拍脑袋猛想”创意活动或其它形式的科普活动,为下学期的创新大赛做好准备工作;

(2)在三~六年级举行第一届电脑操作技能比赛,分文字录入、电子小报、LOGO等项目;

(3)由信息学科三位教师负责组队参加南京市20xx年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

(4)由四年级的科学教师负责20xx年的彩色蚕宝宝饲养活动。

(5)做好学生计算机等级考核工作。

4、完成县教研室和学校布置的其它工作。

三、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①制定教研组计划;

②科学循环教材的发放和使用;

③参加xx县科学学科教研组长会议。

三月份

开展各项课题研究工作

四月份

①四年级养蚕活动;

②机器人比赛;

③电脑制作比赛;

④第二届“拍脑袋猛想”创意活动。

五月份

①科学课外科技活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②参加县教研室安排的教研活动;

③开展一项科普活动。

六月份

小学 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6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打造“有效课堂”为重点,认真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各地成功经验,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根据市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要求,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稳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结合科学的特点,制订以下教研工作计划。

二、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坚定不移地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行为。《小学科学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六个方面,是科学课实施的方向,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把握住关键所在,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立足课堂,开展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强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教学改革。本学期继续以课堂观察、课例研究的形式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上课、评课能力,形成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高效的各具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监督。加强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加强《小学科学同步探究》的“快乐探究”和“自我评价”的学习,加强单元练习的精选与批改。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科学思维方法训练、正确表达科学结论的能力。通过练习与训练要及时分析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取补救措施,合理把握好科学探究科研课题的获得和教师传授知识之间的度。具体安排如下:

⑴、开学初分配好工作任务。

为了能及时了学生的实际掌握科学知识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安排科学教师及时做好教材分析。并安排有一定教学经验的科学教师整理好科学知识要点,以便学生期末复习。

⑵、开展上公开课活动。

本校兼职教师较多,开展上公开课的活动比较难。困此,未年35周岁的科学教师一个学期至少上一节有一定质量的公开课。而且要有说课、教案、反思材料进行存档。

⑶、开展联片活动。由于现在大多数科学教师是兼职教师,一些科学对科学的常态工作没有及时完成。因此,要开展以干树沟学区为中心的联片活动,主要研讨教案反思、作业批改、实验开出率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向校领导汇报。

三、继续抓好过程监督,规范教研组工作

1、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校本学科的实际,制订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计划,并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开展自主式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调动好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学科教研质量的提高。

2、继续以“六认真”工作规范学习为抓手,规范教师行为。认真实施集体备课组活动,备课不留于形式,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专项研究,并结合身边科学、学生生活开发教研的途径和方法,使集体备课真正起到相应的作用。

3、提倡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教学规律性的东西,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调研。不断完善小学科学学生学业的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评价时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探索构建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本学期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教材解读

3、学习新课标 十月份

1、实验教学公开课

2、研讨“如何培养我校学生实验兴趣” 十一月份

1、组内教师公开课

2、研讨 “如何组织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合作探究活动” 十二月份

1、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科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篇7

记得在2009年、2012年, 上海学生的PISA测试均获得了三个科目排名第一的佳绩。当时, 这一结果引起国内外教育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对比美国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成绩, 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阿尔尼·邓肯表示, 这是一个“警醒”。欧美多家媒体惊呼“意外”, 并追踪分析上海教育的成功经验。据国外学者的研究, 上海两次取得PISA测验成绩第一的因素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研部门和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实践研究方式。中小学教研活动通常由教研部门或学校具体组织实施。由学校组织实施的教研活动也称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学校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的主要活动形式, 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 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是教研活动的研究对象。不管是教研部门组织实施的教研活动, 还是由学校组织实施的校本教研活动, 其主要内容都是分析课程改革实施和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网络教研的开展

毫无疑问,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学校在具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 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 学校在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时, 往往受到“教学工作”和“集体活动”矛盾的影响, 使得活动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又如, 在集体教研活动过程中, 一些年轻教师碍于情面, 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显然, 这些问题的存在, 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展开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深入, 特别是“校校通”的普及, 广大中小学充分运用网络, 纷纷建设各种网络教研平台, 开始尝试使用BBS、Blog、MicroBlog、QQ和微信等网络应用平台, 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教研活动。运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研究领域的一种创新应用。

实践证明,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活动这一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不仅能够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 而且还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形式。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活动的展开, 借助网络所具有的时空拓展特点, 使得“教学工作”和“集体活动”的矛盾能够得到缓解。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活动的展开过程中, 教师之间的互动方式从原来的“人际互动”变成“人机互动”, 使得那些年轻的教师敢于在这种新的教研活动形式下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活动支持跨校开展活动, 使得教育集团也能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当然, 广大中小学教师也能充分利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活动形式, 有组织或者自发地形成“学习研究共同体”,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自主地开展教研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 传统的教研活动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的, 新思想、新方法的扩张力有限, 但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活动的开展, 特别是BBS、Blog和MicroBlog等新媒体的应用, 教研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在互联网上得到充分展示, 使得教研活动的成果能够迅速地传播和广泛地共享。因此,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活动形式受到中小学、教师和地方教研部门的普遍欢迎和广泛使用。

为了进一步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活动的发展,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NOC) 组委会在2008年至2014年, 连续7年成功地举办“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展开, 为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和提升教师基于网络环境开展教研活动的水平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深受学校和广大教师的欢迎。

●“网络教研团队”的开展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开赛以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 品牌效果明显。目前, 有许多省、市 (地区) 、县 (区) 的教研或电教部门积极响应, 按照“网络教研团队”比赛的方式, 在本地区举办网络教研团队比赛, 为“网络教研团队”全国决赛选送优秀选手。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开设以来, 已有数百所学校、1000多个团队及3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比赛。在一年一度的比赛过程中, 参赛选手不仅展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水平, 而且还得到了专家的引领和他人成果分享。

回顾“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发展历程,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项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完善。

“网络教研团队”作为国内唯一的以展示教师基于网络环境开展教研水平的全国性比赛活动, 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网络团队教研”的发展, 建议根据教研活动, 特别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本质属性, 倡导教师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教育创新的研究方法, 围绕着教研活动的内容, 选择当前ICT教学应用的热点问题或课程实施的重要问题作为比赛课题, 在通用、流行和操作方便的网络技术支持下, 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比赛。

加强“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和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对接机制的研究。一年一度的“网络教研团队”比赛活动是展示教师基于网络环境开展教研水平的平台。在平时, 则可由NOC的专家团队或通过NOC官方网站指导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开展“品牌教研团队”或“学习研究共同体”建设, 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方法开展“问题解决”类的教研活动。

声音

总的来说, 本届NOC活动参赛教师的水平进步很大, 从教学理念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

科学教研组教研计划 篇8

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互相支撑、比翼齐飞的特色型大学。建校50年来,学校从一所“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逐步发展成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国际型大学,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

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北语人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科研活动与文化交流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学校坚持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以高规格的国际化学科平台推动中华文化的弘扬,以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汇通东西方文明的精髓;另一方面,学校以对外汉语教学、国际化的学生结构为学术土壤,在汉语国际教育及相关领域,开展了融汇中外语言、文化的学术研究。

科学研究的鲜明特色

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学校的科学研究走出了一条立足特色、教研互动、绩效为先的发展道路。建校50年来,学校始终以努力为汉语国际教育“出理论、出标准、出模式、出教材、出人才、出技术”为目标,整合各个方面的教学、科研力量,巩固和保持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领先地位。对外汉语基础理论研究出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和论文,应用研究推出了系列教学法、教学模式和教材。学校还成立了“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集中精力研究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应用问题,破解“汉语难学”的瓶颈问题。建校50来,学校通过对外汉语教学这个窗口,打开了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传播技术研发等丰富广泛的科研领域。《中国教育报》2009年刊发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显示,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2009年整体绩效评价得分在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中位居第七,在北京地区部属高校排序中名列第四。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学术复兴的大背景下,学校富有特色的科学研究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涌现出了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学家盛成,著名语言学家张清常、王还、钟锓、吕必松、方立、赵金铭,著名翻译家袁树仁、傅惟慈、李振中、王得杏等。先后有50多位教师入选国家级、北京市级优秀人才库,有40多位教师在语言学、语言教学、文学、文化等学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学校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富有特色的科研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学校先后设立了语言研究所、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国家百所人文社科基地)、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所、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近年来,学校与国家语委合作建立研究中心1个(国家语言资源与监测研究中心)、北京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国家汉办研究基地1个(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北京市语委研究中心1个(北京语言文化建设研究中心)、跨境合作研究中心1个(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个(阿拉伯研究中心)、国家公务员局认证中心1个(考试安全研究中心)。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学研究、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和跨文化研究、语言测试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语言信息处理和语料库建设等相关领域取得了深受学界认可的学术研究成绩。

科学研究内涵发展、成果丰硕

随着科研投入和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学校的科研项目、成果和学术交流等发展均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教育部发布了《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0》,学校语言学在“2010年我国高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统计”中发表论文数排名第2,论文被引次数排名第5。

1.科研立项稳步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意识增强

学校适应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校级研究项目发展,使之成为由博士启动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团队项目、规划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等构成的适合不同研究水平、不同职称结构、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研究方式的项目资助体系,呈现出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特点。“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批准校级项目147项,批准经费427.83万元,立项数比“十五”期间增加71项。经过校级项目的“孵化”,学校近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160项,项目类别达到30种,立项总数比“十五”期间增加了85项,其中纵向项目增加33项,横向项目增加52项。

2.科研成果丰硕,科研影响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学校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2,293项。其中,学术专著97部、编著或教材257部、工具书或参考书21部、译著(文)70部(篇)、论文1,840篇(其中1,392篇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音像或软件7项、古籍整理著作1部、研究或咨询报告20篇,取得专利1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这些获奖成果有原创性的重大学术成果,如《扬雄方言校释汇证》《汉语方言地图集》等;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果,如《联合国框架下的中美关系》等;有服务于科学发展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如《欧盟各国文化产业政策咨询报告》等。获奖类别多,中青年学者生力军作用凸显,50岁以下获奖学者占到65%。

3.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直接对话学术大师

“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直接对话学术大师”是学校倡导学术活动走高端路线的体现。“十一五”期间,学校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共59次,共有213名学校专家受邀赴外讲学,邀请533名专家来校讲学。其中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有:一是第八届生成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邀请到乔姆斯基作主题演讲,乔姆斯基是美国“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名公共知识分子评选中排名第一的学者,也是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0世纪全世界前10位最伟大科学家中目前唯一的在世者。此前乔姆斯基教授不仅没来过中国,甚至没到过亚洲,此次访华之旅被认为是,继罗素和杜威访问中国之后最重量级的世界著名学者的访问和演讲活动。二是汉语拼音教学国际研讨会。这是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召开的研讨会,也是《汉语拼音方案》发布50年后首次召开的教学国际研讨会。三是第七届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该讲习班是全国语言学界最高层次讲习班,被列入“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四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该讨论会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年会,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五是2009年召开的两岸四地“《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两岸四地群贤共同宣扬了以《春秋》三传为代表的经学文化所倡导的和谐、爱国、修身、明德等价值理念。六是第16届中译法研讨会。该研讨会为各界学者共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外文表达方式提供了平台。

4.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升科研国际水平

积极开展与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是提升学校科研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学校有160人赴海外学术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研修,并多次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召开的学术会议上进行主题演讲。同时,学校同荷兰蒂尔堡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金泽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都建立了实质的科研合作,其中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在儿童语言方面开展的合作研究项目成果在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馆展出;与荷兰蒂尔堡大学巴比伦多文化社会研究中心签订协议,就“全球化世界背景下的中国当代社会语言文化”课题进行合作研究;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就“面向蒙古学生的汉语教学”课题进行合作研究;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文化研究所就多元文化视野下如何进行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开展合作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的合作研究项目获得欧盟评审立项,这是欧盟研究项目第一次允许有非欧盟成员国机构参加。

5.创新科研管理工作,培育科研增长点

学校积极探索创新科研管理工作,培育科研增长点。“十一五”期间,一是推动科研二级管理,推进自主学术交流。学校投入院系学术交流专项经费,鼓励各院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学术活动,对学校科研活动形成了有益补充。二是实施科研成果奖励,促进成果质量提升。共1,322项成果获得了学校的科研成果奖励。三是资助学术著作出版,展示学校学术水平。学校共资助出版学术著作32部,其中有两部著作获得省部级奖项。四是开设系列品牌讲座,服务广大师生。学校共开设相关系列品牌15个,举办讲座532场,惠及广大师生。

学校现已成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规划项目二级管理单位、“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同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推进“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工作的开展。此外,还将学术带头人推荐进入各级学术评价共同体,共有265人次参加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项目的评审和结项鉴定等,这些都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学校有着强大的语言学人才队伍,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在汉语国际教育的传统优势基础上,立足特色的科学研究,在继续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核心基地的基础上,将学校打造成为国家的语言学教育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战略研发中心,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思想库、资源库和人才库。

上一篇:说课的基本要求新下一篇:关于爱国演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