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投诉处理记录表(通用8篇)
居民出行OD是进行交通系统规划和管理最根本的依据。目前,获取居民出行OD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获得,这类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调查实施的各个阶段,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难以做到经常性、系统性,从而难以为一些对实时动态OD有需求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另一类是由某些路段流量的观测值反推得到整个交通网络的OD矩阵,这类方法也是建立在对一部分路段流量进行大量观测的基础上的[1]。
公交IC卡技术的应用为OD矩阵的获得提供了1种新方法。目前各地很多大中城市都使用了公交IC卡收费系统,这为使用公交IC卡数据推算公交出行OD矩阵奠定了基础。IC卡信息量大且全面,技术简单成熟,其统计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但由于卡信息管理者和所有者通常并不关心公共交通规划问题,从而使得公交IC卡收集到的信息尚未能很好的为公共交通规划服务。
由于目前公交IC卡数据的可利用程度较低,使用公交IC卡数据进行居民出行OD的推算还比较困难且误差较大,因而这种方式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普遍应用,对这种推算方法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徐建闽等人使用公交车GPS和公交IC卡数据建立了生成单线公交OD的计算公式模型[2]。周晶等人利用公交IC卡数据建立了估计公交系统OD矩阵的双层数学规划模型[3]。周涛等人提出了基于GIS的公交IC卡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框架,建立了系统分析流程来实现公交OD的推算[4]。这些方法的共同问题在于没有能够针对公交IC卡数据记录方式的缺陷提出解决方法以使公交IC卡数据简便易用,同时没有利用公交IC卡出行信息推算全市的居民出行信息。本文结合公交IC卡数据特征,使用控件数据对象(activeX data objects,ADO)技术建立数据处理程序与IC卡记录数据库之间的联系,使用VBA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OD矩阵,然后根据不同线路的特征进行抽样调查获得全市居民出行的OD矩阵。
1 公交IC卡数据的特征
公交IC卡数据通常以最原始的海量数据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这些原始数据具有以下特征:
1)数据量大。大中型城市每日数据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直接在数据库中执行数据量过大的查询等操作时数据库响应过慢,因此需要借助VBA和ADO技术在Excel环境下进行分析处理以提高效率。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是Visual Basic的1种宏语言,主要用来扩展Windows的应用程式功能,特别是Microsoft Office软件,利用VBA可以方便、快速的搭建出Office系列各软件的集成化应用平台。借助这样的集成应用平台可以在Excel中对以Access为后台数据库的公交IC卡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实现数据分析高效、准确、全自动化。
2)信息不全面。目前各地公交IC卡基本都记录了乘客卡号、线路号、车辆编号、刷卡日期、刷卡时间、费用等信息,以上信息都有助于判断公交出行OD,但是几乎都没有记录刷卡站点,而刷卡站点是判断公交乘客出行OD最重要的依据。
2 利用IC卡信息进行公交乘客出行OD判断的依据
要利用公交IC卡信息进行OD判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乘客上车刷卡时记录刷卡站点、下车时记录下车站点、换乘时记录换乘站点;或者(2)在乘客上车刷卡时记录刷卡站点、采取计程方式收费、记录换乘信息;这是2种对记录乘客出行OD最有利的方式。然而这2种方式都很难被实际应用。对于第1种方式,要记录下车站点就要进行二次刷卡,既给乘客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公交的运营效率;对于第2种方式,要采取计程方式收费从目前的技术来看也需进行二次刷卡,带来的是与第1种方式相同的问题。另外,2种方式都面临记录上车刷卡站点和换乘站点的问题,这在大多数城市的公交IC卡系统中都还没有实现。
3 理想情况下基于IC卡数据推算城市居民出行OD矩阵
这里所谓理想情况是指上下车刷卡站点都能够获得。此时只需要按照图1所示流程即可获得城市居民出行OD矩阵。
3.1 对同一张卡的刷卡站点进行OD匹配
有了每张卡的刷卡站点信息便可以对同一张卡的OD进行匹配。匹配的方法是在Excel中借助于ADO技术调用IC卡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使用Excel VBA技术进行站点信息的匹配,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列出匹配程序。
3.2 对刷卡出行OD数据进行扩样分析
通过公交IC卡数据进行推算能够直接得到IC卡刷卡者的出行OD,为了得到城市居民出行OD矩阵可以将IC卡刷卡者出行OD按照一定的方式扩大到全体居民。
由于公交IC卡使用者的比例在不同时间(如上下班高峰期比例较大,其余时间比例较小)、不同线路(如市中心线路刷卡者比例较大,郊区线路比例较小)、不同站点(如居住小区、学校等站点比例较大而火车站比例较小)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在扩样时需要按照时间、线路、站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扩样比例,扩样比例的确定需要结合抽样调查进行。同时,由于通常情况下公交IC卡是不限制专卡专用的,所以会出现1张卡在1d刷多次的情况,此时,为了减小推算的误差,只选用刷卡次数为1~4次的记录,推算完成后再进行扩样。扩样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式中:Qijk为第i个时间段第j条线路在第k类站点的出发或到达的出行人数;qijk为第i个时间段第j条线路的第k类站点的IC卡记录OD量;rijk为第i个时间段第j条线路的第k类站点扩样系数向量;R为刷卡出行1~4次(含1次和4次)的出行者在刷卡出行总体中所占比例;BS为公交分担率。
4 刷卡站点、刷卡次数及换乘不确定条件下推算城市居民出行OD
公交IC卡目前只记录乘客的基本信息及费用,刷卡站点、换乘及里程这些对于推算OD来说非常重要的信息都没有记录,这是造成推算难以进行的主要原因。但是居民出行行为在时间及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这些规律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深层挖掘IC卡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4.1 刷卡站点的获取方法———聚类分析法进行刷卡站点匹配
在公交车运行的过程中,乘客在每个站点上下车的时间是非常集中的,根据这一规律,使用聚类分析法将在同一站点刷卡的记录聚为一类,在没有记录刷卡站点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每条刷卡记录对应的刷卡站点。
4.1.1 数据准备
为了使数据处理的效率更高,处理结果更合理,用于处理的数据应当更准确、简洁、有规律。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以下预处理:
1)数据提取。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调入数据处理程序中,本文使用ADO技术在Excel中调用Access中的数据。
2)数据标准化。数据库中可以进行聚类分析的记录字段为刷卡时间,但是原始数据记录的刷卡时间往往不能直接进行运算,故需将刷卡时间数据标准化为可以直接进行运算的数据格式。
3)数据净化。数据净化是指清除源数据中不正确、空值、数据不完整等对数据聚类有影响的数据。
4)异常值处理。公交IC卡数据库中对聚类分析来说属于异常值的有两种类型记录:第1种是同1d中刷卡次数超过10次以上的,这意味着这张卡在这1d中使用了超过10次以上,在统计中发现,这样的情况在实际中是存在的,但这样的数据不利于分析,且所占比例极少可以忽略,故需将其删除。第2种是在某些站点没有人刷卡的情况,这种情况若不进行处理就会造成站点分配错位,即将后1站的刷卡记录分配到前1个没有刷卡的站点,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结合公交运营的平均速度计算出站间行驶时间从而为没有刷卡的站点补充辅助数据,聚类分析结束后再将辅助数据删除。
4.1.2 聚类分析结果
根据公交IC卡刷卡记录在时间差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集聚性的特征,本文采用Hierarchical Cluster方法的样品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方法包括样品聚类和变量聚类,是先将n个变量或样品看成n类,然后将性质最接近(或相似程度最大)的2类合并为1个新类,分为n-1类。再从中找到最接近的2类加以合并,分为n-2类,如此类推,最后所有的变量或样品全聚在一类之中。在聚类过程中指定分类的数量为每一条线路的站点数目即可将刷卡记录归类到每一站点。
本文使用昆明公交IC卡数据进行分析,将聚类结果导入Excel进行后续运算,结果见表1,站点匹配结果见表2。表中斜体表示的部分为增加的辅助数据,聚类结束后需要将这些辅助数据删除。
从表2中站点匹配的结果可以分析出表1聚类的最终结果是符合昆明市K1路公交车的运行情况的,例如在倒数第2站一般没有人上车,这和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4.2 对多次刷卡的处理———将刷卡记录按照不同的刷卡次数分类再分别进行分析
一般情况下,如果乘客每天都刷2次卡或者4次卡,并且刷卡时间分别在上下班时段,这种就属于典型的通勤交通,并且所占比例较大;另外,由于大部分公交卡并没有专卡专用的规定,于是便出现了1张卡在1d内刷多次的情况,刷多次可能是同1个乘客多次乘公交使用,也可能是换乘使用,还有可能是多个人在同1d使用,在实际处理数据时也有刷卡1次或者3次的,还发现了刷卡4次以上甚至更多至10多次的,这时可以通过刷卡时间及间隔来判断是哪种出行行为,所以必须根据出行特征将刷卡数据进行分类分析,以便统计真实的出行次数。分类方法见表3。
注:O点、D点两列数据中的1表示可以确定,0表示不能确定。
和人共用可以通过2次刷卡间隔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如果2人上车时共用1张卡,那么一定是持卡者连续刷2下,这时刷卡间隔通常在3s之内。
所有D点不能确定的均按照出行目的地概率统计模型进行分配。分配方法如下:
式中:QD(k)为分配给第k类站点的不能确定D点的刷卡记录的数量;qD为所有不能确定D点的刷卡记录数量总和;r为抽样调查获得的第k类站点上客量(包括刷卡者和投币者)的比例。
5 算法的验证
使用上述算法对昆明的公交IC卡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抽样调查时间及调查范围所限,仅对K1路各站点乘客的出行OD进行了推算,推算过程如下。
5.1 确定数据库中每条刷卡记录的刷卡站点
公交IC卡数据格式见表4。
使用聚类分析法确定刷卡站点,删除辅助数据后将聚类结果导入到数据库中得到的刷卡站点序号部分表格见表5。这样便得到了卡号与刷卡站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5.2 将刷卡记录按照不同的刷卡次数进行分类分析
对昆明2008年5月12日的刷卡记录进行分析得知,这1d刷卡出行1~4次者所占比例R达到了89.67%。将刷卡记录按照刷卡1次、2次、3次、4次,4次以上进行分类,对各类按照表2所示方法分别进行处理。
5.3 借助于VBA技术对数据库中同1张卡的刷卡站点进行OD匹配
按照3.1节提出的方法对同1张卡进行OD匹配。
5.4 扩样分析
由于问题研究的是居民出行的OD,而上述步骤仅能够获得公交IC卡使用者的出行OD,因此还需通过抽样调查获得扩样系数从而进行样本的扩充,先得到公交出行者的OD。2008年10月对昆明市K1路的1次区间抽样调查得到扩样系数见表6。将得到的公交出行OD矩阵按照公交分担率进行样本的扩充得到居民出行OD矩阵见表7。
%
5.5 误差分析
在OD推算的过程中,误差主要产生在3个阶段:聚类分析阶段、多次刷卡的OD甄别阶段、扩样阶段。
1)在聚类分析阶段,通常只要公交车运行的道路不发生局部拥堵(如在全程的几个点长时间的拥堵会造成聚类错误),IC卡的刷卡数据就能有效的进行聚类。
2)在多次刷卡的OD甄别阶段,由于当每天刷卡4次以上时,刷卡行为分析的难度及复杂度大大增加,因此不建议对4次以上的刷卡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忽略了这部分人的出行行为。通常情况下,对于1个公交IC卡比较普及的城市,这部分刷卡的比例占到了10%~15%。然而,这部分人的出行常常又不集中在高峰期,因此在关注解决高峰期交通问题的交通规划工作中可以不考虑这部分人的出行影响。从而可以定性的认为此阶段的误差是可以忽略的。
3)整个OD推算过程中最大的误差存在于扩样阶段。由于公交出行样本和全市居民出行样本的差异,必须对不同特征的线路进行抽样调查,分别进行扩样分析。而抽样调查及扩样的阶段都是有误差的,因此,整个OD推算过程的误差便决定于扩样所产生的误差。
6 结束语
公交IC卡数据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IC卡使用者是城市居民中出行具有一定特征的人群,分析这部分人和出行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可以反映出行总体的出行特征。本文通过各种运算获得IC卡使用者的出行OD矩阵,然后通过抽样调查获得IC卡使用者和出行总体之间的关系,按照这种关系将IC卡使用者出行OD矩阵扩大为城市居民总体出行的OD矩阵。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实时获取城市居民出行的OD矩阵。
另外,按照目前公交IC卡数据记录方式,分析和统计的过程都比较繁琐且误差较大。如果公交IC卡的数据采集及记录方式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那么公交出行OD的获得将会简便易行。
1)将公交报站器和IC卡刷卡机之间建立联系,使得刷卡记录中能够将刷卡的站点记录下来,从而为OD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将公交车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以刷卡的形式一起记录在公交IC卡的刷卡记录中,用以确定发车班次。
3)通过合适的方式将换乘和费用的信息记录到公交IC卡的刷卡记录中,便于分析乘客的换乘特征从而分析出行次数。
4)全面推广使用公交IC卡,使公交IC卡能准确记录尽可能多的公交乘客的乘车信息。
由于调查时间以及范围所限,算法的验证只以昆明市公交线路K1路为例进行了探讨,实际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做好全市公交客运量在不同时段、不同线路以及不同土地利用区域的站点的抽样调查后,同时公交IC卡的数据采集及记录方式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则利用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获得实时动态的城市居民出行OD矩阵。
参考文献
[1]焦朋朋,陆化普.基于交叉路口的动态OD反推模型与算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9):100-103.
[2]徐建闽,熊文华,游峰.基于GPS和IC卡的单线公交OD生成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8(22):221-222.
[3]周晶,张伦珂.用IC卡数据估计公交OD矩阵的模型及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4):131-135.
[关键词]垃圾处理; 风险; 项目; 抗争
[基金项目]陈阿江主持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课题“城镇化过程中的垃圾处理技术路线与组织方式研究”(2010JYXC-1); 吴金芳主持的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XZZ11-0416.
[作者简介]吴金芳,女,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研究,(南京 210098)。
一、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化率由1978 年的17.92%提高到2010年的49.95%。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加上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增加。2010 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为15804.8万吨[1](435)。不断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挑战现有的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填埋占地大,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在很多地区难以为继。政府要寻找新的垃圾处理方式,不断提高垃圾处理水平。而垃圾焚烧发电具有占地小、减量化明显的特点,深受地方政府青睐。
大的国内环境背景要求政府多建垃圾处理项目①,特别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反过来民众对垃圾处理项目的抵触却呈加剧趋势。主要缘于垃圾处理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和环境风险,属于典型的“邻避设施”,谁都不愿意将垃圾处理项目建在自家门口。居民反对垃圾处理项目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抵制即将上马建设的垃圾处理项目。近年来国内多次出现垃圾反焚烧活动。二是阻止已建垃圾处理项目的正常运行。国内垃圾处理项目多面临居民不断上访、堵垃圾运输车等问题。居民普遍反对垃圾处理项目,不利于生活垃圾有效处理,也影响社会稳定。
垃圾处理引发的环境纠纷已经引起学界注意,并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对垃圾处理项目与居民关系的研究仍是空白。本文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通过三个典型案例——舒城县垃圾处理项目、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六安市卫生填埋场项目,研究改善垃圾处理项目与周边居民关系的社会机制。回答以下问题,垃圾处理项目给当地社会带来哪些风险?为反对垃圾处理项目,居民以何种方式进行抗争?居民抗争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化解项目风险、促进当地居民认可和接受项目?
课题组通过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法收集了三个案例相关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主要访谈对象为项目周边居民、项目业主、政府相关官员。舒城位于安徽中部。2008年县垃圾综合处理场开始运行,污染严重,引发周边村民强烈抵抗。权衡之下,县政府计划建设卫生填埋场,但三次选址均因民众反对而失败,最后发生了民众堵截国道的群体事件。舒城的情况反映了现阶段中部县城垃圾处理面临的许多问题。笔者及课题组成员2010年、2011年先后两次到该县进行调查;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无锡市东部。近年来无锡市垃圾产量增长迅速,原有填埋场即将饱和。考虑土地资源紧张,市政府选择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电厂建成后却因民众反对被搁置。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垃圾焚烧发电方面具有典型性。笔者及课题组成员2011年两次对该项目进行调查;六安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近8年,二次污染严重,周边居民意见很大。六安市卫生填埋场反映了国内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一般情况。笔者及课题组成员2010年、2011年三次到该地进行调查。本文在以上三个典型案例调查所得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二、项目风险
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政府多将垃圾处理项目建于城郊农村。作为一个外来项目,垃圾处理场会给当地社会带来众多风险,如房产价格下跌、居民收入下降、健康风险、社区环境退化和社区凝聚力下降等。
1. 经济风险
垃圾处理项目经济风险直接,易被居民感知。项目进入地方社会时,首先导致周边土地商业价值下跌,如果项目运行不规范,周边居民还要为“二次污染买单”。
垃圾处理项目周边土地商业价值面临贬值。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后,周边房地产项目销售受阻,很多房地产商变成“幕后反对的推手”。当地一个房地产项目原先很被当地居民看好,开盘后很快出现房屋售罄。后来市政府决定在当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陆续有居民要求退房,垃圾焚烧发电厂试运行前夕,购房者集体要求退房。普通居民担心自己房产贬值,也反对建设项目。项目周边的多个房地产项目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屋售价下跌。
垃圾处理项目二次污染,村民面临农作物收成降低或销售遇阻的风险。安徽六安市垃圾填埋场在2009 年至2010 年期间出现三次污水泄露,严重污染周边农田,村民水稻大量减产。项目周边村民还面临农作物销售难题。舒城县计划在某村建设垃圾填埋场,村民很快面临茶叶销售困难。村民反映镇上的茶叶收购商告诉他们以后不会再收他们这里种植的茶叶。当地村民主要种植茶叶、玉米和水稻。茶叶收入要占纯农户总收入的一半,有些户达到70-80%(村民访谈,2010-12-17)。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所在村庄盛产西瓜,电厂建在村内影响了村民的西瓜销售。村民表示因土质独特,当地西瓜很甜,原先不愁销售。自从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在村庄内后,很多西瓜收购商降低了订购量,人们担心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的二噁英会污染西瓜(村民访谈,2010-8-23)。
2. 环境风险
垃圾处理项目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卫生填埋容易污染水源,且臭味难以控制;焚烧发电又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二噁英②。
nlc202309012137
居民担心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水源,反对建设垃圾填埋场。舒城县计划在境内某村建设垃圾填埋场,拟建场址地势较高,位于一河流上游,镇上居民的自来水取自该河流。河流沿山而下,沿途村民在河边挖掘家庭用井。山上建垃圾填埋场会影响河水,而河水实际上与井相通。村民和镇上居民都担心填埋场会污染饮用水,自己健康受到威胁。
居民担心二噁英致癌,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焚烧的争议主要围绕风险能否控制。“主烧派”认为垃圾焚烧技术成熟,风险可控;“反烧派”认为国内焚烧技术还不成熟,且没有实行垃圾分类,焚烧必将产生大量二噁英,风险不可控。无锡市计划在某村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村民通过网络了解到垃圾焚烧发电排放“一级致癌物”二噁英,他们很块陷入对二噁英的恐惧中,焦躁不安。村民表示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的二噁英会在他们体内不断积累,他们都会患癌症,村庄将变成“鬼村”。二噁英还影响子孙后代。他们体内积累的二噁英会遗传给下一代,导致下一代患癌症;并且二噁英还影响村里小孩成长,一旦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村里小孩都长不大(村民访谈,2011-8-24)。
近年来国内垃圾反焚烧事件频发,媒体和网络为寻求公众注意,对二噁英环境风险的报道多被夸大,民众主要通过媒体和网络了解二噁英相关知识,难免陷入恐慌。实际上,二噁英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二噁英环境风险不确定性强。国内并没有出现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癌症高发的现象。
3. 社会风险
垃圾处理项目的社会风险复杂。项目容易引发社区环境退化,影响社区人口结构、社区凝聚力和社区人际关系等。
社区内建垃圾处理项目,很可能形成“破窗效应”,恶化社区环境,加速社区凋敝。政府在规划中,往往将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项目集中于某一地区。垃圾处理项目进入社区后,很可能伴随其他具有负面影响项目的跟进,久而久之,出现社区整体环境退化。为避免风险,社区原有精英会逐渐离开社区,剩下弱势群体留守社区,社区未来发展受到限制。六安市垃圾填埋场所在村庄经历了一个社区环境快速退化的过程。2004年垃圾卫生填埋场建在村庄内,2005年政府又在村内建了一座医疗垃圾焚烧厂,2011年政府计划在该村再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一位垃圾填埋场周边居民这样描述垃圾处理项目对周边社区环境的影响。“填埋场的影响真是没法说,以前这里挺好,风景很好,水质也很好,水很甜。垃圾填埋场建好了以后,路修好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化工厂都搬来了。现在地下水没法喝了,上面飘着很厚的一层,洗衣服也不行,洗多少遍都有一股味……现在村里年轻人都搬走了,就剩下老人,都是60多岁以上的(居民访谈,2010-11-25)”。
垃圾处理项目导致周边社区被污名化,影响当地社会关系。舒城县垃圾填埋场附近村民在与外村人的交往中常被嘲笑,“你们那里是垃圾场。”周边几个村庄的年轻小伙子们在找对象时遇到了麻烦,姑娘嫌臭,不愿嫁过来。不仅如此,村庄嫁出去的女儿也有意减少回娘家的次数,更是很少带小孩回娘家,害怕孩子健康受到危害。垃圾处理项目对村民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一次婚宴上表现的更为明显。垃圾场周边一位村民举办婚宴,其亲朋好友送完礼后,多因厌恶臭味,谢绝喜宴,匆匆离去。原本应该热闹的婚宴变得十分冷清,村民觉得很丢面子。农民并非经济人,而是社会人、道德人,他们生活在熟人社会中,并受熟人社会中的各种习惯、默契、承诺乃至担忧所约束[2](23)。与生计上的担忧相比,社会关系上的影响更是让村民难以接受,村民对垃圾处理项目的厌恶之情无言以表。
三、居民抗争策略
垃圾处理项目服务城市人口,但周边居民却要承担项目风险,属于典型的“受苦圈”和“受益圈”相分离的情况[3](95)。为消除垃圾处理项目带来的各种“苦难”,村民会采用各种策略进行抗争。
1. 以理抗争:质疑政府选址合理性
政府与当地居民在选址合理性的认识上存在分歧。政府认为其项目选址规划符合技术要求,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理应受到欢迎。项目附近面对危害的居民否定政府规划的合理性。当地居民总是试图为自己寻找众多理由,强调政府选址的不合理。
强调当地人口密集,不宜建设垃圾处理项目。无锡市政府计划在城郊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但是周边民众认为政府选址存在严重失误,涉及人群太多。垃圾发电厂选址所在村庄下辖33个村民小组,人口1.5万人,加上在村庄内租房居住的外来人口,总人口2万多。发电厂4公里内有5个居民小区,4所学校。他们强调垃圾焚烧项目环境风险高,政府在这样人群密集的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不合理。实际上,2.5公里以外不属于项目影响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规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拟建项目各项环境要素影响范围中最大的,以烟囱为中心,半径2.5公里区域内。
强调社区本身资源独特,作为垃圾处理项目选址不合理。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村民反建焚烧厂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千年古村”之称。村民以为在“千年古村”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毫无道理。村民还同时强调村庄是“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庄环境优美,发展形势良好,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在村内会破坏村庄现有资源。
居民强调政府选址不合理是较为温和的一种抵制策略。这种策略在瓦解政府行为合理性基础的同时,赋予居民行为以合理性。它的功效在于营造出一种道德认同,在社区内形成一种情绪性感染,使更多的人参加到抵制行动队列中来,为后面更为激烈的抗争完成群众动员。
2. 以法抗争:挑项目建设程序的“刺”
寻找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否定项目合法性。这种策略在近年来垃圾焚烧厂的选址过程中经常被使用。只要垃圾处理项目存在违规之处,那么政府就应该立即予以更正,停止项目运行或另行选址。
在垃圾焚烧项目中,程序合法与否是地方政府和民众主张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4](33-36)。村民在反建无锡市垃圾焚烧项目时就采用了这一策略。当地村民反映政府选址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将村民同意重建古庙的报告变成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同意书。垃圾电厂在选址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项目建设程序违规,电厂本身存在不合法。
nlc202309012137
“村里之前有一个姜太公庙,文革时被拆掉了。这里许多村民都信佛,特别是年纪大的,2007年村民联名打报告希望重建这个庙。当时200多村名签上了自己和家庭成员共1000多人的名字,要求重建古庙。村委移花接木把这个签名上面的内容拿掉了,换成了垃圾电厂。原先我们也不知情,闹了以后,让他们把这个原件拿出来,我们才知道这个情况(村民访谈,2011-8-23)。”
为进一步寻找垃圾焚烧项目的违规之处,村民要求查看垃圾电厂项目环评报告书,结果发现项目环评存在众多造假之处。该项目共发环评问卷200份,回收150份,其中调查村民101人,但村民反映他们未曾接受任何调查。项目听证会记录上签字的村民代表实际并未出席会议,对会议毫不知情③。
垃圾处理项目多位于城郊农村,周边居民多是农民或经济条件处于劣势的市民,基本上都是弱势群体。他们自身资源有限,希望能从法律框架内寻找自身行动的合法性依据,其行动属于典型的反应性环境维权,希望借助法律的力量来规范和约束基层公共权力的扩张。
3. 诉苦抗争:污名化垃圾处理项目
当居民不得不面对令人嫌恶的垃圾处理项目时,居民往往会向外界“诉苦”, 强调项目污染严重,以获取同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许多垃圾处理项目周边居民都曾反复向调查人员强调这样一个问题。自从垃圾处理项目进入当地后,居民患癌症的比例大大提高,甚至一些村庄已变成“癌症村”。广州市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村庄是外界公认的“癌症村”,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份详细的村民癌症患者名单,且以呼吸系统癌症患者居多。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垃圾处理项目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网上流传的癌症患者名单,展开调查,发现村民肺癌发病率在建厂前后并无明显变化。随后课题组人员根据网上流传的癌症名单进行逐一入户调查,发现信息失实较多,名单存在伪造嫌疑[5](34)。
居民将垃圾处理项目污名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当局者故意隐瞒相关信息,致使居民风险判断信息失真;居民自身知识有限,面对专业性很强的垃圾处理风险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居民对垃圾处理项目的嫌恶心理,导致居民常常夸大风险,希望引起外界重视与共鸣。如果说强调政府选址不合情理是示之以理,那么将垃圾处理项目污名化则是示之以弱。强调自己的受损害状态,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呈现,希望引起当局者和外界的同情与支持。
4. 胁迫抗争:发动群体事件
当前面几种反抗策略都不足以改变现状,而垃圾处理项目风险又超过居民承受阈值时,他们往往会冒险发动群体事件,引起外界注意,胁迫政府改变决策。
2008年无锡市开始筹建垃圾综合处理厂,周边村民多次向地方政府表达反建意愿,但是政府对民众的质疑始终没有给予有效回应。2011年1月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运行。上千居民走上街头抗议,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居民与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肢体冲突,最终项目被搁置,垃圾焚烧发电厂停止使用。舒城县在卫生填埋场选址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反建声音一直被地方政府漠视,政府不顾地方意见,强行决策,最后出现了居民拥堵国道的群体事件。
“一开始大家没准备去堵206国道,大家都去镇政府反映,镇里说‘这是上面定下来的’,他们也无能为力。后来,得知项目就要动工了,大家都去镇政府反映,表示我们坚决不同意建的意思,镇政府不接待,把大门关起来了,不让我们进去。他们害怕我们闹事,就把几个嗓门大的人抓起来了,大家被逼急了,就去堵国道了(村民访谈,2010-12-17)。
与前面几种反抗策略不同,群体事件是一种非理性的抗争策略。群体事件是地方政府的敏感神经,居民一般不会轻易组织群体事件,风险很大。群体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一种长期的结构性紧张,民众并非天生的暴徒,而是在结构性的紧张和安全阀的缺失中逐渐倾向非理性行动的[6](200)。
四、讨论
1.何以抗争频发
通过对舒城、无锡、六安三个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项目风险分配不公和公众参与不足是导致垃圾处理项目与周边居民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垃圾处理项目风险分配不公是公众抵制项目的根源。政府的项目经济风险识别视野过窄,造成相关利益群体面临经济损失。垃圾处理项目不同于一般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涉及相关利益群体多。为控制项目建设成本,政府往往只关注项目征地拆迁范围内居民所面临的经济风险,漠视项目征地拆迁范围外居民的利益。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导致周边土地商业价值下跌,无锡市政府没有任何应对机制;垃圾处理项目给村民带来农作物销售困难,也不在政府考虑范围内。经济利益受损,必然会引起抵制。
政府环境风险监控不力,周边居民承担较高环境风险。垃圾卫生填埋公众最为担忧的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治。国内垃圾卫生填埋场普遍存在二次污染,不是因为技术复杂,而是监管不到位。六安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两年内发生三次严重污水泄露,暴露出政府监管漏洞。在垃圾焚烧方面,政府大力推行垃圾焚烧项目,而相应的环境风险监管机制却没有跟进。对于公众敏感的二噁英排放问题,政府缺乏实质监督。目前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二噁英排放主要依靠垃圾发电厂自检和国家环保部一年一度的抽检,垃圾焚烧发电厂二噁英实际排放情况很难控制(政府官员访谈,2010-8-15)。现行的监管体制不能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有效监管,民众对垃圾焚烧环境风险的担忧不无道理。
政府社会风险关注最少。政府在规划和建设垃圾处理项目时主要关注项目可行性,重经济和技术拷量,如垃圾运输成本、征地拆迁成本、处理技术选择、选址技术规范等。政府对项目社会风险的识别存在盲区,表现为国内垃圾处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普遍缺失 [7](70-76)。任何一个项目介入地方社会时,都会对一定地域内的相关人群构成影响,形成一个有联系的“项目社会”[8](92-96)。六安市和舒城县的垃圾处理项目导致地方社区发展式微,周边居民在对外交往中遭受不公正待遇,项目周边居民成了项目社会风险的直接受害者。
nlc202309012137
信息封闭、公众参与不足是引发居民环境抗争的社会结构性条件。信息不透明,公众参与成摆设,在国内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中是常态。一方面项目决策主体范围太窄,主要限于计数专家和政府官员,民众被排除在决策之外;另一方面政府害怕公众反对,刻意隐瞒信息。垃圾处理项目的实际决策过程对普通居民而言是一个“黑箱”。从无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首先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确定垃圾焚烧发电厂具体选址,然合通过欺骗和造假完成项目环评,使项目选址程序合法。舒城县居民多次向政府表达反对意见,政府没有给予任何有效回应。整个决策过程中,公众的利益和声音被忽略。封闭在行政系统内部的决策,屏蔽了公众的利益表达。随着项目建设进程的推进,利益关联的公众必然会寻找其他可能途径参与决策,表达利益诉求,这时往往会出现群体事件。
2. 政府何为
为改善垃圾处理项目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实现项目与当地社会协调适应,保证项目的持续生存与发展,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开放式决策,合理评估风险。扩大决策主体范围。将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和社会科学家纳入到决策中来,实现项目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公平博弈,他们发出的声音可以使决策更合理、更全面;保证决策的程序透明性,减少结构性紧张。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落到实处,避免环评流于形式,保证公众实际参与项目建设过程。政府公共决策的技巧要提升。不仅要准确识别项目相关利益群体,还要合理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合理参与决策。
第二,尊重各主体利益诉求,协调好经济利益。环境问题往往与经济问题紧密相连,经济问题处理好,环境问题往往会引刃而解。政府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经济利益问题,减少项目选址和运行阻力。笔者和课题组人员在山东泰安市调查时发现,政府处理好经济问题后,当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变得十分顺利。泰安市垃圾发电厂建设过程中,因实施爆破,致使周边村民房屋受损。村民提出要求房屋毁坏补偿和村庄整体搬迁。政府与电厂、村委沟通后,决定电厂根据房屋破坏程度给予村民相应补偿;政府对村庄进行整体搬迁;电厂利用余热免费向村民提供蒸汽供暖。
第三,加强监管,源头控制环境风险。政府应重点监管垃圾卫生填埋项目的污水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将垃圾焚烧项目二噁英排放检测制度化、常规化。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可在垃圾处理项目与周边村委(社区)之间建立常规沟通机制,也可以采取“开放式办场”,不定期鼓励村民前来参观。民众参与监督,会给项目管理方带来压力,促使项目规范运行;也可以使居民了解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减少环境风险担忧。
第四,人性化应对项目社会风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升项目所在社区生活环境品质,增强社区吸引力。对周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先和便利,如对项目所在地的道路、学校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给予一定的提升和改善,变垃圾场对周边社区的负面影响为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
[2]贺雪峰:《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鸟越皓之:《环境社会学——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思考》,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
[4]龚文娟:《 环境问题之建构机制:认知差异与主张竞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5]李琦:《“被妖魔化”的垃圾焚烧——桃溪案例研究》,河海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6]应星:《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
[7] 龙腾飞,施国庆,董铭:《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社会评价研究》,《城市问题》,2007年第6期。
[8]陈阿江:《范式视角下的项目社会评价》,《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垃圾处理项目仅限于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项目,包括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综合处理场等。
②二噁英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这类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
③资料来自:《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公共参与造假举报》,2011年7月15日。
为认真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17年版)》,规范报废疫苗管理,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疫苗应严格按计划使用,尽量避免浪费,如有过期等报废疫苗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对存在明显质量问题、包装无法识别、超过有效期、不符合储存温度要求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和上报**县疾控中心。
三、应妥善保管需报废的疫苗,并张贴醒目警示标识,严禁与其他疫苗混放。
四、接种单位需报废的疫苗,在核实登记疫苗数量、批号、报废原因等情况后,统一回收至**县疾控中心统一销毁。销毁疫苗时,应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的监督下,按照相关规定统一销毁。疫苗回收和销毁记录保存5年以上。
五、因工作人员失职、失误导致疫苗报废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了给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真实确凿的证据,2010年3月8日我们的访谈小组深入居民区,走访了一些常住居民。如下为此次活动的访谈记录:
1、问:请问,在生活中,您是否有意区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答:有时候区分,但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区分,但有时候储存一些硬纸或塑料瓶子卖给回收站。
2、问:请问您多久向回收站卖一次可回收的垃圾物品?
答:时间不定,等储存多了再一起拿去卖。
3、问:您觉得我国目前采用的处理垃圾的方法会给生活环境带来怎样的危害?答: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会给地球带来很多危害,如:CO2大量排放,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大气污染等。
4、问:您认为您自己处理垃圾的方法合理吗?
答:应该还算合理。
5、问:巴东县目前垃圾分类回收比例不足10%,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答:我觉得大多数人觉得太麻烦了,没有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
6、问:您认为巴东县现在对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方面的工作做的如何?答:一般般,因为宣传力度不是很高,人们的意识力不太强。
7、问;您认为造成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垃圾是什么呢?
答;塑料制品吧,人们生活中使用的比较多。
关键词:草面温度,异常,周围环境
2007年, 英德市气象站由人工观测站改为自动观测站, 2008年1月1日起, 草温观测成为了地面气象观测的新项目。由于没有历史资料可供对比, 记录的变化规律也无章可循, 草面温度的异常情况不能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 (OSSMO) ”进行审核, 只能通过与地面温度、气温、天气现象变化趋势的对比, 进行人工判断审核。本文通过本站一次自动站草面温度的异常变化, 分析可能导致草面温度异常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异常草温资料
2010年11月8日15时, 我站草面温度变化曲线出现了一处漏斗状突变 (如图1所示) 。
由于草面温度与地温、气温的测温仪器、测温原理相同, 在同一气候条件下, 三者变化趋势应该保持一致[1]。然而, 经与当时地温、气温对比分析, 草面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 (图2所示) , 认为其存在异常。
2 异常原因排查及分析
2.1 草温传感器的安装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草面温度的观测区域位于裸地地温观测区域西侧, 草地面积约1m2。传感器安装在距地6cm高度处, 并与地面大致平行。
经查看我站草温传感器的安装情况, 基本符合上述要求, 因此排除了仪器安装错误的推论。
2.2 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变化
2010年11月份中前期, 英德市长时间受高压脊控制, 以晴好天气为主, 天气总体上秋高气爽;8日当天只在夜间出现了“露”一种天气现象;7时24分~17时一直有日照;14~15时, 风向以偏北风为主, 风速在2m/s~8m/s之间, 变化不大。
由于当天天气晴好, 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稳定, 风向风速变化较小。因此, 排除了由于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变化引起突变的可能。
2.3 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站观测场位于一小山丘上, 海拔高度74.5m, 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观测场东面以农田为主, 距观测场0.5~1km处, 有北江流过, 南面、西面、北面以居民区为主, 全部建筑高度均在控制范围内, 不存在影响记录的可能。
观测场西面距草温观测区域3m处有一支高12m的避雷针, 会不会是受避雷针的影响呢?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 9日15时左右, 笔者守在草温传感器旁边, 寻找可能出现的原因。
14时45分开始, 避雷针影子开始投射到草温传感器上, 一直延续到15时15分左右, 随着太阳西移, 影子渐渐离开草温传感器。经查看该时段的草面温度变化曲线 (图3) , 发现该时段内草温曲线呈一漏斗状突变, 这与笔者观测到的现象在时间上十分吻合。
经分析, 草温与地温、气温变化趋势不一致 (图4所示) , 草温在15时仍存在异常现象。
笔者再观察10~14日避雷针影子对草温传感器的影响, 发现各日15时前后, 避雷针影子都投射在草温传感器上, 再对比草面温度变化曲线, 发现其在时间上均十分吻合, 因此得出结论:避雷针影子投射到草温传感器上, 造成了草温的异常变化。15日以后, 随着太阳高度角随时间的变化, 避雷针影子不再投射在草温传感器上, 也未对草面温度造成影响。
3 处理情况
经排查, 发现草温异常原因并非仪器故障, 所以未对草温传感器进行更换。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在自动观测定时数据中, 某一定时数据错误时, 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错误时, 不能内插。经分析, 8~14日各日14时、16时草温记录都是正确的, 因此15时记录分别用14时、16时定时数据内插求得。
由于在设计避雷针时未考虑太阳照射因素, 造成了避雷针影子对记录产生影响, 从数据准确性方面考虑, 应该重新选择地方安装避雷针, 将人为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4 小结
由于草温观测是新增项目, 没有历史资料可以对比, 只能通过人工综合判断。当对比草温与地温、气温记录, 发现草温变化异常时, 应先判断是否仪器安装、维护不当, 或者是仪器故障、天气系统、天气现象、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认真分析, 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 由浅入深, 逐级检查、判断。本例中, 如果通过以上的排查仍然无法找到草温变化异常的原因, 可以判断为草温传感器故障, 再更换草温传感器, 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
实际工作中, 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场内仪器设备、防雷设施应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进行布置, 减少对观测记录的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影响;值班员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按时巡视仪器, 及时发现和上报周围环境对观测记录的影响,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观测资料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蔡玲玲, 如何判断自动气象站草面温度的异常[J].广东气象, 2010, 32 (1) :59-60.
[2]中国气象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85-89.
[3]罗琳、李桂萍, 一次自动站数据质量的对比分析[J].陕西气象, 2005, 3:16.
[4]褚丽君、江声容、李青建, 浅谈自动气象站数据跳变的分析与处理[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4:210.
[5]广东省气象局业务科技处, 关于2004版测报软件运行及<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解答汇编 (一) , 广东省气象局业务科技处, 2005:8-9.
[6]钟美英、黄志兴, 如何避免自动气象站错情的发生[J].广东气象, 2008, 30 (4) :62-63.
[7]黎晓红、王东、李秀艳,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应用[J].广东气象, 2008, 30 (4) :64.
[8]许燕梅、黄值钦、莫小飞等, 如何减少因采集器电源故障造成的数据缺测[J].广东气象, 2009, 31 (3) :58.
[9]卓贞容、欧阳细美、韦丽菊, 自动气象站的使用维护技巧[J].广东气象, 2006, 1:63-65.
假定居民企业2011年利润总额10000万元,经税务机关审查,利润总额中有公益性捐赠项目,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地区捐赠资产商品1万个,每个同类商品部含税售价1000,成本700,假定不存在其他销项税调整项目该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
会计处理:
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700+170=840(万)
计算利润总额10000万的时候已经减去了840万,我们在所得税处理的时候把这笔业务重新处理一下,把原来减去的840先加回来,再从新处理。又一下所得税处理。(10000+840)
所得税处理:
所得税处理的时候首先把公益性捐赠视同销售,确认销售收入(会计不确认收入)。(10000+840+1000-700)
公益性捐赠扣除:
公益性捐赠法定扣除限额为利润总额的12%,所以这里的扣除限额为:10000*12%=1200,题目算出来的扣除额为(成本加增值税,增值税没有收回来,所以也算计入成本扣除)为:700+170=840,扣除限额>题目扣除额,所以可以据实扣除。(10000+840+1000-700-840)
收到举报信,局领导对该投诉件高度重视,将其定性为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信访件并上报区信访办。经我局执法人员认真、及时的不断排查、监测,已查明污染源为上海欧文斯科宁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调处情况
自群众反映以来,我局多次安排执法人员白天夜间对企业进行监察和监测,并走访相关投诉举报人的住宅,实地了解情况,并进行调查取证。现查实:企业在玻璃纤维和粘结剂固化时会产生大量废气,主要成分为苯酚、甲醛,通过固化炉排放。排气桶高度为27米,遇到气压低时,下风向的地区会闻到类似电线烧焦的异味。经我局环境监测站对排放口的废气监测,测试数据显示排放速率超标,排放浓度达标,故可认定为企业工艺废气排放超标。
范文网
尽管企业从试生产以来,对废气排放系统不断进行设备增添和改造(2003年建造了主线固化炉水幕式除尘系统,2005年安装了废棉回收系统,2006年增添了烟囱水喷淋系统,2007年11月对固化炉水幕式除尘系统进行了改造),但排放的生产工艺废气仍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镇城乡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无形中逐步造成了居民住宅包围企业的规划布局不合理状况,这也是导致近年来群众反映日趋激烈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和措施
1、我局在调查分析污染原因的基础上,会同**镇政府进一步向受影响的居民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2、针对该企业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对企业近期提出的二期扩建项目予以限批。
3、对企业超标排放工艺废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报区政府限期治理的决定,要求企业于2008年年底前完成治理达标任务。
另外,在我局检查过程中发现,欧文斯科宁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旁边有多处空地,有拾荒者焚烧垃圾的现象,这也是产生异味的原因之一。海洲花园的居民多次报火警,消防队赴现场处理,这一问题**镇政府协同城管部门予以处理,并派人制止,同时,安排人员不定期的巡查。
在文件数据处理中, A、Z这2 种文件数据的处理方法不同, 关键因素是台站用准确方式进行日常数据维护造成的。这就需要基层观测员当天晚上20:00 要对白天的自动站数据进行维护。如果B、Z文件存在异同时, 基层员就要对是否需要替换做出判断, 然后根据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 如果方式不准确, 就会出现B文件转换成A文件数据与Z文件数据不一样的局面:如果在解决时发现是Z文件的数据出现误差, 就要人工来做内插和缺测处理的记录, 不再进行更换, 但是需进行备注说明;处理过程中发现因为B文件维护不准确出现错误时, 为了避免错误再次发生, 在维护时需用Z文件数据来代替B文件数据。
2 上下跨降水量的输入情况
观测员维护时, 发现部分台站不清楚输入上下跨降水量的位置, 总觉得是自动提取数据, 当数据报表文件夹里出现上个月报表记录时, 而这份报表是在月初1 日8:00 生成的文件, 并且是在输入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的前提下进行的, 这样的情况是能自动提取数据的。不是自动提取数据有2 个处理方案:在页面进到上月1d的每日数据维护内, 手动输写下个月1 日20:00 ~ 8:00的降水量和最长降水日期。如果不存在上下跨降水量时, 就不用输写, 但最长连降水的日期需要正确输写, 之后做存盘处理, 生成数据报表文件;OSSMO 2004 软件的A文件维护中, 需要手动输写下个月1 日20:00 ~ 8:00 的降水量, 以及上月底的持续降水量和最长持续开始降水的日期。输写结束后, 如果不存在上下跨降水量时, 则此栏不用输写, 然后做存盘处理。
3 A、J文件首行参数中标识符问题的处理
3.1 A文件首行参数
台站参数在文件数据中是第1 条记录, 由12 组文件数据组成, 排练顺序分别是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海拔高度、气压感应器海拔高度、风速感应区距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法和测站类别、观测项目标识、质量控制指示码、年份、月份。每个文件数据都用空格隔开。一些站在做首行参数标识码时, 对积雪、电线积冰、雨量传感器这3 个的标识码理解不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 积雪与电线积冰是每年都要观测的项目, 在夏季, 积雪与电线积冰不会出现, 但是在台站参数中仍然应该选择有, A文件的参数标识码是0;而雨量传感器与他们不一样, 他是在每年的3 月1 日~ 10 月31 日开始启用, 在每年的11 月1 日~次年的2 月28 日停用。因此参数启动时标识码是0 或1, 停用时标识码是9。
3.2 J文件首行参数
J文件的台站参数由11 组数据组成, 它的排列顺序依次是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式和测站类别、要素项目标识、年份、月份。每个文件数据都用空格隔开。
4 A、J文件处理后的备注问题
4.1 A文件数据经过手动整理后需要进行备注说明
如果因为Z文件数据出现异常给A文件数据也带来异常, 则要用人工来解决, 有一个特别的现象, 就是要素极值跳去与J文件不一致, 这样的局面必须在J文件数据中重新挑取然后进行备注说明。
4.2地温传感器被雪覆盖、草温传感器置于雪面观测, 需要进行备注说明
个别站的观测员对草温传感器放在雪面观测的规则不了解, 他只是字面的认识为一旦形成积雪就把草温传感器放到雪面上,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有积雪把草温传感器遮盖住了, 不能直接把草温传感器放到雪面上, 要按照草温传感器所在的地方, 把它放到雪面上进行观测, 当积雪融化草温传感器露出来, 要迅速的放置在草温支架上。
有固体降水时雨量传感器的操作及A、J文件数据的处理。观测员要了解当出现固体降水时, 要观察降水量的变化, 如果降水时出现边降边化的现象, 那么气象自动站的雨量传感器就能正常使用, 要不雨量传感器就会加盖, 还需要在备注里标注雨量传感器加盖时间。例如:7 日9:05 ~ 17:15 雨量传感器加盖, 这一时间段的降水量需要按照缺测处理。还需注意的是, 在雨量传感器加盖的这段时间, A、J文件数据对应时间段的降水量都要按照缺测来解决。
目前, 科技水平逐渐发展, 现代化气象设备已经越来越普遍, 气象自动站的技术也日趋成熟。观测员要掌握全面的气象观测知识, 对新型气象设备的使用方法、原理、日常维护等都要准确娴熟, 确保气象资料的准确性。地面气象报表疑误记录处理过程中, 要按照正确的观测方法获取数据, 然后在相应要素缺测或异常时均可代替, 最后再进行缺测的考虑,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与资料的可用性与正确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