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联系区别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联系区别(精选12篇)

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联系区别 篇1

1.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

1.1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2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1.3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

1.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都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1.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1.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2.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

2.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权限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初始余额的输入,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设置到6级以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2.3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联系区别 篇2

长期以来, 我国财经理论界对财务与会计的关系有三种论断:“大财务论”、“大会讨论”和“财务会计平行论”现代企业一贯坚持“大财务论”,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 财务管理模式呈现出“财会合一”的非均衡状态:会计管理在财务工作中被弱化、被掩盖, 成为毫无生气的“数据处理器”, 不能为财务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同时, 结合笔者实际工作, 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针对“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方面的论文不少, 但对于财务与会计的本质区别与联系混淆不清, 因此, 通过本文的阐述, 希望可以使大家正确认识财务与会计。

一、财务与会计的内在联系

《经济百科辞典》第443页中财务的定义为:我国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中, 有关资金的筹集、调拨、使用、分配、偿还等方面的经济业务及其体现的经济关系。而会计的定义是对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和控制, 从而对资金占用、耗费及成果进行最集中的管理和提供信息的一种专门技术与方法。可见, 财务与会计既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1. 两者都是为特定对象服务的。

即存在财务主体与会计主体, 作用的对象都是单位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主要对价值形态进行管理。

2. 会计是财务的基础, 财务离不开会计。

会计基础薄弱, 财务管理必将缺乏坚实的基础, 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将缺乏可靠依据。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普遍采用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 有利于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 减少财务决策风险。

3. 财务与会计在机构与岗位设置上有交叉现象, 在内容上没有明确界限。

单位在机构岗位的设置上, 除不相容职务以外, 财务与会计岗位可以重叠。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同时也可以是单位财务负责人。有的财务部门和计财部门包括会计机构, 同时履行财务、会计的职能。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单位的要求, 独立参与单位财务计划的编制及重大财务决策。实务中,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有机结合。

二、财务与会计的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财务与会计应有一个客观的界限, 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概念不同。

从两者的概念便可以看到, 财务是一种客观事物, 本身不具备管理职能, 因此对它进行组织、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就构成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会计是一种服务活动, 本身具有管理的功能, 其功能在于提供有关主体的数量化信息 (主要是财务信息) , 旨在有助于进行经济决策——在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2. 职能作用不同。

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 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3. 依据不同。

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具体会计政策的选用, 由各单位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选定。而财务管理的依据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 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 由各单位制订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享有独立的理财自主权。

4. 面向的时间范围不同。

会计是面向过去, 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是注重未来, 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 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 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济业务和事项应不应该发生, 应发生多少, 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

5. 目的和结论不同。

会计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账”, 结论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 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 不同的会计人员对相同的会计业务进行计算, 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应出现大的出入;而财务的目的在于使经费效益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 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 它没有极值, 只有恰当的、合理的, 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财务人员, 由于经验、取舍、偏好等的不同, 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需要说明的是, 财务管理是一门科学, 但不是硬科学, 而是软科学。有理性的一面, 也有非理性的成分, 财务难就难在要面对不确定的东西, 要依据经验、判断、推理做出决策。

6. 工作方法不同。

会计的工作方法是对经济活动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进行原始、连续、系统、全面、及时、真实的计算和记录, 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会计记账、会计报表等特有的技术处理会计业务, 在《会计法》制约下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的工作方法是使用数学、统计、模型等技术手段, 进行预测、决策、控制、预算、分析等。

7. 历史条件与背景不同。

会计产生于原始社会出现剩余产品的旧石器时代, 距今已有20万年左右的历史;而财务产生的根本条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生和形成, 并且以私有制的形成为其产生的重要标志, 距今只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所以财务是由会计工作的附带部分演变和发展起来的。

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联系区别 篇3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

一、税务会计的定义以及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在会计主体、记账基础、核算方法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虽然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是,税务会计毕竟是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门特殊专门会计,。因此,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核算的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其核算范围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既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及企业债权人、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的需要;而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因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补退等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其核算范围包括经营收入、成本费用)与资产计价、收益分配、财产与特定行为目的、纳税申报与税款解缴、税收减免和税收筹划等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对纳税人与税收无关的业务不予核算。

(二)、核算的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程序和方法组织会计核算和提供信息。而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税收法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额并向税务部门申报,其会计处理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统一性,一般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也不允许在计算口径和方法上有悖于税法规则

(三)、会计要素不同

财务会计有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六要素进行的;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项,即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和应纳税额,这里的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和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不一定相同.在确认的范围、时间、计量标准和方法上都可能发生差异。

(四)、核算的原则不同

财务会计实行稳健原则,一般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预计可能的收入。而税务会计一般不对未来损失和费用进行预计,只有在客观上有证据表明已发生的情况下方可确认。在计提坏账时,对税务局来说需要比较严谨,不能让企业随便提,否则无法保证国家的税收。但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应该遵循稳健性原则,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计提。一个管理好的与一个管理不好的银行同样的比例计提坏账是不能反映不同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的。但税法方面只能统一。管理得好的与不好的税赋负担应该一样。

(五)、核算的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是为某一特定的主体(会计实体)服务的,要对特定主体(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的经济过程和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税务会计的主体不是一个单一的主体。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会计,税务会计要以税法为导向,但它要以追求纳税人的最大税收利益为目标。

(六)、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同

税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所有会计人员一样,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道德素质和审计人员的要求基本相同,但在业务素质方面,税务会计作为一门更专业、新兴的边缘学科,就要求从业者更精通有关税收的征纳、计量、核算和监督能力,系统了解和掌握税法的基本原理和现行规定,熟知会计准则和制度,严格按照税法处理经济业务,做到合理纳税。

二、与财务会计相比较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

(一)、法律性

税务会计的法律性源于税收所固有的强制性、无偿性的形式特征。税务会计 必须以现行税法为依据,接受税收法律法规的制约。税收法律法规作为税务活动的基本准则制约着征纳双方的分配关系。当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与现行税法规定发生抵触时,税务会计必须以现行税法规定为准,进行调整。

(二)、广泛性

法定纳税人的广泛性,决定了税务会计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不论什么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不管其隶属于哪个部门或行业,只要被确认为纳税人,在处理税务事宜时都必须依照税法规定,运用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这就使税务会计成为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支,成为企事业单位涉税活动的一种核算手段。

(三)、统一性

税法的统一性、普遍适用性决定了税务会计的统一性特点。也就是说,同一种税对于适用的不同纳税人而言,其规定具有统一性、规范性。不区分纳税人的经济性质、组织形式、隶属关系以及生产经营形式和内容,在税法构成要素,诸如征税对象、税目、税率、征纳办法等方面,均适用统一的税法规定。

(四)、独立性

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与其他专业会计相比较,税务会计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在核算方法上,因为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制度所遵循的原则不同,规范的对象不同,二者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税务会计核算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在核算内容上,税务会计只对纳税人在税务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有关经济业务这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由此反映了税务会计核算内容的相对独立性。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尽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存在上述诸方 面的差异,但任何税务会计的处理结果均对 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因而税务会计的种种处理结果均应当与企业的财务会计相协调。这种互相协调关系构成了两者间联系的主要方面。从各国税务会计的实践看,大都先以企业的会计利润为基础,再按税法的要求进行调整。

总之,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既有一定的区别,也是相互联系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缩小或试图消除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但两者的差异不能立即消失,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不必要求某一方削足适履去适合对方,而应该各自遵循自身的规律,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在方法上不断完善,使二者科学、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之: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J】,管理观察,2009(31)

[2]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四川会计》1996年06期

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联系区别 篇4

1、相同点(1)目标一致(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2)都需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如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相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3)都需要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4)编制会计报表;

(5)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6)基本工作要求相同: A、采集数据予以输入;

B、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如:分类、计算和传递; C、存储记录和资料;

D、制定各种程序,规定需要何

种数据,于何时何地取得该项数据,以及如何使用和传递;

E、输出各种会计数据,如凭证、报表等。

2、不同点

(1)会计科目编码的变化

电算会计:以会计科目编码达到数出一门,数据共享(2)记账凭证的变化

记账凭证的产生、取得和分类不同 手工会计:人工填写记账凭证 电算会计:人工凭证、机制凭证(3)会计核算形式的变化

手工会计: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电算会计:不需要考虑,会计软件自动记账

(4)账簿和报表的变化

A、数据、信息的载体(媒介)不同

B、账簿输出方式的变更

手工会计:人工查找、计算、登

记在固定的账簿中。

电算会计:会计数据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计算机调用相关数据生成账簿文件,通过屏幕或打印机输出。C、账簿分类的变革

手工会计:日记账、分类账、备查账

电算会计:几乎所有帐簿都表现为序时帐簿的特征。

D、报表编制方法的变更

电算会计:会计人员定义好报表格式、取数公式、输入基本数据后,计算机自动从账务处理子系统或其他子系统中取数,生成报表。

(5)内部控制的变化

手工会计:财会部门、人工控制

电算会计:财会部门+计算机处理部门、人机控制

(6)会计职能及方法的变化

手工会计:核算型会计,事后反映和监督

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联系区别 篇5

1、账簿设置体系不同,计算机方式下工作的会计信息系统即使用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不需要考虑凭证数量多少,也不考虑登记明细账、总账的工作量。只要把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准确录入会计软件系统,系统会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明细账、总账和事先设计好的各种会计报表。手工方式下工作的会计信息系统,一定会根据记账凭证数量的多少,来设计相应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说来,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记账凭证在800张以下,可以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来进行账务处理,特点是总账、明细账都根据每一张记账凭证进行记账;一个月的记账凭证在800~1500张时,可采用“汇总记账账务处理程序”进行账务处理,特点是总账采用汇总凭证记账,明细账采用记账凭证记账;一个月的记账凭证在1500张以上时,可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进行账务处理,特点是总账采用科目汇总表登记,明细账采用记账凭证记账。

2、处理会计信息的思维方式不同。使用会计软件,一般不考虑记账凭证的多少,不考虑账簿设置种类的多少,不考虑会计业务处理的繁琐程度,只考虑财务管理需要,采用最适合的方法来处理会计信息就行了;手工处理,靠人处理。既要考虑财务管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工作量的大小,还要考虑如何简化会计计算繁琐程度。

3、会计软件自动化程度高,效率自然也高,可以胜任手工账簿许多可以想而不敢实施的有效会计核算办法。如会计软件可以对管理费用同时按经济内容分类核算、按部门核算、按个人核算,不必考虑记账凭证的多少;手工处理对稍微繁琐一点的会计处理方法多采取因陋就简的方法处理。

物质与物体的区别与联系 篇6

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存在都是物质。人体本身也是物质。除这些实物之外,光、电磁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物质。

物质的种类形态万千,物质的.性质多种多样。气体状态的物质,液体状态的物质或固体状态的物质;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与合金;无机物和有机物;天然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无生命的物质与生命物质以及实体物质和场物质等等。物质的种类虽多,但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能够被观测或被理论预言,以及都具有质量和能量。拥有不同化学式是不同的物质,拥有同一种化学式而结构不同也是不同的物质。

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都称为物体。通过人类感觉器官可感觉到它存在的客观现实。占有一定的空间,由物质构成的东西。物体是具有宏观形状、宏观体积或宏观质量的物质。尺寸大于10^-10米的物质即可称为物体。(质点有宏观质量,所以也是物体)。

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联系区别 篇7

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1.1 核算基础不同

事业单位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责权发生制核算,具体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进行具体规定,而企业会计则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责权发生制进行核算。核算基础的不同使事业单位与企业反映收支的内容也存在差别,以收入为例,事业单位反映收入是一个会计年度中实际收到的各种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与其他收入等;而企业反映收入的内容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实现条件所确认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内容,如销售商品收入、利息收入、劳动收入等。

1.2 会计平衡公式不同

事业单位年度中间平衡公式为:资产 + 支出 = 负债 + 净资产 + 收入;年末平衡为:资产 = 负债 + 净资产。以上公式反映的是事业单位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收支结余资产的增值情况,为了更严格地监督事业单位各项支出的耗费情况,以上公式为动态等式,且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制定也以此为依据。企业会计则不论年度中间和年末,均采用以下会计平衡公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与事业单位不同的是,以上公式为静态平衡,此公式反映出企业与其所有者各自独立的原则,该公式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理论依据。

1.3 财务成果计算方法不同

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财务成果计算公式与计算方法不同。事业单位净收入的计算公式为:事业收入 - 事业支出 = 事业结余;经营收入 - 经营支出 = 经营结余。事业单位经营成果的计算方法为:每年年末进行转结,经营结余与事业结余转入“非财政补助节余分配”,按照年度计算财务成果;企业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税金 + 其他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支出 + 营业外支出 - 营业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所得税 = 净利润。企业经营成果的计算,按每月进行转结,每期分别累加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按照年度进行从财务成果的计算。

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联系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会计核算账户趋于一致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资产类账户中的“现金”转变为“库存现金”,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转变为“长期投资”,同时还开设了“存货”账户,事业单位对材料与成品的财务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此外,为了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核算,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增了“在建工程”与“累计折旧”等会计科目,这种做法一方面使会计核算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实际消耗情况,另一方面也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预算。以上两项变化,均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核算账户趋于一致。

2.2 会计核算目标趋于统一

企业会计核算的目标在于明确委托人和被委托人之间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这一原则的体现并不明确,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一次较为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目标——明确委托人和被委托人之间的责任得到更好的体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的目标具有了一致性。

2.3 账务报告示例内容趋于一致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与企业会计报表的格式一致,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其内部业绩评价工作提供了更为详细和可靠的数据与资料。

2.4 核算制度趋同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制度上进一步趋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许多业务的处理以及财务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上的相似性进一步增强。例如,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了责权发生制,虽然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与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不完全相同,但引入责权发生原则,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结果更有效地反映事业单位当期收入与支出的真实情况,此外,对收付实现制和责权发生制适用情况的说明,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方面能够客观反映其资产与负债情况,另一方面也遵循了费用配比的原则。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财务核算业务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和财政体系改革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体现出一些区别与联系,本文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

电算会计和手工会计的比较 篇8

一、概念的由来及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它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伴随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从国家的兴衰安危,企业的起落成败到家庭的治家理财,会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二、电算会计和手工会计的共同点

会计数据处理采用手工方式或电算化方式,这是核算手段的差异,两种数据处理模式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目标一致

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论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仅要为外部的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信息,而且要为企业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服务。

(二)遵循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一致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会计工作实现电算化,会引起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渐进型的,而不是突变型的。目前,电算会计仍然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三)遵守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一致

会计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电算会计不能置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而不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执行,从措施上、技术上杜绝可能的失误。

(四)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来讲,会计电算化与手工核算都应具备五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①数据的采集与输入; ②数据的存储; ③ 数据的加工; ④数据的传输; ⑤数据的输出。

三、电算会计和手工会计的区别

会计数据处理由手工方式变为电子计算机处理方式,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载体不同

手工会计处理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是以纸张为载体,电算会计环境下,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存储方式由单一的纸介质形式转变为以磁介质存储的数据文件为主,以计算机输出的纸介质证、账、表为辅的形式。磁介质存储信息具有存取、传递速度快、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检索、传递及再处理方便,可以保留更丰富完整的会计信息等优点。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磁介质存储的数据文件容易复制、篡改与删除并且不留痕迹,为使用者无意或不法分子的有意破坏创造了条件,因此,电算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引起广大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账务处理程序不同

在手工会计下,各单位根据本单位规模、数据量、业务特点、管理要求及核算的繁简程度等因素确定一种较好的、实用的会计数据,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账务处理程序。记账程序的设立,无外乎就是减轻手工劳动强度。但无论采用何种账务处理程序财会人员都避免不了重复转抄,若不加强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难免发生差错和舞弊。在电算会计下,软件开发人员可以设计科学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核算方法,使整个处理过程分为输人、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全部处理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因此,在会计实务中,财会人员需要的会计信息,都可以通过打印或屏幕查义获得,实现处理一体化,有利于会计工作标准化。

(三)会计工作的组织体制不同

在手工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以会计事务的不同性质为主要依据。一般手工会计划分如下专业组:材料组、成本组、工资组、综合组等,它们之间通过信息资料传递、交换、建立联系,相互稽核牵制,使会计工作正常运行。在电算会计中,会计工作的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作为主要依据。通常可设置数据(信息)收集组、数据处理组、信息分析组、系统维护组等。很明显,这两种组织机构是截然不同的。电算会计将手工会计对数据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的操作方式,改变成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式,使会计信息提取、应用更适应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同

在手工会计中,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凭证传递程序,规定每个工作环节步骤应完成的作业任务,并在传递过程中选择控制点,使在日常账务处理中,通过相互核验、定期稽核来实现。此外,还通过对账检查是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方式来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合法性。在电算会计中,会计数据进人系统后,在程序的控制下连续地自动化处理,中间一般不需要人工干预,许多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失去了作用,由人工控制变为人机控制。在电算会计中,主要通过操作员授权、提供运行标志,软件上采用容错、检错和纠错技术,重要处理前自动保留副本,数据定期备份,设置并控制运行状态等手段来加强内部控制,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四、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转化的必然性

开展会计电算化,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会计电算化与手工操作相比有许多的优越性。(1)減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2)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3)促进工作职能的转变,促进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广大财会人员学习电子计算机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也使财会人员有了脱产学习的机会,这必然使广大财会人员的素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开展而逐步提高。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会计信息占企业管理信息的大部分,而且多是综合性的指标。首先,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其次,行业、地区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经济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迅速了解各种经济技术指标,提高经济信息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手工会计向电算会计转变有关问题的探讨[J].江苏水利,2004(12)

[2]叶少青.会计电算化发展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国审计,2OO6(7)

[3]郭官贤.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8)

[4]陈慧.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09(8)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篇9

内容摘要 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在语言学术界里一直是个探讨的重要问题,研究者们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研究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本文在参阅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什么是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的特征、语言与言语的联系和区别(关系),以及研究语言与言语关系的重要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分析本文得出语言与语言的关系密切:即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互为前提而存在,又有各方面特性的显著区别。区别语言与言语的意义在于对语言学的研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语言 言语 关系 区别 意义

语言与言语,从表面上看就是两个排序相反的词语,但就是这排序的小小不同,却让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别。对语言与言语的区分研究,从最初的无,慢慢到有,再到百家争鸣。语言学家们不断地继承与发展,批判与肯定,在学术界上的重视程度之高,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都说明了区分语言与言语的重要性。本文借鉴现有众多资料,主要从什么是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的特征,语言与言语的关系(相同与不同)以及语言与言语区分的意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旨在能更好的领会二者的关系。

一、语言与言语的定义及其特征

特征:

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如下特征:①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是个人以外的东西,只凭社会成员间通过的契约而存在。②语言是同质的,是一种符号系统。③语言符号是抽象的概念,是存在于我们脑子里实在的东西。言语特征有:它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包括:(1)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的组合;(2)实现个人的组合所必须的同样是与意志有关的发育行为。定义: “创造语言的行为所造出的语言成分总和或说话时所运用的工具,大体上说来就是语言,而运用语言机能的行为(包括创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行为)和运用语言所说出的话就叫做“言语”。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言语通俗的说就是说话,既可以指说,也可以指话、以上是高名凯在《语言论》中对语言与言语定义作出的一些解释。而岑运强在《语言学概论》中下的定义是:“语言是一套规则的系统,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言语是讲话(写作),是行为动作,是所讲话(所写的话),① 是行为动作的结果。概括起来就是所写所说的行为和结果。”

通过定义与特征的结合分析,本文认为:语言是一个具有规则性的、系统性的研究语言的工具;而言语则是在系统的规则指导下对语言工具的具体运用,是语言的具体化。

对语言与言语的定义与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人们每天都和语言打交道,每天都要说话,运用言语,但是未必人人都能说清语言与言语到底是什么,语言和言语的区别究竟在哪。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必要严格区分语言与言语,但在语言学界里就有严格区分的必要,且不能混淆。正如索绪尔所说:“把语言与言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多少是偶然的分开来了。”在语言学的研究里,区别语言与言语是必要的,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十九世纪初年,德国语言学家方·洪堡尔特,才注意到区别语言与言语的重要性!本文也认为区分语言与言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语言与言语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将其二者的关系区分清楚,对研究语言学有重要意义.二、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联系与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语言和言语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俩不同的东西,另一方面,语言与言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紧密相联,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要语言为人们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要有语言的存在;同时要有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要有言语。从历史上看,言语的事实总在前的。语言和言语互相依存,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亦好比工具与工具的使用关系。要工具得以使用必须要有工具,要工具得到价值体现必须要去使用工具。言语要运用要有语言系统作为依托,语言的用处体现是通过言语具体体现的。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于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自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次提出语言与言语称之为“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条分叉路”。说明要研究语言学第一步需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时,学者们就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他们各执己见,你批评我,我反对你,不断发展,批评中对区分语言与言语做出了许多研究与贡献。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1、语言具有社会性,言语具有个体属性

语言的社会属性表现在:语言是一个社会性的,它不是属于某个人的,比如:汉族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汉语是整个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汉语就是一个民族的语言,而不是某一个个体汉人的语言,它是所有汉人共有的,换句话说就是具有社会属性,是社会现象,是汉民族共同创造的社会财产。不具备个体属性。

③言语具有个体属性,它不和语言一样,是对语言的具体应用,它是通过个体的行为来体现。就比如:汉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个体对汉语的不同应用。言语就是个体对语言的运用,属于个人行为,具有个体属性。例如:每个人的嗓音和独特的表达习惯(像阿杜独特的沙哑声音,张靓颖的海豚音就是与众不同的个人属性);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言语风格(苏轼作为豪放派的代表,其语言风格自然是气势豪壮,而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其语言风格就是柔美伤悲的凄凉)。

2.语言是稳定、相对静止的;言语是自由易变、运动的。

语言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间,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从未停止。语言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因素。比如:汉语体系从古至今有发展变化,但变化不大,所以这些变化对汉语体系的影响不会太大,相对稳定。而言语的使用是自由组合的,不同的组合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性,意义就会完全不一样,具有运动状态(比如:在我和他两个字之间加字组成一个完整的表达就会有:我打他,我给他,我恨他,我揍他,我想他等等无数个不同的组合,其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用辨正的方法看问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比如:言语的说和写是动态,而说和写的结果具有相对静态。语言具有相对静态,但由于不断的运用,因此又具有绝对地动态。总的来说: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3.语言的全民性与言语的阶级性。

对于语言与言语的阶级问题,在语言学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要区分语言与言语,认为与言语言语都没有阶级性,代表人物是方光焘和施文涛;二是,要区分语言与言语,认为言语有阶级性,代表人物是高名凯、戚雨村、吴在物和田菲;三是,不区分语言与言语,认为二者都没有阶级性,代表人物是李振麟和董大武。

本文比较赞同高名凯的观点,从语言与言语的特点上重要的区别在于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阶级性。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它不但是全民所创造的,同时也是全民所能共同运用的。它对阶级社会中的各个阶级一视同仁,作为语言符号系统的语言成分和词汇成分不具备阶级性而具备全民性。言语是对语言机能的运用,而这种有意识的运用具备阶级性。人的阶级性表现在他的思想和行为上,人是阶级性的,人的社会行为,具有阶级性。人们运用行为的正确选择上具有阶级性,因为人是为阶级利益而去选择的,选择也具有阶级性。言语作品有不同的言语风格与思维表达,如农民的创作言语就会带有浓厚的方言的言语风格,比较朴素.而知识分子就会带有知识分子的言语气息,有明显的文化底蕴,比较高雅。4.语言是交际工具,言语是运用工具的过程与结果。

语言作为全民社会单位共有的交际工具,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运用来进行交际的客观存

④在的工具。作为工具,它最大的用处就是对它的使用,通过工具可以获得很多的成果,而言语就是对语言工具的运用。是人们对语言机能懂得运用过程,是其产生的结果。5.语言是系统的、潜在的;言语是个别的、实现的。

英国语义学家乌尔曼认为:“语言是潜在的,是储存在我们记忆里准备在言语过程中实现的符号系统。而言语是实现的,是我们说出来的语句的总和。”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它包括语法系统、词汇系统以及它们的物质外壳语音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人们要遵循这个系统的规则去说、去写。而言语是个别的不成体系,而且要通过运用才能表现出来。比如:人们的交流就是一个在语言系统的指导下,用具体的言语做出不同的组合来表达个人思想的过程.6.语言的系统各个成分是有限、固定的;言语是无限、灵活、自由的。

语言的系统组成比较稳定。比如:语法上有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等,都是比较固定而且有限的,就那麽几个组合。而言语的组成是无限的、灵活的、自由的、不收限制的。因此,可用言语组成无限多的句子来。7.存在方式的不同。

索绪尔认为:“语言以许多储存于每个人脑子里的印记的形式存在与集体中,有点像把同样的词典分给每个人使用。所以,语言是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同时对任何人又都是共同的。而且,是在是在储存人的意志之外的,语言的这种存在方式可以表示如下的公式:1+1+1+1+┄┄=1(集体模型)。”

“在言语中没有任何是集体的,它的表现是个人的和暂时的,在这里只有许多特殊的情况和总和,其公式如下:1+1+1+1„„。”

可见语言与言语的存在方式是不同的。

8.语言有物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言语只有心理方面。

根据索绪尔和乌尔曼对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概括为:言语具有物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所说的物理指的是言语的物理属性,言语要发出,必须有声带的震动、声波的传递等。心理主要说的是词语的形象和概念。语言和言语都有心理方面,但语言只有心理方面。这就是语言与言语存在方式的差异.三.意义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被众多的学者所重视,可见其中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意义。1.明确了语言研究的不同领域,索绪尔在茫茫的言语中提炼出语言这个系统来,这是一个重大的创举。提出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更具有深远意义。

⑧⑧

⑦2.促进了其他语言分支科学的发展,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比如:社会心理学、心里语言学、言语交际学等等。促进了语言学的科学化和繁荣发展。

3.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模式,即“言语—语言—言语”的模式,这是每个婴儿的学习必须途径,也是学外语的有效途径。学习外语要用三个阶段模式才行。先从只言片语入手,模仿发音,言语阶段,这还不够,要掌握语言系统,语言阶段,掌握还不达目的,要用系统去说、去写,又回到言语阶段。要这样才能学好我们的语言。

4.还有助于我们正确的理解语言,正确对待语言,明确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语言。还有助于理解语言的相互关系和语言存在的客观性。四.总结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在语言学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者在这个方向上不断的推进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的学习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语言与言语的从定义、特征、重要性、联系与区别、意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可能比较片面浅显、不深入。但是希望自己能更好的明白语言与言语的差异性,更好的将其区分开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学习中的理解是有莫大帮助的。语言与言语的区分的重要性,必将为语言学家所上下而求索„„

注释:

②④⑩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1-14 ①③⑦⑨《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吴为章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41-48页 ⑤⑥《语言论》高名凯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99 117页 ⑧《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80 41页

参考文献:

《语言学概论》岑运强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1-14页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与联系 篇10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

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可以说是普及了高中教育,因此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拨性,同学们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

后悔莫及的。同学们不妨打听打听现在的高三,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现在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而而焦急得到处请家教。

3、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高中数学:我是如何从44分到127分的先简要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我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努力程度也一般,小学和初中数学学得马马乎乎,高中考过最低44分最高142分(150分的满分),高考127分,大学微积分也考了86分(100分的满分)。虽然我的数学考的分数都不是很高,但我还是想谈谈自己是如何学数学的,特别是自己如何从高中的44分到高考127分的过程,算是抛砖引玉吧!

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小学和初中的数学与高中的相比,难度上简直差了一个量级。在学习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时,只要在课堂上稍稍认真听讲,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数学考个80分(都按100分记)以上是不成问题的。可到了高中,想要每次考试考到120分以上(100分的80分),对我这种IQ的人来说,仅仅靠课堂上稍稍认真听讲,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是再也达不到了。因为我发现,每次考试的题目比课本后的习题和老师讲的要难一些,而且量也比较大,仅靠做课本后的习题是再也满足不了需要了,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多做题。

在学数学的道路上,我一开始选择了很多同学都走的路-----题海战术。题海战术虽然辛苦,但对有些同学来说还是有效的,然而对我不但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使我陷入了学数学以来的第一次危机。由于我没有理解题海战术的真谛,以为只要多做题、做难题,考试的时候自然就会考高分,从而忽略了从每个题目中找规律,总结做题后的心得,最终导致我考了有始以来的最低分-----44分。那一

段时间我很迷茫,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花了大气力学数学却还是比不上别的同学,别人打篮球的时候我在学数学,别人聊天的时候我也在学数学„..可为什么自己的数学总是学不好呢,难道自己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我开始对自己怀疑了,正当我消沉的时候,我的好友劲帮助了我,他对我说: “***,你这叫什么学数学,你这是机械运动,一点脑子都不用!”初听的时候我觉得很刺耳像是嘲笑,细细想来又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就向劲请教。

劲是班上和年级的“数学王子”,学习数学很有一套。劲告诉我,数学锻炼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做题,而不开动脑筋找规律作总结,数学成绩是很难达到优秀的,因为制约你提高的不是你做题的数量,而是你的思想!学习和种田一样,农民的收成好坏不仅取决劳作时间的长短,还取决于气候、土壤、种子、肥料和耕作技术。

从劲那儿回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每做完一个题我都要好好的想想,总结一下,若有心得便用本子记下;遇到自己觉得很经典的题就用本子抄下来,甚至背下来;遇到自己不会的难题,我就问学习好的同学或者老师,并且向他们请教解题的思路。每个星期我都要抽出三四十分钟的时间,用来回味自己这个星期的心得,每个月我都要对自己进行检查,看看自己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如此一来,我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一个学期以后,我从44分跃到了100分以上,虽说离120分以上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可也算一大进步了。

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基本稳定在了100---110分之间,说什么也提高不了了,于是我又找到了劲,请教为什么他每次总能考140以上,而我却只能在100到 110之间徘徊。劲告诉我,不管什么学科都是和基础有关的,如果基础不是太好,而想考到很高的分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综合题都是由很多的小问题组成,每个小问题都涉及一个方面,如果想考更高的分,就得打牢基础。

听了他的话后,我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又进行了一点调整,对简单的题我不再是要求会做就行,而是要求自己不光会做,而且还要快,强迫自己有意识的提高速度,只有基本的问题熟练掌握了才能应付那种难的综合题。这次我的提高比较慢,因为数学基础涉及到的小方面太多了,象计算能力、因式分解能力、三角公式的变换能力、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以及解题步骤的规范等等,都是我要提高的基础方面。随着一个学期的结束另一个学期的来临,我的数学终于有了再一次的显著提高,这一回,我不光考到了120分以上,而且还经常考到130分以上,直到高考的127分,这对以前的我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就这样,我完成了数学44分到高考127分的大跃进,希望本文对数学不好的同学能有点帮助。最后的一点建议:

1、如果你的数学不好,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学好,一个连44分的差生都能学好的东西,还有什么难的呢?

2、制订一个自己可以完成的计划,目标不要太高,循序渐进树立信心。

3、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遇到问题时进行修改,但不要经常的改,否则有可能什么方法也找不到。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篇11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气息;共鸣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94-02

一、民族唱法起源与发展

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既不属于西方的“美声”体系,也不完全与中国的汉族传统声乐相同。不管是从观念、形态还是演唱风格以及文化内涵方面,其在世界乐坛都是具备自己的特点的。我国的民族唱法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古歌舞、说唱、西区、民歌、“五四”的“学堂乐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新歌剧等阶段,是由传统民间艺术逐渐发展和演变过来的。中国声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音乐著作《乐记》:“梵音之气,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之动,故行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说明当时人们对于声乐起源的认知是为了表现情感,歌唱是为了充分表达情感的需要。最开始时音乐根本不需要任何乐器,当人们内心充满激情,气息与声带相互作用时,音乐就诞生了。鲁迅曾经描述过原始先民呼喊劳动号子时的场景,“夯呦夯呦”的抑扬顿挫之声让我们听到了最早的歌曲,这也表明早期的歌曲是与最早的诗歌、舞蹈相伴产生的。而同时中国声乐的发展受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追求字与声、情与意、艺与技的统一。

民族唱法是以我们的民族语言为基础,以民族的审美和欣赏习惯为标准的表现形式。它源于生活,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主要借用口头方式来传播,不以书面乐谱为主要传承方式,不受专业作曲法的支配。它可以使大量优秀歌手和艺人有机会在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才智,对传统民间歌曲进行加工、改编,不使用曲谱将其版本固定,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水平和情绪,对原有曲调或歌词即兴发挥。这种不固定性的演唱随着民族的迁徙,人们的旅行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而广泛地流传、变异。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发展,民族唱法到如今,在继承了说唱、戏曲等演唱方法的基础之上,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一种声乐技巧,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发声法。它作为带有我国民族特点的一种歌唱艺术,已经具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到了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民族声乐逐渐发展起来,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全国多次举办了大型的民歌调演和有众多声乐专家参与的民族声乐研讨会。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方法上、曲目上、风格上都得到了提高。民族声乐的涉及面也逐渐宽了起来,渐渐走向专业化,部分院校有了正规的声乐课程。民族唱法在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后,以科学的发声为原理,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成果,成为了符合中国大众品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唱艺术。

二、美声唱法起源与发展

西方的声乐起源则众说纷纭:模仿说、劳动说、表现说、巫术说、动物本能说、游戏产物说等等。历史上的欧洲曾经掀起一场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文艺复兴运动。所谓的“美声唱法”(Bel canto)翻译成中文为“优美的歌唱”,它产生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形成的歌唱艺术,是意大利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演唱风格。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的是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而卡拉梅塔会社的一批学者、诗人和音乐家则不这样认为,他们相信古希腊单音音乐比复调音乐更有表现力,更能打动人,于是他们在仿照古希腊梅索梅德颂歌的古调,为但丁的诗谱写单声部歌曲后,就开始尝试创作歌剧了。尽管这些音乐家们创作的这些初期的歌剧还很不成熟,但它的出现意味着复调音乐开始向主调音乐转变,为西方这种重要的音乐戏剧体裁开拓了道路。美声唱法后来相继传入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地,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这些流派在汲取了意大利美声唱法精髓的基础之上,根据其演唱方法、技巧,在各国的土壤上慢慢成长了起来,并伴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而不断的发展与兴盛。在此之后诞生了歌剧,歌剧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美声唱法的发展状态。而后经历了“阉人歌手”的时代、意大利四大歌剧乐派先后出现,直到目前为止的现代美声唱法时代,美声唱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成熟的演唱形式,为广大声乐学习者所认同。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文化影响,这种演唱风格已经遍布全世界。西方声乐史上出现过两次黄金时代,距我们最近的一次是19世纪的下半叶,以意、法、德歌剧新学派为代表的演唱风格、歌唱方法、嗓音教学等的不断发展所形成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20世纪初,美声唱法被引进中国。

三、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这是美声区别于民族唱法的最主要特点。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美声唱法中,喉部打开度比民族唱法的要大,共鸣腔体也要调整的大些,歌唱时要稳定喉部,喉头位置要放得较低,咽喉部位要保持打开,软腭积极上抬,发音管尽量放宽拉长,声音是竖着的感觉。就共鸣方面来说,美声唱法将发声器官中的头腔、口腔、胸腔这3个腔体充分地调动起来,混合运用这3个共鸣腔体,把它们协调一致,形成整体的发声。这样做不仅可以使音量扩大,也可以让喉头的状态更松弛。美声唱法的发声的位置比较靠后,嘴的动作小,力度也比较小。就声音特点来说,声色优美、连贯、平稳、发声自如,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平滑匀净,像一条线似的,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所发出的声音不但音量宏大,而且音质丰满、圆润,富有穿透力。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美声唱法的咬字是根据意大利语的语言构成特点来发音的。他的发音比较简单,不存在归韵的问题。发声时音节响亮清楚,有音节重音,便于歌唱,有利于共鸣,声音容易打开,能够形成歌唱所需要的空间。所以美声唱法的声音圆润柔和,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听起来比较舒展优美。美声唱法的一般歌者都能唱到两个八度,尤其是花腔女高音和一些歌唱家都能唱到两个半八度,甚至能达到3个八度。美声学派的音色优美、音质统一的奥秘是科学的运用声带的振动频率。用意识和母音变化及咽部管状的调节,有利的控制声带频率的振动机能,并充分发挥声带优美的音色及音质上下统一,这对声乐发声有很大的用处。美声学派的歌唱气息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唱歌还是唱戏运用气息中一种最科学的呼吸法。美声学派科学的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充分的使用人体的胸腔共鸣、喉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鼻咽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美声学派的咬字是在牙关和嘴角上,不是在嘴皮上;而母音的变化是在声带上,形成在咽腔里。这是一个独特的咬字法。美声唱法由于要求在歌唱时,无论强弱音都要唱在气息的流动上和声带上,所以,音量转弱时不是空虚无力,气流保持集中,横隔膜肌肉群强有力的控制,声带变薄变小,而更明显听到一个具有很强穿透力的声音。美声唱法最早都是运用竖式唱法,口型是椭圆形的,是为了充分运用咽腔基音发音管,使声音有一些掩盖,尤其是男高音到#F有一个关闭是为了更好的唱好高音。横式唱法一般都适用于独唱,竖式唱法多适用于合唱。

四、民族唱法的特点

民族唱法喉部开度较之美声唱法来说比较小,在唱法上要求和歌曲的风格挂钩,在演唱中要把共鸣腔体调节得相对短小一些,民族唱法要求嘴的动作比较大,发音的部位靠前一点,音色比较开朗明亮。民族唱法真声的成分较之美声唱法的多,这样做有利于汉语言的发音,使声音听上去显得亲切自然,朴素大方,清脆而甜美,声音在高音区是高亢嘹亮的。

民族唱法,由于汉语发音规则,为了让字咬得更清楚,要求念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要唱完全,字头要唱准确,不能变形或省略,否则听者就会听不出字意,在演唱时,字腹的声音要唱出来,字尾一定要归到声音的韵上,这样的字才能唱饱满。还有要注意语气上的强弱对比,虚实对比,要有平、扬、拐、降的4声发音规则。民族唱法中还要注意五音四呼十三辙。五音即声母在口腔内有5个不同发音部位,将这21个声母分为5种类型:唇、舌、齿、牙、喉。四呼即依照不同的韵母口腔有不同的状态,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合口呼。十三辙,是根据汉语在歌唱时歌词需押韵的要求,将相同或近似的韵母视为同韵,分为十三韵,辙是韵的通俗称谓,故又称十三辙。中国的文字在世界上都是很复杂的文字。另外,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很大的国家,我国的不同的地域间也有着不同的语言环境。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有时需要用方言母语来演唱,依据各民族语言的发音特点和习惯来咬字,如:宋祖英演唱的湖南民歌《龙船调》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其中有一句“正月里是新年”中“正”字念“曾”,“是”字念“四”。地域特点一下子就展示出来了,给人的感觉十分亲切质朴。

五、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联系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共鸣技术及歌唱共鸣效果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民族唱法偏爱靠前明亮的声音效果,而美声唱法则更为偏爱略带掩盖色彩的柔和饱满的嗓音效果。民族声乐在技术上强调局部共鸣的应用,常使不同的局部共鸣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声唱法则注重整体混合共鸣的应用,强调把局部共鸣柔和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民族唱法偏重于吐字与共鸣的结合,美声唱法则注重呼吸、发声与共鸣的结合……促成了两者在共鸣控制和操作方式方面的不同技术方法和操作准则。但二者对共鸣在歌唱中的意义、作用的认识却完全是一致的。另外在共鸣位置、共鸣焦点、共鸣作用下的嗓音音量等诸方面,双方的观点也比较接近。尽管美声唱法和民族传统唱法有时讲法不一样,实际上要求基本一致,在具体运用时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吸收各自的优点和长处,灵活应用,融会贯通,做到洋为中用、古今为用,既能保持各种不同风格,又有了好的演唱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歌唱效果。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尽管存在一些差别,但在很大方面两者都是一致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发声器官的构造是基本相同。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它们的良好发声技能和状态是一致的,在方法运用上只要合理,真假声两个功能用得好,就是科学的。因此,凡是合乎发声规律、发声好听且持久的,我们都应当兼收并蓄,加以研究吸取。可见,在歌唱艺术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并不是格格不入、互为独立的歌唱艺术,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这两种唱法是完全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的。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孟新洋.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志羽.怎样提高歌唱水平[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4〕胥昌秀.歌唱中的语言艺术[M].华乐出版社,2011.

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联系区别 篇12

那么, 如何更好地开展会计实训教学呢?下文笔者就会计专业的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相结合的分岗位综合实训做一简要探索, 即就会计实训教学如何进一步有效规划、组织以改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

一、当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组织规划状况

对于会计实训教学, 其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总体来讲, 会计实训教学包括单科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其中, 单科实训是指根据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设置相应的实训环节 (一般安排一周的计划) , 包括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财务分析实训等。综合实训是指在学生毕业前开展的财务会计综合实训, 为期两周, 具体内容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三部分。因此, 市场上会计实训教材也包括单项实训教材和会计综合实训教材两种。

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 上述单科实训教学效果较好, 能及时地强化学生所学的会计技能。综合实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没能突出“综合”两个字。实训内容涵盖面不够宽, 尤其是在成本计算方面没有充分展开, 而且与前面的单项实训内容重复较多。二是没能突出“岗位”两个字。毕业前的综合实训没有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 这样不能体现会计岗位间的衔接关系, 所以没能与会计实务零距离对接。导致上述弊端的原因是实训时间短, 安排的实训内容太多, 以致任务无法完成。

二、手工与电算相结合的会计分岗位综合实训方法介绍

鉴于以上认识, 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开展会计综合实训教学, 改善会计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充分利用较成熟的会计软件。

1. 基本思路。

(1) 本综合实训的定位。

本实训定位为毕业前的综合实训, 实训的任务或目标是学生就业前的一次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的综合演练, 主要是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作铺垫。

(2) 本综合实训内容的安排。

本实训的内容应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包括中级和高级) 、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分析 (建议方案成熟后再加入) 、电算会计。

(3) 本综合实训的时间安排。

本实训应在学生已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会计等课程, 以及相应的单项实训课程后开展。

(4) 本综合实训的考核目标。

本实训作为一门课程, 理所当然要为学生评成绩、打分数, 而且重点考核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整体流程以及重要会计环节的情况, 如产品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编制、重要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档案的装订整理等。

2. 实训方案的初步设计。

(1) 初步规划。

整个实训内容按操作方式可划分为两个部分:手工操作和电算操作。其中手工操作主要指会计凭证的填制, 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个方面, 原始凭证主要有发票、支票、收据、出库单、领料单、成本计算单等;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会计凭证的装订等。电算操作的内容主要指建账、记账、对账、结账、填制会计报表,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根据实训时间确定) 的填制以及工资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等。按业务内容划分, 包括资金的筹集与偿还、采购与应付、销售与应收、材料采购成本与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利润的形成与分配以及其他方面的业务。

具体实训流程设计如下:①根据模拟企业的基本背景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进行电算会计的初始设置, 总账部分包括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会计科目体系、会计科目的余额、凭证种类、结算方式等;工资核算部分的初始设置包括工资项目、人员档案、计算公式、工资费用分摊定义等;固定资产部分初始设置包括原始卡片的录入、部门折旧对应科目的设置、固定资产增加或减少的对应科目的设置等。②根据模拟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编写记账凭证, 并把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③根据手工记账凭证录入到会计软件中, 并在会计软件中完成记账凭证的审核、记账、对账等工作。④录入模拟企业工资的基础数据, 完成工资明细表的计算工作, 同时完成工资费用及与此相关的福利费、社保费等的分摊工作。⑤录入模拟企业与固定资产的增减及计提折旧相关的业务, 并生成记账凭证。⑥结合会计软件生成与成本费用相关的会计账簿, 手工完成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单的编制工作, 并填写相应记账凭证, 同时录入会计软件中。⑦运用会计软件, 完成自动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工作。⑧完成记账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的装订工作 (如下图) 。

(2) 本实训方案的组织。

实训操作方式可以是一个人独立完成整个实训业务全部内容的操作, 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整个实训业务内容的操作。

(3) 实训支持。

一是实训室建设, 应配置相应的硬件及软件, 包括电算实训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会计软件、打印耗材等, 手工实训所需的桌椅、耗材 (会计凭证、绳、笔等) 。二是实训材料, 即手工及电算相结合的综合实训教材。三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 指导教师要求教学经验、会计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 对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的操作都比较熟练。

3. 本实训方案的意义。

本实训方案与原有的会计综合实训方案相比, 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较原有实训方案拓宽了实训内容。

如明显增加了工资计算的内容, 从工资项目设置到工资明细表, 从工资汇总表再到工资费用分配表, 全方位的工资计算过程在电算实训中得到充分展现, 而手工实训中只编制了工资费用分配表及会计分录。再比如对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单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等, 在电算实训中也得到细致的体现, 而在手工实训中只是作简要的操作。

(2) 提高了实训的效率及效果。

在本综合实训方案中, 对建账、记账、对账、结账等会计环节的处理, 由会计软件自动完成, 从而使整个实训教学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上述环节的手工会计操作比较规范, 且在单项会计实训时已经进行过相应的训练, 因此在此综合实训中不需要再为此占用时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会计核算中的关键环节及难点, 如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出库成本的计算等。另外, 也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会计处理的全局上,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会计处理的整个流程。

(3) 可以把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做一次对照学习。

在前面的单项手工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时, 只是分别针对一门课程进行的, 而通过本综合实训可以把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做一次明确对照。比如, 要求学生开设手工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日记账, 包括从建账、记账到结账全过程的手工操作, 然后再与电算会计生成的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对比, 比准确性、比风格、比规范等。

(4) 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以小组团队的方式组织分岗位的实训, 同学之间的合作性操作明显增多, 如有制单员、复核员、录入员, 有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总账核算等。

(5) 本实训方案可进一步拓展。

随着实训方案的不断发展, 可进一步拓展立体化的实训方法, 即加入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应内容。

4. 实施本方案的难点。

本方案的实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及财力, 尤其是人力的投入。首先是实训室的建设、实训材料的编写。各院校现有实训室的结构和功能无法满足本实训方法的实施条件, 需再投入资金改扩建。为运用本实训方法, 还需要开发一套适用本实训方案的实训资料, 而且该资料的开发需在实训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其次, 培养经验丰富的实训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是有效实施本实训方案需关注的关键环节。

摘要:当前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效果普遍不好, 鉴于此,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探讨了手工与电算相结合的会计综合实训方法, 包括这种实训方法的基本思路、方案的具体设计及本方法的意义等。

关键词:手工与电算,综合实训,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剑盛.会计电算化.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小学食堂工作总结免费下一篇:会计工作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