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上岗制度(精选5篇)
1、所有实验室相关人员在上岗前都必须经过相应的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完成后,应对被培训者进行考核和评估。经考核合格者方有上岗资格。
2、对上岗人员实验室应有计划性和可持续性进行生物安全再培训和考核,应建立完整的培训考核记录和考核档案。
3、所有进修人员在进实验室前都必须经过相应的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完成后,应对被培训者进行考核和评估。考核合格者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在指导老师的监督下方可进入实验室。
4、所有实习人员在进实验室前都必须经过相应的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完成后,应对被培训者进行考核和评估。考核合格者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方可进入实验室。
5、实验室所有人员经生物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应详细填写申请报告,经实验室主任签字认可后报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备案。
6、经医院生物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讨论批准并签署生物安全知情同意书后,由医院颁发统一制作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上岗证》。
7、实验室主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应认真填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执业上岗证》,尤其应详细说明拟从事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名称。严禁超执业范围从事病原微生物工作。
一、更新观念,措施得力:激励教师竞聘
三鑫学校根据激励理论,采取多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校从目标激励、制度激励等方面对班主任管理进行重新设计,激发教师当班主任的欲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⑴目标激励。通过确定合格班级、优秀班级、示范班级的不同奋斗目标,激励班主任不断进取,争当先进。⑵制度激励。建立、实施“班主任职级评定制”,根据班主任履行职责的情况,采取自主申报、民主评定的办法,分别授予他们“合格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示范班主任”、“星级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并享受相应的物质待遇。班主任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定学科优秀教师等级的时候,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学校每月发给班主任津贴500元。为了表彰优秀班主任,学校还设立了班主任考核奖,按照评定的等级分别给予每月800元、700元、600元、500元等不同等级的奖励。
二、制定标准,明确职责:引导教师竞聘
为了有效地引导教师竞聘,在选择班主任方面,三鑫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对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人格魅力、创新能力、人际关系作出具体的规定,并明确了班主任的职责。
三、规范程序,严格考评:组织教师竞聘
为了严肃认真地推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三鑫学校专门成立了班主任竞聘上岗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领导与外聘专家组成,工作小组下设竞岗演说与答辩组、民意测评组、组织考察组。领导小组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规范面试、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等程序,选拔教师代表参与工作小组的工作。
具体的程序是:⑴公示岗位。⑵自主报名。⑶竞聘上岗领导小组会议审查参加竞聘的教师的资格,确定候选人。⑷候选人竞岗5分钟演说与答辩。⑸评委会评分以及民意测评。由学校领导、教育专家、学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评委会根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当场评分、亮分;所有参与旁听的教职工都参与民意测评。⑹组织考察(每个岗位按1∶2的比例考察)。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候选人的职业道德、管理能力以及人际沟通智慧等基本情况。⑺竞聘上岗领导小组综合考虑评委会评分、民意测评以及组织考察的情况,研究决定拟任命名单,并公示。⑻任命前谈话。由校长亲自谈话,明确班主任的任期目标及职责。⑼宣布班主任任命名单。其中,第四、五个环节要求所有教职工参加,候选人演说与答辩的内容至少包含竞聘岗位及工作目标、竞聘缘由(含个人工作经历和业绩)、工作设想等内容。
四、权力下放,自主组阁:形成班级管理团队
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尽管班主任是构成这个系统的关键要素,但要发挥1+1>2的效应,班主任还必须与学科教师、生活教师团结协作。
班主任竞聘上岗的核心内涵在于赋予班主任自主组阁的权力,让他们能够自主挑选合作伙伴,形成班级管理团队。因此,三鑫学校在初步确定了班主任人选后,即开展学科教师与班主任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工作。基本程序与班主任竞聘相同,其中,学科教师竞聘演说时应明确表明愿意和哪个班主任合作,班主任参与测评、自主组阁,然后参加学校领导小组、考评小组的协调会议,对竞聘上岗过程出现的问题与领导小组、考评小组进行磋商,作出微调。对于双向选择落聘的教师,学校实行转岗制,让他们到教辅岗位工作或者待业、自主择业。
五、全程培训,全面评价:提高班主任管理素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班主任培训机制,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培训方面,三鑫学校的主要做法有:⑴上岗培训、在职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三鑫学校建立班主任定期学习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教育学和现代管理学,研究当代学生发展变化的规律。⑵采取“科研培师”的方法,逐步推行班主任课题研究制度。班级管理团队集体研究班级存在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探索规律,撰写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或科研文章,使班主任逐渐由“经验型”班主任转变为“科研型”班主任。
此外,学校积极为班主任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学校德育处与班主任共同协商,拟订班主任个人发展规划,逐步增强班主任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校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论文大赛”、“班主任成果展示会”,通过推荐班主任的科研成果(包括调查报告、论文、案例分析、活动课设计等)等多种方式,鼓励班主任“让才华创造业绩,让业绩激发才华”。
在评价方面,三鑫学校逐步建立起一套“全员、全面、全程”的科学评价机制。⑴在学校考评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学科教师、年级组和家长对班主任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制定了内容明确、具体、易于操作的评价表(包括“班主任工作自我评价表”)。⑵坚持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原则,实施班主任职级评定制。学校对班主任作出类似技术职称的等级评价,并与技术职称相应的课时津贴挂钩,设立“合格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示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⑶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效果考核相结合,考评与指导相结合,实行硬制度、软管理、灵活操作的考核管理办法。
近几年,三鑫学校实施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⑴强调班级考评和班主任职级评定,对于既从事教学工作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实行双工资制,极大地调动了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促使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由于措施得力,三鑫学校的班主任“八仙过海”,各自展现了独特的魅力、魄力与能力。三鑫学校班主任在各项大赛中脱颖而出。比如:石鸿飞老师获得中山市班主任技能大赛初中组第一名;宋淑秋老师在有20多个省市参加的“全国首届中小学主题班会(团、队)会课比赛”活动中,囊括现场课比赛、“录像课”比赛两个一等奖。⑵三鑫学校推行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双向选择、班主任自主组阁的制度,形成了较为和谐、高效的班级管理团队。学校规定,学科教师要想评级、晋职,其所任教的班级必须是优秀班级、示范班级,如果出现班级教师不团结、班级不稳定的情况,则实行一票否决。学校特别强调班级管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领班级管理团队处理好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形成了群体效应和整合效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结合科室实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制定本制度。
一、实验室内的布置和准入
1.各实验室须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2.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实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3.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4.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进行其它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二、工作人员资格及培训
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进行独立工作前还需经主管或中级技师培训考核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
2.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
3.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4.从事、接触一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之规定)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相关检测,必要时进行相关免疫注射;
5.不得从事存在严重生物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感染性标本,而现有实验室条件及个人能力不具备开展检测此类标本的资质的相关实验活动。
三、生物危险标志的使用
1.二级以上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入口明显位置必须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并注明生物安全级别。
2.所有盛装传染性物质的容器表面明显位置须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并按所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标明安全级别。
四、工作环境日常清洁消毒
每个工作日必须做好实验室环境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实验室整洁,每天用1000mg / L含氯消毒剂擦拭工作台面、桌面、地面、仪器表面和其它物面,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实验室(空气、工作台面等)不少于一次,并有记录。
五、个人自身防护
1.普通防护 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无菌观念,穿戴好工作衣、帽、实验操作时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离开实验室时工作服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区内,不得穿着工作服进入办公区等清洁区。用过工作服须定期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2.特殊防护 在BSL-2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活动,在普通防护基础上还须外
加罩衫或防护服,口罩。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当微生物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应使用面部保护装置。实验室内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
六、医疗废弃物处理
1.一次性用品消毒、毁形、无害化处理加样枪头、滴管、吸管等使用后立
即放入含2000mg / L有效氯的专用容器内消毒浸泡,锐器(采血针、注射针头等)单独放专用容器(内含2000mg / L有效氯)浸泡,以上物品须浸泡24小时后毁形,放入防渗漏垃圾袋打包,专人送相关部门焚烧;手套、口罩、帽子及防护服使用后放入垃圾袋打包,专人送相关部门焚烧。
2.废弃标本处理液体标本(尿、穿剌液等)检测结束后先倒入专用桶,用
2000mg / L有效氯处理30分钟以上,倒入排污管;血液标本拧紧容器盖后放入防渗漏垃圾袋打包,专人送相关部门焚烧;粪便标本先用漂白粉处理后放入防渗漏垃圾袋打包,专人送相关部门焚烧;废弃培养物(即使无菌生长)、用无菌容器盛装标本先用压力灭菌(121℃30分钟)处理后,放入防渗漏垃圾袋打包,专人送相关部门焚烧;
3.回收物品处理回收物品使用后应单独盛装,压力灭菌(121℃30分钟)
处理后清洗,晾干。
4、记录每工作日产生的医疗废物须有详细的处理过程及去向。
5、严禁向外界出售医疗废物,危者后果自负。
七、意外事故处理
1.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它表面先作必要的自身防护(手套、防护服,必要时戴眼罩),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从外围向中心区域向纸巾上倾倒适当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作用30分钟以上,清扫现现场。
2.菌(毒)外溢在防护服上立即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污染的防护服用2000mg / L有效氯浸泡30分钟以上,进行压力灭菌。
3.菌(毒)外溢到皮肤粘膜 立即停止工作,能用消毒剂的部位用消毒剂消毒,再用水冲洗15—20分钟。处理后安全撤离,视情况可进行隔离观察,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4.皮肤剌伤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进行挤血,用水冲洗15—20分钟;视
情况可进行隔离观察,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5.离心管破裂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桶至少30分钟,使气溶胶沉积;机器停止后发生破裂,应立即盖上盖子,并闭至少30分钟。戴口罩及结实手套,用镊子取出碎片,用镊子夹着棉球清洁污物,再用无腐蚀性且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剂处理破碎的离心管、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
6.发现相关症状 若操作者或其它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所接触的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类似症状,应视为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应及时就诊,如实主诉工作性质和发病情况,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
7.意外事故报告凡出现以上意外事故,经紧急处理后,还须填写《意外事故、伤害登记表》,同时上主管部门报告,不得瞒报。
八、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在从事各种实验活动时,必须遵照执行。搞好自身防护工作,做好日常消毒灭菌工作台,医疗废物管理,并有相关记录。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最大限度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尤其杜绝重特大严重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有效处理。
检验科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制度。1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2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4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5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6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7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8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9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0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制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科主任同意: ①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②患发热性疾病;
③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④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⑤妊娠;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8外单位到检验科、细菌室参观、学习,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科主任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教科备案。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1感染性材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操作技能,监控感染性材料外流。
2建立感染性材料登记册,详细填写感染性材料名称、编号、来源、使用、污染、销毁等情况。
3按照感染性材料保存要求,严格无菌操作。
4感染性材料不得随意对外使用;确需使用者须经科主任审批。5感染性材料的请购与销毁须经科主任审批;销毁时必须经过彻底灭菌处理。
6在准备及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置;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消除污染。
7实验完毕的感染性材料,必须先经灭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清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检验科、细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检验科、细菌室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9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13高压灭菌器使用时,定期进行生物学指示剂检测。14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15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①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②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科主任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③科主任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①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映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②检验科、细菌室应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④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员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⑤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3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
①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确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批准其上岗。
②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制定并上报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围,主管领导对方案进行审批。医学观察发现异常,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批准其上岗。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1科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2科主任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科主任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1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后实施。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5培训应该由取得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6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7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8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9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10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11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12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13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2科主任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科主任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
5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①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②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科主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③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科主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情况;科主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④评估暴露级别
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科主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⑤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
⑥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6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⑪化学污染
①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②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③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教科,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⑫针刺伤
①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②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③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教科,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④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⑤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⑥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⑬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①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②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教科,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⑭标本污染
①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②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③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3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4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5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6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
7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8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9定期对实验室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10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常用工具。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制度
一、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吸烟
①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②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③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2.食物、饮料及其它
①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②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3.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①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②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③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①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②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③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④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6.鞋
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7.头发和饰物
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 8.胡须
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面第7项的规定。9.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10.用口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应使用助吸器具。11.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专用锐器盒内,在完全装满之前或48小时之内更换。12.隔离措施
接触患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13.工作环境
①“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科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常规消毒和清洁制度和对严重污染的紧急处理措施办法。
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消毒。在处理溅溢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
②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时间由科主任来决定),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③外衣:外衣(实验服、工作服、和围裙)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暖装置、以及有明火的地方,不要挂在压缩气瓶或灭火器上,也不要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妨碍视线。“清洁”的和“非清洁”的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放。
④垃圾处理: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
⑤装饰:不得在电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更不要使用电子装饰物、蜡烛、圣诞树等有引起火灾危险的装饰品。
⑥为便于清洁消毒,实验室内不应有织物装饰的用具或椅子。⑦个人物品: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
⑧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如应急洗眼装置,酒精等消毒用品;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及防蚊蝇装置,应定期投撒灭蟑螂、老鼠的药物。⑨用后的废弃物品:实验工作区内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险性的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以下。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
⑩出口通路: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安全门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堵塞。
注意:无论任何时间、何种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火警箱、防火毯、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道路。14.玻璃器具
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 ①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②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的试管可用刀切开分离。③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行消毒。
④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
⑤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
⑥在不影响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使用玻璃器具。15.离心机
①气溶胶:离心过程中应控制气溶胶的产生在最低水平。②操作:离心机只有在盖好盖板后,才能启动。
③传染性物品: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并在盖紧的离心头或转头中进行。④为防止气溶胶飞溢,应在离心停止30分钟后打开离心物。⑤清洗: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要求清洗离心机。
⑥平衡: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以保证离心的顺利进行。
二、防火安全制度 1.防火
①隐患的估计和研究
在开始临床实验工作之前就应对火灾的隐患进行研究,在实验工作运行的过程中,要经常研究火警的隐患。研究的内容包括:
使用化学物品的数量和性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电器设备的隐患等。哪些操作方法已经改变了,新使用了哪些化学物品,以及在上届消防培训之后增加了哪些新的工作人员。无人值班看守的自动化实验操作。②火源隐患
常见的火源是明火、加热器件和电火花(电灯开关、电动机、摩擦和静电)。存放易燃气体的场所,应安装防爆灯具和开关,使用专门防爆设计的电器设备。
应对电气设备的接地、漏电和墙上插座的接地、极性进行检查。易燃性液体的供给量应控制在有效并安全进行实验的最小量。待处理的用过的可燃性液体也应计算在内。
安全使用酒精灯,不能在燃烧状态下添加酒精,酒精量不能超过总容量的2/3。
禁止用冰箱储存易燃液体。如果确实需要,应存放在专门的防爆冰箱内。冰箱应远离火源。
从储藏罐里倒出易燃液体,应在专门的储藏室或通风橱内进行。运送易燃液体时,其金属容器应有接地装置。
加热易燃易爆液体(燃点低于94℃)必需在通风橱进行,不能用明火加热。装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应经当地有关消防部门审核批准。
严禁用明火直接加热有机溶剂,在大量使用有机溶剂时,室内禁止使用明火。存放乙醚的温度不得超过25℃,禁止在冰箱中放乙醚。工作结束随手关闭水源、电源。离开实验室时要检查水、电、门窗,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严禁私用电炉。走廊、楼梯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试验室内禁止吸烟。使用蚊香时要远离衣服、被褥或其他易燃品。2.灭火
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扑灭各种火情并协助全体人员从失火现场及其附近撤离的相应消防设备。①灭火器
根据上级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摆放灭火器,并根据要求对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A类灭火器适用于固体可燃物(如纸、木材、塑料)引起的火灾。A类灭火器多数为消防水栓。
*B类灭火器适用于汽油和溶剂引起的火灾。B类灭火器多数为二氧化碳或化学干粉,如碳酸氢钠。
*C类灭火器适用于电气引起的火灾。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知道电开关的位置以及切断失火电器电源的方法。
②动灭火系统应建立安全检查,及随时检修、维护的制度。③如火灾波及供气管道系统应立即关闭远端阀门以切断燃气来源。如果无法做到这点或燃气是来自储气瓶时,则应立即从房间内撤离。④遇衣服着火时可选用防火毯,但防火毯并非必备的灭火工具。使用人员应受过训练,懂得站立时不能使用防火毯,在衣服着火后使用防火毯时立即采取“停、倒、滚”动作。从严重火情区撤离时,防火毯可用作个人防护装备。备有防火毯的实验室,防火毯应放在远离出口通道的地方。3.消防训练
①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安全训练。②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如何发布火警警报,学会遇有失火时应做到: 拨打报警电话“119”。
发出火警警报以求得帮助,并开始从失火区或建筑物撤离。如果可能,立即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
如果不能扑灭火情,应把所有通向火场的门关紧,并用湿毛巾或床单堵住下面的门缝,以阻止火情的蔓延。
应将房间里的所有人员撤出。(如果火情并非十分危险,可安排留下一人,向前来灭火的消防队员介绍具体情况。)
③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讲解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技能。训练应为“手把手”的方式,还应包括不同火情采用不同灭火器的知识。④对工作人员撤离火场的训练应经常举行,每年进行几次。所有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训练(包括夜班和周末加班的人员)。练习应包括帮助病人和其他人员的撤离。隔离区,如暗室和其它不能听见警报声的实验室应包括在撤离路线内。撤离时,应关闭所有门窗。
三、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 1.仪器用电
作为仪器维护措施的一部分,应进行的安全用电检查并建立档案记录。每年至少对所有电插座的接地和极性、电缆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一次,并将结果记录在案。可移动的设备应接地或采用更先进的方法防止触电,但全部塑封无法接地的仪器例外。新设备在使用前也应进行同样的检查。实验室应装有足够的插座,分布要合理,以减少在插座上接上其它多用插座和避免拖拉过多的电线。在空气中存在达到一定数量的易燃气体或蒸汽有可能形成可爆性混合物的危险环境下,应使用指定专门为此设计的防爆电器设备。2.维修与维护
所有电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只能由取得正式资格的维修人员进行。①仪器的维修:除校准仪器外,仪器不得接电维修。维修时要确保手干燥,取下所有的饰物(如手表和戒指),然后谨慎操作。
②线路检修:实验室技术人员不得维修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任何涉及开关、插座、配电箱、保险丝、断路器的维修工作应由该建筑物的维修人员或其他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③高压设备:为保证高压设备(如高压电泳仪等)的安全,要制定具体的详细操作规程。
④接地:电器设备必须接地或用双层绝缘。电线、电源插座、插头必须完整无损。在潮湿环境的电器设备,要安装接地故障断流器。
四、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准则
临床化学实验室存有许多腐蚀性、毒性、易燃和不稳定试剂,属化学危险物品。所有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都应有清晰标记。目前,广泛应用配制好的试剂和试剂盒,致使有些化学危险物品不易被识别,对这些试剂和试剂盒的成份应予复审并给予适当标记。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向工作人员介绍化学危险物品。实验室技术人员有责任熟悉并向同事介绍化学危险物品和遵照安全操作。1.化学危险物品分类
①腐蚀品:腐蚀品是接触人体后给人造成可见损伤或不可逆改变的物质。腐蚀性化学废弃物是指pH小于2.1或pH大于12.5或对钢(SAE1020)的腐蚀力超过0.635cm/年(55℃)的物质。例如:盐酸。
②毒害品:毒害品是吸入、食入或少量接触即可引起严重生物效应的物质。③致癌物:由于检测化学物品能否诱发恶性肿瘤的测试系统很不相同,定义致癌物比较困难。例如:苯。
④可燃烧物:可燃烧物指任何可燃烧的化学物品,包括可燃物和易燃物。易燃液体(燃点低于38℃)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A级:燃点低于22℃;沸点低于18℃ 1B级:燃点低于22℃;沸点高于18℃ 1C级:燃点高于21℃低于38℃
可燃液体(燃点高于38℃低于60℃)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ⅢA级:燃点高于60℃低于94℃ ⅢB级:燃点高于94℃
⑤易爆化学物品:易爆化学物品是指能迅速发生剧烈化学变化的不稳定物质。爆炸性分解可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例如:肼。2.材料安全数据表及标签
购进可能有危害的化学物品都必须附有材料安全数据表。所有危险化学品都需要以易于识别的形式进行标记,使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很容易警觉其潜在的危险性。标记可以是文字、图标、标准化代码或多种形式并存。3.化学危险物的管理与使用 ①腐蚀品应在近离地面处储存以减小掉下的危险。②搬运体积超过500ml的浓酸试剂时,必须用运载托车。
③严禁氧化剂与易燃剂存放在一起。腐蚀性化学品要单独存放。例如:乙酸或乙酸酐等有机酸应与硫酸、硝酸或高氯酸等强氧化剂分开储存。④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腐蚀性物品场所的工作人员,应该穿戴围裙、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
⑤急救设备:使用腐蚀性物品的场所,应设有合适的急救沐浴设施和洗眼装置。
⑥化学通风橱:所有挥发性腐蚀物品的操作,都必须在化学通风橱中进行。⑦易燃易爆液体应在合格的容器里储存。分装时应有明确的易燃和可燃性标记,工作储备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⑧易燃或可燃性液体的储量超过1000升,至少应有1间专用储藏室。⑨储存可燃性液体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和其它热源。
⑩可燃性液体如需要在冰箱内存放,该冰箱的设计必须符合避免产生蒸汽燃烧的要求。实验室所有的冰箱门都应标明可否用于存放易燃、可燃性液体。
4.污染物的清除和处理
①每个实验室都应负责日常的清污工作。在结束常规工作时、工作交班、发生紧急事件如清除溅溢物后,都需要进行清污工作。需外送维修的设备,只有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确认没有化学危险物品污染时,才能外送维修。②废弃化学物品:所有废弃化学物品都应按危险物品处理,除非能够确定它们的性质。清洁溅溢有害物质的所用材料,包括吸附物和中和物,都被认为是有害废弃物。
(一)总则……………………………………………………2
(二)病理科生物安全人员组成及各级人员职责…………3
二、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5
(二)、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6
(三)、病理科员工健康管理制度…………………………8
(四)、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9
(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1
(六)、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制度………… 12
(七)、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14
(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5
三、病理科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人员防护规范………………………………… 18
(二)、生物安全设备操作规范…………………………… 19
(三)、实验室标本安全操作规范………………………… 21
(四)、感染性物质操作规范……………………………… 21
(五)、废弃物处理规范…………………………………… 22
(六)、尖锐器具使用规范………………………………… 23
(七)、消毒规范…………………………………………… 24
(八)、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 26
一、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及人员职责
(一)总则
为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避免意外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要求病理科全体工作人员熟知本制度,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执行。
1.根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医疗机构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医院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有关科室管理者、医学专家顾问等相关人员组成。
2.病理科应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担任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组长,病理科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由《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负责。
3.病理科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熟知生物安全设备、设施的使用操作规程,经过培训熟练掌握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4.日常工作中,上级职称工作人员有指导下级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的责任。
5.实验室人员防护,环境消毒,标本收集、检测、储存、销毁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2003年6月16日)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 36 号,2003年10月15日)要求执行。
(二)病理科生物安全人员组成及各级人员职责: 1.人员组成: 负责人: 科主任
生物安全员: 班组长或其他人员 科室其他人员: 2.人员职责 科主任:
1)熟悉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程。2)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对病理科生物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3)负责本科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4)负责对本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5)对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和授权。
6)负责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及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
7)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置并及时向生物安全委员会或主管领导报告。班组长: 1)本班组安全工作的负责人,负责科室安全保卫制度的执行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位职工。
2)在定期进行的安全检查工作中应认真负责,注意发现隐患,及时向科主任汇报以便及时得以解决。
3)加强对各种电器、检测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由专人负责并作好使用记录。生物安全员:
1)熟悉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2)随时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3)对于发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报告或直接向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其他工作人员: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科室关于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服从科主任、班组长、生物安全员的安排,认真落实科室的安全工作。
二、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病理科医技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需经过相应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严格的技术培训,应持有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
2.掌握基本的病理实验技能,有一定的病理实验理论知识,并能独立熟练操作常用的病理仪器和设备。
3.病理科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经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4.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免疫接种,如麻风腮、乙肝等,方可被批准进入实验室,以预防其可能被所接触的生物因子感染。
5.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6.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门上应贴有生物危害标识,批准进入的人员应被告之所存在的潜在危险,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
7.外来人员(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等)进入病理科实验室进行研究、学习、实习等医疗活动者,需经生物安全培训,一个月以内经实验室主任批准,三个月内科主任批准并经医务处批准并备案。
(二)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有效防止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在收集、运输等过程中发生泄漏或扩散,引起相关人员的感染或环境的污染,特制订管理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与感染性有接触的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感染性材料管理的具体工作
四、制度内容
1、收集标本的容器最好为塑料制品,质地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无泄漏,在容器外部不应有残留物。
2、设有接收标本的房间或空间。
3、接收标本的工作人员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做好标准隔离。标本的内层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4、废弃的标本或培养物经高压灭菌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扎紧后由专职垃圾收集人员收集后集中处置。
5、损伤性垃圾放入锐器盒内。
6、在准备及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置;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消除污染。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清洁消毒工作区。
7、感染性材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操作技能,监控感染性材料外流。
8、建立感染性材料登记册,详细填写感染性材料名称、编号来源、使用、污染、销毁等情况。
(三)、病理科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为加强各医院病理科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管理,特制定如下规定:
1.职工门诊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管理工作。
2.新毕业的学生或新调入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健康体检,合格者方能上岗,并留取本底血清,以备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评估。
3.职工门诊负责安排实验室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格检查。
4.职工门诊负责实验室人员的预防保健工作,根据岗前体检和每年进行的全员体检结果,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各种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5.职工门诊负责实验室人员遭受感染后的登记、备案、监测、给药(每月统计一次,并报医务部)。
6.医务部和院内感染科负责追踪职工遭受感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四)、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1.责任分工:各医院的生物安全自查工作由院、科两级完成。院级生物安全自查工作由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完成;科级生物安全自查工作由科级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完成。2.时间安排:院级不定期进行抽查(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检查);科级检查每季进行一次,并做相关记录。3.自查内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方面:①实验室安全记录;②实验原始记录;③设备条件监控及检测记录;④消毒记录;⑤事故(暴露)记录;⑥人员培训记录;⑦员工健康档案;⑧废弃物处理记录。
(2)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3)设施布局及相关配置方面检查:检查实验区入口处是否有警示语提示,有无脱落;检查污染区与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是否分开,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内是否有生活用品;实验室洗眼设施是否能正常使用;是否摆放适宜的灭火器具等。(4)安全设备及个人防护方面的检查:检查实验室环境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设备及设施相关记录是否齐全;个体防护设备是否齐备等。
(5)样本管理方面的检查: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6)感染控制方面检查:应急预案、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健康检查的执行情况等。(7)废弃物的处理检查:按相关规定检查。
4.自查要求:每次应记录自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所开展的活动过程应做详细的记录,所有的记录均应存档。实验室资料档案包括检测申请资料、实验记录、SOP文件、质量管理文件及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记录等,对于上述资料档案的管理规定如下:
1.实验室应保管好所有检测项目的申请资料,将每个月的申请资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装订在一起,便于查询。2.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记录,定期进行整理、归类,按时间顺序存放在文件柜中,长期保存。
3.所有资料档案都应爱惜,妥善保管,不得转借、损毁、污染及涂改等,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六)、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制度 1.培训方式:实行院科两级培训。
(1)一级培训:由医务部、科教科或院内感染科等职能科室共同完成。
(2)二级培训:由病理科独立完成。
2.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培训、生物安全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3.培训分工
(1)医务科和科教科对病理科人员,尤其是新毕业分配来的上述人员进行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2)院感科对病理科人员,尤其是新毕业分配来的上述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3)病理科对进入实验室的相关人员进行《医疗机构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4)病理科依据各自的专业技术要求,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病理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预防和减少意外 事故发生。
4.培训考核:每年一次,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增加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培训之后要进行相关培训内容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上岗,不合格者要再培训并补考,直到合格为止。
(七)、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为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当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救和疏散转移人员,减少损失,特制定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1.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通知科主任或生物安全员,并上报至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情况紧急者可直接拨打报警电话(如火警等),同时报告具体事宜: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的伤势情况及损失情况。
2.实验室发生任何意外事故,都要遵循“安全第一、救人第一”的原则。一方面立即通知医院抢救小组迅速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疏散现场的其他人员;另一方面做好现场的消毒、清理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3.调查事故原因,写出调查报告,详细记录意外事故处理的经过并上报。
(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用水、用电安全规定
(1)实验室的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有可靠接地的双联插座。(2)所有电插座每年应检查一次,包括电线是否接牢和绝缘是否良好,不能使用超长电线的插座。(3)工作结束后检查各个电器开关是否关闭。
(4)一旦发现电线破损,插座松动等情况,应及时与电工室取得联系尽快解决。
(5)各个班组应根据实际情况用水,打开水龙头用水完毕后必须关好开关,工作全部结束时应认真检查各水龙头开关是否关好。
(6)一旦水龙头发生破损关闭不严或漏水情况,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并上报科主任,及时得到维修,避免造成实验室被浸泡或发生水的蔓延,注意节约用水。2.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管理规定
(1)对于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物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负责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2)为了防止在实验室发生火灾的危险,必须尽最大可能**实验室内易燃、可燃液体的储存量,只保持日常使用所必须的最小量。使用部门由班组长负责,节、假日及夜班时由值班人员负责。(3)冰箱内不能储存乙醚等可燃液体并且不可在水槽或下水道倾倒这些液体;易腐蚀物品应避免与皮肤或身体直接接触,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对身体造成较大损害的,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4)易燃、易爆物品由专柜保存,防止发生丢失被盗,要有出入库手续,使用班组领取时要签字。
(5)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必须远离火源,如烤箱、开关及正在工作中的电器设备等。工作人员应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报火警。
(6)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处应避光、通风、防潮和避免烟火,房间应牢固,药柜上锁。上述物品停止使用后,不得私自转让,需经科室和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调出。
(7)实验室严格**使用明火,必须使用电炉子、酒精灯时,不得离人。
(8)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9)科防火安全员应定期对防火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3.其它管理规定
(1)加强病理科各种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各班组组长负责本部门设备的安全使用,对本组工作人员提出具体规定,做好每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使用记录,仪器发生故障,要尽快 通知器械科,由器械科通知相关人员予以解决。
(2)个人的大量现金、首饰、贵重物品不得带入和存放在单位内部,否则一旦发生丢失或被盗后果自负,并按医院的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值班人员应加强巡视,发现可疑人员应立即通知保卫部门,注意锁好门窗。
三、病理科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人员防护规范
(1)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应始终穿着工作服及隔离衣。(2)实验过程可能会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血液、有传染性的材料,因此必须戴上塑胶手套,用过的手套应置入**垃圾袋中。
(3)工作人员在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前必须洗手、淋浴。
(4)禁止在实验室外穿防护服,如办公室、图书馆和食堂等。
(5)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6)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储存食品及饮料。(7)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8)为防止紫外线辐射或实验材料喷溅,应配戴防目镜。
(二)、生物安全设备操作规范 1.离心机
(1)在使用实验室离心机时,仪器良好的机械性能是保障微生物安全的前提条件。
(2)应按照操作手册来操作离心机。
(3)离心机放置的高度应当使工作人员也能够看到离心机内部,以正确放置十字轴和离心桶。
(4)离心管和盛放离心标本的容器应当由厚壁玻璃制成,或最好为塑料制品,并且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破损。(5)用于离心的试管和标本容器应当始终牢固盖紧(最好使用螺旋盖)。
(6)离心桶和十字轴应按重量配对,并在装载离心管后正确平衡。
(7)操作指南中应给出液面距离心管管口需要留出的空间大小。
2.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1)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
(2)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3)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4)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5)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
(6)污染的移液管应该完全浸泡在盛有适当消毒液的防碎 容器中。移液管应当在消毒剂中浸泡适当时间后再进行处理。
(7)为了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而扩散,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三)、实验室标本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室标本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当,会带来相关人员感染的危险。
(1)标本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使用塑料制品。标本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容器上应当正确地粘贴标签以便于识别。标本的要求或说明书不能够卷在容器外面,而是要分开放置,最好放置在防水的袋子里。
(2)标本在设施内的传递:为了避免意外泄漏或溢出,应当使用盒子等二级容器,并将其固定在架子上使装有标本的容器保持直立。二级容器可以是金属或塑料制品,应该可以耐高压灭菌或耐受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密封口最好有一个垫圈,要定期清除污染。
(3)标本接收:需要接收大量标本的实验室应当安排专门的房间或空间。
(4)接收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应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处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时更应如此。
(四)、感染性物质操作规范
(1)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
(2)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五)、废弃物处理规范
病理科废弃物分为非感染性物品“生活”废弃物和具有感染性的“医用”废弃物,二者分别用黑色生活垃圾袋和**医用垃圾袋分装。其处理程序如下:
1.生活废弃物在处理前不需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将黑色垃圾袋封口运往医院垃圾站。
2.医用废弃物在重新投入使用或焚烧前,必须先在实验室内消毒处理和净化。具体规定:
(1)废液:所有废液(包括仪器检测后废液)须由有资质的公司(公司资质认证工作由专门机构进行)回收统一处理。(2)检测后标本以及检测过程中所使用过的污染废弃物一律集中放入带盖的专用污物桶内,桶内衬**垃圾袋运送医院垃圾站进行统一焚烧。
(3)尖锐物品弃于带有危害标识的“染污利器”桶内,桶内不能盛放太满,待桶内集锐器物达三分之二后,旋转桶盖,将投放口覆盖,连桶一起送医院垃圾站统一处理。(4)处理感染性废弃物时,必须穿戴手套和隔离衣。
(六)、尖锐器具使用规范
实验室与锐器刺伤有关的操作有:操作时拔掉针头、将针头放入不耐刺的容器中、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使用玻璃器皿或玻璃移液器等。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保证人员安全,病理科工作人员在使用尖锐器具时应遵循下列规定:
1.刀片、注射针等锐器物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2.在实验室里,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并禁止徒手传递,注射器的针帽拔掉后禁止再盖回。
3.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弃于带有生物危害标识的“染污利器”桶内,桶内不能盛放太满,待桶内集锐器物达三分之二后,旋转桶盖,将投放口覆盖,由医院统一处理。
4.破碎的玻片按照尖锐器具处理,完整的玻片应放入坚固纸箱里,外套**垃圾袋送医院医疗垃圾站统一处理。
(七)、消毒规范
1.涉及二三类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1)工作人员手消毒:用消毒洗手液清洗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滞留擦拭。
(2)环境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擦拭、浸泡
标准浓度:有效氯含量1000mg /L 配制比例:“84”消毒剂:水=1:50(2%)作用时间:大于60分钟(3)空气消毒:
标准浓度:500mg/L二氧化氯 配制比例(1000ml水加赛绿素5克)。
方法:(1)按10-20ml/m3 用量(每间病房约用水1000ml 加赛绿素5克)用电动汽溶胶喷雾器对房间进行喷雾消毒,保持1小时后开窗通风。(2)用敞口容器盛4000mg/L的赛绿素溶液按4ml/m3 用量(每间病房约用250ml水加赛绿素10克),自然熏蒸消毒10小时后开窗通风。
(4)消毒熏箱(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的消毒): 消毒方法:为先在熏箱上层放入拟消毒物品,注意物品之间留有空隙,用敞口容器内加水100-200ml,再加入赛绿素1袋(5g)放入下层,密闭熏箱消毒作用2小时,取出消毒物品。
2.特殊病原微生物(白喉、结核、炭疽等)的消毒方法(1)工作人员手消毒:
标准浓度:0.2%过氧乙酸 配制比例:过氧乙酸原液:水=1:75 作用时间:小于5分钟
(2)环境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擦拭、浸泡: 标准浓度:0.5 %过氧乙酸
配制比例 过氧乙酸原液:水=1:30 作用时间:大于10分钟。(3)终末空气消毒: 标准浓度:3g / M3
消毒方法:15%过氧乙酸原液(每间病房
约需1000ml)加入蒸发皿中,再加入等量水,密闭熏蒸2小时。
注意:对金属有腐蚀性,用于无仪器房间。3.标准洗手方法(1)掌心对掌心搓擦
(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6)指尖在掌心中搓搓擦
(八)、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 1.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原则
(1)在实验室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时,都要遵循“安全第一、救人第一”的原则。
(2)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通知科主任或安全员以及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情况紧急者可直接拨打报警电话(如火警等),同时报告具体事宜: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的伤势情况及损失情况。
(3)立即通知医院抢救小组迅速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疏散现场的其他人员。
(4)做好现场的消毒、清理工作,调查事故原因,将调查报告上报。
(5)确定发生应急情况时的救治医院或科室。2.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意外刺伤、割伤和擦伤
(1)工作人员一旦被意外刺伤、割伤和擦伤,立即冲洗伤口、挤出局部血液,用碘酒和75%酒精消毒。
(2)立即通知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员受伤的原因及可能污染的病原,根据所污染的病原情况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理。(3)科主任向医务科和院内感染科报告,院内感染科负责记录备案。
(4)咨询有关专家,确定医学观察期为 **天。医学观察期 的待遇与工作期间相同。打碎或溅出传染性物质
(1)如不慎打碎污染了传染性物质的样本容器,应先用一块布或纸巾盖上,再把有效氯含量为5000-10000mg /L消毒液倒在上面,至少作用60分钟,才能把布或纸巾及打碎的物品清理走。
(2)玻璃碎片应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拿;污染区域应用消毒液擦拭干净。
(3)将布、纸巾及打碎的物品放入盛污染废弃物的容器里。(4)上述操作均应戴手套进行。离心管碎裂
(1)当没有密闭离心桶的离心机正在运行时离心管发生了破裂或怀疑破裂时,应关闭开关并保持离心机盖子关闭30分钟。
(2)通知生物安全员或科主任,在生物安全员的指导下进行清理。
(3)必要时戴双层手套,夹取碎片时要用镊子。
(4)所有打破的管子、玻璃碎片、套管、及转轴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有效氯含量为5000-10000mg /L消毒液里浸泡消毒。
(5)离心杯应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并用清水洗净,干燥后再使用。危险化学药品溢出
(1)向生物安全员或科主任通报情况,同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疏散现场不必要的人员撤离现场。
(2)照顾可能已经受化学物质污染的人员并采取适当的医疗处理措施,较为严重的伤害者应立即被送至急救室或特定的医院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理,将其医疗资料存档。(3)如果溢出物是易燃品,熄灭所有明火,关闭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
(4)避免吸入溢出物的挥发气体,必要时进行通风处理。(5)将溢出物清理干净。实验室火灾
(1)实验室一旦发现火情,发现人应立即用就近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并迅速报告科主任或消防安全员(值班时报告保卫科和总值班)。
(2)如是初起小火,在科主任的组织及保卫科协助指挥下,协同在场人员进行灭火;如情况紧急可直接拨打火警电话“119”,告之火灾地点、时间、类型、事态、损害情况和报警人身份。同时组织人员疏散。
(3)在保证疏散通道畅通的情况下,要“统一组织、镇静有序、避开火源、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4)被疏散人员通过楼梯时应靠右侧行走,留出左侧便于抢救伤员和抢险人员通过。(5)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资料。
(6)离开危险区域的人员不要围观,应迅速倒疏散指定集合地点集合以便清点人数及时汇报。实验室断电
(1)实验室重要设备需配备UPS电源,防止瞬间断电对工作的影响及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2)如发生瞬间断电,对实验室正常工作基本上不会有影响。但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在正常供电后,应对冰箱等所有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如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无须采取措施;如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持续报警,应立即通知配电室或器械维修组(夜班通知总值班)。
(3)如实验室发生非瞬间的断电,应立即通知总务科(夜班通知总值班),并询问停电原因及时间,如被告之是医院一路或双路电停止的情况,会立即启动“医院防停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医院恢复正常供电之前,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应将仪器设备的开关暂时关闭,待恢复供电之后,重新开启设备。如仪器出现异常,采取同2的措施。
发生意外时人员的防护及操作样品的处理:及时处理样本,防止扩散。
发生地震时的应急措施:遵循“安全第一、救人第一”的原则,及时处理样本,防止扩散,并确定水电都已关闭之后迅速逃生。
【生物安全上岗制度】推荐阅读:
生物安全保卫制度07-28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06-17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09-22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07-01
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06-1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07-28
实验室生物安全考试题07-09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培训07-24
医学生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论文07-03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课程心得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