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选择(通用12篇)
电学 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叶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和金属球都是绝缘体 B.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验电器 C.玻璃棒带正电,验电器带负电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
2.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在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
A.B.C.D.3.某学校的前、后两个门各装一个开关,传达室内有红、绿两盏灯和电池组,若前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红灯亮,后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绿灯亮,图中的电路符合要求的是()A.B.C.D.4.下列关于材料、技术及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数码相机的图象传感器与处理芯片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B.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食品的
C.我国海域深处蕴藏大量的“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D.“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来发电的
5.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某段金属导体,对于其电阻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B.当导体被均匀拉长至原来二倍时,它的电阻增大为原来二倍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温度无论如何变化,它的电阻也不可能变为零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3A,电压表示数是6V。若两表互换位置,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0.2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2:1 B.R1的阻值是20Ω C.电压表示数仍是6V D.R2(互换后和互换前)消耗的功率之比为9:1
7.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发现灯泡L1亮,L2不亮.调节变阻器滑片P,L1变亮,L2始终不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灯泡L2短路 D.灯泡L2断路
8.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铝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的电阻小于BC段的电阻
B.通电相同时间,AB段消耗的电能大于BC段消耗的电能 C.这两段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D.若将AB段材料换成铜,其他条件不变,这两段导体的总电阻将变大
9.下列关于欧姆定律(I=)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I=B.由I=C.由I=可知,当导体电阻R一定时,导体中电流I跟两端电压U成正比 可知,当导体两端电压U一定时,导体中电流I跟电阻R成反比 变形可得R=,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其两端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D.由I=变形可得R=,说明导体的电阻R在数值上等于U跟I的比值,但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其大小跟U、I无关
10.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A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 C.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约为2000W D.电饭锅加热档的功率约为100W
11.如图所示,当S、S1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中点时,电压表
的示数为U1,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0.9W;当S、S2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左端时,电压表 的示数为2U1,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0.2W,则R1与R2的比值是()
A.1:18 B.18:1 C.1:6 D.6:1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1、L2分别标有“6V 3W”和“6V 6W”的字样,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2Ω,当S1、S2和S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a端时,两灯都正常发光.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则()
A.电源电压为12 V B.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3A C.整个电路的最小功率2.25W D.整个电路的最大功率9 W
13.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闭合开关S,当监控区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象是()
A.B.C.D.14.如图所示,是某电器内部的电路结构图,R1、R2为阻值相同的电热丝.不同的连接方式其发热功率不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发热功率与丙的发热功率相等 B.丁的发热功率是丙的发热功率的2倍 C.丙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2倍 D.丁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4倍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L1、L2、L3是电阻保持不变的灯泡,L2、L3完全相同.第一次开关S、S1、S2都闭合时,L1的电功率为25W;第二次只闭合开关S时,L1的电功率为16W.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L2两灯丝电阻之比为1:4 B.只闭合S时,L1和L3的功率之比为1:4 C.L1前后两次的电压之比为25:16 D.前后两次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为25:4
16.一个标有“220V 440W”的电热器,当通过它的电流为1A时,它的实际功率()
A.等于额定功率 B.大于额定功率 C.小于额定功率 D.无法判断
17.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a、b为其两端点).闭合开关S,当滑片P在某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1A,R2消耗的电功率为lW;当滑片P移动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3A,R2消耗的电功率为1.8W.则当滑片P从a移到b的过程中()
A.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6AB.电压表示数变化了4VC.R1消耗的电功率变化了5W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了6W
18.关于安全用电常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开关可以接在火线上,也可以接在零线上B.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C.发现家用电器或导线失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救火D.三孔插座,其中有一孔接地线,目的是为了避免因用电器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
19.如图所示,是家庭电路中接入的感应式电能表.由电能表的示数及其技术参数可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的总电阻是88Ω B.每转1周电路耗电1875J C.电路的可接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为550W D.电路消耗的电能是8.95×109J
20.下列生活用电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B.开关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C.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地线相连 D.插座上同时接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
21.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用试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发现只有插入右孔时氖管才发光.用试电笔检测A点氖管发光,检测B点氖管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泡短路 B.灯丝断了 C.开关接触不良 D.插座短路
22.小天利用手中的条形磁体做了以下小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条形磁体能够吸引小铁钉 B.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C.将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当它在水平面静止时北极会指向地理南方 D.条形磁体与小磁针之间隔了一层薄玻璃后就不可能有互相作用了
23.如图与电有关的设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电能表是用于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仪表 B.乙图中三角插头的其中一个脚与用电器金属外壳连接 C.丙图中无人机的电动机在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丁图中POS机检测头利用的电磁感应原理是安培首先发现的
24.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使用两个相同的大铁钉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要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右滑动 B.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显示它的磁性强弱 C.两电磁铁的线圈串联是为了探究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D.B线圈的匝数多,说明通过B线圈的电流大于通过A线圈的电流
25.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用电器和开关.对此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线上的保险丝应该改装到零线上 B.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
C.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就增大 D.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26.如图所示,ab金属棒与导线、电流表、开关组成闭合回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ab棒向左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电动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B.当ab棒向左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发电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C.当ab棒沿磁感线方向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电动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D.当ab棒沿磁感线方向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发电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27.如图,是手摇式手电筒,只要转动手电筒的摇柄,灯泡就能发光.下列实验能揭示手电筒工作原理的是()
A.B.C.D.28.对于远距离输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距离输电输送的是直流电 B.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损失 C.高压线路上的电压可以随意升高 D.输电线上的电阻越大,则电能损失越小
29.如图所示的用电器中,利用电动机工作的是()
A.电扇B.电灯
C.电热水壶D.电饭锅
30.如图所示是某电子秤的结构示意图,其中P是一个可以紧贴AB 滑动的金属滑片,S为自动控制开关。闭合开关S,秤盘内不放物体时,电子秤刻度表示数为0;在秤盘内放入物体时,就可以从电子秤刻度表上读出该物体的质量;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超过电子秤量程时,开关S自动断开,电子秤无示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秤的刻度表是一个电流表,它的示数越小说明所称物体质量越大 B.电子秤的刻度表是一个电压表,它的示数越大说明所称物体质量越大 C.电子秤的AB 部分是一个滑动变阻器,且A端为绝缘体 D.电子秤所称物体的质量越大;消耗的电能越少
3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V,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中考复习, 进度相对较快,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说, 快速的复习更是囫囵吞枣, 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同时强化了他们内心对物理学科深奥艰难的认知, 对未来学习不利。因此, 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弥补之前学习的不足, 成为我首要的探索方向;同时, 也希望能培养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未来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复习课本身趣味性就不如新课, 而且物理本身就以抽象性著称, 学生兴趣索然也很正常。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上课就要有激情, 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语调, 丰富的表情让学生跟着老师走。有人说:“一个好的老师, 就是一个好演员”;也有人说:“好的老师是一名优秀的导演”。我觉得老师更应该是一名全能型的演艺人才, 自编、自导的同时也要引领学生一起演绎精彩的课堂。
.复习课也要有实验。在上物理课的时候, 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实验课。但在复习阶段, 几乎没有实验, 即便是复习到实验的内容, 也很少有时间去实验室操作。其实, 实验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 同时, 反思一下自己当时做实验的错误操作和理解, 对物理学科内容的复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复习课时间有限, 可以将一类实验安排在一节课内完成, 例如电学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等完全可以在复习电学部分时一起融会贯通进一堂课。
二、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已经非常先进, 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也可以让课堂变得更精彩;如果应用恰当, 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中,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规范的例题示范非常重要;其实在复习课中, 将学生的解题步骤投影讲解, 让同学们指出其不规范的地方或者是错误的思维, 复习效果更好。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促进学生表现的欲望, 学习效率很高。
众所周知, 物理的力学、光学、电学都需要配以大量的分析图解, PPT与电子白板结合教学的效果就非常好, 清晰、直观、又便于分析, 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方便了教学, 也使得课堂的气氛不那么沉闷, 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仅仅是听和写, 视觉的效果缓解的了听觉疲劳,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精选例题。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行分班, 使得一个班级内学生学习的差距较大, 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基础的复习对他们来讲太过容易, 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对复习也不太重视, 反而由于态度的原因经常导致简单题目的失分。而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讲, 又觉得复习的进度太快, 有点吃不消。这样, 如果选定一本复习讲义, 按部就班地复习, 即使再好的资料也容易出现优生“吃不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不消化”的现象。为了引起优生的重视, 增强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选择的例题就非常重要。在知识点复习完毕之后, 精心选择几道例题, 且对其分层:基础的练习可以增强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再设定一些“陷阱”, 给尖子生敲个警钟, 调动起全班的积极性。在此之后再做训练, 学生就会重视很多。
3.分层教学。每节课都尽量安排一次课堂小测验, 题目不必太多, 但要包含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这节课是有收获的, 对物理的学习更有信心, 也期待自己下一节课的表现。作业作为当堂课内容的巩固, 题目要适中, 内容也要分层, 让优生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 也要让基础不好的学生体会到复习之后的进步。至于作业的讲解问题, 完全可以让学生组内解决———由做得好的学生来讲, 即刺激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 也解决老师分层作业不方便讲解的难处。
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会看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尚不算强, 即便是优生, 对老师的依赖感也很重。殊不知一个教师教几十名学生, 很难个个都兼顾到, 只能从大局着眼, 选择对大部分学生都适用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掌握主动, 明确教学和考试的要求, 及时找老师协助解决自己的难处, 将能大大提高成绩和学习能力。其中, 能够解读教学大纲至关重要。学会看教学大纲即要求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教学大纲对课程要求掌握的程度、每个知识点要掌握的水平, 明确中考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使自己的复习目标更明确, 也可以随时根据要求检测自己的水平。
2.学会归纳总结。人对犯错是有惯性的, 所以曾经做错的题目对学生的帮助是最大的。如果仔细研究学生做错的题目, 你会发现, 很多学生会在同一个内容上反复出错, 即错误的思维、错误的经验很难纠正。如果能够利用错题吸取经验, 相信会对学生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所以, 我要求学生整理出一个错题本, 仔细分析自己做错的题目, 务必纠正错误的经验。每一次测验之后, 及时分析自己的失分, 检验是否有延续之前的错误;小组成员之间也相互竞争, 看看谁能不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
3.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知识掌握的水平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教师的复习计划是针对全班同学的, 而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 学习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也不同。学生如果能了解自己, 主动找老师帮助自己攻克薄弱的知识点, 及时补漏, 复习才真正行之有效。学生的复习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阶段性:按照复习时间恰当地分配2~3个阶段, 将知识点复习巩固和针对考纲的练习分开。
方法性:针对不同的题型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例如选择题都为单选题, 并且答案其实已经在学生的面前了, 只需要将答案找出来即可, 排除法的应用就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目标性:每一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又需要做什么样的努力。复习要有策略, 达标同样要有策略。
4.学会主动学习。古人云: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可见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要教育学生主动学习, 而不是在家长老师的逼迫下无奈地学习;学习要走在老师前面, 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目标练习, 这样老师的讲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到自己, 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凡响。
本学年我担任了毕业班物理科的教学工作,虽然是第二次担任毕业班物理科教学,但在复习方面,我还是觉得经验欠缺,不好操作,好在我请教了几位长期从事物理科的教学的老同志,对中考物理复习交流了一些看法,也拟出了自己复习的思路,现将自己复习的方式方法作一介绍,以便和同仁们交流。
一、复习要有计划和措施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种庄稼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教学了。中考复习作为毕业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语的。对于物理科而言,复习内容多(初二、初三两年所学内容,十七章八十多节的内容),复习时间短(每周3节物理课,复习课有三、四十节),我们应争取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做到复习全面、系统、有效。作为教师在复习之初,我们需要对整个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需要对教材和习题进行再次熟悉,“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先有一桶水”,另外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从而避免复习的随意性、盲目性,让自己的复习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二、复习前,应钻研考试大纲,认真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复习应复习在点子上。复习不是一拉三扯,通篇复习,各知识点平均用力,应有所侧重,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这个道理。复习前,我们可以砖研考试大纲,了解今年的命题范围,题型及分值。分析中考试题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考出题方向、特点,使复习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如我分析了一下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发现:有些章节考试根本未涉及如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有些章节涉及的内容又极少如07、08中考在声音一章中都只在声音的特性一节各考了两分,而计算部分都要涉及力、热、电知识;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就会了解中考物理的一些特点,对我们的复习应该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采用多轮复习与分层复习相结合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学习过的知识会呈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初三学生学完新课内容后,前面的知识有很多已经遗忘,因此需要复习。我是这样复习的:首先让学生自主复习,在新课要结束之前,让学生将物理书找齐,能找到同步练习册最好,先让学生自己结合曾经做过的习题复习各章节的内容,再将不能理解的问题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留待老师集中复习时解决或发现问题时及时请老师帮忙解决;然后老师对涉及考试的内容,分章节串讲知识点,讲时再配以相关的习题;最后按声、光、热、电、力进行专题复习。如果时间充足,可让学生做一做前两年的中考试题,让学生对中考试卷有个全面的认识。当然在复习中,我们也应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复习、分层复习相结合,既要让优生吃得饱,也要让差生吃得好。
四、注重基础,加强讲题习惯的培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考虽然是以分取人,但是它还得兼顾让更多的学生顺利的毕业,因此历年的中考基础题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复习也应将基础作为重点来抓。物理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物理题的出现总是以文字描述出现,学生首先就得学会读题,会勾画重点字词并理解,然后根据积累的物理知识解答。对于计算题还得向学生强调解题格式,注意事项。
这是从来没有考过高分学生的通病。如果100分的题你考了95,那这条跟你的关系不大,但如果你只考了59,那你就得好好看看课本了。
2.基本运算能力差
如果孩子从小计算能力就不好,他的计算能力也不太可能突然提升,除非加强练习。
3.实际应用能力差
比如物理,题目就比较偏向于应用题,大多与生活相结合。这个时候,有的学生不是很懂怎么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了,这简直就是要命呐。
4.逻辑推理能力差
这估计是很多人的丢分点,很多学生做题总是考虑到了这个因素就忘了另外一个。
5.缺乏细致的审题和规范的解题习惯
这大概是个人习惯吧,很多孩子性格比较急躁,题都没看完就开始做。比如说选择题,开始几题总是比较简单,一看就知道答案了,然后有的孩子就看了半句话,诶,这题以前做过的,答案是A,然后……5分没了。
6.粗心大意
经常考试成绩出来之后都有人说,诶,怎么比我预估的分数少这么多?结果仔细一看,有不少是自己大意丢的分。
7.不自信
考试中总有部分学生,在做选择和填空的时候,稍微有点难度的题就会反复的检查验算,总是不放心自己的计算能力,结果就耽搁了后面做题的时间。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你不自信,胆子小。
8.做题慢
每次考试都有学生说,我明明是会做这个题的,可是时间不够了。但是考试时间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别人的时间就够,你的就不够呢?
原因就是前面应该快速完成的题做得太慢。
为什么做得慢呢?
物理高级教师就中考物理怎样复习备考提出建议:中考的重难点仍然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复习时还应回归教材,着重复习浮力、压强、欧姆定律以及教材中的插图、表格。强化训练时应根据中考大纲内容的要求,从一般的记忆、理解、掌握到熟练掌握、提高、能力增强等。另外,近几年中考试题已从过去重视计算能力的考查转到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注意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运用物理知识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考生:我“一诊”物理考了107分,怎样复习才可以再提高一下?
老师:这个成绩很不错,至少反映出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很扎实。接下来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克服粗心大意,答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其次,把课本上牵扯到的知识点从头到尾再过一遍,要注重概念;再次,看书的过程中要对核心知识点加深理解;最后,要精做题、做典型题,做到一题多解。另外,也要注重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如一些物理学家的重大理论以及他对物理学的贡献。
家长:孩子物理学得很好,而且每次考试都感觉答卷良好,但就是得不了高分,问题出在哪儿?
老师:这个问题很好,关键是答题的规范性。一是书写一定要工整、规范,而且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内用规范的物理术语完成答卷,切忌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白话”答题。二是解答应用题的格式一定要规范,要学会用阅卷老师要求的答题方式进行答卷。
考生:我平时考试物理都在100分以上,这次“一诊”考了90多分,不知哪儿出了问题?老师:这说明你考试的时候粗心大意,同时反映出你对一些知识点掌握得不是很牢固。下一轮复习要对各板块知识再梳理一下,对弱项板块进行专项训练、总结,把这些知识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整理、归类。
家长:物理该如何复习?
老师:物理复习主要以课本为主,第一轮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二轮进行专题训练,对各个专题逐一进行梳理,先跟着学校老师的复习安排走,在此基础上,自己再抽时间将知识点梳理一遍;第三轮就是调整好心态,抓薄弱环节,强化训练,并注意答题技巧、答题过程以及答题步骤的强化练习。
考生:我力学学得不好,后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补救?
一、基础复习。梳理课本知识,夯实基础。
二、专题复习。总结方法,查漏补缺。
一、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把握进度
初中物理考试内容是初二、初三上下两册书,学生接触的比较晚,但又与我们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时间如此之少,内容如此之多,任务如此之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对照《中考物理考试大纲》,合理安排课时,把握教学和复习进度,能将有限的时间合理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
我个人认为初中物理复习要有三轮:第一轮复习,对照书本与《考试大纲》,安排好课时,逐一复习,让学生对课本的基本内容要能熟记;第二轮复习以《中考复习指南》为主,让学生接触题型,找准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强化记忆;第三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纵横结合,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迁移转化能力得到提高.我相信通过三轮的复习,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复习的进度,学生一定能够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明确方向,把准考点,打好基础
《泰州市初中物理考试大纲》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及能力考查目标要认真钻研,它是我们复习的依据.
1. 精确掌握考试范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组织教学,把握考点,凡是大纲中罗列出来的知识点一个不漏.我们现在考试的依据是苏科版八年级至九年级的物理教科书,考纲中规定的书上有的我们就讲以及书后WWW的内容.
2. 注意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
物理试题中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命题的原则,识记与理解应用的结合,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如何理解,应用如何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加强学法指导,备课、题型要有梯度.物理试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经过变式、引申、改变而成,是按照物理新课程要求确定的试题的难度与计算量,虽然有些试题考察的思路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考察目标仍不失基础性.
3. 揭示教材内容的联系,从大纲中找题眼
从能力立意来看,中考考查的重点一定是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具体:(1)与社会热点密切的内容;(2)图文材料丰富的内容;(3)思维角度宽、社会价值高;(4)易区分难度、易拓展延伸;(5)与生活紧密联系.
4. 明确知识点,夯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狠抓基础,落实到位.成绩好坏落实很重要,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学生记全、记准、记牢,主观题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加强检查力度.
三、注重迁移,适当比较,加强引导
1. 增强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与理解
教师须整理各个知识点内容,建立知识点基本内容速查表,以备查用.对各知识点要反复抓,抓反复,要精选相关试题,坚持滚动练习,促进知识总量的积累.
2. 建立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归纳、综合
这就是我所说的中考复习的第三轮复习,专题复习.把知识综合起来,打破章节界限,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以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有意识的训练思维的整体性与逻辑性
4. 强化思维能力训练,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
要求学生认真做《中考复习指南》,做选择题忌“似曾相识”,“似是而非”,要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未学的知识.材料解析题,要认真阅读材料、看清题意,回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可归纳为四步:审题、读题、链接、答题.
四、讲练结合、兼顾能力、综合运用
优化训练,要做到练、导、讲,重在巩固、以评为主,师生互动,要强化督促检查,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坚持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要求学生适当做题,但不能以做题代替复习,做错的题目要找出原因,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要精选题目:一类是书本的基本知识,纯粹的历史知识再现;一类是对书本知识的变通,改头换面的“新”知识;一类是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
另要重视评讲.讲题是关键一环,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保证做过的题都会做,会做的题都对,作对的得满分,让不会做的题也能得分.
1 突出基础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双基”的考查分值在70%左右,新课上完后,第一轮复习,重点是对础知识的复习,复习时要紧扣课标,突出教材,立足课本,理清声学、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电与磁、信息与能源各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加强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相结合
这一复习阶段,教师根据中考试题的题型,分别对填空题、选择题、开放性试题、科学探究性试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进行专题复习,同时加强对学生强化训练,注重帮助学生分析怎样,怎样答,注意题意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答题和规范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专题内容进行专题训练,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目的是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得到明显提升.
3 精心研究复习資料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吃透物理学科各知识点命题的依据、要求、形式,从而对现有的复习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积极改编,精心的提练出复习题组,做到有选择、有补充、有侧重、有目的地使用资料,绝不能无的的乱用、滥用复习资料.对每一次使用的资料,教师要认真的进行讲评,做到每讲评一次涉及到的知识要一一过关,不留死角.
4 关注社会的热点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物理命题通常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高科技等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来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去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这类试题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等,如“蛟龙号”潜水器、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温州高速列车追尾事故等.
5 加强对命题重点知识的复习
教师要认真研究各个中考命题重点知识的考点,精心出两份试题,让学生进行最后练习.同时要求学生记住要求记住的物理量,如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照明电压、安全电压等.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中考物理复习计划,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充分提高复习效率,这样才能提高中考的教学质量.
物理:设计性实验题会增多
指导名师:省物理学科中考命题员、哈市萧红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陈伟东
中考物理命题将更加注重物理思想的形成,重视实验过程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复杂试题将简单化,简单试题将灵活化。命题的方向不回避核心知识点和热点问题。将避免出现计算量大、偏难、偏怪的题目。
从这两年中考的实验考查情况看,今后的设计性实验题会增多,但难度不会加大;对实验过程的考查应占有一定比例;各种仪器的使用应当占有一定份额。
备考策略:掌握10个重要知识点 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80%~90%左右,对10个重点知识点的覆盖率则为100%。这10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学生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复习速度这一知识点,可以把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其他物理概念中。
近几年来,中考物理中实验考核的分值在上升,在实验中,学生尤其要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的作用和选择、操作步骤,观察分析现象,分析归纳结果。
考生复习阶段应做到关注自己:例如体重、身高、密度、体积、正常步行速度、正常体温、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压强等;关注周围:例如课桌多高、一层楼多高、一只鸡蛋质量多大、家用电器功率多大、小轿车速度多少、保温瓶容积多大、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指甲刀、自行车、白炽灯泡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等;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露水、霜的形成、冬天水管容易破裂等;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例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
总结:物理中考备考策略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学过的知识点,祝同学们中考再创佳绩!
在复习中,学生可以以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线,强化知识网络和体系,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初中物理主要有声学、热学、光学、力学、电学等几条主线,除了分类的一些习题外,还要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有效地回归课本,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都是非常重视教材内容的,包括书上及课后的实验、“信息快递”或小字部分的概念、物理规律、例题、习题、阅读材料等,甚至是一个插图、一个表格、一个情景,所以要研究和利用课本,充分挖掘课本。特别要注意物理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中涉及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理想实验法、模型法、比较法、等效代替法等)。回归课本其实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知识点全覆盖的过程。还要多了解科学前沿,特别是涉及到初中物理知识的,因为材料阅读题一直困扰着一些学生。
在平时训练中同学们要做到:读题要慢、审题要清、解答规范。在历年中考阅卷中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解题能力也强,可就是不能得满分。原因就是解题不规范,忘单位、不注意大小写、相同研究对象不注意用角码区分等,都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初三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复习,方法和作用都不一样,效果也不相同。例如第一轮复习,它是系统性的,教师对照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和考纲,指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归纳知识,它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复习,主要是为后面的复习夯实基础。不过这轮复习是最让教师头疼的,原因是这种复习方式不招学生喜欢,而且在教学中我们也的确发现了它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片面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重点不突出,难点没解决,每个章节的复习只是把学生已学过的内容重新罗列了一遍,然后点滴不漏地“浓缩”给学生,学生总有吃剩饭的感觉,积极性不高;第二,忽略了各章节之间在内容、方法、结构上的联系,使学生很难在大量物理现象中找到它们的必然联系和规律,无法进行知识的类比和联想,不能构建空间想象力,起不到融会贯通的作用;第三,完全把培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希望寄托在题海上,盲目的过量的训练,让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很多学生面对旧题时,似曾相识,但嚼不烂,吞不下,如鲠在喉;面对新题时,又似雾里看花,不得要领,解题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出现了我们不愿见到的局面,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相互抄袭,弄虚作假。
很明显,如果仅靠这种复习方式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就毕业班的教学而言,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已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我们对复习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专题复习”效果非常不错。要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仅靠落实各章节的知识点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组织一些“专题复习”,以便于学生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专题复习课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将零碎、散布各处的知识,通过分门别类的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从宏观上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把握,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专题复习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模块化”专题复习: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初中物理内容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能五大模块,根据考纲把分散于教材各章节中零星的、不连贯的概念、公式、实验、解题技巧和思维方式加以归纳,由“离”到“合”,由“厚”到“薄”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这也是大部分教师比较喜欢采用的复习方式。“模块化”复习的重点是,加强各个模块间知识的联系,将知识综合化,提高复习的难度,使学生能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并从根本上掌握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形式,能看到各种物理现象中的必然联系,发现它们的规律,将问题迎刃而解。
2.“考试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设选择、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复习。本学期教学中,我在所带的一个班级里重点采用了这种复习方式。以作图专题复习为例,我把作图分为几个部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力的示意图、杠杆(画力或力臂)、滑轮组(画绕线)、磁体(标磁极,画磁感线)、通电螺线管或电磁铁(标磁极,画绕线,判断电流方向)、电路图和实物连线。复习前,动员全班同学在课下做好整理资料、搜集例题、设计考题的工作;复习时,班级分组展示成果,每一组同学就作图中的某一项(如:光的反射)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解决,然后交流评比,最后由我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并将好的例题保留下来,作为复习资料。虽然这种复习方式比较耗时间,但学生激情高涨,积极性非常高,复习的效果比我唱独角戏不知要强多少倍。
3.“小专题”专题复习:细化各专题,设计一些“小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这种复习可以从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甚至一种仪器的使用上加以拓宽,由“点”及“线”,再由“线”到“面”,不断把问题深化,直至“窥一斑而见全豹”。例如这学期的教学开放日上,我就“电学中的灯泡问题”上了一节 “小专题”复习课。从灯泡的发展过程,到灯泡的结构、原理、电阻、功率、亮度、串联、并联和故障的判断等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涉及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焦耳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功率、电阻的计算、功率的计算、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串联与并联的区别、短路和断路等内容。等我把灯泡的相关问题讲清楚了,实际上电学中的很多问题学生也随之明白了,可见小专题的作用不容小视。其实我们也可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利用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考察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题目之间的异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当然,不管以什么方式上专题复习课,要想效果突出,教师就得下一番苦功夫。首先,教师本人要多练,教师只有多练才能做到精讲,才能让学生做到精练。那么何为多练呢?一句话:教师跳进题海。只有教师跳进了题海,注重对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从题海脱身,才能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其次,专题复习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上课的前二三十分钟黄金时间,讲知识、讲思路、讲方法,最好不要利用这段时间处理作业等问题。教师也不能一讲到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复习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后,复习时教师应让学生敢想敢说,做到先想后说,注意随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启发校正学生的思维路径,以点拨为主,最大限度的杜绝急于求成、自问自答、包办作答的现象发生。
一、重视实验, 事半功倍
老师要明白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更要思考如何教学生学, 也就是要注重学法指导, 这无疑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我的指导思想是一些讲了学生不一定懂但用实验能一下子说清楚的问题一定用实验说明。对照实验现象, 不用老师多费口舌,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例如: (扬州, 2004)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 一立方体木块, 下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 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在容器底 (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 。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 如图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 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 在图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二、重点问题, 分析透彻
电学中的两个最重要实验是“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 围绕这两个实验的中考题可谓多如牛毛。经过第一轮复习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两个实验不够理解, 头脑一片混乱, 所以我引导大家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如实验原理、所需实验器材、电路图、电源电压要求、电表量程选择根据、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U-I图像意义、实验结论和是否要求平均值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实验能否取平均值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学生明确了对定值电阻这样的定量取平均值, 可以减小误差, 而电压改变, 电功率也随之改变, 即电功率是一个变量, 取平均值就无意义了。再设问: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最后要不要取平均值呢?问题不言自明了。
三、“表里不一”, 解释清楚
不少学生碰到“多次测量”就犯迷糊, 究竟是“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呢, 还是“找到普遍规律”即归纳法的需要呢?我结合以下两个实验引导学生,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伏安法测电阻”, 这两个实验从实验器材、电路图、实验步骤看起来都特别的相近, 所以真怪不得学生会搞不清楚, 但是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环节中前者得到是“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显然是一个“规律”, 而后者要测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即一个物理量, 无疑是需要“减小误差”的。再追加几个问题, 让学生辨析, “多次测量”的庐山真面目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微小”问题, “放大了说”
学生在长度测量的间接测量中学习了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 第一次认识了“累积法”, 但是在其他物理量的测量中, 我发现他们对这种测量方法的迁移能力较差, 对于“累积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很容易混为一谈。比如测单摆摆动一次所花的时间, 有部分学生选择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的方法, 我就按照他们说的, 做实验给他们看, 让他们记录摆动一次所花的时间, 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明白这种“微小量”应该采用间接测量中所用的“累积法”, 而一般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了减小误差, 采用“多次测量”。
五、研究方法, 理清思路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 我们学习了很多研究方法, 如:类比法 (如水流类比电流, 水压类比电压) 、转换法 (如电功的大小→灯泡的亮暗) 、模型法 (如杠杆、原子结构) 、等效替代法 (如曹冲称象) 和控制变量法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尤其重要, 只要是探究结论, 一般都少不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例如动能大小与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等事例不胜枚举。所以更要提升到解题思路的高度。再如: (苏州, 2011) 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 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
(1) 由图甲和图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 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 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有的学生不把控制变量法提高到解题思路的高度, 填写结论时, 就容易不写清楚条件, 造成结论不严密, 失分在所难免, 也体现出了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方法不够重视。
六、过程方法, 综合应用
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 过程是思维的载体, 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复习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和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甲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 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 (%) 。
A.t=3s时, 物体受到的力的合力为1N, B.t=6s时, 将F撤掉, 物体立刻静止, C.2s—4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D.t=1s时, 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失分情况统计结果表明, 学生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的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认识模糊, 导致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因而我引导学生重温了这个实验, 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结合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不容易操作, 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太难了。然后对第二套方案进行分析, 木板拉动过程中学生眼见为实:变速运动时拉力改变了,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回到上面这道题,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能轻松分析出每一时刻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中考物理复习选择】推荐阅读:
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公式10-26
中考物理复习备考方案05-25
2024中考物理复习计划06-13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12-01
中考物理公式复习题06-23
中考物理十大重要考点复习10-04
初三物理中考的复习计划10-07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计划11-11
中考物理复习经验交流11-18
关于中考物理复习的方法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