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总结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敏感期总结(推荐11篇)

敏感期总结 篇1

1.视觉敏感期: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不要错过宝宝眼睛受光的敏感期。2.口的敏感期: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和触觉的过程。一般是在0---1岁出现。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据观察,儿童敏感期被延误后,有的敏感期因为孩子年龄大而不会再出现,但有的敏感期却总要出现,如口腔敏感期。3.听觉敏感期: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4.手的敏感期: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手的敏感期到来时,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八九个月的幼儿非常喜欢抓捏软的物体,手的活动不只是简单的动作,而是有着智性的目标

5.空间敏感期:一般是在1岁前出现。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弹力球是幼儿最初探索空间的最好东西。6.细小事物敏感期: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7.秩序敏感期: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8.模仿敏感期: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9.自我意识敏感期: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10.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源于秩序感,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11.玩水,玩沙敏感期: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12.审美和完美敏感期: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出现在执拗敏感期之后。理解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用心去体察每一次不满,并尽量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13.走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大约从7个月出现。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敏感期,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现。攀爬楼梯的敏感期一般在一岁左右出现。

14.音乐的敏感期:呈现出螺旋状发展过程,最早的幼儿喜欢节奏,2岁时就能把握好节奏,到了3,4岁时,儿童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开始感兴趣,5,6岁时,开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旋律较为复杂的音乐,6到8岁时,儿童已经能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妙感受,某些孩子会为些流泪,或是深深沉浸在音乐中。15.语言敏感期:-所有的孩子都有问为什么的时期。每一个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关系,成串的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链条,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当儿童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就发出了一连串的“为什么”。“为什么”也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在一个个为什么面前,教师一定要做出正确,简洁的回答。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16.神的敏感期“身份确定的敏感期”:-一般在两岁左右出现,崇拜神,热切地认识神,搜集神的故事,想像神,进一步夸张和设想,希望神有现实中出现,想像自己和神在一起,自己就是神。这称为神游。儿童无法将想像和现实分开。成长在强权中儿童会崇拜强大的,有暴力的神,这有点像人格替换,借助强大的神去面对强大的父母和老师,那些生长在平和环境中的孩子,会喜欢智慧和美丽的神。儿童会通过吸引自己的喜欢的偶像的人格特点,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并最终形成自我。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度过人类的童话期,帮他走向成人。【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1.语言敏感期(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秩序敏感期(2至4岁):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戚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至6岁):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5.动作敏感期(0至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两岁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敏感期总结 篇2

关键词:员工敏感期,心理契约,心理过渡

一、何为员工的敏感期

我定义的员工敏感期, 是指员工从踏入公司的第一时间, 就开始把自己对公司的种种猜测、预期与接触到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做比对, 直到基本了解公司, 自己没有再把自己放置在一个新员工的角度上看待, 可以独立开展工作并对公司有贡献产出前为止。由于这一时期的员工对环境比较陌生, 对任何事情都容易敏感, 而且这段时间的心理变化对后期的工作投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把这一时期称为员工的敏感期。员工的敏感期依据员工个人对新环境的适应性有长有短, 短则随试用期结束而结束, 长则一年半载。

二、员工在敏感期内的种种表现及特点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不轻易表露自己;

听多于说, 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业务不了解, 工作时间主要是翻阅资料、接受培训、附带做些辅助事务, 心理上感到较大的工作压力;

敏感期间, 员工有很少的output, 主要表现为公司人力成本的投入 (如下图) ;

受“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影响, 员工将自己在公司中实际的工作情形与自己预期状况的对比落差会大大影响员工日后对公司的实际贡献大小。

由于在敏感期的这段时间, 公司仍然投入相应的人力成本, 有的公司的试用期工资与转正工资完全一样或差别甚少, 敏感期的长短就直接影响公司人力成本利用率的多少。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用人部门的管理者都应该关注员工的敏感期管理, 关注如何缩短员工的敏感期, 或者说如何让员工在敏感期有一个成功的心理过渡和业务过渡, 以期能在后面的工作中全力投入创造更多的贡献价值。

首先, 我对一年以内入职的30名员工做了员工敏感期满意度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 听到了以下几种声音:

入职培训不及时

不能很快熟悉公司的基本制度/流程/环境

不能很快熟悉其他部门的人和事, 遇到事情不知道找谁

对岗位工作基本有概念, 但不很明确

从与员工的试用期转正谈话中, 也能同样听到同样的声音。员工在谈到当时的感受时, 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当时的尴尬、压力和不同程度的沮丧。

三、实质就是心理契约

这其中问题的实质,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契约”问题。心理契约, 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提出的概念, 组织心理学家Argyri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将这个概念引入到了管理领域。心理契约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 除正式雇佣契约 (劳动合同) 规定的内容外, 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 它们同样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新员工普遍认为, 我既是一个新员工, 那我加入公司后就应该得到及时的培训、对公司规章制度、领导同事的了解、对自己要从事工作的明确, 当他心中的预期变成疑惑而没有一一实现时, 显然就已经破坏了他心中的心理契约。

当然员工的心理契约远不仅仅是及时培训、明确工作几点内容。对企业而言, 实现员工的心理契约可以体现为一种软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个人而言, 心理契约的平衡与满足会逐渐转化为对企业的满意度、忠诚感和对工作的全心投入。

从对破坏新员工心理契约的调查研究表明, 主要有几种情况造成新员工的心理契约被破坏。一是在招聘过程中, 由于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招聘人员在介绍公司信息和应聘人员理解信息时发生偏差, 再加上应聘人员在应聘过程中多数表现拘谨而收敛, 这样的信息理解偏差导致的期望偏差在新员工入职后就很容易出现了。第二种可能的原因在于招聘者与用人部门衔接不畅。如果招聘人员与用人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在对招聘职位的理解、对新员工入职资格的把握、对新员工的定位上都会出现偏差。有的招聘人员甚至认为把人招进来就完成了任务, 却把自己曾做出的口头承诺置之脑后, 而用人部门主管却一无所知, 或即便知道也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做出的承诺、自己没有履行的义务。这样员工的心理契约也会遭到破坏。除了这两种主要的原因外,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更多会对新公司抱有更多期望本身也是造成期望落差的一个因素。

四、敏感期员工如何管理

心理契约不同程度的实现给新员工带来的情绪波动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处于敏感期中的新员工。同时, 这种情绪会立即显现在即将投入的工作中, 同时新员工会带着这种情绪去分析去判断, 甚至是去影响别的人。有学者说, 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等于他个人的能力大小×他愿意贡献发挥的程度。他个人的能力大小由于他的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个人阅历等等已经基本成型, 而他愿意贡献发挥程度的波动性则比较大。因此, 敏感期中的员工如何管理?

首先, 管理者应充分认知员工的敏感期, 认同新员工敏感期的存在, 并且了解敏感期随新员工与新环境的磨合情况有长有短。同时, 管理者也应充分认识到敏感期的长短是可变的, 其长短是处于敏感期中的员工与环境建设者共同努力和作用的结果。

再者,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用人部门管理者和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新员工的到来做充分的准备。

(1) 新员工到岗前的准备

和招聘前需准备充分的材料一样, 新员工到岗前也需要为员工准备充分的材料。除了劳动合同及企业的保密协议、伦理协议以外, 以下的材料对敏感期中的员工更有帮助。

员工手册 (内容涉及公司的使命、价值观、公司的产品、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常用联系人、交通路线等等) 。员工可以通过手边的这本手册方便地了解到与每个员工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差旅、加班、用餐等) , 也可以轻松地查找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电话。

员工的岗位说明书, 以便员工清楚地明了自己所在的岗位以及应承担的责任。

员工的试用期实习/工作安排计划。员工试用期的实习/工作计划需要根据员工所在的岗位要求和员工原先的工作背景、个人的强弱项去制订。员工的试用期实习/工作计划中应该明确设立新员工实习中的指导老师, 同时应反映每个阶段中对新员工学习或工作的目标要求。需要强调的是, 这其中指导老师的作用非常关键, 他不仅是新员工业务指导的老师, 更是新员工在敏感期中的精神依靠。新员工在短期之内无法认识了解每一个人, 而在一个新环境中有一个固定的、熟悉的、并能通过他了解企业的导师的设定, 对新员工而言是莫大的支持, 是积极而有效的。

除此以外, 员工的座位、电脑、电话以及员工开始办公所需要的办公用品也应在新员工到岗前准备就绪, 往往这些细节的安排和准备会给新员工较大的心理触动。

(2) 新员工刚到岗时应注意的问题

新员工到岗之时, 也就是新员工的心理契约开始逐渐兑现的时候。所以这一时期的关键是要调整修订新员工的心理契约。修订心理契约应主要从培训内容和沟通上进行。招聘之初, 新员工对企业的了解一般都不会很充分, 甚至有的人求职心切或被某些表面现象误导, 连有关公司及应聘工作最基本的情况都没有了解很清楚便匆匆加入了企业。所以, 修订心理契约的第一步必须要补上入职培训这一课。入职培训中应重点强调: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如企业的发展历史、内外部环境、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业务模块、各部门主要职能及员工构成等等。

行为规范教育, 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 如考勤、奖惩、福利、安全规定等。

业务知识培训, 针对各个岗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和操作要领等。

通过以上培训, 使员工对企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树立起与企业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长远意识, 并找准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 尽快进入角色。

除了通过入职初期的到岗培训给新员工重新认识了解企业外, 更多的管理沟通则会让新员工对企业认识的调整更加平滑顺利。每一个新员工对自己加入新公司的报到日都会记得非常清楚。同样, 入职第一天的情形也会牢牢印在新员工的脑海中。建议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用人部门管理者工作再繁忙, 也要抓住在新员工入职第一天与新员工进行入职沟通的机会。从与新员工的转正谈话中发现, 如果管理者能与新员工在报到的当天进行沟通谈话, 新员工都会清楚记得当时的情形、谈话的内容甚至当时的衣着和神情。在每一个新员工看来, 报到当天的谈话是公司及部门对自己的充分关注, 是把个人职业生涯纳入公司的发展规划中的开始。这样的谈话会给任何一个新员工带来120%分的热情投入工作。

(3) 新员工到岗后的敏感期管理

新员工到岗后逐步进入工作, 开展工 (下转第139页) (上接第124页) 作正是不断强化心理契约的过程。通常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初时期都有较高的工作期望, 然而当现实却是枯燥无味和毫无挑战性的工作时, 其结果往往表现为较高的离职率。因此, 许多知名企业都给新员工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比如, 一项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年轻管理人员为对象的研究表明, 这些人在公司的第一年中所承担的工作越富有挑战性, 他们的工作也就显得越有效率越成功, 即使到了五六年后这种状况依然存在。企业可根据员工的能力差异和不同意愿, 给予新员工更具个性化的工作任务, 信任他们, 并尽可能地为其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在鼓励新员工创新的同时, 也应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此外, 对表现优秀的员工, 一定要及时进行公开的肯定和嘉奖。

音乐敏感期 篇3

那段时间,豆豆学会了《麦克唐拉》 《玛丽有只小绵羊》等简单的曲子。当时家里还没有买钢琴,豆豆就把老师的教科书借回家,把家里的暖气片当作钢琴,摆上乐谱,煞有介事地边弹边唱,一弹就是几十分钟。这种情况持续了近3个月。后来,豆豆虽然不像那段时间一样天天要弹琴,但这为她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瑞雪的点评:音乐敏感期是螺旋发展的,4岁时发展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中,儿童等待或寻找特别的音乐环境,跟音乐亲近,发展潜在的音乐天赋。

有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很不容易,这个环境包括音乐本身、音乐设备以及共同感受音乐的人。我们知道很多家长在逼着孩子练各种乐器,孩子对此无比痛苦。如果在音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顺其自然地发掘孩子的音乐天赋,他们可能不用家长逼,自己就会去练;即使他们后来没有学什么乐器,但如果具备了良好的乐感和鉴赏力,比起那些把拉琴当成拉大锯的痛苦的孩子,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也要好很多。

小班幼儿常见敏感期 篇4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到,在垒高,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从要求食物完整发展到了对所使用的用具、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错。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的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用、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篇5

(一)励铮

自从升级当了妈妈之后,可供阅读的涉略面又多了另一种选择。在同龄人当中,如何科学地养育、教育子女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恰巧前不久我院成立了妇女之家,作为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希望自己在参与读书活动的同时也能为女同胞们服务,于是想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捕捉儿童敏感期》。

一把了解儿童心智成长的金钥匙

你是帮助了他,还是遏制了他

在儿子上幼儿园之后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向家长们介绍了班级里孩子身上的种种现象,并分门别类地告诉我们这些表象的背后是由于他们正处于某些敏感期,由此我开始接触到此书。正如书中所写,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即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仍会再扔掉?让他听CD,他的兴趣为何不在于听,而是在来回装卸CD上……此书的作者,把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引入了中国的孙瑞雪老师告诉我们,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作为80后的父母,我和其他年轻妈妈一样在传统和现代的养育教育理念之间挣扎。并非期望每个孩子能成龙成凤,只是想要下一代能比我们优秀就好。于是儿童的早期教育越来越被得到重视。在此过程中我也曾懵懂的接触过蒙特梭利的一些教育理念[1],但系统地了解她的理论还是源于这本兼具故事与点评于一体的书。对照自己的孩子,我总能在书中一些小主人公的故事中找到他的缩影,故而才明白当时的他有这种表现的缘由。也因此很后悔自己忽略了、忘记帮助了或者制止了他的活动,却还不知道破坏了他的什么。

[1]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也自此改变了许多中国家长的育儿观和许多孩子的人生。

身为法律工作者,我们一直自诩自己的规则意识强,却殊不知自己往往破坏了孩子自出生不久就自发形成的秩序感。年轻的父母可能曾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孩子在幼儿园午睡如果不盖上家里带有小花图案的毛毯会哭闹;起床时一定要先穿袜子再穿裤子,如果顺序混乱了,他就会说不要;看巧虎时必须自己动手播放,如若中间有家长帮忙了,则执拗地要求重新来一次……对于儿子的执拗,我有时会感到十分无奈甚至恼怒万分,我们只是简单的认为孩子不听话需要做规矩,但不一定认识到此时他正处于秩序的敏感期。对他而言,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内化于心成为其最初的内在逻辑,便形成了儿童直线式的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下形成的内在秩序感需要外在秩序的配对。[1]我们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环境。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渐渐形成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和契约意识,成为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人,遵守并创造秩序……这仿佛就是学习法律的人所期盼的理想的社会状态。

[1] 详见此书第94页,秩序是文明的基础一文。

碍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成人们一旦无法理解并破坏了有序的环境,他便用哭闹执拗来提出抗议。所以当秩序的敏感期到来的时候,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理解、尊重并协助孩子,为他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外在环境,帮助他构建自己的内在秩序。于是乎,秩序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然,自然成就了诚信、规则、友善等基本品格。

读完此书,脑海中浮现出书中的一句话。“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渐渐地,在验证科学育儿理论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宽容、理解、尊重生命的初始,由此而衍生的益处又何止于此呢……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二)王晓静

这本书总共分为八章,是以一种简单案例呈现的方式,讲述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所产生的敏感期的真实案例,让人能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敏感期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从这本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原来有这么多的秘密。而这本书就从四个孩子开启的敏感期观察之旅,也开始了我的收获之旅。

我觉得我们成人对于孩子的一些思维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用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殊不知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孩子在敏感期内的固执、蛮不讲理,家长和老师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于是出现了很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因为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而孙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进入了某个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表现,所以孙瑞雪老师认为蒙氏教师重要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与孩子们爱和自由的空间。

爱和自由是我们很多人都所需要的,可是等到孩子耍脾气、执拗、叛逆时,我们还能记得这些吗?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孩子固执的要命,难管难教。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家长最为苦恼的时期,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都气得暴跳如雷,对儿子大发脾气,可孩子丝毫不惧怕,哭得稀里哗啦还是一点都不妥协。()读了这本书后我释然了,书中给出了两点建议:

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

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理解了孩子执拗的原因,就要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将书中这些经验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情况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这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个观念,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敏感期,我们应学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鼓励,为孩子们开拓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

我们不知道儿童的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他。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吧。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三)柯金婷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对于孩子的敏感期,可以说我是知之甚少的。自从打开这本书,一直阅读到现在。以前那些发生在我身边的我所不解的事情竟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

最开始看到的是口和手的敏感期。小时候的我很喜欢和小朋友玩儿。对于那些刚出生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吃手,而且吃到手会感到很开心,(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吃不到会突然哭泣,这让我很不解。《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第一章就讲述了儿童口的敏感期,我明白原来儿童最初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第二章中儿童口腔的敏感期让我知道孩子喜欢将东西放到嘴里;孩子爱咬人;孩子把拳头放进嘴里这都是孩子在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从而用口来唤醒手,为孩子用手做准备。

我有个三岁多的侄子,他叫睿睿。记得一次,睿睿的妈妈没有告诉他妈妈要去洗澡了。等妈妈洗完澡,睿睿大哭并喊道:“妈妈再洗一次,妈妈再洗一次。”看到睿睿哭了,睿睿妈妈赶紧安慰,可是丝毫不见效。妈妈只好妥协答应再洗一次。可还是没用。睿睿哭得更凶了,我走过去告诉他:“妈妈已经洗过了,睿睿不知道妈妈洗澡了,如果希望妈妈要洗澡了告诉你,你可以告诉妈妈。”睿睿哭得撕心裂肺并大喊:“妈妈刚刚重新再洗一次,妈妈刚刚再重新洗一次。”睿睿边说边跺脚,看起来十分焦躁。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了,在一边看了一会儿便回家了。

一直以来,我都对此感到十分困惑,孩子为什么有时候这么倔强执拗,即使你和他说了原因,他也不理解,依然我行我素不罢休。直到我看到《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的第三章儿童秩序的敏感期中找到了答案。睿睿当时处于秩序的敏感期,因此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篇6

看过《爸爸去哪儿》、看过《超人回来了》……还有很多很多。电视娱乐都开始这样关注孩子的成长,现实中的家长更是重视。那么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敏感期这个词,专业得说就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孩子长到一定时候表现出的不同。你看到过孩子捡地上的东西,然后放进嘴巴里吗?你看到孩子自己咬自己的脚吗?你听到孩子某一个时间特别爱讲话但是有讲不清楚吗?……其实我觉得敏感,包括孩子本身,以及家长。孩子到了那个时间,而家长就要捕捉这个时间。

书中将理论与实例结合,将每一个敏感期绘声绘色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撞。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

敏感期总结 篇7

期货套期保值[1,2]是以期货为工具管理现货价格风险的一种非常有效策略。当投资者将来要卖出现货时,可以提前卖出期货,先建立期货的空头部位,然后考虑买入期货进行期货平仓,或进行实物交割,这一策略称为空头套期保值(short hedge)策略;当投资者将来要买入现货时,可以提前买入期货,先建立期货的多头部位,然后考虑卖出期货进行期货平仓,或进行实物交割,这一策略称为多头套期保值(long hedge)策略。期货量与现货量之比称为套期比(或套期保值率)[3],在套期保值过程中,套期者要确定所需要的期货量,由于要保值的现货量是已知的,只要确定套期比就可确定期货量,再根据期货合约的规模确定用于套期保值的期货合约数量。

风险价值(Value-at-Risk,简记为VaR)是目前测量金融风险的主流方法,全球各主要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广泛采用VaR方法[4,5]。由于套期保值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所以套期保值也存在风险,因此,我们可以也应用VaR方法来测量套期保值风险。参加套期保值的期货量是影响套期保值风险的主要因素,增减期货头寸都会使套期保值风险增加或减少,如果掌握了期货头寸对套期保值VaR风险的影响程度,就可以使投资者更好地应用VaR风险计量技术来管理、控制套期保值风险。因为风险资产的损失和回报都具有肥尾性,而t分布比正态分布更肥尾,所以在t分布下分析期货套期保值VaR风险对期货头寸的敏感程度,推导出VaR风险关于期货量的一阶和二阶变化率,并分析变化率的经济意义,为投资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套期保值风险提供帮助。

二、t分布下期货组合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

期货组合套期保值[6]是指选择p种期货共同对某一种现货进行套期保值,设要保值的现货量为Q0,第i种期货的套期比为ki,则第i种期货的需要量是Qi=kiQ0,i=1,2,…,p。再设开始套期保值时,现货和p种期货的价格分别为s0,f01,…,f0p;在结束套期保值时,现货和p种期货的价格分别为s,f1,…,fp,为了整体分析组合套期保值,引入下面的记号:

undefined

空头套期保值的套期者,在现货市场上持有现货多头头寸,而在期货市场上持有期货空头头寸,所以每单位现货的损失s0-s=-y,对应于期货市场上的损失为KT(F-F0)=KTX。于是在套期保值期间,空头套期保值单位现货对应的损失为:

类似地,多头套期保值单位现货对应的损失为:

对仅选取一种期货的1-1套期保值,即对p=1的情况,记f=f1,f0=f01,x=f-f0,k=k1。则在保值期间,空头和多头套期保值每单位现货对应的损失额分别为:

根据风险价值的概念,对给定的概率水平α和套期比K,如果找到某个正数,使套期者在保值期间的最大损失不超过这个正数,并且这一事件有概率1-α保证,则这个正数就是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如果记相应于K和α的空头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为VaRs(K,α),多头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为VaRl(K,α),则VaRs(K,α)和VaRl(K,α)分别满足以下等式:

设随机向量fu服从自由度为n的p+1元t分布[7]:其中Ip+1是p+1阶单位矩阵,

则随机变量服从一元t分布:其中对随机变量进行标准化,记则有t~T1(n)。对空头套期保值,由(3)式得到:

其中t1-α(n)是标准中心t分布t(n)的1-α下侧分位点,所以有:

undefined

对多头组合套期保值情况可进行类似讨论。

结论1设随机向量ξ=(y X)T服从自由度为n的p+1元t分布:则对给定的置信水平1-α和套期比K,则有以下结论:

(i)空头期货组合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为:

(ii)多头期货组合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为:

其中,t1-α(n)是标准中心t分布t(n)的1-α下侧分位点。

结论1表明,在t分布下,以1-α的概率保证,在保值期间,空头套期者每单位现贷对应的最大损失不会超过undefined;多头套期者每单位现贷对应的最大损失不会超过undefined。并且这两个论断的把握程度可以用概率值来度量,它们的置信水平都是1-α。

三、t分布下期货组合套期保值风险价值的一阶敏感度

在ξ=(y X)T服从自由度为n的p+1元t分布下,它的期望和方差矩阵分别是:

undefined

由此,可以进行以下的矩阵运算:

将上述结果代入(5)式和(6)式,就可以进行矩阵求导运算。对空头组合套期保值,VaRs(K,α)关于p维列向量K的导数得:

其中是标准中心t分布t(n)的1-α下侧分位点。对多头套期保值,可以进行类似讨论。

结论2设随机向量服从自由度为n的p+1元t分布:以给定的套期比K和概率水平α,采用前面的记号E和则有以下结论:

(i)空头期货组合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关于K的一阶导数为:

undefined

(ii)多头期货组合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关于K的一阶导数为:

undefined

结论2的经济意义是,在t分布下,套期者在使用套期比向量 的基础上,如果再增加期货量,则对组合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是有影响的,其中空头组合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受影响的程度向量是undefined,多头组合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受影响的程度向量是undefined。

如果仅取一种期货进行套其保值,则结论2的特殊情况就是下面的推论1。

推论1如果在结论2中取p=1,记ρ是s与f的相关系数,设二维随机向量ξ=(y,x)T服从自由度为n的2元t分布:其中:

再使用前面的记号t1-α(n),则空头和多头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关于k的一阶导数分别是:

undefined

推论1的经济意义是,在t分布下,套期者在每单位现货使用k单位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基础上,每增加1单位期货,空头和多头套期保值风险价值的增加量分别是:

undefined

如果取undefined作为套期比,则ε=0,此时空头和多头套期保值风险价值的敏感度是最简单的,它们分别是μf-f0和f0-μf。

四、t分布下期货组合套期保值风险价值的二阶敏感度

由于E关于p维行向量KT的导数是:

undefined

由(7)式和(8)式两边都对行向量KT求导数就得到在t分布下期货组合套期保值风险价值的二阶敏感度。

结论3设p+1维随机向量服从自由度为n的p+1元t分布:对给定的套期比K和概率水平α,采用前面的记号E和则空头、多头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关于套期比K的二阶导数相等,并且

undefined

结论3的经济意义是,套期者在使用套期比向量K的基础上,如果再增加期货量,则其风险价值是要增加的,其中使风险价值增加的速度向量由结论2给出,而使风险价值增加的凸度向量由(11)式。

针对1-1套期保值的情况,有下面推论2。

推论2取p=1,记x=f-f0,y=s-s0,k=k1,设二维随机向量ξ=(y,x)T服从自由度为n的2元t分布:继续使用推论1的其它记号,则空头、多头1-1套期保值的风险价值关于套期比k的二阶导数相等,它们就是:

undefined

如果空头套期者在每单位现货使用k单位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基础上,再增加1单位的期货量,则风险价值增加注意到式中的第二项是一个正数,如果令ε=0,此时取套期比为则风险价值的增加量为μf-f0,并且使风险价值改变的凸度达到最大值。如果套期者在入市时选择期货的初始价格f0=μf,则就可以使空头套期保值风险价值VaRs(k,α)达到最小值。值得注意的是,好是传统的最小方差套期比[2]。对多头套期保值也可以类似讨论。

参考文献

[1]吴冲锋,钱宏伟,吴文锋.期货套期保值理论与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8(4):20-26.

[2][美]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M].张陶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8-45.

[3]林孝贵.套期保值的最小二阶矩方法[J].应用概率统计,2002(3):239-243.

[4]王志诚等.金融风险分析的VaR方法[J].科学,1999,(6):15-18.

[5]Jorion.P.VAR:风险价值观-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M].张海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6]马永开,唐小我.组合套期保值策略及其理论研究[J].预测,1999(4):48-51.

妈妈,不要坐等敏感期 篇8

这个词最早由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提出,后被蒙台梭利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儿童敏感期指的是其某个阶段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会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和狂热的热情,直到其内在需求得到满足或敏感力减弱。蒙台梭利将儿童敏感期归纳为:口和手敏感期(0~2.5岁)、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3.5~5.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

敏感期不会凭空出现

除了“坐等敏感期的到来”,有些家长在宝宝“敏感期”出现之前,如履薄冰,不敢有任何动作,更有甚者还会刻意屏蔽相关信息,生怕一不小心就拔了苗、助了长、妨碍了孩子的发展。

其实,养育孩子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根本就无需如此紧张与刻板。何况,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我们为孩子创设环境,给予他相应的刺激,经历一个积累的过程,再由量变到质变,最终以“敏感期”的形式呈现出来。

以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为例。可以想见,一个语言发展超前的孩子,一定有一个喜欢跟他说话,又不至于代替他表达的抚养人。如果抚养人沉默寡言,孩子所处的环境又相对单一,得不到足够的语言刺激,他的语言发展一定不会很好的。

推而广之,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营造相应的环境,让他置身其中去感受、吸收,并将他吸收到的一切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各种敏感期都是不可能凭空出现的。

别忽视悄无声息的积累期

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都存在一个不易察觉的积累期,这个积累期很容易被我们所忽视。处在积累期时,我们看不到任何的响动。因为看不到响动,我们甚至会因此变得很沮丧。

但是,这个积累期对孩子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跟我们吃饭类似,在我们有饱腹感之前进食的那些食物都没有白吃。提前准备环境,让孩子浸淫其中,去感受、吸收,而不是坐等敏感期到来之后再给予相应的刺激,我们给予孩子的刺激才不是滞后的。并且,没有前期提供环境,孩子接收不到相关信息,敏感期也是不可能到来的。印度的狼孩就是最好的印证。他们一出生接触到的都是“狼语”,回到人类社会以后,即便最小的那个孩子才3岁,依然处在语言敏感期,却最终也只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与其他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根本无法比。

当然,为孩子营造环境需要注意方式——我们可以试探性地营造环境,并观察孩子的反应,根据他的反应调整给予的方式与内容。这种准备工作越充分越完善,孩子各项能力爆发的力度就会越大,越令人惊叹。这就好比一颗种子,如果我们给予它足够的水分、温度、光照和合适的土壤,它自然就会发芽生长,破土而出;如果我们给另一颗种子的水分有点欠缺,给它的温度不是特别适宜,给它的土壤也差那么一点,给它的光照又不十分充足,尽管这颗种子也可能会发芽生长,但是它成长的力度就会小很多,它的长势也会比前一颗种子差很多。

准备环境并非“对牛弹琴”

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例,到1岁左右,大多数孩子会开始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汇,尤其到两三岁,孩子的语言能力进入爆发期,变得像个小麻雀一样,整天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当孩子的回应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的时候,父母往往会因此受到鼓舞,给予他越来越多的语言刺激,于是,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会越来越快,表现出敏感期的很多特性。

但实际上,没有我们前期对牛弹琴式的唠叨,这种爆发就不可能发生。并且,孩子前期接触到的语言越丰富,他语言能力的爆发就会呈现出更为令人惊诧的力度。想要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一出生就为他准备丰富的语言环境:

从宝宝一出生,就坚持给他朗读。对于宝宝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妈妈的声音更动人的了。因此,在宝宝6个月之前,我们可以给他朗读任何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等到他懂的事情多一点了,就可以选择一些他可能感兴趣、也能理解的婴幼儿读物念给他听,或者随口编一些日常趣事讲给他听。

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的时候,或者带着宝宝一起玩的时候,可根据当时的情景与宝宝的反应,跟随他的兴趣点,给予一些描述,帮助宝宝将所见所闻及所接触到的一切跟这些描述性的语言有机联系起来。

做家务或者其他事情的时候,不要冷落宝宝,跟宝宝聊聊天,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自己的动作、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及时描述给宝宝听,并且认真观察宝宝的反应,针对他的反应给予一些贴切的描述。

当宝宝咿咿呀呀发出各种声音的时候,即便他的发声毫无意义,父母也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如热情地模仿他发出的这些声音,鼓励他发声,或者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宝宝的状态、当时的情景等。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9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因此作为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成为能够胜任的第一任老师。

婴儿从一出生进入了第一个敏感期:口的敏感期,小孩刚出生不久就喜欢把手放进嘴里吮吸。像出现这种情况,应把孩子的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让他尽情地品尝自己的手。现在我明白了婴儿最初是用口感知世界的,首先用口唤醒了自己的手,用手去探索。以前不知道孩子专心反复地做他喜欢的事时是他的某个敏感期到来了。

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最好的作法就是不要打扰她。孩子们遇到问题,自己有解决的办法,好多概念,包括“秩序、规则、事先征求同意”等都是通过与伙伴的游戏、接触中认识的;孩子与孩子间出现的问题,也正是孩子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家长所能做的,不是以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创造各种情境,并且不打扰她!——否则,孩子还需要花费其他的时间来再次弥补!甚至错过了某个敏感期!

读了这本书后,对家教共育十分有益,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习惯”等个案孩子的行为,分析的非常好。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0

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非常重要,实用的书。而且是专门针对儿童这个年龄段的一些我们生活上看到习以为常,见惯司空,却又未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书籍。很多事情,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於儿童阶段,我们很多人也都是一样。

看了这本书,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到在以後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更加明朗的方向,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多吸取正能量。对此,我感觉此书不能只看一遍,必须不断重复看,才能温故而知新,才能运用的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怎麽写自己的感悟,都不能表达其中的众多精髓。唯有把好的,读有所悟的地方摘录下来,反复看,反复斟酌,虽然这样子会有断章取义的可能,不过,在节约时间,抓住重点,以及能让自己更好地举一反三,碰撞灵感,我想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

同时,看完这本书,或者说这类型的书。让我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关於传统文化读经教育这一块的引导的空白。本书是西方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完全套用在中国是否适用呢?那麽套用在读经教育的私塾,是否适用呢?如果不适用,或者说不完全适用,那麽,需要怎麽转变呢?在读经上课以外的其他时间,此书给了我很多很好的明确的指引。可是对於读经的孩子来说,读经才是重点。本书却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说明。

房地产进入敏感期 篇11

从2011年1月开始,地方“两会”陆续拉开序幕,从各地讨论的话题来看,房价无疑是今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限购、房产税和保障房建设是话题的中心。今年3月,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两会”上,房地产话题会不会比去年还热?“两会”后房地产调控政策会不会加码?“两会”会不会又成为房地产问题的“博弈场”?

楼市调控怪圈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总体来看是牛多熊少,因此,调控的声音几乎不绝于耳。近年来,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房地产市场短暂熊市之外,其他年份的调控政策大致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一阶段: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到全国“两会”结束,中央和地方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人们纷纷预测全年房价走势,舆论围绕中央政策集中一处,调控效果昙花一现。

第二阶段调控政策出台两月后,舆论开始分散,房地产商及其利益代言人的声音开始活跃,对调控政策的各种质疑开始冒头,关于调控政策要“被调整”或者“被取消”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市场出现所谓的“报复性反弹”。

第三阶段:年中偏后,面对市场的纷繁舆论和假消息,以及“报复性反弹”的民意压力,相关部门会出来理正辞严地辟谣,强调中央坚定不移的决心,并出台配套政策或者新的调控政策,从而让市场再次进入观望期。

第四阶段:金九银十,抑或往后一点,市场对“夏季表态”的利空消化殆尽,房价和成交量往往都会走出一个新的小高潮。

一个循环走完,人们盘点当年楼市的时候,会发现往往是“风声大中雨点小,在高期待中梦碎”。于是,期待新的一年有更给力的调控以便圆梦。

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会走出这个“怪圈”吗?1月26日,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同时,房产税也在上海和重庆开始试点。接着,地方“两会”召开,一些落实细则纷纷出台。此时,房地产开始进入“两会”敏感期。

地方“两会”为楼市定基调

春江水暖鸭先知。地方“两会”是地方民意的聚集,是地方大事的民主决策。先于全国“两会”召开的地方“两会”,无论在议题设置上,还是在实质决策上,都会对全国“两会”产生重要影响。地方“两会”关于楼市的表态,也极有可能为全国楼市政策走向打下基调。

从目前来看,地方关于2011年楼市的表态,都是在正面呼应“新国八条”。这也说明,“新国八条”对地方政府更加明确的楼市调控要求已经开始发酵,楼市调控将逐步摆脱“中央热、地方应付”的状态,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中央和地方在楼市调控方面的合力也会越来越大,房价回归理性、房地产行业回归居民居住需求,已是不可抵挡的趋势。

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明确表示:“今年的经济增长不能再依赖房地产,对房地产调控要给点时间,给点耐心。我们让房地产价格理性回归的决心不变,而且一定能做到”。上海市市长韩正做出了“三个为主”的表示,即“房地产市场要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

今年的地方“两会”除了对房地产政策的定调表态之外,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房产税征收。重庆、上海已经开始试点,其他地方似乎不是特别积极,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表示:目前尚无开征房产税的安排,下一步是否开征将按照国家安排来做。山东省表示,“目前还没有意向,未来是否开征也暂时无法确定”。业内估计,其他地方关于房产税的问题,大的步调会随国家统一政策执行。

二是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是2011年地方“两会”传出的共同声音。2011年,拟新增保障房,河南39万套、山西28万余套、上海22万套、北京20万套、天津19万套,等等,其他省市也纷纷做出了规划。同时,公租房建设也成为地方“两会”的亮丽词眼,北京公开配租万套公租房、重庆已开工建设1300万平方米、上海年内启动建设超100万平方米,还有辽宁、四川、江西等省也有规划

三是关于“限购令”升级问题。“新国八条”已经将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全部纳入限购范围之中。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厦门、武汉等一线城市升级后的“限购令”已经出台,青岛等二线城市也出台了“限购令”。但是,截止2月22日,全国还只有15个城市和一个省按照“新国八条”出台了限购措施,大多城市未按期出台“限购令”。可见,地方政府对中央调控政策的阻力还是很大。

全国“两会”的楼市博弈

“两会”期间,每个人、每个界别、每个阶层的利益诉求都不完全一样,出现不同声音是十分正常的。楼市事关国家经济发展,事关民生大事,事关社会稳定,涉及各个阶层和界别的印身利益。

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楼市,注定是2011年全国“两会”绕不过的话题。在人民网策划的“我有问题问总理”征集中,房价问题已经位列第三。那么,2011年的全国“两会”,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哪些方面会碰撞出“火花”呢?

第一,房产税可能是热门中的热门。房产税该不该征收的辩论,房产税该怎么征收的建议,房产税全国怎么推广,房产税的立法问题,房产税与“土地财政”的解套问题,等等,应该都会涉及。

第二,保障性住房,这是年年都会有的提案。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如何筹集?保障性住房资源怎样配置才合理?这些问题都需要讨论。

第三,诸如房地产信贷调控问题、调控不力的问责问题、“限购令”的边界问题、房租上涨过快问题、房地产虚假按揭问题、央企退出房地产业问题、房价统计问题、房地产业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等。

全国“两会”最不缺少的就是房地产话题,今年的全国“两会”到底会关注哪些细节问题,会解决到什么程度,都让人们颇为关注。

对于今年的房地产业,市场有几种预测,比如,全国“两会”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可能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今年的全国“两会”或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水岭”:经济学家谢国忠更是预言,“未来五年大城市房价平均跌一半”。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市场,房价走势、调控政策的出台,归根结底是利益的博弈。具体来说,一是房地产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二是房地产业与中国经济整体之间的博弈,三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四是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之间的博弈:五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博弈。

对房地产的调控,关键取决于对“房价合理价位”的界定。目前、利益博弈的各方对“合理价位”都没有明确的说法,更不用说“共识”了。如果要真正掌握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规律,必须构建起“房价、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居民收入”的函数模型。虽然国外在这方面有一些探索、但具有中国特色的函数模型,依然在摸索之中。

上一篇:关于写母亲节的作文下一篇:孩子上小学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