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0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学期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现在将这一学期的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思想工作方面,我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向年轻的、学习他们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以便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担任六年级二班班主任工作和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记好笔记。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新大纲、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努力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

在遵纪守法方面,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尽量放在休息时间干。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业务进修方面,我知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老师得有一桶水。因此,老师就得不断地学习、充电。我在教学之余,除了认真参加学校的业务学习外,还很注重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并进行部分载录和写些心得体会。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2

1.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视频。

2.学生准备:询问家长搜集童年趣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聊一聊童年趣事。(板书课题:童年趣事)

2.咱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

3.师:看了这组图片,你们都笑了,为什么笑?

二、聊趣

1.师: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我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请看屏幕:

下面这些事是童年趣事吗?先读一读再判断,说出理由。

2.师:看来呀!要写好作文首先要精心选材,只有情节丰富、波澜起伏的事才能吸引人,只有亲身经历、有情感的趣事才能打动人。(板书:精心选材)

三、写趣

1.师:选取了有趣的事,怎么把有趣的事说具体呢?前几天,我班上有一个叫栋栋的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视频,播放后讨论:

你们笑了,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深刻?(学生交流,体会有趣)

3.猜结果。

师:就在这时,“咚咚……”敲门声响起了,猜猜看,下面会发生什么?学生想象。

师:把出乎意料的想象写进作文一定会很有趣。

4.师:到底谁来了?后来亮亮把这段有趣的经历记录了下来,谁来读一读。

出示教师的下水文:

星期六早晨,我在写作业。妈妈对我说:“栋栋,妈妈去买菜,你在家抓紧时间写作业,字要写认真。”“嗯。”我随口答应,心里窃喜:“哈哈,自由喽!”

妈妈一走出门,我立刻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拿起桌子上的香蕉,掰开,塞进嘴里,随手把香蕉皮扔在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耶,我玩会儿电脑吧!”我一阵狂喜,该我大显身手了!我打开电脑,进入游戏,一会儿就把“敌人”全消灭了。

“咚咚咚……”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一惊。坏了,老妈回来了。我关掉电脑,急跃而起,猛一转身,不巧踩到我刚才扔的香蕉皮上,摔了个四脚朝天。我一瘸一拐地去开门,心里忐忑不安,这回得挨打了。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楼上的邻居来串门。唉,做贼心虚可苦了屁股喽!

5.师:品一品,这个片段中哪些细节描写把有趣的地方写得具体生动呢?

【预设一】

生“:站、伸”写出了栋栋的动作。

师:除了这些动作,这里还写了其他动作。(教师圈画)

师:“站、伸、拿、掰、塞、扔”这一连串准确的动词具体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形,还写出了小作者的心情。追问:什么心情?

【预设二】

生:“关掉、一跃而起、转身、踩到、摔”写出了小作者紧张的心理。

师:假如没有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那么这件事也就不会显得那么有趣了。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栋栋在写“贪玩”这个片段时抓住了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来进行细节描写,具体生动,一波三折。所以我们写童年趣事时,过程曲折,注重细节,就会吸引人。(板书:描写具体)

6.师:今天的习作要求就是写一件童年趣事。

出示习作要求:

(1)从生活中选一件有情有趣的事情写下来。

(2)把有趣写具体,用词要准确。

(3)题目自拟。

7.师: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小事,昨天回去和爸爸妈妈聊过吧?说一说你经历过什么有趣的事?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课上就写最有趣的那个部分。想一想,你准备写哪个片段呢?准备怎么写具体?(指名交流)

师:(指板书总结)刚才的讲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抓住语言、动作,或者抓住心理活动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下面,请拿出练笔纸,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写下记忆中最有趣的那个片段,力求一气呵成。(时间8分钟)

8.学生写作

四、评趣

1.师: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通过增、删、调、换等方法就能把文章修改好。给你两分钟,请你用学到的方法改一改自己写的片段。怎么发现问题呢?轻声朗读,对感到别扭的地方加以修改。

2.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习作。(指名读)

差一点闹笑话

今天体育课上,老师要考一分钟跳绳。我因为体育成绩不好,而跳绳却是我最拿手的体育项目。(师:听出问题了吗?关联词不准确,“因为……而……”应该换成“虽然……但是……”)我焦急地等待老师叫我,想让自己好好露一手。(师:这段话写出了小作者急切地想露一手的心情) 终于轮到我了。

“预备,开始!”老师一声令下,我飞快地跳了起来,可是没过多久,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了。(师:把这句再读读,你会发现啰嗦。把“可是”去掉)又过了一会儿,我才明显感觉到裤子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滑。我感觉到同学们都在盯着我,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心里不停地念叨,一分钟快点到,快点到……(师:心理活动描写真实细腻,比较成功)

“停!”听到老师的命令,我松了口气。好险呀!差点闹笑话。(师:此时小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我伸长舌头,拌了个鬼脸。

3.师: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趣事写完整,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清楚,再加上题目,那么一篇精彩的习作就在你手中诞生了。

4.总结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值得我们回忆,这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的童年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充盈着感动的情怀,用心记录它们,我们将收获与众不同的快乐。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品读 精读 爱 美 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69

《夹竹桃》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随笔。文章通过质朴的文字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繁花中,外表普通沉静的夹竹桃所具有的可贵韧性,寄予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高雅志趣。如何让学生透过季老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文字风格,品读言语形式呈现出来的文本之美,感悟其人文情深,这是教学的关键。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三读三悟的教学思路,带领学生三思三疑,使文本阅读达到了言意兼得。

一、初读情思悟情深,追问“爱”从何来

《夹竹桃》一开篇,便以朴实的文字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段话值得学生品读,原因有三:其一,这里用了两个否定式的句子——“不名贵”“不是最美丽的”;用了一个重点强调的肯定句式——“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两种句式上的转换,透露出作者对夹竹桃的深深情思。其二,这段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品读的思路,铺设了一条探寻作者人文情怀的阅读之路。其三,这段话里有两个重点词语——“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我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展开追问:“文中哪里能表现夹竹桃的不名贵?你从哪里读出夹竹桃不是最美丽的?文中哪里表现出‘我’最留恋夹竹桃?‘我’为什么对夹竹桃情有独钟?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对夹竹桃情深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

通过初读,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并找到了与之相呼应的结尾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由此理清了本文的思路:夹竹桃的韧性使“我”留恋和欣赏,夹竹桃的月色之美让“我”回忆和眷恋。这样一路追问,学生一路梳理,对课文就有了清晰的探寻。

二、再读韧性悟哲理,探究“美”在何方

《夹竹桃》写作风格独特,文质兼美,意涵丰富,在质朴的笔触中融合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在季老的眼中,夹竹桃的美并不在外表,而在它内在彰显出来的可贵韧性。由此我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夹竹桃用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细读课文,找出描写夹竹桃韧性的句子进行圈画并批注。”学生找出了两段精妙的对比:在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了院中繁花盛开的热闹,而到了第四自然段则描绘了夹竹桃沉静开花的淡雅。两相对照更加衬托出夹竹桃的与众不同。学生针对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两个“又”字表现出夹竹桃花开不懈的蓬勃生命力,学生体验到这是美的接力,是生命的接力,在夹竹桃的世界里,没有衰败,只有灿烂。在对夹竹桃韧性描写的句子中,有一段引人注目的关联句式:“在……在……”“看不出……也看不出……”“无……不……”“从……从……无不……”。我让学生将这段话变成一首小诗进行赏析,并通过朗读的形式把握其情感意涵,然后进行深入思考:既然“无……不……”和“……无不……”都是表达夹竹桃天天盛开,从不衰败的含义,为什么还要反复使用呢?这种双重否定句式有什么作用?如果去掉这个句式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通过对夹竹桃韧性特征的再读品悟,学生从关联词的运用中认识到,这是作者强调情感的一种手法,也是对夹竹桃表达欣赏和赞美的一种言语形式。

三、精读文本悟想象,思考“真”为何物

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看似平凡的夹竹桃不只具有可贵的韧性,更有着无尽的风姿,能够引发观者无限的遐想和思索。正是基于对夹竹桃的喜爱,他的文字从质朴立刻变得华丽起来,意蕴悠长。如在描写月影下的夹竹桃时,透过富有张力的文字表现,他让读者也跟随着文本一起浮想联翩:站在夹竹桃迷离的花影中,看那参差的叶影吹动,想它是地图,它就是地图;想它是亚洲,是非洲,它就是亚洲和非洲,在空白的地方还有大海;想它是水中的荇藻,就有池塘会出现在眼前。

在这段描述中,季羡林对夹竹桃的向往和留恋显露无遗。我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文本对话,进行自我解读和想象:“如果你就站在夹竹桃的月影之下,会想到什么?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幻想,感悟到季老写作的妙处:动静结合,让文本中静态的夹竹桃变得像一幅动态的画,活灵活现,亦真亦幻,由此我带领学生推己及人,根据自己手头搜集的资料,知人论世地去思考季羡林作品中的一个“真”字。著名作家宗璞评价季羡林先生为“夹竹桃知己”,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和情操,无一不是夹竹桃精神的写照。通过文本精读,学生借由作者的经历感悟季老人文精神中的“真”,而这也正是夹竹桃韧性精神的本质所在。

在对《夹竹桃》三读三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从感知夹竹桃的与众不同,到解读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的高雅品格,一步步深入挖掘文本言语,既得言又得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4

《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有关柳树的成语:桃红柳绿、柳暗花明、残花败柳、柳暖花春、云轻柳弱。

3.写柳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4.有关柳的俗语、谚语: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柳絮落地,棉花出世。

《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何:哪里;忍: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含“草”字的成语:草木皆兵、寸草不生、草长莺飞、风吹草动、芳草如茵。

5.形容草原大的成语:一碧千里、无边无际、一望无际、一望无垠、广袤无垠。

6.形容草原绿的成语:翠色欲流、青翠欲滴、一碧千里、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7.形容热闹场面的成语: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张灯结彩、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8.形容朋友间深情厚谊的成语:情同手足、形影不离、情深似海、手足情深、生死之交、情深意重、荣辱与共、亲密无间、同甘共苦、肝胆相照。

9.描写草原的诗句:

《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麋鹿》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3.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4.表示生活不安定的成语:颠沛流离、漂泊不定、四海为家、流离失所、浪迹天涯。

5.含“鹿”字的成语:指鹿为马、鹿死谁手、中原逐鹿。

6.保护稀有动物的公益用语: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保护稀有动物,人与自然共存。

地球上没有了动物,也就没有了活力。

练习5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5

生:爱。

师:这是繁体的爱。师讲爱的意思。手牵着手,心贴着心,就有了爱。我们的眼前似乎浮现出熟悉的画面,这是第一次抱母亲中……爱如茉莉,爱是心手相依,淡淡的茉莉的清香。我们再次走进爱的故事。齐读课题。

生读。

师:拿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一起 读,再读。

生读

师:文中有哪几个主要人物?

生:有乔依,还有老妇人,还有女店主。

师:女店主又是______

生:乔依的妻子。

师板书人物。

师:用简短的话说说怎样的一个爱的故事?

生简要说了三个人之间的故事。

师:说得清楚,再请一个人说,就像他这样说。

生说清了关系。

师:看来理清了线索。大家看,乔依和老妇人原本是互不相识,老妇人和女店主也不认识,他们却把爱一个个地传了下去。这个故事讲的就是陌生人之间爱的传递的故事,他们是怎么传递的呢?让我们首先走近乔伊。看他怎么传递爱的。读一读第一小节。

生开始读第一节。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______

生:他处境凄凉……

师:他反复强调了一个什么词?

生:凄凉。

师: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人想到了什么?

生:冷

生:冰

师:它就是冷凉呀,他为什么如此凄凉?

生:工厂倒闭了。

师:这意味着?

生:没有工作了。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妻子怀孕了,又要开始忙碌了。

师:真会读书,从后文中找到了根据。

师:妻子怀孕了,这意味着孩子……而此时他失业了。这怎么不是雪上加霜?哪里还有凄凉?

生:可能是他开了破汽车。他有钱可以把汽车修好,或买新汽车,说明他很穷

师:还有吗

生:在乡间公路上,他有钱可以在城市买套房子。在偏僻的地方……

师:最后说到,妻子回到房里,看到……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说明他怎么样?

生:疲惫不堪。

师:他快急疯了。此时的乔依家境穷困,又失业了,孩子又快生了。能读出凄凉吗?自由读读第一小节。开始。

生读第一节。

师:谁来读。

生读。

师:是啊,他的心里很凄凉,这黄昏,这寒风这冷雪。听,播放风雪声。风冷,雪冷,人的心更冷。师感情配乐朗读领头,让学生读下去。

师:就在这时,他遇见了陌生的老妇人,你注意到乔依的什么?

生:脸上带着微笑。

师板书微笑。

师:从微笑中读出了什么?

生:乐于助人。

师:怎么读出的。

生:工作失业,还面带微笑问要什么帮助?

师:这就是乔依,面对乔依,老妇人竟紧张得闭上了眼睛?你在街上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紧张?她为何闭上眼睛?

生: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以为是坏人……

师:为什么认为是坏人?

生:没有人帮助他。从后面看出,他摘下了破手套,有点没文化的样子……

师:是啊,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又没有人,来了这样的人,看上去穷困潦倒,怎能不让人怀疑呢?他们是陌生人,所以有点紧张害怕。乔依是怎么继续传递自己的爱?你读到了吗?板书:紧张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几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生:有点像亲人一样。他经常这样做。

师:看,乔依先请她别害怕,请她坐到车里,最后说对了,我叫乔依,为什么这样说?

生:想和老妇人交朋友。

师:乔依非常理解老妇人的心情,赶紧安慰她。理解就是爱的别名。板书:理解 安慰

慰字下面有颗心,你能让别人安下心来吗?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谁来说。

生读乔依的话。

师:微笑是最美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读。

师:这样的话语就叫安慰。乔依用微笑拥抱老妇人,用理解和安慰温暖了她。爱的传递到此为止吗?后来怎么做的呢?

生说修车胎的事。

出示这一段。

师:作者写得可细了,它是全文中写得最细的部分,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笔墨呢?

生:这样写体现他乐于助人。草草几笔,就写不出乐于助人。失业还是勤恳帮助别人。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乐于助人呢?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开始。

生读。

师:谁来说。

生:我找到他尽力的地方是他的脚踝破了……

师:谁补充。讲一个字,他读的时候有点错误。纠正腕的读音,第四声。

生:沾满了油污。不可能让衣服身上搞得那么脏……

师:这样的帮助可不是举手之劳呀。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板书:帮助。

师:老妇人从开始的紧张不安,此时变得怎样?

生:充满感激。

板书:满脸感激。

师:她要给乔依回报,乔依怎样的表现呢?

生读。

再请一位同学读读。

生读。

师:想问问你乔依,你一个人开车时不是正需要钱吗?你为何不要老妇人的钱呢?

生答。

师:一个词就写出了他的心声,那就是?

生答天经地义。

师:哪些事是天经地义?

生答孝顺父母,好好学习,上课发言,

师:乔依的心中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当给他钱时,他一下子楞住了。咱们读读。

生读乔依楞住了,他从没想到……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师:做一件天经地义的事,需要钱吗?如果说希望你做点什么的话,出示。

生接着读。

师:这就是乔依,你们看,他用微笑安慰老妇人。老妇人有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帮助别人呢?有没有,在文

中找一找,读一读。

生读。

师:谁为我们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你们看,这就是老妇人给女店主的帮助,板书:帮助。

师:她为何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爱呢?为何不当面交给女店主呢?

生:怕不接受。

生:怕店主觉得没面子。

师: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想怎么做,这就是爱。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现在我也想帮帮你。

师:读这张纸条她潸然泪下。板书:潸然泪下。

师:这是怎样的泪?

生答感激、希望、

师:生活中充满了希望。出示:她轻轻地亲吻……亲爱的乔依

师:是什么让她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呢?

生答生活中有希望。

师:还有吗?

生:生活中充满爱。

师:爱的传递让她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让你接下去想,女店主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她会怎么做呢?

生:让爱传递下去

师:爱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会把爱传递下去。乔依也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

就是这样环环相扣,无限延伸,就形成了

一条爱之链。这就是爱之链。读读这段话(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

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爱之链中那一环,你一定曾经捐出零花钱,也许山村里同龄人就多了一本语文书。献出鲜血,用爱心点燃烛光。爱是接力棒,爱是同心的链,有的爱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这节课的最后,拿起笔来,选择开头中的一个,写一写。

1 老妇人告别乔伊……

2 乔依醒来……

学生开始动笔写。

师:我请一位写得快的读一读。

生写得很好,读得也很有感情。

师:下课后把这段话写完,明天我们再来交流。

[苏教版小学语文《爱之链》教学实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上的第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踪迹。它们有的高耸入去,有的体不盈尺;有的剽悍凶猛,有的柔弱温顺;有的重达数百吨,有的小到用肉眼难以发现……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各样的生物吧!

首先我们先说说植物,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今天我们就研究十分普通的植物——小草和大树。

二、新授

1、比较小草和树

(1)让学生分别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大树和小草的。

(2)带领学生在学校内或学校附近观察认识的小草(蟋蟀草、狗尾草、芦苇……)和大树(桃树、杨树、梧桐树……),并及时记录它们的特征。收集一些小草带回教室。

(3)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记录,并且概括小草的相同特点和大树的共同特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的内容,了解植物可以根据茎的特点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5)看第4页的插图,说说图中的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哪些属于木本植物?重点指导香蕉这种植物的分类。

(6)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植物(花生、玉米、高粱、柏树、槐树、爬山虎、榆树……),让学生分类。并相机纠正植株很小的植物一定都是草本植物,高大的植物一定都是木本植物的错误观点。

2、给植物分类

(1)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下面也让我们制定标准,给第5页插图中的植物分类吧!

(2)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植物,再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给它们分类。

(3)小组合作学习,按一定的标准给图中植物分类。并将本组的植物分类标准和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上。

(4)全班交流,并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了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理由。

(5)观察不开花植物,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三、布置作业

收集当地的植物,并通过书本、上网搜集植物的有关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跟祖父学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回答课后问题。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条理,回答课后思考题,体会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体会小作者的童真与可爱,体会作者在学诗过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一至十段。

一.导入新课: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的作家萧红把自己小时候学古诗的故事写了出来。很有趣。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二.指名读全文:

1.听听生字的音发准了没有。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2、提出问题。

3.读了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思考:我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你觉得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

(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乱叫。然后读的好听的诗就喜欢读,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学诗意也是胡猜乱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爱)

五. 细读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谁能描绘一下作者学诗的情形呢?

2.体会一下“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分角色有感情的将这部分读一读。也可以讲讲你的体会。

六,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和学习诗意时的有趣与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与可爱。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作者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学的呢?哦,原来是在祖父口口相传中学习的,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乱喊乱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二,那么作者学习也很挑剔,有喜欢念的也有不喜欢念的,看看她喜欢念什么诗?为什么喜欢呢?

1.指名读11—17段。

2.作者喜欢什么诗?我们也来念念。(指名读)你们喜欢吗?

3.下面我们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呢?

(原来是字音好听,还有发音很好玩)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写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非常有趣)

4.谁有感情的把这部分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诵)

三.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新的要求了。祖父开始讲意思。那么小作者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吗?

指名读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小作者完全没有理解意思。只是想着吃的,和凭感觉判断)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现出作者的天真可爱。特别是与爷爷的对话显得非常真实,非常有趣。谁能读出这种感情呢?

指名分角色朗诵。教师指导,反复朗诵。

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总结一下。

小结: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夏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夏日的午后你们曾经到大自然中去吗?去观察过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全班交流)

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生字词。

3.同学们,当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你眼前出现。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静静地读一读,在作者描写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感受。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把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三.理清文章条理。

1.同学们,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生动、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同学们,夏日的午后,人们往往容易困倦,可是作者呢?他对于午睡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请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生反馈:“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3.作者逃避午睡,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想一想,这种感受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时候所产生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的精彩。

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牵挂窗外的自然。

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过渡:罗兰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乐生活吧!

四.指名读文章1—3段:

1.儿时的作者是怎样逃避午睡,跑到园子去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文章的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生反馈:

重点句子的赏析:

“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A勾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B注意作者描写的动作的叠词的运用,再现作者逃避午睡时的动作及神态。

(悄悄爬,轻轻迈,经过,打开,享受)

C指导朗读。

D第三段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是下文的总起)

五、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儿时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当他悄悄地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快乐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从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读到了怎样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一下。

2.学生反馈:(在此部分的反馈时,教师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详讲“野花图”“戏蚁图”和“菜园趣”,而对于其它的画面则通过以读带想的方式略处理。)

A“野花图“片断精读: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①指名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

②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

③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④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B“戏蚁图”片断精读:

“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①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

②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

③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

C“菜园趣“片断精读:

“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

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①你读诗,眼前出现了什么画卷?

②你爱这宁静的菜园吗?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③作者呢?他爱吗?那个词让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板书:享受)

④让我一起享受宁静的夏午吧!全班齐读。

3.重点朗读,体会情感。

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①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②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④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

三、品读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对午睡的态度。

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弃对午后风光的享受。此时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样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15段。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读出来吗?

3.是啊,在这样的午后,作者在享受着这样美丽的景致,难怪他会说出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①读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个字?(醒)

②说说喜欢的理由。

③你们对这三个“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快乐的画面,那么“我也醒着”又是什么意思呢?

④“我也醒着”,这个“醒”的意思是说作者不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醒”字,在罗兰的笔下竟然运用得这么神奇,把她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多么让人赞叹!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

4.有感情的自由读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睁大眼睛,共享这美妙时刻。他们似乎心灵相通,他们彼此欣赏。)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齐读最后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四.全文小结:

夏日午后,也许会让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却在这午后感受到了别样的美丽。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你也会享受到生命的美丽!

五.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的优美文字,积累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夏午》的原文,你对罗兰写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时间,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易读错的音:“觑”读“qù”,不要读成“xū”或“qū”;“抿”字读三声,不能读成二声。

﹡易写错的字:“觑”字,书写时,左边的“虚”字下面的“业”字,最后一笔“横”改成“提”;“黠”字左边的“黑”字也有变化;“凯”字右边的“几”不要写成“凡”。

﹡理解字词:

二、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不及格。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怀特森老师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11):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上课。

第二部分(12——14):怀特森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四、默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3、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4、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

5、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6、“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

7、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

8、怀特森老师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9、“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你们喜欢他吗?简单谈谈理由。

2、他的学生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加深的,这其中对他的情感也发生过一些转变,你能从文中找到“我”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吗?

3、学生默读全文,找句子,之后交流。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满意和喜爱;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他不配做老师,更不是一个好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不满;[小精灵儿童网站]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佩。

4、怀特森先生做了什么,让“我们”那么气恼?后来怎么又由衷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呢?要解开心中的迷团,就需要我们去认真地读书,细细地琢磨。

二、深入学习,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1、假如你就是怀特森先生班中的一员,他的哪些做法让你觉得“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让你们大家那么气恼?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来回答——

“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开始老师的表现让我们都喜欢上了他,即使都得了零分也没对老师产生怀疑,可一切都是老师编造的,感觉老师是在捉弄我们。

2、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对大家进行解释的?从他的言谈话语中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文字,指读:

“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3、经历了怀特森先生不同寻常的科学课,不仅对老师的认识加深了,情感变化了,还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变化?——

“新怀疑主义”

循规蹈矩潜心探索

绝对相信书本和持有怀疑态度用事实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疑问,探索真理

4、这种变化是思想和意识上的巨大转变,它给带来的是什么?——

捍卫真理的勇气、探索真理的信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5、大家是从哪感受到的?回到课文当中,把带给我们这么多思考和启迪的语句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吧!——自读,指读,齐读。

6、当我们能够对所讲的内容产生怀疑,当我们能够正视着老师们的眼睛,说出自己怀疑的理由,当我们能够潜心钻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当我们探索中学习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时,我们一定会想起曾经“捉弄”过我们的怀特森先生,那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在回忆当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感受到了老师教学思想的独特。他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教育我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有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科学的怀疑精神,并要学会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7、因此,当我的邻居惊讶地说:“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时,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此时此刻,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对老师由衷的崇敬。

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说这句话。

8、学完这篇课文,不仅怀疑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怀特森先生——这样一位老师的高大形象,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价值。

三、小练笔:选择其一写出自己的感受。

1、《我看怀特森先生》

2、《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3、《怎样看待书本和》

4、自拟题目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重点)

3、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难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3分钟)

二、阅读学案,明确目标(1分钟)

三、依据学案,自学课文(23分钟)

(一)【诗歌诵读】(15分钟)

1. 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自独、互读课文,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 指导朗读语气,相机纠正读音,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二)【质疑探究】

【活动一】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主要内容是什么?

【活动二】再读课文,说说这幅名画的魅力在哪里?

【活动三】尝试当小小解说员或制作资料卡向小组同学介绍这幅名画。

四、组织交流,规范指导(7分钟)

五、学情检测,反馈纠正(5分钟)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7

师:学数学就得和数打交道,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 同学们已学过很多数, 最先学习的是?

生:自然数, 也就是后来的整数。

师:后来我们又一起学习了?

生:分数、小数。

师:不错。今天所学的知识也跟数有关 (板书:数) , 但又有别于前面学过的数, 因为它的前面还有一个字——“倒” (板书:倒) ,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倒数”。 (板书课题)

师:“数”, 大家都很熟悉, 但加了一个“倒”字就有了新的不同的意义, 老师想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 加了倒字的数也就是倒数会是什么样的?

生:倒数会不会就是把数倒过来?

生:倒数是不是指倒了以后的数?

生: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

师:什么是倒数?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但作为一个概念, 正确的定义显然只有一种。所以, 你觉得今天这堂课咱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倒数? (板书:是什么?)

师:除此之外, 同学们还想了解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学了倒数有什么用。 (板书:用在哪?)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倒数。 (板书:怎样求?)

师:好,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

【赏析】倒数自然跟数有关, 所以, 课始的问题既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顾, 又是新旧知识间的一种沟通, 当然, 教师醉翁之意不在“数”, 对“数”的正面强化正是为了与加了“倒”字后的新知形成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 由此, “倒数会不会就是把数倒过来”等原始的想法、真实的问题得以呈现。也由此, “是什么”“怎样求”“用在哪”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教学目标在学习内需的驱动下巧妙、无痕地转化为学生急切想了解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既抓住了知识的特征, 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规划展开路线, 整个过程简洁明快, 却又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情理相融, 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

【片段二】

师:什么是倒数?其实就一句话, 老师可以告诉你, 当然同学们也可以自己看书, 同学们更喜欢?

生:自己看书。

师:请打开数学课本第36页找到这句话, 轻声地读一读。

师:现在谁来说说什么是倒数? (生答, 师板书)

师:这句话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我想知道“互为”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 谁来说说想法?

生:互为就是相互的意思, 就是你是我的倒数, 我是你的倒数。

师:学到现在为止,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吗?还有问题吗?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 倒数这个概念的成立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 你发现了吗?

生:乘积是1。

生:还有就是要两个数。

师:不错。两个数的乘积是1, 这是倒数这个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

【赏析】余文森教授针对教师的讲解提出了“三讲三不讲”原则:“已经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解决不了的。在教学中, 教师较好地处理了讲与不讲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学, 对倒数的意义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对问题、困惑处的探讨、交流深化了认识;教师于无疑处生疑提出的问题则帮助学生深化了对倒数概念知识本质的理解。

【片段三】

师:请打开作业纸一, 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根据倒数的意义自己写几个分数并求出它的倒数, 然后同桌两人一起讨论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生讨论后, 展示作业纸, 交流求倒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方法)

师:倒数的概念掌握得很清晰。但也有问题, 求前面一些分数的倒数我们只要直接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行, 这里怎么就不行了呢?

生:因为前面都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这里是带分数。

师:问题又来了, 那带分数的倒数又到底应该怎样求呢?另外, 求一个数的倒数, 这个数除了分数, 整数可以吗?小数呢?那求整数、小数的倒数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提供思考时间)

师:接下来, 我们准备分组来研究, 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二, 先试着来求出几个数的倒数, 然后四人小组思考、讨论作业纸下面的一个问题。 (作业纸分三大组, 每大组研究同一类数, 每生求出一类数中四个数的倒数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通过举例研究, 我发现求______的倒数, 只要______。

学生讨论完毕后,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纸, 集体反馈。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屏幕, 这一组研究的是求带分数的倒数, 先看倒数求对了吗?他们发现的求带分数倒数的方法是什么?

生: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再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这一组求的是整数的倒数, 他们总结的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生:求一个整数的倒数, 只要用这个数作分母, 用1作分子。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还可以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 然后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整数当中有两个数比较特殊, 知道分别是谁吗?它们的倒数又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两个数分别是1和0。

生: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师:请说明理由。

生:两个数的乘积是1, 这是倒数这个概念成立的前提, 而0乘任何数都得0, 所以0没有倒数。

师:由此, 求一个数的倒数, 对这个数还得加一条说明, 那就是?

生:0除外。

师:这个小组求的是小数的倒数, 先看求对了吗?他们总结的求小数的倒数的方法是?

生:先把小数化成分数, 再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的方法是用1除以这个小数, 也能求出这个小数的倒数。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 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两种方法都行, 涉及具体的题目, 哪一种简便就用哪一种。

生:我们认为把小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可能更适用于一般情况。

师:能举例说明吗?

师:你的说明有理有据, 所以求小数的倒数, 我们一般也是先把小数化成分数。

师:经过讨论、研究使我们的认识更深入了, 现在, 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求倒数的方法, 你会怎样说, 为什么这样说? (生答略)

师:学到现在为止, 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吗? (生答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师:上课之前,我们进行“精彩识字3分钟”。同学们课余又认识了不少汉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这些汉字的?

生:猜谜语。

生:讲故事。

生:编顺口溜。

生:熟字加偏旁,还有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组汉字,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好吗?仔细观察这三组汉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屏幕显示)千 干;日 曰;开 并

师:这几个汉字还有个幽默小故事呢,想听一听吗?

[点评:通过交流复习猜谜语、讲故事、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以及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等识字方法,让孩子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既复习巩固了多种趣味识字的方法,又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二、 我会认,我快乐

师:同学们,感觉学习汉字怎么样?

生:真有意思!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多的汉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识字2”。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几点起床?起床后又做些什么?(指名答)

师:有位小姑娘叫晶晶,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她每天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点击出示上半部分情境图)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纷纷起来发言,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师:是呀,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闹钟清脆地响起,小鸟在欢快地唱着歌,愉快的一天开始了。(出示词语:太阳 闹钟 小鸟)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师:晶晶听到小闹钟响起,她会怎么做呢?

生:穿衣服。

生:走下床。

师:(出示词语)穿衣 下床 起早

师:(点击出示下半部分情境图)晶晶起床后又会做哪些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生举手发言)

师:(出示词语):刷牙 洗脸 用餐/上学 升旗 做操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这几组词连起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赛读)

师: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学了这几组词语,你想说什么?

生:早上的时间很宝贵。

生:不能浪费时间。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早上的时光,动作要快,上学不能迟到。所以人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啊!

[点评:在词串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认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活思维。]

三、 我会读,我快乐

师:这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就像是在读一首美丽的小诗。听老师读。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吗?

生:能!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跟老师比一比?

(两名学生读)

师:听你读后,我体会到了你愉快的心情!后面那位同学还加上了动作,非常好。我们一起拍着手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体现训练的层次性。通过拍手打节奏,让学生体会词串的节奏感。]

四、 我会做,我快乐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请两名同学,一个做动作,一个来猜。(依次出示词语卡片,一个比划一个猜)

师:做完游戏,这些词语娃娃该回家了。可这一课里的几个生字宝宝却不想走,它们很想留下来和大家做朋友,最先跑出来的是这几个!(出示一类生字:太 小 鸟 下 早 牙 上)

(生齐读)

师:看,又跑来几个。谁认识它们?(出示二类生字:阳 钟 穿 床 餐)

[点评: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生字,增强识字兴趣,理解词语的大意,引导低年级的孩子主动学、学中玩、玩中学,使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巩固识字。]

五、 我会写,我快乐

师:在这一课中,出现了四个新的笔画,(出示:竖钩、横折钩、竖折折钩、竖折)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我们先来看“太”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生:因为以前学过“大”,再加一点,就变成今天要学的“太”了。

师:你是用“熟字加减法”记住的。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鸟”字的?

生:我把“鸟”字的每一笔都当成小鸟身体的一部分来记的,横折钩像小鸟的头,竖折折钩像鸟的身子,点像小鸟的眼睛,下面长长的一横像小鸟的脚。

师:你的办法真好!怎么知道的?

生:是哥哥告诉我的。

师:“早”这个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呢?

生:我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它。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就是“早”。

师:那么短的时间,就想出这么棒的谜语,真不愧是“识字小博士”!

师:今天生字里还有一组反义词,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生(异口同声):上 下。

师: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说,这几个字就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些字只记住了还不行,还得会写,并且还要写好。那么,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生:姿势正确。

生:一笔一画地写。

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两个字:鸟、小。

师:“鸟”这个字特别要注意的是“竖折折钩”,鸟的头不能比身子大。第一笔“撇”像鸟的嘴巴。“撇”下有“竖折折钩”,“竖”不出头。(老师边写,边讲述注意的地方)

师:“小”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按照课本上的笔顺书空一遍。然后,仔细观察它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上认认真真地描红,然后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小”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坐姿)

[点评: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少,而且有效的指导尤为重要。要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田字格读帖、描红、临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汉字的本领。]

师: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

生:要珍惜时间,尤其是早晨的时光太宝贵了!

生:中国的汉字太有趣了!

师:是啊,中国的汉字的确很奇妙,同学们课后请继续用咱们说过的多种识字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汉字,祝愿你早日成为咱们班的“识字小明星”。

苏教版六年级 语文上册习作4 篇9

我有一幅剪纸,这幅剪纸剪的是一个小朋友在牛背上拉另一个小朋友上牛背。左下角有三个字:好朋友。每次我看到这张剪纸,不免浮想联翩。

一天,天气明朗。小明出来放牛,因为太累便躺在树下乘凉,不知不觉睡着了,牛却自己跑开了。

小明醒来后,发现牛跑了很着急,便到处寻找,最后发现了在半山腰的牛正在破坏小刚家的菜地。小明害怕被菜地的主人教训只好先跑开了。他躲到了树下,哭了起来。这时,小刚走了过来说:“小明,你怎么了?有什么困难我来帮你完成,你别哭了”小明听了小刚的话,羞愧的说:“小刚,对不起。我打了一个打盹,牛自己跑了,把你家的菜地破坏了。”小刚说:“没关系,咱们赶快把菜苗子扶正吧!被我爸发现就惨了。”小明感激的说:“谢谢,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说着他们便跑向了菜地……

小明和小刚齐心合力,不到一会就把菜苗扶正了。他们高兴极了,现在小明正在拉小刚上牛背玩呢!

故事结束了。这幅剪纸时时提醒我:好朋友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你的支持者。告诉我:永远不要和朋友吵架、闹矛盾。我感谢它让我拥有这么多的好朋友。

我爱你,剪纸!!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

剪纸的文化艺术品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

我从来不会剪纸,更别说剪出美丽的图案了。但是今天,我却上了一节既有趣又特别的剪纸课。

一上课,老师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两张红色的彩纸,让我们做一个游戏:按照老师黑板上的图案剪出一个“喜”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我这下可犯难了,这怎么做呀?我从来没有尝试过。但是我抬头看到其它同学都在兴致勃勃地边听老师讲边做着,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也埋头做了起来。首先,我把纸对折两次,再在上面画上图案,又用剪刀剪下来,打开一看,“喜”字就隆重出场了。虽然它又肥又胖,但我感觉还是很漂亮,看那火红的“喜”字,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接着,老师又手把手的教我做出各种各样图案的“喜”字,有桃心型的,凌形的……漂亮极了。

这节课使我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剪纸的知识,我爱剪纸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剪纸

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经过灵巧的双手,他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剪纸艺人剪的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称赞。十二生肖同时还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我和妈妈一起做了剪纸,剪汉字。拿出一张纸彩纸,在纸上写上汉字,然后再剪下来,这就是我们做的剪纸,妈妈用不同颜色的彩纸剪成好看的花,也叫剪纸,非常漂亮,不信,你也来试试,包你剪出来的也一定很漂亮,因为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上册 篇10

这是一个和我们的家园密切相关的单元,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带来的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我们的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还是别有其他形状?”好像孩子们还是觉得以曲为美,于是选择了“圆形”。在大家的异口同声中,我还是听到了弱不禁风的“不是圆的”,我很好奇地问了原因,可爱的孩子很天真地告诉我:“因为如果地球是圆的话,我们的房子都造不稳了,我们人也站不稳了„„”,这下可把其他孩子给急坏了,“不是这样的,老师!„„”我也被卷入了她美丽的错误中,一时间忘记了告诉她其实地球有吸引力„„可能也是在顾忌着一种创作思想 “破圆”。我还是用一种好奇的语气回应了她:“嗯,你是这么认为的,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说的”。第二个孩子理直气壮地说:“地球是圆的,因为宇宙中的星球都是圆的!”紧接着,又有孩子说:“地球仪是圆的,所以地球是圆的”,阅读之星说:“我在很多书上看到地球是圆的” „„

这样可不行,看来这个不懂真理的人还是得我自己来做,我先真诚地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是的,经过科学探索和实践证明,我们的地球是圆的,而且整个宇宙中的大多数星球都是圆的。”可我还是忍不住再问一句:“我们的地球,现在还圆吗?”“圆!”,学生的坚定让我感动,可我还是强词夺理地反驳说:“是吗,可我觉得它已经不圆了!”“为什么?”学生不解地问,我点击了下一张图片(我们的地球还能被我们啃多久)说:“老师也是看了这个才知道为什么的。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了吗?”一双双手都只恨不够长:张三说:“因为地球环境被破坏了”,李四说:“因为那些人知道那个地方有金子,在那里挖了很大一个洞”,老五不服:“是因为太空中的其它星球发生爆炸,炸到了地球,被炸到的地方就凹下去了”,好六却不这么认为:“是我们每天喝水把那里的水都喝掉了”,小七发话了:“那里本来是森林,树木都被人砍光了”„„我没有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不断地倾听着大家的高见,孩子们说什么,我就在原本画好的地球上做什么,最后,还在上面加了一堆垃圾。孩子们哭笑不得地看着黑板上那个已支离破碎的地球喊道:“我们的地球被害的好惨!”

当我出示早已准备好的几张图片时,让我很震撼:学生尽然在那里大喊“消灭他们”,我只在心里纳闷,他们知道消灭是什么意思吗?当展示“吸烟人群”这张图片时,他们还是喊着同样的四个字,尤其是当他们看到那些天真可爱的却逃不过悲惨命运的珍惜动物时,更是为他们伤心叫屈„„我真的不知道此时我该说些什么,狠了狠心,继续火上浇油:展示图片“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地球„„”“生病了”,“要看医生了”,“那我们人类会怎么样呢?”“灭亡!”在给学生欣赏更多的图片的过程中,我毫不留情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一天早就来临了,当各种流感病毒侵袭我们人类时,地球已经生病了,她已经没有能力吃进更多的有害物质,我们现在只能自食其果。如果人类再不知道保护地球,那么地球将会被污染得暗无天日。”此时,暗无天日的图片已展现在眼前,“我们人类与地球是共存亡的,破坏环境就是在损害自己的健康。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想想办法,救救地球,救救我们这个人类唯一的家园。” 看到了“让我们行动起来”这张图片时,孩子们眼前一亮,似乎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见机行事,问他们在这张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当然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他们的想法了,我给他们看了更多的关于环保的图片,有积极方面的,也有消极方面的,还选了几张比较典型的图片让他们来进行评价,其中还特别地强调了一些夸张的创意,最后还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让他们通过画画的方式告诉人们,我们应该马上停止破坏,保护好我们生活的地球了„„

正是因为我们的地球受环境污染太严重,才使得没有能力再承受更多的病毒和垃圾的侵害,所以,只有我们自食其果,可以说这节课更多的是在宣传一种环保意识,通过大量的图片和适当的情感讲述,激发学生对地球的保护欲望,通过身边实际发生的一些事情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身在其中,他们便肯了解,肯操作,肯思考。就是有几个班级的学生比较文静,问的问题不多或问题不够刺激,对于想象画来说没有效率优势,只能在作品欣赏中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体会,我适当地增加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用这样的颜色?怎么会是这种形状的?„„就是让学生在作品欣赏中得到创作造型、颜色上的灵感,指导过程中不断地强调创新、夸张!不管成品质量如何,我相信,通过情感的激发,每个孩子都是在积极地动着脑筋,为拯救地球而出谋划策,为拯救我们自己的家园而努力思考,所以,我还是自信地觉得,这个内容在整体上还是初步达到了情感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双重目标。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显微镜下的世界》,我和我的学生们借助实 验室显微镜看了葱的表皮细胞,人的表皮细胞,葡萄上的霉等。

微生物一个陌生的字眼,显微镜一种陌生的仪器,怎么上这一课、而我也已经好久没有用显微镜了,为了上课我提前一天到实验室调试这台显微镜,真的是凭借初中和师范时的记忆,我小心翼翼的调试着,眼睛都要花了,不过总算调了出来,我看到了叶子细胞,又多试了几次,能看到显微镜下的东西了,我满意的再一次试了试:行,看得清,效果很不赖。带着自信带着劳累,回到办公室继续备课,想好第二天要介绍的。

我准备边演示边强调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只是渗透,不需要 学生调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真真切切显微镜下的世界,我放弃了原有的打算,改变了上课思路,我安排一节课只是观察和描述自己看到的,一个一个的来。

第二天的课堂上我看到的是惊喜,孩子们排好队差不多屏住呼吸来用显微镜观察,脸上写满了惊喜。他们所的描述真的是最贴切的比喻,我们观察的是霉,有人说像是一串串灰色的葡萄,更有人说是爱美的女生毛衣上的球球,现在我都既不清了,有好多我连想也没想到的比喻,这就是孩子们的观察和理解,接下来我又让孩子们把看到的画下来,他们别提有多认真了,一边画一边想小心的下着笔,还不时用橡皮小心的擦着修改着,原来孩子可以像一位科学家一样工作的!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的任务结束了,但是我的孩子们仿佛并没有收拾文具课本的意思,他们太惊奇了,自发的说起自己的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后来的课,学生们上得很轻松,乐意看书了解更多微生物,画图片的水平也是自动提高。

现在我特别相信一句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科学课上最有用。

三、物质在变化

从本单元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经历了“问题——实验——思考——结论——应用”的科学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处理能力得到提高,更激发起学生了解身边事物中的秘密,生活中化学的兴趣。学生在“研究蜡烛变化的方式方法”探讨中思维非常灵活,特别是对观察方法的陈述比较科学多样,气氛也显得活跃轻松。学生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对“加热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很容易就能得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结论,这一层次的研究学习比较轻松;对“燃烧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的实验探究,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也完成了相关的实验内容,学生对“点燃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的结论总结过程中,学生对“产生新物质”这个结论很难提炼出来,在总结的过程中只有个别学生比较积极,能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但是有效的回答却是很少,因此,在总结实验结论这个小环节中,学生显得比较沉闷,甚至出现了多次的冷场局面,大多数学生只愿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很积极,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况。主要原因反映出本人教学中不放心让学生主动思维、不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的陈旧教学观念,其次受教材内容的牵制较大,探究实验按部就班,没能优化实验内容。

科学课必须重视探究过程,设计探究方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了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方案的制定,学习实验方法,感受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极为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段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实验方案制定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探究的主人。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人文氛围的关键因素。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把学生看成是在共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合作伙伴,真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发展。在活动中学生有标新立异或者偏离常规的看法,教师给予鼓励并适时点拨。同时能使我们感受到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出错未尝不是好事,关键是教师能否提供一个让学生自己修正错误的机会。在他们寻找原因,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科学素养无疑将会得到培养与提高。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谈话导入,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像。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本课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像难理解,因而课前我收集了大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古今能同时呈现,使“宇宙”变得亲近,更利于学生理解。

3、课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像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

本单元内容在五课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应该设计成六个或者七个课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探究活动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好奇是孩子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儿童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对学生的一些超现实或异想天开的想法或问题要给予肯定和赞赏,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树立自信心。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2、要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从中获得知识,对自然界的有些现象,学生经过亲身探究才能产生认识,才能提出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才能做出超越前人的举措。亲身探究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得到培养,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亲身探究,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批评性思维以及创造力也得到了最有效的培养。

3、在探究活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相互合作,彼此分享。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总之,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要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下,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他们的创造灵感被激发,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活动才会成为可能。

《假设与实验》教学反思

本单元首先介绍了猜测与假设的关联,引导出提出假设也是探究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其次通过对实验的定义,介绍了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强化对比实验中条件控制的意识与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此外,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同时,教师还可将有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使之有所发现,以达到培养认识事物的目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怎么写下一篇: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