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推荐8篇)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

基本情况

从XXXX年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个。其中市级示范性合作社X个: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XX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县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多,涉及面广,合作社组织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其中从事农产品购销XX个,林果业X个,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从刚开始的3-4年增加到现在的XX个。今年全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XXX县XX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在XXX县XX镇成立。联合社的农产品都是联合社成员的基地直接提供的,通过成立联合社,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同时可以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单个合作社销售的成本,还能有效整合资源、连接市场之路,从而开展更高平台上的产品营销、信用合作等各项服务。目前有XX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财务规范和报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作用显著。XXXX年合作社有社员XXXX人,带动周边农户XXXXX户,销售农产品累计XXXXX吨,实现销售收入XXXX万元,占农产品销售收入的X%。

XX年入社社员达XXXX人,签定销售合同数XXXX个,合同面积XXXX亩,销售农产品XXXXX吨,销售金额XXXX万元,上交税金0.XX万元。

截止目前全县合作社入社社员XXXX人,拥有固定资产总额XXXX万元,带动农户数XXXXX户,经营规模面积XXXX亩。为了增加农产品销售,XX乡XX合作社在XX市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收购当地农民种植的土豆、白菜、等蔬菜,每月销售量XXX吨;全县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招标,与各乡镇中小学校签订食品供货协议,主要供应学校食堂肉、菜、蛋等食品,每月供应蔬菜等食品XXX吨;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路。充分利用XX对口支援我县的大好时机,扩大我县优质农副产品在全国的销售,产品在国内销售到天津、广洲、上海等内地市场。XXX县XX红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XX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上海XX集团签定XX、XX供货协议,销售XXX县优质XX、XX,XX乡的 “XX”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办理进出口许可经营证,与周边的XXX、XXX等周边国家开展进出口贸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宣传认识不够。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在宣传引导方面不够广泛、深入,致使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理解不全面,对推动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合作意识不强,入社积极性不高,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人才、技术、信息缺乏。一是各部门缺乏懂农村专 业合作社知识的专业人才,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农民缺乏合作知识。二是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程度低,且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深度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由于思想保守,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供求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影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自身建设不规范。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虽然呈现出较好的趋势,但从整体上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组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弱,发展规模小,总量少,入社会员少,辐射带动面小;有一些合作组织发展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没有章程、制度、没有工商登记,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利润返还机制和必要的监督机制,利益联合机制也不完善,尚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在外部环境上,认识程度还不高,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范和提高。

4、合作社发展不平衡。有的合作社发展实力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强、有的合作社经营范围狭窄,实力弱;

5、政策落实不到位。随着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合作社的发展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来推动合作社发展,但到具体执行 时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地。如:税收减免政策执行不统一、贷款担保困难、生产设施用地困难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

6、资金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合同,由于流动资金短缺,不能正常支付,而贷款又担保落实难,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

7、产品附加值低。我县大多数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是以散装原产品或半成品形式出售,很少进行产品的分级、包装、这不仅影响了我县农产品市场范围的开拓,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成效。

(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乡镇长、村长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所辖范围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点设在村组。县农业局要依法履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责,县农经局具体负责做好发展规划制定、法律政策落实、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示范培育、宣传培训、统计监测等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采取广播、电视、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各 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 强指导服务合作社发展的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和工作指导体系,县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乡镇、场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办公室。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 业务指导操作规程,加大对合作社辅导员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熟悉法律政策、热心合作社事业的辅导员队伍,为促进合作社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4、规范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统一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生产 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注册商标、统一产品销售等服务。建立合作社农产品生产档案,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和监测制度。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品牌,如XXX、XXX、土鸡和土鸡蛋、XX土豆、XX红枣和蜂蜜、XX核桃、红花等。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等认证活动。

5、加快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外 销平台建设,到内地开拓销售市场,组织产品向XX等内地销售,加快现代农业农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企对接”、“农市对接”等五大对接,促进合作社与城市超市、学校食 堂、涉农企业、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产销衔接。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产品展示、展销、洽谈推介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内地展会,负责做好展品宣传、广告等工作,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展会经费补贴。通过扩大合作社产品销售半径,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

6、加强规范化建设。把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农业部等国家 11 部委的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建设规划和示范社标准。围绕设立登记、建章立制、利益联结、统一服务、民主管理等,引导开展规范化建设。我县每年选择培育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7、营造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环境。执行近年来市出台的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国家和市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项目,可优先争取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提供信贷支持。县农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会同县农经局共同做好农民业合作社信用评估和建档工作。鼓励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授信与合作社成员单体授信相结合,采取“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办法,建立信贷支持绿色通道。县政府支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8、强化服务和销售功能。计划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覆盖面达XX%,XX%以上的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 产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增收水平超过其他农户XX%以上。到2020年,围绕我县六大产业发展,形成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载体的产业集群,经营实力明显提高,运行更加规范,服务农民能力显著增强。

9、争取项目支持、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示范标准推进合作社发展,申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使其发展壮大,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0、规范化运作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截至目前, 全市共有93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中种植业3047家, 养殖类3076家, 运输类4家, 加工类43家, 服务类264家, 销售类82家, 储藏类4家, 生产资料类27家, 其他类2832家。在示范社创建方面, 全市共有国家级示范社18个, 省级示范社185个, 市级示范社365个, 县级示范社852个。在工商局登记的联合社3个, 其中五寨2个, 宁武1个。全市合作社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总体发展势头强劲。

近4年每年以千个速度增加。原平市发展到1173个, 居全市之冠, 忻府区、原平市、五台县累计发展总数在1000个以上。

2. 规模日益扩大。

不少新成立的合作社注册人数都达到了20人以上;一些原有的发展较好的合作社也以自身的优势吸引了不少新成员加入。目前规模在50~100人的合作社有181个, 100~500人合作社有41个。

3. 联合社建设拉开序幕。

五寨县精特优农副产品加工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注册成立, 拉开了我市联合社建设的序幕, 点燃了合作社联合发展的星星之火, 对我市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里程牌意义。

4. 产业类型更加多样化。

由主要的种植、养殖业生产领域向农业生产服务、加工服务、销售服务、渔业、技术信息、农机、花卉苗木、甚至刺绣等领域延伸。

5. 出现了一批示范效果好、带动服务能力强的典型合作社。

像代县的美意葡萄专业合作社、岢岚县的益园野生菌专业合作社和吴家庄穗丰小杂粮加工专业合作社、神池县的六合园粮油专业合作社等都是其中的好典范。

6. 公益性合作社的出现。

神池县靖松林业专业合作社, 由一名退休老干部出资10万和几个村干部出资20万, 共同注册, 不为盈利, 而以绿化乡村为目的, 在当地很有影响。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 贷款难, 融资难, 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业务做强做大, 资金短缺, 始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由于我市绝大多数合作社起步较迟, 经济基础薄弱, 共同积累少, 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只是极少数, 因此多数合作社可用资金主要来自成员入社的股金。而不少合作社当初为了不影响农户入社的积极性, 股金定的都比较低, 致使已成立的这些合作社多数因资金短缺, 运转艰难。对于那些已有一定基础的赢利合作社, 提取的公积金数额也不大。目前忻州市以合作社名义贷到款的很少, 大多是依靠个人关系, 以合作社理事长个人名义贷款, 或者靠朋友或单位、企业担保, 方能贷到少量款。

2. 人才缺乏, 导致合作社运行水平不高。

目前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 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基本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 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比如, 五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 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合作社理事长只占理事长总数的12.4%。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 但也仅限于技术指导, 难以参与决策, 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

3. 管理欠规范, 合作社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 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 群众兴办热情高涨, 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 合作社内部管理存在不规范问题。虽然合作社制定了章程, 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 (代表) 大会等必要机构, 但有些还流于形式, 很少组织活动;有些由企业改建过来的合作社, 没有严格执行“一人一票、按交易量返还”等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差, 有的合作社“企社不分”。从中不难看出, 无论是民主管理, 还是财务管理, 都存在规范问题。

4. 重建轻管, 合作社建设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目前合作社建设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规范、重建设轻指导、重扶持轻监管”问题。从调查情况看, 近年来, 各级各部门在引导、服务合作社发展工作中, 确实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但也有不少地方, 只注重发展数量的增加, 而忽视了运行质量的提高;有的在帮生上下功夫, 而在帮规范上精力不足;有的只重视争取扶持项目, 而不注重项目实施的监管。

5. 数量多、质量差。

全市9379家合作社, 其中有60%多的全部为“空壳”合作社, 这些“空壳”合作社成立的目的不纯, 不是为了套取政府项目资金, 就是为了骗取贷款, “空壳”合作社的存在, 对营造全市合作社良好发展秩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6. 合作社类型比较单一。

长期以来, 政府的推动力度小, 合作社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全市合作社大部分为种植和养殖类, 加工、销售、服务类的很少, 联合社发展也是举步维艰, 发展模式大同小异, 不利于我市打造“小杂粮基地”战略的实现。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1. 抓好“四个规范”, 大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

一是合作制度要规范。二是合作服务要规范。三是合作业务范围要规范。四是合作分配机制要规范。

2. 加大对合作社发展的扶持力度。

结合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和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一方面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 设立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宣传和对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力度。

3. 多组织实地经验交流会。

我们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农村精英们, 实地参观一些优秀的合作社发展模式, 这种培训, 既形象又生动, 且极具说服力, 给人的感触颇深, 对全市合作社的发展必将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4. 建立健全合作社发展规范监管体系。

建议一方面市政府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 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管理, 让民间成立类似协会的合作组织, 让协会来组织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 农业农经部门只负责政策传导和规范指导。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5. 取缔“空壳”合作社。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3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齐齐哈尔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160个,入社成员19.5万人,带动农户36.3万户。按产业划分:种植业2625个,占63.1%;养殖业656个,占15.8%;农机511个,占12.3%;林业48个,占1.2%;奶业229个,占5.5%;加工运输营销91个,占2.2%。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优化,加强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联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经济效益,对于农业的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和绿色高效农业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2007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634个,2008年发展到920个,2009年发展到1921个,2010年发展到2740个,2011年发展到3610个,去年,合作社已经发展到4160个,平均每千户组建5个合作社。

二是经营规模越来越大。5年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较小,一个合作社经营的总耕地面积500多亩,最多也就是4000亩,现在增长较快。如克山县西联农机合作社,2010年主要以代耕作业为主,仅为2.5万亩;2011年新增自主经营面积1.7万亩,代耕作业面积扩大到4.2万亩,总收入680万元,纯效益101万元;去年自主经营面积达到2.6万亩,代耕作业面积达到5.2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42%。

三是合作领域越来越宽。过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领域比较单一,现在已扩展到种植、加工、营销和农机合作等各个领域。甘南县依托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与金星村共建的优势组建红古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金星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红谷2万亩,为提高红谷附加值,延长红谷产业链条,投资兴建红谷小米加工生产线,注册 “白羽”牌红谷小米商标,产品远销哈尔滨、沈阳、上海、杭州等地。

四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实行了土地统一规模经营,发挥了大机械作用,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分配上,先是兑现入社土地保底金,然后按50%提取公积金,另外50%按照国股资产、股东投资、农民土地折资入股进行二次分配,国投资产产生的效益平均分配给社员,既保证了国投资产保值增值,又最大限度地惠及了广大社员。2011年合作社直接经营土地1.5万亩,代耕作业28.4万标亩,实现赢利1342.2万元。先行兑付土地入社保底金525万元,提取50%公积金记入个人账户,共提408.6万元,可分配盈余408.6万元。国家补贴收益384.7万元平均分配给314个社员,户均分得12251元,入社成员投资回报率31.3%。

五是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克东县春和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吸收本村农民288户入社,经营土地面积达11360亩。合作社成员以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社(每亩折一股)。2011年合作社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农户入股土地面积7210亩,全部用来种植优质大豆。年终,入社成员亩分红446.34元,与其他出租土地的农民相比较,亩净增收益146.34元。

六是作用发挥越来越强。克山县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现已吸纳成员7.3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6%,2012年实现规模经营土地180万亩,为成员提供优质廉价生产物资,无息垫付生产资金或赊销物资,无偿缴纳农业政策性阳光保险,无偿代储代销粮食和免费进行技术培训等服务,累计向社员无息赊销化肥6万余吨、种子1万余吨,垫付农业生产资金4亿多元,无偿缴纳农业保险1300多万元,代储大豆60多万吨。它是全省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带动力最强,集产、供、销服务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二)主要做法

一是树立典型,引领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工作当中我们从依法规范、创新增收、分类推进、作用发挥等方面,积极发现、培育、推广典型。齐齐哈尔市在不同阶段培育不同的合作社典型,如“能人创办型的克山仁发”、“集体领办型的北联新兴”、“股份经营型的依安惠民”、“企业兴办型的昆丰大豆”等典型,在推动合作社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办社、入社的积极性。

二是制定政策,扶持发展。齐齐哈尔市坚持“帮生”与“帮长”相结合,联合制定了56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工商注册登记上实行“四不”(不收费、不验资、不年检、不罚款),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上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在生产用电上按农业用电收取费用,在交通运输上开辟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在水利、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等农业各种要素优先给予配套组装,在信贷投放、贷款贴息、土地耕塇补贴、农业阳光保险、高产攻关项目等政策给予优先扶持。比如,泰来县对组建保护性耕作的农机合作社,达到标准作业面积,县政府分三年对合作社给予以奖代投进行扶持。

三是创新模式,多元发展。2008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自发组建为主,经营形式单一、规模较小。现在经营领域已扩展到水利、林业、营销、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外贸出口等各个领域,并向专业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依安县新兴乡惠民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后,将过去单一的种植业生产扩展到农机作业、畜牧养殖、建筑工程、劳务输出等多种产业,2011年实现总收入1539.7万元,纯收入427 万元。其中:农机总收入129.7万元,纯收入70.6 万元;入社土地实现经营收入1410 万元,纯收入242.4 万元;养殖、建筑、杂粮加工等其他多种经营纯收入114万元。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和推广了龙头企业带动、规模经营吸纳、农机合作社牵动、规模化养殖引领、流通合作服务等5种有效模式,建立了入股分红、利润返还、资金互助等经营机制,合作社经营呈现出资金合作、土地入股、资本带动、交易分配等多种形式。克山县立涛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以盈利的60%按产品交易量返利和剩余部分按地折股分红,2011年为成员返利分红282万元。

nlc202309012357

四是加强管理,规范发展。齐齐哈尔市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以促进和服务合作社发展为出发点,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加大对合作社的监督管理力度,引导合作社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合作社运行的民主管理、财务核算、生产规程、股金分红、社员履责等规章制度,促进了合作社依法运行、规范运作。2011年齐齐哈尔市在全省率先以政府文件出台了《齐齐哈尔市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2012年,又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现代农机合作社为目标,以农民土地作价出资入股为前提,以国投资产量化到人为抓手,以二次分配为衡量标准,以兼顾成员利益为原则,加快完善157个股份制、合作制及其他组织形式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促进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和规范发展。

五是强化领导,保证发展。齐齐哈尔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组织,形成了有力的工作推进体系。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标。在对各县(市)区考核中,将合作社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连续四年在全市开展了“农民合作社十强社”和“合作社带头人标兵”竞赛活动,对前十名公开进行表彰奖励。2012年,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有效发挥大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齐齐哈尔市为了完善农机合作社规范管理,确定了市、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农业局、农机局、经管站等相关部门定点包保一个农机合作社,对合作社按照好中差进行分类排队,重点抓两头带中间,加强管理。全市开展了五星级评定活动,实现全面发展和提档升级。提出3年内对于农机具已配套、达不到规定标准作业面积的,建议县委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给予免职,有些县将推进力度大、工作业绩突出的村支部书记(理事长)转为事业单位编制。

(三)主要作用

一是促进了规模经营,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齐齐哈尔市以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达到5000亩以上或占所在村屯耕地总面积70%以上为目标,有力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今年合作社统一经营和服务的规模经营土地达426.7万亩,占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的40%。种植业合作社吸纳农民17.6万人,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18万亩、516万亩、400万亩和59万亩。养殖业合作社发展到596个,吸纳农民1.2万人,奶牛、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6.5万头和2.1万头,占全市规模养殖比重的31%。

二是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提高了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水利化水平。合作社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作物病虫和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突出发展特色、绿色、有机、高效农业,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57个,占全省的29.3%,综合机械化程度为89.2%。实现了以机械化、规模化、水利化、科技化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灌溉条件和抗灾保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为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壮大创造了条件,加快了农业产业化。790个合作社与飞鹤、元盛、博天、博成等龙头企业实现利益连接,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514万亩,提供加工原料284万吨(种植业154万吨,养殖业130万吨);新引进了中粮、蒙牛乳业等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6.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4.2亿元。

四是加快了劳动力转移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合作社的统一经营模式,使大多数农民不再参与生产的各环节,只由少部分农民就可以完成全部耕作。合作社实行统一大型农机作业,与一家一户用小四轮耕作相比,每个劳动力年耕作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增加到上百亩,甚至达到1000亩,并大幅度提高了耕作质量,推进了标准化生产。生产资料的团购、农产品的统销,让入社成员切实感受到节本增效的实际效果,他们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更加放心,走出去务工和经商更有信心。齐齐哈尔市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45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07万人,使他们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加速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建数量较多,带动力不强。从全市来看,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160个,但具有一定规模、注册资金较大、入社农民超百户或千户的合作社较少,兴办加工企业和经营实体经济的更少。

(二)发展速度较快,运行管理不规范。大部分合作社是近几年刚刚组建的,内部管理还不够规范,有的不能正常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决算;有的合作社管理不民主,重大决策仍然是少数人说了算;有的产权不明晰,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有的名为合作社,实为股份制或个人企业。

(三)筹资渠道较窄,资金严重短缺。由于我市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较晚,加之合作社社员积累比较少,基础设施投入和生产发展资金十分短缺,很多有市场、有品牌的合作社想扩大生产规模,吸收更多农户加入,因缺少资金而不能实施。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不强,注册资本金较少,可抵(质)押财产不多,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服务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不系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四)农民入社意愿较强,领导人才匮乏。农民要求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比较迫切,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但由于当地缺乏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能人”,加之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较少,因此很难组成合作社,即使初期成立了合作社,也会由于管理不善而解散。

(五)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扶持方式有待于创新。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政策的含金量不高,特别是投入的力度不大,加之落实不到位,使合作社没有得到真正实惠。在扶持方式上,目前还存在着扶持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资金投入过于分散,“撒芝麻盐”现象比较突出。

nlc202309012357

(六)合作社土地经营规模小,自主经营能力和抗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弱。几年来,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资金、信息扶持,土地规模经营有了发展,但是合作社土地经营规模小的问题仍然存在,自主经营能力弱,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合作社没有实行阳光农业保险,还处于靠天吃饭状态,一年受灾多年无法翻身,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

三、政策建议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在发展的初期,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积极调整或制定新的法规和政策,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要尽快出台具有操作性的支持合作社发展的税收、土地、金融、人才等优惠措施。结合齐齐哈尔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从财政的角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突出支持重点。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根据入社农民户数、入社土地面积、注册资金额度以及经营收入等指标,将合作社分类排队,对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大型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发展合作社联盟,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梯次格局。一是对种植业和养殖业合作社,重点支持入社农户超过500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万亩或经营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合作社。二是对加工、销售、运输和贮藏以及生产资料购销合作社,年营业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按照我省产业化龙头和中小型企业政策给予重点扶持。三是对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业合作社,按照服务对象的覆盖面大小给予优先扶持。

(二)创新投入方式。一是直接投入。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也可从产粮大县奖励中拿出一定数额资金,重点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产品质量认证和优势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和仓储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培训等。二是放大投入。以担保公司为平台,由政府出资注入担保资金,选择承贷银行,按照放大5—10倍的额度为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发放担保贷款,解决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同时,根据合作社贷款规模和利率,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补助。三是整合投入。将国家和省现有政策资金集中投向合作社。

(三)加强监督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合作社的监督管理,重点监督和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特别是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合作社要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按规定提取折旧和各项基金,增强合作社的发展后劲。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接受入社农民和群众监督。指导现代农机合作社把国家补贴资金形成的财产量化给每个社员,所产生的效益平均分配给每个社员,让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财政局农业处)

责任编辑 洪峰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4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8月10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的带领下,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们视察了天长市鑫洁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永丰镇现代农业合作社,并邀请10多家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座谈讨论。座谈会上,委员们听取了市农委负责同志《关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通报》,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副市长刘正田应邀参加座谈会并讲话,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截止2010年7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5家,覆盖全市所有镇(街道),涉及种植业、畜禽、水产养殖业、苗木花卉、农事服务等10多个领域,拥有成员1.5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带动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四个提升,一个增加”:即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了农民市场地位,增加了农民收入。金集益民、仁和芦龙两家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入社会员每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被流转户通过务工经商,年平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维林水产专业合作社通过科学养殖,统一经营,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户均增加收入6000多元。益民鹅业合作社、龙岗芡实合作社分别荣获农业部和安徽省“示范合作社”称号。

在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市委、市政府及市农委、市工商局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建立了由市农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管理服务体系,并依据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二是工商部门通过上门指导和注册登记,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构成、出资方式和组织机构,完善内部运作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三是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扶持政策,专门安排扶持资金,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成长壮大;四是市农委及新农办组织人员深入各地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章程认真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素质。

调查表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效益也日趋显现。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少数干群对合作社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清。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新生事物,一经工商注册就是一个新型的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市场主体,以增加收入为宗旨的企业,其本质是合作。调查显示,不少干部和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它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明,导致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后劲不足,运行不规范。有些农民虽然参加了专业合作社,但也仅仅是把合作社当作一个销售场所和销售渠道,而对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的服务功能和作用缺乏全面了解,契约意识、规则意识比较薄弱,执行章程规定的自觉性较差。一些社员当产品好销时,往往自行销售,当产品滞销时,就找合作社解决销路。还有个别合作社的负责人,利用合作社的资源向自己倾斜,不是平等地服务于每一个社员。调查中我们还了解

到,有少数镇村干部将合作社视为村级集体组织,平调或挪用市政府的扶持资金。

2、服务面不广,层次较低。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调查显示,我市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限于产前的农资服务统一采购,产后农产品销售这些环节。多数专业合作社还没有做到统购统销,农户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一些新的服务领域还未拓展。

3、内部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合作社的管理机制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市已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比较规范的章程及有关制度文本,并按规定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等机构,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大都流于形式,不少合作社未按规定定期召开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大会,科学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还未形成。

4、政策扶持需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设一章来规定政府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从我市实践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国务院还未按合作社法的规定出台相应的税收、金融等方面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给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税收政策方面,目前按暂缓征收操作,不少合作社都反映心里不踏实。在金融方面,我市金融机构,还未开展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目前只承办对社员个体的金融服务。(2)我市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用在合作社的开办和规范化奖励上,扶持的深度和层次还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

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采集、发布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调查显示,我市在上述方面还存在不足。(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还对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以及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作了原则性规定。调查中发现,我市对专业合作社发展急需解决的人才、用电、用地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扶持措施。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目前普遍存在着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财务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发布人才,导致服务水平难以提升,规模难以扩张。

5、规模小,应对市场和自然灾害能力差。我市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积累不足,很难应对市场行情的变化,特别是承担千亩以上规模种植的合作社,水产养殖、种植合作社一旦遇到较严重的自然灾害,虽然参加了农业保险,但仍然难以支撑,抓紧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二、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注重规范运作,提升合作水平。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是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力和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建议市委、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运作程序,增强合作功能。一要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参照示范性章程文本,制定并完善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合作社章程,明确服务宗旨,成员资格,股权设置,组织机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二要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要严格执行议事规则,使重大事项决策真正民主化。三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好公共积累和利益分配的关

系,既要让入社社员增加收入又要确保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四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合作社的审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五要建立合作社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市场销售,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各类合作社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

2、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包括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土地流转、用地、电力供应、技术人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争先创优等方面政策措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论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项服务,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形成一整套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议市政府用于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不搞普惠制,要跟项目走,做到“见花浇水”,这样有利于合作社发展壮大。

3、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做大做强。一是要坚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加快土地向合作社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建设现代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条件成熟的可在合作社下成立合作农场,专门承担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种植,加快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二是要鼓励全市同一领域的专业合作社,实行横向联合,组建行业联合社和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共同开拓市场,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商标和农产品标准,实施品牌和标准强社战略。四是帮助合作社培养和引进人才。建议市农委、新农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密切配合,制定出合作社专业人才的培训计划,对有培养前途的、具有高中文化水平以上的合作社成员,建议

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或专项扶持的措施,将他们输送到大专院校进行短期培训。鼓励大专院校对口的毕业生到专业合作社工作,必要时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补助。从外地引进的人才可以享受工业企业引进人才的有关优惠政策。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中共金崖镇党委刘富贵

(2008年9月)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金崖镇张家湾、齐家坪、陆家崖等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逐步发展大田蔬菜种植,进入新世纪,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达一万亩,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生产格局。至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4000亩,借助“高原夏菜”的品牌优势,产品远销东南沿海甚至韩国、日本以及南亚诸国,产值达到3900万元,无公害蔬菜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型产业。

在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单家独户在市场经济中缺乏主动权、技术落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2003年前后,金崖镇党委、政府在借鉴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村委会为核心,发起成立了8家农民专业协会,以期实现合作经营的目的,破解单家独户在市场经济中遇到的难题,为农业产业化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但由于当时思想不够解放,更重要是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机制,协会最终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而形同虚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实践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走抱团发展、合作经营、共同致富的道路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金崖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已是呼之欲出,蓄势待发。

2006年10月,《中华人民国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使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指定专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他地区先进经验进行学习研究,并制定出《金崖镇引导、发展合作社实施方案》,下大力气深入群众讲解宣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赢得了大部分群众的认同和欢迎。通过近半年的广泛宣传动员,我镇自2007年6月《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前夕按照我镇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开始引导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农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发起成立专业合作社。至2007年底,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镇相继成立了“榆中西部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榆中岳家巷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2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其中蔬菜产销10个,生猪产销1个,肉羊产销1个,已注册登记10个,使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步入了新的发展历程。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质是一种新兴的市场主体,其性质与企业并无二致,要直接面对市场经济严峻的考验,无法逾越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为此,作为政府,我们的做法主要是鼓励、引导和扶持,一句话,就是做好服务工作,但不参与其内部事务,最大限度的“放活”,保证其自由发展。

现在,自我们引导发起成立合作组织已满一年,可以说,这一年是我镇合作社起步之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年,虽然时间不长,但运营情况却大相径庭,坦率的说,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且好的少,不好的多。但总的来说,还是取得了质的飞跃。

就目前来看,我镇 “榆中西部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和“榆中岳家巷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两家合作社管理规范、运营状况较好,切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社员的到了实惠,是我镇合作社发展的典型。下面通过“榆中西部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合作社半年来的运营情况来分析合作社能够发挥的作用、成功要件和面临的问题,以供参考。

榆中西部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为我镇陆家崖村村民陆应本等5人发起成立的,2008年3月4日在县工商局注册登记,为陆家崖村3个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之一。该合作社在今年蔬菜市场行情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自本村小西芹上市40多天以来,平均每天出菜3.5吨,累计销售额达63万,受益农户达140余户。在这样的年景下能够取得如此成效,应是相当可观了。

通过调研,发现本合作社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拉近了市场距离、提高了其市场地位,获得了市场主导权,使农民在销售价格、生产上得到了实惠。在没有合作社的情况下,都是小菜贩到田间地头来收菜,单个农民由于信息蔽塞,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很多时候都是帮菜贩把菜装上车后才与其商量价格,甚至有时菜贩白条一打便一走了之,这种严重不平等的交易使菜农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陆家崖村村民手中的白条总金额达到10万

元之多,令人痛心。而这种情况对于西部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就不会发生,因为百余户农民通过合作社联为一体,其售菜规模骤然增加百倍,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有了市场话语权,有了与大的蔬菜经销商对话的资本,用不着再与小商贩纠缠,这样无形中省去了一道运销环节,拉近了菜农与市场间的距离,把小商贩赚的钱装到了自己的腰包,又可为大经销商让点利,使其获得比较价格,建立更加牢固的合作关系。据粗略统计,通过合作社出售蔬菜,农民可多获利15%左右,相当于一亩芹菜多赚1080元;此外,在该合作社由于直接与大蔬菜经销商交易,所有菜款几乎可以做到当场兑现,群众十分放心,比较效益十分显著。在生产成本方面,今年初,该社理事长与熟悉的农资生产企业联系,以出厂价大批量订购了籽种、化肥、农药、农膜等,使生产成本降低近8%,相当于每亩降低成本96元,一来一去,通过合作社可使每亩地产值净增近1200元,几乎与生产成本的投入相当,合作社的优越性不言自明。二是为广大农民搭建了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交流平台,极大促进了先进技术经验的普及推广。该合作社成立以来,能够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定期举办社员学习会,培训会,另外作为同一个合作社的成员,社员与社员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小巷路口,大家聚到一块总会谈论一些种菜的先进经验、心得体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极大促进了先进技术、经验的普及推广。三是便于推行科学规划的大农业

种植方式,有助于种植结构改善、市场风险规避和标准化生产推行,进而发展订单农业,打造自主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该合作社在经历今年市场阵痛后,痛定思痛,决心打破“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种植模式,适度调整种植结构,规划种植批次,推行标准化生产,并已与某大型蔬菜运销集团形成意向性协议,发展订单农业,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制度,最大程度规避市场风险,并逐步打造自主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榆中西部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比较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办社动机一定要明确、纯正。由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出台了很多些优惠政策,也有一定的资金扶持,这就让部分目光短浅的人感到诱惑,若是抱着套取资金的目的办一个徒有虚名的合作社,那肯定是不会长远的,最多只能抱着蝇头小利而陶醉一时,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办合作社的目的有且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服务农民,让群众得利,离开这一根本点,注定要失败。二是行政干预要少,最大限度“放活”,搞好服务。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就是搞好服务,该落实的政策落实,不该管的不管,要相信群众中间不乏人才,不要强加行政意志,给合作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大浪淘沙,淘汰是难免的,群众要的就是最后留下的真金,也只有这些,才能扛起农业产业化的大旗。三是要有素质过硬的领军人物。虽然合作社有《合作社法》和《章程》,但不能不承认,在我们这样一

个任然以“人治”为主的国家,人的因素是最重药的。“榆中西部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陆应本自1997年开始贩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成为我县市场经验相对丰富、影响力较大的蔬菜商贩之一,其为人宽厚和善、从不斤斤计较,有公心、守信誉、能吃苦,能够从大局出发、为别人着想、处事公道,且头脑灵活,营销能力较强,能够胜任这一重要职位。若不具备其中任何一项条件,特别是“公心”,就无法公道处事,履行其职责,为社员服务了。三是一定要讲信誉。“人无信不立”,讲信誉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素质,对社员承诺的事就一定要兑现,这是陆应本坚守的一条原则,不耍花招,不坑农害农,是其引得广大群众信赖的关键。四是要让社员得到实惠。老百姓是最实在的,每个人入社的根本目的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是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6

姓名:李洋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班级:汽车营销2班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幅员总面积2397平方公里,2002年末,行政区划为3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12个乡,230个村(居)委(其中:176个村委会,54个居委会),1498个村民小组(其中:居民小组378个,村民小组1120个),年末人口为49.9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86万人,农业人口43.11万人)。山地、丘陵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6%以上,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农业区,也是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区。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的商贸重地。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黔江区得到了较快发展,作为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施中仍然有不足的地方。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通过对黔江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初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基本经验。去粗取精,努力改善,并把成功的经验推广到重庆其他县区,促进重庆农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黔江区村民、村官。

2.资料收集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

3.调查方法:通过对黔江区的村民和村官进行访谈,观察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查阅当地乡政府对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文件和报刊的报道。

三、调查内容:

1.了解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了解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3.了解村民家庭经济情况

四、调查时间

2011年8月24日到2011年8月27日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特点

黔江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年来,黔江区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不断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8月,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50个,其中专业合作社46个,专业协会4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22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5491户,带动非成员农户7682户。黔江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出以下特点:

1、合作组织形式多样化。在组织形式上,既有基层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也有区域性的联合社、联合会以及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其中基层合作组织占80%以上。在合作机制上,不仅有劳动、技术、产品销售的联合,而且有资本的联合。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了服务让利、最低保护价保利,以及按交易量返利、按股分红等多种分配形式。

2、多行业、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目前,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领域涉及生猪、猕猴桃、蔬菜、中药材、产品销售、技术等多方面合作,其中种植业、畜牧业合作组织超过总数的90%。合作内容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环节,由只能提供单项服务发展到产销一条龙综合服务。

3、合作组织主体多元化。黔江区大部分合作组织是由农村种养大户、技术能人、经纪人等牵头兴办的,特别是一些有威信、有专长的种养大户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农技服务站、供销社、科协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兴办合作组织的重要力量。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大部分都在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确认备案,有28个已按《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60.9%。到2011年8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总额达到356万元,平均每个组织10.47万元,农民出资总额230万元。

(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做法和工作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了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市委、市政府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意见》,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有关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具体措施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起由农业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2、加大扶持力度,增强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采取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并落实了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增强合作组织的发展后劲。黔江区为支持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在2009年出台了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每个补助1万元,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每个补助2万元,50万元以上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每个补助5万元的扶持政策,激发了农户办好生猪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3、鼓励多方参与兴办,促进合作组织实现较快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为主、多方参与、多样合作、自愿组合、民主管理”的原则,黔江区注重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支持引导农业、供销、科协等部门以及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参与领办、联办合作组织,鼓励专业经营人才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合作组织中干事创业,形成各类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在多个领域竞相发展的局面。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社内部运作、管理不够规范。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构松散,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完善,部分合作社没有登记注册,没有章程,有的虽然有章程,但制度很不规范,部分已经注册登记的未开展实质性工作。不少合作社与农户间的关系仅是松散的买卖、供应关系,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组织,大多数合作社与社员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合作社抗风险能力脆弱,一旦出现价格销路等风险,社员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最终给入会农民带来损失,造成农民积极性不高。同时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部分农民带头人综合素质不够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懂技术、善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较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合作社的创新与发展。

2、规模小,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仅限于村组小区域的合作,发展不平衡、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的问题比较普遍,对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目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社中,绝

大部分注册资金都在50万以下,企业规模有限。

3、技术支撑力量薄弱、农业产业效益偏低。目前黔江区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生猪、猕猴桃、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的九成以上,稻谷等大宗农作物领域分布较少。由于我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使得外出打工人数很多,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造成农业专业人才的匮乏,客观上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同时,只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才能带动农业效益的提高,目前部分地区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4、合作社资本短缺,筹措资金渠道单一。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支持和信贷方式获得资金十分困难,其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为社员自筹、外部股金和合作社的自身积累,而农民经济实力普遍较弱,对合作社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农业产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很大、利润也不高,难以获得外部资金支持,再加上合作社自身的积累能力不强,直接导致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资金普遍不足。资金缺乏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各种活动的正常开展,制约了合作社继续扩大经营规模,拓宽服务领域,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加快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在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成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成员主体身份明确、产权关系清晰、服务内容灵活有效、权利与义务对称、管理科学的现代农业企业制度。它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之上,主要以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管理,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重大问题决策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决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在新的层次和意义上深化和完善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以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农户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农业低效益的问题。我国农业低效益的最基本原因是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形式下,农民面对市场出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寻求技术服务,由于量小而且分散,产品售价比较低,生产资料购买价格相对较高,享受技术服务十分困难,使农民进一步发展生产受到限制,增收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但是,家家户户都通过扩大规模来发展生产,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将社员生产的同类产品进行集中加工或深加工,从而使产品大量增值,并将增值部分按合作社的分配原则留在社员手里,使社员更快地富裕起来。合作社不仅能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和处理方面广泛采用先进科技,而且也可以帮助农户采用先进的经营和管理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大突破口。农民专业作社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的购买和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等服务,最终盈利主体是其成员,入社农民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购销和技术等方面的优惠,节约了生产成本,解除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要能力,劳动价值得到提升,农民收入也明显增多。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加快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的。“民办”就是农民自愿组建,实行成员自主合作、自主兴办,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民管”就是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成员的发言权、决策权;“民受益”就是以保护成员的利益为天职,让农民在合作中得到最大利益。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劳动生产行为受其章程的规范和制约,章程作为准则把每个成员的行为规范、既得利益、权利、职责、义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诚信、履约意识。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管理民主制度的重要保障。

五、发展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体系。

2、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监督机制。

3、探索能人治理和民主管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

(二)积极探索市场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

1、探索多元化筹资途径。

2、构建自身销售渠道。

3、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和政府引导力度

1、坚持农业专业合作社自我管理的方向。

2、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四)多方合作,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1、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联合农业等公共服务部门,形成多功能、多形式、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2、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

3、支持合作社提高自组织服务能力。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7

一、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随着兰州市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09年4月底,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60个,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销售、运输服务等农村经济的各个行业。按行业分,蔬菜、果品运销合作社169个,占65%;畜牧、水产养殖合作社74个,占28.5%;灌溉、农机服务等其他行业4个,占1.5%;药材、花卉、休闲类合作社13个,占5%。入社会员4万人,带动农户7.45万户,入社会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其他农户高20%。

二、兰州市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一)农民入社积极性高,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颁布实施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从认知专业合作社,到积极组建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再到规范合作社的运作方式,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的经济联合体,成为农民抗御市场经济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降低投入品购入价格、产品统一营销、利润二次分配等方面显出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加入,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仅2009年前四个月,全市合作社就新增58个,与上年底相比增幅达29%。

(二)多主体牵头、多领域兴办格局基本确立,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按牵头主体分,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四类模式:一是企业(公司)依托型。即企业(公司)牵头发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为运作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企业(公司)的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等服务功能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农民自发合作创办型。即由生产大户或农村能人牵头发起,以“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依托能力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入社农民采取土地、劳动力、资金入股,按股分红,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三是政府牵线、科研单位参与、农村能人依托型。通过政府牵线拱桥,实现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与农村能人的合作,合作社实现了新技术、管理经验、销售网络的优势组合,推动了优势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四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即由村集体组织发起,以“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的传统主导产业,从而促进产业发展,在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等作用较为明显。

(三)已经由‘松散型”向“紧密型”专业合作社转变。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协调解决入社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统一组织管理生产、批发价购买饲料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统一进行产品收储销售、统一聘请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优势突出,农民合作社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合作社带动和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的组织能力越来越明显,农民与合作社的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四)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

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介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全过程,既发挥了家庭经营制度的优点,又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与市场脱节等不足,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也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竞争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全面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广大农户不断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管理方式,提高了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社员占农村人口比率低。全市共有农村人口130.7万人,入社社员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06%;合作社带动农户7.45万户,占全市农村户数的8.1%;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实力不强,辐射功能较弱。一方面是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很少,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没有再生产和流动资金。

(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全市合作社中实行二次利润分配和返还的不多,大多采取公司化运作。一是多数合作社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利益风险不紧密。有的专业合作社在初创时期,由于资金缺乏,由几个大户出资兴办,经工商登记后,剩下的股金甚至又重新分退,专业合作社成为无经济实力的“空壳”。社员按农产品销售量享受分配,但按股金进行两次分配的极少,体现不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的特点。半数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并没有开展任何工作,没有实质意义的运转。

(三)内部运作不规范。

一是合作社《章程》不够规范,有的流于形式。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一部分专业合作社几乎无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机构,即使有,也没有发挥作用。三是股金不规范。有少数合作社事实上是由某个专业大户个人出资的,但为了登记注册的需要,以几个股东“共同出资”的名义进行注册登记,容易造成法律纠纷。四是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专业合作社未建立或者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四)资金严重短缺。

从注册资金看,只有20%的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超过百万元,七成以上合作社在申报注册资金将入社农户的牲畜、果树、土地、机器设备、个人财产等作价登记,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并无可支配的周转资金,合作社在建立基地、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严重短缺,在农产品运销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五)各县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县区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合作社发展在县区间的发展有快有慢,在全市八个区县中,榆中县依托“兰州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成立了110个合作社,占全市的42.3%;永登县以养殖和特色产业为主导成立合作社80个,占全市的30.8%,其他六个县区合作社发展相对较慢,在带动农民上也有较大差距。

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一)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章程制度和管理模式应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完善和加强。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形成良好运行机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完善利益分配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经营宗旨具有追求公平和效率的双重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合作社制度的核心内容和灵魂,能最直接反映合作社的思想宗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发展、壮大的关键。要完善社员与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关系,协调好利润分配中分红与积累的关系,明确以社员为主体的产权制度,确保社员权益的落实,激发农民的合作热情,克服松散性的弱点,使其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较强的带动力。

(三)创新形式,准确定位。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会和市场中定准位、定好位。一是以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为办社依托。紧紧围绕兰州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县区主导产业、特色产品来培育,并不断扩大规模,带动农户。二要与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优势结合起来,引导村社组织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联合农户组建产销合作社闯市场上来,提高市场销售能力。三要与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结合起来,积极为入社会员提供市场信息、优良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服务,积极利用项目建设为合作社解决发展方面的资金问题。四是积极探索把分散农户和龙头企业联结起来,围绕区域优势产业进行基地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进行项目倾斜,可在设定条件的基础上,优先委托对口的合作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等工程项目。地方性项目的实施可以合同的方式交给协会,用实施的效果对合作社予以奖励。二是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合作社销售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和初加工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三是对带动农民致富成效突出的合作社进行奖励,或者以奖代补。

(五)加大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

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信贷资金,解决合作社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的资金。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对合作社的信贷服务,降低信贷担保门槛,大力推行合作社社员联保形式办理信贷。金融、担保、保险机构应探索创新服务方式,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形成支持合力。要倡导并推进建立农村担保机制,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步伐,探索建立由经济组织、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或以农户联保的贷款新机制,分散风险。

(六)引导合作社开展市场营销,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讨 篇8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综述;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9-0086-03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民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作为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小规模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组织管理方式来经营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改善农业经营体制的有效措施,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方式,是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家庭生产的积极性。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小农经济导致了农民经营分散,市场竞争力薄弱,卖农产品难,收入不稳,增收缓慢。因此,农业组织化的提高、农户统一经营制度的发展完善,是当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的关键点。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引领农民进行农业的规模生产和统一经营,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中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张,走合作生产经营的道路是发展农业最有效的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小农经济中零散分布的农户由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凝结为合作化大生产,采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与科技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实行的“农企对接”、“农科对接”、“农超对接”等,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是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极大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民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这些必将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有利于农业科技投入。因此,农民专业合作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重要阶梯,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共同致富的重要载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市场化运作,带领农户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以外的劳动力就业,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在不改变农户承包经营基础情况下,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推广种植养殖的区域化、良种化和种(饲)养技术的规范化,在保证了农民拥有农产品种养环节的利润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分享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环节的增值利润,使得农民收入能够实现较快的增长。

2 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问题

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2.8万家,约是2007年的32倍,实有成员达6 540多万户。截至2013年6月底,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已达到21 762户,覆盖产业包括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涉及范围从农作物种植与加工逐渐扩展到农机、植保、农业旅游、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社遍布全省各农业主产区,连接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环节,成为新时期引领农民致富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但从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上看,技术滞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作用不大、连接市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较为突出,普遍缺乏先进项目成果和技术人才的支撑,影响了其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 促进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的思考

3.1 做好产业规划设计,挖掘产业发展潜力

每个合作社都有一项或多项产业,加快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支撑。比如近年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积极推广设计农业理念,即按工业化发展的一些思路设计农业,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对此,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要提升战略发展高度,与农业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做好合作社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避免或少走弯路,提高合作社发展水平。科研部门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合作社产业发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服务业、休闲农业等,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

3.2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合作社竞争力

目前,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产业发展需要品牌推动。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只有做到有规模、有质量、有品牌,才能拥有市场竞争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为重要前提的,农产品生产的规模效应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提高产量,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创造新品种,进而形成品牌。对于以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挖掘农产品在产前与产中过程中的增值,如引进更新品种,推广采纳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改良农产品的贮藏与保鲜技术,提升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品位档次,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对于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除在产前与产中环节外,要更加注重产后环节,即农产品精深加工环节,这是为农产品增值的核心所在。例如,通过生物工程等技术延伸农产品种类的更新换代、引进农业机械技术以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

nlc202309041410

3.3 积极寻求技术合作,争取农业项目支持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申请、实施国家、省重大农业项目,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动力。利用科研单位编制可研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方面的优势,帮助合作社共同申请、争取项目,通过项目支持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发挥合作社土地集中、组织力强的优势,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对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典型示范,引导带动农民应用推广新技术,有效解决合作社缺技术、缺人才的问题。

3.4 强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合作社发展技术手段

在农业生产上应用信息技术,如辽宁省农科院研制的环境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可对远程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系统反馈的数据,专家对合作社生产进行技术指导。该系统可在温室生产、农田环境监测、水产、陆地养殖、滴灌节水、仓储物流、远程诊断、灾害预警上进行应用,能够大大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成本,节约劳动力。应用信息化远程技术培训系统,通过农业科技信息网站、观看技术培训专题片等方式学习科学技术,使合作社农民足不出户即可进行技术培训。利用手机网络等远程技术,开展专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利用省、市、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建设,将产品的供求、价格、质量、技术等信息在合作社之间快捷传递,为合作社产业开发提供准确的指导信息。

3.5 注重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社员科技素质

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以现有的各种培训途径为基础,积极创新其他教育形式,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他们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例如,辽宁省农科院积极开展“百名专家百社行”,推进百名专家科技支持百家合作社发展活动,整合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组建专家服务团,建立长效机制,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合作社可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与科研单位对接,聘请专家作为合作社发展技术顾问。专家采取多种形式对合作社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经常性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促进先进技术在合作社的应用,提升合作社生产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佚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春天[J].中国畜牧业,2013(17):8.

[2] 刘英杰.绿色新疆品质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观察与思考[J].新疆农业科技,2010(2):2-5.

[3] 白剑.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中的经营组织作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9(9):79-83.

[4] 陈许华.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对策刍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5)55-57.

上一篇:上海市2008年录用公务员专业科目考试下一篇:2022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