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组织机构制度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的组织机构制度(精选10篇)

传染病的组织机构制度 篇1

组 长:吕守泉 副组长:闫朝杰

成 员:杨桂华

郑桂芝

各班班主任 疫情报告人:杨桂华

责:

长:领导全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决策传染病防治规划及资金的投入。

副组长: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传染病发生情况。成员:

1.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预防传染病卫生保健知识。

2.做好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有关工作。传染病流行时,负责对患病学生隔离、观察、跟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3.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疫情报告人:发现疫情,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传染病管理制度

学校要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学校是人群集中、传染病好发场所,为了加强传染病管理,保护广大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保健教师肩负起保护学生健康的责任,每天要掌握在校和缺席学生健康状况,发现传染病做到早报告、及早隔离治疗。

2、要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保健教师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报告时间为甲类传染病,最迟不超过2小时;乙类传染病,应于6小时内报告;丙类传染病,应于12小时内报告。

3、发现传染病,保健教师应向所辖区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根据传染途径及时做好疫点疫区消毒处理。

4、学校要建立健全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公厕是蚊蝇孳生地,要定期消毒。

5、要组织好学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传染病流行期教育学生避免同病人接触。

苇河中心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有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

2、校医、班主任、教导处负责人、校卫生室负责人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做到层层上报。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向校医或保健教师报告,学校校医或保健教师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医疗单位防保所(预防保健科)或东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学校卫生室要有传染病登记簿,有疫情报告记录,学生就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

5、班主任教师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向学校校医报告,由校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盖章)登记后,送尚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报告时限: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应于2小时内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7、任何班级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瞒报、不报、错报、迟报或谎报疫情,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者,将依法进行处理。

苇河中心校传染病晨检制度

根据 《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 和 《 传染病防治法 》 等有关文件精神,确保师生的健康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制订本制度:、每天上学时,由各班班主任和主管领导分别负责检查学生和教职工缺勤情况,一一询问缺勤原因,并登记因病缺勤师生名单,对患病的教职工和学生进行电话追踪,了解其诊治情况。、早晨学生来校后,班主任检查学生疑有急性发热、头痛、咳嗽等不适症状(采取询问的方式),即送到校卫生室进行初步检查。对凡有上述症状的学生,立即通知其家长将孩子带往医院就诊或由卫生室医护人员、班主任送医院,经医院排除传染病后方可回校上课。、如果发现疑似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情况,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立即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检查、督促学生做好个人卫生。

苇河中心校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

一、学校在开学期间要做好预防呼吸道等传染病的宣教工作,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多媒体、告家长书等方式,让学生、家长和教职工掌握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等传染病的知识,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学校要加强晨检工作,对出现高热、呕吐、咽痛、鼻塞等症状的师生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待症状消失后方可返校。

三、学校要落实专人对教室、办公室、微机室、实验室、图书馆、音乐室、走廊和楼梯口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和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时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减少集体性活动。

四、对来校就读学生学校要加强卫生管理督查,按照国家和本计划免疫的规定,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积极做好各类计划免疫的“查漏补种”工作,消除存在的传染病隐患。

五、学校要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定期对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一旦发现疑似疫情要立即报告所在地疾病控制机构,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学校疫情控制工作。

苇河中心校传染病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二、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配合防疫部门完成预防接种工作,并向家长宣传有关方面的知识。

三、入学新生检查预防接种登记证进行登记,并收到学校卫生室保管,积极动员未预防接种的学生家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定期办板报,搞好防疫宣传,让家长、班主任教师及相关人员掌握预防接种知识,共同搞好预防接种工作。

苇河中心校因病休、复学审批登记制度

一、领导组织

组长:吕守泉

副组长:苗春华 闫朝杰

吴文华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

1、因伤、病经指定医院诊断,须停课治疗、休养的时间占一学期总学时的1/3以上者,由学生本人和家长提出申请,经班主任签署意见,政教主任审核同意,报校长批准,可以休学。学生因病休学,仅限经县级及其以上医院确诊,必须住院治疗一个月以上或休养一个月以上且需持有医院下式住院收款凭据的学生(因病住院或休养不超过一个月者,只能请病假,不能休学。)。

2、根据考勤,一学期请假缺课达到总学时的1/3者,可以休学。

3、学生因天灾人祸等特殊情况必须休学的,须由本人和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的证明材料,要以休学。

三、学生休学一般以一年为限。休学学生的休学时间从请假之日起计算,其学籍变动手续由政教处在规定的时间内持学生本人和家长的申请及有关证明材料到县教育局办理,因特殊情况未能按时复学,经学校批准,可延续一年。

四、学生复学按下列规定办理:

1、休学期满后,须及时申请复学。因病休学期满复学,须持县以上医院的康复证明,到期不办理复学手续,作自动退学处理。其他原因休学而申请复学的,必须取得有关单位证明,才能复学。

2、复学学生原则上随下届学生学习,并计入下届学生的总班额内。

3、休学期间,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复学资格。

卫生消毒制度

一、学校环境卫生及消毒制度。

1、学校各班级教室每日由值日生打扫卫生,办公室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值日,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办公室和教室每天要有充足时间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学校定期喷洒消毒液或石灰水进行喷雾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染。

3、各班清洁卫生打扫学生每天负责进行公共环境卫生打扫,定期做好灭“四害”工作。

4、如发现校外、社区有类似“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病例,全校各部门按照“防非”、防治“禽流感”时期学校消毒制度进行责任区内的消毒工作。

5、如发现班内有类似“流感”、“禽流感”、“ 手、足、口病”的现象,则班主任应及时做好监控和上报工作,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

二、个人卫生、消毒制度。

1、饮水必须自带独用茶杯,不喝生水、凉水,不吃生菜、凉菜。

2、学生应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清洁卫生。

3、洗手设施要放置消毒肥皂。(总务处负责)

三、厨房卫生消毒制度

1、为加强学校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对食堂的餐具、炊具、室内设施作如下规定:

2、食堂对炊具、餐具,坚持每次用餐后,用消毒水清洗。每天对餐具用开水蒸煮10—20分钟。对消毒后的炊具要有保洁措施。

3、采购回来的肉、菜一定要洗干净。菜要洗3次,做到无杂物;食物要煮熟,坚持不出不卫生食品。

4、炊事用具要经常保持清洁,每餐要清洁干净,每天用消毒水抹熟食柜。

5、食品过夜要加盖放好,厨房人员分饭要坚持戴口罩。

6、生熟食物严格分开,盛放及使用不同的用具,盛放要加盖,防止蚊蝇等叮、爬及污染。

7、每餐后对食堂的地板、水沟用漂白粉消毒。消毒池不洗食品和污物,溲水桶应保持清洁,并加盖。

8、采购灭鼠、灭蚊、灭蝇的药物,加强除“四害”工作,清除有害生物的繁殖的场所。

9、使用药物消毒时,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正确的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有效。

四、学生寝室消毒制度

1、每日早晨学生离开宿舍后,由宿舍管理员用八四消毒液对宿舍进行喷洒消毒。

2、消毒工作必须作到定期、定时,不得疏忽、怠慢。

3、消毒时必须认真负责,不留死角。

4、宿舍管理员请假时,必须找到替代人才能准假。替代人要认真搞好消毒工作。

5、消毒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消毒常识,特别是消毒液的配比,作到消毒既节约又效果好。

6、每次作好消毒记录。

苇河中心校健康体检制度

学校卫生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在校学生能否健康生活、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特制订学生定期体检制度。

一、每学期期初、期末对全校学生进行常规体检(如视力、身高、体重等)。

二、配合牙防中心每学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口腔检查;

三、对新生及毕业生及时完成各项体检指标;

四、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生长发育评价检查;

控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 篇2

(1)按病种分室接诊,分区收治,条件允许时每一病种占用一个病区。

(2)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3)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4)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尽量控制不让家属陪伴或探视。特殊病情危重的患者,经医务人员允许可以陪伴,但必须遵守医院隔离规定。出院时必须经适当的卫生消毒。

(5)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半污染区工作时,需穿工作服,隔离裤,鞋,戴帽子,口罩,接触病人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彻底冲洗时预防医源性感染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更换床单,收污染被服,打扫卫生,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并彻底清洗。

(6)医务人员接触不同病种病人须更换隔离衣,穿隔离衣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操作前后一定要流水洗手。

(7)病人所接触的一切用物应相对固定,必要时专用如体温计,可用含有效氯0.5%-1%的消毒剂浸泡。如不经处理,不可给他人应用。

(8)防止和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等标本有直接接触的机会。盛放标本的容器必须坚固,以防渗漏与破损,在存放,取出送检时,容器外边不得有被污染的可能。(9)应特别注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在病房的溅落。因这种现象可污染环境,溅落物是潜在的感染源,增加了疾病的传播机会。这样需要对患者进行指导防止其溅落。同时对已出现的溅落物妥善处理,用含有效氯0.5%-1%的消毒剂擦拭或浸泡。

(10)化验单要始终保持清洁,不与标本及其容器直接接触,更不许把化验单包缠在容器外面送检。隔离室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随着人们对传染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接受隔离预防搞好院内监护,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应按照疾病性质采取针对性预防手段。

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分析 篇3

了解泸州市2010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报告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48个,参照《200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检查督导工作方案》的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共抽查挂号(处方)签686张,门诊日志符合率为80.76%,抽查门诊日志登记670份,登记完整率为68.66%,抽查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登记各440份,登记完整率分别为34.77%、66.82%,抽查检验登记220份,登记完整率为72.73%,抽查放射科登记429份,登记完整率为76.69%,抽查医务人员109名,传染病报告知识不及格率为68.81%;抽查法定传染病426例,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录入一致率分别为98.36%、99.12%、97.80%、96.48%、92.95%。结论 泸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和报告质量不高,特别是住院部、门诊、检验科、放射科、感染管理科等各种登记缺项较多,登记不完整;医务人员的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欠缺,对诊断标准的掌握有待提高。

2010年是全国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的第7年,为了解泸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泸州市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真正实现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快速、准确与高效,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10/11对各县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泸州市4县3区各级医疗机构。

1.2 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每个县区各随机抽查1个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其中省级和市级医院必查),2个乡镇卫生院,4个村卫生站。抽查县级以上医疗机构2010-01/09诊断的法定传染病个案30例(门诊20例,住院部10例)、乡镇卫生院20例(门诊和住院部各10例),不足病例的单位检查其全部登记;村卫生站诊断的传染病个案全部抽查。

1.3 调查方法参照《200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检查督导工作方案》[1]的调查方法,现场查阅相关科室的各种登记簿和资料以了解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管理、传染病报告管理、网络直报设备设施及运行情况等;翻阅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簿以抽查传染病个案;走访门诊、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了解检查结果登记情况和阳性结果反馈机制的执行情况;随机抽查4位临床医生和1位网报人员接受问卷调查,了解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4 评价方法门诊日志使用和登记情况、出入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登记簿使用情况、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执行情况、传染病个案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纸质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录入一致率等各项指标严格按照《200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检查督导工作方案》的方法进行评价和计算。

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采用四川省疾控中心提供的问卷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被调查者间互不交流。得分≥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

1.5 质量控制制定调查方案,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各项评价指标在检查现场完成,所有检查结果由防保科(感染管理科)陪同人员签字认可。

2结果

2.1样本情况共抽查医疗机构48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个,县级6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站26个。

2.2门诊日志的设置和使用情况抽查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内科(急诊科)、儿科、感染科(发热、腹泻门诊)各1位医生当日(或近1周)的挂号(处方)签686张,与门诊日志登记相符554张,门诊日志使用符合率为80.76%,其中省市级符合率为100.00%、县级为88.93%、乡级为66.22%。经卡方检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使用符合率总体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x2= 78.19,P<0.05)。经卡方分割,调整检验水准(α’=0.05/3=0.0167)两两比较后:省市级、县级、乡级间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抽查门诊日志登记病例670份,项目齐全登记完整460份,登记完整率为68.66%,其中县级为100.00%、省市级为67.29%、乡级为44.27%。不同级别机构间门诊日志登记完整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0.56,P<0.05)。经卡方分割,调整检验水准(α’ =0.0167)两两比较后:县级、省市级、乡级间门诊日志登记完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泸州市2010年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登记情况

单位级别 抽查挂号(处方)签/张 门诊日志登记/张 登记符合率/% 抽查门诊日志登记病例/份 登记完整/份 登记完整率/%

省市级 107 107 100.00107 72 67.29

县级 280 249 88.93249 249 100.00

乡级 299 198 66.22314 139 44.27

合计 686 554 80.76670 460 68.66

2.3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的设置和使用情况抽查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出入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登记簿登记病例各440份,其中出入院登记簿登记完整率为34.77%,经卡方检验,不同级别机构登记完整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4.50 ,P>0.05);传染病登记簿登记完整率为66.82%,其中县级为83.33%、乡级为64.29%、省市级为35.00%。经卡方检验,不同级别机构传染病登记簿登记完整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4 ,P<0.05)。经卡方分割,调整检验水准(α’ =0.0167)两两比较后:县级、乡级、省市级间登记完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泸州市2010年医疗机构出入院和传染病登记情况

单位级别 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

抽查病例/份 登记完整/份 完整率/%抽查病例/份 登记完整/份 完整率/% 省市级 40 20 50.0040 14 35.00

县级 120 40 33.33120 100 83.33

乡级 280 93 33.21280 180 64.29

合计 440 153 34.77440 294 66.82

2.4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情况抽查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检验科登记记录220份,项目齐全登记完整160份,登记完整率72.73%,其中省市级、县级机构登记完整率为100.00%、乡级为57.14%;抽查放射科检查登记记录429份,项目齐全登记完整329份,登记完整率76.69%,其中省市级、县级机构登记完整率为100.00%、乡级为62.83%。经卡方检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检验科、放射科登记完整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卡方分割,调整检验水准(α’=0.0167)两两比较后:省市级、县级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完整率与乡级完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泸州市2010年医疗机构检验和影像部门登记情况

单位级别 检验科登记情况放射科登记情况

抽查登记/份 记录完整/份 完整率/%抽查登记/份 记录完整/份 完整率/% 省市级 20 20 100.0040 40 100.00

县级 60 60 100.00120 120 100.00

乡镇 140 80 57.14269 169 62.83

合计 220 160 72.73429 329 76.69

2.5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抽查109名医务人员了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不及格率为68.81%。其中网报人员不及格率为36.36%,临床医生为77.01%, 经卡方检验,不同类别

人员不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3.52,P<0.05);县级以上机构不及格率为55.00%,乡级机构为76.81%,经卡方检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1,P<0.05)。见表4。

表4泸州市2010年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

机构级别 网报人员临床医生合计

调查数 不及格数 不及格率/%调查数 不及格数 不及格率/%调查数 不及格数 不及格率/%

县级以上 8 1 12.5032 21 65.6340 22 55.00

乡级 14 7 50.0055 46 83.6469 53 76.81

合计 22 8 36.3687 67 77.01109 75 68.81

2.6传染病报告情况共翻阅就诊病例145884例,查出法定传染病426例,报告率98.36%,其中省市级、村级机构报告率100.00%、乡级98.31%、县级97.75%,经卡方检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9,P>0.05)。门诊报告率98.39%,住院部报告率98.36%,经卡方检验,不同部门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1,P>0.05)。见表5。

表5泸州市2010年医疗机构各部门传染病报告情况

单位级别 门诊

住院部合计

查出例数 报告例数 报告率/%查出例数 报告例数 报告率/%查出例数 报告例数 报告率/%

省市级 40 40 100.0020 20 100.0060 60 100.00

县级 120 117 97.5058 57 98.28178 174 97.75

乡镇 139 137 98.5638 37 97.37177 174 98.31

村级 11 11 100.0011 11 100.00

合计 310 305 98.39116 114 98.28426 419 98.36

其中抽查乙类传染病12种192例,报告190例,报告率为98.96%,漏报病种是乙肝和细菌性痢疾;抽查丙类传染病6种234例,报告229例,报告率为97.86%,漏报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 ,P>0.05)。

2.7传染病报告质量从已报告的传染病个案中,随机抽取227张纸质报告卡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核对,报告及时率为99.12%,纸质卡填写完整率为97.80%,填写准确率为96.48%,网上录入一致率为92.95%。经卡方检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49,P>0.05),填卡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P<0.05),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4,P<0.05),录入一致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4,P<0.05)。经卡方分割,调整检验水准(α’=0.0167)两两比较后:县级与省市级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省市级与县级、乡级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乡级与省市级一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6。

表6泸州市2010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

单位级别 抽查数 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

及时数 及时率/%完整数 完整率/%准确数 准确率/%一致数 一致率/%

省市级 20 19 95.0018 90.0016 80.0014 70.00

县级 60 60 100.0060 100.0060 100.0057 95.00

乡镇 147 146 99.32144 97.96143 97.28140 95.2

4合计 227 225 99.12222 97.80219 96.48211 92.95

X2检验X2=4.49 P>0.05X2=7.01 P<0.05X2=18.44 P<0.05X2=17.64 P<0.05

3讨论

抽样结果显示2010年泸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98.36%、报告及时率为99.12%,纸质卡填写完整率为97.80%,填写准确率为96.48%,录入一致率为92.95%,各项指标均优于2007年四川省抽样调查结果[2]和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3~5]。

调查结果显示,泸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其中:门诊日志使用符合率省市级高于县级,县级高于乡级,门诊日志完整率县级高于省市级,省市级高于乡级;传染病登记完整率县级高于乡级,乡级高于省市级;传染病知识及格率县级以上机构高于乡级;传染病卡报告质量省市级比县/乡级低。总体来讲,医院级别越高,管理制度较为完善,管理也相对较规范,对门诊日志和处方签(或挂号签)的管理、对检验科和放射科的登记管理及异常结果反馈机制执行情况、对临床医生的培训等方面较为规范,多项检查指标显示省市、县级医院优于乡镇卫生院。但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省市级医院不太重视传染病的报告质量,使纸质卡填写完整性、填写准确性和录入一致性方面反而不如县级和乡级医院做得好。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门诊日志等登记完整率非常低,主要是项目设置不完整,其次是临床医生没有养成逐项填写的习惯。部分乡镇卫生院放射科、检验科对检查、检验结果没有进行登记,约50%的医疗机构没有执行异常检查结果反馈机制,致登记完整率也较低。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个别医生甚至还有抵触情绪,把传染病报告当成负担,是造成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检查结果登记簿和传染病报告卡等基础资料项目设置不齐、记录不全、登记不详的主要原因

[6-7]。部分医疗机构不重视对临床医生的培训,使多数临床医生缺乏传染病诊断及报告知识,不清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不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范围,这一情况与各地报道一致[2,8-1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和诊断标准的掌握较差,不及格率高达77%。除个别卫生院外,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均有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制度,但对制度的执行普遍较差,定期自查或督查不严格,内容不全面,多数单位忽视了对处方和相关科室登记情况的管理和报告卡质量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往往也得不到有效落实,是造成传染病漏报、迟报和报告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篇4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12月1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官方实施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部长 吴仪二00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详细内容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三条 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第五条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六条 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第七条 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第八条 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第十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应当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书籍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主要目录:

第一篇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基础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医疗机构传染病基础知识

第二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的防疫实施

第三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与计划免疫

第四章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系统苡

第十二篇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操作流程

第一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甄别、检查与分流制度

第二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化建设

第三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室预检、分诊工作规程

第四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室与分诊点的卫生标准

第五章医疗机构科室医师接诊注意事项

第六章传染病现场样品的采集与运送

第七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室与分诊点的消毒措施

第八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的建立

第九章医疗机构隔离与控制传播措施

第十章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及防范措施

第十一章医疗机构专用车辆管理

第十二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与管理

第十三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第十四章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十五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配套法律法规

第十六章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法律责任

第三篇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操作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

第二章传染性疾病的鉴别与诊断技术

第三章传染病常见症状监别与技术应用

第四章感染性疾病科临床诊疗处方用药规范

第五章感染性疾病科抗感染药物治疗临床应用

第六章传染性疾病典型病案分析

第四篇突发传染病医疗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卫生部关于启用新的传染病报告卡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传染病防治法》宣传要点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今冬明春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诊疗工作的通知卫生部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通知(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第五篇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基础

第二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理论

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方法

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

第五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支持

第六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第六篇医疗机构传染病调查与疫情报告公布制皮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医疗机构突发传染病及各部门职责

第二章医疗机构传染病流行病调查研究方法

第三章医疗机构传染病流行病调查问卷及其设计

第四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五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第六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公布

第七章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七篇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与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医疗机构传染性病预防与控制概述

第二章医疗机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第三章医疗机构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第三章医疗机构传染病控制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四章医疗机构病毒感染性疾病控制

第五章医疗机构立克次体感染疾病控制

第六章医疗机构细菌感染传染病控制

第七章医疗机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控制

第八章医疗机构原虫病控制

第九章医疗机构蠕虫感染传染病控制

第十章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与实验诊断

第十一章传染性疾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方法

第八篇医疗机构传染病监督管理与卫生保持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手册》

第一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的监测

第二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监督机制

第三章医疗机构卫生监督行为

第四章医疗机构卫生监督依据

第五章医疗机构卫生理化检验技术

第六章医疗机构传染病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监测

第七章医疗机构常用的物理消毒法

第八章医疗机构常用化学消毒法

第九章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法

第十章医疗机生监督检查

第十一章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

传染病报告制度 篇5

1、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责任报告人在执业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不得缺项、漏项,并及时报告医院预防保建科。

4、责任报告人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乙类传染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应于2小时内报告医院预防保建科和医院领导。

5、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及时报告医院预防保建科。

6、预防保建科接到报告后要进行审核和分析,应及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7、责任报告人应做好门诊日记和其他相关表格的登记工作,要求项目齐全、内容完整。

传染病上报制度 篇6

传染病、死因、慢病报告规定

2015年11月13日卫计局对我院2015年疾病监测进行了年终考核,考核结果很不理想,发现一门诊6月份漏报一例传染病,外二科9月份漏报一例死因卡。慢病卡门诊病人存在漏报现象。为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传染病死因、慢病管理工作,做好各类疫情报告,确保疫情数字及时、准确、完整,不断提高疗质量。特规定如下:

1、疫情报告范围:

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4种,丙类传染病11种。

慢病报告范围:心梗、冠心病、心衰、脑出血/梗塞、糖尿病及肿瘤。

2、报告制度:

①门诊、住院医师发现传染病,应在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册及电脑上病人疾病栏中认真填写。在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册注明:“疫情已报”。并及时上报传染卡。

②患者如为疑似传染病,不需要上报传染卡。也不要在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册中有所体现。慢病只报初诊病人,如电脑上显示为复诊病人的不需再上报。③各类卡的填写项目要求完整、清晰、字迹不得潦草。

④甲类传染病线电话报告,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出,再补送传染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报出;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报出。死因卡上报时间为一周。慢病卡每月30日由各科室护士长和门诊主任将报告卡收集后交给预防保健科,再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管理的人员汇总、登记并及时按规定的时限上报。

传染病报告制度 篇7

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校园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职责人,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校园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职责疫情报告人带给状况。

二、职责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4、严格病例登记,校园发现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务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登记(项目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是否就诊及医院、排查结果、采取措施、登记人等),并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校园主管部门报告;

5、理解卫生部门对校园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状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三、校园传染病报告顺序:第一发现人→班主任→校长→当地疾控中心领导→卫生行政部门。

四、疫情报告资料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校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校园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

2、当校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校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校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校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校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校园发生群体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事件、饮用水污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超过2小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院报告

五、校园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传染病管理各项制度 篇8

一、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1、医院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业务副院长、预防保健科、医务处、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医院内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督查、协调等工作并根据最新情况制订传染病疫情管理有关制度。

2、每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必须有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内容;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有学习记录,并进行考试。

3、各医疗单位要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门诊部、住院部以外的科室,应配合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4、各医疗单位应根据条件设立传染病区(室),不同类别的传染病人要相对分开,传染病人应接受隔离治疗,住满隔离期后方可出院。

5、严格执行诊疗器械一用一消毒制度,一次性诊疗用品要按照“先消毒后破坏再焚烧或深埋”的程序处理并有处理记录。

6、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应设立肠道门诊,有专人或兼人负责。

7、医院污水、病人粪便、污物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8、年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进行总结。

9、各医疗单位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应有奖惩措施。

10、医护人员要有自我防护意识。

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1、各医疗机构为责任疫情报告单位,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

2、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3、医疗保健人员遇有法定传染病时,应及时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有医嘱。

4、医务人员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填写订正卡;定期核查门诊日志,确保每位就诊病人信息的完整,对核查出的漏报、误报病例应及时补报和订正;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住院医生需及时填写传染病订正卡。

5、化验室人员遇有传染病阳性结果时,应有疫情报告提示制,并将报告单交经治医生处理(确诊或排除)。

6、放射科和化验室对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检查结果应专册登记。

7、报告的时限、方式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执行。

三、化验室传染病阳性结果管理制度

1、各医疗单位的检验室对法定传染病的阳性检验结果除在原始簿中登记外,还必须登记到“法定传染病阳性检验结果登记簿”中。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送检医生、结果、诊断病名、疫情报告等。

2、在出具的阳性检验报告单上要注明“注意疫情报告”的字样。

3、门诊病人阳性检验报告单不得直接交给患者或家属,必须交给门诊经治医生,由其根据病情综合分析判断、确定是否填卡报告,并在专册簿中注明“疫情已报”或其它疾病的病名,并签名。

4、复查、慢肝病人在阳性检验结果登记簿上注明“慢肝”或“复查”字样,并有医生签名。

5、未来门诊复诊的病人,其阳性检验报告单必须粘贴于专册登记簿上,以备查。

6、配合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管理医生)做好医院内传染病报告自查等工作。

四、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1、各医疗单位考核方案中应有传染病报告奖惩条款。

2、责任疫情报告人应认真履行职责,经调查核实传染病报告率达100%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适当的奖励。

3、责任疫情报告人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市卫生局责令限期改正并扣罚责任人100元/例。

4、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市卫生局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五、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

1、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设立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或传染病房,发现传染病人应隔离收治。

2、所有传染病人均需按病种分室隔离收治。

3、传染病房要配备消毒药物,传染病人的检查器械要专用,用后及时消毒。

4、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外出,到他科诊疗,应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5、传染病房应严格陪伴探视制度,做好陪伴人员预防保健工作。

6、传染病人住满隔离期后,方可出院;病人出院、转院或转科,应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的粪便、污水、污物必须经消毒处理。

8、医护人员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进入传染病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洗手后,离开污染区,脱去隔离衣。

六、传染病区(房)探视陪住制度

1、为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交叉感染,对传染病患者严格探视制度。

2、探视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探视,非探视时间一律不得探视,重危病人持病危通知单可随时探视。

3、每次探视限1-2人,时间不超过1小时。

4、儿童严禁进入病区探视。

5、探视时间:按院部规定执行。

6、探视者必须按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在指定点探视,探视一般病人不得进入病室,探视危重病人经医护人员同意,可在床边探视。

7、探视者的携带物品未经允许不得带入病房。

8、传染病人原则上不允许陪住,因病情需要,陪住者须经病区主任、护士长同意并发级陪住证方可陪住,医护人员对陪住者须进行消毒隔离须知教育。

9、对探视、陪住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预防服药措施。

七、传染病疫点处理制度

1、防疫人员必须每天上网浏览下载传染病报卡,及时发现辖区内的传染病人,对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抵达疫点现场进行疫点处理。

2、认真做好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随时发现有关联的病例,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3、认真彻底地做好疫点终末消毒,并指导病家做好随时消毒。

4、对密切接触者应做好预防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八、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1、各医疗单位必须按“三专五有”要求建立肠道门诊,并于每年4月1日开诊。专(兼)职医生必须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

2、门诊医生必须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现病史,认真填写肠道门诊登记簿,及时报出旬报表。

3、对门诊发现的典型疑似霍乱病人,要立即组织抢救和报告疫情,对门诊中发现的其他法定传染病要依法进行报告。

4、对疑似病例和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要采样送检,送检率要达到10%以上。

5、对门诊病人的吐泻物及其污染的场所要及时进行消毒。

6、门诊医生要做好自身保护,每日下班前对门诊室要全面进行消毒。

7、要建立换、代班交接制度。

8、肠道门诊休诊期间(休息日、夜间),急诊室或值班医护人员要承担起肠道门诊的登记和采样检索等职责。

九、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管理医生)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每天到门诊部、住院部等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同时核实传染病报告卡漏、缺、错项,提醒报卡医生及时订正报告卡。

2、按照要求登记“医院传染病登记本”,确保登记内容与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相一致。

3、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漏报自查工作自查工作要有记录。对于自查工作中发现的迟报、漏报、错报问题,及时向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反映。

4、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科人员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法规学习,并有学习记录。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9

为了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特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报告管理制度:

1、把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工作列入幼儿园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传染病传播、流行。

2、幼儿园配合有关卫生部门,做好每年新入托幼儿、保教职工和食堂从业人员的定期健康检查,保教职工和食堂从业人员体检合格后,才能上岗。

3、加强幼儿园的晨检、缺课幼儿记录工作,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查明幼儿缺课原因(事假或病假,传染病或非传染病、意外伤害事故等),如发现幼儿患传染病或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立即告知保健老师及幼儿园有关领导。

4、园保健老师发现幼儿患急性传染病时,应及时通知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立即送幼儿到隔离室进行隔离,根据各种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期或医学检查结果,决定患病幼儿的隔离期;患儿隔离期满后应持医院有效证明,并由保健老师检查后出具幼儿复课证明方可入园。

5、园保健老师应及时掌握患病幼儿、保教职工的病情,做好记录;如发生必须作疫情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应立即向园领导报告,园疫情责任报告人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保健室及时指导有关部门采取隔离和消毒等措施,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扩散。

6、园保健室开展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及时做好幼儿的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督促做好各项传染病预防措施的落实。

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 篇10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通渭县平襄初级中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制订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一、传染病预防

1、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组织落实。组长:杨淑敏,副组长:马呈祥、张全洲、吕军太,组员:各班主任。

2、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学校对教师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每学期至少两次,收集培训材料、作好培训记录。

3、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全校集会、红领巾广播、黑板报、主题班(队)会等形式,结合季节性、流行性等时机,在师生中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清洁、讲卫生,不吃不洁食品、无“QS”标识的食品,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自我保护意识。

4、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工作制度,持之以恒地开展学生晨检查工作。

5、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学校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管理,实行环境卫生划区管理,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教室等各责任区内清洁,无卫生死角。

6、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师生中发生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

7、学校定期对校内通水沟、垃圾场、厕所、各室等进行消毒,并要求各室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8、加强学校食堂管理,落实食堂管理的制度和要求,防止“病从口入”。

9、学校建立并落实传染病预防接种查验制度。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分管领导为学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

2、传染病防治报告程序。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分管领导和校医室,分管领导和医务室工作人员应及时查看,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校长、通知家长。若有3人以上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报告县教育局和县疾控中心。

3、坚持因伤病缺课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做好因伤病缺课学生情况反馈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报告,做到“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马上采取隔离措施,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送医院治疗。

2、密切跟踪接触疑似传染病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

3、对传染病人的居住场所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疑似传染病的病人经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休学住院治疗,待病愈并凭医院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5、做好学生健康档案及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完整的学生健康档案。

2014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当前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伤寒与副伤寒等传染病的严峻形势,我校认真落实上级会议精神,为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的各项工作。

一、学校紧急召开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伤寒与副伤寒等传染病工作大会,安排布置传染病防控工作。会上要求各班班主任及上课教师,严密监控学生最新疫情,如有发现必须及时上报。我校成立了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伤寒与副伤寒等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伤寒与副伤寒疫情应急预案》。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传染病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向家长发放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资料。

二、学校花费600多元购买了消毒灵和小桶,并让各班每周不少于三次对教室地面、课桌椅及走道进行消毒。花费400多元购买了啶虫脒、乙酰甲胺磷等杀毒药水,安排绿化工由原来的一周两次改为一周三次负责对师生宿舍、厕所、花园等重要场所进行消毒,防患于未然,并记录每次的消毒情况。同时要求宿舍管理员在每天做好宿舍的消毒外,还要负责每天对宿舍的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学校要求食堂使用84消毒液,对食堂严格监督消毒工作。严格要求食堂和小卖部的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已经对学校大门口的所有垃圾进行全部清理。学校政教处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对各班的环境卫生管理区域进行监督,卫生工作人员对校内环境卫生也坚持每天打扫清理,以确保师生有一个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学校购买了700多元的快速体温测量仪,发放到每个年级,每天对进校的学生进行体温测量。每班也配置了体温计,安排卫生委员协助班主任对全班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要求各班使用体温测量仪和体温计配合进行检测,只要发现体温异常或体温达到37.5℃以上,要立即报告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通知家长送往医院确诊、救治。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活动方案植树节下一篇:你认为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