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社团建设之我见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社团建设之我见(精选8篇)

美术社团建设之我见 篇1

王淑英

一.美术社团的定义

美术社团是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某一学科领域组成的活动团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的活动。它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术社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学生非常乐意参加。要办好美术社团,教师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重视教学质量,善于调动学生的极积性,使美术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学习艺术的乐园。

二.有效开展中小学美术社团的途径

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成的团体我们称之为社团,美术社团从字面上来讲显然是在学生对美术有兴趣之上开展的。在小学,美术社团的开展,不但能丰富校园的艺术文化生活, 还更能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美术特长发展,而且它在学生的个性成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活动的开展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的进行,才能将美术社团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中小学美术社团活动呢?

(一)健全组织是有效开展美术社团活动的保障 参加成员由学生凭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学校和指导教师不能硬性规定和强迫,也不宜用择优录取的办法。某些学生因好奇而选择了美术社团,这可能与他自己个人的素质、性格和能力不相符,这往往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该小组的内容和特点不了解而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兴趣爱好而随意选择的。对于这些学生,则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对该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

精心制定活动计划,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密度。活动要有固定的时间,通常每周进行一次活动。活动还要有固定的地点,美术教学活动的地点一定要选择采光好、活动空间大的地方,这样才能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活动要有规范的管理,建立出勤点到、请假、活动检查、期末检测等制度,并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开展活动的基础

在美术社团的教学上,我们可以参照或遵循课堂教学的很多模式,但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在美术社团里,学生和教师关系融洽,才更能在教学内容上激起共同的兴趣。充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大胆去实践,动手去制作,让他们在这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接受实际锻炼,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聪明才智。指导教师只是组织者,只在知识和技术上起指导作用。

在美术社团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技能技巧传授和创造力培养的关系。适当的、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是必要的,它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石。没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就会出现有美乏术或有美无术的尴尬。但也不能重技能而轻创造,单纯以象与不象或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学生的作品,应该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兼顾技能的训练,使其二者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从临摹——改画——创作,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欣赏和美术表现能力;通过油画棒、油水分离、水粉、刮画等不同形式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技法;利用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中构图、涂色等方面的优缺点,形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

1.通过开展美术合作交流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了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绘画的方法,提高绘画的水平,我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美术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活动既可提高孩子们的绘画水平,又可加强各组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各组的孩子在相互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完成一幅美术作品。整个活动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孩子们自己完成,孩子是学习与活动的主体,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孩子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型、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通过这种寓教于活动之中的美术教学形式,使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运动。合作交流形式的美术活动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周一次的社团教学活动都少不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美术社团特有的教学活动形式与理念为孩子们的美术学习注入了新的方式,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技巧。如果采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就会与美术课堂教学相近,教师先讲,然后学生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缺少美术活动应有的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我们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将有趣的、孩子感兴趣的美术活动与比较专业的美术技能训练相结合,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美术教学活动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气氛,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充满了乐趣。

3.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术展赛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在培养孩子绘画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同时,可以通过展示、比赛、表演等各种形式展示孩子们的所学,为孩子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每学期期末可以办一次展览,通过这些展示活动让孩子们从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各种美术活动要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内容各异,并且要缩短活动的周期,多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机会。

4.通过开展主题性美术教育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美术素养。

美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求美术教育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里的美术素养就是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美术社团的教学主要通过活动来实施.例如为了增加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爱护小动物意识,我们举办了爱护人类的朋友共筑绿色家园的绘画活动,多名孩子共同绘制以动物为题材的绘画长卷,数百个形象各异的动物形象然跃然于纸上,让孩子们受到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5.通过广泛开展开放式参与式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美术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具有开放性。一是体现在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的开放上,还可以体现在活动形式与参与人员的开放上。我们设计的一个活动,本社团的孩子可以参加,外社团的孩子也可以参加,这样的活动大多淡化专业性、注重参与性,主要目的就是丰富广大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比如设计一个《我喜欢的卡通形象》现场绘画比赛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开放性的、参与性的活动,活动的安排是让孩子们自备一本卡通画的书,从中选出一个你喜爱的卡通形象,然后把他临摹下来,水平高的孩子也可以组合改编成一张完整构图的卡通画作品,因为活动的内容贴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整个活动包括卡通形象竞猜、卡通片主题歌演唱、看谁知道的卡通形象最多、卡通片精品欣赏以及卡通画现场临摹比赛,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多彩的活动、开放的形式、重在参与的理念,加大了美术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同时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美术社团建设之我见 篇2

重视思想作风建设, 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1. 美术类专业院系全体教职工要团结一致, 同心同德

无数事实说明, 一个不团结的集体只能是使所有人走向退步甚至毁灭, 相反, 一个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集体, 则必然使全系教师都得到事业和能力上的快速发展与提升。在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良好“三风”的树立, 首先必须具备良好而和谐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 对此, 我们认为所有院校和教学单位都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并采取措施予以保障。必须坚持团结一致, 同心同德的目标, 远离拨弄是非, 远离相互猜忌, 远离传播小道消息, 远离无事生非, 远离心胸狭窄, 树立大气、雅气、和气、正气的恢弘心态。

2.美术类专业院系领导干部要面对困难, 坚定意志

众所周知, 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 由于高校诸多美术类院系学科专业特点所决定, 所面临的严峻困难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形势上很不适应, 甚至可以说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还十分突出, 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美术类院系教学单位, 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最容易诱发人们悲观、痛苦、惶恐, 甚至感到无能为力情绪的发生。但我们认为,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 越是对一线教学部门主要领导成员的信心和意志力的严峻考验,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除了需要顽强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外, 全系教职工还必须做到, 都要远离那些因为自己不能克服困难、不愿克服工作困难、不能达到工作质量要求、不能适应高强度工作而总是寻找借口逃避工作的想法。

3.美术类专业院系领导干部要虚心学习, 迎接挑战

只有学习才能进步,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必须天天学习的社会。我们认为, 要提高自身在同类院校的竞争力, 一是态度的问题, 即没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 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二是学习问题, 即一线教学院系的领导成员, 尤其是对具有很强个性意识的美术类专业院系来说, 一定要认识到, 是否学习的问题, 是否有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是关系到包括“三风”在内的院系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问题。因此, 一线教学院系领导成员只要善于学习, 善于思考, 善于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营养, 就一定会始终站在发展的前沿, 带领自己的教学团队走向制胜的高地。

围绕专业特色和优势, 深化管理, 全面提升

1. 明确“教学基本建设一条主线多项连接”的建设重点

笔者认为, 教学基本建设是高等院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点上, 高只高职高专院校美术类专业院系并无特别之处, 都必须和其他高校坚持同一个标准。正因为如此, 在工作中, 我们认为, 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基本建设这条主线, 重点抓好教学思想建设、优秀教学成果奖评比、教改立项申报、新专业建设、重点课程建设、教学大纲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设施的改善、教学评优活动的参与等, 形成教学基本建设一条主线多项连接的建设思路和步骤, 尤其是对教学思想建设要常抓不懈, 对违反教学纪律的现象给予严肃处理;做好教学评优的布置与落实工作;尤其要全力抓好重点专业和重点课程建设, 并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确保各项教学基本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2. 努力搭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平台”

不管是哪一类高等院校, 教学和管理的所有目的和目标都是要设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增强学生的就业机会及能力。我们认为, 对高职高专院校美术类专业学生来说, 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后续发展或顺利就业的问题。为此, 我们在实践中, 想办法将各专业的教学工作立体化, 并努力搭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平台”新模式, 即“加强两课 (大学语文和大学英语) 为学生专升本构建发展平台;突出设计实践操作类和计算机图像设计类课程, 为学生在专业领域及时就业提供发展平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民间美术类课程元素, 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发展平台”的美术系人才培养新思路, 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明确专业方向的性质和培养规格, 实现了培养目标的分层化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做到了人尽其才。

3. 严格执行外出专业教学实践“八个到位”的教学过程

经常性地在校外进行专业实践课教学活动是高职高专类院校美术类院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一大特点, 如外出写生、艺术考察、专业采风等等。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 各院校对此均感问题颇多但又别无良策。特别是由于外出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特殊性, 导致教学过程的不规范和随意性现象难免发生, 教学质量标准也难以衡量。为此, 我们经过进行深入调研, 针对教育实习、课程写生、创作写生、专业考察等各类外出教学活动, 认为只要做到“实践基地落实到位, 申请报告递交到位, 动员教育及时到位, 全程教学活动安排到位, 教师指导环节到位, 领导督查调研到位, 系统教学资料保留到位, 成果展示总结汇报到位”, 就能很好地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4. 坚持实施“课堂教学管理四查制”不动摇

众所周知, 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 使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出现了严重滑坡, 各院校学生整体思想素质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此种情况在艺术类专业中表现更为明显。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再加上美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倾向十分严重, 因此, 普遍存在的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已经成为影响学风和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之一。为此, 我们通过工作实践, 经过摸索, 认为必须严格坚持实施“课堂教学管理四查”模式不动摇, 即“教师课堂点名制、辅导员课堂检查制、系领导值周抽查制、学生干部自查制”, 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工作。通过这一立体课堂管理模式, 必然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大改变学生课堂学习无法管理的混乱现象, 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必然会得到明显改观。

5. 实行专业课考试评价“一评二照三刻录”的新办法

在各美术类院校中, 作为教学管理最为麻烦的事情就是各专业的专业课考试成绩评定和考试资料的保存问题, 这是影响教风、学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此, 我们针对长期以来专业课考试标准难以统一、教师对学生成绩评定难以完全客观和考试作业 (作品) 难以保存等难题, 我们认为, 有必要制订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美术类院系专业课考试实施细则, 并且做到专业课考试实行“一评二照三刻录”的新办法, 即在各专业的每门专业课授课结束时, 所有学生的课程考试作业 (作品) 必须全部贴在教室的墙上, 由主管教学的领导、教研室负责人和专业课任课教师组成评分小组集体会评, 并给出每个学生分数, 然后专业课教师对打过分数的学生作品用数码相机逐一进行拍照, 最后再由教学秘书或教务管理人员对拍过照的作业 (作品) 用计算机统一制作成光盘, 作为试卷永久保存。这一办法的实行, 既能解决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美术类院系专业课考试的不规范问题, 又能解决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所要求的专业课考试试卷 (作品) 难以保存的难题。

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方法, 强化学生管理工作

1.围绕学生成才新思路, 构建学生管理新模式

在高等院校, 每个专业的培养重点不同, 但对于高职高专类院校美术类院系来说, 我们认为, 应该围绕“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扎实的美术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应用技术能力, 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人格人品修养,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水平”的“一个中心, 三个培养, 五个提高”的成才发展新思路, 够建院系党政领导、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齐抓共管的“五位一体”学生管理新模式。

2.针对违纪现象, 建立联系学生家长制度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美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是非观念模糊、个性特征鲜明, 因此, 各种违纪现象相对较多, 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加强学生管理。为了更进一步掌握“问题学生”的准确情况, 切实教育好各类违纪学生, 我们认为, 在加强一般管理基础上, 建立院系领导和辅导员联系学生家长的制度非常必要, 即对有一定违纪行为的学生, 用电话或面谈的方式约请学生家长沟通情况, 督促和约束学生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并对违纪十分严重的学生, 向其家长发出“学生违纪警示书”, 只要这样坚持, 就必然能够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 学生违纪现象必然会大大降低, 必然能够促进学风的好转。

3.结合专业特点, 大力展示学习成果

我们认为, 优良学风的建立, 必须把各种学生活动的落脚点放与专业学习成果相结合的基础上, 尤其是在美术类院系中, 更是要特别凸显学生的作品成果展示。因此, 必须在抓好各类健康有益的学生活动的同时, 大力开展符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长的学生活动, 对此, 我们认为, 应该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 全面实施专业教学成果及学生作品“三级展览荣誉收藏”制度, 即专业课程作业展、外出写生素材展、毕业创作或设计展等三个层次的专业展览, 并对特别优秀的学生作品留校收藏, 并向学生颁发荣誉收藏证书。因为高职高专院校美术类专业教学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课程所要求完成的作业或者作品上, 因此, 对教学成果的直接展示, 既是美术类院系教学工作的一大优势, 也是学生活动的一大特色。因此, 只要坚持开展学生作品“三级展览荣誉收藏”, 就必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激励学生深化专业学习的热情, 并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海华, 王哲, 刘明江, 王家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2]冉冉.浅析如何加强艺术院校学风建设[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6.

美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3

一、教师方面——做好高效课堂的引导者

1.深挖教材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节课如果执教者对教材的理解或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存在问题,那么教学一定不会满意,更谈不上高效。其根本原因首先是执教者对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不够透彻,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本质把握不够准确。明确了主要原因,我会积极克服。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时,首先认真阅读了教材的整个单元,了解了整个单元的总目标及每课的课时分配建议,又仔细研读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将其联系起来组织成一个系列教学。教学具体是这样安排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本单元是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大单元,我将本单元的第三课《设计产品的鉴别与选择》放在第一课时上。目的在于用本节课做“切入点”逐渐引领学生将设计贴近他们的生活,形成学习“线”进而成“面”。首先是从学生的生活用品设计入手,所以学生感到较亲切愿意参与学习。第二课时设计成《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在关注自身的基础上留意自己生活的小空间。然后逐渐扩展到小空间之外的大环境,也就是第三课时《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一点点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尤其在学习第二课时《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时,我没有上来就讲内容,而是让学生通篇浏览了一下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找出几个设计的大类别。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设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对设计建立一个初步的观念,明确创意与创作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样在学习新知前,学生已通过自己的主动了解,明确了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也就顺畅多了。

2.教学模式的改变是高效课堂的必然趋势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占据学生动手时间偏长,比较枯燥。我在上《装饰品设计》一课尝试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教师准备充足的可视性资料及制作材料,采用边观察、分析材料特点边示范的启发、示范法,此法学生可以跟着动手练习;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重新构思,完成作品的分段式教学法,此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材料的独特性,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是课上学生自己先动手制作,作不好的地方可以向学习小组同学请教,互相学习。最后老师在课上当面点评作业。课上点评作业的方法与以前也大不相同:主要以作者自评、同学互评为主,教师最后给予点评或引导,鼓励学生课下拓展完成新作品。这样面对面地评价、纠正、批改、示范,很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当堂全部批改,因此必须以课下批改来补充。

3.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课型,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较多上课用的材料和工具,准备教案,课件等等。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利用好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要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引导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

二、学生——高效课堂参与者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美术课的预习也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本课的成败。如:学习《变废为宝因材施教》一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带着问题预习。通过预习学生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型,需要带哪些工具材料,哪些是“废”哪些是“宝”怎样更快的制作作品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会高效。

2.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及作业习惯

美术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课堂学习和作业时会产生许多学习垃圾,所以养成桌面整洁、地面干净的习惯也是课堂学习习惯的重要体现。其次是美术作业的习惯,这是一个在美术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一节课,通过教师的讲,很容易完成一幅作品。而有的学生却拖到第二节课甚至第三节才能在老师的催促下完成。这是有的学生从小养成的拖拉习惯。于是后来的课堂上,我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当堂完成作业的习惯。用不同的分数、物质奖励区别当堂交作业与不是当堂交的不同。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交作业的速度也快了。可见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3.培养课后积累的习惯

经常听圈里人说“美术创作需眼高手才高”。那么,多看就是提高所有学生绘画的眼力,开启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在课外这个大空间里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解决学生美术知识及相关造型知识匮乏的现状。在我的教学中每节课利用前五分钟,请一或两名学生将自己课外收集的美术知识与大家分享。包括有绘画分类、快速制作(绘画)技法展示、中外美术史、画家轶事、构图分析、色彩解析等等。两年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开拓了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我们课堂教学拥有了巨大的知识储备。从而保证了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美术社团建设之我见 篇4

[摘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公民素质教育。新教材的改革过程中,冲击了原有的传统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美术这门学科。建立与新课程想适应的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显示要求和紧迫任务。要想达到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教学效果,从以下三方面来改变美术的课堂教学:

一、内容上从遵从教材向因材施教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二、方法上从注重单一课堂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

三、评价上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因材施教

多元化

注重过程

“美术”和“艺术”作为一百年前从西方输入的外来语,它们都源于同一英文单词:“art”。实际上,在西方各国通行的做法是把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美术”叫做视觉艺术。“美术”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名称,不论从具体使用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应用性上,显然已无法承载它所涵概的范围和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公民素质教育。如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美术教材已经在全国使用,纵观教材,比起旧教材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美术这门学科,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我想无外乎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新教材的改革过程中,冲击了原有的传统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美术这门学科。但是事物是辨证的,新的教材有它积极的因素,同时也有负重的感觉,对教师的压力很大,教学难度也大,课前准备工作量大,没有相应的教具和学具。这大概就是新教材的一个主要缺点。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建立与新课程想适应的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显示要求和紧迫任务。因此,要想达到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改变美术的课堂教学。

一、内容上从遵从教材向因材施教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几个教师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呢?我认为“因材施教”应该一分为二,一是“人材”,二是“教材”。

人与人之间肯定存在差异,而一个地区的教材都是千篇一律的。针对不同地方的学生,我们是否一定要遵守同一教材中的内容,墨守成规地开展教学呢?新的教材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切实际。比如说在低年级过早涉入的水粉课和国画课。以浙版美术一年级二册的《水墨游戏》为例子,要求学生尝试用多种形式来玩水彩,并对效果进行联想、添画。根据我校当前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人数多、年纪小、没有专用教室,或课前准备不充分,或工具使用不当,造成课堂效率严 1

重下滑,课堂环节掌控十分困难。再例如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五册《灵壁奇石》等一些课,在收集学具材料本身就存在及大的困难。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几乎是不可能。

诸如此类课题,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应该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使教学行之有效。比如将教材整合,根据需要适当调动课时顺序,可以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并按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然后在每一个整块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一个课题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还可以对一些课题进行适当迁移,补充乡土教材,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有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由浙版美术三年级六册“家乡的桥” 一课给我们无数启发——还有家乡的哪些物体也能进行创作?于是“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塔”、“家乡的农具”、“家乡的山”……形成了一个系列的单元教学,从教学内容的延伸,到教学材料的拓宽,最后到教学方法的开放……这样使学生既摆脱了原有课程没有相应学具的困境,又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一些别具一格的有特色的物产资源,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在研究的新课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更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二、方法上从注重单一课堂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多元智能理论所指的“多元”并不是设备的多元,而是启发的“多元”、教育的“多元”,同时也是适应人潜能的“多元”,以教材内容及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潜能本质开始设计,以最终实现个体发展的多元,构建完美、高素质的学生个体。

在新的理念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质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单一的教学已经不适合当代的素质教育。在美术课堂注重跨学科学习,将美术和电教相结合,美术和音乐相结合,把美术课当成一种美术文化课来上。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作画意图和情绪,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法:例如手势法、谜语法、口诀法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连环漫画法、分工合作法、一课多练法等进行作业创作。使学生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智能、锻

炼自己的智能、提高自己的智能。

在上二年级三册《向日葵》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书中大师凡·高绘画作品和人生经历、性格的关系,我运用设问的方法导入,投影显示凡·高的另一作品《割耳朵的自画像》,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凡·高的耳朵是谁割的?他为什么会割下自己的耳朵?他会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他的人生经历会怎样?绘画作品从哪些方面体现出画者的性格特征?在一串疑问中,学生好奇讨论,猜测、疑虑、敬佩……,在学生兴趣盎然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为书本上的范画作品改画名,是一个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艺术解读能力的好方法。浙版美术一年级第一册《大雨和小鱼》,学生给作品取了很多可爱有趣的名字:《海底世界》、《华美的舞会》、《化妆舞会》、《谁偷吃了我的泡泡》、《一起上学去》……,学生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可见一斑。

美术课堂是组成人类智力因素不可缺少的因素,让美术课堂生活丰富起来,必定是让人类更科学、更文明、更完美。

三、评价上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的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框架可依。传统上,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优劣,通常是通过最后一次学生一幅绘画作品来决定学生这学期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样“一锤定音”的评价,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将来学习产生促进作用。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尤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

美术评价时,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长处的两幅作品,我们不能从简单的分数或是优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一个人为的障碍。我们不但要注重教师的评价,还要兼顾同学、家长对被评价者的评价,最后还应该听听学生的自评。

美术的评价更应该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该尽量多的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只要学生大胆的创造,哪怕是可笑的想法,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主观、武断地评价儿童作品。我们应该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只要我们本着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

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作到敢说、敢想、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有偏离,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了位置,因为美术教学并非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

总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改变以往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今后在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进行探究,以期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摸索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孙辉.邵宏 《趣味与批评》[J].新美术,2003,(2)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邵大箴 《还艺术本原》[J].美术之友,2003,(4)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崔国强.“考艺热”现象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1 篇5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高尚的道德、一定的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艺术创作的能力,帮助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德育的发展,也通过学生的审美知识和美术欣赏技法的传授,使其形成为社会需要的美术鉴赏方面的专业人才。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和绘画操作的专业性为实践在中小学成长和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多年,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也经常被提到,但是作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部分的美育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美术教学不是要培养大画家、大艺术家,更不是美术技能技法的操练,而是透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和旺盛的创造力。使全体学生成为全面和谐、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人,而不是变成“智力上的尖子、人格上的瘸子”。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是新时期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关键词]:美术教育;视野扩展;审美观;改革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学科已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比例,主要使教育者成为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高尚品德的新世纪人才。现代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

学,我认为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时代呼唤美术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但是,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真正的素质教育存在着诸多偏差。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

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和充足的美术设备。美术课起着点缀的作用,可有可无,存在着被其它文化课兼并的危机。美术教育根本没有它的地位,不能实现它的价值。

第二、学校美术教育集中于培养少数计划参加升学考的美术尖子,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走的却是应试教学的路子。

第二种情况更为普遍。它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以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尽管有时也带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但它忽略了美术教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能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

在这样的美术教育现状下,不敢想象会给培养我国下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带来多大的影响。时代呼唤中学美术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内涵

中学美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能力的提高发展。但这只是美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它真正的作用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素质和

修养。正如美国艺术教育家马丁·杰史逊在其《创造性》中所说:“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等,这就是艺术教育,我们应当教艺术。艺术是一种预兆的语言,它把人类的未来展示给我们。艺术把我们与世界联系在一起。艺术也是钥匙,它能打开一个浑沌世界以外的大门”。因此,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丰富的世界美术优秀作品,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且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三、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还有一个过程,有待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强化:

首先,纠正美术教育观念上的偏差是关键。也就是说要先做好人的工作,要让教育者对现代美术教育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了解美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少做一些表面文章,不要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做的却是应试教学的文章。只有做好教育主导者的工作,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美术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施。

其次,美术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顺利进行素质教育的保证。要一改过去那种以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现象,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

1.进行各类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系统教学,实行“宽基础”的教学模式。各类不同的美术作品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评议系统。如中国画、油画、版画等的艺术语言都各不相同。又如欧洲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也有着不同的艺术语言系统。我们只有以“宽基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各类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都有最基本的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各种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领悟其美感,更好地接受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认识世界。不再出现现在许多中学生看不懂西方现代派著名美术作品的现象。同时,也能为学生以后继续进行艺术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有利于全面、自由的发展。另外,学生在学习、掌握各种美术知识技能过程中,也更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

2.注重引导学生领悟和创造美术作品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人们认识世界,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手段。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画中通过描绘几个在田野中弯着背拾稻穗的老妇人的形象,及使用大地般静止深重的构图,使画面肃穆而高尚,反映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与同情。令观者也瞬间肃然起敬。所受的振撼是用言语所无法达到的。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生活,逐渐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与修养。

3.适当的教学方法是美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在中学美术教育中,除了采用一般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外,最主要的是处

理好“教”和“悟”的关系。“教”是指教学从教师的讲解入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随从老师,教师以理性的讲解把前人优秀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现成地接受先人的典范成果。而“悟”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学生领悟,使学生潜在的灵明与自由得以充分的发展。教师教学忌理性灌输和讲死道理,要留有疑点、空白处,留待学生去琢磨、开发和领悟,去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在美术教学方法要坚持“教”和“悟”的对立统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现“教”“悟”合一。

四、中学美术教育改革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更多的在于追求合规律性的教育策略。如“完善教育科目,丰富课余活动、降低考试频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却来不及去建立更合理的运行机制,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服务。更进一步讲,合目的性运行机制的建立也是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初层次上应该寻找突破口,建立合目的性单科运行机制,而后逐渐由点到面推广,在较高层次上创立各种教育要素多层次,全方位作用的格局,完善素质教育的加工机制。说当前的普教改革正处于最初层次的探索之中,若不寻找建立合目的性运行机制的突破口,而停留于“尝试性”和唯“做法”的探索中,很难说正在兴起的素质教育不蕴涵着向“应试教育”复归的危险。因而,寻找突破口,建立合规律性且合目的性的单科运行机制已成为目前普教改革的紧迫任务。

素质教育单科运行机制的建立应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寻找突

破口。美术教学不受“应试教育”中升学考试的制度的牵制,我们不妨以美术教学为突破口,探索一下美术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构筑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美育环境。

中学美术教育,要完成大纲的任务,还要完成发现和培养幼苗任务。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基础性(符合普通教育的基础性和任务),又要体现适应性(年龄特征)、现实性(现有条件出发和现实状需要)、超前性(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美术课要以培养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以大纲为依据,适应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能力评价标准、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真正地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现有的美术课的教学组织模式,摆脱美术教学单纯致力于教法学法探讨的局限,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了美术课“分类教学、全面推进”运行机制的设想。其主要环节具体设置如下:

(一)、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一致,活动指导时间分开

中学美术课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课堂教学一般每周每班一课时;课外活动指导安排在双休日里,课时限制较松。在不打乱学校整体课程、不增加课时或工作量的前提下,我们建议把同一年级的美术课安排于同一课时中进行,在某一固定时间里同一年级的都在上美术课,课堂教学时间一致。而双休日里美术科不同选修课活动指导的时间安排应分开按次序进行。

(二)、教学内容:兼顾基础与发展,分类设立专修课,课内外

教学内容大体一致

根据现有的教学大纲,美术科整体覆盖面很广,并且教材难度较大。不但学生学起来有困难,就是教师教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根据大纲的要求,兼顾基础和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分类。应重视欣赏课教学,这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其课时应占美术课总课时的15%左右,每学期3—4节课。在此基础上,根据大纲权重要求,把美术教学内容分为平等的三大块;①西洋画,包含素描、速写、色彩等方面;②中国画,包含白描、工笔、写意等方面,其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等;③工艺制作,包含泥塑、版画、剪纸、模型等方面。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以美术欣赏课为基础性必修内容,而其它三大块是供选择的专修课内容,学生可根据兴趣及特长进行选择。课外活动课的指导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大体一致,但可适当降低要求。

(三)、师资配备:学以致用,群体互动

不难看出,很多即使是很优秀的教师,他们的也仅停留在某个点上,对于目前的教材多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取舍,而不根据学生的需要,故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多样性。要教好美术,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很难处理好教师本身的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教师的“专业”与兴趣的关系。因而,我们分别由不同专业倾向(所学专业、研究方向或所积累经验的倾向)的教师承担分类后的美术科三类专修课的教学,他们不仅能承担好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而且能胜任各自所承担专修课的教学,即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强调教师个体点的突破。在教研上,鼓励教师个体主体纵向发展、横向联系。亦可建议各县区教师进修校、市地教育学院设立美术科中心组,组织各专修课教师集备、科研或进修等事宜。

(四)、分类教学程序:提供选择分类教学、内外相承全面推进

设置了以上教育各环节,要打破现有的教育模式、突破原有的班级建制,让不同特长的教师在满足共同性、基础性需要的情况下,通过专业任教分工,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更多特长生,关键的是应形成一种合目的性的运行机制,即实施过程的落实与运转,(五)、课业考核;等级评定,逐层推进

素质教育是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层的思维去实现全体学生生动和谐的发展。它不以“分数”和“升学”为唯一目的,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应该具有一定 的弹性,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使考核的结果能成为推动教学发展的层次目标体系。

综合上述各教学要素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美术教学的“分类教学、全面推进“的运行机制。总的说来,这种运行机制,以素质为核心,以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兴趣特长为基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美术欣赏技能,经分类编班进行美术专修教学,争取纵向进展,同时课余辅导从面上承接,满足学生猎奇涉广的要求,实现横向迁移,突出的主体地位。

关键字:中学美术教育 改革 意见

参考文献:梁超浩 《看中学美术教育改革》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篇6

——由两节美术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

作者姓名:陆梓纯

作者单位:东莞市长安镇新安小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导入 多媒体使用

前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孜孜不倦进行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那它必然是立足于课堂教学,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中探寻问题的所在。以下是笔者结合执教低年级《大鱼和小鱼》一课(该课获市小学组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和执教《恐龙回来了》一课的教学实录(该课是全市美术教师观摩课展示活动中的一课),从教学导入、多媒体使用、预设与生成、教学成果评价等几个关键点,以点带面,谈一谈笔者对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一、问诊课堂,在反思中历练

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都会挖空心思去设计一个比较满意的教案。教师们都会关注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设计安排许多教学环节,突出教学设计的层次,但也因为这样,往往会过于注重课堂的广度而忽略了其深度,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我在设计和执教低年级《大鱼和小鱼》一课中,也出现了这种现象。

1、华而无实,全而不深

呈现案例1:《大鱼和小鱼》一课中,我采用谜语导入课题,通过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大鱼和小鱼的真实画面,欣赏形状各异的鱼。为了凸显重点,在画鱼之前我设计了“大小对比”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篮子里挑选出“鱼”在同一画面中进行摆放,然后做大小对比。这一小环节就花了两至三分钟。

反思1:其实“大和小”这个问题是浅显易懂的,若当时在出示课题时,将“嘉 1

宾”尼莫和尼莫爸爸直接设计在课题板书展示中,对学生抛出问题:这两条鱼中,谁是爸爸?谁是儿子呢?学生马上能回答上来:大鱼是爸爸,小鱼是儿子。重点很快突破了。但当时为了让教学设计显得流畅递进,略带表演性的展示了这一“突破重点”的环节。其实这算是一种“怪现象”,原因在于“目标的转移”—从课堂原本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转移到课堂教学变成为老师自己展示教学的服务。教师在备课中罗列各种好的教学环节,以期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导致了课堂流于形式。

2、轻走无痕,缺少灵动

呈现案例2:在赏鱼环节,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归纳出鱼的基本形状和各类花纹。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示意学生边看视频边回答我的问题:“这条鱼是什么形状呢?”“身上的花纹像什么?”等,为了顺利地“过关”,我还用手在空中画出图形,间接的提示学生。有一个学生的回答是:“这条鱼像一个爱心!”,我当时准备归纳总结的板书是:圆形、三角形、方形,没想到学生给出这样一个充满想象的答案,可当时我急需的是学生能直接给出我所要的答案,听到这个“爱心型”的时候,我只是匆忙地脱口而出:“你真棒!请坐下!”。

反思2:回忆当时提问的情况,我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考虑进一步地做说明和引导:“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可以把爱心型归纳在三角形的范围里面。”,同时还可以纠正她所说的那一句话应该完整的改为:“这条鱼的形状像一个爱心!”。课堂教学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面,随时都会有不经意的笔触带来新的惊喜发现。然而教师如果按部就班的顺着自己的教案走下去,不能够敏锐地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以及及时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擦出思想的火花和闪现出教学机智,这样的课堂难免会因缺乏灵光而死气沉沉。

3、功败垂成,走马观花

呈现案例3:《大鱼和小鱼》的教学环节包括:猜鱼—赏鱼、析鱼—画鱼、做鱼—评鱼、说鱼—演鱼,最后渗透环保教育。整个课程看上去很紧凑,层层递进。为了提高课堂作业速度,要求学生采用黑头笔直接作画。即使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几个环节下来,我感觉学生绘画制作的时间会稍微紧张。当学生在绘画时,我仍然担心学生因完成不了而使课堂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在指导过程中不时地催促学生:快点、快点。于是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在老师急躁的态度中不禁加快了画画速度,手中的画笔多少也带点草率,寥寥几笔就勾勒完鱼的花纹。

反思3:我在设计《大鱼和小鱼》一课中,按照预先设计的环节,不厌其烦地在三个班级进行讲和练,从中将各个环节进行修改,把问题琢磨透,在反复地试验

中由一般课逐步过渡到成熟课,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然而看着学生在匆忙中完成的作品,有的鱼的前半部分的花纹不管是线条还是布局,都较为丰富,但后面部分却完成得有点潦草。我问自己:达到我预期要的教学效果了吗?学生的作业还未完成就被老师急急忙忙的贴上展示台,让学生产生“走马观花”的感觉,如若这样长期下去,是否助长了学生草率急躁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二、提升意识,在历练中成熟

针对以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现象,我在准备低年级《恐龙回来了》这节市美术教学观摩课时,从课题的导入,问题预设、教学环节的生成,多媒体的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布置和落实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改进,在前车之鉴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安排。教学的思路清晰了,课堂的呈现也就显得游刃有余。以下是我在上这节课时的一些理念和做法:

1、巧用媒体,还原课堂高效简约的本色

做法:《恐龙回来了》一课的导入环节是由《恐龙世界》里面的几个小片段剪辑凑成一个小故事,刚播放课件,学生立即被壮观的画面吸引住了,随之两只恐龙争抢一枚恐龙蛋,恐龙蛋在突然消失了,顿时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在导入课题后,由“蓝猫”主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知识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和欣赏视频。

效果: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显然,学生对于壮观的画面和新颖的的竞赛环节很喜欢。课堂上图、文、声、形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拉近了时空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很好地开发。此时的课堂也变得简约而高效。

2、严谨与智慧交辉,让课堂多几分从容

做法:在知识竞答的环节中,问题一:“视频中出现的恐龙主要在什么地方活动?”,一个学生的回答是:“地上。”,我笑着对他说:“能完整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吗?”,他歪着头,想了一下说:“视频中出现的恐龙有的在地上活动。”,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一下,接着问:“那你能说一说在地上活动的恐龙有什么特点吗?”,一时之间他没反应过来,旁边的小伙伴小声地告诉他,“有四条腿!”,他马上机灵的回答:“地上的恐龙用四条腿走路!”,很棒!这正是我要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的答案!接着第二个同学回答:“有的恐龙是在天上飞的!”我紧接着问道:“如果你就是一只天上飞的恐龙,你会怎么告诉同学们你是在天上飞呢?”第二个同学于是张开双手做了个飞的动作,我提示其他的同学:“能飞的动物都长有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 的回答:“有一对翅膀!”于是我再次强调:“哦,这就是在天上飞的恐龙最大的特点啦!还有同学补充吗?”第三个同学站起来很快的就回答:“还有的恐龙是生活在水里的,有鱼的尾巴和鱼鳍!”,边说还边做游泳的动作,一时之间课堂上的气氛活跃起来了!在解决恐龙的基本型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恐龙各个部位进行拼图游戏。学生很快就拼贴出“地上的恐龙”,“天上的恐龙”、“水里的恐龙”。

效果:本课的重点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解决了,学生很快的掌握了恐龙的各种动态和造型。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既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又能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避免急于求成,让学生享受自由创作

做法:作业形式是以小组合作完成的,课前我设计、喷绘好背景图分发给每个小组。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小组的画面中画或摆贴出三至五只不同造型的恐龙。(考虑到绘画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直接用黑笔在卡纸上画出一只恐龙,而动手比较慢的孩子要使其有事做又有成就感,就进行拼图摆贴。)

2、作品完成后,请自荐小组代表根据画面讲述一个小故事。(出于自愿的形式,根据个人的能力自我展示,有的孩子画画不行,但是在“说”这一方面还是可以挖掘的)。

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画面最有趣,故事最精彩!音乐停止,请停止绘画哦!(由音乐控制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业的同时,也锻炼学生守时和守信用的习惯)。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大屏幕播放各种恐龙的形态,我边巡视边观察每个小组的分工,这个作业的层次和要求分明,学生很快地就“找到”自己喜欢的任务,各自忙乎起来。

效果:相对《大鱼和小鱼》一课,《恐龙回来了》的教学效果整体的展示出来了,从学生的绘画作品到画面中的故事发挥,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次的巡视过程,我少了急躁的心理。原因在于在这个作业过程中,我明确了思路,考虑到分工细致,责任到人,以一个合作学习的指导者、评价者全程参与,并且科学监控,才能让学生在一种流畅、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精心准备,在实践中成长

课堂上的40分钟是短暂的,要在这短暂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取得实效,需要教师课前辛勤的“耕耘”和“劳作”。首先,教师在备课设计前,要思考课程的主导思想,要以美术的本质为主,教学活动要防止华而不实、流于形式,应突出美术学科 的特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预设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进行充分的备案,思考学生可能在课堂中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要让课堂流程环环相扣,了然于心。第三,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创作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备“学生”这块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的使每一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可以时常提醒自己:“在这节课中能让每个学生学到什么?得到哪些方面的体验?获取了哪些学习的技能技巧?”,既有师生之间的指导交流,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究合作,让每个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让师生在平等互助的自由空间中拓宽美术学科带给我们的创新意识;让师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美术学科中蕴藏的无限魅力。

高中美术鉴赏之我见 篇7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一个工具, 教师的授课内容要以教材为本, 但并非是全部。尤其是高中美术鉴赏, “照本宣科”会成为课堂的大碍。笔者认为, 教师必须深刻研究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灵活运用教材, 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内容选取和整合, 这是教材研发的一个项目和内容。无论教材如何“完美”和“精致”, 教师仍然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在某些时候教师可能需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懈的、“去粗取精”的咀嚼式劳作,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比方说分类整合, 绘画类鉴赏、雕塑类鉴赏、工艺类鉴赏、建筑类鉴赏等等, 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在每个类别中再进行整合, 去繁取精, 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和艺术家进行鉴赏。可以按时代分类鉴赏也可以分其他类别鉴赏, 这样就不会出现教学内容的“死板”。以下是我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课的内容理解和处理。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在整个西方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讲绘画鉴赏必然不会错过文艺复兴, 但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特别多, 且不说文艺复兴分为几个时期, 又分为不同的地域和风格特点。不仅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鉴赏, 恐怕教师也会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也绞尽脑汁地想过这一问题, 怎么能把文艺复兴的绘画精髓通过一节课或者两节课就能讲出来?于是, 我就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进行精减, 就像裁一个漂亮的图案, 把无关紧要的地方裁剪下去, 留下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最后我精简到用文艺复兴三杰的故事、画作鉴赏来讲出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的精髓。

二、新课程指导下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解

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 如何达到教学效果也是教师要考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再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课为例, 本课中我运用到很多种方法和手段, 具体做法如下。

1. 精彩导入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 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会使授课伊始, 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会使学生积极的、活跃进参与教学。打破以往的教学导入风格, 本课伊始, 我用名家名言导入, 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紧接着就顺理成章地进行本课的下一个游戏环节———档案整理。当然这个游戏是有的放矢的游戏, 是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设置, 它是贯穿本课的一条线, 在下面文章中我会谈到。在学生兴趣兴起之余再“添柴加料”, 学生完全被吸引了进来。

2. 小组合作探究和游戏等方法能轻松让学生参与到看似枯燥的教学中。

前文提到过我在名人名言引入后的“档案整理”游戏。我是这样操作的, 把代表三位画家的关键词打乱, 让学生整理归位, 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地都参与了进来, 而且小组合作一起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任务, 同时也能检测到学生自学的效果。而后再通过档案词的解释完成对艺术家的介绍, 学生知道的不再重要, 学生不知道的详细介绍, 这样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巨大贡献。这个方法要比单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枯燥地讲要好得多, 此方法让我获得了一些教学感悟。

3. 巧妙突破重难点。

一节课中, 教师要用一定时间来定格一课内容的重难点, 来想如何突破重难点?当然, 在教学中每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 所以重难点的定位可能就会有所偏差, 我认为这不是特别重要的, 重要的是怎样用最巧妙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对于这一问题, 本课中我的理解是, 既然是代表文艺复兴整个时期来讲, 那么, 要把整个文艺复兴的精髓、意义、价值要讲出来, 这个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了。文艺复兴的精髓“人文”既是精髓, 也是文艺复兴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因此我把作品如何体现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定为本课的重中之中。如何突破呢?思来想去, 最后意识到很简单, 集结到一个方法———对比法。我将中世纪时期的绘画与三位艺术家的代表作一起排列到PPT中, 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 当我把问题提出来, 图片放出来, 学生一看就都明白了, 对比见效果, 立竿见影。在对比中学生很快能观察和感受到文艺复兴绘画的不同, 也能了解到“人”的重要。那么在三位画家的画作中是如何体现和表达“人文精神”的呢?因势利导, 深化教学内容, 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当然这也涉及三位艺术家的风格问题, 我们不妨将“人文精神”先放下, 风格解决了, 自然“人文精神”如何体现出来的也就解决了。我的方法还是对比, 百试不厌。当我把问题提出来后, 学生出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 紧接着我将三位画家的三幅代表作品排列出来, “柳暗花明又一春”, 学生马上看出三位艺术家作品中对人物塑造和表现的方法有所不同, 感受也不一样。这时也用到课堂之初的档案词了, 学生恍然大悟, 原来理性科学、强壮力量、温柔母性几个档案词竟概括出了三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 恰恰就是这几个词体现着“人文精神”, 到此, 本课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了。

新课程改革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它强烈冲击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同时也点燃了我们的激情, 激活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教学课堂也随着活跃起来, “活”与“不活”关键在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研究, 我们一线教师需要大胆地去实践和创新。

摘要:灵活运用教材, 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手段进行教学对激活课堂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下的高中美术鉴赏如何运用教材、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呢?本文笔者主要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来对此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小学美术教育之我见 篇8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而事实上,在许多学校里,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学校,美术以及其他“副科”的命运都是一样的,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家长看到有些二、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写出一笔飘逸的毛笔字,有的甚至能即兴挥毫,画一幅大气磅礴的水墨山水,有的能利用各种废弃材料,做出精美的手工作品,都流露出羡慕之情,但是真正让大家把美术课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相提并论还是不太现实的,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美术课与应试教育无关。

其实,改变这一局面的办法也简单:第一、转变观念。改变一直以来小学教育只注重语文、数学的陋习,树立全面发展,综合提高的素质教育观念,屏弃“副科”必须为语文、数学的教学需要让路的思想。第二、加强培训、引进专业美术的力度。没有人才,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僵化的问题,无法直接改变现状。

二、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大纲要求的素质教育基本内容是“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一般说来有: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一个人社会能力和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21世纪发展的人应该是更为主动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培养具有这种素质和能力是各个学科教育必须承担的共同责任。现代美术学科教育的目标要脱离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现,而应与全而培养人的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结合,在考虑到本学科的知识学习和学习技能训练为目的,要充分考虑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美术教育应为素质教育服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美术特色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体现形式。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足课时,配全教师,保证每周有两节美术课,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发展学生的多种美术技能。如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重点挖掘他们涂鸦的画法,让他们无边的想象力在画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三、四年级的学生重点发展他们的手工制作,如小巧的纸拖鞋、漂亮的千纸鹤、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捏成的各种人物等,不管谁看了,都会爱不释手,赞不绝口。美术特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就是课外兴趣小组的开展。学校可以成立的美术兴趣小组每周至少活动三次。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可以把同学们集中起来,一起观看有关的美术图册,名人传记,讨论美术和人们的生活……长期这样,我们的美术特色教育不但开阔了学生视野,还能将孩子培养成为热爱生活、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人。

三、利用美术教育,开发学生智力

小学美术教育是以视觉形象为基础的。写生、临摹、手工、图案、泥塑等都要用眼睛去观察、观察的如何直接影响表现。观察是智力的门户,也是表现的前提。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要观察-分析-表现-再观察-再分析-再表现,反复多次,经认真反复观察,动脑分析,又动手绘制,加深了对形象的理解,无疑是眼、脑、手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现能力。例如:平时对树熟视无睹,天天看到,但学生们未经训练时的画总像一个立起的叉子,上面带上圆蘑菇头,无论什么树都是一个样的,只是概念中的树。经美术课教育教学训练,学生们便按正确的观察方法去观察描绘,了解树的生生规律和各种树的特征,颜色的区别等。学生认识深刻了理解了,就能更好的感觉它(此为分析、判断、整理、概括的过程)。使学生的大脑得以充分的调动和训练,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促进其思维发展,我坚信这样下去,既可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其他科学知识也会大有益处。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篮胜于篮”。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在祖国这块大花园中竞相吐鲜开放,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上一篇:09年国税局党建工作汇报下一篇:复旦大学英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