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精选7篇)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 篇1

学校将‚有效课堂‛核心理念与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初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思路,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了学校特色发展。

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思路:

重视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围绕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内容,发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自主创作、制作了各具特色的走廊文化、楼梯文化、班级文化、植被文化和餐厅文化,把每一面墙体、每一根廊柱、每一层台阶、每棵花草都建设成道德教育的阵地,形成了‚每一步都有思考,每面墙都有文化,每个角落都有教育,每幅作品都有品味,每棵花草都有内涵‛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五个节点:

活动文化:学校定期举办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处室文化设计大赛,广泛开展了‚绿色教室评比‛、‚卫生免检班级‛评比、勤俭节约孝敬父母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珍惜生命安全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等活动,在全校形成了追求上进、以‚礼‛育人的校园风气。

走廊文化:在学校最显眼的中央位置设置办学理念,两侧及对面辅以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激励鞭策广大教师认认真真教书育人,扎扎实实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会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会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会学习,从学会思考开始;会健身,从学会做操开始;会礼仪,从学会问候开始;会文雅,从学会走路开始;会生存,从学会自爱开始;会交往,从学会微笑开始;会自律,从学会守纪开始;会自理,从学会穿衣开始)的看板悬挂在每层楼梯的显眼位置,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楼梯文化:在每一层楼梯每隔5-6个台阶粘贴国学经典、名言警句、格言以及师生们自己创作的哲语:‚行修言道,礼之质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经典语句比比皆是。

班级文化:每月开办一期的班级文化墙报,由各班级学生集体谋划、精心设计制作。班级文化成为了学生施展技能、发挥想象、抒发心声的舞台,学生们先后设计了‚感念父母‛、‚学习心得‛、‚书画展台‛等20多个栏目,用自己的双手让每一面墙壁都张扬出积极的个性,在每一个板块上抒发着丰富的想象。全校17个班级共设计制作了班歌、班级精神、班级目标、班级口号、优秀作文展评、小小书法展、美

文欣赏、美图赏析、今天我骄傲、今天我惭愧等板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富创意。

餐厅文化:学校加强餐厅文化建设,‚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饮食健康,关注合理膳食塔‛、‚饥肠辘辘也要保持风度‛、‚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辛苦当记住‛等看板,让学生在就餐的过程中接受绿色就餐、文明修养、勤俭节约等文化教育。

突显了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效果:

巩固和发展了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在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跑旱船、踩高跷等民间娱乐活动,在端午期间组织开展包粽子、碰鸡蛋活动,在重阳期间组织开展敬老院服务老人活动,增强了学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在音乐活动小组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挖掘学习本地音乐文化,让学生树立起民族审美理想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参加法制讲座,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教育。利用节假日开展‚红色之旅‛、‚爱心行动‛、等活动,让学生深入工厂、商场等体验生活、体验社会。

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高效课堂‛教学。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全部空间。学校按照综合性、开放性、选择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工作的特点

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艺体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着力培育开放多元的课程文化。结合语文课教学,把学生在经典诵读、名著赏读、‚我爱读书‛演讲比赛、‚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征文活动;结合数学课教学,以学生参与实践的少年宫活动为内容编成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绘画课教学,让学生练习画自己的父母感受父母恩情,画自己的家乡和学校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结合舞蹈课教学,强化学生的日常练习,锻造学生的意志力;结合体育课教学,把篮球、乒乓球、武术都引入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快乐心态。学校还根据本校实际,开设了地方课程,以《美丽双竹》《安全教育》为读本开展教学,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同时,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了独具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把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帮学‛、‚整体评价‛等机制,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学生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由于学校活动丰富,学生们都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学校因势利导,有重点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道德素质得到新的提升。设立了校园学生文明岗和文明线,组织学生开展礼仪方面的国学经典诵读,开展尊师礼仪、课堂礼仪、仪态仪表礼仪、集会礼仪以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 篇2

一、课题研究目标

1.重点落实文化管理, 将读书与课程结合, 研究探索故事情景课堂教学, 构建学生的“七彩童年”生活, 营造“唯有书香能致远”的校园氛围。

2.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 (低、中、高) 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以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 重点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 对各年级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 及时调整, 促使活动有效开展, 推动课题深入研究。

4.探索阅读指导课、亲子阅读等项目的具体策略、模式。

二、课题研究过程

1.以行动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为主, 子课题都要紧紧围绕总课题开展工作。重点研究四方面内容:一是课内教学与阅读思想的结合;二是校内活动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三是阅读评价方式的初步构建;四是促进亲子共读。

2.太原市教科研中心课题组的领导来校指导了学校开题工作, 使我校课题的开展更加顺畅、细致。他们肯定了学校总课题以及子课题的构想以及工作方式, 同时对子课题的明确性提出了进一步的指导。

数学组的课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专家建议该组教师将子课题细化为“小学生数学日记在研究中的重要性”。经过再三研究, 数学组的教师认为教学中只进行数学日记研究这部分很难操作, 希望能将数学阅读渗透在数学课的各个环节中, 特别是理解阅读数学要求、寻找数学重要的关系量, 于是继续在原定的课题上入手。

(1) 强化默读, 学会咬文嚼字。读, 就是认真读题, 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 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开始。作为数学教师, 一定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 一定要训练学生自觉通过默读来理解题意。因为通过不漏字、不添字的默读, 可以培养学生细心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能够敏锐捕捉到题目中故意设置的一些细小障碍并顺利化解, 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2) 进行推敲, 学会勾点圈画。数学是由一些术语、一些数量、一些文字及数量关系组成的, 它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特殊关系。在小学阶段, 文字题与应用题是典型的数学应用, 因此, 学生在解答文字题及应用题时一定要仔细推敲一些关键词语, 通过对这些关键词语的感悟找出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会运用一些阅读符号, 那么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也不例外。如可规定:条件用“——”标, 问题用“~~”标, 重要概念或关键句用“﹏﹏”加注, 重点词用“▲▲▲”点, 公式用“□”圈起来等。长期坚持训练, 逐步要求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圈点勾画的习惯。学生通过读题、画关键词、画关键句, 思考后能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重述出来, 这种重述体现了学生的理性思考。当然, 重述既可以用文字形式再述, 也可以通过用图表、式子、线段图等方式再述。当学生能把题意表述清楚了, 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自然而然清楚了。

(3) 加强比较, 理解数学术语。数学术语是反映数学关系的专业用语, 具有很强的学科性, 比较枯燥, 学生既难理解, 又容易混淆。因此, 在数学教学进行到某一阶段后,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采取分组的方式集中展示一些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数学术语, 让学生通过比较反思, 达到对比分化、沟通辨析的目的, 从而较好地理解这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术语, 为今后的顺利解题做好准备。

由于在数学课上加强了数学阅读, 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 在2012年全区期末调研中取得全区第一的优异成绩。

英语组教师将课题进一步具体化, 将研究方向缩小为中高段语篇创作的实践研究, 更改为“小学英语中高段语篇创作之实践研究”, 主要研究小学生中高段语段、语篇自创的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探求创作方法、活动的效果等。在细化目标之后, 课题研究的操作更具有可行性。中高年级学生能在阅读中借助绘画表现语言, 也可以在阅读后把自己心中的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样可以使抽象的英语语言转变为学生喜欢的漫画、连环画和小儿书等。

学校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了探索的意识, 在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中都能有效将阅读与教学结合起来。美术课上, 老师不仅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画家的作品介绍, 还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感受;音乐课上, 学生也一样可以阅读音乐家的故事, 阅读曲谱, 感受旋律。老师们逐步探索哪一类课适合进行阅读渗透, 在不断地整理经典课例。

3.在制定的阶段性目标中, 第二点是“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 (低、中、高) 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

关于学生的阅读, 学校开创出两条途径, 即校内阅读与校外阅读两条路。校内阅读又分为两种形式, 即阅读活动与阅读指导, 阅读活动指的是“晨诵—午读—路队吟诵—读书沙龙—读书节”, 阅读指导指的是校本课程课与阅读课。校外阅读指的是自读与亲子共读这两种。

关于方式方法, 我们正在探索这样的一种流程: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确定了学校阅读书目, 每月至少一本书, 阅读后有监测评价。

在校内活动方面, 学校坚持了一贯的做法——读书节、读书心得竞赛、晨诵午读、路队吟诵;还整编了校本课程《甜蜜橙园》, 这套教材力求将积累、阅读、实践、展示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在阅读评价方式上, 我们研究出三套评价表, 先在语文教师中进行使用, 后逐步推行到其他学科教师中。

4.各个家庭采取家庭共读一本书的方式, 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阅读至少一本书籍。围绕书籍中的内容展开若干次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对话、日记、小报、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来进行。家长和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阅读, 并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思考和研究中去。学校为家长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 开展了一次“家长俱乐部”活动, 旨在统一思想, 提升素质。我们要求班内有条件的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 共同写出读后感, 在学期中将进行一次评选活动。

具体方法指导是:1.倾听、感受家长的阅读;2.帮助孩子观察、理解故事内容;3.启发思考, 假设想象;4.阅读后的交流。

由于读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 自主取舍阅读内容, 自主选择阅读方式, 少了以往的那种强制, 诱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 真正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人地位。学生爱读书了, 班级的图书角深受学生喜爱。以往课间, 学生或聊天, 或做一些自己加量的习题;现在, 学生一旦完成作业, 能主动去借书来读, 甚至有些学生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三、阶段研究成果

1.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现在每天中午来校, 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坐在位置上读书, 完成摘抄笔记, 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在研究阅读课基本模式方面, 我们探索出这样的道路:

“阅读推荐课”基本流程是:谈话导入, 提示课题—互荐书籍, 学生交流—赏析激趣, 教师推荐 (播放电影片段、品读精彩章节、欣赏图片) —提示途径, 拓展延伸。

“阅读指导课”基本流程是:安排读书时间—掌握读书程序—领悟读书要求—学习读书方法。

“阅读欣赏课”基本流程是:激发兴趣, 导入主题—课内指导, 例子引路—学法迁移, 自主赏读—畅谈心得, 拓展延伸。

3.共同整理并编写了校本课程《甜蜜橙园》, 整理出适合我校学生的阅读书目。

4.各学科中均体现阅读思想, 学生能借助阅读加深理解, 提升学习能力。

5.教师撰写课题实践心得、经典课例。如学校汇编了一本书《放飞心灵》, 数学教师赵丽君的文章在《学习报》和《太原教育》上发表等。

四、课题研究存在问题

1.阅读评价模式仍不能全面覆盖。因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内隐性很强, 学生个体的反应和表现有时差异很大, 评价者仅凭肉眼观察和经验推断未必准确;况且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始终处在一种动态的变化情境中, 和教师的活动交织在一起, 很难分出彼此。教师教学精力有限, 不能将评价运用自如。

2.在各学科渗透阅读的理念受到教师的支持, 但是研究过程中缺少细致的指导, 缺少一定的教学模式, 不少科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随意性强的现象。

3.家长素质不一, 对亲子阅读重要性的理解也不相同。有的家长只要孩子要钱买书就给, 只要孩子在看书就放心, 缺少必要的监督。

五、下阶段课题计划

1.紧扣新课标的精神, 更好地体现课题研究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宗旨, 在教师教学设计环节中凸显阅读思想的渗透, 使阅读的培养真正成为全校每位教师的共同责任。

2.加强家校联系, 开展多样的家长培训活动, 提升家长阅读素养, 促进亲子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3.加强模式的构建:尽快研究出各学科渗透阅读的流程与模式, 使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丰富评价模式, 建立一套评价工具。

4.在研究探索中, 推出课题品牌教师, 引领全体教师深入研究课题, 使课题与课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们希望, 在课题的研究中, 孩子能拥有遨游世界的翅膀, 孩子能获得健康成长的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 篇3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共同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育这种精神所需的文化环境的总和,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所具有的独特的校容校貌等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环境。沈阳药科大学的校园文化与“沈药精神” 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显性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与隐形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是新时期优化高校育人环境的新途径。

一、“沈药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沈阳药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中国红军军医学校,是我党创办的最早的药学教育院校。光辉历史,体现出了沈药历史的厚重与光荣,是每一个沈药人之所引以为豪的根源。学校随红军见证了伟大的万里长征,也曾几度易址,但艰苦奋斗的红军精神却始终未曾改变。1941年后沈阳药科大学迁至东北,几经辗转最后迁至沈阳。建国初期我国医药发展水平低下,制药工业基础薄弱,人民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的不到满足,沈药始终以推动中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和振兴祖国医药事业为己任,从建设新中国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沈药儿女无愧于时代的需要和祖国的重托,并不断开拓创新,孕育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等国家重点的课题项目,这一切的成绩都取决于沈药人的开拓创新与坚持不懈。

沈阳药科大学经历了创建初期的步履维艰,战乱年代的颠沛流离,发展建设时期的再度创业,改革开放以后的加速前进,经历了八十余载风雨沧桑,八十余载励精图治,八十余载春华秋实,凝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是学校的校训,而勤奋求实、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兴药为民、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秉学笃行、厚德济生等等沈药精神的表述语也验证着沈阳药科大学深邃厚重的文化境界、精神内涵。

二、沈阳药科大学校园文化现状

1、缺乏职业价值导向

人文环境较为缺失:学生的人文基础较为薄弱,在就业压力的驱使下,学校更为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养成,而忽视了思想道德、人格修养、心理素质等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

2、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时代创新性不强

4、网络文化冲击校园,各种不同的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5、缺乏历史传承性

三、展示“沈药精神”的校园文化实例

以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78期为例,各级学生组织以期队、班级、党团组织为对象,创建“沈药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承载“沈药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收益良多,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更加传承了沈药人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对学校发展的深远意义。

实例一:2012年7月,以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为活动主体,开展以听一次理论讲座、看一场主题电影、读一本经典书籍、做一次政策解读、结一个互助对子、创一项争优成绩、做一年特别贡献共7项内容的系列实践活动“七一工程”。该活动是将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员教育有机结合的系统化实践活动,不仅带领广大学生党员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实际,创新活动形式,提高了党员素质和能力,还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凝聚人心和服务群众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掷地有声,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秉承了沈药人深厚的历史传统和革命精神。

实例二:2013年3月,“我有才华,我药精彩——药学专业知识竞赛”,学风建设始终是沈药人“追求卓越、秉学笃行”精神的基础,将人文、历史、经济、军事、政治以及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实验技能相结合,倡导全才、专才的高素质大学生。

实例三:2013年4月,“精金百炼——百元创业大赛”,即以4-8人组队,将成本金一百元在规定的十四天内通过全体队员的劳动、智慧与创新精神更可能多的获取利润,是兼顾我校的现实特色,融合社会生存、团队合作竞争、团队核心领导与团队营销理财模式的实践活动。此项不仅让同学们体会到创业挣钱的艰辛,对生活与父母重新报以感恩的心态,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更深切的感受到“不是我们做不到,只是我们从未体验过”,只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挑战就一定可以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财富!

四、如何推进“沈药精神”与校园文化实践的互动

1、将“沈药精神”寓于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沈药精神”的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应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建设的需要,使动态的校园文化充满时代气息。具体体现在:一是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其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学校发展的信任。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创造者。三是把“沈药精神”融入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2、优化学校网络文化环境,使传承“沈药精神”的载体和校园文化优势完美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变化。因此,加强校内网、团委、文化空间、活动展示等栏目的内容和形式的建设和管理,以积极姿态宣传健康向上的内容,优化传承发展“沈药精神”的网络文化环境,可促进学生提高境界和扩大视野。

校园优秀文化成果申报材料 篇4

**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申报材料

申报学校:**大学 申报类别:实践育人

申报时间: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一、学院成立背景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及省委省政府所提倡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教育战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009年10月,**大学成立**创业教育学院,为全省有志创业青年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创业教育学院的成立填补了青海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空白,成为我省高校创业教育界的主力军和高原文化建设的领头羊。

在青海省教育厅、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青海省以及**大学的共同关怀和协助下,向江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引资200万元。在多方领导的支持下,创立了面向全省大学生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创业培训教育机构——**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二、学院宗旨

学院以“培养学生创业观念、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办学宗旨,着力打造“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融为一体”的办学特色,根据社会需要,设置创业务实、学以致用、开启智慧的的课程,提升大学生在创业领域的领导力、人文精神及创造、创新能力,全力打造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摇篮。

三、学院现状

经校党委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现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学院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

1、办学条件

创业培训网络实训室:该网络实训室的建立是我院一大特色,主要进行电子沙盘模拟及进行创业游戏的场所,为学员的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多媒体培训室:是我院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及交流座谈的场所,教室中投影仪、功放机、无线麦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创业咨询洽谈室:主要进行我院对外的创业相关的洽谈以及创业咨询活动,是我院对外交流的主要场所。

创业孵化器:孵化器是为我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所,内部水、电、暖、网等设施一应俱全。共设有七个办公隔断,可同时允许入驻七家企业。

2、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自己的导师顾问团,聘请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俞敏洪老师担任我院导师顾问团团长,另邀请了青海省知名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我院创业导师,我院导师团现有导师50名。我院现有KAB导师2名,SIYB创业培训导师6名。经过两年教学经验及成果的积累,我院现已获得省人力资源保障厅认证的SIYB创业培训资质。

四、学院特色

学院成立两年以来,积极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特色。在“舍得,坚毅,自信,真诚”的院风指导下,学院逐步形成了以“理论授课+实践培训”为主体,“创业经验交流”为辅的教学模式。

1、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实行“KAB培训+SIYB创业培训+创业大讲堂”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旨在循序渐进的对学员进行创业引导,由浅入深,从而使学员能真正在培训过程中受益。

(1)KAB培训

KAB(Know About Business)是我院在全校大学生中所普及的创业知识的课程,是青海省高校中首个开设这门课的机构。其目的在于开启大学生创业梦想。该课程面向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开设,通过KAB课程学习,使大学生对于创业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创业想法,构建创业蓝图。

(2)SIYB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SIYB)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的、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创业能力的人员实施的一个培训项目。目前,SIYB创业培训是在KAB教学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只针对于参加过KAB培训的在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使参加培训的应届毕业生较其他更加有信心去创立自己的事业。对于缓解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创业大讲堂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创业活动,完善创业理论知识。我院专门开设了“创业大讲堂”,特别邀请了法律、税务等公务人员来我院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答疑,对于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疑问给以了专业的解答。同时根据专家、官员自己的切身经历,对创业学员进行引导与帮助。

2、实践培训

我院的创业实践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体系,各个环节紧扣,使学员对创业的理解循序渐进,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也是步步深入,以“参观学习→网络沙盘模拟→创业交流座谈会→创业大赛→孵化器”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使学员带着兴趣去实践学习。

3、创业座谈会

我院定期邀请省内知名创业培训专家,创业成功人士来我院与学员及孵化器入驻企业负责人进行创业经验心得交流会。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与学员们进行交流,同时还邀请法律、工商、税务等官员进行相关的经验交流座谈。同时,也派我院学员与兄弟院校的创业人才进行交流以及我院新学员与老学员的学习经验心得交流。

五、学院活动

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院在学生工作开展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院领导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现有大学生创业协会、和演讲与口才协会两个学生社团挂靠我院,为我院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动力。

主要的特色活动有:观看优秀创业节目——赢在中国、商解三国等;开展创业游戏;举办创业大赛、“我要创业”主题演讲比赛、创业相关辩题的辩论赛等课余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我院逐步形成了具有创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亮点,也不失为我院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

六、骄人成果

1、赛场点兵——创业设计大赛

创业设计大赛是大学生创业基本功的大比武。我院在致力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不忘对我们的教学成果进行检验。通过创业大赛的举办和参加,能够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责任感,同时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2009年11月我院举办了以“激情点燃梦想 创业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大学首届创业设计大赛,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大赛是我校第一次创业为主题的大赛,开创了我校创业大赛的先河。此次创业大赛的举办,促进学生认识创业,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为学生的校园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激励作用。

2010年6月,我院在青海省首届“28商机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其中由我院推荐的创业项目《Auter自动浇灌》获得青海省一等奖、《嘹咋嘞陕西美食》荣获入围奖。

2010年7月,我院办公室志愿者杜杨阳带队参加2010“英特尔—清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夏令营,在夏令营即将结束的创业答辩中获得“优秀团队奖”,创业项目《Auter自动浇灌系统》在2010“英特尔---伯利克”全球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区选拔赛中取得“第七名”优异成绩。

2010年8月,我院推荐的创业项目《Auter自动浇灌浇灌系统》顺利晋级第七届挑战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这也是青海省唯一一只晋级决赛的团队,并且于同年9月在吉林大学举办的第七届挑战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中荣获“银奖”。

2011年5月,由我院二期学员梁译文等主持的创业项目“青海水滑石无机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被推荐参加“赛伯乐杯”第二届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该项目从全国符合报名参赛条件的114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赛伯乐杯”第

二届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入围奖,该创业项目是我省唯一入围该大赛的创业项目。

实现自我创业是这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而创业过程中无不充满着艰辛,创业大赛的举办与参加,是对大学生梦想追求的激励、自我期许的鼓励、创业全程的指导。为大学生将来真正走向创业之路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2、特色大讲堂

创业大讲堂的开设是我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大特色。我们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专门针对学员面临的不同问题开设了各种讲堂,授课导师均为省内外知名企业家、政府公务人员、VC、法律专家。他们的言传身教让学员们感触颇多,在丰富了自己创业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创业成功人士的风采。导师团涉及生物制药、投资公司、律师行业和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商局等部门行业,以及我校主管学生工作以及就业工作的领导和老师。自学院成立以来,共在我院进行了多大20余场的专业知识讲座和创业经验交流。其中,不乏有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青海青年导师团副团长鲁长征先生等创业成功人士;青海省雪域青年歌舞团团长、全国青年志愿者常务理事徐老九先生、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西宁分所蔡延云律师、刘晓崎律师、刑志律师、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青海青联教育、社科界主任苏海红老师等官员。

3、KAB教学开展与风采

大学生KAB创业培训是我国目前普遍认可的创业启蒙阶段的教育,也是我院在青海省各大高校中首次开设这门课程,走在了青海省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面。截止到目前,学院已面向全省开展KAB创业教育培训三次,累计招生265余人,取得KAB创业培训结业证书的学生达247人。KAB培训的成果有目共睹,在校领导的支持关心下,经校教务处考核后,决定将我院的KAB 课程纳入**大学选修课,共计32个学时,2个学分,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对创业培训的积极性。

在接受学院创业基础知识培训后,已开展创业活动学生人数达150余人,实体店经营的达50余人,经营范围涉及校园产品代理、文化传媒、网络淘宝、软件开发、园林园艺涉及、装潢装饰等领域。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对于“创业”这一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帮助一些同学走出了“创业仅属于有钱人、社会人等”的误区,让他们对于创业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其实,我们也可以创业,我们也会成功!

KAB培训还告诉学员们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教育能增加职业选择的机会;创业教育能加深对职场的认识;创业教育能提升职业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创业与职业发展的联系:创业教育促进职业发展;使我们懂得创业的艰辛,而更加珍惜工作的机会;让我们理解老板,更容易与老板沟通;知道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从而最终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4、文化载体—《创业 在路上》

期刊作为学院宣传工作的一个为有力的载体,我院自主创办了《创业 在路上》这一期刊,期刊内容以创业成功心得、最新创业资讯、创业教育经验及创业过程中的问题解答为主。期刊的创办加大了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同时也加深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和认知。

《创业 在路上》作为我院独立编撰发行的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期刊,现已成为我校创业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自学院成立以来,共出版了3期创业期刊,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5、成就创业梦想——大学生创业孵化器

我院于2010年10月27日成立了青海省迄今为止第一个设在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并向入驻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及创业导师、创业政策咨询、公司注册流程等咨询服务。现在入驻企业行业涉及分别涉及到文化传媒、大学生综合服务、网络服务、服装销售、DM广告等商业领域。包括: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SOHO有限责任公司,Pretty boy & girl淘宝服饰,《Youth》校园报刊等企业。

在孵化器管理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内其他孵化器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管理。为入驻孵化器的企业营造一个温馨幽雅、积极向上的创业环境,我院孵化器管理中心制定了《**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管理制度》、《**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优惠政策》及《**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入驻企业考核办法》,签署了入住协议书,并交纳入住保证金并办理其它相关手续即可入驻。

创业者的入驻标志着我院创业教育开始由课堂理论授课向创业实践的拓展,**大学**创业学院的发展也日趋成熟。我院孵化器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以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为特色,以广告传媒、网络营销和现代服务为主体,搭建集政策导航、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力争建设青海省一流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

6、SIYB风采及培训成果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院于2010年12月获得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证的SIYB创业培训资质。SIYB创业培训是在我院KAB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采取“U”字型授课模式,小班授课。广大在校师生对SIYB课程的开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领导的关注。校领导乔正孝书记多次来我院视察工作,并表示在学院的建设方面学校将给予大力支持。

自开班以来,同学们报名积极踊跃。参加培训的学员表示,SIYB创业培训给他们开启了一扇创业的大门,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升了创业的信心。

通过对一期学员培训的思考与总结,学院在教学上的不断探索,并仔细分析了学员反馈情况,二期培训在教学上更加强调目标导向性,并通过扩大时间的利用率,知识的空间,思维空间,教学效率来提升教学质量。在保证学员质量的前提下力求更多的学员能接受SIYB培训,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参加SIYB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员,可以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认可的SIYB创业培训合格证书,这无疑对即将要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拓宽了出路。

SIYB创业培训响应了国务院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尽到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的结合青海省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创业教育。

七、展望未来

回首创业学院成立两年以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们并不满足,对于未来我们有自己的设想。展望未来,我们将会在现有的规模上,不断

扩大和提升我们的教学规模与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设施,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硬件设施方面,我们继续引进外资对我院进行规模的扩大,争取规模能够满足全校学生的创业培训,使之能够在大学生当中得到普及。

实践教学方面,在继承我院“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和“两主体一辅助”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下,我们还将在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创业教学的视野。从而使之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及青海省情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孵化器是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基地,为学生从理论创业设计到初现创业雏形,以及最终向实体店迈进,提供了软硬件的支持。孵化器的完善将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重点之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而帮助更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让创业不再是梦想。

创业大赛作为展现创业才华,激发创业想法的的平台,我们将继续面向我校大学生开展,我们的近期目标是能够组织一场全省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设计大赛,来一场全省范围内创业大学生之间的大比武。这样能够更加促进我省大学生创业。同时也将继续推荐我院学员的优秀项目外出参加创业大赛,汲取经验。

经过两年的奋斗,学院秉承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形成了“舍得、坚毅、真诚、自信”的优良院风。在新的起点上,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以知识传授为出发点,以素质培养为突出口,把目标导向型学习、知识整合应用作为战略理念,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为把创业学院办成有特色、高质量的学院而努力奋斗,再接再厉,真正做到服务同学,实践育人。

八、致谢

学院自成立以来,曾先后受到青海省委、青海省教育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大学党委等各级党政机关单位的关心与支持。2009年11月,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牛军一行在我校团委书记任延明陪同下莅临我院指导工作;2009年12月17日,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穆东升在青我校党委书记乔正孝的陪同

下,对我院进行视察指导;2010年10月26日,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普权到我院进行调研。2011年4月15日,青海省工会主席、省委常委苏宁在校党委书记乔正孝、院长赵明的陪同性对我院进行了视察指导工作,并就创业问题与孵化器入驻企业进行了交流探讨并给予了指导。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 篇5

(一)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的,高职院校的产生,就是高校创新的一种表现。常为新的高职院校,必能创造常为新的校园文化,常为新的高职院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本课题以创新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系、研究的范围,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与先进文化的关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第二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行政、教学等;第四个方面:行为文化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社团、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二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的经验;三是设置课题资料研究专栏;四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五是与兄弟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六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机构;七是参加课题成果校园实践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按照“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的思路进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考察,案例调查。本项目在研究中,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结论与对策

(一)界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的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的价值理念,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建高职院校师范院校和品牌学校。

(二)明确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管理文化、道德文化、人文与科技文化的综合性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是社会变革在高校的折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使高职院校师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成长,对于教育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优良的人文素质,实现高等教育造就道德品质高尚、智能结构合理、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模型

本课题理论研究的模型,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分为四个模块: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

(四)拟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模块的主要内容

模块

1、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它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指针和航标,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指高职院校校园人在办学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集中体现在校园精神。模块

2、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物质环境,这是精神文化结晶方式的实体存在;是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模块

3、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主要是指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制度文化贯穿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整个过程,体现在高职院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模块

4、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主要由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行为环境三个要素构成,主要指校园活动形态、人际交往活动的方式;行为文化是教职工、学生在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高职院校精神风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精神、共同价值观的诠释和折射。

(五)研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功能

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适功能;

5、的辐射功能;

6、促进功能;

7、稳定功能;

8、展示功能;

9、调节功能;

10、继承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些功能,显性或隐性存在,能够即把全校师生员工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形成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六)剖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相互关系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社会先进文化的整合和导向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教育,英国的教育家纽曼说过:“大学教育教会人们如何适应他人,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如何相互理解,如何相互宽容,与任何人相处,他都融洽自然,与任何人相交,他都有共同之处。这是大学教育追求的目标。”

2、社会文化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文化是时代的文化,不同社会时代有不同的文化。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它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

3、先进文化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促进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文化变迁,我国的文化结构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多元化趋势。世界文化在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不断地发展变化,直至发生文化的整合。西方文化所表达的心灵境界和精神价值的追求,给了高职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感觉和全新的内容。其中以人为本、科学与民主相结合、自由、民主、博爱与法制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对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和发展作用。

(七)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1、产学研结合,定单式教育,使高职特色更为突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瞄准市场需要,合理定位,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更加重视技能训练,才能更好地寻找到自身的位置,在就业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创新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为了适应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的教学要求,应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就是高职院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3、继承光荣的传统,挖掘闪光沉淀,创出优良品牌。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有其光荣的传统,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如何继承光荣的传统,挖掘历史沉积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光大。新旧文化的更好融合,将会形成独树一帜的校园文化。

4、发挥独特的个性,建立各具特色的系部文化。系部是高职院的组成部分,各具特色的系部文化,将会汇集成为学院更加丰富多彩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5、学练并重,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创出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高职院校学生所特有的思想特征和文化特征,要求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方式和途径,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持之以恒,点滴积累,特色鲜明,健康向上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就一定能建成。

(八)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时间短,基础薄,办学模式处于摸索过程。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新兴的一种办学类型,绝大多数都存在着历史短、基础弱、起点低、缺少历史文化积淀等问题,故而高职院校的校园制度文化尤显薄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理论指导,大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很多学校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成为本科高校大学文化的“克隆”或“微缩”,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脱离,无从显示高职院校的特色。

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短期突击现象严重,未能持续长久发展。为了迎合教育教学评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或者受到学校主管部门的好评,临时编造一些特色项目,或短时间里设计几个特色项目加以突击建设,临时应付,这些特色项目在评估之后,慢慢失去了其重视的热度,久而久之,特色项目也就慢慢趋于平淡。

4、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高职特色的教学要求。目前,多数的高职院的教学模式,实际上还局限于普通中、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框框,这种在运行机制上,以学校为中心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

(九)探索高职院校建设良好校风的路径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风建设远不如普通高校抓得紧、抓得好,其状况令人堪忧,建设高职院校良好校风有以下几个路径:

1、统一认识,狠抓校风建设;

2、大造舆论,强化校风教育;

3、齐抓共管,落实校风建设责任制;

4、端正教风,树立良好考风;5.求真务实,调动师生积极性.

(十)提出建设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方法

建设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方法有:

1、学术和艺术文化建设;

2、教师行为文化建设;

3、学生群体行为文化建设;

4、学生个体行为文化建设;

5、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

6、道德实践建设;

7、校园行为文化活动的组织;

8、行为文化活动的设计;

(十一)探讨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途径

1、班子和谐,形成统一价值取向;;

2、发展和谐,提升学校竞争实力;

3、教学和谐,突出高职职业特色;

4、管理和谐,打造教书育人基础;

5、环境和谐,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四、成果与影响

(一)成果得到社会认可

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专著,已于2010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二)研究成果较丰富

课题组共完成院级课题1个,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7篇,其中核心刊物2篇,获奖论文1篇。

1、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院级课题.2007.11.结题.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研究[J].大学时代.2006.11.(获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

3、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问题探讨[J].职业时空.2007.3.(中文核心期刊)

4、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9.(经济类核心期刊)

5、高职院校校风建设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3(双效期刊)

6、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0.5.(双效期刊)

7、论传媒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相互影响[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08.2.8、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途径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09.4.9、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心里调适功能[J].教师.2008.10.10、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体系构架及特征分析[J].湖南工业职院学报.2006.12.1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7.12

12、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教育[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08.2.13、校园体育文化要素与传播[J].时代文学杂志(理论版).2007.7.14、浅论高职院校法制文化建设[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10.3.15、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10.2.16、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07.11.17、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初探[J].科学时代.2008.10.18、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10.1.(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1、校园精神文化深入人心。课题组有长达7年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从2004年起,便开展了院级课题《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使校园文化的理念在学校逐渐生根发芽。

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图书馆与特立公园融为一体,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尽显山水校园特色,校园绿化覆盖率高达50%。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对外国际汉语传播基地大楼于今年5月竣工,1万多平方米的校园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

3、促进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成立了“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以进一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该项工作由学院党委书记亲自负责,课题组核心成员,党委副书记分管,课题主持人担任“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将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本校,大力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4、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实践形式多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文化节”活动,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与陶冶,提高其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5、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成果。近年来,学院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单位”、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园林式单位”、“长沙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等级,是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对外国际汉语传播基地。

五、改进与完善

精神和文化,相对于每所高职院校来说,都是内在的,有鲜明的特色与个性。很难像生产一个产品那样,有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如文科学校和工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不一样。在这方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关于研究的方法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如何处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高职院校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我国更多的是指中专及以下的教育,包括职业培训,这些不同的教育类型,校园文化也是不一样的,怎样来区分,需要研究。高职院校已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还不是一个学科,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已经作为课题组下一步研究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学研究》作为院级重点课题,已于2009年6月立项,目前正在研究中,已经取得部分阶段性成果。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

(执笔:罗军强)

专家对课题鉴定的意见

2010年6月24日,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同行专家,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罗军强主持的“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进行会议结题鉴定,专家组听取了课题主持人的工作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实地考察了校园文化建设,并与课题主要研究人员进行了咨询交流,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如下评审意见:

一、完成了原课题设计的研究内容并达到预期目标。从2006年开始,课题组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研究模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与先进文化的融合、建设良好校风的路径、行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谐校园建设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全面反映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风貌。该课题构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基本框架并立足学校同步实施,即: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互为依托,构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其中行为文化的提法具有一定创新性。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的研究思路切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成果丰富。一是撰写了课题著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专著,已于2010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全书27.8万字,共分为四篇、十六章,每章分为若干小节,每一篇的四章构成一个体系,本书理论研究的基点,是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具体现象和问题,因此,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二是完成院级课题1个,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7篇,其中核心刊物2篇,获奖论文1篇。

三、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一是校园精神文化深入人心,课题组有长达7年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使校园文化的理念在学校逐渐生根发芽。二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校园绿化覆盖率高达50%。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三是促进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四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实践形式多样,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健康发展。五是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学院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多项光荣称号。

四、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实在,研究过程真实,研究方法得当,研究措施有力,研究结果可信。起到研究促工作,工作促研究的作用。对指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较好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参照。

五、建议课题结题后,加强对课题成果的推广、继续课题的纵深研究,将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经专家组鉴定,同意结题,鉴定结论为良好。

专家组组长签字:彭蝶飞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 篇6

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员充分肯定了数字校园实验项目5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总结经验,转变思路,强化创新,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服务为主线,秉承“服务比建设更重要、保护比开发更重要、变化比成绩更重要、诊断比治疗更重要”的指导理念,切实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支撑教育变革,要重点关注教师、学生作为教育消费主体的实际获得,要探索和建立以教育消费为导向的多元教育供给,要探索基于移动互联和云服务的服务供给新模式,要研究数字校园持续发展和创新的服务保障新机制。

“中小学 数字校园 优秀应用成果交流研讨会”和“第三批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启动会”两场分会场会议同时举行,与会专家一同就优秀应用成果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并对第三批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

理念 特色 文化 成果 篇7

理念,即理想和信念。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由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追求结合而成的复合体。办学理念必须明确“学校是什么”、“学校具有什么使命”、“学校具有什么作用”等基本问题。办学理念来源于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与升华;校长经过长期办学积累的大量的成功经验的思想基础;在广泛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和发展产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办学理念的提炼要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学校发展环境,广泛研讨与论证上来完成。办学理念一旦提出,必须落实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用理念来指导、规范办学的一切行为。为此我校的办学理念定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具体表述为: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即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发展就是培养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它既是学校的亮点、卖点,也是学校的导向和办学水平的标尺,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殊魅力。特色就是影响力,就是竞争力。办学特色的建设一般分三个阶段:选择和孕育、组织和发展、完善和巩固。或者可概括为孕育、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它是一个实践——发展——再实践——再发展,不断得到师生、社会认可的过程。办学特色可以是多维度的。如:以管理为特色,实行情感管理、人文关怀,学校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和谐力,学校充满温暖,似家园、乐园;以培养目标为特色,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文明修养和德才皆备;以培养名师为特色,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在学科有建树的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和“名教师”,以课程资源开发和学科建设为特色,在开齐开足国家地方课程外,结合实际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重点突出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特色;以教科研为特色,如衡水中学“以考代练、以考促学”,我校的“五问式高效课堂”等;……总之,办学特色多种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满足社会、时代需要,特色可以建立,就可以保持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校长先进的教育理念,坚强的意志和开拓奋进的精神不可缺少。

先进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的活动方式活动结果。先进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平台,也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要优化育人环境,让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楼都孕育人文特色,要体现出校园的清洁、安静、优美、意境的理念。制度文化建设上要以人为本,既要建章立制,依法治校、按章办事,又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管理文化建设上要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基础。简单地说要管顺、管好,但不能管死、管乱。教师文化建设要以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学能力、治学方略、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学生文化建设要以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方法与学习成绩、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为主要内容。

上一篇:廉洁从业教育讲话稿下一篇:钢丝绳厂的工会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