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自考

2025-0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用文写作自考(共5篇)

应用文写作自考 篇1

一、需要重点掌握:

一、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教材第12页)答:

1、主旨在成文前确定

2、主旨在调研后产生

3、成文前确定一个模糊的主旨范围

4、调查研究后主旨的改变

二、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的基本作用(教材第14页)答:

1、主旨是谋篇的灵魂

2、主旨决定材料的选择

3、主旨决定结构的安排

4、主旨决定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方法

三、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的类型(教材第15页)

答:标题是文章的名称,也称作“题目”是对文章在整体上高度概括的表现。一个好的应用文标题,能对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唤起受文者阅读的强烈的兴趣和愿望,可以揭示文章的内涵,可以反映文章的格调;标志文章的文种,格局。

对标题的要求:一要贴切,二要简洁,即文字简练,言简意赅,三要新颖,四要醒目。

应用文标题的类型有

(一)完一性标题。也叫标题的“基本型”包括机关单位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在事由前常常加上介词,与事由组成介词结构。这类标题的事邮一般要求能概括出主旨的大意。

(二)非完全性标题。非完全性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由加文种,一种是只有文种。

四、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与主旨的关系(教材第16页)答:主旨与标题的关系宇航局切,标题是主旨的精要。

1、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标题。如《经营承包使企业走上富裕之路》

2、提出文章问题的标题。如《他们是怎样实现分配制度改革的》

3、暗示文章主旨的标题,如《一个企业家的遭遇》

4、不涉及文章主旨的标题如《关于*****市轻工业局引进进口设备和技术的调查》

五、重点掌握应用文材料的选择(教材第18页)答:

1、应选择真实的材料

2、应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3、应选择较为新鲜的材料。

六、重点掌握法定公文的概念(教材第53~54页)答:公文,就是公文文书,在我国,国家行政系统称为公文,在党的系统,曾一度习惯上称之为文件。公文又分为专用公文和法定公文。专用公文只是在某一领域,由专门机关形成并使用的公文,如外交、司法、科技、文教等部门使用的文

法定公文即: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公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

七、重点掌握公文的特点(教材第54页)答:

1、公文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

2、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3、公文的形成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4、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

八、重点掌握公文的种类(教材第56页)答:

1、按发文机关的权限和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所谓通用公文(不包括外交、司法等专用公文)是指国家法定的行政公文如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专用公文是指13种通用公文以外的只在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门机关形成并使用的公文,如合同,民法等。

2、按公文来源分有外发公文,收来公文

外发公文,是指本机关撰制向外部机关发送的公文。收来公文,是指本机关收进外部机关制发的公文。

3、按行文关系分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4、按性质、作用分有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等。指挥性公文:上级机关制发的对下级机关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管理的公文 公布性公文:指将有关事项与要求,通过新闻媒体或张贴等形式发布的公文。

报请性公文:指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意见,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公文。知照性公文:指通知、关照类公文。

记录性公文:指用以记载公务活动,归纳会议精神,议定事项等情况的公文。

5、按时限要求分,有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规公文。

6、按保宇航局要求分,有保密公文,非保密公文。

九、重点掌握公文的格式(教材第58页)答:公文都有一定的格式,特别是通用公文,有统一规定的规范格式。

公文的格式一般包括:版头、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发文字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序等。

(一)文头格式:文头格式包括文件版头,发文字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签发人等。

1、文件版头,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的名称,在旧《公文处理办法》中为称为“发文机关”在新《公文处理办法》中改为“发文机关标识”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红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二字组成,用大字居中套红印在文件首页上端正中。

2、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者组成。如“国发[2001]25号”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文的代称。2001就是二零零一年,是成文的年份,25号是发文顺号,发文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发文字号写于文件版头之下,居中。公文编有字号,便于发文单位,收文单位,分类登记和查阅检查。

3、秘密等级。亦称密级,行政公文标注在版头的右上方。党务公文标注在版头的左上方。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而且绝密、机密公文应当标明份数序号。

4、紧急程序。是指公文送抄和办理时间的限度。分特急。急件两种。标注位置同密级。

5、签发人。新《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其中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签发人标注在发文字号右侧,签发人后标冒号,冒号后标签发人的姓名。

6、公文份号

绝密、机密公文应当标注份数序号。份数序号标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

(二)正文格式。正文格式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等。

1、标题,是一份公文用以与其他公文相区别的名称。它的功能是不仅便于阅读者了解公文的主旨,也有利于文书处理等一系列工作。标题写于发文字号下方,居中排布。公文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即公文的主要行文对象或受文机关。应顶格写。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同类机关统称。

3、正文,正文即公文主体或核心内容部分。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4、附件:附件是指随文转发,颁发或报送的文件。以及用于补充说明文中内容的材料等。

5、发文机关。即落款。署名。是公文的法定作者。应写全称或规范简称。

6、成文日期。

(三)文尾格式。包括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等。

1、附注。是指需要附加说明的事项。

2、主题词:用于揭示公文主要内容并经规范化处理的词和词组。

3、抄送机关。是指除主送机关外,其他需要了解或执行公文内容的机关。

4、印发机关。印发时间。

(四)用纸格式

1、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297mm宽210mm

2、印装格式

3、标识规则。参见教材第63页

十、重点掌握通报的写法(教材第94页)

答:通报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情况时所使用的文种。基本特征是:

1、通报属周知性公文,不受行文限制,多以下行文为主,在一定具体范围内使用。

2、通报的内容具有事实性和典型性。

3、通报的写法上也不同于其他公文,总是是以叙事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议论。通报的分类及其写作方法:

通报按内容和作用分。有表彰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三种。

(一)表彰性通报的写法:

1、标题。通常采用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完全式公文标题。

2、正文

(1)开头。写通报的缘由和依据。(2)主体。写评价及表彰决定。(3)结尾。提出希望和要求。

3、落款。如果标题中己写明发文机关名称的,文后就不要再一次落款署名,而只写发文时间即可。

(二)批评性通报的写作方法

1、标题。基本与表彰性通报相同

2、正文

(1)开头写清楚所批评的错误事实,包括谁犯了错误,犯了什么错误,主要情节和结果怎样。(2)主体。分析概括错误性质和危害。

(3)结尾。就所通报的错误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告诫。

3、落款。日期可写于正文后。也可写在标题下。

(三)情况通报的写作方法

这种通报是通过传达重要情况和精神,指出当前某项工作中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引起有关方面注意,并阐明领导机关的意见。

1、标题。一般采用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完全公文标题

2、正文:(1)开头。一般写明通报依据或缘由。常用“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等惯用语引出情况介绍。(2)主体。介绍有关情况,或是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苗头,新形势,或是发现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并可以加简要的分析评价。

(3)结尾。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指导下及工作或发出号召等。

3、落款。标题中没有写明发文单位的,在落款处要写明发文单位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日期有的写在标题下,有的写在落款处发文单位名称下。

十一、重点掌握通知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教材第105页。)答:

(一)通知的特点。

1、使用范围广

2、时效性特别强

3、种类尤为繁杂

4、写法较为录活。

(二)通知的适用范围

通知是用来传达指示,部署工作,告知事项以及批转和转发公文的一种正式公文,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受发文机关的级别和发文内容,重要程度的限制,即可用做下行文,也可用做平行文。一般来说通知可在以下范围内使用。

1、上级机关用来印发领导同志讲话

2、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3、用于召集有关单位,人员参加会议,机关日常工作中常用通知体公文。

4、用于公布下级机关人事变动或上级机关人员任免情况。

5、用于安排活动,部署工作。

6、用于沟通情况,交流信息或公布机关内部人员应该知道的事项

7、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工作进行指示和安排或传达布置任务。

十二、重点掌握会议通知的写作(教材第107页)

答:会议通知是上级机关或发起单位发给与会单位和人员的书面通知。

1、标题。重要会议通知属正式公文,标题要写明单位名称,会议名称和文种。标题下要编发文号,一般会议通知属日常事务文书,标题可只写文种或事由,文种。不编发文号。

2、主送机关。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在一定范围内普发性的会议通知,主送机关可笼统地写。二是专请,专送的单位和个人,主送机关必须写明机关全称或具体部门及人员职务姓名。

3、正文

开头。写召开会议的理由,目的,通常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等惯用语引出通知事项。

主体。通知事项部分,多采用分条列项写法。写明会议名称,会议议题。起止时间。会议地点,参加人员 4 报到时间。地点。有关注意事项等。

结尾。如无特殊安排。可不加结尾,或写上“望准备时到会”等。

4.落款。写明发文机关的全称。署明日期,加盖公章。标题己标出发文机关的,只写年月日后加盖公章。

十三、重点掌握请示的写法(教材第115页)

答:请求的种类。可分为请求批复性请示和请求批转性请示 请示的一般写法

请示由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组成。

1、标题。

请求的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是写明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文种。即写出完整的,标准式的公文标题。一种是写明发文事由和文种。

2、主送机关

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果必须请示两个以上的机关,应在分清主次,把一个直接上级主管单位和其他上级单位用“并”字分开。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得直接送领导者个人。

3、正文。

请示的正文,一般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请示要求组成。

4、落款和日期

在正文后右下方写上发文机关及日期

十四、重点掌握请示写作应注意的事项(教材第116页)答:

(一)请示的问题必须是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坚持一文一事。

(三)批准主送机关。请示要根据隶属关系主送一个直属上级机关,不要多头请示。

(四)要逐级请示

十五、重点掌握报告与请示的区别(教材第120页)

答:报告和请示虽同属上行文,但二者是两个不同文种,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行文目的不同。请示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请求上级指示或批准的,上级必须回复,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一般不要求上级批复或表态。所以报告中不能带请示项目 第二、行文时限不同。请求必须在事前行文,而报告在事前。事中。事后均可行文

第三.内容含量和结构不同。请示的内容单一,结构固定。必须一文一事,不能一文多事。报告内容广泛,可一文反映多方面的情况,行文较长。

第四、概念的含义写结束语不同。请示属于请求性公文。结束语常用“妥否,请指示”“当璋,请批复”等词语,报告属陈述性公文,结束语常用“特此报告”等词语

第五、行文单位不同。请示只能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报告可以同时主送几个上级机关。

十六、重点掌握函的写法(教材第136页)

答:函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四部分组成。

(一)标题。可以按照公文的一般要求来写。如果是去函,标题中文种只写“函”如果是复函,则应写明“复函”一般有两种写法。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2、事由+文种

(二)主送机关。如果是去函,其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如果是复函,其主送机关就是来函的单位,哪个单位来函,就写哪个单位。函的主送机关应写作称或规范化的简称,一般不写单位或部门领导人。

(三)正文。这是函的主要部分。

若是商洽函,询问与答复复函的去函,一般包括:事项情况,因此就应把商洽的原委,询问的问题,告知的情况等等,写得清楚明白简明。还包括希望和要求,一般在写希望和要求前都要说原因,讲道理,以便得到对方的支持理解或回答。

若是复函,应首先在开头写明对方来文是否收悉的情况。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

1、引述来函日期。如“你单位****年**月*日来文收悉”

2、引述函件名称。如“你单位《关于。。。。的函》收悉”

3、引述发文字号如“你单位*字[199*]*号文收悉” 而在使用过程中,常常是三种形式的混合使用。通常在正文的末尾要写尾语。即结束语

(四)发文机关和日期。即落款。去函的落款,写发文机关和日期。并加盖公章;复函写复函机关名称,日期,加盖公章。还有的函写明抄送单位机关名称。

十七、重点掌握总结的分类和写作方法(教材第171页)答:总结的种类:综合性总结。专题性总结 总结的一般写作方法

1、结构类型

(1)总分式。开头概括地介绍前一时期的工作依据,指导思想和总的估价,然后转入主体部分。(2)二分式。二分式也叫因果式。就是把整个总结分为开头和主体两大部分来写。(3)三分式。也叫总分总式。即把正文分三大部分来写

(4)并列式。也叫横式写法。就是把情况。成绩。效果。做法经验等归纳成若干条,逐一加以叙述议论。每条都冠以数字标明层次顺序。(5)递进式。也叫纵式写法。写作方法

(1)成文前的准备

①搜集材料②确定观点③编写提纲(2)写作格式

①标题。总结的标题较灵活,常见的有直陈式标题。也叫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和文种四部分构成。第二类。文章式标题。也叫单行标题。即把总结的标题写成一般文章式的标题。如《全面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努力开创企业管理新局面》

第三,正副式标题也叫双行标题。即正题揭示中心,可写成文章式标题,但不写“总结”而在副标题中显示文体特征。

②正文。总结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③落款。在正文的右下角署单位名称和日期。

十八、重点掌握计划的种类和写作方法(教材第176页)答:计划的种类分为综合性计划和专项计划两类。计划的一般写作方法

计划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体,它的写作格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文件式的计划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要写明单位名称,适用时间,内容,种类几方面。标题的三种写法。

1、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公司1993年科技工作计划》

2、由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1993年生产计划》

3、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关于能源管理的方案》

(二)正文。正文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前言是计划的导语部分。要用简练的语言介绍制定计划的基本情况和指导思想。

主体。这部分是计划的三要素的体现。即计划做什么。怎样做。分几步做。也是计划的核心部分。结尾。

(三)落款。位置在正文的右下角,写明制定计划者和日期。制定计划者并非起草人,而是制定计划的单位。

十九、重点掌握调查报告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教材第192页)

答:概念:调查报告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它能较为系统地阐述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准确有地反映出调查研究的结果,态度明朗地提出作者的看法。基本特征:

1、极强的针对性

2、明确的指导性。

3、显著的时效性

4、观点材料的统一性。

二十、重点掌握演讲稿的写法(教材第207页)答:

(一)标题与称谓

1、标题的确定。演讲稿的标题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直接揭示主题的标题。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二是揭示演讲场合的标题。如《在诺贝欠文学奖金授奖仪式上的讲话》三是形象化的标题如《科学的春天》。四是综合式标题。如《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田纪云植树节电视广播讲话》

2、称谓。与工作报告的称谓基本相同。

(二)正文。演讲稿的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就是一切演讲的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理确定全篇演讲基调的地位。常见的开头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式(2)交代背景式(3)自然入题式(4)揭示内容式(5)提问式(6)引用式

2、主体。演讲稿正文的主体,是演讲稿最主要的部分。主体的写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紧扣主题突出重点。(2)层次有序,衔接紧凑。(3)语言要通俗,准确。生动。

3、结尾。常见的结尾有

(1)总结式(2)展望式(3)激励式

(三)落款。在结束语式惯用语的右下方另起一行。写上党政军讲人的单位,职务。姓名和时间。

二十一、重点掌握申论的概念和特点(教材第296页)

答:申论就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说明,申辩,论证。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种应用文书。特点:

(一)测试形式灵活广泛

(二)背景材料具有普遍性

(三)题目具有较强针对性

(四)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

(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十二、重点掌握申论的测试内容(教材第298页)

答:申论考试内容从结构上看非常规范,明确。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注意事项,说明答卷的要求,时间,提出指导性建议,其次是申论写作的背景资料。最后,提出申论要求,要求考生在弄清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完成题目。

申论要求部分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给定资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用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的背景材料的主题。

二是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体现针对性与可行性。三是对方案,见解的论证。

这三方面的要求,一般是通过三个题目来体现的,即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

二十三、重点掌握申论的写作程序(教材299页)答:

(一)阅读材料

(二)概括主题

(三)提出对策

(四)进行论证

二十四、重点掌握申论考试的注意事项。(教材第300页)答:

(一)平时要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把握好“四个环节”进行答题

(三)重视答题的限制性要求

(四)对策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重点对答要进行充分论证

(六)提出的方案要符合设定的“身份”

二、需要掌握内容:

一、掌握应用文的基本特征(教材第6页。)答:

(一)现实的效用性

(二)突出的写实性

(三)格式的规范性

二、掌握应用文的基本作用(教材第7页)

答:

(一)指导规范作用

(二)直辖市管理作用

(三)联系与知照作用

(四)依据与凭证作用

三、掌握应用文主旨的概念(教材第11页。)

答 :应用文的主旨,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也是与作者思想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即用文章中全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或目的与写作意图的统一。

四、掌握应用文材料的作用(教材17页)

答:

(一)是表现主旨的要素

(二)是形成观点的基础

(三)是充实文章内容的根本

五、掌握应用文材料的占有(教材19页)答 :

(一)应占有历史和现实的材料。

(二)应占有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三)应占有点上和面上的材料。

(四)应占有直接和间接的材料。

六、掌握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教材第23页)答:

(一)要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

(二)要服从于表现文章主旨的需要

(三)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片

(四)要完整,缜密,统一。和谐。

七、掌握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教材第26页)

答 :

八、掌握常用的构思方法(教材第35页)答:

(一)腹稿法

(二)提纲法

(三)图卡法

(四)随想法

九、掌握主旨的修改(教材第45页)答:

(一)主旨意义表达是否合理可行

(二)主旨对内容概括包容是否恰当

(三)主旨意义表达是否深刻集中。这类主旨病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揭求问题,阐述观点总结经验流于表面现象。二是主次不分,轻重不分。三是主旨意义表达模糊,不够明晰。四是一文多旨,(四)标题是否准确规范。标题要求一要准确。二要简明性

十、掌握结构的修改(教材第46页)答:

(一)调整段落层次

(二)调整开头或结尾

(三)调整过渡衔接

十一、掌握增删材料(教材47页)答:

(一)改正不准确不真实的材料

(二)删减冗赘繁杂的材料

(三)改换成有典型性和有说服力的材料。

(四)十二、掌握公文的概念(教材第53页)

答 :公文就是公文文书。在我国,国家行政系统称为公文,党的系统,曾一度称之为文件。公文又分为专用公文和法定公文。

十三、掌握公文行文规则 答 :教材58页

十四、掌握公文写作程序(教材第66页。)答:

(一)明确任务,领会领导意图。

(二)收集整理资料。

(三)拟定提纲

(四)撰写初稿

(五)修改初稿

十五、掌握通告的概念及分类(教材第88页)

答 :通告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向人民群众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政策法令,重大事项的一种公文。

按其性质划分,通告可分为告知性通告,办理性通告和行止性通告。

十六、掌握通告的特点(教材第91页)

答:

1、法令性较强

2、广泛性

3、专业性较强

4、政策性强

十七、掌握通告的写法(教材第92页)答:通告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落款。

十八、掌握通报的概念(教材94页)

答:通报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情况时所使用的文种。

十九、通知的概念及分类(教材第100页)

答 :通知是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以及任免人员时使用的公文。分类。一般性通知、指示性通知、批示性通知、任免性通知

二十、请示的概念及特征(教材第114页)

答: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所使用的公文。请示的基本特征:

1、请求性

2、单一性

3、预先性

二十一、报告的概念及特征(教材第118页)

答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一种陈述性公文。特征:

(一)内容上的汇报性

(二)表达上的陈述性

二十二、掌握报告的写作:(教材第118页)

二十三、掌握函的概念及分类:(教材第131页)

答:函是上下级,各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互相商洽和联系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分成五类

1、商洽函

2、请求批准函

3、询问与答复函。

4、知照函

5、答和审批函。

二十四、掌握会议纪要的概念及作用

答:会议纪要是“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和“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 10 文。

从总体上看,会议纪要是一种指导性文件。从分流传递中看,会议纪要的作用又各有侧重; 对上级机关,会议纪要起着汇报情况的作用。对下级机关,会议纪要起着指导工作的作用。

对与会单位和人员,会议纪要是汇报和传达的依据。

对其他有关单位,会议纪要起着互通情报,相互交流的作用。

二十五、掌握条例的概念及特征:(教材第147页)

答:条例的概念:条例是党和国家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就有关全局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某一方面的重要事项,依照政策和法律制定并发布实施的,全面而系统的法规性公文。特征:

(一)权威性

(二)稳定性

(三)严谨性

二十六、掌握条例的分类及作用?(教材第148页)答 :分类:

(一)施行法律的条例

(二)实施管理的条例

(三)明确职责权限的条例。作用:

(一)有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

(二)有助于法建的完善与稳定。

二十七、掌握规定的概念及特征:(教材第152页)

答:规定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在特定范围内对某一方面工作或事项所作出的具体的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特征:

(一)使用比较广泛

(二)带有明确的限定性

二十八、掌握办法的概念及特征:(教材157页)

答:办法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为加强管理而制定的带有指南性,操作性的具体的管理的办事规则。它即可以作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规章,也可作为一般的管理性文件。特征:

(一)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依附性

(二)在写法上具有鲜明的具体性

二十九、掌握细则的概念及特征?(教材161页)

答:细则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主管部门,为实施法规,规章或加强内部管理而制定的详尽的工作规则,是一个在使用范围,内容,结构与写法上与办法非常相的的公文文种。特征:

十、掌握制度的概念及特征:(教材163页。)

答:制度从广义上讲,是指大的体制,机制和运作规范。从狭义上讲。是指一个组织内部为加强管理,统一纪律,规范行为,对某项具体工作,具体事项制定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特征:

(一)制度带有强制性

(二)制度带有广泛性

(三)制度带有严谨性

十一、掌握公约的概念及特征:(教材165页)

答:公约是指一定范围的公众或某一特定群体的人员,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实现和谐发展,在自愿的基础,经过充分协商而制定的某一方面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特征:

(一)效用的自律性

(二)内容的简洁性

十二、掌握守则的概念及特征:(教材167页)

答:守则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有关人员的行为和品德作出原则性规范,要求人们共同遵照和执行的管理规章。守则一般是由领导机关或管理部门制定的。

十三、掌握总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教材170页)

答: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分析研究之后,肯定成绩,找出教训,得出经验,认识规律,明确方向所形成的书面材料。特征:

1、概括性

2、客观性

3、议论性

十四、掌握计划的概念基本特征

答:计划是单位或个人为完成工作,学习等任务,预先制定出具体内容,措施和步骤的应用文体 特征:

1、有科学的预见性

2、具体的指导性

3、相互间的协调性

十五、掌握调查报告的种类和写作方法:(教材192页)答:常见的调查报告有以下四种。

(一)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二)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三)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四)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写作方法:教材193页

十六、掌握演讲稿的概念及特征:(教材206页)

答:演讲稿是用于讲话人在集会或会议上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题讲话的文字材料。特征:

1、有声性

2、动作性

3、临场性

4、综合性

十七、掌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念和特点:(教材第224页。)

答:可行性报告的概念。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新开发项目或新开办企业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呈报给有关领导部门或主管部门的表述其研究结果的文书 特点:

1、科学性

2、可行性

3、预测性

十八、掌握意向书的种类和写法:(教材第230页。)答:种类:写法: 三

十九、掌握协议书的概念和特点:(教材第232页)

答:协议书,简称协议,是社会组织或个人之间就某一事项进行协商之后所制作的表示一致意见的文书。

特点:

十、掌握协议书的作用和写法 答 :教材第233页

十一、掌握协议书与合同的区别?(教材第233页)答:

(一)从适用范围上看

(二)从条款内容上看

(三)从设立违约条款上看。

十二、掌握经济合同的概念和特征?(教材237页)

答:经济合同,是指法人这间或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特点:

1、很强的政策性

2、法律的强制性

3、平等的协商性

4、语言的准确鲜明性

十三、掌握经济合同的写法 答:教材239页

十四、掌握诉讼书的概念和特征 答:教材245页

十五、掌握诉讼书的写法

十六、掌握申诉书的概念和特征 四

十七、掌握申诉书的写法

十八、掌握仲裁申请书的概念和特征 四

十九、掌握仲裁申请书的写法 五

十、掌握一般书信的写法

十一、掌握介绍信,证明信的写法 五

十二、推荐信。自荐信,申请书的写法 五

十三、掌握述职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五

十四、掌握述职报告的写法

十五、掌握竞聘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五

应用文写作自考 篇2

一、串句 (Run-on sentences)

串句是指在没有连接词或标点符号的情况下, 将两个独立的单句串在一起。这种错句常使读者感到困惑, 说不清哪里该起, 哪里该止, 有些是仅将两个单句用逗号隔开, 犯了“逗号割裂” (comma splice) 错误。修改串句的方法有:句号与大写;逗号与连接词;使用分号。例如:

(1)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lives it is hard to imagine it can be replaced. (2010.1)

应改为: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lives.It is hard to imagine it can be replaced./It is hard to imagine reading can be replaced as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lives.

(2) There is a very beautiful garden on campus, that is my favorite spot. (2009.10)

应改为:There is a very beautiful garden on campus, which is my favorite spot./There is a very beautiful garden on campus.That is my favorite spot.

(3) Do your homework first, you may go out to play football. (2009.1)

应改为:Do your homework first.Then you may go out to play football.

(4) In summer, Juanna didn’t love traveling in Rome she felt it was too hot there. (2008.10)

应改为:In summer, Juanna didn’t love traveling in Rome.She felt it was too hot there./In summer, Juanna didn’t love traveling in Rome because she felt it was too hot there.

(5) I am very tired this evening, it was a long day at the office. (2008.1)

应改为:I am very tired this evening.It was a long day at the office./I am very tired this evening after a long day at the office.

二、破句 (Fragmentary sentences)

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主语和谓语动词。有些所谓的句子, 或无主语, 或无谓语动词, 仅仅是单词的堆砌, 在语法上是讲不通的, 而且语义也不完整。修改方法有:把破句附属于其前或其后的一个主句或去掉这个从属连词;把现在分词改成动词的正确形式;给破句加上主语和动词, 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改变必要的词使破句成为它前面句子的一部分。例如:

(1) Before the widespread use of the Internet.There was no universal way to download new reading materials. (2010.1)

应改为:Before the widespread use of the Internet, there was no universal way to download new reading materials.

(2) Without low-cost transportation.Millions of Africans have a long walk to their destinations. (2010.1)

应改为:Without low-cost transportation, millions of Africans have a long walk to their destinations.

(3) She closed her eyes.Thinking back through the years of being mother, wife, friend, daughter, and sister. (2009.10)

应改为:She closed her eyes, thinking back through the years of being mother, wife, friend, daughter, and sister.

(4) I could not help looking back at him.Tears streaming down my face. (2009.1)

应改为:I could not help looking back at him, tears streaming down my face.

(5) One of Jenny’s greatest joys in life is eating desserts.Such as milkshake, cookies or strawberry cake. (2008.10)

应改为:One of Jenny’s greatest joys in life is eating desserts such as milkshake, cookies or strawberry cake.

(6) A very powerful story that really puts its message across. (2008.1)

应改为:It is a very powerful story that really puts its message across.

三、错误的平行结构 (Faulty parallelism)

平行结构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并列的成分用同等的语法形式表达出来。如果意思上并列的成分用不同等的语法形式来表达就破坏了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一种有效表达思想的手段, 它能使句子整齐、对称、流畅, 使句意富有节奏感。平行结构可以是单词、词组、从句, 也可以是句子。修改时应注意:由并列连词连接的一组词, 其所连接的部分必须具有相同的语法结构;注意错误的省略;注意用than或as引出的比较。例如:

(1) In Africa, people walk to fetch water, get to school and to travel to the market. (2010.1)

应改为:In Africa, people walk to fetch water, get to school and travel to the market.

(2) His grades are not as satisfactory as Jim. (2009.10) 应改为:His grades are not as satisfactory as Jim’s.

(3) Susan likes to swim in summer and skiing in winter. (2009.1)

应改为:Susan likes to swim in summer and ski in winter.

(4) Shakespeare wrote comedies, tragedies, romances, and the plays which were based on historical events. (2008.10)

应改为:Shakespeare wrote comedies, tragedies, romances, and historical plays.

(5) I never saw so many cheerful, courteous students and helpful. (2008.1)

应改为:I never saw so many cheerful, courteous, and helpful students.

四、修饰语错置 (Misplaced modifiers)

修饰语错置是因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位置不恰当 (通常是相互之间间隔得太远) 而造成的语意模糊现象。修饰语可以是单词、词组、从句, 也可以是句子。为避免修饰语错置, 修饰语和被修饰的词要尽量靠近。例如:

(1) The teacher assigned the homework to the students that was too difficult. (2009.10)

应改为:The teacher assigned the homework that was too difficult to the students.

(2) Rita mentioned the operation she had had in the elevator. (2009.1)

应改为:In the elevator, Rita mentioned the operation she had had.

(3) Peter ordered the meal for his friends ranging from fried shrimp to chopped beef. (2008.10)

应改为:Peter ordered the meal ranging from fried shrimp to chopped beef for his friends.

(4) I have followed the instruction faithfully given by the manual. (2008.1)

应改为:I have followed faithfully the instruction given by the manual.

五、垂悬修饰语 (Dangling modifiers)

垂悬修饰语是指短语或从句 (没有主语或谓语, 或主语谓语全无) 在逻辑上与所修饰的部分相分离, 所以这部分短语或从句好像与句子的其他部分无关。修改办法有:补出隐含的主语:把垂悬短语或省略从句扩展为完整的从句等。例如:

(1) To lose weight, hamburgers must not be eaten. (2010.1) 应改为:To lose weight, you must not eat hamburgers.

(2) Wading through the stream, a rock cut one of my bare feet. (2009.10)

应改为:When I was wading through the stream, a rock cut one of my bare feet.

(3) To join the club, a form should be filled in first. (2009.1) 应改为:To join the club, you should fill in a form first.

(4) While driving on Blueberry Avenue yesterday afternoon, a tree fell toward Jack’s car. (2008.10)

应改为:While Jack was driving on Blueberry Avenue yesterday afternoon, a tree fell toward his car.

(5) To take this course, the professor must give her approval. (2008.1)

应用文写作自考 篇3

应用文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212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决定写作方向,构成文章内容核心的是()

A.材料

B.结构

C.主旨

D.谋篇

2.应用文语言的特点之一是()

A.通俗性

B.专门性

C.华丽性

D.间接性

3.写作市场调查报告的根本要求是()

A.用材料说明观点

B.实事求是

C.有的放矢

D.恰当运用表达方式

4.反映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是()

A.市场调查报告

B.市场预测报告

C.市场活动分析报告

D.经济项目可行性报告

5.意向书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一项的合作问题在实质性谈判之前,经过初步接触而形成的具有原则性和___________意见的书面材料。()

A.普遍性

B.实用性

C.总结性

D.导向性

6.经济合同格式中大多采用条文法的是()

A.标题

B.开头

C.主体

D.前言

7.生产部门向消费者说明、介绍产品的书面材料是()

A.广告

B.产品说明书

C.合同

D.意向书

8.商品广告的标题由正题和副题组成的是___________标题。()

A.间接式

B.直接式

C.复合式

D.多重式

9.感谢信使知晓者能够受到感染和教育,具有()

A.感情性

B.知识性

C.趣味性

D.全民性

10.请柬大都用于正式的社交场合,因此注重外表美观、大方,具有()

A.文化性

B.精美性

C.视觉性

D.通俗性

11.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作上要()

A.有的放矢

B.洋洋洒洒

C.无的放矢

D.平铺直叙

12.申请书是作者自身愿望的流露,有极强的()

A.客观性

B.规律性

C.理想性

D.主观性

13.计划的措施包括在计划的___________中。()

A.标题

B.前言

C.主体

D.结尾

14.总结一般是用第___________人称。()

A.一

B.二

C.三

D.其它

15.指示性通知又称为()

A.专题通知

B.布置性通知

C.转发通知

D.知照性通知

16.规定的主体是规定的()

A.具体事项

B.根据

C.原因

D.实施要求

17.诉状写作的重要依据是()

A.事实

B.诉讼法

C.理由

D.诉讼人

18.诉讼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诉讼

B.答辩

C.公诉

D.执行

19.消息的生命是()

A.真实性

B.唯一性

C.全面性

D.时间性

20.报道工作成就和工作经验的通讯是()

A.事件通讯

B.工作通讯

C.新闻故事

D.人物通讯

21.按照事物的性质来安排材料的结构是()

A.纵式结构

B.并列式结构

C.倒叙结构

D.插叙结构

22.解说词的标题,按照它的取意写法可分为说明性标题和___________标题。()

A.政治性

B.社会性

C.文学性

D.科学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3.立意的依据是()

A.选择角度

B.集思广益

C.具体工作的需要

D.客观实际的需要

E.以材料为基础

24.市场预测报告标题的一般要素是()

A.预测时限

B.预测区域

C.预测目标

D.预测前景

E.文种

25.市场活动分析的步骤是()

A.确定分析对象、范围、时限和目标

B.搜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选择分析方法

E.进行分析

26.招标书的写作要求是()

A.标准明确

B.数据精确

C.文字准确

D.表述严谨

E.留有余地

27.意向书的标题格式有()

A.文种式

B.简明式

C.全称式

D.议论式

E.抒情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8.应用文的谋篇含义是什么?

29.市场调查的特殊调查法有哪些?

30.商品广告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31.简讯的特点是什么?

32.闭幕词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33.会议记录主体的写法常用的有哪三种?

四、综合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34.请你拟写一份助学贷款申请书。

要求格式完整,正确。(15分)

35.请你根据自己熟悉的人文景观写一篇解说词。

自考大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篇4

一、应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异同

应试作文,是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条件下,按特殊要求所写的文章,与平时作文大不相同。经比较,我们发现,有以下异同:

第一.从完成情况来看,它们有依辅性和独立性的差异。平时作文,有辅导老师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在教师的辅导、帮助下完成的,具有依辅性。应试作文,则要求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写作,独立完成,表现的是考生自己的水平。第二,从写作时间来看,它们有宽限性与严限性的差异。平时作文,时间充裕,思想压力小,心境轻松。应试作文,时限性很严,心理压力大。要求考生具有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写作的能力。

第三,从命题情况来看,有可预测性与不可预测性之分。

由于应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应试作文有相当的难度,同时也指明了考生在平时复习中的努力方向:

1、应加强独立性作文的练习。

2、应加强限时性作文的练习

3、应加强“不可预测性”作文的练习

二、考试作文的特点

1、由单一的记叙文体向着记叙、议论结合的文体记议论、说明、应用多种文体同时测试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考测议论文为主,记叙文次之,兼及说明、应用文的不成定格的模式。

2、题目类型多样化,有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两类。

3、作文内容作文内容丰富多彩,紧贴生活现实,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做。

4、字数有限,一般是800字。

三、写作基本要求

1、审题:

A、辩文体:一看命题有没有提出体裁的限制。二看有无表示体裁的字眼。记叙文常带“记”、“忆”、“游”、“一件”、“一位”、“一场”等。说明文常带“介绍”、“自述”、“话说”、“怎样”、“什么”等。立论文常带“论”、“说”、“谈”、“小评”、“小议”等,驳论文常带“驳”、“斥”、“辨”、“批”等。读后感常带“有感”、“启示”、“读后”、“管见”“之我见“。

B、抓重点。

C、定范围。

D、明含义。要理解文题的深层含义。

E、懂人称。

F、知字数。

2、主题:确立主题的要求: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3、拟题:供材料作文往往要求自拟题目。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应具备准确、凝练、新颖、生动的特征。

4、选材:A、围绕主题选材。B、选典型材料。C、选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

D、选真实的材料。

5、结构:A、安排好层次结构。B、安排好过渡。C、安排好照应。D、写好开头与结尾。

6、语言:语言要求准确、简洁、生动。

7、文章修改:A、中心的确定与深化。B、材料的进一步选择与剪裁。C、结构的完整。D、词句的推敲。E、标点的审查。

四、写作技巧

(一)议论文的写作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它是以抽象的思维形式,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它要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引出普遍的结论,使人领悟、懂得某个道理。

1、明确要求,审好题

首先要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文字含义,明确议论的重点或范围。

A、用一个判断句为题。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友谊》等。

B、对那些蕴含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题目,则要透过试题字面的表层含义,去理解它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

如《议“根深才能叶茂”》是一个含有比喻意义的题目,如果只就事论事地议论根深和叶茂的关系,不揭示题目的比喻意义,显然背离了题意,只有对“根深才能叶茂”这个比喻,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揭示它的比喻意义,指出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打好基础,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才真正的符合题目的要求。

2、确立论点,开好头

建议使用开门见山法或引用入题法。

3、选好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

选择符合主题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新颖的材料。

4、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安排好论证结构。

5、写作议论文常见的问题:A、审题不清,主旨不明确。B、过分的将材料堆积,没有选择性。C、空洞的结论,没有材料论证。

(二)记叙文的写作

记叙文,是记人记事的文章体裁,也就是通过我们的笔触,将现实生活中充满情趣、意蕴或美感的人物、事件、环境和景物,传达给别人,让别人也感受和体验到那种生动的形象、高尚的精神、冶人的乐趣。记叙文主要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等方法,描绘那活生生的人物、感人的事件和悦目的景色。

要写好记叙文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记叙文的六要素不可少: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结果。

2、人物要写活

自考大学语文写作要点 篇5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

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

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

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

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

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

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

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

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

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

4、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六、试述结构的基本原则。

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记叙性文章结构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秩序性密切相关,形成符合客观过程原来秩序的时空概念;议论性文章体现了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其结构常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作者的思维过程要遵守人们思维的共同规律,又凝结着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3、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

4、适应文体特点。结构受文体制约,记叙性文章以时空为序写人记事,议论性文章偏重于横向分类或纵向深入。

七、综述结构的基本内容。

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三大方面。层次是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和步骤,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单一性、内容要完整、长短要适度。过渡是指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词语,用过渡名,用过渡段。需要过渡的情况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转换时,一是在表达方式改变时。照应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常见的照应情况有三种:开头与结尾照应(又可分为点题照应与解题照应两种),引文中互相照应(又可分为远照应和近照应两种)。照应是使结构严谨而又活泼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灵活致密,文脉贯通,强化关键内容。

文章好的开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主题、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交代写作背景或动机,曲折入题等几种。文章好的结尾的作用:绾结全文;令人回味。议论文结尾方式主要有:归结或重申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形象化结尾。

八、文章结构有哪些类型?

记叙型,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论证型,以概念的内在因果联系作为结构的主要依据。可分为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几种。说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进行布局。综合型,常以一种结构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

九、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之比较。

第一人称以当事的口吻来叙述,它便于作者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它的局限是只能叙述“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历的事难以叙述,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来叙述,它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十、常见的叙述方式有哪几种?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提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度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述。

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进另一有关事件的叙述,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线写下去的叙述。

4、补叙: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而不发展原来情节的叙述。

5、平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进行分列、平列的叙述。

十一、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2、线索清楚: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思路的反映,是叙述人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线索可按时间发展、空间转换、问题划分、思想感情变化或按某一具体物件等多种样式进行安排。

3、详略得当:叙述材料的主次详略,以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合理剪裁。

4、波澜起伏:指叙述曲折富有变化,引人入胜。

十二、描写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确: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渲染气氛出发而描写。

2、特点突出:以“画眼睛”的艺术,抓住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刻划。

3、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既逼真地表现对象的外部状貌情态,又揭示描写对象内在的底蕴和神采。

上一篇:雅思口语评分标准详解下一篇:工作环境的重要性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