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组织部长九月份工作总结(精选15篇)
本月中,我组织部在系团总支的指导、支持下,按计划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对本月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做好了日常的团课检查工作。在本月里,我组织部对各支部团课出勤,上课情况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并对不按要求做的班级支部进行了严肃的处理。但在团课的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个别同学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班级的纪律不好等。针对此现象,我们将在下月进行集中的整改。
二、配合上级团委开展了主题团课工作。我部全体成员在4月13日的团课中,按照院团委会的部署,做好了我系各支部“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主题团课的开展工作。在团课结束后收取了各支部同学关于“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故事的读后感,并及时做了团课总结。
三、开展了诗歌朗诵大赛。按照上级团委部署,为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建校六十周年,院团委举办了“颂党恩,温校史,燃烧青春”诗歌朗诵比赛。此次比赛的初赛于2011年4月20日进行,由我部与宣传部共同主办。
四、组织开展了演讲比赛。我组织部在本月21、27日组织开展了两场以 “忆苦思甜 共建和谐”、“歌颂那些为了国家利益而舍去生命的英雄们”为主题的系团总支、学生会全体干事主题演讲比赛。通过此次活动增加了团总支、学生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各干事的工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团总支、学生会的综合素质。
以上为我部四月份的工作总结。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部成员会继续努力,可以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为系里多做贡献。
2011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现在大学生一度出现就业难和就业紧张的情况, 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比较滞后。很多大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 向往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向往外企, 甚至部分大学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在大城市打零工, 也不愿意到基层、到农村去工作。因此,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发挥组织优势, 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 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构建就业服务平台
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 对就业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 仅局限于在各类大小招聘会中与用人单位接触, 由于接触时间少, 往往不得要领。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途径和渠道不够规范, 信息不完全公开, 从而使毕业生措手不及、力不从心。团组织要发挥自身的组织体系广泛、宣传阵地多样、联系青年紧密这些优势, 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 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一是与校外各级、各类团组织, 特别是企业团组织进一步加强联系, 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在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直接对接的渠道;二是利用团学报刊、网站等宣传手段和阵地, 开辟大学生就业专栏, 通报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 宣传学生求职意向, 在毕业生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信息平台;三是做好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推介工作;四是进一步做好对毕业生就业后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 加强团组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形成长效机制。
三、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 企业往往更看重学生的素质。而如今有些大学生的素质却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比如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专业思想不稳定, 知识结构不合理, 专业面过窄, 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爱岗敬业、诚信品质和创新精神缺乏等等。大学生在高校所学知识, 需要通过实践锻炼才能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讲, 根本的办法是加强综素质, 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坚持把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着力培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等符合劳动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团组织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团会、团课、报告会等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品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 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促进各种专长的发展;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等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 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毕业生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既是就业形势的现实需要, 也是大学毕业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更要为大学生创业做好服务。共青团组织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大力度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载体, 发挥团组织的教育、引导功能, 培养、训练学生的创业意识, 培育创业的氛围、优化创业环境, 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逐步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团组织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同时帮助获奖的大学生向社会推荐优秀作品和申请专利, 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机会和奠定基础;通过组织实施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为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机会;组织优秀的青年企业家对有意向、有条件的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和辅导;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多层次、多渠道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办法, 为大学毕业生创办企业提供支持。
五、认真做好大学生自愿服务国家西部计划
到基层和西部建功立业是新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也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大学生自愿服务国家西部计划是共青团中央为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做出的重要举措, 它不仅为国家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而且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搭建了平台。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做好大学生自愿服务国家西部计划, 既要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动员, 使更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 投身国家西部建功立业;又要做好自愿者的招募工作, 为大学生报名、签定协议和培训提供服务;同时还要为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自愿者做好服务, 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排忧解难, 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使他们在自愿服务期间顺利地工作和生活, 使自愿服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在新学期伊始,我院顺利的完成了校团委和院团委老师交给的任务,配合学校顺利完成迎接新生的活动,同时也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的成绩。现将本月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会实践收尾工作
开学以来,分团委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其中有社会实践队伍相关资料的上交、社会实践报告的收集和评阅、以及对优秀报告与个人进行评优等等,虽然与去年的团支书相比,这学期刚上任的团支书对团工作略显生疏,但每个团支书都尽职尽责,积极配合,认真完成了工作。
二、迎接新生顺利完成
新的学期里,学院又迎来了新的一批莘莘学子。在9月9日当天,护理学院分团委的全体学生干部投入到了热闹而且富有挑战性的迎新工作中去。
本着“团结创新,服务同学”的精神,工作人员有的帮忙提行李,有的领着新生办理学籍和缴费,有的和新生交流谈心,有的领新生到教室和宿舍„„
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迎新任务给大多数新生留下了较好的印象,整个迎新活动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顺利完成。
三、纳新工作前期宣传工作
本月份,我员按照计划提前进行纳新宣传工作。主要是由分团委和学生会的干部去走访大一新生。在新生宿舍,我们和大一学生欢聚在一起,畅想着未来,谈论着过去,通过自由发言,大家了近距离,敞开了心扉,既相互认识,又增进友谊,进一步宣传了分团委以及学生会组,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这次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大一新生前来应聘助理的很多,热情很高,递交简历人数也多余往年。
四、分团委招新圆满完成
本月份按照护理学院的计划,分团委顺利换届,各部门也进行了招新活动。
在分团委书记和副书记的指导下,招新任务圆满结束,这既给学院补充新鲜的“血液”,给新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又为学院以后的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五、迎新生联欢晚会暨入学思想教育大会顺利开展
在学院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在学生干部的努力下,今年的迎新生联欢晚会暨入学思想教育大会同时开展,改变了形式,打破了传统,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用这种不同以往的形式让新生在欢歌笑语中学习专业思想,获得了领导老师的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六、志愿活动积极开展
开学一个月以来,我院的志愿者活动积极有序开展,各志愿服务队的队员纳新工作也在有序开展中,我院所属的三只志愿服务队均已经开始志愿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近期将有一个新的志愿者服务基地挂牌,我院志愿者工作必将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分团委在这开学一个月以来取的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有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希望能够汲取经验,要多总结,多思考,多实践,找出不足,争取把分团委的工作做的更好,取得更大的成绩。
护理学院分团委组织部
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季里,在院团委的正确带领、部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组织部九月份的工作顺利完成。
我部在九月份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1.与办公室一起承办了团学两会干部学写策划、新闻稿的活动,组织部在此次活动中负责出策划、联系布置场地。
此次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团学两会的成员学会写策划,同时让两会的成员加强交流,促进两会成员之间的友谊。
2.召开了经管系第一次团支书会议,布置班级工作。
本次会议主要是为了让各班的团支书和我部的成员大家互相认识 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自此,组织部的工作全面的开展。3.统计经管系的上一学年五四评优的名单,以按班级分别整理好。整理好五四评优的名单,以便把五四评优人员的荣誉证书发放到位。
4、与团总支的各部门做好了学长制活动的前期准备,开展了学长理事招聘活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第一步,学长制作为经管系的特色活动之一,一直是我们的骄傲,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
5、做好了 “激昂青春,博我所爱”团支部博客大赛的相关工作。
博客大赛从上一学年开始到现在,我们组织部一直在跟进。准备了接近一年的时间,现在是验收成果的时候,在这节骨眼上组织部会一直努力做好相关的工作,争取取得好成绩。
从这个月之后,我们的工作会渐渐多起来。我们会一如既往的用最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与其他部门互帮互助,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取长补短。为了团总支这个温暖的集体,经管系这个大家庭,尽自己最大的努。
一活动主题:与信仰对话,为梦想导航
二活动目的:进入大学,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刚从高中繁忙而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中走出来的他们,或许他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会变得无所适从,没有自己的目标,那么对于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和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信仰,并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断努力、奋斗。因此,希望通过这次团组织生活,让他们在娱乐游戏中放松自己压抑了很久的心,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自己的信仰。
三活动时间:2012年9月27日19:00—20:30
四活动地点:绵阳师范学院磨家校区A教442
五活动对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级2班和2011级2班全体学生
六活动总结:
从总体上看,本次活动的一些可取之处在于:本次活动中,在观看完PPT后,讨论关于自己对理想和信仰的看法时,同学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对未来人生的一些认识; 此次活动中,游戏环节也引起了现场的高潮,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大一新生们能尽快适应现在的大学生活; 活动中,两位主持人〔大一师妹,大二师姐〕也配合得相当默契,能随机应变,扭转
一、机遇与挑战———网络自组织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 网络青年自组织带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机遇
1. 为大学生提供全新的思想交流空间。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班级概念逐渐淡化, 网络上的各种聊天室、读者论坛及虚拟社区等, 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而这些管理自主化、运作网络化的青年组织, 能极大地迎合青年学生的归属与需要, 充分尊重他们在自由平等方面的需求, 并借助自组织自身的力量实现所有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1]。在网络自组织中, 大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情感, 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社会中合群性和归属感比较强烈的群体, 加上受教育程度比较高, 大学生总是容易结成不同形式的组织, 因此青年网络的组织应运而生。
2. 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育平台。
网络环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双向互动性特点。运用网络平台,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对大学生思想动态予以真实把握, 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 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通过网络自发地关注社会热点、校园热点, 并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表出来。基于这种情况,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分析、搜索、整理及调整网络论坛, 对学生理念动态予以及时性把握, 以此展开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时效性。
(二) 网络青年自组织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 某些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激化价值冲突。
网络青年自组织虽然思想活跃、影响面大, 但它缺乏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管理, 其发展往往存在自由、随意、散漫的特点, 出现了思想多样、活动多元、个性特征千奇百怪的状况。某些网络青年自组织出现了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以及思想意识偏激的行为, 有的甚至出现了违纪违法行为。作为一种民间自由组合的非正式组织, 网络青年自组织它没有隶属关系, 不属于政府等现实社会组织或高校中的哪个部门, 这给网络监管造成很大困难, 使得网络信息出现“糟粕和精华并存”的现象。而大学生的辨识力有待提升, 极易接受这种生动形象、文、声、图并茂的传播方式, 最终导致互联网遭受精神污染。
2.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和传统的教育方法受到冲击。
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他们并已不像从前那样一味接受学校或老师的教学安排, 而通过自身不断增强的判断力和是非观, 辨别事物, 做出选择和行动, 这样就打破了学校或老师的权威地位。部分青年学生对于参与正式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甚至拒绝参与。与传统组织相比, 青年自组织的活动更符合多数学生的兴趣与意愿, 在活动中也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因而更能体现出个人价值。这种现象的形成势必会对校园的主流交化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路径与方法———基于网络青年自组织视角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1. 健全完善传播系统, 构建全方位的信息共享体系。
网络青年自组织为更多大学生所接受与推崇, 其关键性因素就是网络青年自组织能够快速传递信息。大学生本身属于较强同质性的群体, 具有一致的热点关注方向, 所以很容易有共同话题。以往校园因互联网所导致的现实波动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全面、真实地了解具体信息, 很多事情被个别行为恶劣的学生丑化或者夸大。所以, 健全、完善网络传播系统, 创设多样化信息共享机制极为重要。大学生在该网络环境中, 不仅能够通过书籍、报纸的方式获取信息, 而且还能通过互联网对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搜寻。如何保证学校与社会信息能够全面、真实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 是高校网络工作人员亟须关注的重点[3]。
2. 加快立法进程, 不断提升网络环境监管机制。
应该通过立法方式正确引导, 充分发挥网络本身所具有的正面作用, 尽量规避网络消极而影响, 确保网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不断健全网络环境律法监管机制, 加快立法进程是网络时代发展与进步的关键。相关部门必须对日益改变的互联网环境予以高度关注, 注重发展新兴的各种网络载体, 强化监督、服务及引导网络环境。首先, 应该全面落实网络载体登记体制, 服务与指导符合登记条件且愿意登记的网络载体;其次, 加大监管网络环境力度, 坚决打击利用网络自由性、匿名性而对社会和谐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网络运行机制将不断成熟, 广大青年学生的道德水平将不断提高, 网络环境本身的“自净”功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法律作为柔性管理后的“硬性补充”必须存在, 这是科学管理的体现。
(二) 提高传播者的业务素质
网络青年自组织载体中, 有一种网络参与者是信息传播者。就教育学而言, 大学生思政教育者是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综合专业素质的提高, 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强化具有重要作用。
1. 尊重学生差异, 推行主客体的平等对话机制。
通过网络载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积极开展, 需要教育工作者要注重网络载体本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针对学生认识的差异性, 积极创建主客体平等交流机制。对于一些网络载体, 如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活动, 极大地冲击着大学生传统思政教育方式。首先, 思政教育者已非知识的绝对分配者与控制者, 大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方式寻找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其次, 网络条件下, 大学生个性得到不断张扬, 使其逐渐摒弃了以往仅仅是强制性灌输知识的教育模式, 现代互联网环境让思政教育更为平等化, 主客体双方能够彼此互动, 平等交流[2]。
2. 广用网络话语, 跨越主客体的交流沟通距离。
从根本上说, 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就是网络话语, 这是当代年轻人张扬个性与创造力的产物。在发展网络青年自组织中, 网络语言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语言缩小了大学生与思政教育者间所存在的鸿沟, 高校思政教育者在网络青年自组织中可以超越交流的鸿沟, 越过信息传递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 对新型网络语言进行广泛使用, 以此全面、正确地把握大学生群体的行为及思想动态, 由此在实施思政教育时, 能够达到更好的信息传递效果。大学生是网络青年自组织重要参与者, 所以应该采用能够与他们达成共识的交流方式。传统中规中矩的说教, 很可能会让学生排斥该网络组织, 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所以, 相关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权利予以尊重, 为大学生意见或观点的充分表达创造有利条件, 并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依照思政教育规律, 正确引导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
(三) 保证网络青年自组织积极向上地发展
网络青年自组织具有多样化构成形式, 而且其主题性质也具有很大差异性, 能够有效补充学生现实聚集形式, 所以网络青年自组织本身具有的积极正向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1. 注重分类教育, 区分多元化的网络群体性质。
现阶段, 网络青年自组织具有极为丰富的聚集形式, 就比较普遍的QQ群分组而言, 就包括追星、购物、职业培训、老乡会及同学会等各方面。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现阶段大学生中比较活跃的集中形式主要包括社团群体, 学习交流, 以及老乡会等。根据网络群体性质的差异性, 就大学生思政教育者而言, 应该重视分类指导, 区分对待。
通常而言, 学习交流群所探讨的话题往往是共享学习资料, 比如, 以某种证书或者课程考试资料交流聚集而成, 一般具有比较单一的话题形式。而社团群体类, 其成员主要是各社团的学生, 社团网络群体能够延伸现实学生组织, 通常这种群体构成成员间均为熟人, 彼此比较了解。大学生思政教育一定要紧抓重点与关键点, 并紧抓群体中较活跃的成员。
2. 创新工作思路, 引导现实性的网络群体聚集。
引入“小组工作方法”, 帮助大学生在信任氛围中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与当今时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 以及透彻、深入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小组间的交流, 对组员互动过程中的参与态度、行为与所承担角色的变化, 逐渐形成健康、积极的网络氛围, 以此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方面, 通过设立新的网络青年自组织, 增加网络青年自组织中熟人群体的聚集比例, 加大可控制力度。另一方面, 将学习资源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相关材料利用网络资源予以发布, 形成学生的主动聚集。网上学习方式、网上共享机制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 让学生在更为轻松活泼的交流氛围中, 接受教育,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以鲜明的阵地功能特点增强在学生群体中的吸引力。
三、结语
网络青年自组织本身影响力比较大, 时效性比较强, 而且在互联网环境中, 能够放大各类信息, 所以对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网络青年自组织中, 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真实的表达, 并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政教育者的监督与管理, 在网络青年自组织中积极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 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4]。
总之, 网络青年自组织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 积极创新, 与时俱进, 将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通过优势互补, 才能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红梅, 王宏起.社会网络视角下R&D联盟网络的形成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0) :158-159.
[2]张华.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方式的转变与共青团团结凝聚青年自组织的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 2011 (2) :22-23.
[3]彭兰.网络社区对网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4) , 21-22.
一转眼,本月的工作就要告一段落。
阳春三月,学雷锋之月。在本月之中,我们组织部的工作重点是配合院团委,组织各班级进行学雷锋活动,目的是为了加强同学们对雷锋精神的了解以及提高同学们学习雷锋精神意识和兴趣。现将本月具体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工作重点:
1、召开团支书会议
在三月初,我们组织部就对本系各个班级的团支书召开了会议,主要是要求各班级提前出好关于学雷锋精神的黑板报,以及每一个团支书要组织班里进行一次学雷锋活动,活动策划书及活动总结要在本月十八号之前交到组织部。
2、验收黑板报及收好策划与总结:
在三月四号,我们组织部与宣传部委员下班级,对各个班级的黑板报进行了检查与评比;在三月十八号也将各班级的学雷锋活动的策划与总结收好,交给院团委。
二、其他:
1、招聘新成员
由于大一组织部成员现只有两人,为了以后跟好的工作,我们组织部下了班级招聘新成员,吸收新的血液。
2、管理团支书:
为了更好的与各班团支书加强联系,我们规定大一团支书每周日下午六点致六点半必须到组织部去签到,而且每个月必须上交一份班级活动策划与总结。
汽车电子系团总支
组织部
组织部作为协会的一个核心部门,回顾这几个月我们部做了认真的工作总结,这几个月里组织部参与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组织部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协会成员的监督和配合下,各项工作有序布有成效。
柳职院迎来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09届新生,在9月份在4#教学楼进行新一届的招新面试,组织部经过二轮的面试,最终确定符合组织部要求的16名会员,他们将为办好组织工作而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11月1号,组织部协助协会举办“温暖之家”晚会,短短一个多月,组织部所有成员付出了努力,使每一个任务都能有质量的完成。
这几个月里,总的来说,通过大家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增强了组织部的凝聚力,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新成员,为协会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但同时由于组织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全、督促不到们,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在今后我们部将认真吸取和总结经验,真真正正为同学提供更多的宝贵意见,这样就使组织部以后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作为协会的一个重要部门,如何更好寺以挥作用,协助协会做好各项工作,使协会能够切实起到领导作用,成为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和一直努力的方向。
据介绍,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师生、凝心聚力、促进发展”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测绘学院党委以“五个带头”为抓手,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带头抓好理论学习,扎实强化理论武装;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加强研判,把“走动式”管理理念融入学院工作,引领调研新常态的形成;带头搞好班子团结,奠定干事创业基础;带头落实从严从实要求,化解热点难点问题;带头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政联席会、党委会等议事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
测绘学院党委重点实施党支部特色活动项目化管理,坚持有针对性地确定项目课题,强化过程管理,突出品牌特色,实现了“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他们还强化基层支部建设,着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重点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通过专职辅导员担任学生支部书记,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的督促指导;重点打造党建特色阵地,创立学生党建工作指导中心,构建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重点开展“三化四型”支部创建活动,有力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测绘学院党委以“五个载体”建设为工作切入点,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他们首先开展了“一学二炼三为”活动,三年来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6期,预备党员培训班3期,共培养积极分子680人,预备党员446人。其次,建立党员身边榜样库,充分挖掘学院师生中的优秀典型人物事迹,掀起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感染教育身边人的党员自我教育热潮。再次,学院开展微型党课竞赛,让支部书记和党员走上讲台,运用小事例宣讲阐释大道理,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学院还深入开展党员联系基层活动,党员处级干部联系专业、系室,党员教师联系班级、宿舍,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学长导师”,实行“一帮一带”,进一步密切党员与群众联系,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院开展的“亮身份、亮工作、亮形象;比学习、比贡献、比业绩;党员立足岗位做承诺”活动中,促进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年,8名全国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一等奖的获得者都是党员;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主持人中87%是党员;省部级科研奖励的主持人中85%是党员;在受到各级各类表彰的教师中92%是党员;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中,党员比例在80%以上。
测绘学院党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不仅促进了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也有力提高了学院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测绘学院党委一方面扎扎实实抓党建,用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凝聚发展力量;另一方面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取得的成就鼓舞人心士气。在测绘学院党委的带领下,学院走出了一条内涵和特色发展之路,测绘工程学科获批河南省首批特色学科,测绘类专业在全国学科专业排行榜中获五星评价,仅次于武汉大学。其研究成果“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
艺术设计系组织部2010年9月25日
艺术系学生会组织部九月工作总结
紧张而忙碌的九月份工作结束了,本月我部积极配合院系及时有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突出了我部以往工作认真、严谨的特点,各项活动使我部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和谐,为便于部员总结工作经验,使本部工作更加完善,特作出以下工作总结。
一、本月我部全体部员积极地参与院系学生会的各项工作,正确、积极的配合院系的各项事务,与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使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九月组织部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其他学生会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出色的完成了迎新、招新等院里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本月我部以“传承中华美德、营造文明班风”为主题开展班会、通过班会,增强同学们的文明道德修养,共创和谐美好校园。
四、九月,为配合中秋节、国庆节等相关节假日本部开展一些晚会,可以帮助学生们之间进行友好的交流与沟通。并积极配合院里的迎新晚会,做好相关的工作。
五、本月我部积极配合院系学生会工作,并发挥本部应有的职责,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意识,我部在9月25日早上组织组织同学们去参加升国旗仪式,使同学们通过升国旗仪式对爱国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
五、本月我部将坚持以学院的思想为指导思想,认真推敲、反复思考、制定出符合时事的班会主题、坚定信念,使班会主题有所开拓、有所创新。
以上是本部对于九月份所作出的工作总结,希望我部坚持积极努力的工作态度,通过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使学生会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通过班会,使同学们更加明确目标,以致更有效地学习,我部也将继续总结经验,从而更好的配合院系学生会的各项工作。
艺术系学生会组织部
工 作
总
结
化学工程系团总支组织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化学工程系十二月份组织部工作总结
时间如梭,光阴似箭。时间在不经意间慢慢流逝。转眼间,一个月又过去了。化学工程系团总支组织部以“用心处理大小事,齐心协力”为口号圆满的完成了十二月份的工作。
团总支组织部十二月份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举行了心理剧大赛的彩排。
第二,完成了院里举办的以“理想与行动”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与演讲比赛。
第三,组织11级学生观看了电影《背起爸爸上学》和《大山深处的保尔》。
第四,注册了10级的学生证和团员证。
第五,组织各班开展了以“学习两会精神”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会
首先,我们在本月的团组织生活会上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一些学习“两会精神”的活动,我部积极配合各班级的工作,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团组织生活会。
除了以上工作外,本学期组织部开展的各项活动有所更新,目的是将各类活动开展的更有声有色。我们在上学期地基础上,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严谨,对团员的信息也做了更加详细的采集。所以和上学期比较,我们有了更大成就。的做好了与各部门的联系工作,向上与团委、学生会同学的联系,及时的传达了上级通知、反馈了下级意见。并加强了各层次各部门的沟通工作。
协助各个部门组织了各种活动,如实践部的“金话筒”比赛,素质拓展部地的素质拓展,以及其他各部门工作。并且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们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把本月的各项工作做都做的井井有序,得到了系部的肯定。
今后,组织部将更加努力,做好上传下达的使者,积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及学生科老师的工作,做好老师和同学的帮手。
化学工程系团总支组织部
伯顿·克拉克于1994~1996年十次访问欧洲, 以大学转型为主旨, 展开了深入的个案研究, 通过研究英国、荷兰、瑞典、芬兰5所大学创业经验, 于1998年出版了被誉为欧洲大学革新“圣经”的《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 (以下简称《转型》) 一书。该书采用概念辨析和校史描述相结合的方法, 阐明了创业型大学是如何建成的。全书紧紧围绕作者提出的实行转型的五个要素, 从中总结出了20世纪晚期大学对多样、复杂的社会需求所做出的“创业型反应”。
一、问道:敢问大学, 路在何方
首先是“日益扩大和日益相互影响的需求的潮流把大学又推又拉”, 导致“许多大学不知道它们正走向何处, 甚至它们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灵魂”。[2]20世纪后半期以来, 一方面, 随着大量各种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进入大学和学院, 对科目和课程需求的扩张有了无休止的继续;另一方面, 经济和社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事业创造了一个日益扩张和迅速变化的专业劳动力市场, 指望大学提供合格的毕业生, 这使得一向安于稳定和渐进式改革的大学无所适从。
其次是欧洲各国政府实行的缩减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的政策。一方面, 各国政府指望大学在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方面能有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 由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经济危机, 导致战后西方虚假繁荣下的经济面临全面崩溃, 在这种形势下, 欧洲各国政府的财政状况极度紧张, 出尔反尔, 成为不可靠的赞助者。
最为重要的是, 欧洲大学陷入自身发展的困境中, 它们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运作和管理方式转变目前的尴尬处境。大学的科研基地迅速创造出新的知识和技术, 坚定的增加很多专业和扩展学科和跨学科领域的范围;被卷入知识生产浪潮的大学都感到自己要涵盖全部新旧领域, 但又非力所能及。
20世纪后半期, 欧洲现代大学出现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势必压迫得大学难以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 甚至导致某些大学的消亡。此种混乱情况下, 敢问大学, 路在何方?
二、探路:为建立创业型大学而实施的大学组织的转型
当大学一面走出象牙塔, 日益成为社会的中心, 一面又无力应对社会的挑战而困难不断时, 转型也就成为解决现代大学问题的必然了。伯顿·克拉克选取了五所教育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均能主动适应外部挑战的大学。下面我们主要以沃里克大学为例简要概括作者观点。
沃里克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位于英格兰中部, 起步较晚, 而且从一开始沿途就布满荆棘坎坷, 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 发展为激进派表达不满和学生肆意破坏的对象, 一度成为一个引起左右派很多批评的公共形象。那么, 她是如何实现转型的呢?
第一, 坚持一个理念——“省一半, 赚一半”, 即节约和创收。前者收效甚微, 而后者却出人意外的成功了。根据这个理念指导下的创收计划, 沃里克大学的各个部门经常自己开支费用, 而且把每年的盈余交给整个大学使用。这种政策强有力的指向创业行动。
第二, 上面所提及的创收并不意味着捐助并从捐赠获取利息以及向校友和支持者募捐, 而是把它“和一个扩大的外围的沃里克的许多单位的建立和成长共同发展”从而“得到组织上的地位”。[3]比如, 工程系巴塔查儒亚 (Kumar Bhattacharyya) 领导的沃里克制造业集团以精力充沛的创业方式发展到学术心脏地带的一部分, 商学院把发展的计划和心脏地带的结构融为一体, 会议中心则与制造业集团和商学院工作密切相关, 共同成为“管理培训中心”, 另外还有由大学、城市和地理上与大学比邻大的县联合努力而形成的科学园区, 它们的联合创收为沃里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三, 所有上面的外扩, 在其发展中都得到行政核心的帮助和促进, 这个行政核心是沃里克实现转型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在集中控制和系科自治的平衡中, 她是相对集权的。
第四, 沃里克日益形成了一个富饶的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政府对沃里克的资助份额相对比较小, 而非政府的 (特别是非教育部的) 来源比例较大。
第五, 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创业精神成为所有学术领域的特征, 上面四个特征显示了核心学术单位的参与:外围并入核心, 各系广泛建立科研中心, 创办大学范围的研究生院, 引进一个遍及整个校区富有想象力的和高度吸引人的研究计划。
基于以上种种努力, 沃里克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作为创办只有三、四十年的一所研究型大学,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艰难时期, 到了90年代中期, 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2010年在英国大学排行榜上名列第6位[4]。
《转型》同样为我们展示了其他四所大学的成功转型。
约恩苏大学 (University of Joensuu) 在芬兰农村, 位于欧洲高等教育的北部边缘,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从地位低下的初创阶段形成一所规模不大的综合大学, 经过15年的艰苦创业, 90年代后在本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荷兰东部的特文特大学 (University of Twente) , 创建初期, 在荷兰的教育综合体和文化精神中处于边缘的位置, 20世纪80年代开始寻求转型, 90年代与沃里克大学一样, 开始享有很高的荣誉。作为一所学科门类比较多的技术大学, 它在应用社会科学方面形成了一个第二中心并具有它自己的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校区。苏格兰的斯特拉斯格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 从大学的边缘走向中心也得益于大学组织上的转型, 在英国高教系统中被界定为苏格兰的一所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大学。瑞典的查尔墨斯技术大学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作为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学校, 直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转型的迹象, 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5]。
考察了这些大学的“华丽转身”后, 我们难免会问:为什么这些大学能够冲破风险, 走上创业的转型道路?《转型》把它概括为需求超负荷带来的敢冒风险, 艰苦创业的结晶。需求超负荷表现在四个方面:1.从精英到大众化再到普及高等教育带来的更多数量、不同类型学生入学的需求;2.更多劳动力部门需要更多受过专门化职业训练的大学毕业生;3.旧的和新的赞助人对高等教育寄予更大期望, “问责制”逐步形成;4.知识超过资源, 任何大学系统都无力控制知识的增长,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四个方面形成的合力, 使得大学系统处于水深火热的处境, 一些大学开始寻求系统层次的解决方案, 而以建立创业型大学为目标, 实现大学组织转型的四条途径便应用而生。
三、得法: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时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已经出台, 我国要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型, 建立人力资源强国, 《转型》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首先, “创新”还是“创业”?《转型》把“创业型”定义为“指许多社会系统的一个特征, 即全部大学及其内部系统、科研中心、学部和学院的一个特征。”《转型》认为“创业型”还带有“事业”的含义——需要很多特殊活动和精力在建校工作中的执著努力。《转型》认为:与含义比较柔和, 比较受大家欢迎的“创新型大学”不同, “创业型大学”所需要的转型, 不是偶然的和附带的, 不会因为单个创业者夺得了权利, 从上而下办一件事情;而是大学的工作重点都在基层, 大学的转型先从基层单位和整个大学的若干人开始, 它们志同道合, 通过有组织的创新, 改革大学的结构和方向, 经过若干年的艰辛, 最终才能成功。[6]我国大学在历经院校合并、新校区建设之后, 正面临一个极其难得的创业发展机遇期。我国大学经过合并, 大多朝着综合性、多学科方向发展, 正好可以借鉴《转型》中“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和“整合的创业文化”作为自己的两翼, 向着创业型大学冲刺;我国大学的新校区大多建设在开发区, 又恰恰可以如同《转型》所说形成“一个拓宽的发展外围”和“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
其次, 是老套的有关“重建和授权”“战略和利害”的抽象理论探讨, 还是具体的院校分析研究?反观我们以往的关于大学创新、大学转型的文献, 以及大学领导所津津乐道的说辞, 往往会是一些看似高屋建瓴的“扩大高校自主权”“实施赶超战略”之类的话语, 这些固然反映了一些领导和研究者对于未来大学发展的信心与雄心, 但是中国大学的现实表明, 我国还没有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 这些说辞多少让我们感觉到心虚, 有点好高骛远之感。这里恐怕更多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 踏踏实实研究这些后来者是如何真正凭借自己的打拼, 最终跻身于世界知名大学之列的。欧美每一所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的院校研究队伍。它们的研究遍及自身所在院校的每一方面, 包括规划研究、学生事务研究、财政状况研究、教师事务研究、专业与课程评估、年度报告等等。而我国的大学也只是在近年才逐步建立了高等教育研究所, 其职能也更多的侧重于培养人才方面, 而对自身所在学校事务似乎并不关注。
再次, 一味的指责政府, 抱怨市场, 埋怨学生及其家长, 还是自我界定, 自我调节, 敢冒风险, 艰苦创业?当下, 我国诸多高校研究者热衷于探讨扩大高校自主权, 指责政府管得太多。政府管的多少和其对大学的资助是成正比的。其实, 政府赋予了大学校长一定的自治权, 同时对大学的内部事务管理是相对比较放松的, 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转型》中的方法, 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 从而引领大学向创业型方向迈进呢?我们一些大学领导比较喜欢抱怨市场太残酷, 抱怨企事业单位太挑剔、太急功近利, 这方面我们的环境确实存在问题, 但不可忽视的是,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欧美大学中, 《转型》告诉我们的是, 我们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来赢得市场, 而不是抱怨或干脆放弃市场。我们一些大学, 尤其是一些公立知名大学还在埋怨学生及其家长, 做不到以生为本。我们看到有好多大学, 开学时, 学生一进校门就是缴费, 少一项都会被无情拒绝在大门外;自己的学生到毕业的那一天被学校赶出校门, 一天也不能多呆……诸如此类的现象, 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欧美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无比慷慨的为母校捐赠, 而我们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母校没有感情呢?是学生的原因, 还是大学自身的原因?我想答案应该是很清楚的。
综上, 如今的大学已经走出了象牙塔, 逐渐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迎接她的不仅仅是鲜花与掌声, 更有风云和雷电。大学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坚守自己的文化固有属性, 还要直面问题, 顺势应时, 进行大胆转型, 才能使自己再放异彩, 再一次“经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
能力所限, 笔者不能尽其意, 但《转型》确能给人一种拨开浓雾, 重见天日之感, 相信对于建设创业型大学, 乃至对于正试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 《转型》不失为一部富有指导性的鸿著。
摘要:《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一书以建立创业型大学为目标, 围绕组织这个核心, 通过对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整合的创业文化的五条转型途径来阐明创业型大学的建成。
关键词:大学组织,转型,创业型大学,途径
参考文献
[1] (美) 约翰布鲁贝克 (著) , 郑继伟 (译) .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27.
[2] (美) 伯顿克拉克 (著) , 王承绪 (译) .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导言) 3.
[3] (美) 伯顿克拉克 (著) , 王承绪 (译) .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
[4]2010年泰晤士报 (TIMES) 英国大学综合排名.http://www.oxbridgedu.org/detail/england/28435.shtml, 2010-3-3.
[5][美]伯顿克拉克 (著) , 王承绪 (译) .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56.
本月组织部工作总结如下:
一、例会。我部于某日晚上6:30在某地召开各二级学院组织部部长例会。该会议由校团委组织部部长XXX主持,传达校团委对对各二级学院分团委的各项要求,了解各二级学院党团组织工作开展情况,促进了各二级学院在全校统一管理下的党团组织工作更好的进行。
二、收取了各二级学院团费、团员证,对团员证丢失的或是没有的同学通知各班团支书,让其及时补办,并且对各班的收集情况作好登记以及推优。
三、协助团委老师举办了有关评选XXXXXX学校2010“十佳团日活动”的活动。
四、组织全校开展了“3.5雷锋日”、“3.15消费日”的团日活动,对各二级学院各班开展的团日活动,给予积极的支持。有些新生班级的第一个团日活动就搞得很有意义。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使同学们对大学的生活有了更好地了解,帮助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更明确的目标与计划。
五、协助办公室实行值班制度,积极配合各部门团委办公室的值班工作。在值班期间,各值班人员认真负责,工作努力。
六、制定本学期部门工程计划
1、新生骨干培训和青马工程的实施
2、五·四举办活动
3、申报“优秀团员”、“优秀干部”
4、组织团日活动策划者交流成功经验
5、“建党九十周年”专题
七、不足与改进
不足:部门凝聚力有待加强;措施:增强部门的凝聚力,通过聚餐,增强部门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在本月工作中,我们部成员共同探讨部门建设工作,与各级组织加强了交流,同心协力完成了本职工作。
团总支组织部
十
月
份
工
作
计
划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组织部2009年10月01日
十月份工作计划
繁忙的九月已经过去,工作任务更重的十月即将到来.我部所有成员将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十月份的工作中,力争让组织部内工作稳步运作起来, 根据校团委的工作指示和系团总支的工作安排,我部本月工作计划如下:
一、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
1、组织我院系各班团员深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内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鼓励团员开展各种演讲活动宣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各团员充分认识到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3、我部收集并整理了各种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相关的资料,并打印发放给各班,让各班开展与其相关的特色团日活动进一步深入学习并了解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二、评优评先工作的开展
为鼓励广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本月份组织部将及时领取和填写荣誉证书,对上一学年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班干部和学生颁发“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荣誉证书。
三、开展团日活动
团日活动是组织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高广大团员参加每周四团日活动的积极性,组织部将积极鼓励各班对团日活动自定主题,同时组织部还将要求各班团员踊跃发言、不得无故缺席,组织部还
将对各班团日活动进行检查,并且进行评比。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们将积极改正已经发现的不足并及时的解决在以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足高起点,眺望新方向,使我们的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 组织部
一、组织修补型学科组织模式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组织结构中直接承担知识传递、知识发现和创造以及知识应用职能的最底层组织。我国高等学校建国后由于受苏联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影响,基本上实行的是校-系-教研室的组织制度。这是一种以知识的传递为主导的大学基层组织制度,虽然几经变革,这种三级组织制度仍在部分大学沿用。多数大学在基层实行了双轨制,或者沿用以教研室为班底的学系制,或者引进或整合学系教师,组建研究所制度。这两种组织制度在大学中共同承载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职能。显然,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局限性,难以适应当前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就教研室制的基层组织制度而言,其主要职能是围绕本科生教育所开展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如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组织教学、编写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等,其组织特点、考评方式都是以此为主。客观地说,这种组织形式在完成本科生教育任务的诸多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批基础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大学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人才培养的功能有了较大的拓展,而且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也成了它们的重要职能,并逐步形成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功能格局。办学功能的变化不仅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迅速提升,而且也加快了这些学校向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转型。在这种情况下,以课程为基础、以教学为主要功能设置的教研室却难以承担包括本科专业建设、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以及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建设的任务。同样,倚重教学研究的教研室也难以适应科学研究的要求。具有科层制特点的教研室只注重研究如何按上级计划要求培养人才,而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加之受僵化的管理体制的藩篱约束,形成了封闭的组织特点,导致学校不关注社会,学校与社会隔离,在这种情形下,大学难以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原有的以单一的教学研究为主要职能的教研室制,从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层面来看,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的办学要求。
就研究所制而言,其职能在于集中部分科技开发能力强的研究人员,对内从事本专业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对外独立承接科研项目,实现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的相互转换和资源共享。人员主要由本专业的教授、专家、教师及实验人员或工程人员组成。
研究所制的大学基层管理制度具有规模小、功能单一、灵活性高、学科易于调整等优点。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曾对大学的知识生产与创新做出过制度性支撑和保障,对大学的发展以及水平的提高,做出过应有的贡献。但是,研究所是一种直接面向课题的组织管理形式,这种形式原则上不直接承担教学任务,只承担科研任务,这样就把研究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使科研游离于教学之外,不利于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过于注重科研活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被淡化,高校甚至出现“教授不教”的现象。由于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够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人才培养又比较繁琐,且效果具有滞后性,所以很多的教师都愿意承担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任务。同时,这种组织制度是直接参与科研开发,偏重于研究的当前利益和短期效应,与大学的自由探索以及闲情逸趣的精神相悖。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所制的局限性还在于“知识生产实用化”。1由于市场因素的渗入,社会需求的高涨以及大学自身绩效管理的盛行,大学的知识生产出现了实用化倾向,其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知识生产创新能力低下,带来学术的肤浅化与泡沫化。
由此可见,现行大学基层组织制度无论是教研室制还是研究所制,在大学的现实运行中,其功能要么弱化,要么缺位,大学基层组织制度不能完整地承载现代大学的使命和任务以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不能适应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要求。其革新是现实的迫切需要。许多大学纷纷对已有的教研室和研究所进行改革。改革的普遍做法是增加研究所的教学功能和加强教研室的研究功能。有的是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即从事教学研究活动时,人员归属教研室;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时,人员归属研究所。当然,这种在原有组织机构不变动的前提下,对组织结构的功能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学科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在组织机制上的修补型模式,对解决学科中的一些由于体制原因阻碍学科发展的问题,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通过组织创新全面推动学科的发展。
二、创新团队型学科组织模式
创新团队型学科成长模式是指大学在推进学科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通过集中学校财力,设立研究团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那些有研究实力和更大发展潜力的母学科,组建创新团队,功课母学科当前需要拓展的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从而推动母学科取得跨越式的成长和发展。这种模式是通过集中资金,集学校支持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于一体,共同为创新团队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合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研究氛围。在这种模式中,学校提供的资助经费具有“粘合剂”和“酶促”的作用,通过经费资助,创新团队以科学前沿目标为导向,以长期和稳定的研究经费支持为手段,在更高的层次上促进人才资源、研究资源和科技平台资源的整合,促进各方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
创新学术团队所在学科应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团队建设对所在学科要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学科建设水平提高。项目建设计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应与所在单位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相统一。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和省部级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主要从事以探索未知世界、认识自然现象、揭示客观规律为目的的开创性、探索性研究;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前沿研究;有明确的技术路线、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创新团队一般要以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能够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团队带头人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在高等学校同行中应具有明显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创新团队型学科成长模式是目前学科建设中最受欢迎的模式,目前教育部、各省以及大学都在通过组建创新团队的方式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其原因在于原有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学科队伍缺乏凝聚力,没有“集团作战”的精神,而是“散步游勇”,这样的学科发展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学科高度综合的趋势和科学复杂化的特点。创新团队型学科成长模式强调学科组织化,强调创新和合作精神,切中了现行模式的时弊,适应了当今学科发展的世界趋势和特点,是对过去学科建设中队伍过于松散化而导致发展效益低下模式的突破和超越。因此,这种模式有利于推进学科快速发展,迅速占领学科发展的制高点。
三、学术特区型学科组织模式
学术特区型学科成长模式有点像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区模式,是指一些大学为了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学术基础,发挥学科优势,凸显学术优质资源,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创造精品力作,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提升学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组建有别于传统学院制管理模式的高等研究院。这种特区模式的高等研究院具有研究人员的多学科性、学统的杂交性、层次的一流性、选题的自由性、资源的充足性、无教学任务的轻负性等特点。这种学术特区模式能够推动学科快速发展,使学科成为能够站在国际学术前沿、引领国内学术发展的一流学术组织;成为不断创造优秀成果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学术重镇;成为国内外学者对话与合作的学术交流平台。
从一些大学的实践看来,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第一,有利于加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通过组织重大科研项目、创造重大研究成果,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声誉。第二,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优秀人才。通过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可以培养博士、硕士等高级专门人才;能够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使其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机构。第三,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通过举办高层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派出人员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和进修等措施,协调本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发挥学术交流窗口作用,成为本领域的全国学术交流基地和国际上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机构。第四,有利于拓展学校咨询服务职能。通过承揽委托研究课题,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高层次咨询服务,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咨询的能力,成为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机构。
第一个采取学术特区模式的是美国1930年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建立的美国高等研究院,其宗旨是鼓励“对未知世界的基础性探索”。当时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出任高等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上任后他便着手物色优秀学者,把目标瞄准了世界瞩目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33年爱因斯坦受聘于美国高等研究院。自此以后,美国高等研究院就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学术人才汇集之地,有“学者的天堂”之美誉。这里汇聚了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社会学家。除了爱因斯坦,还有其他学术界的超级明星,如被认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数学家的库尔特·歌德尔;使世界对希腊文化的理解产生了革命性改变的考古学家霍默·汤普森;永远被定格为“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研究院的地下室建造了世界上第一部高速存储程序计算机的著名数学家约翰·冯·纽曼;构建了美国冷战战略的著名历史学家、战略分析家乔治·凯南。
美国高等研究院设有历史研究部、数学部、社会学部和自然科学部四个学部,聘有26位终身教授。每年有190位来自全世界著名大学的教职人员受邀来此进行为期1年的博士后研究。2美国高等研究院不收研究生、没有教学大纲、不开办讲座、没有任何教学课程、没有学术委员会,更没有任何研究项目。由于没有经济上的担忧和教学上的负担,学者们可以完全自由地追逐自己的学术爱好,不论是哪个方向,也不管耗费多少时间,思考就是唯一的使命。这种充足的学科资源、一流的人才引进机制、自由自主研究的学科特区发展模式,使普林斯顿乃至美国国家的学科发展获益匪浅。研究院的学者们在银河系动力学、生物伦理学、恐怖主义研究、历史学、语言的演化、神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推动了学科的快速发展。
我国清华大学也仿照这种学术特区模式,于1997年建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3其宗旨是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科学人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本校基础科学研究优势,推动学校理科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秉持以“创新、交叉、综合”为研究活动的主导思想,倡导开拓性与科学首创精神,坚持招揽学术精英、营造宽松环境、埋头科学探索、培育顶尖人才的发展原则,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以及相关领域中,选择对未来科技发展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并对探索自然规律有深远意义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当前比较侧重于理论性课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统计物理、凝聚态理论、数学物理、基础数学、理论生物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等。中心积极推动基础科学同其它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与合作,促进清华大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今后,随着中心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研究领域也会逐步拓宽。遵循“精干、择优、流动”的原则,中心积极招聘国内外的科学英才,保证人员结构合理和高活力、高效率。中心为研究人员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较好的生活待遇。清华大学众多的拔尖学生和研究生为培养造就杰出科学人才提供了丰厚的沃土。该中心积极与海内外的相关学术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合作,邀请海内外杰出科学家访问、讲学,并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和资助中心的研究人员出国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浙江大学开辟了“研究特区”——求是高等研究院,推动浙江的科学研究和促进浙大学科的快速发展。4研究院聘请了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美国加州大学罗氏达蒙讲座教授简悦威和美国英特尔公司前高级副总裁兼制造事业部总经理周尚林等3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出任浙江大学最高学术职位——查氏讲座(顾问)教授。求是研究院是浙江大学在学科汇聚理念引领下,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多学科优势,促进学科汇聚和交叉融合,带动学术资源的综合集成和优化配置,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培育、强强联合,为提升学校学科自主创新能力所做出的又一机制创新和探索。浙江大学寻求新老学科互相融合、互相激励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瞄准社会经济发展中综合性、复杂性、关键性的问题,以新思想、新成果服务社会,引领社会进步。
摘要:大学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打破大学学科知识产出的体制制约和限制。好的学术组织制度能够整合学科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提高学科的知识生产力水平;反之,不好的学术组织制度会束缚学科知识的产出和发展。组织修补型、创新团队型、学术特区型等学科组织创新模式,是学科组织制度的再设计和创新,对解放学科的知识生产力、激活学术主体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科成长,组织创新,组织修补型,创新团队型,学术特区型
参考文献
[1].朱新梅.对知识生产实用化的批评[J].复旦教育论坛,2004,(4):5.
[2].如嘉.学者“天堂”:美国高等研究院[N].广州日报,2006-01-01.
[3].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简介[EB/OL].http://www.castu.tsinghua.edu.cn/intro.php,2002-06-02.
【大学组织部长九月份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大学党建组织工作计划07-02
大学组织部干事学期总结06-13
大学团组织建设的总结11-10
大学团委组织部个人工作总结09-10
大学组织部阶段工作总结材料11-10
(大学生)组织部学期个人工作总结05-28
大学基层组织意见06-16
杜伦大学学生组织07-08
大学组织部简报范文06-14
组织行为学湖南大学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