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思考,在分享中领悟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体验中思考,在分享中领悟(通用11篇)

在体验中思考,在分享中领悟 篇1

——石狮市永宁中心幼儿园期初互动式家长会

2018年3月19号——30号,各班陆续开展期初家长会。老师们制做了精美的PPT,与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一起分享孩子们在园的精彩瞬间,看到孩子一张张像花儿那么灿烂的笑脸、了解到孩子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丰富安排,感受到孩子在集体中的点滴进步…家长们犹如身临其境,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与由衷的感慨——孩子们长大了!

接着,便是互动式家长会的一大特色环节——分享经验环节。小中段的老师们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主题内容,与家长展开及热烈的讨论,有“学会放手、相信孩子”、“你认为什么是亲子陪伴,怎样的亲子陪伴是最有效的?”、“生活习惯包括哪些?对应的养成策略你有什么看法?”、“小孩子碰到哪些情况容易急、哭、闹?控制情绪你有什么小妙招?”、“罗列隔代教养的优点、隔代教养产生的问题?如何解决孩子在隔代教养上形成的问题?”等等,家长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或是认真倾听,或是低头思考,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每当家长说到精彩之处,大家都不由自主的拍手叫好。大段的老师们以“幼小衔接”为重点,阐述了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家长们根据“家长该如何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好幼小衔接”这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同时还请家长上来说说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家长和孩子分别要做哪些准备?

家长会最轻松愉悦的精彩部分——游戏环节,每个家长都参与进来了,此时的大家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与同伴一起玩耍,欢乐无比。教室处处都是欢声笑语一片,着笑声飘到了天空,把快乐传递给了蓝天、云朵……游戏之后,留给人们的还有思考,最后,大家都达成共识,信任、关爱,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结束了,大家还意犹未尽,散会后还与老师探讨一些育儿知识,交流教育理念,反馈幼儿的具体情况。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形式的家长会甚是生动有趣,也能学习到很多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收获颇多!

分享幼儿在园的快乐生活

家长热烈讨论

家长支招——小学教师,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家长和孩子分别要做哪些

准备

体验幼儿的游戏

在体验中思考,在分享中领悟 篇2

一、加强生活情境创设, 引导学生体验领悟

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利用生活现象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意识, 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为简单, 许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现实中找到原型。因此,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数学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亲近生活实际, 开拓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在生活化的情境中, 学生面对形象与生动的情境, 会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边的事物, 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比如, 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体验与领悟。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开车的情境, 让学生按照他人的指导, 找到正确的路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成为一名司机,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出租车司机, 带乘客去某地的一个大型超市。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位置与方向在生活中的存在方式, 还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对数学课本中的位置与方向知识进行利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领悟,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二、加强操作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体验领悟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的关注, 给学生实践操作的自由,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实践操作的方式去体验数学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 使学生了解数学新知识产生的过程, 使学生在体验中对数学知识进行领悟。在操作实践中, 学生成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成了数学知识的创造者。只有学生亲身去体验, 去探索数学知识, 才能使数学知识牢固地存在于学生的脑海当中。

比如, 在讲解《用计算机计算》的时候,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可以自主运用计算机。要使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提高, 就需要一定的操作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对其进行深入体验。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单纯的加减乘除相关的运算题, 也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混合运算, 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在操作过程中, 学生自然会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对计算机使用的正确方法进行领悟, 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使用水平。

三、加强合作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体验领悟

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利用体验进行数学知识的领悟与学习, 教师需要给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有效的交流与合作中, 学生的体验深入会加深, 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合作交流活动可以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 也可以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活动中的参与, 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与教师之间平等的关系, 数学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因此,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 要有意提高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交流得到数学学习方面的一些领悟。

比如, 在学习《统计》的时候,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统计的主题, 让学生以此为共同的学习目标, 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学生要对统计的方面以及最后的成果展示方面进行交流。小组交流中, 不同的学生会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学生的体验感会有所加强。面对其他学生不同的意见时, 学生需要进行思考与定夺, 在领悟中提高自己的小学数学学习能力。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中, 为学生做好指导工作, 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体验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 在体验中领悟, 在领悟中学生, 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深入到数学应用情境中, 了解数学知识存在的意义。面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足的教学现状, 笔者对体验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当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体验, 了解数学知识的作用, 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摘要:在教学思想不断更新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出现在教学活动之中。体验教学法, 对于学生因素的调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对数学知识进行领悟, 使学生在体验的领悟中学习数学知识, 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质量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 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培养与发展的作用。以在体验中领悟, 在领悟中学习为题,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袁爱武.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祖国:建设版, 2013 (10) :118.

在参与中体验 在体验中思考 篇3

一、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是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

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我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是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似乎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去表达、去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我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学生直接解答知识有困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得更牢固。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个玩具机器人,大家套圈,套中了就送给谁。但在后来套圈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不公平,怎么办呢?我让学生感悟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我们的教学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四、倡导自主——让学生体验“想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教完“圆的面积”后,我出示题目: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此题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在剪、拼转化的过程中便能体验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在体验中思考,在分享中领悟 篇4

人生来一场,总归要遇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事。在梦中生活,不需要什么大富大贵,只希望平安、冷静、真诚。人生有时候就像做梦一样,在这个梦境当中要有所领悟。

所有的惊喜与不幸似乎都在恍惚间发生。尤其是到了中年以后,感觉活得很辛苦。也更深地体会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的含义。身体、感情、家庭很多琐事常常掺杂在一起,脑海里时而是一片空白,时而是一团乱麻。

回想这几年的生活,几乎是步步坎坷。还没从一件事情混乱的情绪中走出来,另一件麻烦事便又接踵而来。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是在失眠中度过,不知道多少次泪如滂沱。可是,很多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在发生着,蹂躏着我的情感。

在这个烦躁的夏天里,内心很难找到一处清凉。做任何事情都不被理解,虽然很多事情我都习惯了,但我害怕了伤害,害怕了冷漠,更害怕了焦灼和无助。

幸福是什么呢?一个默契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呵护、一份包容、一份理解,是温暖的亲情,坦然的相对,还是冤家似的横眉冷对、恶语相讥?身体上的病痛可以治愈,可是心里上的、精神上的顽疾又有谁能医?

每一天都过的很不安,每一天都活得小心翼翼。那些不快的情绪在这个高温的季节里就像细菌一样繁衍。我知道你的痛在身体上,可你不知道我的痛却是在心里。

都说经历是财富,可是经历了那一次次的厄运,怎么还没有反思和改变呢?我相信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可是为什么不能尝试着改变自己呢,为什么不能有一种阳光的心态呢?命在天,运在转。

人生如梦,在梦中行走,只希望在这茫茫的人生道路上,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去思考,只希望这个梦灿若春的百花盛开、秋的层岭尽染,而不是以冬的灰、白色为主调。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清醒地行走,理性的思考,学会爱自己、爱家人,学会珍惜爱你的人,让人生多一些必然,少一些偶然。

假如你愿意,你可以来到海明创业说明会,让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我们将能让你快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提高你的社会竞争力,拓宽你的事业道路!

你将了解一种经营方式,完全无风险,你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经营,让你的收入如自来水般源源不断!

在体验中思考,在分享中领悟 篇5

学习课程: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一、总结我所学到的(请列出9点)

1.萧条是成长的机会;2.打造企业高收益的经营体制;3.全员营销;4.销售最大化、成本最小化;5.开发新品,保持高生产率;6.用关爱利他之心突破困境;7.克服萧条的六项精进;8.经营十二条的智慧;9.作为人,何谓正确。

二、总结我所学到印象最深的(请列出5点)

1.萧条是成长的机会;2.销售最大化、成本最小化;3.用关爱利他之心突破困境;4.克服萧条的六项精进;5.作为人,何谓正确。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的现状,公司经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将“危”化作“机”,值得每一个大江人深思。

萧条是成长的机会——在逆境中,永不抱怨,学会微笑,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来增强自己。

销售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学会高效率地做有价值的事情,收获最大的“利润”。

用关爱利他之心突破困境——时刻保持一颗感恩、关爱和“利他”的心。克服萧条的六项精进——每天反省,保持谦虚和感恩的心,完善自我,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作为人,何谓正确——将人最基本的价值观指引自己的行为准则,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前行。

三、总结我所学到最重要的(请列出3点)

1.萧条是成长的机会;2.克服萧条的六项精进;3.作为人,何谓正确。

以上三点作为全书的核心要点,告诉我们“绊脚石”是可用于“垫脚石”助推更好地发展,在此基础上,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保持一颗谦虚感恩的心,多反省多为他人着想,不要因非理性的事情烦恼,抱着普世价值观去过好每一天。

四、总结我所学到的在工作中立刻马上就能用的(请列出1点)

作为人,何谓正确——看似简单的问题,但谁又能真正贯彻始终。在工作、生活中面对要做决策时,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作为一个人是不是应该这样做?在心里要反复自问,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出各种决定。这样做能让自己在以后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过程中从容面对,会得到周边人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做也可能在实际过程中会得罪部分人,也许会迷茫;所以在用“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经营判断的基准,是善是恶?自己要时刻反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和同事一起攻坚克难,一步一步地不断前行,影响身边的人。

五、搭档监督

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由身边的人来监督,并借鉴优势之处完善自我。

六、心得分享

面对现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企业如何生存并过地更好就值得每一个管理人员深思,由此又拜读了稻盛先生的《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让我体会更深。面对困境如何经营企业?面对压力如何淡然处之?作为人,何谓正确?

从08年进工程机械厂到15年离开,从盈利到亏损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公司如果自身体制不强是无法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里就应打造公司高收益的经营体制来预防,在外部环境不好时,通过全员营销体味市场的酸楚,让员工相互理解、互相帮助、扶持,让全公司的力量汇集到同一个方向;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彻底消减成本等手段齐心协力应对外部环境。

面对各种压力,如何淡然处之?在工作中,特别是在效益不好时,员工中易爆发出牢骚、埋怨和抵触等负面情绪,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差、同事间关系紧张,我们要学会谦虚地反省,多反省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再就是付出加倍的努力,并思考如何改进工作,努力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助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生活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保持微笑,在人生旅途上坚强地、满怀希望地走下去。

在体验中思考,在分享中领悟 篇6

一.分享阅读是一种全语言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法,视儿童的语言学习为完整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育观念上,分享阅读超越传统早期语言教育重视儿童听说能力培养的思维方式,更关注儿童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在组织实施中,分享阅读强调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强调游戏情景的创设,强调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拓展活动与之交叉,以达成自然而然及整合学习的价值。

理想的观念和价值需要在教师的实践中得以落实和实现,教师在转化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对读本作价值分析?其次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这些价值?

二.对读本作价值分析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前提,或者也可以认为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起始。通过分析得来的读本价值将会通过分享阅读活动的开展成为儿童所能获得的价值。若从读本单方向展开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是教师易为读本形式上的简单所蒙蔽,而很难找到读本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如:中班下学期读本“土土的鞋子”,从“图”的角度看是卡通人物加漫画的表现形式,从“文”的角度看是叙述了土土在鞋店里试鞋的一段情节,文字表述非常简单。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读本很难以读本本身的特征吸引幼儿,这就对教师的实际操作提出了挑战。如何能挖掘出读本所蕴含的价值呢?我们尝试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设计了读本分析框架。

此分析框架就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对读本的特征作分析,横向主要指读本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可预期的五种学习结果,纵向是指从分享阅读系列读本整体出发,对与该读本有关涉的前后读本作一梳理,了解相关读本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所依循的内在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加涅认为这五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就是教育的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种教学结果包括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基本上涵盖了应有的教育目标。而且加涅将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目标之一,突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这与“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具体而言,言语信息是指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结论、有组织的知识,又称“陈述性知识”。如:“鞋子有大的、小的、松的、紧的......” 智慧技能是指使个体能应用符号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的“程序性知识”。又可细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如:“能对大的、松的和小的、紧的鞋子作出区分,并能在试鞋过程中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出来。”认知策略是指一种“控制过程”,是学习者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注意、记忆、学习和思维的内部过程,如:采用各种方法区分“大、松”以及“小、紧”。而对各种方法作出评价并找出最适宜的方法——“试鞋”,这一内部控制过程则称为元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是执行身体运动的外在操作,主要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上。如:幼儿穿上不合脚的鞋子有控制地行走。态度是指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如:当鞋子不合脚时也能以轻松、快乐的态度对待。

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从所期待的教学效果逆推,也即从目标出发通过任务分析进行策略部署,在此过程中创设不同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确定幼儿的已有经验,外部条件是指提供给幼儿的学习刺激,可以是实物、符号、图像、声音,也可以是有意义的言语交流。如上例中智慧技能方面有关鞋子“大”和“松”的区别以及“小”和“紧”的区别,在幼儿的口语经验中往往是不分的,甚至成人也不一定会在日常交流中对此作严格的区分,往往以大代替松,以小代替紧。所定目标是幼儿通过分享阅读活动能对“大”和“松”,“小”和“紧”等语词作出区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可以预见的是幼儿对于“大”、“小”、“高”、“长”已能作出区分,形成了概念,这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内部条件。要确定这一内部条件,并了解幼儿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可以考虑提供这样的外部条件:通过游戏唤醒幼儿关于 “大”“小”“高”“长”的旧有经验,并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个别辅导使幼儿基本都具备进行新学习的内部条件,然后再呈现新的刺激。这里就出现了对材料提供的限定,鞋店中应先出现“大”、“小”、“高”、“长”的鞋子,然后呈现读本,应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再添加几双幼儿自己的鞋,以期幼儿能对“合脚”、“松”、“紧”作出区别和形成相应概念。选择这一策略,教师的内部控制是分享阅读的教育理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半真实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与读本的对话,能让游戏的快乐与阅读紧紧相随,以此形成幼儿喜爱阅读的态度,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另外分享阅读虽不以教育为目的但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及动作技能。只要在游戏的框架下对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情境的设置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和计划,便可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自身的需要。

三.运用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对读本作价值分析以及开展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优势:

1、能对读本的价值作较全面的分析

分享阅读的读本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但教师往往受挫于它的隐蔽性。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为读本分析提供了一个抓手,能充分认识读本所具有的横向的领域整合的特点,同时关注读本纵向的内在逻辑。

2、有利于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既是幼儿通过学习后获得的五种结果,则更显其切实可感。目标的陈述中往往规定了行为动词、行为情境以及行为者,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复杂以及为学习提供支持的教学设计的精细,利于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

3、有利于教育评价的开展

因教育目标的制定出于系统设计的思想,具体的目标描述又规定了幼儿通过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变化,因此,目标陈述直接可用于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参与活动的效果作出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也可依此对幼儿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因而可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有效交流。

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适用于任何一个学科及任何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只是在目标的权衡上需作把握。如对幼儿而言,态度方面的目标应该总是起到一个统领的作用,而其它目标则自然整合于其中,故教学设计中强调生活化、游戏化,这也是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实施原则。从五种教学结果出发制定教育目标,因其具体、细致,故容易联想到相关教学策略,并能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的提供作出具体限定。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从经验直觉逐步走向理性自觉。

在体验中思考,在分享中领悟 篇7

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综合与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情境。

如《搭配中的学问》录像课教学研讨中,设计以问题为主线,创设一系列活动情境,将衣、食、住、行等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载体,激活了学生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从中经历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解决搭配问题的认知体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合理搭配的策略与方法,体会有序思考问题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充分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思考过程。

二、活动应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焕发主体动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相关。数学课堂中应精心设置自主探究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民主活泼的氛围中全心投入、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如《编码》录像课,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破案场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而探究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知识,完全将学生置于导学引路、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民主氛围中,尽情地参与、思考、表达,学会主动,学会思维,学会分享,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实践与综合领域的教学中,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做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模仿与记忆。

三、活动应以渗透思想方法为灵魂,积累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相比,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够使人“受益终身”。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

《搭配中的学问》录像课中:教师站在用数学思想来指导和带动具体数学知识教学的层面上去思考“搭配中的学问”,从实物操作搭配到连线搭配,再到符号化搭配,每个环节的展开都紧扣“有序搭配,就能不重复、不遗漏”;从语言描述到图形或字母去表示各种搭配方案,每个学法的指导都牢抓搭配策略的条理性和有序化,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统领整个课堂。

《密铺》优质课中:让学生经历由“猜想”到“验证”的全过程,学生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可以密铺的基础上利用转化、推理说明梯形、三角形也可以密铺,在探究的基础上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密铺整个平面的效果,初步感受数学美,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抽象、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活动应以交流评价为催化剂,促进积极的学习情感

《标准》强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综合与实践”课堂的评价要更加侧重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功能,低年段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讲一讲”“评一评”展现思考过程,进一步理解与巩固知识,交流收获与体会。高年段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活动的过程,交流实践活动经验,尝试解释自己思考的过程及结论的合理性,通过对结果与过程的评价,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过程。

在阅读中领悟人格 篇8

一套叫做“现代文明人格”的丛书已经面世。这是一套人物传记,第一批有11本,传主包括爱因斯坦、丘吉尔、荣格、杜尚、李普曼、梁启超、李叔同、蔡锷、丁文江、梁漱溟、费孝通等。这是一批掷地有声的名字。

当下在图书市场上,关于人物传记的书已经够多了。观察各种图书排行榜,最不缺的就是人物传记。“现代文明人格”丛书的编者们为什么还要来凑这个热闹?

“现代文明人格”丛书的执行编委之一、曾经的中国IT业著名研究者王俊秀说:“现在社会上的人物传记书,通常都是教给大家如何成功的励志书。但我们这套书与‘成功学’一点不沾边。我们觉得,教人从名人身上学如何成功,其实是一种最大的误导。”

丛书的另一位执行编委余世存,在这套丛书的总序中,这样表达他们的观念:“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一个人可以不著书立说,他只需活出一至善至美的人生,其人生的完成即在于塑造一完美人格。君子大人之道即人格的养成。人格不仅是道德常识,不仅是心理性情,而且是义理层面、认知层面的。”

在当下社会,人们更注重成功、地位和金钱,而“现代文明人格”的编委们力图想告诉大家,人格要比所谓的“成功”更重要,而我们从伟大人物的人生中,更值得吸取的是他们的人格力量。“我们希望回向文明史上那些为我们提供了各类建设性服务的人物……温习他们的创造性人生,关注他们人格上的成就,将有益于我们获得生存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生命的自我完善。”余世存写道。

年已107岁的学界耆宿周有光先生慨然应允,担任这套丛书的主编。85岁的著名律师张思之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当他把“现代文明人格”丛书的立意向周有光先生说明后,周有光非常赞同。周老说,现在很多人都不懂人格教育的重要。我们小的时候,人格教育都是放到最重要的地位的。“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见到过爱因斯坦,没想到我们会谈得非常愉快。爱因斯坦也是和我大谈人格教育。这套书出得太及时了,我们的社会太需要这样的书了。”

张思之认为,当下我们的社会缺乏人格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都非常不重视这一点。我不是说知识不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人格的教育,不告诉他怎样去做人,学了知识也只是空的。

别具一格的写作

一本人物传记,可以有很多种写法,而“现代文明人格”的这套人物传记很特别,首先它的篇幅不大,一册相当薄的书中,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传主的人生,大约只有六七万字;第二部分是传主的代表作选摘;第三部分最为特别:开放讨论。比如,在《丘吉尔传》这本书的开放讨论部分,共有三个议题:一、丘吉尔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二、作为一个政治家,丘吉尔是如何超脱于时代的?三、丘吉尔有一个怎样庞大的自我?

编者的这种设计,实际是想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参与到一种积极的思考与互动之中。

篇幅的设计也是颇费考虑的。“我们想,这种篇幅,能够让读者花上三个小时,了解一个伟大人物的一生。”余世存说,现在社会上的人物传记,如果不是商业味道很重的,充满娱乐色彩的书,就是另一类,学者的严谨学术著作。这后一种的学院派传记自有它们知识上的重要意义,但很难在普通读者中流传开来。我们想提倡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公民阅读”,是作为生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公民的一种常识性阅读,一种通识教育。这种阅读在我们的社会中是非常缺乏的。如果要举例子,比如房龙的著作,比如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比如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都是很好的代表。

篇幅虽然不长,但却对作者的要求颇高。为了统一丛书的写作风格,编者组织作者们一次又一次开会讨论。基本上,这是一种平实流畅的“新闻式写作”,娓娓的叙述中,讲述传主的人格成长与人格力量。作者要有自己的评价立场,但又不能将太强的主观色彩强加进去。总之,写得要通晓好读,这是最基础的要求,如果在这一点上不能达到共识,也就没法再合作下去。也确实有的作者已经写出了若干篇章,因为风格上的问题,被退回返工。

“收割一批新一代的读书种子”

“现代文明人格”丛书的作者,包括了近些年已经颇有名气的青年学者和作家,如宋石男、十年砍柴、高超群、刘柠、顾则徐等,也有许多是尚未露出头角的年轻人。对于丛书传主的选择和传记作者的选择,实际是一个相当繁复的互动过程,用丛书的执行编委之一,来自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的小伙子李黎明的话说,这个过程“非常细琐麻烦”,或许是他编过的最麻烦的书之一。

选择哪些人作为传主?这里的原则可以很抽象,在丛书的总序中说:“文明史上那些为我们提供了各类建设性服务的人物,他们提供的大到现代宇宙观念、时空观念、人类目的观念,生老病死的人性制度发明发现,小到衣食住行的现代样式设计,以及慈善、公益、计算机、娱乐产品,等等,都如此神奇地充实了我们的当代。”编者们提供出一个一两百人的名单,古今中外职业行当不限,然后作者们可以从中挑选出自己心仪的,有感觉有研究积累的传主,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传主人选。

有了人选,便进入讨论阶段。王俊秀说,“这里我们引入了一个项目管理要素,我把它称为‘2.0模式’,就是开放式讨论。我们召集大家一起吃饭,然后,每次有两个人来主讲,每人20分钟,讲自己对这个传主是怎么理解的,他准备怎么写。讲完后大家提问题,这个互动过程,把这本书的后面部分也解决了,即这本书的重心在哪,与现当代发生关系的点在哪。下一次,就换两个人主讲,其他的人就是听众兼提问人。”

或许,现在的图书编辑们在考虑选题时,首要的因素就是这书好不好卖。而“现代文明人格”丛书的编辑们考虑得更远,他们看重的是发现和培养作者。上世纪80年代,有三种丛书曾经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思想潮流,它们是:“走向未来丛书”“20世纪文库”和“文化:中国与世界”。这“三大丛书”的出版也集中推出了一批叱咤风云的青年知识分子。“现代文明人格”丛书的编者们,也是在向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者们致敬。

“我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能把新一代的读书种子进行收割,”余世存说。上世纪80年代已经过去了20多年,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新的知识分子一代代也在成长。通过写作丛书的方式,让那些优秀的读书人与思考者——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名声的年轻人——在公众前亮相,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什么要选择写传记这样一种方式来发掘年轻人?

“因为这是入门——即入学问之门的一种最方便的方式”。余世存说。

“其实写作的过程,也是作者本人的升华过程,”王俊秀说。他通读了已经出版的11种传记,觉得相当受教。“我们理解所谓传主的人格,并非是说仅仅是一种道德力量,我觉得最给人启发的是,传主们通过心灵的痛苦磨练,最终找到了与这个世界相处、或者发生关联的一种方式。比如爱因斯坦,是通过宇宙;荣格,是通过心理学。一旦找到了这个方式,所有的什么个人命运,痛苦啊,反而是次要的,甚至是成就他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一个机缘。”

在比较探究中领悟真谛 篇9

先说说《祝福》。鲁迅先生的《祝福》可以说是历久弥新,原因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一般读者也对其小说背景的设置、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等有着深刻的印象。《祝福》在很早(上个世纪50年代)就改编成了电影。但电影中的一个情节——祥林嫂怒砍门槛——引起了强烈的争论。在讲解了《祝福》文本之后,我也让学生观看了电影中的这一情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从表现主题、展现人物性格出发来探讨改编情节是否合理。讨论后学生达成一致看法:怒砍门槛的情节有悖于祥林嫂柔弱的性格,祥林嫂达不到“反抗的境界”;影片的改编真有点出自“革命”的需要,而无益于悲剧主题的深刻表达。

再谈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先让学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7集,这一集的内容正好与教材节选内容吻合。但在情节设置上依然有异,最大的不同就是林冲与店小二的关系。在电视剧中,店小二纯粹是个外人,只是推动情节的发展,反而将陆谦等人的密谋提前和盘托出;而原著则安排了林冲是店小二的恩人,店小二有意偷听不成。在这里可以安排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情节安排更好,为什么?讨论后明确:原著更好。可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探究。从情节的设置角度,一是设置了悬念;二是为下文林冲在破败的山神庙无意偷听,了解真相,怒火中烧,埋下了伏笔。同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通过写店小二与林冲的关系,我们至少了解了两点:当时社会的黑暗;林冲性格的善良厚道。从小说主题来看,一个如此厚道能忍之人,最后在那一场下得越紧的风雪中完成了血性的涅槃,逼上梁山,从而更能体现小说的主题:官逼民反。通过这一比较探究教学,学生更能体味情节的设置是为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服务的。

当然,改编的影视作品中也不乏优秀之作。比如沈从文的《边城》。电影《边城》一开始的一个镜头就是爷爷与一个过渡人的“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而小说文本则出现在第六章。我觉得这又是一个比较探究的点:这个情节的提前,意义如何?学生各抒己见,我认为是各有其妙。电影讲求一个整体性,开头出现这一情节,让我们观众对爷爷有个初步印象:淳朴,也让我们初步领略了湘西的敦厚民风。小说文本安排在第六章,有助于我们整体了解爷爷的性格,通过解读“爷爷与翠翠”“爷爷与老熟人”“爷爷与过渡人”的三层关系,我们感受到了爷爷对孙女的关爱,对朋友的贴心,对他人的善良,我们就更能体会《边城》风俗的“纯”“美”。所以此处的改编是极妙的相得益彰。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相对可读性与可视性而言,影视作品带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眼球效应。我们更应注重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在文本与影视作品的比较探究中不断领悟作品传递的真谛。

在工作中领悟肩负的使命 篇10

近来,心情颇不平静。进入检察队伍不到一年,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官,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了躬耕垄亩的农民,第一次知道了普通群众的心愿是多么简单质朴,第一次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如此敬畏。突然想到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在正面战场的背后,经济战线暗流涌动,击垮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不是枪炮,而是极度的腐败,当北平的老百姓们饿着肚子等着救济粮时,哪里知道就连这些救命粮食竟然也成为了少数人私吞的目标,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读到的恐怕只有鲁迅先生说的“吃人”了。

前车之鉴,社会主义中国怎么可能允许“吃人”的悲剧再度上演呢?随着利剑出鞘,无数贪官落马,人数之多、金额之巨令人咋舌。多少人把持不住自己败在诱惑面前,多少人屈从于权力和欲望,多少人在纸醉金迷中忘记了当初的理想。每一颗贪婪的心都映照着普通百姓的血泪史,我们检察官的职责就是通过深入一线的工作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用科学有效的职务犯罪预防手段劲吹廉洁之风。

书生意气“傻”的坚持

总被长辈们说,进入社会,非校园可比,切不可书生气太浓。的确,参加工作后,工作的对象、身边的环境都要复杂得多,不可能回归学生时代的单纯,而我却越来越体会到,我从事的职业是需要一些书生意气的。这个意气不是意气用事、冲动而为,而是保持本色,持身正,讲原则,这是一种近乎于“傻”的坚持。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对年轻的检察干警来说,要让别人廉洁,就先要自己做到问心无愧。面对关系、人情和群众的诉求,面对诱人的金钱和案件的真相,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良心的反馈,如何选择?我想只有这股子意气才能使我顶住压力,抗住诱惑,保持本色,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左右,做出独立负责的判断和决定。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其行不廉,何以成事?通过公务员招录进入检察队伍的我,从不认为这是一份“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更不会打算利用所谓便利贪图一丝便宜,办公室的打印纸、公家的电话费、配发的中性笔,虽然都是小物件,却是成为天使或魔鬼的开始,廉洁从小事做起。

虚心学习尽责履职

刚进入检察机关,日复一日的起草文稿,跑前跑后的奔波劳碌,做着繁琐重复的日常杂事,完不成还要经常加班,而且没有加班费,工资也并不高。但我告诫自己:“咱就是干这个的,要是想发财,就不进这个门儿了。”只要能虚心学习,勤奋耕耘,在这些小事中不断积累,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我认为,所谓自身硬,不仅是廉洁的操守,更是职业良知、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这都需要不断地努力修持。从人类社会有了职业分工开始,社会的发展就是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不断推进的,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并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与之匹配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这个职业本身的价值所在。

肩负使命国士之風

最近又读三国,看了些网络上对于三顾茅庐的争论。有学者提出在刘备请诸葛武侯出山之前,武侯是主动找过刘备的,这个观点我很赞同,因为他是无双国士,就是要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事情的,所谓躬耕未敢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作为检察人员,是要有一些国士之风的,保持自身廉洁还不够,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不够,要思考如何凭法律之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足以使人民安居乐业的法律环境。这需要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为民办事。我这样的九零后会越来越多的充实检察队伍,我相信年轻并不是我们唯一的资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检察官,我们会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筑起抵御权力欲望的防线,保持自身廉洁,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编辑:施杨 shiyang0915@126.com

在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喜悦 篇11

关键词 合作;分享;大班幼儿

分享是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能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正在成为我国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的主体人群,独生子女在交往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独”,这与交往中的“合作”、“亲和”等行为与精神有很大矛盾,加上孩子年龄比较小,本身缺乏交往技能,因此常常出现吵闹、争抢、各玩各的等交往失败的情形。《指南》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人际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在这里对幼儿的交往能力指的是幼儿间的合作交往。我们教师只有时刻观察孩子的特质、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愉快宽松的交往、合作氛围,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发展。

一、运用多种形式中提高幼儿合作与分享能力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应的游戏活动,大班孩子表现出不怕生,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的特点。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他们为了达到目标会尽可能地取自己所需,易与同伴发生矛盾,幼儿有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就来告状,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1)一次建构室活动中,毛毛正兴致勃勃地搭高楼大厦,突然他一脸不高兴的走过来跟我说:“ 周老师,元元将我搭的大楼推倒了,还拿走的积木。我马上走到他一组,一看,原来元元也在玩这种积木,由于少了这种积木,他就到毛毛那里拿来几个,于是,我先让元元向毛毛道歉,接着我让两个孩子自己考虑如何来解决,孩子们出了几个点子:①元元用商量的语气向毛毛借积木。②元元尝试其他材料进行拼搭自己喜欢的建筑。③可以两人相互合作了进行拼搭。孩子们想了想,最后决定合作,两人都将自己的作品推倒,元元说:“对不起,我不该抢你的积木,我们一起玩好吗?”。“没关系,好的。”他们在建构中学会了交往,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2)自带玩具通过自带玩具学习交往方法,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

(3)举办生日会从小班到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孩子在幼儿园过生日,于是我便将幼儿的“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在“生日会”上,蛋糕、饮料、糖果等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我们在主持“生日会”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

(4)游戏活动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也是让幼儿获得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分享能力最好的途径。而在游戏活动最能激起幼儿的兴趣。记得刚上小班,孩子们还不懂得如何与同伴进行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那时候也只有少部分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而现在幼儿们只要有个别幼儿领个头,其他孩子都会蜂拥而至,积极的参与其中。刚开始幼儿可能还会选择游戏的对象,但等到真正融入到游戏当中时,他们想到的只是让游戏继续,让自己与同伴合作的更加默契,让自己变得更开心。

二、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幼儿的合作发展

(1)心里环境的创设心里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或感觉。它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温馨的家庭氛围。

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品质的摇篮。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于是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我们功过各种形式向家长传递信息。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幼儿。例如:在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校信通以及网上与家长交流分享,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分享。

(2)学习活动的创设区域活动是一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平时教师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同时也会有意识地放置一些供给幼儿合作游戏的材料如:飞行棋、合作画、娃娃家、角色区等。

对于区域材料的提供,并不是每一项都是以合作为前提的,有的游戏并非有一定的合作性,如智力拼图等,可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困难时,他们会自主地进行合作解决困难。在拼时,有的幼儿拼搭很慢,甚至拿着一块拼板不知该拼在哪里,这时他就会主动请求同伴的帮助会拼的孩子会和他一起拼,在合作中,这个孩子不知不觉中学习拼图的经验,知道拼图可从边框拼起,也可按颜色来拼。同时又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友谊、分享了合作的过程,体验了活动快乐。在其他活动中这种合作与分享也处处存在,只要善于去发现,就会发现更多的快乐。

在规则中提高幼儿的分享能力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十分必要的。

(1)平等分享即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规则。

(2)共同分享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融洽地进行分享(玩具、食物或其他),最终使彼此的情感都获得满足。

(3)轮流分享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大家将分享物轮换使用。轮流分享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幼儿解决一些分享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在玩具数量少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实现分享,同时为幼儿将来成为守秩序的公民打下了基础。

(4)先宾后主的分享是指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玩具先让别人玩。老师要对幼儿表现出的先他人后自己的行为给予肯定,以强化幼儿在今后再发出类似的行为。

上一篇:城关镇卫生院2012年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一年级写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