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精选8篇)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篇1

旺苍县2017年中年教师教学比赛东凡片区语文学科比赛于13日到15日在东凡中学进行,有来自东凡中学、黄洋小学、九龙小学的15名教师参加此次赛课。在此次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准备,认真构建课堂,为学生们呈现了多堂精彩的语文课。

亮点一:以读促学

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多种形式的读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一剂良方。在此次赛课活动中,古诗文的教学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老师用读抓住了学生,学生用读领会了文意。多种形式的读的教学为学生们展现了一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

亮点二: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任何偏离了这个中心的课堂都不是成功的课堂。此次参与的赛课的老师都抓住了这个中心,课堂上有的放矢,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互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也能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亮点三:注重课堂延伸

如果一节课只是注重课堂上所学而忽视了课后的拓展,那学生学习语文就只会停留在课本上。此次很多参与赛课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让学生既能在课上学习语文,又能在课后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去。不管是课后的拓展训练,还是课后的寓言故事编写,或是对母亲抒发真性情,都是让语文从课内走到了课外。

……

这次赛课活动呈现了很多的亮点,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认识不够,建构课堂时流程不清晰等。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篇2

一、构建区域教研微循环圈, 实现教科研一体化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 师生共同演绎动人的成长故事的地方在课堂, 真实鲜活的课堂是教研微循环圈深深植根的土壤。微循环圈的建设是我日常教研活动的常态模式之一, 做这个尝试, 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复杂而顽固的问题长期存在, 教师却习以为常, 让问题反复出现;二是教师经常把教学研究与科研人为地割裂开来, 没有树立教科研一体化的意识。

区域教研微循环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微原课、微问题、微诊断、微课题以及微成课。五个部分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五个部分按照一定的次序依次展开, 首尾相顾, 便形成一个精细而富有弹性的教研微循环圈。微课与微课题是这个循环圈中的两个核心支点, 是教研与科研的重点研究对象, 微问题是二者之间的纽带。微原课, 即微型原生态课堂教学。微成课, 成课之“成”与原课之“原”相对应, 强调经过微循环圈校正修复之后, 有了新的面貌, 新的变化, 新的增值, 循环过程中不回避产生新的问题, 相反, 新问题又会成为另一次微循环的起点。

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 带着原点问题设计课, 巧设问题组展开课, 发现新问题反思课。对于发现的新问题细心甄别, 评估其科研价值, 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微课题的切入角度或者研究对象, 微课题便有了源头活水, 这个问题来自真实的课堂情境, 曾经困扰了教师, 基于它确立的课题, 教师是乐于扎扎实实研究的, 这是课题研究的动力来源。

由微课到微问题再到微课题, 关注了教研微循环圈构建的精细性;微诊断则体现了微循环圈的弹性。其弹性的产生主要源于几方面的设计:一是诊断主体的丰富性, 授课教师自我反思式诊断、听课学生感悟随访式诊断、听课教师互助评点式诊断、教研员问题解剖式诊断;二是诊断方式的多样性, 专题诊断会议、诊断量表的分析报告、实时互动评议活动、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交互评议 (微博群、微信群、微吧群) 都是经常使用的诊断方式;三是针对诊断的质量、包容性, 可以在诊断中发现并描述一个典型现象, 谈一点起初的感受或认识, 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就认为是一次合格的诊断。微循环圈以微原课为起点, 以微成课为终点, 首尾相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长期运行中教师容易产生倦怠, 活动容易陷入程式的窠臼, 微诊断的扎实开展为这个系统打开了一扇窗, 弹性增强了, 活力得到增强。

将微课与微课题融合到一个简明的、精细的区域教研微循环圈中, 产生了联动效应, 将课题研究始终建立在真实的实时教学情境中, 逐步走向常态、规范, 从而实现区域教科研的一体化。微循环以“微”为要。“微”的内涵有五个方面:一是内容集中凝练, 体量细小精致, 易于教师整体把控, 针对性强;二是在环节的设计中关注切入点的精心选择, 瞄准核心问题, 去除干扰问题;三是合理关注运行效率, 践行慢教研的理念, 让教师的专业能力更优雅地生长;四是充分考量独立的微循环圈之间的联系, 整体设计, 有序组合, 形成成果沉淀;五是始终坚持把师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微循环圈的圆心。

二、改善区域教研微循环生态, 辅助教师的人格和专业能力优雅生长

建设微循环圈常态教研模式, 是区域教研微循环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整个的区域教研生态系统中, 微循环圈不能孤立地运行, 要关注教研微生态的整体改善。

1.借鉴“微创心理”, 倡导欲治学先治心。

《荀子�·解蔽》曰:“仁者之思也恭, 圣人之思也乐, 此治心之道也。”治心, 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改善区域教研的微生态, 首要之选是改善教师的心态。让心态处于一种平衡、自在、恬淡、健康的状态为教师开展教研工作的前提。因此, 应极力倡导欲治学先治心。首先, 全心地化作教师心灵按摩师, 用充满智慧与禅意的语言滤除心灵的杂尘。如, 把微信群命名为:静中见真境, 淡中识本然。让教师领悟本然之趣。其次, 定期与随缘相结合, 组织读书沙龙等微阅读活动, 共享读书时光。阅读之微主要体现在细心捡拾碎片时间, 灵活阅读;找寻非典型阅读空间, 随性阅读, 操场阅读、回廊阅读、花园阅读便是一道道清新的风景。第三, 有的教师会遭遇一些挫折和失败, 应帮助教师冷静地评估损害的程度, 尽量避免更大的心理创伤, 激发教师更大的潜力。

2.巧施“微刺激”, 精确打击教学顽疾。

对于一些教学顽疾, 常规的方法收效甚微, 这时可尝试微刺激。微刺激不走大规模、大阵势、大跨度的大路线, 而要走小切口、快节奏、巧创意的小清新路线。实施微刺激, 首先, 精准定位教研活动教师范围, 私人订制式的方案是效果最佳的。其次, 巧设情境体验式教研活动方案, 在真实的情境中, 主动发现问题, 自我教育, 自我修复。第三, 在素备微刺激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素”系列, 解决教师相关类问题, 如素说 (说课) 、素评 (评课) 、素写 (写作下水文) 等。此举主要解决教师过度依赖参考资料、独立处理教材能力不足的老问题。

3.联通“微群落”, 建设立体的动态交互通路。

设计并实施全区性的集体教研活动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集体活动中, 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规划以及统一的评价实现了区域教研的规模效益, 但时空的限制、资源的匮乏总是让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原因是下了暴雨, 水迅速流走, 土却没有来得及渗透。如何加速渗透, 让每个土壤颗粒都吸饱并涵养水分, 重视微群落间的联通交互是极其重要的。区域教研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群落, 实现微群落交互通路的畅通是至关重要的。微群落的最小单位可以是一个年级的备课组, 可以是一个微课题的课题组, 也可以是一个微循环圈的研制组, 是一个学校或一个教学问题的最末端教学研究单位。当然, 微群落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一个参照系中, 处于最末端、执行最具体研究工作的团组便是微群落。教研微群落的建设, 让每位教师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有了归属意识, 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启发碰撞让微群落充满活力。让各个微群落之间产生活跃的良性互动, 使信息交流共享、流畅而高效, 就要创新动态交互的通路。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精选优培优秀教师担当微群落的稳定器和加速器。他们优秀的沟通能力及合作意识, 可以轻松地胜任与其他微群落的联通工作。二是优化微群落间的合作机制。任务分解、无缝接力、竞争碰撞等合作机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研微循环系统的构建以及微循环生态的改善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 一个教研微群落的健康生长不是终点, 让整个区域教研微循环生态得到本质的改善才是目标。用心搭建微教研高塔, 健康的微循环生态是稳固的塔基, 教师追求精致、踏实勤勉的情怀是宝塔的精神力量。

专家评介: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篇3

镜头二:益智区里,老师投放了自制转盘。按照老师的设计,自制转盘的功能很多,既能让孩子们认识时钟、天气、星期几,还能记住十二生肖。投放到区域后,孩子们也只是象征性地转了几下,就没人理会了。

在幼儿园,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面对这些现象,老师们觉得很委屈。从设计到收集材料再到制作,每一个环节的背后都凝聚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可是结果却是费力不讨好,导致区域材料成为摆设。那么,如何提供适宜的区域材料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利用易拉罐制作的高跷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体育器械。在收集易拉罐时,我们会挑选旺仔牛奶或者王老吉凉茶之类坚固结实的铁罐,钻了小眼的位置我们还会细心的用即时贴给它贴上,防止伤害孩子。选用酸奶瓶制作拉力器之前必须用消毒水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总之,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是前提。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有兴趣性

孩子是区域活动中的主角,一切的材料、环境都应该是能够吸引孩子的,孩子所喜欢的,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做到投其所好。在区域材料的选择上,我会先考虑选择孩子喜欢的,再考虑对孩子有益的。如果在区域中投放大量孩子不喜欢的材料,那是一个老师彻底的失败。因为,那样既浪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同时又不受孩子的欢迎,甚至孩子都不会有兴趣去摆弄它。做到投其所好,不仅孩子们会对此爱不释手,也会从中达成老师预设的目标,那又何乐不为呢!比如,在“瓶子总动员”主题中,我与孩子们一起研究“不一样的瓶子”,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瓶子十分感兴趣,于是我们将各种奇异瓶子照片张贴在区域内,彩绘的瓶子摆放起来供大家欣赏,制作瓶盖门帘用于各区域的分割,虽然现在这个主题已经过了,但大家仍对此念念不忘。在“声音从哪里来”的主题中,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索活动兴趣非常浓厚。我找来了一个大纸箱,在大纸箱上面钻了很多小洞并安上了很多PVC水管,一个孩子在盒子的这边学小动物的叫声,另一个孩子在盒子的另一端找出和它相连的一节水管。他们对这个游戏材料非常感兴趣,后来还增加了玩法,如唱歌、讲故事让对方重复,在初步了解声音传播方式外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及表述能力。

三、区域材料要具操作性

想让孩子成为区域活动中真正的主人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变“装饰性”为“操作性”,那些看似精致、美观的,“中看不中用”的材料一定要舍弃。在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中,我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内容并进行有计划的创设。比如在科学区里,我用大纸箱制作钻了小洞的黑房子,并在里面粘贴了图片,让孩子们用手电筒探索黑房子的秘密;在益智区里,我自制了小动物拼图和家乡景点飞行棋,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可以互相结伴,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在表演区投放了孩子们收集来的发箍、丝巾、动物头饰、表演服装、音乐器材等,那里是孩子的童话梦工厂,有的时候它们会穿上演出服表演童话故事,有时他们会成为激情表演的“演奏家”;春天的时候在种植区里,放入各种各样的种子,和孩子们一起种植各种植物,一起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一起饲养小动物,发现它们的生活习性,并把他们的发现一一记录下来,请爸爸妈妈一起帮忙制作成一本本的观察日志,供大家分享、交流。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一书指出:活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

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不要“硬性”给区域定时、定量地添加材料,要把握好区域材料的“弹性”投放。在创设中,我根据中班主题的发展和季节变化,逐步丰富区域活动的环境及材料。在创设一个区域的时候,我们首次投放的材料不用太多、太完整,可以投放与之相符合的部分材料,也可以是半成品的,因为在此期间我们需要有孩子的参与来把这个区域更加丰富、更加完整,要把握好循序渐进的尺度。比如,在创设“宝贝科学室”的时候,我只是在区里投放了简单的操作器材,如:放大镜、手电筒等。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来看我们的“宝贝科学室”,那里的材料已经多的放不下了,孩子们又从家里带了好多皮鞋盒、月饼盒来分类装箱。在开展“蚂蚁王国”主题时,我与孩子们一起制作了蚂蚁的手偶、触角、蚂蚁的家,亲子制作的蚂蚁王国,带孩子们到户外用沙和泥巴制作蚂蚁城堡;在“彩色世界”里,我们又一起收集落叶制作了“七彩树叶”,和孩子们设计了游戏“颜色对对碰”“彩色溜溜球”“五彩鱼”,最让孩子们嗨翻的投放到美工区的“玩色”,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用身体的任意一部位画画,孩子们创意的作品至今还展示在我们的主题墙上,孩子们实在是舍不得将他们取下来。正因为有孩子们的参与,随着主题和时间的变化,区域中的材料在循序渐进中不断累积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丰富多彩。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篇4

2020年区域活动最新教研活动总结【一】

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教研组为中心,注重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多渠道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使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加强校本培训中的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加入到学校课题研究中,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了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

4、重视了多层次、多级别的校本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外出或在校内听课或参加培训或自主学习。在多次的培训中,我校语文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与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一、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光荣的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懂得到发扬小学教研活动总结小学教研活动总结。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其中许叶老师低年级教学课,教研组内同事相互听课、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发言积极,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的教研研氛围,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上的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一年级拼音检测,二年级写字检测,四年级阅读检测,五、六年级作文检测。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改实验。

这学期,我校语文教师紧紧围绕学校的一个省级课题实施研究工作。全体老师根据教研组确定的主课题选定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个个都有自己的实验操作。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向科研要质量,积极撰写教科论文。

四、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走过场,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小学教研活动总结工作总结。一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五、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4、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020年区域活动最新教研活动总结【二】

本学期初,我校与本片区其他学校的领导召开了座谈会,研讨了各校在校本教研的特色和教研活动如何开展,达成了教研的时间、形式和内容上的一致。为了保证联片教研工作的高效、有序和规范的开展,会上还成立了由各校校长和教研主任组成的教研领导小组,在各学校还成立了联片教研活动小组,形成三级教研工作网络各校都将联片教研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联片教研融为一体,领导小组制定联片教研活动计划,并对活动进行指导、协调。

1、名师引领,上一节示范课。各个学校组织安排,每个年级组,安排一名名师上课,同学科教师参加听课,授完课后,授课教师自己做点评,说说自己的教学设计,设计方法和意图,并且对自己这节课的课后反思。

2、集体备课,开展“同课异构”。

以每个年级组为单位,同一课自己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然后授课,大家听课进行评课,选出教学方法好,教学效果优的教师,参加联片的教研活动。共有19位老师参加第一轮的讲课,有4位老师参加第二轮讲课,最后有3位老师参加联片精品课展示。

3、集体研讨。活动形式不同,但活动目的和过程都需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听课、评课、交流,老师们对三步导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一个质的飞跃。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对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理解和课堂实践过程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有新的认识和改进。从面临相同、相似的问题,单独干力量不足,需要跨校的资源支持。同学科或是相近学科之间,资源共享,广泛交流,整体提升教师素质。

4、网络教研。各校老师都在新浪博客上建立“校名+学科+教师真实姓名”的博客,我校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真正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水平。

5、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使教师提高教学教研理论水平,促进教学实践活动。五、活动总结

为了深入推进三步导学,实现联片教研活动扎实个有效,改变片区内各校以往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现状,为片区内教师创设一个交流合作、互动学习、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构建高效率课堂,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具体部署和中心学校太行的具体安排,确定开展以“深入推进三步导学,携手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联片教研活动。

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也是教师教研的最重要的场所。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亲自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失败,才会诠释新课程理念,才会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三步导学才会走向成熟,走向无痕。“同课异构”即面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然后施教。它讲究课前的充分研讨,追求课堂的百花齐放,注重课后的评价反思。这种教研模式能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意识,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也迫使每一位听评课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去深入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独到的个性评价,有效的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和应用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上学期联片教研活动共开展五次,内容丰富多彩,有名师讲座、有送教下乡活动、有太行说、讲、评活动,有教师集体研讨等,活动形式多样。五校教师集中到一起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学习积极性高涨,现场活动气氛热烈。活动中我校教师感受了风格各异的教学,感受了名师的风采,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个人的教育理念,每位教师都有一份体验、一份收获、一份感动。

本学期联片教研自x月x日起到x月x日结束。我校按照中心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知和本片区关于本次教研活动的安排,开展了以“三步导学”为主题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经过几轮的讲课、听课、评课,听了十位教师、不同课程、不同年级的研讨课,几点感想小结如下:

1、执教老师准备充分,上课效果好

老师为上好这堂研讨课做了大量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熟悉大纲,依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广泛搜集资料,认真制做课件,通过努力将内容一样,但风格不一的课呈现给大家。xx老师设计的图文并茂,配乐朗读,学生自选检测内容,深受听课教师的好评。xx老师将形象生动十个手指头做为记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学生感兴趣。xx老师讲的《对花》音乐课,歌舞结合,内容和图片紧密结合起来,课件运用熟练,被老师们誉为音乐课的“时尚”。

总之,老师的课在教学设计,三步导学的运用都有一定的完善和提高。这次教研也显示了片区教师在教学方面新的探索、创新。

2、高效课堂这一主题得到了明显展现

本次活动着重突出了“高效课堂”这一主题,这也正是本学期开学区教育局开展教研活动所要突出的中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是教师“教”的有效和学生“学”的有效的完美结合。而教师“教”的有效应成为整个活动的基础,没有教师的充分引导,学生的学往往会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其中,教学的深度和宽度也不可能得到实现。更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们的教学手段有大幅度的改善,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常态的了。教师们教的扎实了,摆脱了以往课堂教学的“花架子”,难点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得到了突破,讲练有机结合,检测导结运用恰当,达到课堂节节有检测,人人能有所收获。激励机制能够不断灵活应用,这些都保障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成为了真正的有效教学。

3、课堂教学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

每一节课,每个学科老师们都能展现新教法和远教资源,并且运用自然,在无意中却使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得到了更加完美的展现。

①、所有教师都把课堂的探究权交给了学生,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9的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夕阳美的语句等都是学生在知识的探究和整理过程中得出来的,是在学生真实参与中实现的,教师只是在其中起到了点拔和引导的作用,我想,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深刻的印象必将伴其一生。

②、有效学习方式得到充分的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现的基础上,学生的自主探究成为必然;在问题的探讨、经验的交流和成果的相互订正中合作学习成为现实;如二年级语文的两个教师都布置了根据爷爷和奶奶看夕阳,学生感受夕阳美指幸福生活。六年级英语都把英语单词与实物课件对称。这些无不展现着“有效学习方式”的培养。

③、教材的“生活化”成为现实。几节课,教师都为学生们创造了易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生活化的素材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了经验基础。用《西游记》四人西天取经引出9的乘法口诀,一句河北方言就把河北民歌引入课堂。将教学中抽象的内容在“生活”的基础上得到简化展现,这就给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平台,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更易理想和接受。

4、评课教师参与面广,评价有深度。

这次教研活动,联片学校每个学科都有老师参加听课、评课,并且在三轮和四轮磨课时,本校老师积极参加听课和评课。教师认为她们的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学生参与面广,三步导学走向成熟,走向无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产生了一定的轰动效应。听课结束后,各个学校学科带头人和评课专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进行了及时、有效的点评。从教师们的评课议课活动中可以看到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专业素质在逐步提升。

总之,本次“联片教研”活动获得圆满成功,我们也从中真正感受到了联片教研的着力点应该是: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自己。新课程背景之下,如果我们的教学研究能够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真正做到想自己的问题,做自己的工作,说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道理,就一定能极大地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

相信我们学校,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集体研究,共同探讨,会多出现一些精美的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的同时,互相取长补短,以更精巧、适用的课堂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渊博的知识、飞翔的思维激荡着无数求知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用勤奋努力精彩演绎教育的艺术,诠释教育的无限魅力,追求着教师的幸福,收获着教育的喜悦。

联片教研活动的开展,打破了校际壁垒,不仅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还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发挥各校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不仅让教师参与教研,投身教研,并且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能够享受教研。在今后的联片教研工作中,进一步探索联片教研的模式,促进了校际间、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和教师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2020年区域活动最新教研活动总结【三】

学校工作在教育,教育工作在教学,教学工作的好坏也可以从教研教改方面体现出来。在本学期中,我组遵从教学规律,遵照国家的教学方针,积极致力于教研教改工作,经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圆满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给我组教研教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总结如下:

一、拟好教研教改计划、明确工作任务

在学校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学初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写出工作要点,每位教师制订自已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人人做到心中有教学工作,心中有教研工作,做到从上到下都重视教研工作。

二、加强思想认识,培养工作责任心

随着教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教法在各个学校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运用。在社会经济的冲击下,每位老师都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交流,大家都在抓教学质量和教研教改工作。为此,在本学期调整教学思路,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使每位教师认识到教学质量对学校生存的重要性,使每个教师都有高度的责任感,都充分认识到新课改新教法的必要性。在多次的讨论中,各学科培训中每位教师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教育。经过每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工作责任心得到加强。

三、加强教研教改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

学校由教务处专抓教研教改工作,老师们认真依据各个学科教学特点,制定本学期的各科计划。制定好教研教改工作计划,教务处根据教研教改计划开展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学校的教研工作计划的实施及方案的落实实行定期、定项的督导检查与评价。

在本学期中我们进行了常规教研活动10次以上。在教研活动中我校主张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杜绝走形式不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活动。按照教务处要求,抓好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在检查工作中要检查教师的教案、测验、作业批改、作业分析、听课记录、学生对教师上课情况评价等,在检查中必须做到认真检查记录并总结反馈。年轻教师或者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课后授课教师作了说课,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作了全面的评课。老师们还积极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进行网络教学和资源的利用,在公开课中安排了7节多媒体教学课,展示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魅力。同时还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推广开”的教学办法,通过相互交流和派遣教师到其他学校听课教师们在亲身体验和面对面的直接学习中得到了启示和锻炼,这些很好的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教改活动。

在本学期为了使教师全身心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教务处在开学计划中拟定了各种各样的教研教改活动。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活动,9—12月组织本校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合计达到了10多节次。组织开展校内传帮带活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业务学习等。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也丰富了我校教学活动。

五、发挥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一个学校的发展与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的教学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为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结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先派遣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外面学习,然后再叫他们在学校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进行传帮带学习。平时学校教务处还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上多媒体示范课以带动其他教师。总之这些骨干教师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区域活动研究总结 篇5

究与实践总结 硚口区电源村幼儿园

一、课题的意义与方向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

用。”因此,在展开具体实践活动中,教师

不仅要运用敏锐、思考的眼光观察幼儿的需求,而且还要组织、灵活运用适合幼儿学习的教育形式。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如何将大班的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有效结合,从而让区域活动更好地达成主题活动目标、为主题活动服务;两者结合的重要性;让主题活动指引区域活动,不断推动区域活动向纵深发展,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往很难把握,必须借助于老师不断观察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重点分析幼儿的经验基础,从而调整目标与优化环境,使环境更具有挑战性。

二、园部共同体成员

大班教研组、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中班教研组、中一班、中二班;小班教研组、小一班、小二班、小三班.三、2017年研究目标及内容 主题《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

本根据牵头单位课题的引领,研讨重点为“如何将大班的主题活动 与区域活动有效地结合”

1.研究目标: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让孩子自觉、主动地获得感性知识,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更好的发展。2.研究内容:

一、主题活动目标与区域活动目标的结合。

二、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活动内容的有机结合

三、围绕主题,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四、融合主题,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五、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

六、区域活动可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四、研究总结:

【摘要】:《纲要》指出:“交流;

【关键词】:大班 主题活动 区域活动 有效结合

通过大班的实践活动,我们充分认识、体验到区域活动能有效的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扩展,而主题活动又能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因此,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其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整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主题活动目标与区域活动目标的结合 在主题活动目标中我们希望提供一种既兼顾儿童发展个别差异性、又考虑儿童发展全面性的 课程构架,寻找相对符合儿童兴趣和可以容许不同儿童共同提高的目标,我们需要将各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有效地整合到区域活动的目标中去,我们需要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掺入各个领域的内容,设立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目标。主题活动目标的生成为区域活动目标的设立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因此,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目标是来源于主题活动目标中的。

二、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活动内容的有机结合

集体教学活动是以某一教育目标或内容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以及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单位时间内,主要以集体形式,在教师引导下组织与开展的教育活动,但是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的个别差异照顾不够,由于单位时间的限制,容易使一些操作活动不充分,甚至出现“有操作无探索”的现象。因此应结合区域活动合理地将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分配,发挥各自所长,相互补充。

三、围绕主题,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一)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与主题活动教育目标相一致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起着刺激、引导、激励的作用,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

(二)区域游戏的环境要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关的情境在区角活动创设中,老师要融合主题目标对各区作整体布局,投放相关的材料,保证在区角活动中孩子有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

(三)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随着幼儿活动的需要而变化。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或延伸活动的需要,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

(四)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生活接轨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固有经验,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

(五)区域环境要具有互动性和操作性区域活动的环境要成为互动的、可操作性的环境,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

四、融合主题,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探索的习惯让幼儿产生探究、发现的欲望

正是幼儿通过对感兴趣的活动材料的运用,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能开发幼儿的潜能,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速度、不同的认知风格,为不同个性的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自主开展活动,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孩子之间的交往,发展社会性能力及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在区角活动中,培养与主题相关的社会性能力

幼儿的社会性能力总是在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得到发展的。而区角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环境创设作为依托,幼儿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兴趣、灵感,进而获得发展。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其社会 性能力会获得不断的提高。

(三)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表达表现的能力 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要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表达表现的勇气,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欢乐中国》的主题中,我们开设了表演区,幼儿们在表演区戴上自己设计的京剧脸谱,唱着简单的京剧歌曲,快活的进行表演。活动无形当中和主题联系了起来,而且让幼儿表现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

幼儿的游戏材料我们尽可能的运用废旧材料,让孩子们在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想想,在学与玩的尝试、操作与创造过程中,感受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并逐渐明白: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是小朋友们从小应该做的事,更是我们所有人都应一起来做的事情。

五、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了解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在上一主题即将结束,新主题还没开始之前,教师有意识地在某个区域中投放下一主题的相关材料,以引起幼儿对新主 5 题的探究兴趣,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

六、区域活动可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在主题活动为区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时,教师要根据主题活动在区域中设计相关材料引导幼儿。在主题不断开展的同时,区域活动也在不断深入,然而,鉴于区域活动的灵活多变性,幼儿常会依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等进行活动,而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而且还要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点与需求,并将有教育价值进行整理与挖掘,从而产生新的主题。

七、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一)主题活动中还未解决的问题延伸

在组织主题活动时,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老师比较注重幼儿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而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一个主题活动结束时,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些有价值的内容放置在区域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究,促使这一主题向纵深发展。

(二)个别幼儿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活动延伸

区域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6

(**小学

***)

根据阳教字〔2012〕07号文件精神,以“活动式”和“参与式”教学模式为抓手,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基本目标,3月15日由区域内万泉教委骨干教师来我下堡小学开展示范课教学,我校全体教师观摩学习,开展了各教研组说课、评课,同年级教师之间进行了同课异构交流。

现对本次开展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与交流”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研讨课总体特点: 1.严谨的治学态度

从教师的授课内容来看,驾驭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如曹梅老师上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一课,紧扣课本,整节课一挥而就,无一多余的言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各位老师在备课方面十分的扎实,想方设法的用简洁的语言灌输内容的精要,让学生在清晰的思路下掌握知识。这就说明他们治学的严谨性,有着对教育的一份热爱、一份执着,一份探究与创新。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分组交流,小结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用简洁的语言时而提示、时而引导,把大多数的时间留给学生,最后总结归纳,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面对陌生的学生,课比较难上,但万泉教委的万旭旭老师一走进教室,语言亲切,笑容满面,用游戏的方式不但介绍了自己,并且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才能放开自己,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4.评价语言恰到好处。

教师的恰当、适时的激励语言,对调动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万泉教委的万旭旭与万晓燕老师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适时用“很好、真聪明、老师喜欢你”“下次我有信心比你强”等语言树立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5、中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敢于挑战自己

本次研讨课,我校参与的一些青年教师,他们勇于承担研讨课的重担,勇于挑战自己,尤其是我校语文教师张郁竹、杨爱玲、王军霞、王莉莉,数学教师苏彦飞、李存良、金灵利、郭霞等,在这一次次认真的磨课中,他们对新教材新教法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对教学中的各细节逐步熟化,能轻松的凌驾于课堂教学之中;对教学中的评价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是阳川教委一支团结奋进的新教学能手队伍。

6、其他教师认真听课,积极研讨。

在组内备课试讲阶段,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都能主动调课,积极参加本组教师的试讲活动,在课后的说评课活动中,针对课堂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认真地研讨与交流。在研讨课展示过程中,每位老师能认真听课,积极思索。评课时,大家不分彼此,各抒己见,不仅能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还能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了互相提高的效果。

二、反馈发现

通过这次区域“新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与交流”活动,我深深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1、教学理念的变化。在这次系列研讨课中我们感觉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已经象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进入了教师的每一节课。

2、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的变化。这次的系列研讨课,教学模式体现出了活动式、开放化,多样化,参与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是解决课堂活力不够的问题。

作为课改的主阵地和课改的核心,我们的课堂教学距离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差距。加强培训的指导等途径促使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在在课堂大力提倡 “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好”、“你真棒”、“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多好的问题,会说会思考,你真行”等赏识性评价语言,让教师带着尊重、赞赏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课堂教学充满温馨和活力。

4.是解决小组合作简单的问题。

小组学习次序不好,合作意识不够,学生发言没有中心,部分同学把它当成了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有的讨论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还有的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需要加强小组建设的指导。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篇7

一、构建“校本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促进教研组团队共同成长

体育“校本教研共同体”指组织和协同开展区级教研和校本教研活动中,根据某个教研主题和教材内容,采用同学校的体育教研组教师共同备课,并分别承担活动组织、上课、说课、评课与议课任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一)“校本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的目的与作用

体育校本教研共同体中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中分工合作,既有独立思考,又有集体研讨,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避免单打独斗,体现体育教研组团队合作和“教学研究”能力,促进区域各学校体育教研组模仿与借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共同体”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团队协作作用,促进团队成员的快速成长。

(二)“校本教研共同体”教研模式操作过程

确定主题(提前2周)——集体备课——试教磨课——教研展示——教研反思

提前2周确定教研主题和教材内容,以常规教材内容为主。教研组确定集体备课时间(至少2~3次),讨论分工,即确定上课教师、说课教师、评课教师活动组织者,集体备课突出课改方向和研讨主题。每次试教前上课与说课教师加强沟通配合,试教后上课教师向评课教师获取信息,再与说课教师联系,教研组共同讨论改进措施,共同研究学生、处理教材、明确教学研究的重点等等。区域“校本教研共同体”教研展示过程:组织者介绍上课教师、说课教师、评课教师——说课教师说课(每节说课6~8分钟)——上课(1~2节)——上课教师课后反思(2~3分钟)——评课教师评课(每节评课6~8分钟)——观摩教师评课(优点简单描述1~2点,不足之处不少于三点,不足的地方你的建议是什么)——教研员评课——主持人总结(展示全过程均有学校组织者主持)。

(三)“校本教研共同体”教研实施注意问题

1.教研组成员分工明确,但分工不分家,集体探讨教学方案,体育教师少的学校可与相邻学校教师共同组成协作小组。

2.说课教师重在“说理”,即把上课教师的组织、教与学的方法、策略采用的理论依据说清楚,使听课教师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意图,听课有重点,并引发思考。

3.评课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各环节教学意图,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差异,为何有差异?如何改进?研讨主题是否凸显等。

二、实施“单元教学”教研模式,提升学科教学系统性

所谓区域体育“单元教学”教研模式是指日常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中,组织开展同教材内容,不同课时、分别有不同教师来上课的一种“单元连上”的教研活动。

(一)“单元教学”教研模式的目的与作用

开展区域“单元教学”教研模式目的是引导区域教师进行系统教学,有利于教师了解教材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力争课时教学突破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有利于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课时的衔接性、系统性,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处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教研模式的操作过程

1.至少提前2周确定承办学校、教材内容、上课教师。

2.教研员组织骨干教师、上课教师共同讨论制定教材的单元计划,并确定上课教师的课时分工,如A教师上第1课时、B教师上第2课时等。

3.教研员组织骨干教师,上课教师共同集体备课2~3次,研讨每个单元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练习方法和手段。

4.不同课时上课教师进行试教,在2~3次试教过程中,分别在不同课时基础上进行试教与磨课。

5.“单元教学”教研模式展示过程:不同课时上课教师按照单元教学计划顺序上课——上课教师课后反思(每人3~5分钟,如对单元不同课时目标的梯度、细化和分解的合理性、课时目标的达成度,课时之间的衔接把握、教师示范讲解有效性、教训方法与手段的合理性等进行课堂观察评课)——教研员与上课教师、观摩教师互动探讨(30分钟左右)——上课和部分观摩教师的课后反思与感悟报道(区域教研网)。

6.网络跟踪探讨。区域学校教师“单元教学”教研展示的课,在“江干区体育教师QQ群”一周内所有中小学体育教师畅所欲言,创造良好的区域教学研究研讨氛围。

(三)“单元教学”教研实施注意问题

1.必须提前共同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确定每课时具体目标,关注课时目标之间衔接。

2.第一次试教如果学生没有基础,试教第2或第3课时的班级,要与该班体育教师协商,提前适度把第1、2课时内容进行铺垫。

三、实施“联片区域”教研模式,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促进新教师成长

“联片区域教研”是指在片区为中心形成服务于教育教学需求的结构体,各个片区由相邻的几个学校组成,在区域大主题的引领下,片区组选择一个小主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堂展示和交流研讨。

(一)“联片区域教研”目的与作用

“联片区域教研”促进学校教研组之间团队、协作精神,有效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更重要的是给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通过“联片区域教研”使更多的年轻教师得到展示的机会,并在课堂教学展示过程中历练成长。

(二)“联片区域教研”操作过程

1.在区域体育教研主题引领引下,片区负责人组织讨论各个片区的教研计划——确定片区活动时间、主题、具体活动内容和上课教师。

2.片区负责人和片区学校教研组长、上课教师共同探讨上课具体内容和目标、重难点、教学策略、方法等。

3.片区负责人对上课年轻教师一对一试教评课与磨课,各学校教研组长主要点评。

4.“联片区域教研”展示:活动资料册发放——片区负责人介绍上课教师、教学内容(并主持活动全过程)——年轻教师上课展示——年轻教师简洁说课后反思(5~7分钟)——片区学校教研组组长评课(每人3~5分钟)—观摩教师评课互动——片区负责人总结性评课——活动报道和部分教师听课感悟发区域教研网。

(三)“联片区域教研”实施注意问题

1.合理安排片区学校的组成。片区学校地理位置近、交通方便,各片区体育教师数量接近、教师总体素质相当。

2.选择的片区负责人要求业务能力较强、工作负责,教学研究积极性较高,了解学科动态发展。

3.学科教研员对片区负责人要充分信任,敢于“放权”,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4.教研员可预先适度安排统一的区城教研主题或评比活动,在各片区统一开展基础上选派教师代表参加由教研员组织的区域集中展示研讨或评比活动,以激发各片区研训活动的规范性和积极性、竞争性。

参考文献

[1]左长旭.以“四位一体”提升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内涵品质——以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3.8.

[2]莫豪庆.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和单元教学计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区域活动创设的初探 篇8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验、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所以区域环境的创设有效地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 兴趣 区域活动 游戏材料

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材料、体验活动过程并获得知识经验的教学形式。

孩子在区域里自由选择材料无拘无束地探索游戏,也并非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与控制的自由天地,只不过,这种影响和控制比较隐性,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是环境的创造者、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协调者。怎样创设区域环境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一、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幼儿自选的区域,满足幼儿的个别化的需要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适合孩子发展的区域活动有利于引导、支持幼儿的各种探索活动。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兴趣。如创设“娃娃家”的游戏,收集红、黄、绿颜色的衣服配以相应颜色的头花、围巾,让女孩子给娃娃穿戴,从而达到巩固颜色的目的。这样对不同爱好、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不同游戏材料,让幼儿自选区域活动,满足幼儿的兴趣。

二、以幼儿的已有经验创设区域环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

1.引导自制活动材料,让幼儿成为活动创设的主人。

在环境创设中,自制活动材料是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给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负担,不仅让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到如何引导参与上,更能与环境增添情感交流。如在《交通工具博览会》的美工区,我提供彩纸让孩子折汽车、船等交通工具。睿睿举着折好的汽车:“老师,纸折的汽车站不住又不能跑,不好玩!”其他小朋友随声附和,活动气氛顿时减弱了。“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出会站、会跑的汽车呢?”孩子们打开想象的翅膀:“用硬的纸盒做。”“用旺仔牛奶罐做油罐车。”……商量决定回家收集材料自制玩具汽车。第二天早上,孩子们带来了“胡萝卜汽车”“肥皂盒小轿车”“马铃薯吉普车”……陈鹤琴先生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到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我们应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体验,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孩子需要的游戏材料。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天地,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趁机投放各种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

如在《SOS小超人》的主题活动中,对孩子们进行“哎呀,流血了”的教育活动时,孩子们对处理流血过程很感兴趣,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及时更换区域活动,增设《医院》的角色游戏,添加了一些消过毒的药瓶子,并配上了医用棉球、口罩、纱布、针管等医生用具,幼儿玩起医生给病人包扎伤口的游戏。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的快乐场所

《纲要》中说: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在区域活动中我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适时、适当的给予隐形指导,经常对幼儿的想法、行为、作品进行积极的肯定,让幼儿享受成功快乐。

比如在《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的益智区,提供各种图形卡片可无人问津,我便扮演成汽车设计师进入区域设计汽车,看到我拼装的图形汽车有些孩子进行模仿拼装。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鼓励表扬的动力下,这个原本幼儿不喜欢玩的游戏,吸引了众多的幼儿,孩子们好像插上想象的翅膀:警车、卡车、帆船、飞机、火箭……他们兴趣很浓,享受到一种成功的快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的快乐场所。

四、区域环境的设置用标志符号,使幼儿学会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控制和影响环境的能力,使幼儿对游戏本身产生兴趣,怎样使幼儿主动遵守规则、维护秩序呢?设计不同的区域标志牌,进入区域时看标志牌进入相应的区域,如《故事王国》语言区容纳五人就准备五个皇冠,表演区容纳六人就剪贴六双小脚丫,用标记暗示容纳幼儿人数,从而帮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实现自我管理控制的能力。

上一篇:学困生转化提高研讨会下一篇:团课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