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河村申报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材料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龙河村申报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材料(精选6篇)

龙河村申报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材料 篇1

龙河村,位于西河中游。耕地面积878亩,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全村5个村民小组,272户,959人,其中妇女 455人,妇女党员4人。2008年以来,我村先后荣获“全省文明村”、“省巾帼示范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 及“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和《省“巾帼示范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试点)》的要求,结合龙河村的实际和我村妇女工作的需求,成立了以妇代会主任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以培育新型女农民,倡导文明新风、关爱女孩行动和激发本村妇女开展活动为内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为新农村建设助力添彩。我村的主要作法和体会如下:

一、创建好妇联基层组织,脱贫致富是关键。

1、开展“三学”帮富。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 “三学”(学知识、学技能、学致富),每年都要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技能培训班3期以上,受训妇女达300多人次,真正提高了全村妇女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全村广大妇女,通过水稻旱育抛秧栽培技术、油茶扦插技术技术的培训,积极投身产业发展,让技术直接转化为财富。先后新发展油茶200亩,油茶育苗扦插基地30亩。

2、组织“淘金”致富。一是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农民工返乡的时机,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妇女和有意外出务工的妇

女、有创业意愿的妇女参加县劳动局举办的“创业就业再培训”;二是同县人才市场密切联系,掌握用工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到广大妇女群众。共向上海、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农村妇女劳动力58人;三是积极与在我村落户的招商引资企业沟通,优先安置我村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劳动力,目前,在村内企业就业的妇女达56人。2009年,我村妇女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大大超出全县妇女人均收入。

二、创建好妇联基层组织,文明新风是灵魂。

1、开展文体活动树新风。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国家方针、政策,倡导文明新风,以先进文化吸引广大妇女,教育广大妇女。组织村里已妇女为主的业余文艺宣传队编排了三句半《十赞改革开放好》、舞蹈《打连响》、扇子舞《茉莉花》、歌舞《打起锣鼓迎贵宾》等一批节目,演出后全村群众反响强烈。女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这些乡土文艺节目,在全省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全市送体育下乡活动、县城乡结对共建帮扶联欢晚会等活动中的精彩演出,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今年村委会又挤出资金2万多元为业余文艺宣传队提档升级,购买了演出服装80余套,还添置音响、腰鼓、快板等道具,并在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4盏高光灯。每天晚上在村部的文化活动广场,由村业余文艺宣传队牵头组织的健身舞会,上百名妇女群众踊跃参与,吸引了不少的六十多岁的老婆婆和几岁小娃娃。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还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2、参与新村建设倡新风。我们动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深化“美德在农家”的活动,重点围绕村庄整治,抓好“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的宣传教育。去年我村成立了巾帼保洁队和公路养护协会,全村妇女积极带头参与“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陋习的整治活动。

3、树立先进典型促新风。村妇联与村思想道德协会联手,每年在全村妇女中开展“十佳婆婆”、“十佳媳妇”的评比,在全村群众大会上披红挂彩地进行表彰,并在村精神文明宣传栏上,张贴她们的先进事迹。

三、创建好妇联基层组织,维权关爱是重点。在创建工作中,我村特别注重抓好对农村妇女的普法宣传教育,邀请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全村妇女开办《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的普法教育培训讲座,并将相关法律知识印发300余份分发到妇女群众手中;春节期间,为全村外出务工妇女发放《农民务工培训读本》;联合镇司法所成立“外出务工妇女维权小组”,用法律手段为外出务工妇女保驾护航;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和“无家庭暴力村庄”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全村妇女参加免费 “一检三查”和乳腺病的普查活动,切实关心妇女群众的身心健康;扎实开展“四个关照”(联户关照、邻里关照、结对关照、社会关照)活动,始终关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她们办实事、办好事。

四、创建好妇联基层组织,组织健全是保障。几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方

针和“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原则,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妇女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把妇代会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的配套体系建设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引导妇女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积极参与村级规划和村规民约的制定。一是依托村组织活动场所,完善妇代会办公、活动场所,确保了妇代会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开展领导班子好、妇女队伍建设好、工作机制好、参与新农村建设业绩好、妇女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基层妇女组织创建活动,不断增强队伍的活力;三是积极开展“三个培养”活动。把女能人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女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女党员培养成妇代会干部,夯实基层妇女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妇女组织活力。

龙河村申报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材料 篇2

——xx镇xx村党支部

xx镇xx村位于镇政府西北2公里处,区位优越,与S102省道相接,靠近白马沟,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1117户,4545口人,土地面积3600亩,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62人。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全镇各村的前列,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近年来,xx村党支部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工作,在上级纪检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村党支部在干部和群众中发挥模范作用,做到了自省、自重、自律、自警,认真践行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精神,坚持做到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民主管理

1、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狠抓落实

全村干部坚持学习《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文件及规定,武装头脑,领会精神,有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意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民主法制建设上,积极推行党、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各种党建工作的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经济廉、作风硬、纪律严,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工作环境。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村“两委班子”成员,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时刻

牢记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理论思维,全面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百姓事无小事为宗旨,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应付各种挑战,增强竞争意识,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拓宽渠道,探索适应本村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提高执法执政能力,加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增强法制观念,掌握办事的原则性和制度性。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建设,经常开民主生活会,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务实,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3、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严格自律

xx村全体党员干部能够认真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模范执行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中的规定,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每名村干部从自身做起,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夏军荣同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吃请,对村干部严格管理,自己不乱用职权,同时经常教育下属不搞特权,不该签的条子一个不签,不该花的钱一分不批,不该买的东西一点不买,不该动的公物一点不动,更不准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书记的带领下,全体村干部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他们从不讲排场,比阔气。在廉政建设中,彻底取消村级招待费,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开支1万余元。

4、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高民主自我管理能力

搞好阳光工程,对村务、政务实行全部公开。对全村的村务和财务完全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每月在公开栏中进行公开,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每项款项都是透明的,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让百姓知道,明白。加强财务、村务管理,做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坚持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作用,发挥党员的职能,村上无论有什么大事小事,都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议,争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因为他们从群众中来,能把群众的需求反馈上来,所以无论什么事,村里都和他们商量,做到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党员、村民代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实行村民自治。

5、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走群众路线

村里凡有大事小情,都召开村民议事会,集体研究表决,从不以己之风自作主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以自身廉洁的行动习惯,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老百姓值得信赖的村集体,好班子。

二、坚持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xx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一个廉政的党支部也在日常工作中为全村村民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空前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村新农村建设进程。

1、彻底改善村支部、村委会的办公环境。2011对村室进行改造,新建房屋100多平方米,完善升级村室软硬件设施,共累计投资20余万元,努力打造全县示范村级活动场所。

xx镇xx村倾力打造新农村文化广场惠民工程。该工程项目占地面积约4.6亩,工程共累计投资49万元;建新农村文化广场一处,投资5万元打造廉政文化长廊一处;投资3万元,武装了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党员教育室,还有桌椅50套,图书5000余册,还有标准的篮球场地,为村民休闲娱乐学习提供了好的场所。

2、民生工程给力。两年来累计修建村村通水泥路6公里。建涵

桥20座,新打机井16眼,农户改厕260户。

3、新型合作社组建。组建了xx村大葱专业合作社,共有会员110人。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申报材料 篇3

——……乡党委

近年来,在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工作实践中,寨河乡瓦赵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及乡党委制定的工作计划,把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放在加快全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推进,提高村党支部在新形势下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去年以来,瓦赵村党支部围绕“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以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为目标,以学理论、学知识、学技能为主要内容,倡导党员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向先进学习,促进全村党员干部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不断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推进经济社会提供知识保障。

一、找准目标,明确思路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瓦赵村党支部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提出了“三个目标、三个原则、三个理念”的“三个三”总体思路。

1.三个目标:一是提升党员干部的学习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学习意识,提升党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培养一支善于“抢抓机遇”的学习型党员队伍。二是激发党员的创造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支敢于“突破常规”的创新型党员队伍。三是增强组织的竞争力。通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使干部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组织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建设一支“务实拼搏、勇于跨越”的效能型干部队伍。

2.三个原则:一是目标引导原则。紧密联系实际,制定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二是激励引导原则。通过制度激励和舆论引导,加快学习培训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全村党员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三是全员参与原则。通过宣传发动,不断鞭策激励,使每个党员都有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人人自觉地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三个理念:一是互动学习理念。建立了学习小组、互助对子,营造“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的学习局面。二是创新学习理念。通过实施创新工程、合理化建议活动等,引导全村党员学习新知识、新经验,以工作创新求事业进步。三是实践学习理念。结合村支部的实际工作、加强岗位知识培训,努力提升党员岗位履职能力。

二、健全机制,常态学习

(一)更新创建理念

一是领导率先破解难题,在决策层统一思想。瓦赵村党支部围绕“为什么创建、怎么创建”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研究和讨论,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提出以“建学习型班子,带学习型队伍,创一流业绩”为基本要求,不断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二是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召开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动员大会,同时采取看报纸、学文件、上网络等方式认真传达学习上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精神,使广大干部了解和掌握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充实学习内容

村党支部每年制定了党员干部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内容,建立了党员个人学习档案,主要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全会精神。在学习中,村党支部成员做到带头学习,带头做读书笔记,带头写心得体会,带头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全村共组织集中学习10余场次,全村党员参学率达100%,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健全学习机制

村党支部把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的目标任务、活动规划、学习培训计划,成立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集中学习制度》、《学习调研制度》、《学习考核制度》、《学习成果交流通报制度》等制度。同时,健全学习激励机制,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党员优先推荐学习培训,把培训和学习机会作为对党员最好的奖励。

三、创新载体,提高效果

一是村党支部坚持做到每月围绕一个学习主题,进行一次中心组发言、一次专题辅导、一次好学习讨论,抓好学习培训。在每次集中学习前,都提前把学习内容、讲授专题、研讨重点通知每位党员,使其明确学习重点,带着问题思考,围绕专题听课,从而把理论学习与工作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二是除了认真开展好集中学习、专题学习外,村党支部还利用远程教育等网络平台资源,不断更新学习内容。突破传统学习方式的时空制约,使学习更为便捷,覆盖面更为广泛。在学习过程中吸取外部信息,促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对于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解读、党员面对面学习交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切实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网络时代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领导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促进自主学习风气的形成,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中,村党支部把创建工作的成果体现在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来,村党委班子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在学习中变革,在学习中创新,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龙河村申报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材料 篇4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

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从2010年2月起全面启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一年多来,全校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学习内容,突出学习重点,拓展学习途径,完善学习制度、健全激励机制,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

一、坚持学以致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目标的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理论同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寻求发展突破结合起来,同解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突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学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目标的统一。

校党委注重把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与制订学校“十年腾飞”发展规划紧密结合,通过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专题研讨会等途径,全校党员师生员工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思想的碰撞交流,增强了大家推进教育创新、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发挥学科优势,将开展理论学习与深化理论研究相结合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重要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注重发挥党史党建的学科优势和理论优势,把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与学习党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全校党员师生员工在学习党史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从去年12月份起,学校先后举办了8场“学党史、助腾飞、立新功——迎接建党90周年党史名家讲坛”,先后邀请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等党史界享有盛誉的名师大家解答了党史学习中的热点难点和重大问题。2011年5月28日,学校举办了以“革命•建设•改革——中国共产党90年”为主题的中国人文社科2011论坛,来自国内外理论界、学术界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和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回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校党委设立了党建研究专项基金200万,支持课题研究近百项,并积极支持出版党建研究专著。学校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集中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党建、党史理论著作和纪念图书,如《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治国社会方略研究》(两本都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中共党史党员干部读本》、《中国共产党基本知识问答》等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研究的优秀著作。

三、注重分类指导、创新载体,努力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

校党委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过程中,注重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对领导干部、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先后开展了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9.9”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七一”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习研讨。针对教师党员职业松散性和自身具有的自主性较强的特点,以党支部和基层学术组织为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党员在合作完成教学科研等任务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基层教工党组织的凝聚力。校党委还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相结合,将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与青年学生自身发展密切结合,邀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同志作报告,先后组织大学生党员参加了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杨善洲、吴孟超等同

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他们感受到了时代先锋人物们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示将立足本职岗位,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篇5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湖景区街道白行村位于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西岸,北靠阜临路,西临西湖镇,人口3850人。由于临近颍州西湖洼地,且位于泉河、草河、阜临河、高水河和三十里河的交汇处,地势低洼,十涝九淹,历来就是颍州区汛情发展的晴雨表和报警器,还是颍州区的“锅底子”与“水袋子”,更是颍州区抗洪防汛的重要险段之一, 水利设施原来十分落后,往年经常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群众苦不堪言。

近年来,白行村紧紧围绕“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的农田水利建设指导方针,紧密部署,精心施工,认真管护。累计已完成投资277万元,修建桥梁19座,灌溉机井4眼,桥涵6处,人饮水工程(自来水厂)1个,柴油灌溉机械7套;其中,民办公助项目投资(修桥)52万元,沟河塘疏浚项目投资26万元,农村饮水安全一期项目投资12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二期项目投资47万元,引河活水项目投资2万元,桥涵闸等基础设施维修投资30万元。水利设施在白行村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为增强新村群众减灾意识,普及减灾知识,提高村民避灾自救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白行村党总支、村委会高度重视,立足于“抗大灾,防大灾”和“主动减灾”的原则,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载体,积极探索综合减灾自救的新路子。

一、突出规划先行,强化主动减灾工作

2006年,白行村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和“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八年上规模”目标,充分尊重民意,发挥资源、区位优势,突出生产发展,选址规划在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将原来17个自然庄合并建设1个白行新村,逐步将全村农户全部搬迁至新村,占地面积263亩,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004亩。按照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白行村建立了以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为主体、各村民组多方参与的综合减灾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把减灾防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到“三个一”。“一个机构”: 白行村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应急协调联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实行集中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科学处置。成立了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健全综合减灾救援组织机构,构建救助平台,形成灾前灾后工作指挥体系。同时,成立综合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村委会主任亲自担任办公室主任,治保主任、民兵营长为办公室成员。“一个《规划》”:制定了创建“综合减灾社区”三年工作规划(2009—2010年),全面规划科学减灾方案,落实工作职责,明确任务和目标,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一个《预案》”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基本摸清了新村内灾害点、危险源分布情况,建立了应急信息动态管理、灾害点及危险源监测预警、应急资源及队伍等应急管理制度,还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灾害点、危险源排查。

二、突出资源整合,初步形成减灾安全网络 白行村通过“三抓”(抓人防、技防、物防),从实际出发,抓住工作的重点难点,构建社区综合减灾安全屏障,提高社区灾害自救能力,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人防:抓组建队伍。白行村坚持把建设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作为综合减灾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做好应急队伍的规划、组织和建设工作。根据该村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和频率,按照先期应急处置的要求,坚持分类建设、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了综合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和兼职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一支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分队,提高先期应急救援能力,组建了一支12人的应急分队,负责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应急救援。二是建成一支20人的兼职队伍,一旦有事,可迅速投入到应急救援之中,为成功处置赢得宝贵的时间。三是计划逐步组建一支应急志愿者队伍,主要由村组干部、物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留守村民、4050人员、低保人员组成。根据志愿者的职业、特长和身体状况,分成了抢险、转移、医疗、后勤等小分队,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传达预警信息、指引村民疏散、提供后勤服务、伤病人员转移等工作。

对于房屋建设管理,该村聘请一名质量监理工程师,设有专职监督员,主动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去,特别是对于装饰施工,更是严格监督,要求装饰单位施工前必须到物业办登记,提供装修施工设计图纸,严格杜绝了盲目改造和装修,同时,积极提倡采用轻质材料做结构。

技防:抓科技减灾。一是策划建立一个综合减灾救援网站。利用互联网的普及性、方便性、及时性,策划建立一个综合减灾救援网站,初步拟订方案,聘请网络公司策划和建设,做好网站建立前的资料收集、框架设计、内容安排、村民疏散路线图设计、紧急避难场所地图、紧急联系电话网络等准备工作,为网站的构建提供数据库信息等。二是在村民居住现状的基础上,创立一个村民住房信息库。按照村民实际居住情况绘制每个村民家庭的房屋结构图,深入了解村民的厨卫原始设计结构和改造结构情况,并标注出每个村民居住房屋的通风防火、煤气管道、电器线路、防盗门窗的结构及楼梯洞口的疏散路线等详图,制定各类信息、统计、汇总表格,组织人手填写、校对、整理,建立各类信息档案文件夹,建档造册,分类管理,初步建立数据化的信息系统,逐步创建危房灾害信息库。

物防:抓设施投入。建设一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紧急救援庇护中心,以白行新村农民文化广场为主要避难场所,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备一系列救生设备和紧急生活物资,如灭火器、防烟面具、照明灯、防寒衣、氧气包、药品等,并在主要路段配置了安全应急标识和减灾器材,确保灾害发生24小时之内,解决灾民的临时衣、食、住和医疗救援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问题。

三、突出宣传导向,构建社区综合减灾文化

为营造一个减灾自救互救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的综合减灾救援意识,白行村把综合减灾科普宣传列入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构建富有特色的综合减灾文化。一是开展社区综合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开发综合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产品,编制系列综合减灾科普读物、挂图、案例教材,在公共场所设置综合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每年组织二至三次“综合减灾齐参与,减灾知识人人知”为主题的社区综合减灾科普宣传活动,设立综合减灾社区咨询活动点,派发宣传资料,为村民提供应急性、实用性、有效性的指导。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每年开展4场综合减灾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60人次。一方面提高救援能力,另一方面将应急队伍向专业化、标准化、急救化推进。加大经费购置救援物资和急救装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减灾科技教育,优化人才队伍,培育和发展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体,构建全民联防的新局面。

三是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社区救援演习。组织开展包括民警治安演习、村民紧急疏散演习、邻里互救方案演习、救援儿童、老人、病患、残疾等弱势群体演习、民兵冲锋艇救援演习、应急器材使用方法演习、消防官兵危房倒塌搜救演习等内容的一系列应急演练活动。充分利用村部电教设备,组织综合减灾经验远程教育,做到了提高综合减灾社区干部和群众的整体素质。并建立起民众合力互救的综合减灾机制,做到消防队伍、治安巡逻队伍、救灾队伍、自愿者队伍群和群众之间能密切配合,熟悉综合减灾紧急预案的具体实施细节,掌握灾难预防避险的实用技能,做到面对灾害“三不原则”(不慌张、不无措、不无序),增强灾难防御和综合减灾意识,全面提高综合减灾救援能力。通过以事喻灾,以案释灾,提高了综合减灾知晓度,强化了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未雨绸缪,防范未然。白行村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时间不长,正在摸索中前进,村“两委”一班人清楚的认识到:综合减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该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断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才能真正实现全村的平安和谐,才能切实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龙河村申报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材料 篇6

贺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2010年7月)

近年来,贺兰县人口计生服务中心以加强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以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为抓手,加强了技术质量管理,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依法执业、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素质建设,全力打造一流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和服务队伍,努力使我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梯进。我县于2006年被自治区人口计生委授予“自治区优质服务先进县”,2008年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一、基本情况

贺兰县辖4镇1乡2个农牧场1个街道办事处67个村(居)。技术服务机构6个,其中县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站5个。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现有技术人员13人,其中本科学历 人,大专学历 人,中专学历 人。其中,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人,执业助理医师 人,执业护士 人,中级职称 人。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合格证 人,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持证率达100%。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按照“改善条件、完善制度、规范标准、增强功能”和“四优一满意”的要求,我县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计划生育科技服务经费需求和投入机制,连续3年保证技术服务经费达到70万元以上,保证了设备更新、人员培训及各项技术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以“四优一满意”为抓手,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根据国家《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标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形象规范》及区、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我县抓住国债建设项目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多方筹措资金500万元,2008年落成了占地面积11亩、建筑面积2600平米的县计生服务中心大楼。

新建的县人口计生服务站(中心)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目标,以彰显非医院化为特色,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为指导思想,按照“四优一满意”达标建设活动,做到“统一建设规划、统一建筑外观形象、统一站内外标识、统一人员服装、统一宣传模式”。在科室设计和布置上也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处处展现着温馨、和谐、安全与舒适的服务环境,体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更新理念、转变机制、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宗旨。

在规范化管理方面,从技术流程、服务行为、内部管理的标准化入手,着重在提高内涵上下功夫,规范了县、乡、村三级档案,统一印制了技术服务机构各种登记册和带有“塞上回乡”标志的档案封面,并将服务机构各项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存档。为进一步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制订了《贺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一是进一步将计划生育手术、生殖健康检查、出生缺陷干预、婚育学校培训、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人口早教等业务细化量化到每一名服务人员;二是实行中心技术服务人员分片包乡指导和技术人员下派上挂,年终乡镇服务考核成绩与个人工作实绩挂钩。三是在门诊设立征求意见箱,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对服务需求、服务质量、工作人员作风的意见建议。使中心的管理和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在全面

质量管理方面,大力推行全员质量管理责任制,做到依法执业,维护了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了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

(二)以职业化建设为重点,创新服务能力

以服务能力建设为抓手,全面实现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技术服务整体水平,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一是大力添置新设备。近几年,我县积极争取区、市、县资金100多万元,为县、乡计生服务机构添置大量新设备。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近年来,县计生服务中心先后开展生物芯片TORCH检测、宫颈癌早期筛查、红外光乳腺检查、彩超检查、波姆光红外治疗、微波治疗、数码阴道镜检查、臭氧冲洗等新技术服务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加强人口计生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坚持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标准,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岗位轮训、选派进修、在岗传带、鼓励自学、理论知识和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在全县计划生育技术人员中集中开展经常性的计划生育手术操作技能、基础检验操作、护理技能操作、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技能的培训考核。

(三)以优质服务为载体,创新服务内涵

以“三大工程”为抓手,逐步完善和拓展服务内涵,深化优质服务,切实发挥和履行人口计生服务中心的八项服务职能。

大力实施生殖健康干预工程。在全县广泛开展生殖健康干预工作,2009年在全县育龄妇女中开展生殖健康检查37789人(其中,B超检查27734人,妇科检查9549人,乳腺检查14303人),生殖健康检查率达93%,实施“四术”1946例,“四术”术后随访率达97.3%,疾病随访率达95.2%。医疗文

书规范齐全,签订知情选择同意书100%,计划生育技术免费率100%。自建站以来无一例差错事故及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全面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拓展避孕药具发放渠道,实行获取避孕药具“领送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避孕药具“五进”活动,推行药具快餐进社区、进医院、进宾馆、进政务大厅、进超市,目前在县城各居民社区、医疗机构、宾馆、超市及政务大厅均设置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专柜。全县67个村(居)委会设立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箱,在县城各居民小区配置了药具自动发放机,并定期进行投放,确保供应的充足和及时,充分实现了避孕药具零距离服务。

切实推进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利用人口理论学校及各种形式在育龄群众中广泛开展优生指导、宣传教育及培训。2009年共举办12期人口理论学习班,宣传3512人次,发放宣传品3512份。对1516名新婚、待孕、怀孕夫妇进行出生缺陷知识培训,发放计生小礼包1426份。邀请民政婚姻登记窗口入住“阳光计生便民服务大厅”,对新婚夫妇实行集中婚姻登记、免费婚前生殖健康检查、免费优生指导检测的“一站式”服务,全年举办12期婚育学校培训班,培训536人,充分利用门诊和阳关计生便民服务大厅的有效对接,加强对群众的信息咨询、生殖保健及优生指导等服务工作。对申请生育和再生育的待孕已婚育龄妇女集中进行采血,送县计生服务中心进行有生四项病毒检测。重点对农村符合生育政策拟生育的育龄妇女,免费实施优生检测、营养素(叶酸)补充等综合措施,叶酸投放1426人,投放率达82%。对孕前及孕期妇女进行优生四项监测,组织县服务中心人员每月定期对乡、镇孕前及孕期妇女

集中采血,全年共对1203名待孕和现孕妇女实施了优生监测。

积极探索新模式,拓宽优质服务内涵。深入各中学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活动,开通未成年少女免费求助热线0951-8087919;依托县幼儿园成立了贺兰县第一个“人口早教基地”,向幼儿园捐赠了价值2000多元早教图书和益智玩具。通过开展对0-6岁婴幼儿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极大丰富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内涵,对全县人口早教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为流动人口接受免费“三查”服务1693人次,免费结扎3例、上环41例、取环2例。充分利用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化平台,切实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对日常门诊接诊的服务对象和开展进村入户集中服务的对象,均及时建立服务对象技术服务电子档案。

上一篇:远程教育的特点下一篇:教学楼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