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教学反思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atp教学反思(通用8篇)

atp教学反思 篇1

一、如何处理老师和课件的关系。大家上课用的课件内容可能都很丰富,功能很强大(课件本身能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正因为此,老师能否有效的利用好课件,如何将每张幻灯的内容有效的串联起来?如何利用课件这个辅助手段来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自己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等等这些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处理不好,整节课授课者就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那么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

1、最好课件是自己做的。这样课件本身就能体现自己的东西。

2、如果是拿别人的课件,要做到对课件非常熟悉,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做适当修改。

二、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一节课要出彩,课堂上师生互动中思维的碰撞必不可少。如何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多一些这样的亮点呢?除了老师的机敏,我想和我们在备课中能否有意识的加入一些书本之外,但又能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又是开放性的问题有很大关系。

三、这节课的重点是atp的结构,我这次用了课件和图画的形式来讲,但是离“体验式”教学还很远,我想下次我上的话,我会考虑让学生自己构建atp的结构模型,这样他们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这节课的难点是atp的功能。这次上课我也只是“讲”得比较多,下次我会重点考虑如何让学生参与活动来“体验”atp的功能或者能量的转换。

四、听过几节不同老师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最大的感触有三点:一实。所有的课前学生都统一朗读课本的重要段落。说明大家在注重课本这一点上有统一认识,并且将之格式化为课前课本阅读。二勤。老师的课前准备相当充分。无论是习题评讲课课前的错题统计,典型错误整理,还是复习课中概念辨析的归纳,又或是新课典型例题的挑选,无一不要花费老师大量的课外时间。三细。课堂上学生在完成随堂练习的时候(空当时间),老师会在学生中间走动,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在学生上黑板解答问题后,老师会注重答题规范性的讲解。这些都体现了老师对细节的注重。以上都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篇二:教学反思 酶与atp 第一课时:《酶与atp》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1》教学反思

这一部分内容是必修一重点复习的内容,学生有比较清晰的记忆。所以采用直接构建知识网络入手,构建网络、内化体系。先全后分,先整体后分局部。不再是像一轮复习那样地毯式的知识展开,而是在知识框架中引领学生突破概念,建立知识点(或者说考点)之间的联系。

本课时采用对比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和学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认知过程,并总结规律。通过辨析来加深学

生对本节课考点的认识和理解。最终进行归纳提炼。在课堂中我先讲解后让学生练,让我的讲和学生的练进行针对性的结合,讲了某个内容就针对这个内容做相应的练习。特别是在例题的讲解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审题,注重各知识板块的联系性。本节课的优点:

1、对比学习。

2、讲练结合,讲练之间有很强的针对性。

3、学生吸收较好。缺点:基础较差的同学有点吃力。

第三课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2》教学反思

这一部分内容是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探讨这两大块知识最深、最难的地方:影响因素。学生对这比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恐惧感,虽然经过第一轮复习地毯式的学习,但是对于这些难点,有很多同学并没有完全搞懂,特别是将两大作用混合考查时很多同学思维上完全混乱,所以这堂课我依然采取类比教学的方法,先重点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并给与突破,在带领学生直面高考例题,在例题中去消化基础知识,并形成联系,最后通过师生之间的归纳提炼达到融会贯通。

由于这部分题目具有比较强的综合性,有往往和图表和实验进行联合考查,所以难度较大,在分析例题是一定要带领学生过思维观,要让课堂思维起来。本节课的优点:

1、对比学习。

2、讲练结合,提高思维度。

3、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题很有成就感。缺点:

1、学生依赖性较强,怕图表题、实验题。

2、知识点较难,题目比较难,可以适当降低一点难度。

3、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吃力。

第四课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3》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本专题收尾的课时,主要是围绕着高考必考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而展开的,不但是对该实验的复习,更是对一轮复习中实验板块的深入学习和运用。本课时复习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对简单的基础知识进行挖掘和运用是广东高考的考查方向,为了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运用能力,我在这堂课中设计了多个具有较高思维度的题目,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践,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缺点可能是练习量较大。篇三:《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反思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反思 导入反思:

导课:由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蚂蚁搬运食物(他们都在为生存而获取能量!)、运动员奋力拼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图片以及能源物质的形式导入新课的学习,萤火虫的发光现象图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萤火虫发光的过程需要能量吗?讨论后,学生会想到葡萄糖。然后,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加脂肪、加糖无光、加atp有光)设置问题,使学生已有知识与新问题产生矛盾冲突 通过教学实践,感觉比较成功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从而使学生有直观感性的认识。但是,如果直接采用这三个问题来提问学生,较难使学生联想这些能量到底来自什么地方,从而引出后续内容。因此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萤火虫发光的能量从何而来?供能物质是什么?,激发学生对atp的好奇探究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

重难点突破反思: 本节课首先以自学提纲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p88页第2段,查找讨论完成问题,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并写出atp水解的反应方程式。从而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其次,通过列举实例,说明atp在人体内含量不多,如果atp大量在人体内存在的话,会引起人类酸中毒等,使得学生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但是,atp在细胞中含量并不多,但却能很快生成,怎么生成的呢? atp与adp进行了相互转化。师生共同构建问题链,从而突破重难点。例如,我给出问题:atp水解时,哪个磷酸键最容易断裂?在大家回答出最外一个磷酸键最容易断裂后,我又给出一个问题“atp水解时,化学产物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接触adp这一新概念。这个时候,学生在课堂就生成一个问题:刘翔在奔跑中大量消耗atp,atp会用尽么?当我告诉学生体内atp消耗非常迅速,必须不断补充。学生又生成另两个问题:细胞内用哪些物质制造atp?动植物如何制造atp?大家一起讨论完问题后,我又要求学生用反应式归纳总结atp与adp的关系。并且提问,它们之间是不是可逆反应呢?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将葡萄糖类脂肪比成“活期存折”,atp类比成“现金”“通货”,学生容易接受。就是通过这样类比的方法,从而突破atp是细胞能量的“通货”这一难点。

总结

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以学生思考问题的形式,不断推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始终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不断克服和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从而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使得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更好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在atp的利用方面,学生经常将化学反应的需能、放能与atp转化过程中本身的需能、放能相互弄混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举一些实例,以增加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

总 结人:高一年级生物组 熊维篇四: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反思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反思

一、导入反思:

导课:由运动员奋力拼搏、萤火虫的发光现象图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

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讨论后,学生会想到葡萄糖。然后,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究: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加脂肪、加糖无光、加atp有光)设置问题,使学生已有知识与新问题产生矛盾冲突

通过教学实践,感觉比较成功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从而使学生有直观感性的认识。但是,如果直接采用这三个问题来提问学生,较难使学生联想这些能量到底来自什么地方,从而引出后续内容。因此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萤火虫发光的能量从何而来?供能物质是什么?,激发学生对atp的好奇探究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

二、重难点突破反思:

本节课首先以自学提纲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p88页第2段,查找讨

论完成问题,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并写出atp水解的反应方程式。从而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其次,通过列举实例,说明atp在人体内含量不多,如果atp大量在人体内存在的话,会引起人类酸中毒等,使得学生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但是,atp在细胞中含量并不多,但却能很快生成,怎么生成的呢? atp与adp进行了相互转化。但是授课时,并没有采用以往常用的问题链方式,而是注重课堂问题的动态生成性,师生共同构建问题链,从而突破重难点。

例如,我给出问题:atp水解时,哪个磷酸键最容易断裂?在大家回答出最外一个磷酸键最容易断裂后,我又给出一个问题“atp水解时,化学产物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接触adp这一新概念。这个时候,学生在课堂就生成一个问题:刘翔在奔跑中大量消耗atp,atp会用尽么?当我告诉学生体内atp消耗非常迅速,必须不断补充。学生又生成另两个问题:细胞内用哪些物质制造atp?动植物如何制造atp?大家一起讨论完问题后,我又要求学生用反应式归纳总结atp与adp的关系。并且提问,它们之间是不是可逆反应呢?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将葡萄糖类比成“活期存折”,atp类比成“现金”“通货”,学生容易接受。就是通过这样类比的方法,从而突破atp是细胞能量的“通货”这一难点。

三、总结

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以学生思考问题的形式,不断推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始终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不断克服和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从而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使得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更好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在atp的利用方面,学生经常将化学反应的需能、放能与atp转化过程中本身的需能、放能相互弄混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举一些实例,以增加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

反思人:钱波 2012年1月篇五:atp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福建省泉州一中(362000)庄志雄 1 教材分析

“atp”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能源物质有密切的联系,也与化学科所学的化学键与能量有关,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2 学生分析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从探究实验入手帮助学生理解atp的生理作用。由于高中化学的有机物和化学键分别在高一下和高二上学习,因此对与高一下就学生物必修1的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应注意对一些有机化学名词进行解释.

由于高中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较强,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对几种能源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3 教学策略 3.1 从萤火虫联系到荧光灯、荧光棒的发光,引导学生得出发光一般需要发光介质和能量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演示这类发光作用。3.2 比较普通化学键和高能化学键的差异,分析为什么普通化学键用“-”表示,而高能磷酸键用“~”表示,得出什么是功能磷酸键,有什么特点。3.3 将atp比做小额钞票,葡萄糖比做大额钞票,多糖比做储钱的钱包或钱罐,脂肪比做银行,蛋白质比做固定资产。引导学生理解能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各司其职。4 教学目标 4.1 知识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设计,学会分析问题,提高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4.3情感目标

(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各种能源物质的关系,学会用系统的观点理解生命的能量供应体系,感悟生命是一个整体。

(2)通过联系生活中荧光灯、萤火虫发光现象,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5 教学重点和难点

5.1教学重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5.2教学难点

atp教学反思 篇2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一课是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 这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第四章学习主动运输时, 初步了解ATP是生命的直接能源物质, 为学习ATP的具体内容打下伏笔。这节着重介绍ATP的结构特点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说明ATP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的重要地位, 并且也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做铺垫, 具有承前启后之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以教材知识结构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关键, 加强理解和应用。尽量联系糖类、脂肪、叶绿体、线粒体、主动运输等与能量相关的知识展开教学。然而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内容, 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所以本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法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提高思维能力;并且通过建立实验的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重点内容, 通过设疑、析疑、解疑和多媒体辅助来强化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此外, 学生通过物理、化学两门学科的基础学习, 已经学过能量转化的知识, 将其转移应用到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上, 来认识细胞内的能量转化, 是有帮助作用的。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 一堂优质课的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 实现教、学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 能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并说出其结构特点。 (2) 能画出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能理解ATP的形成途径。 (3) 知道ATP对细胞中能量代谢的意义。 (4) 能利用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解释实际问题, 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2. 能力方面

(1) 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 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 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这一理念的理解。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本节内容确定的重点是: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的意义、能理解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

针对这些重点内容, 其中最难让学生理解的是: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用“囊萤夜读”的典故, 引出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怎么发光?和电灯发光的原理是否相同?引起发光的是什么物质?

利用“萤火虫的尾器发光的实验”来解答上面的问题:先收集一定数量尾器;然后放置一会儿, 发现尾器的发光会逐渐消失;再设置对照实验, A组加入等量蒸馏水, B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 C组加入等量脂肪溶液, D组加入等量的ATP溶液。结果会发现D组的尾器发光重新出现, 而A、B、C组的尾器发光未再出现。

讨论实验证明了什么?

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情境是可以理解的,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学生能够从直观上知道ATP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和其具体的作用。

2. ATP分子具有高能磷酸键

通过呈现ATP药物及说明书、介绍ATP为动力的纳米发动机等实际生活物品和学生感兴趣的新科技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形成对ATP的感性认识, 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展现ATP结构的动画及其“近亲”一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比较, 调动积极性并利于形成ATP结构的初步认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清楚ATP三个磷酸键的不同, 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何谓高能磷酸键。

师生共同归纳ATP的名称、简式、性质、功能, 形成ATP的理性认识。

3.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继续以上面的内容进一步展开, 复习学过的糖类和脂肪。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在生物体中, 这两种物质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能被用来合成ATP;在绿色植物体中, 还能够通过光合作用, 利用光能合成ATP。ATP水解又能把能量释放出来,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上述过程就实现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再通过提问、学生板书总结与教师动画、图文等形式总结来完成教学过程, 加强学生记忆、培养理解和表达能力。其中, 可用列表比较的形式, 重点从酶、能量走向、反应场所等方面对相互的两个过程进行比较, 得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 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的结论。并引出下一个问题:ATP的形成途径是怎样的?

4. ATP的形成途径

通过学生自学、提问、师生共同归纳、图文表述、展示动画等教学程序, 学习ATP的形成途径。同时注意与后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的衔接, 并与ATP的结构、功能, 与ADP转化的知识结合, 为进一步学习本章后面两节知识奠定基础。

5. ATP的利用

设问: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围绕问题小组讨论, 师生归纳展开教学, 一是主要讲清楚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和合成关系;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能通过讨论大胆提出ATP还有哪些用途, 从而对该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6. 思考与讨论

设问:葡萄糖和脂肪与ATP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如用存折、百元大钞与十元小票购买生活用品 (一支笔) 时, 如果我们总是拿存折取钱或大额面值的钞票进行交易会很麻烦, 相反如果我们把百元钞票换成10张十元小票, 在进行交易时就很方便。通过这样的例子来比喻细胞中的能量——在细胞中存折相当于脂肪、百元大钞相当于葡萄糖, 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方便流通的“小票”, 即能量的“通货”。这样讲述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标题, 并能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7. 总结巩固

从生物进行生命活动耗能的知识和ATP的基础知识方面进行总结, 构成完善关于ATP的知识体系, 并最终理解ATP在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后补充适当练习加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分子组成, 结构简式A—P~P~P

2.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3.ATP的形成途径

4.ATP的利用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中心环节:交流与小组讨论合作。

各个环节由各小组做图表, 讨论自行进行, 得出结论后将结果提交并论述自己小组的综合观点, 与全班同学分享。多媒体展示比较最终学生的讨论结果和教师准备的结果, 教师最后分析并评价, 好在哪里, 不足的地方给以更正。

八教学反思

与传统教育不同, 这节课主要以探究学习法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提倡学生主体, 教师引导的教育体系。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思考, 体会ATP的特点, 再联系生活中的普遍规律。

学生不再是坐着被动学习, 而是主动探究, 教与学完美结合, 课堂是大家的, 师生一起来参与。

整个教学过程给我的感受非常深刻,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讨论, 这种气氛是传统教学体系中见不到的。但是需要注意课堂纪律, 不能让学生讨论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 影响学习效果。

atp教学反思 篇3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教材的内容不多,但和许多章节都有联系,因此本节是很重要的基础内容。因知识点较少,较简单,所以采取学生讨论总结的自主学习方法,教师以引导、辅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播放导入新课,要求学生掌握ATP的结构简式,知道ATP的水解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把重点放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ATP水解后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哪些生理过程及形成ATP的能量来自哪些生理过程上。在解决这些重难点问题时可让学生多讨论,教师及时撑控时间及讨论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课外的内容,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课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并在授课过程中插入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及时的得以巩固和掌握。最后,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节知识,使之系统化。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情分析:

必修1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作了铺垫,也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注意区分的几个概念;必修1第三章以及初中时学生也已经接触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现象,这又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换及其对细胞功能的意义,建立课本理论和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训练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分析自己体内发生的AT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将来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造福社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流程示意:

1、导入

2、ATP的结构和利用

3、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4、课外知识的补充

5、总结、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萤火虫画面

老师: 萤火虫的运动、发光、发热需要能量,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能不能像化学中学过的葡萄糖那样直接由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供生物体利用呢?

学生:通过回忆化学知识讨论回答。

意图: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并将注意力转移到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上来,设疑引入课题。

二、ATP的结构和利用

学生:阅读教材88页第二自然段并观察总结,结合自己查到的材料,动手写一写。

老师: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资料。

看后讨论、交流、改正。

意图:课前学生准备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收集ATP的信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还能增加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

三、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老师:ATP作为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它是怎样为生物体提供能量的?

学生:讨论回答 ATP向ADP转化,并释放能量。

老师:多媒体演示相关的资料。

学生:讨论总结

老师:ATP水解释放出来的能量都有哪些利用呢?并且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并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所查阅的相关资料。

学生:总结

老师:进一步引导提问:通过资料我们知道在工业上,通过一些原料的化学反应可以生产ATP,那么在生物体内是怎样ATP呢?

学生:回答

老师:ATP合成过程中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意图:把问题细化分解,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破解。

老师:请大家讨论ATP和ADP相互转化是否是可逆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是否定的:一是转化过程中酶的专一性;二是能量是不可逆。

四、课外知识的补充

1、1954年美国人阿龙用叶绿体加上ADP和磷酸,照光后得到ATP。那么,ATP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到底是如何生成的呢?

2、動物体和人体内ATP形成的途径除了细胞呼吸,还有其它途径吗?

意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并通过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

五、总结、作业。

板书设计:

1、ATP分子结构特点

(1)化学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

(2)ATP,结构简式A-P~P~P,是细胞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2、ATP与ADP相互转化

(1)ATP和ADP在体内总是处于不断转化的动态平衡之中

ADP+Pi+能量—(酶)—→ATP

(2)ATP和ADP能相互转化的原因

3、ATP的形成途径

(1)绿色植物: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人、高等动物、真菌和大多数细菌:能量除来自于呼吸作用外,人和高等动物还可以来自磷酸肌酸的转移

4、ATP的利用

(1)运输物质基础(2)肌肉收缩 (3)合成物质基础(4)生物发电能力(5)神经活动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难度相对较低,内容也较少。因此,我采用了将重点、难点问题层层分解,步步设问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上课的情况总结如下:好的方面是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还使懂得我们学习并不是纸上谈兵,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课上讨论回答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考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待改进之处是:准备还是时间短,不够充分;课上注意把握活跃程度,注意时间的控制;另外是多加一些巩固练习。

atp教学反思 篇4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课时)

【教材分析】

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哪里?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可知葡萄糖、脂肪等有机物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但是这些物质能否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呢?ATP正是这样的一类物质,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都会产生ATP,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具有承前继后之作用。【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ATP与 ADP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ATP模型。【教学方法】

本人采取《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感受成功。【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有关萤火虫主题公园的图片。引出问题:萤火虫发光除了需要荧光素外还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是葡萄糖还是其他物质呢?

2、实验设计

(1)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展示“萤火虫发光器实验”过程。(2)问题:能为萤火虫发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是葡萄糖还是ATP?(3)PPT展示:实验过程,进行讲解。

强调: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对照、等量、单因子原则。(4)结论: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5)比喻:在细胞中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储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存折,生活中存折不能直接流通,ATP分子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货币,生活中货币可以直接流通,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标题,并能激发学习兴趣。ATP能直接供能与它的结构密切相关,那么ATP分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二)、ATP分子的结构:

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ATP分子结构。

1、问题:腺嘌呤、核糖、磷酸是如何连构成ATP的呢?

2、讨论ATP分子的化学简式及ATP分子的化学特点:

(1)(指模型)这种化合物为什么叫ATP?ATP这三个字母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2)学生尝试写出ATP分子的化学简式。

(3)讨论: “—”与“~”这两个符号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学生上台:利用老师制作的ATP模型去展示ATP的结构。

5、师生归纳:通过多媒体展示ATP的名称、简式、物质性质、功能作用,形成ATP的理性认识。

(1)ATP(三磷酸腺苷), 结构简式:A-P~P~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是因为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形成,ATP和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三)、ATP、ADP相互转化

1、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48kg,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ATP的消耗可达0.5kg/min。而细胞内ATP、ADP的总量仅有2-10mg。人体细胞每天的能量需要水解200-300摩尔的ATP,这意味着每个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复利用2000-3000次。(1)问题:生物体内的ATP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资料可知ATP在生物体内存在特点是:转化快,含量低,且含量相对稳定。

(2)思考:在细胞中,ADP若转化成ATP需要些什么条件呢?ATP若要转化成ADP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2、学生自学教材,总结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条件及过程。

3、讨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条件:

ADP+Pi+能量

ATP

即 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注意:酶的种类不同,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不同。

4、讨论:在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呢?并以此引出下一个问题—ATP的形成途径。

(四)、ATP的形成途径

1、通过学生自学、图文表述提问、师生共同归纳、展示动画等程序教学。

2、结论:动物和人等: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五)、ATP的利用

创设问题情境:在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再依据教材90页的图解,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六)、总结巩固 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最后进行课堂小结,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最终理解ATP在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八、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分子结构特点 :结构简式:A-P~P~P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DP+Pi+能量

3、ATP的生成途径

动物和人等——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ATP的利用

九、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从萤火虫主题公园图片和萤火虫发光实验入手,引起同学们对ATP的关注,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课前本人编辑制作的自学学案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同学间的合作自学了ATP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结合ATP模型,使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量的来源和去向,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揭示出来。ATP的作用,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结合身边的生活,通过比喻“能量货币”,最后提出能量“通货”的说法,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ATP的生理功能的理解。

本节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希望能通过学生的讨论,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在体验过程中获得有关ATP的知识,接受能量“通货”的说法。

ATP教案 篇5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到药店了解atp药品的性状、功效。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问题探讨: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一个关于atp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质。回答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简介以及atp和adp的转化展示atp的分子结构式,讲授atp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磷酸键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远离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讲述adp可以和pi结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用幻灯片或板书辅助。

学生随教师的讲授作出回应,特别是atp和adp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篇6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给与利用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流通的原因。(2)通过分析,比较在物体生命活动中,ATP如何生成又如何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对课本P90图5-7进行补充和完善,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中的作用。(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

(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设计

以“车胤借萤火虫夜读”的小故事创设情境。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

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

教师总结,并讲解:在生命过程中,不光是萤火虫发光与能量有关,任何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前面我们也学过关于能量的化合物。教师提问: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的储能物质?这些物质能不能直接提供能量?针对第三个问题,进入探究实验——葡萄糖和ATP是否能直接提供能量。

教师根据实验现象提问,学生讨论:从A、B试管的实验现象中你得出的结论是? 教师讲述:葡萄糖里的能量不能直接利用,我们把它比作是存折里的钱,那么ATP能直接供能,可以比作现金,即流通的货币,简称“通货”。这节课一起探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分子的结构

教师出示ATP药剂图,简介ATP的功能。教师提问,学生看书思考: 1.ATP的结构简式为?

2.ATP简式中A、P、~分别代表什么? 3.ATP的中文名称?

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后,练习巩固。(见学案练一练1、2、3、4。)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二、ATP与ADP的转化

从练习4引出问题,学生讨论:

1、ATP供能时,释放哪个化学键中的能量?

2、ATP供能过程中,可形成哪些产物?

学生根据释放能量的来源和形成的产物,写出ATP水解过程的反应式。

资料显示,正常人每天ATP的转变量几乎接近于体重,但在体内存在的ATP的量是很少的。ATP和ADP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学生写出ATP形成过程的反应式。

教师合并两个反应式,提问,学生讨论: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否是可逆反应?

教师提问能量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讨论:ADP 转化成ATP所需的能量从哪里来?

三、ATP的来源

学生分析,教师加以点评、总结。

教师讲述:线粒体把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ATP的形成,在现金和存折之间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说明葡萄糖里不能直接利用的能量可以转变成ATP进行直接供能。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对于人、高等动物、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的能量除来自于呼吸作用外,人和高等动物还可以来自磷酸肌酸的转移。

ATP形成与水解的能量不同,进一步证明了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请学生填表总结(见学案),得出结论: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练一练5、6、7、8。(见学案)

由练习8: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生成很快,同时也说明了ATP利用很快。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哪些生命活动由ATP直接供能?

四、ATP的利用

学生举例,教师总结。

教师讲解:ATP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内的反应有的是吸能反应,有的是放能反应。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练一练:9。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 作业布置

完成过关检测(见学案)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分子结构特点

A—P~P~P 二.ATP与ADP相互转化 三.ATP的形成

浅析车载ATP/ATO功能 篇7

列车自动防护 (ATP) 和列车自动运行 (ATO) 是车载设备两个强大的子系统。LZB700M中的两个子系统结合在一起, 用于增加地铁列车系统的安全性, 有效性和成本效率。两系统都基于SIMIS故障-安全计算机系统。

2 ATO的功能

2.1 对列车的自动驾驶

ATO车载单元根据ATP提供的数据, 在ATP的监控下, 自动控制列车的加速、巡航、惰行、目的制动等。

2.2 与ATS系统的连接

ATO车载单元通过PTI系统, 将列车数据 (如列车车次号、乘务号、目的地号、车站停车确认、行程号) 从车辆传到ATS, ATS系统根据这些列车数据进行自动进路设置。

2.3 自动开门

ATO根据ATP的命令, 可以自动打开车门。

2.4 列车自动折返

列车的折返可以由ATO自动控制并受ATP监控。

3 ATP的功能

3.1 保护区段和停车点的保护

安全停车点是基于危险点定义的, 危险点是不能被超越的点, 如果危险点被超越, 将出现危险情况。因此要提供保护区段给危险点。保护区段的长度是由运行条件决定的, 带有安全停车点是保护区段的起始点, ATP系统监督安全停车点, 计算出到安全停车点的紧急制动曲线, 列车应在安全停车点处停下。

3.2 距离测量

为完成ATP车载单元的安全功能, ATP车载单元任何时候都必须知道车辆的当前位置。ATP车载单元检测通过距离测量系统用规定时间单元覆盖的距离, 计算这些距离。并考虑列车运行方向 (向前或向后) , 当前距离被加上与方向有关的相对距离的距离更新。通过连续地测量列车走行距离, ATP车载单元能够随时准确地确定列车的位置。

3.3 实际速度的测量

列车的实际速度是借助于距离测量功能而计算的, 列车的实际速度测量是走行距离除以时间, 这个过程以给定的时间间隔被连续重复计算。列车的实际速度被连续地测量, 用于速度监督。为了计算实际速度, ATP车载单元检测预定时间覆盖的距离 (相对距离) 。车辆是否停止的信息从计算的列车速度中产生。停止给ATP车载单元形成一个固定设计速度界线, 车辆当前速度小于或等于这界线时, ATP车载单元认为列车停止。车辆当前实际速度的数据必须用适当的间隔更新。

3.4 速度的监督

ATP系统根据运行环境 (如前方的列车、正在移动的道岔、进路的设定和临时限速区段) 和固定的数据 (如恒定限速区段、停车点、最高列车速度) 决定列车的速度限制。在ATO模式和SM模式 (ATP监督人工驾驶模式) 下驾驶时, ATP系统连续地对列车进行速度监督, 实时监督列车是否超出所允许的速度限, 最低的速度限作为ATP的推荐速度 (最高的列车运行速度) 。

3.5 列车追踪间隔

此功能保证了列车运行的控制, 避免列车相碰撞, 它取决于保护区段、危险点和安全停车点的决定。当一个轨道区段被占用, 在前一个或两个轨道区段建立一个保护区段。只有在SM模式和ATO模式中, 才有追踪距离功能。在RM模式中, 由司机负责距离追踪。

3.6 紧急停车的监控

在车站站台和车控室设置有的紧急停车按钮, 按压该按钮后, 紧急停车的报文信息由ATP轨旁单元通过轨道电路发送到列车, 发送信息的轨道电路区段为站台区和离去区段, 紧急停车报文的发送等效于轨道电路的占有, 因此影响速度曲线和保护区段。ATP车载单元收到紧急停车报文后, 启动紧急制动, 直到列车停稳。

3.7 运行方向的监督

在正线和试车线上, 接收到轨旁设备发送的报文后, 车载ATP单元对列车的运行方向监督, 不允许列车倒行, 当列车倒行超过预设的距离时, ATP产生紧急制动, 当列车再次倒行超过预设的距离, ATP再次产生紧急制动。

3.8 车门监控

ATP车载单元防止在站外开门和站内开错门, 另外, 列车在车门未全部关闭时运行, ATP会产生紧急制动。列车进站停稳后, ATP车载单元从轨道接收ATP轨旁单元发来的报文, 根据报文信息确定开哪侧门, 使ATP车载单元不对的车门进行检测, 也就是说可以越过车门监控功能行驶。

1) _ATP车载单元给出允许开门的条件

ATP车载单元只有列车停在车站、列车停稳和列车停在停车窗内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给出允许开门。

2) 保证列车停在停车窗内

当列车在车站停车窗内开门时, 当前列车位置的周围产生一个闭合的容差窗, 列车开着门, 不能离开。可以发现如果列车以非常低的速度 (在“停稳”定义范围内) 离开当前的停车点, 当列车离开容差窗并且至少有一个车门是打开的时, ATP启动紧急制动。

3.9 列车自动折返监控

自动折返运行模式使列车在终点站能够自动折返 (包括无人折返) 。在这种模式下, 列车在ATP系统的控制下运行。当列车实际运行速度高于由速度曲线所确定的紧急制动速度曲线时, ATP车载单元产生紧急制动。

3.1 0 列车故障信息和紧急制动的记录

ATP车载单元有存储模块和诊断接口。当车载设备发生故障或列车发生紧急制动时, 故障信息或紧急制动信息会被储存, 另外车载单元的一些状态也会被记录。

3.1 1 服务数据的输入

列车的服务数据包括轮径值, 车辆最大速度等。当磨损使轮径改变超过一定值时, 要更改轮径值。不准确的轮径值对距离和速度测量会引起不安全结果。为了监控速度ATP车载单元需要车辆最大速度, 对每个ATP车载单元确定车辆单独的最大速度, 即使轨道传输一个速度限时, 都不准超过这最大速度。

有了ATP/ATO子系统功能的保护, 列车能够遵照移动许可运行, 保证行车安全。违反移动许可可引起ATP车载单元执行紧急制动, 并使列车停稳, 能够严格执行故障导向安全的安全原则。

参考文献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篇8

例1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解析 ATP(三磷酸腺苷)分子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其中的“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苷),“T”表示3,“P”表示磷酸基,其中P与P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也称为三磷酸腺苷。“~”表示高能磷酸键,“—”表示普通磷酸键。

ATP的结构式:

[P] [腺苷][核糖][腺嘌呤] [高能磷酸键] [P] [P] [~][~]

答案 D

例2 在下列4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相同的是( )

[核糖][①②③④] [A-P][~P~P] [A] [A][T G C][A] [A]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解析 ①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和④都代表腺嘌呤,③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TP各组分相互关系如下:

[核糖][磷酸][腺嘌呤][腺嘌呤核苷][腺嘌呤核糖

核苷酸(AMP)][ADP][ATP] [A] [A] [A] [A] [A]

答案 D

例3 如果一个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就变成了( )

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ADP

C.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RNA

解析 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当脱去两个磷酸基后,剩下的部分是由一分子的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

答案 A

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因此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可用下式表示两者的转化关系:

[ATP ADP+Pi(磷酸)+能量][酶] [酶]

例4 对转换式ATP ⇌ADP+Pi+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是可逆的

B.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C.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两者均是不可逆的

解析 ADP和Pi是合成ATP的原料,也是ATP分解的产物,故从转换式中的物质来看,整个过程是可逆的。而从能量方面来分析,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物体呼吸作用所释放来的一部分能量,绿色植物还可来自叶绿体色素吸收的太阳能;而ATP分解,由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物质吸收和合成、细胞分裂、动物肌肉收缩、化为生物电能等,这些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耗散,生物体无法加以利用。

答案 C

例5 下列有关ATP分子特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内含量是很少的

B.转化是十分迅速的

C.含量是稳定不变的

D.是细胞内的“能量货币”

解析 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活细胞内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同时也就伴随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可以把ATP形象地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着的“能量货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才能及时得到能量供应,新陈代谢才能顺利地进行。ATP虽然在细胞内普遍存在,但数量不大,它可以通过“ADP+Pi+能量”及时得到补充。

答案 C

例6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 )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②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32P在ATP中出现,但ATP含量变化不大,说明ATP既有合成也有分解(两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因放射性出现在ATP的末端磷酸基团中,说明该磷酸基团容易脱离,否则就不会有放射性出现。

答案 C

根据化学中可逆反应的特点,即正逆反应都能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那么ATP与ADP间的转化合成反应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可逆反应?

(1)从反应条件上看: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

(2)从能量上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光能。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

(3)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上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其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很显然上述反应并不是同时进行的。

综上所述,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反应类型、反应所需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去路和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因此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但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三、ATP的利用和再生

例7 在活细胞中,ATP与ADP的转化过程永不停息地进行着,请分析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E1][E2][Pi][Pi][ADP][ATP][A1][A2][①②]

(1)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与①相应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的 、 中进行的。

(2)A1和A2分别起什么作用?二者相同吗?

(3)①中能量E1的来源对植物细胞有哪些?对动物细胞来说有哪些?②中的能量E2的去向有哪些?

解析 ATP的水解和合成分别由水解酶和合成酶催化。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部位主要有线粒体、叶绿体。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细胞呼吸的过程中ADP转化为ATP,所需的能量分别来自色素吸收转化的光能和糖类等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ATP水解后,能量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有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等。

答案 (1)线粒体 叶绿体

(2)A1起催化作用,催化ATP的合成,是合成酶;A2也起催化作用,催化ATP的水解,是水解酶,二者不相同。

(3)植物细胞中E1来自于色素吸收转化的光能和糖类等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动物细胞中E1来自于细胞呼吸中糖类等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以及其他一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E2的去向是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有化学能、机械能、电能、渗透能等。

例8 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是( )

A.糖类等有机物的分解

B.ATP的水解

C.ADP转变为ATP的过程

D.氢和氧结合产生的能量

解析 新陈代谢需要能量的供应,这个能量并不是指储存在细胞里的能源物质糖类、脂类等,而是这些物质所储存的能量在酶的催化下氧化分解被释放出来后再用以合成ATP。

ATP主要为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生物电、合成和分泌、主动运输、胞吐和胞吞、暗反应中C3的还原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内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即ATP中的能量可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包括渗透能、机械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热能。

答案 B

例9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 )

A.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

B.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

C.小肠吸收氨基酸

D.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传导

解析 ATP是生物体的“能量货币”,能源物质(如糖类)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必须转移到ATP才能被各项生命活动所利用。新物质的合成(如合成蛋白质)、许多营养物质的吸收(如小肠吸收氨基酸、神经传导等生理过程均需消耗ATP。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此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中,吸能反应(耗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答案 B

【练习】

1.判断对错:

(1)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 )

(2)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

(3)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来源都是光合作用( )

(4)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活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

(5)ATP与ADP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地进行( )

2.在叶绿体中,[H]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A.[H]和ADP同时由类囊体的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H]和ADP 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的薄膜运动

C.[H]由类囊体的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D.ADP 由类囊体的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H]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3.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TP有提供能量和改善患者新陈代谢状况的作用

B.在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和ATP的含量都较多

D.细胞内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

4.细胞中不存在ADP的场所包括( )

A.线粒体基质 B.细胞质基质

C.叶绿体外膜 D.细胞核内容物

5.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中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多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D.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化学能或光能

6.生物体内不产生ATP的过程是( )

A.光反应 B.暗反应

C.有氧呼吸 D.无氧呼吸

7.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

A.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消化

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

C.水在光下分解

D.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

8.光能转化成骨骼肌细胞内ATP中的能量,需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

①光合作用 ②细胞呼吸 ③消化吸收 ④主动运输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参考答案】

1.(1)× (2)􀳫 (3)× (4)􀳫 (5)×

上一篇:《地藏经》讲什么下一篇:主题酒吧创业策划书